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应收账款管理论文

2022-05-14

小编精心整理了《公司应收账款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用交易的盛行,公司应收账款数额逐渐增多,如何有效管理应收账款备受上市公司关注。通过对江西省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中应收账款披露的整理,发现应收账款质量普遍低下,如账龄老化、坏账准备计提不足等。为提高应收账款的质量,上市公司可采取合理的信用政策、适时追踪账龄等措施。

第一篇:公司应收账款管理论文

强化集团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相关思考

摘 要:应收账款是我国集团公司流动资产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对集团公司的经营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加强集团公司应收账款的管理能够有效促进企业资金的流畅运转,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集团公司的整体运营管理能力和实际资产的营利能力。该文从当前我国集团公司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入手,在具体分析了问题发生原因的基础上,针对这些问题探究了加强集团公司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够推进集团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现代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关键词:集团公司 应收账款 管理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我国集团公司通过兼并、破产和重组等形式逐渐在社会上形成了较为明显的规模效应,成为国内著名的大企业公司,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现阶段,在集团公司的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影响下,应收账款管理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学界重点关注的问题,受到社会广泛重视。

1 现阶段我国集团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缺乏相应的管理思路

集团公司的的应收账款管理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如客户的信用条件、账期问题管理、信用保险管理以及到期应收账款的跟踪等,对集团公司应收账款管理思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但是我国部分集团公司缺乏清晰科学的管理思路,对信用条件较差的客户采用了相应的账款销售,致使应收账款在回收过程中发生了债权纠纷,不但损害了公司的经济利益,也不利于集团公司良好社会形象的构建。

1.2 缺乏相应的管理支持体系

集团公司应收账款的管理体系设计范围较为广泛,通常包括管理制度、信用系统以及管理系统和管理人员等。我国绝大多数集团公司缺乏这一体系中的某一项甚至多项中的部分节点,极易发生管理失当、控制缺位现象,最终导致坏账的发生,不利于集团公司的深化发展。

1.3 缺乏对坏账问题的后续管理

在由于集团管理不当导致应收账款变成坏账后,集团公司往往会透过既定的账款审批流程按照规定将坏账销毁。然而如果客户经营状况得到相应的改善,那么这笔账款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追回的[2]。但是由于我国集团公司缺乏对应收账款坏账的后续管理,导致坏账的回收状况不理想,为公司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2 集团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

2.1 集团公司对应收账款的风险控制意识相对缺乏

经济社会的信用管理相关理论指出,在经营活动产生之前对各个相关交易方进行严格的信用资格审评,对应收账款管理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真正的在交易活动中实施事前风险控制,可以有效防止70%以上的应收账款拖欠风险;而对交易活动实施事中风险控制则能够避免36%拖欠现象的发生;及时实行事后风险控制也能够对42%的账款拖欠损失加以挽回。但是由于我国集团公司领导管理层缺乏相应的风险控制意识,并在其管理过程中对下层员工产生了不良的思想导向影响,导致应收账款坏账现象频发[3]。

2.2 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

集团公司的应收账款管理风险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从企业经营活动的表面上看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内在缺陷以及客户自身信用状况所导致的。然而实质上却在于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相应的缺陷,很难在账款管理出现问题后及时解决问题并挽回损失,也无法实行对风险的有效控制,最终对管理造成不利影响。

2.3 账款管理系统性缺失

集团公司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规章制度相对较多,具体可以涵盖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良性沟通和企业基层员工的个人问题处理,管理系统性相对缺乏。在这样的管理背景之下,集团公司内部各个部门之间权限的协调性受到相应的限制。所以公司必须及时对各个部门的管理职责进行明确,精简管理结构,促进管理向着系统性、协调性方向发展。

3 强化集团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3.1 集团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思路构建

集团公司要想进一步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就应该对应收账款管理思路建设加以重视,将管理思路贯彻落实在相关制度建设中,从经营活动初始合同洽谈环节到坏账的审批和后续处理都进行预先的思路构建,确保集团各部门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在统一的控制之中,为公司管理者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资源,增强公司决策的准确性与可靠性[4]。另外,集团公司应收账款的管理重点应该放置在企业的流动资产状态上,将账款管理细致的划分为良性应收和问题应收、逾期应收等方向,最大限度的降低应收账款的管理风险。

3.2 为集团公司建立相应的应收账款信息销售管理系统

应收账款管理思路的确立以管理制度为载体,所以现代集团公司也应该在构建管理思路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销售信息管理系统。集团管理人员应该根据企业发展现状加强对销售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视,将企业的管理思路和账款审批流程、相关数据分析以及清收过程等问题真正的纳入到管理系统之中,并通过分权管理系统的设置,及时对客户信息、账款实际发展状况进行输出,增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有效性。

3.3 强化应收账款管理的内部控制建设

对账款销售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有效控制应收账款的管理风险。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系统全面管理客户信用问题,具体可以涵盖管理机构的设置,管理制度和流程的设定,各部门人员责任的明确、落实以及对交易关键环节的管理和控制,从而达到规避管理风险,提升账款回收率的目的。同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还应该加强对账款销售合同的管理,在保证合同具备相应法律效律的基础上,在合同中设置相应的保护性条款,为应收账款的及时回收创造条件。

3.4 建立健全的应收账款客户信用等级评价制度

健全的客户信用等级评价制度的建立,有利于集团公司应收账款工作的发展和对账款发展国际的持续性跟踪。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通过集中机构的设置及时更新并保存交易各方的信用信息,改变传统信用信息资源零散无序的发展现状。集团公司的销售部门在与商业交易各方的业务交往活动中,应该及时了解业务各方的相关信息,对重点客户的市场信用额度进行准确的调查,及时了解应收账款的近期回收状况以及业务方的经营活动发展状况,为财务部门销售反馈信息的掌握以及会计行业系统分析的可能性建设创造相应的条件。

4 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深,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深入发展,集团企业的应收账款项目数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发展态势。所以集团公司必须在现代化管理背景下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将应收账款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促进集团公司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苏娟.对强化煤炭企业集团应收账款管理的相关思考[J].财经界,2014(36):80-80,96.

[2] 亢雪玲.浅析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以西山煤电集团公司水泥厂为例[J].经济师,2014(11):125-125,126.

[3] 刘志辉.谈加强应收账款管理[J].冶金财会,2014(2):49-50.

[4] 赵香云.浅析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及措施[J].经济师,2014(12):143-143,144.

作者:刘瑞华 岳兵

第二篇:浅析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的质量管理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用交易的盛行,公司应收账款数额逐渐增多,如何有效管理应收账款备受上市公司关注。通过对江西省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中应收账款披露的整理,发现应收账款质量普遍低下,如账龄老化、坏账准备计提不足等。为提高应收账款的质量,上市公司可采取合理的信用政策、适时追踪账龄等措施。

【关键词】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质量管理

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公司通常采取赊销政策以吸引客户,扩大销售额;但赊销导致了应收账款的增加,也为公司带来了风险。若大量应收账款未及时收回,甚至发生坏账,则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同时应收账款是公司的一项资金投放,长期占用公司资金,延长了公司经营周期,增加了公司经营成本,从而严重影响其再生产能力。近年来,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不断增加,大笔应收账款逐年沉淀,无疑加重了其资产质量的恶化,因此,加强应收账款的质量管理是公司的当务之急。

一、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的质量现状

笔者对江西省上市公司2007年度财务报告中披露的应收账款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发现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质量普遍低下。

(一)应收账款数额较大

江西省16家上市公司披露的应收账款中,其金额占流动资产及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均较高。表1中有9家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例高于20%(5家上市公司的这一比例达到30%以上);有9家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高于10%(其中,洪都航空比例高达48%)。这两个指标充分说明部分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不甚理想。长期如此,公司将缺乏可持续发展以及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现金流。

(二)应收账款账龄老化

判断应收账款质量的关键是其流动性。逾期应收账款的产生通常源于客户丧失偿付能力或恶意拖欠,逾期时间越长,形成坏账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从江西省16家上市公司的年报中发现,这16家上市公司中仅洪城水业没有1年以上的应收账款;11家上市公司存在5年以上的应收账款,而江中药业5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比例高达60.28%(如表2)。

(三)坏账准备计提不足

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企业一般对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计提100%的坏账准备,由表3可知,上市公司计提坏账准备都远低于这一比例,仅对5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才计提100%。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对计提比例没有强制性要求,造成部分上市公司通过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进行盈余管理。一旦提高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往往导致上市公司突现亏损或盈利大幅下降。

(四)关联方应收账款过大

借助关联方交易,上市公司资金或明或暗地流向大股东或其关联方。一方面,上市公司巨额现金的流出,造成资金严重短缺,使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与偿债能力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当欠款方以资抵债时,换来的劣质资产不但不能给公司带来任何转机,反而使公司的不良资产比例上升,加重了公司发展的包袱。其中,昌九生化这家公司关联方应收账款占应收账款总额的比例达27.5%,而昌河股份更是高达63.48%。在对江西省其他上市公司应收账款数据分析中,笔者发现上市公司的欠款单位主要是其母公司,或子公司、同一母公司下属的兄弟公司以及联营公司。

二、应收账款质量管理的内涵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公司一方面借助赊销促进销售,增强竞争能力,同时又希望尽量避免由于应收账款的存在而给公司资金的周转带来困难、坏账损失等弊端,如何处理和解决这一矛盾,便是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

应收账款管理就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在这种信用政策所增加的销售盈利和采用这种政策预计要负担的成本之间做出权衡,在控制应收账款成本和风险最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扩大公司的销售规模,降低和避免信用风险,实现利润最大化。

应收账款管理的基本目标在于扩大销售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应收账款管理的机会成本、坏账损失与管理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应收账款投资的收益。应收账款管理的最低目标是加快资金周转,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平均收款期越短,说明周转速度越快。加速周转意味着公司只要用较少的应收账款就能实现较多的销售额,或用同样数额的应收账款能实现更多的销售额,这就增强了公司赚取利润的能力。

应收账款作为流动资产的一部分,着重强调提高其流动性,促使应收账款尽快收回,实现应收账款向现金的快速和足额的转换。公司应收账管理的重点就是根据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客户的信誉情况制定公司合理的信用政策,这是公司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司为达到应收账款管理目的必须制定的策略。

三、加强应收账款质量管理的对策

通过对江西省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的分析,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存在着诸多问题。上市公司应加强应收账款的质量管理,及时收回应收账款,以加快公司的资金循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从而实现公司效益最大化。

(一)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公司的信用政策是否健全以及执行是否严格,是提高应收账款投资收益的前提。公司运用信用政策可以把应收账款控制在适当的水平,并有效地减少坏账、呆账的发生,使公司资金的回收和周转处在一个良好的轨道上。信用政策主要有确定信用条件和制定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指公司接受客户信用订单时所提出的付款要求,包括信用期间、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率。信用标准指顾客获得交易信用所应具备的条件。如果信用标准太高,将失去部分客户,不利于市场竞争;如果信用标准太低,则会导致坏账损失风险加大和收账费用增加。上市公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合理的信用政策,使信用政策改变导致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二)规范关联方交易行为

大股东与上市公司进行关联交易,可以利用其在上市公司中的优势地位影响关联交易的正常进行,以不合理的高价将其产品或劣质资产出售或置换给上市公司,换取上市公司的现金或优良资产;或者以非正常的低价从上市公司购买产品或资产,甚至不支付价款,致使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不断增加、资金被长期占用,直接严重影响上市公司正常生产经营,进而损害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因此,当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进行交易时,要以公允原则为前提,对关联交易的金额或相应比例、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或相应比例、定价政策等事项应及时予以披露,否则上市公司将承担信息披露不及时或不真实的相应责任。

(三)追踪应收账款账龄

一般而言,客户拖欠款项时间越长,账款催收的难度越大,成为呆坏账的可能性也就越高。公司必须要做好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密切注意应收账款的回收进度和出现的变化。在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分析中,公司财务管理人员要把过期债权款项纳入工作重点。随时掌握以下信息:即有多少客户在折扣期限内付款;有多少客户在信用期限内付款;有多少客户在信用期限过后才付款;有多少客户拖欠太久可能会成为坏账。如果账龄分析显示公司的应收账款的账龄开始延长或者过期账户所占比例逐渐增加,那么就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公司信用政策,努力提高应收账款的收现效率。对尚未到期的应收账款,也不能放松监督,以防发生新的拖欠。

(四)采取合理的收账政策

公司在回收账款前,应该拟定好收账策略,逐步进行账款的回收。尽量做到既收回账款又不影响与客户之间的关系。针对不同的客户,公司需要采取相应不同的收账政策。对于信用较差有恶意拖欠货款的客户,公司催收账款时态度要坚决。如果催收失败,可以诉诸于法律。在账款回收后,停止对其进行信用赊销。而对于信用记录一向较好的客户,公司尽量与其协商解决,妥善友好地解决货款问题。制定收账政策就是要在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之间进行权衡。

【参考文献】

[1] 何涛. 浅谈应收账款的管理问题及对策[J].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2007,(02).

[2] 高淑东,杨丽娟. 谈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的全程管理[J]. 会计之友,2005,(02).

[3] 王志红. 浅析应收账款的管理[J].经济师,2007,(01).

[4] 王霞,沈向光. 如何加强对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J]. 财会研究,2006,(04).

作者:张子健 占慧莲 谢续朋

第三篇:基于应收账款行为的财务困境公司管理行为分析

摘要:本文以应收账款行为为观察视角,采用我国上市公司1996-2008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财务困境对应收账款具有显著负效应,即困境中的企业被迫减少了在应收账款上的投资;在通货膨胀较高时,财务困境对应收账款的影响不显著;华东、华南和东北地区的企业在困境时显著减少了应收账款,西北地区困境企业的应收账款不减反增,而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的上市公司,财务困境与应收账款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

关键词:财务困境;应收账款;商业信用;上市公司

A Study on Management Action Change of Financial Distressed Firms Based on Accounts Receivable

GUO Shu-fe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 China)

Key words:financial distress;accounts receivable; trade credit;listed company

一、引言

在日常交易中向下游企业提供商业信用,即允许购买方延迟支付货款是供应商常用的一种竞争手段,在资产负债表上表现为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下文统称“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1991年全美企业资产总额的17.8%(Rajan and Zingales,1995),制造业企业总资产的21%为应收账款(Main and Smith,1992);在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应收账款占企业总资产的比率超过了25%(Kohler, Britton and Yates, 2000)。中国企业间的商业信用融资额大约维持在GDP的20%-25%左右(Gao and Schaffer, 2000),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2006年底我国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14.89%,占总资产的7.61%,且呈逐年增长势头(张铁铸和周红,2009)。正是由于应收账款在总资产中的重要地位,当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时,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对公司财务困境的研究已成为财务领域的热点议题。然而到目前为止,大量的财务困境研究的文献主要集中在财务困境的成因分析、财务困境预警模型的构建及财务困境成本的计量等方面,深入探讨陷入困境后企业各种行为变化(包括投融资行为、重组行为和管理行为等)的经验文献却相对匮乏。企业在发生财务困境后,随着内部隐藏问题的暴露,会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措施或改变以往行为以消除隐患。Gilson(1989)研究了财务困境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更迭,发现在给定的任何一年,52%的样本企业在债务重组期间经历了高管人员变动;Deangelo(1990)对纽约证券交易所1980-1985年间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进行了考察,发现80家样本公司几乎都减少了股利。管理者在面临财务困境时,会减少或回收投资来获取不足的现金(Opler and Timan,1994),而在投资项目的选择上,往往又会偏离正常的投资行为,将危机转嫁给企业的债权人(谷祺和刘淑莲,1999)。重组是企业常用的又一种企图摆脱困境的方法,但内部人控制所导致的企业经理和国家之间的严重信息不对称往往导致我国困境企业债务重组不成功(冼国明和刘晓鹏,2003),企业为摆脱困境进行的重组行为最终并不能改变困境状况(申嫦娥,2005)。

财务困境中的企业通常会减少应收账款投资来弥补现金需求(Mian and Smith,1992),但通过应收账款向顾客提供融资来购买市场份额对困境中的企业也是有诱惑力的(Petersen and Rajan,1997)。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观点支持了一个共同的思想:应收账款的管理对困境企业非常重要,财务困境会迫使企业改变应收账款政策。Molina and Preve(2009)开创性地对财务困境企业的应收账款行为进行了专题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财务困境对应收账款有负作用,即财务困境中的企业被迫减少了在应收账款上的投资。国内专门针对财务困境企业应收账款行为的研究尚属空白,有关财务困境企业应收账款行为变化的表述散见在有关财务困境预测的文献中,且结论受研究者所搜集的样本性质的影响。吴世农和卢贤义(2001)指出:财务困境公司和非财务困境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的平均值存在显著差异,这与李腊生和张岩(2009)的研究结论正好相反;财务困境发生前1至3年,回收应收款未成为管理层获取现金流的主要手段(邢精平,2004),但在财务困境发生后两年内,困境企业的应收账款明显减少(赵国忠,2009)。

由于跨国间的研究难以控制各国间非正式制度的影响,从而导致研究结论可能产生偏差,因此,着眼于中国,我们需要考虑的是:Molina and Preve(2009)的研究结论对我国财务困境中的上市公司是否适用?国内学者有关困境企业应收账款变化的结论孰是孰非?另外,Molina and Preve在其研究中,没有考虑企业所有制性质(国有或私营)和公司规模的差异,也没能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地域作出分类考察,本文希望能对此做进一步补充与拓展。

本文的后续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交代了本文的实证研究思路、数据样本和研究变量;第三部分通过单变量描述性分析和多元回归模型,定量分析我国财务困境企业的应收账款行为;第四部分总结全文。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设计和变量定义

Molina and Preve(2009)为研究财务困境对企业应收账款行为的影响,设立了如下方程:

其中,TR/Sales是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反映企业向客户提供的商业信用程度。FD是虚拟变量,如果企业在某一特定年份被判定为财务困境,值取1,否则取0。X是控制矩阵,具体包括企业从供应商处获得的商业信用水平(用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表示)、企业的负债规模(用资产负债率表示)、前一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和存货多少(用存货周转天数表示)四个变量。

在借鉴Molina and Preve(2009)研究思路的基础上,为消除年度销售收入异常波动对实证结果的影响,我们用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替代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用存货占总资产比例替代存货周转天数。考虑到企业规模及最终控制人是国有或非国有对企业行为的不同影响,我们增加了公司规模变量size和所有制性质变量state。谈儒勇(2004)研究发现,地区差异对企业经营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本文控制了企业的地区差异,根据企业注册所在地设置虚拟变量area。由于行业经营的特殊性,不同行业商业信用政策的制定与调整也具有不同特点,因此,本文控制了企业的行业差异,根据企业所处不同行业设置虚拟变量industry。此外,不同年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府所推行的财政货币政策也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应收账款政策①,本文还控制了年度变量year。修正后的方程如下:

如何界定财务困境是进行困境企业应收账款政策变化研究需考虑的首要问题。由于缺乏明确的、被广泛接受的财务困境定义和判断标准,我们采用国内文献中曾经出现过的两种不同的困境划分标准②。企业财务困境形成的微观基础是没有足够流动资产偿还到期债务,而较低的流动比率一般可以揭示较差的偿债能力。考虑到这一事实,我们用吕长江和韩慧博(2004)提出的“连续两年流动比率小于1,且这两年中至少有1年的营业利润小于零”构建我们第一个财务困境判断标准,用虚拟变量FDCR表示。此外,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ST)是一个客观发生的事件,有很高的可度量性(陈晓,2000),基本体现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内涵,因此,我们沿用我国大多数学者进行财务困境实证研究时的做法③,将“上市公司被ST”作为第二个判断财务困境发生的标志,用虚拟变量FDST表示。方程(1)所使用的变量符号和定义见表1。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为检验以上各变量对应收账款的影响,我们选取沪深股市1994-2008年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并按以下标准对初始样本进行筛选:(1)考虑到金融行业资产负债表的特殊性, 剔除所有金融类上市公司;(2)为确保公司管理行为相对成熟,要求样本公司上市年限相对较长,因此样本被限定为上市日期在1993年12月31日之前的公司;(3)剔除主营业务成本非正、应收账款或(和)应付账款为负及数据有异常或数据不完整的公司。在进行上述筛选后,共有257家公司的3341个观察值可用于本文的研究④。

本文数据来源于色诺芬(CCER)数据库,部分缺失数据根据http://stock.jrj.com.cn提供的年报补充。需说明的是,色诺芬数据库将“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指标分成七类,对于“集体控股”、“社会团体控股”、“职工持股会控股”和“不能识别”四类最终控制人类型,根据研究的需要,我们通过逐个查阅公司年报的方法,将其进一步分成国有和非国有两类。

三、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与单变量检验结果

表2给出了样本所涉及的20个行业应收账款比例的均值与中位数。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行业的应收账款比例差别非常巨大。例如,酒店、餐馆和休闲行业的应收账款比例只有3.1%,能源和运输行业的应收账款比例也仅接近5%,但汽车与汽车部件、资本货物、制药与生物科技、商业服务与供应品、技术硬件与设备以及家庭与个人用品行业这一比例均超过了10%,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行业该比例甚至达到16.7%。我们认为这其中的原因在于行业性质不同导致对应收账款的发放与回收采取不同的战略。总体来看,能源和交通运输业竞争相对不太激烈,某些细分行业还可能具有垄断特征,因而企业利润较丰厚,无需通过给客户提供商业信用来购买市场;酒店、餐馆和休闲行业及媒体行业通常更多地采用现金销售或预收货款销售的方式进行经营。制药与生物科技、商品服务与供应品、家庭与个人用品行业以及医疗保健设备等行业的竞争相对比较激烈,对下游企业的依赖性较重,这类企业必须通过向客户提供更为优厚的赊销条件来维持彼此间的合作关系或开拓新市场。换句话说,市场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应收账款水平高低。因此,可以预期市场力量的大小也会影响到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后的应收账款政策,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在遭遇财务困境时会对应收账款采取不同的态度。集中度较高或竞争激烈程度较弱行业的企业,以较低的丧失市场份额的代价减少应收账款是可能的,因为企业市场力量越强,竞争对手用宽松的信用政策取而代之的可能性就越小。由于可替代的供应商的缺乏,客户会在他们的供应商面临困难时,努力维持其可靠客户的声誉,企业在其困境之时就能够减少其应收账款。相反,处于财务困境中的竞争性行业的企业会发现收回应收账款的成本很高,从而使他们很难在困境中采取减少应收账款的行动。

表3的Panel A报告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包括各变量均值、中位数和标准差,Panel B列示了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从Panel A 可以看出,企业的应收账款比例平均值为9.4%,而应付账款占销货成本的比例却高达43.1%。在FDCR和FDST两种标准的判定下,总样本中分别有13.7%和8.2%的企业陷入财务困境,说明相对于“连续两年流动比率小于1,且这两年中至少有1年的营业利润小于零”这一财务困境判定标准,“上市公司被ST”更为严格。同时,所有样本中,最终控制人为国有性质的比例达77.8%,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股东仍占较大比例。企业的财务杠杆达51.7%,显示间接融资方式依然是我国上市公司较为重要的融资途径。

从Panel B可以看出,滞后一年的FDCR 、FDST以及企业规模与应收账款之间具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陷入财务困境后企业会降低其应收账款比例,规模越大,企业的应收账款越少。企业的国有股性质与应收账款具有一致的变动方向,滞后一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与应收账款之间的负关系不显著。资产负债率与应收账款之间显著负相关,但应付账款与应收账款之间的负相关性却没能通过t检验,这与两者同为负债的性质不相一致,需进一步检验。此外,存货与应收账款显著负相关,这不符合我们的直觉,即高存货的企业有较强的通过应收账款扩大销售的激励。

以上研究只是基于单变量进行的检验,并没有控制其它因素的影响,包括行业、地区及年度因素。因此,以下将通过多元回归模型考察各变量,尤其是财务困境变量对企业应收账款比例的影响。

(二)多元回归分析

表4给出了应收账款影响因素的截面数据和混合数据的多元回归结果,5个模型的F检验均十分显著。其中,模型1为各变量横截面回归;模型2控制了行业影响进行回归;模型3控制了行业和地区的影响;模型4进一步控制年度影响;模型5列示了混合数据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

由表4可以看到,5个多元回归模型的结论非常稳健,结果表明,在两种不同的财务困境判断标准下,财务困境变量的系数都显著为负,表明财务困境中的企业被迫减少了对客户的应收账款投资,即困境中的企业期望通过回收现金应对他们所面临的不利状况。这一结果与Mian and Smith(1992)及 Molina and Preve(2009)的研究结论一致。财务困境对应收账款有负作用,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现金短缺和财务困境一般是相伴而生的,要想走出财务困境,企业管理者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控制日常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尽可能增大净现金流。而从短期来看,通过多种举措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回收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进一步考察上市公司注册地所在区域对陷入财务困境后企业应收账款行为的影响,我们将全部样本按区域分成七组,采用模型5分别进行个体效应回归。为节省篇幅而没有列示出的回归结果显示,在两种困境判断标准下,华东、华南和东北三个区域的上市公司在陷入财务困境后均显著减少了应收账款,西北地区的企业在困境中应收账款不减反增,而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的上市公司,财务困境与应收账款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

由于我们的样本覆盖了较长的时间跨度,为进一步验证宏观经济形势与财务困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按照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变动情况将研究期间划分为更短的三个阶段,分别是:通货膨胀从高位急剧下降的1996-1999年、几乎不存在通货膨胀的1999-2002年以及通胀相对平缓的2002-2008年⑤。对三个较短的分期,分别采用模型5进行个体固定效应回归,结果表明,在通货膨胀从高位急剧下降的1996-1999年,在FDCR判断标准下,财务困境与应收账款在10%的水平上正相关,而在FDST判断标准下,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关系。而从1999-2008年,在两种判断标准下,样本中财务困境企业都在1%的显著水平上减少了应收账款。也就是说,当企业处于通货膨胀急剧下滑阶段时,财务困境并不是影响应收账款政策的重要因素。

从表4我们还可发现,应付账款占销货成本的百分比和杠杆效应对应收账款有正向影响,这一结果表明,高负债的企业倾向于增加其应收账款。可能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高负债的企业可从外界获得更多的资金用以资助其在应收账款上的投资;二是高负债企业为了能从日常经营中获得足够的现金用以偿还到期债务而努力通过赊销扩大其分销渠道。

存货的多少对应收账款产生负向影响。这不符合我们的直觉:高存货的企业有较强的通过应收账款扩大销售的激励。一种可能的解释是:随着存货的不断增加,企业的现金有可能出现短缺,从而迫使企业一方面采取措施积极回收应收账款,另一方面尽可能采用现金销售方式,努力减少资金在应收账款上的再次沉淀。

此外,企业的国有性质对应收账款比例的影响,在横截面数据模型下显著为正,表明国有企业比其他类型企业的应收账款比例高。公司规模与应收账款的变动方向相反,这意味着:规模越大的企业,其应收账款越少。在5个回归模型中,滞后1年的销售收入增长量与应收账款的回归结果有正有负,且关系均不显著,表明市场力量对一个快速增长企业的应收账款没有产生显著的潜在影响。

四、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以我国1996-2008年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本文采用不同的财务困境判断标准,研究了困境企业的应收账款行为。实证结果发现,在控制了行业因素、地区因素和时间因素后,财务困境与应收账款显著负相关,即困境中的企业被迫减少了在应收账款上的投资。另外,进一步细分的研究发现,高通胀时期,财务困境不是影响企业应收账款行为的重要因素;七大地理区域中,华东、华南和东北三地的上市公司在陷入财务困境后均显著减少了应收账款,西北地区的企业在困境中应收账款不减反增,而对于华北、华中和西南的上市公司而言,财务困境与应收账款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

由于缺乏关于行业集中度的权威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我们难以准确衡量并判断各行业的市场结构状况,也就未能根据行业竞争程度将样本分组,并在分组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具体验证市场力量是否会影响财务困境企业的应收账款政策,这是本文的不足,也是资料完备时需进一步跟踪研究的内容。此外,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后所采取的减少应收账款的行为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也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注释:

① 比如:在高通货膨胀时期,由于应收账款现值较低,企业可能会有减少应收账款的激励;在紧缩的货币政策阶段,由于通过银行信贷融资的难度普遍加大,商业信用将会成为银行信贷的重要替代方式(Meltzer, 1960; 谭伟强,2006)。

② Molina and Preve(2009)在其研究中采用了三种判断标准:(1)已获利息倍数连续两年小于1,或在某一年份小于0.8;(2)符合标准(1)且资产负债率在同行业中位居前20%;(3)连续三年亏损。我们的研究之所以舍弃前两个标准,是因为我国企业的财务报表没有单独列示每年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从而很难准确计算已获利息倍数。舍弃标准(3)则是由于我国连续三年亏损的上市公司数量太少。

③ 具体参见陈静(1999)、吴世农和卢贤义(2001)、张鸣和张艳(2001)、吕峻(2006)及耿照源和章银燕(2009)等。

④ 考虑到需根据公司前两年的有关信息判断其第三年是否陷入财务困境,所以,本研究的实际时间跨度为1996-2008年。需进一步说明的是,在长达15年的交易期限内,某些公司在个别年份可能暂停上市,有些公司由于并购或壳买卖发生了变更,但只要相关数据能完整获得,研究中依然将它们作为观察样本。

⑤ 1999-2008年各年的通货膨胀率数值参见:许宪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周期的简要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09(4).

参考文献:

[1] Rajan, R. G. and Zingales, L. What Do We Know about Capital Structure? Some Evidence from International Data. Journal of Finance. L (5), 1995:1421- 1460.

[2] Mian, S.L. and C.W. Smith, Jr. Accounts Receivable Management Policy:Theory and Evidence. Journal of Finance,1992(47):169-200.

[3] Kohler, M.; Britton, E. and Yates, T. Trade Credit and the Monetary Transm Ission Mechanism. Working paper issued by the Bank of England, RePEc:boe: boeewp:115, 2000.

[4] Gao, S., Schaffer, M. Financial Discipline in the Enterprise Sector in Transition Countries:How Does China Compare? In Cook, S., Yao, S., and Zhuang, J. (ed.), the Chinese Economy under Transition, Basingstoke, England:Macmillan Press, 2000.

[5] 张铁铸,周红.上市公司商业信用的实证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报,2009(3):130-135.

[6] Gilson, Stuart C., 1989, Management Turnover and Financial Distres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9(25):241-262.

[7] Deangelo, Harry and Linda, 1990, Dividend Policy and Financial Distres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roubled NYSE Firms, 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0(5):1415-1431.

[8] Opler T C, S Titman. Financial distress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J]. Journal of Finance, 1994(49):1015-1040.

[9] 谷祺,刘淑莲.财务危机企业投资行为分析与对策[J].会计研究,1999(10):28-31.

[10]申嫦娥.我国困境企业财务恶化趋势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5(6):81-85.

[11]冼国明,刘晓鹏.财务困境企业债务重组的博弈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3(10):89-96.

[12]Petersen, M.A. and R.G. Rajan, Trade Credit:Theories and Evidenc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10, 661-691.

[13]Carlos A. Molina and Lorenzo A. Preve. Trade Receivables Policy of Distressed Firms and Its Effect on the Costs of Financial Distress. Financial Management. Autumn 2009:663-686

[14]吴世农,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2001(6):46-55.

[15]李腊生,张岩.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判断于预警[J].商业经济管理,2009(4):90-96.

[16]邢精平.企业财务危机中相关利益人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04(8):57-63.

[17]赵国忠.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94.

[18]谈儒勇.金融发展的微观动因及效应:理论与证据[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19]吕长江,韩慧博.财务困境、财务困境间接成本和公司业绩[J].南开管理评论,2004(7):80-85.

[20]陈晓,陈治鸿.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预测[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0(9):55-72.

[21]Meltzer, A.Mercantile Credit, Monetary Policy and the Size of the Firms,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60(42):429-437.

[22]谭伟强.商业信用:基于企业融资动机的实证研究[J].南方经济,2006(12):50-60.

(责任编辑:陈树明)

作者:郭淑芬

上一篇:社会主义价值观论文下一篇:德育教育要渗透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