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2022-10-25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建立在有机联系概念基础之上的鼓励历险和创新,推重多元和谐的整合性思维模式,它是传统、现代、后现代和当代现实的有机整合,它以整体有机论为核心,推重高远整合精神,倡导运用“主体间性”和“关系体中的自我”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敌对状态,破除现代性“二元对立思维”,尊重差异,解构“划一思维”,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

一、“主体间性”与“关系自我”

“主体间性”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凸现的一个范畴,它的主要内容是研究或规范一个主体怎样与完整的作为主体运作的另一个主体互相作用的。具有“法国的弗洛伊德”之称的雅克·拉康提出“主体间性”,即:主体是由其自身存在结构中的“他性”界定的,这种主体中的他性就是主体间性。针对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他提出了相反的思想:我于我不在之处思,我在我不思之处,对现代思维方式的奠基人笛卡尔进行了批判。拉康的批判触动了“二元对立”的主体性思维方式,给予了“现代性”以致命的打击。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认为:“主体间性”是指“交互主体性”,它将关注的焦点不是放在所谓的“独立自主的主体”上,而是放在“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上,认为主体间性是主体、自我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号召人们理解他人的“自我”,从而推动自我主体和他者主体之间的友好互动和平等对话。因为“只有在与他者的对话中,每一个个体才能获得自己的自我认同”。[1]

由这种“主体间性”而引申出来的“关系体中的自我”是建立在过程哲学基础上,对现代自由主义“孤立自我”的否定和超越。著名过程哲学家、大思想家麦斯里在《过程关系哲学》中说道:无论如何与众不同,自我永远是处于关系之中的,一如纵横交错的整体织物中的一根线。[2] 正如著名过程哲学家怀特海所言:每一个自我都创生于来自他者的影响。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者所寻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睦相处,任何人都是作为主体而存在,“自我观念”得以排除,没有对他者的欺凌与压迫,人际之间不再是以“金钱”和“利益”为唯一衡量标准,人性得到了伸展,生命得以真正的绽放,帮助他人就是善待自己,道德开始重新恢复,社会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二、富有人文情怀的人性科学

现代科学不是“造物主”,它并不能回答是非、道德、价值、目的、意义等一系列关于人类主观的问题。因此,把现代霸道科学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将现代科学运用于道德,去统治道德则是完全错误的,是一种典型的科学沙文主义。现代科学单纯地以霸道科学自居,缺乏了最为原始的根据,同时也丢失了最初的目的,其结果必将是无家可归的。

科学理性就像是一个娼妓,可以卖身于任何东西,在任何情况下游刃有余,同时又就像海洛因一样让你慢慢地上瘾,慢慢沦为它的附庸,使得人们陶醉在工具理性之中,成为现代科技这个高效运转机器上的一个小小的螺丝钉,届时,人性日益丧失,人类沦为了“奴隶”且越来越“机械化”,人已经离不开机器,成了科技任意摆布的玩偶,由此人也不成其为人了。

是的,科学既可以成为人类的福音,也可以成为罪恶的帮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原子无限能量的释放改变了一切,但惟独没有改变我们的思想。因此,我们正奔向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3] 现代科技的发展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道德的沦丧等等现状,难道还不足以给我们敲响警钟吗?我们是时候应当对科技、对现代性进行反省了,而不应等到其变成了洪水猛兽肆意泛滥,吞噬我们星球之时才恍然大悟,那就真的已经来不及了。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主张“对科学进行重新人文化”。[4] 在后现代科学家伯霍普看来“一个科学家不能是一个纯粹的数学家,纯粹的生物物理学家或纯粹的社会学家,因为他不能对他工作的成果究竟对人类有用还是有害漠不关心。也不能对科学应用的后果究竟使人民的境况变好,还是变坏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不然,他不是在犯罪,就是一种玩世不恭。”

建设性后现代所倡导的人性科学,是真正为人类服务谋求共同福祉的具有人文情怀的科学,科学和技术重新回到了手段的位置,人类共同福祉的最终目的也从蒙蔽中清晰地呈现了出来,一切都回归到了正常的轨道之上,人性开始涌流,道义开始归位,每一个新灵感的顿悟都孕育着健康活泼的新生命,而不再是使人类长眠的噩梦。科学不再统治道德,而成为了道德科学、厚道科学,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呼唤的、所追求的、顺应潮流的科学。

三、“相互依赖”与“互补并茂”

建设性后现代的过程哲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关系哲学或有机哲学,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所有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彼此作用的。根据这种理论,全部实在都是过程,过程即事态亦即事件的集合,过程是根本的,与性质相比较,关系更具有优先性的品格。[5] 过程思想家苏哈克认为“相互依赖是普遍的”[6] ,一事物的健康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有赖于所有事物的健康发展,她还说“我们不是偶然的相互依赖,而是必然如此”“相互依赖是生命的内容”[7] 。这些无不体现出建设性后现代者对联系、过程和整体的重视。

建设性后现代不把重心放到每一个人身上,而是看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不是独立于社会而生存的动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因而需要互相帮助才能更好地生活,每个人都可以认识到:他人的存在是自己存在的基础,相互依赖才是人类生存的真谛。

摘要:通过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基本特征的深入剖析和领悟,进而总结出了“主体间性”与“关系自我”、富有人文情怀的人性科学、“相互依赖”与“互补并茂”等三个主要特征,并分别对其进行深刻阐述。

关键词: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主体间性,人性科学,相互依赖

参考文献

[1] Charles Taylor,The Ethics of Authenticity.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1,P33

[2] 罗伯特·麦斯里《过程关系哲学——浅释怀特海》(周邦宪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P20

[3] Quoted in Jonathan Schell,The Fate of the Earth.New York:Knopf,1982,P188

[4] Abraham Maslow,Psychology of Science:A Reconnaissance.New York:Harper and Row,1966,P3

[5] Whitehead,Adventures of Ideas.New York:The Macmillan Company,1954,P254.

[6] Suchocki,The Fall to Violence.New York:The Continuum Publishing Company,1999,P72

[7] Suchocki,The Fall to Violence.New York:The Continuum Publishing Company,1999,P69

上一篇:基于职业导向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与实践下一篇:《疯狂的石头》:创意的房地产背景设置以及山寨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