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高三语文一模考试评分细则

2024-04-18

南昌市高三语文一模考试评分细则(精选4篇)

篇1:南昌市高三语文一模考试评分细则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头攒动的旅游景区,乘坐观光缆车上山下山的游客络绎不绝。缆车给游人们带来了便利,也引发了大家的议论和感慨。

有人说“缆车真好,一路轻松游览,居高临下,极目楚天。”

也有人说:“坐缆车是轻松,可一路摇摇晃晃,让人提心吊胆,哪有心情赏景呀!”

还有游客说:“这缆车太快了,还没看清美景,就匆匆过去了。”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自己的体验、感悟和思考,写一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关键词:缆车、游人

缆车:喻指生活中的某些事物(载体),它是有利也有弊的。

游人:不同的游人心境是不一样的。

立意要紧扣提示语: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自己的体验、感悟和思考。

结构完整,字数800字以上,正常给分。

结构不完整的:

(1).700字—800字:每少50字扣1分。

(2).700字以下,少于36分。

(3).400字以下,少于20分。

一类:论据准确、新颖,叙议结合,有说服力。

二类:论据不充分,观点加材料,缺乏有效分析。

三类:论据不能证明观点,材料和观点牵强勾连。

四类:论证过程空洞,缺乏有效论据,思维混乱,

随意拼凑。

五类:脱离题旨,另立主题,无病呻吟,宿构语段。

一类卷:54分—60分(切合题旨,论据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清晰,语言有文采,文体特征明确)

二类卷:48分—53分(切合题旨,论据准确,说理较充分,层次较清晰,语言较有文采,文体特征明确)

三类卷:42分—47分(基本符合题旨,有论据,有适当的议论分析,结构完整,文体特征基本明确)

四类卷:36分—41分(基本符合题旨,有论据,缺乏议论分析,结构完整,文体特征基本明确)

五类卷:21分—35分(完全偏离题意,思维混乱,语言不通)

六类卷:0分-20分(完全套作,扩写材料,照抄阅读材料,不足400字)

篇2:南昌市高三语文一模考试评分细则

一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静静地看着,老人竿起竿落,没多久就钓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一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却摇摇头。老人惊异地问:“你为什么不要?”小孩答道:“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要了这篓鱼,没多久就会吃完,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听了孩子的话,老人指了指手里钓竿,语重心长地说道:“孩子啊,想要钓到鱼,可不是完全靠它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

关键词:钓竿、可不是完全靠它

钓竿:喻指工具设备等。

可不是完全靠它:经验、技能、机遇、智慧、耐心、心态等。

句子关系:想要钓到鱼,可不是完全靠它,两句话之间隐含递进关系

切合题旨:

观点明确,立论深刻,思维缜密,层次清晰

能够阐明两者之间关系

例如:

(1)虽可假于物,更需己之长

(2)贵在能而非在器

(3)“钓竿”诚可贵,“方法”价更高。

符合题旨,论据准确,说理较充分,层次较清晰,语言较有文采,文体特征明确

没有论述两者之间关系

例如:

(1)钓鱼之法

(2)要靠(后天的能力、努力、心态)

(3)要靠(经验、技能、机遇、智慧、耐心)

内容浮泛,立意肤浅,言不由衷,信马由缰

偏离题意,及格线(36分)以下;

1.不关涉材料

2.泛谈成功、创新等

例如

(1)成功需奋斗努力

(2)成功不可复制

(3)自己动手(从小孩角度)

(4)天真的后果

转移论题,逻辑紊乱,胡乱嫁接,肆意拼凑

完全离题30分以下;扩写、续写15-25分

结构完整,字数800字以上,正常给分。

结构不完整的:

1.700字—800字:每少50字扣1分。

2.700字以下,少于36分。

3.400字以下,少于20分。

(1)论据准确、充分、有时代感

(2)论据不足

(3)全文大篇幅古代事例

(4)材料不能证明观点(注意分辨将材料和观点牵强勾连现象),视为无效字数

(5)注意区分准确的类比材料和无病呻吟的宿构语段

一类卷:54分—60分(切合题旨,论据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清晰,语言有文采,文体特征明确)

二类卷:48分—53分(切合题旨,论据准确,说理较充分,层次较清晰,语言较有文采,文体特征明确)

三类卷:42分—47分(基本符合题旨,有论据,有适当的议论分析,结构完整,文体特征基本明确)

四类卷:36分—41分(基本符合题旨,有论据,缺乏议论分析,结构完整,文体特征基本明确)

五类卷:0分—35分(完全不切题,文体特征不清楚等)

1.完全套作,18分以下给分;

2.抄袭阅读材料或其他文章的(有据),10分以下给分;

3.没有标题,扣2分;

4.语言不流畅,错别字较多的,酌情扣分,扣满6分为止。

5.字数不足:700字—800字:每少50字扣1分。

700字以下,少于36分。

篇3:南昌市高三语文一模考试评分细则

第5题

1、手法:如说是“侧面描写”不给分;

2、作用:如说“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可给1分;如说“暗示或引出主题”可得1分;

3、作用:如说是“深化主题”不得分。第6题

1、写作手法:如答到“形成对比反差”,可得2分;

2、具体赋分:每点2分,答案呈现了学生对小说结尾不同作用的认识即可酌情给分。第9题

1、促进沿线国家与我国缔结友好城市关系(或:双边友好交流进一步深化)(1分)

2、增加友好城市关系数量(或:西南地区与沿线国家增加友好城市关系数量增加)(1分)

3、各省区市要发挥自身优势(或:借助自身资源优势)(1分)

4、全面加强与沿线节点城市各领域的优势互补和交流合作(或:加强优势互补与合作交流)1分

5、如果仅是照抄材料最后一句,则只给2分。第13题 第一句

1、“中外”译成“国内国外”不给分;

2、“衅”译成“挑衅”不给分;

3、“乘”译成“凭借”不给分;

4、“衅”译成“矛盾”“裂痕”“冲突”“不和谐”“人心离散”“内讧”“不团结”可给分。第二句

1、“问”译成“探望”“问候”可得分;

2、“寝疾”前不补主语可不扣分。第15题 3分给分:

①写出引用什么典故,如:用谢安的典,得1分。第二个典故,如答为用了王敦的典,此处不得分。

②能解释句意,如:意在委婉劝谏友人,不要贪恋江南美景,得1分; ③ 能道出作者意图,如:劝他抗金报国、建功立业。得1分。第20题

① 空:同一生物也有多种节律

“同一生物”处如非概括词语,而是用具体事物名称(如:“大雁”“时针花”“人”),此句0分;

脱离本空语境主题(如:“不同的节律有不同的作用”),此句0分。只关联到“不同的生物有着不同的节律”,只是对前句补充或概括,得1分,如:“不同的节律让生物有不同的行为”“无论动植物亦或人都是如此” ② 空:人们之所以晚上睡觉白天工作

0分卷:无因果逻辑,内容不全,只谈到白天或晚上,如“人夜晚睡觉”。

1分卷:概括或内容概括到一个方面,如“人们之所以会晚上睡觉”“人们夜晚睡觉白天工作”。

2分卷:有因果逻辑关系,但是用问句形式表达,内容完整的,如“人们为什么会晚上睡觉白天工作呢?”可给2分。③ 空:但在白天褪黑激素分泌减少

0分:完全偏离内容,两个要点都没答到; 1分:“白天”“褪黑激素分泌减少”只答到一点; 2分:“白天”“褪黑激素分泌减少”都答到。第21题

1、指出问题关键在两个不同概念,3分;

2、解释“个人主义”,1分;

3、解释“个人”,1分; 作文

1、符合题意:

(1)最准确的写法是:既写到了学生、发展(包括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核心,又在比较权衡中突出表现了“最”。(文章质量好可给到55分以上)

(2)写到了学生、发展(包括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核心,点明了“最”。(文章质量好50-55分)

(3)写到了学生、发展(包括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核心,点明了“最”。(文章质量较好,45-50分)

2、半符合题意:写到了学生、核心,点明了“最”,发展只写到了“终身发展”或“社会发展”的其中一个方面(写得好最高分不超过48分)

3、基本符合题意:写到了学生、核心,为什么“最需要”,不是从发展(包括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立论(写得好最高分不超过45分)

4、只写核心素养,没写到“学生” 和“发展”,(36-40)

5、关键词全没写到,36分以下。

标杆文

1、勇担重任,争做栋梁

中学生是朝气蓬勃的初生朝阳,承载着照亮民族未来的希冀;中学生是抽芽扎根的新生乔木,寄托着支撑国家命运的期望。为促进学生发展,国家提出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其中我认为当代中学生最需要“责任担当”这一素养,当代中学生应当勇担重任,争做栋梁。

勇担责任,谱写人生价值的华丽篇章。中学生站在人生起点,漫漫长途上,有未知待探索,有格局待开拓,有奇迹待创造。一炉精彩和一生意义都需以“担当”为笔,以“责任”为墨书写。君不见,百年之前的离乱神舟之上,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万千志士,高唱“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曲,心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壮志,勇担报国于危亡,救民于水火的责任,生者扬其名,死者得其所,实现了生为中国人最崇高的价值。可现今,当代中学生甚至广大青年被贴上“佛系”的标签,逃避责任,得过且过的风气潜滋暗长,长此以往,必将栋梁之木蛀蚀一空,怎能不让人担忧?怎能不强调“责任担当”?因此,当代中学生虽活在和平年代,勇担责任的素养亦不可少,唯此方可任坚实的栋梁之才。

勇担责任,注入社会风气的清露净流。当代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缔造者,更是未来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进取担当的思想是社会欣欣向荣 催化剂。责任感之于社会,有如灯塔之于航船,北斗之于行者,亦有如沃土之于草木,阳光之于万物,引其风潮,促其成长。“云山苍苍,江水洪洪,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是陶行知先生献身教育的赤诚,身为师者的担当在社会上荡起“责任”的清流;“知识没有国界,但国家需要知识”,是南仁东教授忠于科技的信仰,身为学者的爱国情怀在社会上掀起“使命”的巨浪。在当下“丧文化”日渐腐蚀国人尤其是当代中学生心灵的严峻形势下,强调当代中学生 “责任担当”的核心素养为他们披上心灵铠甲,也为社会拨去思想雾霭,现朗朗乾坤。

勇担责任,创造国家振兴的夺目辉煌。梁启超有言:“少年强则国强。”当代中学生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是背负“中国梦”圆的一代,中学生勇担责任,方可托举起国家以辉煌之光。从战略科学家黄大年毅然回国担起中国迈入科技强国的责任,实现一次又一次的科技创举中,从海归高材生秦玥飞无悔扎根荒野农村担起中国脱贫攻坚的责任,带领一条又一条贫困村求富的励志故事里,我们目睹“责任担当”的灼灼光华,见证勇担责任于国家的重大意义,因此,当代中学生勇担责任,于国非凡。

勇担重任,争做栋梁。适应着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需要,响应着当今时代最迫切的呼唤。“受光于天下照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中学生们,请挑起肩上的重担,开拓宏大的格局吧!58分

评语:该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主体从一个方面论述对个人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意义,从两个方面论述对社会发展的意义,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而且3个段落均以正反对照思路来突出勇担责任这一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思想深刻严谨;论据丰富准确,运用了大量的名人名言和名人事例,使内容充实,很有说服力!文体特征鲜明,论证方法多样,语言流畅有文采,灵活地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对偶、比喻句,如:“有未知待探索,有格局待开拓,有奇迹待创造”,“ 勇担报国于危亡,救民于水火的责任,生者扬其名,死者得其所”,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而且书写漂亮,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作文。

2、绽放实践野芳,吐露创新幽香

祖国花朵的茁壮成长,不能缺少核心素养的培育浇灌;社会的巨轮航行、民族的风帆扬起,不能缺少有活力激情的后浪助推、鲜活不息的清风鼓舞。在六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吾以为当代学生最需要实践创新素养。因学生在当代教育正缺乏其滋养,而实践创新素养又正是开放在学生终身发展、社会民族进步道路上的朵朵繁花。

实践创新素养是当代学生教育的营养补充剂,是滋润干瘪的灌输教育的甘霖。在当下我国的教育中,学生常常挣扎沉浮于题海,鲜有走进实验室将课本中所学以亲身实践一探究竟的时间;学生常常如机器人般接收讯息,囫囵吞纳知识,却鲜有勇于质疑,创新理论,打破知识的穹庐;学生常常“一心闭门只读圣贤书”,鲜有打开门窗拥抱外面的世界„„爱尔兰诗人曾说:“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忆起抗战期间,西南联大的师生仍坚持在实验室研究、做实验、不断追求创新进取,在实践中他们不是被动地汲取广博的知识,在创新中他们背负战火硝烟求学报国的使命,完成一次又一次学习突破。战火时期教育亦如此,当今和平年代的中学生亦切不可湮没于题海而丧失实践创新精神!

实践创新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良师益友,流淌于学生学业的活力与求知热情,实践促使学生将主观世界的理论转化为客观世界的应用,是连接想法与现实的桥梁;而创新是促使学生不囿于常规,不断开拓进取的不竭动力。在实践中,学生能更深入领悟知识背后的广袤天地,于学生日后之人生途上也能让他们多动手、多体验感悟,对他人、工作、社会有更准确切身实际体悟的把握;在创新中,学生在日后的探索人生世界乃至人类宇宙未来中,有前瞻的目光、永不熄灭的激情。中学时期的钱学森正是在鼓励到田间、去实验室做研究的氛围,在大家争先为一道数学题想出新解法的氛围中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科学家;法拉第的科学实验室与讲座更是培养了一批动手能力强,思考敏锐的社会工业革命精英。

实践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为社会前进提供人才支撑。中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时代浪潮未来的浪花,正是培养实践创新素养大好年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也是响应时代发展要求、民族珍惜性的号角。中学生在实践创新中浸润、发展为国家栋梁,像梁思成成为国钻研科技,像南仁东发明中国天眼,像袁隆平发明海水稻。矢志不渝,实践创新前行。

苟日新,日日新,苟日实践,日日实践,让实践野芳绽放,让创新幽香吐露,为当代教育注活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增色彩,为社会民族育人才保驾护航展望新时代蓝图。

54分

评语:本文标题富有美感,令人对文章产生强烈期待。开篇两组对偶兼比喻的导入令人眼前一亮,之后便迅速破题,简洁鲜明地点出本文核心——实践创新。接下来的第一个论述层次运用了比喻论证(甘霖)、对比论证(常常⋯⋯鲜有⋯⋯)、引用论证(爱尔兰诗人)、事例论证(西南联大)等多种方法去论证了实践创新对中学生的重要性。在第二个分论点里作者特别强化了实践创新对日后的影响,这也是对终身发展的深层次解读,有别于第一个分论点。第三个层次则是谈实践创新对民族和社会的意义,审题扣题准确。但是本段的例子分析过于简略,对应实践创新未能体现出良好的对应解读,显得粗糙。结尾运用仿词、对偶、排比再次强化中心,在美感中收束全文。

3、健康生活,茁壮成长

古之成人,“仁义礼智信”,其以“仁”为重;当今社会,亦有学生发展之六大核心素养。我认为,要适应社会发展,要健康可持续地发展成长,最必不可少的便是健康生活——健康的身体、心灵与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是终身发展的基础。纵观今日中学生,健康状况堪忧。操场跑上两圈便吃不消,军训站上一小会儿便栽倒,头脑发达、四肢羸弱成了大多数人对当今中学生的刻板印象;繁重的学业与巨大的压力使中学生无暇运动之余,还在学生心中撒下了焦虑、紧张,乃至消极颓丧的恶种。据调查,如今世界青少年非自然死亡的原因之中,自杀竟然排第一。试想一下,身体羸弱如斯,心灵与肉体发展不平衡的“大头娃娃”们如何成为撑起未来社会之蓝天的栋梁之材?青春之花若是因心理问题的侵蚀而过早夭折,又如何能在未来结出成熟的丰硕之果?俗言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而健康生活,更应从娃娃抓起,从中学生抓起。

健康生活,是要培养起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能为中学生未来乘风破浪提供不竭动力。健康的人际关系——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朋友热情的陪伴与守望——能教会中学生何为爱、何为恕,能让他们在日后的人生风浪里以善良和光明的力量驱散黑暗;健康的思想引导——在经典名著的思海里徜徉,在科学的探索中发掘理性的光辉——能赋予中学生洞察世界、积极地体悟人生的洞察力,并不致于沦为黑塞笔下那些天资过人却误入歧途的“浮士德般的青年”,而是在思维与人格的发展中始终坚守正道,从健康的生活中汲取养分,逆境中亦不丧失对真善美的信仰。在未来,一切都如同一片汪洋一般充满未知,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健康生活都将有裨益于中学生;面对风浪,要做坚定不移的孙少平,要做勇敢与命运搏斗的圣地亚哥,不做脆弱不堪、动辄梨花带雨的林黛玉!

健康生活的中学生个人,共同构建起文明健康的未来社会。看当今社会,财狼虎豹依旧潜行地下;打开网络,颓丧偏激之言依旧俯仰皆是。旧日“东亚病夫”的魔咒依旧时刻警醒着每一个中国青年、每一名中国学生。今之少年欲强国,必定要追求健康生活,以强健的体魄、激昂奋进的精神,一扫社会之浊流瘴气!

古之贤人欲归田园,寻找内心的安宁、精神的憩所。印度教徒亦以修行来追求天人合一的平衡健康的人生态度。一直以来,我们追寻江上清风,追寻山间明月,追求真、善、美——这与健康生活的本质是共通的。若说人就是要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那么这些健康成长着的少年定会勇敢去追梦,等他们归来时,又必将以笑容温暖你我的心田,让健康快乐驻人间。51分

评语:文章思路清晰,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六大核心素养中,最必不可少的便是健康生活——健康的身体、心灵与生活方式,选取的角度较为独到。主体部分论述层层推进:从健康身体心灵是终身发展的基础论起,谈到中学生健康现状堪忧,语言生动活泼又饱含忧思;再到健康生活方式----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学生发展更进一层的意义,从健康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思想引导两方面展开论述,条分缕析,道理娓娓道来,论据典型,很有说服力;最后论述健康生活的中学生个人,对共同构建起文明健康的未来社会的意义。论证方法多样,擅长说理,语言生动,整散结合,运用了对偶比喻等手法,较有文采。

不足:第二段是围绕健康生活中的健康身体、心灵展开的论述,对此最好有更为鲜明的表达。倒数第二段论述健康生活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内容较为单薄。社会发展最后一段的结尾语言较为拖沓,表意较为含糊。

4、人文底蕴陶冶人生

二零一七年,是教育变革之年,是学生素养全面提高之元年。提升中学生之素养大势,浩浩荡荡,势不可挡。当此时,有人习科学之精神,有人求学习之方法,亦有人担当责任„„多极并立,然,吾最重一法,便是以人文之底蕴陶冶吾生。

人文之底蕴可陶冶人生。首先便体现在人文底蕴陶冶人的素养与情操。陶冶二字,在于潜移默化的渗透与熏陶,就像黄梅雨时家中燃起的艾香,起初不觉有何芬芳,只有淡淡的艾叶之味,但数天过去,家中一切便浸浴在艾香之中,由内而外地散发着浓郁的芳香。中学生便是那被“艾香”熏陶的家具,而那艾香正是人文底蕴。细细地由外至内地浸透我辈中学生,再由内而外地散发素养优良情操高尚之芬芳。古人常言:“腹有诗书气自华”。复旦附中才女武亦姝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赛季在用强大的人文底蕴与诗词素养征服了观众,而她身上的所体现的不骄不躁,恭谨有礼,谦让等优秀的素养与情操,正是我辈缺少人文底蕴的中学生所不具备的与为之倾慕的。当今中学生乃至青年人,常常被老一辈评价为缺乏素养与情操。究其根本原因,是吾辈缺乏人文素养与底蕴之过。大教育家叶圣陶在参观国民小学时曾言:“中华之人文,不可废”。由是而观之,可陶冶人之素养与情操之人文底蕴,必须是吾辈中学生格书本之理,必须习得的首要素养。

人之一生,除了具备“修身齐家”的品质——“素养与情操”,还需要“治国平天下”的眼界——国家与世界的视野。人文底蕴,陶冶中学生的国家与世界的视野。曾有人言:“中华之古典,尽是天朝,何来国家与世界之视野?”吾笑而论:人文之素养,非吾中华家一家之素养,亦橐四境内外他国之人文。如此宏大的人文典册,若以之为自身的底蕴,便是如同站立于珠峰之巅,下可俯望天下大势。明才子徐渭,博古通今,经史子集样样精通。乃至于同代大学士也惊叹于他的人文底蕴。徐渭一生,经略东南,荡平巨倭,北上辽东,抚平土蛮。在与倭寇交战之时,甚至从东亚的视野来分析局势,可谓有国家与世界的大眼界。如此人文底蕴,造就了他传奇的一生与同代不可达的国家与世界的视野。同是封建中的人物——康有为,用自己厚重的人文底蕴,硬是在廷辩中论证了中国必须效法洋政的观点,天下震动,不知尽言文意的康有为竟有如此广阔的国家与世界的视野。钱穆曾言:“对中华典籍外国作品的了解造就了一辈拥有国家视野之人。”由此观之,人文底蕴培养国家与世界的视野。今之大世,要求吾等中学生内修而具备素养与情怀,外修而具备天下之观,国家与世界之视野。因此,人文底蕴,必成我辈中学生首要习得之素养。以陶冶人生,兴复中华是也。

49分

评语:开篇引入材料之后便迅速破题,简洁鲜明地点出本文核心——人文素养。紧接着在第一个分析的部分,侧重从个人层面(从属于终身发展)进行分析。先用艾香的熏染比喻人文素养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接着用武亦姝的实例及引用叶圣陶的观点证明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该段论证方法丰富灵活,且能结合中学生实际来谈,显得有的放矢。在第二个分析部分,针对材料要求的社会发展层面,提出了人文素养有助于形成国家及世界视野的观点。论证方法也与上段雷同,有立珠峰之颠喻视野之开阔,也有徐渭、康有为之例证,段末引钱穆之言再次强化人文素养对国家及世界视野的影响。结尾总收全文,再次强化中心。全文结构清晰,论证方法多变,引用和事例展现出作者的阅读面的广阔,缺点在于第二段对终身发展的意义、人生的意义的论述不够充分。

5、浅论学会学习

社会不断变迁,每天都在飞快地进步,社会日新月异,而人乃社会之主体。想要在社会中得以立足,当代中学生应具备核心素养。愚以为,学会学习是当代中学生最需要的素养。

学会终身学习是当今个人发展的重要素养。古语有云:“活到老,学到老”。这当中所倡导的正是如今的终身学习。可见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自古就被提及,只有具备了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才能在高速发展进步得以终身发展。终身学习使人能够紧随社会发展的脚步,看清未来发展的方向,有如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照亮远方,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就像一汪清泉,唯有不断涌入的活水能使之保持长久的清澈。终身学习是为了不断增加自己的阅历,塑造一个更美好的自我。可见,学会终身学习是当今发展的重要要素。

学会学习是为了更好适应当今的学习型社会。发展到如今,我们身处的时代已不再是原始社会,不是农耕社会,而是知识为驱动力的学习型社会。如今人们创造财富的方式已经不再是在农田里简单地播种、除草,也不是到作坊重复单一的流程,而是在大楼里、电脑前,利用自己头脑里的知识来完成创造财富。这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这是学习型的社会,唯有学会学习,才是最终在社会立足的根本之道,随着机械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以后一些简单的劳动工作将被机器取代,而不能被取代的正是我们用我们的大脑,用我们的知识来完成工作的岗位。况且在信息爆炸的当下,每天都有新的事物等待我们去学习。如果你不在学习型社会中学会学习,那么你可能不能使用手机移动支付,与友人千里通信,便捷出行。可见学会学习是为了适应当今的学习型社会。

学会学习需要有方法,学会学习是我们应当具备的核心素养和能力。要具备这个重要的能力,我们应当找到训练的方法。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要拥有学会学习的能力有很多方法,可以通过请教他人来学习,在请教的同时收获他人的经验;可以通过自学,经过自己的摸索,探索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一次次常识中总结教训„„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让你逐步具备学会学习的能力。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唯有以滴水石穿的一直,才能具备这一核心素养。

学会学习,是人的发展之道,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48分

评语:文章开篇点名题意“学会学习是当代中学生最需要的素养”,从“个人发展”、“适应当今的学习型社会”(貌似暗合社会发展)、学会学习的方法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内在逻辑基本清晰,但通观全文文章更侧重于论述学会学习对于个人发展的意义,这一点从文章结尾可以看出。全文虽然缺少确凿的论据,但是联系现实说理,娓娓道来,也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6、健康生活尤为重要

在六大素养中,每一样都很需要。但我认为,拥有这些素养的前提是身体资本,因为,拥有强健的身体,你才能更好地发展人文底蕴,培养科学精神、认真学会学习、背负责任担当、立足实践创新。所以,我认为中学生最需要健康生活这一素养,拥有健康的生活,才能更好地创造未来。

近些年来,青少年压力过大导致心理疾病产生,过度玩游戏熬夜导致猝死,因为学习而不注重锻炼导致身体变差……这些现象不断出现。每次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新闻,都不禁让我心颤。如今,这些现象的出现,无非是青少年不重视自己的身体,生活的不健康的原因而导致的。这无疑是不利于终身发展的。如果一个中学生,他没有了强健的身体甚至离世,那他又如何谈未来的发展。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中学生面对着许多诱惑,而往往这些诱惑都是影响到了中学生的健康生活,越来越多的学生都捧着手机、电脑在看剧、玩游戏等,毫无节制,甚至可以玩一天乃至一个夜晚,这样的生活方式,导致他们在第二天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更不用说去学习了。因此,健康生活应该拥有健康的生活规律,不要长时间干一件事。

除了生活规律的健康,更为重要的身心健康。只有身体健康了,才能去做更多的事情,由于应试教育,许多学校都不太重视运动,而是不断上文化课,从而有许多同学的身体变差,频频生病,无法好好学习。甚至有同学因为压力过大,而去伤害自己。所以,我认为健康生活应该要与运动结合,同时还需要心理上的抚慰,适当的发泄更有助于身心的健康。一个人,他在打造自己未来时,最重要的资本就是身体,只有身心健康可以支撑着他创下最好的未来。

健康生活,是需要我们中学生去发展的素养。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挑食,要营养均衡;还应该练就一套健康的生活规律,不熬夜,不过度玩游戏、看剧等;更应该每天适当地运动,及时去找家长或朋友做心理开导,不要过于压抑自己的心情,适时发泄也很重要。

综所上述,我认为,中学生最需要的素养应为健康生活,健康生活能给学生带来活力,带来快乐,才能够让学生在日后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实现人生价值。

得分:44分 评语:

优点:(1)该文审题上符合题意,从“学生”“核心”“发展”限制前提上理解并展开。(2)该文在第一段中体现了权衡比较,下文就其中一种素养进行论述;(3)文章能就“健康生活”这一核心素养展开论述。在审题上符合题意。(4)结构也比较完整且清晰。

不足:(1)该文在不健康的生活现象上笔墨太多,缺乏正面论述。也忽视了“社会需要”的论述说理。(2)存在语句欠通顺,错别字的等问题。

7、当代中学生最需要的素养

学生素养,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能力。我国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六大。其中,我认为当代中学生最需要的是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不仅是指一个人所具备的科学知识,而且还是应包括对科学的追求之心。当代社会,科学变得十分重要,它(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所以,我们应当重视科学素养。而中学生是我国发展的“后备军”,所以我们认为我们当代中学生最需要的是科学素养。

长期以来,因为某些原因,我国的发展落后西方国家,其中犹为重要的这原因是人们的科学素养低下。新中国建立以后开展的“扫盲”运动以减少文盲率,改革开放后实行了“义务教育”,以及一大批“985”、“211”高校的建立,不就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吗?而在这些过程中,中国的综合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无独有偶,在战后的日本,为了改变国家的现况,实现了“科教兴国”,成功地把日本的经济从泥潭里拉了回来,甚至在日后与欧、美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所以,科学素养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而在当代的中国,国家迎来了很好的发展环境,而且还成功地开展了“一带一路”的建设。而当前国家发展,建设“一带一路”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而我们中学生是以后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所以我们也应当拥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为以后投身社会做好准备。

另外,科学素养的提高也有利于促进公民素质的提高,而公民素质的提高也会作用于国家的发展。

所以,综上所述,科学素养对于当代的中学生来讲是十分地重要。因为它有利于国家的发展与公民素养的提高,而国家也需要我们这些拥有科学素养的人,日后去发展经济建设国家。

我们中学生最需要的素养是科学素养,所以,我们应当努力地学习科学知识,拥有对科学学的追求之心,以便日后可以更好地建设祖国,为祖国的强盛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得分:42分。

评语:该文从审题到结构都符合要求。从开头到结尾,首尾呼应,结构完整。能抓住关键词“学生素养”,也能从六种素养中表态,作出选择。接着第2段对中学生最需要的“科学素养”进行内涵分析。

不足之处是在3、4两个主体段的展开时却未能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举的是例子是国家发展的提高。第5段写的是公民的需要。

修改建议:可把需要的理由分为学生个人需要和国家社会需要。这样一改,思路也更清晰了,读者也更明白。

有个别错别字,有个别语句重复罗嗦。

8、实践与创新是不可或缺的

我认为,在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里,当代中学生最需要、最不可或缺的素养为实践创新。它是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首先,学习与实践是分不开的。学生们整日学习的知识,并不是只要将知识吸入脑中,更重要的要具有把知识转化为应用的能力,就像很多成功人士的书本知识并不如我们扎实、丰富,但是他们往往具有很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实践出真知!只有懂得应用知识去实践才能真正获得知识,所以,实践和学习密不可分,对我们中学生而言,认识到这一点尤为重要。

实践创新,创新的理念决定了实践的高度。在一般人眼里,这种高度在实践过程中更意味着巨大的难度。余秋雨说:“我们不赞美苦难,但我们不畏苦难。”苦乏的味道、是袁隆平、马云等人风光背后,不为人知的辛酸。试想一下,费尽心机想通过实践学会应用,却又遭遇了创新这堵大墙,苦尽甘来的感觉顿时又被无尽的苦乏所填满。没错,创新的过程就是苦难的过程。从一片未知中寻找新的突破口并将之应用实践,未知往往是恐怖的,从中发掘新知,可想创新真的无异于经历一场苦难。但这种能力恰恰是能培养一个人的品格与各方面能力的,这也是学生核心素养所想要的,所以说创新是中学生不可或缺的。

实践创新,不仅是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也是我们国家在当今飞速行驶的国际发展列车里能得一席之位所必需的。万众创新,创新实践是社会发展的活力源泉,引导着国家进步。所以,作为国家未来希望的中学生,更应将这一素养视为自己不可或缺的。

实践创新,不仅引导着人们进步,还是人们所需要的素养与能力,这需要我们中学生努力培养并重视的,它是不可或缺的。

得40分

评语:本文立意能抓住关键词“学生核心素养”,并选择了“实践创新”作为论述的对象。以“实践与学习”、“实践与创新”的关系、实践创新对国家发展的作用三个方面来构建论证主体框架,突出的问题有:全文主体段落论证展开时都比较单薄,而第3段,思路不清、论证牵强,有黏贴观点的痕迹,说服力不强。

9、发展还须实践创新

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在全世界是名列前茅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的制造强国。但为何中国还是不是“智造”大国呢?我觉得是我们国人的实践创新还不够强,所以当代中学生最需要的是培养实践创新素养。

实践就是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实业救国,实干兴邦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词语,但又有多少人真正落实好呢?当代中国人大多数都注重速度和数量。而非质量。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而相互抄袭的现象在校园里司空见惯;为了应付老板,利用公款而私自旅游也屡见不鲜;为了应付国家检查,某些城市的形象工程也沦为老百姓的笑柄。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还不是因为实践出真知的意识还没有真正贯彻人心。所以,要想长远地可持续发展,必须呀培养学生的实践素养。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创新也有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为什么还不能不如发达国家行列?我觉得是中国人的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创新就是打破常规传统的思维模式,用不一样的眼光对待事物。近日,小米公司宣布退出一款无需用充电线充电的无线充电手机,即在没有传统数据线下,也能实现手机充电。小米公司打破了手机充电这一常规,为自己创造了近亿元的利润。如果创新对一间公司的影响都那么大的话,那么创新对国家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要想长远地可持续发展,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当然,我们不能离开实践谈创新,也不能离开创新谈实践,否则就变成了空想主义。我们必须充分培养创新和实践意识相统一,这样才能推动中国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美国总统尼克松说过:“没有创新的国家是没有出路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也曾说过:“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我们掌握了核心技术,掌握了用创新思维去对待事物的话,那么,辉煌的中国离我们还会远吗?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好学生的实践创新素养,共同打造科技辉煌的中国。

得分:39分 评语

优点:(1)本文每个段落的结尾,都能有意识地回扣一下话题关键词:中学生、实践创新素养,习惯不错;(2)整篇文章结构完整,段落分明,符合议论文的基本规范;(3)书写虽谈不上美观,但字迹还算清楚。

缺点:(1)段落结尾有意识地回扣两个话题关键词,但在具体的论证过程中却丢掉“中学生”,而空谈“实践创新”,有套题之嫌,属于基本符合题意;(2)每个段落的起始句和结尾句相互脱离,不能呼应;(3)论证方法单一,只有事例的简单罗列,缺乏必要的分析。(4)有错别字。

10、没有实践创新就没有进步发展

在当代瞬息万变的高生活节奏的时代,各种各样的高科技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创造发明并融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也在等待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地革故鼎新、除旧立新,从而为我们的物质生活创造更便利、更优越的条件,这就需要我们青少年树立实践创新的意识,为日后助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奠定基础。

我们的社会需要实践创新来助推其不断地向更高更先进的层次迈进,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实践与创新乃作为学生所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拥有了该素养,我们在日后步入社会方能更加全面地满足国家与社会的需要,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正如前任的国家领导人所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国家如果要更加主动地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应当以人才与科技实力作为坚实的保障,这就需要我们要牢固地树立实践创新精神,敢于不断突破陈旧向前迈进。

历代的中外科学家能够取得令我们后人仰慕的成就与他们敢于实践创新密不可分。瓦特改良蒸汽机与他幼时观察水壶蒸汽产生的诸多疑问密切相关,正是实践创新促使他对儿时的问题敢于主动动手解决,助推他改良与推广了蒸汽机,使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霸主。电视机的发明者贝尔德,励志要创造出通过电传播图象的仪器,他倾注了自己家中的全部财产买来了各种各样的设置开始了他的发明创造。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了数年的失败以及不完美的成果后,贝尔德终于实现了“通过电传播图象”。电视机从此进入了千家万户,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假如没有实践创新,那么也就没有进步与发展,我们的社会也将变成一潭没有流动的死水,慢慢地就会滋生大量的细菌以及害虫。在我国近代到来的前夜,欧美列强已经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海外拓荒、科技革新与制度变革,走上了工业化道路,我们的大清王朝仍旧固守着天朝上国,鄙夷科学技术,拒绝接受进步,不尊重进步文化,固守自家的那块“一亩三分地”,抵制实践创新,这便导致了我国在近代被外国蔑称为“东亚病夫”,受西方列强宰割„„要想避免历史的重演,我们就应牢记并吸取前人的教训,让科技助推我国国力的不断攀升。

没有实践创新社会也将停滞不前,我们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务必要让自己具备实践创新这一个基本素养,为社会与国家的未来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

得分:35分。

评语:该文从结构上看,首尾呼应,完整有序。但从审题上看,没能抓住关键词“中学生素养”,也没能从六种素养中作出权衡选择。虽然在第2段对学生的“实践创新素养”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但遗憾的是之后的行文显然背离了命题人的意图,对题中“中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句话弃之不顾,而是另起炉灶,用大量笔墨来论述“实践创新”的重要性,有套作之嫌。另外,本文的语言表达欠成熟,有个别错字,有些表述有误,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引用有误

篇4:南昌市高三语文一模考试评分细则

一、试题回放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看似简单,实则复杂,一旦处理不好两条腿的关系,便无法健康行走。“人”的两条腿,可以是学习与休息,可以是阅读与思考,可以是事业与家庭,可以是物质与情感,可以是科学与人文,可以是大展宏图与淡泊名利……

二、审题立意

1.对本次作文材料的基本理解

“看似……实则……”这种句式强调的重点就是“实则”的部分,即人的复杂性。“一旦处理不好两条腿的关系,便无法健康行走”则是承接前文人的复杂性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人要健康行走,就必须处理好两条腿之间的关系。至此,可以看出,对“人”的解释是利用了“人”字的象形特征,“行走”也不是指具体的动作,而是指人的成长或发展。

材料后一句是对“两条腿”的列举性说明,每一组关系都是相互矛盾但也是相互补充的两方面,既解释了“复杂”,又通过各自的重要性说明了处理好两者之间关系的必要性。

因此,本材料的关键句是“一旦处理不好两条腿的关系,便无法健康行走”,只需要将句式转换为肯定句即可。

2.综合起来看,主要有以下立意角度:

微观上:只有处理好学习与休息(或其他)之间的关系,人才能健康成长

宏观上:学会处理好各种矛盾关系,是人健康行走的基础

三、判分 1.判分原则

选择材料中的一组关系(亦可自选其他合理关系),说明处理两者关系的方法,并强调其对“健康行走”的重要性;或指出人需求的复杂性,并指出处理好各种关系对人发展的影响,要求能作抽象思考。此作为一二类文的基本要求。

围绕一组关系中的一方说明其对人成长的重要性,另一方仅作补充,视为三四类卷的基本要求。

只围绕一组关系中的一方说明其对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视为五类卷的基本要求。

与材料无关或不从人的健康行走切题的视为六类卷。

在确立一二类/三类四类/五类/六类卷的基础上,再从材料的选择、语言的使用、结构的安排等方面确定具体的分数。

议论文在确认主旨的基础上,要看是否围绕中心展开,论述的过程是否完整。即材料是否成为观点的有力支撑,观点是否能统领材料。

记叙文要看是否将主旨蕴含于故事的叙述之中,细节描写、环境描写、侧面描写、叙事波澜等基本的记叙文写作方法运用是否贴切自然。2.再次强调几点

①错别字每个扣1分(重复不计),满5分为止;②每少50字扣1分;③不足300字,不超过28分;④默写作文,不超过20分;⑤抄写试卷的阅读材料,不超过10分。⑥没有题目扣2分;⑦文体不清35分以下。

上一篇:深圳市公务员考试面试下一篇:d1教代会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