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生物复习

2024-05-01

2015年高考生物复习(通用6篇)

篇1:2015年高考生物复习

2014年高考生物试卷评析

及2015年高考复习策略

一、试卷总体评价

2014年6月8日上午,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考试结束之后,很多考生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大家都觉得考题不偏不怪,难度适中,与平时的复习吻合度较高,基本能够正常发挥复习水平。与去年相比,今年全国高考新课标I卷理综试题图标类减少,填空题没每分值较大,达3,4分,实验考查更加突出。试题呈现出如下明显特点——稳中有降、主干突出、立足实际、考查能力。我们通过做题,一致认为今年试题不算容易:一 综合性强,二主观性强,表达难以得分。且出题灵活,设置情景新颖。

1、遵循考试大纲,稳中求进,平稳过渡

考查形式“稳” 查题型“新”

生物试题总体难度适中,无偏题怪题,且题目难易比例得当,过渡平稳。试题的题干信息简洁,容易读懂,减少了因为情境设置过多而对考生造成的干扰。而往年丢分比较严重的遗传考题,今年也十分平和,从而降低了试题的难度。

2.立足教材考基础

(1)选择题主要考查教材识记、理解层次的知识,以低、中档题。

(2)非选择题直接考查生物学术语和教材中的结论性知识的理解。

(3)利用教材中的素材作为考题的背景材料。

3.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

主干知识突出。整套试卷突出考查的核心概念有:物质的跨膜运输、光合作用、内环境稳态、呼吸作用、质壁分离、遗传系谱图、种间关系、有丝分裂实验、细胞核功能、群落演替、遗传学实验、杂交育种和单克隆抗体等,而这些全部为中学生物主干教学内容。

紧密结合教材是生物试题的突出特点。部分试题直接取材于教材内容,并对其加以改造和提升。如第29题取材于教材中的植物有丝分裂的实验,第30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内容,第32题直接考查遗传的基本定律知识。坚持能力立意,贴近生产生活实际 加大对能力的考查力度,较好地体现了《考试大纲》对考生能力的要求。

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了几道主观试题中,第29题考查了课本中有丝分裂实验和细胞核功能的相关内容,突出了对实验技能和概念教学的考查,立意新颖;第30题涉及的群落演替是新课标教材特有的内容,考点也比较新颖,是生态学的新的命题点;第31题涉及的是渗透压平衡,意在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考查;第32题是关于杂交育种的,侧重对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知识涉及不深,但是对能力要求很高,具有良好的区分度,考生必须思维缜密,表述严谨,方能得到高分。

总之,纵观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I卷理科综合试题,整套试题能够较好的契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在题目难度上稳中有降,但在能力要求上并不放松。重视教材内容,突出主干知识,关注考生科学素养的形成。试题难易结合,梯度分明,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同时也给中学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指引方向。

三、2015年高考复习策略

1、一轮复习备考思路:

以教材为主,强化基础知识,加强系统复习,加强知识的综合性,适当加大难度,加深深度,拓展宽度。

2、重视教材,回归教材

3.紧扣教材,夯实双基,全面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知识的理解

4系统训练,全面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①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

③注重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5. 研究教法、学法,提高复习效率

明确考纲要求,学生错误重现,学生错因分析,解决策略,变式练习。

考纲要求: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公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语句不连贯,前后不通顺解决策略:

①审题时,信息的提取要完整,特别要注意填空处后面的信息;

②做答后,带答案通读,检验是否通顺。

6、关注生物学的最新进展及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

新情景材料题的需要,实验材料情境题的需要 7.研究学情,落实分层教学,抓好培优补差工作专题形式开展分层教学活动,工作落到实处。

7.加强应试训练,提高学生应变能力

(二)二轮复习策略

二轮复习备考思路:

注重知识间的纵向、横向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突破重、难点。培

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综合、探究的能力,强化生物学术语、规范答题用语。以专题复习为主,突出主干、突出重点,查漏补缺,加强知识的综合。

高三生物备课组

篇2:2015年高考生物复习

怎样科学地制定复习计划呢?

首先,要明确高考知识范围(掌握考纲规定的考试范围中的内容)与能力要求(初步具备较好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先参照2014年《考试大纲》进行,针对这些要求,一般可以将高三的复习大体分为五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适应高三

这一阶段大致从2012年7月到2013年9月初。高二必修教材结束就提早进入高三状态,尽早树立高三意识,重点完成选修新课。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应以积极的心态适应高三的学习和生活节奏。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我一定会成功!”培养自己敢于竞争和善于合作的意识,养成自尊、自强、自律的良好习惯,明确每天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明确高三是很辛苦的,大强度的训练是常有的,压力大也是必然的。如果你的成绩差一点,只要你把握住这一年里正常的学习时间和机会,就有可能上升到前列;如果你的成绩好一点,掉以轻心也有落马的可能。特别是生物学科,具有短平快的特点,很容易在高三异军突起,以前差一点并不重要,只要你现在充满信心,积极、乐观地向着目标不断努力,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生物学科就会成为你的强项,你就会不断超越自己,最终取得胜利。等2013年9月升入大学后再回头看,相信你度过的高三阶段将是你最开心、最充实、最美好的一段时光。专注、心无旁骛地为一个目标奋力拼搏,才是一种真正的幸福。

二、第二阶段——拼搏高三

这一阶段大致从2013年9月到2014年2月,约6个月的时间。这是第一轮基础复习阶段,应按照考纲知识框架安排顺序,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复习为主线,以夯实基础为目的,主要是解决知识点问题。复习时应该和老师的步伐保持一致,进行逐章逐节地细致复习。把高考范围内的每个知识点都复习到,地毯式轰炸,做到毫无遗漏。这个阶段的复习较枯燥,觉得看哪一点好像都会,实际上并不扎实,所以,复习中要克服急躁心理、浮躁情绪、眼高手低的弊病,要知道“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知识是整个复习计划的“基石”,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只有把枝、梢、末、节、干这些地方都复习到了,才能在今后进行综合能力的提升;只有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循序渐进,才能使今后的复习变得轻松,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具体的复习策略如下:

1.注重理解,吃透教材,以教材为本

教材是考纲的具体体现,吃透教材,夯实基础,落实好每个知识点,是搞好高三整个复习过程的前提。对生物概念、原理的理解及语言表述要准确规范,不能认为“知道就行了”,必须理解透彻,否则这些结点不“结实”,很容易遗忘形成漏洞,漏洞太多,必然影响后阶段复习效果,这也是导致答题表述不准确、不规范而丢分的重要原因。

2.重视实验,熟悉经典,知识实验化

首先,本阶段的章节复习和实验复习同步进行,主要是为了强化实验与知识的联系。考纲规定的教材实验是实验复习最基本的要求,它不仅是高考的直接目标,也是实验设计的基础。我们不仅要掌握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方法和操作步骤、实验结果与结论,更要灵活地将这些实验所涉及的方法与技术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解决相应的生物学问题。

其次,吃透生物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如“光合作用的发现”、“酶的发现”、“孟德尔遗传实验”等,这些实验蕴含了生物学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学生应通过体验知识的发现过程来学习科学方法,培养实验能力。

再次,教材内容实验化。尽可能将教材内容实验化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如矿质元素的作用中讲硼元素有促进花粉萌发的作用,我们可以将此内容实验化,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硼对花粉萌发的影响。通过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等的分析解答,既强化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多种能力,还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3.分析图表,学会转换,图表系统化

图表是生物学信息的主要载体,也是学习生物学知识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重要工具,因此常以图表材料为背景,要求利用所学知识对图表信息进行分析作答,从而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及分析表达能力。这类试题条件隐蔽,灵活多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利用图表作为背景出题,占分值比例较大。这类试题将无疑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和重点。因而在复习过程中,要多练习用生物学术语描述教材上和试题中的图表、图解和数据等,努力培养自己用多种表达形式阐释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能力,熟悉图文转换、图表转换、表文转换等。同时对不同图表要进行整理、归类,如:坐标曲线图、坐标直方图、流程图、模式图、概念图、显微摄影图、饼状图、表格等。

4.强化记忆,夯实基础,记忆定时化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是知识的仓库,是思维的伴侣,是创造的前提。学习是对知识的摄取,考试是对知识的回忆。现在的高考是大众化考试,贴近教材,贴近生活,因而对一些重要基础知识的记忆,是提高学习效率和复习效果的有效手段。

生物比物理、化学知识点多,记得不准不熟就会凌乱无章,答题时也容易丢三落

四、张冠李戴,知识点记得准、熟,难题也会变得简单,正所谓“熟度等于速度”。能理解的理解了再记忆,暂时不能理解的则记住了再理解。最好根据自己习惯每天抽出20分钟时间记忆同步复习的内容,并形成制度,坚持不懈。

记忆方法也应多样,可采用“五官并用记忆法”、“化整为零记忆法”、“分层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形象记忆法”、“谐音记忆法”、“网络记忆法”等多种记忆方法。如采用“谐音记忆法”,原核生物中有惟一的细胞器:原(原核生物)来有核(核糖体)。又如下面的内容可采用“联想记忆法”,植物矿质元素中的大量元素:氮(N)磷(P)硫(S),假(K)爱(Ca)美(Mg),可联想为氮磷硫是一个人,假爱美;微量元素:铁(Fe)猛(Mn)碰(B)新(Zn)绿(Cl)木(Mo)桶(Cu),可联想为一个小孩手拿一根铁棒猛碰一个新的绿色的木桶;色素层析(从上到下):胡耶(叶),ab也;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甲硫氨酸、缬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可记为:甲借(缬)来(赖)一(异)本(苯)亮色书(苏)。

其中“网络记忆法”是夯实基础常用的方法,是对每节知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初步构建以节为单位的知识网络,其实整理的过程本身就是记忆过程,而且便于今后回顾、理解和再记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构建时要注意三点:

(1)知识记忆的网络宜简不宜繁,宜小不宜大。

(2)要留有今后相关知识的补充和自我检测的余地,全写出来就成了教材的翻版,导致在今后的回顾中出现“走马观花”的现象。

(3)对于空白地方的内容(即知识要点),可注明在X教材Y页,便于自己快速查找。

5.注重归纳,错题常究,提高时效性

一轮复习知识覆盖面广、内容多,如果复习不掌握一定的方法,就会整天忙乱不堪、效率低下。比较行之有效的办法是“两个本子”,一是课堂笔记本,用来做好每节课的记录,课堂笔记主要记两点——盲点和得点,对盲点课后要及时解决,不留漏洞;对得点(收获点)要隔三差五揣摩多次,直到真有所得,方能久久不忘。二是错题集,及时收集自己

3易错、常错的题目,借此不断反省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究错纠错是提高能力的捷径。

有同学认为这些东西教材上有,教辅书上也进行了补充,就足够了,没必要浪费这个时间。实际上生物知识太零碎、易忘,只有勤动手、勤整理、勤归纳、勤总结才能使零碎的知识系统起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这个道理,这是其一;其二,教辅用书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它“辅导”的内容不可能全是你的缺点。另外由于这一阶段时间长,学习易疲劳、易松懈,对易错题的整理要持之以恒,做到有错常纠、有错必究,不可半途而废。在学习这条路上,没有捷径,只有勤奋!

6.培养习惯,珍惜训练,反思中提高

高考,是通过答题来考查学生能力的,因而从复习开始就应加强解题习惯的培养,提高解题质量,但要注意克服一味地追求多做题而不总结、归纳的错误做法,因为这样做既费时,复习效率又低。正确的做法是:对做过的题目,要做懂弄透,要对知识进行整理,对解题方法进行归类。如做选择题时应从知识、题眼、题干与答案之间的关系上寻找内在的联系,进而得到答案;做非选择题时,从知识点、关键词、学科术语、语言逻辑等方面组织答案,力求科学、准确、完整、简洁。其实良好的解题习惯比基础知识还要重要,因而在一轮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自己解题习惯的培养,让自己有一个良好的答题习惯。“习惯决定行为,细节决定成败”。通过良好解题习惯的培养,使我们在解题中定位知识、积累知识,在解题中总结规律、形成技能,做到“鱼渔皆有”,达到“夯实基础、培养技能”,这是该阶段的复习目标。

在高三,一般学校都会安排平时练习、月考、模拟考试等多次考试。课后的统一练习可称之为“限时作业”,是训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快速完成一定数量题目的好办法,必须珍惜。用高考的标准要求自己,计算好时间,一丝不苟地去答每一道题,才能养成解题好习惯。同时更要重视每次练习之后的试卷讲评,自己错了的,同学错误比较多的,都要归纳、反思,找出审题、基础知识或解题方法上的不足,并将错误的原因对照教材从知识的根源来进行反思,要努力做到同样的错误不再重犯。整理错题时,为节省时间,可将不同原因的错题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做上记号,然后将试卷按时间顺序装订成册,这是最宝贵的、个性化的财富。每次训练认真,反思到位,知识和能力都将提升。每次练习不要只看分数,更要做好训练和复习的每一环节,注重过程落实和优化,质量(分数)必然稳步提高!所谓“练一次,长一茬”原因就在此。

随着第二阶段复习的结束,我们从全面的基础性复习转入“抓纲”(把握主干知识,搞好重点知识、重点章节的复习)、“串线”(把握知识要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的第三阶段复习。

三、第三阶段——冲刺高三

这一阶段的复习一般历时两个月(2014年3月到2014年4月),是掌握知识、练就方法、培养能力的过程,是知识和能力的升华阶段。它既巩固单元复习成果,又是对学科内知识综合的深化。具体一点就是以专题为主线构建网络,突出重点、渗透考点、联系热点,以知识的整合、综合能力的提升为目的,不再注重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应在准确把握知识点之间本质联系的基础上,把前一个阶段中较为零乱、繁杂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复习中抓住专题性知识中的主线,提纲挈领,对各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扩展,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前一阶段是基础,这一阶段就是备考的关键,是冲刺高质量(高分)的重要备考阶段。

为确保任务按时完成,我们可以确定一般每周一个专题的复习进度,大一点的专题可在两周左右完成,对于一轮中遗留的问题,在哪一个专题中,要对这块知识进行突击强化,彻底完善知识网络体系,不留漏洞。另外,3月份新考纲已出台,要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同时对照考纲,将复习重点向重点章节、缺陷章节倾斜。

四、第四阶段——决胜高三

这是高考前的最后一个复习阶段,历时一个月(5月),主要任务是回归教材、查漏补缺、学以致用。千里之堤,可能溃于一穴,怎样才能找出知识上、能力上的漏洞呢?可以通过模拟考试来查找,此时的考试应有两个功能,即提升能力和诊断疏漏。认真进行适量(少量)的模拟考试,既能学以致用,又能暴露问题,使有漏可补。同时用好自己的“错题集”,翻阅以前的试卷和错题,进一步查补漏洞。但不要只注重做题和纠错,而忽略教材,教材才是高考命题的根本,近几年高考内容改革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方向,许多试题在教材中都能直接找到原型,只是背景或题干在书外,可是答案或原理仍在书内。回归教材要把重点放在代谢、遗传、实验三个专题上,放在二轮没完成的复习任务上,放在补漏上。

此时怎样提高阅读教材的时效呢?可以四条线索来进行:

一是以图表为线索,把三本教材的图表通阅一遍(或两遍)。

二是以实验为线索,把教材实验通阅一遍,还可进一步把各实验的原理通阅后,再通阅步骤,然后再通阅结果和结论等。

三是把教材生物学原理或过程通阅一遍。

四是把教材生物学名词和概念通阅一遍。

当然应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选择阅读教材的线索,让自己查漏补缺做得最好。

另外,随着高考的日益迫近,有些同学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这个时期应当以“卸下包袱”为一个重要任务,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节奏,放松紧绷的神经。这个时期不必再做过量的习题,更不应死抠难题和偏题,应该做少而精的练习。

五、第五阶段——赢在高考

这一阶段大致从2014年6月1日到2014年6月6日。在这个阶段,生物备考只以老师考前提醒的几点为主,对自己已经形成的知识体系做一些补充和强化即可,关键在于稳定考前心态。建议考生不要再做仿真题,且在高考前夕,各地的“模拟卷”“押宝题”“高考内参”“临门一脚”等琳琅满目、鱼龙混杂,这时没有必要盲目做这些试题,切忌“啃硬骨头”,对于过深的难题,经独立思考又无法解决的,果断放弃,钻“牛角尖”只会浪费时间,因小失大,失去系统梳理某一知识的最后机会。

这时可每天安排一至两科轻松复习。对某一科目已做过的试卷合起来看一遍,进行自查自纠,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尤其是出错的内容,因为以前出错的知识在大脑中建立了错误的思路,所以有可能再错。也可针对老师的“几点提醒”回归教材,教材内容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素材,若离开教材去盲目做题,完全是本末倒置。所以依托教材,结合“几点提醒”进行系统整理,非常有效。

篇3:2015年高考生物复习

第Ⅰ卷(选择题共5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最符合题意。

1.右图表示真核细胞某些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图中字母是元素符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1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是由图中甲的种类和数量直接决定的

B.物质乙、丙的单体分别是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

C.萨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了基因在结构2上

D.结构2在有丝分裂时会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其核仁较大,染色体数目较多

B.细胞膜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而互不干扰

C.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磷脂分子具有特异性,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基础

D.核膜上的核孔是DNA和蛋白质等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3.某兴趣小组为研究渗透吸水做了一个实验,该实验的简易渗透吸水装置如图甲所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一成熟植物细胞被放在某外界溶液中发生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如图丙所示。请判断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由图甲中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开始时b侧液体的浓度大于a侧

B.由图乙可知图甲中漏斗里溶液的吸水速率在下降

C.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3 45

D.把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发生质壁分离

4.胰腺合成的胰蛋白酶原进入小肠后,在肠激酶作用下形成有活性的胰蛋白酶,该激活过程如下图所示(图中数据表示氨基酸位置),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胰蛋白酶比胰蛋白酶原少了5个肽键

B.胰蛋白酶与胰蛋白酶原空间结构不同

C.肠激酶与限制酶具有相似的作用特性

D.激活过程 可避免胰 蛋白酶破 坏自身细胞

5.下列以新鲜洋葱为实验材料的生物学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 )

A.以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盐酸处理后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DNA的分布

B.以鳞片叶为材料,捣烂取其汁液加入斐林试剂经水浴加热可检测蔗糖的存在

C.以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用0.3g/mL蔗糖溶液处理可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D.以根尖为材料,经低温等处理显微镜下观察到分生区少数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6.下图表示在适宜的光照、CO2浓度等条件下,某植物在不同温度下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合作用中温度主要影响暗反应阶段

B.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受到温度的影响,其中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适宜温度更高

C.温度在30 ℃ 左右时真光合作用速率最大

D.若温度保持25 ℃,长时间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该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7.下图为某生物核基因表达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内,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DNA双螺旋解开

B.若合成一条肽链时脱去了100个水分子,则该条肽链中至少含有102个氧原子

C.RNA与DNA的杂交区域中既有A—T配对又有U—A配对

D.该基因翻译时所需tRNA与氨基酸种类数不一定相等

8.蜘蛛脚样趾综合征是单基因遗传病,下图为该病的家族系谱图。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该遗传病可能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B.Ⅲ1和Ⅲ5的表现型相同,其基因型也一定是相同的

C.Ⅲ5与正常男性结婚,生一个患该病男孩的概率是1/4

D.由图可知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40%

9.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长度为3cm的鲜萝卜条分为四组,分别置于三种浓度相同的溶液(实验组)和清水(对照组)中,测量每组萝卜条的平均长度,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对照组中萝卜条长度增加较少的原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

B.蔗糖溶液中的萝卜条不能恢复原长度是因为细胞不吸收蔗糖

C.实验说明萝卜细胞膜上运载甘油的载体比葡萄糖载体数量多

D.实验结束后,实验组中的萝卜条的细胞液浓度都比实验前大

10.糖尿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其发病机理十分复杂。下图表示两种糖尿病部分发病机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直接参与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和糖原的合成

B.图中1表示葡萄糖的受体,2表示运输葡萄糖的载体

C.胰岛素与1结合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

D.Ⅰ型、Ⅱ型糖尿病均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

11.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芦苇湿地构成的生态系统在物质和能量上不能自给自足

B.从废弃的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该过程体现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C.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可利用负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D.大量种植芦苇的原因是芦苇可以吸收城市污水和农业用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12.草甘膦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除草剂,能不加选择地杀死各种杂草和农作物,将抗草甘膦基因转入油菜中,使油菜能抗草甘膦。在转基因油菜种植多年后,调查发现在公路边的野生油菜有80%含有抗草甘膦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野生油菜体内的抗草甘膦基因主要源自转基因油菜的花粉

B.80%的野生油菜体内出现抗草甘膦基因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含抗草甘膦基因的野生油菜是经自然选择进化出的新物种

D.大量使用单一除草剂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提高农作物产量

13.下列关于可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基因可自发突变为a1或a2基因,但a1基因不可回复突变为A基因

B.有性生殖的生物,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C.Ti质粒的T-DNA片段整合到土壤农杆菌的DNA上,属于染色体变异

D.杀虫剂诱导了害虫产生抗药性突变,使害虫抗药性增强

14.现有一种含催产素的新药,它能使人们对陌生人产生信赖感,这一新药可能有助于治疗孤独症等疾病,催产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一种九肽荷尔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催产素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 含有9个肽键

B.孤独症患者直接口服适量该药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

C.下丘脑中有些细胞不仅能够分泌激素, 还能传导兴奋

D.催产素参与的调节过程具有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作用时间比较长等特点

15.近年来在疫苗家族中增加了第三代疫苗———DNA疫苗,它们由病原微生物中的一段表达抗原的基因制成,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仅是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以下关于DNA疫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是因为DNA疫苗具有抗原

B.DNA疫苗引起免疫反应前必须经过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C.DNA疫苗导入人体后,效应B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

D.接种后若感染此病原微生物,则体内记忆细胞会产生大量抗体

16.关于生物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合理的是( )

A.太空失重状态下生长素不能极性运输, 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B.当人体从寒冷环境到达炎热环境后,身体产热量增加,散热量减少

C.胰岛素分泌不足,可能会使机体对脂肪的利用比例增加

D.类风湿性心脏病和艾滋病都是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陷造成的

17.很多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科学家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维生素C(实验组) 以研究其对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培养过程中定时检测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百分比,得到如图曲线。据此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癌细胞的出现是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并表达的结果

B.在10~11h时,实验组细胞对培养液中含氮物质、含磷物质的吸收速率最快

C.在10h时,对照组中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和DNA数均为体细胞的2倍

D.维生素C对癌细胞分裂间期的抑制作用比对分裂期的抑制作用明显

18.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备固体培养基的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消毒、倒平板

B.分离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要以纤维素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

C.配置培养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基时都要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

D.在无氮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可用来鉴定尿素分解菌

19.在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中,以下操作步骤错误的是( )

A.将鸡血细胞置于蒸馏水中并用玻璃棒快速搅拌释放出DNA等核物质

B.在DNA析出和再溶解过程中要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轻缓搅动

C.在用酒精析出DNA时,要使用冷酒精, 甚至再将混合液放入冰箱中冷却

D.鉴定DNA时,需要将甲基绿试剂加入到DNA溶液中并进行水浴加热

20.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

A.种植转基因作物应与传统农业种植区隔离

B.转基因作物被动物食用后,目的基因会转入动物体细胞中

C.种植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因基因扩散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D.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可能转入根际微生物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21.下列图例中,能正确表示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的是( )

22.科学家利用逆转录病毒将c-Myc、 Klf4、Sox2和Oct-3/4这四种转录因子的基因(一些多能遗传基因)导入皮肤纤维母细胞,可产生与胚胎干细胞极为相似的多功能iPS细胞。据图分析,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携带关键基因的逆转录病毒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皮肤纤维母细胞

B.当纤维母细胞高度分化后,可推测Oct-3/4基因不会表达

C.细胞凋亡是c-Myc、Klf4、Fas等基因控制下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D.多功能iPS细胞分化程度比皮肤纤维母细胞分化程度低

23.下列有关生物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应用基因诊断技术,可检测受体细胞中目的基因是否表达

B.筛选产生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需要使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

C.茎尖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离体培养时不需要脱分化即可培养成完整植株

D.早期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全能性高, 囊胚期和原肠胚期是胚胎移植的最佳时期

2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

B.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C.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

D.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

25.下图为某动物精原细胞(染色体数为2n,DNA数目为2a)分裂的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上的基因,13细胞处于染色体着丝点(粒)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 DNA数目为4a

B.3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 DNA数目为2a

C.正常情况下,基因A与a、B与b分离发生在细胞1和2中

D.与图中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5分)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8小题,共计65分。

26.(8分)人体细胞内的溶酶体是一种含有多种水解酶的细胞器,其内部的pH为5左右。溶酶体的作用存在胞吞和自噬两种途径, 下图表示吞噬细胞内溶酶体的产生和作用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与溶酶体的产生直接相关的细胞结构是_____,与水解酶的合成和加工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至少答三种),溶酶体能消化病原体的原因是_____。

(2)细胞能识别病原体主要依赖于细胞膜上的_____(物质);图示过程体现了细胞中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的关系是_____。

(3)留在细胞内的残余体多为脂褐质,其数量随着个体的衰老而增多,存在大量脂褐质的细胞可能还具备的特征有_____(填序号)。

1细胞核体积变大;2细胞间的黏着性下降;3细胞内水分减少;4细胞运输功能降低。

(4)研究表明,少量的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泄露到细胞质基质中不会引起细胞损伤,其主要原因是,导致酶活性降低或失活。

27.(8分)甲图表示不同生理状态下水稻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的四种状况。乙图表示将玉米的PEPC酶基因导入水稻后,测得光照强度对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结果。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的细胞器_____(填图中序号1或2)是水稻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捕获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其内的_____上。

(2)将玉米的PEPC酶基因导入水稻细胞常采用_____法。基因导入水稻细胞后,要通过_____技术培育成水稻幼苗。

(3)乙图中原种水稻在a、b、c点时,叶肉细胞依次处于甲图的_____状况。 在a~d段,影响原种水稻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_____。

(4)在光照强度为1200μmol·m-2·s-1时, 转基因水稻合成O2量与原种水稻合成O2量的比值是,因而转基因水稻更适宜栽种在环境中。

28.(8分)下图表示细胞中出现的异常mRNA被SURF复合物识别而发生降解的过程,该过程被称为NMD作用,能阻止有害异常蛋白的表达。NMD作用常见于人类遗传病中,如我国南方地区高发的β-地中海贫血症(红细胞中含有异常血红蛋白或缺少正常血红蛋白)。(AUG、UAG分别为起始和终止密码子)

(1)β-地中海贫血症中体现了基因通过_____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图中异常mRNA与正常mRNA长度相同,推测中段额外产生一个终止密码子的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中的。

(2)异常mRNA是突变基因经_____产生,其降解产物为_____。如果异常mRNA不发生降解,细胞内就会产生肽链较的异常蛋白。

(3)常染色体上的正常β-珠蛋白(血红蛋白的组成部分)基因(A)既有显性突变(A+),又有隐性突变(a),两者均可导致β-地中海贫血症。据下表分析:

表中1应为_____,表中2应为_____。除表中所列外,贫血患者的基因型还有。

29.(9分)图1表示利用生物技术制备抗X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图2表示体外受精培育优质奶牛的过程;图3表示番茄和马铃薯植物体细胞融合和再生植株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1中注射到小鼠体内的物质是_____。融合后的细胞经过多次筛选才能获得理想的细胞,此类细胞的特点是_____。 该过程所用的生物技术有_____。

(2)图2中参与体外受精的精子需要经过成熟和_____的过程,才能使卵细胞受精。 若要获得多头与此优质奶牛相同的小牛,可对图2囊胚中的_____均等分割后进行胚胎移植,暂不移入的胚胎可使用_____方法保存。

(3)图3中过程1是植物细胞形成_____的阶段,该过程所用的酶是_____。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重要意义是_____。

30.(9分)莱杭鸡原产于意大利,是世界著名的蛋用鸡高产品种。莱杭鸡羽毛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共同决定。基因B是有色羽基因,基因b是白羽基因,基因A能抑制基因B的表达,使其不能表现为有色羽。现用两个白色羽毛鸡纯系(白羽品系1、白羽品系2)和一个有色羽毛鸡纯系进行杂交实验,得到如下实验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两对基因A、a和B、b的遗传遵循定律,白羽品系1的基因型为_____定律,白羽品系1的基因型 为_____ ,白羽品系2的基因型为_____ 。

(2)若实验一F2中有色羽毛鸡个体间随机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 。

(3)实验三F2白色羽毛 鸡中,基因型有 _____种,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_____。

(4)若利用以上3种纯系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一只有色羽毛鸡是否纯合,请简要说明实验思路:_____。

31.(8分)某科研小组对薇甘菊入侵红树林的有关状况进行研究,选取未受入侵的红树林群落、轻度入侵的“红树林—薇甘菊”群落、重度入侵的薇甘菊为主的群落和无植被覆盖的光滩(分别编号为A、B、C、D)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该小组还研究了红树林植被的碳转移途径,结果如下图。请作答:

(1)薇甘菊与某种红树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是_____。从光滩上开始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_____演替。

(2)据图分析,途径1是指_____,一年内植被碳储量的净增加量是_____吨/公顷。

(3)薇甘菊入侵使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

(4)为避免人类活动对红树林的影响,国家建立了深圳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这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中的_____。

(5)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维持生态系统稳态不可缺少的成分,两者的功能不同,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从物质的角度看是_____;从能量的角度看是_____。

32.(8分)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 研究人员已经弄清了青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如图中实线方框内所示),并且发现酵母细胞也能够产生合成青蒿素的中间产物FPP (如图中虚线方框内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青蒿素的工厂化生产,可将青蒿细胞经培养获得的_____置于发酵罐中培养,从中提取青蒿素。

(2)根据图示代谢过程,科学家在培育能产生青蒿素的酵母细胞过程中,需要向酵母细胞中导入的基因是_____ ,具体操作中可利用_____技术检 测目的基 因是否导 入酵母菌中。

(3)实验发现,酵母细胞导入相关基因后, 该基因能正常表达,但酵母菌合成的青蒿素仍很少,根据图解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

(4)若把此转基因酵母细胞制成固定化细胞,配制的海藻酸钠浓度是关键,原因是海藻酸钠的浓度过高,_____;海藻酸钠的浓度过低,_____。

33.(7分)已知大麦在萌发过程中可以产生α-淀粉酶,用GA(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用发芽就产生 α-淀粉酶。为验证这一结论,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注:实验结果中“+”越多表示颜色越深,表中液体量的单位均为mL。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1的溶液浓度是_____,表中2的处理是_____。在1~5号试管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填试管编号)。

(2)该实验的原理是:α-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成二糖或单糖,淀粉遇碘变蓝色,而二糖和单糖不能,因而根据_____,说明酶促反应的程度。

(3)分析试管1和2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反应后试管1溶液中的淀粉量比试管2中的_____。这两支试管中淀粉量不同的原因是_____。

(4)分析试管2、3和5的实验结果,说明在该实验中GA的作用是_____。

(拟题人:吴久宏)

2015年高考生物模拟试题(一)

1.D解析:细胞膜的功能由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由图中乙决定;丙的单体应该是脱氧核糖核苷酸;萨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没有证明,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是摩尔根。

2.B解析: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没有特异性;DNA不能通过核孔。

3.D解析:图丙细胞已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将它放在清水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4.A解析:胰蛋白酶原含有的肽键是229 -1=228(个),胰蛋白酶含有的肽键是223-1 =222(个),胰蛋白酶比胰蛋白酶原少了6个肽键,A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胰蛋白酶与胰蛋白酶原的空间结构不同,B项正确;肠激酶可以剪切特定的氨基酸序列,与限制酶可以剪切特定脱氧核苷酸序列类似,C项正确;胰蛋白酶会分解组成细胞的其他蛋白质,激活过程可避免胰蛋白酶破坏自身细胞,D项正确。

5.D解析:健那绿是活体染色剂,使线粒体呈蓝绿色,A项错误;斐林试剂用于还原糖的鉴定,蔗糖为非还原糖,B项错误;0.3g/mL蔗糖溶液处理鳞片叶外表皮可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用清水处理后才能观察复原现象,C项错误;低温影响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显微镜下可观察,D项正确。

6.D解析:真光合作用速率= 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温度在30℃左右时真光合作用速率最大。 从曲线图中可知,温度保持25℃,光照12h植物净积累的有机物为4×12 =48,而黑暗12h消耗的有机物为2.5×12= 30,则一天仍可积累有机物48-30=18,植物可正常生长。

7.A解析:图中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是原核细胞内发生的基因表达过程。

8.C解析:由于Ⅲ2正常,而其父母均患病,则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错误;Ⅲ1的基因型可能为杂合子,也可能为纯合子,而 Ⅲ5一定是杂合子,故B错误;由于Ⅲ5一定是杂合子,与正常男性结婚,生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故C正确;图中人群数目太少,无224法计算该病的发病率,故D错误。

9.C解析:对照组中萝卜条长度增加是因为细胞液浓度大于清水的浓度使得细胞吸水,但是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所以长度增加较少,A正确;萝卜条在蔗糖溶液中易发生质壁分离但是由于蔗糖是二糖不能直接被植物细胞所吸收,B正确;甘油进入植物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C错误;实验结束后,实验组中的萝卜条的细胞液不是失水就是又吸收了新的物质所以细胞液浓度都比实验前大,D正确。

10.C解析: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但胰岛素本身不参加生物化学反应。由图可知,Ⅰ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可以用注射胰岛素治疗,Ⅱ型糖尿病是由于靶细胞上的受体减少,而胰岛素分泌正常,因此不能用注射胰岛素治疗。图中1表示胰岛素受体,2表示葡萄糖的载体。胰岛素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即被灭活,不参与代谢过程。

11.D解析:植物不能吸收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

12.A解析:植物是靠花粉传播来繁殖后代的,由题意可知转基因油菜的抗草甘膦基因最可能是通过花粉传播给野生油菜的,A正确;80%的野生油菜体内出现抗草甘膦基因是转基因油菜和野生油菜发生了基因交流。这属于基因污染,是自然选择,不是人工选择,B错误;含抗草甘膦基因的野生油菜是经自然选择的结果,但是与野生油菜之间没有生殖隔离,没有形成新物种,C错误;大量使用单一除草剂可以增加环境污染,且害虫的抗药性会增强,从而降低农作物产量,D错误。

13.B解析:基因可以发生回复突变;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可以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Ti质粒的T-DNA片段整合到土壤农杆菌的DNA上,不涉及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化,属于基因重组; 害虫抗药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杀虫剂起选择作用。

14.C解析:由题意可知,催产素含有C、 H、O、N四种元素,含有8个肽键,A项错误; 催产素属于多肽类激素,不能口服,否则该激素会被消化酶分解,B项错误;催产素参与的调节过程属于体液调节,具有作用范围比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等特点,D项错误。

15.B解析:DNA疫苗经转录和翻译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为外源蛋白质,起抗原作用,A项错误、B项正确;效应B细胞的作用是分泌抗体,而不能分化为记忆细胞,C项错误;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而不是由记忆细胞产生的,D项错误。

16.C解析:在太空失重状态下,因失去重力的作用,根失去向地生长的特性。根的向地性是由于重力作用使植物激素定向运输。这种运输不是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当人体从寒冷环境到达炎热环境后,身体产热量减少,散热量也减少。热量的传递与温度的差异有关。胰岛素分泌不足,葡萄糖不能有效得到利用,人体缺乏能量, 根据能量提供顺序:糖类> 脂肪> 蛋白质,可知,机体对脂肪的利用比例增加。类风湿性心脏病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过强造成的。

17.D解析:癌细胞的出现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A错误;在10~11h实验组细胞进入分裂期,而细胞对含氮物质、含磷物质的吸收速率最快的时期是分裂间期,B错误;在10h时,对照组中虽然都在分裂期但只有分裂后期染色体数和DNA数是体细胞的2倍,其余细胞不是,C错误。加入维生素C的实验组能让细胞推迟进入分裂期,说明对分裂间期的抑制作用较明显,D正确。

18.B解析:A项中 “消毒”应改为 “灭菌”;有的微生物适宜生长在酸性环境中,C项错;鉴定尿素分解菌不是用无氮培养基,而是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D项错。

19.D解析:鉴定DNA在活细胞中的分布用甲基绿试剂,而要对DNA进行体外鉴定并水浴加热需用二苯胺试剂。

20.B解析:为了防止在杂交过程中转基因农作物将某些基因传递到近缘物种,应将其与传统农业种植区隔离;动物食入转基因植物后,其消化系统能将植物基因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基因不能转入动物体细胞中;转基因生物的花粉可能将某些基因传递到一些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中,从而影响到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某些微生物能侵入到转基因植物的根系而使基因扩散到这些根际微生物。

21.AC解析: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抗体主要在血浆中,B与D项中的蛋白质均不在细胞膜上,不属于膜蛋白;A与C中转运氨基酸载体和神经递质受体均在膜上具有特异性,所以A、C项正确。

22.BCD解析:携带关键基因的逆转录病毒以胞吞的方式进入皮肤纤维母细胞。由图可知,Sox2和Oct-3/4有利于皮肤纤维母细胞变为多功能iPS细胞,多功能iPS细胞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故若细胞处于分裂状态,可推测Oct-3/4基因得以表达。 由图可知,c-Myc、 Klf4、Fas等基因表达,皮肤纤维母细胞程序性死亡。细胞分裂能力越强,分化程度越低,故多功能iPS细胞分化程度比皮肤纤维母细胞分化程度低。

23.ACD解析:A选项目的基因是否表达应用抗原—抗体杂交来检测,基因诊断技术用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C选项茎尖细胞已经分化,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成完整植株,需要经过脱分化、再分化过程;D选项原肠胚高度分化,不能胚胎移植。

24.ABD解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不仅来自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还可以来自于无机环境,例如温度、湿度、光照等,A错误;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它可发生在同一物种之间不同个体或不同物种之间,而植物激素的作用是在个体的体内,所以B错误;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如母鸡下蛋后的叫声,养鸡人会知道,C正确;一定限度内,食草动物吃草也有利于草的更新与分蘖,D错误。

25.ACD解析:1是有丝分裂的后期,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4n,DNA数目为4a。3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2a。基因A与a、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细胞3中。与图中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应该是aB、aB、Ab。

26.(1)高尔基体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线粒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2)糖蛋白(或受体) 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密切的联系(3)134 (4)细胞质基质的pH高于溶酶体

解析:(1)由图可知高尔基体形成小泡,变为溶酶体。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多肽,再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线粒体提供能量,这时的酶还没有功能,只有在溶酶体的酸性环境中才能有活性。

(2)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细胞内生物膜结构上的联系包括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直接联系如内质网与核膜、细胞膜直接相连,代谢旺盛的时候还与线粒体外膜相连;间接联系以小泡作为介质,如内质网与高尔基体。 功能上的联系是指这些膜性细胞器分工合作, 密切联系,共同完成某一生命活动。

(3)色素积累是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衰老的细胞通常还具有的特征有:细胞内水分减少, 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度减慢;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 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等等。

(4)因为溶酶体内的pH值比细胞质基质要低,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泄露到细胞质基质导致酶活性降低或失活,因而不会引起细胞损伤。

27.(1)1类囊体的薄膜(2)农杆菌转化植物组织培养(3)Ⅳ、Ⅲ、Ⅰ 光照强度(4)7∶5强光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线粒体利用O2释放CO2,叶绿体释放O2吸收CO2,所以细胞器2是线粒体(有氧呼吸进行的主要场所),细胞器1是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捕获光能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2)基因工程中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导入植物细胞常采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导入动物细胞常用显微注射技术,导入微生物常用钙离子处理。结合植物细胞工程中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成幼苗

(3)图甲中Ⅰ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Ⅱ表示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Ⅲ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Ⅳ表示呼吸作用强度。图乙中a点代表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表示呼吸作用强度等于光合作用强度,c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两图结合便可得出答案,乙图曲线在没有出现分歧时,a~d段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为横坐标,d点后就与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本身的遗传特性有关了。

(4)真正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求合成O2的量就是指真正的光合作用强度,即转基因水稻合成O2的量为30+5=35,原种水稻合成O2的量为20 +5=25,故两者之比为7∶5。图中可以看到转基因水稻能够利用更强的光,产生的有机物更多,所以更适合在强光的环境中生长。

28.(1)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碱基对的替换(2)转录4种核糖核苷酸短(3)不合成不能A+A+、A+a

解析:(1)基因突变是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若是由碱基对增添、缺失引起的基因突变,转录形成的mRNA与正常mRNA的长度不同,图中异常mRNA与正常mRNA长度相同,推测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的原因是发生了基因中的碱基对的替换;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实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2)突变后的异常基因通过转录过程形成异常mRNA,m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因此mRNA的降解产物是核糖核苷酸;分析题图可知,异常mRNA中间出现了终止密码子,因此如果异常mRNA不发生降解, 细胞内翻译过程会产生肽链较短的异常蛋白质。

(3)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基因型为A+A和Aa分别患中度贫血和轻度贫血,合成的β-珠蛋白少;基因型为aa的个体,重度贫血, 因此不能合成β-珠蛋白。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都能发生NMD作用;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不含有a基因,因此不能发生NMD作用。 由题意可知,显性突变(A+)和隐性突变(a),均可导致β-地中海贫血症,因此除表中所列外,贫血患者的基因型还有A+A+、A+a。

29.(1)抗原X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抗X的抗体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2)获能内细胞团冷冻(或低温)(3)原生质体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解析:(1)图1是制备抗X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要想获得分泌抗X抗原的抗体, 需要对小鼠注射相应的抗原,即X抗原。融合后经筛选的细胞为杂交瘤细胞,具备双亲细胞的遗传特性,此类细胞的特点是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抗X的抗体。两类细胞融合需要细胞融合技术,杂交瘤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培养,需要细胞培养技术,所以该过程所用的生物技术有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2)图2精子需要经过成熟和获能的过程才具备受精的能力。若要获得多头与此优质奶牛相同的小牛,可以在体外进行胚胎分割,胚胎分割需要对囊胚中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早期胚胎可以胚胎移植至受体内继续发育,暂不移入的胚胎可使用冷冻(或低温)的方法保存。

(3)图3是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过程1是利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去除细胞壁的过程,去除细胞壁的植物细胞被称为原生质体;不同种生物存在生殖隔离,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重大的意义是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30.(1)基因的自由组合aabb AABB(2)有色羽毛∶白色羽毛=8∶1 (3)7 3/ 13(4)让这只有色羽公鸡与白羽品系1交配,观察后代是否出现白色羽毛鸡

解析:本题考查遗传定律及其应用。

(1)根据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合理分析得出三种亲本基因型是解题的关键。结合题干信息不难得出亲本中纯种有色羽个体基因型一定为aaBB;根据实验一的F1全表现出有色羽(aaB ),可以确定白羽品系1的基因型为aabb;根据实验二的F2中性状比为13∶3的特点,确定F1基因型全为AaBb,则亲本白羽品系2的基因型为AAbb。

(2)若实验一F2中有色羽毛鸡为如果随机交配,只有后代会出现aabb(白色羽毛),比例为,其余均为有色羽毛,占,故有色羽毛∶白色羽毛=8∶31。

(3)实验三F1为AaBb,自交后代有9种基因型,aaBB和aaBb为有色羽毛,其余7种基因型都是白色羽毛。aabb、AABB、AAbb为纯合子,占F2的,而白色羽毛占F2的 ,故白色羽毛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4)有色羽毛鸡纯合子为aaBB,杂合子为aaBb。如果把该有色羽毛鸡与白羽品系2 (AABB)交配,则后代都是AaB_(有色羽毛),无法判断基因型。如果把该有色羽毛鸡与白羽品系2(aabb)交配,如果有色羽毛鸡为aaBB, 则后代为aaBb(有色羽毛);如果有色羽毛鸡为aaBb,则后代会出现aaBb(有色羽毛)和aabb (白色羽毛)。故让这只有色羽毛鸡与白羽品系1交配,观察后代是否出现白色羽毛鸡,为最佳途径。

31.(1)竞争次生(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0.8 (3)薇甘菊可以增加土壤分解者的总量,促进分解者的分解作用(4)就地保护(5)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能量的储存与释放

解析:(1)由题意可知薇甘菊可以入侵红树,竞争阳光等资源,应是竞争关系。从光滩上开始的群落演替类型因为有繁殖体属于次生演替。

(2)途径1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一年内植被碳储量的净增加量是35.9-12.1-2.4- 10.6=10.8(吨/公顷)。

(3)薇甘菊入侵使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因为土壤中微生物利用的是有机碳,最可能的原因是薇甘菊可以增加土壤分解者总量,促进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4)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5)生产者合成物质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分解者分解物质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从能量角度看生产者将光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的能量进入生物群落,而分解者是将能量散失到无机环境中。

32.(1)愈伤组织(2)ADS酶基因DNA分子杂交(3)酵母细胞中部分FPP用于合成固醇(4)凝胶珠不易形成形成凝胶珠内包埋细胞过少

解析:(1)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工厂化生产青蒿素时,通常从培养的愈伤组织中提取青蒿素。

(2)酵母菌细胞中缺乏合成青蒿素的ADS酶,基因工程中利用ADS酶基因片段制备的探针,通过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中。

(3)因为酵母细胞中存在ERG9酶,将部分FPP用于合成固醇,所以产量不高。

(4)配制的海藻酸钠浓度是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重要步骤,浓度过高,凝胶珠不易形成;浓度过低,会导致形成凝胶珠内包埋细胞过少。

33.(1)0去胚1、2、5 (2)观察步骤2各试管溶液蓝色的深浅(3)少带胚的种子保温后能产生 α-淀粉酶,使淀粉水解(4)诱导种子生成α-淀粉酶

解析:首先明确题意“大麦在萌发过程中可以产生α-淀粉酶”,结合下表说明大麦带胚就可以产生α-淀粉酶,题干“用GA(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用发芽就产生 α-淀粉酶”,说明用赤霉素处理去胚的大麦观察有无 α-淀粉酶的产生。该实验并不是直接检测 α-淀粉酶的有无,而是通过碘检测淀粉的,若颜色深说明淀粉多进而说明α-淀粉酶少,反之亦然。

(1)结合上述分析,仔细观察表格:试管1、 2、5为对照,1号试管说明没有GA(赤霉素)溶液大麦带胚就可以产生 α-淀粉酶,2号试管没有GA(赤霉素)溶液大麦去胚不会产生α-淀粉酶,5号试管有GA(赤霉素)溶液没有大麦种子也不会产生 α-淀粉酶,因此得出1为0,2为去胚。

(2)碘遇淀粉变蓝,颜色的深浅代表淀粉的多少,淀粉越少说明α-淀粉酶越多,反应越快。

(3)根据表格颜色判断1号试管颜色浅,得出淀粉少,只能与胚的有无有关。

篇4:2015年高考生物复习

[关键词]高考 生物学试题 难度系数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

(2016)050090

2011~2015年湖南省高考生物试题严格遵守考试大纲的要求:以能力立意,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考查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同时加强了对学生的探究与实验、逻辑推理、分析判断、综合运用等能力的考查。生物试题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依据大纲但不拘泥于大纲,试题注重引导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从而更好地发挥考试选拔学生和引导中学教学的功能。本文对高考生物试题进行分析,探讨高考生物学试题的特点和基本规律。

一、试题分析

1.试卷文字数量与图表数目的统计

从文字数据来看,选择题字数变化不大,基本保持恒定,5年内数字从682字到769字,仅有87字的波动,平均字数为740.6。非选择题字数波动范围从1564字到2010字,平均字数为1697字,最大相差为446字,差异性较显著。总文字数平均为2437.4字,最多年份为2012年达到2734字,最少年份为2011年仅有1964字,相差为770字,差异性也较显著,究其原因主要是非选择题字数的波动幅度较大。5年内的标准答案平均字数为356.2字,其中2014年字数最多为572字,而2015年字数最少仅仅为220字,可以看出标准答案调整较明显。全国1卷的图表数目相对较少,表格数每年固定为1个,而图数的变化相对较大,从5个逐渐下降到0。可以看出图表方面的能力不是高考生物考查的重点。

2.各模块在试卷中分值的分布及比例

从各模块分值分布来看,5年内平均分值,环境与稳态的内容占比重最大,达到47.2%,遗传与进化的分值仅有16.2分,占总分的21%,分子与细胞模块相对稳定,占31.8%,选修模块基本不变,分值分布为15分左右。从5年内各模块的变化对比可知,必修1变化幅度相对较小,2011年所占的份额最大达到42%,2015年最小为20%;必修2变化幅度较大,2011年仅为10%到2013年的36%,差值达到26%;必修3模块以2012年为最多,达到55%,超过总分值的一半多,而最小年份为2013年,也达到28分,占总分值的37%。模块3知识点在整个高中阶段所占比重相对较小,而分值分布最多,可能与现实环境污染程度呈正相关,希望通过试题的分值分布号召学生乃至社会关注环境问题。

3.实验与探究题占比统计

从表3可知,实验与探究内容占的分值呈上升趋势,在2011年只有区区的8分,到2015年的30分,占到整个分值的33%。题量分布也稳定在3个题左右。实验与探究考查方式多样,角度多变,重视能力的考查。

4.2011~2015年湖南省非选择题各题得分情况的分析

每年各小题的赋分各有不同,各题的得分情况也有不同。必修模块中,各题分值最多的有12分,最少的仅为6分。平均得分最高的题为30题,29题与32题,不分伯仲。得分最高的是2014年的30题,赋分值为11分,湖南生源平均得分为7.98分。得分最少的是2013年的31题,赋分值为10分,平均得分仅仅为2.33分。选修模块中,每年赋分值固定分数不变,均为15分。选修1的五年整体平均得分情况要好于选修3,超过选修3将近1.5分左右。选修1在2011年得分情况最好,达到12.74分,而选修3在2013年中得分情况相对较好,平均得分达到9.53分。

五年的非选择题平均难度系数为0.57,在容易与一般之间。每年的难度系数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在0.54~0.61区间。平均难度系数中,29题的最低,为0.448,30题的最高,达到0.67。各年份中,2011年32题的难度系数最小,相对较难。2012年29题的难度系数为0.34。2013年31题的难度系数仅为0.19,属历史之最。2014年32题的难度系数为0.37。2015年29题的难度系数为0.41。结合各题所属模块,可以看出各模块的难易程度:环境与稳态的试题最容易,难度系数达到0.679;分子与细胞的试题难度次之,难度系数为0.511;遗传与进化的试题最难,难度系数为0.426;选修3模块的难度系数仅在2013年高过选修1模块,其他年份均低于选修1模块,且相差比较明显。

二、结论与讨论

2011~2015年湖南省高考生物试题的题型、题量、分值、文字数量和图表的数目保持相对稳定[1]。两种题型,即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非选择题又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选择题6道,每道6分;必做题4道,每道分值变化不定,但共39分;选做题2道,二选一模式,各15分。总文字数量平均为2437.4字,表数每年固定为1个,图的数量逐年下降,图表方面的能力不是高考生物考查的重点。

各模块考查所占的比重不一,5年内平均分值环境与稳态的内容占比重最大,达到47.2%,遗传与进化的分值仅有16.2分,占总分的21%,分子与细胞模块相对稳定,占31.8%。环境与稳态内容的知识点在整个高中阶段所占比重相对较小,但分值分布最多,与现实环境污染程度呈正相关,希望通过试题的分值分布号召学生乃至社会关注环境问题。必考内容中的高频考点有细胞代谢、遗传的基本规律、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等等,体现了高考重点考查主干知识的特点。实验与探究内容占的分值呈上升趋势,实验与探究试题的考查角度变化多样,既体现出生命科学实验性学科的特点,也体现考试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选拔。

评价试卷的优良性主要采用效度、信度、区分度和难度四个基本指标。试题难度要适当,评分记分标准要统一客观[2]。考试手续、时间必须严格统一规定;评分计分统一客观,消除个人偏见;在许可情况下,试卷覆盖面要尽量大,增加试题数量;考试难度适当;指导语清楚;消除被试者紧张心理[3]。高考生物试题难度以难度值0.4和0.7为划分标准,高考命题希望试卷中难、中、易三类题的比例大致为2∶5∶3,以中等难度题为主。根据对湖南省2011~2015年非选择题各题得分情况统计发现,五年的非选择题平均难度系数为0.57。每年的难度系数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区间在0.54~0.61。结合各题所属模块,可以看出各模块的难易程度。环境与稳态的试题最容易,难度系数达到0.679;分子与细胞的试题难度次之,难度系数为0.511;遗传与进化的试题最难,难度系数为0.426。选修3模块的难度系数仅在2013年高过选修1模块,其他年份均低于选修1模块,且相差比较明显。选修1的五年整体平均得分情况要好于选修3,超过选修3将近1.5分左右。选修1在2011年得分情况最好,达到12.74分,而选修3在2013年中得分情况相对较容易,平均得分达到9.53分。统计发现,环境与稳态的内容不但分值分布高,而且得分更加容易;学生选做选修1得分更高,有明显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刘凯春.近三年新课标高考生物试题分析及2013年高三复习策略[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8(4):120-124.

[2]周美珍.中学生物学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3]曹道平.生物学教学理论、方法与技术[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篇5:2015年高考生物复习

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也不是说是复习之前有学习过,所以就不用太仔细的学习,其实不是,复习才是我们学习的关键,我们要好好的复习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不能有马虎。下面是高考信息网整理的高考复习生物的策略。

无论是新版的还是旧版的高中生物学教材中,都有一些学生的动手实验,还有大量的结合知识内容所列举的实验。在复习中要将这些实验中的方法加以归纳、总结,以得学生应用这些方法,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按笔者的理解,可把教材中的实验方法归为以下10种:

1.显微观察法,如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等。

2.观色法,如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交换吸附现象的实验,动物毛色和植物花色的遗传实验等。

3.示踪原子法,如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用18O2和14CO2追踪光合作用中氧原子和碳原子转移途径的实验等。

4.等组实验法,如小麦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实验,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交换吸附现象的实验,发现生长素的燕麦胚鞘实验等。

5.加法创意,如用饲喂法研究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用注射研究生长激素的实验,用移植法研究性激素的实验等。

6.减法创意,如用阉割法、摘除法研究性激素、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实验,雌蕊受粉后除去正在发育着的种子的实验等。

7.杂交实验法,如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植物杂交、测交的实验,小麦的杂交实验等。

8.化学分析法,如番茄和水稻对Ca和Si选择吸收的实验,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等。

9.理论分析法,如大、小2种草履虫竞争的实验,植物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的实验,植物向光性的实验等。

10.模拟实验法,如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米勒的模拟实验等。

篇6:2015年高考生物复习

(25分钟 108分)第1组(36分)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质粒是独立于细菌拟核之外,具有复制能力的细胞器 B.同一人体中肝细胞、白细胞等体细胞中的DNA含量相同 C.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都很发达

D.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可合成、储存各种水解酶,可分解侵入细胞的多种病菌 答案 C 解析 质粒是环状DNA分子,不是细胞器,A项错误。肝细胞、白细胞等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有丝分裂形成的,核DNA含量相同,但细胞质中的DNA含量不一定相同,同时成熟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即无DNA,B项错误。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内质网与脂质的合成相关,故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都很发达,C项正确。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D项错误。

2.玉米株色的紫色(A)对绿色(a)为显性,该对基因位于第6号染色体上。将经X射线照射的紫株玉米的花粉授给绿株玉米,F1中出现1%的绿株。F1紫株和绿株的第6号染色体的检测结果如右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亲本中紫株的基因型为Aa,绿株的基因型为aa B.X射线照射紫株花粉后,1%的花粉发生了基因突变 C.F1紫株的基因型为Aa,F1绿株的基因型为aa D.F1紫株和绿株杂交,F2有4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X射线照射紫株玉米的花粉后,导致1%的雄配子第6号染色体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缺失,从而丢失了部分基因,导致F1中出现1%的绿株。由于F1中含2条正常6号染色体的表现为紫株,有1条6号染色体片段缺失的表现为绿株,且绿株只占F1的1%,故亲本紫株的〚导学号50074081〛

基因型为AA,绿株的基因型为aa,F1紫株的基因型为Aa,绿株的基因型为aO。F1紫株和绿株杂交,即Aa×aO,F2有4种基因型(Aa、AO、aa、aO),2种表现型(紫株、绿株)。

3.(2017北京西城二模,4)根瘤菌共生于豆科植物根部,形成肉眼可见的根瘤。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水、无机盐及有机物,根瘤菌内的固氮酶可将N2转变为氨以便植物利用,但氧气过多会破坏固氮酶的结构。根瘤中的豆血红蛋白是由植物和根瘤菌共同合成的,具有吸收和释放氧气的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根瘤菌的同化作用类型为自养型 B.豆血红蛋白可调节根瘤中的氧气含量

C.共生的豆科植物基因突变可能影响固氮酶的结构 D.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关系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 A 解析 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所以根瘤菌的同化作用类型为异养型,A项错误。豆血红蛋白具有吸收和释放氧气的能力,可调节根瘤中的氧气含量,B项正确。根瘤中的豆血红蛋白是由植物和根瘤菌共同合成的,共生的豆科植物基因突变可能会影响豆血红蛋白的功能,从而影响根瘤内的氧气含量,而氧气过多会破坏固氮酶的结构,C项正确。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关系是它们长期协同(共同)进化的结果,D项正确。

4.(2017河北衡水中学押题检测,4)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又被称为“青春痘”。雄性激素可与皮脂腺细胞内的受体结合并进入细胞核,引起脂质分泌。雄性激素水平升高导致脂质分泌增多,堵塞毛囊口,形成痤疮。由于毛囊内的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因此痤疮通常会伴随炎症的发生。青少年由于学业压力大,是痤疮的常发人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痤疮丙酸杆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繁殖所需的能量只能来自细胞质 B.雄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通过调节脂质合成代谢影响脂质的分泌 C.痤疮患者体内通常能检测到抗痤疮丙酸杆菌抗体的存在 D.痤疮发生的原因是雄性激素水平升高和痤疮丙酸杆菌异常增殖 答案 D 解析 痤疮丙酸杆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且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没有其他细胞器,所以繁殖所需的能量只能来自细胞质,A项正确。据题干信息可知,雄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故其受体在细胞内,雄性激素与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核,引起脂质分泌增多,B项正确。据题干可知,痤疮丙酸杆菌(抗原)进入机体,可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C项正确。据题干信息可知,雄性激素水平升高导致脂质分泌增多,堵塞毛囊口, 形成痤疮,与痤疮丙酸杆菌异常增殖无关,D项错误。

5.研究发现,不同干旱处理后某植物叶片内源激素中赤霉素(GA3)、生长素(IAA)、乙烯(Z)和脱落酸(ABA)的含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随着失水率的升高,乙烯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 B.干旱环境下脱落酸的含量升高,植物的生长减缓 C.干旱环境中生长素减少与其光合作用减弱相适应

D.重度干旱条件下,叶片中大量减少的激素只有赤霉素和生长素 答案 D 解析 重度干旱条件下,叶片中大量减少的激素有赤霉素、乙烯和生长素,D项错误。6.(2017四川重庆考前热身考试,4)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是指优势取代 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也是一种群落演替现象 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 D.群落演替一定就是原有物种的恢复 答案 D 解析 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是优势取代,不一定是原有物种的恢复,A项正确,D项错误。“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是古道在没人行走后所发生的次生演替的现象,B项正确。动物必须依赖于植物提供的营养,所以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一定是植食性动物,C项正确。

第2组(36分)1.(2017辽宁沈阳质检一,1)下列关于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缺氧时,生长素从顶芽运输到侧芽的速率减慢

B.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的方式与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不同 C.同一种物质进出不同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

D.同一种物质进出同一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 答案 B 解析 生长素从顶芽运输到侧芽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缺氧时呼吸作用减弱,释放能量减少,故会影响生长素从顶芽运输到侧芽的速率,A项正确。淋巴因子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由T细胞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出来,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也是胞吐,B项错误。同一种物质进出不同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C项正确。同一种物质进出同一细胞的方式可能不同,如钠离子进入神经细胞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钠离子从神经细胞出来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D项正确。

2.(2017四川成都二诊,3)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关于某叶肉细胞内叶绿体和线粒体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直接为对方利用的物质有O2、CO2和葡萄糖 B.光照下两者的发生氧化反应时都释放能量供各项生命活动利用 C.若突然增加光照强度,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比ADP先减少 D.若突然增加CO2浓度,则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比ADP先增加 答案 D 解析 叶绿体产生的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在细胞质基质分解为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线粒体,A项错误。光合作用中产生的只能用于C3的还原,呼吸作用中产生的在线粒体内氧化后释放的能量供各项生命活动利用,B项错误。若突然增加光照强度,则短时间内产生的ATP和增加,C3的还原增加,所以叶绿体中C5增加,C项错误。若突然增加CO2浓度,产生的C3增加,导致消耗ATP增加,则产生的ADP也增加,D项正确。

3.(2017山西考前二检,2)原癌基因导致细胞癌变的三种方式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合理的是()

A.a、b产生变异的根本原因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B.b、c产生的变异类型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C.a、c产生的变异必然导致基因数目的改变 D.三种方式均可导致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数量增多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引发癌变的三种方式中a属于基因突变,b和c属于染色体变异,A项错误。染色体变异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B项正确。a产生的是新基因,基因数目没有改变,C项错误。由图可以看到方式a表达的蛋白质活性增强,但数目没有增多,D项错误。

4.(2017四川绵阳五模,5)胰岛素是由51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的含两个肽链的蛋白质激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基因中的两条核糖核苷酸链同时转录成两条mRNA,分别翻译出一条肽链 B.核糖体与胰岛素mRNA结合的部位有2个tRNA的结合位点,翻译共需51种tRNA C.与胰岛素基因结合的RNA聚合酶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核,体现了核膜的结构特点 D.胰岛素基因中替换3个碱基对后,遗传信息发生了改变,合成的胰岛素可能不变 答案 D 解析 胰岛素基因中有两条脱糖核苷酸链,但只以其中一条链为模板转录成一条mRNA,翻译出两条肽链,A项错误。核糖体与胰岛素mRNA结合,结合部位有2个tRNA的结合位点,翻译形成胰岛素的氨基酸是51个,但tRNA不一定是51种,B项错误。RNA聚合酶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C项错误。基因中替换3个碱基对后,遗传信息发生了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合成的胰岛素可能不变,D项正确。

5.根据作用效果可将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电信号刺激会使突触小体会释放神经递质,说明生物膜能进行信息转化 B.神经递质都是在高尔基体内合成的小分子有机物,储存于突触小泡中 C.乙酰胆碱会提高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产生内正外负的电位变化 D.5-羟色胺与受体结合后不能被及时分解将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 答案 B 解析 电信号刺激会使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将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说明生物膜能进行信息转化,A项正确。神经递质的种类很多,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储存在突触小泡内,并不都是在高尔基体内合成的,B项错误。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会提高突触后膜对Na

+

+的通透性,产生内正外负的电位变化,C项正确。5-羟色胺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若与受体结合后不能被及时分解,将会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D项正确。6.1980年5月18日美国西南的St Helens 火山灾难性爆发。火山灰形成了低营养、剧烈干旱、地表运动频繁的景象。在火山口附近的森林线上选取几个地点分别设立了永久样地,检测了火山爆发后物种数量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山爆发杀死了森林线上的所有生物,所以1980年开始的演替是初生演替 B.1980年到1982年期间不存在种间竞争,种间竞争在1982年以后才出现 C.从图中可看出本地区的相对环境容纳量(K值)大约为20 D.此生态系统早期的能量来源于火山灰 答案 D 解析 据图可知,1980年森林线上存在着少量的物种,故1980年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项错误。1980年到1982年期间存在种间竞争,种间竞争在1982年以后也存在,B项错误。从图中可看出本地区物种的相对丰富度大约为20,环境容纳量是相对于一个种群来说,C项错误。由“火山灰的低营养”可知,该生态系统早期的能量来源于火山灰,D项正确。

第3组(36分)1.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真核细胞的rRNA是在细胞核内通过转录形成的,与核仁有关

B.生长素、促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合成都发生在附着于内质网的核糖体上 C.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只能在免疫细胞中合成

D.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等部位,丙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为生长素 答案 A 解析 真核细胞的rRNA是在细胞核内通过转录形成的,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之一,而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A项正确。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附着于内质网的核糖体上合成的是分泌蛋白,B项错误。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如唾液腺细胞)合成、分泌,C项错误。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的,D项错误。

2.经诱变、筛选得到几种基因A与基因B突变的酵母菌突变体,它们的蛋白质分泌过程异常, 6 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出现不同突变体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 B.可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蛋白质的分泌过程 C.基因A、B双突变体蛋白质沉积在高尔基体 D.基因A、B的突变会影响细胞膜蛋白的更新 答案 C 解析 蛋白质分泌时先经过内质网,后经过高尔基体,故基因A、B双突变体蛋白质应沉积在内质网中。

3.(2017河南全国Ⅰ诊断卷B,1)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说法,错误的是()A.当细胞原生质层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也有水分子的跨膜运输 B.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质壁分离现象可能不会再发生 C.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D.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 答案 D 解析 当细胞原生质层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也有水分子的跨膜运输,即达到水分子进出的动态平衡,A项正确。只有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B项正确。在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浓度不断增大,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C项正确。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合成肝糖原,从而使血糖含量下降,D项错误。

4.(2017山东烟台一模,3)丙肝病毒(HCV)的正链RNA(HCV-RNA,由a个核苷酸组成)能编码NS3等多种蛋白质,NS3参与解旋HCV-RNA分子,以协助RNA的复制。正链RNA复制时,先合成出该RNA的互补链,再以互补链为模板合成该正链RNA。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正链RNA复制n次,消耗的核苷酸数为n×a B.翻译时,转运NS3起始端氨基酸的tRNA中含有反密码子 C.HCV的遗传物质是正链RNA,分子内可能含有氢键

D.HCV-RNA在复制和翻译过程中遵循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存在差异 答案 A

〚导学号50074082〛 解析 一个正链RNA复制n次,共合成出该RNA的互补链n条,形成该正链RNA n条,所以共消耗的核苷酸数为2n×a,A项错误。翻译时,决定NS3起始端氨基酸的密码子是mRNA上的起始密码子,所以转运该氨基酸的tRNA上存在反密码子,B项正确。HCV是一种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正链RNA,分子内可能含有氢键,C项正确。HCV-RNA在复制和翻译过程中只有RNA,没有出现DNA,所以遵循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存在差异,D项正确。

5.尿崩症患者的肾脏不能保留水分,临床上表现为排出大量低渗尿液,依据病变部位可分为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下图表示正常人和尿崩症患者禁水后尿液渗透压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人的尿液渗透压变化可用曲线 Ⅰ 表示,起对照作用

B.中枢性尿崩症患者的尿液渗透压变化可用曲线Ⅱ表示,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渗透压升高 C.肾性尿崩症患者的尿液渗透压变化可用曲线Ⅲ表示,其体内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正常作用,但含量与正常人相同

D.尿崩症患者体内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偏高,尿量偏大 答案 C 解析 尿崩症患者的肾脏不能保留水分,临床上表现为排出大量低渗尿液,分析曲线可知图中曲线Ⅰ的尿液渗透压较高,可推知曲线Ⅰ代表正常人的尿液渗透压变化,起对照作用,A项正确。曲线Ⅱ和Ⅲ代表尿崩症患者,尿液渗透压较低,曲线Ⅱ中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渗透压升高,说明是抗利尿激素含量不足导致的,原因是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量不足,故表示中枢性尿崩症患者的尿液渗透压变化,B项正确。曲线Ⅲ表示肾性尿崩症患者的尿液渗透压变化,因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渗透压并未改变,说明不是抗利尿激素含量不足导致的,病因是肾脏相应细胞表面缺乏抗利尿激素受体而使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与正常人相比,该病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含量偏高,C项错误。尿崩症患者的肾脏不能保留水分,临床上表现为排出大量低渗尿液,由此可推知尿崩症患者尿量偏大,由于大量水分随尿液排出,会导致患者体内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偏高, D项正确。

6.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检测脂肪时,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处理花生子叶目的是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B.在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利用无水乙醇作为有机溶剂提取色素 C.低温与秋水仙素均能抑制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上一篇:企业债申报材料下一篇:印度种姓制度漫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