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人才评价体系

2022-07-03

第一篇:核心人才评价体系

围绕职业核心技能设计高职人才培养体系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孙中义

一、围绕职业核心技能设计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

为了更好地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国际职业教育领域提出职业核心技能的概念。核心技能是人们在职业生涯甚至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并体现在具体职业活动中的最基本的技能,它们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成为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特定技能的基础,其影响辐射到整个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特定技能领域。

1、高职教育要围绕核心技能培养人才

英国是较早开展职业核心技能研究的国家,经过多年的开发研究,英国将现阶段的核心技能明确为6项,即:交流、数字应用、信息技术、与人合作、自我提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英国所开发的核心技能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可转移性,它不仅是普通教育的核心,也是全面推行一种新型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基础。

结合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中国实际情况和职业技能开发的需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OSTA)在1998年立项、2000年正式启动的《国家技能振兴战略》国家课题研究中,提出中国自己的《核心技能标准体系》,该体系参照英国标准分为8个技能模块:交流表达、数字运算、革新创新、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外语应用。根据国情,我国“核心技能标准体系”比英国标准多了两项:革新创新能力和外语(主要是英语)应用能力。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适用的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技能型、技术型人才,必须关注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并把核心技能的培养作为各类专业人才的最终任务。因而我院在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时候,在对社会需求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围绕核心技能的培养,研究本专业核心能力,将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

2、职业核心技能是设计培养体系的基本依据

学院修订教学计划的有关规范,是学院教育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制定教学计划的纲领性文件,也是课程体系设计与改革的指导性文件。贯彻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结合我院围绕培养职业核心技能设计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思考,我院自2004年起,每年都制定印发有关规范,并强化职业核心技能培养的思想。

为了更好的指引个专业完成高职教育的两大任务,尤其是围绕培养职业核心技能设计设计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我们主要做了两各方面的规定。

一是提出六大原则,即主动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原则,坚持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综合培养的原则,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的原则,体现整体优化的原则,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注重创新和特色的原则。

二是设计了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在这个框架内,我们对全院的公共基础课、职业核心技能课、职业技术课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尤其是对全院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设计了基本框架。使得各专业围绕职业核心技能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和教育体系的思路更加明晰,并在制度上加以规范和落实。

3、围绕职业核心技能设计专业能力的三个模块

根据OSTA提出的八大通用核心技能,结合高职培养人才培养任务,学院把高职的专业能力要求分为职业通用能力(包含于综合素质与能力模块中)、专业核心技能(又称专业知识与技能)和职业拓展能力(包含于专业拓展能力模块中)三个模块。各模块有各自的侧重,整体又有机结合,互为促进和强化。

二、围绕核心技能培养优化设计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设计是核心技能培养的基础性工作,高职人才培养要根据职业核心技能培养的要求,积极开发核心技能课程,设计适应职业核心技能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并结合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考试,将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使之能够满足完成高职教育的两大基本任务的要求。为了使课程体系能够支撑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我院共设计了四个课程平台。

1、公共课程平台

公共课含“两课”、公共基础课和规定必修课三个部分。主要包括“两课”、大学语文、公共英语、体育与健康、安全教育、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等。根据专业不同,个别专业的可进行部分调整。这是一个院级的课程平台。

平台课程的任务除了完成高职教育的文化素质和基础理论教育功能外,还要根据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要求,突出这些课程工具性的作用,主要完成职业通用能力模块的培养,关注两个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一个是外语应用、一是信息处理。

2、职业技术基础课平台

这是第二个平台,即传统的专业基础课平台。平台课程的任务是完成职业技术基础知识或基础理论的教育,是培养学生职业基础素养以及行业通用能力的基础,也是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的基础。这个平台是面向职业(岗位群)的,为同类专业所共有。根据高职专业管理的规律,同类专业往往由同一个系,所以这个平台又称为系级教学平台。

围绕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要求,在这个平台,我们设计了两门职业技术基础课作为推荐课程。一门是重点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表达(方法与设计)”能力的“公共关系基础”,一门是培养“交流表达(内容体现)”能力的“应用写作”。

这样,在前两个平台中,基本上体现了我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即三大通用职业能力的培养,称为“三个基础”。“三个基础”分别是公共英语和应用写作两门课程支撑的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支撑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公共关系课程支撑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3、职业技术课程平台

第三个课程平台,传统称为也称为专业课平台,分为职业技术课、职业技术选修课以及独立的实训环节三类课程。这个平台是面向具体岗位的,主要是围绕特定岗位的需求,完成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一般来说,每一专业核心技能模块有2门以内的对应课程,设计一个以上的独立实训环节。

4、公共选修课平台

公共选修课程,是我院的第四个课程平台,也是一个院级课程教学平台。这个平台的着眼点是综合素质教育,目标是职业拓展能力。

按照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要求,该平台要重点关注和提升学生交流、合作、自我提高、革新创新方面的能力,教给学生职业生涯乃至人生有用的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的行业适应能力、自我学习和提高的能力。

我院根据师资力量、专业特色、办学特色,设计了一系列的特色课程。为了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我院将公共选修课的设计与学校综合素质教育体系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结合各种各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共同为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技能服务。

我院从2001年给99级各专业开设选修课,2004年又重新设计了选修课开设的模式,决定由各系分别开设,并于2005年秋季在各专业全面开设了选修课程。2006年,在修订2006级专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根据我院专业人才培养的综合设计,我们系统的优选了67门课程,作为2006级各专业的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包括人文社科、体育与卫生、职业综合技能、经济与管理、工程技术、学院特色等六大类。

三、适应职业核心技能培养进行过程设计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必须有相适应的培养方法,领先的观念、科学的设计、适当

的方法相配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领先的观念是先导,科学的设计是保障,适当的方法是必由之路。学院在多年的人才培养工作中,总结出三个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即双证结合、工学结合、产教结合。

1、双证结合提出毕业标准、设计课程体系

落实双证结合,确保学生获得一门以上的与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原则意见”中,我院对各专业的毕业标准作了统一的规定,其中明确要求,合格的毕业生应当“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能适应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获得劳动部门或有关行业的一种以上的从业资格认证或技术等级证书。”

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原则意见”提出,各专业“职业技术课的设计要综合考虑、整体优化,应结合市场规律、尊重教学规律,科学设计理论和实验教学环节的课程安排,并和专业培养有关的职业资格、技能的考试、鉴定有机地结合起来。”

2、校企结合保证培养体系设计和课程设计突出就业导向

产学研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校企结合或产学结合是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走产学研结合的主要形式。在体系的设计方面,为了使校企结合落到实处,在“原则意见”中,明确要求“修订教学计划要进行必要的社会调查,注重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要特别关注本地区经济发展和本专业领域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使教学计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产学结合是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过程应主动争取企事业单位参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有条件的专业应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制订和实施教学计划。”

为了保证教学计划修订过程能够体现产学结合、校企互动,在“原则意见”中,要求“教学计划方案经专业带头人提出草案后,各系要组织专门的论证会,有条件的应召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进行论证。”

学院各专业都成立了由院校教师、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此外,各专业在修订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还组织了由企业、行业人员参与的专门论证研讨会。2004年以来,学员围绕旅游与酒店管理、机电一体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管理、多媒体技术、商务秘书、保险、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电算化、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宝玉石技术等专业召开了20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共邀请了20多家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到学校参与制订(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工学结合进行职业核心技能培养的过程设计

工学结合是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有效模式。工学结合能够给学生以真实的角色体验,学生可以通过工学结合,了解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职业要求,结合自己的专业规划和职业或岗位的要求,设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形成学习的主体意识,突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学生中心地位。学院通过工学结合,可以密切校企之间的关系,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便于调整和优化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建设实习和就业基地。企业通过工学结合,参与院校培养的过程,有利于选聘优秀的人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是一种多赢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的思想,首先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吸收工学结合的各种成果,有效利用来自工作一线的信息,在“原则意见”中,要求各专业“培养目标、职业能力模块、课程体系的设计,要在对用人单位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要广泛吸收校内外尤其是用人单位的有教学或实践经验的专家参加,有条件的征集学生或毕业生的意见,征求他们对专业修订的建议或意见。”

(1)2+1教学改革的设计

目前,我院工学结合的主要体现在2+1的教学改革。为了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需要,我院从2003年开始,在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两个专业实行2+1教学改革。“2+1”的含义是把学

生高职阶段3年的学习,分为2年的在校学习和1年的岗位学习。2年在校期间,系统学习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基础的实践知识;第三学年实行工学结合,按照酒店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进入酒店的前厅、客房和餐饮等部门进行顶岗实习工作,增强专业适应性。

在顶岗工作中,学生被派往有关企业(实习基地),学生主要接受实习单位管理;这期间的培养计划,由学院和企业共同制定,培训、教育由双方共同承担;学生则结合岗位要求按照计划接受培训,并根据工作性质,辅以自我学习与自我提高。教学系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每两个月对各实习点进行教学巡视,现场指导学生的学习;为加强学生自身管理,学院还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撰写实习日记和实习小结,实习结束前撰写实习报告,填写实习鉴定表。

通过工学结合,酒店、学校和学生三方面共同努力,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受到社会、企业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学院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2)其他专业的工学结合设计

除2+1教学改革的专业以外,我院各专业积极采用认知实习、专业实习、顶岗作业和参与项目施工等方式,实现培养过程的工学结合设计。

岗位认知实习。我院机电类专业、地勘类专业一般都安排有一定时间的岗位认知实习,了解职业岗位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基本程序和基本要求的感性认识,为今后全面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打下基础。

专业仿真实习。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针对某一项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现场作业或训练,进一步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如野外地质构造实习、钻探操作技能训练、数控机床工件加工等。

岗位作业实习。即顶岗实习,是指在毕业实习阶段,利用一个学期或一年的时间到订单培养单位或校外实习就业基地进行顶岗作业,进一步熟练技能,增加岗位的适应性,达到毕业后直接上岗的目的。

参与项目施工。这种工学结合的方式,主要体现在地质类专业的培养设计。安排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三年级学生,在学校老师和地勘单位施工专家的指导下,独立承接地质类工程项目,学生分工协作完成项目任务。

第二篇:考核政绩方法评价标准是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核心。

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在政绩观上存在一些问题,如虚假政绩、“工程”政绩,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同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不够科学,以及考核内容不够全面、考核方法不够完善等有很大关系。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准确地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已经成为当务之急。[12]

这些年,一些地方试图通过建立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规范,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实绩进行考核,应当说这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应该坚持。但从现实情况看,存在着目标制定难以科学化、班子成员目标难以区分、岗位职责难以规范、考核党政职能部门干部时缺少可比性等问题。要解决整体与个体、结果与过程评价的难点,一定要从政绩的“客观性、过程性、公共性、整体性、多样性”的特点来把握。既要设置对班子的考核评价指标,还要合理确定个体成员的考核评价指标,同时把个体政绩和集体政绩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此得出较为科学合理的结论。[13]

因此,要把建立干部岗位职责与建立干部实绩考核体系的研究结合起来,注意分清班子成员在集体和具体工作中担负的具体职责、所处的地位和影响,看他们发挥的是主要作用还是次要作用;特别是对副职的考核,要在重点考核其所分管工作的同时,也考核对其他方面工作的贡献,保证对干部作出全面完整的评价。这个问题值得很好研究,以防止和解决一“绩”多用和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避免实绩考核的片面性。

因此,要通过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干部实绩的标准和方法,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干部得到重用,使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惩戒,有效地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从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能力要落实到实绩上,实绩体现着能力。[14]

意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能够真正实现全面发展,并且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培养党员务实的工作作风。目前由于在一些地方一些干部为了谋取所谓的政绩,急功近利,不择手段;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形式主义作风和弄虚作假行为相当严重,这完全是与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政绩观背道而驰的。领导干部要正确处理唯上与唯实的关系,实事求是地摆正个人名利地位与群众利益的位置,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班子的政绩和个人的荣辱与广大人民的利益紧紧捆在一起,能创造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功劳和成绩!

树立正确政绩观是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取得什么样的政绩、创造多大的政绩。因此,我们要以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要使我们的事业健康发展,就必须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以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办实事、务实效、求实绩的政绩观。

第三篇:四种中文核心期刊评价体系介绍

对中国内地出版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以下几种版本:第一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要目总览》不定期出版,已于199

2、199

6、2000年出版过三版,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2004年出版第四版。第四版在总结了前三版的研究经验,对核心期刊评价的基础理论、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指标体系、核心期刊表的学科划分、核心期刊数量)、评价软件、核心期刊的作用与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评价方法,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力求使评价结果能更准确地揭示中文期刊的实际情况。第四版核心期刊定量评价,采用了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它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获国家奖或被国内外重要检索工具收录等7个评价指标,选作评价指标统计源的数据库达51种,统计文献量达到943万余篇次(1999至2001年),涉及期刊1万2千种。第四版还加大了专家评审力度,1873位学科专家参加了核心期刊评审工作。经过定量评价和定性评审,从我国正在出版的中文期刊中评选出1798种核心期刊,分属七大编75个学科类目。

第二种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限理工科期刊,以下简称《引证报告》)。《引证报告》以国内1000多种中、外文科技类期刊作为统计源(这些统计源期刊又被称作“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该引证报告选择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论文地区分布、基金论文数和自引总引比作为期刊评价指标,按期刊所属学科、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和期刊字顺分别排序,可用于期刊的质量评价。报告的内容是对这些期刊进行多项指标的统计与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类进行“影响因子”排名。《引证报告》统计源期刊的选取原则和《要目总览》核心期刊的认定各依据了不同的方法体系,所以二者界定的核心期刊(指科技类)不完全一致。

第三种是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CI)或者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CSCD),只限于理工科期刊。它是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建立的, 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很多高校和研究院所在科研成果认定中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中的刊物均认定为核心期刊。2005年CSCD收录的期刊有1047种,其中,核心库期刊669种(以*号为标记), 扩展库期刊378种。CSCD在系统功能建设上不仅与美国SCI基本一致,而且还根据国情设立了一些特有的数据项目,如论文受资助情况、论文发表的时差等。可以说,CSCD汲取了SCI的先进经验,是目前中国自建的功能相对完善、内容比较规范的本土化的引文检索工具。

CSCD从1994年开始向社会提供服务以来,它在科研绩效评价方面的优势功能得到了科技管理工作者和广大科研人员的广泛认同。先后被国家的一些重要的科研管理部门和重大科研计划指定为专门的查询库,例如:

★被中国科学院院士主席团指定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推选人查询库

★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列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申请项目查询库

★被第四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主办单位指定为申报人查询库

★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列为后期成果评估查询数据库

★被国家重点实验室办公室指定为重点实验室评估期刊源

★被中国科学院指定为百人计划查询数据库

★被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指定为职称评定和人才选拔的查询数据库

第四种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期刊是由教育部社政司、17所重点高校专家和社科管理专家组成的咨询委员会、全国1000余位学科专家和南大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共同评选后确定的。目前许多重点高校已将CSSCI的来源期刊作为本校文科教师科研评价的依据,教育部已正式启用CSSCI作为重点研究基地评估、申报的依据之一。 CSSCI的来源期刊是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被引总次数等数量指标与各学科专家意见而确定的。确定之后,还要进行动态管理,即每年根据期刊质量的情况,增删、调整有关期刊。具体确定来源期刊的原则有:(1)入选的刊物应能反映当前我国社会科学界各个学科中最新研究成果,且学术水平较高、影响较大、编辑出版较为规范的学术刊物;(2)入选的刊物必须是正式公开出版发行,且具有ISSN或CN号;(3)入选的刊物其所刊载的学术文章应多数列有参考文献;(4)凡属索引、文摘等二次文献类的刊物不予收入;(5)译丛和以发表译文为主的刊物,暂不收入;(6)通俗刊物,以发表文艺作品为主的各体文艺刊物,暂不收入。参照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选用期刊占世界科技期刊总量的比例与《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选用期刊占我国科技期刊总量的比例,结合我国社科期刊出版发行的情况,确定CSSCI的来源期刊控制在我国正式刊行的社科期刊总数的8-15%。2006-2007年确定的CSSCI来源期刊为493种。

(邱敦莲 整理)

第四篇:电信运营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竞争机制的引入,垄断被打破,中国的电信运营企业越来越感受到竞争带来的威

胁和压力,更多的企业开始思考如何从战略高度上抢占市场战中的制高点,他们逐渐把目光转向企业的核

心竞争力这一制胜法宝上。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哈默和普拉哈拉德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公

司核心竞争力》一文中首次提出的,并指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保持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企业立于不败

之地的法宝。自此,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流行全球,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研究和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中国电信运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特征

哈默和普拉哈拉德指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 并指出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性、独特性和延展性的特性。其后又有许多学者从各个角度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形成了基于知识、资源、组织和系统等观点的核心竞争力的理论体系和方法。

在各电信运营企业技术、业务、服务选择日益趋同化的今天,电信运营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借鉴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并结合电信运营企业的特点,本文把电信运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定义为: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积累性学识,表现为建立在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基础之上的核心能力体系。

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如下特征:

价值性。它必须特别有助于实现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它在降低成本、创造价值、提供优质服务方面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同时,在实现顾客利益的基础上给电信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长期的主动权和超过同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额利润。

延展性。电信运营企业能够从核心竞争力衍生出一系列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满足顾客需要。它为企业其他各种能力的发挥提供了一个更坚实的平台,在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之上,电信企业不断衍生出新产品、新业务,以较大程度满足客户的需求,为电信企业不断创造出新的利润增长点。

难以模仿性。电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是独一无二的,为企业所特有,它是电信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个性化发展的产物,是电信企业独特的技术、技能、组织特征、独特的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员工素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很难被竞争对手掌握并复制。难以模仿的特征决定了企业的异质性,也决定了企业的不同效率和收益及发展潜力的差异。

不可交易性。核心竞争力是电信企业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积累性学识,它与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企业资源高度融合,它与企业拥有的有形资产不同,很难从企业主体中分离出来,它是一种隐形知识,可以被感知,但却无法通过市场进行交易买卖。

整合性。电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核心,对电信产业价值链、企业内部价值链、企业核心能力的有机整合而形成的有机综合体,它是对电信企业整体而言的。电信企业通过对资源和能力的整合,使电信企业拥有的核心资源发挥其效用,在向顾客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表现相对于对手的显著优越性。

动态性。电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与一定时期的产业动态、管理模式及企业资源等高度相关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核心竞争力必然发生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形成后,就面临再培养和提升问题,电信企业必须根据产业发展动态、资源变化及市场变化的情况,对核心竞争力进行持续的发展和培育,以维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

二、中国电信运营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依据

要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了解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这就需要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通过与竞争对手的比较,发现企业的优势与劣势,使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做到有的放矢。

评价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制定战略的重要手段。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学者们也作了很多研究,从各个角度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笔者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电信企业特点,从企业内部价值链和产业价值链的角度出发,提出电信运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价值链理论最早是由迈克尔·波特在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他指出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看则无法认清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在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过程及辅助过程中所进行的许多相互分离的活动。为此,他提出用价值链将一个企

业分解为战略相关的许多活动。可以借鉴波特对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的定义及分类,但不必照抄照搬他所提及的九类活动。笔者

认为,根据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发展,在21世纪的今天,创新和战略管理对企业来说,更为重要,它们构成电信企业价值链的重要元素,因为它们并未涉及电信企业提供的电信服务,构成电信企业价值链中的辅助活动。根据电信业的特点,内部后勤和外部后勤以及生产经营并不属于企业的基本活动,取代它们的是研发、网络与系统建设、网络的运行与维护;而市场营销与销售、客户服务对电信运营企业来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成为电信业的首要工作,它们构成电信业价值链的基本活动。故本文提出电信运营企业价值链如下图所示:

电信运营企业价值链

在波特价值链理论的基础上,学者们又提出产业价值链的概念。产业价值链是指由于一系列的分工而存在,产品或服务在到达最终用户前,先后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增殖环节,呈链条状的价值增殖过程。 在以宽带或者无线高速传输为基础的分组电信时代,电信产业已不只是简单的通信工具,随着电信向分组和数据化发展,网络的职能越来越强,新业务层出不穷,电信领域涌入大批IT企业、软件、硬件、中间件、应用开发商、内容提供商、虚拟运营商、接入运营商、终端软件、新业务消费者等,这些企业都作为价值链的新环节加入进来,“电信业务”不再是一家就可以提供了,很多业务需要整个产业价值链的参与。

电信产业价值链通过这样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更加复杂、多元化的,以网络运营商为核心,包括网络设备供应商、网络运营商、内容服务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终端设备生产商、专业应用开发商、软件开发商、最终用户等在内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庞大的产业价值链网络。产业价值链的运营模式,要求电信运营企业必须打造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电信运营企业要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因为任何一项新业务的推出,都需要产业价值链各方通力合作,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二是电信运营企业要实现“共赢”,通过整个产业价值链各环节的赢利来实现自己的赢利。电信产业价值链要求电信运营企业通过建立战略联盟等方式来整合外部资源“为我所用”,用“共赢”代替“独赢”,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实现企业赢利最大化。

通过以上对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特征的分析以及对电信企业内外部价值链的分析,可以得知,电信运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是通过价值链活动外化为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与超额利润。因此,电信企业价值链构成因素就是其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来自于企业内部和外部价值链的“战略活动”,众多的价值活动和子系统以不同方式存在,共同融合构成电信运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换句话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价值链的辅助活动和基本活动的整体体现,是在整合内外部资源基础上表现出的优于竞争对手的整体能力。

三、构建中国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电信运营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有两种角度,一是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特征考虑,即从核心竞争力的难模仿性、整合性、延展性等方面考虑建立指标体系;二是从核心竞争力的具体构成内容来建立指标体系。在指标数量的设置上,有多有少,多的达115个,少的十五六个。本文考虑到电信运营企业的行业特点,结合价值链理论,同时考虑到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在参考了各位学者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评价目的和依据,采用第二种角度,初步建立电信运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初步设计了七个一级指标和46个二级指标,建立了电信运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如下表所示。

第五篇:护士长核心能力培养与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护士长核心能力可归纳为计划、组织、教学、科研和专业等五种能力。核心能力是分层次且动态形成的,其评价体系也是动态开放的系统。本文研究护士长核心能力培养和评价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定向评价和定量评价的基本方案。

关键词:护士长;核心能力;培养;评价体系护士长的形象

无论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护士长的社会形象都由八个方面因素组成,如图1所示。

工作地位护理行政职务上,护士长涉及医院人才的三个层次,即决策层、执行层和操作层;护理技术职称上,主要由具备中级以上职称者担任。由此决定其行政、技术的双重地位和威信。

管辖范围归纳而言,科室或病区护士长主要从事四项管理,即组织管理、病房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将上述四项管理的具体内容展开,内容则较为丰富,如病房(病区)管理,包括病人管理、膳食管理、药品管理、物品管理、器械管理、消毒隔离管理等多个项目。

管理任务围绕人、财、物、时间和信息五类要素,主要管理护理计划、护理程序、质量监管、护理指导、技术创新和病区秩序。由于护理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护士长管理任务的质量和效率已大为改观。

工作职责护士长必须承担所辖病区护理工作总责。尤其是当护理工作出现差错、缺陷、事故和纠纷时,更显责任重大。护士长工作职责一般有明确规定。

人际关系护士长需认真维系上下层级、科室、护患之间的人际关系。单一与其下属关系而言,宽与严、管与做、学与用、急与缓、奖与惩,均须统筹协调安排。

执行方式和风细雨,正面指导为主;公正合理,友善处事待人;细心协调,情景交融对话;委婉劝勉,技术引领。

选任条件至少护理本科学历、临床工作超过五年者;其领导组织与沟通能力要强,专业技能可排其后。应从人品、能力、知识、情商四方面选拔任用“德才皆备”者。

社会角色护士长的社会角色呈现多元化的趋向。不同场景下分别承担领导者、联络员、陪伴者、监管人、调度员、指导员、仲裁人和护理员的角色。不同角色要由各种不同能力来支撑。因此,护士长的核心能力是焦点和关键所在。

护士长的能力

核心能力是在各种能力的基础上,经过整合、累积、叠加和拓展而形成的一种深层次能力,即能够迅速适应环境变化的现实创造力。拥有核心能力,护士长才能胜任当代护理工作,才会有其他能力的同步成长。

(一)能力构成

护士长核心能力就是在一般护士能力的基础上经过提炼深化的内在能力。主要由以下几方面能力构成,详见表1。

计划能力护士长的计划能力体现在:护理信息检索、护理需求调研、护理资源分配、护理政策把握、护理建章立制、护理重点把握和应急预案制定。

组织能力护士长能坚持科学发展观,根据护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从疾病护理和健康需要的实际出发,对病区科室的各个组成部分、工作环节和护理程序进行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合理安排护士,充分发挥技术、物质和设备的作用,追求最佳护理效能。

教学能力护士长带领护士开展业务检查、教学查房,指导学习护理技术,帮助修订护理计划,实施临床带教,举办专题讲座,评价护理操作技能。

科研能力科研能力由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问题的能力所组成。具体指能发现和提出护理工作中值得研究的问题,能用多种方法和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处理信息、解决问题,能将研究结果按照规范要求正确表达,起到学术交流和科技促进作用。

专业能力护士长是专科病房护理技术的全能选手,在护理基本操作、专科护理抢救技术、整体护理和特别护理、用药护理和康复护理等方面均应有独到技术。护士长应善于吸收和引进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并运用于日常的临床护理实践中。

(二)能力剖析

剖析护士长的核心能力,发现其构成要素如下:

构成要素一是智力,二是技术,三是制度,四是文化,五是资源。即建立在医院物质资源基础之上,依托护理学科的先进文化,借助科学的管理制度,掌握优良的护理技术,发挥专业的创新思维,就能形成护士长的核心能力。

能力特性护士长的核心能力具有以下特性:一是推动力。核心能力凝聚先进的护理生产力,对人类健康形成强大的推动力。二是向心力。核心能力产生辐辏效应,使其他层面的护理能力围绕核心能力同步增长。三是学习力。核心能力并非生来俱有,而是需要持续的学习改进,只要善于吸取、改进、创造、集成,就能养成护士长的核心能力。四是生长力。核心能力是动态变化、不断完善、自我更新的运行体。核心能力既有生长期,也有衰退期,一旦停止学习,就会迅速退化,故核心能力的掌握同样要与时俱进。

(三)能级描述

由表1可知,护士长的核心能力位于医院护理工作的执行层(中间核心层),承上决策层,启下操作层。计划、组织、教学、科研和专业等五类核心能力纵向贯通、横向串联。既有内敛核心,又能外展延伸,是动态发展的生命体。可见,处于该能级的护士长,实际是医院护士群体的中坚力量,即医院护理工作的核心力量。由表1可知,护士长同时具备决策层和操作层的五种核心能力,不过,在护理工作中,因所处层级地位不同会有所侧重和分工。

护士长的上述五种核心能力称为“有形能力”。该类能力发挥作用后的效果,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有业绩,能量化,可比较,易分级。此外,护士长还有“无形能力”,即人们常说的“非职务影响力”,它是护士长的内涵素质。人们看不见,但能体会到;有影响,但不易衡量;能定性,但难以量化。有形能力可经培训习得,无形能力却只能潜移默化地形成。

护士长的素质

(一)素质含义

对素质的释义随着时代变迁和认识深化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现有的释义有四:一是人生理上的先天特点;二是素养;三是事物本来的性质、特点;四是指人的体质、品质、情感、知识和能力等。而经众多教育专家讨论认为:“素质就是人们从事活动前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的品质,是人们先天的自然性与后天的社会性综合形成的基本特点与品质。它包括:生理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等。”但上述含义是比较中庸的解释,并没有揭示护士长素质中对人类健康所奉献的那种敢于担当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二)护士长素质

指以减轻病苦,增进健康为服务宗旨,以“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为护理精神;忠诚护理事业,敢当社会责任;加强自身修炼,发挥专业特长。努力学习从心理品质、思想情感、心智技能、社会责任等方面具备社会公认的优秀气质。由于护士长已经成为社会上家喻户晓的公益性、服务型职务,随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人们对护士长的素质要求和期望值越来越高,护士长形象也日益深入人心。百姓常说的“起码素质”,其实就是人们心目的核心素质。

(三)核心素质

护士长的核心素质可分为五类,顺序依次为:管理素质、知识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越往前越接近于核心能力,越往后越宽泛、越深远。管理素质依赖知识素质,知识素质靠思想素质支撑,思想素质离不开正常的生理和心理活动,而心理素质受深厚的社会文化熏陶。每种核心素质又分三层:基层、中层和高层。素质有高低之分,使护士长有不同的境界追求。详见表2。

护士长的五种核心能力和五项核心素质分类清楚,故护士长培养有明确的针对性。

护士长培养

(一)培养原则

一是针对薄弱选学活用;二是急用先学,学以致用;三是能力素质,分合交替;四是内容精选,形式多变;五是统筹规划,务求实效。医院将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专科护士的培训和护士长专项培训视为医院长期可持续发展和质量管理的一项基本战略。老、中、青均有培训需求和侧重点。在特别时期,如2003年的“非典”、2007年的“禽流感”和2009年的“A型H1N1流感”流行期,通过护士长专项培训,能迅速带领广大护士发挥护理作用,产生良好的防治效应。

(二)培养目标

最好由专科护士长组织起来拟定培养目标,即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案,内含规格要求、目标任务、教学课程和标准。然后安排教学计划和组织教学。

(三)培养内容

体现专科化、针对性和实用性。针对专科护士长能力培训的内容差别可能很大。如江苏省确定的九大重点专科护理(重症监护、急诊护理、肿瘤护理、母婴护理、糖尿病护理、感染护理、伤口与造瘘护理、临床营养与支持护理、血液净化护理等),其护士长核心能力培养的具体内容各具特色、各不相同。后备(准)护士长、年轻护士长和中年护士长由于年龄、经历、学识、技术职称的不同,也会提出不同层次的培养内容要求。而针对核心素质的培养共性较多,专科性淡化,因而不同专科的护士长可同班授课。详见表3(例举部分内容展示)。

(四)培训方法

护士长培养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不拘形式。

聘任培养公开竞聘,任期培养,上岗任职,现场练兵。由护理部主导,以新任护士长所在科室的原护士长、科护士长带教为主,按计划试用培训。

脱产培养综合计划,分阶段脱产。确定主题,重点培训,全程跟踪,实地考察。

轮岗培训组织安排,轮岗科室;调整心态,消除顾虑;转变观念,顾全大局;互相支持,对接交班;激发热忱,避免人情;加深理解,鼓励流动;换位思考,动态管理。

进阶培训引用质量管理中的“PDCA(计划→执行→检查→改进)循环法”,对护士长进行现代管理理论及护理管理知培训,实行护士长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新任护士长轮岗制。

师徒培养指定带教老师,实施“传、帮、带”。上级指导老师经常与新任护士长协商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达成共识,提出预案,共同解决,观察效果,完成目标,不断循环,形成机制,实施培养。

护士长评价

(一)评价意义

护士长核心能力和素质的评价是一项新课题。国内比较成熟的有护理质量评价、护理绩效评价和护理管理评价。上述评价的对象是护理管理,主要目的是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和效益,降低管理的成本与差错,同时也促进护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而护士长评价的对象是人,目的是发挥导向作用、促进和提高能力和素质,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挑战性和激励性。其评价指导思想、指标体系和实施方法,当然不同于传统的质量、绩效和管理评价。

(二)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促进护士长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能力和素质是分层次的,故考核评价是分等级的;能力素质是可进阶的,故考评体系是动态发展的;能力素质是有核心的,故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是简明的。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护士长核心能力素质的评价体系应该是科学合理、灵活开放、简明扼要、实用方便的坐标系。若将护士长置于该坐标系中,各项测评数据就会客观反映出来,形成评估报告,用以培养或提升核心能力。

(三)评价体系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制定的护士长核心能力及素质的评价要素有四项:一是护理管理力;二是业务推进力;三是持续创新力;四是自我提升力。每项要素内有3个评价指标,共计12个指标。由此构成4大方面12个角度的立体式综合评价体系。每项指标编制定性和定量标准,方便多元评价主体(领导、医生、护理部主任、人事科长、护士长本人、护士、病员、专家等)开展评价。

该评价体系为开放动态系统。各医院护理部可根据实际形势和任务需要调整各评价要素和评价指标构成,并对定向和定量标准进行补充修订。如规定护士长每年要发表1篇论文,每两年要做1项护理研究课题等。详见表4和表5。

因篇幅有限,计算方法从略。

(四)评价方法

采用“三级三类”评价方法。所谓三级,即上级、同级和下级;所谓三类,即定量评分、定向评议和现场评价。可根据需要先进行定量评分,再进行定向评议,然后进行现场评价。在此之前,要做好考核评价准备工作,制定考核评价实施办法,认真汇总考核评价结果,以期发挥良好效应。

参考文献:

[1]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2]方建文,丁祖诒,武宝瑞.全面素质教育手册[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7.

[3]周新民.国有企业领导者核心能力[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华危持(1951—),男,江苏常州人,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卫生职业教育、卫生信息管理。

本文来源于 (论文网) 原文链接:

上一篇:话题作文优秀开头下一篇:湖心亭看雪浏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