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2024-05-09

上海个人所得税税率表(通用12篇)

篇1:上海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上海智硕代缴个税:***

上海个人所得税申报税率表

上海个人所得税申报税率表

上海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流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暂行办法》和《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纳税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现就扣缴义务人申报扣缴个人所得税等有关事项进一步重申明确如下:

一、凡支付个人应纳税所得的企业(公司)、事业单位、机关、社团组织、驻华机构、个体户等单位或者个人,为个人所得税的扣缴义务人。

二、扣缴义务人向个人支付应纳税所得(包括现金、实物和有价证券)时,不论纳税人是否属于本单位人员,均应按适用税目税率代扣代缴其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

上海智硕代缴个税:***

三、扣缴义务人应指定支付应纳税所得的财务会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的人员具体办理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工作。同一扣缴义务人的不同部门支付应纳税所得时,应合并计算汇总申报个人所得税。

四、扣缴义务人应将每月所扣的税款在次月15日(遇节、假日顺延)前实施申报,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扣缴个人所得税报告表》,同时报送包括每一纳税人姓名、单位、职务、收入、税款等内容的《支付个人收入明细表》以及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有关资料。

五、扣缴义务人当月扣缴个人所得税税款为零的,也应在次月15日前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扣缴个人所得税报告表》,进行零申报。

六、驻厦分支机构工作人员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应由总机构或分支机构代扣后,向驻厦机构所属地方税务机关申报解缴。

七、对于采用电子申报方式的扣缴义务人,其《支付个人收入明细表》等有关资料如何报送的问题,各基层局可自行确定。

上海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

个人所得税根据不同的征税项目,分别规定了三种不同的税率: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该税率按个人月工资、薪金应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高一级为45%,最低一级为3%,共7级。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适用5级超额累进税率。适用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税款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的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划分级距,最低一级为5%,最高一级为35%,共5级。

上海智硕代缴个税:***

比例税率。对个人的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适用20%的比例税率。其中,对稿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性收入畸高的,除按20%征税外,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至5万元的部分,依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万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篇2:上海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2018-2019年最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2018-2019个税起征点为3500元,外籍人员个税起征点为4800元,工资个税税率表和年终奖个税税率表是相同的,但是他们的个税计算方法是不一样的,注意区分。

一、工资、薪金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三(3%)至百分之四十五(45%)。

二、年终奖所得

年终奖所得,将年终奖金额除以12个月,以每月平均收入金额来确定税率和速度扣除数,年终奖所得税率表与工资、薪金所得的税率表相同,只是他们的计算方式不同。

说明:

1、本表平均每月收入为年终奖所得金额除以12个月后的平均值。

2、税率表与工资、薪金所得税率表相同。

三、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四、稿酬所得

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并按应纳税额减征百分之三十,实际税率为百分之十四。

五、劳务报酬所得

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

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然后就其余额按比例税率20%征收。

七、财产转让所得,适用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按比例税率20%征收。

篇3:上海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一、递延法下所得税税率变化时的会计处理

递延法是将本期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 按历史税率转回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本期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即在产生时间性差异的年度, 按当期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确认相关的递延税款; 当时间性差异开始转回时,并不按照转回年度的当期税率,而是按照产生时间性差异年度的历史税率顺次结转原来确认的递延税款。 因此在递延法下,当税率变化时,若发生在时间性差异的产生年份, 则以现行税率乘以本期产生的时间性差异确认递延税款;若发生在时间性差异的转回年份,无需因税率变化对递延税款进行调整。

单位:元

例1:A公司经认定是享受“两免三减半”税收优惠政策的软件企业。A公司于2011年、2012年免缴企业所得税, 2013—2015年按25%的税率减半缴纳企业所得税。 A公司于2013年12月20日以82 500元的价格购进一台办公设备, 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 会计上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税法上规定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近年来A公司业绩平稳,每年税前利润均为50万元。 2014—2018年时间性差异如表1所示。

各年的会计处理如下:

(1)2014年。 应交所得税=(500 000-16 500)×12.5%= 60 437.5(元)。

(2)2015年。 应交所得税=(500 000-3 300)×12.5%= 62 087.5(元)。

(3 )2016年。 应交所得税= (500 000 +4 620 ) ×25% = 126 155(元)。

(4 )2017年。 应交所得税= (500 000 +7 590 ) ×25% = 126 897.5(元)。

(5 )2018年。 应交所得税= (500 000 +7 590 ) ×25% = 126 897.50(元)。

由上可见,2014年、2015年为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年份,因此确认2014、2015两个年度的递延税款均采用当年适用的税率12.5%。自2016年起,时间性差异开始转回,递延税款也开始反方向转销。 由于这时的税率仅与以前产生暂时性差异年度的适用税率有关, 因此尽管2016年所得税税率已经变为25%,但仍按照以前的税率(即12.5%)转回时间性差异,只有计算当年的应交税费时才使用当年的适用税率。

经分析可以看出递延法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 因此在结转前期产生的时间性差异时采用的是历史税率, 这虽然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但同时也违背了会计信息应符合的及时性与相关性质量特征。 因为如若此时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 由于仍采用历史税率转回以前年度的递延税款, 现行税率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影响不能及时准确地体现出来, 这就造成转回年度期间的所得税费用与税前会计利润之间无法进行配比。 另外,递延法下,由于一直采用历史税率对递延税款账面余额进行调整, 这使得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递延税款账面余额不能真正代表企业未来期间的税款抵减权利或应付税款义务, 因此递延法下计算的递延税款并不符合资产或负债的定义, 也不能作为企业的一项真正的资产或负债。 由此可见递延法有其自身无法回避的缺陷。

二、利润表债务法下所得税税率变更时的会计处理

利润表债务法是基于“收入费用观”,以利润表为导向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它强调税前会计利润与所得税费用在发生当期的合理配比。 因此在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时, 采用的是现行税率对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进行调整, 而不是按照历史税率计算,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递延法的不足。 当税率发生变动时,递延税款由下列公式计算得出: 递延税款=本期时间性差异确认的递延税款±由于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对递延税款的调整额。其中对递延税款的调整额=前期累计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现行税率-历史税率)。

例2:承例1,根据利润表债务法对上述业务进行的会计处理为:

(1)2014年、2015年的会计处理同例1步骤(1)、 步骤(2)。

(2)2016年。 由于2016年所得税适用税率由12.5%恢复至25%, 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确认的递延税款= 4 620×25%=1 155(元),由于时间性差异在该年发生反转, 因此确认的递延税款应为借方发生额。 但本期由于税率变动增加,应增加的递延税款贷方发生额为(16 500+3 300)× (25%-12.5%)=2 475(元)。 二者的综合结果为确认递延税款贷方发生额1 320元(2 475-1 155)。 应交所得税=(500 000+ 4 620)×25%=126 155(元)。

(3 )2017年。 应交所得税= (500 000 +7 590 ) ×25% = 126 897.5(元)。

(4)2018年。 会计处理同本例步骤(3)。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利润表债务法和递延法在税率没有发生变动的2014年和2015年的会计处理完全相同。 在2016年税率发生变动时,利润表债务法不但需要对本年的时间性差异按照当年的新税率计算递延税款, 还要按照税率变动的幅度对以前累计的时间性差异进行调整。 二者的配合成为该年的递延税款的发生额。税率变更年度之后, 利润表债务法下的递延税款完全按照当年的适用税率进行计算。

但是利润表债务法也有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由于收入、费用和利润都是一个流量的概念,只能反映企业某一期间的经营活动,这就导致利润表债务法下更关注企业短期的收益,而无法以长远的眼光宏观看待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 也就不能客观地对企业的价值进行评定。 同时依托于“收入费用观”的利润表债务法,是对企业本期实际取得的收入与费用进行配比,其差额确认为时间性差异, 如果企业持有本期尚不能实现的收益,比如对于那些存在合并、重组和股份制改造等特殊事项的公司来说,有些交易的收入和费用配比后的差额并不能完全归属于利润表债务法定义下的时间性差异。 这就会产生会计核算上的“真空地带”,因此利润表债务法核算范围并不全面。

三、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税率变更时递延所得税的计算

与利润表债务法相同的是,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采用现行税率转回已确认的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 但相比于递延法和利润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立足于“资产负债观”,即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金额大小, 确认二者之间的差异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并进一步确认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通过将其与当期应交所得税比较, 倒挤出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尽管所得税会计准则规定,在税率变动时,应对已经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重新计量。 但是鉴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科目属性, 其余额是可以结转下期的。因此笔者认为采用下列公式,可以轻松地完成税率变动时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即: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期初余额。 其中期末余额按照未来期间适用的税率计算,期初余额按照原税率计算,因此借助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的轧差, 将税率变动对递延所得税的影响包含在本期发生额中。

例3:承例1,根据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上述业务进行的会计处理为:

单位:元

(1)2014年。 应交所得税=(500 000-16 500)×12.5%= 60 437.5(元)。

(2 )2015年。 应交所得税= (500 000-3 300 )×12.5%= 62 087.5(元)。

(3 )2016年。 应交所得税= (500 000 +4 620 ) ×25% = 126 155(元)。

(4 )2017年。 应交所得税= (500 000 +7 590 ) ×25% = 126 897.5(元)。

( 5 ) 2018年。 应交所得税= ( 500 000 + 7 590 ) × 25 % = 126 897.5(元)。

由上可见:(1)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利润表债务法在所得税税率发生变更时, 各年度的会计处理结果完全相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强调了“资产负债观”的理念,资产和负债是存量的概念,因此暂时性差异能够反映在未来期间因其所造成现金流入流出的情况,这有助于企业合理安排未来现金流量。 并且在科目设置上,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将利润表债务法下的“递延税款”细分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方便企业核算的同时也有助于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一个更准确的了解。 (2)暂时性差异是将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进行对比后产生的结果,不再是将本期实际取得的收入与费用进行配比。 因此暂时性差异不仅包含时间性差异,也包含那些不归属于时间性差异的所有暂时性差异。 因此相比于利润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核算范围更为全面。

四、结束语

篇4:上海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关键词]累进税制边际税率个人所得税

一、 引言

伴随着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呼声还是不减,究其原因还是许多学者认为我国个人所得税累进税制的边际税率设计的不合理:档次过多,最高边际税率过高。

所谓边际税率是指应纳税额的增量与稅基增量之比。即,其中,tm代表边际税率,△T代表应纳税额的增量,△Y代表税基增量。假设收入增加1元,应纳税额增加0.5元,则边际税率就是50%。边际税率反映税基每增加一个单位,适用税率变化的情况。实践中,征收个人所得税采用的超额累进税率被等同与边际税率。保罗·克雷·罗伯茨在其所著《供给学派的革命》一书中,将边际税率定义为对新增加的说的税率。对个人所得税来说,是对个人收入征税,所以这个变量就是人们每多挣1元钱所征的税收占的比例就是边际税率。当然政府部门不可能对每增加1元钱所征的税都作出详细规定,即边际税率不可能真正细致规定到每一元钱,一般把500或1000或者更多作为一个变量增加的单位,即税收级次或纳税档次。那么对每一个档次说实行的税率就是边际税率。

目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实行的分类征收,适用的超额累进税制。对不同类型的个人所得税所适用的边际税率不同,这就使得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所负担的税收不同,从而产生了税收差异,而目前世界上个人所得税征收趋向与综合征收。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分类征收不同边际税率比较分析

目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征收:

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5%~45%的9级超额累进税率。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500元适用最低边际税率5%,对超过100000元的适用最高边际税率45%。

2.个体工商户,独资和合伙企业,适用5%~35%的5级超额累进税率。全月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5000元的,适用最低边际税率5%,超过的适用最高边际税率35%。

3.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

设X为应纳税所得额,K1,K2分别为工薪所得和个体工商户所适用的边际税率, T1,T2分别为前后两者应纳税额,为两者应纳税额之差,通过分析计算得到下表:

由此可见:当X≤500时,K1=K2,△=0,两者应纳税额相同;

当X>500时,K≤K2,△<0,工薪阶层应纳税额小于个体工商户。

这说明我国分类征收的个人所得税,个体工商户所适用的税率大于或等于工薪阶层所适用的税率,相应的税收负担也大于工薪阶层。实际的情况是个体工商户需要承担风险,有风险收益,所以,在全月收入相同的情况下,个体工商户得到的税后差异理应比工薪阶层大,可我们得到的结果与此相反。我们假定人都是理性经济人,当然会选择少承担风险,从而走进风险较少的机关,而不去创业。

三、我国工薪所得边际税率比较分析

目前,我国工薪所得所采用的是9级超额累进税率,即边际税率最低为5%,最高为45%,也就是说对低收入者适用较低的边际税率,高收入者适用较高的边际税率。当前,我国就业者的月薪大部分都在500元~5800元之间,个人所得税主要由这些普通收入阶层所负担,适用税率10%的人数为35%,负担了所得税的37.4%,适用15%的人数为12.4%,负担了个人所得税的47.5%。如果把我国的工薪阶层按所得额分为三档:低收入者、中等收入者和高收入者,现在递增的边际税率也是不合理的。

1.对低收入者适用较低的边际税率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因为个人所得税设立的目的之一就是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对较低收入的人少征税,以保障其基本的生活,这是毋庸质疑的。

2.对高收入者适用较高的边际税率是不合理的。我国现行的最高边际税率为45%,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水平下,很少有人能达到,行同虚设。但这样,会使得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平均税率过高,使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总体税率偏高。另一方面,个人所得税会产生替代效应,当边际税率过高时,人们即会以闲暇替代劳动,从而挫伤高收入者的劳动积极性。即使人们不会选择闲暇替代劳动,他们逃税避税的行为更加严重,加大了征管难度,降低了效率。因此,应该对这部分人适用中等边际税率,既保证税收收入,又不挫伤纳税人的积极性,不产生大的替代效应,从而提高了效率。

3.中等收入者是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主力军,应适用较高的边际税率,提高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的财政收入作用。

四、结束语

综合上面对我国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的内部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在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以后,调整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边际税率成为新的研究课题和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的重点内容。我国应根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上其他国家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成功经验,加快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步伐,使之更好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邬斌锋孙琳:对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几点思考.国际关系学院学报[J],2006年第3期

[2] 刘怡聂海峰:中国工薪所得税有效税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J],2005年第6期

[3] 陈迅魏世红:中国个人所得税税率的优化.重庆大学学报[J],第25卷第11期

篇5: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1 不超过1500元的 不超过1455元的 3 0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超过1455元至4155元的部分 10 105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超过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 20 555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超过7755元至27255元的部分 25 1005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超过27255元至41255元的部分 30 2755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超过41255元至57505元的部分 35 5505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超过57505元的部分 45 13505

注:

1、本表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税率表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

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1 不超过15000元的 不超过14250元的 5 0 2 超过15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 超过14250元至27750元的部分 10 750 3 超过3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超过27750元至51750元的部分 20 3750 4 超过6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超过51750元至79750元的部分 30 9750 5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超过79750元的部分 35 14750

注:

1、本表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所得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一、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 -“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税起征点是35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3500

【举例】

扣除标准:个税按35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如果某人的工资收入为5000元,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5000―3500)×3%―0=45(元)。

二、新税法规定主要对四个方面进行了修订:

1、工薪所得扣除标准提高到3500元。

2、调整工薪所得税率结构,由9级调整为7级,取消了15%和40%两档税率,将最低的一档税率由5%降为3%。

3、调整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税率级距。生产经营所得税率表第一级级距由年应纳税所得额5000元调整为15000元,其他各档的级距也相应作了调整。

4、个税纳税期限由7天改为15天,比现行政策延长了8天,进一步方便了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人纳税申报。

三、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

篇6:个人独资企业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法律规定】

依据《个人独资企业法》第2条的规定,所谓个人独资企业的概念,是指依照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

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对个人独资企业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第三条规定,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税率表附后)。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三、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并按应纳税额减征百分之三十。

四、劳务报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篇7: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外籍人员个税起征点提高到4800元,个人所得税率是个人所得税税额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比例。个人所得税率是由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的,根据个人的收入计算。 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收入达到缴纳标准的公民应尽的义务。

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1 4800元 不超过1500元的 3 0 2 4800元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10 105 3 4800元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20 555 4 4800元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25 1,005 5 4800元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30 2,755 6 4800元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5,505 7 4800元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45 13,505

外国人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的判定

对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工作的外籍个人,其纳税义务的判定,是以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时间和任职受雇机构的具体情况来判定的:

1、居住时间不超过90天或183天纳税义务的判定: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工作不超过90日或在上述协定规定的期间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居住不超过183日的个人,由中国境外雇主支付并且不是由该雇主的中国境内机构负担的工资薪金,免予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2、居住时间超过90天或183天但不满1年纳税义务的判定: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工作超过90日或在上述协定规定的期间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居住超过183日的个人但不满一年的个人,其实际在中国境内工作期间取得的由中国境内企业或个人雇主支付和由境外企业或个人雇主支付的工作薪金所得,均应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3、居住时间满1年但不超过5年纳税义务的判定:

在中国缴纳无住所但在缴纳居住满1 年而不超过5年的个人,其在中国境内工作期间取得的由中国缴纳企业或个人雇主支付和由中国境外企业或个人雇主支付的工作薪金,均应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对其临时离境工作期间取得的工作薪金所得,仅就由中国境内企业或个人雇主支付的部分申报纳税。

对在1个月中既有中国境内工作期间的工资薪金所得,也有在临时出境期间由境内企业或个人雇主支付工资薪金所得的,应合并计算当月应纳税,并按税法规定的期限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4、居住时间超过5年纳税义务:

个人在中国境内居住满5年,是指个人在中国境内连续居住满5年,即在连续5年中的每一纳税年度内均居住满1年。

个人在中国境内居住满5年后,从第6年起以后各年度中,凡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应当就其来源于境内、境外的所得申报纳税;凡在境内居住不满1年的,则仅就该年内来源于境内的所得申报纳税。

相关文章推荐:

1.2016最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2.最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2016

3.最新20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4.2016年最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5.2016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器

6.2016年终奖个税计算方法详细介绍

7.2016年终奖金个人所得税怎么计算

8.2016年企业所得税税率和计算方法

9.2016年年终奖是怎么扣税的计算公式

篇8:上海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一、降低储蓄利息所得税税率将使该税种更符合税收公平原则

自亚当·斯密以来,许多经济学家都将公平原则置于税收诸原则的首位,因为税收公平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社会问题。税收公平原则是指国家征税应使每个纳税人的税负与其负担能力相适应,并使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平衡。这就要求税收的设置应使相同纳税能力的人承担同等的税负(横向公平),不同纳税能力的人应承担不同的税负,能力大的人多交税(纵向公平),并且尽量避免重复征税和使税收触及到纳税人的基本生活保障需要。然而,我国自1999年11月1日开征的储蓄利息所得税似乎有悖于税收公平原则。首先,对储蓄利息征收20%的比例所得税对高收入人群而言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因为他们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来安排自己的资产,如投资房产、投资基金、股票,或将钱存于国外等。也就是说,高收入阶层多元化的投资渠道使其主要资产并不会被征到储蓄利息所得税,20%的储蓄利息所得税对他们产生的边际效用相对非常小。但在我国社会保障系统还不健全,市场投资环境并不十分稳定的情况下,相对高收入阶层来讲,中低收入者把有限的收入投资到房地产和股票等市场中去的人群比例还是要少得多,尤其是有些低收入人群,他们有限的收入甚至只能维持基本生存,如再有剩余,恐怕最好的选择还是存入银行来慢慢积累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未来支出。这样,大部分剩余资金只能存入银行的中低收入者就成了利息所得税的主要征收对象,20%的储蓄利息所得税对他们产生的边际效用要大得多。从这个角度来讲,储蓄利息所得税并不是累进性的,而是累退的,它不但没有起到解决贫富分化问题的作用,反而扩大了贫富差距,这岂不与税收的负担能力原则相悖吗?另外,储蓄利息所得税是对个人已缴过相关税收后的所得存入银行的收入产生的利息征税,它具有重复征税的特征,并可能触及到低收入人群未来的基本生活保障。这不仅加重纳税人的负担,并且使税收更加偏离税收的中性原则,扭曲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选择,进而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产生更多的税收额外负担。其实,在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及我国台湾等国家、地区都是把利息收入全部计入年总收入,一并按累进税率缴纳所得税,并对低收入者规定了相关扣除,这种税收制度考虑到了低收入人群的实际情况,更能体现税收公平原则。尽管由于我国的国情及征税技术水平等原因,暂时难以取消储蓄利息所得税,但关于储蓄利息所得税从2007年8月15日起由原来20%的税率调低为5%将有利于缓解储蓄利息所得税与税收公平原则相背离的程度,从而使储蓄利息所得税更加趋于公平性。

二、降低储蓄利息所得税税率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

所得税对个人储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个人可支配的收入和税收后收益率(或税后利息率)的影响来实现的,从而产生两种效应,即“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在对储蓄的利息所得不征税的情况下,对其他所有收入征税将直接减少个人可支配收入,但不影响到利率水平,也就是说不改变个人预算线的斜率。因此,由于征收所得税,个人的消费与储蓄水平同时下降了,它不会产生替代效应而改变消费与储蓄的选择行为,这就是所得税对储蓄的第一个收入效应。在对储蓄的利息征所得税的情况下,现在的消费与将来的消费的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化,将来的消费(储蓄)价格变得更加昂贵了,而现在的消费价格相对下降,个人现在将增加消费,于是产生了替代效应,也即征税减少了纳税人的实际税后收益率,降低储蓄对纳税人的吸引力,从而引起纳税人的消费来替代储蓄。同时,在对利息所得征税后,个人的实际收入或购买力下降,人们为了减轻因利息损失所造成的未来收入的减少,很可能减少现在的消费,从而维持既定的储蓄水平,这就是所得税对储蓄的又一个收入效应。

从税收学的角度来讲,税收对储蓄的最终影响如何,取决于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相对大小。若收入效应占优势,将鼓励储蓄,若替代效应占优势将抑制储蓄。由于受1997—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当时我国经济开始滑坡,物价连续下降的趋势明显,大部分商品出现供过于求,消费低迷不振,固定资产投资放慢,经济可谓是处于通货紧缩状态。为此,中央政府采取了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其中之一就是从1999年11月1日开始恢复开征储蓄利息所得税,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增强替代效应来鼓励消费和投资,启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但由于受国民传统储蓄观念,以及国内金融市场还很不健全,投资工具非常有限,市场信息不充分,一般小额投资者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投资风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替代效应的作用并不明显。其实当时开征储蓄利息所得税除了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增加财政收入(20%的储蓄利息所得税可以使中央财政在征收利息税的第一年末就增加了大约270亿元的收入)外,刺激内需、增加消费和投资的作用并不明显,启动内需的作用主要是靠政府发行公债来扩大公共投资才实现的。尽管如此,但对当时正处于通货紧缩的经济状态来讲,通过开征储蓄利息所得税增强替代效应来鼓励消费和投资还是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的。笔者在此暂且对当时开征储蓄利息所得税并未达到中央政府的初衷,以及当时开征储蓄利息所得税是否明智不作过多评价。而对于时隔八年之久的今天,经济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物价总体水平偏高,储蓄的实际利率出现了负数,可谓是通货膨胀的迹象。在这种情况下,若对针对通货紧缩而开征的储蓄利息所得税仍旧不作改变肯定是不合时宜的。目前,由于物价的上涨和其他资产价格的上升,居民储蓄的实际利率已出现负数,储蓄的机会成本较大,也就是说人们选择用消费和投资来替代储蓄的行为已很明显,若再征储蓄利息所得税无异于火上浇油,那将进一步加大储蓄的机会成本,使得替代效应进一步增强,从而更加鼓励消费和投资,显然与一般宏观经济政策的反周期调节相违背。这也正是今年存在储蓄大搬家,过度消费和盲目投资,股市异常火暴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通过降低储蓄利息所得税的税率来减征利息所得税,同时配合以中央银行进一步提高存贷款利率,可以使储蓄的实际利率水平得到相应提高,从而使所得税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得到减弱,进而有利于吸引部分资金回流到储蓄,有利于缓解资产价格和CPI的继续上涨,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另外,在目前的所得税征收办法中,除了储蓄利息所得税存在重复征税的特征外,资本红利税也有这种特征。上市公司除生产经营中缴纳增值税等流转税外,其净利润分配前还要缴纳25%(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的企业所得税,而投资者获得分红后,还需再缴资本红利税。这样,企业创造的利润就会因为两次征税而使其流到个人手中的大为减少。也正是由于这种资本红利税对企业利润的进一步消化,才使人们失去了长期投资上市公司股权获得稳定红利分配的信心和想法,从而造成大多数只会急功近利于股票价格的短期炒作。储蓄所得税税率降低这一政策举措可能会给人们一种良好的心理预期:即尽量避免重复征税,与储蓄所得税具有同样特征的资本红利税税率也可能减少,这将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有利于股东的长期投资行为而不做短期的投机行为。从这一角度讲,储蓄所得税税率降低可能会因为影响资本市场来稳定投资环境,进而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三、降低储蓄利息所得税税率体现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快,物价水平也在不断上涨,CPI连续三个月超过或达到了3%的水平,5月份的CPI为3.4%,而当时一年定期存款税前利率为3.06%,导致居民的储蓄存款实际利率出现负数,国民可支配收入在初次分配环节中下降。若再考虑征收20%的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这种负利率水平将进一步扩大,实际是在加剧这种分配的不合理。基于这样的经济环境,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第12条规定,从2007年8月15日起,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的税率从原来的20%调低至5%。其实,储蓄利息所得税税率调低这一重大举措涉及广大百姓的切身利益,减征最终受益的还是广大储户,这是国家又一次让利于民的举措,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生问题的高度重视。同时,基于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的对象中低收入阶层上有相当大的比重,减征利息所得税有助于提高中低等人群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范围,最终有利于培养稳定社会应有的阶级构成比例:少数的富有阶层,广大的中产阶级和为数不多的低收入者。这种阶级构成是人们生活在和谐社会中的必然要求。

篇9:上海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说明:

1、本表含税级距指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或者减除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说明:

1、本表含税级距指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的余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说明:

1、表中的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劳务报酬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劳务报酬所得。

四、劳动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

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然后就其余额按比例税率20%征收。对劳动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实行加成征收,即: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万元到5万元的部分,加征五成(即税率为30%),超过5万元的部分加征十成(即税率为40%),参照上表《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五、财产转让所得,适用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按比例税率20%征收。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

问: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中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的区别是什么?

答: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某些个人所得收入采用税后收入的概念,比如支付税后多少金额。这时,需要将税后的收入按一定公式换算为应税所得,然后再按照一般方法计算应交的税款。否则,将导致税款的少征。这里,在换算为应税所得过程中需要适用的税率及速算扣除数不能按照含税级距的税率表来套用,必须使用不含税级距的税率表。这就是不含税级距税率表产生的原因。这里的不含税级距指的是“税后收入”级距。

篇10:上海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2018-2019最新工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最新工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2018-2019,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自2011年9月1日始),至今没有变动,如遇个税改革,我们会及时更新个税税率表。

下面三张表格内容是相同的,只是展现形式不一样,以便于理解。

篇11:上海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市民正在上海之春房展会上参观楼盘模型(3月18日摄)。1月27日,备受关注的上海房产税试点细则“浮出水面”。上海市人民政府当日印发《上海市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试点的暂行办法》,于28日起对上海居民家庭新购第二套及以上住房和非上海居民家庭的新购住房征收房产税,税率因房价高低分别暂定为0.6%和0.4%。新华社记者 裴鑫 摄

新华网上海1月27日电(记者叶锋、魏宗凯)备受关注的上海房产税试点细则27日“浮出水面”。上海市人民政府当日印发《上海市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试点的暂行办法》,办法规定从1月28日起对上海居民家庭新购第二套及以上住房和非上海居民家庭的新购住房征收房产税,税率因房价高低分别暂定为0.6%和0.4%。

办法明确对上海居民家庭给予人均60平方米的免税住房面积(住房建筑面积)扣除。即:对居民家庭新购且属于第二套及以上住房的,合并计算的家庭全部住房面积人均不超过60平方米(含60平方米)的,其新购的住房暂免征收房产税;人均超过60平方米的,对属新购住房超出部分的面积,按规定计算征收房产税。

据介绍,上海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试点实行差别化的比例税率,即:适用税率暂定为0.6%,但对应税住房每平方米市场交易价格低于上年度新建商品住房平均销售价格2倍(含2倍)的,税率可暂减为0.4%。“上年度新建商品住房平均销售价格”由统计部门每年公布。

上海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还介绍,试点过程中应税住房计税依据为参照应税住房的房地产市场价格确定的评估值。试点初期,暂以应税住房的市场交易价格作为房产税的计税依据,房产税暂按应税住房市场交易价格的70%计算缴纳。

以一个三口之家的上海居民家庭(夫妻双方加上未成年子女)为例,如果这个居民家庭原来已拥有一套50平方米的住房,现又新购一套110平方米的住房,该居民家庭全部住房面积为160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为53.33平方米,未超出人均60平方米的免税住房面积标准,因此,该家庭此次新购的这一套110平方米的住房可暂免征收房产税。

如果这个居民家庭原来已拥有一套150平方米的住房,现又新购一套110平方米的住房,全部住房面积为260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为86.67平方米,已超过免税标准,因此该居民家庭新购住房中超出上述标准的部分面积即80平方米须按规定缴纳房产税。而如果已有住房的人均面积已超过免税标准,则新购住房的全部面积,均按规定缴纳房产税。

此外,上述办法还规定了几种退还、免征房产税的`情况。比如,上海居民家庭在新购一套住房后的一年内出售该居民家庭原有唯一住房的,其新购住房已按规定计算征收的房产税,可予退还;上海居民家庭中的子女成年后,因婚姻等需要而首次新购住房、且该住房属于成年子女家庭唯一住房的,暂免征收房产税;符合国家和上海有关规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重点产业紧缺急需人才,持有上海居住证并在上海工作生活的,其新购住房、且该住房属于家庭唯一住房的,暂免征收房产税。

另外,持有上海居住证满3年并在上海工作生活的购房人,其新购住房、且该住房属于家庭唯一住房的,暂免征收房产税;持有上海居住证但不满3年的购房人,其上述住房先按规定计算征收房产税,待持有上海居住证满3年并在上海工作生活的,其上述住房已征收的房产税,可予退还。

上海发布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试点的暂行办法通知

搜索更多 住房?房产 的新闻

上海发布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试点的暂行办法通知

三部门有关负责人就房产税改革试点答记者问

国务院同意部分城市进行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改革试点

篇12:上海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透过稿酬、劳务报酬所得看个人所得税 透 过 稿酬

劳务 报酬 所得

看个 人所得 税

口 国 内 贸 易工 程设 计 研 究 院

闫慧 芬 /撰稿

【 摘要 】 本文 用实际案例 分析 了个人所得税在征收过程 中存在的

问题,出 了要 实现 公平税 负,必 须 将 新 出 台的 个人 所得 税 管 理 办

指 就 法 落到 实处。

= [5 0 0 7 0 x 1 2 %)1 4 % x 1 2 %)

得 的各项 应税所 得 征收 的一种 税。取

= 50 8 2

0 一7 0

5 8. 4 X 4 % O O 个 人 所得 税 在 我 国 已经 实旋 有 一 段 时 间 了,最 初 的 宣传,税

从 到

务机 关 的严 格 执 法,们 的 纳 税 意 识 在 增 强,在 颇 为 重 视,人 现 尤其 是

附:

= 1 2 53 3 3

0元

不 含 税 劳务 报 酬所 得 适 用 的

速 算 扣 除数 表

税率

以单 位 作 为代 扣 代缴 的纳 税 义务 人。

作 为 单位,代 扣 代 缴 过程 中,于 工 资 薪金 的 代 扣 代 缴 基 本 能

在 对 做 到合 法 合 理,本 能够 履 行 代 扣代 缴 的义 务。但 是 在 稿 酬、务 报

基 劳

酬 等缴 纳 个人 所 得税 方 面,们 的纳 税意 识 亟 待 增 强。就 其 成 因,人 笔

未超过 3 6 元的部分

30 级数 不含税劳务报酬收人额

速算扣除数

换算系数

0 O

20

00 70

00 无

4 7

6 6

8 者 认 为有 三 个 原 因。其 一,控 力 度不 大,视 程度 不 够 ; 二,扣

监 重 其 对 缴 义 务 人和 纳 税 义务 人 的宣 传 不 够 ; 三,们 对 待 除 工资 薪 金 以外

其 人 的纳 税 的责 任 感 不 强。举 例 说 明 : 张某 利 用 业 余 时 间 向出 版 社 投 稿,超过 36 元 一 1 0元的部分

30 20 0 0 超过 200元 一 9 0 元的部分

1 0 4 50 0 超过 45 0 90 元的部分

0 取得稿酬 10 0 0元,际收 到 出版 社 寄 来 的 稿酬 收 入 为 9 2元,体

实 7 具 计 算 过 程

为 :应 缴 纳 个 人 所 得 税 额 =应 纳 税 所 得 额 x适 用税 率 x

因为此次 稿酬 收入不 足 40 1 3%,0 0元,因此 应 纳 税 额 为 =

2 % x 2 10— 0 x 0

1 3 % = 8元,因 此 张 某 实 际 收 到 稿 酬 :

10 — 8 9 2元,于 代 扣 代 缴 单位,在 投 稿 人 的 角度 来 讲,时

0 0 2= 7 对 站 有

也 会 于 心 不 忍,竟 不 是 工 资 薪 金 收入,其 在 应 纳 税 额 较 大 时,毕 尤 而

通 过 以上事 例 得 知,果 在 应纳 税 数 额 不 大 的 情 况下,们 接 受

如 人 起 来相 对 容 易,果应 纳 税 数 额 较 大,如 无论 是 单位 还 是

个 人,是 一

都 种 考验,此 项设 计 费若 是 由陈 某 个 人 支 付 税 金,负担 10 0元 ; 就 需 00

由 单位 代 付,因 聘 请 陈某 实 际花 费 了 6 2 53 则 3 3 .0元,中,0 0 其 5 0 0元

支 付陈 某,3 3

支付 税 金。那么 国 家是 否 能 如愿 收 到 1 0 0元

1 2 53元 00 且 有 的 人 属 于 非请 非 用 不可 的,么 这 税 金不 能 轻 易 说 扣 就 扣,此

那 如

就 得 想 办 法,或 者 由 扣缴 单 位 代 付 税 款。例 如 某 公 司投 资 一 大型 工

程,专 家 陈 某 为其 进 行设 计,司应 付 陈某 设 计 费 5 0 0元。需请 公 00

或是 1 2 53元 的 税款 . 么 企 业是 否 还会 按 税 法 规定 纳 税 ?他 们又

33

那 会 如何 变 通 ?

笔 者 认 为 : 方 面,人 们 的观 念 还 未 从 根 本 上 得 以 改 变,家

一 是 大 更 多 的是 从个 人 的 角 度 . 自 己的 经 济 利 益 出 发,为工 资 薪 金 收入

从 认 已 经纳 税 了 . 人利 用 业余 时间 所 为,一 定要 纳 税 等 等。个 不

另一 方面,务 部 门应 该 真 正 发 挥 税 收 的 调 节 作 用,平税 负,税 公

真 正 做 到 收 入 高 的 多 纳 税,在,个 人 所 得 税 而 言,薪阶 层 的 收

现 就 工 入 已 从税 源上 得 以控 制,那么 如 何 使 真 正高 收入 者 的 个 人 所 得 税 不

流失,已作 为 一个 课 题 摆 在 我们 面 前 . 望 新 出 台 的个 人 所 得 税 管 理

一、如 果 个 人 所得 税 由 陈 某 个 人 支 付 . 计 算 方法 如 下 : 某 此

其 陈 次收 入 为 5 0 0元 . 00 应纳 税 颤 =应 纳税 所 得 颤 x适用 税 率

应 纳税 所 得 额 =每 次 收入 x 1 2 %)5 0 0x 1 2 %)

0 3

0 4

0 速算扣除数

20

00 70

00 办 法 能落 到 实 处。继 而,使我 们 每 一个 纳 税 人 都 能心平气 和地 履 行 纳

税 义务。

个 人 所 得 税 是 为 调 节 个 人 收 入,整 贫 富 差 别 而 制 定 的 . 收

调 税 作 为 国 家 财 政 收 入 的 主 要 来 源 之 一,在 社 会 生 活 中 扮 演 着 重 要 的角色,为纳税人——我们 是在 为社会 做贡献,光放得 长远些 . 作 眼

纳税也 会心甘情愿,相信 出一份 力,就会有 回报。如果人人都 能依

=、果 由代 扣 代 ■簟 位 为纳 税 代 付 税歙 . 如 其计 算 方 法 如下 :

代付 个 人 所得 税 的 应纳 税 额

= 法 纳 税 . 献 我 们 的微 薄 之 力,不 了 多 久 你 会 发 现 绿 地 成 片、贡 用 空

气 清 新 … …

从我 做 起,从现 在 做起 . 你会 感 觉纳 税 真 的很 光 荣。●

一 1 2 %)

劳务报酬所得计税的教学设计

个人所得税是我国一个重要的税种,劳务报酬所得又是其中的一个征税项目,更是当前国家对个人收入进行调节的重点。该章节内容知识难度大,说明抽象简单,事例少,仅以教材讲解,难以激发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为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引进大量生活实例,运用巧妙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习。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理解关于劳务报酬所得税法的基本规定,清楚其与其他个人所得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计税方法与技巧,并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德育目标。通过生活实例,渗透依法纳税、自觉纳税的公民道德教育,深刻认识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与义

务,树立纳税光荣的理念。

思维训练目标。通过名人案例,学生能了解认识社会,拓展思维,培养探究习惯,训练认识判断是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难点。

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税务处理。

三、教学方法

教法:借助案例启发诱导。

教学案例贯穿课堂的始终,既有综合案例,又有单一的微型案例;既有老师预先设计的,又有学生随机问及的,课堂宽松活泼,把税收的严肃性与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能轻松实现教学目标。

学法:自主的、探究性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自觉地探索学习的方法比掌握知识更

重要,教师要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观念。整个课堂围绕案例,从认识发现问题到探索新知识,从实际问题的讨论验证到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并时不时地加入碰撞兴奋点讨论,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觉地、主动地学习,既能学习新知识,又能训练与老师、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拓展思维,增加兴趣,提高认识。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准备幻灯片15张,另准备一些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及纳税资料。

四、教学过程

出示案例,导入新课。

幻灯片一:标题:劳务报酬所得的计税。

幻灯片二:以图片展示外人的生活肖像或演出剧照,以其中人物为主体设计案例。

幻灯片三:展示案例内容。案例中既涉及已学知识的温习巩固,又涉及该课要讲内容,由未知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发现问题,增强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培养探究习惯。

讲解新知,讨论探索。

学生带着问题在老师引导下自然进入学习过程。

老师讲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致富的途径越来越灵活,个人除了固定职业取得工资、薪金外,还利用业余时间自由创收。如演员“走穴” 演出,老师校外办班、讲学,名人为产品作广告,等等,他们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收获着劳动成果,这种成果就是劳务报酬所得。

幻灯片四:劳务报酬所得的含义及其与工资、薪金的区别。并对每张幻灯片展示的内容逐一进行讲解。

幻灯片五:一次劳务报酬所得的确认,并辅助案例,加深理解。

幻灯片六:计税依据为每次收入定额或定率扣除费用后的余额。辅助案例,加以说明。

幻灯片七:税率――20%。

幻灯片八:应纳税额的计算――基本公式。

幻灯片九:案例演示,讲解计算方法。

幻灯片十:一次收入畸高的计税。这是重点中的难点,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关键。适时插入收入畸高问题的讨论,以设疑的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哪些人收入畸高?该不该对他们加成征税?加成征税有什么意义?针对学生列举问题进行引导、归纳、总结,并联系已学过的财政知识得出:对一次收入畸高加成征收是为了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公平分配。再对现实中纳税现象,特别是高收入人群的纳税问题进行评判,倡导纳税光荣。

为突破教学难点,补充三级超额累进税率表,引入速算扣除数。

幻灯片十一:延伸的三级超额累进税率表和计算公式。

幻灯片十二:案例演示,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拓展知识和

思维,激发兴趣,顺利掌握计税规则和方法,增强公民纳税意识,提高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对学习的新知识进行简单总结后,再次链接幻灯片三――案例,要求学生用新学知识来解决课前不能解决的问题。解题过程可由学生们协作完成,老师重点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辅导,回答一些疑问,最后由学生分工给出解题结果,并对之进行更正和评价。

幻灯片十三:出示案例答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困生。

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幻灯片十四:展示总结全课结构图,进一步强调重、难点。

幻灯片十五:布置作业。既要体现对已学知识的训练巩固,又要涉及未学内容,以激励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养成探究知识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激励学生温故求新。

劳务报酬计算个人所得税

劳务报酬计算个人所得税:

劳务报酬的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额-允许扣除的税费-费用扣除标准-准予扣除的捐赠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A保险营销员:保险营销员的收入额由展业成本和劳务报酬两部分组成。展业成本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劳务报酬扣除缴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征收个人所得税。展业成本的比例暂定为40%。

因此:保险员允许扣除的税费=收入额*40%+其他允许扣除的税费

B费用扣除标准

上一篇:强化小学写作辅导下一篇:简爱读书笔记 英文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