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201

2024-04-13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201(共6篇)

篇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201

关于印发《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

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通知

院属各科室: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6号)、市卫生局《关于印发济南市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通知》(济卫药政发„2011‟1号)要求,自2011年至2013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现将我院《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

附件: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二0一一年六月十四日

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

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按照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农业部《全国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方案》(卫医政发„2010‟111号)、《2011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卫医政发„2011‟28号)和《卫生部关于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通知》(卫医政发„2011‟ 30号)要求,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以“三好一满意”活动、医院评价、大型医院巡查、优质医院创建、“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等工作为载体,按照“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健全机制、持续改进”的工作思路,统一部署、统一安排、统一组织、统一实施,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进行集中治理,不断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和用药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认真解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改进,不断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

三、重点内容

(一)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院长是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科室负责人是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安排;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机构,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

市卫生局与院长、院长与临床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明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指标。要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作为科室主任综合目标考核以及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

(二)积极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对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开展调查,包括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金额,使用量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

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等。

(三)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医院要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和临床微生物室,配备专职感染专业医师、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和临床药师,为临床医师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四)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师要经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明确抗菌药物分级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明确的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和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程序,并严格执行。

(五)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对抗菌药物目录进行全面梳理,对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违规促销的抗菌药物品种要进行及时清退;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规数量,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得超过50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深

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5个品规。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包括采购抗菌药物的品种、剂型和规格)要向市卫生局进行备案。确因临床工作需要,需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规格超过上述规定,经市卫生局审核同意后,向省卫生厅提出申请,并详细说明理由。由省卫生厅核准申请抗菌药物的品种、规格、数量和种类。

因特殊感染患者治疗需求,需使用采购目录以外抗菌药物的,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临时采购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说明申请购入抗菌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数量、使用对象和使用理由,经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讨论通过后,由药学部门临时一次性购入使用。同一通用名抗菌药物品种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不得超过5次。如果超过5次,要讨论是否列入抗菌药物采购目录。调整后的采购目录抗菌药物总品种数不得增加。

(六)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原则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七)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监测;分析医院及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出现使用量异常增长、使用量排名半年以上居于前列且频繁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企业违规销售以及频繁发生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等情况,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八)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要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九)严格医师和药师资质管理。对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调剂资格。

(十)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认真组织感染、药学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专项点评。每个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医嘱,重点抽查感染科、外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科室以及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病例。

根据点评结果,要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向全院公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

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十一)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通报和诫勉谈话制度。医院将根据临床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排序情况,对未达到相关目标要求并存在严重问题的科室或个人,召集科主任或责任人诫勉谈话,并将有关结果予以通报。

(十二)严肃查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按照《执业医师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大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查处力度。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医师,将视情形依法依规予以警告、限期整改、暂停处方权、取消处方权、降级使用、吊销《医师执业证书》等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科室,将视情形给予警告、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撤销科室主任行政职务。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医疗卫生服务医改目标的重要措施。各科室要切实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角度出发,提高对此次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层

层落实责任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务求实效。各科室按照本工作方案,明确组织分工、活动安排、工作重点,落实各项活动内容。要结合本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实际情况,认真剖析当前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突出问题和重点环节,通过完善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教育培训、加大治理力度等综合手段,集中治理,抓点带面,点面结合,逐层突破,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加强督导,查找不足,持续改进。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医疗安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需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各科室要认真排查梳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将自查自纠工作贯穿始终。医院要在推进活动不断深入开展的同时,要加强督导,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逐步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相关制度、指标体系和工作机制,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从阶段性活动逐步转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逐步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促进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

篇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20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促进我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按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按照“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健全机制、持续改进”的工作思路,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作为“三好一满意”活动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的重要内容,统一部署、统一安排、统一组织、统一实施,围绕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进行集中治理,务求实效。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和用药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有效遏制细菌耐药;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加以解决;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提高。

三、活动范围 全院各临床科室。

四、组织管理

医务科负责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对全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各项指标。

五、重点内容

(一)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院长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安排;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机构,以及各相关部门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

院长与临床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根据各临床科室不同专业特点,科学设定抗菌药物应用控制指标。医院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作为院长、科室主任综合目标考核以及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

(二)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医务科每年对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开展调查: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使用金额,使用量和使用金额分别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诊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三)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设置感染性疾病科,可根据需要设置临床微生物室,配备感染专业医师、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和临床药师,并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医师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四)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务科必须明确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分级管理制度的落实,杜绝医师违规越级处方的现象。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8‟38号),制定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流程,并严格执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五)建立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医务科应对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进行动态管理,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违规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或品规。清退或者更换的抗菌药物品种或品规原则上12个月内不得重新进入抗菌药物供应目录。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种、品规数量,保障抗菌药物购用品种、品规结构合理。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头霉素类抗菌药物不超过2个品规;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5个品种。医院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包括采购抗菌药物的品种、品规)要向市卫生局备案。

医院确因临床工作需要,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数量超过上述规定,经市卫生局审核同意后,向省卫生厅提出申请,并详细说明理由。由省卫生厅核准其申请抗菌药物的品种和品规的数量和种类。

因特殊治疗需要,医院需使用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以外抗菌药物的,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临时采购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说明申请购入抗菌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数量、使用对象和使用理由,经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审核同意后,由药学部门临时一次性购入使用。同一通用名抗菌药物品种启动临时采购程序原则上每年不得超过5例次。如果超过5例次,要讨论是否列入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调整后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总品种数不得增加。

(六)加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控制力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

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剖宫产手术除外),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和使用疗程合理。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七)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创造条件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分析医院及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出现使用量异常增长、使用量排名半年以上居于前列且频繁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企业违规销售以及频繁发生药物严重不良事件等情况,及时调查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八)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应对措施;药剂科按照要求及时向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报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数据信息,向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报送耐药菌分布和耐药情况等相关信息。

(九)严格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管理。医院对医师和药师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考核工作,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十)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医院组织感染、药学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专项点评。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每个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医嘱,重点抽查感染科、外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科室以及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诊疗病例。

医院根据点评结果,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科室和个人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表扬;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十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

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未按照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用药医嘱,造成严重后果的,或者发现处方不适宜、超常处方等情况未进行干预且无正当理由的,医院应当取消其药物调剂资格。医师处方权和药师药物调剂资格取消后,在6个月内不得恢复。

(十一)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包括利用电子处方(医嘱)系统实现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菌药物处方调剂资格管理、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时机和疗程等;开发利用电子处方点评系统加大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工作力度,扩大处方点评范围和点评数量;开发相应统计功能软件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动态监测、评估和预警。

(十二)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通报和诫勉谈话制度。医务科要定期对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汇总,并向省卫生厅报告。对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每年报告一次;对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半年报告一次。医院要根据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进行排序,对于未达到相关目标要求并存在严重问题的,医务科召集相关人员进行诫勉谈话,并将有关结果全院范围内予以通报。

(十三)完善抗菌药物管理奖惩制度,严肃查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医院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评估结果作为医师职称晋升、评先评优、定期考核、收入分配、绩效考核等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大对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责任人的处理和惩罚力度,加大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行为的奖励力度,引导医务人员摒弃不合理用药行为,逐步树立良好的执业风气和合理用药氛围。

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医师,医院应当视情形依法依规予以警告、限期整改、暂停处方权、取消处方权、降级使用、暂停执业、吊销《医师执业证书》等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科室,医院应当视情形给予警告、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撤销科室主任行政职务。

六、活动方式

(一)自查自纠(3月-10月)。各临床科室根据医院的工作安排,认真排查梳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将自查自纠工作贯穿始终。

(二)督导检查(11月)。

1.专项检查。医务科根据卫生部和省卫生厅统一部署和统一要求,组织开展好医院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检查。

2.重点抽查。医务科组织感控科和药剂科等相关科室对呼吸科等科室进行重点抽查。

3.严肃处理。医务科按照相关规定,分别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发现的严重问题予以处理。

(三)总结交流。2011年12月底前,医务科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总结报送市卫生局。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是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措施。各科室要切实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出发,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对于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细化措施,精心设计,周密安排,层层落实责任制,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工作落实,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务求实效。医务科要根据各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实际情况,认真剖析当前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突出问题和重点环节,通过完善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教育培训、加大治理力度等综合手段,集中治理,抓点带面,点面结合,逐层突破,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认真总结,巩固成果,持续改进。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医疗安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需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各科室要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逐步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相关制度、指标体系和长效工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巩固活动成果,坚决避免出现“反弹”现象。努力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从阶段性活动逐步转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促进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

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

篇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2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原始数据来源于我院运行的HYGYA系统, 统计抗菌药物名称、规格、单位、数量、销售金额、DDDs等相关信息, 但不包括植物成分的抗菌药物和外用制剂的抗菌药物。

1.2 方法

在HYGYA系统中收集2011~2012年抗菌药物各品种的销售金额和DDDs等数据, 分别按注射剂和口服制剂, 对抗菌药物DDDs进行排序, 汇总相同成分不同品种的抗菌药物DDDs排序前10位的药物, 结合临床进行用药合理性分析。如果某药物的DDDs大, 说明临床用药频度高, 用药强度大, 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大, 故通过DDDs排序能表明不同年度临床的用药动态和用药结构变化。

2 结果

2.1 2011~2012年抗菌药物的品种数、销售金额及其构成比

以每半年为时间段, 统计2011~2012年的抗菌药物品种数、销售金额及总药品销售金额、构成比情况, 归纳整理见表1。

2.2 2011~2012年不同种类抗菌药物的用药金额及其构成比

2011~2012年抗菌药物品种经过梳理可归纳成14类, 统计各类抗菌药物品种数、用药金额、构成比数据, 见表2。

2.3 2011~2012年DDDs排序前10位的注射用抗菌药物

统计2011~2012年各种注射用抗菌药物的DDDs, 汇总相同成分不同品种的抗菌药物DDDs进行排序。选取排序前10位的抗菌药物, 能动态反映出注射用抗菌药物临床用药结构的变化。见表3。

注:DDDs:用药频度

2.4 2011~2012年DDDs排序前10位的口服用抗菌药物

统计2011~2012年各种口服抗菌药物的DDDs进行排序, 选取排序前10位的抗菌药物, 可以动态反映出两年间口服抗菌药物使用结构变化情况。见表4。

注:DDDs:用药频度

3 讨论

3.1 2011~2012年抗菌药物的品种数、销售金额及其构成比分析

我院2011年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 根据原卫生部规定进行抗菌药物品种遴选, 在78种抗菌药物中遴选出49个品种, 2011年7~12月抗菌药物销售金额的比例明显下降。临床使用证明, 遴选出的49个抗菌药物品种既可以满足临床用药需求, 又有效控制了抗菌药物的滥用, 提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初见成效。2012年根据据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 继续削减抗菌药物为47个品种, 抗菌药物构成比下降至12.97%, 控制在原卫生部要求的20%指标以内。表明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趋于合理, 有效地巩固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成果。

3.2 2011~2012年不同种类抗菌药物的用药金额及其构成比分析

由结果表2可见, 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广泛的三大类抗菌药物, 连续两年居用药金额排序前3位, 构成比高达60%以上。2012年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用药金额明显下降, 原因是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品种减半, 特别是三代头孢菌素类保留的进口品种, 价格普遍偏高, 致使临床使用量骤减。但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凝固酶阴性表皮葡萄球菌的杀菌活性最强, 在预防头、颈、四肢切口感染上有优势[1], 原卫生部也推荐此类药物用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感染[2], 因此, 仍独占我院临床抗菌药物的绝对主力地位, 用药金额始终稳居首位。2012年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品种虽然减少5个, 但用药金额、构成比都明显上升, 这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多个国产品种被剔除, 临床用药转向选择国产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美罗培南有关。单酰胺菌素类抗菌药物仅氨曲南1个品种, 具有耐酶、低毒、对青霉素等无交叉过敏等优点, 主要用于治疗需氧革兰阴性菌感染, 从某种程度上替代了便宜的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3], 2012年用药金额、构成比跃升为第4位, 成为两年来用药金额上升最迅猛的抗菌药物。头霉素类抗菌药物以头孢米诺为主, 2012年仅保留了2个品种, 临床选择受限, 用药金额急剧下降, 构成比也随之明显降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2012年剔除了安全性相对较低、性价比差的5个品种, 但因莫西沙星临床疗效确切, 多用于治疗重症感染, 因此用药金额保持稳定, 构成比略有上升。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物仅克林霉素1个品种, 按卫办医政发38号文件要求[4], 清洁-污染手术切口预防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时, 如果第一代头孢菌素过敏, 应首选克林霉素预防感染, 因此2012年用药金额明显上升。

3.3 2011~2012年DDDs排序前10位的注射用抗菌药物分析

由结果表3可见, 2012年较2011年注射用抗菌药物临床用药结构变动较大, 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替唑连续两年在DDDs排序中都稳居首位, 应用最为广泛。由于该药抗革兰阳性球菌作用强, 在炎性渗出液中有较高的分布, 比血中浓度维持时间长, 因此临床医生选择围术期预防切口感染用抗菌药物时, 都习惯首选头孢替唑。头孢硫脒除对革兰阳性球菌作用较强外, 尤其对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有独特的抗菌活性, 并且具有血药浓度高、组织分布广、临床疗效好等特点[5], DDDs两年里保持相对稳定。五水头孢唑啉虽然是性价比不高的一代头孢菌素, 2012年作为围术期预防切口感染用抗菌药物使用增多, DDDs也提升至11位。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后, 2012年DDDs排序前10位已无第三、四代头孢菌素, 因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甲肟被剔除, 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被列为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 从而有效地遏制了临床上高价的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的滥用, 数据表明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在我院临床认可度极高, 与结果表2中数据分析结果一致。

2012年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氟氯西林DDDs排序跃升至第6位, 磺卞西林DDDs排序虽未进前10位, 但用药金额剧增, 可见氟氯西林、磺卞西林的临床使用量迅速增加。磺卞西林对棘手的绿脓杆菌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时保持强大抗菌活性, 是对呼吸系统感染有特殊疗效, 同时对泌尿系统和胆道感染也有明显疗效的抗菌药物。氟氯西林主要用于治疗产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敏感致病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外科及耳鼻喉科感染。调查其临床使用情况发现, 外科选择两种抗菌药物用于围术期预防感染现象较多, 鉴于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抗菌谱窄、半衰期短、血药浓度难以维持、耐药率高的原因, 不推荐围术期预防用药。通过临床药师及时与科室沟通, 加强干预管理后, 其用于围术期预防感染的不合理用药现象有明显改善。

单酰胺菌素类抗菌药物氨曲南为窄谱抗菌药物, 仅对需氧革兰阴性菌有较高的敏感性, 对于需氧的革兰阳性菌及厌氧菌等无抗菌活性, 在临床应用时应充分考虑混合菌感染的可能, 特别是外科手术用药, 需与其他抗菌药物合用以扩大抗菌谱, 因此不宜作为抗感染一线用药。当其他药物无法使用 (过敏等) 或使用效果不佳时, 临床应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用氨曲南, 有针对性地用于重症或难治性感染[6]。鉴于2012年氨曲南临床超常使用的现象, 我院及时进行了药物专项评价, 发现临床使用中存在诸多适应证掌握不严、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检查少、单独用于围术期预防感染用药等不合理用药现象。因此, 2012年对氨曲南进行行政干预管理, 将其升级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加强管理后不合理用药现象有明显改善。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美罗培南抗菌谱广, 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多重耐药菌、铜绿假单胞菌都有极强的抗菌活性, 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增强, 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多, 在重症、难治性感染的治疗中发挥很好作用[7]。随着来我院就诊的重症患者逐年增多, 导致美罗培南临床使用量快速增长, 2012年较2011年DDDs跃升了5位。从美罗培南DDDs来看, 存在过度使用的不合理现象。鉴于美罗培南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临床药师在医嘱点评中进行了重点检查干预, 督促临床医生及时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检查, 减少经验用药, 并且规定必须经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专家会诊同意后, 方可治疗使用美罗培南, 尽量不要用于手术预防用药。经过严格的规范化管理, 有效控制了药物过度使用, 提高了美罗培南的合理用药水平。

由结果表3可见, 价格偏低的代表性抗菌药物如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依替米星、奥硝唑等等, 连续两年里DDDs排序都保持在前10位。表明这些药物因疗效确切, 在临床仍被广泛使用。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中, 我院侧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知识培训, 着重明确预防清洁手术切口感染正确选择抗菌药物的相关规定, 几乎杜绝了预防清洁手术切口感染时选择左氧氟沙星、依替米星的现象。

3.4 2011~2012年DDDs排序前10位的口服用抗菌药物分析

由结果表4可见, 2012年口服抗菌药物DDDs较2011年都有提高, 但使用结构无明显变化, 口服抗菌药物的主力军是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2012年克拉霉素片DDDs快速跃升至第2位, 该药对革兰阳性菌、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幽门螺旋杆菌等都有很强的作用, 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其药代动力学特点是口服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每日1次给药, 毒性和不良反应低, 临床评价极佳[8,9,10]。罗红霉素胶囊、红霉素肠溶胶囊因价格低廉, 患者乐于接受, 两年里使用量均保持稳定。

口服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头孢地尼胶囊, 对β-内酰胺酶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除对肠杆菌科细菌有突出抗菌作用外, 对革兰阳性细菌的作用也增强, 特别是对葡萄球菌属的抗菌效力, 临床口服使用方便, 治疗各种感染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少[11,12], 适用于门诊患者, 但因该药价格昂贵, DDDs排序较靠后。头孢地尼胶囊为限制级抗菌药物, 为避免滥用而产生耐药性, 我院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中, 着重点评门诊处方中的适应证、处方用量, 有效控制该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

唯一能口服的青霉素类抗菌药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 具有广谱耐酶、性价比高、口服方便的特点, 虽然受青霉素过敏者禁用的制约, 但2012年用药频度仍明显提高。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莫西沙星片, 尽管日均费用高, 但与静脉制剂在人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几乎完全相同, 且每天1次口服给药, 特别适用于门诊患者的治疗[13,14,15]。该药抗菌谱广, 能快速发挥高效的抗菌作用, 对治疗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感染性疾病均有显著疗效, 是较为理想的口服抗感染药物。两年来DDDs排序都保持稳定的增长。

来我院皮肤科就诊的患者, 以皮肤真菌感染患者居多, 因此抗真菌类药物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的DDDs都很高。伊曲康唑胶囊DDDs 2011年排在首位, 2012年降为第6位。而特比萘芬有进口和国产2个品规,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经济情况灵活选择, 2012年DDDs排序跃居首位。

3.5 小结

本文通过对我院2011~2012年抗菌药物销售金额、DDDs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2012年抗菌药物品种数、占当年总药品销售金额的构成比均明显下降, DDDs排序显示抗菌药物用药结构更趋于合理化, 同时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应指标也发生改变。说明我院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 制订的一系列抗菌药物管理措施, 对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但也存在相对薄弱的环节, 具体表现在临床医生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过宽、选择抗菌药物偏好求新求贵、清洁-污染手术术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过长等, 有待于持续改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措施。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以下简称“我院”) 2011~2012年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 对照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临床应用情况的变化, 旨在了解我院采取的管理措施所取得的成效。方法 统计2011~2012年我院抗菌药物品种数、销售金额及DDDs等数据, 对每年抗菌药物各品种的DDDs进行排序, 结合临床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 2012年较2011年抗菌药物品种数以及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销售总金额的构成比均明显下降, 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3类抗菌药物的用药金额及构成比连续两年排在前3位。注射用抗菌药物中头孢替唑的DDDs排在首位, 2012年氨曲南、氟氯西林的DDDs排序跃升前10位。口服抗菌药物中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DDDs占明显优势, 抗真菌类药物DDDs偏高。结论 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 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渐趋合理, 但仍需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篇4: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201

【摘 要】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于规范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效果。方法:收集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开展前后5年的资料,分为整治前(2009年到2011年第二季度)和整治后(2011年第三季度到2013年),比较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整治活动后,抗菌药物季度销售金额从413万下降至328万,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全部药品销售的比率由26%降至1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88%降至6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92.4DDDs/(100人·d)降至60.3DDDs/(100人·d);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从60%降至28%。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效果明显,加强抗菌药物的监管力度后,极大促进抗菌药物临床的合理用药。

【关键词】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4-0166-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special rectification on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Method The data of relatedindex of antibiotics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fiveyears (from 2009 to 2013) were collected, which wa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ased on the before and after the special rectificati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was fully analyzed. Results After the rectification,antibiotics sales was decreased from 4.13 million to 3.28 million, with the sales ratio of drug revenues from 26% to 15%.Antibiotic utilization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drops to 66%.The use intensity was decreased from 92.4 DDDs /(100 person . d)to 60.3 DDDs/(100 person.d).Besides, the antibiotics prescriptions of patients in outpatient come down significantly from 60% to 28%. Conclusion Special rectification of antibiotics has obvious effect on the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in our hospital,and it improves the management of clinical use of antibiotics in hospital.

Keywords:Antibiotics; Special rectification of antibiotics; Rational use of drugs

根据2011年4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6号)、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陕西省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陕卫医发[2011]141号)文件的精神,规范和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1-2],已成为各级医疗机构的工作重心[3-5]。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6],减缓细菌耐药的发生率[7],已成为保证医疗质量和用药安全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加强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提高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我院从2011年7月起开展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为评价专项整治活动对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效果,对我院2009~2013年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通过医院HIS信息系统, 选取 2009~2013年每季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数据,包括:药品销售金额、抗菌药物金额、门诊处方、出院病例等资料,抽取的处方及病例范围涉及普外、骨科、妇科、心内、泌尿、消化、神外等科室资料。排除新生儿及70岁以上老年复杂性疾病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 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 2011年7月,我院(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响应卫生部的56号文件,分析医院在抗菌药物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全院《规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实施方案》,并成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小组进行有效干预。

1.2.2 具体干预措施 质量控制小组首先明确专项活动的各科室责任人(各科室的主任),签署各科的整治目标责任书,并对全体医护人员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启动大会。逐级逐层次渗透院里整治抗菌药物的决心。

主要实施内容:①完善我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②控制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③加强细菌耐药监测;④实施抗菌药物处方合理性专项点评;⑤监管特殊级抗菌药物的使用;⑥规范I、II、III切口的抗菌药物预防用药;⑦严格限制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⑧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费用比例。通过上述方案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检查、处方点评等活动,并针对每季度存在的不合理情况进行反馈给各临床科室,制定持续整改方案,保证专项整治活动的可持续性。

1.2.3 资料处理 将收集的资料分为两组,以2009年第一季度到2011年第二季度的数据为对照,以2011年第三季度到2013年的数据为干预组,比较实施专项整治后,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情况。回顾性比较门、急诊患者,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调研专项整治活动前后的抗菌药物销售金额与药占比情况。其中,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以平均每日每百张床位所消耗抗菌药物的DDD表示[4],计算公式如下: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100/(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

1.2.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应用两组独立样本的Mann Whitney U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统计结果

2.1 2009~2013年各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的变化 我院在2009~2013年各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的变化如图1所示。整治前(2009第一季度到2011年第二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呈上升趋势,季度最大销售额突破470万元,整体在413万上下波动(413±38.1);整治后(2011年第三季度到2013年第四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在持续下降,季度最小销售额为277万,整体在328万上下波动(328±38.2)。两组间各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67;P<0.01)。

2.2 2009~2013年各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在药品销售总金额中的比重变化 我院在2009~2013年各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在药品销售总金额中的比重变化如图2所示。整治前(2009第一季度到2011年第二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全部药品销售金额的百分比,整体呈上升趋势,2010年第三季度的抗菌药物销售金额约占全院药品销售金额的1/3,整治前的各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约为全部药品销售金额的26%;整治后(2011年第三季度到2013年第四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全部药品销售金额的百分比,呈较快的下降趋势,2013第二季度的销售金额比已降至10%,整治后的各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约为全部药品销售金额的15%。两组间各季度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668;P<0.01)。

2.3 2009~2013年各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我院在2009~2013年各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如图3所示。整治前(2009第一季度到2011年第二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稳定,各季度使用率都在90%左右;整治后各季度抗菌药物使用率整体呈现持续较快下降,到2013年第四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已降至50%,呈现较大的改观。整治前后两组间各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781;P<0.01)。

2.4 2009~2013年各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强度变化情况 我院在2009~2013年各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强度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整治前(2009第一季度到2011年第二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比较稳定,各季度抗菌药物使用强度都在93DDDs/(100人·d)上下波动;整治后各季度抗菌药物强度整体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到2013年第三季度开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已降至40DDDs/(100人·d)以下,呈现较大的改观。整治前后两组间各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23;P<0.01)。

2.5 2009~2013年各季度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重变化 我院在2009~2013年各季度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重变化如图5所示。整治前(2009第一季度到2011年第二季度),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呈现较大波动,2009年第四季度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高达70%,其他各季度物使用率都在50%以上;整治后各季度抗菌药物强度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到2013年第一季度开始,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已降至20%,整治效果明显。整治前后两组间各季度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518;P<0.01)。

3 讨论

卫生部抗菌药专项整治活动之前,我国抗菌药滥用情况是非常严峻的,远远高于WHO 规定的30%的抗菌药物使用率[8]。而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甚至高达90% 以上,这远远高于国际用药水平,这一情况不仅仅反映我院抗菌药物应用的不合理,更暴露出我院对于抗菌药物的滥用的危害性没有充分的认识,监管机制不够健全,医生的合理用药的意识十分淡薄,对患者抗菌药物的治疗模式存在极大地问题,不断发生的细菌耐药情况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针对上述问题,我院依据国家和陕西省关于抗菌药物合理方面的政策,在2011年7月份开始制定并实施了具体的“规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实施方案”,通过成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小组定期督查全院各科室抗菌药物处方的合理性,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鼓励药剂科调剂人员及时上报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每季度开院内大会通报各临床科室(具体到医生个人)的抗菌药物处方和医嘱不合格率,并反馈给各科室,要求认真反思自身存在问题,写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和时间明确的整改目标,落实到个人。经过两年半的持续的PDCA模式整顿[9],我院目前的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监管有了很大的改观。其中,我院的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13年第一季度开始,一直维持在20%以下;2013年第四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维持在50%以下;2013年第三季度开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已降至40 DDDs/(100人·d)以下,这些指标已达到卫生部的要求[2]。此外,通过控制抗菌药物的销售量,也有效地降低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但是,我院对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目前,多种病原菌感染的复杂病例,采取抗菌药物联合用时,临床医师多根据经验进行用药方案的制定,建议在病人用药时注意监护血药浓度,及时考虑方案的调整,加强针对性用药,提高治疗水平,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0],减轻滥用抗生素对病人造成的痛苦。

综上,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监管和干预是临床用药的重要内容[11-12],提高临床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规范性,需要多环节监管和多方的参与,其中临床药师对于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的合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进行用药,随时根据最新的用药信息,合理调整我院对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模式,持续加大监管力度,才能提升医院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最大保障患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卫生部.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S].2011.

[2]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2004-08-19.

[3]梁新亮.某三甲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分析[D].郑州:郑州大学,2010.

[4]徐芸.某三甲医院2011-2012年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3.

[5]左煌,李红霞,黄颖莉,等.某三级甲等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31):6649-6651.

[6]马珍,周月琴,马渝,等.专项整治活动对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减缓细菌耐药性的效果评价[J].中国药房,2015,26(20):2780-2783.

[7]周新,王晓燕,杨炯,等.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对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的影响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7):1656-1658.

[8]张文悦,翟所迪,张慧英,等.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国际指标的调查干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7,42(2):157-160.

[9]李世根,李立军,庞志坚.PDCA循环法规范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4):224-226.

[10]李艳,梁娣.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药品不良反应对比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5(8):1094-1096.

[11]张婷.某院2011-2012年抗菌药物管理和合理应用分析[J].中国药房,2013,24(42):3943-3945.

[12]杨骅,韩志云,杨亮蕊,等.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率及院内感染率的影响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5,8(3):81-82.

篇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201

为进一步巩固前两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成果,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国家卫计委《关于进一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3〕37号)、省卫生厅《2013xx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市卫生局《2013xx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巩固前两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成果,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有效遏制细菌耐药;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加以解决;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提高。

二、组织管理

医院成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以医院药事管理及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为专家组,负责落实国家和省、市制定的各项工作措施,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各项指标,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工作机制。

三、重点内容

(一)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

院长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安排;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机构,以及各相关部门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

卫生行政部门与院长、院长与临床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根据各临床科室不同专业特点,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指南,科学设定抗菌药物应用控制指标。各临床科室要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制定本科室常见疾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医院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作为科主任综合目标考核以及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

(二)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

医院对2012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统计: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使用金额,使用量和使用金额分别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诊疗抗菌药物预防使 用率,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调查结果在院内通报并上报市卫生局备案。

(三)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

医院设置感染性疾病科,依托医院药事管理及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和抗菌药物管理小组,为医师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相关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四)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明确本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分级管理制度的落实,杜绝医师违规越级处方的现象。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制定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流程,并严格执行。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五)建立抗菌药物遴选和定期评估制度,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

医院对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进行动态管理,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违规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或品规。清退或者更换的抗菌药物品种或品规原则上12个月内不得重新进入抗菌药物供应目录。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种、品规数量,保障抗菌药物购用品种、品规结构合理,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头霉素类抗菌药物不超过2个品规;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5个品种。

因特殊治疗需要,需使用抗菌药物供应目录以外抗菌药物的,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临时采购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说明申请购入抗菌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数量、使用对象和使用理由,经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小组审核同意后,由药剂科临时一次性购入使用。同一通用名抗菌药物品种启动临时采购程序原则上每年不得超过5例次。如果超过5例次,要讨论是否列入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调整后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总品种数不得增加。

医院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每半年将抗菌药物临时采购情况向市卫生局备案。

(六)加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控制力度

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 40DDDs以下。

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剖宫产手术除外),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和使用疗程合理。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原则上不联合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4小时。

(七)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

医院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分析本机构及临床各专业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出现使用量异常增长、使用量排名半年以上居于前列且频繁不合理使用、企业违规销售以及频繁发生药物严重不良事件等情况,及时调查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八)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

医院要采取综合措施,努力提高微生物标本质量,提高血液及其他无菌部位标本送检比例,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根据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发布细菌耐药信息,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应对措施;医院按照要求向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报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数据信息,向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报送耐药菌分布和耐药情况等相关信息。

(九)严格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管理

医院每对医师和药师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考核工作,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十)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

医院组织感染、药学、微生物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专项点评。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每个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医嘱,重点抽查感染科、外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科室以及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诊疗病例。

医院根据点评结果,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向全院公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医院对点评中发现的问题,要进行跟踪管理和干预,实现持续改进。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未按照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用药医嘱,造成严重后果的,或者发现处方不适宜、超常处方等情况未进行干预且无正当理由的,医院将取消其药物调剂资格。医师处方权和药师药物调剂资格取消后,在6个月内不得恢复。

(十一)积极参与省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网数据收集工作 加强细菌耐药的监测和上报,努力提高监测的质量和效率,保障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加大公布、反馈和干预力度。

(十二)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医院要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包括利用电子处方(医嘱)系统实现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菌药物处方调剂资格管理、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时机和疗程等,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全过程控制;探索开发相应统计功能软件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动态监测、评估和预警。

(十三)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通报和诫勉谈话制度

医院定期对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汇总,并向市卫生局报告。对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每年报告一次;对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半年报告一次。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进行排序,对于未达到相关目标要求并存在严重问题的科室,进行诫勉谈话,并将有关结果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

(十四)完善抗菌药物管理奖惩制度,严肃查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 医院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院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合理性评估结果作为医师职称晋升、评先评优、定期考核、收入分配、绩效考核等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大对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责任人的处理和惩罚力度,加大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行为的奖励力度,引导医务人员摒弃不合理用药行为,逐步树立良好的执业风气和合理用药氛围。

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医师,卫生行政部门或医院应当视情形依法依规予以警告、限期整改、暂停处方权、取消处方权、降级使用、暂停执业、吊销《医师执业证书》等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科室,医院应当视情形给予警告、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撤销科室主任行政职务。

(十五)加大总结宣传力度,营造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氛围

医院要总结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两年多来的成效,充分利用宣传栏、医患沟通会、网站信息等多种形式,加大对群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知识的宣教力度,提高群众合理用药意识,营造良好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氛围。

四、活动方式

(一)自查自纠(2013年8月前)。医院根据专项整治活动要求,组织开展全院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检查,认真排查梳理临床科室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将自查自纠工作贯穿始终。

(二)督导检查(2013年9-11月)。市卫生局将按照省卫生厅统一部署和统一要求,开展全市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检查。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发现的严重问题予以处理。

(三)总结交流(2013年12月)。将医院2011-2013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总结报送市卫生局医政药政科,市卫生局将适时组织召开全市会议,总结3年活动情况,对活动中优秀单位进行表扬。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务求实效。

(三)认真总结,巩固成果,持续改进。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医疗安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需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2013年是3年活动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总结,研究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的关键一年。医院要在3年专项整治活动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逐步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相关制度、指标体系和长效工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巩固活动成果,坚决避免出现“反弹”现象。将活动重点转移到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从阶段性活动逐步转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促进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附件1 泉州市泉港仁爱医院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责任状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按照2013年泉州市泉港仁爱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要求,科室承诺,保证完成以下各项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任务。医院将对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考核。

一、积极参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对本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加强本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二、认真学习抗菌药物分级目录,明确本科室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严格执行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和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程序。

三、使用抗菌药物不超过医院遴选的35种抗菌药物品种;因特殊治疗需要,需使用采购目录以外抗菌药物的,按规定启动临时采购程序。

四、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 DDDs以下。

住院患者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剖宫产手术除外),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和使用疗程合理。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 30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五、组织质控小组对本科室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专项点评。重点抽查感染、手术、重症病例以及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诊疗病例。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师,在全科范围内进行通报。点评结果作为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

医院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及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暂停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3个月,并进行抗菌药物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恢复其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恢复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及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未按照规定审核抗菌药物处方与用药医嘱,造成严重后果的,或者发现处方不适宜、超常处方等情况未进行干预且无正当理由的,医院应当取消其抗菌药物调剂资格,并进行抗菌药物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按规定恢复其相应的抗菌药物调剂资格。抗菌药物医师处方权和药师调剂资格被取消后,在6个月内不得恢复。

七、本责任书一式两份,医院和临床科室各执一份。

院长: 科主任:(单位盖章)

篇6: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201

根据《莆田市卫生局关于印发2011年莆田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通知》的精神,为加强我院抗菌药物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规范医疗行为,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按照“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健全机制、持续改进”的工作思路,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作为“医疗质量管理年”和“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重要内容。围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进行治理,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机制,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权益和用药安全。

二、主要目标

通过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加以解决;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改进。

三、组织领导

成立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明确有关职能科室的具体职责任务。将整治活动列入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深入开展,带动医院各项工作上台阶。

(一)成立荔城区新度卫生院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余建伟副组长: 林祖粼、宋祖强、林伟义成员: 林金添、林志娟、江跃艇、黄清芳、陈秋云、尤朝芳、郑文怀、林世俊、陈少洪、蔡文珍

下设院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整治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科。

主任:林金添(兼)

(二)职责。院长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日程。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荔城区新度卫生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组织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培训和专项督导检查,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专项整治、督导检查及整改落实情况。

四、专项整治工作内容

(一)开展抗菌药物应用基本情况调查。

药剂科对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开展调查,全面掌握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金额。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等情况。

(二)建立完善抗菌药物应用技术支撑体系。

药剂科临床药师,为医师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业培训,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

(三)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医务科、药剂科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目录,加强考核与监督,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进行严格限定,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生素的处方权限。

(四)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

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对抗菌药物目录进行全面梳理,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的抗菌药物品种;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规数量。建立医院抗菌药物临时采购制度与程序,满足特殊患者治疗需求,临时采购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经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后,由药剂科临时一次性采购。

(五)将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

医务科、门诊部、院感科、药剂科严格执行医院处方点评制度,临床药师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处方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干预制度。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得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得超过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40 Definde Daily Dose)以下;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得超过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六)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

加强合理用药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定期向临床医师提供抗菌药物敏感性监测报告和趋势分析,定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分析医院以及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宜性;药剂科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出现使用量异常增长、使用量排名居于前列且频繁超适应症、超剂量使用,企业违规销售以及频繁发生药物严重不良反应等情况,报告医务科,并提交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七)严格医师和药师资质管理。

医务科对执业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相关专业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或调剂资格。

(八)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

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下设的处方点评小组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执行情况实施专项点评,每月组织对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10份处方、医嘱,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师予以公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师予以全院通报。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使用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抗菌药物处方权。

(九)建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监管体系。

医务科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通报和诫勉谈话制度,严肃查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药剂科根据检测情况对各科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进行排序,医院对未达到相关目标要求并存在严重问题的,对科室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并将有关结果予以通报。要加大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查处力度。对于存在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问题的医师,医院应当依法依规给予警告、限期整改、暂停处方权、降级使用,报卫生行政部门吊销《医师执业证书》等处理。构成犯罪的,报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存在问题的科室,医院应当视情形给予警告、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撤销科室主任行政职务。

(十)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

医院通过宣传单、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在门诊、病房等处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抗菌药物知识。药剂科在门诊设立“用药咨询”,向患者提供用药咨询和安全用药知识的宣传。

五、整治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6月)。宣传动员,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6-10月)

1、自查自纠阶段(2011年6月)。要求各临床科室按照《荔城区新度卫生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要求,对本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自查自纠。

2、专项检查阶段(2011年7月)。院里将组织人员对全院各临床科室进行全方位督查,并对督查中不达标的科室按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3、督导检查阶段(2011年8-9月)。结合2011年“医疗质量管理年”、“三好一满意”活动,迎接省卫生厅督导检查。

4、总结交流阶段(2011年10月)。专项整治结束后,进行全院总结交流,针对存在问题持续改进,迎接卫生局及卫生厅专项整治检查。

(三)持续改进和巩固提高阶段(2012年-2013年)。

上一篇:小学美术兴趣小组的活动方案下一篇:啦啦队通讯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