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思品教育中的沟通交流

2022-09-12

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从思品教育内容来说, 就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品质。开展有效的心灵交流, 需要注重交流方法, 明确交流目的。通过心灵交流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可我们也经常听到老师和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管, 他们不愿意和老师、家长敞开心扉进行思想交流, 根本不明白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学习成绩不好, 逃学, 沉迷于网吧, 性格倔强, 甚至吸烟, 早恋, 走上犯罪道路……那么, 我们应该怎样和孩子进行心灵的交流, 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呢?就此, 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信任是交流的基本条件

教师首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 在日常生活、学习、活动、家访等多种交往中注重加强思想交流, 取得他们的信赖, 这种情感基础拉近了师生关系, 增加了信任度, 为进行道德情感沟通和调节道德行为创造了条件。没有平日的平等交往, 师生之间缺乏起码的信任感, 道德教育就会苍白无力, 心灵间存在无形的隔阂, 势必影响教育效果。要少说套话, 最常见的套话就是“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面对这种沟通方式, 学生的本能就是闭上嘴巴, 他们根本不理解你的过去, 他们关心的是现在。良好的沟通应该用现在来解释你的行为, 平等交流, 而不要用长辈的身份压人。也要避免说气话, 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认真聆听孩子的意见, 这是对孩子的尊重。在交流中, 要以慈爱为本, 温柔的语言, 信赖的目光, 爱抚的动作都让孩子感受到你很爱他, 在乎他。

二、正确引导孩子道德观念的发展是交流的主要任务

道德观念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道德观念又不是永恒不变的, 而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小学生处在成长期, 悟性强, 对周围事物好奇心强, 接受快, 尝试心理明显, 主观上愿意接受新思维、新意识, 这势必导致与传统观念的冲突, 学校和家庭要注意弘扬传统的理性观念, 吸收适应时代要求的新观念, 促使道德的继承性与发展性密切融合。小学生的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 他们的行为往往表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 即使表现比较好的学生, 有时难免有与常规道德行为相悖的表现。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 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 及时帮助他们排解生活、学习和家庭中遇到的疑虑和困难, 采取不回避、不激进、不保守的态度, 认真分析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 提高学生判别是非的能力。要在平常的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观的形成, 强化训练道德行为, 促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稳定的思想品质。

三、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

人才是一个整体, 身体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创新精神、责任感、爱国思想等都是构成这一整体的部分。今天的小学生, 将担负起明天建设国家的历史重任。作为明天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他们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渊博的学识, 而且要有献身科学、献身人类事业的内在动力和坚强意志, 更重要的是他们必须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当结合学科教学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使他们具有健全的独立的人格。我们经常觉得学生道德素质太差, 爱国主义思想淡薄, 对政治漠不关心。看到的只是社会的阴暗面。政府、个人生活的腐败, 人际关系的淡漠, 甚至是一些暴力行为。在社会呼唤和谐的今天, 教育理应从塑造感恩的灵魂开始, 应从建构互敬和谐起步, 净化孩子灵魂、擦亮孩子眼睛, 让他们感悟身边的善良、美好与崇高, 塑造孩子脚踏实地的完整品格, 让他们在平凡中追寻伟大。学习孔繁森、焦裕禄等优秀人物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 使其在受教育的过程中, 进行完善自我, 最终放射出人身最高价值的光芒。

四、在交流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成人习惯用常规的思维去思考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 想象力远不如少年儿童。当你在纸上画一个圆圈, 问:“这是什么?”他们会给你许多意想不到的答案。而用同样的问题问成人, 每个人的答案几乎是相同的。孩子具有创造性就在于他们还没有掌握承认世界的规则。然而令人遗憾的是, 由于老师或者家长对怎样培养孩子存在偏见, 认为孩子整天读呀, 写呀, 背呀, 考个高分就是孩子。当孩子提出过于离谱的问题时, 就嘲笑、责备孩子。殊不知, 这样往往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久而久之, 孩子遇到迷惑不解的问题时, 就根本不愿或者不敢发问。他们根本不愿意和成人交流。在创造思维的形成过程中, 需要对知识、经验、进行组合分析, 找出新事物的层次和关节点, 打破一些传统的条条、筐筐, 敢于创新, 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我们就要善于和孩子进行交流, 启迪他们心灵深处的创造能力。

一是创设新型的课堂。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 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的兴趣, 增强自己教学过程的吸引力, 在教学中注意根据所授课程设疑, 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 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教学形式要多样化, 不能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可充分运用录音、录像、投影、挂图等, 创设教学情境。教师要努力让学生每上一节课, 每学习一个内容, 都有新感觉、新发现、新体验, 养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意识。让学生在课堂的交流中, 学习知识, 并不断创新。

二是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在生活中, 不要用太多的限制来约束孩子的探索行为, 更不要用简单的训斥来对待孩子的错误尝试。爱问爱说爱动手动脚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就是在不断地问不断地说的过程中了解世界的。也许他们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麻烦, 他们会犯很多看起来似乎不可饶恕的错误,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 心智尚未成熟, 可塑性强, 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而改变。面对复杂多变且竞争激烈的社会, 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和激励才能健康成长。我们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指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问题;要和孩子做朋友, 互相交流心得体会;要为孩子的成功加油, 激发孩子对未来世界的向往和探索精神。

积极开展与孩子心灵的沟通与交流, 正确引导他们对知识、道德、人生道路的判断能力, 加强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摘要:教育大计, 德育为首。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交流和沟通是教育的有效形式。开展有效的心灵交流, 需要注重交流方法, 明确交流目的。通过心灵交流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关键词:交流,培养,品德

上一篇:试论中国传统美术“父子相传,师徒相授”教育方式的得与失下一篇:护理安全管理与医院感染预防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