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复习计划

2024-05-03

高考的复习计划(通用14篇)

篇1:高考的复习计划

1、查漏补缺

在复习阶段我们会有着接连不断的模拟考试,有时考得好,有时考得差,考得好我们会开心那么以下,考得不好就会伤心一阵子。考得好只是暂时复习得比较好,考得差就要思考一下复习的时候哪个环节出现了差错。

首先要把试卷上的错题给解决好,然后不要再去纠结这方面的错题,专心地按照自己的复习计划走,才不会落下复习的计划。

2、总结经验

熟悉高考的一些答题技巧,这些是我们做题的过程很难总结出来,可能一个不起眼的知识点就是高考解题的关键。平时准备比较好的两套练习册,多总结自己所做过的题,多思考多回忆,争取做过的题其中的原理没有忘记,再加上平时积累的考试经验和技巧,你会发现很多以前不会做的题都得到解决。

3、细致谨慎

高考是个精细活,不仅考查知识,也考查能力的运用,比如计算能力。做一道的时候,能否做到严谨思考并认真计算,是解题过程的一个关键。

从很多数学满分的试卷分析得出,那些能在数学上拿到满分的人一定是严谨至极才会答出一张张艺术品一样的卷子。所以我们在做题的时候要训练自己的严谨态度,真正做到下笔无误。

高考前一般都会进行两轮复习,有时候老师所布置的复习节奏可能不适合自己。在完成课堂任务的同时,一定要制定比较清晰的自我复习计划,才能在高考中取得胜利。

篇2:高考的复习计划

对于某些科目的薄弱环节,可以把教科书或者相关的复习资料拿出来,然后逐一阅读每本书上关于这方面知识的论述,再详细对比解题步骤和答案,弄清自己出现差错的地方。

这种复习方法就是为了消灭自己的薄弱环节,执行的过程中,可以找出些比较典型的习题拿去复印,然后裁掉其中的答题步骤,仅留下题干部分。目的是为了形成一组极具针对性的习题,提高复习效率。

2、掌握得分技巧

高考所考的知识点一般比模拟试卷的难度低,出现偏题、怪题的几率比较小。在高考前几天做往年的高考真题,可以提升自己的自信心,熟悉高考的题型。

以每两天为一个周期,同步高考的时间去安排训练,在相对应的时间点做对应科目的试卷。每份试卷做完之后,都应当仔细核对答案,并给自己打分,掌握答题的得分技巧。

3、调整作息时间

因为高考的时间安排与在学校时的学习计划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回家复习的第一天起,就要把时间进行调整,使自己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篇3:高考的复习计划

一、迎战高考要处理好学与思的关系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道出了许多同学学习数学的误区.

误区一:有些同学做题具有选择性,爱做会做的,见到陌生题就喜欢绕道走.实际上,遇到会做的习题时,看起来埋头在很认真地写与算,脑子实质却是空白的.这对于认知水平的提高并无益处.我们知道,数学基本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这几个方面的能力都需要学生逐步锻炼,尤其可以通过求解比较困难的问题才能得到提高.所以,同学们在平时复习中不能惧怕难题、新题,一旦遇到,应该沉下心去分析题目的条件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所求的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支持……这样如果能找出问题的条件和结论的结合点,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误区二:有些同学的笔记记得非常漂亮,而在问及老师到底讲了些什么内容时他们却回答不出来了.有些同学则更没有安排时间在课后温习笔记的内容.我认为这样做笔记等于浪费时间,不记也罢.我们应该做到的是,上课时应该以认真听讲主动思考为主,需要记下的是老师提出的重点和难点,课后再来认真思考整理.如果课上听懂了课后消化整理的时间就能大大减少,从而效率能得到极大地提高.

误区三:我们提倡学生多问问题,但是没有经过独立思考,或者因为不喜欢花时间思考而出现的提问是不可取的.或许你使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把所有可以用于解决该题的方法都尝试了一遍,也没有解决一道数学题.从表面上看,投入时间和精力而没有得到期望的效果,很多人会认为学习效率太低了.但是,这种收获是隐性的,敢于探索的精神以及在探索的过程中大脑得到的训练是不能通过机械的做题得到的.所以,提问应该发生在反复思考之后,而且在老师启示的过程中也要认真思考,争取接受最少的帮助就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大脑在得到了锻炼的同时还获得了新知,效率也能得到提高.

以上几种误区在成绩相对不理想的同学身上表现尤为明显.如果你发现自己只爱学习而不愿动脑筋思考,就请尽快养成爱动脑的好习惯,它不仅有助于你现在的学习还有助于你将来的生活和工作.然而只思考不学习又会走上另一极端.

误区四:有些同学只“想”不做,眼看脑转,解题思路就有了,于是盲目地认为这类问题已经掌握,从而束之高阁,没有拿一道题试试自己的这把“刀”,等真正到考试时就会丢三落四,张冠李戴,经常是会而不对,对而不全,造成得分率低.高考数学的时效性很强,需要在两个小时内解决尽可能多的题目,更需要在熟悉的题目上得心应手才能挤出时间来解决压轴题.因此那些“差不多会”的程度是适应不了高考的.我们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做到四个层次:懂———会———熟———悟.听“懂”别人讲的是最基本的,也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的.但高考是闭卷,最起码要做到“会”,即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会做.然而时间有限,这还要做到“熟”.这是一个需要反复训练的艰苦过程.如果要想在高考中有更加突出的表现还要达到第四个层次“悟”,即能熟练地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各种问题.这就要求同学们在解决一个有难度的问题之后有时间去思考:困难源于知识上的哪些缺陷?是思考得不全面,还是心理因素不过关?该如何改进呢?还可以有目的地找一些类似的题来练,从而形成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也就是常说的“多题一解”,它可以大大提高你的学习效率.当然还需要考虑这个问题还有别的解法吗?也就是“一题多解”,这样可以培养你的发散思维.同样是学习一个问题,掌握程度不一样,那么在高考中获胜的几率也就不一样.一个人从接受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记与识、学与思的过程,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补充,这二者是紧扣的两环,缺一不可的.正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过程那样,只学不思,那是囫囵吞枣,举一而不能反三,那是未经消化吸收,所学知识无法化为己有.只有学而思之,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高中数学知识比较多,要想在有限的时间把每个问题都弄懂弄透是不太现实的.那就要求重点把握要准,考试当中A级要求的就没必要深挖,C级要求的当然相对要多花些工夫,同时还要有个详细的计划才能从容迎战高考.

二、迎战高考要有周密的学习计划

误区五:面对高考,各科老师都会系统给出复习资料,同学们自然也会有所准备.但高考之后发现许多资料都没有来得及做,即使老师改完讲完的试卷有些同学也没有仔细看过.还有一些只是抄满了,真正沉下心去做的比想象中的要少许多.当然,这并不是同学不用功,不想学,而是时间有限.要想走出这个误区就要求同学们在开学初制订好适合自己的计划,长到一年,一轮复习,短到每周,甚至每天,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预期的任务.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在开始复习之前请教老师各阶段的复习目标,根据目标制订计划.数学的第一轮复习内容要全,基础要牢,计算要强,确保根基牢实.二轮查缺补漏深入思考,构建好知识体系.做到每个章节都有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因此前两轮复习时可以根据老师复习的步骤,计划好每天什么时候要复习老师讲过的,什么时候预习要讲的,什么时候补充自己的薄弱环节.一周中何时做单元练习,何时做综合练习,何时反思总结一周内容.到第三轮就要练习临场发挥了.这个阶段就要计划好何时做练习,何时纠正,何时反思,何时做巩固练习.有了周密的计划,你才不会顾此失彼,才能从容迎接高考.但有些学生在执行过程中恒心不够,遇到困难就退缩了,一个计划执行不到两天就放弃了,处于一个天天计划,天天变化的状态中.还有些学生信心不足,在课堂上一步不会,死揪着不放,以致下面知识根本没听,一道题不会一堂课就不想听了,课后也没有做一些补救措施,下一节也听个半懂.如此往下的恶性循环,数学成为一门弱势学科也就逐渐形成了.所以同学们还要计划好如果遇到拦路虎时应该怎么办,过后又怎么办.我觉得课堂上如果遇到困难可以跳过或者把它当成已知的去听下面的知识,课后按计划补齐即可.

三、迎战高考要实战演练做好应试心理准备

考试结束后听到学生说的最多的就是“如果不马虎,我能考130”“如果有时间,我能考120”……但考试没有假如.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这些非智力因素的错误?

误区六:许多同学在平时训练时听着音乐,聊着天,一道题做个半小时,一张试卷做了半天,在非常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做完.分数挺高,自我感觉也良好.但高考考场已被家长、学校、社会和你自己渲染成非常严肃、重要以至神秘的战场.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下,许多学生考试时心怦怦直跳、手哆哆嗦嗦,好长时间心情平静不下来.如果此时再来一拦路虎,更增加了此时的紧张情绪.如果考试在慌乱中度过,何谈超常发挥.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像对待高考一样去认真对待,适当地营造一些紧张气氛,使自己能够完全地投入思考.而等到高考像对待平时练习一样认真严肃,大脑再兴奋些,人再仔细些,你就会很好地发挥了.总之就要把练习当考试,把考试当练习,并且在每次认真地练习之后,无论考多少分都应该认真地反思.从知识上:哪些过关了?哪些没有?如何补救?从时间安排上:哪些地方快了?哪些地方慢了?如何调节?从心理上:紧张吗?懒散吗?开头和结尾的心理状态好吗?遇到难题怎么处理的?正式考试我应该如何应对各种情况?制定一个考试预案,考试时才能从容面对.总之,整个复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练习、反思.调整的过程,最终把你的知识、方法、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去迎战高考.

高考是高三学生既期待又害怕的一次考验.它既能锻炼你的意志,又能培养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它是人生的一次历练.同学们应该相信:不经历风雨,不能见彩虹,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我相信只要你能科学地迎战,等待你的必将是大学的美好生活.

摘要:本文指出高考数学复习中常见的误区,并且指明如何走出误区.

篇4:高考复习的校本浅探

一、从复习的形式上看,要改变机械、孤立的因循守旧模式

当前,在高考试卷中对学生“以能力为中心”的考查意图越来越突出。如果仍然把复习简单地划分为孤立的“大二轮”或“小三轮”的模式,各轮之间缺乏有机的渗透、贯通,会影响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我认为复习课就应贯彻新课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以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为根本方向。通过一定形式实现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有对考点、核心点的筛选连接,也应有时政与课本的链接,同时高考真题须让学生全面体验。

二、从复习的内容上看,要改变简单勾画课本内容的备考习惯

在高考试题中情景在課外,考查依据的内容在课内。我们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全面把握主干知识。那么,怎样锁定掌握主干知识呢?

首先,依据《考试大纲》筛选近三年高考的常考点。其次,在复习中对考点进行复合突破:1.将整本书的主干知识创建整体架构。按某一线索,重新划分几个专题。2.确定每一个专题的核心概念,把握与之有直间接关系的其他概念、内容和现实提法。3.把握每一专题中重要的结论、关系及其他专题、教材、学科的直接、间接联系。4.在每一专题实时安排时政课和习题课,越到复习后阶段越需要加强。5.根据每一专题,对近三年高考题进行分类汇总。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对高考真题突破,提升能力。

三、在学生管理上,我们要正确处理“堵”与“导”的关系

所谓“堵”即严格的纪律要求;所谓“导”即积极的心理疏导。它们两者有机统一于学生管理的整个过程之中。如果我们不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想当然地认为学生状态很松散或者是太紧张,而采取一厢情愿的措施,往往费力不小却收效甚微。

坚持适度严格的纪律要求,有利于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息习惯,培育积极向上的学风与班风。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也是必须要做的工作任务,为学生持续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动力。我们要针对学生实际特点,细致到位地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适应压力,超越高三。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既不断总结本校一般的教育教学规律,更要探索研究每一届学生的学情,做到“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这样我们的教学工作就能不断创造出新的成绩。

(作者单位 河北省蠡县大百尺中学)

篇5:高考政治复习的计划

好多学生和家长对政治学习的认识有重大误区,认为政治就是背背知识,能背下来就能考高分。事实上有好多学生也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政治背的很多也很熟但是考不了高分呢?原因在于,能背仅仅是学好政治的三分之一。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背诵,再通过强化训练形成自己的解题方法才能灵活运用知识,考试才能拿到好的成绩。

习题一定要有代表性 ,需要一定的习题量,但是都是有目标有步骤的系统训练,切忌漫无目的的题海战术。高三宝贵的时间是要用来做一些更有效更有意义的事,一定要打效率战而不能打时间战。

篇6:高考生物的复习计划

1.应激性、细胞、自由水、结合水、肽键、多肽、真核细胞、原核细胞、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细胞的分化、细胞的癌变、细胞的衰老、致癌因子、有丝分裂、细胞周期、无丝分裂

2.酶、ATP、高能磷酸化合物、高能磷酸键、渗透作用、原生质、原生质层、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选择性吸收、光反应、暗反应、光合作用效率、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内环境、稳态、脱氨基作用、氨基转换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3.向性运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激素调节、顶端优势、反馈调节、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反射、反射弧、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突触、高级神经中枢、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

4.有性生殖、无性生殖、营养生殖、双受精、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性原细胞、初级性母细胞、次级性母细胞、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染色体组、性染色体、常染色体、个体发育、胚的发育、胚乳的发育、顶细胞、基细胞、胚胎发育、胚后发育、卵裂、囊胚期、原肠胚、动物极、植物极

5.DNA、RNA、碱基互补配对、半保留复制、基因、转录、翻译、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相对形状、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正交、反交、伴性遗传、交-遗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杂交育种、人工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优生学

6.自然选择学说、基因库、基因频率、隔离、地理隔离、生殖隔离

7.生物圈、生态学、生态因素、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种群、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森林、海洋、草原、农业、湿地、城市)、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生物圈的稳态、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生态农业

8.人体的稳态、人体的平衡及调节、糖尿病、营养物质、营养、特异性免疫、免疫系统、抗原、抗体、抗原决定簇、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

9.生物固氮、共生固氮微生物、自生固氮微生物

10.细胞核遗传、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编码区、非编码区、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外显子、内含子、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工程、质粒

11.生物膜、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细胞工程、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细胞的全能性、愈伤组织、脱分化、再分化、动物细胞培养液、原代培养、传代培养、细胞株、细胞系、单克隆抗体

篇7:高考各科的复习计划指导

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教师应严格以课本体系为主,抓基础,抓落实。重点做好词汇与语法教学,并以阅读为主线,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其中。

首先,词汇教学是重中之重。应以高考英语考纲为依据,认真研究熟悉掌握《考试说明》中词汇表所列的所有单词。对一些用法稍复杂的词仔细研究,词义的把握力求稍宽一些。以able为例,学生除必须知道其拼写、发音、词性、汉语意思外,还应掌握:

⑴词形转化:unable, disabled, ability;

⑵搭配:be able/unable to do sth;

⑶同义词对比:can,尤其是could do与was/were able to do的区别;

⑷作定语用法:“能干的”

⑸用be able to造句。建议可把教材词汇做一次归类,按话题来归类,并按话题来记忆,便于记忆和在写作时系统地提取。另外,要求学生每天必须理解并记忆10个左右的新词汇,可以参考大学英语四级词汇。

其次,正确认识语法教学,加强基础语法知识的复习指导。语法复习课的安排要遵循认知规律,应是一个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过程。下面是笔者的做法:将语法项目分成若干模块。每一块语法用两个课时复习。第一课时,课前,教师根据本块语法项目的难易程度,准备好讲义(能列表的语法知识尽量表格化,便于学生查阅复习),布置学生根据讲义进行预习,并做讲义后的诊断性练习,做后自己核对答案。上课时,教师针对该块语法的重点难点进行必要的讲解,并组织学生操练。第二课时,教师针对第一课时学生操练中出现的问题,再次进行讲解,并再次组织有针对性的操练,然后学生做检测性练习,教师同时巡视,及时了解学情,并作个别辅导。课后,教师布置巩固性练习。

此外,在第一轮的复习中关于练习与测试的安排(除月考外)大致如下:

⑴每周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做1份完整的高考原题卷,1份不完整的包含部分题型的分解卷;

⑵每周两次集中听力练习;

⑶每周背诵、默写一篇书面表达,每隔一周自己动手写一篇。

⑷除每单元的小测外,每周测一次课标词汇;⑸阅读与完型是练习的重点,要求学生至少每天2篇阅读,隔天1篇完型。第二轮时要达到每天5篇的阅读量。

总之,练习的`目的在于强化词汇、语法的复习并逐步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丶第二轮复习综合能力突破,点击重难点,提升思维品质。

以专项训练为主。训练的内容包括了解各题型的特点、答题的要求。

⑴单项填空每天或者隔天作15个单选题,除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排除法,还原法、简化句子结构适合自己的应试技巧来提高答题效率外,在日常学习中好还要要求学生要牢固基本词汇的本义、转化义、引申义、或比喻义以及固定搭配;要以动词的学习为重点(时态、语态、主谓一致、非谓语动词、词义辨析)要强化三大从句的学习,(状语从句、定语小哦凝聚、名词性从句),反复练习,指导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为止。

⑵完形填空完形填空是学生的弱项,需要重点训练。我是这样进行训练的:教师和学生一起在课本里划出一些重点段落,然后让学生以每隔几个词(常为4或5个)漏一个词的方式将段落工整地抄在练习本上,过一会儿再将漏掉的词重新补上。这样的训练比较有趣,学生喜欢做,训练的效果较好。在日常学习中要求学生做到:注意重点词组、习语和常用句型的积累和应用;注意词汇的使用范围和同一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常读、常思、常总结,以阅读带动完形填空能力的提高;选题要由浅入深,语言地道,文意连贯,同时在做过的完型中选择几篇要求学生背诵,培养语感。

⑶阅读理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做到精泛读结合,并且注意积累阅读中遇到的词汇。训练中要以阅读为主,把握好速度和准确性的关系。在做题过程中要逐渐做到;快读文章笼统抓大意;回读文章对应答好题,快读文章不仅容易获得文章的主题思想,而且可以减弱生词多对阅读的影响。所谓找对应就是明确文章表达的中心后,带着问题回读文章,找到相关信息,通过排除或对比来获得答案。这样既能减少阅读量,又能减轻阅读压力,从而提高阅读的信心和效率。

⑷书面表达

在日常训练中要求学生熟悉各种材料、题型的特点和要求,背诵常用的词汇、句型、文章的开头,结尾和优美的段落,多进行仿写,改写、和修改,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卷面整洁优美,大小写和标点符号运用正确。

在具体写作时采用下列步骤;一审(审定人称、主体时态、格式)、二列、(列出简明要点)、三连、(连词成句、连句成文)、四装饰(综合运用过渡语的使用。长短句的搭配、倒装、非谓语动词,强调句型、独立风格、复合句的使用、高级词汇等手段进行美化,以达到地道、流畅、一气呵成的效果)、五、检查(检查大小写、标点、时态、主谓一致)、六抄写(将草稿快速、工整地誉写到试卷上)。

作文往往都可以当作改错材料,具体做法如下:在给学生布置书面表达训练之前向学生交待清楚:

⒈他们的作业将被用作其他人的改错材料;

⒉所有书面表达中的作文在训练结束后装订成册,作为参观材料;

⒊书面表达一般要求打草稿,草稿可请他人修改,但上交的正稿必须字迹清楚端正,无重大修改,要签上名字和时间。修改者进行修改后也签上名字和时间。由于知道自己的写作会被别人评价,学生的习作就会很认真。优秀习作在班级进行交流,交流结束后装订成册存档。

三丶第三轮复习应用能力提高

以综合运用为主,加强实战演练,积累临场经验,强化应试技巧,最终提高应试能力。

篇8:高考的复习计划

下一阶段复习,与其说是教师如何安排复习的问题,倒不如说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复习的问题。市质检已经结束,通过前阶段的复习,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训练已经历了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在下一阶段,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将更加突出,如果我们的措施得法就能促其发生质变,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据此,我们拟定如下工作思路。

一、在分析反思中复习

在市质检成绩上纠缠不休是无益的。成绩好的,不一定就能带来正面效应;成绩差的,不一定就是负面影响。关键在于如何分析。不好的分析,带给师生的可能更多的是压力和阴影;好的分析,带来的将是动力和信心。此时成绩的重要意义在于:师生均能从成绩中读出信心、读出动力、读出目标、读出高效复习的途径。因此,下阶段复习第一步工作可以归结为三个词。

1. 分析。

A.共性分析和特性分析,发现自己的潜力和特长。B.知识和能力结构分析,明晰努力方向。C.方法论分析,及时调整教法和学法。

2. 反思。

也谓返思。对教法、学法、知识、能力进行全方位扫描,从而达到温故知新、梳理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3. 定位。

A.指导学生依据自身知识和能力现状进行理想目标定位。过高的定位不利于确立自信心,过低的目标无助于激发学习动力。B.指导学生依据自身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学习目标定位。帮助学生寻找复习目标的最佳着眼点是“省时”“高效”复习理念的要求,也是这一阶段复习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抓住关键,懂得放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复习轨道。C.指导学生依据自身特点制订目标明确、容易操作的复习计划,使对自己的定位变成可以操作的具体目标。

以上认识的核心是,通过老师的帮助指导,学生在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的情况下,就可能找到最优复习的途径。为此,特拟如下工作:(1)召开全体高三年教师参加的学情分析会议,商讨复习方案。(2)班主任组织班级学情分析会议,指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分析定位。(3)各学科教师指导学生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分析。(4)班主任和各学科教师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4)组织最后冲刺阶段复习方法讲座。

二、在思维训练中复习

在最后两个月时间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考试制胜的关键就是做到心理稳定、思路清晰。教师的任务就是设法引导、培养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和已经具备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运用于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是高考成功的重要因素,题海战术、被动碰运气式的反复操练不仅无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而且会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思维训练应该是构成这一阶段复习的主线,下阶段课堂教学工作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1)引导促进学生进行思维重组,形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状态,从而在思维水平上逐步接近高考的要求。(2)引导促进学生构建学科思维能力,从而具备在高考中应对各种新情境、新变化的能力。(3)引导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这是顺应高考“能力立意”的基本要求。(4)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形成稳定的解题思维方法,从而从心理上和思维上更加贴近高考。

为了实现以上复习目标,在管理和教学上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精讲的原则。忌“满堂灌”———剥夺学生的自主思维。(2)精练的原则。忌“满堂练”———侵占学生的思维空间。(3)对症训练原则。忌“放牧式”———浪费思维训练的宝贵时间。(4)层次性原则。忌“一锅煮”———低层次的训练模式。(5)针对性原则。忌“瞎子摸象”———盲目无序的训练模式。(6)平衡性原则。忌“强取豪夺”———以榨取其他学科生命为代价维持本学科的生命空间,最终将得不偿失。

三、按照心理学规律科学安排复习

面向高考,复习能使学生在心理、思维、体力等方面保持稳定,从容应对各种题目,最终取得优异成绩。因而,调整、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关键,我们有必要按照心理学的规律科学安排下阶段的复习。

1. 按照艾宾浩斯曲线原理安排复习。

艾宾浩斯曲线至少给我们带来三点启示:(1)遗忘往往是立刻发生的,而且此时遗忘率最高。在课堂设计中,要强调及时练习和小结的重要性。(2)对于无意义的机械记忆内容,经常性地记一记比集中记忆效果要好。但在有意义的概念形成的学习中,以及在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并形成规律的学习中,集中练习的效果更好。所以,我们要对知识点进行分类,对于识记性的知识点,要采取间时复习的方法,而对要形成技能技巧的知识点,则需要采用集中讲练的复习方法。(3)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逐渐减慢,甚至有终生记忆。也就是说,当复习强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不需要再做过多的重复复习。搞题海战术,一是会把学生的身体拖垮,二是会让学生对这样的复习产生厌倦和抵触的情绪,反而会削弱复习效果。“剩饭炒三次,狗都不闻”,对翻来覆去的重复复习,学生怎么会不反感呢?

2. 科学调节,以良好的状态迎接高考。

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每年高考时大多数考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焦虑的状态,因此缓解过分的紧张、克服高度焦虑,几乎是每位考生都需要做的心理调整。但同时也要避免过度放松。心理学家认为,有紧迫感才能提高效率,有兴奋感才能迎接挑战。只有保持适度紧张和兴奋,才是上考场的最佳心理状态。

因此,下阶段的复习必须紧紧围绕培养学生良好状态安排,主要工作有:(1)控制考试的频率。过多的考试,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厌烦的情绪,甚至增加失败感,使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但复习还是需要用考试评价复习效果的,也需要用考试激励学生进一步提高复习效率,如果考试得法,学生就会在考试中由于应激作用而神经兴奋,产生比较大的能量,提高应对能力。因此,每一次考试都要精心设计,都要充分考虑到是否有利于保持学生的良好状态。(2)加强常规管理,监督学生调整作息时间。让学生做到既不过度紧张,又不过度放松,保持适度的紧张兴奋。(3)组织专题讲座,让学生懂得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4)细化管理,密切关注学生情绪心理的任何变化,并及时疏导诊治。(5)组织考法专题讲座。

篇9:高考模式中生物的复习

关键词:双基;综合;实际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270-01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广东、上海两地相继对高考进行了改革实行“3+X”考试。新的高考方式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侧重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推动素质教育的改革。2000年江苏、浙江、吉林也采取了这种高考模式,2001年四川省也开始采取这种方式,并且与江苏、浙江、吉林为同一套考题。因此认真分析、研究2000年江苏、浙江、吉林的理科综合题,总结出它的特点,对今后的高考生物复习效率的提高有积极的意义。

江苏、浙江、吉林的“3+X”理科综合试题的,特点主要有几个方面:1、注重学科内的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查(即学科内综合)。2、体现了学科间的知识的综合。学科间知识的综合主要体现在用理、化、生三科的知识去解决一大题,而每一个小问题都是相对独立的,只需用单科的知识回答就可以完成。这部分题约占试卷的31.7%。3、在这一套题中充分体现了用生物学科知识进行科学研究能力的考查。实验设计及分析题约占整个试卷的16.7%。4、在这一套试题中,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科知识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紧密联系让同学们明白了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事”的道理,从而更加充分体现了教育应向素质化教育方向发展的道理。 针对高考的这种命题思想与趋势,针对四川省第一次“3+X”考试,在生物科的复习环节中必然要采取更加合适的方式、更新的思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与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生物学知识和生物学基本技能。

一、在复习过程中,双基的训练不可少

无论高考的模式怎样改革,但它始终是围绕中学生物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的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复习时首 先应注重基础知识点的复习。在复习各知识要点时,引导学 生理出各章节相关知识点的联系并将之系统化,这样就可以减少繁琐的知识点,将厚书变为薄书,同时又培养了他们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网络化的概念能力。

如在复习中,就可将书的第一章一第三章一第五章按新的顺序来进行复习,先复习各个主要知识点,再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吸纳,充分显示出“遗传变异”的根本原因,以及“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与“基因突变”的关系。

还有如在复习第二章时,由于知识点多且显得繁琐,同学们难以记忆,复习时也是一头雾水。其实只要找出它们的由来、彼此之间的关系: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细胞内原生质成分的代谢→原生质中主要是水分、糖类、无机盐等的代谢一水分代谢、矿质代谢、有机物及能量的代谢(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一各种代谢的物质来源、代谢途径……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通过整理出这种有序的知识网络,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就可以上升到整体的高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有了更广的视角。

在对知识的理解上,还可用少而精的典型例题来加以讲解和练习。以“讲”来帮助同学们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练”巩固书中的知识,同时培养同学们创新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教师对题的选择上则应做到把握题的深度及广度,使所用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注重学科间综合知识的训练

从高考改革的命题指导思想可见今后将越来越注重学科间综合知识的考查,因此应注重培养同学运用理、化、生三科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复习时,应找出生物科知识与理、化知识的联系,培养同学能对相关的生物知识用理化的相关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对理、化的知识用生物学现象或规律去解释。

如第七章“环境污染”中的“酸雨”,它是如何形成的应该用化学知识去解决;它为何会成为“三废”中的“一废”,它是如何影响自然界中的生物的,这又涉及到了生物学的知识。再如“基因突变”与“太空育种”体现了生物学与物理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注重学科知识与生产及生活实际的联系

综合科目的命题,更加注重学科知识与生产、生活、社会现象、国家政策有联系的题目。因此,在复习中应注重“广积粮”,多收集与学科知识相关的一些当今生物学领域的科研成果发展动向等,让同学们的知识更加丰富、完善。

比如:当今的热门话题“克隆、转基因、细胞融合技术”等,都应在复习到相关知识时做必要的介绍,讲解这些成果的应用原理。另外对造成环境污染的“酸雨、赤潮、水体富营养化、沙尘暴”等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也应从产生的原因、危害、预防等方面做详细的讲解。这样即复习了知识,又让同学们深切体会到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关系;既增加了同学们的责任心,又从科学性方面去了解了这些问题。

四、应改进实验内容的复习策略,重视对同学们的科学实验方法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2001年的江苏、浙江、吉林的“3+X”考试,涉及到了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分析。今后的高考也将更加注重对学生科学实验方法及能力的考查,这很能够体现同学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篇10:高考文科的复习计划建议

竞争中经常是光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赢了。从求知出发看高考,就会少点浮躁,少点急功近利。一些同学,从高一起就把矛头对准高考,非高考科目不下工夫,非课本参考书不感兴趣,好像这样就能“聚焦”,就能赢得高考。这样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

从语篇中学外语。学英语,有的人专攻单词、语法和习题。这种高效率的办法并不一定适合你,相信,也不易达到好效果。喜欢看“杂书”,这兴趣也可迁移到了学外语上,兴趣恰恰是学习外语的最大动力。另外,对于课本:从语篇中学习一切知识点,这样既掌握了知识点,又能培养整体理解能力,还利于在写作中用上地道的句式和结构。

语文的复习,应分块归纳。按基础知识、阅读、写作分块,采用不同方法。基础知识,按老师的要求从参考书上挑出的十几页知识点复习,强调在快速多次重复阅读中加深记忆痕。对阅读,依*自己较强的阅读功底,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熟悉技巧、适应题型上。

篇11:高考文科历史的复习计划建议

(一)复习时注意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狠抓历史基础知识,准确掌握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内在联系,形成学科内容的主干系统和知识网络。如封建社会的衰落是我国明清时期的主要特征,就《明朝专制制度的加强》这一节内容来说,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掌握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①政治制度上: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解决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地方废行省,三司分权,解决地方与中央的矛盾。②军事制度上: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解除军事将领对皇权的威胁。③法律上:制定《大明律》,通过立法来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④加强特务统治,用非正常的手段来强化君权。⑤“削藩”,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⑥营建北京城,突出皇权,体现出浓厚的君主专制色彩;就这一章的知识结构来说,明清时期的封建社会衰落主要表现在:①政治上强化君主专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特务统治、八股取士、文字狱、军机处、“均田免粮”无不体现出封建社会的衰落。②经济上一方面封建社会的经济继续发展,另一方面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开始冲击着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③民族关系上,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④对外关系上,西方的殖民活动已到达我国的东南沿海和西北边疆,出现了反侵略的斗争,闭关锁国政策成为对外关系的主流。⑤思想文化上,文化专制主义达到顶峰,出现了一些反封建专制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和文学作品,西学东渐。

2、掌握基本的记忆方法和习惯,准确记忆基本史实,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识,使知识网络化。

3、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和结论,这是形成历史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如“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即资本主义处于手工工场阶段,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这一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度。对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来说,资产阶级的根本任务就是夺取政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障碍,建立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贵族专制王权。故英国186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美国1787年宪法的颁布,法国1789年的《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在英、美、法的确立。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度表现在四个方面:一、英、美、法等的资产阶级革命;二、欧洲封建大陆国家推行富国强兵的改革客观上顺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三、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四、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率先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英国取得胜利,较早的迎来了工业革命,显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以单元为中心,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归纳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发展过程,从宏观角度把握历史。如上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我们还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国际关系四个方面来把握。经济上资本主义处在手工工场的繁荣阶段,商业资本起着支配作用;政治上资产阶级在斗争中壮大

起来,加快了想资本主义的过度;思想上资产阶级抛揩了宗教外衣,提出了建立民主、平等、自由的资本主义制度;国际关系领域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另一方面欧洲大国在激烈的争夺殖民地和殖民霸权;同时亚、非、拉美面临挑战,欧洲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

5、强化专题史复习,融会贯通,形成历史知识的主干。如“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专题,既有中国古代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改革、商鞅变法、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等内容,也有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中国当代的改革开放等内容,还有世界近现代史上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苏联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改革等内容。通过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专题复习,有利于总结和比较各种改革的发展过程及其得失原因和影响,揭示改革的一般规律。

例如:

——中国古代史: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和对外关系的角度把握中国古代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发展;明清时期的衰落要和同时期的西欧社会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对外政策的对比来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特征。

——中国近代史前期(1840—1919)从政治民主化、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的角度来掌握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政治民主化的影响。

——中国近代史后期(1919—1949)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基本国相结合,逐渐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和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创建新中国的角度来基本历程。

——中国现代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资本主义近(现)代化”是理解世界近现代史的总纲:世界近代史部分要理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怎样形成的;世界现代史部分要注意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注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资本主义政治、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的影响;三次科技革命对亚、非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中外历史的横向比较与联系 ,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对比中国历史,尤其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如在整理专题“中国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可以把它再分为“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两个小专题。“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我们可以分别从19世纪六、七年代民族工业的产生,19世纪末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19——19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的三个阶段,分析各自的原因和影响,探讨世界资本主义对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以及民族工业在近代历史发

篇12:高考前的复习计划个人

晚自习学习时间非常宝贵,懂得利用时间的同学一个晚上可以完成很多事,不放心上的同学一个晚上什么知识也没学到。小编在这建议高考考生一定要对晚自习学习计划提前规划,假设你的晚自习时间为两个半小时,就要对这两个半小时合理分配。

晚自习学习计划主要围绕知识的梳理工作展开,比如你可以把今天课堂上老师复习过的内容梳理一遍,将自己做过的试卷整理一遍。

方法二:二轮复习知识运用讲做题,三轮复习归于总结

高考二轮复习主要是围绕着不同专题内容展开,对这些知识灵活运用。高考考生在这轮复习中,就要对各科考点不同题型十分熟练。具体途径就是做题。

做题并不是把难题做会了就代表你很厉害,而是要认识到基础题型的重要性,将基础题和中等题做精学透。如果这两类题你都能综合运用,你的整体分数就会高。

三轮复习主要就是总结的问题,当你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交流时,都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常总结知识点。所以我们对于一轮和二轮巩固的知识点要进行总结,有一个明确的考试应对思路。

方法三:学习效率掌握在自己手中,看淡分数,看重模考题型分析

学习效率是学习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我们要知道学习效率就是我们对于时间是否能够合理运用,你只要做好当下最重要的事就是对自己的负责。

对于每一次高三大大小小的考试,学会看淡分数,调整心态。一模、二模及三模试卷分析一定要注重,从中获得的做题思路是你应对六月份高考的涨分技巧。

篇13:走出高考复习的误区

一、重视做题而轻视阅读

有的教师认为复习就意味着做题, 因此复习课就成了师生在题海中苦苦挣扎的课, 传统的“题海战术”往往是“水过地皮湿”, 学生整日泡在题海中疲于奔命, 过后却收效甚微。课外阅读因为做题的时间不够而被挤掉。其实, 复习不仅仅是指做题, 课外阅读还是很必要的, 因为阅读水平的高低和阅读量的多少, 直接关系到学生文化积淀的深广以及语文素养的高下。阅读与语文永远不会矛盾, 况且近年来福建省高考试卷规定经典名著阅读考测占到20分, 而且作文要高分也与课外阅读有直接联系, 这些因素都说明学生要重视课外阅读。高考复习阶段由于其特殊性, 读哪类书比较适宜呢?我认为, 一方面是《高考考试说明》规定名著篇目;另一类是报刊, 如《青年报》《杂文报》《考试报》《语文报》等这些报纸。学生抽空去阅读不仅能调节生活而且还能增加知识, 了解高考的动向与复习的方向, 使复习更有针对性。此外, 还有一类是短篇美文, 如余秋雨、林清玄、毕淑敏等作家的文集和《青年文摘》《读者》等杂志。这类作品篇幅短小, 语言优美, 内容隽永而丰富多彩, 每日读两三篇不仅能给紧张的复习生活带一丝忙里偷闲的乐趣, 而且还荡涤了心灵, 陶冶了情操, 更重要的是在不断的阅读中丰富了自己的头脑, 渐渐地使自己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复习阶段, 各门功课都抓得很紧, 特别是理科班的学生, 数理化练习卷就像雪片似的纷纷飞到学生的眼前, 如何让学生从题海中抬起头主动进行阅读, 这就得讲究方法, 同时也需要学校的配合。学校应开放学生阅读让学生到阅览室及图书馆, 使学生有阅读的场地及材料。另外, 年段各课组可开设阅读课 (两周一次) , 让学生到阅览室阅读, 做好读书笔记, 摘录精美词句, 早读列下阅读篇目, 主要是古典诗词与课文要求背诵的内容。课前五分钟可安排“美文大家赏”这一节目, 由学生上台朗读一段文质兼美的文字, 供大家鉴赏,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因此, 高三各科复习虽然紧张, 但每日还是有新鲜的血液在补充, 阅读成了大家最好的调节形式。

二、重视资料而放弃课本

语文课本在前几年的高考中得到了认可, 可惜的是我们许多教师和学生对之并不重视, 一上完新课就把课本束之高阁, 而费尽心思寻找各类资料或花大把金钱去买各种参考书。我们都知道课本是教学的依据, 也是复习的依据, 离开了课本复习只能是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课本中的古文, 是很好的阅读材料, 历年中高考中的一些实词考查都离不开课本。因此, 教师在

三、重视讲解而忽视教学艺术

有很多教师认为复习课就是教师“满堂灌”的课, 一节课由教师拿着一份试卷从头讲到尾, 一学期由教师拿着一撂试卷从开学校对答案到期末, 在这种状况下, 学生一到语文课就提不起精神, 语文课成了他们的休息课或自修课, 在课上埋头睡者有之, 做其他作业有之。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局面是因为有的教师认为复习课用不着去讲究教学艺术, 让学生弄懂试卷上的题目, 记住有关知识也就万事大吉了。其实, 这是对复习课的一个误解, 复习课学生不喜欢, 不能全怪学生, 还要从教师自身找问题, 要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还必须开动脑筋。首先, 在上课前我们应该切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不论什么课教师都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其次, 要讲究课堂艺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复习课上应该讲重点、讲思路, 讲规律和方法, 而且必须是精讲, 让学生“心有灵犀一点通”, 让他们收获自己解题成功的喜悦。另外, 教师还应该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 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轻松中记忆。质疑法、点拨法等多管齐下, 让不同类型学生潜能都能得到开掘。总之, 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对复习课感兴趣并深深地爱上它, 只有这样我们的复习才是成功的。

四、重视练习而无视作文教学

由于高考提前, 复习时间减少, 因此有不少教师在复习中把作文教学放到了最次要的地位, 想当然地认为, 作文是高一高二就打好基础的, 复习阶段多讲也不会提高多少, 甚至还有人认为在紧张的复习阶段进行写作、批改作文、讲评作文是在浪费师生的时间, 还不如要学生多做几份练习来得合算。其实, 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首先, 从作文地位来说, 70分的比例不容我们忽视它;其次, 从学生的水平来说, 更要我们重视;再次, 从作文发展趋势来说, 我们不得不去研究它, 教师忽视了作文教学, 无形之中给学生们造成了这样的印象, 作文并不重要, 从而懒得去动笔, 事实上重视作文教学从来没有跟总复习相对立, 相反能起到促进作用。

五、重视课堂而忽略课外生活

高考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 高考语文复习绝不是“做题———讲评———做题”这一条路。广大学生必须关注现实、关心了解当代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前沿知识, 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 关注时代和人生, 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多一点自由思考的时间, 让学生从凝重的复习氛围中解脱出来, 接触火热的社会生活,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对世界大势、社会焦点、身边变迁进行深刻讨论。很多学校开辟行之有效的第二课堂生活, 提高了学生对生活的批判能力, 而且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 大大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这也是值得推广的做法。

篇14:高考区域地理的复习方略

纵观这几年来的高考试卷,以区域地理为背景的试题大约能占到卷面成绩的40%左右,而学生在此答题失分则较多。故加强对区域地理的复习,应是重中之重。

二、纵观试题

1.试题的呈现形式

从高考实践来看一般是以区域为模板和载体,而内容则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原理的综合运用。多以经纬网图、轮廓图、政区图、地形图、相关图表、资料、文字说明等为载体,侧重于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及要素分析。

2.试题考查角度

从考查内容来看,重点考查世界主要地区不同尺度的位置、范围及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一个大洲(亚洲)、五个地区(东南亚、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极地地区);从形式看,多以世界热点和焦点地区的局部轮廓图为背景,考查区域的判断和空间定位,地区的地理特征特别是区域内的山脉、河流、海峡、交通线、城市、半岛和岛屿。选择题、综合题皆有,但以综合题为主;从考查能力看,从多角度较为全面的考查区域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区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差异比较以及对区域的定位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归纳描述地理事物规律和地理观象的分布、成因及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三、复习方略

1.做好空间定位,培养空间思维技能

空间定位是区域地理备考的重点,熟悉经纬度空间分布和经纬网图中地理方位的判读规律,这对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空间结构至关重要。一般说来,空间定位的方法主要有:

①主要经纬线定位;

②具体区域宏观定位;

③海陆轮廓形象定位,把区域想象成一些熟悉的事物;

④把握主要城市,细化空间定位;

⑤利用典型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现代建筑物、文化现象进行微观定位。

2.构建主干知识,增强描述阐述技能

地理主干知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备考区域地理首先要把相关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加以整合,自然地理要求结合区域位置构建区域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土壤、自然植被、自然资源等知识结构;人文地理则要求整理区域的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旅游、商业、文化发展等知识框架;最后将区域两者之间的关系搭建起来,梳理出知识间的联系线索(如区域的空间分布——气候类型——自然植被——自然带——土地利用类型——作物的种类),从而归纳出区域的地理特征。

3.抓好区域地理的点、线、面,全面复习

区域地理中,重要点状事物有山峰、城市、矿产、港口、商业网点等;线状事物有:山脉、河流、地理界线、交通线、经纬线;面状事物有:地形区、气候类型区、自然带、大洲、区域国家、农业区、工业区等。如,中国地理复习中,要抓住的重要分界线有:①秦岭—淮河一线;②我国1月均温0℃等温线;③800 mm、400 mm、200 mm年等降水量线;④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⑤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⑥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⑦中国人口分布线;⑧黄河、长江沿线;⑨京哈—京广线,陇海—兰新线等铁路沿线。

在自然地理中,由于陆地自然带的形成和气候特点的关系密切,尤其是气候当中的温度和降水因素,因此,陆地自然带的分界线与等温线、等降水量线比较一致,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分界线与0℃等温线吻合,我国温带森林带与温带草原带的分界线与400 mm等降水量线一致,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区与气候类型的分布区域较一致。如果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中,用“线”去框定“面”,“面面结合”有利于学生对地理事物分布特点成因的理解,也有利于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就会有更深的体会。

4.加强区域特征比較,强化知识技能

如,比较美国东部工业区、法国鲁尔工业区、日本工业区及中国四大工业基地的特征和成因;比较南美洲地形、气候特点;南美洲南端大陆东西两岸气候和生物的差异性;比较南北纬30°~40°大陆东西两岸气候及其特征;比较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岸气候与澳大利亚西海岸气候的差异性和成因;中国、美国的调水工程等。

5.结合当今热点,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高考试题鲜明的时代特色决定了地理高考复习必须紧密联系时事热点。近两年,就课程地理高考涉及区域地理内容试题较多。如,2010年浙江高考试卷结合“莫拉克台风”考查西北太平洋区域台风的相关原理;海南卷结合“冰岛火山喷发”考查北大西洋地区。通过新情境的创设,锻炼了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思维方法,并深化对地理事物、现象、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作者单位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城关中学)

上一篇:三科教材培训方案下一篇:行走作文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