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考申论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4-04-23

2018年国考申论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通用6篇)

篇1:2018年国考申论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录网址 2018年国考申论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1)

2017年4月,学术出版商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一次性撤销了涉嫌造假的107篇文章,论文作者均来自中国。涉及的单位不乏全国知名的三甲医院和重点高校。据了解,撤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少作者是将论文交给所谓的“第三方机构”,由它们再向学术期刊进行推荐。这些“第三方机构”在推荐过程中未将论文进行同行评审,而是暗度陈仓作假。

此次撤稿事件让学术界深感震惊,也在社会上引发广泛关注。面对不断被爆出的学术丑闻,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

造假,和科学研究是无法共存的敌人。如果知识的生产造假成风,等于是自毁城墙、自挖根基。近年来中国论文连续多次被国际期刊大规模撤稿。我们必须检视自己存在的问题,不仅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珍惜学术品格,更是在体制机制上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和标准。

【开头直接指出造假和科学研究的关系,承接材料内容,指出我们在学术品格和体制机制上有所努力,直接点出了观点和问题,为下文的分析提供了方向。】

学术造假并不是中国的特有现象,但相比之下,国外对造假者的惩治力度非常大,真正起到了震慑作用:科研人员的造假行为一旦被查实,就会受到严厉惩处,其学术生涯基本终止,不管其名望有多高、潜力有多大。被追捧为有望冲击诺奖的“日本居里夫人”小保方晴子,因论文造假被单位除名,可谓身败名裂;被尊为韩国“克隆之父”的黄禹锡,学术造假东窗事发后被检察机关起诉,最后锒铛入狱。反观国内,虽然相关部门多次宣示“对学术不端要零容忍”,但通常是雷声比雨点大;对于那些涉嫌造假的“学术牛人”,更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之嫌。尽管主管部门和高校、科研机构都设有“学术道德委员会”“科研诚信办公室”等学术监督机构,但对于学术不端行为往往是“民不告官不究”,没能达到震慑心怀侥幸者的效果。

惩处不力,也表现在对造假帮凶——“第三方机构”的处理乏力上。一些利欲熏心的国内外机构打着“语言润色”“咨询服务”的幌子,为那些急于发表学术论文的人代写、代投,甚至伪造同行评审,提供“一条龙服务”。早在几年前,就有学者发布研究报告指出,我国的代写论文交易市场庞大、“产值”高达10亿元。对于这些帮忙造假的“第三方机构”,有关部门并非不知情,但受到查处的恐怕只是极少数。

【从惩处的角度论述当前学术造假存在的原因。大家一定要学习这种分析的方式,分析并不在于更多的条目,而是分析的深刻。比如以上两段都是说惩处,第一段从造假者的角度,更多学习资料请登录网址 第二段从第三方机构的角度,同时,第一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式,社会大的事件信手拈来,让人觉得非常可信。】

以论文论英雄的评价体系,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论文造假。长期以来,论文成了科学研究最为重要的“硬杠杠”“金标准”,不管是职称评定、年终考核还是申请课题、评选院士,都要“数论文”。就连以治病救人为第一要务的临床医生也被套上了发论文的“金箍”,评职称时“做一千台手术不如发一篇SCI论文”。不同于医疗资源充足、医生时间相对充裕的发达国家,我国的医疗资源紧张,临床医生光看病就忙得身心俱疲,难有充足时间和精力潜心研究、撰写论文。这次撤稿主要集中在医疗领域,客观而言,扭曲的考评体系也是诱因之一。

【从评价体系的角度说明学术造假阐述的原因。事实上,这一段和上面的两段都重在说明体制机制的原因,都呼应了中心论点。】

科学研究是揭示真相、发现真理的神圣事业,真实诚信是其基本准则。论文造假的危害不仅在于损害了中国科技界在国际上的声誉,也不仅在于导致低水平研究重复、垃圾论文成堆,更为严重的后果是消解了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学术规则,侵蚀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可以说,捍卫真实就是捍卫科学的生命,纵容造假就是损害科学的未来。

【承接上文的原因分析,指出学术造假的恶劣影响。并最后进一步的深化观点,纵容学术造假就是损害科学的未来。】

当前,我国的科研经费不断增加、科研队伍日益庞大、对科研的需求前所未有。只有不断深入的改革课题体制,尤其是不断完善科研评价机制,把为评职称、获奖励而滥发论文的现象从源头治理,在体系上加强建设和预防。同时,科技界要真正正视问题、对症下药、标本兼治,方能彻底解决学术不端行为。如此我们方能涤荡浮躁之气、建设科技强国。

【最后从宏观上对科研未来进行展望,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

篇2:2018年国考申论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

给定资料:

1、开学在即,上海一年级小学语文教材里的全部古诗词却不见了踪影。据悉,从2014年9月份开始,上海市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将迎来瘦身:除删除原教材最后单元的五篇课文外,《画》《草》《登鹳雀楼》等八首古诗也不见了踪影。此外,一年级识字量从原来要求的353个减少到296个,写字量从296个减至118个。

上海语文教材“瘦身”事件在网络引发了不少热议,“现在哪个孩子不会背几首古诗,为什么要从课本中删除呢?”有支持者称减少学生识字量能减轻孩子负担,反对者认为此举有些矫枉过正,甚至有网友认为“这样将不利于小学生传承中华文化”,唐诗宋词是中华文明的载体,更是极好的文学样式,如果能保留其中的几首经典诗词让孩子适当学习,并不会增加其多少负担。

上海市教委回应,八篇古诗退出一年级语文课本,目的是为小学生减轻识字和背诵的压力。“以往在课堂学习古诗时,学生不仅要面对生字,还要学习大量文学背景知识。”市教委教研室一位语文教研员W举例说,比如《登鹳雀楼》,学生就要接触到鹳、涣等比较难的生字,老师往往还会补充不少关于朝代、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等文史知识,家长也往往会让孩子进行背诵、默写,无形中加重了孩子的负担。2、2014年9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北师大教师参加了全国课标的制作,习近平从展台上拿起一本课标书翻看。听说语文、历史、思想政治三门课标是全国统一,他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女儿今年读大学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她只记得那几首诗,其他那些空洞的和时髦一时的文章,老早忘到了九霄云外。”上海市浦东新区机关干部、“宝宝念诗”微信公众账号发起人韩可胜认为,诗歌是千百年检验下来的韵文,更容易记,也让人终身受益。

“很多诗歌朗朗上口,音韵优美,孩子学起来也很快乐。”上海家长张先生说,“因为国学根底浅,孩子的作文总是显得干瘪无味。我们并非希望老师一味教孩子识字、背诵,而是帮助他们理解蕴含其中的精神。语文课不能减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气神。”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翁敏华说,古典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深奥晦涩。汉语言自古富有音乐性,“秉承‘中国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精心呵护并不断激发孩子身上的‘诗性’。”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录网址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殿堂里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永恒的亮点。阅读这些作品,既可以体会经岁月洗汰而不见褪色的绝代才情、历风雨消磨而未曾消减的人生智慧;更可以饱览灿烂深厚的中华文化、传承受忧患锻冶而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古诗文中的字词是构成古诗文的基本内容,古诗文洋溢着中国文字深厚的文化意蕴,潜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充满着古人的智慧和丰富的情感。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我们作为教师在古诗文字词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反复品读、细嚼慢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共同感受中国汉字独特的魅力。”一位叶姓特级教师这样感叹道。

3、“课余在家,殊无聊赖。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最近热传于网络的“民国时代小学生作文”,引来不少人“膜拜”。不少网民认为,爱诗的人往往更爱生活,保有一颗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懂得从古人智慧中吸取涵养,更容易在当今时代获得“幸福感”。

北宋汪洙编写的一组《神童诗》,都是当年给孩子启蒙用的教材,行文很直白,却流传深远。“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这些经过千百年岁月沉淀的词句,愈发显示出中国人的聪明智慧和文化底蕴。

然而,随着近年来传统文化经典不断被媒体反复提起,另一种现象——“国学热”也开始悄然兴起,读经班、孔子学院、汉服成人礼„„“国学”一词迅速升温,各种解读国学的书籍争相出版,一时“洛阳纸贵”;全球首次联合祭孔活动在世界各地孔庙同时展开;走进重庆南岸区的一所书院,上百名少年在这座书院陆续完成了“知书达礼好少年”的培训。他们的主要课程是诵读《诗经》《论语》等传统经典,同时接受礼仪、形体、茶道等方面的熏陶。

对此坊间褒贬不一,有人写文章指出,国学之时兴,按理应是国学之幸、国家之幸,然而竟发展变成了“电视台之幸、培训班之幸、出版社之幸、《百家讲坛》之幸”,让人闻到国学背后浓浓的铜臭味。如某知名大学开的“乾元国学教室”中国哲学专修班,学制两年,区区288个课时,却要收费60000元,另还有6000元的资料费,其他大学也动辄数万元;至于各个私塾,学费每年两三万元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孔子变成摇钱树”让人五味杂陈,国学教育越来越流于形式。

所谓“国学”,是关于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学问。其所蕴涵的内容丰富,可谓一个无所不包的文化整体,菁芜并存,好坏杂糅。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与国际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中国人越来越迫切需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民族所具有的独特价值的东西。学习国学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些曾经被我们无理由忽视的思想文化层面的东西,让我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录网址 们从中窥探到中华文化在传统历史发展中是这样的伟大、令人自豪,大大加强自身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和认可,充实国民文化自信。

在专家看来,国学并非仅仅是一般人概念中的吟诗作对、背诵古文,而是涵盖了中国几千年的思想道德伦理与做人处世原则。“现今针对孩子的国学教育,最基本的是学做人。”浙江省儒学学会执行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吴光教授说,国学还包括了民族认同与文化归属等。

国学的回归,顺应了转型期中国社会心态的召唤。“也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需要。如今社会上出现了一些道德滑坡、贪污腐败现象,人们可以通过国学,借助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精神,匡正这种不正之风,营造诚信和谐社会。”吴光教授还表示,“人们处在信仰和价值观的空巢期,急需找到精神的根系和信仰上的寄托,学国学是一种比较容易的方式。”

国学学科设置要取得学术界、教育界共识不容易,国学教育者素质也亟待加强。在古代的私塾里,教师尽管不全是硕儒、不都拥有科举功名,却都是德学卓然于一乡之人。而今,在高校,教授多是专家而非德才兼备之通人,在民间,国学教育者素质更良莠不齐。一些培训机构的教师,难担“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开展国学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能对每位受众都传授一样的国学知识。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如儿童教育可以从《三字经》《中华古典诗词》等开始,这些都是国学的普及性读物,孩子在其成长过程中会慢慢领悟精髓。”吴光说,“很多地方设有国学院、孔庙、书院、寺院等,这为开展群众性的国学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但须注意防止这类场所沦为传播迷信的工具。我认为教授者、学习者都要警惕,善于正确地引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真正传播国学中的精髓。”

4、借美食滋味传人生百味的《舌尖上的中国2》,首集创下1500万人次的收视纪录;以竞赛形式展四字格唯美语境的《中国成语大会》,初赛吸引3万人报名„„2014年的春天,中国的荧屏文化频现“传统之美”。

尽管是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与第一季相比,更侧重讲述食物背后的故事,希望透过美食,去描绘当代中国人在时代变迁下的悲欢离合。

眼下与《舌尖上的中国2》在中央电视台同步播出的,还有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的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以及其姊妹篇——《中国成语大会》。

央视第二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启动“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每周节目中精选推出一个“冰封词汇”,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进行广泛传播,激发亿万人学习和分享这个“冰封词汇”的文化含义和使用价值。于是“葳蕤”和“搴芳”这两个冷僻的古文字词,被年轻人所追捧,成了流行用语、时尚文化,耐人寻味。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录网址

作为中国独有的语言现象,成语四字成章、高度浓缩、古今同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对此,总导演关正文说,《中国成语大会》的主力队员都是年轻人,他们凭借对成语的精妙解读与稔熟运用一路过关斩将。“在节目中揭示成语的文化魅力的同时,也展现了新一代中国青年的仪态与风姿,让古老的成语焕发出青春的光彩。”正是通过这种文化呈现方式,这些曾经被冰封的难以理解的词语,被“焐热”了,焕发出文化的温度,传递出思想的能量,激发起我们对这些汉字文化的关注,萌发传承传统文明的普遍热情。

作为纪录片创作者,夏燕平也在思考,进入“影像阅读时代”,如何将更多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融进影像。“电视纪录片是影像阅读时代的善本。近两年,中国电视节目,尤其是电视纪录片有一大波优秀的作品出现,让我们获得丰富知识的同时,更是对精神品质的培养。”

“带着传统风俗的韩剧流行,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全国人大代表、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说,这要求我们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现代性、现代感表达。现在不少文化传播存在两端状况,有思想性的东西,呆板说教;娱乐化的内容,又存在低俗、庸俗的状况。他说,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文化工作者一定要有“讲故事”的意识,把传统的故事用现代人爱听爱看的方式表达出来,尤其是要用现代技术手段。“在这个‘微时代’,微博、微电影、微信,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载体。要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宣传覆盖率、影响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我们现代新型媒体。”

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先生在深入研究中华传统经典的基础上,创作出脍炙人口的《庄子说》《老子说》《漫画大学》《漫画中庸》等漫画作品,让全世界亿万人借其漫画认识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引导无数人进一步阅读了经典原著。从当年的“百家讲坛”到当下的“成语大赛”“成语英雄”,大众化的影像节目都引发了学习传统文化、阅读经典原著的热情。全媒体时代为创作多样化的阅读样式提供了巨大空间,要在研究清楚中华经典所体现的深沉精神追求和突出优势的基础上,把经典的内容和精神转化为适合浅阅读的动漫、图画、影像、故事等形式,让大众通过这些形式一步步认识经典、亲近经典、阅读经典、了解经典,让传统经典以多彩缤纷的样式走进当代生活。

5、中国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传统经典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和影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深化改革的空间依然巨大。例如,内地中小学课文和中高考中的古典诗文所占比例基本在30%以下,而台湾地区一般占到60%以上。在台湾,“四书”是高中阶段的必修课,高中三年,学生每周都至少有一小时学习“四书”课程。再有,西方特别是美国大学大都高度重视学生的通识教育,而通识教育课的主要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录网址 内容就是指导学生阅读传统文化经典。一个美国大学生四年本科所阅读的经典原著一般都有上百本。而反观我国内地高校,绝大多数大学生四年本科阅读的经典原著只有个位数,部分学生甚至为零。犹太民族以头脑聪明、重视教育而著称。犹太孩子到了5岁开始接受正式教育,学习《摩西五经》《圣经·旧约》和《塔木德经》的基础知识。到13岁的成人仪式以前,孩子们要学完所有的犹太教法的基础知识。

经济全球化促使了文化的多元共生,也给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挑战,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西方文化中的糟粕难免也在影响中国人的思想。大学生处于人生的成长期,缺乏对信息的识读能力,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往往出于新奇心理,盲目跟从,网上一些文章总结了部分当代大学生堪忧的人文素质状况:学习功利化、阅读片面化、人文科学知识贫乏、民族精神淡化、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没有深厚的民族文化素养、对文化的过滤和甄别能力较差、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不强。

一位网友曾在文章中写道:2014年国庆,我有幸到伟大的中医药学家、《本草纲目》编撰者李时珍故里——湖北蕲州李时珍纪念馆瞻仰,尽管这里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甚至是黄金周,却是门可罗雀,里面的展品布满灰尘。甚至很多人不知道李时珍是谁,难怪韩国要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

近年,我国将春节、端午、清明、中秋等重大传统节日设为公共节假日,以期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唤起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其实缺乏新意是传统节日不受年轻人青睐的原因之一。传统民俗也应该与时俱进。不赋予新内涵,一些好的、民族的、传统的东西就会慢慢消失,直至消亡。在中国,清明节本来是一个与农业播种有关的节日,现在通常的过法是给亡灵“烧纸钱”;端午节起源也很高雅,现在也不过是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同样从一个祖先庆贺丰收的节日“沦落”为只是吃月饼„„一些年轻人甚至并不知道这些传统节日兴起的来由和古时过节的意义。传统节日需要经营,需要打造,需要与时尚的文化结合;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需要政府和民间的投入、引导。

我们在开发文化产业时,最忌讳一边在拼命抢救文化遗产,一边在破坏、无视甚至是“恶搞”自己的文化遗产。一些网络作品和学术作品本身也缺少严肃性,例如“孔子就是丧家犬”“李白是小混混”“诸葛亮是中国最虚伪的男人”“曹操原本是女人”等引起过人们广泛议论的新奇言论。在一些中国学者看来,这些质疑和颠覆之声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威胁。

6、树无根不活,企业文化无根不立。任何一种文化模式都不可能是凭空产生的,企业文化也不例外,企业文化的形式及其内容一定有其历史渊源和路径依赖性。世界上大凡有生命力的管理思想,都是基于本土文化之上的。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录网址

随着时代变迁,“和为贵”思想在市场化的部分企业中被西方所谓的“经济宝典”——一种近乎赤裸裸的经济竞争取而代之。在这种竞争中大家尊崇弱肉强食,信奉利益至上,盛行谋略厮杀,为了做到最强最大,为了实现唯我独尊,企业间不惜一切手段争夺市场,价格战、人才战、反间战„„质量底线不断被突破,安全事故频现。急功近利的短视心态让诸多行业企业发展陷入困境,科技投入停滞不前。

中华民族向来以大智慧而著称于世,中国的文化典藏里有众多堪称经典的理念和思想,“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经商绝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还应有大眼光、大手腕、大气魄,具有大商贾的长远战略目标,就如同《商道》指出的“财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而北京同仁堂历代恪守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传统古训以及“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更是这方面的典范。

研究中国的传统思想和文化理念,可以从中汲取更多既能治标又能治本的经营之道,少一些杀伐,多一些合作,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高瞻远瞩,把传统的文化融入企业管理的方略中去,用博大、兼容、智慧创造属于东方、属于中国的企业经典。

所以,企业文化在建设过程中,重视对原有企业文化中优秀内容的继承和发扬,尤其是要继承和发扬企业文化中被证明正确的、核心的价值观,这些观念被认为是保证企业长期稳定经营的基础。作为一个文明发展古国,历史文化传统有益于今天文化建设之处多矣,把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与我国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从而为我国企业进行文化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7、众所周知,在习近平讲话中,古语诗词常常是信手拈来,可见其国学底蕴。习近平认为,领导干部普遍应当读三个方面的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做好领导工作必需的各种知识书籍;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

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怎样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论思想,对于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上述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习近平同志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我们的先人曾经留下许多宝贵的优秀精神传统,像“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录网址 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大力发扬。当然,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糟粕性的东西,正如当年毛泽东所指出的那样:“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其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能照搬照抄、囫囵吞枣,还需要对其进行有效转化。在习近平同志看来,必须“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这就告诉我们,实现转化需要有智慧的创造力:一要使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使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服务,为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服务;二要使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认真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之真正成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三要用符合时代需要和大众口味的形式对传统文化作出新的“阐释”,使之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再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实现发展,一要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把传统文化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二要既立足本国国情又要面向世界。在当今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根据本国国情的需要,认真吸收借鉴世界文明成果之精华,形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有两种错误思潮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并坚决抵制:一种是教条主义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持这种态度的人把传统文化视为铁板一块的“高大全”,不加分析地照搬照抄、全盘肯定。这种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教条主义态度不仅不利于我们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且会给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带来非常严重的危害。另一种就是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这种思潮把中华民族的“民族性”“传统性”贬得一无是处,主张彻底“摆脱中国文化的传统形态”,“根本改变和彻底重建中国文化”。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全盘否定,不仅在理论上是完全错误的,而且在实践上也是十分有害的。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这个事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战略性问题上,我们一定要以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论述为指针——“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这就是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录网址

作答要求:

一、通读“给定资料7”,请在有下划线的地方补充四个短语或短句,使整则材料语义完整。(10分)

要求:概括性强,用词精练。不超过30字。

二、有人说,当下的“国学热”只是在搞形式主义,不应大力宣扬。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结合“给定资料3”,试给出你的分析。(15分)

要求:条理清晰,有说服力。不超过200字。

三、某政府部门为做统计报告,需要了解学校、企业、社区等地的普通知识分子阶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熟悉程度和观点态度,打算参考“给定资料4~6”的相关内容,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假如由你具体负责这项工作,请设计出该问卷内容所应列出的主要问题。(15分)

要求:

(1)写出明确具体的设问;

(2)设问应当分类并对每类中的每个设问标注序号;

(3)内容全面,用语得体,有条理;

(4)不超过450字。

四、假如你是某市文化宣传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你所在的部门决定在政府网站上设置专题,呼吁社会各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请你根据“给定资料”和参考第三题中调查问卷涉及的信息,针对不同社会群体写一份“倡议书”,放在网站首页。(20分)

要求:

(1)内容充实,有逻辑性;

(2)语言生动,语句通顺;

(3)不超过500字。

五、“给定资料2”中习主席提到:“‘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请联系自己的感受和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录网址

(4)总字数1000~1200字。

一、通读“给定资料7”,请在有下划线的地方补充四个短语或短句,使整则材料语义完整。(10分)

要求:概括性强,用词精练。不超过30字。

【中公参考答案】

辩证地继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反对错误思潮。

二、有人说,当下的“国学热”只是在搞形式主义,不应大力宣扬。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结合“给定资料3”,试给出你的分析。(15分)

要求:条理清晰,有说服力。不超过200字。

【中公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过于片面。当下虽不排除有少数人为了牟私利,利用国民的热情将国学教育流于形式,教授者良莠不齐误人子弟,违背了国学教育的本意。但是,国学本身经过时间沉淀,内涵丰富,“国学热”的兴起能大大充实国民文化自信,提升个人修养,顺应了转型期中国社会心态和社会道德建设的需要。因此,学习国学,传播的是思想、精神,不应过于局限形式,应正确引导,大力弘扬国学,传播其中的精髓,才能真正发挥国学的现代价值。

三、某政府部门为做统计报告,需要了解学校、企业、社区等地的普通知识分子阶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熟悉程度和观点态度,打算参考“给定资料4~6”的相关内容,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假如由你具体负责这项工作,请设计出该问卷内容所应列出的主要问题。(15分)

要求:

(1)写出明确具体的设问;

(2)设问应当分类并对每类中的每个设问标注序号;

(3)内容全面,用语得体,有条理;

(4)不超过450字。

【中公参考答案】

本调查问卷包括个人信息、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观点态度三类问题。

一、个人基本信息类问题:

1、您的年龄是多大?

2、您的职业是什么?

3、您的学历是什么?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录网址

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熟悉情况类问题:

1、您近五年来读过多少本中国传统经典书籍(四书五经等)?

2、您是否看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以及《舌尖上的中国》系列节目?

3、您是否还了解更多的与我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讲座、影视作品和节目?

4、您能否说出三个以上的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民间故事?

三、对传统文化经典的观点和看法类问题:

1、您对当下很多文学经典或历史故事被转化为动漫、图画、影像、故事等形式持怎样的态度?

2、您对当前我国传统节日不受年轻人青睐有什么看法?

3、您认为在现代社会还有没有必要学习“四书五经”等历史文化古籍?

4、您认为阅读传统文化经典是否有助于缓解现代人浮躁功利的心态和改善社会风气?

5、您对当前网络学术作品中出现“曹操原本是女人”等新奇言论持什么态度?

6、您认为传统文化对我国企业自身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四、假如你是某市文化宣传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你所在的部门决定在政府网站上设置专题,呼吁社会各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请你根据“给定资料”和参考第三题中调查问卷涉及的信息,针对不同社会群体写一份“倡议书”,放在网站首页。(20分)

要求:

(1)内容充实,有逻辑性;

(2)语言生动,语句通顺;

(3)不超过500字。

【中公参考答案】

关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倡议书

尊敬的各界朋友们:

你们好!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民族复兴与国家崛起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唤起民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提高个人修养,改善社会不良风气,我们发出以下倡议:

政府部门率先垂范,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教育活动,提高干部思想觉悟,让“德政”“仁政”思想、服务意识根植于心;对传统文化给予政策扶持,科学引导。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录网址

大中院校树立尊师重教良好风气,因地制宜,开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类课程,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知识竞赛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向“仁义礼智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广大媒体普及推广,善于引导和创新,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精髓,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弘扬孝贤、感恩文化,以及“最美”人物故事,传递崇德向善正能量。

各地企业和谐发展,树立长远目标战略,加强经营道德体系建设;杜绝“利益至上”的恶性竞争,开展“诚信商户”等评选活动,营造诚实守信、义利并重的良性发展氛围。

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肩负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传承美德,共襄善举,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市文化宣传办公室

****年**月**日

五、“给定资料2”中习主席提到:“‘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请联系自己的感受和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中公参考例文】

让传统文化经典流行起来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名片,我国的传统文化,更是华夏民族积淀数千年的瑰宝。古诗词作为文化精粹,在小学教材里却遭遇边缘化危机,习近平主席对此表示:“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我们需要对传统文化经典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传承中弘扬,在发扬中光大。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这些朗朗上口而又合辙押韵的文字出自清代文学家李渔的《笠翁对韵》。几千字词历数自然现象到历史典故,曾经牙牙学语的孩童人人都能背诵,而今却不为大众熟知。古典诗词歌赋,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珍贵记忆,一旦弃之如敝屣,势必割裂传统文化根脉,这在西方文化潮涌下民众传统观念日渐淡漠的今天,尤为令人心痛。众多年轻人热衷托福雅思而鲜见翻阅四书五经,作为文化传统重要载体的民俗节日一再被“庸俗化”,传统文化经典被无知的人们恶搞甚至毁坏,这座数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录网址 千年灿若星辰的巨大宝藏无奈被深埋。当我们指责世风日下、道德滑坡、精神贫瘠的现实时,才发现我们与传统文化中道德的浸染和熏陶已渐行渐远。

中国经济起飞之后,需要文化的同步繁荣。新兴文化价值相较于庞大的传统经典,如溪流之于江河,孤木之于森林。无论是诸子百家经典著作,还是民间古典诗词散文,传统经典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史、哲知识,乃至科学艺术价值,我们能从中深深体会到古代先贤数千年积累下来的人生态度、政治理想、生活原则和道德理念等文化。扎根于传统经典,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才能大力夯实大国崛起的文化基础。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作为立党兴国理念,将“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作为干部践行职责方法,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作为修身养德的座右铭,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汇聚古人智慧结晶;同时敞开胸怀,兼容并蓄,不断学习吸收其他文化优秀成果,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一点点扫清发展中的障碍和恶性现象生存的土壤。

传统文化需要流行,但不能被误读。博物馆里的文物、历史长河的人物、古籍里的文字都可以通过现代手段“活”起来,重新被现代人所熟悉。然而,一窝蜂地开办“少儿读经班”,博人眼球的“开笔破蒙”,甚至借“复兴”之名行“复古”之实,纯为牟利或宣传封建迷信,则可以休矣。当传统遇上流行,文化和思想的碰撞在所难免,需要我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真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篇3:2018年国考申论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6年8月底,女排载誉回京,受到全国各地球迷的热烈欢迎和关注,主攻手朱婷人气尤为旺盛,河南百姓更为出了这样一位为国争光的老乡倍感自豪。一时间,鲜花、掌声和赞誉纷至沓来,这并不让人感到意外。随后,省市县各级领导轮番慰问:送去“无坚不摧”的牌匾和两万元奖金;当地还把“三八红旗手”的称号颁给了朱婷;整个家庭便被授予“最美家庭”的称号等等。据报道,朱婷是超生女孩,朱婷的父母曾经因诞下朱婷违反了计划生育政策,最终缴纳罚款了事。

地方政府的系列荣誉赠与和现金奖励不但没能赢得掌声,反而引发了网络上一片质疑。请问你怎么看?

家庭并不富裕,甚至因为超生罚款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朱婷也曾经一度游走在辍学的边缘。时至今日,两万元奖金对于朱婷父母而言,也绝非可有可无。显然,与女排主教练郎平自掏腰包从美国购买营养品和衣服相比,牌匾和奖金会让人觉得稍显功利,因此才会有质疑的声音。

【开头直面问题,指出质疑声音产生的原因,过于功利。单刀直入式的开头方式,是很多争议性话题的入题方式。】

本质上来说,朱婷今天的境遇和网球国手李娜夺得澳网冠军之后获颁80万奖金有极其相似之处。李娜为了个人职业生涯单飞,背负众多骂名,而功成名就之际,赞扬声和笑脸纷至沓来,李娜直言“喜欢雪中送炭,不喜欢锦上添花”。背后的理论是一样的:对于成功者我们习惯捧上天,而失败者往往乏人问津。获得了金牌,我们就让他站在世界之巅;一旦出了问题,人人避之唯恐不及。

【分析原因:用李娜的经历和朱婷今天的境遇做对比,得出当前社会对个人的评价更多的以成功论英雄,少雪中送炭,多锦上添花。】

毫无疑问,对于中国女排的成功,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理由感到自豪。朱婷作为河南省输送给国家队的优秀运动员,河南人民也有理由感到欣慰。这也是是向公众展示其家乡良好形象的好机会。当地政府慰问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在这样的时刻,当省市县领导送出牌匾、给予荣誉的时刻也当认真思考:一个荣誉称号,不应是领导随便赠予他人的纪念品;在运动员成长过程中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们还能为下一个朱婷的成长做些什么。

【说明意义并指出应该努力的方向:如何授予荣誉称号,如何更多的雪中送炭并培养更多的优秀运动员。即无论荣誉也好,钱也好,要用在刀刃上。】

更多学习资料请登录网址

前不久,习近平对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作指示时,明确表示要“要坚持依法依规,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开展工作,完善配套法规,维护功勋荣誉表彰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不恰当的颁奖、颁发荣誉会削减这些奖项和荣誉的分量。少些官本位思想,多些运动员和家人的切身感受;少些套路,多些真诚,就会温暖人心!

篇4:2018年国考申论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根据给定资料1,对调研组的调研材料,从成绩、问题和建议三方面进行概述。(15分)

要求:(1)准确、全面;(2)恰当提炼,条理清晰;(3)不超过350字。

【参考解析】 成就:

一、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智能制造政策框架体系;(1分)

二、搭建了智能制造创新平台;(1分)

三、龙头企业智能化转型和区域集聚加快形成;(1分)

四、具有示范意义的项目也在不断涌现;(1分)

五、核心技术突破初见成效;(1分)问题:

一、智能制造的基础有待夯实,智能制造标准指数缺位;(1分)

二、核心控制技术依赖进口;(1分)

三、示范引领作用有待加强;(1分)

四、企业智能制造主体意识并不强;(1分)

五、生产性服务规模小,结构性差;(1分)建议:

一、推进强基工程;(1分)

二、培育“工匠型”企业;(1分)

三、参与行业标准制定;(1分)

四、构建协同创业创新共同体;(1分)

五、搭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平台;(1分)

(二)上级部门来W市考察,请你根据给定资料2,就W市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探索,写一份汇报提纲。(20分)

要求:(1)紧扣资料,内容具体;(2)语言流畅,有逻辑性;(3)不超过400字。

【参考解析】

W市经济转型升级探索的汇报提纲

W市民营经济发达,制造业基础好,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智能经济过程中的探索有(4分):

一、把机器人产业发展作为经济的切入点。(4分)举办中国机器人峰会,建设机器人小镇;+相应补充内容

二、营造智能经济发展良好生态。(4分)建设智能制造研究院+相应补充内容

三、推动传统企业智能化改造。(4分)+相应补充内容

四、引进智能技术人才。(4分)+相应补充内容

(三)根据给定资料3,请你对画线句子“借用人的‘慧’,打造物的“智””加以分析。(15分)

要求:(1)观点明确,紧扣资料,有逻辑性;(2)不超过300字。

【参考解析】 “借用人的‘慧’,打造物的“智””这句话是指用设计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将工业技术和设计创新深度融合,在产品中融入时间、情感等因素,实现真正的智造。(5)

人的慧是指智慧类生活产品设计,使生活产品智能化,交互化,实用化;(2分)物的智指的是工业设计水平,外观和结构;(2分)只有用人的慧去打造无的智才能实现的智造,满足工业化产品的实用性和智能化。(3分)

因此,要赋予物的智以人的慧需要从传统文化中去吸取设计的灵感。(3分)

(四)根据给定资料4,谈谈你对“想象力经济”的理解。(10分)

要求:(1)准确、全面;(2)不超过200字。

【参考解析】

想象力经济是指:打造共享生态圈,将设计上升到一个“众创”的维度,当用户需求被设计师解读,并对产品进行重新创作,产生优秀产品再造并走向市场形成商业价值的过程,就是想象力经济。(4分)

想象力经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现共享设计理念;

二、实现共享价值;

三、共享创造力,连接个体创造力。(3分)

想象力经济可以实现想象力向生产力的转化,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因此,要拥有想象力,敢于创新,迎接想象力经济时代。(3分)

(五)请深入思考给定资料5画线句子“科学、艺术和古文化对于想象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构成了想象力的源泉”,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字数1000~1200字。

想象力的源泉 ——科学、艺术和古文化

开头:“我们的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想象力引领未来世界发展潮流。想象力是人类特有的天赋,想象力是消费升级的原动力,想象力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潮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智能经济发展,引领中国制造2025离不开想象力。而科学、艺术和古文化对于想象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构成了想象力的源泉。

正文:

分论点一:想象力是未来世界发展潮流的启明星。+(论证)分论点二:科学为想象力打开了一扇窗。+(论证)分论点三:艺术赋予了想象力以灵感之美。+(论证)分论点四:古文化是想象力永不枯竭的源泉。+(论证)

篇5:2018年国考申论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

三、作答要求

一、“给定资料3”是F市实施心理健康促进项目的工作大事记,请据此对F市所做工作进行分类总结。(15分)要求:分类合理,内容全面。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一、组织和机制构建。成立领导小组,确立会议机制,召开协调、联络会,策划部署工作;组建心理卫生协会;

二、完善设施。建设心理辅导中心、咨询中心;开设心理课程;配备心理辅导教师;

三、创新模式。建设协会、部门、社区三级网络系统和心理干预服务模式;开通服务热线。

四、加强宣传。组织宣传活动,调动群众参与,扩大覆盖面和普及面;

五、队伍建设。聘请专家和大学生;实施人才计划,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六、信息公开。公布咨询时间和热线电话。

二、“给定资料4”反映了转型期青年人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请指出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10分)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150字。

参考答案:

一、需要与拥有之间倒错,需求多,拥有少,金钱焦虑心态严重;

二、现在感强,历史意识弱;

三、诚信缺失,失信、违约严重,交往代价高;

四、由于生活环境优越,心理承受能力弱,心理疾病突出;

五、社会高异质性、变迁性,难以确立自我;

六、社会转型期规范缺失、标准多元化,价值观和社会心态出现困惑感;

三、某单位为了解工作人员的生活、工作情况和心理、思想状态,打算以“给定资料1”中小邹的情况为案例,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假如由你具体负责这项工作,请设计出该问卷内容所应列出的主要问题。(20分)

要求:

(1)写出明确具体的设问;

(2)设问应当分类并对每类中的每个设问标注序号;

(3)内容全面,用语得体;

(4)不超过500字。

问题解析:

下面给出了两份参考答案:第一份答卷采用了开放式调查问卷;第二份答卷采用了封闭式调查问卷。两份答案关键词基本一致,答出任何一种情况均可。

【参考答案1】

关于工作人员生活、工作和心理、思想状态的情况调查

一、基本情况:

1、你的年龄是多少?

2、是否已婚?

3、是否有孩子?

二、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

1、月收入水平是多少?

2、对收入水平满意吗?

3、房贷、车贷、油费、交通、随礼、生活费用等,哪些方面支出高?

4、支出占收入的比例为多少?

5、生活压力大吗?

三、工作节奏和工作态度:

1、是否有被体制化的感觉?

2、是否习惯工作节奏?

3、如果不适应,是否有主动改变?

4、工作态度上,是否追求高效率?

5、是否会帮助同事做非分内工作?

6、如果提供帮助,领导和同事对你态度怎样?

四、工作选择:

1、社会地位、安全感、晋升空间、工资水平、工作稳定、安全感,哪些因素对你工作选择很重要?

2、对工作现状满意吗?

3、是否有跳槽的打算?

4、如果有,你有什么顾虑吗?

五、心理和思想状态:

1、是否有被体制化的感觉?

2、是否有躁动、困惑、不安、不满、恐惧感等焦虑心理?

3、当你出现焦虑心理时,宗教信仰、心理咨询、向朋友倾诉等,哪些是你的倾诉、宣泄渠道?

【参考答案2】

关于工作人员生活、工作和心理、思想状态的情况调查

一、基本情况

1、年龄是?A、30以下;B、30-40;C、40-50;D、50-602、是否已婚?A、是;B、否

3、是否生子?A、是;B、否

二、生活水平:

1、月收入水平是?A、3000以下;B、3000-5000;C、5000以上

2、哪些方面支出高?A房贷;B、车贷;C、油费;D、交通;E、随礼;F、生活费用

3、生活压力大吗?A、不大;B、一般;C、很大

三、工作节奏和工作态度

1、是否习惯工作节奏?A、习惯;B、不习惯

2、工作态度上,追求高效率吗?A、不追求;B、追求

3、是否会帮助同事做非分内工作?A、是;B、否

4、如果提供帮助,领导和同事对你态度怎样?A、热情;B、把我视为异类

四、工作选择

1、影响工作选择的重要因素是什么?A、社会地位;B、安全感;C、晋升空间;D、工资;E、稳定;F、安全感;G、其他

2、是否有跳槽的打算?A、是;B、否;

3、如果有,是否有顾虑?A、是;B、否;

五、心理和思想状态

1、是否有被体制化的感觉?A、是;B、否

2、有哪些焦虑心理?A、无;B躁动;C、困惑:D、不安;E、不满;F、恐惧感

3、焦虑时倾诉、宣泄渠道是什么?A、宗教;B、心理咨询;C、向朋友倾诉;D、其他

四、“给定资料2”中心理援助专家团提议开展“火红绸带心理援助行动”。假定在某次救灾工作中,救灾指挥部决定采纳这个提议,请你结合“给定资料2”,以专家团的名义给参与救灾的各界人士写一份倡议书。(15分)要求:

(1)内容具体,指向明确;

(2)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3)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关于“火红绸带心理援助行动”的倡议书

救灾的各界人士:

大家好!为帮助灾区同胞走出悲痛,积极面对生活,摆脱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和精神问题,心里援助很重要。然而心理专家数量有限,因此,倡导大家参与“火红绸带心理援助行动”,即:通过代表心理救援在进行的火红绸带在灾区广泛传播,将心理关怀传播到每一个角落。

火红绸带有心理激励暗示作用,给人温暖、安全、激情和希望。使用方法和心理意义如下:

一、放置于废墟,给灾区同胞带来激情;

二、插于医院公告栏,给寻找失散失踪的人们带来慰藉和安抚;

三、为生还者系上,给予他们信念;

四、心里援助专家和志愿者系在手臂上,给接受心理安抚的百姓安全和乐观;

五、给幸免者系上,向不幸的同胞传递祝福。

当火红的绸带遍布灾区时,恐惧和焦虑就会减弱!呼吁救灾人士一起行动,让美好的心理安抚无处不再!

心理援助专家团

****年**月**日

五、加拿大女作家门罗曾经说过:“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请结合你对给定资料的思考和对这句话的领悟,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参考答案:

幸福与缺陷

倾听街头巷尾百姓攀谈,内心充满着对幸福的渴盼;打开政府的新闻网站和政府文件,幸福指数一次次出现。可是百姓真的幸福吗?日益增多的社会焦虑、迷茫困惑等心理问题,给出了否定答案。很多人总在感叹:为什么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

幸福和缺陷总是伴随着出现,犹如孪生兄弟,我们没有必要为此感叹。生活的缺憾、挫折和痛苦本身也是一种考验。诚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试想,三国时期诸葛亮如果未经历过生活的举步维艰,捉襟见拙,又岂能发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感叹;倘若越王勾践不经历兵败吴国、卧薪尝胆的痛苦,又怎会立下“不铲平吴国,誓不生还”的誓言,成就励精图治、战败吴国的佳话。如果我们不经历心态躁动、物欲横流,又怎会体悟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意境,转而归于平静。缺憾犹如夜空中的星光,照亮我们思考人生的道路,引导我们思考人生,重新规划人生。缺憾是幸福的一部分,我们不能是愤愤的抱怨,而是要重新思考,自我调适,正确面对。

能够自我调适,正确面对缺憾是提高幸福指数的重要手段,但是影响幸福指数的还在于严重的心理疾患,还来自于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带给未来的不确定感,因此政府必须担当责任、有所作为。

建立心理疏导机制,正确引导,转变社会观念是解决心理问题的关键。当前心理健康障碍成为严重而耗资巨大的卫生问题,严重的心理疾患会影响人格发展,甚至导致自杀等极端行为,但是不少心理疾患病人不去就医,一方面受传统观念影响,怕受到歧视和排斥,不敢就医,另一方面心理医生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心理咨询站点较少。因此,政府必须

加大投入,全方位的建设心理咨询中心、心理辅导室、情绪宣泄室等心理辅导场所,定期不定期的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扩大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面和覆盖面,并让心理咨询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基层;还要重视心理咨询的人才队伍建设,如启动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提高心理咨询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更重要的是,政府有必要加强宣传,引导社会转变对心理患者的歧视、排斥观念,给予他们包容和关怀,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宏观调控,发挥政府有形手的作用是保障。幸福指数的降低、社会的不安和焦虑还来自于高房价、高物价、高就业门槛、养老困难等系列问题。如果政府不能花大气力建设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就不能从根本上打消老百姓的顾虑,就不能改变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恐惧与不安;如果政府不能加强宏观调控,解决日益提高的房价、物价,就不能改变百姓沦为车奴、房奴的命运,甚至成为他们婚姻不幸,生活悲剧的根源;这样幸福只不过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因此,政府必须解决好老百姓最直接、最关心、最迫切的利益问题,让他们不为物质所扰,不为未来忧心。

篇6:2018年国考申论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

地市级以下(含地市级)行政执法类

一、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包括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总时间为150分钟,建议阅读资料为40分钟,作答时间为110分钟,总分100分。

2.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报考部门,填涂准考证号。

考生应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作答,未在指定位置作答的,不得分。

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该立即停止作答,将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1.在城里公立小学开学的9月1日,张老师的打工子弟学校也开学了,在垃圾场边的平房里,18名学生走进了简陋的教室。同是小学教师出身的李某夫妇创办的“行知打工子弟学校”,则在一片荒芜的菜地里迎来了求学的孩子们。最早的一批打工子弟学校就这样在有志之士的努力下艰难地生存了下来。这样的学校数量有限,仍有众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知道哪里有学上。

在某民办大学做管理工作的孙某为了让从农村接出来的孩子有学上,在郊区找了五六家公立小学。但是,校方要收取1万

元到10万元不等的借读费和赞助费,这些高昂的费用让孙某感到发懵。因为公办学校门槛高,在城乡结合部,条件简陋、收费较低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然而,这样的学校绝大部分都戴着“非法”的帽子——没有办学许可证,很难逃脱被关停的命运。已有3年“办学经验”的秦老师说:“要拿办学许可证,必须有房屋产权证。可由于经费紧张,学校只能租用别人的场地及房屋。别说我们拿不出房屋产权证,就连房东也拿不出,因为房东也是租村里的地。”一度拥有1500多名学生规模的私立金星小学就是因为校舍所在地被拆迁,从此销声匿迹了。“没有政府的支持,我们也不敢在硬件设备上加大投资。”办学人代某说:“艰难办学,最希望的是能有合法的地位,学生可以放心读书,老师也可以安心工作。”实际上这类学校的教师队伍很不稳定,往往春节一过,教师走掉一半是常事。许多年轻教师都把私立学校当作跳板,一旦找到合适工作,立马就跳槽走人。

开学已经好几天了,因为交不起300多元的学费,12岁的陈某迟迟没有报到。和陈某一样,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不少农民工子女不得不放弃求学。树人学校也是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开学已经一周,还有100来名学生没来报到。校长既失落又无奈,“反正每到开学,总得少那么百八十人。有的回老家了,有的转学了。至于有没有人辍学,那就没办法统计了。”

春节过后,8岁的乡村女孩儿张某在B市郊区的一所公办小学里迎来了新学期,但更多“漂泊”在市郊的农民工子女难有这

样的待遇。“我也想去公办学校上学,至少那里有好的食堂,但学费实在太高。”一想起夏天早上带的饭菜到中午有点变味发馊,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心里就有点发酸。

“B市的公办学校,用的都是B市地方实验教材。将来考大学,因为没有户口,孩子还得回去考,怎么办?”从山西来B市打工的张某愁苦地问。考虑到这个因素,许多家长不得不把孩子送到使用全国统编教材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

“我妈妈很少给我零花钱,我也没有什么新文具,总觉得在班里抬不起头。”这是一个“有幸”到公办学校就读的农民工的孩子所遇到的尴尬。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不少乡下来的孩子,在大部分是城市孩子的公办学校里,都有孤独、自卑的感觉。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一研究员表示,要警惕农民工子女心理“边缘化”倾向。他说,农民工子女本身就在经济条件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好不容易能与城里孩子坐在同一个教室里接受质量较高的教育,却又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不理解。生活上的困难没有让他们退缩,可这种心灵的创伤却难以抚平。

2010年8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考察北

京玉泉路打工子弟小学时,在学校黑板上写下的题词。广大人民群众都希望并相信在实施《纲要》的过程中,这美好的愿景会变成现实。

2.新华社、中国青年报记者联合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这一调查历时7天,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向农民工发放调查问卷131份,其中有效问卷125份。73名受访者表示,最大的愿望是自己的孩子能“和城里孩子享有同样的待遇”,43名受访者最希望能“降低收费标准”,17人希望能“有供农民工子女就读的专门学校”。调查同时显示,78位受访农民工表示,通过“朋友介绍”为孩子在城里联系学校;16人表示“从媒体报刊获悉”有关学校信息,5人表示“向城市教育部门咨询”,2人表示由“家乡教育部门推荐”,1人表示“学校主动上门”。

调查表明,有46名农民工子女,曾经因为父母务工地点的变化而被迫转学。其中转学1次的有10人,转学2次的有12人,转学3次或3次以上的有24人。在回答子女在城里求学遇到的最大困难时,54位受访者表示是“费用太高”,占受访总数的43.2%;46人表示是“没有城市户籍”,占受访者的36.8%。选择“住处附近没有学校”、“受城里人的歧视”、“毕业后拿不到毕业证”的受访者比例依次为16.8%、6.4%和4.8%。“我本来准备把小孩送到公立学校,但因为不是本地户口,我找的一所学校每学期竟然要8000元的赞助费,另外还要交这费交那费,最终还是

没有去。”在N市打工的罗某告诉记者。

调查同时显示,有20名农民工表示孩子在上学时曾“遭受到拒绝”,7人表示“做了很多努力学校才接受”;有19位受访者表示孩子在学校“有过不公平待遇,但不严重”,3人表示孩子在学校“有过不公平待遇,情况比较严重”。调查还显示,77.6%的受访农民工表示,孩子“学习成绩一般”或“成绩不好”。88名受访者表示,“从来没有”或“不一定”有时间辅导孩子学习,占受访总数的70.4%。“小孩只要听话,知道尊老爱幼就行了。我整天忙,没时间想太多,学校的质量也就不管了。”今天33岁的王某来自南方某县,以帮酒店洗台布为生,谈起孩子的教育,他无奈地说。

3.近年来,在发展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过程中,地处西南边境的L县坚持“调整一些不合理校点布局,逐步推进寄宿制办学”的工作思路,特别是结合国家在L县实施的“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对本县的学校布局进行调整。通过该工程的实施,L县各乡镇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办学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L县在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作为中心工作来抓的同时,注意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和支持,努力把寄宿制学校办成群众满意,家长放心,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学校。

撤并教学点,意味着自己的子女要去更远的地方读书,来回 的交通又不方便,难免会让家乡心存疑虑。L县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开辟“创建”专栏,还利用挂横额、张贴标语、出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创建寄宿制学校的重要意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都来关心、支持创建工作。县教育局、乡镇政府干部牵头,带领教师和村干部分头走访学生家长,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并做好摸底工作。通过宣传发动,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L县把创建寄宿制学校作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的重点工作来抓,有效利用各方面条件,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积极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创造条件。一是充分利用“义教工程”、边境建设大会战教育建设项目、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等项目的资金投入,完善了学校的各项设施。几年来,共投入资金4379万元,建设了教学用房56幢,学生宿舍楼89幢,学生食堂79幢,学生厕所73间。二是推进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统筹规划学校布局。针对农村校点多、规模小、难以实现有限资源优化配置的情况,L县从各地的实际出发,按照人口自然分布、统筹规划学校布点的原则,把办学的规模效益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和重要目标。

L县的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先易后难、逐步实施、规模办学,提高了效益,盘活了教育资源。在着力于调整中小学布局、撤并教学点工作进程中,根据当前政府财

力和群众承受能力,重点建设一些试点学校,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实践模式。其一,联村办寄宿制学校。随着人口出生率越来越低,学校生源减少,村村办学校的现象将成为历史,联村办学势在必行。如响水镇棉江、四清、高峰、红阳等村由于靠近设施完善、教学质量好的鸣凤中心小学,L县便利用“义教工程”43万元资金,在鸣凤中心小学建起了学生宿舍楼、教学综合楼和学生饭堂,扩大学校规模,将其建成寄宿制学校。其二,创办民族寄宿制学校。L县武德、金龙、水口等3个乡镇同属边境乡镇,部分村屯由于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许多适龄儿童不能按时入学读书。为了解决他们的入学难问题,L县在武德乡中心小学创建了寄宿制学校,招收武德、金龙、水口等3个乡镇部分村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国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学生统一到校寄宿就读,实行封闭式管理。目前,该校有在校生752人,寄宿生532人,近十年来共培养了1000多名少数民族学生。其三,创建边境形象学校。L县抓住边境大会战教育项目建设工程实施的机会,积极筹措经费,重点建设一批国门学校,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现在水口镇罗回中心小学、彬桥中心小学在校生均在500人以上,寄宿生达150多人;水口中学、彬桥中学的寄宿生均超过400人。

4.越是上学难,有些农民却越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上学受教育上。如F村各家相互攀比“不惜血本供孩子读书”,以至出现

了忍饥挨饿、倾家荡产供孩子读书的“英雄”。教育的成本越来越高,有社会学家计算过,一个大学生4年学费大约相当于一个农村居民20年的纯收入。不用说西部贫困地区,连基本脱贫的东部地区的农民孩子的“大学梦也越来越远了”。实际上,新世纪以来,农村孩子在大学生源中的比例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几乎下降了一半,这就意味着“通过高考,农村孩子向上流动的渠道”正在“缩窄”。贫困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其收入的比例仍相当大,也就是说,农民倾其全力支持了教育的发展;而现在一旦出现了大学生就业危机,贫困农民家庭所受的损失将是巨大的。

在当下中国农村出现了必须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现象:H省的一个调查表明,个别地区的农村贫困生的失学率高达30.4%,辍学的学生基本上都是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他们的父母有的过去还能读到高中毕业,而他们之中有数量可观的人初中还没有读完,由此导致的劳动者文化素质的下降,对未来中国发展的影响,确实令人担忧。有社会学家指出,“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明显的因教致贫、因教返贫的现象”,“G省的抽样调查显示,由于教育因素返贫的农户,占返贫总数的50%”。农民寄希望于教育使他们的子女另寻出路的想法靠不住了,于是“辍学”之风抬头,用一著名作家的话来说,就是用辍学来“保护人心,保护土地,阻止下一代向充满着蔑视、冷漠以及焦灼不宁的惨淡日子滑落”。但也如这一作家所说,这样的选择既显得“荒唐”,又有

些无奈。而且也还有许多农民几乎是孤注一掷地仍然将孩子的教育放在生活中的第一位,这样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努力确实给人以悲壮感。一位下乡支教的大学生说,这是“困境中的不绝希望”。如果不对农民寄以希望的教育(包括农村教育及城市教育)进行新的反思与改造,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农民子弟就业难的问题,恐怕很难实现他们可以看到并应享受的教育,即广大农民寄以希望的教育。

5.柳延希望小学是李某当村主任的时候筹资修建的,可惜只用了七八年就撤了,留下了空荡荡的校园。上世纪90年代,和中国大多数农村一样,李某所在的枣园镇延店则村,也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建校潮。然而时隔几年,新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又让很多农村小学陷入“沉睡”状态。这其中,也殃及部分希望小学。

柳延希望小学的几间教室已被村委会用做办公室。当年的筹建者、已不再担任村干部的李某,如今也搬到学校住。他的任务是看守校产,清除杂草。

如今,村里还有50多个孩子在邻村的裴庄希望小学上学。由于路有点远,又不能住校,大人们只好每天骑车接送孩子。“现在除了房子,什么都没了。”在校门外的一堆砖头瓦砾里,李某找到了唯一能见证这所学校历史的一块石碑,那上面盖满了泥土,看不清碑文。他让孙子端一盆水过来浇在石碑上,然后用手慢慢地抹去碑身上的泥土,这才露出了清晰的字样:延店则村希

望小学占地1260平方米,共建教室10间„„

和李某不同,同样是校园看护人的向老师不甘心学校就这么闲着,他在已经撤掉的学校里办起了幼儿园。撤校前,向老师是校长。学校原来只有12口窑洞。2004年3月,经联系,香港某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先生捐赠20万元,为学校修建了一栋两层教学楼。然而,当教学楼建好投入使用时,四至六年级的学生却并到了乡中心小学。学生一下子少了一大半。“这一并,低年级家长的心就动摇了,学生哪里多就往哪里送。”向老师说,“2007年后半年,就没有学生了,学校也就撤了。”于是,几个村民又找到向老师,鼓动他在学校里办一所幼儿园。他雇了一名老师,一名司机,还买了一辆面包车用来接送孩子,办起了幼儿园。可一年多后,向老师又开始发愁了,“娃娃少,成本太高了。”原来,每个孩子一学期1000元,每天上下学接送不说,中午还管一顿午饭。每个月还要给请来的教师、司机开工资,不赚钱不说,还赔钱了。幼儿园再往下办,也很难了。

6.2009年是希望工程实施20周年。20年来,希望工程共募集资金56.7亿元,资助346万名家庭困难青少年继续学业,资助建设15940所希望小学,为支持经济落后地区基础教育事业,促进青少年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1999年开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经过调查论证后,开始实行希望工程战略重点转移:由过去对贫困失学儿童的普遍救助,转到对优秀受助生的跟踪培养;而希望小学也由起初的硬

件建设为主,转向教师培训、现代化教育设施软件建设为主。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7年全国小学在校生10564万人,而1998年全国小学在校生是13953.8万人,9年间减少了3300多万人。伴之而来的是乡村小学数量的锐减,20余年间,中国的乡村小学从1985年的83万所,至2007年已撤并至34万所。这其中包括部分早期建设的希望小学。

据2010年10月25日报载:截止2008年12月,G省长阳县76所希望小学有53所被废弃。这样的情况随着“撤点并校”的政策大规模推广,在越来越多的地区出现,很多希望小学被撤销,要求与镇小学或中心小学合并,因个别条件无法合并的,直接被闲置。部分校舍被当地村委会再利用,作为临时教学点等,服务于周边村民。但更多是被困置下来,甚至直接被用作仓库,有的操扬被翻垦成了田地,准备种上苞谷,有的学校甚至养起了猪和鸡。

来自Y市共青团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8年4月25日,Y市某区运行的希望小学有119所,撤并38所,其中最早兴建的京温希望小学,已经变成了红枣产品加工厂。这里原来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小学,可如今只剩下3所了。教办主任张某介绍:本世纪初,生源开始锐减,2001年,有一个镇在校学生2400多,可现在不到1100人,这个镇流动人口占到一半左右。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外出务工,部分学龄儿童只好随家长走,异地就读。记者采访过程中见到了不少“空巢村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基本上都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农村税费改革后也引发了农村学校经费的紧张。2001年,我国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取消了原来的教育集资和教育附加,学校的经费由财政支持。而学校过多让有限的经费投入像撒胡椒面一样,有效投入降低,于是进行大撤并。撤并之后,留下了大量校舍,在有些村子,学校校舍依然是最漂亮的建筑。可这些校舍有的被用做村委会办公室、党员或者群众活动室,有的被村集体租赁出去成为厂房或仓库,还有一部分仍处于闲置状态。

7.乡村文化的衰落,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担忧和焦虑。这些学者有不少出身于农村,他们有着自己的乡村记忆,和对现实乡村的直接观察和体验。因此,他们的忧虑就特别值得注意。故乡的传统生活方式正在消亡与崩溃。这里既有传统的以民间节日、宗教仪式、戏曲为中心的地方文化生活的淡出、空洞化,也包括曾经相当活跃的,与集体生产相伴随的农村公共生活形式(如夜校、识字班、电影放映队、青年演出队)的消逝,更有在纯净的大自然中劳作和以家庭、家族、邻里亲密接触、和睦相处为特点的农村日常生活形态解体的征兆和趋向。生态环境的恶化,家庭邻里关系的淡漠和紧张,社会安全感的丧失,使乡村生活已逐渐失去了自己独到的文化精神内涵。赌博、暴力犯罪,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乡村社会文化精神缺失的表征。于是,有研究者产生了更深

层面的焦虑:“传统乡间伦理价值秩序早已解体,法律根本难以进入村民日常生活,新的合理的价值秩序又远没有建立,剩下的就只能是金钱与利益。”一些农民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完全趋于利益化,钱成了衡量自我价值的唯一标准,消费文化已经成为农村社会的主宰性的意识形态,它对生活以及人生意义的设定已经主宰了许多农民尤其是农村里的年轻人的头脑,由此带来的问题自然是十分严重的。于是就有了“作为文化——生命内涵的乡村已经终结”的这一根本性的忧虑。而乡村作为文化存在的虚化,直接导致乡村少年成长中本土资源的缺失,如今的乡村少年,他们生活在乡村,却根本无法对乡村文化产生亲合力、归依感,然而,城市文化对他们又是那样遥远,这样,他们生命存在的根基就极易发生动摇,成了在文化精神上无根的存在——乡村文化的危机和乡村教育的危机,就是这样相互纠结着。

这一切,对那些曾经感悟,至今仍依恋乡村文化的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乡村文化的衰落,乡村教育的文化缺失,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是我们应当思考和追问的。

三、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集中反映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诸多问题。请根据这两则资料,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2.根据“给定资料4”中的有关内容,谈谈对文中“困境中的不绝希望”这一表述的理解。(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二)L县政府拟进一步宣传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模式,以期更好地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请根据“给定资料3”,以县教育局的名义草拟《给各村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20分)

要求:(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2)用语得体,通俗易懂;(3)不超过400字。

(三)假定你是一名派到农村的支教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简要分析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的具体建议,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考。(20分)

要求:(1)对原因的分析准确、全面;不超过100字;(2)所提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不超过300字;

(3)条理清楚,表达简明。

(四)“给定资料7”的画线部分写道:“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语言流畅;(4)总字数800—1000字。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解析及参考答案

(B卷)

地市级以下(含地市级)行政执法类

一、1、解读:

这道题无非是一个传统的概括题,主要是针对两类学校,一是公立学校,二是农民工子弟学校,按照逻辑把问题讲清楚即可

【参考答案】: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受教育方面遇到的问题有:一,城市中各类中小学收费较高,特别是公立学校要收取昂贵的借读费、赞助费,父母难以负担;二,专门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总量仍然不足,且办学较难,往往因为没有房屋产权而被停办;三,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学生流动较快,教材往往不是国家通用教材,导致学校招生、经营困难;四,少数在公立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很容易出现心理边缘化、自卑的倾向。(183字)

2、解读:

困境中不绝的希望,整句话是两个关键词(短语)。一是困境,二是不绝的希望。合起来解释、分开解释都可以,但要抓住问题的事实指涉。所谓困境,就是通过上学来改变家庭命运越来越难了。所谓不绝的希望,就是对上学能改变命运还是抱着一线希望。

【参考答案】:

困境是指过去村里的孩子依靠教育能够获得好的工作,而现在由于城市里就业越来越困难,农民子弟即使大学毕业也很难改善家庭生活,导致家庭因教致贫、因教返贫情况严重。而不绝的希望,是指尽管就业日益紧张,一些农村家长还是相信教育能够改变命运,还是把钱花在孩子的教育上,希望孩子能够改变家庭的未来。(142字)

二、解读:

格式必须符合公开信的格式要求,包括标题、称谓、问候(在此可省略)、落款、日期。不写日期严格来说是要扣分的,此处提供的日期就是当年国考的时间。所谓公开信,带有呼吁性质,实质内容无非是告诉家长们寄宿制学校有什么好处,希望大家把孩子送来上学。题干特别要求用词要得体、通俗易懂,一定要符合农村居民的阅读习惯,不可使用过多的书面语。由于要照顾格式要求,必然出现很多空格、换行,而考场上给考生的格子只有400格,所以实际写出的字数不可能贴近400字。凡是答案靠近400字的解析,都属于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发挥想象。

【参考答案】:

给各村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各位父老乡亲们:

最近咱们县要在孩子上学的问题上做一个重要的改革,就是推行寄宿制学校,把各个村的学校适当合并起来,搞几个规模大、质量高的中小学,让家离得远的孩子在学校一边住一边上学,提高咱们县的教育质量,请大家积极配合。过去,咱们的中小学比较多、比较散,一个学校师生才几十人,校舍破旧,好老师不愿意去。有的家里孩子离学校远,每天上学放学赶远路很不安全。现在搞寄宿制学校,学校大了,设施、老师都好多了。孩子平时住一起,老师统一管,不会出安全问题。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好办法。希望乡亲们能了解寄宿制学校的好处,主动送孩子到寄宿制学校上学,让咱们县的教育变好,让孩子们有更好的出路。谢谢大家!

L县教育局

2010年12月5日(314字)

三、解读:

题目任务分为两大块:原因和对策。字数比1:3,覆盖的材料是5和6。从解题思路而言并不复杂,关键是整合材料信息要得当。参考答案:

希望小学大量废弃的原因有:一,农村进行学校布局调整、撤点并校,各村希望小学招生困难。二,大量学龄儿童随父母进城,减少了生源。三,农村税费改革导致教育经费紧张,希望小学难以维持。(88字)

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对于能够服务偏远地区、发挥现实教育作用的希望小学,应该遵循科学布局、合理利用的原则,想方设法加大财政投入、征集社会资金,吸引师资和生源,使其继续发挥教学职能。

二,对于布局调整、撤点并校后无需继续办学的希望小学,应该因地制宜、合理改造,将其建设为幼儿园、培训站、图书馆或文化活动站,也可以利用校舍作为厂房、仓库,依托其硬件资源继续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三,对于校舍确实无法利用的希望小学,应予以拆除,建材、器材可用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场馆建设,土地可供复垦。

(252字)

四、解读:

一些同学认为这份材料讲的是“农村教育文化”,这是一种误读。材料前面数则并不局限于农村,而是显著关注于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的遭遇,可见在地域上其外延是“城市和农村”。从大题题干来看,理解题干的关键就在于“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是异客”。这句话的关键词也是城和乡,而不只是乡村。所以写这篇文章如果单单去写农村教育文化,等于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事实上材料的主题可以拔高到“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民”上去,关注的不是农村这个地区,而是受到城镇化冲击的流动人口这个群体。这个群体得不到城市的真诚接纳,又在农村社会文化的变迁中产生了疏离感。所以写文章既要表现出对这个人群的关注、对时代背景的透视,更要有城市、农村两方面的对策。

【参考范文】:

“寻根”——一种文化家园的重建

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我国农村传统社会结构与价值观念逐渐消解,朴实无华的农村文化日趋衰落,使农村居民难以从乡村中找到文化的归宿。同时,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镇,面临着各种新的困难与疑惑,也需要一种精神的寄托。面对时代变革下已经失去往日淳朴民风的乡村,他们的精神希冀归依就无所归依,成了精神上“失根”的“边缘人”,郁结于迷茫之中。

“边缘人”的精神困境,是整个时代发展的写照。在城乡二元社会向城乡统筹发展迈进的过程中,各种人群、价值观念与生活习惯相互激荡,必然打破原有的社会格局和意识。其中最根本的危机在于乡村文化与教育的失落。“边缘人”生长于农村,怀着对农村的记忆,把农村作为精神的根基。这种根基的失落,会成为社会发展的重大缺失。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观照他们的生存状况和心理感受,为他们重建失落的精神家园。要复苏传统乡村文化,打开城市文化的大门,让“边缘人”的“根”更加稳固。

首先,要推动农村传统文化的建设与复兴。一是从根本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投入更多资源,使广大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从而为道德文化发展奠定基础。二是维护乡村传统生活观念,进行广泛的社会宣传和教育,倡导互敬互爱、和睦相处、文明朴实的乡风,宣扬家庭友爱、族群团结、邻里友善的价值观念,拉近人与人的距离。三要振兴农村传统文化,由基层组织带头,开展丰富多彩的戏曲、歌舞活动,借助传统节日,组织大规模的集会、庆典,唤醒乡村传统风俗和记忆。四要丰富乡村文化娱乐生活,动员更多的文化服务团队和工作者进入乡村,通过电影播放、歌舞表演等形式,丰富乡村居民的业余生活。

其次,要继续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一要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加大国家资金投入,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投身乡村教育事业。二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教育改革,调整教育服务结构,扩大教育普及力度,使更多的农村居民接受现代化教育。三要充实教育内容,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加入文化教育、观念培养,把传统乡村的社会方式和价值观念渗透在课堂学习中,使乡村居民从小培养起淳朴的乡村文化思想。

最后,城市也要对流动人群敞开怀抱、真诚接纳。除了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中平等对待流动人群外,最重要的是通过广泛深入的社会宣传,更正城镇居民的意识,引导大众平等看待、切实尊重流动人群,让流动人群能够感受到城市的欢迎与温暖,从而为他们提供一个新的精神寄托。

上一篇:四维彩超购置论证报告下一篇: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协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