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素的合理应用

2022-12-22

1 严格掌握抗菌素的适应证

正确的诊断是选择抗菌素的前提。有了正确的诊断结果, 才能确定其致病菌, 结合药敏试验、抗菌素的抗菌谱及药物动力学特点, 选择适当的抗菌素。常用抗菌素药物的作用特点。

(1) 青霉素: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球菌、嗜血杆菌属以及各种致病螺旋体和大多数放线菌。

(2) 头孢菌素: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临床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少, 到目前为止, 可分为四代。第一代主要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和某些革兰氏阴性菌的感染, 对β-LA的耐受性差;第二代对大多数β-LA稳定, 抗菌谱较第一代广, 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较强, 但对肠杆菌属和绿脓杆菌的活性较差;第三代对大多数β-LA稳定, 对G-的活性甚强, 对G+球菌的作用不及第一、二代强, 其中头孢哌酮和头孢他啶对绿脓杆菌有良好作用, 头孢三嗪的半衰期较长, 达8h;第四代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活性, 如头孢吡肟。

(3) 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对革兰氏阳性、革兰氏阴性及厌氧菌或需氧菌均有较强活性, 对β-LA高度稳定。

单环β-内酰胺类抗菌素、氨曲南、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强, 对酶稳定, 交叉过敏发生率低。

(4) 氨基糖苷类:对葡萄糖球菌属、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有良好的活性, 某些对结核杆菌和其它分枝杆菌属有作用, 不同品种间可存在交叉耐药性, 有耳、肾毒性, 并可有神经肌肉接头的阻滞作用, 有抗菌素的后效应。

(5) 四环素类: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四环素、土霉素抗菌谱广, 口服方便。对立克次体、支原体、非典型分支杆菌和阿米巴原虫敏感。

(6) 氯霉素类:氯霉素。

(7) 大环内脂: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厌氧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组织浓度高, 有不完全的交叉抗药性。

(8) 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

(9) 多肽类: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 主要对各种革兰氏阳性菌有强大抗菌作用:MRSA、MRSE和肠球菌。

(10) 氟喹诺酮类:第一代奈啶酸, 第二代吡定酸, 第三代依诺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等等。特点:广谱, 对多重耐药菌 (其它抗菌素) 有良好的抗菌活性。身体分布广、组织浓度高, 蛋白结合率低 (14%~30%) , 大部份由肾排出, 尿药浓度高, 半衰期长, 口服吸收良好, 有抗菌素的后续作用, 各品种之间有一定的耐药性。

2 避免产生耐药性

随着抗菌素的广泛运用, 细菌耐药性问题越来越严重, 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注意细菌的耐药性, 决不滥用抗菌素。

(1) 属于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 对于发热原因不明和病毒性疾病不可应用抗菌素。 (2) 用一种药物能治疗的尽量避免联合用药。 (3) 严格掌握适应证, 用量要足够, 疗程要适宜。

3 防止不良反应

(1) 毒性反应:各种抗菌素和磺胺类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反应, 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肝肾造血系统等方面。 (2) 过敏反应:某些抗菌素, 如青霉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可导致动物出现过敏反应, 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过敏反应的发生。 (3) 二重感染:多发生于应用广谱抗菌素或多重抗菌素联合用药时。

4 抗菌素的联合应用

联合用药的目的是发挥药物间的协同作用而提高疗效, 降低和延迟毒性反应, 减少耐药性的发生。在使用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 联合用药必须有明确的临床指征。 (1) 病因不明、病情危急的严重感染, 用单一药物难于控制病情者, 如败血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2) 需长期用药的慢性感染, 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为了减少或不发生耐药性, 只有联合用药。如治疗结核病, 不能单用链霉素, 应和异烟肼、利福平联用; (3) 有些抗菌素不易渗入感染病灶所在部位时, 如青霉素一般剂量不易进入血脑屏障, 只有大剂量才能进入, 所以在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时常和氯霉素联用; (4) 单用某一种抗菌素毒性强, 联合用药可减少单一剂量而减少不良反应; (5) 为了防止二重感染, 在使用广谱抗菌素的同时加用抗霉菌药物治疗, 以减少二重感染的机会。

(2) 联合用药时应注意相互间的作用。 (1) 抗菌素大致分为四类:Ⅰ类为繁殖期或速效杀菌剂, 如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Ⅱ类为静止期或慢效杀菌剂, 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类, 它们对静止期和繁殖期都有杀灭作用;Ⅲ类为速效抑菌期, 如四环素、大环内脂、氯霉素、林可霉素;Ⅳ类为慢效抑菌剂, 如磺胺类。 (2) 2种杀菌作用的药物联用, 可获得协同作用;杀菌作用和抑菌作用的药物联用效果不定;Ⅱ、Ⅲ类抗菌素联合应用常有相加作用;因为Ⅱ、Ⅲ类抗菌素的作用机理都是干扰敏感菌的蛋白质合成, 只是干扰的环节不同, 因此有相加的作用;Ⅲ、Ⅳ类抗菌素联合应用一般也可获得相加作用;Ⅰ、Ⅳ类联用对2者的作用无重大影响, 但一般不主张联用, 若有联合应用指征时, 亦可联用;Ⅰ、Ⅲ类联合应用产生拮抗作用, 临床上应加以避免。

(3) 联合用药中应注意配伍禁忌。在混合使用药物时, 应注意配伍中出现的反应, 它包括药物的物理、化学及药理等方面的反应, 以观察是否出现沉淀、变色、变质等现象。如青霉素与庆大霉素联用时, 如在体外混合, 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可使庆大霉素部份失活而降低疗效。因此氨基糖苷类与β-内酰胺类联合应用时, 都应分别溶解, 分瓶注射。

(4) 临床应用抗菌素时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结合对症疗法, 加强护理, 增强营养, 补充体液等措施,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抗菌素的合理应用是指在有明确抗菌素治疗指征下, 选择适当或针对性强的抗生素, 使用合理的剂量、途径和疗程达到控制感染、杀灭致病菌的目的。同时应尽可能的防止治疗中药物所致的各种不良反应, 尽量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关键词:抗菌素,合理用药

上一篇:信息化时代下高校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下一篇: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