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税率论文

2022-05-13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个人所得税税率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企业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关系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企业所得税法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毕竟,这部税法的修订会牵动内资企业、外资企业的利益,并将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

第一篇:个人所得税税率论文

土地增值税税率研究

摘 要: 土地增值税是地方财政,尤其是市县级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本文调研了甘肃省近年完成的土地增值税清算项目,在不考虑增值税价税分离情况下,若取消房地产企业扣除项目金额加计20%的政策,对普通标准住宅增值率未超过20%的民生保障免税政策显化,增加一档0税率,按照税负保持基本稳定的原则,设置五级超率累进税率。考虑增值税价税分离情况下,增值率会上升,可进一步降低土地增值税税率。

关键词: 土地增值税 税率 实证研究

一、引言

2020年3月26日,财政部公布2019年立法工作情况显示,土地增值税法送审稿上报国务院审议。从已征求意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法(征求意见稿)》看,按照税制平移原则,土地增值税实行四级超率累进税率,即: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50%的部分,税率为30%;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的部分,税率为40%;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部分,税率为50%;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部分,税率为60%。计算增值额时准予扣除的项目,包括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扣除项目。按照现行《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这里的其他扣除项目是对从事房地产开发的纳税人按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和房地产开发成本之和加计20%的扣除。在土地增值税减税或免税规定中,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对纳税人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出售,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减征或免征土地增值税。按现行土地增值税规定,此减免税政策是明确免税的。

对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内陆省份甘肃来说,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的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的增值率并不高。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扣除项目金额加计20%扣除,对普通标准住宅增值率未超过20%的免税,政策的初衷本是保护从事正当房地产开发者的合法利益,使其得到一定的投资回报,促进房地产开发结构的调整。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否需要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继续扶持,予以扣除项目金额20%的加计扣除;另一方面,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土地增值税征管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10〕53号)文件要求,对房地产开发项目,预征是土地增值税征收管理工作的基础,清算是实现土地增值税调控功能的关键环节。就甘肃省房地产开发项目土地增值税征收实际情况看,往往出现先预征,后清算退税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影响因素很多,如基础设施落后导致土地增值率不高、税收征收管理基础薄弱、税务人员专業素质偏低等。但是,从土地增值税政策制度来看,税率设计不合理是影响因素之一。

二、甘肃省土地增值税征收现状

(一)土地增值税收入规模

2011—2019年甘肃省累计入库土地增值税171.5亿元,占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71%,且比重逐年提高,到2018年达到3.99%,成为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重要来源(见表1)。在市级、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土地增值税更是发挥积极作用,其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到2018年达到5.53%。即使在落实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优惠政策的2019年,甘肃省土地增值税收入占市级、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也在4.99%。

(二)土地增值税收入结构

甘肃省土地增值税收入主要来源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财产行为税部分税种申报表的通知》(税总发〔2015〕114号)规定,现行土地增值税申报按房地产开发企业和非房地产开发企业分别填报。其中:房地产开发企业按预征、清算、清算后尾盘销售和核定征收填报,并分普通住宅、非普通住宅、其他类型3种房地产类型;非房地产企业按转让和核定征收填报。非房地产企业填报的土地增值税报表适用于房地产企业出售旧房。在建工程整体转让属于其他类型房地产,房地产开发企业和非房地产开发企业都涉及。据此,归集2015—2019年甘肃省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预征、清算、清算后尾盘销售、核定征收和在建工程整体转让收入,约占当年土地增值税收入的84.4%、84.7%、87.5%、82.5%、86.4%。5年房地产开发土地增值税收入约占土地增值税收入总额的85.1%。

在房地产土地增值税收入中,2015—2019年预征收入占这5年土地增值税收入总额的80%以上,而清算收入占这5年土地增值税收入总额的比重不足10%,有些年份甚至更低。核定收入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2018年甘肃省税务局按照国税发〔2010〕53号文件,根据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因城施策”的政策导向,分地区分不同房地产类型调高了土地增值税核定征收率,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规范财务管理,依法依规开展土地增值税清算。

(三)普通标准住宅增值率未超过20%免税政策落实情况

为调整房地产供给结构,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出售普通标准住宅,现行土地增值税政策规定,普通标准住宅增值额不超过扣除项目金额的20%免征土地增值税。按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21号)规定,普通标准住宅的认定一律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26号)制定并对社会公布的“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住房”的标准执行。据此,2016年甘肃省建设厅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甘建房〔2005〕84号)文件,普通标准住宅原则上同时满足:住宅小区建筑容积率在1.0以上,单套建筑面积在144平方米以下,实际成交价格低于同级土地上住房平均交易价格1.44倍以下。这项税收优惠政策,满足了普通群众对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住房的需求,充分发挥了土地增值税在保障民生方面的特殊作用。2017—2019年,甘肃省普通标准住宅增值额不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土地增值税免税额占这3年土地增值税收入总额的近20%。

但是,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税式支出预算制度。普通标准住宅增值额不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免征土地增值税,这项税收优惠政策并不公开透明,立法机关、预算管理机关和公众无从全面、有效掌握政府支出以及对社会经济的积极作用。长此以往,土地增值税抑制炒买炒卖土地获取暴利的一面被放大,而调控房地产市场,保障“民有所居”的一面被忽视。

三、土地增值税税率测算

(一)数据整理

为测算土地增值税税率,调研了甘肃省2007—2017年已完成的111个清算项目。这111个项目中,增值率<=0%的项目51个(占45.95%),增值率<=50%的项目53个(占47.75%,其中:普通标准住宅增值率<=20%的项目15个,占13.51%),增值率>50%<=100%的项目5个,占4.50%,增值率>100%<=200%的项目2个,占1.8%。

(二)不考虑增值税价税分离下的土地增值税税率测算

按照现行《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土地增值税是纳税人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减除条例规定的扣除项目计算出的增值额,再按条例规定的税率计算征收,即应纳的土地增值税=(收入-扣除项目金额)×税率-扣除项目金额×速算扣除数。

假定:房地产项目转让收入Y。扣除项目:(1)取得土地使用权所取得的金额L;(2)房地产开发成本K;(3)房地产开发费用(L+K)×10%;(4)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0.055Y(假设营业税税率5%,城市维护建设税7%,教育费附加3%,附加合计为营业税的10%);(5)房地产企业加计扣除20%。

由于调研的111个清算项目为2016年4月30日前开工的项目,按照《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自行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增值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18号)的规定,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按照5%的征收率计税,这与营业税税率5%一致,仍可假定與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为0.055Y。

因此,应纳土地增值税为:

[BF]T=[Y-(L+K)×1.3-0.055Y]×ti-[(L+K)×1.3+0.055Y]×ki[BFQ]

其中,ti为税率(四级超率累进税率),ki为速算扣除数,i=1,2,3,4。

第一种情况:保留房地产企业加计20%扣除。若如此,对土地增值税增值率、税负无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可对普通标准住宅增值率未超过20%设置一档0税率,使税收优惠政策公开透明。

第二种情况:取消房地产企业加计20%扣除。将111个清算项目加计扣除20%的部分卸载后,计算的土地增值税增值率有所提高,主要反映在增值率在(0,50%]区间的项目数多了15个。进一步分析,土地增值税增值率在(0,10%]区间的14个项目在测算前的税负为0,在(10%,20%]区间的14个项目在测算前的税负仅为0.12%,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简化土地增值税税制的角度考虑,可不再区分普通住宅、非普通住宅和其他房地产类型,对增值率未超过20%的设置一档0税率,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并未增加,而且还将普通标准住宅增值率未超过20%免税的税式支出予以显化。

根据土地增值税税负保持基本稳定的原则,取消房地产企业加计20%扣除后,不考虑房地产类型,设置的土地增值税五级超率累进税率:对增值率(0,20%]的项目设置税率0;增值率(20%,50%]的项目设置税率10%;增值率(50%,100%]的项目设置税率30%,速算扣除系数5%;增值率(100%,200%]的项目设置税率40%,速算扣除系数10%;增值率大于200%的项目设置税率50%,速算扣除系数15%。

从土地增值税税率测算表中可以看到,实行设置的五级超率累进税率后,测算税负较现行的税负在增值率(20%,50%]、(100%,200%]、>200%有所上升,在增值率(0,20%]、(50%,100%]有所下降。

(三)考虑增值税价税分离下的土地增值税税率测算

按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改增后契税 房产税 土

地增值税 个人所得税计税依据问题的通知》(财税〔2016〕43号)规定,土地增值税纳税人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为不含增值税收入。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涉及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允许在销项税额中扣除的,不计入扣除项目,不允许在销项税额中扣除的,可以计入扣除项目。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销售收入、房地产开发成本和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金额均变小。这样,适用一般计税方法的一般纳税人,应纳土地增值税额和税负,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这取决于一般纳税人计算增值税时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也取决于土地价款在销售收入的比重。

但是,对于采取简易计税方法的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价税分离后,应纳土地增值税税负是上升的。因为:

销售收入Y/(1+5%)=0.95238Y,与价税未分离的销售收入Y相比,降幅为0.04762Y。

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Y/(1+5%)×5%×10%=0.004762Y,与扣除营业税和相关附加0.055Y相比,降幅为0.05024Y。

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下降幅度大于销售收入的下降幅度,引致土地增值税额和税负上升。因此,在减税降费背景下,不考虑增值税价税分离下测算的土地增值税税率,应进一步下调。

四、结论

本文结合甘肃省土地增值税征管实际,调研了近几年完成的111个清算项目,实证研究了各项目的土地增值税增值率、应纳土地增值税额和税负,并以此测算了土地增值税税率。由此,得出以下结论。

1.土地增值税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尤其在市县级财政收入上表现得更为明显。预征是土地增值税征收管理的基础,清算是土地增值税实现调节功能的关键。从甘肃省土地增值税收入规模和收入结构来看,土地增值税收入主要来源于预征收入。从调研的111个清算项目来看,甘肃省土地增值税增值率不是很高。这样就造成了土地增值税先预征,后退税的局面,税收执法风险很高。若能取消房地产企业扣除项目金额加计20%的规定,按照税负稳定的原则,降低土地增值税的税率,是简化土地增值税税制的有效措施。

2.对普通标准住宅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予以免税,是考虑到我国人民居住条件仍然较差,对建造普通标准住宅而增值较低的予以免税,而对增值较高的就全部增值额征税,有利于控制普通住宅售价,促进和保证其健康发展。该项减免税构成了土地增值税减免税的主要部分。但是,我国税式支出制度还不够健全,税式支出预算不透明、不公开,该项民生保障税收优惠政策在调控房地产市场结构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不被公众所知。反而,误认为土地增值税是“恶法”。因此,可设置一档0税率,不考虑房地产类型,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的税率为0。

3.土地增值税开征的目的之一,就是调控土地的级差收益。土地增值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自然增值。由于土地资源是有限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和生活建设用地扩大,土地资源相对发生紧缺或改善了投资环境,导致土地价格上升。二是投资增值,把“生地”变为“熟地”,建成各种生产、生活、商业设施,形成土地增值。土地属国家所有,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搞了许多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土地增值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这部分土地增值收益,国家通过土地增值税参与分配。因此,因税制改革造成的土地增值税增值率上升而导致纳税人承担的不合理税收负担,应予以避免。对增值税价税分离造成的土地增值税增值率上升,税负提高的情况,可进一步降低测算的土地增值税税率。

参考文献:

[HT5”SS][1]许国强,薛刚.税收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张标敏.新形势下土地增值税政策的完善[J].税务研究,2017(2).

[3]张秀莲.我国土地增值税若干问题探析[J].税务研究,2016(6).

[4]周庆生,胡老生.不同清算方式下的土地增值税政策效能分析[J].赣江财税论坛,2015(10).

[5]2011—2019年甘肃省财政收支情况[DB/OL].http://czt.gansu.gov.cn/shujuzhuanqu/caizhengshuju/20200114/105134852e4408.htm,2020-01-14.

作者:张辉

第二篇:浅议新企业所得税法税率

【摘要】企业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关系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企业所得税法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毕竟,这部税法的修订会牵动内资企业、外资企业的利益,并将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本文结合我国国情及世界各国企业所得税法改革的趋势,就企业所得税法对新税率水平的评价、新税率对吸引外资的影响、新税率的宏观调控作用等谈一些看法。以使我国企业所得税工作的进行更加顺利。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法 统一税率 税制改革

2008年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是我国税制的又一项重大变革,该法参照国际惯例,体现了“四个统一”,即内资企业、外资企业适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税前扣除办法和标准;统一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体现了简化税制、拓宽税基、减少优惠、降低税率、加强征管的基本原则。本文重点分析了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特点。

一、对内、外资两种类型企业实行同一企业所得税税率标准

对内、外资两种类型企业实行同一企业所得税税率标准25%,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创造企业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吸引外资、发展经济,政府对外资企业采取了有别于内资企业的税收政策:虽然原企业所得税的名义税率均为33%,但是实际税负存在着较大差异:根据2007年全国人大预算工委法案室的调查显示,全国内资企业实际平均税负约为23%,外资企业实际税负约为11%,内资企业税负高于外资企业近12个百分点,从各省的情况看,黑龙江省内资企业实际税负为28.3%,外资企业为14.7%;河南省内资企业实际税负为27.72%,外资企业为14.81%;广东省内资企业的实际税负在23%,外资企业的实际税负仅为10%左右。实践证明,在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对外资企业优惠的税收待遇在推动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增加投资、提升国内技术水平,从而促进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等方面的确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截至2006年底,全国累计批准外资企业59.4万户,实际使用外资6919亿美元。2006年外资企业缴纳各类税款7950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量的21.12%。外资企业不仅带来了国外的资金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还推动了国内市场的发展,外企的成长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建设现代化企业提供了良好示范,催化了市场经济体系的发育,所以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对于外资企业实行的“超国民待遇”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

自从1993年设计并于次年开始实施的税制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我国经济社会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的经济环境条件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市场对外资进一步开放,内资企业也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原企业所得税制度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也带来许多新问题。第一,内、外资面临同样的市场,却适用不同的税率,享受不同的待遇,企业之间税负不平、苦乐不均,内资企业在和外资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这明显违背了公平竞争原则,也阻碍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资源的有效合理流动。第二,由于税收政策双轨制存在漏洞,一些内资企业采取将资金转移到境外再投资到境内的办法,以享受外资优惠待遇,内资企业的“曲线救国”产生了许多“假外资”,根据世界银行2006年的测算,上述“假外资”约占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近三分之一。另外外资企业在享受的某一地区税收优惠政策到期后,便撤离中国市场,在国外重新改头换面后,在新的地区,以新的外资名义重新投资,享受新的优惠政策,造成了国家税款的流失。而且外资利用我国“低价策略”的税收优惠政策和廉价的劳动力与土地资源,使其产品能够凭借价格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力,加剧了中国与贸易伙伴的摩擦。第三,由于外资企业优惠是按照“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一般地区”从低到高设计梯级税率,这造成了外资企业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较差,没有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相对较少。这种差异使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可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继续采取内资、外资企业不同税收政策,必将影响统一、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建立。因此,新企业所得税制的颁布与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两税合一”除了对对内、外资企业的税负产生影响外,也为企业营造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解决了以前内、外资企业由于税收待遇不同造成的税负差异较大的问题,使内资企业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与外资企业展开竞争。从长期来看,会进一步促进市场经济规模的整体发展。

二、25%的税率在国际上适中偏低,降低税率顺应了国际税制改革趋势

新税率为25%比原企业所得税名义税率33%低了8个百分点,这相当于给实行33%税率的企业,每年增加约8%的利润。相关财政资料显示(夏琳,《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内部培训讲义》,2008),全世界159个实行企业所得税的国家(地区)平均税率为28.6%;其中世界上最早制定所得税法的国家英国税率是31%, 日本税率为39.5%,美国税率为39.3%,德国为38.9%。我国周边18个国家(地区)来看,高的塔吉克斯坦达到50%,低的像中国香港地区仅有16%,18个国家和地区的平均税率为26.7%,都高于新税率25%的水平。从以上列举的国际数据来看,25%的税率处于适中偏低的水平。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国内企业竞争力,也有助于继续吸引外商来华投资,积极引导外资投资方向,在更高层次上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使之满足效率与公平、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的原则。

降低税率不仅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且也顺应了国际上税制改革的趋势。80年代中期爆发的世界性降税浪潮首先是从美国开始的。美国是拥有众多跨国公司的资本输出大国,由于1986年税制改革以前美国公司所得税的税率较高,许多跨国公司利用美国政府的“推迟课税”规定把利润积累在海外的子公司,进行国际避税,致使美国政府的公司所得税收入受到很大影响。1986年,美国为了克服公司所得税“高税率、窄税基”带来的一系列弊端,将公司所得税的最高名义税率由46%降为34%,这一改革使美国在国际资本和公司所得税税基的争夺战中处于一个十分有利的地位。面对美国的税制改革,其他发达国家明显感到自己的高税率受到了挑战,为了避免本国税收外流,各国纷纷效仿美国实行减税。例如,1987年,英国将公司所得税税率由40%降为35%,加拿大将一般公司所得税税率从36%降为28%,日本将公司所得税税率由43.3%降到37.5%,1988年,澳大利亚将本国的公司所得税税率从49%降到39%,新西兰则将居民公司的所得税税率从48%猛降到28%,奥地利对公司保留利润课征的税率由55%猛降至30%。

三、税率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

企业所得税是企业交纳的最重要税种之一,税率的调整将直接影响着企业上千亿元的利润。新税法出台以后,对企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政府的财政也有一定的影响。25%的新税率比原企业所得税名义税率低了8个百分点,这相当于给每年实行33%税率的企业增加了约8个百分点的利润,这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尤其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高科技,创造自由知识产权,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都会起很大的作用。使得众多内资企业可享受到新税率的实惠;25%的税率对于一些外资企业来说,原来享受24%或15%的低税率优惠,它们交纳的税率分别上升了1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

2008年1月1日起,新税法将外资企业税率提高到25%,取消了新外商投资企业的“两免三减”等税收优惠政策;但给予小型微利企业20%和高新技术企业15%的低税率,给予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资源综合利用、安全生产和高新技术企业等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并加强了对非居民企业预提所得税及反避税的税收管理,这使得在全国范围内,2008年外资企业所得税增长39%,比内资企业所得税的增长速度高了16.2%,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内资企业所得税率下调造成的减收影响。

四、新税率对吸引外资的影响

在对郑州1180家外资企业的小样本调查结果表明,83%企业认为新税法的出台会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只有9%的外资企业可能会改变投资方向,只有1%的外资企业认为可能会撤资。调查结果还表明:大多数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主要看重的是稳定的政治局面,广阔的市场和经济发展前景,其次是不断完善的法律制度和政府的服务水平,另外就是基础设施一系列的环境条件和丰富的廉价且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可见外资选择在中国投资主要是看我国整体投资环境的好坏,税收优惠政策已不再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所以几个百分点的税率上调不但不会影响它们进入中国的信心,还有利于提高吸引外资的质量和优化结构。

五、新税率更好地发挥了税收的宏观调控作用

新的企业所得税法通过税率、税收优惠更好地发挥了税收的宏观调控作用,这与国家的产业政策、竞争政策协调一致,新税法对企业所得税优惠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免税收入、行业减免、优惠税率、加计扣除、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加速折旧、减计收入、税额抵免和其他专项优惠政策等税收事项方面,采取了以下五种方式对原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整合:第一,重点向高科技、环保等企业倾斜,鼓励外资重点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和环保产业,同时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进入;第二,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实行20%的优惠税率,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15%的优惠税率,扩大对创业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以及企业投资于环保、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税收优惠;第三,原有税法中对农林牧渔业、基础设施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也将得以保留;第四,对劳服企业、福利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直接减免税政策采取替代性优惠政策;第五,还特地增加了“企业从事环境保护项目的所得”和“企业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可享受减免税优惠等方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国家鼓励环境保护和技术进步的政策精神,是调整企业利润和产业发展方向的一个有力杠杆。

综上所述,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有利于外资和内资、民资在起点公平的市场化环境中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需要组织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市场的公平竞争,实现优胜劣汰,达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郁东敏、井明: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1(12).

[2] 郝硕博:所得课税的经济分析[M].中国税务出版社,2003.

[3] 杨崇春:进一步完善企业所得税势在必行[J].财政与税务,2001(1).

[4] Robin W.Boadway、David E.Wildasin:公共部门经济学(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 詹姆斯·C范霍恩:财政管理与政策[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6] 安沃·沙赫:促进投资与创新的财政激励[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7] 国家税务局、《中国税制改革十年》编写组:中国税制改革十年[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8.

[8] 郭庆旺、苑新丽、夏文丽:当代西方税收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

[9] 郁东敏、井明: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1(12).

[10] 周运源:中国经济特区“三资”企业宏观管理若干问题研究[M].鹭江出版社,1995.

[11] 伍舫编:中国税收优惠指南[M].中国税务出版社,2001.

[12] 石般若、宋兰:1994:中国税制改革[M].中国物价出版社,1994.

作者:李军伟

第三篇:税率差异与企业避税

摘 要:以2008年度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事件为契机,采用双重差分法,根据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前后的研发投入等指标,与非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对比,发现直接减按15%的税收优惠政策不能有效激励企业提高企业科研投入,反而成为企业避税筹划的工具。通过研究,以期为今后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提供政策层面的参考。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税率;税收优惠;双重差分

一、研究背景

21世纪以来,各国都纷纷加大本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将提升高新技术、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仅对经济技术实力产生重大影响,还直接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为了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其中,以税收优惠政策运用最广泛。对企业而言,一方面,税收优惠政策能直接降低企业的成本,将更多资金引入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税收优惠政策贯穿于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产生不间断的影响。

2008年我国政府实施了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同时取消了在经济特区开办的中外合资等企业可以享受15%的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为了持续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2008年4月14日出台了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称“新方法”),不仅更进一步规范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同时对认定通过的企业直接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相對而言,比2000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更为细化且规范,认定条件更为苛刻。但企业一旦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内不仅可以直接享受15%的优惠税率,还能获得政府科研补贴等支持。因此,企业蜂拥申请高新认证,高新技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但问题也随着而来,上市公司贝因美(股票代码:002570)2012年5月23日的公告显示,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前三年所发生的研发费用,实质上达不到2008年新认定办法规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格,需在5月30日前补缴所欠税款共计2 785.26万元。其实,早在2011年9月底,监管部门就针对该公司高新资格进行核查,并要求该公司补缴2008和2009年度税款共计5 892.7万元。同样,中小板上市公司克明面业(主营业务为挂面)年报披露,公司技术人员仅有62人,占员工总数的4%不到,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员比例仅为13%,严重低于最低认定要求中的30%的要求;主板上市的奥康国际,于2010年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但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研发人员比例、研发费用占收入比重等数据,与新办法规定严重不符。因此,业界调侃说“奋斗”3个月,“享受”税收优惠三整年。

2013年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审计报告中,披露了“虚假”高新技术企业偷逃税款实际状况。审计署抽查了116家享受税收优惠的企业,其中85家不符合新办法认定要求,但85家企业实际享受税收优惠达到36.31亿元。可见,高新资质给企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让企业趋之若鹜。新方法虽然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做出了明确规定,但由于客观上认定范围过大,认定数量过多,审批过程不严,导致鱼目混珠现象不时出现,国家税款严重流失。最终演变成企业为了追求并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想方设法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达到直接减税的好处,但却没能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实力的作用。

更为严重的是,企业会利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产生的税率差异(高新技术企业为15%,一般企业为25%),将集团内高税负的公司利润转移到低税负的公司,从而实现降低企业集团的整体税负,即企业间可以通过关联交易实现税收规避(Lo et al.,2010)。已有研究也支持该种观点。Harris (1993)以美国86税改为背景,实证研究发现,美国国内税率一旦下降,跨国公司通过内部关联交易的方式,将利润从境外的子公司直接转回美国境内公司,实现了降低税负的目的。黄蓉和易阳(2013)发现,由于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导致企业间存在税率差异,控股股东可以通过关联交易向高新企业输送利益,重新配置企业资源,实现企业整体税负降低。因此,高新技术认定,可能变成企业避税的一种方式。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拟以2008年度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该事件为契机,依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前后的研发投入、收入、擦空性费用和经营利润等指标,与同一行业中的非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对比,考察直接减按15%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否能提高企业科研投入和产出。

本研究的研究可能具有如下意义:在我国特殊的制度和现实背景下,通过事件研究法,揭示直接的税收优惠是激励了企业进行研发投入,还是为企业避税提供了便利。2008年企业所得税统一为25%的情形下,地区税率差异逐步消失,导致2008年前享受15%的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丧失了纳税上的优势,作为现金流出的税收将直接增加企业的费用,导致税后收益显著减少。是否企业为了获得10%的税收优惠,按照2008年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变身为“高新技术企业”。如果企业存在该动机明显,变身后的“高新技术企业”能否达到新办法的各项硬性要求,如果达不到,说明“高新技术企业”并不高新,而国家让渡的税收收益,并非按照政府意愿的规划进行配置,影响了政府产业政策的宏观布局。

二、企业所得税优惠对R&D投入的作用机理

已有研究表明,R&D有公共产品的特征,具有正的外部性特征。根据边际收益递减原理,企业边际收益曲线MR为向右下方倾斜,边际成本曲线MC向上倾斜,假定无政府税收政策的干预,按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原则,那么企业研发投入量将小于社会最优量。市场价格为P,研发投入量为Q,企业研发的边际成本为MC,MRs和MRp分别表示研发的社会边际收益和企业边际收益。

研发具有正的外部性,社会边际收益MRs必然大于企业边际收益MRp,差额部分等于边际外在收益。MRp与MC的交点A代表的是企业进行研发时的投入量Qp,该研发投入Qp明显低于社会最有效率的水平Qs。为了解决公共产品外部性的问题,政府介入是有效手段。政府通过制定税收优惠政策,让渡部分收入给企业,相当于企业创新过程中节约了创新成本或增加创新收益(如下图所示),实施税收优惠后,假定企业创新成本下降,表现为MC下移至MC’,并与MRp相交于B点(新的均衡点)。企业R&D投入量由原来的Qp增加到Qs,税收优惠政策达到了激励企业进行研发投入的目的。

三、研究假设

多数研究仍然表明税收政策对企业研发产生重大影响。David et al(2000)认为知识创新的高风险性以及不确定性导致了研发支出水平的偏低,因此,政府的税收激励政策工具是激励企业进行研发活动的有效措施之一。Jorgenson(1981)研究了税负与技术进步增长率间的关系,发现税负高低与技术进步增长呈负相关关系,即低税负将激励技术进步,高税负阻碍技术进步。Berger(1993)以263家企业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对企业研发投资抵免政策的实施效果,结果是获得税收抵免政策的231家企业,相对于没有获得该政策的32家企业,R&D投入有显著增加。

诸多国内学者的研究支持税收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的正面作用。方重等(2010)依据2007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随机抽取了9 000家企业,构建了企业自主创新与税收优惠政策相关性的B-index 模型,通过测算得到国内企业自主研发投入的成本弹性约是0.4%~0.7%,即税收优惠政策每降低企业自主创新研发成本1%,最终会促使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增加 0.4%~0.7%。結果表明,政府减免企业100元,实质上并未实现企业增加100元的研发支出,说明我国税收优惠政策效率不高。朱平芳、徐伟民(2003)运用面板数据分析了上海市科技激励政策有效性,结果表明,政府的科技拨款资助和税收减免政策能促进企业 R&D 投入。周阿立(2010)以我国2008年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为契机,分析了2007—2009年我国税收优惠变化对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影响,发现所得税税负与研发投入强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所得税税负低对研发投入有明显促进作用。综合上述研究,部分研究认为税收激励能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同时也有部分研究认为税收激励无法达预期目的。

中国政府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初衷是为了引导资源最优配置,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目的是鼓励研发投入,但动辄占到企业10%的净利润优惠,无疑是巨大诱惑,导致很多不符合资格的企业也铤而走险,纷纷争取高新资质认定。加上地方政府对后续监管不严格,为企业变身“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便利。近年来出现的多起“伪高新”乱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尽管政策的出台是为了激励研发投入,但同时政策出台可能为企业避税提供了空间。因此,本研究提出了竞争性假设:

H0: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有利于企业研发投入。

H1: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不有利于企业研发投入,成为企业开展避税筹划的方式。

四、研究设计

(一)关键变量定义

本研究的目的是检验直接税收优惠政策,是为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还是企业通过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仅为了达到避税目的。本研究拟采用事件研究法来考察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前后,企业的研发投入、销售增长率、营业利润率和操控性费用是否有显著差异,以此判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的有效性。

1.高新技术企业的界定。本研究依据2008年4月出台的《新办法》,对2008年该时间点之后的重新认定全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即只有通过2008年的认定,企业才可以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系列优惠政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税收优惠为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2008年11月,全国公布了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名单,上市公司通过认定后,都会在年度报告的财务报表附注中的税项下进行披露,通过认定的企业,可以通过阅读年报的方式手工收集。本研究的所有变量定义(见表1)。

2.其他变量定义(见下页表2)。因变量共有5个,分别为TR、R&D、OPR、OCE、GROW;控制变量有SIZE、LEV、ROA和GRTA等,详细定义和解释(见表1)。

(二)模型设定

通过双重差分的方法,分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前后,企业的研发强度(R&D)、营业利润率(OPR)、操控性费用(OCE)和税率差异(TR)的变化,判断直接税收优惠政策是否有效。

R&Di,t/OPRi,t/OVEi,t/TRi,t=?琢i,t+?茁1?拽?壮i,t+?茁2?壮+?茁3?拽Ti,t?觹?壮+Control+?着i,t

T为认定期间,1代表认定后的1年,0为认定前1年;HT为1是高新技术企业,为0则为非高新技术企业。Control为控制变量,为企业规模、杠杆比率、赢利能力和企业成长性等。

五、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样本区间为2007—2015年的上市公司,之所以选择2007年为样本起点,主要是考虑从2008年10月开始出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结果,本研究采用双重差分法,对比认定前后1年样本,为此选择的样本起点为2007年。双重差分法要求对比控制组合对照组事件发生前后情况,因此,我们将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控制组,税率15%;非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对照组,税率为25%。名义税率(企业所得税)和研发支出的数据来源于WIND,其他财务数据均来源于CSMAR。本研究剔除了金融行业以及数据缺失样本,最终得到11 884个公司/年度样本。为了防止异常值对结果的影响,本研究对模型中连续变量分年度进行了1%的缩尾处理。

表2和表3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出台后,相对比与非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销售增长率(GROW)提高,操控性费用(OCE)更高,营业利润率(OPR)更低,税率差异(TR)更低,但研发强度(R&D)没有显著变化。

在研发强度(R&D)模型4中,交互项系数为-0.051且不显著,说明相对于非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后,并研发支出无实质增长。鼓励增加研发支出的目的没有实现。

相对于非高新技术企业,一方面,模型(1)销售增长率(GRO)中的交互项为正,同时模型(2)操控性费用(OCE)中的交互项也为正,但费用总量的增加超过了收入总量增加,导致模型(3)企业的营业利润率(OPR)中的交互项为负,说明高新技术企业相对于非高新技术企业推迟确认收入,并加大了后期操控性成本,由于费用增加超过了收入增加,导致营业利润率(OPR)反而下降。另一方面,由于费用增加超过收入增加,高新技术企业的实际税率提高了,在名义税率不变的情况下,税率差异实质上是缩小了,并在10%水平下显著。这说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沒有达到鼓励研发投入的目的。相反,多数企业更看重节约税收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因此,结果支持了竞争性假设H1,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不利于企业研发投入,认定政策成为企业开展避税筹划的有利方式。为节约篇幅,仅报告关键变量结果。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研究以2008年度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事件为契机,采用双重差分法,根据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前后的研发投入等指标,与同一行业中的非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对比。结果发现,直接减按15%的税收优惠政策不能有效激励企业提高企业科研投入,反而成为企业避税筹划的有力工具。本研究为今后制定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提供了政策参考。如果采用直接税收优惠,强调的是事后的利益让度,而间接税收优惠(税基减免)强调的是事前的利益调整,能充分调动企业从事科研活动和技术开发的积极性。对比间接税收优惠,直接税收优惠是一种事后的奖励,这种优惠仅在企业取得赢利的基础上才能享受,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前期投资分险大,所以实际享受的税收优惠效果可能不明显,而且这可能会为企业进行关联交易,降低税负提供了条件。

参考文献:

[1] 朱平芳,徐伟民.政府的科技激励政策对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及其专利产出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3,(6):34-41.

[2] 夏杰长,尚铁力.自主创新与税收政策:理论分析、实证研究与对策建议[J].税务研究,2006,(6):6-10.

[3] Harris D.G.The Impact of U.S.Tax Law Revision o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Capital Location and Income-Shifting Decision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3,(31):111-140.

[责任编辑 陈丽敏]

作者:蔡宏标

上一篇:机械工程师职称论文下一篇:任务驱动式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