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工作方案

2024-05-09

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工作方案(共9篇)

篇1: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工作方案

根据省交通厅《关于2007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选题立项的批复》(闽交纠风办笺[2007]12号)要求,针对运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执法不规范的具体问题,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针对运政、路政执法过程中存在部分执法人员未能严格执行执法程序、调查取证不全面、自由裁量权使用不当、法律文书填写不规范等问题,进一

步加强法律法规教育,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防止以罚代管和其它简单粗暴执法行为的发生,树立交通部门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实现文明、规范的执法目标。

二、工作重点

重点解决在办案过程重实体、轻程序,自由裁量权使用不当,部分运政执法人员素质不高、业务不精等问题。

三、整改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一是努力提高全体执法人员对依法行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二是坚持严格管理与依法行政并重,程序合法与实体合法并重,使依法行政工作适应民主法制建设对交通法制工作提出的要求,真正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经营,保证道路、水路运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加强业务培训,规范执法行为。一是通过教育、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交通队伍的业务知识和管理素质。二是严格执法制度,促进行风建设,落实错案追究制,进一步改变工作作风,切实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维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防止以罚代管和其它简单粗暴执法行为的发生。

(三)健全机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一是自觉接受上级党委、政府、有关职能机关、舆论媒体和群众的监督,及时了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听民声,解民意,及时发现和解决执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二是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采取依法解决问题与思想疏导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认真处理执法投诉的来信和来访,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接受群众对执法行为的监督。三是根据《福建省交通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第二条规定,进一步建立听证制度。四是开展督查工作。局纪检、市运管局、路政分局,针对运政、路政管理活动中的薄弱环节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开展不定期明查暗访,经常组织人员到各所、站和执法一线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整改。

(四)严格执行《福建省交通行政处罚标准细化》,规范应用自由裁量权。完善执法机构内部职能分离制度,严格执行《福建省交通行政处罚标准细化》,对较为复杂、影响较大的行政处罚案件在处罚决定时,采取执法机关集体研究进行决定,准确、合理应用交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确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四、责任部门

漳州市运管局及各县运管所、漳州市公路局路政分局及各县路政所。

五、工作计划安排

(一)承诺整改阶段(2007年9月至10月):广泛征求管理服务对象的意见,查摆问题,分析原因,将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整改措施面向社会公开。

(二)落实措施阶段(2007年10月至12月):明确整改目标和内容,落实整改单位和责任人及整改时限要求。11月份组织全体运政、路政执法人员深入学习《道路运输条例》、《交通行政执法程序规定》、《福建省交通行政处罚标准细化》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执法水平;12月份结合全市开展联合执法、交叉检查活动,对各县(市、区)运管所、路政所的执法工作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通报,督促整改。同时组织对典型案例进行研讨,进一步严格执法程序,规范自由裁量权使用和法律文书填写。

(三)督查反馈阶段(2008年1月至2月):通过组织民评代表明查暗访、召开管理服务对象座谈会、向有关方面发放评议表等形式,检查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督促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限期整改,同时将整改工作情况和整改效果向上级纠风部门报告,通过各种形式向全社会公开。

篇2: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工作方案

严明执法工作制度和工作纪律的意见

近一段时间以来,各执法单位通过强化运输市场的监管,加大交通行政执法力度,打击非法营运,整治违规违章行为,保证了道路运输市场良好秩序。但是,从检查的情况看,在各执法机构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问题而且还特别突出,主要表现在:执法活动组织比较松散;以罚代管现象较严重;违规扣车扣证,处罚适用法规不准确,程序错误;执法政令不统一,文书制作不规范;执法检查和处罚登记台帐不完善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案件查办质量,而且严重损害交通运管部门的形象,损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为提升交通行政执法工作水平和效能,规范管理,规范行为,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切实解决当前交通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交通系统行风政风更加进一步好转,创建安全、规范、有序的交通出行环境,现就进一步加强交通行政执法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着力规范交通行政执法行为

各执法单位在执法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交通运输部《交通行政执法规范》5个具体规范要求,文明、规范执法,不

内容完整准确、表述清楚、用语规范,实行一案一卷、一卷一号、一案一审。

5、规范自由裁量权行使,严格处罚标准。为保证行政处罚严肃性,各执法机构设定拟处罚金额、分期缴纳罚款金额时,应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行政处罚的合法、合理原则,参照细化的处罚标准和实际情况执行。属分期(延期)缴纳的,需填写《分期缴纳罚款申请书》,经批准后执行。各单位不得任意变更处罚标准,杜绝行政裁量随意性,坚决纠正轻违章重处罚、重违章轻处罚、不违章也处罚的乱用裁量权、乱罚款的行为。

二、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工作制度

交通行政执法要做到规范执法、文明执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一时的治理整顿活动不可能全部发现和解决交通行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各执法机构在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执法工作制度,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和创新工作机制,以机制和制度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

1、建立执法检查登记台帐制度。为加强行政执法的后续监管工作,各执法机构要统一填制执法检查登记台帐,如实填写检查时间、地点、车辆类型和号牌、检查内容、当事人联系电话,有关违章行为及处理情况等。各单位形成的执法检查登记台帐,要作为行政执法基础台帐进行保存、归档,并且列为局行政执法检查考核内容。

行政执法工作是运管工作的生命线,依法行政、执法为民是运管各项工作的根本要求;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文明执法水平事关交通整体形象。各执法机构负责人及其人员要切实转变观念,着力解决执法理念、执法行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办事效能,做到公平、公开、廉洁执法,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做到令行禁止。

1、严格执行交通行政执法禁令,杜绝公路“三乱”行为。交通运输部《交通行政执法禁令》和安徽省交通运输厅《交通行政执法十项禁令》已下发,所有执法人员都要认真学习,牢记在心,严格遵守。坚决不允许出现公路“三乱”行为,严禁违法扣车、扣证、越权执法,严禁利用职务之便吃、拿、卡、要,刁难、报复服务对象,坚决杜绝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对发生违法、违纪、“三乱”等重大事件的,一律严格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决不姑息迁就。

2、严禁以罚代管,趋利执法。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注重执法效果,既要处罚又要纠正违法行为,严禁“以罚代管”、“只罚不管”、“只罚不纠”等行为。要合理组织收入,慎用处罚权,不得以罚款数额的高低来衡量工作业绩,并与考核、评比、奖励相挂钩。坚决杜绝趋利执法,执法牟利的问题。

3、严格执行行政错案追究制。对在执法过程中只注重处罚、忽视纠错;执法文书不规范、不齐全;行政处罚无依据、2、广泛进行交通法规政策宣传,接受社会监督。各执法单位在执法过程中,要大力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解释工作,让当事人真正了解和知晓交通法规政策规定,理解和支持交通行政执法工作。要善于运用法律、法规处理和化解执法矛盾,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促进交通行业良好法治氛围的形成。同时,充分利用政务公开公布栏、新闻媒体等宣传载体,广泛宣传交通全方位文明执法活动。各执法单位开展的文明执法活动要纳入监督投诉范围,通过设立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方便群众举报和投诉,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3、推行阳光执法,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在执法过程中,严格控制自由裁量权,全面推行“阳光执法”,完善交通执法公示制度,将执法的程序、标准、要求、结果等内容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坚持程序和实体并重,保障当事人行使其陈述权、申辨权、知情权等合法权益。

五、强化交通行政执法监督检查

1、加强执法监督组织领导。

2、加强交通行政执法的监督检查工作。局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将不定期对各执法单位、服务窗口、重要路段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明查暗访。重点检查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行为;执法便民举措;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为是否依法履行职责;行政执法行为是否合法、适当,行政执法主体、执

作责任心都有大的加强,各执法单位的执法行为进一步得到规范,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有较大的提高。

篇3: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思考

行政执法是指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部门或者组织, 在执法依据赋予的职权范围内, 直接针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实施的影响其权利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执法作为贯彻执行国家意志的有效手段和实施、适用法律规范的一种基本方式, 是实施国家法律规范的主要途径, 是依法行政、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关键性环节, 是实现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重要方式。现试就如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规范行政执法主体

行政执法主体, 是指行政执法活动的承担者。行政执法活动是行使国家行政权的活动, 这就要求承担行政执法活动的机关或组织, 要具备相应的条件或资格并经国家有关机关的合法许可。必须是依法设立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只有行为主体合法的行政行为才是合法的行政执法行为。要求:第一, 行为主体应具备行政主体资格。第二, 合议制行政主体应以会议的形式来作出行政行为。第三, 实施行为的公职人员应具有合法的身份。

在行政执法中, 因执法主体法律地位不明、执法权限不明, 所以对行政执法主体的清理和确权制度, 对于确保执法部门依法行使职权, 滥用职权, 行政不作为等行政违法行为意义重大。

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行政执法主体较混乱。表现在设置上, 既有行政机关, 又有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既有常设机构, 又有临时性机构;还有执法部门多, 执法权限分散, 职责不清, 出现重复执法, 多头执法等现象。有些地方和部门越权执法, 实施了不属于行政管理范围内的行为。有些地方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经常设立一些没有执法权的临时机构突击开展工作;有些地方仍热衷于搞“运动式”执法、多部门“联合执法”;二是执法人员不具有合法的身份, 没有行政执法资格, 执法人员素质不高, 影响整体形象。特别是相当数量的协助人员没有取得执法资格, 现有水平不能胜任执法工作。

针对这些问题, 一是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合法性审查制度, 明确执法主体资格、执法权限, 把确认结果向社会公布, 未经确认执法主体资格的单位和组织不得行使行政执法权。二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联合执法的, 有参加联合执法的单位作出执法决定, 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三是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 未取得执法资格证的人员一律不得行使执法行为。

二、规范行政执法程序

国务院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两个文件中对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均有明确规定。温家宝:“只有将执法的每一个环节、实施步骤程序化, 才能让执法人员有所遵循, 才能避免执法的随意性。在很大意义上, 正是对法治“具体化”和“制度化”的诉求, 使我们发现, 那在传统中国法律和政治文化中一直被冷落、被漠视的法律程序, 正是构筑法治国大厦的基石。

依法行政, 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 依靠程序来维护和保障执法公正。由于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行政执法程序方面的法律规范, 缺乏程序基本法, 各种单行的部门法, 甚至处罚法、许可法这样的行为法, 都很容易发生变异, 偏离法治轨道。在行政执法实践中, 有些行政机关和执法人员光重视实体法, 认为只要结果是正确的就可以, 至于手段、方法、步骤、时限如何, 不予重视。程序意识淡薄, 忽视行政执法权力的规范性运作。比如必须表明身份的情况而没有表明, 应当说明理由而没有说明;应处罚相对人陈述申辩的机会而没给;应当告知权利和救济途径而没有告知的;应当举行听证而没有举行的, 应当制作行政执法决定书而没有制作的;应当送达未送达或送达不符合法律规定;应当回避而没有回避。因此, 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势在必行。

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 行政公开

行政公开, 是指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时, 除涉及到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外, 必须向行政相对人及社会公开与行政职权有关的事项。行政公开在行政执法方面的内容主要有:

一是行政执法依据的公开。事先公开执法依据是指行政机关应当将作为行使行政执法权的依据在实施行政执法行为或者作出最终行政决定之前, 向社会或行政相对人公开, 使其知晓。

二是行政执法决定过程的公开。决定过程的公开是指行政机关应当将行政决定的形成过程的有关事项向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公开。

三是行政执法结果的公开。决定结果的公开是指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政决定之后, 应当及时将行政决定的内容以法定形式向行政相对人公开。

(二) 当事人参与

当事人参与行政程序制度, 是指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过程中, 作出对当事人合法权益产生影响的具体行政行为时, 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 允许当事人参与行政程序, 并可就具体行政行为是否作出、如何作出提出意见或提供证据的制度。在当事人参与方面, 行政机关具有两项责任:

1.告知责任

告知是指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益的行政执法行为, 应事先告知违法内容和法规规定的处理条款, 作出该行为的事实根据和主要法律根据, 相对人对该行为依法享有的权利, 及救济渠道。当事人提出申诉的, 需明确告知申诉单位及时限规定, 未履行告知责任的, 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的责任

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制度是与告知制度密切联系的一项行政程序制度。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 特别是行政处罚过程中, 在告知当事人相关行政执法的内容后, 应当认真地听取当事人的意见, 如其合理、适当, 则应予以采纳;如不合理、不适当不予以采纳的, 应向相对人予以解释、说明。并应对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记录在案。没有听取陈述、申辩制度, 可能承担败诉风险。

(三) 职能分离制度

行政机关在行使内部某些相互联系的职能时要加以分离, 使之由不同的机关或不同的工作人员行使。职能分离可以防止行政执法人员腐败和滥用权力, 也能防止执法人员的偏见, 尽可能保证行政决定的公正、准确。

(四) 回避制度

回避制度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 如相应事项与本人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 不得参与该事项的处理的制度。实行回避制度, 有利于排除与所处理的事项有利害关系的行政执法人员主持行政程序, 从而实现行政公正;有利于增加相对人对行政机关的信任感, 保障行政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

(五) 时效制度

时效制度是指行政执法的全过程或其各个阶段受到法定时间限制的程序制度。时效制度是行政程序效率原则的具体体现。该制度对于保障行政行为及时作出, 避免因行政行为的拖延损害相对人权益, 稳定行政管理秩序和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六) 救济制度

保障相对人的救济权利, 完善纠错机制, 是行政程序公正的又一要求。程序上的纠错机制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健全违反行政程序行为法律责任制度。二是完善行政程序过程中的权利救济制度, 保障相对人在程序中对可能作出的行政决定有当场提出异议、请求纠正的权利。三是健全和完善事后救济制度, 即行政复议制度和行政诉讼制度。

三、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即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明确提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对行政裁量权予以细化, 能够量化的予以量化, 并将细化、量化的行政裁量标准予以公布、执行。在行政执法实践中, 由于行政法规不可能针对各种具体行政行为制定, 这是由法律的普遍性决定的, 在司法实践中必须赋予行政执法人员相应的自由裁量权。自由裁量权的存在要求行政执法人员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幅度、范围内对具体执法情况进行判断分析, 最后作出行政行为。在自由裁量权行使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出现执法标准不统一或行政执法权限被滥用等现象, 如果运用得当, 可以提升执法效率;而如果执法人员出现主观色彩浓厚、介入人际关系等问题, 则会有损法规的公平、公正。要解决自由裁量权滥用问题, 笔者认为:

(一) 增强法律法规可操作性

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选择处罚种类的, 有处罚幅度的, 以及可以从重、从轻等七类只做原则性规定的处罚情形, 要求这些行政处罚权力重点部门、单位必须列出行政处罚具体情形, 并结合执法实际细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标准, 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

(二) 被细化和量化的行政自由裁量权必须审定

行政权力部门建立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 是否符合法律要求, 是否能公正保护群众权益, 还需要经过有关法制部门核审, 同时邀请法律专业人士、被服务对象参与或召开听证会进行审定。

(三) 将审定后的标准予以公开

将审核后的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在政府网站和各部门网站上进行公示, 推进行政行为信息对称。群众依据行政权力编码即可查询所对应的行政权力的法律依据、细化标准、权力运行流程和投诉渠道等。

(四) 关键抓落实

从执法过程入手, 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实施执行活动“四个一”:即“一证”, 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时必须出示行政执法证件, 亮明身份;“一册”, 行政执法人员必须出示行政处罚细化标准手册, 要向当事人说明法律依据, 指出违规行为, 阐明裁量理由;“一单”, 行政执法人员要开据统一规范的行政处罚单;“一流程”, 行使每一项行政权力都必须严格按照权力运行流程进行。无论是执法人员不按制度标准执行, 还是不按执法程序办事, 都可以实现当事者清楚明了, 便于群众监督和事后对违法违规人员进行问责, 最大程度地减少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行使自由裁量权限的空间, 杜绝徇私枉法和权力寻租行为的发生。

四、规范行政执法监督

行政执法监督指的是负有监督职责的国家机关对行政执法主体实施行政执法行为, 是否符合行政法律规范进行监察与督促, 并且对违法行为予以纠正的活动。特征之一是它是对行政机关各部门尤其是行政执法专门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活动的监督。监督是否到位直接关系行政执法的效果。

(一) 加大宣传教育

通过行政执法培训考核等形式, 使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转变思想观念, 清除官本位思想、特权思想等封建专制意识的影响, 正确认识和处理“法治”与“人治”的关系, “权”与“法”的关系, 牢固树立法律至上、权力服从法律的思想。

(二) 制定法律规范, 加强行政机关内部行政监督

各主管部门对本部门的行政处罚依据进行梳理, 将现行有效的行政处罚依据, 包括颁布机关处罚的违法行为、执法权限, 执法程序、强制措施、处罚种类、处罚标准的幅度等进行梳理并汇编目录, 制定本部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

(三) 健全执法质量监督制度

从建立执法单位和执法人员的执法档案;明确执法岗位的职责任务;明确执法执勤基本动作和语言;明确受案登记流程及标准;明确案件取证的流程和标准;明确扣押、收缴、追缴等行政强制措施的流程和标准, 以及是否存在利用职务的便利, 勒索管理相对人, 索取、收受他人财物;是否存在刁难行政相对人, 态度野蛮, 粗暴等不文明执法现象;是否存在以罚代管、只罚不管行为;是否存在粗暴执法, 滥用行政处罚行为等各个方面对执法单位进行监督监察。

(四) 和审判监督和检察监督到位

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监督是指人民法院应行政相对人的申请, 审查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并做出相应裁决的活动。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 是行政法的进步表现之一。通过行政诉讼极大地保护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限制行政机关的权利滥用, 和行政不作为等违法行政行为。

人民检察院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对诉讼活动和行政执法活动进行法律监督是履行法定职责, 检察机关应当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 在当前情况下应当具有能动意识, 紧紧围绕“强化法律监督, 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 强化法律监督职能, 主动有所作为。同时人民检察院还依法享有对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渎职等职务犯罪实行监督。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要依法审查违法的行政行为, 加大查处权力腐败案件的力度。

行政执法是行政主体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最主要方式, 行政执法的广泛性和强制性决定了行政主体的强势和行政相对人的弱势。另一方面, 行政行为的行政命令如果缺乏监督容易使行政执法活动陷入随意性。规范和监督行政执法既是社会要求, 也是保证行政执法公正性的一种客观需求。

摘要:各级政府在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精神指引下, 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升, 特别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行政执法方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整治, 公务员的行政执法水平大有提升。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仍是我国依法行政的重点。笔者试就如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篇4: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的实践探析

【关键词】卫生行政执法;行为;规范;实践

【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519-01

近年来,我国相继颁布了《行政处罚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给各级卫生行政单位的具体工作提供了法律的支持。为确保国家法律法规的有效落实,各级卫生行政单位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有计划的、持续的学习和培训,用其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理解、掌握。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实践,卫生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得到提高,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很好的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下文中将结合我单位的实践经验,对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的有效途径、措施进行详细论述。

一、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的人员保障

人员是卫生行政执法行为的主体,因此提高人员素质是有效规范执法行为的根本。在人员素质培养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第一,综合业务素质培养。我单位通过学习型单位建设将职业道德、公共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理论、知识、规范作为综合业务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在年初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并将其纳入继续教育学分,通过考试成绩检查学习情况并将成绩纳入评先等机制中,从而形成了较好的学习风气,激发了执法人员的学习积极性。除岗位自学外,我单位极为重视监督员的学习深造,全额报销其各项学习费用。具体的学习形式包括专题讲座、文书点评、微机作业、学术研讨、现场观摩等多种方式,通过持续的学习执法人员整体的综合业务素质得到较大幅度提升。

第二,创新能力培养。我单位鼓励工作理念和方法的创新,要求卫生监督员必须发挥自身监督、协调、服务、指导、宣传的作用,正确协调监督员队伍内部关系和本单位与市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机构、执法相关人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社会与经济效益、严格执法与公正文明执法之间的关系,营造了和谐、轻松的工作环境。通过岗位创新,我单位摸索、总结出餐饮、公共场所卫生监管等工作的新模式,使工作成效得到大幅度提升。

第三,执法监督能力培养。我单位突出强调监督员的许可审批、现场监管、现场检测、应急处置、案件查处、文书制作、服务协调、科研创新、信息处理和沟通能力,通过读书活动、月点评考核、年度竞赛等的开展很好的提高了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

第四,加强文化建设。我单位在合理控制工作节奏的基础上,针对各时期工作特点为职工组织了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并定期组织参观考察学习,使广大职工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进一步提高了工作热情和创造性。

二、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的制度保障

制度是执法监督工作的必要依据,因此做好制度建设是规范执法行为的重要途径。在制度建设方面,第一需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我单位自两项体系改革以来先后制定多项制度规范,从执法行为、执法守纪、学习培训和执法人员着装、言行、态度等方面作了严格、明确、系统的要求;第二需要构建规范的执法机制,我单位设置稽查等方面的独立科室,完善了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不仅能够通过相互约束规范执法行为,还能避免权力集中导致的行风问题;第三需要做好目标责任管理,通过年初与政府等部门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并依靠季度例会、年中督查等,保证了目标的有效完成。

三、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管保障

有效的监管模式是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的必要方法,因此需要针对新形式下卫生行政执法新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监管模式。监管模式一方面应把好许可准入关,完善、简化工作流程,明确许可办结责任和时限,转变过去的被动粗放型服务为主动性服务,通过现场测量提高了量化评分的准确性;另一方面,需要结合使用静态的年度量化管理与动态的公示制度,向公众公示卫生监督情况,保证监督相关人明确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将卫生监督工作从后台的闭门式转为前台的开放式,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从而更好的规范执法行为。

四、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的形象保障

卫生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良好的执法风貌,因此需要在执法过程中加强指导,以说理式执法维护卫生行政执法形象,并关注社会评价,做出公开承诺,公布投诉和举报电话,从而有效提高公众满意度。

综上所述,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需要从人员、制度两方面予以保障,并加强监管,注重自身形象,才能有效规范执法行为,切实提高执法水平,向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新芳, 赵玉考. 卫生行政执法若干问题探讨[J]. 中国卫生法制, 2011,(04)

[2] 陈东周, 朱霞惠, 孙正太, 浦政轶, 刘海凤, 何敏. 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的理论与实践[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07)

篇5: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公安部、省委政法委、省公安厅、市政法委和市公安局关于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的指示精神,确保专项整改活动在我局取得明显成效,上级公安机关有关通知精神和《XX市公安机关“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工作方案》,结合我局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执法为民和构建和谐香洲以及第二十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以规范执法行为为主要内容,集中整改群众不满意的突出问题,加强公安执法制度建设,强化公安执法监督。通过专项整改,使公安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公安执法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社会各界对公安工作的满意程度有较大提高。在此基础上,按照“立足长远、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思路”,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全面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把各项公安执法工作纳入规范、有序的轨道。

二、组织领导和任务分工

这次专项整改活动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以这次专项整改为契机,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建设长效机制相结合,精心部署,真抓实干。分局主要领导同志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分局成立“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领导小组,分局党委书记、局长XXX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任副组长,规范化建设、先进性教育、集中处理信访问题、大练兵专项办公室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牌子加挂在规范办,负责本次专项整改活动的组织、推动、指导、协调、检查、监督和情况收集、汇总、上报工作。人员从XX科、XX科、XXXX、XXXX抽调。专项整改办增设规范行政执法工作小组、规范刑事执法工作小组,规范执法监督指导工作小组,分别由XX大队大队长XXX、XX大队大队长XXX、XX科科长XXX负责。各执法单位和派出所也要指定一名领导具体组织协调开展工作,并指派一名联络员负责各种信息的收集、上报工作,确保专项整改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6月10日前,各执法单位和派出所要将分管领导和联络员名单、联系电话,报分局专项整改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项整改办电话:XXX,XXX。

三、工作重点

这次专项整改活动要覆盖公安机关各项执法工作,各单位各部门要紧密结合执法工作实际,认真查摆问题和不足,突出重点。

(一)重点整改和规范的执法岗位

1、治安管理部门和相关岗位;

2、刑事犯罪侦查部门和相关岗位;

(二)重点整改和规范的执法环节

1、不严格执法的办案环节,主要是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滥用强制措施、刑讯逼供,超期羁押,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问题;

2、不公正执法的办案环节,主要是以案谋私,办理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为违法犯罪嫌疑人通风报信,泄露警务工作秘密等问题;

3、不文明执法的办案环节,主要是态度简单粗暴,甚至暴力取证和打骂群众,造成人员伤亡或其他恶劣影响的问题;

4、随意执法、“乱作为”的办案环节,主要是执法程序不规范,执法主体不合格,调查取证不认真,案件处理定性不准确,适用法律错误,法律文书制作使用不规范造成错案,执法办案成为“创收”工具,越权处罚,降格处理,放纵违法犯罪,随意罚款和没收财物、保证金,插手经济纠纷,违反规定扣款扣物等问题;

5、“不作为”的办案环节,主要是对有警不出,有案不立,漏罪不查和该处罚不处罚以及案件查处不及时,不依法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长期不予解决,对信访核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错误久拖不纠,对上级公安机关批转的督办案件不及时办理、答复,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追究制流于形式的问题;

6、行政案件自由裁量中存在的问题;

四、工作方法和步骤

这次专项整改活动从4月27日开始至11月底,时间半年,分五个阶段进行:

(一)学习动员部署阶段(从4月27日至5月31日)。各单位要一个不漏地组织全体民警认真学习中央政法委、省委政法委和省公安厅“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自觉投入这次专项整改活动。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全体民警进一步学习《为人民服务》、《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胡锦涛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等文献、学习任长霞等先进典型,牢固树立执法为民观念,切实解决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在情与法、钱与权、权与法的较量中经受考验,以廉洁自律、公正执法的良好形象,赢得群众的真心爱戴。各执法部门和派出所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全面动员部署,确保组织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各执法单位和派出所要于6月10日前,将专项整改活动的工作方案报分局专项整改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集中查摆整改阶段(6月1日至7月15日)。除已发现的问题外,各单位要结合执法工作实际,对各个执法环节进行全面深入的排查,并根据排查情况,明确整改方向,制定整改措施。整改措施和整改情况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主动听取群众的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1、要紧密结合先进性教育和“集中处理信访问题”两个专项活动,深入查找个人和单位在执法观念、执法工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剖原因,深挖根源,并从开门接访发现的问题中,确定整改重点,制定整改措施;

2、要紧密结合党风廉正建设和队伍正规化建设工作,从发现的问题中,确定整改重点,制定整改措施;

3、要紧密结合清理治安员工作,从发现的问题中,确定整改重点,制定整改措施;

4、要紧密结合“两个违规”专项治理工作,从发现的问题中,确定整改重点,制定整改措施;

5、要紧密结合执法质量考评进行排查,找出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并确定整改重点,制定整改措施;

6、要通过走访群众,征询社会各界的意见进行排查,了解群众意见最大的是什么,到底在严格执法方面存在什么问题,从而确定整改重点,制定整改措施。上级公安机关和分局对发现的典型案件,将列为督办案件,督促有关单位实行倒查,依法处理,对有关责任人依法追究责任。

各派出所和有关业务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列出本辖区、本部门规范的重点:要把窗口单位和执法部门作为规范执法的核心和重点,下功夫解决执法不公正、执法不规范等问题。治安、刑侦等部门要针对执法办案中存在随意执法、执法不公等问题,重点规范案件的受案、立案、侦查、处罚和强制措施的使用,以及保证金、扣押物品和赃款、赃物的管理等容易出现问题的各个环节,彻底解决利用执法办案谋取私利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着重查找和整改办理金钱案、关系案、人情案;着重查找和整改刑讯逼供、滥用强制措施、超期羁押;着重查找和整改插手经济纠纷、随意扣押、冻结财物等问题。分局法制科在做好审核审批案件工作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全分局执法工作的规范指导以及对各类案件的监督,深化执法质量考评工作。其他业务部门也要围绕本部门和本警种业务,查找和整改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健全制度阶段(7月16日至8月31日)。制度建设是这次专项整改活动的核心。各业务部门要将本次专项整改活动的制度建设与正在开展的公安执法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公安部印发<关于解决执法突出问题推进公安执法制度建设的工作计划>的通知》(公通字〔〕41号)的内容和精神,将带有普遍性的执法问题纳入公安执法制度建设计划,通过制定有关规范性文件,进一步严密和细化公安执法制度,逐步将公安执法行为纳入规范、有序的轨道。当前,要认真贯彻执行市局发布的关于行政处罚简易程序的适用、涉案财物的提取和处理、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等执法规范性文件。

在加强制度建设过程中,各单位要针对查摆出的问题,结合警务规范化建设,在防止执法工作随意性上下功夫,在增强执法工作的透明度上下功夫,在健全完善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参照省厅与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联合下发的《广东省县级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工作奖惩规定》,建立和健全对科、所、队和执法民警的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工作奖惩,落实执法责任制。继续深化警务规范化建设,对已制定的规范进行修订、补充、完善。通过健全制度、完善程序、落实要求、强化监督,对执法工作的每个具体环节作出严密细致的规定,明确行为规范,保证执法权力正确有效的行使。8月20日前各执法单位和派出所要将整改结果和健全制度的情况作阶段性总结并报分局专项整改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培训考核阶段(9月1日至10月20日)。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全体民警学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基本法律、执法程序和行为规范,做到人人懂法,严格执法。按照分局“大练兵”工作方案要求,继续组织好练兵培训活动,着力加强岗位练兵长效机制建设,推动大练兵活动的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培训结束时,要组织进行考试。对在开门接访中被投诉,经查证属实存在执法问题的民警,近两年执法质量考评中被确定为不达标的民警,近两年日常执法监督工作中发现存在执法问题的民警,以及近两年出现违法违纪尚未处理或者已经处理的民警,要重点培训、考核,凡考试考核不合格的,以及近几年因工作失误导致重大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或其他严重执法过错的民警,要离岗培训;经培训仍不合格的,再进行培训;凡三次培训考核均不及格的,通过法定程序,取消执法资格。分局练兵办要按照省厅练兵办的工作方案,结合公安部“大练兵”要求,按照“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和全体参与、重在基层、立足岗位、注重实效的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及考核的具体办法,并切实抓好落实。

(五)检查验收阶段(10月21日至31日)。分局专项整改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省厅制定的检查验收的指导标准,组织各单位先进行自查。检查验收将采取明察暗访、重点抽查、交叉检查等多种形式,一项一项地督促专项整改任务的落实。同时,走群众路线,通过问卷调查,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评议等方式,让群众对民警的执法活动、服务态度、工作效率等进行监督评判,以此检验专项整改活动的成效。对不符合要求的单位,要责成其重新“补课”,发现执法漏洞,要督促其补充完善,发现重大执法问题要实行“倒查”,追究责任。检查验收工作要与领导班子建设工作结合起来。要通过检查验收专项整改活动的成效,结合“集中处理群众信访问题”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和队伍建设工作、清理治安员工作、“两个违规”专项治理工作、执法质量考评和日常执法监督工作,深入考察领导班子的现状,把那些缺乏群众观念、法治观念淡薄、队伍管理松懈、表率作用差的领导班子调整好。要把那些政治坚定、业务熟练、清正廉洁、公正执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各单位要在10月15日前,将专项整改活动的总结书面报分局专项整改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班子建设,加强组织领导。这次专项整改活动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和巩固成果的重大措施。分局的每位局领导都要联系一个单位或派出所,抓一项具体工作规范。各级领导干部要统一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专项整改活动摆在重要位置,主要领导要亲自动手,分管领导要集中精力抓落实。

(二)加强情况掌握。分局专项整改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掌握各阶段专项整改活动进展情况,尤其是排查出的问题和整改效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及时向市局专项整改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情况。要采取编写专项整改活动简报、在公安信息网上设定专项整改活动网页或专栏等形式,及时通报情况,推广经验做法,不断推进专项整改活动的健康深入开展。

(三)与正在开展的各项专项工作有机结合,统筹兼顾。这次专项整改活动的目标要求与我局当前正在开展的规范化建设、先进性教育、集中处理信访问题、“大练兵”等专项工作(活动)的目标要求是一致的,根据省委王华元副书记提出专项整改要坚持“五个结合”的要求,各单位要把这次专项整改活动与上述四项专项工作(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具体来说,查找和整改问题要与先进性教育、集中处理信访问题相结合;培训考核要与“大练兵”活动相结合;建章建制、健全制度要与规范化建设相结合。此外,还可以与日常性的业务工作相结合,如检查验收可以与执法质量考评相结合。通过多个载体和多种形式,确保专项整改取得最佳效果。

(四)坚持不懈地推动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在专项整改活动后期,要充分利用专项整改成果,以三年为时限,对规范执法行为作出全面规划,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从岗位职责、执法程序、监督制约、执法保障等方面不断完善规范,促进执法工作由粗放、低效向严密、高效转变,全面提高我省公安机关执法水平。

篇6: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工作方案

开展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的时间为即日起至20xx年10月底。

二、工作目标

通过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大检查,进一步强化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建立与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和责任相一致的奖惩考核机制;努力提升全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保障水平,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实现安全生产长效管理。通过查隐患、抓整改,达到“治大隐患、防大事故”的目的,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

三、检查范围

全面检查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及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情况,剧毒、易燃、易爆化学品和有毒、有害气体的储罐安全措施落实情况,从严查纠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排查液氨等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管理情况,突出检查涉氨冷藏冷冻食品加工企业、农副产品冷藏冷冻企业、肉禽鱼加工和冷藏冷冻企业、饮料食品制造及加工企业、超市商场及其配套的冷藏冷冻场所等安全隐患及重大危险源监控情况等。

四、重点内容

1.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建立健全、责任清晰、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是否建立并有效执行和及时修订。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危险工艺岗位操作人员是否经过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2.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情况。是否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要求,建立健全和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专家安全检查制度,把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和各岗位操作人员。重大隐患是否按规定及时上报。未经正规设计的在役装置是否按要求开展安全设计诊断。

3.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改造和运行情况。涉及危险工艺和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的装置是否按规定完成自动控制系统改造。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否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体系、完善控制措施。自动控制系统、监测监控系统是否适用并有效维护、正常运行,是否对相关安全设施、仪表控制系统、安全联锁装置等设备设施定期检测合格。

4.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安全管理基本情况。全面查清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并且达到危险化学品使用量的数量标准的`化工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内、外部安全距离以及厂房、作业场所、储存设施和安全设施、设备、工艺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是否依法开展定期安全评价,评价中发现的问题是否按规定整改完成。

5.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企业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八大作业规章制度和检维修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并认真落实,是否做到危险作业前风险分析到位、作业许可证会签审批到位、现场监督监护到位、防范措施到位。是否落实对外来施工队伍(承包商)的资质审查、施工方案审查、教育培训、现场监督等安全监督和管理。危险化学品装卸环节是否严格落实危险化学品发货和装载的查验、登记、核准制度,防止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超载超装。是否严格落实装置正常开停车和紧急停车管理制度。

6.夏季安全生产防范措施落实情况。是否针对夏季持续高温、雷雨多发的特点,落实防雷、防汛、防坍塌、防泄漏爆炸等安全防范措施。是否对防雷电设施、生产区排水系统、化学品储存区域和露天存放化学品、化学品管道充装系统以及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等重点进行检查,落实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

7.城市企业搬迁和化学品输送管道整治情况。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区等重点区域的重点企业,是否按照全省化工专项整治的要求,制订并落实搬迁关停方案,落实搬迁前防范事故的安全措施,按计划组织实施。涉及穿越公共区域的化学品输送管道,是否明确安全管理责任,落实日常巡检、维护保养、检测检验等制度,是否存在危及化学品输送管道安全的重大隐患。

五、时间进度安排

1.自查自纠阶段(6月中旬至8月31日)。

各安监站根据本地实际和区政府统一部署,制定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实施方案,发动和督促企业开展全面的安全大检查。区安监部门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组织重点抽查。

2.督查整改阶段(9月1日至9月20日)。

区安监局按照区安全生产大检查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对开发区、各街道安全生产大检查开展情况进行督查。

3.总结提升阶段(9月21日至10月31日)。

开发区、各街道对安全大检查情况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报告报区安监局。

六、组织机构

开展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是在特殊时段采取的监管举措。要充分认识大检查活动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安全监管工作的责任感,要根据近期危险化学品监管的特点,认真开展检查整治,有效遏制违法现象。区安监局成立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领导小组,安监局副局长黄冬青担任组长,成员单位由危化科和各安监站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安监局危化科。

七、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要充分认识开展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应深入一线开展督查,指导整改。各企业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狠抓工作落实。要以防范事故为目标,全员行动,责任到人,措施到位,检查到位,落实到位,做到“场所必查,有患必治,重患必停”,确保安全大检查取得实效。

(二)即查即改,注重治本。

要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大检查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基层基础、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结合起来。要对隐患实行“零容忍”。在铁腕整治隐患的同时,必须从体制、机制、制度、管理等方面深挖隐患形成原因,针对问题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完善规章制度、落实政策保障措施,切实消除隐患产生的根源,提升地区和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三)强化措施,确保实效。

要加强监督检查,在组织开展自查自纠的同时,要组织专门的检查组,采取抽查、互查等方式,深入基层和生产一线进行督促指导,确保检查取得实效。

(四)广泛发动,群防群治。

要充分利用辖区户外大型视频、游动字幕及“360”智慧社区、《新》等宣传资源,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企业和广大职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引导全社会广泛关注、积极参与安全生产检查活动。要加大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力度,鼓励群众举报事故隐患和非法违法行为,对检查工作不认真、走过场,甚至弄虚作假、被动应付的单位,要公开曝光。

(五)汇总情况,及时上报。

篇7: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工作方案

政行为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

根据云南省监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行政行为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云监„2011‟15号)和《凤庆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工作的通知》(凤政发„2011‟49号)要求,为进一步深化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实施行政行为监督制度,加强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行政行为监督,健全完善行政行为风险防范监督机制,不断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促进政府自身建设,特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注重巩固完善

(一)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各单位要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推进“两强一堡”建设,顺利实现“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以及中央、省、市、县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重点加强以下六类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行政行为的监督:一是涉及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增长政策中,投资规模大,建设项目多的重点领域,重点部门以及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管理的岗位;二是涉及固定资产投资、国有资产管理、国有土地和矿产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管理等审批权力的岗位和环节;三是涉及食品药品质量、教育收费、医疗卫生服务、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征地拆迁以及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救灾资金等使用和管理的岗位;四是涉及领导干部违法违纪信访举报、案件查处等岗位;五是行政审批过程中,群众极为关注,反映较为强烈且问题易发多发的环节;六是各级行政机关结合单位工作实际确定的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

(二)排查风险、落实责任。排查风险是加强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行为监督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一是在去年已明确的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的基础上,梳理工作流程,继续排查本单位、本部门行政权力运行中存在的风险点,以人、财、物的管理使用为关键岗位,以行政审批、权力运行为重点环节,明确本要切实加强监督的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数量不限;二是全面准确的分析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行政行为的风险表现形式,从加强教育、健全制度、强化监督、严格责任追究等方面,科学有效地制定风险防范措施;三是明确风险防范责任人,即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所涉及部门的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和岗位责任人,并分别作出行政行为监督廉政承诺;四是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研究审定本确定的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风险表现形式,监督防范措施以及风险防范责任人,形成文件上报。

(三)循环监督,加强防范。各单位要按照《凤庆县行政机关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凤政办发„2010‟45号)的要求,在完成关键岗位、重点环节的风险排查后,坚持以为周期,抓住“排查”环节之后的执行、评价、完善环节,对行政行为实行循环监督管理,及时处理和有效防范行政权力运行中潜在的风险。在执行环节,要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严格实施监督防范措施,通过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和后期补救,有效规范行政行为;在评价环节,要对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的行政行为监督实施情况实行自查自纠,查找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认真加以解决;在完善环节,要认真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深化和巩固已取得的成果,不断健全完善科学严密的行政行为风险防范监督机制。

二、坚持拓展创新

(一)创新工作方法。各单位要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突破口,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推进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一是加强风险信息收集。坚持动态收集、监测、分析风险信息,从信访举报分析、经济责任审计、案件分析报告、干部考察、专项监督检查等工作中捕捉风险信息,以及个人述职述廉、重大事项报告中筛选有价值的风险信息,为准确科学地制定风险防范监督措施打下基础;二是创新岗位风险教育。既坚持开展经常性的法纪教育和廉洁自律教育,又区分不同岗位,有针对性的定期开展风险防范教育,同时,建立岗位风险防范教育的长效机制,使风险防范教育贯穿于干部培养、选拔、管理和奖惩等各个环节,融入有效防范行政权力运行风险各项工作之中,注重创新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引导党员干部认清所处岗位面临的各类风险,自觉提高风险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打牢风险防范的思想基

础;三是实行定期报告制度。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变化,分析风险表现的新形式、新特点,及时调整和重新确定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以及风险防范责任人,不断创新和修订监督防范措施,提高行政行为监督工作水平。

(二)拓展工作方式。各单位要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拓展工作方式和工作领域,把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行政行为监督工作融入到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和效能政府一系列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与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强化行政效能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提高行政行为风险防范监督机制的整体性和协调性。要多形式多渠道加强对关键岗位、重点环节行政行为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逐步形成以积极防范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的行政行为风险防范监督机制,加大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

三、确保工作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把加强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行政行为监督工作作为加强自身建设、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把找准风险点、制定防范措施落实到各项任务之中,把完善制度、规范行为贯穿于各项工作全过程。要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行“一岗双责”,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行政行为监督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各单位要认真履行职

责,发挥职能优势,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工作落实,促进行政权力规范有序、高效廉洁运行。

(二)坚持真抓实干。各单位在加强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行政行为监督工作中必须坚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杜绝搞形式主义、走过场。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分析研究,进一步明确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找准、找全风险点,制定易行、管用、高效的监督防范措施,并将监督防范措施贯穿于日常工作之中,提高监督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遵章守纪律,带头依法办事,自觉践行廉政承诺,虚心接受监督,不折不扣地把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行政行为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三)强化监督检查。各单位要坚持把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行政行为监督工作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及政风行风建设、行政效能建设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加强日常督查和专项检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促进工作改进和提高。有效整合监督资源,建立健全监督联动机制,增强监督整体效应。监察机关将采取明察暗访、重点抽查等多种方式开展监督检查,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监督检查结果,对工作较好的单位和部门,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对搞形式主义、执行不到位、落实不力或群众反映差的严格实行行政问责,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促进行政行为风险防范监督机制建设落在实处、取得实效。

四、相关要求

(一)各单位要将本确定的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风险表现形式、监督防范措施以及风险防范责任人,以文件上报。并填写《凤庆县行政机关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行政行为登记表》、《凤庆县行政部门行政行为监督承诺表》、《凤庆县个人行政行为监督承诺表》,在单位公示后,于7月15日前报县纪委监察局执法监察室。

篇8: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工作方案

本刊讯为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管理, 四川铁通近期针对劳务派遣员工的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各种工作流程、培训情况、用工登记、台账资料情况等进行了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 进一步健立健全《劳务用工管理制度》, 用制度来明确用人过程中相关部门的具体责任, 完善了与劳务派遣协议相关的规章制度, 如劳动纪律、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特别约定事项、双方的义务和权利等, 明确了各个环节的具体程序和操作办法, 使劳务派遣员工管理更加规范。

篇9: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工作方案

“越来越多的林业企业走出国门,在境外从事木材生产和加工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都严格遵守着所在国的法律法规,但其中极少数的境外林业企业也可能存在一些违规现象和行为。”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说。

他表示,中国政府已经注意到来自各方面的报道,并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和这些企业所在国的政府合作,严格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其他国家一起共同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和互惠互利合作。

积极促进全球森林可持续发展

《经济》:这个《指南》是否也表明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森林可持续发展?在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贾治邦:通过《指南》进一步规范中国企业在境外从事森林资源经营和木材加工利用的行为,提高行业自律,促进全球森林资源的合法、可持续经营利用和相关贸易活动。达到指导中国企业合理开展境外森林经营、保护和利用,为全球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目的。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内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主要内容。中国政府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非常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并积极推动和促进全球森林可持续发展。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森林可持续发展,在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通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严格管理森林资源,使中国森林面积和蓄积实现了大幅度增长。据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全国森林面积已达到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8.21%,森林蓄积量达到124.6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达到5365万公顷,居世界首位。中国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吸收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为减缓气候变暧,为改善中国乃至全球的生态环境状况做出了重大贡献。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正在融入全球化进程中,各行各业在境外的直接投资快速增长。根据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08年联合发布的《2007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截至2007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达1179亿美元,分布全球173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些境外直接投资的企业中,有一部分就是从事森林经营利用活动的。《中国企业境外森林可持续经营利用指南》的颁布,进一步向国际社会表明了中国促进全球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和努力。

《经济》:中国在促进国内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同时,在积极参加全球森林可持续发展活动方面作了哪些努力?

贾治邦:作为国际上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政府致力于全球森林资源保护、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积极为促进全球森林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的力量。在保护和发展本国森林资源,为减缓全球森林面积减少、恢复森林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一起共同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和互惠互利合作。积极引导中国企业,按照经济上可行、环境上负责、政府促进、企业实施的原则,通过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当地群众的生计,为满足当地经济发展服务,也为世界林业发展作出贡献。

同时,中国还大量进口循环利用废纸资源,2008年进口2420万吨废纸,相当于节约8000多万立方米原木、保护了74万公顷森林,为全球生态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进一步规范企业行为

《经济》:在森林可持续经营中,中国已有许多技术标准和规定,但是由于境外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与国内有较大差异,国内的标准体系和规定难以完全适用企业从事境外森林经营利用活动,那么这个《指南》的出台是否就能缓解目前的状况?

贾治邦:《指南》能进一步规范中国企业在境外从事森林资源经营和木材加工利用的行为,提高行业自律,促进全球森林资源的合法、可持续经营利用和相关贸易活动。达到指导中国企业合理开展境外森林经营、保护和利用,为全球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目的。

《经济》: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指南》的主要内容以及将会起到的作用?

贾治邦:《指南》强调了中国企业在境外从事森林经营利用活动时,应该自觉遵守国际公约,尤其是我国政府和森林资源所在国业已加入的相关国际公约,贯彻执行我国针对企业境外投资活动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严格执行所在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中国企业在境外开展森林经营利用活动中,要切实从所在国国情出发,遵循森林资源经营利用基本要求,合法、合理经营利用森林资源,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遵守所在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涉及影响生态环境的作业采取规避或减缓措施,对高保护价值森林,注意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指南》还强调了中国企业通过森林可持续经营利用活动,因地制宜,采取科学合理的采伐方式和作业等措施,尽量减少森林采伐对生物多样性、野生动植物生境、生态脆弱区、自然景观、森林流域水量与水质、林地土壤生态环境和更新幼苗幼树的影响,保证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得到快速恢复,达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当地社区发展的目的。

《指南》既吸纳了国际倡导的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又考虑了所在国的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简单说,《指南》的核心内容是:倡导企业遵循国家主权原则,互利合作原则,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一原则,政府指导与行业自律相结合原则,森林可持续经营利用原则和节约资源的原则。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式、促进社区发展的方式在境外开展森林经营利用活动。

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促进森林资源所有国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助于为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完全符合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

《经济》:《指南》是一种由政府倡导的企业自律行为,如何保证落实是关键,请问是否有相关的配套措施来保障《指南》的有效实施?

贾治邦:虽然《指南》已经通过了专家评审,但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还需要通过那些从事境外森林经营利用活动的企业,进一步加以检验和完善。现阶段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境外企业参照执行,并将联合一些国际组织,就该《指南》的应用开展培训和试点示范工作。我们希望在实践中进行修改完善,同时,也逐步将该《指南》纳入中国政府今后对境外企业森林经营利用活动进行考核和监督范畴,并作为开展这方面管理的重要依据。

上一篇:求职之路--行管07级刘靖坤下一篇:青年教师说课比赛通讯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