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管理企业应用

2022-07-26

第一篇:运营管理企业应用

电力企业的企业文化管理的研究与应用

摘 要: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等方面的分析、归纳来探讨企业文化建设、文化管理的基本内容与发展思路,从而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管理、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界定和整合,丰富和完善了企业文化管理理论,从而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实现员工的“6感”,激发优秀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高企业的信誉,加强顾客对企业的“3度”。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管理;企业管理

兴于 20 世纪 80 年代,发展于 20 世纪 90 年代的企业文化,传播到我国仅有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从企业文化的发展来看,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仍处于初期。然而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却越来越被企业认可,于是国内众企业都开始着手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是在电力行业,一时间企业文化建设在行业内风起云涌,但我们必须正视的事实是,企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成的,它需要一个理智且渐进的过程。随着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管理开始侧重于文化管理,通过建立适宜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企业文化,使其成为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1.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

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

本文所着重要谈的是狭义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和经营实践,是指企业中各个职能部门或地处不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的一种共同的文化现象。显而易见,就精神层面而言,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形成的企业特点和群体意识以及由这种意识所产生的行为规范。我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现代化的产物。它自觉地吸收国外企业

文化理论的积极成果,从我国企业的实际出发建立起来的企业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以上种种对企业文化的论断和定义,都不乏精深独到之处。企业文化是企业

发展到一定时期,在企业管理不断提高和企业素质综合发展基础上的必然产物,是企业自身特征,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含着十分丰富和深厚的内涵,很难用一句话来简单概括。

清华大学著名经济学家魏杰教授在《企业文化塑造——

企业生命长青藤》一书中对企业文化的定义。即企业文化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集。这一概念尤其强调了企业文化的实践性,即认为只有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的价值理念才能称之为企业文化。

从电力行业企业的特点与企业文化自身特点来看,企业文化定义与清华大学著名经济学家魏杰教授所描述一致,即企业文化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集。

2. 电力行业企业的文化管理原则

对电力行业企业来说,企业的最终目的是在为社会提供优质、清洁、价优的电能的同时,使员工和企业获得共同的提高和发展,体现在管理上就是要依靠鼓励员工发挥智力和体力的潜能,将企业由行政命令的强制管理转变为员工自觉行为的自我管理,因此员工将成为新企业文化的中心,这是企业文化管理的根木所在。要做好企业文化管理,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① 坚持最高领导层认知的原则

在电力行业企业中,企业家的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企业文化的雏形,企业文化管理的状态大体上是企业家文化和风格的体现,由此可见,企业文化管理效果的关键之一是企业最高层的认知。

② 坚持员工观点原则

企业文化管理的最终执行者是企业广大员工,企业文化

建设是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部分,企业的一系列价值理念是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儿塑造出来,企业文化管理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正是这一系列理念能否为广大员工所接受,可见企业文化管理必须得到广大员工的支持。尤其是在电力行业企业,国企观念根深蒂固,如果没有群众的理解和行动,要取得企业文化管理的成功是不可能的。

③ 坚持与时俱进

企业文化管理并不是一种静态的管理,它具有动态性,企业文化管理具有动态性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企业文化具有动态性,随着企业领导、企业业绩、企业生存环境、企业员工、企业所处行业、国家政策等因素的不断作用和变换,企业的文化也适者生存得不断自身调整,以适应新形势更好的推动企业发展,所以企业文化管理也是动态的管理表达方式,可见企业文化管理也必须与时俱进。

3.企业文化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将企业文化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在两者的关系上却模糊不清,并没有完全的论述清楚企业文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企业文化管理的内容、过程等。要想突破这种管理上的局限,就必须把企业文化管理作为企业日常管理的一个重要基础部分来执行。企业文化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础职能部分,在企业管理应用时,需具备三个原则:

① 在企业内部成立专门的企业文化管理职能部门,从组织行为上为文化管理落地打基础。我们知道职能管理的执行,都离不开三个因素:环境、人和职权。

企业在内部划分出职能部门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企业文化管理提供办公环境和职权范围。这是企业文化管理能否有效执行的两个基础要素。

② 储备企业的企业文化管理人才,加强文化管理知识应用;“人”是职能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文化管理的关键一环。

③ 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传播、企业文化评估,这是企业文化管理的内容。一个文化管理周期是由企业文化建设开始,经过企业文化的传播,到企业文化评估结束,进入下一个文化管理的周期。只有按照这样的过程周期去管理文化,企业才能实现文化管理效率最优化,进而推动企业管理的有效执行。

4. 面向电力行业企业的企业文化管理目标

企业文化管理的成果最终可以用企业的成就衡量。企业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产品品牌,产品是企业内部各种要素转化出来的生成物,现代企业的产品更多的是由产品品牌被企业外部市场认识的程度而决定其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的,因此,如何打造品牌,使顾客通过品牌来认同企业及其产品已成为当今市场营销领域的关键;另一

是企业的顾客拥有量,企业文化管理在这方面的成就主要是通过企业对顾客所采取的理念和方式,进而体现为顾客的信任度、满意度和忠诚度。参考文献:

[1] 刘利萍. 我国企业伦理缺失的内因分析[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7.

[2] 刘英骥. 企业战略管理教程[M].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6.

[3] 李洁明. 统计学原理[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4] 李仕模. 第五代管理[M]. 北京: 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0.

[5] 肖胜萍. 企业文化[M].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2.转贴

第二篇:企业新媒体应用与管理沟通

企业新媒体应用与管理沟通 ——以阿里巴巴为例

一、绪论

新媒体是IT技术快速发展时代,一种具有社交功能和媒体属性的新型网络应用。关于新媒体定义,学界尚无统一观点。当前,新媒体是指技术上数字化、传播上交互化的新型媒体。国外的微博新媒体Twitter作为一个典型,已逐步成为企业沟通管理的新航向。作为新型媒体的重要构成微博、智能手机等新媒体形态的飞速发展,培育了数量庞大的网民,中国互联网协会在2012年12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网民总计5.64亿,相比2010年增长1.44亿,增幅达34.3%。而微博用户已超过5亿,微博以43.8%的使用率成为增幅最大的移动应用。近年来,微博已经成为新媒体发展的重要力量。微博的即时性、互动性、便捷性等诸多特点,使受众由web1.0时代通过浏览器“半主动”索取信息的模式直接过渡到web2.0时代的自主创造、自主选择、自主传播。微博流行的原因很多,归根结底是社会需要。正是当前个人及机构如企业对信息的巨大需求,才促使了诸如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在为新媒体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的同时,也使社会层面、文化层面乃至政治层面遭遇各种问题,这为新媒体研究提出了现实需要,同时,也使企业在应用新媒体进行管理沟通方面变得更为复杂和难以把握,对企业在新媒体的应用管理沟通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Web2.0时代,新的媒介形式和传播载体带给网络用户更加新鲜的体验,更具创意的网络传播应用模式应运而生,社交媒体正是这其中的创新媒介形式之一。每个用户都有成为信息发布者的可能,但实际上由于深度思考的缺失,能够真正发布高质量原创信息的人还是极少数,大部分情况下,个人都只是信息的转发者。在数字媒体时代如何通过社交媒体使得企业沟通管理更加有效,是论文研究的重点。

二、企业新媒体概述及企业管理沟通的方式和分类

一、新媒体的特征

对于新媒体这个概念,百度百科的

定义是:“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 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 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 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 这个“新”字,强调了新媒体是相对于传 统媒体而言的,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 它变换着它的形态,也让受众的生活方 式、工作方式乃至思维模式随之不断地 变化着,直至一场来自社会的、来自企业 的变革应运而生。 1.新媒体的开放性

突破了传统媒体信息发布与传播的

1 垄断性,新媒体以其较低的进入门槛和 低廉的使用成本使信息的阅览、发布和 传播更为广泛和多向。除去传统中,可以 借助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向公众发 布资讯的政府、社会机构外,新媒体时代 下,企业、非正规组织乃至个人均有了即 时、快速和自由地公开发布和传播信息 的渠道。

2.新媒体的便捷性

一部智能手机或是一台电脑,人们 就可以快速地通过无线信号或有线连接 走入新媒体带来的虚拟世界;手指或鼠 标的点击,就可以快速完成购物、订餐、 沟通乃至资金往来等诸多事务。方便快 捷的新媒体工具,已经被越来越多地接 受甚至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 部分。

3.新媒体的自由性

新媒体的自由性主要表现在人们可 以自主地、随时随地地甚至是匿名地发 表言论、观点,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做出 个性化的选择。

新媒体的这些特性,使得其形成的

虚拟空间迅速成为一片新型的、广阔的、 影响力巨大的公共领域,并使信息广泛 传播到社会各个层面。

(一)新媒体的概念及分类 1.新媒体的概念

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还有学者把新媒体定义为“互动式数字化复合媒体”。较之于传统媒体,新媒体自然有它自己的特点。新媒体给媒体行业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模式,如节目专业化越来越强,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等。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新媒体传播有四个特点: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大众

2 传播;‘信息’与‘意义’无关;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大众传播的‘小众化’”。 2.新媒体的分类

新媒体的种类很多,但目前以网络新媒体、移动新媒体、数字新媒体等为主。融合的宽带信息网络,是各种新媒体形态依托的共性基础。终端移动性,是新媒体发展的重要趋势。数字技术是各类新媒体产生和发展的源动力。

在具体分类上,新媒体可细分为门户网站,搜索引擎,虚拟社区,RSS,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对话链,博客/播客,维客,网络文学,网络动画,网络游戏,电子书,网络杂志/电子杂志,网络广播,网络电视,手机短信/彩信,手机报纸/出版,手机电视/广播,数字电视,IPTV,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 网络新媒体

网络新媒体亦被称做第四媒体。部落格,门户网站,搜索引擎,虚拟社区,RSS,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对话链,博客/播客/微博,维客,网络文学,网络动画,网络游戏,网络杂志,网络广播,网络电视、掘客、印客、换客、威客/沃客等。

手机新媒体:手机短信/彩信,手机报纸/出版,手机电视/广播等 新型电视媒体:数字电视,IPTV,移动电视,楼宇电视等

其他新媒体:隧道媒体、路边新媒体、信息查询媒体及其他如越世代新媒体

(二)企业进行管理沟通的方式和分类

管理沟通的内容根据其沟通的内容的性质、重要性和大小,以及沟通发生在组织中的范围和层次,可以进行细致深入而且有效的细分。按照管理沟通内容的性质、大小和重要程度,以及其沟通覆盖范围大小,可以将管理沟通的内容分为以下八个大类或者说层次的沟通。 1.情感沟通

情感内容的管理沟通是在实际管理中花费大量时间去进行的一种极其基础、基本但十分重要的沟通。人类是有自我感觉、情绪、情感、兴趣、爱好、偏好、习惯的动物,是企业管理者手中的智慧型资源。在企业中,人们因为自身和外界以及企业内部的种种原因,会产生一些负面、破坏性情绪和情感。不良的情绪和感觉会干扰员工的正常积极性和生产能力的发挥。而好的优良的情绪、情感,如信任感、愉快感等正面感觉和情感,有助于发挥企业员工的最大潜能。从而间接地改善和提高了其生产效率和效益。显然,为了创造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工作环境, 3 更是为了普遍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绩效,情感沟通是企业十分基本、日常又重要的基础管理沟通工作。情感沟通表面上似乎与企业管理的职能和目标没有关联,但实践表明,情感管理沟通的威力是如此巨大,员工与管理者要学习的首项管理沟通技能,应该是情感沟通技能。没有这项技能,不会成为合格的员工或管理者。

2.操作性业务信息沟通

在企业管理沟通中,除了大量存在情感沟通之外,在业务或者说工作层面上,更大量存在着另一种基本、经常、重要的管理沟通,那就是人们对关于自己怎么工作和应该怎么工作及目前工作得如何的,基础、基本业务信息的沟通。我们称其为操作性业务信息沟通。这类管理沟通,按照其内容指向不同,又可分为工作指令、工作意见和工作建议三大类内容的沟通。上司必须对下属清晰地发布工作指令,没有清晰的工作指令,下属就会混乱和迷茫,工作分不清先后主次,空耗资源,降低产出。企业各层员工对各自接受的工作指令并非没有意见和想法。尤其是在执行工作指令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新问题需要向上反映,或者工作执行情况按照要求,也应该向上反馈,所有这些意见、想法、进展汇报、问题反映,构成了笔者说的第二大类操作性业务信息沟通:工作意见沟通。企业各级员工在执行工作指令时,同时往往还会有自己独立的业务思考,往往还能根据自己的实践、观察及思考,对自己和别人的工作,甚至企业的局部、全局工作,形成自己独特,甚至是有创造性的新想法和合理化建议。这就构成了操作性业务信息沟通中的第三大类:工作建议沟通。 3.责任、权利、利益沟通

企业是一个以生产顾客需要的产品与服务,并从中获取利润的经济组织。企业中的任何一个员工,在任何一个较长时段内,都要有比较明确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划分。员工在企业中的责任和权利,构成了企业管理中的劳动分工,岗位职责和授权划分。员工在企业中的利益,主要是经济利益和组织地位,则是企业吸引,激励员工为企业目标奋斗的必要条件和关键因素。权利、责任和利益一般需要用书面的文字形式固定、确认下来,即一般都要以书面形式进行正式管理沟通。但由于企业员工和员工之间的责、权利范围划分,在企业内部是动态发展和存在交互作用的,所以并非总那么容易清晰地划分清楚。因此,在企业管理中,不仅正常的、已能确定的责、权、利关系需要沟通,而且当它们发生发展、变化,有些员工

4 对其认识开始模糊和难以把握时,尤其需要及时进行深入的管理沟通。责任不明,或权利不适调,或利益分享结构不清,都会产生影响,最终造成企业员工无法发挥积极性和高效率,高效益地工作。企业管理有相当一大部分时间所进行的管理和沟通,其实就是这类沟通,良好有效的责、权、利的管理沟通是企业一切管理和沟通得以进行的基础之一。 4.决策性业务信息沟通

对企业和管理者来讲,企业还有另一些业务信息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左右企业业务发展方向、速度、规模,影响企业最终产出的效果。那就是企业决策业务信息的沟通。企业决策性业务信息的沟通在企业中大量、大范围存在,只是它们发生的频次比操作性业务信息沟通见少。在现代,决策已经越来越多地由企业基层人士做出。但事关企业一个部门或整个企业或一个集团的比较重大和重大决策,因其需要信息量大,牵涉范围广,决策有深度和难度,要求决策者必须具备必要的决策权力和能力和眼光,仍然只能由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个人或集体做出。

但这并不表示中高层决策者不需要基层员工、基层管理者和其他中高层管理者的信息支持和帮助。决策越重大,需要获取信息量越大,对企业业务的现在、将来影响越大,决策者必然需要广泛收集一切能够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征求具体操作者、协作者的意见,几经反复,才能保证决策的质量,并获得广大管理者和执行者的支持。另一方面,对于部门或者企业的决策,具体执行者并不一定总是能理解或理解透。因此,不仅在做出决策时需要大量沟通,而且在决策做出后,也需要解释和分解决策,将其转化为所有相关部门、人员和所有决策执行者都能够深入理解的业务信息,清晰地传达给应该传达的人员和部门。只有在所有决策执行者之间,决策信息被深入传达、领会了,决策的执行才能有真实可靠的保证。 5.制度沟通

企业运行和管理的规章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常规化部分,即管理部分。事实上,例行管理是企业健康成长的重要保健因素。没有保健因素,再好、再强壮的的人也要生病甚至死亡;没有例行管理,再好,再强大的企业也要衰退甚至破产。企业管理工作中,原来似乎不能例行化的东西不断或已经被例行化。尽管例外管理同样是需要和重要的,但例行管理才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企业的制度明确而清晰地规定了企业中各个员工的权利、利益和工作职责,也规定了企业中人与人、

5 部门与部门间协作关系,是企业组织架构,人事,财务,业务等等方面的权威文字表述,在企业管理中起着职责划分,行为指导和业务规范,安全运行的重要作用。跟企业决策一样,企业制度在制定前、中、后都需要良好沟通。制定前沟通保证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即现实性;制定中沟通保证制度的全面与完整及与其他制度的配套性,即制度的科学性;制定后沟通保证制度的准确理解,及时执行,效果监测,即制度的实效性。 6.企业战略沟通

企业战略管理的沟通,就是企业战略管理沟通。从业务角度看,企业战略可以理解成为企业长期的、全局的、整体的、最高的最重大的业务决策。从企业经营管理的层次上看,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的最高管理层次,指导和规范企业决策管理和日常操作管理,支持企业的当今及未来发展,指向目标为企业当今全局性的、重大的业务问题,和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战略问题。其作用时间点可能长达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百年。从企业管理的范围上来看,企业战略是覆盖面最广,在时间上连接现在、过去与未来,在空间上,针对整个企业所有部门、所有人;并且其研究范围包括企业内部外的所有一切相关因素,并非只是自己定几条理想、想法那么简单。一个好的战略是企业综合自己的资源,对外部环境做出的一种准确的、前瞻性的、发展壮大自身的科学反应。战略必须沟通,战略管理必须沟通,而且特别需要强大的沟通。战略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大脑,是企业经营管理理性能力的最高综合体现。而其他管理如制度、操作、情感等,是管理的身体、感官和神经、工具,受管理的大脑指挥和制约。虽然作用仅次于战略管理的决策管理,也是企业大脑的一些重要活动,但只有战略管理才能高瞻远瞩,统揽全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显然,管理大脑的最高决策不是凭空能来的,大脑的最高决策也必须通过神经,感觉及操作系统进行传达和执行。解释,传达,深入企业成员的内心的过程,就是个战略沟通的过程。 7.企业文化沟通

企业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一种,是社会文化在具体企业中的个性化和具体化。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宗旨使命、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和人文氛围等内容。文化显然不是死的物质性的东西,而是活的人文性的东西。因此,文化必须与人发生关系。在企业中,文化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十分多样和广泛。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体现在它显性或隐性地存在于员工的思想和内心,并逐渐变成了行为习惯,

6 潜意识地左右人们对于具体事情、人物的观念、看法和感情,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进程。文化最需要也适合沟通。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既是沟通的手段、目标和结果,又是沟通的环境和背景。我们所用的任何一种沟通方式和工具,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样地,在企业中,我们的沟通工具和方式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之一。企业的使命和宗旨是指本企业存在的根本目标、理由和原因,即表明企业追求什么。好的宗旨使命会对员工产生极大的感召力量,促使员工为企业美好和远大的目标辛勤工作。宗旨、使命必须借助于沟通获得广大员工的深刻理解,进而达成赞赏和认同。没有沟通,使命只是几句空话,转化不了生产力。企业文化沟通是企业内部管理沟通的最高层次。文化的内涵无所不包,虽然它主要是向内的,但它其实也是向外的,即也是企业外部沟通的重要内容。 8.企业外部沟通

企业并非生存在商业真空中,而是生存在与客户、顾客、供应商、经销商、政府、竞争对手、金融机构、社会公众共同组成的社会大环境中。企业的资源必须来自外界,而企业的产出必须输出到外界,才能实现企业配置和转化资源并从中取得利润的经济目标。从更深层的意义上来讲,企业是为满足外部需要而存在的,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服务不能满足外界市场和顾客的需要,企业的生存就会产生危机。因此,最终是顾客和市场决定企业的生死,而不是企业自己。因此,企业必须与外界有良好有效的沟通。

(三)企业如何运用新媒体进行管理沟通

以互联网、3G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对企业员工特别是年轻员工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生活方式乃至工作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也为企业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利用新媒体,掌握员工动态信息,与员工互动,对员工开展有效的文化引导,提高企业建设的有效性。 1.利用新媒体工具提升企业内部管理

利用网络提升管理水平,充分利用信息化办公立体网络,不断采用高科技管理模式来提升管理水平。例如我们城建高速工程养护部的一群年轻人通过工作业务时间自行开发了一套网络办公系统。签到、会议通知、工作安排一律通过内部网络联系和发布。通过这套办公自动化系统不仅统一了内部文档、表单,实现了高效率、低成本的无纸化办公模式还架起了企业内部人员信息交流的公共平台,实现了资源共享化。

7 网络的资源整合可以使企业的各种资源能综合、合理、高效地被使用,这可以大大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我们在养护部的内部管理上得到了尝试,在今后的档案管理、票务管理等方面都可以借鉴,使企业的内部管理更高效更便捷。

合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处于科技时代的我们,只有准确地把握各种新媒体工具的优缺点,并合理利用,才能做到完善企业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例如:我们在工程养护部的道路巡视及保洁车辆上安装了GPS卫星定位跟踪系统,这项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使管理人员了解巡视人员的所在,也能通过回馈信息在一旦有紧急任务发生时管理人员能准确合理的做出车辆安排。

合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不仅能完善企业的工作提升效率还能很好的起到推动企业形象的作用。例如我们结合现下最热门的新媒体--微博,通过城建高速上级公司市政材料为注册名的平台,发布公司的企业信息。我们通过微博在企业进行技术比武、劳模揭牌等的第一现场就快速的发布信息。不仅实现了信息的快速性,同时利用微博的平台实现了它的社会效应。今后我们还可以通过微博,预先、实时的发布道路施工封道信息,让司乘人员能提早知情。提前发布台风预警信息,提醒驾车人员小心驾驶等等。

新媒体架起员工沟通的新桥梁,新媒体的传播已逐渐成为社会大众表达意愿、反映问题的重要渠道,它对传统的工作的方式手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城建高速就深刻认识到新媒体发展对员工沟通工作起到的重要意义,认识到用好新媒体对凝聚职工起到的促进作用,于是对如何运用新媒体来加强职工的建设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我们通过建立微博、微信、QQ群、飞信群等新媒体工具开展工作。在这些新媒体的介质下,许多平时工作中言语不多的员工反而变得积极起来。一些不在一个部门或同个收费站并不认识不了解的员工,也通过这样的平台慢慢的熟悉了解起来。在这些平台下,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将平时不敢或不能当面表达的话语利用网络表达出来。也让公司领导能更深层次的了解掌握职工的心态和想法。通过新媒体工具的沟通不仅丰富了大家的生活,也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企业作为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细胞,要生存发展就必须紧跟步伐。利用新媒体来充实更新企业的发展,适应市场并谋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如今在新媒体下的信息是瞬息万变、丰富多彩的,作为企业就要不断适应、不断调整、不断创新,积极利用新媒体下的信息所带来的优势,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

8 有效地推动企业能走上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道路。

三、新媒体应用典型案例探究——阿里巴巴

(一)阿里巴巴集团的概况

阿里巴巴是全球企业间(B2B)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网上交易市场和商务交流社区。

阿里巴巴创建于1998年年底,总部设在杭州,并在海外设立美国硅谷、伦敦等分支机构。阿里巴巴是全球企业间(B2B)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网上贸易市场。阿里巴巴成为全球商人网络推广的首选网站,被商人们评为"最受欢迎的B2B网站"。阿里巴巴两次被哈佛大学商学院选为MBA案例,在美国学术界掀起研究热潮,四次被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选为全球最佳B2B站点之一,被国内外媒体、硅谷和国外风险投资家誉为与Yahoo, Amazon,eBay,AOL比肩的六大互联网商务流派代表之一。阿里巴巴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马云被著名的"世界经济论坛"选为"未来领袖"、被美国亚洲商业协会选为"商业领袖",是50年来第一位成为《福布斯》封面人物的中国企业家,并曾多次应邀为全球著名高等学府麻省理工学院、沃顿商学院、哈佛大学讲学。

阿里巴巴在国际交易市场上设有一个全球批发交易平台,为规模较小、需要小批量货物快速付运的买家提供服务。所有交易市场形成一个拥有来自24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6,100万名注册用户的网上社区。为了转型成为可让小企业更易建立和管理网上业务的综合平台,阿里巴巴亦直接或通过其收购的公司包括中国万网及一达通,向国内贸易商提供多元化的商务管理软件、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及出口相关服务,并设有企业管理专才及电子商务专才培训服务。阿里巴巴亦拥有 Vendio 及 Auctiva,该两家公司为领先的第三方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服务网上商家。阿里巴巴在大中华地区、印度、日本、韩国、欧洲和美国共设有70多个办事处。

如今,阿里巴巴集团公司已经有11家旗下公司,分别是: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阿里软件、阿里妈妈、口碑网、阿里云、中国雅虎、一淘网、淘宝商城、中国万网,聚划算。

(二)新媒体在阿里巴巴集团中的应用 1.阿里巴巴的管理沟通模式

首先是阿里巴巴的决策机制。

9 阿里巴巴的组织结构分为:马云——委员会——四大首席——淘宝、天猫、一淘等事业群——CEO政委。

阿里巴巴有一个特殊的制度叫“政委制度”,政委相当于业务型HR,其实是HR Generalist,有特有的政委体系,促进使命愿景的达成,保障阿里价值观的传承。统一为业务群后,阿里集团层面通过委员会的方式,对各事业群间的合作进行统管和协调,使得阿里的“(人、财、事、决策)权”统归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手里。而这些组织结构改变了原先阿里“小集团、强子公司”的格局,使得集团在人事、财务、市场、行政、风控和数据管理等职能领域的垂直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管理结构扁平化程度加深,有利于组织间更好的管理和沟通。

接下是阿里巴巴的管理沟通特点。在内部趋于扁平化:阿里组织是层级化,结构上是扁平化,有两大优点:①管理层级少,信息沟通和传递速度快,失真度低,减少决策失误;②上级主管对下属控制比较灵活,有利于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集权与分权并立的前期,马云宗教领袖般的领导集权化管理,使得沟通更迅速、准确;后期,通过委员会的方式进行公司决策,避免了马云的武断。而且,组织结构中制约与监督机制(政委制度)的完善,也促进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和制度化。

其次是较为高效的组织沟通:作为企业内部、企业与外界主要的沟通桥梁,电子邮件已经成为阿里集团员工、企业与客户、供应商间保持沟通和互动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改变了组织界限,使得员工的等级层次名存实亡,组织的管理幅度较低,结构虚拟化。

在外部:以淘宝为例:淘宝通过在线教学、现场授课和培训认证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培训了一批批“网商MBA”,如淘宝卖家或用户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到客服中心的帮助中心、淘宝互助吧、淘宝大学等寻求帮助,赢得了用户的积极响应。这些共同构筑阿里巴巴的神话。 2.新媒体在阿里巴巴中的应用

阿里巴巴的成功并非偶然,新媒体在阿里巴巴中的应用十分突出。通过阿里巴巴在这几年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它的这几年的发展是离不开新媒体的应用,尤其是在电子领域的发展。短短几年时间已经完成了战略布局,业务涵盖各种新媒体服务,包括B2B、C2C、软件服务、在线支付、搜索引擎、网络广告六个大领

10 域,阿里巴巴在这几年时间里充分研究中国市场现状,决定从新媒体(也就是信息流)做起,并全部免费为大众服务,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免费需求信息,在2001年的网络泡沫破裂以后,其依然坚持走免费政策,正是这一政策的支持使阿里巴巴在短期内汇集了大量需求信息和人气。阿里巴巴在知名度迅速扩大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及时推出中国供应商服务,汇集全球信息,在中国企业和国外企业之间架起互惠共赢的桥梁,并向中国供应商会员收取一定会员费用,并通过新媒体使企业在找到自己盈利模式的基础上,获取的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获得初步发展的基础上,阿里巴巴准确把握住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环节——诚信问题,阿里巴巴认为决定B2B领域胜负的不是资金或技术,而是诚信问题。为了降低诚信问题导致的交易风险和交易成本,阿里巴巴创造性地推出诚信通服务,从五个方面评价信用。

同时,网商要付费购买诚信通服务,这样使得其打造了另一条盈利之路。最终,阿里巴巴在解决了B2B领域诚信问题的同时,也开辟了一条新的赢利途径,为阿里巴巴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阿里巴巴集团充分利用新媒体挖掘资源价值,以资源整合为工具,通过横向一体化战略实现了其电子商务生态圈的迅速扩大。

首先,在B2B业务做大作强的基础上,其充分挖掘资源价值,并充分分析市场环境,果断进入C2C领域。而在与Ebay的竞争中,依靠免费策略和正确的营销策略,获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如今淘宝网正朝着“商业零售帝国”的目标进发,以其发展势头,相信这一天并不遥远。

其次,2007年初阿里巴巴对外发布了自己的软件服务业务阿里软件,至此,简单为网商提供商业信息的平台将会向内延伸,这种向内的延伸正式在原有服务的基础上,依托巨大用户群和信息把握能力,向用户提供后台业务管理软件。阿里软件并不是提供大型的企业管理软件服务,而是更为通用的进销存和财务管理软件服务,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正是这一服务的推出,使得阿里巴巴集团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大的价值,使得其对阿里巴巴的粘性更强。

最后,阿里巴巴集团借助阿里妈妈进军广告服务业,与传统的广告不同,阿里妈妈颠覆了传统的广告模式,以新型的第三方平台形式聚合了数量庞大的广告需求双方,阿里巴巴上的中小企业主、淘宝的中小店铺、支付宝商铺、口碑网的

11 个人及企业用户等都属于客户,可谓是充分挖掘资源价值。阿里妈妈充分吸收了阿里巴巴集团 B2B 和 C2C 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成功运营经验,并将阿里巴巴购并中国雅虎所获得的搜索运营能力与阿里巴巴自主创新的诚信体系、信任评价和安全支付等平台相结合,是又一个适合中国本土环境创新的互联网模式。

阿里巴巴以B2B业务为切入点,通过横向一体化战略和纵向一体化战略的结合,使其构筑了B2B、C2C、软件服务、在线支付、搜索引擎、网络广告六大业务领域的电子商务生态圈,全面覆盖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化的各大环节。整个商业生态圈的六大环节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支撑,通过资源的整合应用最终发挥最大价值,实现了产业链的协同。

阿里巴巴的成功离不开新媒体在企业中的应用,在企业新媒体的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各产业链的协同,发挥良性的循环作用。同样,基于此原理,其它企业也在采用相似手段,实现其产业链延伸和系统,如百度高调宣布利用其搜索资源和丰富的社区资源,全力进入C2C市场,也再次验证了阿里巴巴的战略布局的前瞻性和价值性。

四、企业在新媒体时代的管理及沟通

二、新媒体时代下企业管理的新形势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掀起了传媒产

业革命的新一轮浪潮,搜索引擎、论坛、 博客、微博、移动电视、网络电视、数字广 播、播客以及 MSN、QQ、飞信乃至日下越 来越火的微信,快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角 角落落,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方 式。这种改变,对企业管理而言,既充满了 变革的挑战,也富含着创新的机遇。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对企业管理的传

统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样的冲击, 让企业无论是迫于被动还是出于主动, 都必须做出适应性地改革或探索性的创 新。这些冲击包括:

1.新媒体时代快速更新的思维观念 对传统管理权威性的冲击

在以往的时代中,企业管理层作为 掌握着企业主要管理职能的权力阶层, 往往拥有着比被管理层更丰富的资讯资 源和经验资源。无论是管理层上情下达 的角色定位,还是管理者更多的开阔视

12 野、丰富阅历的机会,都让管理者具备了 “与生俱来”的权威性。而当新媒体时代 到来,开放的、便捷的、自由的新媒体手 段让企业的一般员工也具备了快速掌握 资讯、快速更新观念、快速积累经验的可 能。特别是由于一般员工整体比管理层 更年轻的优势,对新事物、新观念、新技 术有着更强的吸收力,因此,越来越多的 管理者开始意识到通过信息和经验资源 来维系权威性变得岌岌可危,而置身员 工当中,要保持着“in”的状态则需要做 出从管理理念到方法的一系列转变。 2.新媒体时代多元化的传播手段对 企业信息安全的冲击

核心技术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重要资本财富,包括核心技术在内的各 类商业机密对企业的存亡成败尤为关 键。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电子化 水平突飞猛进,存储、复制、传播信息的 科技手段层出不穷,这给传统依靠文件 管理和员工职业道德约束来保证的企业 信息安全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依靠 新媒体手段泄露商业机密从而导致企业 遭受重大损失乃至终结的案例层出不 穷,如何应对这一冲击,成了企业不得不 面对的管理难题。

3.新媒体时代一触即发的信息爆炸 对企业公众形象维护的冲击

从2008 年的毒奶粉事件到 2012 年的白酒塑化剂事件,因新媒体的危机信 息爆炸性传播而导致企业公众形象严重 受损甚至导致企业最终走向倒闭的案例 不胜枚举。新媒体时代下,企业危机的信 息传播比危机本身发展要快得多。当企 业危机遭遇新媒体,就像大火遇到了东 风一样,其破坏性能量会被迅速释放,并 呈快速蔓延之势,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控 制,危机将会急剧恶化,使企业遭受更大 的损失。对于企业而言,要树立和维护一 个积极的、健康的公众形象需要付出长 期的、大量的努力,而当企业的负面信息 遭遇新媒体手段时,良好的公众形象可 能会被迅速地摧毁。

13

4.新媒体时代多样化的沟通手段对 企业传统沟通模式的冲击

无论是企业内部的交流还是企业对

外的沟通,在新媒体时代,都发生着巨大 的变化。ERP 系统,让企业内部信息、数 据得以快速、定向地传送流转;各式聊天 工具让面对面的同事从用嘴说话改成了 用手指沟通;企业 BBS 让内部舆论更加 自由透明;微博、微信等新兴社交工具让 电脑、手机超越了时空,上演着指尖的文 化与传播„„企业微博的兴起,开辟了 企业与公众自由互动的平台,招聘、销 售、售后服务、文化传播等等一系列的活 动通过微博拉近了企业与公众的距离, 也缩短了交流互动的等待期;企业微信 也在日下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 过公众微信号与公众进行快速互动„„ 当企业内部的意见箱日渐积灰、无人问 津,当报纸上的豆腐块公告成为过去时, 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在新媒体时代 下的沟通手段是否已经“Out”。

(一)新媒体在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问题

新媒体的特性也为企业文化建设带来了诸多挑战。新媒体时代,多元化的信息和观念可能逐渐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的途径、内容、影响力也日趋灵活和多样化,使得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定位和对员工的管理更有难度。

新媒体如互联网、移动媒体都崇尚互动,为企业和员工的沟通提供了便利。而如果对新媒体的互动性应用不当,员工提出的意见和要求不能及时得到回应,就会影响企业员工情绪和思想的稳定,使企业文化建设处于被动状态。而相比较于传统的面对面、口头和纸笔的沟通方式,网络交流缺乏亲切感,容易造成员工之间情感逐渐淡漠,不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此外,新媒体存在的虚拟特性,也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向诚信价值观提出了挑战。

(二)我国企业的应对之道

多元的文化需要多元的媒体,企业的文化建设也需要新媒体的丰富和滋养。

14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尽快规避可能带来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发挥新媒体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充分利用新媒体,将其打造成企业品牌和形象宣传的窗口。打造企业品牌,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新媒体的使用,使企业文化传播的载体更加丰富,传播速度更加迅速,形式更加灵活多样,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影响力更大。而这些都对企业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如今,民航业内企业都在通过企业内部网站、微博、微信等载体,让员工更好地了解企业信息。如国航集团旗下的各种刊物,大多可以提供数字报刊下载。传统的内部宣传媒体与数字媒体实现了对接,延展了其宣传教育功能。

充分利用新媒体,将其建设成企业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桥梁。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新媒体承担着沟通企业与社会、产品与市场、管理者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的桥梁职责。这个桥梁不能只是单向的传播,而需要双向的交流,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交流意见、取得共识,实现核心价值观对人的影响和人对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丰富。例如,国航就通过建立员工论坛的方式,让员工在一个自由的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想法;建立QQ群,传播即时消息,成为员工交流的园地。

充分利用新媒体,将其打造成企业管理理念传播的渠道。企业管理理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管理理念其实也是一种文化观念。只有将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不断地融入企业文化之中,才能让企业的管理理念得到认可,使企业文化真正落到实处。新媒体灵活、快速等特点,可以把抽象的理念变得具体,把刻板的理念变得生动,从而通过媒体的传播,使管理理念更好地被员工所接受和认可,从而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好。例如,目前很多民航企业都建有一批基于互联网和局域网的政工网站,点击量较大,内容更新频繁,宣传教育效果良好。

充分利用新媒体,将其打造成提高员工文化素质的平台。提高员工文化素质是建设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各种新媒体的传播,员工可以获得海量的信息,可以及时、全面地学到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利用论坛和微博等载体时,还可以与老师进行交流互动,真正从学习中获益。此外,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在培育企业文化时关注员工的志趣,注重其文化背景,尊重员工的价值和尊严,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使员工感觉到被尊重、受重视,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企业新媒体应用的发展前景

未来的互联网将是面向消费者网络应用需求的互联网,因此洞察消费者和消费行为趋势将是互联网发展的关键,同时移动互联网、农村互联网都将有新的机会,互联网还有区域化和向下延伸的市场空间。

对于目前的中国经济而言,处于逐步回暖的后危机时代,从全球的媒体发展来看,印刷媒体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以互联网、户外新媒体和数字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将迎来发展的最佳机遇。深入分析新媒体发展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十大趋势: 1.媒体碎片化

媒体的碎片化特征将继续加剧,大众品牌影响力的下降和大众媒体接触的减少是大众市场“碎片化”的两大特征,传统媒体的优势在碎片化遇到挑战,互联网等新媒体将在碎片化加剧的背景下迎来发展机遇,新媒体的唯一出路是“专业、精细、特色”路线。 2.广告分流趋势

国家广电总局最近颁布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限播令)将由此被“净化”掉的电视广告量或高达100亿元,很多电视广告为维持收益,将可能集体涨价,导致广告分流转向新媒体,广告主将可能加大在互联网和其他新媒体的投放。 3.媒体的融合加强

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将会加速融合,报纸开设网络版,以及报纸杂志与网站合作开设线上发行平台,以及广播的网络化、电视的网络化都会进一步得到发展。 4.新一轮并购大潮出现

新媒体之间将出现新的一轮并购大潮,并购是为了增加对受众的覆盖,有着较广覆盖的新媒体将会收购那些资源和渠道过于单一的媒体,甚至互联网和户外媒体、互联网也可能并购平面和传统媒体,这股并购大潮是在经济逐渐回暖后会开始。互联网、户外媒体、移动性媒体以及视频新媒体之间会有新一轮的洗牌。 5.新媒体受众的重新定义与深度细分

互联网以及户外新媒体尽管已经发展很多年,但是在对于受众的定义和细分上落后于品牌主,因此互联网和户外新媒体公司需要从普适性的类似白领、高端 16 人群等指标都太过于模糊,而应该从标志消费、心理和行为角度细分受众,以及描绘受众特征。

6.新媒体将从“侵入消费者”阶段到 “消费者浸入”阶段

一个媒体要获得长足发展,必须不能给消费者带来干扰,因此互联网的硬广告将可能进一步净化,户外新媒体将会在创意上进一步提升,或者与内容提供商合作向消费者提供信息,逐步去留住消费者分散和几乎疲劳的注意力。 7.新媒体将从资源扩张到价值扩张

如今,新的户外渠道媒体已“掘地三尺”,电梯,卖场、高校、KTV、宾馆、铁路、公交、出租车、医院、药店、候机楼、银行,甚至厕所都被一块块液晶屏占领,一时间,只要是户外媒体,似乎处处都有成为“金矿”可能。但是有了资源之后,户外广告正从资源扩张走向价值扩张阶段,新媒体必须担当客户的策划与营销,新媒体必须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以及介入企业的系统营销问题,才能得到广告主的信任。

8.线上与线下将会有更多的互动出现

新媒体与终端活动之间要有更多的配合形式。新媒体将更多参与企业的营销活动中来,如配合企业做活动、采访、软文稿创作等等,或者将新媒体所在场所变成体验终端,做一些新的广告创意,新的媒体创新点是互动,这是其与传统媒体最突出的区分点,因此,不管是内容还是广告,都应该在互动和互动的服务上下工夫,发掘新的形式。

9.互联网社会化媒体潮流不可阻挡

像微博客这样的社会化媒体将带来发展机遇,同时为营销创造更多机会,网络的发展导致人人都是新媒体,人人都是播音员。 10.综合类门户将朝着消费者生活解决方案的方向发展;

未来的互联网将是面向消费者网络应用需求的互联网,因此洞察消费者和消费行为趋势将是互联网发展的关键,同时移动互联网、农村互联网都将有新的机会,互联网还有区域化和向下延伸的市场空间。

总结:新形势下企业管理沟通离不开新媒体,企业应以新媒体为依托,加快企业信息文化建设。同时在多渠道、宽领域范围内构建企业新平台,使企业上下级、员工之间信息保持畅通,从而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实现企业盈利。

参考文献

[1] 杨勇,杨珊珊,余明阳. 新媒体时代的员工管理[J]. 企业管理. 2007,07:15-16 . [2] 李旭.我国新媒体产业的经营战略分析与研究[D]. 北京邮电大学 2008. [3] 王亚涵.基于信息时代的新媒体营销策略研究[D]. 山东大学 2009. [4] 张庆利.新媒体时代网络广告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08. [5] 邓香莲.新媒体环境的信息传播特征[J]. 编辑学刊. 2011,02:12-16. [6] 陈玉霞.中国新媒体研究回顾[J]. 现代视听. 2012,01:3-10.

[7] 冯锐,金婧.论新媒体时代的泛在传播特征[J]. 新闻界. 2007,04:10-17. [8] 殷畅.媒介功能变迁与社会发展[D]. 浙江大学 2008.

[9] 柯妍,唐晓芬.欧洲新媒体产业发展和规制变化[J]. 中国记者. 2008,05:3-14. [10] 王积龙.美国新媒体“四巨头”之战[J]. 中国记者. 2008,05:2-8. [11] 王成阳.企业网络新媒体营销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 2012.

[12] 周茹.网络时代我国企业公共关系新闻优化传播研究[D]. 湘潭大学 2013. [13] 武珊珊.新媒体背景下公共关系变革研究[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9.

[14] 李秦,褚晶晶.浅谈新媒体条件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1,13:6-11.

[15] 陈哲.新媒体时代科学传播规律性探析[D]. 大连理工大学 2009.

致 谢

走得最快总是时间,来不及感叹,大学的学习生活已近尾声,四年的努力和付出,随着本次论文的完成,将要划上完美的句号。

非常感谢白银峰老师给予的大力帮助和指导,本论文在白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的要求下完成,从论文的选题到论文的写作过程,从初稿到定稿无不凝聚着白老师的心血和汗水,白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一直鼓舞着我。感谢白老师对我的关心和照顾,再次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借此之际,非常感谢在这四年学习生活中给予诸多教诲和帮助的各位老师,感谢你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最后感谢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提供帮助的每一个人。因为有你们,我的论文写作和答辩才能顺利完成,在此深表感谢!

19

第三篇:应用公文企业印章使用管理办法

公司印章使用管理办法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公司印章使用管理办法

文 章来源 莲 山 课 件 w w w. 5Y k J. c oM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印章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印章包括“****有限公司”中文、中英文公章,****法定代表人名章及签字章。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文、便函、介绍信、证件、证书、统计报表及对外签署的合同、协议等。

第四条 印章的使用,必须严格执行****印章使用管理规定,凡不符合本办法的,一律不得用印。

第二章 印章的使用及管理

第五条 印章的使用

(一)以****名义发出的公文,须经****领导签发批准的文件原稿用印。

(二)****发文的附件(如各类业务报表等)凭发文并按该文中限定发给附件的单位、数量用印。

(三)****各部门用印,应按规定办理用印手续。各国内企业用印,需经总经理办公室批准,按规定办理用印手续。原则上不准外单位人员到总经理办公室直办用印。

(四)办理使用****印章的事项,须由经办人认真填写《用印审批单》(见附件),写明用印单位、用印时间、用印文别、发往单位、事由及印别等,审批单经****领导审核批准,经办人签字后用印。

(五)****法定代表人在公司期间,原则上不使用法定代表人名章、签字章,所需签署文件一律送法定代表人签字。若确需盖法定代表人名章、签字章的,应经法定代表人批准。

在法定代表人出差期间,应由总经理办公室负责人请示法定代表人同意,或经法定代表人授权的其他****领导在《用印审批单》上签字批准后方可盖法定代表人名章、签字章。

(六)经办人用印时须将《用印审批单》一联交总经理办公室印章专管人员收存,并在用印登记本上登记、签字。

(七)****印章应由总经理办公室印章专管人员直接用印。

(八)各部门借用****印章到公司外用印时,必须由总经理办公室印章专管人员随同监印,并于当天下午4:30以前将印章归还。若不能按时归还,经办人员须向主办部门领导报告,并同印章专管人员一起向总经理办公室领导报告,同时写出简要书面说明,按总经理办公室领导批示办理。

(九)****钢印主要用于加盖工作证、退休证或经主管部门批准印发的其它证件。

(十)印别及盖章位置要准确、恰当,印迹要端正清晰,印章的名称与用印件的落款要一致(代用印章除外),不漏盖、不多盖。

(十一)介绍信、证明信如有存根,要在落款和间缝处一并加盖印章。

(十二)不得在空白介绍信、空白便函、空白证件上用印。如有特殊情况用印,须经****领导批准。

第六条 印章的管理

(一)****法定代表人签字章由总经理办公室主要负责人掌管,****其它印章由总经理办公室指定专人掌管,并实行用印登记制度。

(二)总经理办公室印章专管人员,每天下班前应检查印章是否齐全,并将印章锁进铁柜内,妥为保管,不得将印章存放在办公桌内。第二天上班后,应首先检查所保管印章铁柜有无异样,若发现意外情况应立即报告总经理办公室领导和保安部门。工作时间印章掌管人员因外出不在岗位时,应将印章妥善保管。

(三)印章专管人员因事、病、休假等原因不在岗位时,总经理办公室领导应指定他人代管,专管人员要向代管人员交接工作,交代用印时的注意事项。专管人员正常上班后,代管人员应向专管人员交接工作,登记管印的起止日期,实行管印人员登记备案制,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交接工作时,应严格办理交接手续,登记交、管印起止日期、管理印章类别及数量。交接人员签字,总经理办公室领导签字认可后备存。

(四)总经理办公室印章专管人员调离或因各种原因离岗时,总经理办公室领导应指定他人管理印章,并及时办理交接工作,交代用印注意事项。

(五)因机构变动需刻制新印章时,须凭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成立新机构的文件;更换旧印章须凭旧印章原样,向总经理办公室申请,经****领导同意后,由总经理办公室印章专管人员到公安局办理刻章事宜。新印章刻制后,各部门在领取新印章时,要认真进行登记,注明签收人姓名、日期以及启用新印章、作废旧印章的年月日,并将旧印章一并交总经理办公室印章专管人员,由其登记造册,统一交归档案资料室,按规定妥善保管。

第七条 印章专管人员要坚持原则,遵守保密规定,严格照章用印。

第八条 未按批准权限用印或用印件内容有误的,印章专管人员不予用印;经办人拒绝专管人员审核用印内容的,专管人员可拒绝用印,或报告领导处理。

第三章 附则

第九条 各部门印章的保管、使用,应当参照****印章使用管理规定执行。各国内企业可参照本办法制定本单位印章使用管理办法。

第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文 章来源 莲

第四篇:人本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所关注。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在实际应用方面仍然处于探索阶段。鉴于此,本文在阐述以人为本含义的基础上,对企业实施以人为本理念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关键词]企业;人本管理;管理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06.041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8)06-00-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更加注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由此也可以看出,人本管理理念是未来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主要发展趋势。打造一个优秀企业,离不开先进设备和科学技术的支持,但科学技术和先进设备要想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就离不开人的操控,究其根本,人才是这些因素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因此,即便是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也必须要重视人的因素,尽可能通过各种方式,将人的作用最大化实现,不断挖掘人才的潜能,这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迫切需求。

1 人本管理理论概述

人本管理指的是以人为核心、为根本的管理思想,主要讲的是在企业管理的复杂环境中,承认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占据的重要作用,人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源。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的配合和组织。人本管理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方法,这种管理理念,不仅可以应用到事业单位、党政机关,且在各类企业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国内企业开始不断转变传统以物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无论是企业事务的开展,还是企业内资源的配置,都是人在其中发挥核心作用,因此,人力资源作为企业三大资源的核心要素,它的作用不容忽视,将人本管理理念运用到企业管理中,能够将人在企业中的作用最大化地体现出来。人本管理包括两个含义:一是企业是由人构成的,企业内的所有类型活动都是以人为主体而开展的,而且人在企?I管理过程中,承担着决策制定、发布、控制等所有环节的责任,如果忽视了人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企业的一般经营活动将难以得到有效的开展;二是人本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不仅要渗透到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中,更重要的是,要以这种管理理念指导企业其他活动的开展,从而更加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执行效率。

2 人本管理在企业内实施的途径

2.1 企业内部建立人本管理理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对人的作用日益关注,目前已经进入了人本管理时代。人本管理理念强调的是,人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并围绕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各项管理活动,从本质上讲,其要求企业尊重人、服务人、发展人。只有在企业中树立人本管理理念,才能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真正实现人本管理。人本管理是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在不同类型的企业和行业中,具体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但本质上是相同的,其核心内容是尊重人、关心人,最终实现人的价值。人本管理不是企业的工作之一,但要将这种理念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使企业的所有工作都在人本管理的框架中开展。

2.2 健全企业内各项规章制度

企业内的各项管理活动,都需要通过企业内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来呈现。因此,在企业内部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员工的各项行为进行规范,目的在于统一企业内所有员工的思想和行动。制度和行动之间并不是冲突的关系,因此,人本管理必须要建立合理的制度,并在此基础上,使员工实现自我管理。人都存在两面性,所以企业在制度方面也必须要有惩罚和奖励。

2.2.1 加强企业内法人结构的健全

在人本管理理念的实施过程中,要将企业董事会、管理层、职工等各个阶层的作用最大化实现。企业内所有部门的职能要充分发挥出来,对一些责任问题不能相互推诿,要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能,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能等。

2.2.2 制定科学的选人、用人、留人、育人制度

第一,科学选人、健全企业的人才引进机制。人才引进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因此,这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企业必须要根据自身实际,制订人才引进计划,并按照科学选人程序开展各项引进工作。整个引进计划应包括人力资源计划、招聘计划、录用机制等,且在选拔人才的方法运用方面,也要坚持多样化。目前,人才选拔方法主要包括笔试、面试、情景模拟等方法。在人才引进方面,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保证人才引进的质量。

第二,合理用人、坚持量才适用的原则。每个人都有其擅长的内容,这是每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特点。对于企业管理者,其的工作之一在于合理用人,这需要根据企业员工的特点、兴趣等各项因素,以将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最终发挥人才的作用。在使用人方面,要坚持任人为能的原则,重点提拔那些有能力和责任感的人才,且在用人方面必须要做到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三,建立好的留人机制。职业稳定性和好的发展空间是企业留人的关键因素。企业要想留住人,首先就要为员工提供长期稳定工作的机会,不断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从而使员工更加积极的工作。另外,营造好的发展空间也是留住人的一个重要方法。人只有能够看到美好的未来,才有更为充足的动力来工作。在企业的实际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员工的发展和价值,为企业员工营造好的发展氛围,如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等,尽可能实现企业员工自身的价值。

第四,激励、培养人才。在引入人才后,企业管理者不但要会使用人,更要注重育人,也就是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开发。企业要加快建立有利于用好现有人才的动力机制,有计划地实施员工培训计划,不断增加员工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企业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实现企业员工技能、知识水平提升的目的。同时,在培养员工方面,还要注重员工精神方面的培养,如爱岗敬业精神和风险精神等。

第五,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绩效考核是对企业员工某段时间业绩和工作能力的科学评估,也是企业对员工自身未来发展能力和实力的一个综合考核。这种考核的目的是,使员工了解到自身在工作内存在的不足,并能够积极提升自我,以发挥自身在岗位上的作用。绩效考核内容应包括工作能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等,还要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员工。绩效考核在企业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够将其的作用最大化实现,必然会对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反之,则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制定考核机制方面,必须要根据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考核方法。

2.3 建立现代企业激励监督机制

科学完善的激励监督机制能够充分地挖掘员工潜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对于企业来讲,要完善激励监督机制,首先就要注重建立企业家的激励机制。对于企业来讲,企业家是企业能够发展的核心力量,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家是企业内所有决策的制定者。他们要想作出正确的决策,就必然要作出更多的努力,这是能力的一种有效体现,但也伴随着一定的管理风险。这种工作性质决定了企业要给予这部分群体更多的薪酬,而这些报酬是普通员工很难达到的水平。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方面,需要针对企业家的不同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就实际来看,精神激励效果要强于物质激励。其次是针对企业内员工的激励机制。基层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迫切希望得到企业的认可,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企业可以通过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人本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员工的内在力量,通过企业内各项政策的实施,激发员工潜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企业在开展员工管理的过程中,应当采用具有弹性的管理方式,培养员工的自觉性以及对时间的自主支配能力,根据员工实际情况制订发展计划,努力使员工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统一,这样就可以使员工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实现企业受益。

2.4 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灵魂所在,其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种文化。企业文化的构建需要企业内部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这是企业精神的一?N体现,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文化的构建,是企业发展目标和发展精神的综合表达,企业的发展目标在企业文化中的体现,要与企业员工自身的价值实现相一致,这样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就可以使员工看到自身价值实现的希望。在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方面,可以借鉴部分其他优秀企业的发展经验,并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确定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3 结 语

在传统企业管理过程中,管理对象主要是原材料、劳动力、技术工人等,管理的重点是节约成本,增加收入等,管理手段也是以离散管理方式为主,对于人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管理,也是以实物管理为主。在现代企业管理环境中,人的作用开始被更多的人所关注,而人本管理理念是现代管理理念的一种创新,也是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其强调的是人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并且希望企业通过各种方式的实施,将人的作用最大化地实现。对于企业来讲,积极实施人本管理理念,能够使自身得到更为持续健康的发展。

注:杨立男,通讯作者

主要参考文献

[1]康艳杰.浅谈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J].环渤海经济?t望,2013(11).

[2]刘永奎.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部门管理探析[J].企业研究,2014(4).

[3]蔡鹏.刍议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J].中国金属通报,2015(2).

[4]王明波.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助力企业新发展[J].经济师,2017(1).

第五篇: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管理会计、企业管理、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但是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较低层次。文章论述了管理会计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对于加强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管理会计在市场应用中日益重要,资本市场的经济繁荣更是需要先进的以对内管理为主的管理会计,但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程度并不高,只在部分地区和部分企业呈零星分散应用。所以积极推广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然条件。

一.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现状

改革开放后一批能够适应市场变化并有一定活力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涌现出来,并把目光转向市场和企业内部,向管理要效益。目前,在应用管理会计的企业中成本计算系统,成本控制系统和业绩报告系统已经成熟。其中上市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应用较为普遍,应用程度较高,效果较好。如邯郸钢铁、中兴通讯集团、格力电器等公司;但企业在管理会计的应用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一)管理会计人员素质与管理会计要求存在差距 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应用是与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相关联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组织式的变化,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又会引起管理会计实务发生变化,最终导致管理会计研究的的、内容、方法相应地发生变化。而对于我国目前管理会计的研究而言,主要集中于介绍引进国外最新研究成果上,西方国家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发展是有其高度发达的经济背景的,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发展应当立足于自身的经济条件,建立在自身的经济、社会环境基础之上。此外管理会计的某些方法缺乏实际运用价值。如回归分析、边际成本、经济批量、机会成等。引入这些方法是管理会计的进步,但实际运用这些方法存在一定难度。因为:其一,这些模式的要求与现实情况不符。如使用简单回归方法分离间接费用中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它的要求是企业产品的品种要保持不变,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用这种方法分离成本。并且这种不变要保持 10 年、20 年甚至更长,因为回归分析要几十个数据才有足够的显著性,才能符合统计学的要求。这些要求,在企业经营中是不可能的。其二,所确定的定量模型和假设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并不成立。如“保本分析”,它主要是以“单一产品”为前提经济学上,作为理论分析应用的概念,是可行的,但实际中,几乎没有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单一的,引入线性规划方法,两种产品的情况下也能作保本分析,而实际上,多种产品的现象是普遍的。其三,有些技术和方法仅属于纯理论的探讨。如数学分析模型、数学规划模型、矩阵代数模型,由于获得数学模型所需的数据资料成本太高或者数学模型难以理解,只能处于纸上谈兵,因而缺乏实际的运用价值,也无法进行实际操作。由于会计人员是管理会计的最终操作人员,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对管理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十分重要。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据统计,在我国所有的会计人员中,只有不到 10%的人接受过大学的专业教 育。而在国有企业中,也只有 14.15%的人取得了会计师 职业资格。再加上管理会计是一门会计学与管理学相融合的综合性学科,会计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与学习中都把重心放在了会计方面,而对于管理学的探索与研究

则往往一笔带过。因此,我国缺少综合性的管理会计人才。此外,我国会计人员的道德修养也有待提高。有些人为了一己私欲,弃职业道德于不顾,私自篡改会计数据和会计资料,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这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了巨大 的经济损失,更影响了企业的信誉,抹黑了企业的形象,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二)管理会计人员素质与管理会计要求存在差距

管理会计的运用最终要通过会计人员加以实施,具体运用到企业的日常经营中去,因

此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于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比较低,突出表现为知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教育层次低。全国1350万会计人员中注册会计师大约仅有20万人,由于会计人员素质跟不上,就使他们没有精力去实践管理会计。虽然有些会计人员学习过一些管理会计知识,但大多数处于纸上谈兵阶段,没有进行系统的实际操作。同时,我国有些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准较低,在会计披露上弄虚作假,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我国会计学界关注的极大焦点。这些因素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范围不广深度较浅

迄今为止,管理会计只是在我国部分地区、少数企业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还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对管理会计知之甚少,因而使得管理会计的应用空间受到极大限制。从目前情况来看,虽然管理会计在一部分企业中得到了推广应用, 但仅就这部分企业来讲,他们也仅仅是初步参考应用了部分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还有很多对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非常有益的管理会计方法并未得到应用,这就使得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大打折扣。总结原因,

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没有得到普及,与市场环境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西方发达国家管理会计的发展,是在高度发达的经济背景中产生的。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制度尚未完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只是管理者和领导的附庸,在给企业决策的参考上,不是建立在会计数据分析上的,而是看着领导的指示而行事,所以难以发挥管理会计应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职责,这就是管理会计难以得到普遍一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未健全,一些投融资体制、还有货币税收等宏观调控政策,都影响管理会计在企业的有效运用

管理会计在我国只是在少数城市和地区、部分企业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还有很多企业对管理会计了解的很少,这使得管理会计的应用空间和范围受到极大制约。从目前情况来看,管理会计的应用仅仅限于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和地区,并且是会计信息系统比较健全的大中型企业。偏远及落后地区的小型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领域较窄。虽然管理会计在一些企业中得到了应用,但就这部分企业来讲,他们也仅仅是参考应用了部分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还有很多对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非常有益的管理会计方法体系并未得到真正的应用,即使某些企业已取得一定成效,也没有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并采取措施进行推广,这就使得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大大降低。 2.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过程有待完善

尽管管理会计的部分理论与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初步应用,但它们基本还是处于零星分散状态,彼此缺乏有机的、紧密的联系,尚未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 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3.管理会计中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上存在困扰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完全成本法虽然能够满足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要求,但是这种方法也有着较为明显的缺陷,不能满足企业内部的的业绩评价功能。而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则能够有效弥补完全成本法在这一方面的不足,能够满足企业在加强内部管理方面的需要。本文阐述了变动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并且进行了实例分析,发现变动成本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在完全成本法理论下,只要与产品生产有关的耗费都应计入产品成本。而变动成本却是从成本性态分析出发计算产品成本,讲求的是真成本,它认为只有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成正比例增加的那部分(变动成本)才构成产品的真正成本。于是变动成本法就成为企业成本管理方面必要的、现实的选择。随着近年来企业所面临市场竞争程度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内部管理,在这一背景下,加强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就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

黑龙江省某工艺制品企业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产品生产较高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该企业开展了一系列的成本管理措施,但是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为了更好的进行成本管理,该企业应用实施了变动成本法。该企业某车间的成本资料显示,工人工资由于实行了计件制,并且没有基础工资,因而单件产品的生产费用为每件 3 元,生产工具成本 1.3 元,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每月 8200 元,仓储费用和保险费用均为 500 元,办公费用 800 元,劳保用品每件 1 元。依据这一资料,如果采用完全成本方法的计算方式,该车间每月生产这一工艺产品 2500 件的话,其实际总成本为 32120元;而如果依据变动成本法的计算方法对该车间生产成本进行计算可以发现,生产 2500 件产品的实际总成本为 22120 元。之所以会出现这一成本计算上的差距,主要是由于在成本计算中,完全成本与变动成本关于固定成本的计算方面存在不同。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成本按照期间成本计算,而完全成本法则将固定成本按照非生产成本计算。但是这一成本计算方式也与传统的成本概念要求相悖,不满足现行会计准则的要求。而在计算中,对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区分很难明确,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计算存在交叉区域。同时,由于变动成本法依据成本形态分析为基础进行成本计算,大大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对于会计人员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该企业在变动成本法的应用过程中,也充分暴露出了这些问题。在传统的成本概念中,固定性制造费用被作为非生产成本是被计算到产品成本中的,这一理念也得到了广泛的共识,是符合会计准则要求的。而变动成本法中,将固定成本按照期间成本进行处理,仅在产品成本计算中考虑变动制造费用。对于企业而言,如果依据变动成本法进行产品成本计算,显然是不符合其利益和产品定价策略的,在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固定成本损益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企业采取的定价策略为贴合产品成本的定价策略。那么基于变动成本法的产品定价就要低于基于完全成本法的产品定价,相应的,在产品利润上就会降低企业的产品利润水平。变动成本法的应用虽然有着许多优势,但正是由于变动成本法与传统成本理念要求相悖,极大降低了企业应用变动成本法的积极性。在变动成本法应用中,如何准确的划分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可以说是较好应用变动成本法的关键,但是事实上,在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很少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区分。大多数企业的产品成本为混合成本,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区分并不明显便如在固定资产损益方面,关于固定生产环境中的非生产资产折旧问题,依据变动成本法的思想,这一部分资产折旧损益是固定本,并不计入产品成本。然而在企业生产中,由于所处行业领域不同,产品制造类型、生产工艺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关

于这一部分固定资产的认定并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在很多企业中,这部分成本实际上是产品成本的组成,因而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在划分方面的难度也使得变动成本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准确性问题。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缺乏管理会计应用的的企业文化

自从70年代末,我国经济管理领域引进管理会计以来,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都忽略了对管理会计理论结构的研究,然而理论体系是任何学科得到推广的基础,理论结构完善与否关系到管理会计的应用和推广。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仍停留在简单的理论介绍,缺乏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在实际工作中,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不能准确的计量,信息的成本效益分析无法进行。管理会计的作用不能得到发挥,导致企业的管理层忽视了管理会计的发展和应用。而且我国会计人员多重视财务会计的研究发展,对管理会计仅局限于浅薄方面的研究,会计研究人员忽视了管理会计这一块,导致我国管理会计更加缺乏系统的总结及理论知识上的提升。

管理会计理论和实际应用脱节。管理会计许多理论都是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建立起来的,在现实生活中管理会计许多理论和假设都是不成立的。这些假设和模型在实际运用中基本不可能得到运用。在管理会计的教材中很多都是直接从西方的教材中翻译过来的,没有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直接导致了许多理论脱离了我国实际经济情况使得其失去了实际应用的价值。管理会计重视定量分析而忽视了定性分析导致了管理会计的复杂的理论及数学模型,使得原本一些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掌握难度变高,实际操作性差。管理会计往往把目光放在企业内部环境,试图通过对成本的控制来达到管理会计的目的,而忽视了企业外部环境。然而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企业内部环境及外部环境是息息相关的,仅仅依靠对企业内部环境的研究很难做出正确的决策。这都导致了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直接脱节。

企业缺乏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和系统应用。管理会计自70年代末从西方引进我国已经有30多年,然而各项调查结果表面,在我国管理会计仍未得到企业的视和系统的应用。管理会计仅仅在我国沿海地区及外资企业得到应用,而内地和西部企业基本没有应用管理会计。由于管理会计没有普及推广、教育,很多企业领导人员不认识管理会计应用可以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企业会计人员只是片面重视经济业务核算,而忽视了经济管理。经济管理意识不足严重制约了管理会计的推广及应用。由于管理会计应用过程中的一些处理方法比较复杂,西方国家多使用管理会计应用软件以简化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然而我国管理会计应用软件的开发落后也严重阻碍了管理会计的发展。

经验论根深蒂固,管理会计理念很难与管理层融合。由于我国企业进入市场经济的时间很短,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正在探索之中,管理会计理念还很淡泊,即便是有一些管理会计理念也是粗线条的,并未形成体系。在这种大背景下,管理会计的应用环境受到了限制,这种状况亟待解决。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还沉溺于家族式管理或粗放式管理之中,根本不重视对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应用。正是由于企业管理层对管理会计理念的重视程度不足,才导致企业“昙花一现”的案例比比皆是,究其根源就是管理会计理念的缺失 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科学,我国会计界对它的研究仍停留在简单方法的介绍上面,忽视理论系统研究,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科学严密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缺乏对其功能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管理会计研究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

预测分析、全面预算、决策分析、差异分析、成本控制、责任预算等。许多中小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只涉及到管理会计方法的简单运用,管理会计理论工作者应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进行理论创新,研究出适合中小企业的管理会计应用体系。 目前,我国对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还停留在翻译和介绍国外著作的层面,还没有出现真正适合我国国情、依据我国特定的经济环境而建立的理论体系。由于它所确定的模型和假设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也许并不成立,因此这种理论体系的不完善导致管理会计很难在我国企业实际中得到很好的运用。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随着许多相关科学( 如行为科学、信息经济学等等) 的研究成果相继引入到管理会计,这些拓宽了管理会计的研究领域,并修正了某些不合理假设。由于 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实际运用起来也是有选择性的。量本利分析方法和责任中心核算体系是我国企业运用最多的成核算方法,对于管理会计预测决策等其他方面的功能使用甚少。管理会计对业务和事项的控制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多企业由于对管理会计理论掌握不全面,只能运用部分知识,其他方面的作用可能都被忽视。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完善与否对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和生存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2.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管理会计电算化程度有待提高

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程度。现阶段,许多企业考虑到用人成本会选择聘用一些低学历的会计人员。我国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没有及时更新,专业层次没有细分,这种缺陷尤其表现在中小企业里。中小企业的组织架构简单,业务部门没有细分,管理会计难以发挥作用。管理层自身也缺乏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对管理会计的作用认知程度有限,造成领导层对管理会计重视程度不够高,使得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难以开展。

管理会计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引进的,但是目前,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尚处于分离的状态, 没有较好地结合起来。 管理会计要想与会计电算化更好地结合,首先,管理会计应引进会计电算化中较复杂的计算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 这样可以加快工作的效率和减少人为计算可能带来的误。其次,借助于计算机能为管理会计带来新的计算方法。再次,将复杂的数学问题软件化, 能够使不懂数学的人更简单地学会应用会计软件, 减少人们工作的复杂性。不难看出, 管理会计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将是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领域, 管理会计本身就是融合管理学和会计学元素的综合学科, 主要是服务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 尤其是财务管理的系统, 如果将计算机系统和管理会计结合起来, 这样企业会计在整合信息资源时, 会有一个先进的技术基础。 目前一部分企业已经引进并使用ERP 系统软件,将人、财、物一体化的企业管理软件,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鉴于我国复杂的市场环境,要想在我国的企业中普及应用管理会计方法,用好管理会计,还需很长的时间。 管理会计的引进和应用对于我国来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共同努力, 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 现在是竞争的社会,尤其是企业不断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中,能否更好在竞争中生存,企业的管理会计水平将起到重要作用。随着企业外部竞争力的不断上升,管理会计将表现出更加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方向, 我们有理由相信,管理会计会在我国的企业管理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法律法规制度不够健全,经济发展较快

我国国民经济经历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重大变革。改革后又经历了放权让利、企业承包和转换经营机制三个阶段,每一次制度更新都说明以前的

企业制度存在一定缺陷。虽然我国一直在进行企业体制改革,但企业依然受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影响,现阶段不完善的金融体制和价格体制也是其影响因素。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是要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的,经营者认为以最低的投入完成生产计划是最优的管理方法,因此管理层舍不得投入过多的资金,从而企业会降低对管理会计的应用程度。特别是中小企业,其经营目标是短期效益最大化,不会过多的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因而管理会计在实际运用中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三.加强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的措施

(一)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体系,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道路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研究与应用应立足于我国企业的实践,采用多种理论和研究方法,切实解决企业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总结推广管理会计在应用过程中的成功案例,构建适合我国企业管理需要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在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创新,仍然停留在传统管理会计上,。由于一些管理会计的假设理论与实践不相符,或者是将这些理论付诸于实践花费太大,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急需将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与实践结合起来。尽快建立专业的管理会计职能管理机构,进行实证研究,归纳、整理、推广成功的案例。以便使企业更好的适应全球化竞争和现实经营环境复杂多变的需要,更好地解决传统管理会计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是完善管理会计体系的重要途径。

管理会计的普及,也要求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道路。目前,我国在管理会计方法上,大多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因此,应该建立管理会计的学术论坛,为管理会计的研究人员,和企业人员提供一个交流的场所。同时应该开展多方面的管理会计技能培训机构,组织一些管理会计师的资格考试,提高会计人员的管理会计知识

管理会计能否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推广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及时地将实践中得到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整理、推广,形成示范效应。比如邯钢的“成本否决法”,从管理会计理论角度来看没有太多新意,但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大成功。其他还有一些由于较好运用了管理会计而大有成效的典型案例,需及时总结,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并从中找出管理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以适应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需要,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运行,促进企业自身适应能力的提高,最终有利于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发展应用。

管理会计应当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电算化处理会计数据的收集、传递、加工、处理、储存、输出功能。我国管理会计通用软件的设计还处在萌芽阶段,更谈不上应用了。虽然管理者也意识到管理会计的强大作用,苦于实践经验的缺失而无能为力。有效的管理会计体系应将管理会计在实践中应用的成功经验加以科学、系统的归纳和总结,特别要加强典型案例研究,使企业管理会计研究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之路, 并从中找出管理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利于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发展。

(二)强化企业领导者的管理会计意识,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与会计人员相比,企业领导的管理会计知识和素质的培养可能更为重要。提高管理会计的应用程度,企业领导已经成为最为关键的因素。企业的主要领导如果认识不到管理会计的作用,也就不会有意识的让会计人员参与管理,参与经营

决策。即使会计人员有天大的本事恐怕也难以发挥作用。因此,要增强企业主要领导人的管理会计意识。首先,企业领导人要自觉的加强自身的管理会计知识学习,使自己具备一定的管理会计知识;其次,可建立相应的学习机制,定期组织企业领导人学习管理会计知识,也可组织外部培训,不断提高其管理会计知识的水平。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一个企业向前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企业文化内容多样化,其中最核心的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 企业文化也是管理会计发展的精神依托,一个企业如果能够制定先进的管理思想、员工认同的价值观念、严格的管理制度,一定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力。 所以说,企业文化影响着一个企业的整体精神面貌,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笔者认为,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应从以下几点入手:制定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并深入企业员工; 给企业员工独立的思想空间,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引进西方关于管理会计的理念,将管理会计理念与企业文化相结合; 提高员工素质,融合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只有将西方先进的经验本土化,才能为我国企业发展找到出路。

近年来我国在管理会计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要想使管理会计得到推广应用,仍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管理会计意识,让科学管理理念植根于管理者的头脑中,他们才会真正意识到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和控制作用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才能使企业长久经营下去,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同时,加大对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教育的力度。在人才培养中,要重视管理会计学科的基础教育,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加强管理会计人员的后续职业教育,使其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管理会计技能以及实践应用能力在管理会计应用推广中发挥更大作用。

管理会计本身就是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在运用管理会计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及时准确与否是管理会计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因此,我们可以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发相应的管理会计应用软件,建立相应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采用计算机既可保证运算的准确性,又能提高运算速度,大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的同时又能够准确、及时地采集所需的信息对企业不同阶段、不同经济活动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为企业领导者提供预测、决策等方面的有用信息,满足企业管理者决策的需要。

管理会计的开展,和会计人员素质提高是有密切的关系的。所以,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成为了普及管理会计方法的迫切需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应该加强管理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如可以向会计人员进行每年一次的管理会计知识的考试。在高校凡是属于管理专业的,都应该开设会计科目。因为高校里的管理业学生,在将来大多数从事的是管理工作,增加会计专业,能为他们将来走上管理岗位,掌握会计方法展开工作打下基础。这样在无形中,也增加了管理会计方 法的知名度

要想使管理会计得到推广应用,仍需加大对会计人员素质教育的力度,只有建立一支精明强干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才能架起一座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才能使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就基础教育而言,应在经济类与管理类专业中设置管理会计学科,对广大会计人员进行广泛的深入的管理会计基础教育,不但要让这门课的知识深入人心,还要培养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管理会计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让掌握管理会计知识的企业领导人和管理会计人员,运用管理会计知识去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真正做到规避风险、实现科学决策、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发展战略

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本质上是企业的一项管理活动,所以要建立高素质

的会计从业人员队伍,提高其在管理会计实践方面的技能。在实际问题处理时,一方面,企业应该注意强化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要始终让岗位上的会计从业人员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从业人员才能够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才能够认识到管理会计应用的重要性,才能够使企业的效益开花结果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强化电算化信息系统的使用,改变过去那种重视核算轻视管理的现象,建立一整套适应企业实际的数据采集汇财务分析等计算程序,是管理会计的应用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之上

企业经营决策者是否重视管理会计,直接决定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发挥,因此有必要培养企业领导者的管理会计理念,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管理会计水平。懂管理的领导队伍加上精明强干的管理会计专业人员才能有效推动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深度应用和推广。管理会计是从西方引进来的,由于各国的文化和理念的差异,全盘照搬他国的管理会计理论是行不通的。我国企业必须总结自己的企业特点和实践经验,努力构建自己的管理会计体系。要更好地应用这种体系,必须全面提高企业管理会计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

经过了这么多年,虽然管理会计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要真正使管理会计在实践中加以推广应用,必须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造就一支专业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在知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员工的组成以高智力的员工为主体,管理会计人员的职能大大扩展,要求管理会计人员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在高等学校教方面,要重视管理会计学科的教育,在经济类、管理类专业中均设置管理会计学科,改革现有的管理会计教材,解决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内容重复的问题,引进案例教学方法,增强所学模型的实用性。同时,我们认为对会计人才的培养应当形成系统的课程体制,其中必须包括专门的实践介绍性的课程。要达到这一目的,可以从引进国外专业教材和师资力量做起。对于其他类型的人才培养,除了要提高他们的管理会计意识,普及管理会计基本知识外,还应加强其对企业管理各方面知识的积累。后续教育也是企业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追随管理会计发展的主要手段。此外,应早日建立管理会计师职格考试制度,促进管理会计人员的培育、职格认证和选拔

管理会计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引进的,但是目前,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尚处于分离的状态, 没有较好地结合起来。 管理会计要想与会计电算化更好地结合,首先,管理会计应引进会计电算化中较复杂的计算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 这样可以加快工作的效率和减少人为计算可能带来的误。其次,借助于计算机能为管理会计带来新的计算方法。再次,将复杂的数学问题软件化, 能够使不懂数学的人更简单地学会应用会计软件, 减少人们工作的复杂性。不难看出, 管理会计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将是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领域, 管理会计本身就是融合管理学和会计学元素的综合学科, 主要是服务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 尤其是财务管理的系统, 如果将计算机系统和管理会计结合起来, 这样企业会计在整合信息资源时, 会有一个先进的技术基础。 目前一部分企业已经引进并使用ERP 系统软件,将人、财、物一体化的企业管理软件,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

(三)健全法律法规,并灵活使用管理会计中的计算方法

上一篇:应用管理系统环保下一篇:拥阳光心行阳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