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评价体系

2022-07-02

第一篇:高校教师评价体系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实证研究

摘 要:本文以国内外对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研究入手,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的特点将定性与定量问题相联系起来,以陕西省某高校教师绩效为例,建立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模型,计算出各指标的相应权重和判断矩阵。并对教师绩效的影响指标做出实证解释和评价,对于研究高校教师绩效有一定借鉴作用。

1.引言

绩效考核是高校绩效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要依据。本文尝试应用模糊数学模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师绩效考核体系,采用科学客观的评价方法,对高校教师绩效的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从理论上加深对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认识,改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实践。

2.相关研究综述

对高校教师绩效评价问题的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开始较早。丹尼尔森等指出应根据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特点,设计出区分性教师评价体系波依尔等教育管理家建议,教师评价要根据教师本人的特长、爱好、才能及院校的中心使命等综合考虑。在对国外教师绩效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我国研究观点普遍认为评价目的应更重视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上应多元化,评价方法上应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赵曙明认为应从职业道德、教学工作和学术研究这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完善我国教师评价机制。马少莲基于教师胜任力的评价模型,从专业知识、健康水平、准入资格三方面建立指标体系。

3.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

纵观现有的研究成果,对高校教师进行评价的过程,应该综合考虑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来选择相应的评价指标对其评价。本文基于这一思想,选择如下评价指标构成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主要指标构成,力争全面提升高校教师绩效综合评价指标的积极影响力。

(1)教学评价指标:教学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必须端正教学态度,保证具有较高的教学质量,让学生能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学生是最好的评价者,他们可以从课堂的听课效果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拓展等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质量给予客观综合的评价。同时学校的教学督导组的听课打分情况也可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一个方面。另外人才培养以及教材教学的贡献应是教学评价指标中的构成。

(2)科研评价指标:科研是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教师在承担了科研项目后,应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项目,这一方面也应构成对其绩效评价的主要环节。学术论文是对于长期从事科研一线的教师成果的直接反映,这一项目也应构成对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内容。

(3)社会服务评价指标:高校还承担着社会服务这一重要的职能。学校培养人才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服务社会,高校教师来源于社会,最终回归于社会。因此教师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社会服务的参与。

4.绩效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

4.1 运用AHP方法确定评价的权重向量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应用AHP解决实际问题,高校教师绩效水平评价的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高校教师绩效水平评价的层次结构

(2)构建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基本信息,也是进行权重计算的重要依据。根据结构模型,将图中各因素两两进行判断与比较,构造判断矩阵:

(3)计算各级因素优先权重

对专家填写后的判断矩阵,利用一定数学方法进行层次单排序,层次单排序是指每一个判断矩阵各因素针对其准则的相对权重,所以本质上是计算权向量。本研究计算权向量的方法采用和法。

对于该评价问题,判断矩阵A-B相对重要性权值为: W0=[0.637,0.258,0.105]T;

判断矩阵B1相对重要性权值为W1=[0.439,0.264,0.089,0.146,0.061]T;

判断矩阵B2相对重要性权值为W2=[0.055,0.565,0.118,0.262]T;

判断矩阵B3相对重要性权值为W3=[0.105,0.637,0.258]T;

并且所有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都通过,因此确定上述权向量。

4.2 建立绩效考核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

(1) 确定评价对象集

P=陕西省某高校教师绩效。

(2) 构造评价因子集

U=(u1,u2,u3)=(教学绩效,科研绩效,社会绩效)

(3) 确定评语等级论域

确定评语等级论域,即建立评价集v。

V=(v1,v2,v3,v3)=(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

用专家咨询法确定100~90分为优秀, 90~75分为称职, 75~60分为基本称职, 60~0分为不称职。将评语集的等级用1分制数量化, 得评价等级向量:

H={1.0, 0.8, 0.5, 0.3}

4.3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

在考核中,确定各个指标分属的考核等级。经过统计得到考核对象每项考核因素指标对应等级所占的百分比, 据此建立教学绩效,科研绩效,社会绩效3个模糊评价矩阵。

下面以陕西省某高校某系专职教师考核情况为参照, 建立其绩效考核模

糊评价矩阵如下:

(2)评判结果的处理及应用

①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该教师绩效模糊评判max{0.29,0.58,0.065,0.065}= 0.58, 对应的等级为称职。

②将综合评价结果[0.29,0.58,0.065,0.065]视为权重向量,按加权平均法,教学绩效,科研绩效和社会绩效的综合评价为:

M=P*HT=[0.29,0.58,0.065,0.065]1.00.80.50.3

=0.806

按1分制, 该教师的考核得分为0.806分, 属于称职等级。然后, 可参照教师考核得分的排名情况, 并结合各个系部绩效考核的整体要求,最终各个系部的考核等次。

5.结语

人们对诸如教师绩效考核这种难以量化现象的认识具有一定的模糊性,通过精确数学的知识对此事物作出确切的判断是不现实的。论文通过引入模糊数学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较好地解决了教师绩效评价问题,给出了教师绩效的高低排序,为加强教师管理提供了依据。(作者单位:西安邮电大学)

第二篇:高校教师论文:关于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考

摘要:如何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教师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体系,促进教师提高创新能力和科研质量,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本文对当前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校教师 科研业绩 考核 评价体系 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评价是教师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教师履行科研职责,形成激励机制的有效手段。一个科学合理的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体系, 能够挖掘教师发展科研潜力,引导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激励教师认真履行其的岗位职责,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因此,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体系,使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科研成果和科研工作能够进行相对客观的比较,对教师科研业绩做出公正、准确的评价,防止急功近利和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是高校人事和科研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这对增强教师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体系中的主要问题 1.科研业绩考核评价数字化,重数量而轻质量。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评价量化的考核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可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相对来说比较公平。但一些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体系中存在着过分量化、标准化的倾向,重数量考核而轻质量考核,以论文和著作的数量及科研经费的多少作为衡量教师科研水平的重要条件。如教师一年来的科研情况:主持或参与的研究项目,是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还是校级;是纵向课题,还是横向课题,有多少经费。发表了多少篇论文:是权威期刊、核心期刊,还是一般期刊;论文有多少被sci、ei收录,出版的专著有多少字等等。实行数字化管理,简单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在评价中的份量。由于教师科研工作量的酬金多少是根据教师本人当年所完成的科研工作量来计算发放的。所以, 教师会只注重学术论文的数量,而忽略论文的质量,这不利于学校科研水平的提高。

2.科研业绩考核评价忽视学科差异性。由于不同的学科和其学术研究有其自身特殊的规律性,其研究探索的途径、方法,研究周期的长短,出成果的形式都各不相同,不能采用统一的科研量化评价体系和标准对所有学科研究进行评价。如文科的研究评价涉及价值判断、历史判断和性质判断,需要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评价。而理工科的科研大多为应用技术研究,科研成果转化率高,直接经济效益明显,申请发明专利会较多,评价指标易于量化。再从高校科研分类来看,高校科研主要可划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产业化三类。高校学科侧重点、科研条件等原因,造成基础学科与专业学科之间、文科与理工科之间,教师科研工作量差别很大。由于大多数高校在制定考核标准时,为了方便考核,通常以同一种评价标准来统一评价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难以实现评价的客观、公平和公正,影响了部分教师科研积极性的发挥。

3.过度的量化易使教师急功近利和发生学术不端行为。当前高校的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体系中存在轻视过程、重视结果的问题。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主要是根据教师文章发表刊物的级别、承担科研项目的级别和经费数额等为依据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每一个人的年终酬金、职称晋升等直接挂钩。在这种政策的引导下,部分教师为了满足考核分数的要求,缺少了学术创新,乐于从事短平快的小项目的研究与开发,致使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很少,科研成果水平低下。一些教师甚至将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分成数篇来发表,或者东拼西凑应付考核。从近年来的高校学术科研成果来看,项目跟踪的多,文章原创的少。论文质量整体处于下滑的态势,虽然论文数量在急剧攀升, 但被国际学术界引用的却很少。甚至发生“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等学术不端行为。

二、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考核评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体制行政化。从建国以来,我国高校实行的是国家集中计划和政府直接管理的体制,高校是被作为政府机关的附属单位来管理,政府的教育行政体系深入到高校内部,高校的管理体制主要是沿袭行政管理的体制,高校现行的领导体制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教师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体系的制定,由行政主导,缺乏广大教师的参与,在评价标准和评价政策的制定上易表现出追求效益和效率的最大化。本来,按绩效评价理论,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符合学校的发展目标,才能改善教师的绩效水平,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也就是要求学校根据自己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时期的总体战略目标及具体的客观环境有针对性地设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于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体制行政化,许多高校都做不到这一点。

2.科研业绩考核评价指导思想导向功利化。当前,为了激发高校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科研的积极性,高校的各种激励政策,如岗位津贴、业绩津贴和科技奖励等纷纷出台,这些津贴和奖励的发放都是以科研业绩考核为基准的,存在功利化导向。由于高校科研考核评价存在功利化的导向,科研成果与利益挂钩,导致部分单位部门和个人过分强调产出而片面追求数量指标,心浮气躁和急功近利的趋向。教师如能多发表论文,多申请科研项目,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三、完善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体系的措施 1.根据学校情况和教师自身特点,实行分类考核评价。不同学科和类型的科研活动应当采用不同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评价的目标、内容要有所区别。因为不同的学科,其研究探索的途径、出成果的形式都各不相同。如对于从事理工科研究的教师,应从其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和成果转让产生的经济效益等方面评价其科研成果。对于从事人文社科类研究的教师,应从其在国内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代表性论文及被引用情况作为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此外,由于每一个教师的年龄、科研经历、职业特长和职业目标等都有明显的差异。在设计教师科研业绩考核指标体系时,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合理权重,细化考核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师的科研工作业绩,提高教师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2.实行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的有机结合。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定量方法的优点在于它的标准化和精确化程度较高,可操作性较强,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小。但是,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体系,不仅要进行定量分析,也要进行定性分析,做到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相结合。要符合学术发展的规律,把创新性放于首要位置,逐步由“以量为核心的评价”转向“以质为核心的评价”。例如,衡量学术论文水平,既要看是否在权威、核心刊物发表,也要通过综合考察论文的被引用次数、网上下载率等指标,进行更科学的评价。既要看到教师有多少科研项目、 申请了多少专利、获得多少奖励;也要看到潜在的社会效益等情况,做到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有机结合。在评价科研数量的同时也关注科研的质量,使教师科研业绩考核评价更加公正、公平。

3.鼓励教师“十年磨一剑”,克服学术上的急功近利行为。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考核评价机制关系到教师的聘用、职称晋升、岗位津贴等方面,直接影响到教师对学术研究的投入和价值取向。科研成果对教师来说既是动力又是压力,也是他们奋斗的目标,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由于当前高校教师科研激励机制的片面性,在考核上又制定了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指标,使一些教师为了职称晋升、津贴分配目标等,存在急功近利、浮夸浮躁等不良风气和短期学术行为等。如喜欢做一些短平快的项目,完成的项目多,专利少,成果转化率低等情况。发表的论文数量多,质量低,引用率低。自顾自地写文章、做项目,难以形成科研团队,难以承担大项目。因此,高校要努力探索一种既符合科学研究发展规律,又符合本校实际的科学、合理的科研业绩考核评价标准,鼓励教师“十年磨一剑”,鼓励教师出原始创新成果。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校科研工作上水平。

4.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激发广大教师的研究热情。没有考核的科研工作将可能是低绩效的工作。但是,对科研业绩过多地量化考核,对高校教师来说也是一种压力,这种压力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未必能充分转化为科研动力,反而会容易使教师产生浮躁心理。因此,高校应以发挥教师的创新潜能为宗旨,为教师创造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激发教师研究热情。既鼓励成功,也允许失败。另外,学校要重视实验室和网络数据库等科研硬件条件建设,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使教师乐于科研活动过程而不仅仅是科研结果本身,使教师能“我要科研”,而不是“要我科研”,从被动科研转变为主动科研。

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新问题。因此,高校要充分考虑自身特点和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不断研究改进和完善指标体系,及时调整评价内容,并吸取广大教师正确的意见和建议,与时俱进,完善科研激励机制,从而充分发挥科研绩效的评价作用,促进高校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燕刚,庾光蓉.我国高校教师科研评价体系的导向及其合理性思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9-123 [2]李俊杰.高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教育发展研究,2011,(7):74-76 [3]周春燕.高校教师科研业绩评价及建议[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11):210-212 [4]杜伟锦.高校科研评价现状与完善途径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4,(4):61-64 [5]于敬,周玲.高校科研业绩考核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 科技管理研究,2010,(18):73-75 [6]李星.关于高校教师科研业绩绩效评价的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

与产业化,2010,(5):40-41 [7]朱茜, 施晓峰.论对高校科研教师的非物质激励的思考[j].科技

管理研究,2010,(4):185-186 [8]郭建宏.试析我国学术不端行为的特点及治理[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0,(1):49-52 [9]田在兰.优化中国高校教师的科研绩效评估体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8):238-239 [10]周文燕.我国高校科研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7):119-121

第三篇:高校教育质量的卓越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一、引言 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这就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组织肩负着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提高质量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题。我国高等学校经过扩招后的快速发展,发展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并存,教育质量的保障和改进,学校的经营质量,是高等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现阶段,高校需要一套能够指导其持续改进质量和追求卓越的标准,以此建立能为教育质量提供自我改善的评价体系及实施框架,以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卓越绩效教育标准”概述

1997年,美国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评奖部门结合高等教育的特点,对适用于企业的标准作了较大幅度的修订,颁布了“卓越绩效教育标准”(Education Criteria for Performance Excellence,简称ECPE),自1999年起,波多里奇奖向美国所有教育组织开放。卓越绩效教育标准不但可以用于鉴定学校的教育质量,而且还可以为学校提供自我评估与改进的参照系统和提高质量的标准体系[1]。ECPE由价值观描述、评价准则以及评审和评分系统组成,以适应学校变革的发展,为高等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特别是提高美国高等教育全球竞争力做出了重大贡献。

1.“卓越绩效教育标准”的框架体系

“卓越绩效教育标准”的框架由三部分组成,包括学校介绍、系统运行部分和基础部分。标准的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七个类目,相互关联,协调配合,像行进中的自行车。学校简介旨在说明学校的运行背景状况,主要包括学校的内外部环境、内外部关系、学校面临的竞争、挑战以及学校的绩效改进体系等;系统运行部分由6个类目组成,确定了组织运行以及所取得的结果。领导,战略规划和关注学生及利益相关者三个类目组成了领导三角,如同自行车的驱动轮,旨在强调领导聚焦于战略和学生及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关注教师、过程管理和结果三个类目组成了结果三角,形成系统的从动部分,表明学校的教职员工和关键过程完成了学校的工作从而产生绩效结果。系统基础部分为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强调了高校组织应基于事实和数据进行运作,并以知识驱动建立绩效改进体系。[2]

图1 “卓越绩效教育标准”框架结构

2.“卓越绩效教育标准”的评价体系

ECPE的核心价值观和评价指标体系集中体现了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其每年修订一次以适应学校变革的发展,其中评价准则有七个类目,包括六个过程类目,一个结果类目,该标准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并且结果与过程构成强烈的因果链。

表1 “美国卓越绩效教育标准”评分体系[3]

(1)领导

领导类目主要评价学校高层领导如何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包括学校的治理结构以及学校如何确立自己的道德和社会责任以及如何支持其所在社区。领导对于高校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卓越绩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ECPE对于学校高层领导的作用的规定表现在:考察高校领导以身作则,确定学校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确立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并贯彻到全体教职员工;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来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创新实现绩效改进;评估学校教师的工作绩效,确定改进的重点并分配相应的资源;建立和完善学校的治理机制,确保实现学生、用人单位等相关方的利益、增强社会的信任;确保和促进学校的行为恪守道德规范和社会伦理;根据学校发展方向,支持各种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

(2)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类目用于评价学校如何建立和实施战略目标和行动计划,以及如何依据客观情况调整改变并监测进展。学校的发展战略就是使学校明确自身处在的发展阶段,内外部环境,如何根据自身的条件扬长避短,保证学校健康、稳定、快速地发展。该类目指导学校应建立一个战略规划机制,学校可根据自身状况,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定期地对调整战略目标,从而实现组织战略目标滚动式向前推进,使组织的发展切合战略规划机制。

(3)关注学生及利益相关者

关注学生及利益相关者类目类目评价学校如何与学生及利益相关者契合,得以长期赢得市场,指导学校时刻关注相关方的利益,使相关方满意。契合策略强调了学校应建立以学生及利益相关者为中心的文化。

(4)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

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类目用于评价学校如何选择、收集、分析、管理和改进学校的数据、信息和知识资产,指导学校如何管理信息技术,同时指导学校如何来评审其绩效,并利用评审结果改进学校的整体绩效。

(5)关注教师和员工

关注教师和员工类目用于评价学校如何聘用、管理教职工,包括如何促进教师的发展以激发员工的全面潜能,使之与学校的整体使命、战略、行动计划相一致;学校如何创造一个有利于教职工发挥才能的环境。对于教职员工管理方面,强调对教师工作和职位的设计应有助于促进学校的学习、创新和灵活性,均衡地满足学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教师的绩效、薪酬和奖励制度要与激励和高绩效的工作相适应;尽可能地授权于教师,使其更具有主动性;注重教师的培训和教育;衡量教师管理的有效性,测量教师满意度。

(6)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类目用于评价学校如何设计工作系统和管理工作过程,主要包括教学的实施、科研学术及教学管理等工作过程。该类目指导学校如何设计、管理和改进关键过程来保证工作系统的实施,从而为学生和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并达成学校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7)结果

结果类目用于检查学校在关键领域的绩效和改进,包括学生的学习结果、财务预算和市场结果以及领导和治理的结果,同时考察学校的绩效水平与相关学校或竞争者的相对水平。

三、构建基于“卓越绩效教育标准”的关键绩效指标

“卓越绩效教育标准”评价准则特别强调绩效结果,构建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是学校衡量绩效最直接的量化工具,也是学校实施战略部署,实现发展目标的最直接的测量工具。因此构建关键绩效指标体系,使其与学校的战略目标紧密衔接,对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平衡计分卡用于高校教育质量的绩效评价

平衡计分卡的设计好实用最初为盈利组织服务的。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验证了平衡计分卡用于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可行性[4]。平衡计分卡是基于平衡的理念,从财务方面、顾客方面、内部流程方面以及学习与成长方面四个维度出发,结合高校实际状况,帮助高校的战略规划落地。

平衡计分卡的财务方面,对于高校来说,并不直接表现为“财务绩效”的高和低,而是注重高校财务的应用效率,进而体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潜在价值创造能力,以及高校短期绩效与长远绩效、发展与稳定、公平与效率等方面之间的平衡。[5]

平衡计分卡理论和方法将高校的未来发展目标转化为绩效评价指标,并通过制度设计的方式将学校及教职员工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与这些目标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学校的战略目标,同时提高学校的整体绩效,具体来说,平衡记分卡将高校的战略目标转化为各院系、各部门乃至每一名教职员工的具体工作目标,通过高校内部流程实现目标的协调统一。因此,平衡计分法原理与方法与“卓越绩效教育标准”评价准则和体系内涵十分契合。

2.高校教育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设计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教育绩效评价体系可以将高校对社会发展所承担的短期责任与长远责任结合起来,把高校的未来发展与学校各院系、各部门的工作结合起来,以关键绩效指标体系为基础的高校绩效管理,进而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可从财务、学生与利益相关方、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指标维度进行。

(1)财务维度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是非盈利组织,实现财务目标不是主要目的。高校增加财务收入是以保证高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为实现高校的长远发展为目标的;同时根据高校的战略规划有目的、有侧重地提高高校财务支出的效率和效益。评价指标应包括反映高校财务综合实力、财务运行、财务发展潜力等方面的经费来源、经费使用和经费使用效率等方面的指标。见表2:

表2:财务维度评价指标体系

(2)客户维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客户对高校而言主要是指教育服务的接受者,如学生、用人单位、接受培训人员及社会等。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反映学生数、学生素质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度、社会满意度等方面的指标,如包括入学新生质量、在校生满意度、毕业生就业率等。

表3:客户维度评价指标体系

(3)内部业务流程维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高校的内部业务流程主要包括反映学校的教学、科研、教学管理等环节的内部管理流程,应包括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学科数、重点实验室数等教学条件资源投入,评价教学及科研成果的指标,如教师获奖情况、教师承担科研课题和发表学术论文等,以及评价教学管理的指标,以保障教学活动正常进行。

表4:内部业务流程维度评价指标体系

(4)学习与成长维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根据高校的发展特点,学习与成长维度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反映教职员工素质、工作态度、工作满意度、学习机会方面的指标,主要包括诸如教师学历结构、教师职称结构、教师培训次数、员工满意度、员工保持率等。

四、结束语

“卓越绩效教育标准”的评价准则与体系是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具体实施框架,其通过系统的战略体系,高绩效的科学管理,可有效地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和公众的满意度。此外,平衡计分卡的运用,有利于高校战略规划的部署,使高校在战略实施和控制过程中的各方面因素得到有效平衡,并使战略实施更具操作性。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将高校发展目标转化为教职员工的工作目标,激发了学校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促进高校整体效率和能力的提升。

第四篇: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实施问题解析

摘 要:高校体育教育不仅关系到了学生身心素质的有效提升,同时也是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使得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对于教学评价体系来说,要做好完善工作,保证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学 评价体系 实施问题 解析

引言

通过对高校体育教育进行调查可以看出,存在着评价体系实施不足等问题。所以在发展中要做好完善工作,制定有效的教育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教育的目标。

一、现阶段高校体育教育评价体系的不足

1.教学质量评价目标的不足

作为体育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其目的主要是从以下两个层面上来说的:第一,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检查,帮助其发现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教学方法与内容进行调整,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第二,帮助学生掌握好在这一阶段中的实际学习情况,做好教学改进工作,在原有基础上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从实际上来说,教师习惯性采取了为了评价而评价的方法,这样也就使得教学评价成为了体育教学的目标,从而造成了评价存在着功利性的色彩。但是从是上来说,这种对体育教学评价认知上存在的问题使得教学过程向着技术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不仅降低而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方面受到了影响,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影响到了教育评价的作用与功能。

2.评价内容的不足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将评价内容的重点放在了提升身体素质以及技能等方面上,而对于一些非智力因素来说,却并没有过多的关注。但是从实际上来讲,学生的参与意识、体育意识等都是教育目标中的重要组成,并对体育学习的过程以及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关系到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与运动习惯等方面。所以在教育中想要做好教学评价工作,要从主观与客观的层面出发,做好结合与完善工作,确保体育教育评价能够更加全面,为终身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支持。可以说教学目标的实现与达成能够为整体优化提供积极的效果。[1]

3.方法科学性不足

就体育教学来说,所关注的就是终结性、定量以及绝对评价等,但是却并没有认识到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所以也就使得在评价中往往关注定性评价与自我评价。第一,终结性评价其实就是在活动结束后所进行的一次性评价,其目的就是针对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但是从实际上来说,这种评价方法往往是在学习结束后才进行的,这样也就失去了反馈的功能,降低了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与效果,也难以提升教育的效果。第二,定量性评价中所关注的就是可操作性与可比性,作为体育教育中的一种评价倾向,往往针对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来进行的,最终也就忽视了量化的内容,如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合作精神等。第三,绝对评价所采取的就是借助统一的标准考核方法来进行的,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一阶段的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所以这种评价也就难以直接评价学生的努力与学习成果。虽然身体条件并不是学生能够选择的,但是却与学生的自尊心等方面有着直接的联系[2]。

二、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措施

1.认识到评价的功能性,保证评价理念的合理性

评价的功能性有着一定的导向性,能够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所以在实际中可以建立出多元化的评价内容,保证评价方式的合理性,确保评价能够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等进行考察,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水平。所以说教学评价要从展现健康第一的思想上入手,以学生的近期身心健康与长远发展为目标,确保评价能够对实践教学起到导向作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2.保证内容的多元化

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为教学提供服务的,所以要保证教育目标的多元化。可以说评价就是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的,所以也要关注学生的认知与技能,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学生适应好社会,提升自身的创新精神与能力,以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来应对好未来的发展。其次,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不仅要对学生的技术与知识等进行考察,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表现,提高教育的有效性[3]。

3.保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第一,将终结性与过程性评价结合在一起。就过程性评价来说,是优于终结性评价的,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弥补能力,所关注的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纵向评价。优于其评价方式比较灵活,所以也可以为教师与学生提供出必要的反馈,在改进与完善教学的同时,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提升教师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所以说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有效实现教育的目标。因此,在实际中要做好终结性与过程性评价的结合工作,确保其能够满足教育目标的要求,同时也可以对不同的教学阶段进行调整,确保评价活动能够保持不断上升的动态。第二,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在一起。在定量评价方法的影响下,能够有效提升评价的科学性,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所以在实际中要做好定量与定性评价的结合工作,认清学生的本质特点,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第三,将自评与他评结合在一起。在传统的教育评价中所关注的就是他人评价,这样也就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但是从教育目标上来说,学生才是课堂中的主体,同时也是教学目标的实践者,所以当学生能够运用好自我评价后,也可以结合教学目标来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在保持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来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去。为了帮助能够更好的进行自我评价,可以从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来制作出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以此来作为自我评价目标。此外,还要培养好学生的评价能力,借助有效的评价来实现信息的反馈[4]。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要对传统的评价模式进行创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下,教师要对这一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挖掘出学生身上存在的闪光点,帮助学生?B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与习惯。

参考文献

[1]张树巍.张劲松.对建立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思考[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131-133.

[2]李艳.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问题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01):78-78.

[3]何智慧.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1):47-49.

[4]王发昌.对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01):103-106.

第五篇:关于建立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思考

摘要:常言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当今社会,高校体育教学成为了一个强健国民体质的重要项目。相继而来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也就成为了现代大学体育教学内容当中的一个关乎到高校体育改革与相关教学质量完善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当代大学体育教学评价并不是完美的,还存在着些许欠缺。因此,构建出一套完善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一、现存的问题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已经成为了当今科学化教育的重点研究项目之一。高校体育教学的相关评价体系作为高校教学评价的重点构成项目是实现当代大学科学化体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也是有利于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质量的合理方法。随着国家范围内的新一轮教学体质改革,高校体育被赋予了以提高学生健康体质为前提、培养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新使命。并且,新一轮教学指导还规定了许多与教学评价相关的问题。其中主要要求,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评价,不仅要对学生的相关学习情况有着一定的了解,还要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一系列相关问题有着一定程度上的认识。从而做出全方位的协调,实现以健康为首、终生体育为目标的教学任务。于是,我们可以认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评价的合理性上。因此,以此为前提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二、体育教学评价的本质内容

(一)评价的概念定义

评价,是一种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手段,是用来定义事件运行过程当中主客体之间关系的概念。要构建一套正确有益的评价体系就必然要对主体的需求、客体的属性以及客体的性能有着一定程度的了解。并通过协调客体的固有属性与主题的基本需求总结出一套完整地评价方案,从而对客体的性能加以一定的了解认识、做出评价。

(二)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定义

当今教育体系盛行评价制度,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教学体系当中更是广泛应用。通过对客体进行一系列的评价,再通过分析评价结果总结出下一步教学工作过程中需要的种种数据。作为当代高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点项目,高校体育教学的评价是现代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当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构成部分,是一项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应用科学手法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其进行评价过程当中的主体为教育的实施者,客体为教学的事件对象。国家对高等教育体育课的最新定义为,以强化体质和提升综合体育素质为目标、通过适宜的身体练习的通识必修课。强调身心协调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着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按着与之相适宜的标准,协调建设多元化内容体系。

三、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意义

(一)信息反馈功能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教学状态以及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三项内容的多角度综合评价。通过评价所得出的结果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到自己的学习状况,有利于其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又是以及不足,便于及时有效的加以改进。同时,评价还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注意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漏洞,从而能够对教学手法及时作出有针对性的改进,以达到完善教学质量的目的。与此同时,一套完整的教学评价结果还可以将整体的教学情况详细的反映给教学管理部门,从而达到从较高管理层次入手整顿教学体系主要内容以及整体工作方向以达到教学起始时的目标。

(二)教学评价的动机强化功能

所谓的教学评价动机强化功能就是指,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对被评价一方的积极性有着一

定程度的左右能力。骑宠的动机又可以分成内部作用与外部作用两个方面。而这些概念体套用在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就具体表现在了,教师与学生分别的自我评价能够使其充分了解自身的优点与劣势,作用于评价者内部,有利于其以更好的方式和态度去完成接下来的教学内容。而在异己的评价当中,若是公平公正或是给予肯定的评价就会使被评价一方欣然接受,从而产生相应程度的积极作用效果;反之,则会起到相应的相反效果。

对此,我们所要注意的就是,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尤其是在对他人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重点注意所评价内容的公平、公正性。

(三)教学评价的鉴定功能

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结果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在得到改进方案的同时也对相应的教师教学水平以及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有了一定范围内细致真实的了解。由于具备公平公正详细等特性,这一系列信息是具有足够权威以担任鉴定作用的。至于鉴定的结果,则可以被提供给各级领导部门,作为对教师评定职称、以及类似晋级或者是学生体育成绩评判等事项提供评定的依据或是相应参考。

四、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所存在的重点问题

在我国,对于体育教学,尤其是高等教育范畴内的体育教学的评价工作相对于其他学科还是发起得较晚的,也因此在评价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缺少适当的科学依据。这种现状在教学实践当中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 对于教学评价的目的认识得不明确

高等教育体育教学评价体制其存在的意义主要在于对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有效地评价,具体包含着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与教师教学方式的评价以及对整体教学过程的评价,目标在于督促学生完善学习方法、提示教师改善教学方法,从而综合提高教学品质。但是,在许多实际应用过程中,参与人员过分看重评价的结果,只在意评价体系所存在的鉴定价值。这就造成了一种为了评价而评价的现状,以至于将体育课堂塑造成一种为了考核而进行的氛围当中,进而成为了典型的应试教育。

(二) 评价内容的单一性

介于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理念,当今的许多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要求大多还停留在机能与体质的层面,而这种评价的原则显然与当今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不尽相符合。这是对体质偏弱的学生的一种歧视,是极为不公平的。教育改革后的新型教学理念在要求使学生达到一定的体质标准、达标一系列的体育技能的同时,更要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对体育课堂拥有者主观热情,要注重学生对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能愿性的培养。

(三) 评价方式缺乏科学依据

就目前现有的高等教育体育教学评价系统来讲,主要运用到的评价方式还是要总结为定量评价、总结评价以及他评。这些方式虽然能够对教学情况有着真实详细的反映,但是却由于过于硬性,而不利于学生们对体育运动的主观性趣的培养。并且,总结式的评价模式不利于对所存在的教学问题作出及时有效的处理,划一的硬性评价标准对于体质各异的学生们来讲也不尽公平。为此,新型教育体制要求我们具体考虑到每一个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模糊统一标准,而是以每一个学生个体的个人成绩进步幅度添加到评价的项目当中去。

五、建立科学完善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一)改进传统体育教学评价理念

要改进传统教学理念完善科学评价体系就要从根本思想入手转变评价理念。这主要要求我们把握好当今高等教育体育教学的目标,将评价标准与教学准则相统一。并且要尽量使评价的标准具有科学依据、使评价的方式具备可实践性,充分发挥评价的指导作用。要从单方面的评价角度过渡为多角度全方位的参考层面。既要规范评价结果的真实细致性,又要注重评价过程的反馈指导作用。

(二)扩展评价体系的内容

将学生学习的目标由以往的单一技能训练,划分为体育参与、体育技能、体质发展、心理健康、社会交际等多个方面。并且,在评价内容方面也要进行不断地扩展,向着多角度综合方向发展。及要求客观的认知、技能,也要求主观的热爱、积极性。

(三)构建起多种评价方式并存的综合评价体系

1、终结性评价与即时性评价相结合

传统的教育教学评价体制总是将终结性评价标准放在主导地位,这种评价方式便于了解一种教学模式相对应的终极教学成果,但是,由于评价总是在终结时候才能够呈现出来,在评价过后,教学成绩已成定式,及时发现问题的所在,也无法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做出相应的改正了。针对这种矛盾冲突,我们推荐奖及时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即时性评价主要提供检测学生在某一时间段内或是某一学习项目过程中的小范围学习状况,一旦发现问题就及时发现、及时反馈,以便及时进行学习方法的调整,从而将影响学习效率的负面因素减小到最少。而后,在一整套学习过程结束后,在进行一次终结性的评价,将该过程中学生总体学习情况做出汇总性评价,实现总结鉴定价值。两种不同的评价方法的结合应用使得整个评价体系进行在即时有效的环境当中。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与终结性评价相一致的是,定量评价也是长期活跃在传统评价体系当中的一种评价方式。它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科学性,因为硬性的标准是客观存在的,对于每个学生来讲都是一样的。然而,传统教学只注重了外物的统一,而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本质的差异。这就造成了定量评价标准对于某方面存在弱势的学生的不公平性。使得许多学生拥有者一颗热爱体育课的心却力不从心完不成体育教学的规定内容,从而得不到好的教学评价。对此,我们建议采取定性评价的评价标准,即根据学生个体情况,以学生个人的进步幅度为目标,注重客观达标的同时也注重学生主观积极性的培养,从而利用科学体育教学评价标准全方位培养学生综合性的体育素质。因此,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统一才能够将被评价一方的实际情况全面细致地把握好。

3、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在这一对评价标准当中,他评扮演着传统观念的角色。这一点体现在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当中就是,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的评价,他评都是占据着主导的地位,而被评价者则很少有机会甚至没有机会参与到对自己的评价活动当中去。由此,被评论者则会由被评压力导致出急功近利的思维模式。这种不良显现体现在教师身上就是为了迎合应试教育只教考得不教实际应用的,体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全力应付考试而无心投身于真正意义上的体育活动当中去。对此现象,我们建议融入自评的评价方式。因为毕竟自己才是最了解自身实际状况的,扩大自评权限有利于提高教师与学生二者对于体育运动的主观参与积极性,有利于其以更好的状态积极投身于体育教学当中去。

4、加强主观激励,促进学生体育意识与习惯的养成

在高校体育发展方面存在着的一个很大的矛盾就是,高校学生往往都有自己喜欢的一些体育项目,并且也乐意市场参与体育锻炼,但却很少有学生喜欢体育课。而导致这种矛盾的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不合理的评价方式。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评价机制不但使学生普遍淡化对体育课堂的兴趣,甚至还会使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对体育课堂产生不良情绪。因此,我们要对传统的单一硬性评价制度做出适当的调整,增进其中蕴含的激励作用,尤其是,使那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很好地参与其中,使他们的成绩建立在以自身具体情况为基础的纵向比较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体验到体育课堂的实际意义,随之对体育课堂产生兴趣,养成体育习惯、培养终生体育意识。

总而言之,体育教学是提高国民体质、提高当代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在高等教育体育教学范畴内,教育教学评价体制则是提高体育教学水准、保证教学完成质量的一项重要的措施。通过构建有着系统科学依据的多元化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标准,我们的高等教育体育教学质量将会进一步得到优化,完成以强健身心为主,以终生体育运动为目标的当代高校体育教学新型任务。

上一篇:工行工资收入证明下一篇:国学基本知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