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历史课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2022-09-10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支柱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历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最生动的教材, 让学生真正了解伟大的祖国的历史, 才能产生无比热爱祖国的浓厚感情。在教学中要学生树立起自己的成才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的观念。“爱国”它不仅是衡量一个人道德, 也是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实现与否的重要标准。

1 在中学历史教育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 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是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健全人格的迫切需要。

每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都是在历史中形成, 并且在历史的发展中继承和延续下来的。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 更应高度重视学习历史, 因为只有通过学习历史, 才能够真正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 才能更好地把握和继承民族精神, 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优良品质更好地保留下来, 才能让中华民族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鲁迅说:“历史上写着中国的灵魂, 指示着将来的命运”。翻开历史的长卷, 我们可以看到, 世界上只有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沧海桑田依然熠熠生辉, 五千多年的发展史, 就是民族精神不断传承、不断发展、不断弘扬的历史。但是, 当今有不少青少年, 对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民族精神知之甚少。通过历史的学习让青少年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 诸如“发奋忘食, 乐以忘忧”、“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等, 用历史来教育青少年, 来增强高中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国格、人格, 是当代弘扬民族精神的迫切需要。

其次,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

历史学科的教学, 是中学教育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历史学科的特点, 决定了它在进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由此可见,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己成为不可抗拒的必然趋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可以说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途径。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的内容包括素质教育中的内容, 如:伦理道德、社会公德、行为规范、法纪观念、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灌输共产主义道德观, 培养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等。此外, 历史教学中还进行着素质教育中的文化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可见,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高中历史教学对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先天优势, 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发展不仅需要具备知识、智力能力等方面的素质, 还需要具有道德和人格的力量。杜威认为, 历史学科是形成人的道德品性最优良的学科。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明确规定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热爱社会主义,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新课程要求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地方, 也是塑造学生思想品质的阵地。

2 在中学历史教育中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我在长期的工作中努力探索在历史教育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利用我国古代经济、文化居世界领先地位的事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历代在经济文化方面都有领先世界的新成就。在教学中注意把这些新成就的讲述同爱国主义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 如文明世界的陶瓷、丝绸、四大发明, 世界奇迹万里长城和秦兵马俑, 这些宝贵遗产, 直到今天还被世界各国人民交口称赞。通过内容的学习, 强烈的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同时要让学生树立为改变我国现今较为落后的现状而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利用近现代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与压迫的史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国近代史是爱国主义最生动的教材。面对鸦片战争以来外国侵略者杀戮我人民, 勒索巨额赔款, 践踏我领土的屈辱现实, 出现了三元里人民抗英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 更有无数个仁人志士, 在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的关头, 挺身而出, 甚至不惜以身报国。如“开眼看世界”林则徐, 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 维新成仁的谭嗣同, 誓死抗日的杨靖宇, 以及无数个为国捐躯的共产党员……正是他们的爱国斗争, 才使侵略者亡我之心未能得逞。

通过历史人物生动感人的言行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革命传统教育。中学生处于长知识, 长身体的阶段, 又是确立世界观, 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学生学习历史, 首先得到的是具体的历史知识, 通过掌握具体的历史知识, 给人启迪, 潜移默化, 达到鉴古知今, 知人论世的作用。在教学中重视用历史人物生动的言行,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历史教材中记载了大量历史人物的爱国名言, 顾炎武的“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在教学过程中, 紧扣教材, 以情动人,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心, 报国之志。又近现代史上如关天培、邓世昌以身殉国, 谭嗣同舍身变法, 李大钊英勇就义, 董存端舍身炸碉堡等事迹, 这些英雄行为及其坚强的信念, 惊天地, 泣鬼神, 成为万代楷模。在教学中, 充分挖掘, 体现时代特色,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去参与教育内容, 同时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

总之, 历史课的爱国主义教育要寓于历史知识的教学之中, 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和规律, 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落实为寓教于史提供了具体形式。我们应当深入发掘历史课的爱国主义因素, 把爱国情渗透到历史知识当中去, 这样就能避免空洞说教, 真正收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效果。

摘要: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是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健全人格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因此, 要努力探索在历史课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本文从中国古代辉煌的历史、中国近现代屈辱抗争的历史、典型的历史人物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爱国主义教育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中发[1999]9号)

[2] 黄河浪.成功潜能开发核心教程[M].海南人民出版社, 2001.

上一篇:浅析实现铁路货运运营管理多元化发展的策略下一篇:做好高校改造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