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之题材分类讲课稿解读

2024-05-16

古诗词鉴赏之题材分类讲课稿解读(精选2篇)

篇1:古诗词鉴赏之题材分类讲课稿解读

古代不同题材的诗词分类集锦 一,山水田园

游终南山 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二,边塞征战 16.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答:(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答: 答案 16.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三,忧国示志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练习: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解说首联、颔联诗句的意思。首联的意思是______颔联的意思是 ____.自己滞留江汉,思归而不能,是存于天地之间的一位迂腐的书生.自己仿佛与远浮天边的片云一同远游,与孤悬长夜的明月一样寂寞.诗人借“老马识途”的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用老马之智,表达自己壮志犹存,报效祖国的慷慨情怀.本文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形象的表达诗人虽然北归无望,年老体病,却孤忠犹存,壮志不衰的顽强精神.阅读辛弃疾的词 完成后面的练习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上阕”嫩芽””蚕种””细草””寒林”写的都是_______(时节)的景色,下阕意境开拓得更为广阔丰富.“_______________”一句,则由自然景色写到人事活动,使诗歌描写的景色更有生气.朱光潜先生说,这首词的最后两句”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是全词的画龙点睛之笔,决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你同意他的评论吗?请简要说明理由.词的主旨是慨叹祖国大好河山的残缺不全,期盼中原的恢复.“愁苦”是全文的感情基调.全词以乐写悲,.开始写乐景是欲擒先纵,最后转到悲苦,以乐衬悲,使悲苦更为悲苦,“春在”句表现诗人对南宋还抱有希望,拓深并升华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四,愤世悯农 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枳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五,议论哲理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朱熹 这两首诗各反映了什么道理?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此诗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六,羁旅离愁 七,送别相思 八,咏物言志 九,怀古伤今 过三闾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林。

2、请点评“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情与景的表现手法。这两句诗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写眼前之景,其实,言外有一种悲凉之气。江上秋风,枫叶摇落,屈子沉江时历千截,而今到哪里呼唤公的冤魂归来?“秋风”“日暮”“萧萧”让人觉得幽怨不尽,情伤无限。阅读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回答问题 问:本诗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诗人的感情? 答:本诗通过对环境气氛的极力渲染,表现出诗人的悲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思考1:那个骑在瘦马上的人 为什么而“断肠”? 答:孤独地走在天涯异域,思乡情切。思考2:这首元曲小令前三句在句法上有何特点? 有什么艺术效果? 答:完全由九个名词并置在一起,没有动词。这 样加强了画面感,更富诗情画意。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

name=baidusnap1>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如孟浩然的《 秋登万山寄张五》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中很朴实地抒写了对兄弟们的怀念。全诗主客相契,情景交融,“每逢佳节倍思亲”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写出了人们共通的感情。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表达了主人公的暮秋怀人之情。(即思亲也)但“望尽天涯路”,不见天涯人。给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剑客 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思考: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托物言志,抒发自己兴利除弊的政治抱负。思考:试析“剑客”和“剑”的形象。答:“剑客”是诗人自喻,“剑”则比喻诗人的才能。读虞世南《蝉》一诗,按要求答题。垂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注] 垂委,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简要分析这首诗 的抒情特点。托物言志,表达对高洁品格的热情赞美。读两首咏梅词,回答问题: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1,两首词各自的情感基调是―― 2,两首词描写的梅花各具什么特征?各象征什么? 杨柳枝词(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全诗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读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回答问题 问:全诗用梅花来比拟人的品格,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意? 答:作者赞美梅花的高贵品质,实际上是表明自己坚韧不拔在逆境中洁身自好的心态,是借物言志的一种方法。登崖州城作(李德裕)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三、四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阅读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回答问题 问:诗中不作一句议论却是怎样怀古的? 答:诗人只选取了野草、斜阳、飞燕三种景物进行描写,而把对历史盛衰兴亡的感慨,寓情于景,让人思而得之,含蓄有味。

1、本诗开头与《孔雀东南飞》的开头在写法上是否相同?为什么? 相同,都 用了“兴”(或“兴”、“兴中带比”)的手法 * * 阅读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回答问题 问:竹林、孤琴、长啸、明月这些普通景物能构成清幽意境的原因是什么?流露了什么情感? 答:竹林是“幽”的,琴是“孤”的,长啸人不知,深林之中只有明月为伴,渲染了清幽的氛围。流露出作者热爱自然,喜欢清闲隐逸生活的情感。阅读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回答问题 问:作者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赞美春光无处不在和作者的热爱之情。这首诗赞美什么? 厌恶什么? 阅读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回答问题 问:“斜风细雨不须归”一句,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流露出对混浊官场的鄙视。读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回答问题 问: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衬托什么? 答:将士将畅饮时,战事告急。用美好的事物衬托战事的悲壮。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思考: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是一首边塞诗。写征人久戍思家的哀怨,表现作者对戍

卒的同

情。

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终不还。用的是什么抒情方式?抒的是什么情感? 1,直接抒情 2,不怕牺牲,报效国家 王维《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户在燕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边疆什么样的景象? 归雁单车征蓬流露了作者什么情感? 早春 青旗沽酒有人家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 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思考1:词中说的“心事”指什么? 答:希望抗金报国。思考2: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一句? 答: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文天祥《金陵驿》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过伶仃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伶仃洋里叹伶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

青。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此诗的重点不是写离情别绪,而主要是感怀,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牢骚。全诗感情沉郁、奔放几乎句句都是精华,是李白诗的代表作之一。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问,诗里寄寓了作者什么情感? 作者对统治者假托爱惜人才, 实际上漠视人才的愤概 阅读李绅的《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回答问题 问:诗人对劳动人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

篇2:古诗词鉴赏之题材分类讲课稿解读

羁旅思乡诗也被称作“羁旅行役诗(羁旅:客居异乡的人;行役:行旅,出行)”。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一、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二、常见意象及特征:

1、这类诗常描写的景物、用词有客船、车铎、孤帆、驿道、落日、圆月、晚钟、秋风、苦雨、杜鹃、鸿雁、浮萍、飞蓬、天涯、砧声、油灯、家书、故园(西楼、高楼、小楼、危楼)、慈母等。

2、景物特点常常是:萧瑟,凄凉,冷清,孤独,寂寞。

3、表达技巧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渲染、衬托,乐景衬哀情、对比,虚实结合(主客移位)、侧面(家人思念自己角度)落笔,比喻、拟人,直抒胸臆等。

三、思想内容:

①羁旅愁思,游子漂泊在外凄苦、孤寂。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②思乡思亲及身不由已的苦闷。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

③感慨身世,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江汉》、《旅夜书怀》、《登高》。

四、语言特色:

质朴清新,如王禹偁的《村行》。

苍凉低沉,如秦观的《踏莎行》,范仲淹的《苏幕遮》。

浑厚悲凉,杜甫的《江汉》、《旅夜书怀》、《登高》。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深沉委婉,杜甫的《月夜》,方干的《思江南》,张继的《枫桥夜泊》。

五、思乡类诗词的鉴赏, 或物或事或人,把握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营造何“意境”,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又是如何将思乡的情感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是“触景伤情”“托物传情”还是“因梦寄情”。

触景伤情: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荠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伤情: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托物传情:借月、雁传情的,如韦应物的《闻雁》;借秋风传情的,如张籍《秋思》;借桥传情的,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借柳传情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借杜鹃、鹧鸪等传情的,如秦观的《踏莎行》与文天祥的《金陵驿》。

因梦寄情:如方干的《思江南》: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六、复习经典篇目:想想你原来学过的羁旅思乡诗

七、学习鉴赏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温庭筠或作“廷筠”“庭云”,本名岐,字飞卿,相貌奇丑,才思敏捷,为人放荡不羁,性格倨傲,好讥刺权贵,为执政者所恶。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又与李商隐、段成式以骈文绮丽著称,三人皆排行十六,时号“三十六体”;词以隐约迷离之境,写怅惘悱恻之情,是“花间词派”的鼻祖。温庭筠本是太原祁县人,但由于在长安南郊安了个家,所以在他的诗歌里,把长安南郊说成他的故乡。唐宣宗大中末年,他离开长安,外出宦游。当他在商洛一带的山区跋涉的时候,还念念不忘颇有江南风光的“故乡”。

(二)朗读诗文结合诗题、注解和背景知识,通读全诗。①整体感知诗人的思想情感,找出本诗的诗眼。②这首诗题为“商山早行”,作者是怎样表现题中的“早”字的?

③品味佳句:第二联历来脍炙人口,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么特点?与我们学过的哪些诗词句子异曲同工?

④作者在旅途的奔波中他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象 “凫雁满回塘”。“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⑤昨夜之梦本应时间在前,本应先写,为何倒装?

八、实战训练,能力提升: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除夜作

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以上两首诗可以找到许多相似的地方。如,从时间看,都写于中国传统的节日;从空间看,都写于远离亲人的异地他乡;从选材和主题看,抒写的都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且抒发情感的方法也相似,有别于同类诗作,试就此作简要的比较分析。

2.《除夜作》中的第一句和《邯郸冬至夜思家》 中的第二句都写到了“灯”,在表达人物的心情上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思妇闺怨诗

闺怨诗是我国古代诗坛上的一朵奇葩。它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表现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境遇下复杂的心理状态。“闺”的本意是小门。古人建房其内室居住的往往是女眷,所以“闺”也常指代女性。“怨”,埋怨,抱怨也。

一、闺中人的身份:宦妇(官太太)、商妇、征人妇、宫妇、游子妇、弃妇。

二、闺怨诗分类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

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三、主题归纳;

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李益的《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2.表现对游子的思念、想望。丈夫在外出征或在外谋取功名,闺中的妻子自然是日思夜想。唐代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沈佺期《杂诗》:“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3.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这类诗犹以表现宫女的寂寞之情最为突出。杜荀鹤在他的《春宫怨》里就描写了这样的一位宫女:“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唐代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几个玄宗天宝年间进宫的老宫人,年轻时都是月貌花容,娇姿艳质,她们被禁锢在古行宫中,红颜憔悴,成日价闲坐无聊,只有谈论以往。此情此景,好不凄绝。

4.表现了一种怨战、厌战的情绪。如沈佺期《杂诗三首》其三

5.诗人每以失意的宫女自况,感叹个人身世。“托志帷房”以宫怨、闺怨寄托“士不遇”的情怀。因为“放臣弃妇,自古同情。守志贞居,君子所托”(陈沆《诗比兴笺》卷三)。男性诗人“借女人说话”,表现的却是非女人的主题,有人说:他们的目的是借思妇“托志帷房”。

A、以相思寓渴望报效国家朝廷 B、以美人迟暮寓壮志未酬功业未就C、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D、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

四、常见意象

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

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

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

4、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五、常用技巧

乐景写哀情 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直抒胸臆 细节描写 烘托 渲染 衬托 对比 抑扬 虚实结合

六、赏鉴示例

【江南曲

李益】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诗以白描手法,曲折而传神地表达了一个商人之妇的怨情。丈夫经商长年在外,自己独守空房。想到潮水涨落有规律,后悔当初没有嫁给随潮水出没的弄潮儿。

【闺怨

唐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结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陌头杨柳色”使女子触景生情,表现了女子对丈夫追求功名、建功立业的后悔与怨恨。

【梦江南 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整首词短短的两句二十七个字,字字精炼,句句精彩;把一个独守闺房盼郎归的女子的那种期盼的心情刻画的淋漓尽致,女子的形象逼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寄征衣 元 姚遂】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诗用一个女子的口吻写出了一个闺中少妇为丈夫寄寒衣时的矛盾心情。同时,那种对丈夫的关切、体贴之情也溢出纸外。

【摸鱼儿·辛弃疾】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作者在伤春吊古,借古讽今,但实际上是作者将自己的忧国、怀才不遇之情隐藏在春残花落,蛾眉遭妒的描写之中。

七、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1)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分别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分析。

(2)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4分)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点绛唇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1)首句“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中的“愁”字贯穿全词,请具体赏析。(4分)

(2)明代陆云龙在《词菁》中称道此词是“泪尽箇中”,《云韶集》也盛赞此作“情词并胜,神韵悠然”。请从“情、词(炼字、字词等)”两个角度分析说明。(4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 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⑴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⑵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春暮 李冠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⑴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一句中的“闲”字用得好,好在哪里?(4分)

⑵“一寸相思千万绪”一句有什么表达特色?请略加分析。(2分)

羁旅思乡诗参考答案

①整体感知诗人的思想情感,找出本诗的诗眼。明确:悲故乡——思乡。“悲”

② 首句写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三、四两句,“鸡声茅店月”,选用鸡声和月,及山区有特征性的茅店,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了。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五、六句,“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③品味佳句:只用几笔淡墨的线条,就勾勒出富有画意的山村“霜月早行图”;每句有三个名词组成,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早春图”;通过清冷的环境烘托了人物内心的悲凉,含蓄地表示“道理辛苦,羁愁旅思”。

杨柳岸晓风残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细草微风岸,桅樯独夜舟

④明确:作者通过想象写成群的凫雁在水中嬉戏,表现欢乐温暖的气氛,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又与旅途上的景色形成鲜明的对照。以乐景衬悲情,从而反衬旅居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悲。

⑤先写早行羁旅之苦之凄凉,后虚写梦中家乡早春之美好之温馨,以凄凉冷清反衬家乡的美好温馨,写透思乡。如先写,则情感上本末倒置,效果不好。

《秋思》【答案】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疑惑和担心漏写了什么,故“又开封”。游子客居洛阳,见到秋风秋景,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高适+白居易1.思路点拨:大致说来,本题所考查的内容当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首先是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这是答题的基础。“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不容易理解,要利用注释。只要用“故乡的亲人”和“远离故乡千里之外的自己”分别替换原诗中的“故乡”和“千里”,就可能触及本诗句的基本意义;故乡的亲人在今夜思念远离故乡千里之外的自己。“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以己推人,直自如话“想得”是关键,“说着”是落脚点,谁想着?答案不言而喻。其次,考查的是在理解的墓础之上对诗句的比较概括能力。两首诗中相关的句子都写到了诗人相同的心境,即明明是自己想家,却说家里的亲人在想自己。再次,考查的是学生对诗趣的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作者对亲人的思念是诚挚而深刻的。如何将这种感情表达得更加真切,采用迂回曲折的方法,其效果自然远远胜过直抒胸臆。

参考答案:两位诗人都明明在思念远方的亲人,却想象着远方的亲人在想念自己。这样就把对亲人的思念表达得更为深刻而富有情趣。

2.思路点拨:不要离开诗句孤立地分析,要联系上下文。“旅馆寒灯独不眠”一句中的“灯”在诗人的眼里是一盏“寒灯”。“灯”给人的感觉本是温暖的,尤其是节日中的灯,更能营造出温馨的气氛。“寒”的不是灯,而是作者的心理感觉。一盏“寒灯”照出诗人内心的凄然。“抱膝灯前影伴身”中的“灯”要和“影伴身”联系起来。没有“灯”就没有影,一盏孤灯把诗人的影子投到了墙上,让诗人形影相伴,倍感凄凉。

参考答案:《除夜作》中的“灯”在诗人的眼里是一盏寒灯,“灯”下的诗人又“不眠”、“灯”自然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凄凉。《邯郸冬至夜思家》中的“灯”与诗人形影相伴,“灯”形象地衬托出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闺怨诗

1、(1)“袅袅”写柳枝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曳之态(1分),“青青”绘桑叶葱茏青翠之色(1分),这两个叠词渲染出一种充满生机、令人沉迷的无尽春意(1分),同时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1分)。(2)抓取了“提笼忘采叶”这一细节(1分):和众多的采桑女一样,本来是到郊外采桑叶喂春蚕的女主人公,却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空的竹篮(1分)。这一特写镜头表明了她虽身在桑下却心不在“桑”,而是心事重重、不断思念自己远在渔阳从军的丈夫。(2分)

2、(1)全词由写寂寞之愁,到写伤春之愁,再到写伤别之愁,最后到写盼归之愁,层层深入地写出了女子心中的万千浓愁。(2)情的角度:这是一首闺怨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思念之情),故情胜。词的角度:示例1——上片写春去花落,下片言人去不归,中间以一“雨”字联结,“愁”字贯穿其中,结构严谨; 示例2——“一寸愁千缕”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修辞手法,“遍”“断”两个字极尽炼字的巧妙,表现了重压在深闺中孤独寂寞的女子的浓重愁绪,故词胜。

3、(1)“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2)①游子思归乡:

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②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

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③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上一篇:中学高级语文教师述职报告下一篇:今日七夕你在哪里的爱情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