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和企业关系分析

2022-09-07

第一篇:政府和企业关系分析

公共危机与政府财政支出关系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个人等微观经济主体很难有充分的积极性和能力去防范和化解公共风险。所以当公共危机发生后其快速蔓延和严重的破坏,决定了市场机制和民间部门不可能在干预危机和消除危机的影响方面承担主要责任。

现代政府应该是公共物品的提供者,我国近年来也大力推进服务性政府的建设。公共安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公共产品,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服务性政府必须具有的一项基本职能。从政府的经济责任来看,政府在公共危机中承担大量的经济责任,包括预防、治理和救助支出。作为现代政府唯一合法来源的公共财政在应对公共危机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财政能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时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

财政学的基本原理表明:民间部门、慈善机构等组织采取一定程度内的集体行为,提供一些公共产品和服务,这种行为是值得称道的,但却有限度的,政府主体之所以能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是由于它能够凭借其企业的投资有带动作用,其投资到预防和控制公共事件和公共危机方面的资金必然也会带动私人或者企业跟进,由此带来的效应也会分担其公共事件发生后带来的治理成本,而各级政府用于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或是发行政府债券,这其中,我国明显以政府的财政支出为主。因此综合以上分析可看出,公共危机与政府的财政支出有着紧密的联系,公共危机的发生到结束都与财政支出紧密联系在一起。

一、我国公共危机的财政支出评价

1、支出状况评价。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虽然每年大幅度增加,但是各级政府用于预防应对公共事件和公共危机的预备费用所占本级政府预算支出比例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增长,中央政府在2002—2006年这5年间所提取的预备费所占中央政府本级预算支出的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与中央政府的预备费提取相比,地方政府(主要指省一级)在预备费的提取上存在着更多问题。一是有的省份在预算草案中根本没有将预备费用单独列支,二是有的省份即使是单独列支,其提取数额和比例也不容乐观。以山东和四川为例,2006年山东省省级预算支出为278.69

亿元,提取预备费为2.4

亿元,仅占本级预算支出的0.86%;同一时期的四川,本级预算支出为225.53

亿元,提取的预备费为2.5亿元,占本级预算支出的1.1%。

这说明我国各级政府对于公共危机的预防和控制重视不够,往往重视危机的事后处理,而忽视了公共危机的事前准备和预防,很多危机在开始之初情况并不严重,甚至谈不上是危机,但由于一些政府决策者的错误估计或者错误选择,使得本不应该发生成公共危机的事件愈演愈烈,最终对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造成重大的损害,这其中与各级政府对于自然灾害、重大卫生事件等公共危机的事前财政准备不足有很大关系。

2、到位及使用状况评价。政府的公共财政是抗击公共危机最后的财力保障,公共危机中的资金管理,应该做到防治资金的及时到位,对支出资金进行有效管理。

(1)财政资金的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应付公共危机的成效。第一,影响了居民的个人行为。公共危机的事后处理成本是巨大的,信息的流通性以及财政资金的到位状况对于居民的选择至关重要,在2003年的非典中,我们就受到这方面的教训,由于个别地方政府对治疗sars资金支出的到位状况不理想,使得一些非典病人或是疑似病人逃出医院去寻求治疗,非典疫情进一步扩散,导致更大的事后处理成本。第二,影响了医院的行为。仍以非典为例,非典肆虐期间,由于政府的资金迟迟不到位,医院成了潜在的埋单者,承担着巨大的风险,因此有个别医院出现了不积极接收病人的现象。这些都影响了防治sars的效果。财政资金的不及时到位,一方面说明了政府部门对危机的反应迟缓,另一方面也跟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有关。如作为疫区的太原市在防治sars过程中政府支出6034

万元,而本级政府在2003

年的预备费仅为2000万元,经过转移支付、捐赠等途径筹集资金,尚有1155万元的缺口,县级以下的财政更是靠财政吃饭,无力承担巨额的防治资金。但在中央安排的20

亿sars防治基金中,向中西部的24

个省份各预拨了1000万元,这种平均分配方式的有效性肯定存在不足。

(2)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非典的教训使得举国上下开始重视对公共危机的治理,各级政府也开始编制应急预案,成立专项资金来预防和处理公共危机。但无论是非典还是之后的一些公共危机,我们不得不承认,各级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还有待提高。首先,很多应急预案容易受到人为的打断,很多特事特办影响了应急预案的运行效率。其次,很多专项资金由于没有或者缺乏有效的监管,使得个别人员挥霍了本该用于救急的资金或在一些方面过度支出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提高我国应对公共危机财政能力的建议

1、各级政府完善应对公共危机的财政预算制度。《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中明确提出,要保障所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准备和救济工作资金。因此,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在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管理机构体系和对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整合及机构调整的基础上,把应急管理部门工作正常运转所需的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体系之中,并建立相应的财政应对公共危机管理预算,可按照项目支出滚动管理的要求,每年编制、滚动修改。既能保证支出项目的连续性和之间的衔接,又要偏重于可能的公共危机状态下的安排。针对目前有的省份没有将预备费在预算中单独列支的现象,要进一步强化预备费预算约束力度,发挥预算资金管理的应有作用。

2、加大应对公共危机的财政投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前面的分析来看,当前我国应对公共危机的财政能力面临着投入不足、财政保障水平偏低等问题。目前,随着我国财力不断增强,有必要也有可能加大这方面的财政投入。以预备费为例,预备费是预算规模按比例提供的一部分资金,主要用于难以预料、预算执行中需要安排的支出事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投入比例偏低,预备费并没有发挥在应对公共危机过程中应有财力支撑的作用。笔者建议,各级政府应该按照《预算法》规定的上限(

3%

)足额提取预备费,并扩大预备费来源,如预算盈余、超收收入等,只要程序合法,均可提取适当的预备费。防灾胜于救灾,如果能最大限度的防止公共危机的发生,必然能够降低因为公共危机发生之后的重大损失。

3、加强各级别政府与各地方政府的协调。按照属地进行危机管理的做法是世界上比较流行也比较有效的分工做法,但由于一些公共危机如瘟疫具有传导性和流动性,因此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还要多加强各地政府的协调,处于危机始发地周围的其他地方政府不仅要积极预防危机的进入,同时还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始发地政府进行帮助。中央政府也应该协调各地的关系,帮助地方政府尽快走出公共危机。

4、加强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专项财政资金的透明度。我国各级政府的政务透明程度向来不高,这一方面影响了资金的运作效率,使得一些领导队伍中的害群之马有机可乘;另一方面也使得人民对于政府的信任度下降。因此,加强专项财政资金的监管,使应急资金在阳光下运行有很大必要。可以采取多方参与制度,引入媒体或者是专业的非盈利机构进行监督,保证各项应急资金能够物尽其用。

第二篇:前期和政府部门关系

申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处)项目立项所需材料目录

1、由具备相应工程咨询资格的机构编制的项目申请报告一式5份。(项目申请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申报单位情况,拟建项目情况,建设用地与相关规划,资源利用和能源耗用分析,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经济和社会效果分析)。注:根据建设项目性质、内容、规模不同,最低收费3万元起。

2、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用地处)出具的城市规划意见(规划意见书)。

3、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北京市国土局)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4、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北京市环保局)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

5、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北京市交管局)出具的交通流量评价通过的意见。

6、房地产行业主管部门(北京市建委开发办)实行资质管理的,应提供资质证明文件。(房地产开发资质证明)

7、中外合营项目,合营各方签署的合作意向书。

8、需要经区县发展改革部门初审的,由项目所在地的区县发展改革部门出具关于项目核准的初审意见。(根据根据建设项目规模不同,2万平方米以上的直接报到市发改委)

9、其他应提交的材料。

10、建设单位出具的申报文件(写清建设地点、规模、投资额)。

申报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所需要材料目录

1、建设单位填报《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及其他事项申报表》(建设工程)

2、法人委托书一份,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3、规划意见书(规委)

4、报规证图纸一套(施工图纸包括:图纸目录、无障碍设施设计说明、设计总平面图、各层平面图、剖面图、各向立面图、各主要部位平面图、基础平面图、基础剖面图各1份;其中总平面图6张)

5、《城市建设工程办理竣工档案登记表》原件一份(城市档案馆)

6、 报园林规划审批图纸一套(由规委转园林局)

7、 交通规划设计审核批准书(由市交管局或区县交通支队的规划主管部门批复)

8、 人防批准通知单(市或区县人防办公室)

9、 消防设计审核批准通知单(市消防局建审处)

10、拟建项目对周遍建筑物(住宅)有日照影响的,需由有资质的日照测算单位做日照分析测算,要求满足大寒日不小于2小时,冬至日不小于1小时的日照)

11、设计、勘察中标通知书和北京市勘察设计招标投标登记表(由招投标公司办理)

12、其他要求提供的相关材料。

申报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所需要材料目录

1、建设单位出具的申报委托书;

2、建设单位填写完整并加盖单位印章的"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及其他事项申报表"(以招拍挂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需提交建设单位用地申请,须表述取得用地的有关情况,申请文件应包含发文号、签发人、单位印章等基本公文要素);

3、《规划意见书附件》及附图复印件(以招拍挂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需提交土地整理储备机构《北京市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成交确认书》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北京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及其相关文件);

4、主管部门批准建设项目的有关文件原件(以协议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需提交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北京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及其相关文件;

5、《建设用地钉桩成果》;(由测绘单位测绘后提交成果报告)

6、由提供规划申报用图的测绘部门,按建设用地钉桩成果及绘图要求绘制的1:500或1:2000地形图5份。

7、需要使用项目名称的须提交地名命名行政许可文件复印件;

8、其他要求提供的相关材料。

申报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规划意见书》提供材料目录

1、建设单位出具的申报委托书;

2、建设单位填写完整并加盖单位印章的"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及其他事项申报表;

3、对项目的相关批复及规划文件,如:

(1)危改项目:市、区危改办对危改项目的批复意见,市政府对《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批复意见及批复同意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文本及图纸材料;

(2)市级开发区或产业、科技园区建设项目:市政府对开发区建设和《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文件和《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及规划设计图纸黑(或申请人为入区单位,还需提交开发区管理部门对入区单位的批复意见及用地范围及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为开发区管理部门核发的〈规划意见书〉及附图复印件);

(3)绿隔项目:绿化隔离地区建设项目审查会会议纪要及相关文件,市规划院核定的"规划意见书"(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份,"规划意见书"附图4份。

4、主管部门批准建设项目的有关文件原件;(建委批复)

5、修建性详细规划(或《规划意见函复》等前一阶段规划审批文件)中要求提交的相关部门的审查意见(规划委批复);

6、建设单位的用地申请(须表述取得用地的有关情况,申请文件应包含发文号、签发人、单位印章等基本公文要素)文件;

7、申报的建设项目拟规划设计方案图(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设计院提供)

8、经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确认的,具有相应资质的测绘单位提供的基本比例尺1:500或1:2000地形图1份,并用铅笔画出用地范围。

9、建设用地钉桩成果(测绘单位提供)

10、其他要求提供的相关材料。

申报北京市交通管理局交通规划方案审批所需材料清单

1、建设单位写申请(写明项目内容、规模)

2、规划意见书(规划委员会用地处)

3、交通影响评估报告(委托有交通评估资质的单位编写)

4、交通影响评估报告的批复(交管局规划处)

5、总平面图、坡道祥图、各层平面及剖立面图(由设计院提供)。

申报北京市消防局建筑工程消防设计防火审核申报所需材料

1、规划意见书(报施工图时附送初步设计的建筑消防设计防火审核意见书)。

2、建设单位填写《建筑工程消防设计防火审核申报表》(一式两份)。

3、全套正式蓝图装订成册,装入城乡建设档案馆的标准图盒,送审的正式蓝图需有设计单位本年度图纸报审专用章(设计院提供)。

4、消防设计专篇(文字方式表示)设计院提供。

申报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所需要材料目录

1、按规定填写《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申请表》(一式两份)加盖建设单位公章及法人代表签章后到市建委工程办登记备案编号。 1.1可同时进行的程序有:

(1)建设单位开户行出具资金证明;

(2)到人防办公室进行人防图审查,取得人防施工图设计审查通知书;

(3)到规划委认可的审图单位进行施工图审查,取得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

2、到北京市投标监管处办理项目招投标、施工和监理合同备案及中标通知书备案手续。 2.

1、经过我公司预先委托的招投标代理公司工作,办理项目招投标施工和监理登记工作。 2.

2、约20天左右在北京市标办召开施工总包和监理公司专家评议会,确定施工总包单位和监理公司。

2.3办理项目招投标施工和监理合同备案及中标通知书备案手续,以及其他项目有关专业预登记工作。

2.

4、建委建材办领取项目散装水泥专项基金和节能墙体材料交费单据,到公司开户银行交纳。

3.招投标结束后,填写《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督通知书》并加盖甲乙双方公章,持此《通知书》及"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到市建委施工安全处办理安全监督手续和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审查手续,并由施工安全处在《施工许可申请表》内"质量、安全监督手续"一栏加盖安全监督备案章(一式两份),并由施工总包单位办理“施工人员意外伤害保险”保单。

4、填写质量监督注册登记表及建筑节能备案登记表,加盖各有关建设单位(甲方)、施工总包单位、监理公司、设计单位公章及资质证书编号。

5、将以上材料全部报市建委工程办审查,并等待经办人员踏勘施工现场。

第三篇:论我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摘 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却没受到足够的重视,以至于双方的能力没有得到全方位的发挥,使双方的发展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政企关系是经济发展良好的标志,政企关系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所以建立良好的政府和企业关系是我国企业和政府今后的重要工作之一。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否正常,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自由度和活力。本文对我国的政府和企业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结合世界政企关系发展的历程,提出了一些改革的观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最好的结果就是政府达到自己的管理目的,而企业也取得了自己的发展目标,从而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政企关系

政治

企业

经济

I

目录

1 前言....................................................1

1.1 研究背景..............................................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2 2 国外政企关系对国内政企关系的影响........................2

2.1 从世界各国当前的发展来看,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的类型......2

2.2 目前来看,我国几种典型的政企关系模式同时并存..........2

2.3 结合世界政企关系的发展启示,我国政企改革之路还很长....3 3

政企关系新变化产生的原因...............................3

3.1 为建立新型政企关系需要多方面通力协商...................3

3.2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职能应进行转变.................3

3.3.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4 4 结论与建议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

II 1 前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企业在世界经济舞台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政府和企业关系的不明确成了我国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政府对其关系有了一个明确的指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我国今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的一个关键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我国企业能否真正成为市场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完善,经济能否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等。因此,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透明高效的政企关系,是我国必须重视和尽快解决的重大课题。政府与企业关系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根据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实行政企分开。

1.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政府和企业关系的不明确成了我国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一是政企不分,使政府难以公正对待各类企业,承担起公共管理者的角色。政府既是社会经济调控者,又直接管理着庞大的企业群。政府角色的不确定性,使政府为各类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的努力大打折扣。二是国家所有,多头管理,产权责任不清。当发现资产流失时,无法追究,任何机构和企业都可以找出理由推卸责任,最终只得不了了之。三是企业内所有者缺位,治理机制不健全,使内部人控制带有普遍性。在传统资产管理体制范畴内,就企业的经营权力在政府与企业之间上收了下放、下放了再上收,在这怪圈中已经循环多次,但决定政企关系的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却始终没有到位,企业内所有者缺位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四是政府为企业设置过多的目标,降低了资本运营效率。由于政府给经营者设置了相互矛盾的目标,使企业的股东权利变得模糊,企业利益的独立性不复存在,准确成本计算难以进行,因此对经营者就很难准确考核。在出现亏损或经营劣迹时,经营者有足够的理由推卸责任。另外从世界各国当前发展来看,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使我国政企改革之路有了深的思考。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我国今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我国经过30年的改革,政企关系的新变化以及从世界政企关系中得到的启发。随着时间的发展,当今较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在政企关系上大都采用企业自主经营、政府协调指导的政企关系模式。但从总体上讲,政府主导型仍是我国占统治地位的政企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在大多数政府官员的潜意识中,政府和企业仍然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政府为企业服务的观念和制度远未形成。

1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透明高效的政企关系,是我国企业和政府今后的重要工作之一,是我国必须重视和尽快解决的重大课题。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的一个关键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我国企业能否真正成为市场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完善,经济能否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政府和企业的双赢,才能实现政府和企业的和谐发展。

2 国外政企关系对国内政企关系的影响

2.1 从世界各国当前的发展来看,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的类型

第一种是市场主导型的政企关系。即政府致力于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只需要告诉企业什么不可以做,在此范围之内企业拥有经营活动的全权,政府不进行干涉。欧美多数国家都是如此,它们认为政府是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而不是主要生产者,要求政府减少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减少行政管理层次,下放权力。这种关系在当前世界的发展趋势中占主流。

第二种是政府主导型的政企关系。即大到制订国家产业政策,小到企业的外汇、银行贷款、海外投资、原材料供应,政府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政企关系的实质是社会资源有相当一部分被政府垄断。韩国就是这种关系的典型。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的政治情结很浓,摆脱不了对权贵的依附。韩国十几年来的民主化并没使情况有根本的改观,企业对政府的依赖、企业家向政界靠拢、“商而优则仕”的现象仍不少见。翻阅近几届韩国政府内阁名单,不难发现不少部长出自三星、现代、LG、SK这些大企业的管理层。

第三种是政企合一的关系。企业没有独立的地位,完全成为政府的附属物。政府通过制定各项计划直接对企业进行控制,如前苏联和我国的中央集权计划经济体制。这种关系,由于自身的致命缺点已经慢慢的退出了历史舞台。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在WTO的框架之内,后两种类型的政企关系明显出现了向第一种类型靠拢和同化的趋势。

2.2 目前来看,我国几种典型的政企关系模式同时并存

随着时间的发展,当今较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在政企关系上大都采用企业自主经营、政府协调指导的政企关系模式。这种政企关系模式以法人产权为主导、私有产权和公有产权并存的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政府与一些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甚至乡镇企业之间,仍然保持着政企合一的关系。与所办的企业、一些基层政府与乡镇企业之间形成了政府主导型的政企关系。大部分民营企业、三资企业与政府之间开始向市场主导型的政企关系发展。

事实上,现实中的政企关系是不断变动而且更为错综复杂的,如政府对民营企业虽然大体上接近市场主导型的政企关系,但政府职能部门受过去传统习惯的影响,并未真正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而总是试图对企业进行超越自身权限的管辖。而企业为了得到方便,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也对政府官员进行公关和贿赂。

但从总体上讲,政府主导型仍是我国占统治地位的政企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在大多数政府官员的潜意识中,政府和企业仍然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政府为企业服务的观念和制度远未形

2 成。

2.3 结合世界政企关系的发展启示,我国政企改革之路还很长

2.3.1 通过加强法制推进,引导政企分开

稳定而权威的法律环境是市场经济高效运作最基本的保障。政企分开需要法律手段来维护,通过立法形式转变政府职能部门对企业人、财、物的直接干涉权。要科学、彻底地解决政企不分及由此引发的诸多问题。

2.3.2 改革产权制度,对企业实行产权法人化

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实行产权法人化,让法人财产权真正进入企业,实现出资人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为企业进入市场提供必要的前提,从而为政企分开提供产权制度保障。按照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管理、企业自主经营的基本方向来理顺产权关系。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家人才市场,营造企业家阶层。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改善企业家成长的外部环境,确立企业家的竞争机制,完善企业家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提高企业家自身素质。

2.3.3 加强政府机构及配套设施改革

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也是提高国家行政效率的重大措施。政府职能应尽快向规范化的间接管理转变,以解决政企不分的问题。政府应当好“守夜人”的角色,为企业的自由经营提供一个宽松而又安定的外部环境。

3 政企关系新变化产生的原因

3.1 为建立新型的政企关系提供了法理上的依据

为适应市场竞争,企业必须成为市场的主体,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成为能够独立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企业法人,从而与在法律上是行政法人的政府具有平等的主体资格,两者之间不再存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法律上保证的这一平等关系,对政企关系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3.2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职能应进行转变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要求政府职能进行转变以提高效率,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传统体制是下中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具有明显的弊端。其一是政府的经济职能与其他职能高度集中在一起,缺少必要的独立性;其二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在很大程度上排斥和取代了市场机能,用经济计划和行政命令排斥和取代了市场机制;其三是强调用政府的经济职能(当然同时也使用其他职能)同时解决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问题,政府的经济计划和宏观管理直接"侵入"到企业的微观经营管理内部。

3 3.3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引进了外资,也产生了同时产生了几种新新性质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资独资企业。这些企业与我国各级政府在一开始就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因而为我国原来单一的政府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增添了新的内容,也为政府职能的转变提供了探索的渠道。

4 政府和企业关系发展中存在互不信任的现状亟待解决

4.1 政府对企业的定位出现偏差

在中国当前的环境下,政府在和企业的关系上一直是处于强势地位的。这种观念对我们政企关系的改革具有消极的影响。因此,政府部门不应该把自己看作是企业的管理者,也不能把企业单纯看作被管制的对象,而应当首先把它们看作是社会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自己的服务对象。

首先要尊重企业的产权。企业只要是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注册成立的,就拥有独立的产权。任何人、任何机构,都不能以任何借口对企业的财产权随意进行侵害。其次要尊重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具有独立投资经营的权力。政府职能部门不能干涉企业的投资方向,不能凭借一些文件设置的条条框框扰乱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不能干预企业的内部管理。第三要尊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自主权。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具有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

但是这种义务和责任必须建立在企业自身实力和自愿的基础上,政府不能采取强制性的命令或以下文件的方式,强迫企业做什么。对企业而言,企业也要尊重政府的职能,即执法权、监督权、检查权、审批权、税费征收权、处罚权和宏观调控权等,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工作。

4.2 政府不能平等对待所有企业

平等,就是说政府和企业在法律地位上是一样的。政府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政府依法对宏观经济运行和市场主体行为进行调控、监督和管理。企业依法进行投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双方不存在行政上的上下级关系和依附关系,企业不是政府的附属物,但也不能脱离政府的宏观管理。政府的政策行为和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需要相互配合、相互调适、形成互动。政府部门应该按照国家政策的要求,实行统一的、规范的标准,不能有松有紧搞双重标准。

5 合理的企业与政府关系模式

4 5.1 政府高效的服务

政府的服务很关键,现在提倡服务型政府。政府服务也有几个方面。一是实行了市里领导和百家企业挂钩联系,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二是简化审批手续,行政服务中心有455个项目,进行审批,同时有网上代理审批手续。这样大大方便了企业家办手续的时间,提高了效率。三是主动为企业减轻负担。四是对机关的效能进行测评、考核。

5.2 营造环境

企业的发展环境很重要,政府最重要的目的也是营造大的环境。环境中间一个是要愉悦的环境,要关爱企业家、尊重纳税人。倡议,从经济上、政治上对企业家给予支持。倡议的环境,除了正常项目招商的硬环境,还十分注重教育、卫生企业配套的环境。安居的环境。在企业出现一些纠纷、群体性事件以后,能够第一时间为企业排忧解难,调处集中纠纷矛盾,同时加大资源的整合力度,使整个平安建设倡议的更加安定,真正使外来企业、民营企业在这个地区投资更安心,创业有信心这样的环境。

5.3 合理的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应该具备以下原则

5.3.1 主体平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是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法人;同样,政府是公共秩序的维护者,是依法行政的行政主体,是能够承担行政行为责任的行政法人。企业法人和行政法人之间不存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因而从主体资格上看是平等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5.3.2 法治原则

行政机关和企业是不同的主体,必然有不同的利益关系,调整这种关系的准则职能是法律。行政机关的活动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必然会影响私人利益,因此,行政活动职能在法定范围内,依照本机关的职责和权限行事,所实行的行政行为必须有充分确凿的证据并且符合法定程序。当行政权力被任意行使侵害企业权益时,企业有权要其行政机关补救或赔偿。企业也必须依法进行经营活动。

5.3.3 权利、义务对等

政府的权利是征收税赋,义务是为纳税人提公共服务;企业的权利是获得政府的公共服务,义务是向政府交纳税赋。

5 5.3.4 平等保护原则

在职能部门面前,不论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都是企业法人,因此,任何企业依法经营都要受到平的保护,任何企业违反法律都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5.3.5 高效原则

办事效率是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业务能力的表现,是政企关系是否协调的重要标志。政府办事效率搞可以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同时推动企业效率的提高。国际经验表明,高效、廉洁的政府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起飞与发展的关键。因此政府的办事效率不仅是政府内部问题而且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5.3.6 经济原则。经济原则适用以下三种情况:

政府机构设置应遵循经济原则。一般来说,要实现政府的公共管理与服务职能,行政机构过小和公务员太少是不够的,但机构庞大人员冗肿也是不行的,因为会导致人浮于事、职责不清的问题,形成政府内部自我服务的恶性膨胀。因此,机构设置应考虑经费问题,尽可能的降低纳税人的负担或把有限的资源更多的应用于科学、教育、卫生等事业上去,造福于民。

政府制定或实行某项法规、条例时,应综合对比该项实行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或经济效益以及带来的负效益,当社会效果大于负效应时才能实施,反之则不应该实施。

行政机构及其公务人员在具体实施行政权利过程中,也应坚持经济原则,不给公民、企业及其他组织增加额外负担。

6 结论

政府的扶持、支持和服务,政府在企业发展方面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现在企业的规模扩大了,很多业务也突破了。怎么样建立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对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企业的发展从规划、土地、产业政策很多方方面面,要更细化的服务,能够跟企业的发展有紧密的联系。是我国深化改革过程中所应该追求的企业与政府关系。只有建立起这样的关系,我国企业改革才有机会重振雄风,才能为我国经济腾飞作出更大贡献。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最优化的政府和企业关系就是实现合作,也就是说政府和企业在制定策略时,多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在合作中达到利益均衡。结合世界政企关系的发展,我国的政企关系的发展应该是以合理合法为基础,加上政府宏观调控下的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政府和企业的双赢,才能实现政府和企业的和谐发展。

后 记

本论文是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论文的选题、文献查阅、开题报告和论文的写作和修改过程中得到了老师的耐心指导。在几年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了中农大网络学院各位老师的热情辅导和帮助,同时也得到了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在此对各位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同时感谢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参考文献

[1]、裘元伦. 调整政府与企业的关系[N].中国民族报,2001,8(4) [2]、熊英;新型的政企关系[J].技术与市场.2005,10(4) [3]、朱鸿伟.政企关系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南方经济,2003,11(1) [4]、段钢.对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政企关系的思考[J].行政与法,1999(1)

第四篇:我国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分析

一、政府介入劳动关系的必要性

政府介入劳资关系的理论基础是政府干预理论。对此,西方经济学一直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集中体现为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以凯恩斯为代表的政府干预理论认为,由于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效应、收入分配不公等原因,市场机制存在缺陷,需要政府干预以纠正市场失灵。以弗里德曼等为代表的各种新自由主义思潮则认为,由于信息及市场不完全,再分配不公平及经济寻租活动等原因,政府干预市场同样存在低效或无效,而且会破坏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主张向自由市场制度“复归”。对此,以萨缪尔森等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则提

出,应将政府干预与市场有机结合,科学把握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程度与界限。首先,与资本相比,劳动力流动成本非常高,壁垒多;劳动者人数众多,组织集体行动困难重重;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等,使得劳动与资本在博弈中天然处于弱势地位。随着资本国际化,这种强资本弱劳动状态更加严重,仅靠市场机制很难改变,需要政府公权力介入。其次,政府是阶级权力和社会公共权力的结合,既要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又要综合代表社会各方利益,以缓和社会矛盾,控制冲突。我国政府更是要代表最广大群众的利益,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再次,西方发达国家在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以后,政府对劳资关系进行了全面干预,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行之有效的协调、制衡机制及发挥工会作用等,保证了劳资关系的和谐,这些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借鉴。第四,我国劳资关系问题的特殊性。我国转型期,由于法律制度不完善,劳资双方主体发育不成熟等种种问题,劳资矛盾在非公有制企业比较突出,如果任由其发展,将影响企业发展和经济结构升级,危及改革发展成果;而且我国政府拥有较多的社会资源,从而决定了其必须在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西方国家对于政府在劳动关系中角色成果

政府在劳动关系中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政府在劳动关系中扮演的角色、强调的重点以及对劳动关系的干预程度,与各国的历史背景和传统文化有关。英国利物浦大学教授罗恩·比恩(Ron Bean)在《比较产业关系》一书中指出,政府 在劳动关系中主要扮演五种角色:(1)政府扮演第三方管理者角色,为劳资双方提供互动架构与一般性规范;(2)政府扮演法律制定者的角色,通过立法规定

工资、工时、安全和卫生的最低标准;(3)如果出现劳动争议,政府提供调解和仲裁服务;(4)政府作为 公共部门的雇主;(5)政府还是收入调节者。台湾学者林大钧先生认为,美国联邦政府 是促进劳资合作的催化剂或鞭策者,是劳动争议的调解人、仲裁者或受害方的支持者, 是劳动法律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在劳动关系中扮演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我们可以将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归纳为五种角色,即“五P”角色。

(一)劳动者基本权利的保护者

政府的第一个角色是保护者(Protector)或管制者(Regulator)。政府通过立法机关制定法律,介入和影响劳动关系。政府的角色在于制定劳动政策并推进其实施。政府制定 的政策与法律不仅反映了劳资双方施加的压力,而且反映了公共舆论以及劳资力量对比 的变化。政府是否颁布劳动保护立法以及该法律保护的程度,直接反映了政府是否维持 劳动力市场的社会正义,并反映了政府对劳动关系的基本理念。它确定了劳动关系的调整框架,为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提供了各项制度和规范。同时,政府还要监察劳动标准以及劳动安全卫生的执行,劳动监察是政府的第一个角色衍生出的重要任务。

(二)集体谈判与雇员参与的促进者

政府的第二个角色是促进者(Promoter)。根据不同的经济、社会问题,政府要采取不同的方针、政策和行动,为管理方和工会之间开展集体谈判创造宏观环境,积极促进双 方自行谈判与对话,促使其在遵循劳动法基本规则和基本劳动标准基础上发展适合其特 点的劳动条件。多数国家的劳动法律都规定了集体谈判的主体资格、谈判机构、谈判双 方的责任、谈判的程序和内容、集体协议的签订和约束力。规定工会享有罢工的权利,而且如果工会采取合法的产业行动将免除法律诉讼。这里,政府的角色首先体现为确定合法产业行动的边界范围以及工会采取产业行动的程序性规定;其次,政府保护工会罢 工权的重要体现是政府是否保护罢工雇员免遭解雇。政府是以促进者,而不是直接干预 者的角色,推动集体谈判的开展以及雇员参与,分红和员工持股也是工业民主的重要手段。

(三)劳动争议的调停者

政府的第三个角色是劳动争议的调停者(Peace-maker),有时也是调解者(Mediator)或 仲裁者(Arbitrator)。劳动争议是工业社会的自然现象,政府必

须建立一套迅速而有效 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为了维持良好的劳动关系,政府通常作为中立的第三方提供调解 和仲裁服务。理想的政 府应该作为中立的仲裁者,为劳动关系营造一个公平的外部环境,使劳资双方能够平等 地通过协商或谈判来解决内在冲突,使产业冲突减少到最小程度。

(四)就业保障与人力资源的规划者

政府的第四个角色是规划者(Planner),为全体劳动者建立一套就业保障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三大支柱: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和失业保险。在当今自由化、国际化和竞争日趋 激烈的社会,政府应该在教育培训、研究开发、人力资源规划等领域进行整体设计,提供更多、更有力的支持,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政府的角色在于保持劳动关系稳定、促进劳资合作和实现经济繁荣。

(五)公共部门的雇佣者

政府的第五个角色是公共部门的雇佣者(Public sector employer)。公共部门的雇员包括政府与地方公务人员,在一些国家还包括公用事业部门的雇员,其规模和人数在各 国不尽相同,但都占相当比重。政府作为公共部门的雇主,应该提供合法、合理的劳动条件,以模范雇主的身份参与和影响劳动关系,使之成为私营部门劳动关系的“样本” 。

政府在扮演这五种角色时,作为保护者和规划者,政府应该积极而主动地完成任务;作为促进者和调停者,政府应该采取中立和不多干预的态度;至于政府作为雇佣者的角 色,必须要真正成为民营企业家的表率,合法化、企业化和民主化是基本要求。

三、目前我国劳动部门在劳动关系协调中应发挥哪些作用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不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发展健全过程当中,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正在建立,国家财力有限,历史包袱重(特别是国有企业)。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加入WTO和全球经济放缓,都将对劳动关系产生很大影响,政府要发挥作用,尤其是“我国改革是政府推进型的改革”,所以政府在劳动关系协调中要主动、积极地发挥作用。

(一)作为政府职能部门之一的劳动部门,担负着调解劳动关系的重要职责和任务。政府是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政府必须通过对劳资关系的协调来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再直接介入企业的经营管理,

而是政企分开。政府的职责是对企业实施宏观管理,进行有效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三方协商中,政府一方的代表应当紧紧围绕促进生产力发展,在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平衡劳动者与企业的关系,指导双方合作,保持劳动关系的协调和稳定。

(二)政府是劳动关系的政策制定者和宏观调控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和劳动关系主要依靠市场规律来调节,但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往往会对经济发展形成一定的破坏性,进而导致劳动关系的不稳定。因此,必须由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作为立法者,我国劳动部门起草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于1995年颁布实施的《劳动法》已运行七年多,从我国《劳动法》的立法原则上说,保护的是劳动者的合法利益,同时兼顾用人单位的利益;作为管理者,这几年劳动部门逐渐放开了工资和用工等审批权,为促进就业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鼓励性的就业政策,强制性的社会保险政策,努力降低失业率,保障职工的切身利益。

(三)政府是企业与职工两个群体利益矛盾的调节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企业和劳动者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各自有着不同的利益追求,因而难免产生矛盾和冲突。在三方协商机制中,政府通过一定的措施,把劳动关系双方各自的利益追求统一到国家利益。作为调解者,劳动部门与工会、企业代表组成劳动仲裁委员会,履行劳动争议仲裁职责,做好裁判员。

四、中国当前经济状况下劳动关系的独特性

中国的劳动违法已成为一个长期的普遍现象,劳动者权益受侵害已成为一个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劳资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强资本、弱劳动的局面越来越严重,劳动关系失衡以及劳动合同失范已是社会公认的事实,如果任这种现象发展下去,无疑会对社会和经济安全带来重大隐患。新劳动合同法体现了政府力图将劳动合同法作为平衡利器来构建平等的劳资关系的决心,

但是,我国政府直接干预劳动合同法的做法显然是基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的路径依赖的结果,是与中国目前政府主导的经济模式相适应的。中国市场经济是由计划经济转变而来的,至今经济中仍然是政府主导。政府主导的经济模式导致中国企业中的集体谈判难以实现,同时,劳动者难以参加公司治理结构。我国劳动关系问题任重道远,我国政府应积极参与其中,根据我国实际情况。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建设经验,营造良好市场经济氛围,促进我国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助力经济发展。

第五篇:如何处理民营企业发展与政府间的关系

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如何强化和改善公共关系

目前,中国社会在各个方面都开始关注民营企业家的生存环境及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任何政策及理念的实施落实都需要一个过程。面对一个法制环境尚需进一步完善的中国市场环境,企业家们该如何把握新时代的政商关系,仍是很多人的困惑。

民营企业家作为社会的精英群体,同时也是最为脆弱的一个群体。来自各方面的危机都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甚至企业家的存亡。在目睹了许多民营企业的兴衰之后体会到民营企业家的坚强与脆弱也感受到了坚定与困惑。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场不相信眼泪”是永恒的定律。作为一个企业的总舵手,他们需要时刻保持清醒,随时应对市场变幻。但在企业的“改革、转型、发展”过程中,难免遇到处理公共关系的尴尬。

企业家在企业发展中要注意处理好的几大关系中,“政商关系”也就是如何处理企业发展与政府间的关系是众所熟知,但也却是最难把握,所有的商业关系无不涉及政府,“政商关系”的重要性也由此可见。谈到政商关系,很多企业家都会滔滔不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切身体会和经验。“政商关系”究竟是什么,不是简单的 “拉关系、跑路子”,而是如何真正在企业与政府间搭建一个沟通桥梁,使企业与政府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一、如何掌握企业家与政府有关领导的关系

中国以促进经济增长为出发点的变革,让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公民意识也在逐步觉醒。当然,中国的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由于政府的资源是逐渐“漏出”,很多政府垄断的领域是逐渐对民间资本开放,因此在经济改革初期,谁先掌握了这些资源,谁就有机会获取财富,造成的结果是,很多与政府官员靠的很近的人,或者善于政府公关的人先富了起来,只因为“中国人最喜欢也最擅长搞关系,有了关系一切都没有关系。没有关系什么事情都有可能有关系。”对于民营企业家来说,每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关系经”。谈到如何“与各级政府及领导搞好关系”民营企业并不陌生,每个人在处理这个关系时,都有自己的一套“关系经”。

(一)政商贴面舞,人散尽曲未终

“与政府领导的关系是哥们关系,而日常维系感情的原始股是酒精。国税、地税工商环保黑社会,一网打尽,遇到什么事情他们都会义气相助。”按此规律行事的企业老板并不少见。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有些地方,地方官员与民营企业家的关系已经异化到一种难以想象的地步,以至于有些狂妄的企业家吹嘘,地方政府官员只不过是企业养的一条狗,董事长可以随时呼唤地方政府官员为自己办事。另一方面,在转轨时期制度的夹缝中,在“官商”情节的笼罩下,中国的某些企业家和某些官员也陷入了一种纠缠不清的关系中,靠权力资源发达起来的企业家一方面想摆脱官场力量的纠缠,以示自己的财富干净和透明,另一方面,又怕因失去权力资源,自己的财富变的不安全,害怕别的企业家获得这些资源后迎头赶上自己,处于一种犹疑和彷徨中。

企业家与部门领导“零距离”接触,不可否认会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给予—些特别关照,但同时这也是一种风险极大的投资,当老板和领导亲密无间到一根绳子栓起来,说不定哪天出事也就一同载了进去。很多与政府关系密切的企业最终还是垮掉了,其原因就是“碰到了一个糊涂妈”。这个“糊涂妈”能够干涉企业的经营,而企业为了满足她的偏好“做大做强”,涉足不擅长的行业、盲目追加投资。弄的家底耗尽,苟延残喘。“官商”关系若即若离,官商之间确立良好动机作为出发点,才能真正实现双赢。

(二)平日不烧香,难以抱佛脚?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也有很多企业家因为性格、或者是因为具有“明哲保身”的态度等等因素而与政府及政府领导保持着距离。因为有了这种距离的存在,所以就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应酬和牵扯。也因为有了这种距离的存在,也就少了一些关爱和机会。虽然暂且还是很难为这种距离是否真的会产生美下个定论,但是也有企业家表示,这种距离带给自己一些缺憾。

在2003年,谈到企业家灾祸就不能不提孙大午的名字。孙大午——河北大午农牧集团董事长,即近不惑之年的孙大午在当地人眼中算得上是一个传奇人物。1985年,他和妻子承包了家乡一块被称为“憋闷疙瘩”的荒地,靠养殖1000只鸡、50头猪起家,至今发展成集养殖业、种植业、加工业、工业、教育业为一体的大型科技民营企业,固定资产过亿。虽然事业上很成功,但是很多人都认为这并不能代表他“做人”的成功。首先,他很“抠门”,在对外交往上,他的公司每年基本没有什么招待费,因为他从来不请客。就算逢年过节给一些单位送点年礼,也都是十几元一箱的鸡蛋。因此在当地有个说法,能吃上孙大午送的鸡蛋非常难。此外,平时孙大午喜欢和学术界的名流交往,“不屑”与政界人土交往,这使一些人感觉孙很清高,很狂。除此之外,他不愿意苟且,不愿意贿赂别人。甚至采购他的商品他也不愿给任何回扣。为此,他也没有少吃“苦头”。迄今为止,大午集团仅获得两笔政策性贷款共计430~-元。同为民营企业,徐水县的巨力集团从起步时的2000元发展到2亿元,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是国家金融机构贷款,由县政府出面协调。但在徐水县民间口碑甚佳的孙大年尚未走同这条道路。尽管曾经担任农信社负责人,但在贷款事项上,孙大午被人讥笑为“迂腐”。孙大午曾经这样感叹贷款之难,“我的企业固定资产上亿,但我贷不出钱,去年年底饲料厂需要50万,我手头有一个100万三月份到期的存款,差一个月,为了节省3000块的利息,我拿着存单去抵押,想在银行贷50万,银行却需要整个董事会的成员都签字,我说那就算了。事实上,好多企业根本贷不出钱,因为要有10%到15%的回扣。三年前我建了一个葡萄园,保定市立项,投资1200万,让我贷600万,我同意了,花几万也值得,但没贷下来,现在我的葡萄都丰产了,但我连一分贷款也没拿着。”孙大午的率直已经超过许多人可以理解的范围,据他手下工作人员讲:“在葡萄园的事情上,他在别人的劝说下终于忍不住低头走后门,给当地信用社的人送了10000元。但是10000元太少,没办成事。按照很多人的生活经验,这钱也就算了,也算是铺铺路。可是董事长很气愤,非要把这10000元钱要回来,最后终于要回了6000元。从此以后,他再也不给信用社任何关系疏通,当然,贷款也年年都没有批下来。”

率直、刚毅、不屈服,这些是作为一个军人的优秀品质。可是作为一个商人而言,实现企业发展、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是根本,在此要求下学会妥协和让步也是一个商人所应该具备的。而军人出身、如今又从商的孙大午似乎并没有在这两者之中找到一个恰当的融合。无论他的这种刚毅秉直对将来意味着什么,眼下看来他却不免要成为以牺牲利益为代价换取。老一辈传下来的一句老话叫,“平时多烧香,临时才可抱佛脚”。

(三)掀起盖头来,让我看清你的脸

离领导太远,人家不认识你。和政治缠绕过紧,特别是和个别官员“零距离”接触的企业家,也往往会因此而“马失前蹄”。和政治过于贴近,就往往忘记了商人的本分,不在商业才能上长进,常想靠权力资源获利撑腰,或许风光一时,却难逃以身饲虎的结局。就连被誉为“红顶商人”的胡雪岩尚不能在此道路上全身以退,使胡雪岩在李鸿章与左宗棠的斗争中,成为李鸿章发出了“倒左必先倒胡”的密令,从而使胡雪岩最终成为这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与孙大午的“不合作”态度相反,乔金岭在众多的社会角色间换来换去,长袖善舞,企业的发展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但他对于这些相互冲突的角色扮演越是长久,内心的焦虑也越发强烈。因为很多角色的扮演可能跟自己的道德要求不一致,甚至是内心深深厌恶的。人的自由并不在于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在于可以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他的“外圆内方”是一种被迫的选择这便形成了他内心的焦虑和长期的压抑。也许正因如此,孙大午可以气昂昂走进看守所,乔却在强烈的内心冲突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任何改革都需要付出代价,官商之间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不是短期内就可解决的需要思想转变,更需要制度建设,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应为这场变革承担相应责任。

那么企业家应该如何掌握这种关系。民营企业的成功与政府及领导密不可分,但是具体到企业家应该如何掌握这种关系。来自浙江温州的一位老板作了很形象的比喻:“民营企业与政府领导间的关系应该掌握好火候,这一点很重要。太凉了的时候,就加点热水,太热的时候就加一点凉水。”既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应该若即若离,也就是所谓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在这个问题上首先是企业家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和动机,才会实现经济环境的良性发展。

二、如何掌握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世界范围内,企业与政府间的关系,为企业家们所重视和依赖,政府和政治是动员、整合社会资源的最强大的力量。100多年前,著名的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的开山之父卡尔本茨先生就对属下有过这样的训词:请记住,与政府修好,是本公司最大的公共关系。一些世界知名企业也将与当地政府处理好关系,放在拓展市场的首要工作。如柯达公司与政府关系使命声明:“和中国各级政府建立友好相互信任和可持续的关系,并利用这种关系促成有利于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政策、法规和做法,同时增强柯达目前和未来的商业机会以及保护柯达在大中华区的投资。”同样国内民营企业大多也对这种政府与企业关系非常重视。来自沈阳的林总说:“我的企业是民营股份制有限公司,在这个行业内能在全国排到前五位。政府对我们企业也非常重视和支持,给我们解决了几百万的低息贷款,在竞争中我们靠自己的产品质量赢得市场,市场运营环境上则要靠政府为我们解决后顾之忧。所以我们认为与政府保持好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四川内江的老板表示:“企业发展要与当地政府搞好关系,依附于政府,企业与政府是发展整体。政府靠企业给税收,而企业则要靠政府给予宽松的环境。”

中国民营企业与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关系是微妙的,它是民营企业最重要的生死存亡关系。在面对地方政府“不作为”时,很多民营企业主发出无奈的感慨:辽宁的陈总说:“谈到企业与政府间的关系,我感觉有些地方政府缺乏诚信,在欠款的问题上象个骗子。现在我们企业经营难度很大,政府这边的欠款一直要不回来,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我们刚开始做项目时,政府还很支持,可后来要款了,大家互相扯皮谁都不给,象皮球一样把我们踢来踢去,我们是哑巴吃黄连,有苦也难言。”另外还有很多企业家表示在投资环境及政府政策的具体落实上,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浙江台州的黄总说:“企业征地50多亩,但是执照一年才给办了下来。如果企业大的话,就有可能办得快一些。”还有些企业家表示“政府有好的发展民营企业的政策,可落实到职能部门时,总是推三阻四,有理由拒绝我们,‘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部分民营企业在原始积累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违规甚至“违法”行为。

这种“原罪”迫使一些民企利用各种手段去拉扰甚至是腐蚀政府的某些人员,而这些手段所产生的新问题恶性循环之后,企业在面对政府时是不平等的心虚,而扭曲的政企关系不仅仅让一些民营企业家日常工作的中心之一是钻营政府关系,不断地处心积虑地去寻求政府部门的支持与保护,与之对应的是企业自身逐步脱离真正赖以生存的市场基础。

三、企业怎样建立与政府的平等关系?

(一)避免与政府问的矛盾冲突,学会与政府谈判

2003年7月5日,河北大午农牧集团董事长孙大午被逮捕,罪名是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最终孙大午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缓期四年执行并处罚金十万元。”在事隔多日之后,孙大午背负罪名回家了。但孙大午仍然强调自己不会因为一场诉讼而改变做人的原则,而身边的人则为此感到担心。行伍出身的孙大午在部队从营职到连职,最后到代理排长,这与其他人的轨迹相逆。孙大午自1985年开始一手缔造了下辖五个公司、一所中学的大午集团,并在1995年被国家工商局评为全国500家最大私营企业之一。

有人说孙大午这次出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只是一个导火线,更深的原因则是因为这么多年来他言语上的“不检点”和行为上的“特立独行”。孙大午的大儿子孙蒙更是直言:“我父亲这次完全是因言获罪。”大午集团及孙本人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与执法机关多有过节,但孙却常常固执己见。1997年大午集团与徐水县税务局发生税务纷争,导致两个银行账户被查封,资金被划拨,虽然县委、县政府以“维护安定团结”为由居中协调,但孙大午仍将对集团加收滞纳金的上级地税局告上法院,并举报时任保定市地税局稽查局局长的姜涛滥用职权。此外,大午集团与当地工商局、卫生局、技术监督部门之间也曾有冲突。

在徐水知道孙大午的人都知道他个性很强,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常常与人意见相左,甚至发生过被人用铁棍打昏并致右手大拇指粉碎性骨折的事件。另一方面,孙大牛一直关注“三农”问题。他受邀在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演讲时,直言现在农村有八座大山,农民和农村企业在发展中受到很多限制。在一次与专家的座谈中,孙大午更是对银行的职能进行了质疑,认为银行因为担心收不回款,现在根本不给农村放贷,如果银行光从农村吸收存款,而农村又没有自己的造血功能,发展很成问题。

无论孙大牛是因何获罪,他目前所面对的问题不仅是背负的罪名及罚金,因此事件而受牵连的两个弟弟尚未出来显然是让他更为揪心。未来的道路该如何走,虽然生性率直的他言称:“并不会因此事而改变做事的风格。”但这着实让关注他的人为此捏了一把汗。

2003年对于内蒙的于总来说,也是充满波折的一年。于总的企业在当地也是颇具规模。当年于总从政府下海,放弃一个安定的生活和官衔,由仕而商让很多人都不理解。但是凭着自己多年在政府机关做事而练就的一身本领以及良好的人际网,他的企业很快就红火了起来,在当地也是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此时,于总又收购了市里的一个老商场,将它重新装修后成立一个鞋城分租给个体商户,马上让这个死气沉沉的老商业楼重新焕发了生命的光彩。正在事业做的红火之时,让于总怎么也想不到的是,他会在这个鞋城上翻了一个大跟斗,而且对手还是政府。这个跟头不仅让他在看守所里度过了一生中最为苦闷的三个月,更让他将企业也搭了进去,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他收购商场后,签约十年,正当商场运营稳定,生意日见红火之时,他却被告之此楼已被转租给一个香港老板,虽是拿着一纸合同却一文不值,生性倔强不服输的他将政府告上了法庭。法院判决政府赔偿其损失共计两百余万元,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边判决书还没有捂热,他转眼间又由原告变成被告。因涉嫌偷税、漏税而被拘留。狱中的生活对他来说不仅有一种窒息的孤独还有茫然。大冬天一盆水会从你头上浇下来,狱中犯人的欺压让他尝到了肉体上的苦痛,但对他来说最痛苦的折磨来自心灵,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明明自己有理为何到了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刚开始进去时,自己还算清醒可时间久了,竟连自己家的电话号码都忘了。”

在家人与朋友的帮助下,他被获保释,但是出来之后他并没有丝毫的轻松,判决的款项至今一分未给,商城租户为此跟他没完没了,而另一方又放出消息,只要他再提这事,马上追究他偷税漏税的刑事责任。一个一米八几、体重二百多斤的汉子,一个在政府工作多年的自认为深谙政府关系的人,在如此境地下,也不得不屈服:“我现在也算知道了,民不与官斗,当初根本不该这样义气用事,或许还可以有别的解决方式,也不至于落到今天下场。”只是还在忐忑不安的等待着是否予以追究法律责任的日子里,他已犹如惊弓之鸟,不要说做企业,日常生活中也是慌乱无终,未来的路在哪里应该如何走下去,对他而言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应该说国家与政府现在是非常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也陆续出台了一些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但是不可否认,目前仍有部分地方政府在一些地方,政府职能仍处于一个高度“人治”状态,这使得政策不能顺利实施,这种高度集权又使企业与政府之间处于一种微妙境地。我们的地方官员思想及政府职能必须转变,但同时对民营企业家来说更应考虑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能够避免损失尽可能达到“双赢”。

近来国内一位区域经济学者指出,“官”、“商”关系十分融洽是浙江民营企业能做大做强的重要原因。业内人士进一步分析说,浙商们的政治立场稳健可靠,态度谨慎。不过激也不过火,宁可委曲求全也不争一时之短长。浙商在领会贯彻方面重实效而不赶时髦。浙江的私企党建是全国的典型,与地方政府保持有距离的融洽关系。同时,浙江地方政府也比较开明。因此,浙商中间因为政治上,政策上出问题的相当少见。

对于以上两个案例凸现了所出现的问题,民营经济发展需要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民营经济是“领导干部观念转变”经济,民营经济是老百姓的经济,哪里的民营经济发展的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民营经济是短缺经济,同时民营经济也是候鸟型经济,哪里的投资环境好民营经济就会飞到哪里去,这就需要地方政府真正为民营企业所想。

同时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也应该认识到,我国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心和美好的发展前景。但在具体的政策落实、思想理念的转变上仍需一个过程,而我们民营经济应该是沙漠中的一棵大树,经风雨抗干旱,大树多了成为树林,又会进一步改造沙漠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应学会站在政府的立场想他所想,思他所思,惟有这样才能有可能影响政府的思维和决策。正如一个企业绝对不能背弃顾客一样。对政府来说也是如此。

处理好与政府间的矛盾,首先要避免与政府之间造成矛盾。这需要民营企业家学习和了解政府政策及政府各级的运转模式。其次要学会与政府谈判。大连韩伟企业集团董事长韩伟企业家认为“作为企业家当然要处理好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我认为我们之间应是一种共同利益关系。打个比方,我是董事长,有个部门经理,他老是抱怨发牢骚。我只能炒掉他,他会抱怨说意见总不被采纳,我也会说他没有水平,我们各说各的道理,而一个优秀的员工,会主动把他的想法和老总沟通:我认为这件事情应该怎样做讲道理摆事实来说服老总,其实每个企业的发展都需要更好的建议意见。一个企业能做成绝对不是一个董事长能行的,它靠的是团队的力量和作用。现在,地方政府都在绞尽脑汁发展经济,我们要争取到它的支持,只有把企业做好事情做好了,地方政府肯定会关注我们,这个企业不错啁,很好的苗子,然后再争取政府的支持,政府是一种公共资源,谁都可以去争取,获得它的支持。关键是怎样获得,当然不能通过抱怨发牢骚去获得了。”中国的民营经济虽然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也不断传来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贵州民营企业新源公司本来是一家负债累累的国有商场,商场从1996年到1998年通过职工现金购股,分两步改制成私有企业,其改制经验还被省领导充分肯定。但是七年之后,当新派公司还清了改制前商场欠下的74万元贷款,消化了原商场积压的42万元商品后,贵阳市政府却于2002年1月14日,将新源公司收编为国有控股企业。

当企业与政府发生矛盾冲突时,应如何解决?多数企业家都认为,宁可“舍小为大,息事宁人”。浙江温州的李总说:“做企业就要学会‘好汉要吃眼前亏’在处理与政府等的关系上,则要夹着尾巴做人,始终保持谦虚低调。”浙江台州的张总也表示“企业与政府间没有大的碰撞,就不要与政府打官司”“商不与官斗,躲躲避避不要直接接触是上策”民营企业的发展要靠政府和民营企业之间的互动来实现。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权力不是谁给的,而是利益主体争取的。落实到具体问题上,需要民营企业自己来争取。过去,解决利益冲突采取的是比较隐晦的办法。比如通过政府内部的渠道,通过一层层上报、一层层讨论来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的特色,也是中国在前一阶段体制条件下解决各种问题的一个过程和方法。随着未来中国法制化的逐步完善,逐步会把许多事情公开化,进行讨论把问题摆到法庭上解决。

在与政府发生利益冲突时,避免与政府的直接冲突。民不与官斗,但不是说要不保护企业权利,而是要讲究策略。在处理与政府矛盾,避免硬碰硬:“学会与政府谈判”。假设于总在处理这个问题时,能够与政府进行协商通过资源的置换来得到补偿,也许不失为上策。

“孙大午案”眼下尚未有定论,大午集团的命运也很难预测,作为孙大年代理律师的朱久虎认为,政府和民营企业的关系问题还是体制上的问题,政府对民营企业确实起到了巨大的扶持作用,但在现行体制下也不能杜绝政府出于经济动机而对企业的非法干预和遏制。因此,民营企业与政府建立互相信任,良性互动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二)寻找与政府合作的契机,谋求政府支持

身为一个从1980年开始从事个体经营的叶文贵与孙大午的境遇也有几分类似。1980年起,他先后办了轧铝厂、高频机厂、压延薄膜厂、微机仪器厂、铅箔厂,办一个火一个。1984年叶文贵被县政府破格提拔为金乡区副区长。从此叶文贵更忙了,除了管厂子、跑业务,还得不停地开会。光荣感和兴奋劲过后,他有些厌倦了。对叶文贵深表同情的新华社常驻温州的著名记者张和平写了一篇内部材料,题为《叶文贵当副区长的烦恼》。后来,领导有了批示。再后来,叶文贵被悄悄免职。差不多过了两年,浙江召开全省首届家庭工业会议。叶文责成了预备成立的省家庭工业协会会长的惟一候选人。他的毛病又犯了,怎么说也不愿挑这副多少人望眼欲穿的重担。理由是:怕开会,怕做报告,怕耽误时间。80年代末,他觉得动手的时候到了。他停下手中全部的生意,闭门谢客,一心一意做起了“中国农民的轿车梦”。与此同时各方面——包括地方政府对他的热情渐渐地消退。他不再有迷人的光环。然而,这几乎是一开始就注定将以悲剧结尾的故事。电动轿车从梦想到商品,需要更完善的技术、更巨额的资金。叶文贵耗尽了千万家财,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叶文贵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发展目标的锁定上过于罗曼蒂克,在具体运作上脱离了实际„„除此之外,还有一点也是不能不提及的,那就是:他近似于闭门造车,没有了政府与政治,这一强大力量的后盾,没有充分动员与整合社会资源。机会,从他的手指缝间无声滑落。

没有政府和政治做为依靠,就失去了资源整合的最佳平台。而且在某些发展的关键时刻,政府领导激动,私营业主感动,政府有关部门却就是不动。尽管上级领导在各种场合一再强调扶植民营企业要多鼓劲,上面政策可谓是“很好”,可是到了下面具体落实时却成了“好狠”。通常是检查走了一拨又一拨,各种处罚应接不暇,而真到需要帮助时则找不到人了。所以要想在这个政商关系的舞会中孤芳自赏也颇为不易。原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保育钧认为,中国民营企业要发展,说到底解决好政府跟企业的关系问题。政府跟国有企业的关系处理不好这是管的太紧了,—政府跟民营企业的关系离得太远了,总觉得是异类,总要治你一下。问题就出在这儿,殊途同归,最后会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搞死了。

上一篇:重大项目推进会讲话下一篇:总分总结构作文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