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苏北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通知

2024-05-01

2022年度苏北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通知(精选14篇)

篇1:2022年度苏北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通知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文件 苏科计〔2012〕13号

省科技厅关于组织申报2012年度 苏北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通知

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市及各县(市)科技局:

围绕《江苏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和推进科技创新工程行动计划,面向苏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需求,大力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特派员开展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帮扶示范,加快苏北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和提档升级,为实现苏北地区跨越式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现将2012年度苏北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申报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支持重点

2012年度苏北科技发展计划包括以下三类项目:

(一)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项目

此类项目支持重点、申报要求等内容详见《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关于组织申报2012年度省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的通知》中面向苏北科技特色产业类项目的相关内容。

(二)科技富民强县项目

围绕苏北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以促进产业转型增效为目标,支持现代农业创新创业载体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集成示范,加快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开发高附加值新产品,为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和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重点培育科技富民强县省级重点县,配套支持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

重点支持现代农业科技园、农业科技型企业、科技型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等载体实施的农业特色产业项目;优先支持涉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围绕高效现代农业开展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的项目;支持特色明显、带动当地农民致富作用强的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

(三)科技帮扶项目

以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等应用与示范推广为重点,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引导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开展科技帮

扶、创业与技术服务,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科技支撑。

重点支持科技特派员与经济薄弱村共同组织实施技术实用性强、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科技帮扶示范项目;支持科技特派员(包括大学生村官)依托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农业科技型企业、现代农业科技园、科技型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开展的创业与服务项目。

二、申报条件

1、科技型企业创新资金项目的申报单位须是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资信度良好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符合《江苏省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的申报条件,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2、科技富民强县项目的申报单位须是企事业单位或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须具备一定的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广服务能力,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良好。重点县的申报单位须是县(市、区)政府。

3、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项目由省“送科技下乡 促农民增收”活动科技特派员领办、创办或协办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申报;科技帮扶项目的申报单位必须是省委脱贫攻坚工程重点县的经济薄弱村。

4、国家和省级涉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申报项目,须由联盟理事长单位牵头协调相关企业、科教单位联合申报。

三、组织方式

1、本年度苏北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采取集中组织预申报、省市县会商、正式申报的项目组织方式。

2、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和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资金项目,原则上围绕我厅确认的苏北科技特色产业进行组织,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科技规划,拟定本年度特色产业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切实找准科技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的切入点,参加省市县会商。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资金项目均采取集成组织的方式,包括产业技术创新项目和科技服务超市项目,各市、县(市)集中组织1-2项;申报科技富民强县重点县,须编制科技富民强县重点县实施方案,明确试点县建设的总体目标、主要内容和任务、重点项目等(参照国家科技富民强县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3、科技帮扶项目由省委脱贫攻坚工程重点县的经济薄弱村与科技特派员共同申报,由经济薄弱村所在地的科技局负责组织;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项目由省“送科技下乡 促农民增收”活动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所在地的科技局负责组织。

四、申报要求

1、各省辖市科技局统一协调市辖区及各县(市)项目的申报及会商工作,各县(市、区)认真做好本地区项目的组织和正式申报工作。各项目主管部门要认真负责,严格把关,对申报单位资格条件、申报材料完整性与真实性、自筹资金是否符合管理办法要求等方面进行认真审查,确保项目申报质量。

2、优先支持近年有发明专利授权的企业申报的项目,优先

支持由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人才”计划等高端人才或团队牵头申报的项目,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的项目。

3、除列入科技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行动计划的100家创新型领军企业外,有省科技计划在研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和企业一般不再申报本年度项目;同一项目负责人原则上限报一个项目;同一单位或项目负责人已将研发内容相同的项目申报其它省科技计划的不能同时申报本计划。

4、近三年内有应结未结、暂缓暂停、强制中止和撤消项目等不良信用记录的单位和个人,不能申报本年度省计划项目。对在项目申报和立项过程中有弄虚作假、冒名顶替、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不良信用行为的,一经查实,将记入信用档案,并按相关计划管理办法严肃处理。

五、其它事项

1、经省市会商确定的项目,由各市、县(市)科技局通知相关单位申报。申报材料统一用A4纸打印,按封面、项目信息表、项目申报书、相关附件顺序装订成册,一式两份。

2、申报材料需同时在省科技厅网上报送,省科技厅网址:

附件:1.2012年度苏北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申报汇总表

2.苏北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简表

二○一二年一月二十日

主题词:苏北 科技 富民强县△ 通知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2012年1月20日印发

共印100份

篇2:2022年度苏北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通知

2015年度省政策引导类计划(苏北科技专项)将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动科技资源向苏北集聚的意见》,推进苏北“科技与人才支撑工程”实施,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探索科技计划管办分离的改革途径,加快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推动农业特色支柱产业(简称特色产业)发展,为进一步提升苏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供科技支撑。

一、科技富民强县

(一)支持方向

本资金围绕苏北地区农业特色产业培育需求,以集聚科技资源为重点,着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强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和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整合,突破产业发展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突出产业链创新中精深加工、产地保鲜、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技术成果转化和集成创新应用,促进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的有机融合,提升苏北农业特色产业产业链创新水平。

(二)资金分配

本资金采用因素法对市、县(市、区)进行年度资金划档分配。主要因素及权重分别为:(1)地区研发投入,权重为25%;(2)特色产业规模,权重为20%;(3)

特色产业省级以上创新载体,权重为25%;(4)上年度绩效综合考核成绩,权重为30%。

上述因素为资金分配的主要依据,同时结合各地特色产业培育和科技创新工作成效(特色产业规模、研发投入、科技成果等增长情况)对资金分配进行适当调整。

各地区在资金分解实施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单个项目支持额度不低于35万元。

(三)组织方式

实行管办分离。省科技厅负责专项资金的总体部署和绩效考核工作。省辖市科技局为专项资金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专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实施与监管。县(市、区)科技局负责项目的组织与实施管理。

(四)工作流程

省科技厅下达专项资金工作通知后,省辖市科技局组织指导辖区内相关县(市、区)进一步完善“集聚科技创新资源 培育特色产业行动方案”(原则上对已确定重点支持的特色产业应连续支持3年),提出经地方科技主管部门审核推荐的子项目。省辖市科技局组织开展项目评审或论证,评审专家商省科技厅农村处,名单报省科技厅同意,根据省拨经费额度和组织通知要求,确定立项项目及支持额度,提出年度专项资金立项方案报告。省科技厅按照计划管理要求,根据五市年度专项资金立项报告,审核后下达年度计划项目,并会同省财政厅组织开展年度专项资金绩效考核工作。

(五)申报条件

1、子项目主要以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农业科技园区骨干企业、建有各类研发机构的农业龙头企业、科技服务超市承建企业等创新创业载体为承担主体,联合省内外科教单位共同实施。

2、子项目承担单位须是企事业单位或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须具备较强的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广服务能力,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良好。

——

(六)申报要求

1、各省辖市科技局统一协调市辖区及各县(市)项目的申报及评审工作,各县(市)认真做好本地区项目的组织和申报工作。各项目主管部门要认真负责,严格把关,对申报单位资格条件、申报材料完整性与真实性、自筹资金是否符合管理办法要求等方面进行认真审查,确保项目申报质量。项目法人及项目主管部门在申报项目时需出具信用承诺。各省辖市需按时向省科技厅报送苏北科技专项资金(富民强县)立项报告(一式四份,主要包括项目组织情况、遴选办法、推荐原则、有关说明、拟立项项目汇总表等)。

2、优先支持落在省级及其以上农业科技园内的特色产业创新项目,优先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用工业项目,优先支持近年有发明专利授权的企业申报的项目,优先支持由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人才”计划等高端人才或团队牵头申报的项目,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建有研发机构的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型企业、科技型专业合作社申报的项目。

3、除列入科技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行动计划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外,有省科技计划在研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和企业一般不再申报本年度项目;同一项目负责人原则上限报一个项目;同一单位或项目负责人,对于研发内容相同的项目,不可再申报省级其它科技计划。

4、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单位和个人,不得申报本年度计划项目。在项目申报和立项过程中相关责任主体有弄虚作假、冒名顶替、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不良信用行为的,一经查实,将记入信用档案,并按《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相关责任主体信用管理办法(试行)》做出相应处理。

二、科技创新券

(一)支持方向

支持苏北地区企业,重点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购买高校院所、第三方独立科技中介机构的科技服务(包括科技咨询服务、分析测试服务、科技信息服务等)以及科技创业服务(包括科技孵化器尤其是新型孵化器的创业服务等), 激发苏北地区中小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力。

(二)组织方式

由省科技厅和财政厅负责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省科技厅根据苏北五市科技创新券试点工作推进的实际情况,分档核定各市资金分配额度;苏北各省辖市科技局为责任主体,各县(市、区)科技局为实施主体,按照确定的实施方案,负责本地区科技创新券的印制、发放、受理、审核、兑付等工作;省科技厅对省科技创新券实施情况实行备案制,“创新券”兑付情况原则上每季度备案一次,由省辖市科技局上报兑付情况的书面材料。

(三)申报要求

由苏北五市科技局会财政局向省科技厅提出申请,同时报送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包括:2014年度省级科技创新券试点工作情况总结及和实际兑现企业购买科技服务的有关情况分析报告;2015年度地方科技创新券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

三、其它事项

1、科技富民强县立项报告和科技创新券申报材料受理截止时间为2015年4月30日,逾期不予受理。

2、联系方式:

省科技计划项目受理服务中心 王超群、胡伟伟 025-85485955 85485926 ——

省科技厅农村处 谢宗华、吴翔

025-83611856 57712970 E-mail:xiezh@jstd.gov.cn 省科技厅产学研合作处 何峰、万发苗 025-83606512、83350801 省财政厅教科文处 孙玮瑛

篇3:2022年度苏北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通知

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和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设立的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 (以下简称中国航海科技奖) 2008年度申报工作已开始。

2008年度中国航海科技奖申报时间定于2008年3月1日至5月31日止 (以收到申报推荐材料的日期为准) , 逾期按下年度申报处理。申报要求按《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以下简称《奖励办法》) 的规定办理。可通过交通运输部网站:www.moc.gov.cn或中国航海学会网站:www.cinnet.cn查询。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网站

2008.4

篇4:2022年度苏北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通知

经研究,2007年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以下简称电子发展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将于2月26日开始,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各地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及大型企业集团(以下简称推荐单位,名单见基金申报网站www.itfund.gov.cn),请按《2007年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指南》(见附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认真组织管理范围内的单位做好今年基金项目申报组织和推荐工作。在规定的申报日期截止后,推荐项目不再受理。

请推荐单位严肃、认真、科学、公正地履行其职责,确认项目申报单位的资格,对申报单位提交的项目是否属于指南范围,申报资金是否符合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进行把关,并就其项目的真实性、可行性做出审核和评价,同时以正式上报文件形式对项目进行推荐、排序和报送(报送方式见后),排序不分行业类别。

(二)项目申报单位提供的材料必须真实可靠。申报单位在申请材料准备过程中必须按照《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实事求是,任何夸大、掺杂水分都会对项目评审过程产生不利的影响,一经发现弄虚作假,信息产业部将不再受理该单位的申请,并在全行业中进行通报。

项目申报单位在上传电子版时,应仔细阅读基金申报网站上传资料方法说明,项目须经推荐单位推荐,如果出现上传文件归类错误、无推荐单位、压缩误码、附带病毒或内容缺失(包括财务报表)等情况,将取消申报资格。

(三)材料报送方式:

1.电子稿:项目承担单位通过网站下载、按填报说明填制并上传可行性报告的电子版,推荐单位在网上对电子稿进行审核、评价、推荐和排序;

2. 纸质稿: 除电子稿外,项目承担单位还应制作纸质稿。纸质稿包括可行性报告、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前两年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报表附注等)和相应的审计报告等复印件,及可以说明项目情况的相关文件(如专利证书)等,内容不宜冗长。一式两份,用A4纸打印,简装,不加封皮,送交当地推荐单位。

推荐单位根据营业执照、财务报表等资料,确认管理范围内的申报单位资格后,对送交来的纸质稿的真实性、可行性做出评价,签署推荐意见,整理后,连同正式文统一寄送基金管理办公室。

两稿需同时具备,主要信息完全一致,否则不予受理。

(四)信息产业部电子发展基金管理办公室负责受理电子发展基金项目的申报,对项目申报单位提交的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在此期间,各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

财政部和信息产业部联合设立的项目审查委员会确定本年度的电子发展基金项目计划,得到财政批复后,推荐单位将通知项目承担单位按规定办理项目资金使用手续。

(五)项目申报截止日期: 申报截止日期为2007年3月31日(含资料的填制、整理、评估、排序、寄送时间。两稿同时截止,纸质稿以推荐单位寄送时的邮戳为准)。

(六)问题解答和联系方式:为提高效率,项目申报单位在申报过程中若有疑问,可以咨询推荐单位联系人,推荐单位联系人应认真细致地予以辅导和解答。遇到的共性问题可由推荐单位提交基金管理办公室联系人解答。

办公室联系人: 葛亮、冉晓丹、郭爱华

联系电话: 010-82512089、010-68208017、010-68208342

传 真:010-68277286

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号数码大厦B座2003室(100086)

篇5:2013苏北计划通知

各院(系、部)团总支:

为进一步引导和鼓励我院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干事创业,按照团省委2013年苏北计划的有关文件精神,现将相关工作安排如下:

一、宣传口号

1.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2.因为这个选择,江苏的明天更加美好;因为这个选择,我们的青春更加壮丽;

3.用一段青春岁月换一辈子难忘回忆。

二、工作内容

通过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推荐、选拔面试、体检培训和集中派遣等程序从我省普通高校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招募700名志愿者,到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五市所辖县(市、区)的村(社区)、乡镇(街道)从事为期1年的基础教育、农业科技、医疗卫生、基础青年工作、基层社会管理及沿海开发战略、苏北工业化发展需要的工业、经济、法律、外贸、村务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

三、选拔标准

今年“苏北计划”志愿者的选拔工作将按以下标准进行: 1.政治思想过硬,心理素质良好,具有志愿精神;

2.学分总绩点(或学业成绩)排名在本院系同年级学生总数前70%之内; 3.通过本院毕业体检和三个计划的专项体检; 4.获得毕业证书;

5.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优先;

6.优秀学生干部和有志愿服务经历者优先; 8.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在苏北地区者优先;

9.已录取为研究生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优先;

10.参加基层青年工作专项行动的志愿者应累计有1个月以上基层工作、志愿服务经历或者曾获校级及以上表彰奖励、担任过各级团学组织主要负责人优先。

三、工作步骤

1.网上报名。4月18日至5月15日,报名学生登陆江苏共青团网(https://)和江苏志愿服务网(http://)的 “苏北计划报名管理系统”填写报名信息。

2.打印报名表。报名学生从 “苏北计划报名管理系统”中下载并打印《苏北计划志愿者报名登记表》。

3.交表。报名表必须由所在院(系、部)负责老师签字,并由所在院(系、部)党组织盖章后,分两批于5月2日、5月16日以院(系、部)为单位交至院团委项目办(团委办公室美术楼205)。

4.审核。学院项目办在收到学生的《报名登记表》后,将及时对其在网上报名填写信息的真实性等情况进行审核。

5.面试。面试分学院面试和省项目办集中面试两部分。5月18日前,学院项目办根据报名情况,根据考察和测试结果在“苏北计划报名管理系统”中填写高校审核意见。面试结果书面备案并报省项目办审核。5月31日前,省项目办组织集中面试,集中面试

6.统一体检。面试合格的志愿者参加体检。6月10日前,由省项目办指定在泰一所高校(按往年惯例)牵头体检。

7.公示。6月中旬前,学院项目办公布体检通过志愿者名单并在校园网公示3天。若无异议,将志愿者名单报省项目办。体检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8.录取。6月中旬,学院根据综合面试、体检、公示情况录取志愿者,并代表省项目办与志愿者签订《招募协议》、发放《确认通知书》(注明服务岗位、培训报到时间地点及联系方式)。

五、优惠政策:

1.服务期间省财政给予志愿者每人每月1000元生活补贴(按月发放)和每人每年400元交通补贴(分两次发放),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和住院医疗等保险。志愿者的生活补贴和交通补贴由省项目办划拨至志愿者所持苏北计划志愿者补贴发放专用的银行卡中,志愿者保险由省项目办统一办理。

2.服务期间户口和档案保留在毕业所在学校,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享受应届毕业生待遇。

3.服务期间可以兼任所在村(社区)团组织负责人、青年中心主任,经有关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社区)主任助理等职务。

4.服务期间服务单位向志愿者提供免费住宿等必要的生活保障。5.服务期满1年,对志愿者的服务情况做出鉴定,存入本人档案;考核合格的颁发证书,作为志愿者服务经历的证明,同时授予江苏省志愿服务纪念奖章,表现优秀的推荐参加全国和省级相关奖项的评选。

6、志愿者在基层服务期满考核合格,连续计算工龄。

7、服务期满1年,经考核合格并符合报考条件的志愿者,3年内报考江苏省内高校、科研院所招考的硕士研究生可享受初试总分加10分的政策。

8.服务期满2年内,经考核合格并符合报考条件的志愿者,可不受户籍或生源地限制,报考江苏省公务员职位;服务期满1年后,经考核合格并符合报考条件的志愿者,可报考江苏省面向志愿者专门定向招录的公务员职位。

9.服务期满1年内,经考核合格的志愿者,本人自愿,且符合江苏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条件的可推荐作为选聘对象。

10.服务期满1年,经考核合格的普通高职(专科)或以上的志愿者,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2年成人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苏教考„2012‟14号]的规定,可以申请免试接受成人本科教育。

院团委志愿服务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

篇6:2022年度苏北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通知

作者:发布日期:2011-09-22 10:54:38查看次数:121 次

惠城科字〔2011〕24号

各镇、街道办及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二五” 科技发展规划, 根据《惠城区科学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惠城区科技局、惠城区财政局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结合我区发展高新技术及支柱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组织实施一批能促进我区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项目,现将有关申报事项通知如下:

一、科技计划类别与领域

2011年惠城区科技计划项目主要包括产学研结合专项、节能减排专项和知识产权专项等三大类;技术领域以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农业、社会发展与节能减排为主。

二、申报条件

1、申报单位需要是在惠城区辖区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有较强的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能力,财务制度健全,有可靠的技术基础和经济依托。

2、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科技政策,技术含量高,创新性较强,技术处于省内先进水平或以上;项目成果具有可以预期的应用前景和经济、社会效益,并在本区应用和产业化;无知识产权纠纷。

3、项目负责人必须是实际主持研究工作的在职科技人员,在研区级科技计划项目超过2项的单位或主持人,不能申报新项目;项目同一负责人本年度只可申报1个新项目。同一项目,已申报省、市科技项目的,不再申报惠城区科技项目。

4、产学研结合项目需以企业为主体、联合实力较强高校和科研机构申报,联合申请单位应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并已签订责权明确的产学研合作协议。

5、专利产业化项目要求申报单位为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的专利权合法持有者或合法使用者;所实施的技术在本领域具有较高的创新水平和后续的创新潜力及发展空间。

三、申报形式和要求

1、项目《申报书》

2011年惠城区科技计划项目开始采取网上申报,申报单位须按照申报项目所属的计划类别,登陆“惠城区科技局项目申报系统平台”(http://kjj.hcq.gov.cn/HCPrjMgr/)填报提交项目申报书。未注册的单位请先注册登陆帐号.2、附件材料

(1)必须报送的附件:企业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审计报告,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报表附注(2010年)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查新报告;合作协议;专利权有关证明材料。

(2)自选附件:知识产权证明资料,包括专利、软件及著作权登记证书、集成电路布图设计证书、成果鉴定证书、新药证书、通讯和电力入网证、生物和农业新品种、农药登记证等);与项目有关的其他参考材料,包括企业认证、环保证明、奖励证明、检测报告等。

四、项目申报和受理

1、所有项目都必须网上申报,网上填报时间为2011年9月20日9时至10月20日17时,逾期不再受理。

2、纸质申报材料待区科技局网上受理后一周内,报送一式二份(包括附件)到区科技局项目受理窗口(地址:区行政服务中心一楼大厅)。

五、联系人及电话

篇7:2022年度苏北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通知

省科技厅关于组织申报2012年度 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项目的通知

各省辖市、县(市)科技局(科委),国家高新区管委会,省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2012年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围绕《江苏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和推进科技创新工程行动计划,以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为主线,实施科技服务机构建设、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和科技创新平台提升,突出重点,创新管理,为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提供有力支撑。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科技服务机构建设

1、产业技术研究院

以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为目标,以地方政府为主导,聚焦各类创新型园区特色化发展,整合国内外资源,支持新建1-2个集“创新、创业、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技术研究院,着力开展技术研发、企业孵化、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和人才培养。

申报条件:在创新要素比较集中、产业特色鲜明的区域,依托地方独立法人运行实体为主体进行申报;实行多元化投入,建立面向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完成用地规划审批和基本建设启动,前期投入不低于5000万元,今后5年内地方有持续投入的规划和措施;具有较高水平的院长和研发、运营团队;研发场所独立集中。不支持仅以科教单位为运行主体建设的产业技术研究院。

2、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围绕构建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重点支持省创新型县(市区)、创新型乡镇、创新型园区等新建20个左右重大科技创新创业载体等区域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支持基层科技创业、科技金融、技术转移、科技信息服务等骨干科技服务机构特色业务建设;重点支持1-2个科技服务示范区建设试点;与主管部门按1:1经费配套,重点支持省属公益院所特色业务建设,提高公益科研和民生服务能力。

申报条件: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申报单位应有较强科技服务能力,拥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服务队伍和一定业务规模;新增投入(不含转移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研发服务场所独立集中,面积不少于1500平方米;科技服务收入年增长率原则上不低于40%。

创新型县(市区)、创新型乡镇申报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应是地方政府围绕科技园区和主导产业发展、依托骨干服务机构组建的重大科技服务平台。

科技服务示范区建设试点以及基层科技创业、科技金融、技术转移、科技信息服务等特色业务的具体要求参照《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科技服务示范区建设试点由地方政府提出规划方案。

3、重点实验室

突出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交叉学科和生命健康领域,依托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科教单位,开展重大科学技术前沿研究和原创性应用基础研究,新建5个左右重点实验室,抢占未来技术制高点。优先支持引进海外一流创新团队组建的重点实验室。

申报领域及方向:药物发现与设计、现代医疗装备、器官移植、重大疾病防治技术、战略性新材料、绿色工业催化技术、海洋装备设计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等。

申报条件:申报单位应拥有该领域发明专利等核心技术,有高水平的领军人才、专职岗位研发团队和明显创新优势,鼓励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新增投入(不含转移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有专门的研发场所,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独立集中。

4、科技创新平台提升

瞄准“国内一流、国际有名”的目标,依托已建的省级重点实

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明确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国际门槛性资质的目标任务,遴选5家左右创新平台予以滚动支持,进一步凝炼创新任务,集聚和稳定高层次创新团队,着力打造具有国内一流科研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实施方式:申报平台应符合国家级平台建设总体规划,设施条件、创新规模、人才团队、同行竞争力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经主管部门组织推荐,指导制定3-5年发展规划,并组织专家对战略目标、创新任务、支撑措施等进行同行论证后,由省科技厅组织综合答辩、择优支持。

二、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

以大中型工业企业普遍建设研发机构为目标,实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推进行动计划。由各省辖市科技局(科委)根据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分解任务,以大中型工业企业2011年度统计报表数据为基数,会同县(市)科技部门、统计部门组织制定各省辖市推进方案,针对每一个大中型工业企业具体情况,提出建设模式、建设内容、建设进度、责任人、推进措施和考核指标。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各地推进方案综合评审,参照2012年度上半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统计调查数据等进行实施进度检查后,向各地具体组织单位下达专项资金,市县予以配套,用于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推进工作后补助。具体要求依照《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推进行动计划》。

2012年省企业研究院、企业院士工作站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纳入各省辖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总体方案,重点支持创新领军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具体申报参照2011年度要求,由各省辖市统筹协调、项目主管部门推荐。

申报企业应建有企业研发机构,原则上必须近三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等科技优惠政策(含研发项目已备案的企业),并附相关凭证;无法享受相关科技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须出具相关情况说明。优先支持近年有发明专利的企业申报,优先支持由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人才”计划等高端人才或团队牵头申报。

三、申报要求

1、加强组织。各省辖市、县(市)科技局(科委),国家高新区管委会,省有关部门等项目主管部门要根据本通知要求,围绕全省科技工作、厅市会商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重点,积极督促和推动已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运行管理,提升创新能力和支撑作用;突出推进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重点,进一步整合资源,推荐申报一批具有竞争优势、能有效支撑区域发展的重大创新平台项目。

2、限额申报。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外的新建项目,各省辖市科技局(科委)限报4项,各县(市)科技局限报2项,有国家高新区的市、县可增报2项;省科技计划单列的单位各限报1项。创新平台提升项目,各省辖市科技局(科委)、省有关部门限报

2项,省科技计划单列的单位各限报1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行常年申报、集中评审。已建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的单位,不得重复申报同一技术领域省级同类科技创新平台新建项目。

3、加强会商。各项目主管部门要及时组织项目牵头单位在省科技创新平台网站(网址:)。本通知及相关表格均可在省科技厅网站下载。

5、《项目预申报简表》受理截止日期为2012年3月2日;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推进方案、科技服务示范区建设试点规划方案和项目正式申报材料受理截止日期为2012年4月6日,逾期不予受理。

联 系 人:省科技计划项目受理服务中心

周勤

徐欣

025—85485921、85485928(均可传真)省科技厅条件处

凌家俭

李克贵

025—57715340、86637560、57712955(均可传真)

附件:

1.江苏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项目预申报简表 2.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推进方案(编写提纲)3.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申报书(编写提纲)

4.江苏省科技服务示范区建设试点规划方案(编写提纲)5.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及特色业务申报书(编写提纲)6.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申报书(编写提纲)7.江苏省企业研究院申报书(编写提纲)8.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申报书(编写提纲)9.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书(编写提纲)

10.江苏省科技创新平台提升项目建设规划方案(编写提纲)11.申报项目审查意见表

二○一二年二月十日

主题词:科技

计划 申报 通知

抄送:省科技项目受理中心,省科技条件管理服务中心。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2012年2月10日印发

篇8:2022年度苏北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通知

一、推荐单位

广电总局科技创新奖推荐单位为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 广播电影电视局、计划单列市广播电视局和总局各直属单位。

二、申报和推荐的办法和原则

各相关单位应按照《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创新奖励暂行办法》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创新奖评奖细则》开展本年度科技创新奖的申报和推荐工作。

奖励暂行办法、评奖细则及申报表格可从广电总局网站下载。网址:http://www.chinasarft.gov.cn

三、奖励类别和推荐项目限额

2009年度科技创新奖设七大类: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奖、科技成果应用与技术革新奖、工程技术奖、软科学奖、科普作品奖、标准奖、论文奖。今年继续设立推荐单位组织奖。

各推荐单位对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奖、科技成果应用与技术革新奖、工程技术奖、软科学奖、标准奖每类可分别报送4个项目参加评奖;对广播科普作品奖和影视科普作品奖每类可分别报送3个作品参加评奖;对论文奖可报送2篇论文参加评奖。

四、各类奖项申报完成人的限额

各类奖项申报完成人的限额为:一等奖12人, 二等奖8人, 三等奖6人;申报论文奖的论文作者数一般不得超过5人。

五、科技创新奖申报要求

申报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奖的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奖、科技成果应用与技术革新奖、工程技术奖、软科学奖, 应提供总局科技司或科技司委托相关省广播影视局于2009年8月30日前组织的专家鉴定、验收意见。

申报广播、电视和电影科普作品奖的作品, 应在2003年1月3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 在地市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或影院放映的科普作品, 或由有正式出版发行资质机构公开出版发行的科普作品, 并提供播出或出版证明。

申报标准奖, 应提供标准终审会专家审查意见。

申报论文奖, 应提供2008年8月30日前刊载该论文的国内核心期刊原件。

六、申报和推荐材料的填报要求

各申报单位应用计算机填写和打印各类奖项的推荐书, 按评奖细则要求签字、盖章。

各推荐单位应在推荐书中填写推荐意见并加盖公章;填写《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创新奖推荐汇总表》并加盖公章。

各申报和推荐单位应报送各类奖项的书面《推荐书》一式3份、《汇总表》一式2份、附件材料一式2份及其电子版, 科普作品光盘一式3盘, 论文一式3份。

七、各类奖项申报和推荐材料的报送方式

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科技成果应用与技术革新、工程技术、软科学奖、标准奖、论文奖申报和推荐材料报送至:

北京市西城区真武庙二条9号 (100045)

中国广播电视音像资料馆1001室

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信息所赵兴玉侯玉娟 (收)

电话:010-86092040-826 13601184699

010-86092040-828 13801036765

传真:010-86092040-820

信箱:houyujuan@abp.gov.cn

影视科普作品奖申报和推荐材料报送至:

新街口北大街74号 (100035)

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高晶晶卓应安 (收)

电话:010-66185990 13810224130

010-66136115 13501007060

传真:010-66185990 (自动)

邮箱:kjcxj_yingshi@126.com

广播科普作品奖申报和推荐材料报送至:

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2号 (100866)

总局科技委广播专业委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刘朝晖李敏 (收)

电话:010-86090845 13911773361

010-86090857 13621223303

传真:010-68045519

信箱:zhliu@cnr.cn或lim@cnr.cn

八、申报和推荐截止时间

各申报和推荐单位应于2009年9月15日前, 按照通知要求将申报和推荐材料报送至相应的报送联系人处, 时间以当地邮局邮戳日期为准, 逾期不予受理。

九、科技司联系人及电话

本通知相关要求由科技司负责解释。

联系人:盛志凡彭志敏

电话:010-86092769 010-86016436 (传真)

篇9:苏北地区农村普通高中发展的构想

[关键词] 苏北地区 农村普通高中 特色发展

从多年来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来看,高中阶段教育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进入新世纪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很少出台关于普通高中教育的相关政策,对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更多的是在其他政策中作为指导性的要点呈现,大而化之的多,具体指令性的少,对普通高中的投入不足。上个世纪末苏北各地农村普通高中纷纷扩大办学规模,现在普遍存在负债过重、办学条件滞后、生源质量下降、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等问题。面对重重困难,农村高中要想在竞争中求生存,在机遇中求发展,就必须调整发展方向,由单一的求升学,转向既关注升学又关注就业,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多维发展模式。只有这样,才能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当地经济建设的需要。

一、结合地情、校情,合理进行办学目标定位

要使农村中学教育健康发展,必须有多元化的培养目标。在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人才流失相当严重,虽然农村的劳动力明显过剩,但真正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相对较少。而现在的农村普通高中教育相当大的一部分推行的是“离农教育”,教育定位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偏移,往往使学生在发展上失去目标。

当前,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农村家庭要求子女接受高中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强。但苏北财政紧张,政府对教育投入十分有限,仅有的一点财力又大都投入到城市示范高中的发展中,这就决定了农村各普通高中想要生存,寻求发展,就必须自谋出路,重新进行科学的定位,也就是要对自己今后的办学指导思想、教育理念、治校理念、发展目标、办学特色等进行重新的思考。

将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农村普通高中招收的大都是三类生源及其以下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意志不坚定、性格不完善是他们的心理特征。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就自然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应立足“成人”教育,加强规范教育,意志磨炼,使之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当前的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实用型人才,这部分人才的培养也要依托当地的高中教育。依据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农村普通高中的办学定位应该围绕“服务当地经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中心而展开。这样的办学目标不仅迎合了社会和家长的需要,更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走特色教育之路,办出农村普通高中新特色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高等学校的发展将越来越强调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不同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必然对普通高中学校提供的生源提出不同的规格和要求。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实用型人才,也对学校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必然带动普通高中发展进入特色发展的新阶段,“有特色,有风格,才能有风采,才能有地位”。一所特色学校至少要符合以下三条标准:一是有独特的办学思想。校长确实要有一点自己的办学思想,才能够办出有特色的学校。二是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方案。特色学校也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的一些所谓“艺术高中”“体育高中”,只能说是学校的办学特点,因为这还只是一种方式、方法的采用与变化,而不是一种思想的变革与应用,冠之以特色高中是值得商榷的。三是能够为有天赋和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他所需要的课程。

普通高中走特色发展之路,必须坚持以育人为本,讲求实效。特色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兼顾社会的需要。在有些人看来,创办特色学校似乎并不很难,只要临时抽调几位有特长的教师,组织学生突击一番,就可以应付检查,就可以开现场会,甚至可以挂奖牌,上报纸。有的学校为了特色而特色,强迫学生参与到自己不喜欢的活动中,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把学生赶向死胡同。比如有的学校为了高考的上线率,不管学生的兴趣、天赋如何,身强力壮的就动员学体育,体育不行的全部动员学美术,在校领导的授意下,班主任、任课教师轮番轰炸,将学生赶进特色的圈子。指望通过人海战术换来所谓的本科上线率,最后,绝大部分学生进不了线,文化功底又不扎实,再加上在不自觉中染上的那点不伦不类的艺术气,走入社会很难适应。背离实施素质教育的这个办学目标,办特色学校就失去正确的方向,特色学校就失去存在的价值。任何哗众取宠、为特色而特色的形式主义做法都要力戒。

苏北农村各普通高中在发展中要善于发现自身的优势,强化特色建设。各普通高中可以依据区位优势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出自己的特色。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经济建设的需要,去寻求自身的发展方向。比如有的学校地处丘陵地区,当地果树种植业比较发达,学校就可以开发果树栽培与管理技术课程,同时,联系当地果农,开辟学校的实践基地,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辅之以实践,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技术,将来投身社会,很快就可以成为当地经济建设的有用人才。只要找准了立足点,转变教育观念,着力开发,就一定能办出特色,办出效益,形成良性循环,赢得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三、开发特色课程,规范过程管理

根据《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指导意见(试行)》要求,学生在高中三年学习期间,须要完成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的必修和选修I课程。其中学习领域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和综合实践活动,反映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技术等,每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模块的设置有利于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有利于学校有特色地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苏北农村各普通高中在实施课程方案的过程中可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针对基础较好,学习积极性高,希望升入高等学校继续深造的学生,加强高考科目的学习;针对绝大部分基础较差、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必修和选修I课程计划基础上,要将工作中心转移到选修Ⅱ课程。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利用区位资源和发挥自身的优势,自主研发特色课程。在研发过程中,关注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该成为特色课程开发的中心理念。关注个性,关注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这是特色课程开发的出发点。这就要求各校一定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适合学生的兴趣,制定切实可行的特色课程目标,精心组织课程的内容和形式,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四、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成长

学校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引导学校的办学方向,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健康发展。在现行评价体制下,一方面,学校受到上级各种规章制度的制约,疲于应付上级各种检查和“验收”,缺乏办学自主权和发展空间,既提不出符合本校特色和条件的办学思想,又缺乏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评价体系缺乏规范性和客观性,评估标准和办法不够公开、透明,造成学校无所适从,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琢磨上级行政官员的意旨。结果,大部分学校对这类评估缺乏动力,认为不但对改进学校工作无效,反而增加了学校的负担,打乱了学校的日常工作。

普通高中是基础教育中的最后一环,也是进入大学的前站。因此,与初中和小学相比,高中的学校评价问题更加严重。虽然,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应该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但目前高中的学校评价与这一定位极不相符。由于直接受到高考和高等教育资源短缺的巨大压力,普通高中的办学方向更容易受到“应试教育”的惯性、社会舆论以及家长期待的影响,也更容易被目前这种长官意志浓厚、随意性很强、完全自上而下但又极不规范的评价方式所左右。因此,目前的高中学校评价体系急需改革。如何通过建立良好的学校评价制度引导政策导向、公众舆论和高考、招生改革?如何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认证制度,以促进国家管理学校制度的改革?如何促使学校由被动的“要我评”转变为主动的“我要评”和“我会评”?如何通过评价使学生更加全面、健康、和谐地成长?——这些问题是目前我国普通高中学校评价改革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正在实施的国家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为处理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在这次改革中,学校成为改革的主体,每一所学校都可以根据本校的特点和实际条件制订课程计划,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为每一位学生制定既符合全面发展要求又反映个性差异的课程表,并根据学校自身需要和条件开设校本课程。

要把发展性评价作为评价的指导思想与核心理念。在评价目标上,促进学生在“三维目标”上的和谐发展;在评价方式上,关注评价对象发展的动态变化和其呈现成果的过程,同时,关注学生的差异,注重对学生的多元评价。要注重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发挥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倡导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总而言之,发展才是硬道理。当前,农村普通高中要抓住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利用政策和区位资源的优势,发掘自身的潜力,开拓办学思路,铸造特色品牌。唯有如此,才能使农村普通高中教育跃上新台阶,也才能使国民素质、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卢立涛.试论我国高中教育的政策变迁[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4).

篇10:2022年度苏北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通知

发表时间:2010-8-23 14:49:54浏览次数:532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 返回列表 ]各县(市、区)林业局、财政局:

根据《温州市林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温财农〔2004〕328号)有关规定,为切实做好2010年度市级林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的申报工作,现将项目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程序

项目申报以县(市、区)为单位,由林业专项资金扶持项目业主提出书面申请,经县(市、区)林业部门和财政部门 根据《温州市林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审核后,报送市林业局和市财政局;市直属单位由业主直接向市林业局申报。

二、申报材料

1、县(市、区)林业和财政部门联合申报文件;

2、温州市林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补助申报表;

3、对上报林业产业化项目,要求填写《温州市林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标准文本》,其中背景分析、需求分析以及直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指标可简要填写。《温州市林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标准文本》,要求装订整齐,A4尺寸,浅蓝底厚封面,不套塑封皮。(标准文本及申报表可在温州林业网下载)

4、项目申报采取纸质和网上申报双轨并行方式,网上申报地址:http://61.153.26.70:40080或者/(温州市财政地税信息网上支农项目资金管理系统链接),没有网上申报项目,不予安排补助资金。

三、资金安排导向

为加快林业发展,全面贯彻实施《温州市林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本年度市级林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重点申报方向为以下六大类:

1、森林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工程:森林防火装备与消防队伍建设、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等。

2、兴林富民示范工程:高效竹林基地、速生工业原料用材林基地、森林食品基地、油茶等名特优经济林综合开发、野生动植物驯养、加工等兴林富民项目(优先扶持市级以上林业龙头企业、示范性林业专业合作社申报的项目),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和森林旅游开发等。

3、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林木种苗花卉项目、自然保护区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与恢复等。

4、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国有林场的护林房、水电设施改造和林业基地建设等。

5、现代林业示范基地建设:林木良种示范基地、现代竹子示范园区、林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特色高效立体林业示范基地等。

6、林业宣传:森林旅游和林产品宣传、推介、展览等。

四、申报时间及要求

1、项目申报截止时间:2010年9月15日;

2、每个县(市、区)申报林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原则上限报4项;

3、请各项目申报县(市、区)林业、财政部门,按《通知》要求,于项目申报截止日之前联合行文上报市林业局一式2份、市财政局1份(包括电子文本),将申报文件和补助表依次装订于标准文本封面内,并在申报文本的资金名称中注明本年度重点扶持的项目类别。各项目建设方案一经批复不得中途变更,否则应重新办理报批手续;

4、请各县(市、区)将09年度林业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实施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一并上报市林业局(可不以正式文件形式)。

联系处室:市林业局办公室

联系电话: 88636030联系人:黄宰胜

篇11:2022年度苏北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通知

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团委:

为进一步引导和鼓励我校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干事创业,按照团省委2012年西部计划、苏北计划的有关文件精神,现将相关工作安排如下:

一、工作内容

通过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推荐、选拔面试、体检培训和集中派遣等程序从我省普通高校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招募300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和700名苏北计划志愿者,分别到西部(陕西、贵州、新疆、四川)、苏北(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所辖县(市、州、区、)的村(社区)、乡镇(街道)从事为期1-2年的基础教育、农业科技、医疗卫生、基础青年工作、基层社会管理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苏北工业化发展需要的工业、经济、法律、外贸等方面的志愿服务。

二、宣传口号

1.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2.因为这个选择,江苏的明天更加美好;因为这个选择,我们的青春更加壮丽;

3.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辈子难忘的事情;用一段无悔的青春岁月换一辈子难忘回忆。

三、报名对象 2012届毕业生

四、招募录取 1.报名审核

(1)网上报名。4月18日至5月15日,报名学生登陆江苏共青团网(https://)和江苏志愿服(http://)的“西部计划报名管理系统”、“苏北计划报名管理系统”填写报名信息。

(2)打印报名表。报名学生从“西部计划报名管理系统”、“苏北计划报名管理系统”中下载并打印《西部计划志愿者报名登记表》、《苏北计划志愿者报名登记表》。

(3)交表。报名表由学院团委书记或辅导员签字,由所在学院党组织盖章后,5月15日前交至学校项目办。

(4)审核。学校项目办在收到学生的《报名登记表》后,将及时对其在网上报名填写信息的真实性等情况进行审核。2.选拔

(1)选拔标准。面向应届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有志愿服务经历的优先。对报考村官而未被录用同时报名参加西部计划、苏北计划的大学生优先录用,村官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志愿者的重要依据。

已被录取为研究生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参加西部计划、苏北计划的,学校应为其保留学籍。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奖学金的方式鼓励应届毕业生参加西部计划、苏北计划。(2)面试。面试分学校面试和省项目办集中面试两部分。5月18日前,学校项目办根据报名情况,协调学校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处)等有关部门考察报名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学习成绩、志愿服务经历等情况并进行心理测试,根据考察和测试结果在“西部计划报名管理系统”、“苏北计划报名管理系统”中填写高校审核意见。面试结果将书面备案并报省项目办审核。5月31日前,省项目办将组织集中面试,集中面试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3)统一体检。6月10日前,学校项目办将组织面试合格的志愿者参加体检。

(4)公示。6月中旬前,学校项目办公布体检通过志愿者名单并在校园网公示3天。若无异议,将志愿者名单报省项目办。

(5)录取。6月中旬,学校根据综合面试、体检、公示情况录取志愿者,并代表省项目办与志愿者签订《招募协议》、发放《确认通知书》(注明服务岗位、培训报到时间地点及联系方式)。3.培训派遣

7月下旬,省项目办举办大学生志愿服务集中培训及出征仪式,派遣志愿者赴西部、苏北志愿服务。

五、政策支持

参加西部计划、苏北计划的志愿者,除享受国家规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政策,还享受以下政策(西部计划相关政策暂未确认下达,以下主要为苏北计划政策支持,西部计划与之类似):

1.服务期间省财政给予志愿者每人每月1000元生活补贴和每人每年400元交通补贴,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和住院医疗等保险。2.服务期间户口和档案保留在毕业所在学校,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享受应届毕业生待遇。

3.服务期间可以兼任所在村(社区)团组织负责人、青年中心主任,经有关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社区)主任助理等职务。4.服务期间服务单位向志愿者提供免费住宿等必要的生活保障。5.服务期满1年,对志愿者的服务情况做出鉴定,存入本人档案;考核合格的颁发证书,作为志愿者服务经历的证明,同时授予江苏省志愿服务纪念奖章,表现优秀的推荐参加全国和省级相关奖项的评选。

6.志愿者在基层服务期满考核合格,连续计算工龄。

7.服务期满1年,经考核合格并符合报考条件的志愿者,3年内报考江苏省内高校、科研院所招考的硕士研究生可享受初试总分加10分的政策。

8.服务期满2年内,经考核合格并符合报考条件的志愿者,可不受户籍或生源地限制,报考江苏省公务员职位;服务期满1年后,经考核合格并符合报考条件的志愿者,可报考江苏省面向志愿者专门定向招录的公务员职位。

9.服务期满1年内,经考核合格的志愿者,本人自愿,且符合江苏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条件的可推荐作为选聘对象。10.服务期满1年,经考核合格的普通高职(专科)或以上的志愿者,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1年成人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苏教考„2011‟17号]的规定,可以申请免试接受成人本科教育。

六、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广泛宣传发动。各学院团委要按照通知的要求,积极行动起来,广泛宣传发动,通知到每位毕业生,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项工作。

2.坚持“公正、公平、公开、择优”原则,精心组织选拔。在招募选拔过程中,必须坚持“公正、公平、公开、择优”的原则,严把审核关、笔试关、面试关、体检关、公示关,切实做到公开招募信息、公开选拔流程、公开录取名单。

学校项目办设在校团委科技实践部,联系人:金翼、李俊,联系电话:0513-85012195。

篇12:2022年度苏北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通知

2012年03月01日来源:科技部

国科办农〔2012〕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财务局,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和六中全会以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2]1号)的有关精神,坚持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的基本思路,围绕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方式转变和推进农村科技创新,突出成果落县、企业主体和产业引导,强化企业与科研院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对接,强化项目对地方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引导,强化项目对县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提升,加快转化一批集成配套并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农业科技成果,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按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国科办财字[2001]417号)要求,科技部、财政部共同制定了《2012年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报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见附件),现予发布。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请各地方科技部门与财政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协调,根据《指南》要求,认真组织本地方的项目申报工作。请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司(局)认真组织好本部门的申报工作。

二、科技部和财政部委托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受理相关申报工作。2012年度项目申报受理截止时间为2012年4月15日。推荐单位申报时间以上传电子版推荐材料时间为准。

三、联系人及电话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童海燕、王敬华、孙传范,010-68511622、68511682、68511912。

科技部农村科技司:霍季春、胡京华,010-58881433、58881411。

财政部农业司:丁丽丽、李超,010-68551431、68551432。

附件:2012年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报指南

科学技术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

篇13:论江苏苏北县域经济的转型发展

1苏北县域经济发展已站上新的起点

过去,苏北不少县是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最近几年,由于长三角规划实施、江苏沿海开发和跨江联动等政策效应的叠加,苏北县域经济的“洼地”崛起引人注目:农业经济欣欣向荣,高效农业渐成气候;工业经济亮点纷呈,亿元以上大项目纷纷落户;财政收入快速增加,各县(市)一般预算收入全部越过10亿元台阶。宿迁的沭阳早已成为其增长极,连云港的灌南跻身于苏北10强,徐州的邳州板材行销海内外,淮安的盱眙龙虾卖到了全世界。一批基础较好的县(市)已提前进入小康,并向全面富裕迈进,如大丰市2010年人均GDP达到41347元;贫困县从整体上实现了脱贫,向小康过渡,如丰县2010年人均GDP达到15566元[2]。苏北县域经济发展基本实现了由以量的扩张为主向以质的提高为主转变、由以农业经济为主向以工业经济为主转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些,意味着苏北县域经济已经站到了新的起点上。

1.1县域经济增长创造了闻名全国的“苏北速度”

近年,由于苏北各县(市)自我加压,自选目标,向高攀登,从而导致苏北县域经济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创造了闻名全国的“苏北速度”,并从2007年开始形成明显的“三快于”局面,即苏北县域经济增长率快于苏北全地区经济增长率,快于江苏全省县域经济增长率,更快于江苏全省经济增长率[3]。在增长速度最快的2008年,苏北县域经济总量最大的铜山县增长速度达到21.6%;经济总量最小的金湖县增长速度达到24.7%[4]。

1.2县域工业化快速推进

“十一五”期间,苏北工业比重提高2.9百分点,县域经济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苏北县域工业经济总体已呈现“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的良好态势,承接的产业转移项目逐步由初加工向精加工、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由分散式向集群化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资本向产业基础较好的机电、纺织和化工等领域集聚。曾经是江苏省最落后的沭阳县,2003年还没有一家规模以上工业,但到2009年底,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总数达到520家,2010年作为沭阳的“亿元大项目推进年”,实现了平均一周引进一个投资亿元的项目。铜山的2000多家工业企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1家,几年来年均递增110家。在近几年时间内,美驰车桥、爱斯科耐磨件、约翰迪尔、肯纳金属等4家全球500强企业先后入驻,成为拉动铜山乃至徐州经济的强劲引擎[5]。

1.3很多县(市)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苏北大部分县(市)的特色产业日益凸显,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将地方特色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城市核心竞争力。徐州的邳州、淮安的盱眙、宿迁的沭阳、连云港的“两灌”、盐城的大丰等县(市),都走出了特色十分鲜明的发展道路。邳州的板材家具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国家木制家具质量检测中心落户邳州,意味着邳州掌握了板材质量的话语权;盱眙培育特色龙虾产业集群成效显著,“盱眙龙虾”已被国家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沭阳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做足土地集约经营文章,目前已成为全国著名的苗都花乡、江苏省最大的设施食用菌生产基地、食草畜禽养殖基地、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和优质稻米基地。

1.4县域财政收入大幅增长

近些年,苏北各县(市)的财政收入均大幅度增长,2010年,铜山、东台、大丰财政总收入都已突破60亿元,邳州突破50亿元,沭阳、灌南等原来的落后县也突破40亿元。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最有代表性的沭阳,财政总收入2005年跨过5亿元,2007年一举突破15亿元,2008年突破25亿元,2009年突破30亿元,2010年达到44.43亿元。从一般预算收入看,2010年苏北所有县(市)都超过了10亿元[6]。

1.5县域经济的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根据2011年5月10日江苏省政府促进苏北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末,苏北民营企业21.9万户,注册资本4745.1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4倍和5.1倍;个体工商户达到109.9万户,注册资本1004.9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倍和9.3倍;“十一五”期间实际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174.4亿美元,是2005年的5.8倍。这些体现发展活力的数据,有四分之三以上是靠县级经济单元创造出来的。苏北大部分县(市)抓住机遇、“拥抱大海”,让县域经济融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中去,让苏北县域的产业与国际上的产业链进行对接,有的是“整链进入”,有的是“孤岛加入”,使得苏北县域经济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目前,苏北大部分县域的投资环境已有很大改善,县域经济的发展活力已经明显增强。

1.6一批有竞争力的县(市)脱颖而出

2010年公布的全国百强县(市),江苏共入选28个县(市),其中包括苏北地区的铜山、东台、大丰、邳州、沛县、建湖等6个县(市)[7]。经济强县不仅发展速度快,而且经济增长质量高、发展后劲足,成为苏北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发挥着良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盐城的东台市连续10年进入全国百强县(市)排行榜,综合实力跃入全省20强,农民人均纯收入、居民人均储蓄位居苏北第一;大丰市连续8年跻身全国百强县排行榜,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近6000美元,利用外资总量名列苏北第一[2]。曾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邳州市,积极抢抓苏北振兴和东陇海线开发的历史机遇,2009年进入全国百强县;曾是江苏省14个重点扶贫对象之一的灌南县,2008年综合实力进入苏北10强;沭阳县曾是苏北的最落后地区,近年来,全县奋力创业创新创优,连续12年蝉联宿迁市年度目标综合考评一等奖,成功跻身“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

2苏北县域经济在新起点上提升发展水平的瓶颈制约

尽管江苏省一直十分注重苏北县域经济发展,不断加大对苏北县域经济的投入,而且苏北县域经济的增长速度也连续几年超过苏南,但由于长期处于经济不发达地区,产业基础薄弱,资本市场发育很不健全,就整体实力而言,苏北县域经济的发展与江苏苏南、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县域经济的发展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苏北县域经济要在新起点上提升发展水平还存在着明显的瓶颈制约。

2.1县域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还不强

苏北的县域工业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是苏北县域工业发展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苏北县域在工业发展过程中因为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等的制约而陷入落后状态,工业的落后造成区域非正式制度的保守,非正式制度的保守又使苏北县域不能有效利用发展机遇,加重了工业的落后状态,从而陷入较严重的路径依赖[8],大量重化工、钢铁、建材、造纸等产业过度依赖高能耗和投资拉动,缺乏发展的后劲。二是工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加剧。苏北县域工业经济长期以来形成的以低成本竞争和数量型扩张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资源的过度消耗与生态环境的破坏,经济增长的生态成本未能得到合理反映与补偿,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三是苏北大部分县(市)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工业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技术进步过程,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取决于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而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强度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水平。目前苏北大部分县(市)企业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到1%,说明目前苏北县域工业企业一直是靠引进设备和技术求生存和发展,而自主性投入研发的动力不足。按国际标准,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2%的企业仅能维持生存,5%以上的企业才有竞争力。以此标准衡量,苏北县域工业企业难以具备很强的竞争力,从而必然制约苏北县域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

2.2县域产业结构仍不合理

工业化的推进虽然冲击了传统而单一的农业经济结构,为苏北县域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开辟了道路,也有效地促进了苏北县域经济总量的扩张,但是,以“短、平、快、小”为典型特征的工业项目作“骨架”搭建起来的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使得各县域之间又明显地呈现出新一轮的趋同与重合,争资金、抢原料、拼市场,低水平重复和低效率运行的现象十分普遍。苏北县域第一产业虽然从业人口比例高达40%左右,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到5%,产业化水平低,规模效应尚未形成。部分县域的工业成为大城市落后产能及限制项目的接收地,先进制造业发展严重不足。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一般劳务服务和批发零售等行业,从业结构简单,层次较低,而对县域制造业起到重要支撑的生产性服务业各环节发展相对滞后。

2.3县域金融问题突出

融资困难一直是制约苏北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瓶颈”。作为县域经济微观主体的中小企业,由于抵押担保物不足、组织结构不完善、内部管理不规范等因素,难以有效地嵌入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与其所要求的标准和条件实现对接,金融机构的融资口径无法与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相吻合。因而,苏北县域的广大中小企业很难得到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而农村信用社又难以满足县域中小企业和农民的贷款需求。目前,商业银行的县级机构发放贷款权限被上收,基本上成为吸储机构,农村信用社由于管理体制问题不仅能力有限而且运转不灵,邮政储蓄只吸不贷,民间信贷又被视为非法,加之央行货币政策在县域传导不畅以及金融服务手段单一,苏北县域经济中的广大中小企业基本上失去了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的支持,总体上已陷入拉格纳·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

2.4与苏南县域经济的差距依然很大

在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水平、人均收入水平、工业化水平等指标上,苏北县域与苏南县域的差距仍然很大。以昆山和金湖作比较,2010年,昆山地区生产总值为2100亿元,金湖为100亿元;昆山全口径财政收入480.4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3.1亿元,金湖全口径财政收入18.08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75亿元;昆山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4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540元,金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0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605元;昆山的新兴产业在迅速兴起,新能源、新材料、软件工程、物联网等产业的档次比较高,金湖的传统产业还是占比较大的比重[9]。

2.5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发挥不到位

在苏北县域经济的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好与制度、政策支撑不足的问题并存。一方面,省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和帮扶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苏北县域经济过度依赖上级政府和行政手段进行资源配置,没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苏北县域经济的发展没有一个系统的制度、政策体系,导致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越来越向苏南或大中城市集中,造成苏北县域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2.6县级政府权责不对等、自主发展的空间较小

在市管县的行政层级管理体制下,市与县两个利益主体的冲突阻碍着县域经济健康发展。一是有些中央和省已完全下放的审批权限并没有下放到县里,而是被留在了市一级,形成了政策执行的“漏斗效应”,导致县级政权在经济活动中的责权利不对等,影响了县域经济的效率。二是市级政权运用行政手段强行要求县级经济发展服从于市级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资源调配、产业规划、政策实施等方面侵害县域利益。

3推动苏北县域经济在新起点上提升发展水平的对策

3.1实施“能动加互动”的发展战略

要促进苏北县域经济在新起点上提升发展水平,根本的思路是通过“能动加互动”,带动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能动”就是在加速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各县(市)地方政府充分利用当地比较优势,积极地动脑筋、想办法,形成各有特色、百舸争流的县(市)经济的发展模式。“能动”的关键是增强政府能动力。要提升苏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的提高是个重要节点,在这个节点上,县(市)政府及县(市)领导的能动作用非常大。一个县(市)的政府能动力增强了,就可以有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能够比较强地动员县(市)内外资源,比较有效地调控经济运行,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就可以大幅度提升。

“互动”就是抓住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机会,跳出本地经济,盯住外部市场与资源,推动苏北县域经济实现高水平发展。“互动”的关键是增强外界互动力。由于区位因素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影响最大、也是不可改变的因素,加上苏北县域的资源禀赋有限,因此,苏北县域经济要加快与大城市的经济互动,利用外部的力量推动本地区发展。苏北县域经济的发展不能仅在县内、省内、国内定位,而是要在全球经济中定位,要利用两种资源,开发两个市场,从而大幅度提升苏北县域经济的发展空间。苏北各县(市)应该主动与周边区域合作,共同构成“流域经济”的一体化,用流域经济的一体化来实现“东向发展、拥抱大海、走向世界”,实现双赢。尤其要注重以港口为龙头,扩大苏北县域与上海等长三角主要城市的联系。省和苏南各市要积极推动苏南县域经济的发展因子向苏北县域经济移动,利用苏南的榜样力量,通过先进地区的放大和带动效应来提升苏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鼓励苏南与苏北共建县域工业园区,使苏北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南北挂钩发生质的飞跃和提升,引导和助推苏北县域经济实现高密度式发展。

3.2以多维度创新破解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瓶颈

创新既涉及到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科技中介机构等多个主体,又涉及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等多个维度。因此,有鉴于苏北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创新就显得特别重要。要利用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提供的新契机、江苏沿海开发提供的新空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的新动力,以多维度创新来破解影响苏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瓶颈。

首先,以思路创新引领发展路径的创新。不断地进行思路创新,是突破苏北县域经济发展瓶颈的关键。应该以更广的视野和更新的思维来谋划苏北县域经济的发展。一是把发展战略谋划得更新,以促进苏北县域经济在激烈的竞争态势下进一步彰显比较优势,实现智慧发展、弯道超越。二是把资源优势转化得更好,最大限度地让优势更优、特色更特,提升苏北县域经济的比较优势。

其次,以科技创新构筑转型升级的优势。在日趋激烈的区域发展竞争中赢得优势、占据主动,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应该大力推动苏北县域科技创新能力体系建设,全力构筑经济转型升级的优势。一是高标准搭建创新平台,积极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中心、产业技术联盟、技术研究院、院士工作站等技术创新组织,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效的技术、项目和人才支撑。二是多途径引进用好高层次的科技人才、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团队、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高技能的实用人才。三是大力度推进自主创新,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创新型企业为重点,积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培育一批在国际国内同行业中具有“话语权”的优势企业。

再次,以金融创新激发转型升级的活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苏北县域经济要想提升发展水平,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撑。应该把金融创新摆上重要的位置,在引进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优化发展环境方面狠下功夫。一是广开门路招引金融机构,大力吸引金融机构入驻苏北各县(市)。二是解放思想用活金融工具,大胆探索创新,运用市场理念、经济手段、金融工具来破解资金制约难题。三是优化金融环境,大力开展信用企业创建活动,加强银企沟通合作,搞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3.3将发展的动力源建立在内生性发展的基础上

内生增长理论强调经济增长不是外部力量而是经济体系的内生动力作用的结果,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加快发展从而走向繁荣富强,决定性的因素是内生动力。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将县域经济比较优势转变成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的推动力,县域经济的内生性发展道路具有自主性、可持续性和抗风险能力。苏北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省里的财政帮扶,但更重要的是要使苏北县域形成发展的内生动力,这才是提升苏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最优途径。必须努力促使苏北各县(市)将发展的动力源建立在内生性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激活本地的市场要素,促进民营经济以及龙头企业发展。要通过大力营造鼓励全民创业的外部环境,充分释放民间张力,大力推进苏北县域经济的民营化进程,激发苏北县域经济的内生活力。

3.4构建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保障机制

在苏北县域经济发展中,既要形成推动县域快速发展的要素流动机制和经济聚集机制,更要构建保障可持续发展的责权联结机制、成果分享机制与绩效考评机制。真正做到向机制要效率,向机制要保障。

构建责权联结机制的关键是在财政体制、经济管理权限设置等方面快速推进市场化改革。一是通过实施“省直管县”体制进一步加大省财政对苏北县(市)的转移支付力度,增强经济基础较弱的农业大县的财政实力。二是进一步给苏北县(市)扩权,提高县域经济发展自主权,逐步消除“市管县”变为“市卡县”的问题,强化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

构建成果分享机制的重点是通过财税保障机制和成果分配机制,建立稳定规范的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镇级履行职能的基本财政保障体制,通过教育发展机制、公共服务机制、农村环境治理机制等的建设,促进城乡享益的均等化与公平化。

构建绩效考评机制是通过创新绩效评估和政绩考核机制,实施财税工作分类考评、重点工作实绩考评、新农村建设综合考评,在创新绩效考评的体制机制中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绩效考评机制的核心是强化对县(市)委书记的考核,因为在苏北这样的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一个县(市)经济发展水平能不能提升,关键在于书记的作用发挥得如何。因此,一定要通过绩效考评机制的构建与完善,充分调动县(市)委书记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怀建.江苏省苏北五市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26):26-28.

[2]胡勤荣,王忠美.我市全面小康建设顺利通过验收[N].大丰日报,2011-04-18(01).

[3]焦玉良.“辽宁现象”“苏北速度”最为抢眼[N].中国经济导报,2010-08-21.

[4]贺海峰.铜山密码[J].决策,2010(10):26-28.

[5]贺海峰.苏北振兴树欠发达地区崛起范本改变思维系主因[J].决策,2010(10).

[6]陆剑,周静文,王拓.统筹发展,城乡区域共谱和谐新华章[N].新华日报,2010-02-10(04).

[7]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R].江阴:2011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2010.

[8]杨宇,郑垂勇.基于路径依赖理论的苏北经济欠发达原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798-4800.

篇14:2022年度苏北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通知

一、制约体质健康发展的因素

制约苏北地区农村学生体质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教育模式、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青少年个人习惯等四方面。

1.现行教育重智轻体。在应试教育尚未能彻底转型为素质教育的当今,城市中小学已经走在了“德、智、体”全面教育的前列,而苏北农村许多中小学仍停滞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这些学校的管理层和教师都具有显性的重智轻体倾向,占用和缩减体育课时的现象几乎所有学校都一定比例地存在。傅遐龄等在对苏北地区小学体育课开设情况调查中发现,尽管该地区所有小学都开设了体育课,但“各个地方、学校、年级的周课时不一样,平均为2.6节,低于教育部《关于保证中小学体育课课时的通知》的规定”,并且还发现“挪用体育课现象比较普遍,经常挪用的为16.95%,偶尔挪用的为46.58%”,“高年级和毕业班被挪用的比例更大”。

类似压缩和挪用体育课时的现象在学校领导和教师间,在青少年学生和家长群体中都产生了较大的误导性,而这种误导是比削减和挪用课时更令人担忧的。受限于总教学课时和办学条件,学校领导层愿意最大化文化课程的学时,来保证较高的升学率,并在经费投入、教学器械更新等方面优先保证文化主干课程,而对体育设施、器材等,在苏北较偏远的农村小学几乎无学校自己的投入,现仅有的少量器材还是“希望工程”所捐赠的。笔者调查发现,农村学校的文化课程教师普遍存在较大升学压力,“抢课时”现象较普遍,甚至偶尔还会“拖课”、“补课”等。体育教师由于很少有学生在初中、小学阶段开始系统的体育训练而相对清闲,现有体育课教学也以“放羊式”自由活动为主要形式开展,并愿意将少量的课时转让给文化课程教师。教师间对体育课的认识极大地阻碍了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教学主导者的重智轻体,在青少年学生和家长群体中都产生了误导,认为只要文化成绩好,以后的发展就会一路坦途,主观上也就不在体育锻炼等方面投入和努力了。

2.社会环境复杂难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电视、电脑和互联网络等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而集镇中雨后春笋般新开的网吧、游戏厅等更无不诱惑着青少年学生。笔者走访发现,在中午和下午放学后,许多学生都直接进入学校附近的各家网吧和游戏厅,利用饭前、天黑前等有限时间尽情玩耍,而中小学操场在放学后是空无一人。200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结果显示,“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初中生达到58%,高中生达到76%,大学生为83%”,而小学生中近视人数也在剧增。可以说,现代文明的发展使得更多的学生在课后进行“人机对话”,而忽视了体育锻炼。这种不良的社会环境也诱惑着学生远离操场和体育活动,并且还非常难以控制,非学校、家长单方面能力所及。

3.家庭教育失位严重。在苏北农村比较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留守青少年比较偏高,家庭中的隔代监护有时不能负起教育的重责。目前独生子女多,而父母又外出务工,许多学生与爷爷奶奶共同生活在农村。这样一方面,青少年在较孤独的环境中成长,养成了独自在家看电视、上网等习惯,对外出活动兴趣不大;另一方面,祖父母等能够保证其吃饱穿暖,对其学习引导、习惯养成的教育却严重失位,父母则远在外地,对学习和身体锻炼等都鞭长莫及。事实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农村中小学教育必须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这也将是我国未来社会稳定和国家竞争力保证的一个课题。

与此同时,物质上的富裕使得家庭都更多地关注于青少年饮食的营养性,而忽视了营养的均衡性。营养失衡引起了较多的肥胖、贫血。现在许多农村学生的日常状况,一方面是缺乏必要的运动量,能量消耗低,另一方面是营养摄入过剩,油炸食品、碳酸饮料等在食谱中的比重越来越高。

4.学生个体懒散放纵。笔者调查发现,现在许多青少年学生自身缺乏刻苦锻炼的意志和恒心,怕苦、怕累的思想比较普遍。他们吃苦耐劳、意志品质的缺失直接导致自身难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久而久之体质下降,不利于身体的健康发展。更有少量学生,由于平常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在过度放纵着自己,沉迷于网络游戏、吸烟等不良恶习中,这将长久地影响着他们的体质健康与发展。

二、改善体质健康现状的建议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笔者认为,在苏北农村地区应该重点从以下方面改进现状来提高学生的体质发展。

1.加强意识教育,培养学生锻炼的兴趣。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教育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当前青少年学生懒散、怕动、怕苦、怕累的现状。加强意识教育,学校需要在体育课及平时教学中培养学生锻炼的兴趣,让他们有更多的主动探索练习的机会,真正确立其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只有青少年自身有了体育锻炼的意识,他们才会积极参与到现有的体育活动中,才会主动加强体能素质的练习。

2.加大教育投入,转变师生传统的观念。学校和政府职能部门还应该加强对农村学校的经费投入,并需专项列出体育设施和学生体质改善的投入,做到专款专用,用到实处。另外,师生双方应该转变传统的重智轻体观念,在保证体育课时的前提下,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师生双方共同向有限的体育课时要效率,达到练则到位,练则有效。

3.注重隐性教育,强化社会家庭的引导。社会和家庭应该积极创造温馨、和谐的环境,正确引导青少年学生在注重智力发展的同时刻意加强身体的锻炼,使他们自觉养成习惯。这种隐性教育是对学校显性教育的重要补充,能够对青少年学生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苏北农村学生体质发展受限于多种因素,上文仅是笔者在近两年走访后的一个初步反思。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能素质是个重要而长久的课题,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和管理职能部门的关注和投入,但不管如何加以强化与重视,所有的投入都将会是恩泽后辈的善举。

【参考文献】

[1] 安志红. 浅析影响学生体质与健康变化的因素[J]. 内江科技,2009(1):42.

[2] 陈雁飞. 我国学生体能下降原因及对策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4):82~84.

上一篇:帮老外学汉语口语,汉语对话练习拼音下一篇:登襄阳岘山,登襄阳岘山张九龄,登襄阳岘山的意思,登襄阳岘山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