江苏对苏北地区发展

2024-04-22

江苏对苏北地区发展(通用6篇)

篇1:江苏对苏北地区发展

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思考 ——以江苏苏北地区为例

04-06-29 17:10发表于:《网事如风连云港》 分类:未分类

04-06-29 17:10发表于:《网事如风连云港》 分类:未分类

自1984年我国开始实行沿海发展战略以来,地处沿海的环渤海湾、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闽南地区、珠江三角洲等地发展迅速,而地处南北交汇枢纽地带的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明显滞后,成为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低谷”。为填平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低谷”,保持东部黄金海岸的连贯性、整体性,加快该地区发展步伐,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以城镇化推进现代化成为最具现实意义的战略举措,因而如何选择城镇化道路和模式,加快苏北地区的发展步伐成为值得关注的课题。本文从苏北地区城镇化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苏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看法和思考。苏北地区的城镇化现状特点

1.1 苏北地区的概况

苏北地区是指徐州、淮安、连云港、盐城、宿迁五地市及其所辖的县(市)所组成的区域范畴,面积52312平方公里,占江苏省的52%,至2000年末,人口数为3163万,占全省的44.8%,GDP为1975.9亿元,占全省的23%,它与苏、锡、常、宁、镇组成的苏南地区,扬、通、泰组成的苏中地区共同构成了江苏经济的三大不平衡区域(依据江苏省统计局的新划分方法),相对另外两大区域,苏北地区经济落后,城镇化水平较低,详见表1。

1.2 苏北地区城镇化特征

1.2.1 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但总体城镇化水平仍偏低,与苏南的差距在拉大苏北地区的城镇化起步晚,真正进入稳步发展阶段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江苏省对苏北地区交通能源建设投资的加大,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但总体水平仍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至2000年末,苏北地区城镇化水平为24.9%(本文城镇化水平指建制镇以上的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7.2个百分点,比苏南、苏中地区分别低20.7个、15个百分点。目前差距呈现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1.2.2 建制镇数量增加较快,但城镇密度仍然偏小,城镇化结构不合理

90年代以来,苏北地区乡镇经济的崛起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加上行政建制上的撤乡改镇,使苏北地区建制镇的数量迅速增长到464个,加上5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和23个县城,苏北地区城镇密度达到95个/万平方公里,但也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75%,城镇密度仍然偏小。而且城镇化密度不合理,不同规模的城镇发展不均衡,大、中、小城镇的数量、人口数不协调,特大城市仅1个(徐州),大城市缺乏,中等城市3个(连云港、淮安、盐城),小城市不仅数量少,而且规模小,区域城镇化结构呈现规模差距。

1.2.3 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阻碍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经济发展,难以形成良性循环

1981-2000年间,苏北地区人口年均递增1.3%,GDP年均递增9.6%,城市化水平年均递增4.8%,明显低于经济发展速度。2000年苏北地区工业化率为41.4%,而城镇化率仅为24.9%,城镇化水平比工业化水平低16.5个百分点,城镇化发展明显低于经济发展,城镇化滞后导致第三产业和农业现代化进程难以随着工业

化的发展而相应推进,从而导致苏北地区三大产业结构失衡,2000年苏北地区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6.4:41.3:32.3,与全省的产业结构12:51.7:36.3相比,非农产业比重偏低,影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减缓了区域城镇化步伐,难以形成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

1.2.4 城镇基础设施水平有所提高,城镇发展模式初步呈现多元化趋势

基础设施是城镇化的前提和发挥城镇功能的物质保障。随着国家和江苏省加大对苏北地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了苏北地区的投资环境和生活条件,苏北地区城镇面貌变化大,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大,设施改善,层次提高。除中心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外,还初步形成了一批初具特色的城镇发展模式:以徐州市为例,有资源开发型(利国镇)、工业主导型(大吴镇)、交通枢纽型(新沂市)、文化旅游型(王庄镇)、商业贸易型(高流镇)、现代农业型(大沙河镇)、城郊型(潘塘镇),城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势头。苏北地区城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城市规模小,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弱

实力强大的中心城卸杂谇 蚓 梅⒄咕哂蟹 浯 饔茫 乔 虺钦蚧 ⒄沟?

重要依托和支撑。苏北地区五龅丶妒兄谐 熘菔形 卮蟪鞘校 丝诠婺!⒕ 檬盗? 比较突出以外,其他城市人口数量偏少,中等城市平均仅40万人,小城市仅20万人,用地规模小、产业结构层次低,综合经济实力不强,集聚和辐射功能较弱,难以胜任区域发展的组织者和协调者角色,一时难以成为相应区域的增长中心。

2.2 县域城镇规模偏小,发育重点不明,结构雷同

苏北地区的县域城镇规模偏小,无论是县城,还是建制镇,除少数基础较好的,大部分镇域规模和镇区规模都不大,虽然江苏省从1999年起开展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合并了550个乡镇,乡镇平均区域规模也由49.1平方公里提升到68.1平方公里,人口由3.1万人提升到4.3万人。但行政区划调整容易,真正要形成人口和经济要素的集聚规模还需要有相当长的一段过程,需要按既定的行政区划来逐步形成和完善城镇供水、排污、供电等基础设施和重新整合商业、科技、教育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还要克服因历史原因形成的发育重点不明、层次低、结构雷同的问题。

2.3 城镇建设发展缺乏区域规划依据,城镇体系尚未形成苏北地区从总体上看还处于工业化初期,工业集中在城市,农村以农业为主,城乡联系单一,城镇相当程度上起着农副产品集散地和工业制成品的交易场所。城镇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对自身条件、历史基础、资源赋存考虑较多,缺乏在更大范围内考虑自身的地位性质、对外联系、产业分工等,未能站在区域城镇化高度上统筹安排。缺乏区域规划依据,缺乏合理的合作与分工,就城镇论城镇,未能形成梯级明显、职能明确的城镇体系,尚处于中心城市经济和人口规模不够强大、次级中心城市规模偏小、缺少中间过渡层次、城镇之间内联强度不够的初级发展阶段。

2.4 城镇化发展引发一系列经济社会环境问题

苏北地区城镇化发展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诸如经济方面:城镇与大中城市工业结构相似,工业的高度同构导致了市场的过度竞争,第三产业在城镇经济总量中份额太低,三产内部传统的低层次的行业比重大,现代新兴高层次行业缺乏,发展后劲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资源环境方面

出现严重乱占滥用土地现象,乡镇及个体私营企业的布局分散,配套基础设施不足,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城镇建设方面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专业技术人才,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局限导致城镇建设“千镇一面”现象,甚至出现“标新立异”的不伦不类建筑,破坏了城镇整体景观的协调和美观。苏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3.1 城镇化发展思路

苏北地区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初级阶段,较低的城镇化水平赋予了较大的城镇化发展空间,加快城镇化进程应拓宽思路,抓住重点,形成突破,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对条件较好的中心城市、县域城市、中心镇进行集中开发建设。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抓好人口城镇化,促使人口和产业由乡村向城市的转移、集聚;另一方面抓好乡村城镇化,促使一些条件好的乡镇就地转化和发展,成长为新的城镇,形成人口和产业的集聚优势,辐射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苏北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为此应结合苏北生产力的长远布局,将发展重点集中在沿铁路、沿高速公路、沿大运河的“Π”形发展带,通过发展这些条件优越的大中小城市和县城,逐步形成城镇

经济带,来推动区域城镇发展,加速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具体来说:

3.1.1 优先发展中心城市,特别是加快徐州特大城市建设,构筑熘荻际腥?中心城市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区域发展中具有集聚和辐射双重功能,起着主导作用。苏北地区城镇化发展要从培育强有力的中心城市入手,提高其经济功能和就业容量,壮大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将连云港、淮安、盐城作为区域发展的增长点来促进其向大城市发展,高度重视徐州在都市圈内的核心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大交通、大市场建设,扩大城市规模,进一步增强徐州市作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苏北地区和欧亚大陆桥东部中心城市和商贸都会的地位和作用,以徐州特大城市建设带动徐州都市圈的发展,推动苏北地区的城镇化水

平的提高。

3.1.2 积极培育副中心城市,加强县城建设

县城镇作为县级人民政府驻地,其经济实力和市政设施建设已有一定基础,人口规模在10-20万人之间,已经初具城市形态规模。苏北地区城镇化发展要努力提高县级市、县城的质量与内涵,在政策上给予积极扶持,将区位和经济条件中较好的县城尽快培育发展成为设施良好、服务体系健全、具有较强辐射传递能力的中等城市,将基础较差、条件一般的县城建设成呼应中心城市对县域辐射的次级中心。

3.1.3 择优发展中心镇,促使中心镇发展成为小城市

扩大小城市和中心镇建设规模,关键在于促进生产要素向重点中心镇聚集,引导工业项目向中心镇集中,形成一定规模的工业园区。因而中心镇应通过开辟工业小区、生活小区,提供较好的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完善城镇功能,改善生活条件和投资环境,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对人流、物流、资本流、信息流的集聚和牵引功

能,来吸引个体私营企业和农民进镇兴市,加快城镇化进程。

3.1.4 全面提高苏北城镇化发展质量

苏北地区作为城镇化欠发达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应借鉴苏南地区成功经验,汲取其教训,可以少走弯路。因而,在城镇化进程中应避免粗放的数量扩张,注

重提高城

镇化的质量,重视不同规模城镇内涵的发展,强化各级中心城镇的综合功能,充分发挥其在区域和城镇发展中的带动、服务、示范作用和生产、集散、管理、创新等各方面的职能,重视城镇的生态环境、交通、防灾减灾建设,提倡以人为本,重视城市居民的各方面需要的满足。

3.2 加快城镇化进程的策略措施

苏北地区要改变城镇化滞后的局面,加快城镇化进程,关键在于进行体制创新,通过体制创新,来克服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的正常流动的阻力,消除城乡隔离制度,增强城镇对农村工业的吸引力,建立起城乡之间人、财、物自由流动的机制,消除户籍制度、住房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所造成的不平等,实现城乡一体化,采取多项

措施来加快苏北地区城镇化发展进程。

3.2.1 加强区域规划和政府对城镇化工作的指导,做到区域协调发展

苏北地区城镇规模和能量级差异较大,为协同推进城镇化进程,必须注意协调好城镇规划和区域规划的关系,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注意农村经济和乡村建设的发展,统筹规划城乡建设,加强城乡经济的交流和互动。加强区域协调,通过政府间的协作、沟通,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鼓励人口和资金流动,优化城镇间的空间关系

和产业联系,统一规划和分工协作,促进苏北地区各城市的协调发展。

3.2.2 科学确定城市化指标,合理调整城镇布局和行政区划

根据苏北地区城镇化的发展历史,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城镇就业容量等因素实事求是地确定区域城镇化指标,防止盲目依靠行政区划变更推进城镇化进程,防止把城镇化引入单纯的行政建制调整的歧途,避免出现不顾条件、一哄而上的现象,合理调整行政区划,适当扩大基层行政区域范围,实现城镇政府和区域政府的合理分离

和分工。通过科学地编制城镇规划,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完善区域城镇体系。

3.2.3 适当降低设市标准,提高设镇标准

由于我国设市标准较高,不利于新城市的发展,特别是对小城市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限制,根据苏北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把设市标准由6万人降低到3万人,可以使更多有条件的中心城镇按城市标准进行规划和发展。另一方面,适当提高设镇标准,将设镇标准由目前的2000人提高到5000人,因为建制镇规模过小,难以形成基本的城镇规模,容易产生有些“撤乡建镇”地方出现的“有镇无市”现象,形不成人口、非农产业的集聚。

3.2.4 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苏北地区应结合扩大内需政策,配合区域内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如规划好工业区、居住区、文教区、商业区等城镇功能区,搞好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提高环境卫生、社会治安、交通秩序方面的综合管理水平和社区服务水平。

3.2.5 调整城乡土地政策,完善城镇土地使用制度,缓解城镇发展用地的矛盾在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进型恋厥褂?权的合理流转,积极鼓励离乡进城农民将原承包的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试行将承包地或宅基地以级差地租收益折成一定比例调换城镇规划区内的土地,作为进城农民的居住、经营用地。

3.2.6 进行户籍制度创新,逐步放弃农村和城镇户口分离的做法,放开对农民进城落户的限制首先放开县城及以下小城镇户口,条件成熟,再放开大中城市户口,实行出生地一定不变,居住地按规定登记,逐步用身份证制度代替户籍制度,并使新入城居民在就业、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

3.2.7 积极开拓城镇建设新的资金渠道

苏北地区加快城镇化进程必须广开融资渠道。一方面要通过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稳定城镇建设的财政资金来源;另一方面通过发行债券,以BOT方式,多途径地引导社会资金、国外资金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总之,苏北地区应该通过协调发展,统筹制定区域规划和相关政策,引导城镇和产业的空间发展方向,构筑起职能分工明确、空间布局合理、等级规模有序、设施完善高效、环境优美和谐的城镇体系,充分发挥城镇群体的效应,来推动苏北地区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和快速发展。

篇2:江苏对苏北地区发展

2008-08-08 10:01:21 江苏省浙江商会

出处: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基金的名称是“江苏省浙江商会苏北留守儿童发展基金”。

第二条

基金属于非公募专项基金,由在苏浙商捐款组成,委托江苏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管理。

第三条

本基金的宗旨:通过发动在苏浙商捐款资助共青团江苏省委员会开展苏北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人才,同时在广大浙商中倡导关注民生、奉献社会的理念,树立“慈善浙商”的品牌。

第四条

本基金会的发起人为共青团江苏省委员会、江苏省浙江商会。

第五条

本基金的业务运作由共青团江苏省委员会、江苏省浙江商会共同管理;由江苏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监督管理本基金的使用和流向。江苏省青基会在“希望工程助学基金”总名称下,专设“江苏省浙江商会苏北留守儿童发展基金”科目,接受来自在苏浙商专项捐款,实行专账管理。

第六条

本基金理事会由共青团江苏省委员会、江苏省浙江商会共同组成。

第七条

本基金的开户名称为“江苏省浙江商会苏北留守儿童发展基金”,开户行为中国光大银行北京西路支行。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八条

本基金主要用于资助江苏省文明办、共青团江苏省委员会开展苏北留守儿童学习发展和身心健康方面的公益活动,用于以下五个方面:

(一)设立“江苏浙商•苏北留守儿童自强奖”,奖励品学兼优、自强自立的留守儿童;

(二)设立“江苏浙商•苏北留守儿童关爱奖”,奖励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志愿者、义工和社会其他人士;

(三)捐助苏北五市“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留守儿童辅导站”、“留守儿童寄宿学校”等留守儿童服务机构的相关设施、设备建设;

(四)用于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活动、学习辅导,举办亲情夏令营、开办亲情热线等公益活动支出;

(五)基金理事会决定的特定项目的资助。

第三章

组织机构、负责人

第九条

本基金理事会成员由5名理事和1名监事组成,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1名,秘书长1名,监事1名,人员由两家发起单位和基金日常管理机构相关领导、职能处室负责人组成。

本基金的理事、监事每届任期为三年,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

第十条

理事、监事的资格:

(一)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热心基金所从事的公益事业;

(三)具有与理事工作相适应的工作阅历和工作经验;

(四)能够尽职尽责,保障捐赠财产的使用符合捐赠人意愿和基金的公益目的,保障基金财产的安全及保值增值;

(五)廉洁奉公,办事公道。

第十一条

理事、监事的产生和罢免:

(一)第一届理事分别由共青团江苏省委员会、江苏省浙江商会、江苏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提名并共同协商确定。监事从理事中产生;

(二)理事会换届改选时,理事会共同提名候选人并组织换届领导小组,组织全部候选人共同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

(三)罢免、增补理事应当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江苏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备案。

第十二条

理事的权利和义务:

(一)出席理事会议,表决重要事项;

(二)保障捐赠财产的使用符合捐赠人的意愿;

(三)保障基金财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

(四)积极协助理事会开展正常工作。

第十三条

本基金的决策机构是理事会。理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制定、修改章程;

(二)选举、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三)决定重大业务活动计划,包括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计划;

(四)年度收支预算内及决算审定;

(五)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六)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

(七)决定由秘书长提名的副秘书长和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听取、审议秘书长的工作报告,检查秘书长的工作;

(九)决定基金会的分立、合并或终止;

(十)监督管理本基金的使用和流向;

(十一)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四条

理事会每年召开1—2次会议。理事会会议由理事长负责召集和主持。

有1/3理事提议,必须召开理事会会议,如理事长不能召集,提议理事可推选召集人。

召开理事会会议,理事长或召集人需提前5日通知全体理事。

第十五条

理事会会议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理事会决议须经出席理事过半数通过方为有效。

下列重要事项的决议须经出席理事长表决,2/3以上通过方为有效:

(一)章程的修改;

(二)选举或者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三)章程规定的重大募捐、投资活动;

第十六条

理事会会议应当制作会议记录。形成决议的,应当当场制作会议纪要,并由出席理事审阅、签名。理事会决议违反法律、法规或章程规定,致使基金会遭受损失的,参与决议的理事应当承担责任,但经证明在表决时反对并记载于会议记录的,该理事可免除责任。

第十七条

理事会设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1人、秘书长1人,从理事中选举产生。

第十八条

本基金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本基金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

(二)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60周岁;

(三)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四)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能担任本基金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一)因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刑期执行完毕之日起未逾5年的;

(二)因犯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正在执行期间或者曾经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

(三)曾在因违法被撤销登记的基金会担任理事长、副理事长或者秘书长,且对该基金的违法行为负有个人责任,自该基金被撤销之日起未逾5年的。

第二十一条

本基金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会议;

(二)检查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

(三)代表基金签署重要文件;

(四)主持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理事会决议;

(五)提议聘任或者解聘副秘书长以及财务负责人,由理事会决定;

(六)提议聘任或解聘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由理事会决定;

(七)决定各机构专职工作人员聘用;

(八)章程和理事会赋予的其他职权。

第二十二条

本基金副理事长、秘书长在理事长领导下开展工作,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组织实施基金年度公益活动计划;

(二)拟定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计划;

(三)拟定基金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报理事会审批;

(四)协调各机构开展工作。

第四章

财产的管理和使用

第二十三条

本基金为非公募基金,本基金的收入来源于:

(一)江苏省浙江商会会员捐款;

(二)其他合法收入。

第二十四条

本基金组织募捐、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符合章程规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

第二十五条

本基金组织募捐时,应当向江苏省浙江商会会员公布募得资金后拟开展的公益活动和资金的详细使用计划。

本基金组织募捐,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摊派及变相摊派。

第二十六条

本基金的财产及其他收入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挪用。

第二十七条

本基金根据章程规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使用财产;捐赠协议明确了具体使用方式的捐赠,根据捐赠协议的约定使用。

接受捐赠的物资无法用于符合本基金会宗旨的用途时,基金会可以依法拍卖,所得收入纳入基金管理用于捐赠目的。

第二十八条

本基金及增值部分主要用于:本基金的专项活动、基金运转的工作费用。

第二十九条 本基金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控制在基金的30%。特殊情况由理事会决定用款额度。

本基金行政办公支出由理事会商议决定。

第三十条

捐赠人有权向本基金查询捐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于捐赠人的查询,基金理事会应当及时如实答复。

本基金理事会违反捐赠协议使用捐赠财产的,捐赠人有权要求基金理事会遵守捐赠协议或者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捐赠行为、解除捐赠协议。

第三十一条

本基金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业务及会计年度,每年3月31日前,理事会对下列事项进行审定:

(一)上年度业务报告及经费收支决算;

(二)本年度业务计划及经费收支预算;

(三)财产清册。

第三十二条

本基金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接受江苏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年度检查。

第五章

章程修改

第三十三条

本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本章程经2008年8月1日理事会表决通过。

第三十五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于理事会。

第三十六条

本章程未尽事宜依照《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处理。

第三十七条

篇3:江苏对苏北地区发展

2006年, 中国银监会正式出台相关政策, 允许设立农村资金互助社这一新型金融机构来缓解农户及乡镇小企业融资难题。我们对江苏省盐城、泰州等地方乡镇的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并采访了互助社理事和乡镇企业老板。综合实地调研问卷、访谈和资料研究, 我们发现农村资金互助社在江苏的发展有其自身的活力。

1. 属于“需求导向型”, 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优势

每种新生事物的产生都有其内在的规律与必然性。如果由于当地有对这种新型金融机构的迫切需求, 农民自发地成立资金互助社, 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能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这属于“需求导向型”;如果是地方政府引进并鼓励成立资金互助社, 以此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而居民对其并不了解或反应滞后, 则属于“供给导向型”。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农村资金互助社由农民自愿发起、自律管理、自主经营、自担风险, 因而属于“内生”型。不同于外因推动型———村镇级政府响应发展资金互助社的号召、通过复制成熟资金互助组织的经验、强制性成立的资金互助社, “内生”型资金互助社的出现, 是由于当地有对这种新型金融机构的迫切需求, 农民自发成立, 因而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能更好的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同时, 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 市政府及下级政府对农村资金互助社也实行免税政策;地方银监分局委派了相关专业人士进行业务指导;村两委多次召集村党员和村民小组组长开会, 号召全村党员干部积极参与资金互助社的筹建与发动工作。外在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筹建工作, 及时解决筹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并承诺将在营业场所、安全防范设施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由此可见, 强大的内生性是其发展的根基, 而外在扶持则是助推器。

2. 采用“会员制”, 贴近农户的信息优势

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相比, 农村资金互助社具有贴近农户、信息对称的天然优势。其原因在于, 互助社采用“会员制”, 仅在入股社员范围内开展借贷业务, 从而产生了特有的“熟人社会”效应。

首先, 互助社是熟人之间相互介绍、只限于本镇农户、属于社区性的农村资金互助组织, 社员之间是互相熟悉的, 信息也是相对充分的。其次, 互助社信贷员分管所属村的信贷业务, 对本村的借款人 (社员) 较为了解, 所获得的社员的收入情况、贷款用途、道德风险等信息是可靠的、有保障的。这样一种“熟人社会”效应降低了互助社资金管理和监督所产生的信息成本, 同时也降低了违约风险 (如图1) 。

3. 具有手续简便, 周期短的效率优势

“短、平、快”的贷款审核使资金互助社具有其他农村金融机构所没有的效率优势。我们的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显示, 互助社确实可以迅速应急, 在借款人、论证人、担保人三方同时到场前提下, 最快次日就可获得借贷资金, 省去了商业银行繁琐的借贷流程, 节约了时间成本和业务成本。同时, 借款金额最高不超过30万元, 最长借款期间为6个月, 这些限制也保证了资金快速流通周转。

4. 采用独特的还款机制, 具有低风险的优势

社员在向资金互助社提出借款申请后, 须经专人调查论证, 才能给予适当的资金投放。对于2000元以上的资金投放, 借款人必须提供有效保证。保证人可以是本社社员, 也可以是区域内具有经济实力的自然人;5万元以上的借款或一对夫妇保证能力不足的, 须有两对以上夫妇进行保证。论证人则负责对借款人的资金用途、信用程度、偿还能力、提供担保的方式等调查论证, 提供论证情况, 在借款合同上署明论证意见。

互助社的资金投放实行借款人、论证人、担保人三方连带责任制。社员的每一笔借款, 都需要由论证人负责对借款人进行信誉状况、经济实力及借款用途的调查, 在确定可以投放后, 金额小于2万元的由论证员直接签字办理, 2万元以上的需要由借款审核小组审核, 10万元以上的则需要召开管理层大会进行决策。每笔借款的还款责任顺序是借款人、担保人、论证人, 也就是说在借款人无法按时归还借款时, 担保人需要先替借款人还款, 再对借款人进行追偿;若是担保人也无力偿还, 则责任全部由论证人员自行承担 (如图2) 。如此形成的责任连带、风险共担的机制大大降低了还款风险。

5. 利息加分红, 稳定社员收益的优势

社员在互助社存钱可享受与银行同档利息, 存期满6个月按定期利率计息, 这就保障了社员的基本收益。同时, 由于资金互助社组织运转成本较低, 即使在互助资金规模有限的情况下, 也可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实现财务上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可持续发展直接表现为盈利的增加, 存款期满一年的社员可在年底享受到2.25%的固定分红。利息加上分红的双重保障最大程度地稳定了社员收益。

二、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瓶颈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农村资金互助社在具备发展活力的同时, 也面临一系列的发展瓶颈。

1. 内部融资少进多出, 外部融资袖手旁观

根据调查,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资金来源只有三类:一是资本股金, 由股东交付;二是一般股金资格股, 由入社成员按每人固定500元上交;三是社员互助金, 即社员的存款。在社员存款方面, 贷款需求远远大于存款供给, 80%以上社员是贷款需求者。社员在交纳股金后, 可以按1:5或者最高不超过1∶10的股金与贷款额的比例从资金互助社贷款, 而绝大部分社员之所以加入农村资金互助社, 就是为了以较少的股金换取较多的贷款, 这就产生了资金少进多出的问题。同时, 由于互助社只能吸收社员内部存款, 不能像其他银行金融机构一样面向社会公众吸收存款, 这就决定了其存款来源不足, 很难有效满足社员贷款需求。

此外, 虽然现在互助社执行的是与其他银行一样的存款利率, 但是与有国家信用作保证的金融机构比较, 互助社靠企业法人财产作保证, 风险较大, 这也抑制了大额存款的进入;在社会捐赠方面, 目前还没有一个有效的互动平台把农村资金互助社和一些公益组织和个人联系起来;其他金融机构对资金互助社的同业拆借也进行了一定的限制, 加大了资金互助社的融资难度。由于资金周转不畅, 农村资金互助社成立以后也积极向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进行融资, 但这些机构都以没有相关部门具体融资规定为由拒绝放款。

2. 应急不应穷, 对农民帮助有限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借贷出于谨慎考虑, 在贷款额度上有明确的规定, 最高借贷金额仅为30万元, 金额超过10万元则需要召开管理层大会进行决策。在贷款期限上也规定只能提供短期贷款, 最长贷款期限只有6个月。

调查中发现, 一些乡镇企业在短期周转资金缺乏时会通过互助社借款。农村资金互助社基本上能做到当天审批、当天发放, 比当地农村信用社贷款发放平均快5天, 这确实能解决乡镇企业短时间现金断流的“燃眉之急”。但访谈中也反映, 这种贷款对真正的穷人并不会有太多的帮助。农民大部分以种植业为主, 但是农作物回报周期长, 受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大, 风险难估计。周期长使大多数贫困农民得不到贷款, 或者就算得到贷款也来不及按合同规定每月按期归还, 资金互助社出于避险而对于此类贷款很少受理, 因而其对于农民帮助十分有限。

3. 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新型农民不断涌现, 互助社面对的农村金融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 现有的人才队伍建设弊端也显现出来。一是人才总量不够, 专业素质不高。以我们调查的一家互助社为例, 全社仅有工作人员6名, 但是服务对象却是16个村和社区的万余户农民。其中, 1名会计是大专毕业, 5名出纳人员中2名大专毕业、3名高中毕业。他们只经过了简单的上岗培训, 并不具备成熟全面的金融知识和管理经验, 业务素质不高, 更谈不上金融风险防范和信贷业务拓展。二是人才层次结构不合理。互助社管理层一般是曾在银行任职过的离退休人员或是政府工作人员, 仍旧带着国有银行经营的做法和政府工作的习惯, 而互助社的管理应该有别于商业银行和政府机关。互助社的员工大多是发起人派遣介绍的, 这些员工对当地的经济发展现状、风俗人情、信用状况并不是很熟悉, 他们要花较长时间去熟悉当地的市场行情、产业结构等, 这为互助社的发展带来一定难度。根据互助社经营的特点, 主要进行“存、贷”业务, 其他中间业务很少, 这就要求互助社建立自己完善的“征信系统”, 如何招聘到合适的信贷人员, 互助社仍在摸着石头过河。

4. 与村镇银行在经营范围、管理机制方面存在竞争差距

镇上传统的金融机构包括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资金互助社自身的特点及性质决定了她仅是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中的一种补充形式, 其发展规模受到正规金融机构的限制。同时, 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的存在也使资金互助社的发展前途不容乐观。

以我们调查中的互助社为例, 村镇银行有其自身优势。虽然都是独立的企业法人, 但在机构的设立、管理和监管方面, 村镇银行有着比农村资金互助社更严格的规定。另外, 村镇银行有较为丰富的资金来源, 除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自然人出资外, 还可吸收公众存款, 而且允许全国联网, 可代理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业务这些较为先进的经营手段。相比之下,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经营范围过窄, 经营手段也较为落后。

5. 银监会“三不管”政策, 互助社定位困难

目前, 国家关于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相关法规仅有银监会出台的《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组建审批工作指引》。银监会采取的是“三不”态度:不支持、不反对、不参与, 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金融监管方面的规定还未明确;政府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财政支持、存贷款利率、融资等都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对市场退出机制也无明确说明。

互助社对于自身的发展定位还不够明确。目前, 相关法律规章并未明确指出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法律地位及组织性质, 使其在商业金融和合作金融之间摇摆不定;而服务对象既有传统的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民、弃田创业的自主创业者, 又有乡镇小作坊和小企业主, 重心不明确, 针对性不强;在既有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正规金融机构, 又有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 中间还夹杂高利贷、地下钱庄的处境中, 如何在产品开发、管理模式等方面避免不必要的恶性竞争, 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 也是互助社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促进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的几点建议

面对诸多发展瓶颈, 农村资金互助社仅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 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和双方共同的解决。为此, 我们将从资金互助社自身、外部政策环境两方面入手, 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如图3) 。

1. 从资金互助社自身的角度看, 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 积极开拓负债业务, 吸引外部投资。资金互助社的自有资金是有限的, 如果仅靠股金和社员存款, 很难满足当地农民的资金需求。因此, 有能力的资金互助社可以积极开拓负债业务, 将资产证券化, 例如发放债券等, 从而使筹资渠道得以拓宽。当然, 出于对金融风险的顾虑, 我国目前对资金互助社面向公众融资有所限制, 但随着资金互助社不断地完善、成熟, 通过负债业务吸引外部投资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政府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扮演的角色, 下文还将会提到。

(2) 根据农业生产周期调整利率, 为有创业需求的农民提供利率优惠。针对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季节性, 可以在不同时期按照不同的存 (贷) 款利率让农民存 (贷) 款, 使贷款需求旺盛时不至于造成资金紧张, 而存款意愿高涨时资金成本维持在较低水平;针对那些目前收入较低, 但急需资金进行创业的农民, 如果其创业方案可行性较高、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可以给予一定程度的利率优惠, 将政府补贴资金用于弥补差额, 从而解决“只能应急不能应穷”的问题, 真正起到服务“三农”的作用。此外, 可以将一小部分资金 (尤其是政府补助款项) 作为创业基金, 专门用来以较低利率贷放给有创业需求的农民, 鼓励农民自主创业。

(3) 确保与社员之间信息“双向”对称、相互监督。资金互助社的“互助”性质表明, 应当将社员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只有切实保障入社会员利益, 才能增强社员信心, 提高当地民众对互助社的认同度, 实现业务的顺利开展和互助社的可持续发展。

保障社员利益, 关键在于让社员充分了解两点信息:一是“资金被谁管理”, 即资金互助社的内部管理信息, 包括人员机构设置、权责明细等。二是“资金流向哪里”, 即资金的流向。针对前者, 应充分发挥社员大会和监事会的作用, 防止少数人控制互助社, 造成经营风险;对于后者, 资金互助社应当建立完备的信息发布平台, 除了通知分红、配股等信息外, 还要将资金用途和去向及时反馈给社员, 防止资金被非法挪用。在互联网时代, 可以考虑建立网站来作为信息发布平台, 每个社员都有自己的账号, 登陆后即可浏览需要的信息。

在充分获取互助社信息的同时, 社员也应当及时告知互助社有关个人的重要信息变动, 包括收入、工作、家庭、创业计划等, 互助社根据这些信息对社员调整利率政策、设计针对性的服务。这是一个使信息“双向”对称的过程, 也是互助社与社员之间相互监督的过程, 使双方都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真正起到“互助”的效果。

2. 资金互助社的成长不是孤立的, 良好的外部条件是其赖以生存的土壤

为了解决资金互助社的瓶颈, 尤其是跟政策、法规有关的问题, 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 逐步放宽再融资、经营规模限制, 兼顾监管。政府应逐步放宽一些限制, 尤其是关于融资渠道、经营规模方面的限制, 对于增强资金互助社的发展活力至关重要。对于所在地区经济环境良好、自身经营水平较高、符合相关金融指标的资金互助社, 政府应当放宽对其向社会公众融资的限制, 允许其发行债券、吸收投资款项等, 以解决贷款需求大于贷款供给的问题;对于那些发展得比较成熟、有足够实力的资金互助社, 可以满足其跨区域经营的需求, 将成功经验带到其它地区。需要强调的是, 在逐步放宽限制的过程中, 为了避免资金被非法挪用、以及其他一些不规范操作的发生, 监管是必不可少的。

强有力的监管对资金互助社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目前, 基层监管部门对资金互助社的监管不到位。在苏北一些地方, 资金互助社的审批和管理一直归于地方党委的农工部、农办, 而农工部、农办在金融监管方面专业水准不足, 难以发挥监督职能。相关部门应提升基层监管单位的人员素质, 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严格的、动态的、有效的监督, 规范其发展。

(2) 明确互助社定位, “互助”不代表“扶贫”。首先应当明确, 农村资金互助社属于合作金融的范畴, 其规模也决定了它没有像其它金融机构一样的盈利能力, 因此, 不能以相同的标准来要求农村资金互助社, 相关的金融指标应当有所放宽。同时, 也应将其与“扶贫社”区别开。

“互助”不代表“扶贫”, 农村资金互助社是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顺应农民融资需求而生, 特别贫困的地区并不具备成立条件。设立互助社的目标是求双赢、共同致富, 这就决定了其商业化的运行模式, 追求利润无可厚非。政府不能强制要求互助社履行“扶贫社”的义务, 对贫困户进行直接救济, 但是可以通过提供利率优惠等措施, 帮助贫穷但有创业需求的农民脱贫致富。

(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确定隶属关系。作为金融组织的一种形式, 农村资金互助社应当纳入银监会监管范围, 银监会应当积极开展针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监管工作, 而不是持“三不管”态度。立法确定了农村资金互助社与有关部门的隶属关系, 才能使互助社的合法身份免受质疑。互助社没有合法身份, 相关业务得不到国家政策和法律的保障, 一旦发生债权债务纠纷, 便难以通过合法渠道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时, 入社会员无法从立法中明确了解自己的基本权利、义务和风险, 对入社的信心也会削弱, 不利于互助社的进一步发展。因此, 明确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法律地位乃当务之急。

四、结语

农村资金互助社是农民自愿发起、自律管理、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我服务的金融机构, 它的出现增加了农村金融供给, 弥补了农村资金需求缺口, 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创业资金的需求, 打破了农村信用社“一家独大”的农村金融格局, 实现了与传统农村金融机构的良性错位发展, 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不规范的民间借贷, 有利于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和创新, 有助于改善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状况。我们通过研究农村资金互助社在江苏省苏北地区的发展活力与瓶颈, 对未来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需要完善之处提出建议。但农村资金互助社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农民对资金的需求, 以及如何解决就近出现的如“被放高利贷”、多头管理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浙诚.农村资金互助社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取向研究[J].银企信用, 2011, (08) .

[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Z].2007.

[3]齐良书, 李子奈.农村资金互助社相关政策研究[J].农村经济, 2009, (10) .

篇4:江苏对苏北地区发展

面对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环境,该行始终秉承“我快、我近、我优”的金融服务理念,以市场为载体,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在县域城区黄金地段开办智能银行——金地支行,其服务功能体系是充分运用智能设备、数字媒体和人机交互等特色功能,引进VTM(智能柜员机)智能互动设备,可以为客户提供现金存取自助服务、金融产品轴、贵金属展示、金融娱乐体验、智能贵宾理财等全方位金融服务,能让客户体验“自助、智能、娱乐、人性化”的感受。新开业的金地支行营业大厅宽敞明亮、整洁干净、配备了现代化的服务设施,其“八大”服务功能堪称“八大绝技,”足以“名扬江湖”,能让前来体验的广大客户流连忘返,赞不绝口。一是现金业务存取自助功能:提供ATM、CRS等自助金融服务机,客户可以自助办理人民币存款、取款、取零、转账、汇款、查询等业务;二是VTM多媒体自助功能:通过智能柜员机,客户可以自助办理发卡、密码修改、存折补登、短信签约、转账、汇款、账务查询等非现金业务;三是多媒体体验墙功能:客户可以通过手势挥动操控显示屏上内容,及时查询金融产品信息,金融资讯、产品操作流程等。通过客户的亲身体验,增强客户参与粘度;四是便民自助服务功能:布防智能饮水机(刷卡取水)、智能售卖机、快递柜(为客户代收快递物品)、客户通过刷银联卡可以使用便民设施,培养客户用卡习惯;五是金融产品轴体验功能:可以实现网络体验、app体验、支付手段展示、彩页识别、卡片识别,客户可以在产品轴上快速了解各种产品的信息和优惠活动,可以体验自己想要的产品和工具,比如存款、贷款、买房、买车等理财产品;六是贵金属展示功能:虚拟化360度全方位展示实物贵金属的特征,在彰显科技化的同时,通过眼球效应实现客户视觉冲击,提升产品体验效果;七是贵宾休闲互动功能:设有茶吧、体验设施、四屏智能茶几、业务洽谈区、书籍阅读区。智能茶几设有游戏、金融产品、理财计算器等功能,为客户在休闲时候了解产品内容。客户可以通过刷卡方式免费使用测量身高、血压、体重,通过按摩设备缓解压力,免费享用咖啡茶水,让客户尽情享受贵宾服务项目;八是远端柜员系统功能:可以取代柜员办理业务,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坐在柜台前,通过与楼上连接的玻璃桶办理现金业务。把银行卡和钱都放在玻璃桶内,按下发送键,钱和银行卡通过玻璃桶内的气压装置被快速地送到银行柜员那边,通过视频监控,客户能够清楚地看到柜员的操作,并通过麦克风与楼上的柜员交流,说明办理的业务,可以完成传统柜台的业务交易。

峭壁悬崖开幽径,高山绝顶我为峰。该行在深化改革,拓展金融市场,创建区域化、社会化、大众化、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中,必将突破传统金融服务理念、突破传统金融服务手段、突破传统金融服务范围,用新理念、新科技、新手段、新服务去拓展农村和城镇金融市场,成为县域金融机构领军银行、品牌银行。

篇5:江苏对苏北地区发展

长期在教研室工作的我,总认为只要多搞几次活动,多搞几次检查,教师的教学水平一定能有所提高,对教师目前的工作状态、工作情况真是很不了解。2009年8月我被推到校长岗位,是一所现代化示范初中,不过位置在农村,且离市区较远。上任之初,我雄心勃勃,准备在教学质量上大显身手。然而事实并非像我想象的那么美好,这里教师的工作状态和敬业精神很令人担忧。我当时就怀疑,这样的工作态度能有好质量吗,这样的精神状态与示范初中能相符吗?看到问题,想想上任之初的雄心壮志,我真有点心寒胆战。我想作为校长接下来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让老师想干、会干、能干,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带着问题和压力,我和教学线的领导一起分析,一起思考,一起探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坚持“四个着力”,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从无效教学走向有效教学,直至追求高效教学。

1、着力于“观念”的改变,促其想干。1.1强抓态度的转变,认识的提高。

一所学校能否很快走上正轨并迅速取得立足之地,主要依靠全体教师的力量,取决于教师发展的高效益,要把全体教师凝结成一股力争向上的力量,首要的就是统一思想,抓态度的转变,认识的提高。思想问题是根本问题,消极被动地工作是没有激情的,更不会有创新,思想通则一通百通。我多次强调并身先士卒,在工作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事不对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问题面前不讲人情,领导和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以教师为本,从中获得教师的主动,促其想干,从而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做好铺垫。

1.2强势阅读学习,增强科研意识。

阅读应当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教师应该是阅读的典范和榜样。然而我们多数教师既不情愿读专业书籍,也不爱好写写文章,一年中除了自己所教学科的教材和教参草草阅读以外,几乎不读一本书,不看一篇专业文章,更谈不上去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教师每天所做的只是应付学校布置的工作任务。可以说目前许多教师很难成为学生心目中崇拜的对象,更不被学生们所追随。教师在学生和家长心目的地位和分量在不断下降。导致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自身缺乏专业发展的意识和科研能力,长期以来在自己的岗位上误人子弟,教师自身的价值也在不断地贬值。为此,我在学习文化的构建和学习共同体的打造上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把阅览室前移到办公室,三个年级按月交流图书杂志,定期集中谈体会说心得,定期举行论文现场框架结构设计比赛。其目的就是在教师中营造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理论支撑。

1.3庄严承诺,激发发展内驱力。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我校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子”的“青蓝工程”活动。活动旨在让“新”教师在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巩固、教学评价等多方面

获得帮助和指导,不断提高专业发展水平。“新”“老”教师在结对子过程中,应当借助教学活动为平台,相互砥砺,彼此寻求更高新的的发展。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在结对子前,“新”“老”教师还要公开承诺,并把书面承诺书交教导处备案。实行捆绑考核、共同进退、荣辱与共的措施大大地激发了教师发展的内驱力,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大有裨益。

1.4追寻名师,提升教师素质。

跟名师学习、向专家请教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一条捷径,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也一定有原因。名师成功是因为他们有着与普通教师不一样的思想追求与工作状态。名师作为教育领域中的成功者,必定有许多值得广大教师学习的地方。一个老师如果能够追寻名师的成长轨迹,按照名师的想法和做法去思考和行动,做到持之以恒,一定也能够造就成为名师。为树立“不想当名师的教师不是好教师”的理念,为激发教师们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让一部分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做名师的追随者,我校对优秀教师进行授衔表彰并且形成制度,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从德、能、勤、绩全方位考核,重在教育科研和教学实绩上严格评选出教学上的领军人物、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以此激励教师争先创优,提升专业发展欲望。

2、着力于“课堂”的研究,让其真干。2.1录制常态课

为了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增强竞争意识,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公开课活动,而且形成惯例,但这些课大多是精雕细刻的“展演课”,是教师个人、备课组、教研组实力的优化整合,是样板课,并非是常态课。这些课与教师平常的课堂教学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很难真实反映教师平常教学的状况,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还应该是取决于教师常态课。如何准确把脉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意见或建议,大面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常态课与非常态课之间,我做了深入的调研和思考之后,“随机录课”的想法应运而生,我认为它体现的是学校教研管理的本真回归,特别是在起步阶段,可以起到推动教师自我发展的作用。开学伊始,我就敦促教学线同志推行随机录课制度。课前不打招呼,教导处根据课表随机抽取,深入班级录课。教师利用每周二业务学习时间集中观看录课内容,开展说课评课活动,进行集体“把脉会诊”。学校定期把课堂实录制作成光盘与“会诊”结果一并赠与教师,或将录像上传校园网作为奖励,鼓励教师自研自磨自砺,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2.2抓好研磨课

“磨课”是教师练就内功的开始,是教师走向成熟的重要途径。磨好一节精品课,让听者如沐春风,心旷神怡,如览群峰,豁然开朗。然而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教师一生上了很多节课,但能上一节优质课却不是容易的事,而能随心所欲地上好每一节优课就更是难事。要想上好优课,成为名师,就必须打磨好一节课。为此我提议:由教导处安排,每个大组选一两名教学成绩相对较差的老师上研磨课,执教者在写了教案后,交给同组教师讨论后再度修改,然后进入“课堂实战”,教学线领导、同组教师观摩后提出优点和不足,自己再反复斟酌,这样进步的不仅仅是执教者本人,其他参与“磨课”的人也同样受益匪浅,何乐而不为呢? 2.3展示精品课

“精品课”不仅是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形式,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坚实平台。“精品课”是教师的杰作,更是教师成功、成名的最有力的象征。教师应该把“精品课”作为毕生的追求,学校应该把“精品课”当做优质资源来开发与储备。为此我校每周都开展赛课活动,很多优秀教师都争着报名参加,每次活动都评奖颁发证书,老师们都在学习、交流、点评中总结得与失,可以说“精品课”的展示,助跑教师的专业成长。

3、着力于“方法”的指导,教其会干。3.1名师引路,同课异构

教育是艺术,要想达到完美统一,令人赏心悦目,就必须有专家引领和指导,这样就会大大地避免少走弯路。因此我充分利用自身有利的资源优势和条件,借助“优化课堂活动月”的契机,邀请市内外专家、学者到校讲学、授课,鼓励学校老师与教育专家同课异构,同台竞技,通过专家的“临床诊断”,破解课堂教学提高的瓶颈,重点从管理方法上、教学艺术上给教师以指导。应该说专家、名师们丰富的经历,不凡的谈吐,智慧的语言,给教师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思想理念上的“大餐”,还教给了我们的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怎样驾驭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等具体的行之有效的办法。这些活动的开展对老师触动很大,大家都觉得这是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绝好机会,有压力更会有动力。

3.2培植反思意识,提升教学能力

常言道:“教书30年,充其量是个教书匠;如果能坚持写教学反思3年,那么就很有可能成为名师”。而现实中,我们多数老师都还没有这个意识,更没有养成习惯,就是能写几篇小论文,也完全是为了自己评职晋级的需要。如果校长真的要建设一支优秀教师团队,让大家快速成长起来,成为领军人物,成为名师,就必须培植大家的反思意识。不反思,就无所谓好与差,不反思,就不可能有创新和超越。反思什么?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为什么自己煞费苦心、滔滔不绝,而学生无动于衷、昏昏欲睡?为什么有的内容教了多遍,而学生仍学不会、做错了?为什么教师时间、精力投入多,而学生进步缓慢,两级分化现象严重?为什么学生想调班,不想要你教?如此种种,这些问题虽然有的不是老师原因,但作为老师我们必须面对,必须反思。而且要通过反思达成若干共识:课堂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要充分地动起来;课堂必须是思维训练的课堂,思想碰撞的课堂,激情洋溢的课堂;课堂既是知识传授和积累的课堂,更是掌握方法、培养能力、养成良好习惯的课堂„„为了让大家都能面对现实深层思考,我们建立了《新课标学习反思制度》,每人每周写一篇“反思”随笔,强行入轨,反思内容因人而异,可以写教后记,可以写自己的感悟,自己的迷惑、问题,成功的经验、教学的高潮;也可以带着研究的目的去观摩同行的课,然后写下对方最成功或最不足的一点„„总之要让反思成为我们工作的常态,通过学习、实践、反思,营造一种科研氛围,于反思中寻求更快发展。

3.3资源共享,借力发展

教师的“教学用书”可以说是现在教师备课的主要资料,甚至是唯一资料,内容有了,但教学流程、教学方法如何设计和选择呢?不少教师就把过去的教案拿来抄一遍应付学校检查,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老一套。虽然这样也能取得一点成绩,那也全靠死教、死学、题海战术,至于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根本谈不上。面对现状,针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特点,我认为我们老师的视野太窄,现在已经是信息时代,网络资源共享已成事实。我就鼓励老师把备课的触角伸向校园网,从网上获取信息,先学习别人的经验、方法,然后再结合教学实际有所创新。基于此学校在各班配备了多媒体投影仪,校园网络实现了全覆盖,这些现代化硬件投入,推动着老师思想和行为的显著变化:网上办公,网上备课已进入正轨。

4、着力于“平台”的搭建,迈向能干。4.1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教师发展是学生发展的关键,在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中,我校坚持以校本研究为载体,加强教研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科研氛围,培养团队精神,形成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金字塔”学科梯队,从而提升学科的整体水平;激励成才、鼓励冒尖,帮助教师找到适合自己施展才华的平台,实施“教师你有多大能耐,学校为你提供多大舞台”策略。

首先抓实集体备课。让教师吃透、钻透教材,改变了以往流于形式的集体备课,以说课形式代替集体备课。同时,我们还请来了相关学科专家专门指导我校的集体备课活动,这不单单让教师明白如何进行备课、上课、说课,也训练了他们挖掘教材的能力,锻炼了他们说课的能力。

其次是抓能力比试。为了帮助青年教师更快地成长,学校开展各种比武和竞赛活动,如说课比赛、上课较量、论文比试、试卷命题考量、解题能力比赛、课件制作比赛、普通话朗读比赛、英语口语演讲赛、板书竞赛、教学案例设计比赛等,提供这些平台,就是给教师提供自我展示的空间和舞台,大家在竞争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创新。

4.2举办校园讲座、沙龙活动。

长期从事教研工作的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的过程就是研究过程,教师应该是一个教育的引领者、反思者、建设者,是文化之脉的传承者和开拓者,是一个既能“传言”又能“立言”的思想者。带着理想进课堂,教学才有风格;基于研究搞教育,教育才有品质。正所谓,善教者必善读者,善读者必善思者,善思者必善作者。为了让教师把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我校每学期都要举行教师自己开讲座活动,教师能博采众家之长,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自己组稿,自己设计,虽然没有专家、学者那样高屋建瓴,但必定是自己的教学心得和感悟,每次讲座他们都有成功的感觉,自己在校园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不仅如此我们还定期举办沙龙活动,要求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准备,广泛收集资料,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谈出了自己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既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举措,也找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误区;既有对自身专业发展的反思、规划,也谈出了

自己对专业发展的困惑。通过交流,大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加明确重视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如果说教师开讲座是“一家之言”,那么教学沙龙则是教师思想、智慧的碰撞,他们定会在碰撞中思考,在碰撞中总结,在碰撞中前进。

4.3走出去,与名师零距离

为了更好、更快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校不怕花钱,每学期都会安排各科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让他们开阔视野,聆听名家报告,目睹名师风采。外出学习的教师们回校后,为相关学科教师作学习汇报,进行“移植课”展示,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篇6:江苏省苏北四市语文卷答案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C(A项“言”应为“颜”;B项“积”应为“集”;D项“戴”应为“带”)

2.(3分)C(A项成分残缺,应在“姓名权”前加上“侵犯其”;B不合逻辑“突破2亿多人”;D项句式杂糅,应改为“依据此次联考笔试成绩”或“以此次联考笔试成绩为基础”)

3.(4分)促进出口、吸引外资、加快储备、克服通缩

4.(5分)(1)(2分)白居易

(2)(3分)不赞同。理由:(示例)不论是“维修性拆除”还是“保护性拆除”,其本质都是拆除。这是狡辩。这些不可移动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城市文化的标志,是民族精神的薪火。

赞同。理由:(示例)这些文物经风雨侵蚀,已经破败,无法正常修复,在现代化都市中,犹如美人脸上的疤痕。必须拆除,使它浴火重生。(观点1分,理由2分;没有修辞扣1分;只有观点没有理由,不给分。意思对即可)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3分)B(抚:抚恤,抚慰)

6.(3分)C(①交待与滕君交游的缘由⑤是老百姓的行为)

7.(3分)C(“滕宗谅因为定州城内缺乏士兵”中“定州”应是“泾州”)

8.(10分)(1)滕宗谅和我一起考中进士,我才和他交游,然而并没有深入了解他的为人。(3分,“登进士第”“游”“笃”各1分)

(2)滕宗谅又用金银财物招募勇敢轻捷的人,日夜侦察,了解敌人的距离远近和情形势态。(4分,“以”“募”“知”各1分,句意1分)

(3)梁坚把各军队的每月军饷(与三千缗钱)合并来说这件事,用那个数字诬陷他。(3分,“月给”“诬以其数尔”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滕君名叫宗谅,字子京。大中祥符八年春天,和我一起考中进士,才和他交游,然而并没有深入了解他的为人。等到他历任潍州、连州、泰州从事以后,在泰州时,我在泰州(西溪镇)做盐官,看到滕君在本职工作之外,勤勉地搜集图书写作文章,喜欢(结交)宾客。又和我一同参加守护海堤的差使,遇到大风刮来,当晚潮水涌上来,士兵和百姓担心而逃跑,官吏都惊慌害怕,不能停止,惟独滕君神色不变,缓缓地谈论着海堤的利害关系,大家的心绪才安定下来。我才知道滕君一定是不寻常的人,才从内心喜欢他。

滕君离开海陵,得到机会被皇帝召来面试考入学士院,后升迁为殿中丞。当时正是明肃太后晚年没有把政权还给皇帝的时候,滕君曾经发表过刚直的议论。等到明肃太后去世后,朝廷提拔当时敢于发表见解的人,赠给(滕君)右司谏,授予左正言的官职,又升迁为左司谏。西边的少数民族侵犯边塞,朝廷为谁来做守卫边疆的行政长官为难,就晋升滕君为刑部员外郎、泾州知州,赐给他金鱼袋及紫服。等到葛怀敏在定州打了败仗,贼兵大规模进犯,各郡都惊惧,滕君因为泾州城内缺乏士兵,就喊来几千个农民,都穿上军服登上城墙,泾州城的人才安定下来。又用金银财物招募勇敢轻捷的人,日夜侦察,了解敌人距离远近和情形势态。滕君手拿征召文书,向各郡陈述情况,每天两三次,各郡没有不感动佩服的。我当时担任环庆路经略部署,听说葛怀敏打了败仗,率领外族、汉族军队分为三路来援助泾原的兵备之虚,当时正是定州之役后,又加上冰雪苦寒近十天,士卒都沮丧胆怯,滕君都用牛肉美酒迎接犒劳,恩泽普降,士兵没有不情绪高涨的。另外泾州的士兵大多战死在定州,滕君将他们的姓名全部登记下来,在佛寺里列出,哭着祭祀他们。又安抚他们的妻子儿女,分别满足他们的想法,没有一个成为无家可归的人。等到滕君离开泾州的那一天,那些战死士兵的妻子儿女们几百人,都围在他住的馆舍边哭着给他送行,看到的人都流下了眼泪。

恰逢御史梁坚上奏章弹劾滕君用度不节俭,以致于泾州路使用国库钱十六万缗。等到皇帝派遣使者检察,(才知道)是滕君刚上任的时候,各部所管辖的一千多位羌族首领来进见,都慰劳打发他们,花费了近三千缗,大概这种做法也是旧例。梁坚把各军队的每月军饷(与三千缗钱)合并来说这件事,用那个数字诬陷他。我当时正在朝廷任职,曾经竭力为他辩护。滕宗谅被降了一级官职,仍然担任天章阁待制、做虢州知州,又调做岳州知州。滕君懂得天命,乐于职守,各种政务都进行整治。升职做苏州知州,不久染上疾病,在某年某月某天,在苏州黄堂去世,享年五十七。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10分)(1)(2分)阳关指的是“阳关曲”(“阳关三叠”或“渭城曲”)。(1分)因为《阳关曲》表达的离愁加重了词人此刻的离愁,愁上加愁。(1分)

(2)(4分)比喻。(1分)离别的悲愁犹如眼前的江水那么多,一半给你,一半给我,(1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内心难以言状的离愁。(2分)

(3)(4分)思想感情:不忍与友人离别的愁苦之情。(2分)具体分析:如果能得到千寻铁锁,把长江截断、锁住,词人就可与友人长聚不分了。(1分)诗人想像奇特,感情真挚深沉。(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夙兴夜寐(2)入则无法家拂士(3)不为桀亡(4)岁月不待人(5)造化钟神秀(6)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7)杯盘狼籍(8)赢得仓皇北顾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1.(4分)运用联想手法,(1分)运用比拟、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描写细腻,形象传神。(1分)生动写出了农村生活留给我的深刻印象。(1分)

12.(4分)我用农具装饰城市居室,我有农村和城市的双重身份;(2分)我在城市生活中,依然保留着农村生活的美好体验和深刻记忆,农村和城市生活有机融合在我的生命里。(2分)

13.(6分)①脊梁弯曲:体现他勤劳;②骂子喂牛摸牛:体现他对牲口的爱护和心地善良;③看子犁田:体现他坚守本分,看重传承;④他带来农产品:体现他朴实、慈爱;⑤讲解农具:表现他热爱农事。(每点1分,答对四点得6分,无情节分析不给分)

14.(6分)情感取向:①对付出青春、艰辛劳作生活的留恋;②对自然淳朴生活的缅怀;③对城市生活的纠结;④对农村生活的感激;⑤对农耕文化式微的惆怅。(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15.(6分)①首先从古镜的文饰引出论述的话题;②然后分别论述汉、唐、宋对待外来事物的态度;③最后点明主旨,指出要“将新文化尽量地吸收”。(每点2分)

16.(6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2分)壮健者比喻积极、主动、自信的文化心态,(1分)衰病者比喻消极、保守、自卑的文化心态。(1分)二者对比,形象鲜明地批判了当时畏惧、抵制外来文化的现象。(2分)

17.(6分)①对汉、唐、宋等朝代对待外来事物不同气量及其不同命运的感叹;②对当时社会排斥、抵制新文化现象的感慨;③对社会文化进步,要尽量吸收新文化的感想;④对社会文化与国家政治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的感悟。(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七、作文(70分)

18.请参照2011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语文Ⅱ(加试题)参考答案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6分)余之此论/固未易为俗人言也/子瞻以议论作诗/鲁直又专以补缀奇字/学者未得其所长/而先得其所短/诗人之意扫地矣。(每处1分,超过6处不得分。)

20.(2分)曹植 苏轼(各1分,字形错误不得分)

21.(2分)苏轼“以议论作诗”和黄庭坚“补缀奇字”(1分),后世学者只得其短,使“诗人之意扫地”(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国风》《离骚》固然不必评论,自汉、魏以来,曹植(子建)的诗作最为精妙,李白、杜甫成就最大,苏轼、黄庭坚却将诗歌创作引入歧途。我的这种言论本来不容易对俗人说呀。苏轼用议论作诗,黄庭坚又过分专注于斟酌字句,求学的人没有学到他们的优点,反而先学到他们的缺点,使诗人创作诗歌的本意全部丧失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A、E(A“黛玉”应为“宝钗”;E应为“查理将镶金首饰盒作为定情物托付欧也妮保管。”)

23.(1)(4分)辅佐刘禅,稳固内政;(2分)七擒孟获,稳定后方;(1分)六出祁山,讨伐魏国。(1分)

(2)(6分)贤明有为的国王;英勇威武的战士;温柔重情的丈夫;正直果敢的父亲。(每点1分,答对4点得6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24.(5分)①实时性(同步性或直播性);②便捷性;③偶然性;④平民化;⑤危害性。(每点1分,共5分。摘抄原文语句不概括的,不给分。)

25.(5分)①有效听取民意,解决群众现实问题;②及时回应负面舆论,体现政府诚意;③平等交流,不要单向传播;④转变语言风格,不说官话套话;⑤加强对微博舆情的调研,完善应对策略,引导微博有序健康发展。(每点1分,共5分。)

上一篇:助理社会实践总结下一篇:古隆中导游词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