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题材分类

2024-05-02

古诗词题材分类(通用8篇)

篇1:古诗词题材分类

古典诗歌题材分类

一、借景抒情诗

借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三》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人。

二、咏史怀古诗

怀古(含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借所吟咏的古人、往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诗歌。

咏史诗借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1、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2、杜甫诗《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抒发了对时事兴衰感慨和对三国时诸葛武侯的景仰之情

三、闺怨诗(闺情诗:闺中女子生活情趣。苏轼《初夏》)

闺怨诗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有浓重的感伤色调,细腻的心理描写。从创作特色上说,闺怨诗从整体而言,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悠长含蓄,有无尽之味。

闺怨诗分为闺怨诗、宫怨诗、征妇怨诗、商妇怨诗四类。闺怨诗都以女性为描写对象,“怨”是这类诗的基调。

古代上流社会的女子常因寂闷孤独而面临美好的春光想到自己韶华将逝,更加思念离家宦游的丈夫或天各一方的情人,所以人们就有了“女子伤春”之说(当然这个“春”可以不指季节,而指恋情)。

伤春伤别诗往往借对春光消逝的记叙描写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

1、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四、羁旅行役诗

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或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由所见所闻所感触发思乡之愁,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这类诗词亦可称之为思乡怀人诗,其特点多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望月伤心,见花落泪,听雨思亲,多少景物都被染上诗人的感情色彩,因而此类诗中常将伤感、迷离、凄苦、寂寞、孤寂、惆怅、忧郁的情怀及种种离愁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又很婉约、含蓄。

1、《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反映的是离别的愁苦之情。

2、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五、山水田园诗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了一个重要诗派——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生机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或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厌恶官场、远离浊世,对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生活的向往;或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对壮丽山河热爱;或表现归耕隐居之乐,多抒发质朴、清新、恬淡、闲适、物我两忘的感情,表现不同流俗的清高,追求隐逸,有消极避世的思想。他们的艺术成就颇高,具有用语言艺术再现自然景物的能力。景物逼真,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诗风恬静清朴,而少奔放雄浑。代表作家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

1、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六、托物言志诗。

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常有松、竹、梅等意象),即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情操志趣,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也可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七、边塞征战诗

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疆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焕、王翰等,这些诗多以描写边塞山川景物、风土人情。他们的诗或描写塞外风光,或表现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慷慨激昂及捐躯赴国难的悲壮;或反映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望月思乡的苍凉和长年征战的悲苦,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及其不幸遭遇;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在创作风格上多以雄浑豪放而见长。

1、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借孤寂艰苦悲壮的战争生活的描写表现戍边将土的壮志豪情。

2、李益的《塞下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借边塞人欢马叫的壮丽景象,赞美将士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

八、谈禅说理诗

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与咏物言志诗有共同的特点,分析时要注意把握。

1、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中的“庐山”便含有比喻义,后两句的议论隐含许多哲理,既蕴含看待任何事物和问题都应一分为二的意思,又隐含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多种答案的哲理,还含有和俗话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样的道理,只不过这句俗话纯乎说理,而苏轼是以形象来喻理。

2、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三、四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寻味。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九、赠友送别诗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江淹《别赋》)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因此,在古诗词中国诗坛上,赠友送别诗是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内容丰富,可谓“说尽故人离别情”。这类诗歌主要抒写离别之情,借对送别情景的描写,表达达依依不舍的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等。

古代的交通不发达,人们“相见时难别亦难”,诗人们抒写了大量的这类诗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大多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长,令人击节叹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无尽的友情熔铸在诗情画意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深挚的情谊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的质朴与豪爽寄托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晶莹透明的冰壶装下了理解和信任……

十、闲适隐逸诗

一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于是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反映这些生活的诗歌,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有不少令人拍案之作。

这类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与山水田园诗相近或相同,在分析时可结合起来。辛弃疾《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十一、悼亡游仙诗

诗人多有神奇的想象力,在心爱的人离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壮志得不到实现之际,他们往往借助于睡梦、游仙等形式,或与心上人相会,或在仙境中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1、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是苦闷到极点后胸中愤懑岩浆的总喷发。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表明了李白对封建权贵永不妥协的反抗精神,也曲折地反映出他对当时上流社会中污秽、庸俗、丑恶现象的鄙视和厌弃。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

篇2:古诗词题材分类

一、送别诗 1.常见意象:

杨柳、青草、长亭、南浦、西风、夕阳、古道、美酒 2.思想感情:

依依难舍的留恋;殷勤相问的关切;渴望重逢的期盼。3.常用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想象与联想、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送友人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①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②鸣。

【注】①孤蓬,飞蓬。②班马,离群的马。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二、思乡怀人诗 1.常用意象:

黄昏、寒秋、烟波、故园、明月、渔火、鸿雁、杜鹃、钟声、梦境 2.思想感情:

天各一方的怀念;天伦之乐的追忆;亲人团圆的渴望;归心似箭的急迫;四海飘零的孤独。3.常用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细节描写

秋 思(唐)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天末怀李白 杜 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三、咏史怀古诗 1.常用意象:

古人(李广、冯唐、屈原、诸葛亮……)、旧朝(六朝、汉魏、隋唐……)、故城(金陵、长安、洛阳、扬州……)、战场、楼台、丘墟、烟雨、荒草、燕子、夜月 2.思想感情:

推己及人的景仰;怀才不遇的感伤;昔盛今衰的感慨;针砭时弊的讥讽;勿蹈覆辙的告诫。3.常用表现手法:

借古讽今、用典、对比、衬托、抑扬

咏史(其二)[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注】①金张,是汉代两大权贵家族。②七叶,七代。珥,插。汉貂,汉代侍中官冠旁插貂尾为饰。③冯公,即冯唐,汉宣帝时人,才能卓越

①②③而不被重用。

台 城 韦 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台城指六朝时的宫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和居住的场所。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西塞山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崖陡水急,易守难攻,是扼守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②王濬(jùn),晋益州刺史。公元279,王濬率船队从武昌顺流而下,在西塞山激战后东下建业,吴主孙皓出降。

四、咏物言志诗 1.常用意象:

梅、莲、竹、菊、兰、松、柳、草;马、牛、蜂、蝉、雁、凤;雪、雨、石 2.思想感情:

坚贞不屈的信念;高洁脱俗的气节;壮志难酬的愤懑;厌恶官场的清高;自甘寂寞的淡泊;向往自由的理想。

3.常用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侧面烘托,拟人、比喻、双关、借代

白 莲 陆龟蒙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

题榴花 朱 熹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马 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注】金络脑,指贵重的马鞍具。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咏 柳 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五、咏怀诗。1.常用意象:

风物(白日、明月、清风、朝露、青草、红叶)、动物(鸿鹄、凤凰、鹤、燕雀、蛩);器物(剑、弓、甲、琴、箫、笛)、人物。2.思想感情:

愤世嫉俗的呐喊;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苦闷;世路艰难的叹息;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对高雅情趣的追求。

3.常用表现手法: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比兴、象征

咏怀(三十九)

阮藉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

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①

许 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②。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①赴阙:去京城。②太华:即西岳华山。在今陕西华阴县。中条:山名,一名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两山分处黄河南北。

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西江月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六、边塞诗

1.常用意象:

关塞、边城、烽火、大漠、黄沙、白草、风、雪、霜、战马、铠甲、刀剑、金鼓、羌笛、雁、鹰 2.思想感情:

建功立业的决心,杀敌报国的豪情;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离恨;军旅生活的艰辛,长年征战的残酷;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庸将无能的怨恨。

3.常用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比喻、夸张、对比、烘托、用典、白描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七、山水田园类 1.常用意象:

水光、山色、大江、小溪、白石、绿树、翠竹、红叶、山花、水草、板桥、石径;茅舍、炊烟、鸡黍、桑麻、渔樵、翁媪、儿童 2.思想感情:

对美好山河的赞美,对田园风光的喜爱;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对农耕生活的向往,对隐逸情趣的眷恋;对诗情画意的体味,对哲理禅意的感悟。3.常用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比喻、白描

绝 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依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八、讽喻类 1.思想感情:

对昏君奸臣的抨击,对暴政庸政的揭露,对贫富不均的抗议,对社会丑态的嘲讽。2.常用表现手法:

借古讽今,叙议结合,对比、夸张,幽默

郿 坞 苏轼

衣中甲厚行何惧,坞里金多退足凭。毕竟英雄谁得似,脐脂自照不须灯。

【注】郿坞是董卓在长安西所建豪华院邸。

焚书坑 章碣

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注】祖龙,指秦始皇。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新 沙① 陆龟蒙

渤澥声中涨小堤②,官家知后海鸥

知。

蓬莱有路教人到,亦应年年税紫芝

③。

【注】①新沙,新淤起的沙洲。②渤澥,古时对海的别称。小堤,这

里指海中突起的沙洲。③紫芝,神话传说中的紫色的灵芝草。

九、哲理诗 1.思想感情:

对自然规律的探究,对生活哲理的感悟,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对求学之道的领会。2.常用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叙议结合,象征、对比、反问

琴 诗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泾 溪 杜荀鹤

泾溪石险人惊惧,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观书有感(其一)

朱熹

篇3:从题材入手读懂高考古诗词

诗歌按内容可以分为咏史怀古、咏物、思乡、隐逸、写景、赠别、述怀、幽怨、游子、从军、边塞、登临、建功、感遇、忧国、爱情等题材,同一题材的诗歌,表达的情感通常具有同一性,并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鉴赏时抓住题材特点,便不会离谱背弦。

1.咏史怀古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咏史怀古诗常常借历史事件,抒发现实政治感慨。这首诗借南朝陈后主作《玉树后庭花》这样的靡靡之音亡了国这个历史事件, 抒发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家大事怀抱隐忧的感慨。

途经秦始皇墓 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 许浑这首诗抒写了他行经秦始皇墓时的感想。一个“崩”字,声如裂帛,宣告了秦皇已死,秦朝已亡。同样是青山秋草,路人却只向汉文帝陵前参拜。汉文帝谦和、仁爱与俭朴,同秦始皇的刚愎、凶残与奢靡正好形成强烈对比。对于仁君和暴君,人们自会作出评判。末句一个“唯”字,鲜明地指出了这一点。后两句表面看来似乎把笔墨荡开,从秦始皇写到了汉文帝,从诗人自己写到了“路人”,实际上却有形愈松而意愈紧的效果, 在轻浅疏淡的笔墨中显示出了厚重的力量。

2.咏物诗

修竹篇 陈子昂

岁寒霜雪苦,含彩独青青。岂不厌凝冽,羞比春木荣。春木有荣歇,此节无凋零。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陵霄不屈已,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这两首诗的共同点都是借物喻人,借物抒情。《修竹篇》借修竹寄托自己的理想, 表现自己在政治斗争中不畏强暴的坚贞不屈。《孤桐》表现了王安石孤高不屈的品格和济世利民的抱负。

3.赠别诗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两首诗共同点是都表达了对朋友的真挚友情,不同点是王维送客的时节是春天一个雨后的清晨,地点在客舍,诗人将感情融于一个特定的充满生活气息的饯别场面。一次次真诚的劝酒是对朋友真诚的挽留,表达了依依不舍的感情。王昌龄送客的时节是秋天,地点在江边。尾句的叮咛,表达了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守操守的信念,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的感情纯如冰水。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这是一首浸润真挚感情的送别词,表现了作者新巧的艺术构思和形象地刻画离情别意的艺术手段。上片以眼波和眉峰形容水和山,以眉眼盈盈处显示浙东山水的清秀。下片写暮春送客又兼送春,并祝愿友人与春同在,表现送行人的一片深情。

4.边塞诗

从军行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这首诗以轻快跳脱之笔,从侧面进行烘托,避开了正面写战争。

塞下曲 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这首诗既未炫耀武力,又不嗟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中央朝廷与西域诸族的关系,历史上阴晴不定,时有弛张。作者却拈出了美好的一页加以热情的赞颂, 让明媚的春风吹散弥漫一时的滚滚狼烟,赋予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诗人用彩笔绘出一幅辉煌画卷:战争的阴霾消散净尽,日月的光华照彻寰宇。这种理想境界, 体现了各族人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崇高理想,是高响入云的和平与统一的颂歌。

5.写景诗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1半江红。可怜2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歌一二句写残阳映照下的江景。同在夕阳映照下,部分江水呈现碧绿的色彩,另一部分江水则波光绚烂,红艳艳的一片。碧绿与火红,相互映衬,江景显得奇妙而迷人。三四句写新月初升时的夜景。江岸的青草上,点点露水,犹如粒粒珍珠,清光闪闪;天空中,一弯新月,犹如一张匀称、精致的弓镶嵌在蔚蓝的天幕上。景象晶莹,秀丽清新。

诗人描绘了美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也流露了在赴任途中轻松愉快的心情。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 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 多么绮靡,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 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 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其他如送别诗,应注意谁送谁,表达的是依依不舍之情还是别后的思念。

篇4:诗词题材分类及表达的思想情感

一、送别诗

1.惜别、思念之情。

我寄愁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2.深厚情谊。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3.劝勉之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李颀《送魏万之京》

4.担忧、关切。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二、怀古诗

1.感叹世事变迁,今非昔比,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

2.借古讽今。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对信奉道教、佛教并大兴土木修建寺庙的唐朝统治者的告诫)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提醒晚唐统治者不要重蹈陈后主荒淫亡国的覆辙)

3.评价历史人物、事件、表明心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

(不愿苟且偷生)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

三、写景状物诗

1.写景抒情诗。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二首》之一

这首诗借美丽、温馨的春日景象,表现了诗人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后,暂得安定时的愉悦闲适的心境。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这首诗借清静、孤寂的山中景象,表达了诗人从自然中追求快乐、向往自由、闲适生活的情感,也塑造了诗人孤傲的形象。

2.托物寓意诗。

(1)托物言志诗:

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借梅的形象,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积极乐观的革命豪情。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借梅的形象,抒发了自己不受赏识,但不自我沉沦,永保高洁品质的情怀。

(2)借物讽喻: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也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曹邺《官仓鼠》

这里用“官仓鼠”的形象嘲讽、鞭挞那些假公济私、贪赃枉法的贪官污吏。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曾巩《咏柳》

这里借“柳条”“倚得东风势便狂”的形象讽刺和提醒那些仗势横行的人物。

四、山水田园诗

1.对田园山林生活及淳朴民风的喜爱或寄情山水的情感。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表现诗人对闲静、安谧的山间景色的喜爱之情,同时表现诗人自己宁静而安适的心境。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表现诗人对这种清净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2.远离尘嚣,归隐田园(山林)的思想情感。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林景熙《溪亭》

全诗处处带有浓郁的田园气息,诗人闲适、悠闲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人远离尘嚣、归隐田园的心境透于字里行间。

五、羁旅感怀诗

1.抒发漂泊之感。

杜甫在《旅夜抒怀》中以“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中的“沙鸥”自喻,在广阔无边的天地之间,只有一只沙鸥在飘飞,这种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的形象表现无遗。

2.仕途的艰难之感。

杜甫的《旅夜抒怀》中“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就表达了这种仕途艰难的情感。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也表达了仕途不顺、遭遇贬斥时的失落心情。

3.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人此时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远离京都家园,心情是凄凉的,又遇上与自己反向的入京使,因而不免感伤。但为了安慰家人,就让入京使传话说自己在外平安,不必担心。对亲人的思念和关爱之情更显深切。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全诗没有一个字说思家之情,但思家之情却溢于言表。

六、边塞诗

1.戍边之苦,厌战之情。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反映唐代长期征战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表达了反战情绪。

2.对家乡的思念。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战斗豪情、报国之志。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4.边塞风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篇5:怎样判断10种常见古诗题材分类

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常见的题材如下。

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8、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咏怀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10、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篇6:垃圾分类题材作文

C星球的人一直很勤劳,要想打败C星球并不容易。C星球的国王正想计策对付D星球时,手下给他送来了一个神秘的东西。C星球的国王看也没看,随手一扔,扔到了三里外。国王的手下突然小声的笑了,原来他是D星球的间谍。过了几天,国王到处视察,不小心踩到了一个东西,原来这就是他前几天扔的东西,一打开看到:

“尊敬的C国王,我送给你一个神奇的礼物,不妨打开看看。

XX年XX月XX日”

C国王感到很新奇,轻轻地打开了这个神秘的礼物。

在他打开的那一瞬间,那个东西忽然“轰”的一声了,竟然出现了一个垃圾桶,那个垃圾桶样子很普通,方方正正的。国王拿起了一个香蕉皮,扔向了垃圾桶,但是没有扔进去。国王刚要捡起来,忽然,垃圾桶伸出了一双长长的手,捡起了香蕉皮,一张碗大的嘴把香蕉皮吃了进去。国王感到很好玩,并向全球推广。很快,家家户户每人都有了一个垃圾桶,把吃剩下的东西往窗外一扔,垃圾桶就自动吃了。

这样的日子一天天过去了,C星球的人因光吃不动变得像球一样胖。

篇7:诗歌鉴赏题材分类鉴赏

有不少同学问我诗歌鉴赏怎么做,其实在你把它分类之后,再将题型归类,掌握相应的答题术语,做些练习,就结束战斗了。今天我们就来看下诗歌的分类,一窥其貌。

诗歌鉴赏1: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是借自然界中的万物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他们或咏物寄兴,或咏物怡情。【特点归纳】

1、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3、写作技巧

(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常用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对比。(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步骤归纳】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实战演练】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答案: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答案: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1)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答案:“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2)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答案: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诗歌鉴赏2:送别诗鉴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是因为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

【情感特点】

情感1:茫然、怅然若失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情感2:宽慰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情感3:劝慰中带难分难舍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情感4:表诗人志节

芙蓉楼送辛渐(坦陈心志的告白)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情感5:想象友人别后的怅惘、孤寂、落寞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情感6:朋友间的友谊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小结:古代送别诗一般表达对友人的留恋、关怀,或对友人的宽慰,对友人的思念,表达自己的志节,依依不舍,分别后自己的孤寂、惆怅、落寞。【常用表现手法】 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或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鉴赏方法】

1、掌握送别诗的作法(结构)

第一联叙题写意;第二联写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写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第二、三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隽永为佳。

2、把握送别诗中常见意象

(1)杨柳:从《诗经》中“昔我往也,杨柳依依”开始,“柳”便与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加上“柳” 与“留”谐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所以杨柳便成了一个离情别绪的意象。(2)长亭、短亭、劳劳亭: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3)南浦:也是一个表离情别绪的意象,多用于水边送行,如:江淹“送君南浦,伤如之何”。(4)寒蝉、船(舟)、阳关、古道、夕阳、西风、灞桥、美酒等也都是与离别有关的意象。【实战演练】

(一)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题:“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二)答题:第三句故设一问,造成转折之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尾一句既抒发了离情,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送魏万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声音。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答案:“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答案: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做法。

(三)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1.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答案: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诗歌鉴赏3:山水田园诗鉴赏

【例】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山居秋瞑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小结】

山水——风光优美(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怀田园——生活恬然 【思想内容】

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B、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C、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D、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E、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归(退)隐

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写景的方法】

①描写角度——如近景与远景、俯视与仰望等; ②描写顺序——如从外到内、从近到远等;

③描写方法——如正面与侧面、实景与虚景(现实与想象、神话,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粗笔勾勒(白描)、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五觉(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结合、声色结合等。【课堂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①拟人。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

②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答案: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⑵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者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诗歌鉴赏4:借古讽今感怀身世——怀古咏史诗鉴赏

【特点】后代诗人对尘封往事发思古之幽情。它常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了诗人对社会历史的感触。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解读要求:

(1)基础:明了诗人所咏的人和事

(2)关键:把握诗人在吟咏古人时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解读时应思考,对于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作者态度是什么?诗人对此事别出新意的见解表现在何处? 【分析鉴赏】

例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词中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霍去病、廉颇等五个历史故事的典故。借“怀古”赞扬了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当政者像刘义隆那样的仓猝冒险行动;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劳的忠贞之情。

(一)鉴赏方法

1、弄清触发的媒体:古迹、典故、人物等。

2、弄清史实:作品涉及到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文学典故。

3、体会意图:古迹或人物的遭遇与诗人经历有哪些相似或相关之处。

4、领悟感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史实或人物表达怎样的感情。

(二)所抒之情

1、叹朝代兴亡变化。

2、感慨岁月瞬息变幻。

3、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

(三)常用表现手法

1、以景衬情

2、由议论引发

3、正反对比,侧面烘托

【作者在咏史时所站的角度】

1、对历史作冷静的思考,诗人不置身其中。如下面两首: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① 王安石

有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②,肯为君王卷土来③?

注释:①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②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③肯:岂肯,怎愿。

赏析点拨:王诗是针对杜牧的诗写的一首诗,表现了王安石对项羽失败的看法。杜诗意思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认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2、把历史和现实融合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①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感慨贾谊悲凉的命运)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写贾谊故宅萧条冷落的景象)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以双关手法写出贾谊和自己多舛的命运)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诗人表面上是写对贾谊命运的感慨,实际上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语。)

全诗景中寓情,情中见景,寄寓深刻,双关见意。②过陈琳墓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古坟。(叙写自己对陈琳的景仰之情,而今日漂泊江湖路过陈琳的坟墓。)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是全篇寄寓之意所在。)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即景抒情。前句是墓前之景,下句是墓前的遥思。)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抒发诗人无限惆怅之情。)

3、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如: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首诗不是感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借题发挥,借咏贾谊故事,尖锐地指出统治者不可能真正地重视人才,让他们在政治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汉文帝史称有道明君,尚且如此,其他君主自然更勿论。李商隐把从古以来贤才不得重用的叹息与自身流落不遇的感慨,通过贾谊的典型事例抒写出来。前两句以欲抑故扬的手法,叙述文帝求贤,召见才能卓异的贾谊,使人以为下面必有关于国计民生大事的咨询;三四句却转而揭出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的事实。讽刺的意味极深而出之以唱叹,尤觉情韵悠远。【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咏史·赤壁

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注:两诗所咏之历史均为三国时候东吴与曹操在赤壁对垒的一场仗,东吴仅几万兵力,面对曹操数十万大军,由于周瑜抓住了敌军不习水战的弱点,扬己之长以制胜,结果火烧赤壁,大败曹军。这是一场奠定三分局面的战略性大战,也是一个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所以引起后世许多文人墨客的怀古之情。请分析两首诗歌抒情角度的差异。

答案:杜牧诗写了一个发现旧日武器,磨洗辨认朝代的场景,又联想到关于“二乔”、“铜雀台”这些历史上的人与物,虽然没有直接亮出自己的观点,却能引起人们冷静的历史沉思。胡曾诗写法却不一样,直接歌颂周瑜的才能、功绩以及这场胜仗的重要意义,充分流露了赞美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出塞图

王思廉①

黄沙堆雪暗龙庭②,马上琵琶掩泪听。汉室御戎无上策,错教红粉怨丹青③。

【注】①王思廉:元朝初年诗人,历经宋、金灭亡等历史事件。②龙庭:指匈奴集会祭天的地方。③葛洪《西京杂记》中记载:“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将王昭君的悲剧归为画工之责,故有“怨丹青”的说法。

(1)这首诗在描写人物方面,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

答案:衬托。用“黄沙”“堆雪”营造气氛,衬托昭君愁苦的心境;用旁人“掩泪听”琵琶的悲伤情状衬托弹琵琶者王昭君的悲苦、哀怨。

(2)与《西京杂记》的记述相比,这首诗在主题思想上具有怎样的进步性?

答案:《西京杂记》将罪过推到画工身上,意在说明个人的不得志是小人嫉贤妒能造成的。而王思廉的这首诗将矛头指向汉朝统治者,表明由于国家民族的衰弱,因而使很多妇女成为牺牲品,所以,王昭君的悲剧便具有更深的历史意义。由此看来,王思廉的这首诗跳出了个人荣辱的圈子,以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为主题,深化了昭君出塞的意义。

诗歌鉴赏5:秦时明月汉时关 ——边塞征战诗鉴赏

边塞诗高产期在“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又称为“高岑诗派”。【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1.边塞诗派 举例: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2.归纳特征

(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穷兵黩武;家乡——思乡念亲;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

(2)风格——雄壮豪迈。

(3)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3、赏析方法

(1)词句分析法(2)形象分析法

4、常见意象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箫笛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 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

5、主旨

①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②赞颂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奉献精神;③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④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控诉战争的残酷,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⑤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⑥注意矛盾心情:慷慨从戎与久戎思乡、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痛恨庸将与献身精神等的矛盾。【分析举隅】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前两句是写景,所写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景物特点: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荒凉、辽阔、寒冷的沙漠景象。内容特点:劝别友人,前路莫愁。情感特点:旷达胸襟,豪迈情怀。

2、本诗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特点,请略作分析。

表达:

一、二句描绘了一幅荒凉寒冷的沙漠景象: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

三、四句写诗人劝别友人,前路莫愁,天下人都能成为你的朋友。表现了一种旷达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实战练习】

1、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⑴“月黑”句在全诗的作用。

答案:月黑,无光;雁飞高,无声。渲染出夜晚的深沉寂静,为下文单于遁逃唐朝将士追击作了铺垫。

⑵诗中能表现主题的形象是什么?

答案:主题是表现边境战争艰苦,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能表现这一主题的形象在最后一句,一支骑兵列队正要出征,刹那间,将士的弓刀上落满了大雪。

2、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⑴诗中“怨”的内容是什么?——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

⑵“何须”二字有什么意味?——“何须”有宽解婉劝之意。虽然将士有思乡之怨,但也意识到戍边的责任重大,这二字使全诗基调悲中有壮,悲凉中有慷慨。

诗歌鉴赏6:商女不知亡国恨——感时伤怀类

这类诗歌的重要特征是即事抒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多哀惋幽怨之作。

情感:报国忠君之志,忧国忧民之情,壮志难酬之愤,仕途失意之苦,人生命途之舛。

诗歌鉴赏7:不识庐山真面目——哲理感悟类

篇8:初中古诗词易错字分类例说

一、不了解历史文化内涵,将现代文化意义与古代文化意义混淆

1.“塞上燕脂凝夜紫”误为“塞上胭脂凝夜紫”(《雁门太守行》)。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解释“燕脂即胭脂,深红色”。课本解释不够详尽,“燕脂”虽然是“胭脂”,但是二者之间也有区别,《中华古今注》中有:“燕脂起自纣,以红蓝花汁凝作之。调脂饰女面,产于燕地,故曰燕脂。”由此可见,“燕脂”是对产于燕地的“胭脂”的一种特定称谓。很多学生不了解这一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直接按照课本上的注释将“燕脂”记为“胭脂”。

2.“萧萧班马鸣”误为“萧萧斑马鸣”(《送友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解释“班马,离群的马”。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夜间撤走。晋国大夫邢伯听到齐军营中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师其遁。”(《左传·襄公十八年》)杜预注:“夜遁,马不相见,故鸣。班,别也。”一些学生并没有注意这一特定的历史含义,想当然地与生活中的“斑马”混淆,闹了笑话。

3.“留取丹心照汗青”误为“留取丹心照汉青”(《过零丁洋》)。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渗出的水分就像出汗一样,便于书写,并免虫蛀,所以称为“汗青”,后来便用“汗青”借指史书。部分学生没有理解这一历史文化意义,想当然地记成“汉青”。极少部分学生主观地认为“青”代指史书,“汉青”就是汉族的史书,不了解历史文化意义,主观臆断。

二、不理解语意,生搬硬套

1.“时难年荒世业空”误为“时难年荒事业空”(《望月有感》)。(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语文课本解释“世业,祖先世代留下的产业”。这里的“世业”是指世世代代留下的财产等,但是部分学生生硬地理解为所从事的工作,把“世业”当成“事业”。

2.“瑞脑消金兽”误为“瑞脑销金兽”(《醉花阴》)。“消”和“销”意思相近又有区别。“消”水字旁,原意是像水一样蒸发得无影无踪、像冰一样逐步融化(这一点与“销”很类似),或是像流水那样一去不复返,相对而言,“消”强调逐步过渡、光滑柔顺和浑然无迹,因而凡是与水有关或与此类似的含义均可以使用“消”来表示。“销”为金字旁,原意是金属熔解,即用火烧掉,可延伸为通过强制性的手段达到去除的目的,同时,“销”还有“用销钉固定”的意思,也就是说通过强制性的手段对某个事件进行定性处理。“销”账之所以用“销”,乃是因为传统上的销账方法之一就是用火烧掉相关账簿。“瑞脑消金兽”中“瑞脑”是一种香料,“金兽”是兽形的铜香炉,意思是香料在铜炉子里慢慢消失了,可是部分学生没有理解语意,错误地理解成“瑞脑”把铜香炉“销”掉了。

三、误以今字代古字,误以本字代通假字

1.“玉盘珍羞直万钱”误为“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很多资料都将“羞”和“馐”当成通假字,但是从很多资料来看应是一对古今字,如《说文解字》:“羞,进献也。从羊,羊,所进也;从丑,丑亦声。羊,所进也。”《楚辞·招魂》:“肴羞未通,女乐罗些。”所以“羞”古义就有美食的意思。清代《康熙字典》:“馐,思留切,音修。进献也。一曰致滋味曰羞。或从食。”“馐”是“美食”的意思。《说文解字》没有收录“馐”字,可见至少东汉时代还没有出现“馐”字,“馐”字的出现晚于“羞”,“羞”与“馐”应是古今字。很多学生错误地用今字“馐”代替“羞”。

2.“欲上青天览明月”误为“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人教版八年级)

语文课本解释“览:通‘揽’,摘取。一本作‘揽’”。由于现代汉语的书写习惯,部分同学将“览”误写为本字“揽”。

四、由于特殊的发音习惯,将字写错

“全仗你抬声价”误为“全仗你抬身价”(《朝天子·咏喇叭》)一些南方的的孩子前鼻音和后鼻音分不清楚,误将“声价”写为“身价”。

以上是学生古诗文书写中常出现的几个典型错误,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1.部分学生思想上不重视,以为写错一个字没有什么大不了,对于老师的说教,听而不闻,再加上写字想当然,过于自信,对于音同形近的字词常不假思索地信笔写来。2.对于祖国的传统文化不愿意去了解,想当然地用现在的意义去代替古代的意义,导致写字时字词混淆。3.拼音打字也是形成错别字的重要原因。学生经常打字,不但容易提笔忘字,而且很容易写音同形近的错别字,每打一个词,屏幕上都会出现几个备选同音词,学生几乎不再用心辨析字形,因为电脑已经把正确的组合显示出来,只需要轻松地敲击键盘。但是这种习惯使学生的字词辨析能力逐渐下降。写字时没有了正确备选项,同音的近形的词就会出错。4.教师教学时,一来没有将字词的历史文化含义讲清楚,导致学生对某些字词的用法模糊不清;二来没有及时纠正错误的字词。

此外,不排除学生一时紧张或者疏忽写错,但是同一错误频繁出现,说明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需要提高。

要杜绝这些错误,教师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教师要有一些训诂意识,对古诗词中出现的名物文化知识要训释本源,在欣赏诗词名句的同时对诗词中的名物讲解充分,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查找资料,弄清名物的文化知识,帮助学生准确记忆字词。其次,要重视错别字问题,提高用字的规范性,老师要多多强调错别字的严重性,让学生重视起来,增强主动修改和避免错别字的意识。其次,引导学生经常对易错的字词多加辨析,分清异同和用法,识记规范。多读《咬文嚼字》,提高辨词用字能力,必要时对学生古诗词中的典型错别字要单独讲解。最后,鼓励学生多读传统文化书籍,留心书中的文化知识和字词使用,避免犯用“今字”代“古字”的错误用法。

上一篇:诗意江南诗韵雨散文下一篇:骨一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与职责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