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广州学习型城市的创建

2022-09-11

1 广州市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现状分析

建设学习型城市, 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 是全面开发人力资源和提高市民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也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根本方式。近几年来, 广州主动适应市民终身教育和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积极开展学习型城市创建工作, 努力构建和谐广州。

1.1 政策导向和发展目标明确

广州市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打造经济中心、文化名城、山水之都, 建成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目标, 努力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这就势必要求城市各类人员的技术和知识更新的速度要不断加快, 职业变迁和持续学习将成为社会常态和人生常态。近年来, 广州市将创建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市委、市政府在《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 明确提出“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引导市民树立知识创造财富、学习提升价值的观念, 使终身学习成为城市风尚和价值取向”, 并明确宣示要“努力建设学习型城市”[1]。近期, 广州市委、市政府在《关于推动广州科学发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突出以提高市民素质为核心的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建设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 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2], 进一步明确了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1.2 努力构建学习型城市的公共网络信息平台

广州积极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大力加强教育信息网络平台和资源建设, 充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 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和网络教学, 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 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终身教育网络平台[3]。全力打造“教育е时代”工程, 完善广州市教育与科研网建设, 建设、整合和丰富特色教育资源站点, 并使“教育е时代”宽带网进入广大社区和家庭, 为学习型社会提供信息化环境。在广州市教育局的支持下, 市电大与企业合作成立“广州远程教育中心”, 努力构建广州的现代远程公共服务平台和体系。该中心利用功能强大的教学平台, 积极为广州各级各类教育和社会培训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公共服务, 面向全市8.3万中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的“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及面向百万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培训,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力建设“图书馆之城”, 图书馆的网络化、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 区级图书馆和部分社区图书馆已经实现了与市馆“通借通还”, 初步建成一个覆盖全市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1.3 积极推进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

从2004年, 广州市由市总工会牵头, 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 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 创建了一批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学习型组织。据不完全统计, 到2 0 0 6年底全市共有6212家基层单位、11586个班组科室开展了“创争”活动, 各单位都建立了职工学习激励机制, 各级基层单位共举办了1663场“创争”活动专题讲座[4]。在“创争”过程中, 各企业将创建学习型组织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 以召开动员会、座谈会、推进会、现场观摩等形式在职工中广泛宣讲开展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方法途径, 力图将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等学习型组织理念深植于广大职工之中,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广州电信、广州地铁、广州日报、广州高速公路总公司、广州虎头电池有限公司、广州立白有限公司等学习型企业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其中, 广州电信主动应对企业战略转型的需要, 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成立学习型班组创建工作小组, 制定了创建活动制度和具体目标, 考核激励制度紧扣员工和班组的绩效, 并建立网上大学、内训师建设、两会研讨、读书俱乐部、岗位练兵等多形式于一体的“五星花式”学习共享平台, 满足了员工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有力促进了企业中心任务的完成,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源泉和队伍保障。

1.4 积极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工作

在广州, 学习型城市建设还以社区为本, 立足社区、服务社区, 深入探讨城市化、学习化进程中区域教育与社会、经济、文化, 与人的发展的互动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努力创建岭南特色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学习型社区发展模式, 积极推进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各区街根据区情、街情, 积极推进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 如海珠区充分利用丰富的岭南文化特色, 积极创建“岭南文化特色学习型和谐社区”;荔湾区整合西关传统文化风情创建“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特色学习型社区”;天河区针对新城区“农转居”居民亟待提高文化素质的特点, 把“提高居民素质, 营造和谐社区”作为努力方向;越秀区发挥学校优质教育资源集中优势, 开展“优化社区教育资源, 发展优质社区教育研究”。海珠区南华西街积极开发“中华第一街”品牌教育资源, 进行“学习型和谐家庭建设”;海珠区沙园街则针对“老国企”转制下岗人员社会心态波动的特点等, 创建“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型社区”;天河区石牌街则开展书香进社区, 经典暖人心特色社区教育[5]。全市学习型社区建设活动呈现出勃勃生机和鲜明特色。目前, 广州市共有2个区被确定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5个区被确定为省级实验区。

1.5 开展品牌特色的学习活动

2006年11月, 广州启动为期10年的大型综合性读书文化活动—“书香羊城”全民阅读系列活动, 旨在通过培养广州市民终身学习习惯, 建设学习型城市。活动期间, 开展“全民阅读月”、开办阅读网站、开通读书服务热线、读书征文活动和读书演讲大赛等各种活动, 并每年评选羊城“书香家庭”、“书香社区”、“书香连队”等, 还把已经开展得有声有色、初具品牌特色的“羊城书展”、“羊城学堂”等纳入其中, 统筹全市各类阅读活动和资源。

而由广州市宣传部主办的《广州讲坛》和《羊城学堂》, 已成为广州地区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文化品牌和城市名片。创办于2002年的《广州讲坛》以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宗旨, 广邀海内外学术界、文化界、教育界及其他领域的知名学者到广州讲学, 传播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 在全社会普及人文社会科学文化知识, 了解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动态, 营造了浓厚的文化学术氛围;《羊城学堂》则是面向社会公众的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公益性讲坛, 邀请热心公益事业、学识渊博、演讲精彩的社会名流和专家学者作为主讲嘉宾, 主要内容是形势政策和法律法规, 各学科领域的经典名著、优秀作品, 以及教育、生活、经济、社会、保健等市民普遍关注的各方面的话题和热点问题, 促进了学习型社会和文明城市的创建。目前, 《广州讲坛》和《羊城学堂》已成为市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平台。

2 广州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问题

广州的学习型城市建设还处在探索阶段, 与先进城市相比, 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如政府对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统筹和协调不足, 学习型城市建设缺乏明确的目标和纲领, 终身教育网络和体系不完善, 学习型社区建设不平衡等。

2.1 居民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意识不强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突破传统思想的桎梏, 破除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 树立与学习型城

市建设相适应的终生学习和教育新理念是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前提。上世纪70年代国际上所倡导的终身教育理念和体系正是这种需要的反映。在广州, 市民良好的意识和学习习惯虽然逐步得到形成, 但新型的教育理念在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中仍然存在着不平衡现象, 如城市外来民工、城市弱势群体的学习意识薄弱, 主动接受继续教育和终生学习的欲望不强。不少居民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获得相应的证书, 不愿意接受非学历、非正规教育, 对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新兴教育形式持怀疑态度,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尚需时间。据2007年的一次抽样调查显示, 广州市居民对社区教育与培训需求一般性的达49%左右, 急需、较为急需的占22%, 可有可无、暂不考虑占29%, 居民参与社区教育与培训的学习动力和需求明显不足[6]。

2.2 政府主导和政策法制保障不足

学习型城市的创建是多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必须由政府统筹领导, 整合社会资源, 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 才能加快向学习化社会的迈进。学习化社会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学习权和发展权作为基本人权受到法律保障, 政府应形成明确系统的建设学习型城市行动纲要或具体方案, 运用相应的政策确立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为市民提供充足和公平的教育机会和学习条件, 从而促进学习型城市的建设。但目前, 广州学习型城市建设并未纳入城市发展规划, 未有明确的广州学习型城市建设纲领和具体目标, 未有相应的政策法律机制的促进和保障, 未有相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学习型城市建设缺乏有力的宏观统筹和组织协调,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2.3 公共教育服务资源尚未有效整合

在学习型城市中, 学校、图书馆和文化科研机构已经不再是对特定人群开放的场所, 它应该进一步的兼容、扩展与开放, 成为向社区居民终身教育的“社区学习中心”和“教育信息和资源服务中心”, 成为社区成员终身学习的辐射中心。教育既要有传统意义上的学历提升教育, 还要有非学历教育、技能培训, 也要包括以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情趣为主旨的文化素质教育、公民教育、休闲教育等。在这一方面广州目前仍然重视不够, 认识不到位。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偏重于正规的学校教育, 非正规教育却明显的营养不良, 各类教育机构之间又缺乏应有的联动机制, 学校教育体系与社会教育体系之间, 正规教育体系内部之间自成系统、自我封闭, 教育资源共享困难, 重复浪费。非正规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立足和着眼于居民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终身教育网络和体系有待进一步构建。

2.4 学习型城市的推进和实践不平衡

十五期间, 广州市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 各区街、各部门、各系统对这项工作无论是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在实际运作中都有待深化和提高, 各自工作的开展还很不平衡。对成人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还没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 轻视成人教育的思想依然存在。成人教育工作中依然存在办学与社会需要的脱节, 出现片面追求文凭和高层次学历的现象, 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尽符合成人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城乡教育差距比较明显, 农村成人教育落后, 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有待提高。在成人教育的管理体制上, 政出多门, 为基层服务不够, 缺乏有力的宏观指导和管理, 致使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和充分的发挥。社会培训机构多和参加社会培训机构培训的人员多, 而企业承担的在职培训责任和实施力度不足, 企业提取和用于职工培训的经费偏低, 大部分的职业技术培训任务主要由社会力量承担。学习型社区建设的定位、做法和日常运作尚无统一的认识和保证措施, 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布局不合理。

3 推进广州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最近, 国家颁发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将广州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8], 对广州的学习型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州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加大创建力度, 努力建设具广州特色的学习型城市。

3.1 确立终身学习理念, 明确学习目标

广州创建学习型城市, 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要把提高市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及自我超越作为学习的目标, 提倡人人可以通过学习成才。要营造学习氛围, 通过宣传教育、舆论造势及多元化激励等方式营造“处处是学习之所”的城市环境, 加强市民对学习型城市建设认识的提高。政府要指导并协调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社区四者的活动, 鼓励人们主动参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学习革命之中。学习型城市的建设, 需要社会各界和全体市民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加快城市发展的速度和进程, 才能更有效地增强市民的“文化迫力”, 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使终身学习的理念根植于每个市民心中, 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从而提升学习创新力, 增强自身竞争力, 不断地来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自身价值。

3.2 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 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

创建学习型城市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为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 应建立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工作领导责任机制、宣传发动机制、动态检查机制、全民参与机制、资源共享机制等, 从而实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首先, 将学习型城市建设作为建设“首善之区”、“和谐广州”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把学习型城市建设作为拉动各级各类教育改革的“龙头工程”, 制定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发展纲要和中长期规划。其次, 建立和健全领导体制和管理结构, 成立各级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统筹协调机构, 加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领导和组织, 充分发动各行各业、各类组织积极参与学习型城市建设。第三, 制定各类配套的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 建立和健全科学、合理、高效的运行机制, 使学习型城市创建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第四, 建立和完善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 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学习型城市创建工作, 同时, 要多渠道筹集经费,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工作。

3.3 大力推进社区教育, 构建完整的社区教育网络

建立和健全社区教育网络, 从而构建能够满足市民多层次、多形式、多方面学习需求的开放式全民教育网络, 满足社会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参照上海的经验, 广州可以通过对区内成人教育中心、成人教育学校、教师进修学院以及成人中等教育机构等进行整合优化, 组建社区学院, 使其成为区内终身教育体系的枢纽, 最终形成以社区学院为龙头, 街镇社区学校为骨干, 社区内中小学校、居民小区办学点、村民学校为基础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 使社区教育机构实体化、网络化。同时, 要充分整合利用城市内的学校教育资源, 发挥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的教育功能, 加大面向社区开放的力度, 实现资源共享;要加强和重视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网络, 为城市居民的多样化学习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3.4 广泛创建学习型组织, 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创建学习型城市要创建多层次、宽领域的各类学习型组织, 既要有实施教育、培训的场所、设施等物质载体, 也要有吸引市民参加学习的活动载体, 才能扎扎实实地去开展工作。要努力创建学习型政府、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家庭等多种学习型组织, 充分调动城市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区居委会、家庭、个人等参与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积极性。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学习活动, 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培养市民热爱学习、参与学习的良好习惯激发广大市民的学习热情, 使更多市民自觉地参与到学习型城市建设中。各类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要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需求, 改革教育培训模式, 改进培训内容和方法, 探索新型的教育培训制度和机制, 如探索建立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 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 依法保障城市居民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等。

3.5 充分整合学习资源, 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核心, 广州在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进程中, 要把给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作为建设学习型城市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学习型城市要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充分挖掘和整合城市的各种教育资源加强各种教育类型的相互衔接、相互沟通, 加强资源整合, 实现资源共享和教育均衡发展, 为城市的每一个成员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为各个层次的市民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务。同时, 要按照终身教育的思想改革现有的教育体制, 建立和完善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学校教育体系、以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培训为主的行业与企业教育体系、以提高公民广泛的社会文化素质为主的业余和闲暇教育体系, 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相互沟通和相互衔接, 整合和利用各类教育资源, 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摘要:近年来, 广州适应市民终身教育和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积极开展学习型城市创建工作, 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但同时存在一定问题, 如政府对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统筹和协调不足, 学习型城市建设缺乏明确的目标和纲领, 终身教育网络和体系不完善, 学习型社区建设不平衡等, 针对以上问题, 文章对广州如何加强学习型城市创建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广州,学习型城市,现状,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中共广州市委, 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EB/OL].http://www.guangzhou.gov.cn./node_429/node_435/2006-04//114404574499207.shtml, 2006, 04, 03.

[2] 中共广州市委,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广州科学发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的决定[EB/OL].http://www.guangzhou.g ov.c n/s p ec i al/2 00 8/n o d e_1 9 04/n o d e_1 9 0 6/2 0 0 8/0 7/0 7/125394480260989.shtml, 2008, 07, 07.

[3] 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 (M) , 广州市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 (2006-2010) ,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7:84~94.

[4] 广州市总工会宣教部.200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5] 课题组.创新社区教育模式建设学习型和谐社区——广东珠江三角洲社区教育发展模式研究[J].岭南学术论坛, 2008 (12) :4-5.

[6] 李训贵, 刘楚佳, 赵小段等.广州市居民社区教育需求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学术研究, 2007 (12) :82~88.

[7] 国务院.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EB/OL].http://www.163.com/09/0108/4V4QK9UP000/124J.html, 2009, 01, 08.

上一篇:浅谈变电运行中的事故处理下一篇:谈组织胚胎学教学中循证医学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