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探索实践

2022-07-06

第一篇:技术创新探索实践

创新源于探索与实践

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发言时说:“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

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源于创新。企业的发展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德国西门子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冯必乐说,“我们公司是以创新立业的,创新是我们成功的秘诀,今天创新依然是我们最锐利的武器,我们的目标是永创世界一流水平”。海尔集团提出了创新的三个原则。说到底,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创新。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成败兴衰,从根本上来说是由它们的创新能力决定的。

回顾中华历史,中华民族在2000多年前就建立起了封建社会制度,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战国时期发明了指南针,一千一百多年前发明了火药,东汉蔡伦改进和发明了造纸术,北宋时期的毕升发明了印刷术„„我们的祖先凭着勇于探索,善于实践的民族优点创造了引领世界科技发展的“四大发明”。

创新源于探索与实践,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凝聚了无数敢于探索、善于实践者的智慧与汗水。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凭着锲而不舍、大胆实践的精神发现了X射线,实践中拍摄的伦琴夫人手的照片也成了世界上第一张人体X光照片;正是由于伦琴的发现,才促使了1972年美国物理学家科尔麦克和英国电子工程师洪斯费尔德共同发明了诊断疾病的医学CT机。

1903年12月17日,修理自行车的两位美国青年莱特兄弟凭着过人的勇气,谦虚好学的精神,超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发明了人类真正意义上的飞机,虽然第一次飞行才几十秒钟,飞行才3米高,200米远,但人类从此真正飞起来了。

意大利发明家马可尼在充分学习吸收前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试验,反复调整设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套利用电磁波进行无线电通迅的装置,并在英国成功进行了12公理的通信试验,那年马可尼才22岁。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原理,建立了阿基米德定律;1609年,伽俐略发明了望远镜;1753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1768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1876年2月贝尔发明电话;1831法拉第发现了划时代的电磁感应现象;1946冯·诺伊曼发明了电子计算机;莫尔斯发明了电报;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

人类正是凭着不断探索、实践的勇气和智慧推动着我们的社会文明不断走向辉煌。 清华大学顾秉林校长说:“实践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是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形成主动学习精神、锻炼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国情、熟悉社会、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的重要形式。”

现在,我们有些同学和教师中出现“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学生中也一定程度上存在“知”与“行”的分离,害怕深入实际;害怕真问题;缺少应对困难、挫折和复杂形势的训练和准备。

实践教育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实现方式;实践教育使学生不仅从课堂、而且从丰富的社会中获得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社会及人生意义;实践教育通过运用知识于实际的过程,进行知识的再创造,并最终转化为人的能力、智慧和创新的精神与气质。

现代学习理论已经揭示,人类学习的最佳状态不是静态、被动的获得知识,而是全身心经历的探究世界与人生的过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获得知识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人才。今天我们要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离不开实践教育的熏陶与磨练。

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注意“普遍性原则”,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具有普遍性。要注意“层次性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要注意“差异性原则”,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考虑个体发展的客观规律。由于个体之间在兴趣、爱好、观念、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等方面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所以在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尽可能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来引导和促进不同个体实践能力的发展。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注意“基础性原则”,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注意“活动性原则”,要注重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动手操作、实验探索、调查研究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注意“激励性原则”,要注重运用激励性评价策略。要支持孩子的求新、求异、质疑和问难,鼓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进行新的探索。 实践的过程比结论更可贵;“在黑暗中摸索”比“等待火炬引路”更可贵;亲身体验比道听途说更可贵;锐意开拓比坐享其成更可贵;说自己亲眼所见比鹦鹉学舌更可贵。目前学生缺的正是主动探索的精神,缺的是直接体验,缺的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缺的是动手去操作。

实践对创新的影响非常巨大。因为学生在创新实践中,方知自己知识的有限。为了进一步创新,更需要继承全人类的文化精神财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前进永不衰竭的动力,是一个人实现自我发展的唯一途径。同学们要不断地挣脱传统观念、思维定势和人之惰性对人的创造性潜能的束缚,学会思考,不要因循守旧、人云亦云。更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盲目自大,无视他人与集体的存在。

创新源于探索与实践。各位同学,当今时代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愿各位从小学大志,立大志,求大志,在求学、成长的道路上扬起理想的风帆,放飞童年与青春的梦想,在大胆的探索与实践中,从失败走向成功,从一个成功不断地走向另一个成功!

唐富强 2006年11月24日

第二篇: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探索、

摘要: 信息技术做为了一门学科,出现在中学课堂上,体现了它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同时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注重实际操作的学科,所以,在教学方面,也应该转变观念,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让学生真正的学到东西,掌握这门学科。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 实践 分次层教学 在信息化进程迅猛推进的今天,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在学校教学中所占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不少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与实践研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课程已成为各中学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成为中学课程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学计算机教育教学面临着一个挑战, 同时也对计算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先进的、适当的计算机教育方法在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学生计算机素质方面显得特别重要。

1.当前中学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纵观各种计算机教育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外塑”,忽略“引发”;注重“圈养”,忽略“放生”;多采取“包办”为主,少进行“自主”教育。因此,虽然在短时期的考试中学生成绩不错,但是却给学生增加了很多的

1 困惑与迷惘。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道表象而不知内涵,知道知识点却不知如何应用知识进行实践操作。这种教育模式虽然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却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可以说是计算机教育的失败。

2.计算机教学探索。 (1)提高教师素质。

计算机教师要培养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 所以信息时代的社会需求对具体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自身要完成一次教学到终身教学的转变。计算机课程的特点是知识更新快,所以教师必须随时了解当前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除了具备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外,教师还需要有比较深厚的人文修养, 让自己和学生充分了解和应用计算机这种特殊的文化意识, 这样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才不会停留在枯燥的内容讲解中。

(2)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由于基础和条件的不同,学生学习和操作电脑的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即使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在知识结构及掌握程度上,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给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教学设计若缺乏周密地考虑,就会使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进而失去上课的兴趣;或是让没基础的学生“吃不了”,由此失去信心„„

2 面对学生的差异,任课教师必须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地尊重每一位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励和帮助他们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使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扩展与提高。在教授新内容前,必须先作调查,记录下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的程度及要求,根据不同学生情况给其制定不同的学习安排。例如,在大部分学生学习Word文字处理系统的同时,让一部分已掌握Word的学生学习使用FrontPage设计网页,由于两个软件在使用上存在许多共同点,拥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很容易迅速掌握网页的制作方法。同时,他们制作的作品又可以对其他同学起到一种激励、示范作用,并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多年的实践证明,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是一条解决上述矛盾的有效措施。 (3)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青睐。多媒体课件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能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在视觉、听觉等感观上受到冲击,使学生有新鲜感、好奇感、独特感与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激情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目前的教育软件中,围绕信息技术学习的有几十种,但在中学信息技术课中,由于教学内容具有操作性较强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少用到教学课件。其实,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若能恰当地使用教学课件可大大增强学

3 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理解。例如,信息技术基础及网络基础知识两块内容,属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若凭空讲学生不爱听,有限的课时中又不可能容纳较多的相关知识。对于此类信息量大、理论性又较强的内容,适时地采用课件辅助教学可加大教学的信息量,突出教学重、难点,弥补教师单纯讲授所带来的不足。

另一方面,课件还可以用于让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我们应从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配合课件帮助其实现自主学习,让学生在生动形象、轻松愉悦的学习情景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现成的优秀课件,也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自己编制课件。

(4)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网络的发展,对传统的教育形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利用最好的学校、教师、课程和图书馆进行学习而不必受时间、地点和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为了适应教学的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完成教育观念的转变, 把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转变到以学为

4 中心的方式上来。其次,要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探索无论对教学内容的考虑还是教学方式都有新的要求。在内容上,我们应该充分考虑计算机基础的实用性。怎样让学生乐意学然后能主动使用?

在完成计算机文化的普及上如何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获取需要的信息, 增强自身的再学习能力? 为了达到这些教学目的,教师就需要在内容的把握上好好地思考和选择。同时,教育理论的发展也给我们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教学不再是“填鸭式”,而是开放、以人为本的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 怎样让学生充分地掌握和应用计算机的方法和能力? 在知识的传递中如何成功地使用信息工具?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应该从学生出发,选择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

(5)培养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 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的,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较强的延续性,对某个事情的“好奇”心理不能称为兴趣。学生有兴趣表现在他们有主动了解、积极探索的愿望,不惜时间,不怕困难,可以集中较长时间注意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把握学生的兴奋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其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是关键。大量的调查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

5 常感兴趣,但是这种兴趣只是对“电脑”本身的兴趣,他们的目的在于玩游戏、聊天等,而对老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枯燥无味。因此,就出现了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却不喜欢信息技术老师的现象。针对这种教学现象, 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学应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初次接触某一应用软件,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就够了,不要要求学生一下子学得很深。在以后的进一步的教学中,肯定会遇到新的运用要求,学生就会感兴趣,自己便会主动地深入学习,这就是“学以致用”了。

(6)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中品尝艰辛和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操作能力。中学计算机课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上机实践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在上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许多学生不清楚或不理解的问题,通过上机操作可迎刃而解。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总是要求学生按部就班地解决问题, 要让学生自己在有目的的情况下,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主动权交

6 给了学生并不等于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方面就要求教师要有新观点。并且在组织学生上机的实践过程中, 教师要适当地设计一些连续的作业,有目的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在课余时间设计一些大型的、有一定难度的作业,这样能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

计算机课程作为中学一门年轻的学科, 它的可发展空间是非常广阔的。教师要让学生深入理解该课程学习的意义,让他们在学习中始终保持一份学习的热情与新鲜感,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开设该课程的目标。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课题,为落实教育的“三个面向”注入了活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重要举措。信息技术课教学需要我们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应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围绕“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受益。作为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目前面临很多的课题需要努力去实践和探索,只有及时地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地拓展、充实自己的知识领域,积极地投身教学研究和实践,才能在中学信息

7 技术学科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相东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与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张艳 《计算机教育中的“三重”》 中国电化教育 2000.12 【3】陈亮 《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教育信息技术

第三篇:通用技术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标。它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实践性强,很多东西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一回,要想真正上好这门课,教师必须打破以前的教学模式,改变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在此,提出自己的几点不成熟的观点,仅供参考。

首先,深入钻研教材,适当增加教材的弹性。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处理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讲授,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从实际生活中寻找贴近学生实际,充满生活情趣,且技术含量较高的典型案例,使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们在设计《控制与设计》的教学时,引入学生宿舍楼道的声控灯案例:如果白天有声音,灯同样会亮,这样浪费电力,但是我们可以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将装置加以改进,达到白天有声音灯也不亮的目的,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欲望。当学生比较困惑的时候,教师适当的加以提示:物理上我们学过了光电效应、光敏电阻、传感器等知识,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很多同学设计出了声光共控灯,满足了要求。

在讲《结构是怎样受力》这一节时,引导学生发现通用技术与物理对受力分析的不同之处,在物理上通常将物体视为质点,研究的是物体受到的外力,而通用技术研究的是构件的内力;二者研究的方向也不同,物理讨论的是力引起的状态变化,而通用技术强调的是结构如何去承受力和抵抗变形。

对教材中的“问题思考”、“讨论交流”、“技术试验”、“技术实习”等栏目深入研究,挖掘技术内涵。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技术,我们对这些栏目加以拓展,如在做完“拉伸试验”后,我们设计了一个小型的比赛:将全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小组提供八张A4纸,不限定纸的组合方式,可以胶水粘贴、搓成纸绳、麻花编织、卷成圆筒等方式作成吊绳,以提起重物的多少来决定胜负,比赛场面极其热烈。这样学生在弄懂科学原理和操作方法的前提下,动手做、做中学、学中做,增加他们实践的机会,给学生搭建创新的平台,提高把握和运用技术的能力,学生的技术素养得到了提高,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

其次,要注重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学习指导

教师教学中要重视技术思想和方法学习的指导,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技术思想和方法。

《技术与设计2》中系统的思想与方法、流程的思想与方法、结构的思想与方法等,这些思想与方法对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技术的思想与方法的指导需要教师教学观念和方法的转变,即教师要由重“教”向重学生“学”转变。这样学生才会学习得主动。

技术思想和方法是能从宏观的理论层面上提供了解决技术问题的思路和处理技术问题的方法,有利于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有利于提高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从而实现对共通能力的发展。例如我们在讲系统的基本特性这一节时,课本是以洗衣机系统和龙舟赛廷系统这两个例子来说明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这四个基本特性的,为了让学生对系统的整体性和相关性有更深刻地认识,在据赛艇系统取胜的决定因素是靠团队精神和团队技术状态的发挥时,我巧妙地将龙舟赛与学校组织的考试联系起来,将班级之间的竞争看成是赛艇之间的竞争,引导学生思考决定一个班级成绩好坏的因素是什么,是一个好的班主任还是一群出类拔萃的任课教师,还是其他的因素决定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学生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才是这场比赛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只有他们整体力量的发挥才能使得班级的成绩名列前茅,这个时候我又问:“这体现了扳机这个系统得哪种特性?”学生们齐声回答“整体性”。同样在讲相关性时,我让学生自己用相关性解释同学之间的关系,很多学生可以想到同学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并且还举了很多的例子。通过这样的对比引申,学生们很快就学会了利用系统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叶结出了学生对于系统这个词的神秘和遥不可及的看法。

此外,要求教师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信息技术引人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之中,可以降低学习技术的难度,提高学习的效率。这既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先进的思想和方法,也是学生要学习到的先进的思想和方法。在讲《技术与设计2》中的《初识结构》一节时,我们利用多媒体将多种风格的建筑放给学生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这些建筑分别属于那种结构类型,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加深了学生对结构的集中分类的理解。又如在讲设计的创新性原则时,我们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了有关的影像纪录,让学生很直观地了解各个时代的自行车是什么样子,其中的发展变化一目了然,且记忆深刻。另外信息技术的引入,也让部分爱上网的学生在上网时不再单纯的玩游戏,而是学着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如在讲结构一节时,我们鼓励学生自己上网查有关桥梁的分类等知识,很多学生完成得很好,让学生学到了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也从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根本改变了通用技术教学的呈现方式、教学方法和师生互动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最后,要注重学生对技术过程的亲身体验过程

教学中,学生要亲历产生需求、构思方案、表达交流、制作试验、评价分析、优化综合等组成的一系列技术过程。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我们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教材中有很多技术实习等等许多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来完成。如在讲完《结构与设计》一章后,我们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桥梁模型,同学们踊跃参加,最后的作品超乎我们的想象,有拱形的、有斜拉式的、有悬索式的、有钢架式的,用的材料也是多种多样,有用木材的、有用金属的,还有的用易拉罐、矿泉水瓶来搭建的。

在讲完照片冲印这一部分后,我们鼓励学生利用在家休假的时间,亲自动手做一下这一流程,并要求写出自己的试验情况报告。返校后,很多学生写出了自己在冲印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小问题,比如,显影时间的长短会带来什么问题、怎样操作可以事显影更快、更好等等,很多在上课的时候没有提到的问题,被他们发现了,并且有好多都给出了很不错的解决办法。经过多次的动手与动脑的过程,学生产生了多样化的思维,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设计方案,在这过程中,学生保持了对技术问题的强烈兴趣,为学生展示创造力提供广阔的舞台。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了亲身体验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上即是我们对技术教学的几点感想,总的来说,通用技术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而且要结合技术教学的实际和学生学习技术的具体情况进行突破和创新。通用技术的教学进一步完善需要教师的不断实践、探索,只有不断的实践,才能将通用技术课程的理念发挥到极致,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国家培养新一代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四篇:煤矿管理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教材、专业知识] 煤矿管理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煤矿, 探索, 实践, 管理

摘要:煤炭企业作为受旧体制影响深重的企业,强化创新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对增强企业活力,适应市场竞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煤矿在管理创新的道路上采取的主要举措是:依靠科技进步,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加大科技投入,集中力量走高产高效集约化生产之路,创新生产管理;科学决策,以人为本,活化分配,细化管理,建立内部模拟市场,突出成本管理,开展班组核算,创新经营管理;以市场为导向,提高煤质,搞好营销服务,创新营销管理;加强科学化制度化建设,把一切工作纳入制度化轨道,依法治矿,从严治矿,创新制度管理。 关键词:企业管理创新科技进步成本核算制度建设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并提出了“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总要求。这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国有企业提出的发展要求。 煤炭企业作为受旧体制影响最深重的企业,强化创新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对增强企业活力,适应市场竞争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煤矿原设计生产能力仅为**万吨,建矿投产以来,经过几届领导班子和广大职工的不懈努力,矿井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年产原煤可达200万吨的现代化新型矿井,并且正在向250万吨以上水平大步迈进,矿井的经济运行呈现勃勃生机和活力,产量、效益、效率、职工收入等经济技术指标均高于全集团公司平均水平,成为公司最具发展潜力的核心生产矿井之一。这些成绩的取得,自始至终都体现了一个永恒的主题——管理创新。

1、依靠科技进步,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加大科技投入,集中力量走高产、高效集约化生产之路,创新矿井生产管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石,**煤矿近几年来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紧密围绕增强企业活力和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环节,坚持走科技兴矿之路,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已初见成效。 (1)大力实施“科技兴矿”战略,逐步对制约矿井发展的各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常抓不懈地开展群众性的科技攻关、技术革新和小改小革活动,解决了矿井生产技术上一个又一个难题。先后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科技进步项目,矿井生产条件实现了四个转变。即采煤方法由**放顶煤方法向**放顶煤方法的转变;支护方式实现了由钢梯棚式支护向锚网锚喷支护方式的转变;主提升系统实现了由箕斗提升向皮带提升运输方式的转变;煤巷掘进实现了由炮掘方式向综掘方式的转变。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矿井的核心生产能力。 (2)不断优化生产布局,促使矿井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采取调整生产结构,合理布局,减少开采面,控制职工人数,压缩原煤生产人员等多种手段,坚定不移地走集约化生产管理创新之路。按照集约化生产模式,先后把**两个采区合并为一个采区,形成一井一区一条运输线的精干高效的生产格局,职工人数控制在了**人左右。实施**放顶煤采煤方法改革,提前着手进行倾斜工作面一次采全高工艺的研究实施,准备最终将采煤工作面

个数由2个减少到1个,简化生产环节,集中高效生产,矿井原煤产量连年递增,从1997年起,原煤产量从**万吨一路攀升到2002年的**万吨,达到了矿井设计能力的

1.23倍,全员工效由1997年的**吨/工提高到2003年的**吨/工,回采工效由1997年的**吨/工提高到2003年的**吨/工,采区回采率达到了**%,2003年产量将突破300万吨大关。 (3)建立以总工程师为首,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和员工参与的分层次技术创新体系,发挥其在安全生产中的技术管理和技术监督作用,促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2003年全矿涌现出的科技创新成果达**项之多,其中达到国内矿业领域领先水平1项,获局级以上奖励成果30多项,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0多篇,其他QC成果、小改小革项目遍地开花,绝大多数科技创新成果都能够立足于生产经营实际,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难题,为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坚持走科技兴矿之路,是我矿发展的战略方针,我们要努力将**矿建成“四化”型矿井,即生产装备现代化,生产组织集约化,企业管理信息化,科技投入最大化,通过科技创新早日跻身行业级高产高效矿井行列。

2、科学决策,以人为本,活化分配,细化管理,建立内部模拟市场,突出成本管理,开展班组核算,创新矿井经营管理 在矿井内部引入市场化运行机制,彻底打破经营上的“大锅饭”。实行全方位成本管理,使矿井管理体制由“条条管理”向“块块管理”转变。同时,划小核算单位,推行班组核算,将企业效益与员工利益挂钩,是经营管理创新的主要手段。我们的做法是: (1)抓主抓重,统筹安排,民主管理,科学决策,创新决策机制。矿党政班子主动树立前瞻意识、发展意识,各项工作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有督促,有落实。注重广捕行业信息,理清发展思路,超前谋划,长远打算。小型计划项目提前3个月做好前期工作,大的项目至少提前半年做好调研论证、组织设计,尽可能优化设计,努力减少工程回头率,提高效率和效益。深入推进矿务公开,发动全体职工参与矿井管理,坚持调查研究,严格决策程序,尊重事实,尊重科学,使各项决策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2)深化劳动用工和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内部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创新用人机制。坚持动态柔性用工管理,按照“三不讲”(不讲资历、不讲过去、不讲交情)和“三重视”(重视工作实绩、重视现实表现、重视一技之长)的原则公开竞聘选拔基层管理干部,在干部管理上坚持“四不”原则(不弄虚作假、不保护落后、不考虑背景、不照顾情绪)。健全和规范劳动用工行为,建立内部劳动力市场和待岗培训制度,进一步完善合同制管理,实行全员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择优录用,实现职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 (3)积极、稳妥地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创新分配机制。坚持宏观管理和整体协调,给二级单位最大的权力空间,自主决定工资分配,以岗定薪,薪随岗变,绩效挂钩,责权利统一,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打破利益均分、效益均沾的大锅饭分配方式,实现职工收入能增能减。 (4)建立内部模拟市场,实行全方位成本管理,创新内部运行机制。建立以供应、机电部门为主体的生产资料市场。实行普通物资计划采购与大宗物资、大型设备公开招标采购相结合,统一管理,并与各区

队建立起市场关系。建立以财务部门为主体的资金管理市场。把信贷、监督、调控与结算机制引入内部资金市场,实行资金有偿使用,统一管理,以提高资金利用率,促进二级单位按照投入产出的经营方式,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建立以后勤服务为主体的服务市场。办公室的后勤服务职能发生了转变,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办公用品、交通通讯等费用全部划入使用单位自行承担,使矿上从中脱离出来,有效减少了消耗和浪费。 (5)从基层经营抓起,深入开展班组核算工作,创新经营核算机制。班组核算作为矿井整体经营进一步细化的实现形式,做到了“指标硬、手段全、管理细、考核严”。“指标硬”是指根据区队分解下达班组的各项指标,一经下达,决不随便变更。“手段全”是指对建立的各种记录、各类统计台账、报表、管理制度等,实行规范管理。“管理细”是指对班组核算的各项工作进行细致、认真的检查、监督和指导。“考核严”是指实行领导逐级考核和各职能部门对口考核两种方式,以真实反映班组生产经营状况。同时,班组核算中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全过程经济核算的原则。即对班组内部所有经营活动、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系统、完整的核算与控制。二是全员经济核算的原则。即从班长到工人,人人都参与经济核算,人人都关心经济效益。 (6)以材料管理为突破口,大力实行成本目标管理,按照成本倒算细化分解指标,层层签订责任书,建立班组、区队、矿三级成本核算体系。在材料的采购上,坚持比质比价原则,实行采购责任制;在材料的使用上,实行限额领料,定额供应;在材料库存管理上,实行限额储备管理;实行材料费用承包责任制考核,节奖超罚,多用的材料用工资去补偿。加大材料回收复用力度,从而降低材料消耗;在节电工作上,坚持避峰填谷,设备管理上,坚持严格管理与设备改造相结合,努力降低设备事故率,提高检修维护质量,保持较高的设备完好率。

3、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提高煤质,搞好营销服务,创新矿井营销管理 集团公司实行统一销售后,生产矿井并不是失去了营销职能,而是将营销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质量管理和营销服务环节上来,因此,我们树立“先建市场,再建车间;先售服务,再售产品”的营销工作原则,努力做到以优质的产品占领市场,以优质的服务赢得用户,在推销产品的同时推销企业的管理文化,努力铸造质量品牌,全方位展示企业形象。 (1)加大宣传,加强领导,健全煤质管理网络。制定《煤质管理制度》,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有关煤质管理的规定、措施,成立从矿长到各区队长、班组长在内的煤质管理领导小组,层层签订煤质管理责任书,形成了从井下到井上各环节的煤质保障体系和管理网络,班组向科队负责,科队向矿负责,矿向销售单位负责,相互制约,层层把关。 (2)根据用户质量要求,严把过程控制关。结合井下煤层赋存条件及煤质等级,合理确定工作面开采方法,抓好放顶工艺,确保回采率,综合治理井下水,把好原煤升井关;矿设立月度煤质管理奖,重奖重罚。对采煤队执行以质论价工资,控制含矸率,各生产单位工资与煤质相挂钩, 尤其是在原煤出矿环节上严格把关,尽量限制矸石垃圾的混入,把好煤炭出矿指标关。 (3)抓好营销过程中的服务工作。随着煤炭销售市场的日趋成熟与完善,我们着力加强营业窗口建设和营销服务工作,在营业场所设立司机休息室、洗

车加水点,营业人员实行统一着装、挂牌上岗,业务往来中作到计量准确、手续便捷、文明用语、提供拣矸平车等服务,及时与用户进行沟通,急用户所急,想用户所想,尽最大努力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

5、加强科学化制度化建设,把矿井一切工作纳入制度化轨道,依法治矿,从严治矿,创新矿井制度管理 矿井管理离不开制度建设,管理创新要求矿井制度建设科学化、规范化,矿井各项工作都要纳入制度化轨道,做到凡事都要有制度,凡是制度就必须严格执行,凡是执行的就要严格考核,凡是考核了就要奖罚兑现,形成具有矿井自身特色的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格考核的制度管理机制。 制度制订必须突出一个“全”字。“全”就是制度订得周全,思想政治、生产经营、安全生产、环境卫生等面面俱到,要求每个方面的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并且随着情况的变化,每年对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保证制度的全面性与可操作性。制度内容必须突出一个“细”字。干什么工作,达到什么标准,方方面面都要有规范,比如标准化管理,从运输巷道到采煤面掘进头,从工业广场到生产辅助系统,从管理岗位到生产机台,各条线各个岗位都有工作标准。制度考核必须突出一个“严”字。强化制度化管理的考核力度,从严治矿,成立制度化考核领导小组,制订制度的落实考核办法,做到考核奖罚公平严明,责任明确,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做到当月奖罚,当月兑现,为制度管理创新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与此同时,我们组织大量人力物力,对集团公司成立以来上级机关出台的各种制度性文件全面进行整理归类,编印成册,配发给各级领导和各职能部门,在工作中随时对照检查,力求各项工作与上级同步,不折不扣地贯彻企业各项方针政策,使矿井制度管理健康、有序进行。 总之,依靠科技进步,坚持管理创新,是搞好我们煤炭企业的必由之路,只要我们高举党的十六大光辉旗帜,大力提倡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牢固树立市场经济意识,紧紧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做文章,努力探索和掌握搞好煤炭企业的方法和规律,充分解放生产力,优化生产关系,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就一定能

够开创矿井各项工作的崭新局面。

第五篇: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探索与实践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或小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不同的学法指导,促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

一、学生分层

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学生存在一些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差异,主要表现在:

(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差异。由于家庭、社会背景不同,有的学生已是计算机领域中某一方面的“小专家”了,有的已掌握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而有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一切要从零开始。

(2)学生兴趣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是“电脑迷”,有的学生对电脑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讨厌信息技术课。

(3)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乐于并且善于积极主动地学习,有的学生则是被动地等待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根据个体差异我把学生分为特长生、普通生和急需帮助的学生。

二、分层备课 有了前面的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层,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就更明确了(大前提,特长生要对基础知识已经了解的透彻,而且能够独立完成,这些也是需要你进行课前调查摸底)。对于特长生,我就寻找一些在竞赛类,具有开发智力,超出课本之外的知识,但是,不能太难,特别是一些自己心里都没谱的题目不宜拿来当作学生的作业或者习题,没必要,这样反过来被学生问倒了;对于普遍的普通生来说,我对问题的设计就大致没有脱离课本,像课后的习题可以当作是课堂中的小练习,但这部分学生还要挖掘出他们的潜力,也应该适当的加些提高型的练习,像课本中的“想一想,练一练”之类的题就可以交之完成;最后剩下的那一批学生的大前提是在小学阶段基本没过多接触过电脑,所以在刚上手的时候可能会有些不适应,这就是所谓的需要帮助,如何帮助呢?一是利用课余的时间给他们补补差,先让他们从最基本的怎样使用鼠标学起,当然这要安排的妥当,不能太占用他们的时间,也不能让他们没有收获而回;二是在备课的过程中找一些相当基础型的题目,上课时有空就给他们开点小灶。

有了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后,给我的备课增添了相当大的难度,一个课时的备课相当于三个课时,但最终还是很好的为分层上课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三、分层授课

上课的内容首先是要能保证大纲的要求,落实大纲中的基本操作,然后才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我事先准备好的适合他们的练习,“放”要“放”的适度,“放”中要有“抓”,“抓”一些高水平的学生的骄傲现象,“抓”一些需要帮助的学生的厌学现象。

在上课的分层上我们还可以引用这么一些资源,因为课堂中只有一个教师,所以有时候会忙不过来,这时候,我会让一些特长生在完成题目的前提下,帮助第三批学生,这样既可以让特长生巩固基础知识,又可以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能从中受益,使得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

例如,在讲解Microsoft Word 启动方法时,可重点讲解两种方法

方法一:单击“开始”菜单,单击“程序”,单击“Microsoft Word”程序图标。

方法二:双击桌面上的“Microsoft Word”快捷图标。

在学生实践操作掌握上述两种方法后,可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其他方法,并倡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经过多次尝试,引导学生共同归纳总结,指出启动程序的五种方法:

方法一:从“开始”菜单的“程序”子菜单中启动应用程序; 方法二:双击桌面的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的图标; 方法三:单击任务栏上的快捷方式的图标;

方法四:从窗口或资源管理器中双击应用程序的文件名; 方法五:从“开始”菜单的“运行”项中启动应用程序。

四、分层训练

一般情况下,课堂练习每节课都有,有师生共同完成的,有学生独立完成的,在练习的设计上要尽量分出不同层次,从作业量上设计必做题、选做题,使学生练习具有弹性,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又“吃的饱”。从作业难度上又要设计难易程度有差异的练习,分为基本题、变式题和综合题,要求各层次学生都能完成基本题和变式题,达到大纲规定要求,在此基础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完成综合题。总之,通过练习让各层次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五、分层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也不采用统一评价的方式,通过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和操作活动的有效记录和评价,将过程评价、动态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习进行评价和考核,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平时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之下,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反应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依据少儿NIT的教学模式,每生都有《作业设计考核表》和《过程式考核记录表》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将有效地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有效地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上一篇:嘉善城市新区南区下一篇:教师读书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