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范教育管理体制的创新

2022-12-30

师范学校现处于关键时期, 是升格发展还是从历史舞台退出?要发展, 就得教育创新。现行管理体制不利于教育创新, 这是师范教育创新的重要课题。

1 师范教育现状

师范教育由于以教育系统自我服务的工作母机自居, 自我封闭, 故步自封, 脱离社会, 脱离服务教育教学的实质。导致了师范教育机构与小学关系的“疏远”以及教育理论与实际工作者之间对话的中断。小学的教育工作者在很大程度上对教育理论知识的实践价值也持一种“怀疑”甚至是一种后天形成的“排斥”态度。他们习惯于认为, 教育理论和教育学家对于解决实际教育问题是无所作为的, 师范教育惟一的功能在于使一个人获得从事教育工作的正式资格, 至于其教育教学的效果则依赖于其教育的“天赋”或在不断的尝试错误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导致了长期以来教育理论工作者不了解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况, 而教育实际工作者则不了解教育理论的最新进展。最严重的是降低了师范教育机构在教师专业化方面所应该起到的作用, 同时使得教育实践长期得不到教育理论的支持和批判性反思。

2 现行师范学校管理体制

师范学校的教育创新, 面临着现行管理体制的束缚。师范内部的管理, 按其性质, 可划分为两大类:学术事务的管理和非学术事务的管理, 前者常简称为“学术管理”, 后者常简称为“行政管理”。在我国, 师范学校的整体概念和形象被视作事业单位, 在管理上主要沿袭行政管理体制, 套用机关行政级别。这种体制导致学校机构臃肿, 非教学人员过多, 工作效率低下, 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发生冲突, 行政权力对学术事务过多介入, 排斥学术权力对学术事务的管理。造成一些很不正常的现象, 如在分配制度上就出现了一线高级讲师的课时津贴还没有一般行政工作人员的津贴高, 在考核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时, 任行政职务的教师要加分, 说明行政权力介入学术事务, 造成有的教师愿意在行政工作, 而不愿意搞教学工作, 其原因是搞行政工作并且任职, 待遇比当教师高。

3 创新管理体制, 克服教育创新的体制障碍

解决行政权力泛化, 发挥学术权力的应有功能是师范内部管理体制创新的关键问题, 也是师范教育创新的重要课题。德国洪堡创建柏林大学时便确立了“学术自由, 教学自由, 学习自由”的原则, 他认为一个没有学术自由价值, 教授不拥有学术权利的学校, 不可能是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蔡元培主持北大时主张“教授治学, 民主治校, 兼容乃大”的学术胸怀。学术管理的特征主要是其民主性、科学性、包容性、多样性和个性化, 表现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风格各异, 绚丽多彩。与行政管理的严密科层制相比, 学术管理的理念更有利于创建健康有序、宽松和谐、开放高效、激励上进这样一种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育人环境。

建立民主科学的师范内部管理体制, 就是要将学术的理念贯穿到行政事务和学术事务管理之中, 树立精品意识, 提高学术的含金量。一是要通过健全制度确立学术组织的权力地位, 树立其应有的权威;二是要区分和界定学校的学术性事务和行政性事务, 把过分依附于行政的学术权力作适当剥离;三是管理重心下移, 师范的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要把制定目标和目标考核作为管理的重点, 把大量学术管理、具体事务的管理的重点下移, 实现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四是要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随着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度, 师范学校管理人员的工作复杂性增加, 没有一支作风优良、工作扎实、业务精通的管理队伍, 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4 师范学校的教育创新

克服管理体制障碍, 为师范学校的教育创新创造了条件, 为主动适应师范教育现代化的历史潮流, 确定自己的办学思路时, 必须改革功能偏狭、结构封闭的专才教育模式, 以促进教师教育的现代化为己任, 采用定向与非定向、普通师范与职业师范、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并举的方针, 为师范教育同国际师范教育接轨, 由定向型向开放、多元、综合化转型创造条件。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大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首次就教育创新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刻的论述。大力推进教育创新, 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新体制, 是师范教育必须担负起的重要历史使命。

师范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教育文明的母体, 义不容辞地肩负着推进现代化的时代重任。因此, 建构现代师范教育理念, 用以指导师范教育的现代化, 是师范教育创新的必由之路。

(1) 树立以人为本的师范教育理念,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4个支柱:“学会认知, 学会做事, 学会共同生活, 学会发展”, 构建了新世纪教育人本化的教育理念。

(2) 教师职业专业化已成为世界趋势, 也是我国教师职业的发展方向, 这就必然在实质上改变师范教育的结构、标准和内涵, 需要改革师范教育课程体系, 发展新型的学科教育学课程, 提高教师职业的学术标准。目前我国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一级师范过度, 就反映了这种要求。为适应这种需要, 就应该通过提升办学层次, 以不断提高我国小学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学历层次。

(3) 创新教育体系, 为培养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江泽民提出要“推动教育体系的创新, 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学习型社会”。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应运而生的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展示了人类未来教育的发展前景。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改革的理想模式, 是对传统学校教育制度全面的批判和扬弃。今日师范教育是维护学校教育制度的工作母机, 明日师范教育则应当是推进教育体系的创新, 促进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学习型社会形成的发动机。

(4) 为适应学习型社会的未来教育, 师范教育还要面向终身教育。师范教育必须参照终身教育的理念, 全面改革“学习教育学”的专业传统, 运用终身教育关于“社会化与个性化结合的原则、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的原则、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结合的原则、人人受教育与人人办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等新教育思维, 更新教育观念, 调整培养目标, 革新课程内容, 重建教学管理体制, 培养一代具有终身教育理念的新型教育专业工作者。

(5) 重新定位师范教育在人类教育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职责和使命。长期以来, 人们习惯于把师范教育定位于培养小学教师的教育系统自我服务的领域, 而对于走向学习型社会的师范教育而言, 局限于传统的学校教育系统内部看待师范教育的意义与作用是不很够了。服务于学校教育的师范教育是传统的学校教育系统自我服务的工作母机, 那么, 面向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未来师范教育则是协调和整合学校教育和非学校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等多元教育文化的中心。

摘要:师范学校的教育创新, 面临着现行管理体制的约束。解决行政权力泛化, 发挥学术权力的应有功能是师范教育创新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师范学校的管理体制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教育创新,行政权力,学术权力

上一篇:浅谈高层建筑燃气系统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下一篇:电视新闻记者职业素养提升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