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护理论文范文

2022-05-10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优秀护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从1958年苏联提出“英才教育”的口号开始,世界各国竞相开展拔尖人才的培养,1973年美国通过《天才教育法》为天才及有天赋的儿童教育提供了保障,20世纪70年代,我国逐步展开拔尖人才的教育研究[1]。

第一篇:优秀护理论文范文

大健康背景下中医优秀传统文化融渗护理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

摘 要:新时代大健康背景下高等护理教育要以培养优质的应用型护理人才为目标,树立大健康理念,将中医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渗于护理人才培养,构建“人才培养是核心、科学研究是基础、社会服务是任务、传承创新是动力、国际交流是主题”的“职能融合、五位一体”的培养模式,适应新时代护理学学科建设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大健康;中医文化;护理;人才培养

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护理教育承载着弘扬优秀中医传统文化和培养实用型、复合型护理人才的重任。我们以“应用型中医护理人才”为培养目标,研究和探索将中医传统文化融渗于护理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培养适应新时代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的护理人才,提升高等中医护理教育的质量。

一、新时代护理人才的培养必须树立大健康理念

21世纪是人类追求健康和持续发展的世纪,广大人民群众对促进健康和保持健康的愿望日益迫切。大健康理念就是根据新时代发展、社会需求、疾病谱的变化,提出的一种全局性的理念。大健康追求的不仅是个体的生理健康,更追求自身心理健康以及社会、环境、道德等各方面的完全健康。大健康理念不仅强调是“治病”,更是强调“治未病”和“维护健康”。当前,中国进入快速变革的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自然也需要跟随时代发展的变化而进行调整。新时代护理人才的培养必须建立起健康的社会观、疾病观、人文观,构建大健康的理念,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为中心,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和整个社会,才能促进健康中国的形成和发展。树立大健康理念,不但体现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更体现了新时代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

二、大健康背景下护理人才的培养必须融渗中医优秀传统文化

中医文化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与医学相关的内容,通俗来讲,就是中医行业所呈现出的行为规范、思想观念以及人文习惯。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不息的精神财富。它体现了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整体理念,体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中医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并且中医文化区别于西医文化,对疾病的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纵观我国古代医家的人文精神,有以仁善为先,怀揣恻隐之心认为医乃仁术之情怀;有不分贵贱与贫富,普济众生之气度;有以兼容为怀,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之雅量,有洋为中用、衷中参西之胸怀;有以博极医源为创新之源,探赜索隐、与时偕进之志向。这些中医传统文化融渗高校的护理人才培养,既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促进了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同时还促进护理人员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积极主动的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展。

大健康强调的是全局性的理念,与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不谋而合。在中医优秀传统文化指导下,护理人员可以运用辩证施膳、生活起居指导、养生保健、疾病预防、情志调护、体质辨识等中医知识和技术来维护和促进人们的健康。对护理学生来说,也能使其具备更加全面的知识和技能,更快更好地适应于将来的职业岗位。所以,在护理人才的培养中融渗中医传统文化是必行及可行的。

三、中医优秀传统文化融渗护理人才培养是新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一直是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高等中医药院校重要的一个使命就是为社会培养健康服务人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的通知里明确提出,将大力开展中医药特色助力全民健康水平提升。在此大健康背景下,护理人才的培养必须融渗中医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既要让其发挥大健康产业的医疗作用,也要做好大健康文化传播传承发扬的非医疗贡献。

(一)中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需要

我们在对我校2018级护理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到,73%的学生都认为学习中医传统优秀文化非常有必要,且对学习和生活以及将来的职业都有帮助,影响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中医理论水平(88.52%)、健康信念与行为(78.69%)、日常行为(60.11%)。但有56%的学生认为自己对中医传统优秀文化了解较少。认为对自身的学习和生活有帮助的中医传统优秀文化内涵排名前三的内容分别是以养为主、治在病先等中医养生观(85.79%);大医精诚、医乃仁术等医学道德(81.97%);阴阳理论、五行辩证观等中医思維(75.41%)。这些数据表明我们现在在护理人才的培养中对中医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传承仍然不足,对学生的需求、健康社会的需求还不能很好地满足。

中医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对现代社会都有意义的价值观和高尚的人格精神,如“大医精诚”,要求医务工作者在行医的过程中要秉承“精”“诚”二字,就是要求大家在追求技术精湛以胜任“至精至微之事”的同时,也不能忘了需真诚待人并竭诚为病人服务;“仁爱救人”则强调医务人员必须有仁爱之心,悲悯之情,才能更好地运用精湛技术治病救人。

(二)护理学自身科学发展的需要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中指

出,大力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需注重护理实践技能能力的提高;要增强人文关怀意识;要提高中医护理水平,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目前大健康背景下中医优秀传统文化融渗护理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专业和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精通中医传统文化的护理教育师资力量较薄弱[1];中医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融渗护理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不够多;融渗的教学和评价方式与临床结合不紧密;护理人员自身所掌握的知识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养生指导和中医技术的运用[2];学生未能很好地形成中医辩证施护的思维。也未能将中西医知识融合运用[3]。

中医传统文化中凝聚着的深邃哲学智慧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中医优秀传统文化融渗入护理人才的培养,要求护理人员尊重人的价值和主体精神,在注重以人为中心的同时,以中医道德修养启迪自己、武装自己,升华自身的思想,这与护理人员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是相吻合的,也很好地体现了社会的文明进步和护理的专业素质。

四、构建“职能融合、五位一体”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大学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五大职能。在大健康背景下,中医优秀传统文化融渗护理人才培养必须构建“人才培养是核心、科学研究是基础、社会服务是任务、传承创新是动力、国际交流是主题”的“职能融合、五位一体”的模式,适应新时代护理学学科建设的发展要求。

一个行业及学科要持续发展必须首先做好顶层设计。构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如此。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教育过程,既面临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还要考虑自身的特点。只有抓好顶层设计,从宏观上把握趋势,从根本上找准症结,从整体上明确对策,才能架起从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的桥梁[4]。因此顶层设计对培养护理人才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将影响着高校护理专业未来的发展。

(一)人才培养是核心

1. 提升教师的中医文化素养,弘扬师德正气

教师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中医传统文化素养是顺利进行中医文化融渗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加强对“仁和精诚”等中医道德观的理解及思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弘扬自身的师德正气,才能对学生起到育德树人的作用。

在良好师德的基础上,强化专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中医传统优秀文化和专业课渗透融合的意识,将中医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医德教育、哲学思想及养生观等优秀的内容与专业课有机结合,完善课程培养体系,突出中医护理特色,促进学生学习和理解中医传统文化。

学校可定期组织教师参与各种中医文化活动、鼓励教师自行学习中医经典古籍和优秀人物传记故事等,并将这些内容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中医优秀文化渗透给学生。通过起草中医护理案例、谋划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手段、发挥学生主导、课内课外互补等方法,多渠道、多方位地将中医文化与专业课程教学融合,综合运用护理综合实训、课堂案例讨论、查阅文献、见习访谈、第二课堂活动等教学环节和教学载体,打造“听(案例)、看(视频)、说(故事)、演(情景)、议(心得)、评(典范)”六位一体具有浓郁中医传统优秀文化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共同营造一个中医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

2. 强化学生德育教育、促进中医文化认同感

在护理人才培养中融渗中医传统文化,可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借鉴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充分发挥“三全育人”的机制作用,依托专业课程、思政课、第二课堂及主题班会等形式,将中医传统优秀文化与护理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指导学生开展以“医乃仁术”“仁和精诚”等中医医德为主题的班会,通过经典阅读及书写心得等活动,加强学生的道德素养。中医文化中“德”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决定了个体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医疗行业关乎我们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所以良好医德的养成是非常关键的。还可以在思政课等课程里融入中医传统文化的故事,结合中医道德观,分析及思考相关人物和事件。在专业课程的案例讨论、情景演示、实训实践课上,让学生充分体验仁爱护理、心理护理、人文护理的魅力及力量,使其能更好地理解护理的内涵,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除了强化学生的德育教育外,培养他们对中医文化的认同感也非常重要。文化认同教育是传承中医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文化认同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中医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只有对中医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才会有助于践行和弘扬,带动周围的人积极投入到弘扬中医传统文化的进程中[5]。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喜欢中医、运用中医,通过自身的感悟和体验,建立中医的思维。现阶段国家大力强调中医文化和人才教育,并出台相关的政策支持,各医学院校应以此为契机,构建“培养大健康人才”格局,多渠道全方位加强这两方面的教育,促进二者的融合,引导学生从认知中医传统文化到自觉甄别、理解、认同中医传统文化,切实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二)科学研究是基础

强调中医的“治未病”理論,研究中医传统优秀文化与护理人才培养有机相结合的思路和方法,在护理学相关教材中多引用中医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未病先防”的思维;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课堂教学、第二课堂、临床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由“从疾病为中心”转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思想,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到中医“治未病”思想所蕴涵的健康哲理[6]。

鼓励学生及教师开展中医传统优秀文化于护理理论及实践的科研活动,让护理学生在中医文化科研创新过程中,充分体验中医文化的魅力与活力,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对中医文化的信心和兴趣,从心里激发学生学习运用和传承发扬中医文化的理念和信念。

(三)社会服务是任务

要向社会弘扬中医文化精神,其中传播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中医药高校的师生队伍服务于社区。通过开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工作,师生们的中医素养都可以在实践中得到不断提升和锻炼。

通过打造“听(案例)、看(视频)、说(故事)、演(情景)、议(心得)、评(典范)” 主动学习、自我实践的立体实践模式,以公益性社团为平台,从学生的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健康信念教育多方入手,让学生积极参与中医传统优秀文化进家庭、社区、进学校等活动。特别是实现礼仪廉耻、礼让宽容、伸张正义等道德规范的生活化,中医药健康知识的普及等,提高中医优秀传统文化进公众的频率、加强与公众的互动、最后融合公众生活,促使学生成为中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传播者。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医文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中医风范,在实践活动中感悟中医文化的精神底蕴及文化魅力,将有助于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5]。开展各种中医药健康养生实践活动的第二课堂活动后,能使学生达到提高自身中医素养、提升职业道德品质和促进健康观念与行为的目的。

(四)传承创新是动力

中医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工作是一项关系到中医命运的长期系统工程,是当前中医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7]。按照中医“探赜索隐”的内涵,做好对中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规划和设计。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按照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规范,认真做好典籍的整理和创新性的运用。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融入民主精神、竞争精神、法治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新理念,赋予中医优秀传统文化新的内涵和新的生命力,进一步感受中医文化的魅力,激发为中医文化事业奋斗终生的理念和信念。

(五)国际交流是主题

利用“一带一路”的良好契机,秉承中医“衷中参西”之胸怀,不断提高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地位,实现中医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化;推动中医文化国际化,必须要以中华文化为基础,构建文化、教育、医学“三位一体”的国际化模式;搭建“互联网+中医文化”模式,拓展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范围;充分运用护理学生国际交流合作的平台,通过学术会议、交换生项目等进行交流,对外讲好中医故事,让学生成为中医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者。

五、结束语

在新时代大健康的背景下,将中医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渗护理人才培养,体现了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理念,符合对复合型护理人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事”的时代要求。学生能更好地感悟到精辟、独特、具有深厚的中医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对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参考文献:

[1]郭红,李艳琳,韩丽莎.对我国中医高等护理教育的SWOT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2):87-89.

[2]袁小红.中医养生健康教育在中医医院开展情况调查[J].护理研究,2011,25(4):963-965.

[3]朱蓝玉,隋琬婷,刘兴山.多元文化视阈下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4(5):939-941.

[4]方晓珍.高校“立德树人”的理论指导与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6):94-98.

[5]张季芳,吴楠.发展中医文化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文化认同教育路径研究[J].中国培训,2017,6(14):274.

[6]罗飞霞.中醫“治未病”思想与高校健康教育[J].学习月刊,2011,2(476):109-110.

[7]陶莹.一种新型教学形式——中医护理工作室的构建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3.

作者:覃勤 李月发 马秋平

第二篇:浅谈利用竞赛平台培养护理专业优秀拔尖人才

从1958年苏联提出“英才教育”的口号开始,世界各国竞相开展拔尖人才的培养,1973年美国通过《天才教育法》为天才及有天赋的儿童教育提供了保障,20世纪70年代,我国逐步展开拔尖人才的教育研究[1]。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2]目前拔尖人才的培养及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型大学,有三种主要方式,即:数理提高班,学科大类培养,专业教育试点班,对于高职阶段开展拔尖人才的培养研究甚少[3]。我院三年制护理专业录取分数居学院之首,学生综合素质较高,基于此,我们展开了对高职护理专业优秀拔尖人才的培养研究。

由于护理专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护理专业是一种对综合素质,包括沟通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较高的职业[4]。护士核心能力主要包括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5]。所以,护理专业优秀拔尖人才培养应着眼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等综合能力。

我院自90年代起就舉行每年一度的护理技能大赛,然而,传统方式的护理技能竞赛,培训选拔阶段及比赛阶段选手都以“个人”的形式参与。培训时,教师示范每项操作的流程,选手根据教师的示范、讲解,练习每项操作,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学生遇到问题就请教老师,这种方式,只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反思甚少,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学生间都是独立的参赛个体,交流甚少,常常使训练者觉得枯燥,乏味,不能充分的激发学习兴趣。比赛时,选手面对多功能模拟人,完成操作流程,无法展开真实的互动式交流,与目前临床护理中迫切需要的沟通交流能力等不相适应,对于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护士核心能力更是无法评价。因此有必要构建一种新的护理技能训练方法、参赛方式及评价体系,充分挖掘培训教师的潜能,激发参赛选手的参赛热情,促进优秀拔尖护理人才的培养。

第一,训练方式法上融“情境教学法”、“PBL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为一体,充分挖掘教师教学的潜力,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及培养优秀拔尖护理人才出发,指导学生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训练教师将以护士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为导向,将护士的工作领域转换为学生的训练领域,训练前,培训教师集体备课,精心设计临床护理各工作领域的典型训练情境,最大限度地做到“真景”;训练形式上,将参赛者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培训,小组成员相互“角色扮演”,在模拟的临床情境中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学会换位思考,体现小组的合理分工和医护人员的配合,真人代替传统大赛中的“模拟人”,进行“互动式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场地,我院护理实训中心为获得中央财政资助的国家级护理实训中心,高度仿真,让学生在训练中“如临其境”。通过真人真景真情境,训练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整体护理能力,使学生间接积累工作经验,提升临床护理岗位的适应能力。

第二,竞赛形式及评价方式,以“小组”身份取代传统个人身份。“小组模式”主要为合作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是主要的学习方法,而合作性学习对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均产生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沟通能力,培养其协作精神和个人责任感[6]。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相互磨合有助于她们理解他人、分享彼此的学习观点和学习成果;有助于帮助他们学到一些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做事的技巧[7]。竞赛中小组成员“角色扮演”,实施真人操作(有创操作除外),小组成员“每个角色”的表现都有独立的个人成绩,相加后为小组最后成绩。小组的整体表现依赖于每个成员的个人表现以及相互的共同配合。这种方式大大促进了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第三,培训师资及及评审专家的建立,以往的大赛中,都是护理专业教师对参赛选手进行培训,单一的培训师资和评审专家,不利于全面地培养,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护理水平。为了进一步贴近临床实践,提高培训效果,我们可以在培训阶段,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培训教师,共同设计培训的典型情境,探讨有效的训练方式;最后决赛阶段,由行业专家和专任教师共同打分评价,评价项目除涉及基本操作流程外,还包括不同角色的仪表态度,沟通交流能力等相关人文素养,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护理水平。与此同时,还能促进专任教师与行业专家的进一步合作,有利于护理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因此,可通过改革技能竞赛培训及参赛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技能竞赛的平台促进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护士核心能力的养成,成为优秀拔尖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磊、顾斌.高职电子类拔尖人才特征分析与培养平台建设研究[J]. 学园,2011,(12):4-12

[2] 徐晓媛、史代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与思考[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4):81-84

[3] 刘磊、顾斌.高职电子类拔尖人才特征分析与培养平台建设研究[J]. 学园,2011,(12):4-12

[4] 杨俊华,晏娟.临床护生分层次带教与建立护生职业规划理念的实践[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6):77-78

[5] 宋春燕,王菊香.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定量研究及人口学变量的影响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1-14

[6] 郑云慧,金钰梅,朱群娥等.构建《临床护理学仿真综合实验》课程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4):1-4

[7] 石国凤.护理技能训练整合模式方法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5):437-438

作者:张星 李卫星

第三篇:优秀的校长优秀在哪里?

策划:李统兴

策划人语:在“优秀”“杰出”“名优”等字眼充斥我们视野的今天,我们经常会不经意地反问:这些“优秀的”、“杰出的”、“名优的”……到底优秀在哪里?杰出在哪里?名优在哪里?当走上校长岗位的时候,也许,成为一名优秀的校长是你的理想。多少年以后,不管这个理想实现没有,对于“优秀”,你又有何感想和体会呢?这一期,我们就集中探讨这个话题。

总论

努力成长为新时代的优秀校长

肖雄飞

在一定的外部条件具备后,校长便是办好学校的决定因素,校长良好的个人素养和人格魅力,对于管理好学校的作用不言而喻。校长的个人素养和人格魅力是指校长以自己的政治道德素质、专业素养、人文精神、管理能力、教育智慧、创新意识、领导艺术对师生产生的综合感染力。在校长身上必须集中体现两个重要特质:一是良好的个人素养和人格魅力;二是民主、科学、创新的理念。一个好校长必须是一个道德高尚的贤者,一个才识渊博的学者,一个讲究艺术的智者,一个心中有爱的仁者,一个建功立业的能者。

1、做一个道德高尚的贤者。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人心:内心里崇高的道德和头顶上灿烂的星辰。”校长是学校的第一品牌。校长能否真正成为全校凝聚力的核心,关键在于他要让自己的灵魂“闪光”,让闪光的灵魂去照亮和引导全校的每一个人。一位优秀校长的道德力量和人格魅力应该是高山仰止无法估量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会日益清晰地化作一座永远值得怀念的人格丰碑、永远滋润校园的美好精神营养、永远催人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2、做一个才识渊博的学者。校长是师者之师。他应该是一所学校中最有学问的人。一名成功的校长应该是教育教学专家。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如此,我国当代许多名校长首先也是一位名教师,于漪、高万祥、刘京海、钱梦龙等等,莫不如此。学习、学习、再学习,研究、研究、再研究,应该成为校长的天性。同时,校长还应该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化组织,把校园营造成真正的书香校园,把学校打造成真正的学府。让学校永远洋溢着科研氛围和创新气息。使学校永远充满着蓬勃生机和活力。

3、做一个讲究艺术的智者。学校是一个大舞台,校长就是舞台上的导演,如何调配得法、如何指挥有方、如何让治校成为一门美妙的艺术,是很值得探讨的课题。无疑地,“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作为新时代的校长,仅有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是不行的,如果没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没有独具一格的思想力量,就不可能办出理想的学校,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校长。一个有智慧的校长,是能赋予学校以灵魂的人。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对校长角色必然也会赋予新的内涵。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新课改的新形势、新挑战中,校长更应扮演好两个角色,一个是教育家,一个是社会活动家。教育家是传统角色,社会活动家是新角色。今天的校长,必须既懂教学、会管理,建设好自己的大本营,练好“内功”,做教育家;又要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让全社会关心教育、理解教育、支持教育,为教育发展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练好“外功”,做社会活动家。如此“内外兼修,相得益彰”,外争知名度,内争凝聚力,既当教育家,又当社会活动家,才能成为一名好校长。在学校的具体工作中,校长要十分注重领导艺术,既要“兼容并蓄”,又要“和而不同”。校长还须不断历练自己驾驭复杂局面的大智大德,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凡事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抓得准。

4、做一个心中有爱的仁者。教育是充盈爱的事业。教育因人的生命而存在。生命是完整的,是自由的,是独特的,致力于生命全面而和谐、自由而充分、独特而创造地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使命。校长心中充盈着爱,才能使新时代的教育真正走出“异化的洞穴”。回归生命本身;才能真正让教育关注生命的完整、凸显生命的灵动、张扬生命的个性;才能真正营造一个尊重人、爱护人、激发人、发展人、成就人的校园人文环境;才能真正挚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事业。并进发出强烈的职业荣誉感、职业自豪感、职业使命感,真正做到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爱师如至亲;才能真正坚定教育信念、执着教育理想、奉献教育事业!

5、做一个建功立业的能者。千道理,万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千议题,万议题,发展才是大主题。当校长就应有为学校提升、为教育发展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在一所学校的历史中。一任校长就是一个里程碑。判断一个校长是不是好校长,标尺有两个:一是看其任期内学校的事业是不是比前任校长更上一层楼,二是看其任期内是不是给后任校长留下了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要建功立业,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要建功立业,还必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是校长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一个不断把学校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跃上一个更新台阶的校长才是建功立业的好校长。

观点

优秀校长的素质影响力

唐圣斌

随着现代教学和管理活动的展开,现代教育民主观念的增强,校长的权威不再单纯由其职位来决定,而是更多的通过其素质影响力表现出来。优秀的校长要建立和发挥素质影响力。

一、优秀校长素质影响力的构成

由校长自身素质条件形成的影响力是多方面的。一个优秀的校长必然具备这样几个方面的素质影响力。第一,政治思想素质影响力。校长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在政治上同党保持一致。有政治原则,能自觉理解和执行党在各个时期的教育政策等;第二,道德品质素质影响力。它包括情操高尚、克己奉公、严以律己、坚持真理、任劳任怨等;第三,性格气质素质影响力。它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如顽强的意志、乐观向上的精神、主动性强和富于想像力、创造力的个性;第四,知识素质影响力。它包括丰富的科学管理知识和文化知识、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等;第五,能力素质影响力。它包括学校管理能力,教育、教学、教研及其指导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以上这些,是校长树立个人权威的重要因素。

二、优秀校长素质影响力的作用

素质影响力能够使优秀校长成为学校的核心和旗帜,因为素质常常左右校长的管理方式,决定其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那么,优秀校长素质影响力对学校发展作用如何呢?第一,保证学校办学的正确方向。保证学校办学的正确方向即保证学校和学生在错综复杂的政治风云和社会现象中保持头脑清醒,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贯彻和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

第二,增强学校凝聚力。校长良好的素质,可以形成凝聚力强的领导核心,校长通过正确的工作方法,使学校形成共同的正确信念、价值观,从而在学校内部实现团结与协作。第三,增强学校影响力。学校影响力是通过多方面来体现的,现代社会中,学校之间交往的增多,彼此都会借鉴对方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因此校长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别人所关注和模仿的。第四,人事导向作用。优秀校长的能力、学历、年龄,是各组织部门特别是教育部们安排人事的参照,对人事安排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第五,增强集体创造力。一个优秀的校长,能够创造条件,使教职工发挥创造性,将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有机结合起来。素质好的校长善于发掘蕴藏在工作本身之中的种种激励因素,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使教职工在配合默契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三、如何提高校长素质影响力

既然校长素质影响力对搞好学校工作作用巨大,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他们的素质影响力呢?笔者以为,首先,校长要加强学习,要严格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学习,积极“充电”,掌握新思想、新信息、新方法,学习专业知识,开阔思路,提高能力。其次,要善于思考总结,形成教育思想。校长既是领导者,又是管理者和教育者,要善于有节制地摆脱具体事务,思考学校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做到“身在事中,心在事上”,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不断提高办学境界。再次。要善于交流、学习经验,要注意学习外省、外县和外校的经验,做到虚心向先进学习,向实际学习,善于掌握教育信息,并能实现消化、吸收、创新。

优秀校长的多重角色

张学文 陈安华

一名优秀的校长,除了加强团队建设,着力锻造一支思想政治坚定、业务素质过硬、工作作风优良、育人效果突出的团队外,还要充当多种角色。

首先,校长要做思想的引领者。一支优秀的团队,必须用先进的思想作指导。校长要根据学校办学历程与发展方向,结合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充分挖掘校园文化积淀,确定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并以此指导和约束团队的每一成员。我校将“一切为了学生,一切基于明天”作为今后长期的办学指导思想,要求我校全体教师,将行动自觉纳入“三全三爱三服务”(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全方位负责;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的范畴。

其次,校长要做活动的策划者。要为锻造优秀团队而策划各种活动,利用活动进行全面磨合,增强团队活力,挖掘智力,锻炼体力,激发创造力。一是创建书香校园,营造学习氛围,规定教师每天学习一个小时,并定期交流,活跃读书气氛。二是评选身边的典型,肯定成绩,让有为的人有威,歪风邪气无市场。三是安排各种有益身心的体艺活动,按照“戒烟、限酒、健体”指导原则开展各项活动。教学生健体的同时,教师自己健体,教学生合作之前教师自己合作。学校定期举行室内游艺活动,进行户外登山远足等,以活动彰显活力。

再次,校长要做实践的组织者。优秀的团队要有不平凡的实践。校长要善于调动一切力量,充分发挥学校里每一个“零部件”的作用,在学校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和谐有序高速运转。一是激励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不断创新。按照新课改理念,认真探索课堂教学新路子,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德育为先,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二是激励教师在内部管理方面不断改进。班级的管理要与时俱进,现在讲得最多的是安全,要在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需要教师不断创新班级管理方式方法。需要团队通力合作,如果强调单干而不注重合作,效果就会受影响。学校要为教师成长提供平台,学校的制度、规章、条例等要始终为教师的成长和团队的合作保驾护航。三是让团队在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过程中不断磨合。校长要不断发现和宣传新的典型,不断开展新的学习活动。让有形的点滴化成无形的校园文化元素,融入团队血液,焕发勃勃生机。

最后,校长要做矛盾的调和者。在前进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的矛盾,这既有宏观管理方面的,又有团队内部之间的。校长要把握学校发展的正确航向,使学校不偏离发展轨道。一是要有深刻的洞察力,要有一叶知秋的敏锐,大事发于毫端,对于事情性质要准确判断,对策清楚,措施到位。二是要有容人的雅量,宰相肚里能撑船,要容得下不同意见,听得进不同声音。处理各种关系,善于从大处着眼,举重若轻。三是要努力做一个道德完人。校长要不断地修炼自己,慎言慎行,在教师面前起到模范作用,这对调和各种矛盾会起到积极作用。

做法

优秀校长要善于发挥引领作用

高水平

优秀校长的特质到底应该体现在哪里?笔者认为,一位优秀校长,首先要善于发挥引领作用。这需要校长在工作实践中或成长过程中,力求做一位具有人格魅力的学者型、专家型校长。

一、引领铸造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与作风。团队精神对任何一个组织来讲都是不可缺少的,对学校也是一样。一位优秀的校长,他懂得在学校里营造相互信任的氛围,把信任与和谐的关系转化成更大的生产力;他懂得在学校里要慎用惩罚,他善于运用激励来提高工作效率和激励学生学习;他善于与师生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以了解师生的思想,不让师生因有思想包袱而感到压抑;他善于关心教师的疾苦,用情感把大家团结在他的周围;他善于引领全体师生员工朝同一目标而奋斗。

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一位优秀的校长,应善于引领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一是引领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进行课题研究,走科研兴校之路;二是引领教师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引领教师反思。

笔者在上海名校研修时了解到:上海市静安区万航渡路小学,1992年之前几乎不被人知晓,在张雪龙校长主政之后,他引领教师走专业发展和科研兴校之路,先后进行了学校、教师、学生方面的三个课题研究,统领了学校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万航渡路小学曾开展过主题为“怎样辅导学困生”的研修活动,参加此项活动的语文、数学、英语组所有教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辅导学困生的多种方法,张雪龙校长始终在倾听、思考。为了帮助教师梳理思路,有时他会问:“某某教师,你打算怎么辅导你们班的某某同学?针对某某学生的厌学行为,你准备从哪儿入手?”最后张校长启发教师要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及批改、辅导学生和评价五个点之间寻找研究细节和切入点,让老师们的思考更具价值。会后,他将“怎样辅导学困生”概括为“七个方法、三个要求”,整理成文下发到老师手中,要求教导处检查落实。在张雪龙校

长的引领下,万航渡路小学的教师们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了用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且能在实践中时时反思自己。如今,因为常抓课题研究和坚持走专业发展之路,“万小”的教师人人干得出成绩,写得出论文,教师在一个时期内实现了自我超越,提升了职业幸福感,走上了专业化发展道路。万航渡路小学也一跃成为了名校。

三、引领学生实践创新

一位优秀的校长,应善于引领教师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离不开实践。实践,不是简单的动手,不是简单的参与。一位优秀的校长,应善于合理配置学校教育资源,创新学校课程,为学生创设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对照、在对照中反思、在反思中领悟、在领悟中创新。他还应善于引领师生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评价体系,在校内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并肯定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体验实践获得成功的无穷乐趣和创新智慧迸发的无限喜悦。

上海市闵行中学校长项正,率领全体老师进行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注重培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双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双强”的学生,将创造教育作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列为必修课,并在选修课、活动课中有计划地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思维点拨,造就了不少具有发展潜能的人才。短短几年里,学生们在研究性、创造性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就完成20000多项设计,在上海市和全国各类青少年创造发明竞赛中获奖140余项,使学校闻名全国。

也许,有人会说,不管校长怎么引领,我们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都难以达到闵行中学的那个高度。但只要您坚持作这种引领,学生就会有进步,就会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能,您就是一位优秀的校长。

校长的优秀就是要让教师优秀

莫闲过

一所学校的优秀。是教师优秀的凝聚。优秀的教师能使一所学校优秀起来。反之,一所学校不管环境多么优雅,教学条件多么优越,若教师不优秀,这样的学校仍不会成为优秀的学校。一个优秀的校长,就是要让他的教师优秀起来,使之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群体。

校长如何去打造优秀的教师群体呢?

1、用爱心关注每位教师的闪光点

教师这一职业,心理压力十分重,他们终日埋头于平凡琐事中,加上近年来学生更难教,家长要求高,社会高度关注,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认可,所以也就非常看重领导的各项评价。为让教师优秀起来,校长应该时刻关注每位教师工作中的闪光点。用校长的爱心关注他们,用欣赏的目光看待他们,对他们多一份关爱,他们就会多感受一份温暖,就会多一份工作的劲头,也就会多一份优秀起来的机会。校长要多宣传教师的优点。当好伯乐,推介他们的长处。俗语说:“人是表扬出来的”。“树争一层皮,人争一口气”,作为校长,难道你不想你的教师优秀吗?那么你就去放大他们的优点,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他们就会信心百倍地去工作,去努力克服自身的缺陷,从而成为优秀者。

2、正确对待教师的个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尤其是一些优秀人才个性更强,但许多领导者往往将其个性遮掩他的其他方面,甚至遮掩了他的优秀之处。人们往往也无视或不愿在感情上承认他的成绩,这便是成见、世俗。作为优秀的校长,应该正确对待教师的个性,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对于他们的个性,更应抱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去对待。我们学校有个教师,就是喜欢说直话,结果一些人不喜欢,但他对工作十分认真。许多事情经他的手,就能搞出成绩来。校长就应看中他这一点,并让大家认同。尊重个性,并不是袒护缺点。对于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的缺点,校长仍然要用关爱的态度去提醒,使之觉醒。不让缺点妨碍他的成长。

3、用热情激发教师的优秀

教师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要成为优秀者更是需一个长期的积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人都有一个第一步,都会遇到不同的情境、不同的状况,因而成长的情况也会不尽相同,作为校长,不可急功近利,只要教师能投入、参与到成长的过程中,就可以了。校长要用自己的热情激发教师们成长,要让他们知道,尽力就是奋斗,奋斗就会成为优秀。

4、允许失败,但要求振作

教师优秀起来,正如前面所说,其过程有的较快,有的较慢。在成长为优秀的过程中,作为校长,应当允许教师失败。有些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惧怕失败,面对失败,他们会觉得自己技不如人。作为校长,当你的老师遇到此种问题时,你必须用关爱去抚慰他们,告诉他们,成为优秀的过程,肯定会有挫折和坎坷,“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是个中道理;允许失败,但不允许颓唐,只有振作,才会胜利。

5、惟才是用,发挥特长

校长不是什么官,但校长的用人要惟才是举。当今社会有许多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如果校长只凭关系用人,不管其才华如何,那势必让有才华的人受委屈,造成学校人际关系不和谐,造成工作的被动,甚至工作的损失。惟才是用,学校工作才会一派生机,教师也才会懂得优秀的价值。让教师优秀起来,还要特别注意发挥教师的特长。让教师的特长在工作中尽情展现,因此。善于当班主任的,要给予班主任重担。善于科技发明的让其领军科技兴趣小组,善于研究的让其从事喜爱的研究,文学爱好者让其统帅文学社,有经济头脑的就让他干后勤……人尽其用,让他们展现才华。这样,教师们就会朝着更优秀的方向前进。

校长的优秀,就是要让教师优秀起来,并使之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群体。一个校长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一所学校无疑能够发展壮大振兴起来。学校有了优秀的教师,那学校肯定是优秀的学校了。校长即使再优秀,如不能让教师优秀,学校的优秀也是句空话。

优秀的校长应成为引领学校发展的舵手

温启金

从某种意义上说,校长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校长的教育理念、办学思路、教育行为、管理风格和学识水平等个人素养,能够对学校产生直接或全局性影响。正如人们常说的,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一所成功的学校往往是和优秀的校长联系在一起的。

首先。校长要用与时俱进的思维。勾画出学校持续发展的蓝图

任何学校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学校自身发展基础之上的。只有发现自己学校的问题,才能发现学校的发展空间;只有意识到学校发展的有利因素。才能找准学校发展的现实路径。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最重要的是要用科学发展观、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武装自己,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的教育思想宛如一泓汩汩流淌的山泉,常流常新;要结合先进理论,确定自己的办学理念,定位自己学校的追求目标;要具备研究意识,对学校所处的社区环境、学校的发展历史、学校在区域性教育中的

位置,尤其是学校现在面对的问题、困难、积淀下来的优势等等,进行全方位的研究,科学定位学校的发展方向;要以发展的视野、改革的思路,融合集体智慧,对学校发展作建设性构想,制定科学的发展蓝图。

其次。校长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创建文明和谐型校园

学校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教师的进步和学校的发展。新型的校园应该洋溢平等和宽容的氛围,应该将过去“管、卡、压”的所谓刚性管理转化成现代的人本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智慧管理。因此,校长应具有宽广的胸怀,能够接纳不同的教育思想,能够尊重每位教师的创造精神和独特教学个性,鼓励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方法相互碰撞、交流,把学校管理和师生的人生幸福、自由、尊严等联系起来,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因为“人都有受尊重的需要,当人的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时,人就会对生活充满希望,对工作充满热情”(马斯洛语)。只有这样,教师之间就会自然形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人际关系,学校就会成为充满人情味和温馨感的大家庭,产生亲和力和凝聚力。当然,这种人际关系的建立,应该以对事业的追求和岗位的责任为前提,以完善、科学的规章制度作保障,以良性的运行机制为依托,这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保证,也是学校不断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再次,校长要用博学精艺的品质,建立创新学习型团队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面高扬的旗帜,在促进学校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博学精艺,对校长来说,是联系教师的一个重要条件。一位校长如果勤学、博采、善思、创新,不仅具有渊博的知识。而且又是教学能手,他就能同各种不同身份、年龄、性格的人进行心理沟通。因此,读书、学习是校长工作和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经典,与先哲大师对话,丰富自己的知识,形成自己的教育智慧。在自己带头读书的同时。努力营造热爱读书、崇尚知识、终身学习的学校文化,把学校建成学习型组织。通过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一支素质较高的、结构合理的、相对稳定的精英团队,培养出一种团结奉献、勤奋求实、科学探索、争创一流的团队精神,促进学校蓬勃发展。

最后,校长要以务实进取的作风,构建公平服务型学校

伴随优秀校长职业生涯全过程的,始终只有责任、义务、承诺和奉献。如果我们把学校比作一艘船,校长便是“掌舵”人,“掌舵”便是一种服务。所以,校长应该发挥引领和服务的作用。应该把学校作为一个具有共享价值观念的学习共同体去建设,去服务,去奉献;应该把学校传道授业的行为看成是一种服务,让学校提供各种不同形式的合格服务来满足人们增加知识、提高技能的需要。在服务的过程中,要体现教育的公正与公平,要走出权威意识,学会尊重和信任家长、学生,关注家长、学生的心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的相关活动;要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生命整体的发展需求,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要使教育活动真正成为人的生命交往与沟通的一部分,最大限度地体现教育的公益性,使学校充满生机,使教育富有诗意。

治校方略

校本研训:教师专业成长的活水源头

王晓阳

我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立足挖掘自身资源,建立了“在互动中研训,在反思中成长”的校本研训模式。该模式集“学习——研究——实践——反思——成长”于一体,是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形式多样的群体活动,是教师形成个性化特色、实现和谐发展的活水源头。

一、加强学习管理,提高教师基本素质

不断学习,是人终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作为学校管理者,校长不仅要做会学习、能坚持终身学习的典范,而且要加强学习管理,引导和鼓励教师不断学习,提高基本素质。

更新观念作引领。一位好校长必须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而办学理念不应仅仅停留在校长个人头脑中,必须唤醒教师,并将它转化为全体师生的共识,作为大家一起努力的目标,成为学校发展的愿景。要结合学校实际,构建学校的思想文化体系,包括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思想、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及校长寄语等。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将学校的思想文化体系展示给教职工,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使大家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前进方向。

健全制度作保障。管理出成绩,管理出效益。加强管理,必须以制度作保障。要根据学校和师生实际,制订和完善学习制度、评价制度,健全激励机制,使学校的学习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以制度约束人、以师德引领人、以目标激励人。我校每周进行一次集中业务学习,每周两小时网上学习,每月检查一次学习笔记,每期请专家进行三次理论讲座,每年面向全体教师进行一次理论考试。教师理论学习情况和理论考试成绩全部进入教师的业务档案,并作为教师晋级考核的重要依据。

营造氛围促学习。环境能造就人,环境也会影响人。学校要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要结合学校实际,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浓郁的校园文化启迪人的思想、开启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素质。

二、创设活动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专家引领。学校经常创造“走出去,请进来”的机会,让教师与专家名师进行互动式的对话,多渠道与专家、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联手教研,就某一课题反复研究、推敲。就课例中的某一实际问题展开讨论,由专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作点评指导,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新课程驾驭能力。同时,要利用网络优势和电教媒体手段,学习资深教授的讲学和优秀教师的课例,使专家的理念变成教师的行动,真正实现理念的刷新和行为的改变。

同伴互助。学校教研组充分发挥“教研”职能,通过备课资源共享、课堂教学研讨实践活动和各种经验交流活动等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经常开展说课、上课、听课、评课一条龙教学研讨活动,为教师提供更多的相互学习、研究的机会,让全体教师在活动中互相切磋,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以赛促研、以赛促训。经常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举办新上岗教师汇报课、中青年教师教学比武等活动,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导作用。学校还可组织教师开展各项基本功竞赛活动,组织教师参加课件制作和多媒体使用的培训与竞赛等活动,营造充满活力的教育教学研训环境。

三、提倡教育反思,引领教师积累经验

反思,顾名思义就是回过头来思考,自我唤醒。教师的反思,主要是指对自己从事教育教学的思想、言行、方式、方法等的自我觉悟和自我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促使学习主体的健康发展,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益。教师的反思具有实践性、针对性、反省性、时效性和过程性,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要求。教师的教育工作如果多一份反思,就会多一份提高,多一份成绩。一个缺乏反思的教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不可能有大的长进。校长和教师要掌握一定的反思策略,树立“课前的充分准备能让教师上好一节课,而教后反思能让教师一辈子上好课”的理念,形成职业活动中的反思习惯。

教师的反思主要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1、记录成功之处;2、从错误或败笔中汲取教训;3、收集整理思想火花;4、沟通、交流,取长补短;5、对课堂教学进行重新设计。通过反思行为,教师能发现问题,积累经验,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促进自身成长。

作者:李统兴

上一篇:文学毕业论文范文下一篇:中外法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