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共关系特点

2022-07-27

第一篇:政府公共关系特点

普京政府外交风格和特点

论文题目:普京政府的外交风格及特点

内容摘要:普京领导的普京政府外交以大国定位为核心,以国家利益为基础,以创造复苏经济的国际环境为首要任务,以建立多极化世界为目标,采取灵活务实的风格,坚持全方位平衡外交,为俄罗斯的发展带来了明显成效。

关 键 词:普京政府 外交 风格和特点

最近在新闻上可能都可以看到中国与俄罗斯关于天然气的谈判,其中普京总统的一句话被大家所熟知“在谈判中被中国喝了不少血,中国人是了不起的谈判者。”可见,中国与俄罗斯将会有长期的合作。中国人对于普京总统并不陌生,甚至有很多人是他的粉丝,而他在本国的人气也非常高,在连任两届俄罗斯总统后,又任总理,并在2012年再次当选总统,而俄罗斯总统的任期已是六年。在普京当政的这么多年里,俄罗斯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说是他带领俄罗斯走向复兴之路。

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俄罗斯经济已濒临崩溃,所以,俄罗斯外交的首要目标,就是“为俄罗斯的稳步发展、经济的振兴、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顺利推行民主改革、巩固宪法制度以及维护人权与自由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1]在经历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际地位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普京从国家利益出发制定对外政策, 奉行与国家实力和需要相适应的外交政策, 突出外交为发展国家经济服务的目的, 强调外交为内政服务。正如普里马科夫后来总结的那样:“在普京担任总统期间, 俄罗斯奉行的外交政策的主要特征是捍卫国家利益。”[2] 可以看出,与以往的俄罗斯外交相比,普京政府的外交极具风格和特色。学术界对此也多有关注和研究,从大家的总结来看,普京政府的外交有这样的特点:1.鲜明的俄罗斯大国定位2.坚持多极化的外交方针3.能源和军事两大支柱4.“国家利益至上”的实用主义的外交关。

大国的定位是普京外交的核心理念。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也是普京外交的“灵魂”所在,俄罗斯外交的其他理念都直接或间接地服从于它。而国际定位实际上是俄外交方向的定位,它关系到俄在国际上将走什么道路、扮演什么角色、选择什么目标。所以对俄罗斯定位的正确认识非常重要。早在上任伊始,普京就曾明确指出:“俄罗斯唯一现实的选择是做强国,做强大而自信的国家,做一个不反对国际社会,不反对别的强国,而是与其共存的强国。”在冷战后特定的政治语境下,俄选择大国定位就意味着它在国际体系中的独立角色和独立的对外政策,而非大国定位则意味着依附于西方主导的国际结构,采取“搭便车”的对外战略。从普京对待西方国家的态度和在反恐方面的动作等都可体现这一定位。从2005年开始,俄外交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就是这一年,俄推出了“主权民主”概念,拒绝在意识形态上盲目追随西方;宣称将按照自己的原则构筑国际关系;在独联体地区推行新的政策;大力推行能源外交;坚定支持乌兹别克斯坦与西方抗争;积极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努力推进亚太外交,等等。俄罗斯提高了“嗓门”,开始与西方特别是美国不仅在外交上、而且在军事上正面交锋。至此,俄罗斯已经以大国的身份重返国际舞台。

多极化一直是普京政府的主张,尤其是在 “9.11”事件发生以后,美国借反恐为名,出兵阿富汗,又在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之下,一意孤行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和推翻了萨达姆政权,至此,美国的单边霸权主义发展到了新的高度。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态势,普京选择了坚持多极化的外交方针进行了有力的回击。放弃与美国全球对峙,构建周边“稳定弧”;坚持多极化目标,反对美国单极企图。2007年3月,俄罗斯外交部发布了由俄最权威的官方和学术研究机构联合撰写的《俄罗斯外交概述》,宣称“单极世界的神话在伊拉克已经彻底破产”,建立多极世界结构的客观和主观条件正在成熟。可见,坚持世界格局多极化贯穿普京外交的始终,是普京外交的重要理念及重要特征之一。

俄罗斯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俄罗斯境内蕴藏着世界上1/ 3 的天然气和1/ 10的石油,石油、天然气产量现在均已居世界第一位。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年开采量分别占世界年开采总量的10 %、30 %和6 %。丰富而雄厚的能源储备及巨大的开采能力,不仅有利于俄罗斯国内经济发展,而且还在国际政治博弈中发挥了外交杠杆的作用, 成为俄罗斯外交的重要支点。从俄罗斯与中国的天然气项目就可窥见一斑,借助着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从中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话语权。

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外交的基本方略是奉行国家利益至上原则,外交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国家利益和服务于国内的发展。正如普里马科夫后来总结的那样:“在普京担任总统期间, 俄罗斯奉行的外交政策的主要特征是捍卫国家利益。”[3]普京接手的俄罗斯,如他上任伊始所言,处于“最困难的一个历史时期”,“大概这是俄罗斯近200—300年来首次真正面临沦为世界二流国家,抑或三流国家的危险”。面对这样的困境,普京领导的俄罗斯政府力避外部麻烦,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普京认为,外交应同俄发展目标和改善国民生活相适应,要有实际回报。因此俄外交应该秉承内外结合的务实观念。他提出,政策导向不是简单的好恶,而是以更好地为国家利益服务为要旨。用普京的话说,“我们的优先方向是从本国利益出发制定对外政策”,“切实的国家利益当中包括经济利益, 这理应成为俄罗斯外交家的法则。”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主要变化就是“国内目标高于国外目标”,“我们对外政策的基础是务实、经济效益、国家利益至上。”[4]由此可见,普京外交就是务实外交。所谓“务实”就是为经济发展服务和“国家利益至上”。

当然,普京外交也不是完美的,从俄罗斯的发展来看,还有改善的空间,其中很明显的是普京外交存在着“硬力量”硬、“软力量”软的问题。“硬力量”是指资源比较雄厚,比如军事力量和作为外交手段的能源相对充足,而“软力量”资源相对匮乏,如国际形象塑造的并不成功,科技竞争力也相对较弱,再例如,在当代国际政治中,俄罗斯几乎没有提出什么有影响的理念,政治和文化吸引力也不大。

普京有一句名言:“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在他执政的这些年里,世界也确实看到了俄罗斯的变化。而俄罗斯外交的特点:在总体指导思想上讲求务实,量力而行,不随便介入与己无关的国际事务,集中力量增强自己的国力;放弃与美国全球对峙,构建周边“稳定弧”;坚持多极化目标,反对美国单极企图,坚定地维护国家利益。所以,今后,普京政府会把俄罗斯带向何方,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1]〔3 〕Концепция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Независимаягазета. 11. 07. 2000 г

[2]Е. М. Примаков: 2007 : Прощаниеспсевдолибералами/ / Российскаягазета. 15. 01. 2008 г. [3]Е. М. Примаков: 2007 : Прощаниеспсевдолибералами/ / Российскаягазета. 15. 01. 2008 г

[4]《普京向俄罗斯联邦会议提交的2000 年国情咨文》,《普京文选》〔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第80 页。

第二篇:普京政府的外交风格和特点

审计1001 2104100139 孙俊杰

普京全名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现任俄罗斯总统。2012年3月7日,俄罗斯中选委正式宣布普京在总统选举中获胜,现年60岁的普京当选俄新一届总统这是他继2000年、2004年后第三次当选总统。普京为何能够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呢,必然是有常人不可及的独到之处。除总统外,普京还担任过俄罗斯总理、统一俄罗斯主席、俄白联盟部长会议主席,可谓是履历丰富,德高望重。在普京当选总统期间,俄罗斯在军事与政治实力上均有相当的提升,在其担任总理期间,也深得民心,政绩斐然,总之,普京是个相当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是世界众所周知的“铁腕总统”。这位“铁腕总统”的外交又有何风格和特点呢。

所谓普京外交,是指俄罗斯在普京总统领导时期所形成的一系列外交方针、政策、行动的综合体系。与以往的俄罗斯外交相比,普京外交有着极其与众不同之处,拥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处处体现普京独特的风格。

首先是鲜明的俄罗斯大国定位。这是普京外交的核心理念。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也是普京外交的“灵魂”所在。早在上任伊始,普京就曾明确指出:“俄罗斯唯一现实的选择是做强国,做强大而自信的国家,做一个不反对国际社会,不反对别的强国,而是与其共存的强国。”同时纵观普京时期俄罗斯外交政策,无论从俄罗斯积极参与以美国为首的全球反恐联盟大力打击恐怖主义势力,到俄罗斯以大国身份积极与美、欧、中、日构筑多种形式的双边伙伴关系。从俄罗斯积极应对北约及欧盟的不断的东扩到毫不手软坚决打击车臣等国外反对势力。无不体现着普京外交这一灵魂所在。俄罗斯从苏联解体之初的“西方民主社会的一员”甚至“西方的小伙伴”一跃重塑为拥有巨大国际影响力的“能源超级大国”“经济实力强国”“独立的政治大国”。这些无疑都是普京外交俄罗斯大国定位的具体成果。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普京外交政策这一灵魂,俄罗斯不可能在今天悄然重塑大国风采。

其次是坚持多极化的外交方针不动摇。多极化一直是俄罗斯政府的主张,在普京时代多极化更是成为了俄罗斯积极投身其中的历史进程。尤其是在 “9.11”事件发生以后,美国借反恐为名,出兵阿富汗,夺取中亚这一战略存在,又在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之下,一意孤行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和推翻了萨达姆政权,至此,美国的单边霸权主义发展到了新的高度。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态势,普京选择了坚持多极化的外交方针进行了有力的回击。从普京上任伊始与当时的法国总统希拉克会晤时就明确指出“目前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多极化的世界,这将有利于保持地区间的战略平衡,有利于世界和平。”到任期将近结束时与意大利总理普罗迪会晤时指出“俄罗斯主张建立平衡的多级化世界,以苏美为核心的世界两级对立格局瓦解后,其中一级开始“幻想”世界已经单级化,认为可以主导解决世界上的所有问题。单边主义可不是什么好事。俄罗斯将致力于建立平衡的多级世界,希望国际社会所有各方的利益都能受到尊重,俄罗斯也将自主决定本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可见,坚持世界格局多极化贯穿普京外交的始终,是普京外交的重要理念及重要特征之一。

还有是能源和军事两大支柱。能源在当代世界的重要地位无可置疑。俄罗斯在石油、天然气等主要能源领域地位无可匹及。在俄罗斯外交资源短缺的前提下,普京创造性的开拓了能源外交这一崭新领域,从而也成为普京外交中具有鲜明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普京时代,俄罗斯大力依托了能源这一非常规外交资源,积极引导了与美、欧盟、中国、日本等主要大国的关系。著名战略分析家斯密洛夫在自己的《能源超级大国》一书中也这样写道:普京通过能源关于把俄罗斯变成超级大国的构想正在变成现实。军事力量也是普京所倚重的另一个支柱。“如果军队没有前途,那么这个国家也就没有前途。”这是普京明确的宣示。普京上台执政后,大力加强军队建设,积极推进军事各项领域的改革,大力促进军事现代化。能源与军事两大支柱有力的突出了俄罗斯大国定位这一普京外交的灵魂,构成了普京外交的有力基石。俄罗斯通过强有力的能源外交、军事实力已然重塑大国雄风。

最后是实用主义的外交观。普京上台执政后提出了“俄罗斯联邦成功的外交政策,应当建立在使其目标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保持合理平衡的基础之上。对外政策唯一可靠的方针,是始终捍卫国家利益。”“集中政治、军事、外交及其他手段解决外交任务应看其是否符合俄罗斯国家利益的实际需要”。这些无疑突出外交为国家利益服务的实用主义外交观。正是在实用主义外交的指导之下,普京外交有了不同以往俄罗斯外交的“灵活”“积极”“务实”等新的特点。灵活的处理了与美、中、欧盟世界主要国家或组织之间的关系。

普京作为三届总统其必然有很多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普京对俄罗斯大国定位的外交灵魂与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相似之处,都是标志着一个国家的重新崛起。普京为俄罗斯恢复大国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值得我们思考与学习。普京所倡导的世界格局多极化也与我们中国的一贯主张不谋而合,两国之间共赢合作的前景广阔。普京外交灵活务实的风格适应了当代社会的发展潮流,我们也应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灵活运用多种外交资源为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而努力。深刻领会普京外交的内涵对于我们处理对外关系无疑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第三篇:公共基础常识判断之题型特点

公共基础知识从内容上来说主要包括对法律、政治、经济、管理、时政、历史、科技等方面知识的运用能力。就其题型而言,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材料处理题、简答型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公文写作题。在此本人根据长期讲课的经验,总结出来这些题型特点、答题技巧及有关注意事项,以供广大考生备考之需。

1.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关于单选题一般并比较简单,只需要掌握各个领域内最基本的常识再加上一些应试技巧,就可以应对单选题,关于应试技巧,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会给学员讲到,现在分享给大家几个应试技巧,比如,如果在单选题中有两个相反选项,一般情况下,答案必在其中。有两个相似选项就选择最符合题意的就可以了。而对于多选题需要综合掌握理解运用各领域的知识去判断,教师们给学员的应试技巧是多选题当中一般情况下,只要是不违背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只要符合党性的,只要是符合逻辑的,只要是积极向上的,一般情况下都是正确的选项。

2.材料处理题:这类题型主要表现为给出一段材料,让你谈谈你的看法。例如,请你结合材料,从执法者的角度,简述应如何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

第一段:结合材料点题。比如“根据材料可知,在与内容密切相关的诸多知识点中选取自己最擅长的点进行点题,其次将该知识点解释明确即可。如果字数要求较多,再做适当扩展。

第二段:联系实际,加入你自己所讲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阐述。

第三段:总结。“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以及和谐社会为主题”开题,用科学发展观的思维解决问题。

3.简答型论述题:接给出一个简单的题目让考生自己谈谈自己的观点,例如2009年江苏A类论述题“温家宝总理最近多次强调,‘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请你联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

第一段:开头点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多次斩钉截铁地表达了这个理念,“中国信心”正在被国际舆论认为全球应对金融危机的闪亮点。

第二段:具体内容;结合马克思主要原理和国内外形势进行分析,为什么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而且层次分明,内容清晰,最好用首先,其次,最后。

第三段:总结。将前两个部分的内容结合材料进行简要总结,无需涉及新知识点。

4.案例分析题;这类题的特点是给出一个法律案例,让考生分析某个主体的行为和定性。此类题的答题方法总结如下,以供广大考生参考。

第一段:先确定考的是哪一部法律,给案例中的行为人所干的事情进行行为定性。

第二段:结合材料具体详细的分析行为人的行为性质以及体现什么法律制度,具体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第三段:总结。

5.公文写作题:应当严格按照党政机关要求的公文格式和注意事项写作。具体请各位考生参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布,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和《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共中央办公厅1996年5月3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谈政府工作报告的文体特点

标签:工作报告

报告

政府

特点

文体

(《应用写作》2004年第1期)

政府工作报告是一种使用比较广泛的文体。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每届、每年均要向所辖行政区域的人民报告政府的工作。这是一项很好的制度,深受广大人民的欢迎与关注。就其性质来说,政府工作报告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集中体现。它是我国现代社会政治的产物,也是我国现代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年轮的忠实纪录。它所报告的事都是关乎国家、民族和广大人民利益的大事。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制度改革的深入,研究这一文体成了一件迫切的事。在这里本人谨以贵州省石秀诗省长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试说明政府工作报告的若干特点。

一、作者为集体,读者为全民

中国内地任何政府工作报告,都是集体智慧的成果。它的报告人通常是该地区政府的代表人,而制作者并非他一个人。按惯例,政府工作报告都是由一个起草小组负责,该小组在报告人的领导下深入实际地进行调查研究,搜索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由报告人提出起草报告的思路确定报告的主题,起草小组据此分析整理材料,拟出提纲,提纲经报告人和政府的领导集体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修改通过后再由起草小组起草初稿。报告人组织政府负责人对初稿进行讨论修改,然后再将修改稿下发至本级政府机关部门及下级机关部门,进行广泛讨论,召开多场不同类型的座谈会,听取意见,综合各种不同的意见,进一步作深入分析,必要时进行再调查、核实,然后作补充和反复修改,最后由政府机关集体审核通过作为会议文件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报告人在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政府作报告,由全体代表进行讨论,修改后经过大会的审核批准,作为政府工作的法定性工作指导文件。

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工作报告与一般的调查报告、咨询报告或部门的工作总结有着本质的差别。

文章都有特定的读者群与使用范围。无论小说、戏剧,还是书信、合同、庆贺文、祭悼文,都会十分明确地显示它是给哪一部分人看的。政府工作报告却不相同,它首先显示的是给全体人民看的,全体人民有权提出各种批评建议,有义务贯彻执行。

与此相似的报告是中国共产党的工作报告。如“十六大”工作报告、各地方党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党的工作报告与政府工作报告的形成过程相似,但亦有许多较大的不同。党的工作报告属于政治报告,较多地关注于党的工作,如确定党的指导方针、思想原则、工作思路,提出政府改革发展等建议及党的自身建设等问题。政府工作报告属于行政性报告,大都偏重于经济。本文只涉及政府工作报告。

二、传意过程复杂,审定程序缜密

无论政府工作报告,还是党的工作报告,其传意过程都比一般文章复杂得多。以2002年****同志在中共十六大会议上的报告的草拟过程为例,即可见一斑。

2001年8月~2002年5月****同志先后到山西、河北、陕西、重庆、四川等地的企业、农村、机关、学校调查研究,对十六大报告的主题、框架、基本思想进行深入的思考。2001年8月中央组织有关部门成立十四个课题组对我国基本国情、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收入分配、党的建设等问题进行研究。2001年10月起草小组成立,由胡锦涛同志领导。2001年11月8日~22日组织8个调查研究组深入广东、江苏、上海、黑龙江、甘肃等十六省市进行调查研究,开了80多场座谈会,参加者914人。2002年1月15日起草小组着手拟定报告提纲。2002年2月18日****同志审阅报告提纲,对若干重大问题发表意见。2002年5月16日~17日政治局常委审议报告初稿,先后开过数次政治局会议、四次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初稿。将报告下发至178个单位,组织了100多人进行讨论。2002年11月3日~5日中共七中全会讨论,提出70多条修改意见。2002年11月8日召开十六大,2100多名代表讨论审核。2002年11月13日十六大报告修改定稿。

这一过程表明这种大型的工作报告起草的时间长,参与人数众多,调查研究面广,专题研究工作量大,把关层次多,审核过程严密,反复修改的次数多,集中了党内外各方面人士的智慧。它所涉及的问题都是全局性的,因而成为影响国家前途命运的决策性文件和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建设与发展的基本纲领。

当今我国各级人民政府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是以“十六大”报告为指导,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研究和反复修改之后形成的。其传意的完成,也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通过学习把握文件的精神实质,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加深认识与理解,使之成为每个人行为的准则和指导思想。因而也可以说政府工作报告的传意是多层次、多侧面反复传递,而后才完成的。

三、内容全面系统,概括精确,具体可行

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通常包含回顾工作成绩,总结获得这些成绩的主要经验,指明当前存在的问题,换届的报告,还要指明下一个五年的总体设想,并提出下一的工作安排。这些内容和人们日常见到的工作总结内容差不多,其一般要求是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指出今后的工作打算。内容虽一致,实质却有较大的不同。

其一,部门工作总结容量小,内容单一,政府工作报告全面系统。部门工作总结限于某一时段、某一单位对某一项工作完成情况的总结。无论体育比赛、工程项目、教学改革还是体制改革试点等内容都比较单一;政府的工作报告要求全面系统地回顾检查本届政府的工作。要求如实地向人民报告本届政府任期内生产总值及同比增长率,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增长情况,固定净资产投资的增长情况与贡献率,金融存贷余额,经济结构调整;工业增加值、电力发展、农民收入、化工烟草、食品、制药、电子、信息、材料、房地产、教育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基础设施建设及基础条件的改善情况;以国有企业为中心的各项改革的情况,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情况;政府职能的转变情况;扶贫攻坚的情况、就业和再就业,“两个确保”和“低保”工作情况;科学教育发展情况;可持续发展战略、精神文明建设与民主法制,社会事业发展情况等等。任何一个单位的工作总结,都不可能有如此广泛的内容。

其二,部门工作总结较多的是本系统或本部门完成某一项工作的体会、做法或经验,以利于指导今后的工作。政府工作报告总结的经验要求带有普遍性、规律性,以利于指导政府今后的工作。它一旦被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即成为法定性的工作指导文件,具有很大的权威性。

其三,部门工作总结对于今后工作的设想,一般是针对现存问题对下一阶段的工作作出安排。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设想往往是本届政府今后一个阶段的奋斗目标、指导思想、基本政策。工作安排,只是实现总目标的阶段性计划而已。

其四,政府工作报告综合性强,往往采用各方面数据和具体指标,显示其论述的精确性与可行性。

石秀诗同志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工作回顾部分连续使用了许多数据,如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793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180亿元,年均增长8.9%;1999年提前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财政总收入从1997年的106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203亿元,年均增长13.9%;财政支出从113.8亿元增加到314.7亿元,年均增长22.6%;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07亿元,比前五年增长1.5倍以上,投资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50%以上;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在2002年底分别达到1553亿元和1404亿元,比1997年底增长1.2倍和84.3%;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4%;五年累计劳务输出482万人次,劳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21%;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1%;电力累计完成发电量2067亿度,比前五年增长91.4%;技术改造投资461亿元,比前五年增长了1.4倍,年均增长17.2%,公路内河运输投入资金288亿元,比前五年增长5倍。

在今后的总目标和2003年政府工作目标的重点部分也用了一系列数字作为具体可见的指标,如:

今后五年要确保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

到2010年,要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二分之一以上的农户实现小康;

力争将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

数字的使用是一种技巧,通过“年均增长百分比”、“比前五年增长的百分比”或“倍数”、“增加值比重的百分比”及“增加了”、“提高了”等语词的运用与对比,揭示与突出强调了现实各种数据的真实意义。从这一方面看,上述这些数据的使用,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显示政府工作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充分展示未来的美好前景,鼓舞人们前进的信心,而且还可以斩钉截铁地下达必须完成的各种指标;也使报告显得科学、可*、精确、具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类似的数据使用在一般的工作总结中是少见的。

四、视角转换多,语态差异大

政府工作报告,可能以多种视角进行陈述,而不同的视角采用不同的语词。因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便显现出不同感****彩的陈述。在这里我们仍以贵州省石秀诗省长的政府工作报告为例来分析。

1.文本结构图式(如下图)

本文的基本结构模式是标题、引言、主体、结尾。标题有背景注明,引言有提请审议语。主体部分可分成三大部分,以总述与分述方式客观叙述,结尾部分多激励的语言。

2.视角

从上述结构图式中,我们可以看到正文以三种视角陈述。

视角之一:引言部分以行政机关向权力机关郑重提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多用“请”等敬语。

视角之二: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成绩、经验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五年工作的设想及近期工作安排。

视角之三:结尾向各位代表提出要求与号召,多激越的词语。

3.不同视角中的不同用语

视角之一:对会议用下级对上级说话的语气,应恭敬、客气、有礼貌,多用“请”字,如“请予审议”、“请提出宝贵意见”。

视角之二:对代表个人用上级对下级说话语气,应带指示性、号召性,如“必须以„„为指导”、“一要,二要,三要,四要”、“务必保持”、“请我们„„高举”、“全面贯彻”、“认真执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而奋斗”。

视角之三:采用陈述得中,平实自叙,谨慎评估的语调如:

谈工作成绩多用:明显增强、明显改善、明显成效、重大进展、不断扩大、逐步提高、全面进步。

谈经验多用:坚持以、坚持把、坚持不断推进、坚持„„方针。

谈问题多用: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总量小、水平低、矛盾突出、基础脆弱、增长缓慢、有待进一步转变、仍需进一步提高、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谈到奋斗目标与主要任务时多用:力争、加快、完善,继续完善、深入开展、大力加强,不断加强、大力优化、大力发展、切实抓好、切实做好,进一步启动、进一步加快、进一步加大、进一步完善。

得中陈述是一种陈述技巧,它要求陈述讲分寸,讲成绩不能过,谈问题不能略,介绍经验不能虚,说明奋斗目标态度坚决、信念坚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恰到好处。这种平实谨慎的叙述,比夸大其词、虚多实少的介绍给人留下的印象要深得多。

由上可见,不同的视角选用的词语的感****彩也不相同。视角的转换和得中的陈述用得好,不仅可以把接受者带入情景之中,也可调节全文的节奏,使之抑扬顿挫,富有吸引力。

政府工作报告在利用数据进行强调的技巧,利用视角转换的得中陈述技巧和不同视角中的语用技巧,确有其奥妙和可探寻之处。

本文来自国土资源文秘网:http:///html/1202/n-95184.html

第五篇:论新时期中美关系的特点

注会0902 郭萌 2009112356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

新时期中美关系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总体而言,中美关系在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性超出它在美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性

双方定位不对等影响到它的正常发展。中美关系定位的不对等,是由双方的综合国力的差异引起的。但只要中国保持稳定而较高的发展速度,中美关系在各自对外体系中的不对等的现象必然发生变化,中国在美国的对外关系中的地位也将进一步提高。

2.中美关系定性不明确,处于非敌非友的不确定状态;正确认识美国是制定中国对美政策的关键。

从人类历史的演变来看,过去的霸权国家之间和霸权国家与正在兴起的大国之间的关系还从来没有像中美关系这样复杂。英帝国与当时正在兴起的美国的关系是盟友关系,与德国是敌对关系,美国与苏联的关系是敌对关系;美国与二战后的日本和德国是同盟国关系。这些关系都是敌友分明的。而今天的中美关系很难用历史的经验来判断

3.中美由于社会制度不同产生的矛盾是软性矛盾,不具有对抗的必然性。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以前苏联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对内主张利用和吸收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对外主张和平政策和开放政策。因此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美国的资本主义的关系,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所谓你死我活的关系,不是谁战胜谁的关系,也不是零和关系。

4.中美政治经济关系不平衡发展是中美关系的一个基本特征。经济因素在中美关系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5.中美关系越来越受到国内政治影响,但两国领导人的正常会晤对发展两国关系仍具有关键意义。

6.中美关系深受台湾问题的影响,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但中国越发展,越强大,中美的共同利益越多,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与中国进行全面对抗的可能性就越小。

台湾问题本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对立和矛盾是干涉中国内政的结果。如果继续在台独的路上渐行渐远,大陆被迫使用武力解决统一问题,就可能把中美两国拖进一场全面的对抗中。

7.“9.11”事件为中美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基础和合作的领域,但它难以消除中美两国的矛盾。

8.军备控制正成为中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取得良好开局。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之中,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和深化,各种全球性挑战明显增多。中美无论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方面,还是在处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都拥有更加广泛的共同利益。当前中美关系正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重要发展机遇。两国应该而且能够携手努力,共同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

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中方愿同美方一道,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加强对话和交流,增进互信和合作,相互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中美双方决定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是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重大举措。相信在双方国家元首特别代表的共同努力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一定会取得积极成果。

中美关系新定位立足新起点,面向未来,它要求双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以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审视和处理两国关系,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抓住机遇,共迎挑战。正如美国重要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问题委员会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所言,“要解决21世纪的许多重大挑战,美中伙伴关系不可或缺”,“美中关系向前发展的前提必须是一种致力于为全球福祉而努力的共同承诺”。

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是中美关系新航程的显著特色。中美都强调了两国同舟共济的重要性,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前不久还引用中国古语“毋临渴而掘井”来形容中美携手合作的紧迫性。两国决定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这是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重大举措,双方将继续加强就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问题的讨论,不断增进互信与合作。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的形势下,中美最大的共同利益就是相互支持、共渡难关,这也是当前中美合作的重点。展望明天,即使世界经济的列车驶入较为平坦的地区,它也需要中美两国的引擎联手拉动持续前进。

人类社会面临的诸多挑战为中美加强合作开辟了广阔的视野。双方不仅应深化经济、反恐、防扩散、执法、能源、气候变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两军交往,还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以及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充实两国关系战略内涵。

新的航程展现新的前景。只要中美两国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原则,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中美关系就能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就能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不断作出贡献。

上一篇:作风建设心得体会下一篇:执法风险评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