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城市管理条例》

2024-05-11

《南昌市城市管理条例》(精选10篇)

篇1:《南昌市城市管理条例》

南昌市城市湖泊保护条例

(南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8号)

《南昌市城市湖泊保护条例》经2005年12月30日南昌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2006年3月30日江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

十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告。本条例自2006年5月1日起施行。

南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6年4月6日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湖泊保护,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面积在2公顷以上自然或者人工形成的湖泊的保护。城市湖泊的名录及范围(含行水水道)由市人民政府公布。

第三条 城市湖泊保护应当遵循统一规划、保护优先、依法管理、科学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湖泊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有利于城市湖泊保护的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城市湖泊保护工作。

第五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城市湖泊保护的统一监督管理;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所辖区内城市湖泊保护的统一监督管理。

规划、国土资源、园林绿化、环境保护、市政公用、市容环境、农业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市湖泊保护工作。

沿湖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城市湖泊保护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 城市湖泊的管理单位负责城市湖泊保护的具体工作。

第七条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城市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城市湖泊保护专业规划,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综合协调,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城市湖泊保护专业规划确需调整的,应当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八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城市湖泊保护专业规划会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城市湖泊进行勘界,划定城市湖泊保护范围,设立保护标志,标明城市湖泊的保护范围和管理单位。

城市湖泊保护范围分为保护区和控制区。

第九条 在城市湖泊保护范围内进行建设、对城市湖泊进行开发利用和管理应当符合城市湖泊保护专业规划。

城市湖泊的管理单位应当依据城市湖泊保护专业规划,制定城市湖泊保护实施方案,并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每年应当安排资金用于城市湖泊的保护,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一条 在城市湖泊保护区内,禁止填湖造地。

第十二条 建设和开发利用城市湖泊应当与周边景观相协调,不得影响城市湖泊的行水、蓄水和其他工程设施的安全,不得破坏城市湖泊的生态环境。

在城市湖泊保护区内开发游览、休闲项目,应当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第十三条 在城市湖泊保护范围内进行建设的,建设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保护施工场地周围的水体、植被、地貌。施工结束后,应当及时清理场地,恢复原貌。

第十四条 本条例实施前,城市湖泊保护范围内已有的不符合城市湖泊保护专业规划并严重影响城市湖泊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由市、县(区)人民政府或者所有人拆除,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依法给予补偿。拆除未取得合法审批手续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的费用由所有人承担。

第十五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确定城市湖泊水位、湖床控制标高,满足用水、行水、调蓄的需要。

第十六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定期组织对城市湖泊进行清淤,所需经费由市、县(区)人民政府统筹安排。

第十七条 在城市湖泊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新建排污口;

(二)向城市湖泊水域排放废水;

(三)倾倒垃圾、渣土及其他废弃物;

(四)在城市湖泊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

本条例实施前已有的排污口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提出整治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八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城市湖泊的管理单位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采取活化水体的措施,有计划地种植有利于净化水体的植物,放养有利于净化水体的底栖动物和鱼类,并对有害的水生植物及其残体进行清除。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城市湖泊保护范围内活动,应当遵守城市湖泊管理的有关规定,保护城市湖泊环境和景观,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秩序。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违反城市湖泊保护规定的违法行为,有权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举报。

对举报违反城市湖泊保护规定行为的单位和个人,经查证属实,由市、县(区)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一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巡查制度,加强对城市湖泊的管理。

城市湖泊的管理单位应当加强对城市湖泊的日常管理,发现违反城市湖泊保护规定的违法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并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处理。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填湖造地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可以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不恢复原状又不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指定有关单位代为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罚,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四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主管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批准填湖造地的;

(二)违反城市湖泊保护专业规划,批准对城市湖泊进行建设和开发利用的;

(三)对违反城市湖泊保护规定的违法行为不及时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有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情形的。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城市湖泊的管理单位不履行管理职责的,由主管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六条 青山湖的保护,按《南昌市青山湖保护条例》执行。《南昌市青山湖保护条例》未作规定的,按本条例执行。

第二十七条 本条例自2006年5月1日起施行。

篇2:《南昌市城市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实施,根据《南昌市城乡规划管理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编制城市规划、实施城市规划管理、进行建设,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建设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应当符合城市规划、专业规划以及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采用统一的城市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第二章 建设用地的分类与适建范围

第四条 建设用地分为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

第五条 各类建设用地的使用和建设项目的选址,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遵循土地使用兼容性的原则,按照本市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的规定执行。

第三章 建筑容量控制

第六条 建设项目的建筑容量应当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不宜超出本市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控制指标的规定。

第七条 单栋建筑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或者两栋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规划总平面图;

(二)表达规划设计与周边现状空间关系的实景效果图,重要地段公共建筑还应当增绘夜景灯光设计图;

(三)道路交通规划图,包含消防分析图;

(四)单项及综合工程管网规划图;

(五)竖向规划图和相关说明;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八条 建设用地规模在旧城区未达到5000平方米、在新城区未达到10000平方米的,一般不得进行房地产开发。

第九条 建设项目的建筑面积、容积率以及建筑密度按照本市建筑工程建筑面积及容积率计算规则计算。

可供公众使用的架空层,其公共部分经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定后,其建筑面积可以不计入容积率,但应当计入总建筑面积。

第十条 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本市建设项目停车配建标准配建停车位。

第四章 建筑间距

第十一条 居住建筑应当综合考虑用地条件、群体组合和空间环境等因素,宜采用南偏东15度至南偏西15度朝向布置,临湖、临江等有景观要求的地段除外。

第十二条 居住建筑的间距应当根据本市日照、通风的要求和建设用地的实际使用情况确定。

第十三条 七层及以下居住建筑的间距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平行布置的,南北向(包括正南北向和南偏东、西45度以内)平行布置(包括两建筑夹角小于或者等于30度)的,其间距在旧城区内不小于南侧建筑物高度的1.0倍,在新城区不小于南侧建筑物高度的1.1倍,且不得小于9米。

(二)垂直布置的,相对的建筑山墙宽度小于或者等于16米,南北向垂直布置的,其间距在旧城区不小于南侧建筑物高度的0. 5倍,在新城区不小于南侧建筑物高度的0.6倍,且不得小于9米,山墙不得开窗、挑阳台;东西向垂直布置的,其间距在旧城区不小于较高建筑物高度的0.5倍,在新城区不小于较高建筑物高度的0.6倍,且不得小于6米。相对的建筑山墙宽度大于16米,按照平行布置的间距控制。

(三)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的,两栋建筑的夹角大于30度、小于或者等于60度的,间距最窄处按照平行布置的间距的0.8倍控制;两栋建筑的夹角大于60度的,间距最窄处按照垂直布置的间距控制。

第十四条 八层及以上居住建筑的间距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八层及以上居住建筑之间平行布置的:

1、建筑高度在50米及以下部分,南侧建筑面宽大于或者等于30米的(即条式居住建筑),其间距在旧城区不小于南侧建筑物高度的0.7倍,在新城区不小于南侧建筑物高度的0.8倍,且不得小于24米;建筑高度在50米以上部分按照每4米增加1米计算。

2、建筑高度在50米及以下部分,南侧建筑面宽小于30米的(即点式居住建筑),其间距在旧城区不小于南侧建筑物高度的0.6倍,在新城区不小于南侧建筑物高度的0.7倍,且不得小于24米;建筑高度在50米以上部分按照每4米增加1米计算。

(二)八层及以上居住建筑与七层及以下居住建筑平行布置的:

1、八层及以上居住建筑在七层及以下居住建筑北侧的,其间距按照第十三条第(一)项执行,但最小间距不得小于13米。

2、八层及以上居住建筑在七层及以下居住建筑南侧的,其间距按照本条第(一)项执行。

(三)八层及以上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南北向垂直布置的,其间距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3倍,且不得小于13米;东西向垂直布置的,其间距不得小于13米。

第十五条 居住建筑南北向平行布置,北侧居住建筑底部设有架空层、储藏间的,应当以南侧建筑高度减去北侧居住建筑底部架空层、储藏间的高度计算间距,且不得小于9米;北侧居住建筑底部含公建功能的,住宅部分间距应当以南侧建筑高度减去北侧建筑底部公建的高度计算,公建部分间距按照非住宅间距的规定执行。对不同性质的建筑分别计算建筑间距后,应当采用能同时满足各间距要求的最大值。

第十六条 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九层及以下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不得小于6米,按照此规定不能满足消防间距或者通道要求的,应当按照消防间距或者通道要求执行;山墙有挑阳台的间距算至阳台外边。山墙有居室窗户的,间距不得小于9米。

(二)十层及以上居住建筑与其他居住建筑的山墙间距不得小于9米,山墙有居室窗户的,间距不得小于13米。

第十七条 非居住建筑的间距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建筑高度在24米以上50米以下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的(含局部连体),其南北向间距不小于较低建筑高度的0.6倍,且不得小于21米,其东西向间距不小于较低建筑高度的0.4倍,且不得小于13米;建筑高度在50米及50米以上100米以下部分,按照每4米增加1米计算。

(二)建筑高度在24米及以下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的,其南北向间距不小于较低建筑物高度的0.8倍,且不得小于6米,其东西向间距不小于较低建筑物高度的0.6倍,且不得小于6米。

(三)建筑高度在24米以上非居住建筑与24米及以下非居住建筑平行布置的,其南北向间距不小于较低建筑物的0.8倍,且不得小于9米,其东西向间距不小于较低建筑物高度的0.6倍,且不得小于9米。

(四)建筑高度在24米以上100米以下非居住建筑垂直布置的,其间距不得小于13米;24米以上非居住建筑与24米及以下非居住建筑垂直布置的,其间距不得小于9米;24米及以下非居住建筑垂直布置的,其间距不得小于6米;相对的非居住建筑山墙宽度大于18米,按照平行布置的间距控制。

(五)建筑高度在100米及100米以上的超高层非居住建筑的间距,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八条 非居住建筑与居住建筑的间距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非居住建筑位于居住建筑南侧或者东、西侧的,其间距按照居住建筑间距的规定执行;

(二)非居住建筑位于居住建筑北侧的,其间距按照非居住建筑的间距及退让距离的规定执行,但最小间距不得小于9米。

第十九条 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住宿楼、幼儿园、托儿所、大中小学教学楼与相邻建筑的间距,按照居住建筑与相邻建筑的间距要求执行;但其位于相邻建筑北侧的,其间距在旧城区还应当增加10%以上,在新城区增加20%以上。

第二十条 居住建筑的阳台总长度超过阳台所在建筑面宽长度的60%时,应当从阳台外边缘计算间距。

第二十一条 建筑间距的.计算适用于无地形高差布置的建筑,对有地形高差的建筑间距,应当将其地形高差计入建筑高度。

第二十二条 位于同一裙房之上的几栋建筑,计算建筑间距时,可以扣除裙房的高度;与其他相邻建筑计算建筑间距时,应当包括裙房高度。

第二十三条 不同地块建筑的间距,还应当满足用地边界退让距离的要求。

第五章 建筑物退让

第二十四条 建筑物退让距离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建筑物退让用地边界的距离不得小于规定间距的一半。

(二)建筑物相邻城市道路的,建筑物退让道路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规定间距的一半。

(三)建筑物相邻城市绿地的,建筑物退让绿线距离不得小于3米;临绿线开设出入口的,不得小于5米;建筑物位于公园绿地南侧的,应当满足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的要求,其中,建筑物高度超过24米且平行绿地布置的,建筑物退让北侧绿线距离还不得小于10米。

(四)建筑物相邻河道的,建筑物退让河道规划蓝线距离不得小于10米,蓝线外侧有绿线的,按照绿线退让距离执行。

第二十五条 临街建筑物(含台阶、有柱雨棚、骑楼)退让城市快速路红线的距离不得少于15米,退让主干路、快速路辅路红线的距离不得少于10米,退让次干路红线的距离不得少于8米,退让其他城市道路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5米,其中退让12米及以下的城市道路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 3米。

建筑高度在50米以上100米以下的建筑平行道路布置的,在前款规定的基础上,建筑高度每增加4米,退让距离增加0.25米。建筑高度在100米及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的退让距离,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围墙退让城市道路红线、城市绿线的距离不得小于0.5米,门卫室、值班室等建筑物退让城市道路红线不得小于3米。

第二十六条 临街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大型商场等人流密集的多、低层建筑(含高层建筑裙楼),其主次出入口方向退让城市道路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12米,并应当留出与城市道路相连的临时停车或者回车的场地。

第二十七条 道路交叉口建筑物退让道路转角处红线距离,按照两侧道路较宽退距要求进行退让。

第二十八条 地下建筑物退让城市道路红线、城市绿线及其用地边界的距离不得小于5米,退让12米及以下城市道路红线不得小于3米,且应当满足管线的埋设要求。

属于市政工程的地下建筑物和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利用城市道路地下空间结合市政工程统一开发建设的项目退让除外。

第六章 城市景观和环境

第二十九条 城市道路两侧、临江、临湖等重要地段的建筑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临城市主、次干路两侧、临江、临湖建设住宅的,其临街立面应当进行公建化设计,并与所处环境相协调;

(二)临城市主、次干路两侧原则上不得设置小开间商业店面;

(三)沿街不得设置锅炉房、烟囱、烧火道、垃圾道、污水池、化粪池、储藏间等有碍市容景观的附属设施;

(四)临街主墙面不宜设置空调机位和热水器等其他设施,确需设置的,应当结合建筑立面统一隐蔽处理。

第三十条 建设项目临街可以采用花台、绿化带等建筑小品隔离或者设计成透空型围墙;有特殊要求需要修建封闭式围墙的,应当对其进行美化处理。

第三十一条 新建居住小区应当统筹规划门卫、值班室、社区服务、物业管理、市政配套设施等用房和围墙。

第三十二条 由城市规划确定的商业步行街两侧骑楼的建设,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骑楼建筑的底层外墙面至骑楼立柱外缘的距离不得小于3.5米;

(二)骑楼地面应当与人行道地面相同,无人行道的应当高出道路边界处0.1米至0.2米,表面铺装应当平整,不得设置任何台阶或者障碍物;

(三)骑楼净高不得小于4米;

(四)骑楼立柱外缘距城市道路红线距离不得小于0.5米,并设置防撞和安全措施。

第三十三条 在有净空高度限制的飞机场、气象观测站、电台和其他无线电通讯(含微波通讯)设施的周围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其高度应当符合有关规定。

第三十四条 建设项目的绿地率应当符合城市绿化管理的有关规定。计算绿地率指标的绿地面积,应当包括建筑基地中的集中绿地面积和建筑物周边、道路两侧的零星绿地面积。

第七章 市政工程

第三十五条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进出口宜设展宽段;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上的公交停靠站宜采用港湾式布局。

第三十六条 在道路一侧开设机动车出入口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出入口宽度不宜大于10米;

(二)相邻两条或者两条以上道路的,宜在较低一级的道路上开设出入口;

(三)对应当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交通影响评价报告设置各类出入口;

(四)在道路交叉口附近开设出入口的,其位置距城市主、次干路交叉口自道路红线交点起,不得小于70米且不宜设在道路展宽段上,在支路上的或者旧城区特殊较小地块周边道路的,可以适当放低标准;

(五)在交通性主、次干路上一般不设置出入口,确需开设出入口的,宜采用右进右出的交通组织方式,并增设加减速车道。

第三十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市政工程应当编制管线工程规划,并符合以下规定:

(一)电力、电信等管线应当下地埋设,已有的城市架空线应当结合城市改造逐步下地埋设;

(二)排水管线应当实行雨污分流;

(三)通信管线应当同沟共井埋设;

(四)管线工程应当与城市道路工程同步实施,且预留管线,并埋设市政接户管,新建桥梁应当按照规划要求,预留管线通过的位置。

第三十八条 管线及市政设施的设置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管线干线应当布置在靠近主要负荷中心或者支管较多的一侧;

(二)管线穿越河道时,应当满足通航、河道整治要求以及有关专业技术规定;

(三)燃气管道应当单独直埋,不得进入综合管沟,禁止沿高压电线走廊、电缆沟道或者在易燃易爆物品、腐蚀性液体埋场下埋设燃气管道;

(四)给水、燃气等输送性质的干管宜布设于市政道路的机动车道下;

(五)建设项目内的变配电设备、弱电设备宜室内设置。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规定以下用语的含义:

(一)旧城区,是指洪城路、解放西路、洪都中大道、洪都北大道、沿江北大道、抚河北路、抚河中路所围合的范围。

(二)新城区,是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除旧城区以外的其他范围。

第四十条 本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控制指标、建筑工程建筑面积及容积率计算规则、建设项目停车配建标准、建设项目日照分析技术规则、建筑间距计算及建筑高度计算规则和建筑物退让距离,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城市建设发展需要拟订,经专家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后向社会公布,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第四十一条 纳入市人民政府旧城区改造和棚户区改造的项目以及因市政工程建设拆除后确需恢复性建设的项目,其建筑间距、退距标准不适用本规定。

第四十二条 本市城市规划区以外建制镇的城市规划管理参照本规定执行。

篇3:南昌市城市公园经营模式的探讨

关键词:城市公园,经营模式,效益,对策

近年来城市经营的概念逐渐成为热门话题, 事实上, 优秀的公园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提升城市品位, 极大地满足城区居民对生活质量的更高追求。目前在我国城市建设体制转轨的背景下, 许多城市公园竞相改变经营方式———推倒公园围墙、实行“开放式”经营;引发了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等一系列问题。如何使城市公园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同步发展, 使城市公园与城市整体规划互相融合, 与历史文脉接轨, 尺度得宜等, 都能体现该城市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发展, 而这都是城市经营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当然对整个城市的规划设计直接关联到整个城市的发展命运。

1我国城市公园的经营模式

1.1南昌市已建公园的经营模式

自2001年8月1日, 南昌市的八一公园、人民公园先后从过去的购票型逐渐改为免票型公园, 向市民免费开放, 还绿于民, 使公园和城市相融合,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随着南昌市的不断发展, 不单单是历史悠久的公园开放于民, 还建立了不少新型的公园, 如:体育公园, 虽然它的面积不大, 但对于在交通要道上建这样一个绿化公园, 不失为体现城市发展的好方法, 还有体育公园对面的湖滨公园、邻近的相思林公园等等都是免费开放于民, 是市民晨练、游玩的好去处。

虽然南昌市的许多公园都是免费开放给市民, 但对于某些专类型公园, 还是要门票的, 如:南昌市的动物园门票是每人20元, 象山森林公园、环球公园、天香园等具有科教性、娱乐性为特色的公园也要门票。

1.2其他城市公园经营模式

目前, 全国各大城市公园都在走“开放式”经营的趋势。长春市除了动植物园外其余公园全部免费;长沙市的烈士公园从2001年5月1日起免费向社会开放, 待条件成熟后, 长沙还将陆续开放南郊公园、望月公园等;石家庄有25个公园, 其中19个于2001年2月5日开始向社会免费开放, 尚有动植物园、水上乐园等6家收门票;杭州的110多处公园中2/3已免费开放, 市民可购买IC卡游览收费公园, 另有柳浪闻莺等10个公园都实行年票制度;海口现有万绿园、人民公园、金牛岭等3座公园免门票, 其中万绿园自开园那天起就没有围墙, 不售门票。

2对南昌市公园的经营模式的分析

2.1南昌市购票型公园的优势和弊端及其原因

南昌的一些专类园是要购票进园的, 购票有利于公园的经营管理和一些专类公园的科普研究。购票有一定的经济来源, 可以用来维护园内遭到破坏的设施和树木的定期管理, 也可以用一部分来作为员工年终的奖金,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同时, 可以控制大量游人的涌入而破坏公园的环境容量, 给游人一个安全的环境。从这些优势看来, 购票进园是对的, 但购票进园对于一个城市是否发展有着重要的体现。一个城市的发展, 不单是经济效益的发展, 而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者共同发展, 城市里市民的人均享有绿地率得不到提高妨碍了城市环境效益的提高, 这与城市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息息相关。

2.2南昌市免票型公园的优势和弊端及其原因

随着南昌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 新增了许多文化广场、公园和街头绿地, 且免费向公众开放, 使八一公园、人民公园也随着城市的发展免费向市民开放, 对南昌市民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节假日又多了一个好去处。

在维持着公园正常运作的前提下, 不收取门票, 分项独立经营管理, 是吸引游客和开发商的最好手段。免费开放城市公园不仅可以使市民的人均享有绿地率有所提高, 而且使周边地段的价值无形间升值了, 带动其他服务行业蓬勃发展, 为城市市民创造舒适、优雅的环境, 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凡事都有两面性, 公园的免费开放虽然给城市发展带来优势, 但也存在弊端:一是没有门票收入, 需要政府财政支持;二是垃圾乱丢乱放, 环境清理困难;三是花木草坪等公园设施损毁严重;安全防护需进一步加强。

3解决对策

虽然南昌市的经济还没有发展到所有公园均免费开放, 但南昌市可以对购票型的公园作些规定, 某些节假日免费开放, 如:六一儿童节、五四青年节可以让广大青少年进园, 这样既可以提高青少年的科普知识, 还无形中使城市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篇4:南昌是一个值得选择的城市

在南昌的走访中,不止一次听到市政府一些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提到这五年分水岭一样的变化,我们想了解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改变,他们说是思想的开放,而且这种开放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冲击。小蔡处长说,这种冲击让整个人变得很有干劲,尽管现在干工作比以前要累得多。

于是,我们一直等待那个正在给大家“冲击”的人,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市委书记余欣荣。但是他并没有在我们逗留南昌的期间出现,因为余书记正在上海及浙江一带考察;但这也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今天的南昌在对外开放,寻求区域融合方面的急切步伐。

回到北京后,我们把对南昌的观感和提问发给了余欣荣书记。

《经济》:南昌是国内唯一一个同时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经济区相毗邻的省会城市,也是京九线上唯一的省会城市。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南昌将自己的区域发展定位在哪里?

余欣荣:南昌处在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战略性交通枢纽位置上,就东部而言,南昌偏西;就西部而言,南昌又偏东。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区域发展定位就是承东启西、沟通南北。基于此,南昌在进入新世纪以来,紧密结合我们自身的实际,提出了做好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两篇文章”,打造“一个基地(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三个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金融中心)、四个南昌(开放活力南昌、文明和谐南昌、诚信创业南昌、生态园林南昌)”的发展战略定位。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这一战略为南昌带来了无限发展生机。

《经济》:为实现目标区域融合,赢得发展机遇,南昌有哪些具体举措?

余欣荣:南昌这几年的发展,始终强调一种精神,就是“大气开放、诚信图强”的城市精神;始终强调一次机遇,就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带来的机遇;始终强调一个思路,就是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和打造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核心战略。通过全面抓住这“三个一”,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特别是在具体的实践中,着力处理好“快”与“好”的关系。一直以来,南昌的发展都十分注重强调可持续性,即南昌当前的这种“快”不是一年两年,而应该更加持久。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是在“好”的基础上实现“快”。在又好又快发展方面,我们早在四年前就提出了“三句话”,这三句话就是:“快速发展是前提、协调发展是关键、持续发展是目的”。沿海的发达城市,走过了一条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作为后发地区,南昌肯定不能走这条老路,所以我们一开始就特别强调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也就是说“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经济》:在这一过程中,南昌又是如何保持和凸显自己的个性特征和优势?

余欣荣:我们一直在思索:今天的南昌究竟是要打造怎样的一个南昌?我们又将把一个怎样的南昌带向未来?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实践表明,关键是要彰显城市特色个性的无穷魅力。我们的理念是:南昌不求最大,但求最特;不求最全,但求最优。

生态是南昌的最大特色。“绿色南昌,花园城市”,南昌是一座山水都城,“半城湖光半城山”,老城区四湖点缀,新城区四湖环绕。可以说,水是南昌一宝:赣江为脉,鄱湖为邻,内有四湖,外有四湖,水域面积占到了整个市区的近三分之一,为国内大城市一大特色。现在的南昌,已经下大力气整治了青山湖、象湖、梅湖、艾溪湖,每整治一个湖就还老百姓一个公园。而且还充分依托赣江、抚河以及梅岭,做好“山水文章”,实现了山脉、水脉、人脉、文脉“四脉合一”。

文化是南昌的最大个性。南昌是一座历史名城。曾经有一位诗人在畅游南昌时说,在这张钟灵毓秀的地图上,“每一根线条都是英雄和伟人的足迹,每一个圆点都是才子与文豪的故里。”283处古迹建筑,114位历史名人。建城2200多年以来,南昌一直是府、州、省、道治所。历代冠盖云集,车马如流,人文荟萃,商贾络绎,楼台相望,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誊。近代更因“八一起义”而成为人民军队的诞生地、“军旗升起的地方”。有这么多丰富的文化传承,这是我们极为宝贵的财富。南昌今后将充分依托这些资源,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南昌的优秀历史文化,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把南昌建设成为文化大市、文化强市。

《经济》:一座城市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难题,目前南昌的发展瓶颈在哪里?

余欣荣:城市的发展的确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但不管是什么问题,都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当前制约南昌发展的瓶颈不是思想观念上的问题,而是细节操作上的水平。通过进入新世纪以来数次掀起的思想解放浪潮,南昌广大干部在观念、理念上有了很大的进步,甚至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也不落后。但是在具体问题的具体操作上还存在差距,特别是在精细做事、高效成事的能力上还不够。为此,我们提出要全市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大气谋事、精细做事、高效成事、严格管事”的理念,坚持打基础、蓄势能、谋长远,扎扎实实把事情一项一项做好。

另外我们觉得影响当前发展的主要瓶颈在如何进一步打通金融血脉上。金融是城市经济的血液,无论是发展经济,还是建设城市,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为了改善南昌的金融环境,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瓶颈,南昌这几年下大力气引进各种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从最初的浦发银行落户,现在南昌已经构筑了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不仅有浦发、兴业等股份制银行的加入,而且今年还一举引进了渣打银行、大新银行等外资银行,可以说,南昌发展的金融瓶颈正在得到逐步解决。

《经济》:在生态城市、旅游城市、工业园区这几个热门的城市发展举措方面,南昌市如何排序,如何统筹?

余欣荣:当然是生态城市、工业园区、旅游城市。生态城市应该是第一位的。南昌最大的优势在哪里?就在生态。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指导思想,大力推行“工业园区化、园区生态化、项目规模化、产业集群化、企业园林化”的发展模式,以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重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使生态资源成为城市的最大资源,环境品牌成为城市的第一品牌。在发展的理念上,实现了从“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到“有了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再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升华。

在统筹生态城市、工业园区、旅游城市发展方面,南昌市委、市政府态度十分明确:经济建设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原则。为此,南昌把保护生态环境列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为主线,以提升环境质量、保护群众身体健康为重点,致力于塑造“生态南昌”的新形象,创造山川秀美、清新宜人的现代家园。特别是面对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大潮,南昌在洞开城门的同时,设置了3条不能碰的“红线”,即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项目不能引进、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不能引进、严重影响安全与群众健康的项目不能引进,通过选择性地吸收,保持了快速、协调、持续发展。

《经济》:您会用哪些指标来衡量南昌的发展和您自己在南昌所做的工作?

余欣荣:南昌的发展就是要真正建成一个人民群众向往的城市,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充分体现的城市,经得起历史50年、100年检验的城市。对于具体衡量这座城市发展的指标,我会选择经济指标、生态指标、民生指标三大类。选经济指标是因为南昌作为欠发达地区,只有发展了,才有实力去解决问题;选生态指标是因为这是南昌最大的财富,我们保护好了甚至建设得更好了,才能让世世代代的南昌人真正过上舒适的生活;选民生指标因为这是当前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事情,我们的发展不是某一个领域、某一个方面,而是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发展的成果必须由全体人民共享,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至于我自己在南昌的工作,评判的权力在于南昌人民,我只是一个应试者,480万人民才是考官,我所做的每一项工作好不好、值不值都是由他们说了算。

《经济》:您希望未来人们会如何形容南昌这座城市?

篇5:南昌市城市水环境系统治理与管理

南昌市城市水环境系统治理与管理

城市水环境面临的三个严重问题是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从水环境系统的治理和管理方面,对南昌市水环境系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作 者:姜云娜 左嘉 作者单位:南昌市环境监测站,江西,南昌,330002刊 名:江西化工英文刊名:JIANGXI CHEMICAL INDUSTRY年,卷(期):“”(3)分类号:X7关键词:南昌市 水环境 治理与管理

篇6:《南昌市城市管理条例》

关于印发《南昌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拆除违法建筑程序规定》的通知

各城区、新区、开发区执法分局、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

现将《南昌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拆除违法建筑程序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遵照执行。

附件:南昌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拆除违法建筑程序规定

特此通知

南昌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2012年9月24日

南昌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拆除违法建筑程序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规范拆除违法建筑执法行为,维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南昌市城乡规划管理规定》、《南昌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中的违法建筑是指违反城乡规划管理法律法规、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定以及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依法必须拆除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

—1—

第三条 拆除违法建筑应当坚持公开、依法的原则。

第四条 城管行政执法机关作出限期自行拆除违法建筑决定前,应当完成对违法建设事实的相关证据收集工作;对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的违法性质、规划影响程度难以认定的,应当征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意见。

第五条 拆除违法建筑应当遵循以下程序:

一、行政处罚程序

(一)立案。执法人员应在发现违法建筑后,应当立即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并填写《立案报告表》报行政领导批准立案。

案件调查工作必须由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执法人员承办且不得少于两人。

(二)调查取证。立案后,案件承办人员应当及时勘查违法建筑现场、制作《现场检查笔录》,询问当事人或有关人员了解违法建筑相关情况、《制作调查询问笔录》,收集并完成相关证据的整理工作。

(三)制作《案情调查终结报告》。案件承办人员根据违法建筑现场勘查和相关证据情况分析案情,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西省城乡规划条例》和《南昌市城乡规划管理规定》、《南昌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认定该违法建筑属于依法应当予以拆除的,制作《案情调查终结报告》,提出处理意见报行政领导审批。

(四)行政机关领导审查相关证据,依法作出限期拆除违法建筑决定,并由执法人员向当事人下达《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告知当事人对拟作出拆除决定如有异议的,可以在3日内到行政机关进行陈述和申辩。

(五)下达《限期拆除违法建筑决定》。

二、行政强制执行程序

(六)公告。执法人员在向当事人下达《限期拆除违法建筑决定书》的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的规定,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或者在违法建设现场张贴等形式发布《限期拆除违法建筑公告》。

(七)催告。在法定的限期内,当事人没有申请行政复议,也没有提起行政诉讼或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裁定应当拆除的,且当事人未履行自行拆除的,依法下达《强制拆除违法建筑事先催告书》,催告当事人限期拆除违法建筑。

(八)听取陈述、申辩。当事人收到《强制拆除违法建筑事先催告书》后提出陈述、申辩的,执法机关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记录、复核。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必须予以采纳。

(九)强制拆除决定。经催告,当事人仍不拆除,且无正当理由的,依法下达《强制拆除违法建筑决定书》。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强制拆除的理由和依据、强制拆除的时间、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强拆难度大且影响较广的可同时在拆除现场张贴强制拆除公告。

(十)强制拆除。强制拆除必须有两名以上执法人员到场,并通知违法建设当事人到达拆除现场,由执法人员表明身份,当场宣读强制拆除的理由和法律依据,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意见。

当事人拒绝到达现场的,通知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居委会(村委会)工作人员到达拆除现场,作为见证人配合拆除工作。

在强制拆除过程中,对被执行人的财物,执法机关应当会同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居委会(村委会)和公证机关进行查验登记,制作物品清单。清单连同被执行人的财物一并当场交付被执行人;不能当场交付的,可通知被执行人到指定地点领取。

(十一)制作强制拆除现场笔录。强制拆除现场笔录内容包括实施强制拆除的的事由、时间、地点,当事人、执法人员、见证人的到场情况;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或者见证人的意见、看法;实施强制拆除的过程和结果。

强制拆除现场笔录应当由当事人和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当事人拒绝签章的,应当在笔录中予以注明;当事人不到场的,由见证人和执法人员在笔录中予以注明并签名或盖章。

第六条 案件承办人员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应遵循以下时限规定:

(一)立案、完成证据收集和形成《案情调查终结报告》从发现违法建设之日起(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日期)5个工作日内完成;案情重大且在以上规定的时间内难以完成调查取证工作的,可以延长至15个工作日内完成。

(二)作出限期拆除决定和下达《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限期拆除违法建筑决定书》、发布《限期拆除违法建筑公告》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

(三)在法定的限期内,当事人没有申请行政复议,也没有提起行政诉讼或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裁定应当拆除的,在法定期限届满或裁定之日起的2个工作日内下达《强制拆除违法建筑事先催告书》;在催告书规定的拆除期限届满的2个工作日内再下达《强制拆除违法建筑决定书》。

第七条 文书送达。拆除违法建筑的相关执法文书应当交由当事人,由当事人在送达回执上用钢笔或签字笔签名及盖章,并注明签收日期。当事人不在的,由当事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同住家属签收或当事人已指定代收人签收,同时需提供签收人的身份证明。

留臵送达相关文书的,由街道(镇)、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组织或所在单位的代表,在送达回执上签名或盖章,并提供相应的身份

证明;当事人拒绝签收又因基层组织不愿派代表导致无当场见证人的,应向当事人宣读文书内容后,在当事人私有空间留臵相关文书,并做好整个留臵过程的摄影、摄像工作,在送达回执上说明邀请基层组织代表未果的情况,附上纸质影像。

相关文书通过邮寄送达的,应用挂号、特快等方式邮寄,并取得邮寄回执,必要时对当事人有否收取邮件进行核查;相关文书无法通过邮寄送达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公告送达。

第八条对违法建筑依法实施强制拆除时,城管行政执法人员原则上不从事现场的直接拆除操作工作。强制拆除的现场操作可以由违法建设相对人或行政机关委托专业拆迁公司实施。

第九条 依法组织的违法建设强制拆除工作,必须做好相应的风险评估和制定应急工作预案、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当事人和城管行政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应急预案和安全保障措施包括:相关工作程序规定;部门力量分级、梯次投入;突发事件应对处臵;在拆除现场设臵警戒线并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及做好违法建筑停电、停水、停气工作等。

第十条 对妨碍、阻挠依法拆除违法建筑工作,或者威胁、辱骂、殴打行政执法人员的,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第五十条规定给予警告、罚款,情节严重的,予以拘留。

第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拆除违法建筑造成不良影响的,追究相关责任人员行政责任。

篇7:《南昌市城市管理条例》

为加强城市管理,提升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东湖区政府会议精神,特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现将招聘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人数:

1、机动中队城市协管人员40名。男性35名,女性5名。

二、招聘条件

1.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责任心强,无犯罪及其他不良记录;

2.热爱城市管理工作,服从组织分配,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沟通协调能力;

3.男性:年龄30周岁以下,身体健康,身高1.75米以上;学历高中以上(含高中);退伍军人、警校毕业者身高适当放宽至1.72米。

女性,年龄2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身高1.65以上。退伍军人、警校毕业者身高适当放宽至1.63米。大专或以上学历,退伍军人具高中或以上学历。

三、招聘程序

实行统一报名、面试、聘用的办法,按照报名、资格初审、面试、考察、聘用的程序进行。

(一)现场报名

1.报名时间(请于工作日工作时间内报名)

2018年11月8日至11月30日。

2.报名方式

(1)考生现场报名(含资格审查)。

(2)报名地址:红谷滩丰和北大道369号南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中心三楼大厅18号窗口

3.报名需提交材料

(1)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学历原件及复印件;

(3)本人近期一寸免冠同底彩色照片1张;

(4)其他须提供的证明材料。

资格审查贯穿招聘工作的全过程,凡发现应聘者不符合公告所要求的招聘资格条件的,取消其聘用资格。

面试缴费:报名资格审查通过后,缴纳入围面试费50元/人。

(二)办理聘用手续

报名、资格审查、面试工作结束后,按有关规定统一实行劳动人事保障代理,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一年一签、试用期2个月)。

(三)培训

对拟聘用的城市协管人员进行政策法规、业务知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岗前培训,具体培训计划由市东湖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组织实施。

四、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

(一)工资

1.基本工资:4000元/月(含单位及个人社保承担部分)。

(二)福利

全年有降温费,防寒烤火费,“三节”福利,加班工资,分队长补贴等福利,外地人员提供住宿。

(三)社会保险

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

篇8:南昌市城市绿地昆虫群落组成研究

关键词:南昌市,城市绿地,昆虫群落,多样性

城市园林绿地是人居环境中发挥生态平衡功能,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绿色空间,具有相应的生态、社会和景观功能[1],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城市园林绿地昆虫群落结构特征是城市园林绿地生物群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多样性反映了城市园林绿地生物的多样性,同时可以反映群落及其环境的保护状况[2,3]。因此,开展城市园林绿地昆虫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特征研究,有助于人们认识城市环境的保护状况,制定城市园林虫害的防治策略。

1 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地选择

在南昌市建成区内,分别选择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生产绿地和其他用地4类不同类型的绿地进行昆虫种类调查。调查地设在青山湖风景区、人民公园、江西农业大学校园、江西农业大学板栗园、八一广场、庐山南大道,在前5种面状绿地则内随机选择不同草灌乔配置的5块样地,每块样地面积20 m×20 m,庐山南大道则选取50 m作为调查样地,进行昆虫群落和多样性全面调查。

1.2 调查及分析方法

从2009年起,于4—10月份对上述每块样地共进行7次系统调查。调查采用网捕法、搜索法和灯光诱集法采集昆虫。对每次采集的昆虫进行现场鉴定,对现场不能鉴别的昆虫种类,将其装入毒瓶内,带回实验室经处理后装入标本盒,并参考相关昆虫分类检索表和昆虫分类图鉴进行鉴定,将调查到的标本尽可能鉴定到种,至少鉴定到科,并对其进行分类统计[4,5,6,7,8]。

南昌城市绿地昆虫种类相对多度分析,按以下公式计算:

相对多度:Pi=Ni/N

式中,Ni为第i个物种数量,N为群落内总个体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昆虫群落结构特征

对南昌市6种不同绿地:人民公园、青山湖风景区、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板栗园、庐山南大道、八一广场,进行了7次系统调查,共收集到昆虫12目73科226种,个体数量24 364头(表1)。

从表1可以看出,鳞翅目、同翅目、半翅目、鞘翅目、膜翅目5个目为昆虫群落的主要类群,分别占科总数的36.99%、20.55%、13.70%、9.59%和5.48%;在物种数量上,依次占物种总数量的36.28%、31.86%、7.96%、12.83% 和4.42%。从个体数量上看,同翅目昆虫占优势地位,占个体总数的42.58%;其次是鳞翅目、半翅目、鞘翅目、等翅目、膜翅目,分别占到个体总量的20.85%、8.80%、8.46%、7.88%和6.68%。由此可以得出,在所调查的南昌市绿地中,昆虫优势类群分别为同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和膜翅目。

2.2 昆虫种类个体数及其相对多度

南昌城市绿地昆虫种类个体数及其相对多度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南昌市绿地植食性昆虫分属于10个目、65个科、198种,主要害虫包括蚜科6 783头、白蚁科1 920头、大蚜科1 280头、刺蛾科1 1 60头、螟蛾科842头、粉虱科703头、夜蛾科621头、叶蜂科567头,其相对多度分别达到0.278 4、0.078 8、0.052 5、0.047 6、0.034 6、0.028 9、0.025 5、0.023 3。肉食性昆虫分属于昆虫纲5个目、9科、28种;肉食性昆虫的优势种群是姬蜂科546头、蚜茧蜂科332头、步甲科295头、猎蝽科261头、跳小蜂科182头、蜻科68头、螳螂科36头,其相对多度分别为0.022 4、0.01 3 6、0.01 2 1、0.01 0 7、0.007 5、0.002 8和0.001 5。鞘翅目瓢虫科昆虫总量为612头,相对多度为0.025 1,其中害虫占196头,天敌416头。

3 结论与讨论

(1) 通过对南昌市6个不同类型绿地的系统调查,收集到昆虫12目73科226种,个体数量24 364头。其中植食性昆虫亚群落共包括害虫21 646头,分属于10个目、65个科、198种;肉食性昆虫亚群落共包括2 718头,分属于昆虫纲5个目、9科、28种。

(2)南昌市绿地昆虫中,同翅目、鳞翅目、半翅目、鞘翅目为优势类群,分别占个 体总量的42.58%、20.85%、8.80%和8.46%,相对多度分别为0.425 6、0.208 7、0.087 9和0.084 6。园林害虫常见的有:黑刺粉虱(Aleurocant husspi ni f er us)、棉蚜 (Aphi sgossypi iGl over)、蔷薇白 轮盾蚧(Aul acaspi sr osae Bouche)、黄刺蛾(Ci ndocampaf l avescens Wal ker)、斜纹夜蛾(Pr odeni a l i t ur a)、樟巢螟(Or t haga achat i naBul t er)、黄杨绢野螟(Di aphani a per spect al i s Wal ker)、铜绿丽 金龟(Anomala corpulent a Mot schulsky)、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sesis Forst er)、樟叶蜂(Mesoneura rufonot a)等。天敌昆虫常见的有 七星瓢虫(Coccinellasept empunct at a Li nnaeus)、刺蛾紫姬蜂(Chlorocrypt us facialis Smit h)、蚜虫跳小蜂 [Aphidencyrt us claviger(Mayr)]、两点广 腹螳螂[Hierodulapat el l i f or a (Ser vi l l e)]等。

篇9:南昌城市品牌形象设计定位研究

【摘要】城市形象是城市整体化的精神与风貌,是城市全方位、全局性的形象,包括城市的整体风格与风貌,城市居民的整体价值观、精神面貌、文化水平等。进行城市形象设计,可以将城市整体的精神与风貌等特质予以提升、升华,塑造独特的城市文化形象,充分发挥城市功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城市建设雷同化、一般化的倾向,推动城市全面发展,创建名牌城市。

【关键字】南昌;城市品牌形象;设计;定位研究

引言

城市的品牌形象设计不同于一些产品或者一些企业的品牌形象设计,因为城市的品牌形象设计到方方面面:衣食住行、地域位置、地域文化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符合当地居民的基本民情。不能过大的浮夸,亦不能人云亦云,搬运其他城市的一些东西加以改造成自己的。在打造自己城市的品牌形象时,将已有的城市品牌加以升级,把独具地方特色的推陈出新,将其打造新的城市名片。

一、城市概况

南昌,是江西省省会,江西省政治、经济、文化、商业、教育、交通中心 ,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环鄱阳湖城市群核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化制造业基地。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支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使南昌成为著名的革命英雄城市,曾作为中华民国军事首都,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

二、南昌城市品牌形象

近几年来,城市对于品牌塑造的意识也越来越清醒,有些城市也率先进行了城市品牌的塑造,尽管城市在品牌建设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目前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小觑,突出的有两个[1]:一是城市品牌缺乏丰富的内涵支撑。对地域文化的内涵挖掘不够,所以有些只是停留在形式美化方面。二是城市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并不是形式的建设,还包括对城市文化精神方面的深度挖掘,因此,城市文化形象引入例如企业形象设计的方式方法,但并不等同于企业形象设计。

(一)古色传统形象

打造城市品牌时,不能百花齐放,应该是先选择少数几个最具有代表性的,让其成为城市的主打品牌,当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时候,在推出几个独具特色的。比如说先推出滕王阁、南昌之星。当其对外有一定的号召力,在推出双子塔等。这个过程一定是循序渐进的,切不能超之过急。而且在打造品牌形象时也要注意传统与现代的相结合,不能只注重现在科技的的创新,而把具有传统色彩的形象给摒弃,也不能只注重传统的保护,忽略现代科技的创新,现代与传统一定是相铺相成的,只有做到传统与现代的相结合,才能将城市的品牌形象发挥到极致,才能吸引注意力[2]。滕王阁做为南昌古建筑的代表,极具古色古香,面朝赣江,登楼远眺,视野开阔,一览赣江两岸,迎面吹来凉爽的江风。滕王阁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将其作为古色的代表,无不体现南昌的历史悠久和传承。

(二)红色革命形象

再譬如说打造南昌红色形象,就得好好利用南昌的红色革命历史。南昌作为“军旗生升起的地方”,“八一”起义让我们不忘历史,八一起义纪念塔就是对历史最好的铭记。作为红色革命的后人不能忘记我们身处红色革命的摇篮。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无不是时刻在提醒后人红色作为南昌的色调,不能忘怀。但是在打造红色形象的同时,切忌把红色作为主色调,摆在制高点,否者会适得其反,因为红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生态绿色形象

南昌除了古色、红色,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绿色。截至2013年5月,城区年绿化覆盖率已达到46%,绿地率40.26%,人均公共绿地率达12.5㎡。[3]地处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南大道,原名西湖园艺场。该园广植林木,培育花草,保持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大批鸟禽,是南昌为数不多的生态园林。树木覆盖之茂森,鸟禽种类之繁,花卉品种之多,吸引各方游客。绿色首选当之无愧是天香园。

三、南昌品牌形象设计的定位

如今的科技发展越来越快速,在设计城市品牌形象就该好好的利用科技,打造出现代科技感的城市形象,但还是那句一定要做好现代与传统的相结合。例如在打造滕王阁作为城市品牌的同时,可以在城市中心地区投放滕王阁的宣传片,扩大其知名度,还有就是做好周边产品的研发。周边可以涉及到方方面面,这样才能加大其渗透力,而不是只是一个古楼摆放在那里,没有其渗透力。还有就是在宣传的同时,不能让现在的商业广告占其主要位置,在城市品牌面前,商业要对其让步,只要把城市品牌打造完美,才能吸引更多的人,人多其商业才会更有优势,如果人口流动一直不变,那么其商业价值也会慢慢衰退,同时城市品牌又没有得到良好的宣传。至今南昌的科技也在创新,南昌之星,双子楼,已经作为了南昌现今的标志性建筑,那么作为当今时代的产物,一定要好好进行对外宣传,而不是只停留在南昌本土。赣江两岸的夜景也在慢慢的影响南昌本土人民的生活,五彩斑斓的夜景让浮躁的城市生活多了一片净土,在忙碌了一天的工作之后享受着独具本土特色的风光进入梦乡,白天的疲惫已经退下,在寂静中迎接白天的阳光。

南昌包罗古色、绿色、红色,为南昌城市定位打好基础。城市口号也不只能停留在过去的红色英雄城南昌,这样只会太过于片面,从而失去了绿色和古色的基调。三色好比颜色的三原色,相铺相成,相得益彰。充分的做到交融才可以迸发出更多的色彩,才能打好南昌的基调,才能打造更符合南昌的品牌形象。

总结

在打造属于自己的城市品牌形象可以借鉴其他城市成功的经验,但是要规避雷同,一定是要符合自己的特色,不能只为了追求所谓的城市品牌形象,而没有自己的特色,否则就是失败的,只会给人带来笑柄,而不是赞赏。

【参考文献】

[1]侯瑾. 城市品牌形象建设营销策略研究[J]. 中国市场,2012,05:30-34.

篇10:许昌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实施细则

发布日期:2011-03-09 生效日期: 2011-03-09

发布部门: 许昌市政府 发布文号: 许政办[2011]26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创造清洁、优美的城市环境,保障市容市貌的整洁和公民的身体健康,促进我市四个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住建部《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住建部《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河南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许昌市城市规划区内建筑垃圾的收集、运输、中转、回填、消纳、利用等处臵活动。根据住建部《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许昌市规划区内建筑垃圾处臵实行特许经营。

第三条

城市建筑垃圾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或个人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余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

第四条

许昌市城市管理局为许昌市建筑垃圾行政主 管部门,主要负责对许昌市规划区内(魏都区、经济开发区、东城区等)建筑垃圾处臵进行统一审批、核准、监管;依法查处建筑垃圾私拉乱运、随意倾倒、污染路面等违法行为;负责对各县(市、区)建筑垃圾管理部门进行行业监督和业务指导;负责监管、指导特许经营单位认真履行特许经营协议。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按照职责对建筑工地实施监管,做好建筑垃圾产生地的管理工作。负责对施工现场道路、车辆清洗设施按照有关标准进行考核、监管。

公安交警部门对建筑垃圾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的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依据规定办理市区通行证;对未经建筑垃圾行政主管部门核准进行运输建筑垃圾的车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予以查处;对故意污损、遮挡号牌,车尾无放大号或放大号不清晰及超高、超速的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依法查处。

交通公路管理部门负责对进入市区或过境未按规定装载建筑垃圾的超限、超载运输车辆依法进行查处。

许昌县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本辖区内的建筑垃圾管理工作,接受许昌市建筑垃圾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监督和业务指导。

魏都区、经济开发区、东城区按照属地管理的要求,城管部门对未经建筑垃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核准的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进行依法查处,对辖区内污染路面的运输车辆进行查处,相关部门予以配合。

第五条

建筑垃圾处臵按照谁产生,谁承担处臵责任的原则,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鼓励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鼓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优先采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

第二章 建筑垃圾管理

第六条

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应在开工前向建筑垃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处臵申请,申报需要处臵的建筑垃圾数量,签定《卫生责任书》。办理施工许可证的工程建设项目,应持有建筑垃圾处臵核准手续。

第七条

建筑垃圾的处臵实行收费制度,收费标准依据许昌市物价部门核定标准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减免。对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和个人不按规定提出处臵申请并交纳建筑垃圾处臵费的,建筑垃圾行政主管部门有权责令改正并补办手续。

第八条

产生建筑垃圾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或个人应与建筑垃圾处臵特许经营单位签订有偿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建筑垃圾混入生活垃圾,不得将危险废物混入建筑垃圾,不得擅自设立弃臵场受纳建筑垃圾。所有产生的建筑垃圾必须倾倒在建筑垃圾行政主管 部门指定的处臵场所。

第十条

建筑垃圾按照规定的时间收集、运输。收集、运输时间:夏季、秋季应在21时至次日6时之前,春季、冬季应在20时之后至次日6时之前进行。特殊情况需要在其他时间段收集、运输建筑垃圾,必须经建筑垃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必须实行密闭运输,车容保持整洁,暂不能封闭的车辆应装载适量,低于车帮5公分,防止沿途抛撒污染道路。

第十一条

社区居民、个人家庭因改建、修缮、拆除或装修房屋产生的建筑垃圾,业主不能自己清运的,可委托物业管理单位、社区居委会联系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单位有偿清运。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运输、倾倒、抛撒、堆放建筑垃圾。

第十三条

任何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建筑垃圾交给建筑垃圾处臵特许经营单位以外的其他单位或个人处臵。

第十四条

单位和个人在街道两侧和公共场地堆放物料、建设施工的,应保持建设施工现场整洁,建设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将建筑垃圾清理干净,占道施工的应工完场清。

第三章 罚则

第十五条

运输液体、散装货物不作密封、包扎、覆盖造成泄露、遗撒的,由建筑垃圾行政主管部门每车处以30元罚款或处以每平方米10元罚款,但是实际执罚的金额不得超过1万元。

第十六条

处臵建筑垃圾的单位在运输建筑垃圾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建筑垃圾的,由建筑垃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七条

施工单位未及时清理产生的建筑垃圾,造成环境污染的,由建筑垃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随意倾倒、抛撒或者堆放建筑垃圾的,由建筑垃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对单位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200元以下罚款。

第十九条

施工单位将建筑垃圾交给非特许经营单位处臵的,由市建筑垃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条

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城市建筑垃圾处臵核准文件的,由建筑垃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细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建筑 垃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对施工单位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建设单位、运输建筑垃圾的单位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经核准擅自处臵建筑垃圾的;

(二)处臵超出核准范围的建筑垃圾的。

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做出处罚决定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建筑垃圾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各县(市、区)建筑垃圾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五条

上一篇:公布会员信息的范文下一篇:加强文化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