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作风建设评价体系

2022-11-19

第一篇:干部作风建设评价体系

关于探索建立高校领导干部作风状况评价体系的思考

关于探索建立高校领导干部作风状况

评价体系的思考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调研组

(2013年10月)

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要做好的干部队伍五大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廉政建设)之一,也是其他四项建设之基础。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政治和经济环境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面临着一些新的难题,呈现出新的形势。“十八大”后党中央首先强调作风建设,这也反映出在当前形势下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精神,不断加强学院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并结合干部选拔任用和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开展对领导干部作风的考核评价工作,收到了积极成效。但是我们对加强领导干部作风评价工作的深入研究和探索还不够,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适合高校实际的领导干部作风考核评价体系。本报告结合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建立高校领导干部作风评价体系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思考。

一、建立领导干部作风评价体系是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者和实施者,是国家大事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在社会生活中有举足轻重的、无可替代的地位和影响。不论是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还是但就高校而言,领导干部作风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具有很强的示范性。“上梁不正下梁歪”,对广大群众而言,领导干部作风具有引导性,领导干部作风好,就会带动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投身于党的伟大事业,以良好的党风促进政风民风;反之,领导干部作风不好,就会影响广大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激情,催生一些消极的社会现象。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党中央更是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做了一系列具体部署,为各级党委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原则和依据。因此,探索建立结构合理、设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领导干部作风评价体系,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高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对于加强高校班子建设、提高高校干部队伍素质、梳理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推进高校民主政治建设、使高校干部队伍建设进入一个自行健康运转的良性轨道,促进学院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立领导干部作风评价体系要坚持正确的导向和原则

1、以科学发展为导向

在制定我校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时,必须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贯穿科学发展这条主线,通过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和评价办法,科学、准确地对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作出评价,使广大领导干部始终把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把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任务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各方面的关系,引导领导干部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切实维护、落实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不断提高科学执政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贯彻落实高校的各项工作。

2、坚持分类分级的原则

紧贴实际, 分类分级评价。一是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对每个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评价其领导作风, 还评价其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习作风、生活作风等多个方面。二是注重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如高层和资历老的领导干部, 突出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内容;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领导干部,突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习作风等内容的考评; 对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突出学习政策理论的思想作风和完成工作情况的工作作风内容。三是注重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所有的评价记录在《干部作风管理卡》和《干部作风管理手册》上,党员干部人手一册, 对自己如何改进作风明明白白;一人一卡,对每个干部作风情况清清楚楚。

3、统筹兼顾、去繁从简

建立高校领导干部作风评价体系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作,从以往的工作实践看,要想使这项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比较好的效果,首先要加强领导,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组成强有力的领导机构,调动全校的相关力量,认真调研,精心筹划,积极推进。其次要统筹安排。领导干部作风评价体系涉及到方方面面,在学校工作头绪多、任务重的情况下,要统筹安排,协调一致,突出重点,对涉及的相关部门都要开展的工作能整合的就整合,避免重复和链条过长造成负担;再次就是去繁从简。领导干部作风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的建立和考核方法应努力做到简单、明晰、便于操作,这也是干部作风评价体系能否得到认可和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建立领导干部作风评价体系要紧密结合高校的实际

1、充分体现学校发展理念和目标

坚持走可持续的内涵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有特色、国际化、高水平的职业技术大学的发展目标。学院党委在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紧密结合学院实际,在经过跨越式发展取得巨大成绩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院改革、创新、发展的全局;坚持内涵式发展,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学院的管理水平和办学层次,提高教职员工队伍的素质等宝贵经验,确定了学院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实现整体育人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以学生培养特色在全国确立知名度,以优势专业特色在行业中获得影响力,以全方位开放办学增强学院办学活力,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为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强省做出新贡献。”因此,领导干部作风考核评价体系要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通过对领导干部作风的考核评价,调动领导干部“真抓实干,力求实效”的精神,真正为广大师生带来实惠,促进学校的更好更快发展。

2、有利于推进高校各项制度和规定的贯彻落实

要有利于推进高校各项制度和规定的贯彻落实。院党委高度重视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先后出台了《中共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党政领导公务通报制度》、《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处级领导干部考核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和规定,并多次召开专门会议,部署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可以说学院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有了很大进展。但同时也存在有的干部对学校的制度和规定贯彻得不够认真,对班子建设重视不够,在班子团结、坚持民主集中制、党风廉政建设和开拓进取等各项作风方面还存在诸多差距。因此,通过建立干部作风考核评价体系,发现并认真解决当前在领导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推进学校各项制度和规定的贯彻落实。

3、强化日常管理,确保考评实效

强化管理, 确保实效。一是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将建立领导干部作风评价体系工作纳入高校干部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由组织部考核各基层党委落实此项工作的情况,各基层党委考核下属党支部, 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二是做好结合, 整体推进。如干部履行承诺情况作为评价体系的一个具体指标,干部作风评价结果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干部的一个主要依据。三是奖先惩后,全面提高。对于作风优良,正能量发挥较好的干部,及时予以表彰奖励;对作风一般的领导干部,给予帮扶指导,提高其转变作风的动力,和发挥正能量的能力和本领;对屡教不改、作风差造成恶劣影响的干部,予以组织处理。

经过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建立领导干部作风评价体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受到了广大师生员工的普遍欢迎。激发了干部活力, 树立了领导干部良好形象。通过建立干部作风评价体系,广大干部的责任感、光荣感和成就感明显增强。干部作风评价体系就像干部工作的日常行为规范,使得领导干部们都知道该在哪些方面如何行事,极大地发挥出正能量作用。现在干部普遍说的少了,干的多了;强调个人得失的少了,关心他人的多了,干部队伍的思想意识和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第二篇:干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探究

廖腾琼①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宁 530001)

摘要:构建科学的干部绩效考评体系,能为干部的培训、激励、晋升、调配、免职和职业生涯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也能够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改进干部的绩效考评办法,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来实施规范的考评,发挥考评机制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对于提高干部素质和行政效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升政府的执政能力,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干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努力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落实到干部考察、评价和使用中去”,“对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框架进行探索和研究”。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提出来,指明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向和具体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设置考核评价体系,研究科学的评价方法在全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得到了广泛深入的响应。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困境中,如何实现发展目标,对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积极探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也是提高行政效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干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现状

我国对政府绩效评价的工作始于干部人事制度。相关文件有1949年《关于干部鉴定工作的规定》,1964年《关于科学技术干部管理工作条例试行草案》,1979年《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1988年和1995年,中组部先后下发了县级党政领导班子考核和工作实绩考核两个文件,使政绩考核工作纳入正轨。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深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2002年《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200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提出了新要求。各地试行绩效考核以来,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激励机关争先创优、推动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素质能力明显提高,干部队伍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各级各部门的执行力、公信力明显增强。2000年初,福建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乡镇以上机关全面推行机关效能建设,探索政府绩效评估,成为第一个在全省范围内推行政府绩效评估的省。2005年《公务员法》颁布,逐步走上法制化。

(一)我国开展绩效考核评价的现状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经过积极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绩效考核模式:一是与目标管理责任制相结合的考核。这是我国开展最广泛的绩效管理方式,特点是将组织目标分解并落实到各个工作岗位,目标完成情况考核相应针对各个工作岗位进行。如山西运城、福建漳州等地方政府将绩效考核作为目标责任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应用到政府部门中,逐步取代原有的目标管理。二是改善政府服务质量,提高公民满意度的政府绩效考核。如福建厦门、上海、青海、江西分别对旅游业、通信业的行风进行的考核。河北、江苏无锡对司法、行政执法和律师行业进行的考核等。三是专业职能部门开展的政府绩效考核。如审计部门进行的管理、效益审计,人事部门在国家公务员考核中的量化考核,组织部门对领导班子考核中引入的绩效考核等。四是以效能监察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主要是针对国家行政机关和公务员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效果、工作规范情况进行监察。如福建、吉林、重庆等省(市)在全省(市)行政机关开展的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北京海淀区、苏州、扬州、山东枣庄、河南安阳等地颁发了开展效能监察的文件和细则。福建对全省的23个政府部门的绩效进行了评估。五是与政务①作者简介:廖腾琼(1964—),女,广西博白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法律硕士。

监察相结合的绩效考核。山东省青岛市围绕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的建设,将监察工作与政府绩效管理有机结合,构建了绩效导向的督察推进体系。六是由“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开展政府绩效评估。甘肃省政府委托兰州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心”对所辖市(州)政府和所属部门进行绩效评估等。①各级党委、政府和组织人事部门在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干部考核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以考核和定期考察为基础的干部绩效考核体系逐步形成。日前,事业单位也试行绩效工作。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现行的干部绩效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有些地方、部门的干部队伍精干程度不高,有的机关缺乏会做事的人;少数年龄偏大的干部安于现状,活力不足,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一些干部开拓精神不够、能力不强、行政效率较低,制约了我国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掣肘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考评目的不明,缺乏战略目标体系。

现行的考核指标单一,标准比较笼统,考核指标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特别是工作实绩等指标比较原则和笼统,没有分科目的考核指标和分类别的考核标准,考评的要素基本相同,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干部的目标取向。过于注重考评,片面地将经济业绩、发展速度等同于政绩,考核的目的局限于奖励。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为被考核干部不断提高自身工作绩效明确方向和提供动力,并通过干部个人绩效的提高促进组织(单位)整体绩效的提高。法国著名管理学家法约尔提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②绩效考评要实现管理的目的,考评指标体系就应是绩效考评目标和内容的具体化,是对被考核者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科学评估的重要依据。

2、考评指标不科学,评价方法比较简单。

考核评价指标主要是“德、能、勤、绩、廉”方面,定性评价的多,定量评价的少,要素过于综合笼统,难以体现对不同职位、不同层级领导干部的不同要求。指标体系粗放性决定考核工作重显绩、轻隐绩的结果,影响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考核标准缺乏层次、综合性,不能准确反映绩效,导致考核结果失准失真。操作过程没有规范化和程序化,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考核缺乏对平时绩效完成情况的监督、考核,使年终考核缺乏依据。考核方式偏重于听述职报告、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查阅资料等静态考核方法,缺乏实地调查、跟踪了解等动态考核手段,考核主体对考核对象的了解缺乏深度和立体感,对工作计划以外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如何考核缺乏有效的办法,影响了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绩效考核要考绩和效,要考政治品格、道德素养和能力素质,考核指标必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3、激励功能不明显,导向不明。

考核结果运用不到位,没有真正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导致干部的热情不高、动力不足,影响了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前大部分的评价类型为奖惩性评价,没有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本人,发展性评价较少。由于被评估者的绩效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工作成果不易量化,或需要较长的时间,因而不宜使用绩效导向的评估标准。③但面对不应采用绩效导向的工作时依然用这种标准,导致很多工作在出成果之前,人们无视正在付出的努力,即使看见也不敢贸然作出结论。因此,越是干面上、事务性的工作,越是能立竿见影、认同度高的短视现象。从期望值理论角度看,人之所以愿意从事某项工作并达成组织目标,是因为这些工作和组织目标会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目标。考核结果简单化、公式化,难以作为干部奖惩和职务任免的直接依据;对表现优秀、政绩突出的班子及干部缺乏激励机制,同时对实绩较差、工作不力的班子及干部缺乏制约手段,致使考评结果的准确度和利用率不高,个人目标无法实现,①

② 参见:政府部门绩效评估研究报告,育龙网校WWW.CHINA- B.C0M 参见:许庆瑞: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

2③[美]罗纳德•克林格勒,约翰•纳尔班迪: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P404-406)

导致考核容易流于形式化。考核结果难以与干部个人的成长进步直接挂钩,与干部任免结合不紧,也制约了激励作用的发挥。绩效考评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客观、真实地评价干部的工作,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以此形成激励机制,使工作形成良性循环,最终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实现组织目标,即为发展性的评价。

二、构建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原则

(一)公民为本原则。这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原则在绩效考核评价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是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价值观。在绩效考核评价中贯彻这个原则首先表现在让公民成为绩效评价主体,这才能保证绩效是为公民服务的,是满足公民需求的。

(二)总体性与阶段性相结合原则。干部绩效考评体系的建立应围绕工作的总体目标进行细化,形成过程不同的层次和阶段的分支标准。根据不同的业务部门、不同的考核目的、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性格能力等因素,调整相应的考评内容,以期考评体系的运行长期有效地适应选拔任用干部的不同需要,真正考核干部的工作能力、业绩和潜能。这也是“指挥棒效应”的导向性要求。

(三)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原则。绩效考评是收集、分析、评价和传递某个人在其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的信息的过程。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依靠不同的主体,运用各种主、客观标准,对现职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成绩等进行综合评价。考评体系应贯穿于过程的各环节、全过程,既注重“事后”,也注重“事中”的考核评价,坚持平时考核、考核和中长期考核相结合,以平时考核作为基础,形成事前计划、事中管理和事后考核的三位一体的系统。

(四)规范性与操作性相结合原则。指标设置要依托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规则并与现行的行政法律法规相衔接,与上级下达的目标责任相一致,确切地体现政府行政主体的主观努力程度,综合地反映主观努力的结果。把考核指标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考虑相关指标间的衔接与制约关系,尽量做到有联系的指标之间的数值能够检验核实。考核指标的设置,既要便于具体操作,又要具有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可比性。既要防止指标过于繁杂、考评成本过高,又要防止指标过于简单、难以反映行政效益的客观实际。

(五)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考虑不同对象之间的管理需求差异,对能够量化的指标尽可能量化,难以量化的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再量化。不能量化的指标在制定定性考核目标体系的基础上,将定性档次与相应的量相对应。依据其工作的难易程度、产生的社会影响、工作的创新性、是否有经验推广价值等,相应确定不同评价等级,并根据不同层次评价对象设定权重,最终将绩效考核结果全部表现为量化的形式。

三、构建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路

开展绩效考核是提升我国核心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以工作绩效为主的考核评价制度,构建更加科学、更加精细、更加规范的制度化考核评价体系,从体制机制上打破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增强广大干部的紧迫感、责任感和危机感,促使广大干部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成长,进一步推动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一)突出科学发展实绩,制定考核评价标准。

考核评价指标的制定要围绕创优经济发展环境、创新社会管理环境、创美城乡人居环境等目标来设置,按照地域、部门、工作等类别不同及基础条件、客观环境的不同,分类设置考核评价标准。要破除以GDP为中心的考核模式,既突出重点又兼顾一般,既肯定主观又顾及客观条件,既体现定性分析又体现定量考评,建立涵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目标考核体系。主要应该考虑:一是人民生活幸福指标体系。《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明确写入“根据民意调查的群众满意度,分析当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状况与成效。”二是国民经济指标评价体系。包括经济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可持续发展指数、公共服务指数、政府效率指数、创业型指数等。使政府职能尽快转变到社会管理、区域调控、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上来,依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三是社会综合发展评价体系。科

学发展观要求政府必须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全面发展。综合管理指标包括组织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思想工作、统战工作、工青妇群团工作、机关自身建设(电子政务、依法行政、政务公开等)和本单位、本系统推行绩效考核工作等方面内容。通过设置相应的绩效考评指标,引导其重视教育和科技进步,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快信息化的进程,加强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关注就业,关注民生,对社会治安进行综合治理,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有效降低政府管理成本,从而提高行政效益。

(二)完善考核内容,使考核内容科学化、合理化。

健全完善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考核内容是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机关干部的考核以德、能、勤、绩、廉为主要内容,突出部门服务中心工作的实绩,特别是主动服务基层、出台创新举措等方面的实际表现,引导部门全力服务科学发展。强化民生实绩考核,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医疗、卫生、就业、文化等民本民生内容,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为民办实事项目可采取“一事一档、一事一考”的办法,明确单位、责任人职责和完成时限,促使各级干部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注重生态实绩考核,完善约束性指标设置,如增加环境保护、森林绿化覆盖率、水质量、节能减排指标,摆脱GDP考核约束。对社会事业方面的考核,纵向能看发展,横向能比高低,形成以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自身建设与管理为框架等内容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使考核评价内容更加科学、合理、全面。

(三)创新考核方法,实施分类分层的考核评价。

以分类管理为基础实施分类考核,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层次分析法(AHP)、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主成分分析法(PCA)、专家分析法(EA)、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等。根据行政管理职位系列和专业技术职位系列不同特点进行要素分析,科学合理地组合各项指标。按照评价主体的不同要求,根据人才的不同特征,划分不同的考评方式,强调不同的考评重点,以提升考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考评方式上,将单位自评、部门互评、领导点评、群众测评和专班综合考评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扩大覆盖面和参与面,综合多层面、多视角的绩效评价信息,实现多维度的立体考核,增强绩效考核的广泛性、参与性和公认性,充分体现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差异性。在执行的过程中还应考虑各种变量因素及时进行调整。

(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将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1、健全法制,确保考核工作的合法性和权威性。通过立法将评估过程中公共财政的分配与使用、公共服务项目的划分、绩效目标的确定及公共责任和顾客至上的管理理念表现出来,从而在政治上加强与维护现有的基本社会秩序,建立和发展社会公众对政府公共部门的信任,增强政府公共部门的号召力和社会公众的凝聚力。目前绩效评估立法的时机尚不成熟,制定相应的行政规章应该能够解决许多问题:如综合部门的战略规划制度、具体部门的绩效计划和审核制度、绩效信息获取和认定制度、定期绩效报告制度、绩效评估的结果运用制度等。

2、完善组织领导和工作责任制,强化领导责任。根据绩效考核工作需要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实行主要领导总负责,牵头责任部门分工负责和工作专班具体负责的制度。

3、建立协调运转和联动机制,确保考核工作的规范性。建立全程记载制度、业绩档案登记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督办和通报制度等,对绩效目标实行动态管理并与其他工作整体联动,相互促进。

4、设立公开监督机制,确保绩效考核过程的公正性。为确保绩效考核的公信力,在绩效考核中公开考评方案、考评过程和考评结果,公示目标任务、保证措施和工作承诺、主要业绩为,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扩大绩效考核的社会参与面,增强社会的认同度和透明度,增强干部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

5、构建考核结果运用机制,切实提升考核实效。把考核评估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条件,与干部使用和促进整改工作相结合,发挥考核的激励、导向和促进作用,实现考核的最终目的。

附: 作者通联

廖腾琼,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 单位地址:广西南宁市秀灵路37号 电话: 18978986897/13978682309

Email:ltq63@163.com

第三篇:重构检察干部评价体系的初步设想

“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优胜劣汰”,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人事制度改革设立的目标,也是检察改革努力的方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检察机关锐意进取,率先改革,大力推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轮岗交流制度,在激活用人机制,调动检察干警积极性和创造性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但是,站在

新世纪的高起点,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重新审视当前检察干部人事管理现状,我们会发现,过去所做的努力仅仅是冰雪融化的表层,而深层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依然存在。如果界定“能”、“平”、“庸”、“优”、“劣”,换言之,如何全面准确评价检察干部,在实践中并没有清晰的思路、成套的机制和规范的操作。笔者认为,检察人事制度改革若要向纵深推进,取得质的变化,就应从检察干部评价体系这一用人机制中基础性、根本性的环节上寻求突破,通过整合现有规范和方法,溶入新思路、新内容、新要求,对检察干部评价体系进行重新构建。下面谈一些初步设想,以期抛砖引玉。

一、检察干部评价体系的概念及功能定位

检察干部评价体系,是高检院《检察改革三年实施意见》中在检察人事制度改革框架内提出的目标性概念,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指能够全面、准确评判衡量一名检察干部德、才水平并且以其结论作为选拔任用、晋职降级、调配、奖惩及辞退等人事变更决策依据的一系列制度、规章和方法的总和。它是在考核制度基础上延伸扩展的,具有更高层次、更全面、更准确的根本性制度。它的实质意义在于运用岗位责任、目标管理、目标实施、人员优化、科学考核等手段来认识人才,鉴别人才,发现人才,选拔人才、激励人才。构成检察干部评价体系的要素有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内容、评价程序、评价标准、评价手段等。评价主体指了解被评价者真实情况,行使参与评价权的所有人,包括被评价者的上级、同级、下级和相关外部人员(有工作联系的单位或当事人)。评价客体是指被评价对象,包括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员、助检员及其他非法律职务人员。评价内容是能够形成评价结果的情况,指检察工作实绩思想品德、检察业务和法学理论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情况、学习情况,即德、能、勤、绩、廉、学六方面。评价程序是产生评价结果的步骤。评价标准是指做出评价结论的依据,换个角度来讲就是需要落到实处的检察工作规范、岗位责任、工作目标和量化标准,包括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中政委高检院若干纪律规定、岗位职责、年初工作目标和德能勤绩廉学优劣程度的界定等。评价手段是指产生评价结果的方法、措施具有考试、考核、人员功能测评、民主测评、民主评议等。

检察改革三年实施意见有关规定表明,完善检察干部评价体系的直接目的是改革检察官选任机制,最终目的是为了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制度,提高检察队伍的整体素质,调动检察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检察事业与时俱进,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源。从这种意义上讲,检察干部评价体系是检察机关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事关检察机关发展大局。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检察干部评价体系通过概念和目标的引深被赋予下列功能。

1、认证功能:证明评价对象一个阶段的德才表现的客观真实性,足以为做出评价结论提供依据的功能,如同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企业标准一样,证明检察干部现有的表现和水平,避免夸大或缩小对某人的评价。认证功能是评价体系的第一功能,是其它功能的基础。如干警在检察官考核表中做的自我总结,只有经过考核小组评议,院考评委认可,才能被认为是真实,是经过了评价体系的认证。

2、识别功能:专门识别出每个人的差异性,重点不是求同,而是求异。将每一位检察干部都纳入评价体系中,对德、能、勤、绩、廉、学六大方面的表现及潜在的发展倾向进行全方位考核考察,既不忽略优点,也不遗漏缺点,从德的高低、知识覆盖面的大小、智力水平的上下、专业技能的深浅、操作能力的强弱以及想象力、创造力、组织协调能力的水平等方面,识别每个成员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层次性,目的就是要区分出干的好还是干得坏,干的多还是少,能力大还是小,杜绝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发生。

3、遴选功能:在选拔人才时,为人事变更决策者提供好中选优、优中选优依据的功能。这是评价体系的核心功能,在以多选少时发挥最重要的作用。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可以在选任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官(主诉检察官、主办检察官)等法律职务、选任厅(处、科)长、局长、主任等行政职务以及评定检察官等级时提供全面、准确、翔实的评价结果,可以遴选各具特长的检察人才安排到最适合其施展才华的岗位,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营造最佳环境,为公平竞争构筑可靠平台。

4、引导功能: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引导检察干部

的思想和行为的功能。对人的评价最终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评价,检察干部评价体系涵盖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中政委、高检院纪律要求,以及岗位责任、岗位目标等规范性内容,从而能引导干警明确发展目标、努力方向,能够预测判断思想行为的后果。后果有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之分,如法律、纪律、岗位责任、工作目标,要求必须做到的做到了就要受到表扬、考核加分

、评为先进等正面评价,如要没有做到,就要受到负面评价。

5、激励功能:激发检察干部工作动力、创新动力,提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功能。评价体系产生的正确、准确的结论并选出优秀者或提拔重用会大大激发干部的内心动力,不单单是激励被评价对象本身,而且还会带动其他人员,产生示范效应,落后者产生压力,奋起直追,形成争先恐后局面,检察机关整体呈良性循环。

6、制约功能:制约用人方面的不正之风甚至腐败行为的功能。评价体系充满了科学性和透明度,体现了法治精神,一切规范和操作都在全体人员的监督之下,能够大大减少评价的随意性,避免出现“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不正常现象,杜绝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铲除孳生腐败的土壤。

二、检察干部评价体系现状剖析

根据党和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精神,对照高检院检察改革目标和有关规定,经过深入剖析发现,现有评价体系主要存在制度设计缺陷和制度操作不当两大类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价主体方面

评价主体应当是了解被评价者真实情况的人。从这一点来考察现有体系,存在评价主体要么过窄,要么过宽的问题。过窄体现在对一名检察干部的评价主要决定于上级领导,如普通干警由部门、分管两级领导评价为主,中层干部由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评价为主,院领导由上级院和当地主管部门评价为主;过宽就是为了做到领导评价和群众评价结合,走群众路线,一般把对某个人的评价放到了全院干警范围,而其中许多人对评价者情况并不真正了解。这种领导评价 民主测评(划钩)=评价结果的模式会导致了解真实情况的评价主体在评价结果中所占的比重下降,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准确性可能出现偏差,当然,这样分析并不意味着否定领导评价的水平,主要目的在于增强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性。因此在领导和全院干警中间应单独加入一个评价主体群,即加入同级、下级和系统外人员这些与被评价者有业务工作联系的,最有发言权的评价主体,如对检察院公诉部门一名检察官的评价,可以将本处其他检察人员、基层院公诉科有关人员和有工作联系的公安侦查人员、法院审判人员甚至当事人纳入评价主体,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主体圈。

(二)评价标准和评价手段方面

在评价标准方面,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中政委高检院若干纪律规定、岗位职责、工作目标及公示承诺、任职承诺没有严格纳入评价标准,使评价没有参照系,现实的表现究竟属于优秀、称职还是不称职,没有依据。另外,《检察官考核暂行规定》关于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项评价标准过于原则,没有可操作性,以至于实践中不再严格按照条文评价,造成“有据不依”现象。

在评价手段方面,可以说手段单一而且执行不严格,定性考核有余定量考核不足。按照《检察官考核暂行规定》核分应为平时考核和考核,但实践中只进行考核,而且也多为例行公事,这样易导致真实表现与评价结果的错位。如某检察院一位被评为先进个人的干警在当年机构改革双向选择中竟然落选,这一怪现象不能不使人对先进个人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手段产生疑问。另外还有民主测评手段,存在的问题一是测评内容缺乏针对性,没有分具体项目,而是笼统地进行测评。二是测评结果缺乏透明度,多做为决策者内部掌握的情况而不公开,这样引起部分干警猜疑,产生了自己的评价不起作用、最终还是领导说了算的想法,导致民主测评时不认真对待。笔者认为,从充分发扬民主、鼓励干警参与评价的角度可以考虑测评结果公开,至于决策结果与民主测评结果的不一致,决策者可以公开给予说明,以增强人事工作的透明度。

(三)评价功能方面

由于前述几方面缺陷,导致现有评价体系在评价功能方面存在的缺陷最大,除认证功能发挥基本正常,其他功能均未正常发挥。

一是现有体系的评价资料不足以识别出每个检察干部之间的差异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检察官考核登记表关于每个人的表现除了自我总结有区别外,组织评语几乎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单凭档案中关于个人评价的唯一记载几乎不可能识别出个人的差异性。由此可见,现有人事档案的价值亟待提高,要从过去的以政治识别功能为主,向以全面识别尤其是业绩、能力识别功能为主转变。识别差异性不是最终把人分为

三、

六、九等,而是要把每个人的长处、短处、优势、劣势清楚明了地显示出来。法国为识别公务员的差异性,考核内容多达十四项,即:工作速度、工作方法、专门知识、组织能力、服务精神、指挥能力、编制能力、协调能力、调查能力、适应能力、值勤情况、整洁状况、积极性和身体适应性等,严密科学程度可见一斑。

二是现有体系得出的评价结论不足以做为科学遴选优秀人才人的依据。实际工作中,当遇到评选先进个人、优秀检察官时,评价体系的作用得不到明显发挥,多数采用“印象派”手法,根据平时表现估计,或是搞平衡,“先进轮流当,明年到我家”,或是发扬风格善意谦让。尽管评选先进和优秀存在不尽合理之处,但大家似乎已经适应了这种现状,不以为然。可是当涉及到个人前途“动真格”的时候,譬如从助检员中选任检察员、从检察官中选任主诉检察官、从检察官中选拔中层领导乃至院领导时,人们对评价体系期望值增大,都希望全面准确地看待自己评价自己,而此时评价体系的作用却显得苍白无力,常常不得不借助于诸如年龄、学历、资历等其它一此手段,因为现有体系得出的结论偏重于定性比较空泛,无法满足好中选好、优中选优的需求。

三是其它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由于一系列规范、目标、责任没有纳入评价标准中,必须做到的变成可做不可做的,使得其引导功能不明显,许多规章制度、责任、目标、承诺等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讲在嘴上,唯独落实不到行动上。由于现有体系的识别功能,遴选功能的缺乏,使得激励功能大打折扣,不能调动起大多数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重构检察干部评价体系的原则和设计要求

面对现有体系的诸多缺陷,我们需要站在新世纪的高起点,用创新思维和现代理念来装备检察干部评价体系,完善功能,提升水平,具体应遵行以下原则:

科学原则。评价体系涉及人的管理,是科学性最强的一个课题,我们应该以人才科学原理来统领体系的重构,从如何有利于检察人才的发现、挖掘、重用、奖励等角度来整合体系要素,运用人事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社会科学来预置评价标准,运用系统论模糊数学来完善考核方法,提高人事工作的科技含量,提高评价体系的可信度。如量化考核标准中项目的设置以及分值的比例是科学性很强的具体问题,需要仔细研究。

民主原则。党的十六大已将民主政治建设纳入小康社会的目标,今后民主将会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在检察干部评价体系中如何真正体现民主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实践中虽然群众参与评价,但还是领导起决定作用。笔者看来,最好的办法是把领导的看法与群众的看法平等地纳入体系,把领导的高屋建瓴和群众的“雪亮眼睛”结合起来,领导评价和群众评价结果量化,按60和40的比例计入定性评价,最终是评价体系说了算,这样既制止了不踏踏实实干工作,专事溜须拍马、走上层路线的人被误用,又避免了平庸无为不讲原则的老好人被错选,真正用好民主测评、民主评议这些民主评价干部的手段,切实体现领导评价与群众评价相结合道路。

效率原则。重构体系不能成为工作的累赘,导致为应付考核,为应付评价体系而工作,一方面我们要通过体系鼓励出效率,个人有效率、集体有效率、整个机关有效率,另一方面这套体系的在操作方面也要体现效率,要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

创新原则。江泽民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动力。我们重构体系本身就是一种制度创新,重构后的体系更要鼓励创新,既要规范化,又不能使条条框框束缚住检察干部创新的思想和行动,我们的评价标准要向创新倾斜,量化考核要加大奖励分值,鼓励干警多提合理化建议,变被动思维,为主动思维,不断提高积极性和创新性。要通过体系把有创新意识有创新成就的人挖掘出来、表现出来,突出他们的作用和价值。经过重新构建的评价体系要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客观真实性:在所有要求中必须首先要保持评价结论产生依据的真实性和产生过程的真实性。(2)全面性:检察干部的德、能、勤、绩、廉都能有正确反映特别是政治表现、业务实绩、综合能力要有详细准确的资料;(3)层次性:不同层次的检察干部有不同的评价重点,对院领导重点反映决策能力,对中层领导重点反映指挥能力;(4)动态性:对一个干警的评价是在动态管理中收集表现信息资料,随着本人变化而变化,而不是毕其功于一役,先进永远先进,后进永远后进;(5)可操作性:评价体系设置从内容到程序均便于操作,繁简适宜;(6)可比性:同类型的人员评价结果可横向比较,不同类型的人员评价通过科学手段也可进行量化比较;(7)实用性:评价体系反映出的结果足以作为评优、晋升、奖惩的依据,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很强的公认度;(8)终局性:评价体系产生的结果是主客观结合的科学产物,是最终结果,具有最高的权威和效力,是人事决策者处理人事问题时唯一的依据(除年龄、学历等客观条件外)。任何个人没有足够证据不能否定评价结论。

四、重构后检察干部评价体系的操作模式概述

前述概念、定位、原则、要求,最终是为了落实到实际操作中。由于侧重于体系的思想性,具体的操作性思考尚不深入,所以仅将操作模式的雏形做一概念,一种是普通模式,一种是特别模式。

(一)普通模式普通模式主要用于日常性的评价,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是评价标准预置。评价标准包括根本性制度、目标计划、岗位责任、考核标准四部分,根本性制度即检察机关班子建设、队伍建设、业务建设、形象建设、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制度,目标计划即每年或每一阶段时间制定的岗位目标、公示承诺、竞争上岗任职承诺等,岗位责任即所在岗位承担的各种责任,考核标准即明确达到什么条件能评为优秀等次、称职等次,不能含糊其词、无据可依。以上评价标准必须预先设置,不能事后设置,否则会导致公认度下降、科学性降低。

第二步是评价资料实录。为增强评价体系的识别功能、遴选功能,给每位干警建立“四卡”。一是政治表现记录卡。由政工、纪监部门填写内容主要有思想品德情况、遵纪守法、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情况、是否有迟到早退旷工现象、廉洁自律情况;二是工作表现卡。由本人填写,按周或月填写所干工作数量、质量及效率自我评估。部门领导查阅审签并就工作实绩、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两方面作出阶段性评价,部门领导填写的工作表现卡由主管领导签署评价意见;三是能力表现卡。主要反映检察业务水平、法学理论水平或其它方面能力包括与本人从事业务无关的能力,要写明支持观点的具体事例;四是综合意见反映卡:此卡记录平时与被评者有工作联系的本院和外单位的人员对其评价,如评价公诉等业务部门人员可以听取公安侦查、法院审判人员、律师以及当事人的意见,对其政治、工作、能力等方面均做详细的了解。评价办公室等非业务部门人员可以听取本院其它部门、本院外上、下级有关单位的意见,就其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办事能力进行考察。具体记录可由部门负责人或政工部门专门考核人员进行。

第三步是评价实施(即考核)。考核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通过定量反映结果的方式,汇总四卡,对照评价标准量化考核办法进行考核,量化打分,经部门内民主评议、全院问卷式民主测评评出优秀等次。量化考核中工作实绩占60,定性评价占40,上级即领导、同级即同事、下级即对口部门人员、关联人员比例15;10:10:5,考核结束后将四卡随检察官考核表存入本人档案,使个人档案关于每个干警的德才表现具有比过去更翔实的资料。实践表明,定性考核仅仅是主观评价,缺少客观的尺度,所以只有量化考核办法才是定性、定量相结合最佳切入点,如何提高其科学性、合理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特别模式如果将以上这种鉴定平时表现的评价称为普遍评价的话,还存在一种特别评价,即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或选拔检察官时需做出的评价。从检察官中选拔主诉主办检察官、助检员晋升检察员,选拔办案能手或专业人才的,仅有普通评价不足以达到好中选好、优中选优目的时,需要启动特别评价程序。其评价结论产生应以考核结果为主,如果需要强调某一方面的表现和能力,可以深入调查了解,查阅四卡资料,还无法肯定评价可进行考试,专项能力测评,对于一些特别重要的岗位,为提高选拔的科学性,我们可以运用兴起于八十年的人才评价现代化的人员功能测评方法对候选人进行比较。将每一项测评要素确定分值交一定范围的干警参与打分测评,按照数学原理可计算出准确度很高的结果。具体可分为四大类:素质结构包括政策水平、事业心、纪律性、刚正、实事求是、法律概念;智体结构,包括法律知识和检察业务知识、知识面、逻辑性(周密性)、判决力(准确性、及时性)、精力;能力结构,包括发现问题能力、表达能力、交涉能力,获得信息能力、工作成效,包括批捕准确率、起诉准确率、大要案侦破率有判决率等。通过上述科学手段可以在众多候选人中选出最优秀者,从而避免选拔任用干部的失误,失察现象,同是也给大家一个公平、公正竞争的机会,这正是评价体系所追求的效果。

五、重构检察干部评价体系的关联措施

检察干部评价体系不是封闭的,它是全国干部人事制度系统的子系统也是检察人事制度大框架内的一个环节,在重新构建这一体系时不能无限放大它的地位和作用,在正确定位的同时,需要在充分发挥它应有功能和作用方面采取相关措施:

首先,要积极争取党委支持,明确检察干部评价体系的相对独立性。检察干部评价体系产生的全面准确的结果,对选任检察领导干部起着重要作用,因为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与党政机关相比有其特殊性,除了政治属性,行政属性,更多是发挥其职能的法律属性,从某种意义上讲,重视检察机关对干部选任的自主权就是重视司法工作职业化规律的体现。

其次,检察干部评价体系应引起检察系统内部自下而上的足够重视。管理学界有句名言:只有落后的管理,没有落后的人员。检察机关也应向管理要效率,以管理求发展强素质。从基层院到分市院、省级院乃至高检院,规范性文件要全面落实就必须自律,而不是他律,上下联动才能取得检察人事制度改革的彻底成功。

第三,检察干部评价体系需要尽快进入信息化轨道。评价体系是一个收集、储存、利用检察人员信息资料做出评价结论的体系,如果采用计算机技术,用高科技来进行人事管理,评价体系的各种作用将会发挥得更充分。

第四,紧紧依靠思想政治工作来拾遗补缺。评价体系的设置尽管自成系统,较为完整,但运行中终究会有疏漏的地方,不尽合理、不尽协调的地方,在操作中出现这些问题需要政工干部及时掌握动态,纠正失误。

六、重构检察干部评价体系的未来价值

革除陋习,改变现状,重新构建检察干部评价体系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未来检察事业的发展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重构体系是落实中政委、高检院一系列规范的需要。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人民寄予很高的希望,高检院为把检察队伍建成作风硬、纪律严、素质高的队伍,先后下发了许多规范性文件,而这些规定要落实到行动中,深入到心目中,就必须纳入评价体系做为行为评价标准。

重构评价体系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的需要。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了主体多元化、制度多元化,个人价值观念也正在发生变化,过去强调社会价值忽视个人价值,如今追求二者统一,代之而起的是鼓励成才,鼓励冒尖,张扬个性,充分发挥个人才华,为社会做奉献,评价体系正是通过关注个人价值实现程度并准确评价来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进而充分实现其社会价值。重构评价体系是司法改革的需要。以尊重司法规律为核心的司法改革会逐步减少行政色彩,集体责任向个体责任转移,主诉(主办)检察官制度的普遍推行对评价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既然责任到人,那么配套的必须有认定评判履行责任情况的评价体系,否则责任形同虚设。

重构评价体系是公平竞争的需要。没有竞争,社会就不会进步。随着我国民主、法治进程的不断深入,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将无处不在,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目标的实现指日可待未来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竞争就必须有“游戏规则”,检察干部评价体系就是检察机关内部竞争的游戏规则。

综上所述,重构检察干部评价体系是以法治精神指导人事改革、实现人事法治化的设想。随着全国检察机关新一轮争创活动的深入开展,对集体力量的调动必然会转向对个人力量的调动,当通过评价体系真正激活每一个检察干部的内心动力时,检察机关将全面呈现出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与时俱进、奋发上进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局面。

第四篇:意味着将重建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2013年6月,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谈到选人用人问题时,习近平说,“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谈谈你对不能唯GDP论英雄的用人看法。

【题目解析】这是典型的智能型问题。

【答题思路】提出观点——论证观点——落实观点

【参考答案】

习总书记针对选人用人的问题,提出的不能唯GDP论英雄,是值得我们提倡和践行的。(提出观点)

在我们改革的过程中,大力发展经济,在对于政绩的考核偏重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关乎民生的问题,如:民生问题、环保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这样的唯GDP论英雄的方式,使干群关系紧张。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的满意才是我们工作的最终目的。

同时,我们的改革要想进一步的深化,要进行政府职能方面的改变,要建设服务型的政府,对于干部的任用与考核不唯GDP论更有利于我们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新的选人用人思路,意味着将重建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改变过去的“谁英雄、谁好汉,就看在GDP面前能干不能干”导向。

但干部考核评价体系重建是一个系统工程。以绿色GDP为例,2005年初,北京、天津、河北、辽宁等10个省、市,相继启动绿色GDP试点,将环保指标纳入政绩考核。但这之后,试点省市纷纷退出,刚露出“尖尖角”的绿色GDP政绩考核悄然无踪。(论证观点)

纠正“唯GDP论英雄”,进一步的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政绩评价体系应该从以下几方进行落实:

第一, 重视干部的一贯表现,建立长期跟踪考核机制。通过平时的考核更加客观的对干部进行客观全面的考察。

第二, 以群众满意度为测评指标。人民的满意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在考核制度中加入群众的满意度测评指标,可以反映干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多少,可以反映干群关系。

第三, 建立多维全面考核制度。在考核的指标中,应该建立多角度全方位的考核,全面评价。如: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

相信在不断的摸索中,我们会更科学、全面、客观的选拔和任用人才,从而进一步深化改革,深入发展。

第五篇:论高校中层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

加强干部考核是干部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公平、公正使用干部的前提。高校如何按照要求,加强干部考核评价工作,是高校组织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针对目前干部考核评价工作中的问题,结合高校组织部门工作的经验,就做好高校中层干部考核评价工作做简要探讨。

一、细化考核标准,科学设置评价内容

1.个人考核与单位考核相结合。对于干部的考核,基本要素是德、能、勤、绩、廉,如何细化该基本要素,必须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而干部的工作与所在单位的工作密切相关,因此在干部考核中要处理好个人与单位的关系。对单位的考核可以相对统一标准,根据高校的实际,可分职能部门、学院及其他单位几类制定考核标准,并适当进行量化。加强干部个人考核与单位绩效的联系,有利于形成班子的合力,共同为单位发展尽职尽力。

2.岗位目标责任和绩效相结合。建立和完善以工作实绩为核心的干部绩效考核机制,积极推行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和干部绩效管理。坚持以工作实绩为主,重点考核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根据每名干部所处的岗位不同,制定不同的责任目标,并对这些责任目标进行分解和量化,使其便于操作。要通过目标责任的分解,使每一名干部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以一流的工作作风,创造出一流的工作绩效。

3.适用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适用性是指在指标体系项目设置上要简洁实用,增强可操作性。考核指标设置要明确具体,能量化的指标要量化,实在不能量化的,要用定性的办法从工作的效果、群众的满意程度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并有相应的考核标准。

4.相对稳定和灵活运用相结合。干部考核评价的标准在一定时期内要保持稳定,以确保领导干部队伍的稳定和干部施政思路的持续性,

二、规范考核方法与程序

1.合理确定评价主体。必须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发扬民主,科学合理地确定评价主体,最大限度地扩大群众参与的范围。通过民主测评、群众满意度评估等方式,加大群众对干部考核工作的监督力度。特别是要对一些定性指标的考核,在较大范围内开展民主测评,真正让“群众满意”成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变“眼睛朝上”为“眼睛朝下”。对于高校中层干部的考核,学院的每一位员工对学院的领导都有发言权;对职能部门的领导,职能部门的全体员工和全校的管理干部都要参与测评。

2.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在干部的考核指标中,除了有定性考核指标外,一定要有定量指标。定性考核,通过得票率来判别群众公认程度;定量评价,按照不同岗位、职责的特点,建立差异性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差异测评与综合比较分析,给被考核对象排出名次。两种考核方法的综合运用,能较为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单位和干部个人的工作实绩。

3.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引入现代信息技术、量化技术,应用考评软件,快捷处理考评信息。运用科学的监测手段和调查统计技术,减少人工操作,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考核工作效率。建立干部考核评价信息库,及时收集相关职能部门的专项工作评价意见,及时跟踪考核干部在重大问题、重大事件中的表现,为全面、历史地评价干部奠定基础。

4.形成一套规范的考评制度。对考评的人员组成、程序、内容、标准、方式等相关内容做出明确要求,如针对评价时间较紧、人员相对较密集的情况,可采取提前通知、分散就座的方法排除干扰。另外,规范考核时限。以干部任期为考核周期,在年度和届中实行动态管理,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以不定期为主,让干部在任期内集中精力办实事,避免干部追求“短期政绩”。

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考核结果的可信度

1.通过多层面的考核,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领导测评、部门测评和群众评议相结合。包括分管校领导测评、机关正职对副职测评、机关职能部门对学院分项工作测评、学院教工测评、处级单位内部测评、服务对象(学院、师生)对机关职能部门测评等。比如,对学院副职的考核,其成绩构成除了单位成绩和教工测评成绩以外,还包括分管领导、机关职能部门对其对应分管工作成绩的测评;对机关职能部门副职的考核,其成绩构成除了单位成绩和单位内部测评成绩外,还包括分管校领导的测评成绩、机关正职的测评成绩以及服务对象(部门、师生)的测评成绩。考核过程体现工作负责对象和服务对象的“双评价”。

2.通过科学的分析,提高结果的可信度。坚持辩证分析与综合考核相结合。辩证分析是要区别对待不同岗位和客观条件下干部的工作,防止简单划一,并在一系列量化指标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在横向上,对不同部门和不同单位的领导干部政绩对比可以评出优劣。综合考核是指既看主观努力也要看客观条件,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领导考评与服务对象考评的关系,并在一系列量化指标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在纵向上,通过不同时期、现任与前任领导干部政绩对比,反映领导干部政绩的发展变化和领导水平的高低。通过对各个环节的考核结果进行全面分析,统筹考虑个体绩效与集体绩效、指标数据与群众评价,多层面、多角度考核干部的德才表现、工作思路、工作能力、工作投入和工作成效。

四、有效运用考评结果

科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对干部实施培养和管理。只有把考核评价结果与干部的选拔任用有机结合起来,把对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绩效和德才表现做出的结论,作为决定干部升降去留的依据,通过严格兑现奖惩,切实解决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和干部能上难下的问题,充分调动各级领导干部的积极性,真正形成激励竞争、优胜劣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良好的创业干事氛围和正确的用人导向。

干部考核评价结果的应用程度直接影响考核本身的功能和权威性。因此,要建立尊重考核评价成果的工作制度,防止考核评价和运用脱节。在当前亟需探索建立包括激励和竞争、信息公开、评价责任、评价申诉等机制,把考核评价结果科学、有效地运用到干部的培养开发、选拔任用、升降去留、监督管理的全过程。对经考核评价认定德才表现和政绩突出的干部,要极力举荐,大胆提拔重用;对经考核评价认定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较差的干部,要进行诫勉谈话或职务调整。要充分利用考核评价成果,比较个人优势,调整优化领导班子结构,调整补充后备干部,通过考核评价发现人才,建立档案,以备使用。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上一篇:干部作风整顿工作汇报下一篇:工厂安全生产管理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