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标侵权类型及法律规制初探

2022-10-27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 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 促进了商品和服务贸易的繁荣, 使得商品交易的速度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商标作为区分商品和服务来源的重要标识, 其使用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 商标侵权的类型也更加的多样化, 侵权行为的判定也十分复杂。在电子商务繁荣的时代背景之下, 商标权的保护面临诸多挑战, 目前的商标法对一些新型的商标侵权行为没有进行明确规定, 商标侵权的判定标准带有主观性和模糊性, 侵权与合理使用的界限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对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商标侵权行为类型进行概括有利于进一步分析商标侵权行为的特征, 从而为研究商标侵权行为的法律规制提供依据。

一、电子商务模式下商标权保护的新挑战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 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 基于浏览器应用方式, 买卖双方不谋面的进行各种商贸活动, 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 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或定、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目前有B2B、B2C、C2C等。从电子商务的概念中, 不难看出电子商务的最大特点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种商业运营模式。互联网的广泛性与开放性, 参与者身份的不确定性, 使得电子商务与传统商业模式有很大的区别。同时, 基于电子商务的商标使用与传统商业模式下的商标使用也有很多差异。

首先, 商标使用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商标使用方式局限于商品的包装, 装潢以及商业广告与买卖合同中。而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商标使用方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比如, 在域名中使用商标, 把商标作为网络关键词, 把商标作为网络店铺的名称。这些使用方式的变化使商标的保护面临新的挑战。

其次, 商标侵权主体的变化。商标侵权主体的变化主要变现为商标侵权主体的广泛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共同侵权行为的出现。一方面, 电子商务最大的特点就是基于互联网的商业运营模式, 互联网参与人数十分广泛并且分散, 并且带有身份不确定性, 这就使得商标侵权主体数量大, 十分分散, 身份不易确定。另一方面, 与传统的买方卖方双方主体的交易模式不同, 电子商务所涉及的第三方主体非常多, 比如网络运营商, 像当前的淘宝, 京东商城的运营商, 手机终端的开发商和运营商, 比如手机app的开发商, 他们同样是电子商务的参与者, 在商标侵权方面存在一定的责任, 需要法律的进一步规范和引导。

第三, 商标侵权主体的变化使得商标侵权诉讼遇到新的挑战。一方面, 商标侵权主体的不确定性使得诉讼管辖难以确定, 商标侵权的类型多样化, 使得商标侵权行为与其他侵权行为例如不正当竞争行为和虚假宣传行为多有交叉, 导致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具有不确定性, 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商标侵权类型的新变化

(一) 域名与网络关键词侵权

域名是对应于互联网数字地址的层次式网络字符标志。 (1) 域名同商标一样, 也具备一定的商业标识功能。实践中, 商家会把企业的字号, 品牌的名称作为域名进行注册, 其中很大一部分域名与商标是相同的。虽然域名的使用不同于商标的使用, 但是两者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性。域名侵权行为主要表现为将他人知名商标抢注为域名, 囤积他人知名商标的域名并以此获取不正当利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 判定域名侵权要满足四个要件:第一, 原告有合法权利;第二, 域名和原告商标构成相同或近似;第三, 被告不享有权益, 也没有注册或使用域名的正当理由;第四, 被告具有恶意。因此对于域名的侵权问题, 相关的法律和司法解释做出了相对明确的规定, 做到了有法可依。

与域名侵权类似的, 就是网络关键词侵权。网络关键词在互联网的应用中主要包括两个类型, 一是网站为自己的网站设置的关键词, 二是网站利用搜索引擎提供的竞价排名服务来购买的关键词。第二种类型对商标权的侵害较为多见。权利人的商标被侵权人购买成为搜索引擎中的关键字, 就意味着相关的消费者在搜索这个商标时得到的搜素结果是购买这个关键词的侵权人提供的信息, 这对于商标权人来说是不利的。目前我国的立法没有专门有针对性的规定, 在实践中可以借鉴域名侵权的判定标准来认定。

(二) 网络代购的繁荣与平行进口

平行进口在商标侵权领域不是一个新的话题, 但是在电子商务发达的今天, 网络代购的盛行把平行进口推向了商标侵权的风口浪尖。平行进口是指商标权人只许可将带有其商标的商品投放某一国家或地区市场进行销售, 而有人将该商品进口至另一国家或地区进行销售, 进口国对该进口商品的销售市场也被称为“灰色市场”。 (2) 平行进口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目前我国立法上没有关于平行进口的规定, 国际条约中也没有相关规定认定平行进口是商标侵权行为, 但是在实践中, 平行进口对与商标权人来说是不利的。网络代购是平行进口的行为方式之一, 目前网络代购十分盛行, 就使得商标平行进口问题进一步突显, 商标权人的行为是否应该得到保护, 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 网络服务提供者 (ISP) 间接侵权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九条规定“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 应当承担共同侵权的责任”, 可见帮助侵权与教唆侵权是间接侵权的两种主要形式。在电子商务中, 对商标权的间接侵权行为和帮助侵权行为是十分常见的, 比如, 在淘宝开网店出售商标侵权产品, 网店名称侵犯商标权, 使消费者对商品来源产生混淆和误认等。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了网络服务提供者构成帮助侵权应该采取通知删除规则。也就是网络服务提供者在知道网络侵权行为的情况下, 有义务采取措施停止侵权行为, 如果没有采取措施, 则应承担共同侵权责任。ISP的这种“知道”应该包括“明知”和“应知”。那么对于“知道”的判断, 应该考虑以下四个因素:一是通过权利人的通知知道;二是网络卖家的自认, 即网络卖家明确表示了其产品是侵权产品;三是通过合理推断, 比如一件名牌产品CHANEL的包, 用一百元出售, 通过推断就能知道不是真品;四是其他情形, 作为兜底条款。

(四) 商标淡化

由于在不相同或不相类似的商品上使用与驰名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 客观上有淡化驰名商标、损害驰名商标的显著性和商誉价值之虞, 这类行为又被称为淡化驰名商标行为, 相应的, 驰名商标的扩大保护、跨类保护又被称为反淡化保护。 (3) 电子商务中的商标淡化、丑化行为是十分常见的, 比如在卫生洁具上注册“伊利”商标, 很显然是一种对驰名商标的丑化, 或者不单独注册“伊利”两个汉字, 而是加上其他汉字、字母注册, 这也显然是一种“傍名牌”的行为, 虽然不会使消费者产生误认或者混淆, 但是对于驰名商标本身来说却是一种淡化驰名商标的行为, 应该被确认为商标侵权的一种形式, 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三、电子商务中商标侵权的法律规制之完善建议

商标侵权行为在电子商务中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前文探讨的只是诸多侵权行为中比较多见的几种形式, 实务中, 对于商标侵权行为的法律规制并不是十分完善, 对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不统一, 商标侵权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限不是十分明确, 这有待于商标法的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我国知识产权法院的建立, 对于维护知识产权有巨大的进步意义, 可以通过发布指导型案例的方式, 进一步为商标侵权案件提供完善的法律依据。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 促进了商品交易和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 为商标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机遇, 同时也为商标权的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 具体表现为商标侵权的类型增加, 与之相对应的法律规制措施并不健全。本文通过对电子商务环境下出现的商标侵权的类型和特点进行总结, 探讨电子商务环境下商标侵权的法律救济途径以及现存的法律漏洞, 试图为商标侵权认定及全面保护寻找出路。

关键词:电子商务,商标侵权新类型,商标侵权认定

注释

11 郑成思.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22 王迁.知识产权法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33 冯晓青.注册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之探讨[J].湖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上一篇:以“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理念构建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下一篇:幼儿创新教育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