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2023-02-09

第一篇: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横石水中心小学张尚花

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有些人以为身体健康就行,殊不知心理健康也同样重要,早在1947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健康不但是身体没残疾,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统一起来,才是完整的健康。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增强认识自我、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能力的学生。

学生心理出现偏差问题,后果往往是不堪设想的。前几年某报就刊登过这样的消息:某学校有一位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解不开思想疙瘩跳楼自杀;某校某学生因偷了父母一百元被父母骂了一顿服农药自尽;沈阳某校学生因母亲管束过严弑杀母亲;某地小学生兄弟两人因偷商场的东西被保安当场抓获,小小年纪的他俩因担心父母责骂,竟双双从自家的阳台跳下而不幸身亡。所有这些触目惊心的事件是多么惋惜而沉痛的教训!留给人们的是何等沉重的反思,所以说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何等的重要!

那么,该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呢?下面我就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努力奋斗,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可见只有教育学生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才不致于在学习生活中迷失方向,才能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成功与失败,竞争与合作,学习与娱乐等的关系,减少消极心理冲突对身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第二,加强对挫折承受能力的心理教育。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无不在曲折中前进,对于人生来说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挫折在所难免,无论是伟人还是普通人,无论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每个人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都有可能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挫折会给人们带来不少烦恼,也能使人们“吃一堑,长一智”,所以我们要注意提高学生对挫折承受能力的培养。首先,教育学生对挫折要有心理准备,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勇敢地战胜困难。其次,鼓励学生向先进人物学习,比如向身残志坚的张海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等学习,以他们高尚的奉献精神激励学生从小不畏挫折、具有开拓创新的勇气和热情;再次,鼓励学生多接触新鲜事物,使他们燃起求知的欲望;然后,让学生多动脑,勤动手,善于动脑,勤于动手,是培养创新精神、努力开拓进取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战胜挫折的必要条件;最后,教给学生战胜挫折的方法,例如遇到挫折要冷静对待、自我疏导、请求帮助、积累经验等。

第三,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教育学生自重、自尊、自爱。一是培养学生要有正确的自知。即客观地了解、评价自我,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心理特点;学会正确对待自

己的长处和短处,悦纳自我;克服自大、自卑、自我中心等不良心理。例如:开展《悦纳自我》活动,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自己那些长处是别人没有的?自己那些长处是活动之前没有想到的?然后各自完成“夸夸自己”的填空(至少写五点,可以是品德、性格、能力、学习、身体素质等方面),我喜欢我自己,是因为我__________________。再让学生列出对自己不满意的方面,可以是性格上、品德上、外形上、学习上的,也至少写五点;然后综合分析哪些是可以改变的?应如何对待自己的不足?二是培养学生要有顽强的意志。即有较强的自信心、自制力、坚持性;培养果断沉着,不畏困难,不怕挫折的能力;避免行为的冲动性、惰性和随意改变目标等问题。三是培养学生稳定的情绪。即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学会用理智控制各种情境下的情绪波动,克服忧郁(沮丧、灰心、自卑)、厌烦、急躁、易怒、压抑、孤独、焦虑等心理倾向。对性格内向、孤僻、固执、多疑、心胸狭窄、急躁、易冲动的学生,注意培养其稳定、乐观的情感。例如:针对我班有少数急躁、易怒、易冲动的学生,为培养其稳定乐观的情感,我故意找来去年《家庭》,选读了其中《狗咬狗,人咬人》这样一篇报道,报道披露了某地做生意的原本关系融洽的两家因为在闲聊时一家的小狗被另一家的大狗咬死,继于提出索赔五百元未果,导致双方舌战并大打出手,结果有人眼睛被打瞎,还惊动了市长,两家忙于打官司,无心打理生意,前后损失不下10万元的特殊事例。只见学生听得屏息凝视,若有所思,趁此机会我问学生,假如你是当事人,你该怎么办?只见同学们议论纷纷,都说不如当初赔钱了事,由此我教育

学生遇事应心胸开阔,切忌急躁、冲动、斤斤计较、头脑发热,应心平气和商量解决问题。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四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即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克服消沉、自卑的心理。例如:开展《成为受欢迎的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先让学生讨论成为受欢迎的人应具备哪些品格,有的说对人要有礼貌、有自信心、勤奋学习、团结同学;有的说爱护集体荣誉、珍惜时间、刻苦学习、诚实勇敢、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有较高的学习热情……。然后让学生讨论:怎样的行为是令人讨厌的?有的同学说随意插话、蛮不讲理、不讲卫生、浪费时间、骄傲自满、消沉、自卑……。由此收到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此外,还要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人的生命是非常宝贵的,千万不能轻生厌世,过早结束自己的生命,不爱惜生命会给亲人、家庭带来莫大的伤痛和不幸。

由于人们长期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现在心理亚健康的学生逐渐增多,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非常深远,让我们都来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今后多培养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建设人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吧!

2005年9月修改

第二篇:如何加强技工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职业技术学校

温得位

[摘要]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的成长、成才,关系到国家人才资源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强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健康的心理素质,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健词] 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近年来,国家公布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作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都属于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心理承受能力、心理素质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的成长、成才,就业、择业及个人事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人才资源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我校相当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把它作为培养“四有”新人和高素质劳动者、建设者的重要工作来抓,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培养“四有”新人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做出新的贡献。

一、当前职业学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表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在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为青年学生特别是技工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时代和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丰富着学生的精神境界。与此同时,市场经济自发产生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对技工学校学生成长的负面影响不能低估,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竞争加剧以及新旧体制、新旧观念的交织碰撞,给中职学生,特别是未成年中职学生带来了形形色色、五彩班澜的波及和影响,使技工学校学生心理问题日趋凸现出来,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

1、社会适应能力不强。现代社会既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变幻莫测。一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化,发展的加快,经济的振兴,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另一方面,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及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人口与就业的严峻的形势,分配上严重的两极分化,贫富悬殊等,许多学生很难适应,便在其心灵上产生自卑、冷漠、忧郁等不良情绪。这些问题不仅在我校存在,一些大、中城市同样存在。如就业难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不少学生认为学与不学,学得好与不好都一个样,毕业后都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对就业前景感到忧郁,因而普遍产生厌学情绪,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成绩下降,对学业、前途、未来不抱希望,精神苦闷、情绪低落。另外,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紧张,环境污染的加重,诚信的缺失,人心的泯灭,假冒伪劣的蔓延,封建迷信、黄睹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沉渣泛起,对青年学生,特别是未成年学生心灵的腐蚀和侵害不容低估。少数学生就是在这些社会公害的浸染下,心灵扭曲或变态,个别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心理承受能力减弱。当前,家庭状况变化普遍引起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减弱。现代家庭与传统家庭比较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不同的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又不尽相同。一是贫困家庭子女表现出明显的心理不平衡。据我校对在校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家庭条件好,经济较富裕家庭的学生,其消费欲较高,勤俭节约意识淡薄,花钱大手大脚,月花销高达500-800元以上;家庭条件差,经济较困难的学生,消费水平较低,艰苦奋斗意识较强,花钱注意节约,月支出一般在150元左右。二者间差距甚大,处在贫困线下的学生,明显感觉心理失衡,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处在贫困下线的学生还是相当多,贫富悬殊更为明显,贫困直接影响到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二是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变化。现代社会离婚率逐年攀升,单亲家庭子女日益增多,据我校统计:在校学生中单亲家庭子女约占15%左右。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缺少家庭温暖,大都有一种失落感和自卑感,心理和感情都相当脆弱,有的甚至自暴自弃,离校或离家出走,给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及管理带来诸多新的问题;三是不良的家庭教育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加重。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不顾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一味追求分数,追求升学率,给成长中的学生不断施加压力,引起学生心理负担过重,影响其健康成长;有的家长则不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是金钱刺激,就是棍棒教育,或放任自流,任其发展,造成学生心理失望,心灵扭曲。

3、学校教育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社会、家庭、学校都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教育整体。其中,学校教育在这一整体中起着主导作用。但近年来,由于受市场调节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普通中学大都围绕升学,注重学生成绩和分数,素质教育相对削弱。职业学校则因高校扩招,社会需求变化等原因,出现招生难、教学难、管理难等一系列新问题,招收的学生大都是学习成绩差、组织纪律性差的“双差生”,教学和管理的难度增大。对这种新的情况和变化,许多职业学校还没完全适应,没及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有的仍旧沿用计划经济时的统招统分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方法。教学上多采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老三段”进行教学,以课堂讲授、理论灌输为主,缺少动手能力及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出现厌学情绪,产生一些心理负担,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逃学、旷课等时有发生。可见,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技工学校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4、网络媒体的危害。现代互联网的发展,手机信息传播技术的兴起,对青年学生获取信息、知识以及网上娱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互联网数字化、虚拟化的特点,使学生在网上的交流与沟通以字符为中介,因而相逢对面不相识,相互间自由自在。这些难以控制的网上虚拟人格,表现许多与现实人格,现实生活不相适应的方面,与现实社会诚信不符合的虚无缥缈的东西,对分辨力和判断力不强的学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如有的学生由于精神空虚、迷惘,便选择去网吧打发时间,靠上网聊天、玩反恐游戏发泄,通宵达旦几天不归;有的学生则在网上偷看别人的信件、发布虚假消息、浏览黄色网站;有的网上谈情说爱、上当受骗;有的沉湎于网络游戏、网上交友,经常逃学、旷课,夜不归宿,甚至离家出走,外出会网友。如我校一学生轻信网上相约,离家出走长达一个多月,害得家人及学校四处打听,多方寻找,在学生中造成了很不好的负面影响。

二、影响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归因分析

影响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学生主观行为能力的作用;既有思想观念方面的因素,也有社会、家庭等条件的制约。归结起来,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社会环境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水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呈多元的趋势。即使西部边远的青海的一些中学生与内地学生一样,也不再盲目崇拜权威、传统、教师和书本,更注重自身利益、自身需要和追求,学校的培养,教师的教导对学生的影响用作用越来越小,而社会环境变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却越来越大。有一个不等式为5<2,说学校5天的教育,不如社会熏陶2天带来的影响。可见,社会环境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深远的。如现代社会的贫富悬殊,两极分化,“恐贫症”、“仇富心态”等不仅成为公众的社会性心病,也促使了技工学校学生的不平衡心态的产生,在学生幼稚的心上留下不同的阴影,从而诱发和助长了“一切向钱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意识的形成,使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侵蚀。

2、家庭教育的失误。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家庭中不良的生活方式及家长行为的不端,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是破碎家庭子女,父母经常吵架、打架,家庭关系破裂离婚,形成单亲家庭,对孩子身心造成莫大伤害,易引起学生自卑、压抑、脆弱、封闭等心理障碍的产生和更深的内心创伤;二是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孩子寄人篱下,家中无人管教,缺少父爱母爱,使学生逐渐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及习惯,有的学生甚至意志消沉,自甘堕落;三是家庭教育方法不当,要么过分溺爱与庇护 ,使学生的不良心理、不良行为得以滋生形成。要么严厉有余,关爱不足,动撤采用高压或“棍棒”教育,使一些学生感情受到创伤,产生逆反心理。

3、学校教育的滞后。当前,职业学校学生产生和形成一些不健康心理,特别是逆反心理,与现行技工学校教育本身存在的弊端直接关联。一是各职业学校,在生源上紧缺,招生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为了自身生存,不得不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招生上,教育教学改革明显滞后,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改革进展缓慢,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多元化、多层次需求;二是一些教学内容过时陈旧,脱离实际,缺乏新意,不能回答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难以打动学生,导致其厌学心理及厌学情绪产生;三是教学形式及方法上仍存在单调、枯燥、呆板,照本宣科等问题,这种被动式的教学形式及方法,窒息了现实生活中新鲜生动的教学内容,怎能吸引和拨动学生心弦,使学生不得不对学校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4、不良媒体的诱导。现代社会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学生依靠网络媒体所获取的信息日益培增多,而网络媒体本身受利益导向的驱使和市场需求的调节,必然造成社会主义的主文化和一些无价值的,甚至低级趣味的亚文化同时并存,良莠难分,对成长中的技工学校学生产生正负两种不同的影响。尤其是那些“黄色网页”、“暴露文学”、“伤痕文学”、“凶杀暴力”、“网络游泳”等直接或间接地侵蚀着青年学生的身心,特别是未成年学生幼稚的心灵,对其成长造成极大伤害。

5、学生自身原因。学生的心理发展处在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可朔性较大,自我意识能力较弱,易受外部环境条件的诱惑和熏染。随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解冻以及对西方文化的吸纳,信仰、良知、道德、诚信等在社会某些层面缺失,让正处在人生脆弱期和敏感期的中职学生无所适从,产生诸多困惑和疑虑。这些困惑和疑虑得不到及时的解答或疏导,灵魂就极容易迷失,从而形成一些不健康心理。另外,有的学生自身心理不够健全,性格冷漠孤僻,看不到真正的生活和未来的希望,意志消沉,精神萎靡,自暴自弃,这也是形成不健康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现代医学越来越证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时期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更是不健康心理及行为的孕育期。为此,针对当前技工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及归因分析,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健康心理教育:

1、齐抓共管,净化环境,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的教育。社会教育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延伸和发展,具有强烈的渗透性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而社会大环境的净化,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共同营造利于青少年及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一要加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的力度,多制作出版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影视作品报刊书籍,为广大青少年学生,特别是为中职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引导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二要通过社会有关部门加强对网吧、电子游艺和音像产品市场的管理,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向学生推销、演示、提供宣传凶杀、暴力、恐怖、色情的电子游艺产品和软件产品。特别要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和整治,坚决查处和取缔违规网吧。这对规范网络市场,限制超时经营,维护社会秩序,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加强对网络市场管理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健康的网络信息空间,努力在网上为学生提供陶冶情操的精神食粮和愉悦身心的精神园地;三是社会各界要为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提供必要条件。各类文化体育场馆应免费向集中参观及活动的学生开放,以培养提高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四是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和谐、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以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加强和改进技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在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教育中,学校教育起着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使其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有用人才,各中职学校必须解放思想,更新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抓好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一要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既要认真研究当前学生带共性的思想、心理、情绪、要求等,又要注意分析少数学生中暴露出来的具体问题、思想苗头、个性特征,在普遍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坐标体系中找准对接点,做好工作,以预防和消除中职学生的不健康心理;二要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主动适应当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要通过改革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试评价内容等措施,全面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在教学形式及方法上,要多采用平等交流,民主研讨的教育形式及方法,师生共同摆问题、谈看法、论道理、辩是非、明正误,使学生在互动式的教学中,真正学到知识、学到技能、提高素质、全面发展;三要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要针对当代中职学生爱好及兴趣广泛性的特点,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情、入理、入目、入耳、入心的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加大感情的投入。众所周知:情感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是思想教育中吸引人心的磁铁。师生之间的情感深度与逆反等不健康心理成反比。为此,在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中,要坚持以情感人、以情教人、以情育人,真正尊重、理解、关心、激励学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使学生中一些不健康心理在情感的炽热中得到消除和矫正。

3、尊重人格,讲究方式,切实重视和改进家庭教育。家庭是育人起点和摇篮,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基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与补充。良好的家庭教育,对技工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其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的公益广告非常好,广告通过“打洗脚水”这件小事,对孩子起了很好的言传身教作用。学生均生活在家庭中,家庭及父母对学生的影响和感染是持久的、潜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抓好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同时,必须重视和抓好家庭教育。首先,家长应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正确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观念上实现“三个转变”,即家庭教育由传统的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由注重书本知识、学业成绩向注重教孩子正确做人转变,由简单的家长式命令向平等沟通转变。通过“三个转变”,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并用以身作则,律已正已的思想和行为影响和感染孩子,使孩儿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熏陶,促使其身心的健康成长;其次,尊重学生人格,讲究教育方式方法。在家庭教育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生孩子的人格,对孩子多鼓励、多激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要全面关心他们的成长,不能只注意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想法、品德修养,注意他们在社会上可能受到的不良影响,使其全面健康发展;再次,要努力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使学生能享受到更多的家庭温暖。尤其要给予离婚及单亲家庭孩子以更多的父爱或母爱,以消除或减轻他们的失落感和自卑心理,使他们能与其它正常家庭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4、突出主题,丰富载体,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课余文体活动。课余文体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使学生的课余时间相对较充裕,充分利用充裕课余时间,组织开展一系列适合学生特点的主题鲜明、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既可以占领学生的课余文化阵地,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能为学生才华的施展,能力的发挥,作用的表现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寓教于乐、寓教于文的各项有益活动中,知识得到增长,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升化,素质得到提高,潜移默化地受到正确教育,使其不良心理得以消除和矫正。我校充分利用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很有特色,收到了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因此,社会和学校都要重视学生课余文体活动的开展,要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提供方便,创造条件。要突出以人为本,实践育人的指导思想,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寓教育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典型生动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疏导参与的方法,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各类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并结合中职学生操作技能、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组织开展“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实践、锻炼、成才。

第三篇:班主任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计划

班主任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新时期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加强对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主观因素,也是决定学生未来适应社会程度的重要条件。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的总目标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使学生在自然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等方面和谐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主要集中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小学德育纲要》(1993年)和《中学生德育大纲》(1995年)两个重要文件。其中《小学德育纲要》规定了十条德育内容:其中第九条是良好的意志和品格教育。《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了八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第八条是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调空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⑵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和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方面存在着来自于学校家长和社会多方面的压力,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新时期的班主任,做为素质教育的德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要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重要性,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加强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目前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

一、入学不良的问题

“入学不良问题是中小学生常见的发展性心理问题,可见于各级各类学校新生入学,老生转学过程之中,入学不良主要表现为:产生情绪障碍,出现焦虑、恐惧、抑郁、孤独等不良情绪;自我评价下降,产生自卑心理,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丧失,学习成绩不良,出现行为问题,经常违反校规校纪;出现攻击或退缩行为等。”⑶例如:小强同学是我班在八年级下学期新转入的同学,他来自东北大庆油田,由于父母工作的关系所以才转入河北,到达我班后由于新教材版本内容相差较大,而且周围环境,同学老师都很陌生,所以他总是坐在角落里一言不发,上课时常发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从不举手回答问题,下课后从不主动的和同学们谈话,针对这种情况,作为班主任,我主动找到他谈心,和他谈起以前他在东北大庆学习时的老师、同学和学习的内容课程,没想到他说得头头是道,而且他还是那所中学班级的班长呢,我便借此机会鼓励他:“你以前在大庆中学那么出色,我相信你在咱们新的班集体肯定能做得更好!但是你必须敢于亮出你自己,让老师和同学们都重新认识你!”通过这次谈心,小强克服了不自信的心理障碍。,上课的时候总是积极举手回答,课下我又找了热心的班干部和同学帮助他,现在他已经完全融入了我们班集体了,他说:“我又找到回家的感觉了。”所以做为班主任要对这种入学不良问题及时的正确的引导,建立和谐的民主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加强团结友爱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能有效的克服这一心理障碍。

二、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

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通常有:学习疲劳,学业不良、考试焦虑、厌学等

(一)学习疲劳

学习疲劳与很多因素有关,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的紧张程度,学习持续的时间、环境条件学生的情绪变化等,都有可能引起或加重学习疲劳的原因,为了预防学习疲劳,班主任应和各科老师商量科学安排好课程,教师的方法也应灵活多变,直观有趣,讲练结合,讲课内容当堂讲授,当堂消化,少留作业。

(二)学业不良

学生的学业不良是指学习成绩经常明显低于同龄学生的一般水平,这些学生由于跟不上班级学习的进度,完不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很容易产生自卑、自暴自弃。逆反厌学的心理。出现逃学、打架等违纪行为,作为班主任老师对这些学业不良的学生不应责罚、歧视,而是对他们应该更多的付出自己的爱心,让他们这些孩子心力不要感觉到自己在班里是被遗忘的角落,而让他们感受到版纳主任对他们的无限关爱,着名的知心姐姐卢勤曾说:“爱的力量是教育中的重要力量。有位科学家说:”人类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后,终究会发现自己还有一种更大的能力,那就是爱的力量,当这天来临时,人类的文明将迈向一个新的纪元。“她并且确定了对孩子施爱入法即: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爱的目光是孩子成长的营养液;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微笑,是爱的语言;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爱的语言能培养出懂得爱的孩子;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用爱的怀抱包容孩子;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我相信只要我们的心中有爱,坚持付出爱,总会有回报的。”⑷

(三)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主要表现为肌肉紧张,心跳加快,血压增高,出汗,手足发冷等生理反应和苦恼、无助、担忧自我否定,胆怯等心理情绪反应,随着考试焦虑的加剧,应试者也会出现坐立不安,头痛脑昏,注意立不集中,思维僵滞,等身心反应,这时他们往往采取逃避的方式进行心理自卫。”⑸我班有一名女生叫徐倩,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平时老师把她当做全班的榜样,经常在班里表扬她,可是升入初三以来的第一期中考试,她的成绩从全年级的前10名滑到156名,她的母亲知道后到家里对她便是一顿毒打,自那以后,她的脸上再也没有了往日自信的笑容,每到考试前她会跑到我面前说:“老师我害怕考试,我放弃吧!”我发现情况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并且批评了她母亲的做法,并让她母亲调整了期待水平,不要给她过多的压力。我又和她深入的谈心,我对她说:“徐倩,你不要在乎别人怎么看你,也不要在意你的成绩,你考的再不好,你在我心目中也是最好的!你能行!”经过我和她母亲的努力,徐倩目前心理稳定,成绩稳步上升了。

(四)厌学

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魂不守舍,打瞌睡,或者在下面偷着看课外书,玩玩具,有的摆弄手机,用手机发信息等,有的干脆逃学,针对这些情况,班主任不能放弃这些学生,而是努力的培养他们发奋学习的远大志向,努力让学生了解到知识就是力量,当今的社会竞争就是知识的竞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对于落后的学生给予及时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人际关系失调问题

人际关系失调包括亲子关系紧张,师生关系紧张,同学间的矛盾冲突等,也可表现为人际交往困难,缺乏友谊孤独等,为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一是培养中小学生优良人格,二是端正学生的人际认知,三是培养学生人际交往技能。

四、青春期性发展中的心理问题

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性心理变化感到无所适从,有的对自己的性心理变化感到困惑或恐惧,有的甚至导致了心理障碍,特别是早恋行为对学生身心健康是很不利的,针对这些心理问题班主任应及时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对中学生的异性交往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

五、不良人格问题

中小学生常见的不良人格主要有:偏激、狭隘、嫉妒、敌对、暴躁、依赖、孤僻、怯懦、自卑神经质等。

以上种种中学生不良的心理行为都在警示着我们,中小学生,我们的孩子祖国的花朵和未来,急待我们新时期班主任应肩负历史的使命和社会的责任,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科学地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坚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开展有效的班级活动,通过这次有效途径,做好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工作。

1.科学地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

“在班集体的建设中,学生出现问题,往往是因为学生的心理暂时不平衡所致,并不一定是思想品德问题。如果我们都以思想品德有问题来评定学生,教育工作不仅没有实效,还会引起学生的心理反抗,有时会造成学生终生的心理创伤。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新时期班主任不要急于给问题定性质,要细心了解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透过表面现象分析其心理动机,然后施以心理疏导和教育。”⑹例如,一个学生趁放学教室无人时,弄乱班里的桌椅,把同学的书仍了一地,还把垃圾丢满教室,班主任老师没有简单地指责他“破坏班集体”。在与之交谈中发现,他是因为没有朋友,内心感到孤独而引起了心理失衡,企图通过这次“破坏”行动,引起同学们对他的注意。

2.创设班级良好的心理环境

“新时期班主任在班级中创设和谐、民主、健康的心理氛围,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⑺良好的心理环境要从以下几方面创设:一是教室桌椅整齐,窗明几净,悬挂名人名言及绘画,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启迪学生的心智。二是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要求班主任必须健康。班主任应该不断完善自身人格,树立平和、善良、正直、民主、敬业、爱生的形象,发挥班主任的人格魅力。要求班主任热爱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仅喜爱品学兼优的学生,更要关心那些智能偏低,或犯有过失错误的学生。班主任不摆架子,主动与学生交朋友,师生关系民主、和谐、融洽,带动和引导学生之间友好相处。三是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舆论氛围。知心姐姐卢勤曾说“给孩子一个和谐的世界,和谐的环境能塑造出孩子美好的心灵,充分挖掘孩子的潜力。给孩子一个自信的世界,自信的人能走遍天涯海角,自信的根基就是他能够扬起理想的风帆,人生是大树,自信是根,给孩子一个诚信的世界,诚信是真明礼诚信踏踏实实地做人,才是真正的人生起跑线。”⑻

给孩子一个真爱的世界,不要给孩子一个恐惧的世界,所以作为班主任,要用自己的真爱构建积极进取、“文明、向上”的班级舆论氛围,就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技艺,活跃学生身心、改善学生心理环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促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调空自我,从而不断完善自我和人格。四是要确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它能反映班级的特色,也是稳定学生心理环境的因素。

3.寓心理健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新时期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晨会、科技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的活动,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还要协助学校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或针对学生提出的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给予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增进学生对健康心理的认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知道,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4.坚持个别谈心和辅导

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是因人而异,面对团体的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应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地进行认真、耐心的交流和辅导,对症下药。通过以朋友式的谈心,有针对性地梳理、引导,帮助分析利害关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达到解除他们减轻心理障碍的目的。对有的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要有一个过程,甚至是比较缓慢的过程,这时需要班主任要善于等待,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协调,这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锻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班主任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5.与家长保持联系与沟通

新时期班主任还要继续发挥家长的教育力量,与家长齐心合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长的教育态度、方式和内容也影响着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如果家长与班主任的教育方法,内容不一致,相互矛盾,会使学生无所适从,甚至导致形成多重人格。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向家长宣传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家长如何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等知识,使家长既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更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认识到: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离不开文明、和睦、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同时,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从而保证他们身心都得到健康地发展。

总之,对学生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多种途径地进行综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逐渐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

第四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中既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可见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本身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智力开发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增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因此素质教育应包括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

现在,人们已逐渐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即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宪章》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的状态。"这表明人的健康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更要重视心理健康。这对我们从事教育的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家庭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误,导致他们中的部分人程度不同地存在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孤独胆小、惧怕挫折、缺乏毅力,进而身上存在着懒惰、怯懦、自私等缺点。如果学生的这些缺点不能正确引导的话,他们的主体性就不能更好地得以发挥。

人类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也更加激烈。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也就是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且极具创造力。而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为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心理地健康教育光靠专家和一部分老师远不能达到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全员参与。

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作为教师,我们要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建构学生健康的心理。

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需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学会自我控制,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

2、学会正确的认知自己,树立 "我能行"的自信心。

3、学会自我激励,了解兴趣的来源及其产生的神奇效果。

4、学会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他人,了解一些评价他人的技巧。

5、学会和谐地与人沟通,尊重他人,助人为乐,培养良好的个性。

6、学会调节自己的心境,摆脱烦恼和焦虑,保持乐观的情绪。

心理健康课不是语文课,更不是思想品德课,绝不能仅仅满是于让学生了解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懂得一些道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主动讨论,扮演角色,体验情感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

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l、轻松自然的导入,创设温馨的课堂气氛

温馨的课堂气氛是使学生愉快地参加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享受获取知识乐趣的心理条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良好环境。因此,教师的导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设计可以采用这样的导入方法:首先放起轻松优美的音乐,然后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款款而谈:"同学们好!伴着悦耳的音乐,非常高兴,我们又来到了轻松愉快的小学生心理导向的课堂,谁愿意把你最喜欢做的事或最喜欢的学科告诉给大家,让我们一同来分享你的欢乐……"这样,使学生在极其放松自然的状态中不知不觉地走近了老师。

2、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因而生动有趣的故事最能牢牢地吸引学生、启发学生的思考。根据这一特点,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采用故事法。如可以在六年级的《寻找快乐》一课中播放一段配乐故事《国王与农夫》,听后引发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主人公"国王"拥有那么多的财富为什么还不快乐?而一贫如洗的农夫整天在地里干活却觉得非常快乐呢?这正是这节心理健康课要讨论的重点。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仔细读文,反复思考得出:国王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它欲求过高,而农夫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经常想着那些比自己还不幸的人。从而使学生悟出了寻找快乐的第一种方法--"降低欲求"。

3、激烈地争论,在雄辩中明理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是非评价极其不稳定,老师创设情景恰到好处地引起争论,可帮助学生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讨论中明辨道理。如在四年级《怎样看待的人》一课中教师可采用这一方法。首先教师播放了一段录像,然后让学生针对片中的"小刺头"对小组长小明的评价:"臭美,不关心同学,不爱帮助人,批评人粗鲁、骄傲。"展开激烈地辩论。正方、反方各自举出事实阐明自己的观点,同学们也是各抒己见,相持不下。那么到底哪种意见是正确的呢?老师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来到"智慧泉"边的森林里看看小动物们是怎样给即将报考杂技学校的小猴子写评语的。(小动物们给小猴子写鉴定,既看优点,也看缺点)这时再引起学生进行第二次的讨论:"小刺头"对小明的评价有没有片面、偏激的地方呢?经过讨论,孩子们的认识像无数条上溪汇入江河一样走到了一起。从而得出:①评价他人要从事实出发,既看优点,也看缺点。②不能从自己的好恶去评价别人,要客观、公正。启思明理水到渠成。

4、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相结合,产生情感体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在五年级《尊重他人》一课中,教师可设计"实话实说"这一教学环节。学生通过扮演主持人、特约佳宾、观众, 模拟生活情景,实话实说,坦白内心。

5、小品与实例相结合,使学生转变观念,接受心理训练

小品表演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心理健康导向课中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更适合学生表演,而每一个小故事中都包含着一个深刻的哲理。它使学生在愉悦的故事情境中明白了道理,转变了观念,接受了心理训练。四年级《尊重他人》和五年给《寻找快乐》的教学中都可运用这种方法。同学们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品表演总结出了一条条评价他人的技巧:宽宏大量,善于原谅别人;宽容大度,从别人的失败中看到成绩;热情赞扬别人的长处,使人悔悟自己的过错;用赞美的评价去改变有缺点的人。找到了寻求快乐的心理防卫术: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在意别人的评价;换个环境;降低欲求;幻想成功;肯定自我;转移注意等等。使学生明确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态度。世界上不少事,是好是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想法,可以说快乐是一种自我选择,快乐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6、引导反思,纠正自我,寻求新知

心理健康课对于教师来讲是倾听、是引导;对学生来讲是倾诉、是交流。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说心里话、宣泄情绪、情感的机会和场所。在感知、体验、明理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和经历进行反思、检查、评价,从而调整自我,寻求新知,使问题得到补步的解决。

7、捕捉教育时机,弥补缺失的爱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拔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善于捕捉教育时机,随时让自己的心对准孩子的心弦,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8、精心设计的结束语,升华、启思、充满激励

精彩的结束语不仅仅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升华,更是对学生寄予的无限期望与启迪。常用的有以下四种形式:

①总结式。例:《怎样看待他人》"学会正确地看待他人,这是我们合作的基础。一位曾有几千名科学家参与的登火星计划中承担重任的华人科学家说过:"人才最重要的是合作精神。未来社会的创造,需要我们在各方面与他人合作,发挥各自的潜能,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地看待他人,正确地看待自己。"

②期望式。例:《尊重他人》"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十日寒。"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交往中尊重他人,以真诚友好的态度对待他人,赢得更多的朋友,人人做受大家欢迎的人。

③启发式。例:《了解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同学们,现在的学习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实现我们自己理想的基础,让我们注意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并把兴趣转化为积极的行动。(出示投影)--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趣作舟。 ④祝福式。例:《寻找快乐》(伴着"祝你平安"的乐曲)在人生的道路上会有许多的不平之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当你遇到不公正待遇时,你就要降低欲求,寻找快乐;当你不被别人理解受到委屈时,你就要转移注意,消除烦恼;当你考试没考好时,你就要对自己说,不要紧,下次再努力。这样你就会心里充满阳光,脸上绽出甜蜜的微笑。请记住: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他哭,他就对你哭;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老师衷心地祝愿同学们:每天都有一个好心情,少一些烦恼,多一些快乐,愉快健康地成长!

心理健康课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感知、体验、明理、反思、迁移、运用的过程,并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要体现以下六条基本原则:

1、平等性原则。老师在课上与学生平等交往,既是老师,更是朋友,这是上好心理课的关键。

心理健康课对于教师来讲是倾听、是引导;对学生来讲是倾诉、是交流。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说心里话、宣泄情绪、情感的机会和场所。在感知、体验、明理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和经历进行反思、检查、评价,从而调整自我,寻求新知,使问题得到补步的解决。如:在五年级《尊重他人》一课的最后,老师安排了写谢意卡和歉意卡这一教学环节。教师饱含深情地引导学生:"同学们,在我们朝夕相处的五年中,我们每个人都得到过别人热情的帮助,让我们至今都感到非常的温暖,心中充满感激之情,那就让我们借此机会写张谢意卡,表达你衷心的感谢!如果你做了不尊重别人的事,仍让你感到很后悔,那么,来,就让我们写张歉意卡,表达你深深的歉意。让我们在这千禧之年到来之际,把忧愁、烦恼留在旧的一年,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境,朝气蓬勃,携手走向新世纪。通过"写卡--读卡--送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纠正旧我,寻找新我。

2、尊重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尊重学生的言行,呵护学生的人格。

3、鼓励性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敞开心扉,吐露心声,坦白观点。

4、参与性原则。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心理训练全过程。

5、目的性原则。心理训练目标一定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学生原有心理水平高,教师的教学目标就可以随之提高,反之亦然。

6、娱乐性原则。心理训练应在学生愉快的活动中操作,只有产生快愉快的体验,才能达到训练目地。

因此,只有融心理健康教育于轻松自然的导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人入胜的画面,紧张激烈的竞赛,积极参与的小品表演,热烈的讨论,形象的练习,及时的反馈之中,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我校第一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已结束,通过本阶段的工作我们发现:全校同学普遍增强了自信心,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热情提高了。"我很笨","我不行"的想法逐渐被"我最棒","我能行"所取代。心理健康教育还融洽了师生关系,在相互理解、尊重的基础上,实现了学生生动、活泼、健康的发展。

第五篇: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改善学校德育工作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几年多来,我校坚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有效地改善学校德育工作。

一、中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及归因

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激烈的竞争争,传播媒介的影响。再加上学校过于强调升学率,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尤其是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子女的升学分数成为父母心理平衡的补养品,不能客观实际地给孩子制订目标。以及中学生性发育的前 提 。这些因素的影响,使中学生们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对许多问题感到迷茫和困感,但又不知如何解决。

为更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状况,我校首先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心理健康情况调查,通过十余份心理测试表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我们通过班主任、家长及学生本人三方面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性格、气质、情绪等)、学习(学习习惯、学习动机、考试焦虑等)、交往(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家庭关系等)、认知(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青春期心理(异性交往、青春期生理及心理等)等多方面的心理状况,并针对重点年级(初一和高一)建立心理调查档案,使得家长、老师及学生本人都有所了解并引起重视。通过问卷调查,对有效答卷的分析,我们认为学生普遍存在着的心理问题及原因可归为以下几方面:

1、学习心理压力过大

作为学生,首要任务是学习,因此,社会、家庭、学校包括学生自身在内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向学生施压,使学生学习的压力过大,年轻的心难以承受沉重的负荷。面对眼前和将来的重重压力,面对家长和教师过高的期望,必然会导致对学习的恐惧、甚至厌倦,导致思维迟纯,大脑疲劳、考试焦虑、成绩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所以有26.56%的同学深感压力过大而产生学习心理障碍,具体表现为学习、考试焦虑、学习自卑、厌学等。

2、自控能力较差

如今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长期的“自我中心”与社会的认同矛盾使他们产生心理冲突,而不良的外界环境也是学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另一重要因素,如社会的负面影响,家庭的错误教育、学校个别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生硬等,都会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障碍,甚至逐步走向自闭、恐惧、骄横、抑郁、攻击。具体表现为“情商”低,意志薄弱,自我调节心理能力差。在问卷调查中有35.94%的同学反应出如心绪浮躁,做事紧张冲动,性情孤辟,胆怯等等问题。

3、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差,人际关系紧张

青少年正处在了解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对社会的复杂性及其发展变化缺乏认识,加上中学生身体迅速发育,自我意识增强,而相对滞后的心理发育和不丰富的学业知识,以及浅薄的社会阅历与之便形成了很大的矛盾。这一时期的学生正是半成熟、半幼稚、半懂事、半依赖之际,他们自我控制能力差,承受挫折耐力差,自尊而又自卑,易走极端,形成多向复杂心理和行为障碍,表现在认知、情绪、交往等多方面的障碍。在调查中有36.6%的同学感到自己的人际关系

交往需指导,或感到对外界环境变化难以适应。

4、青春期心理困惑(性心理困扰)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少男少女身心都发生巨大的变化,而由此导致的矛盾与心理不平衡常困惑着学生。他们有的对异性开始产生朦胧的情感,有的对性知识产生这样那样的偏差,有的对在青春期发生的变化产生抗拒与困惑„„在问卷中,有32.24%学生对异性交往的方式方法产生迷惑。 通过问卷调查,使我们能够更客观地了解学生心理环境,为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础。

二、创造性实践,确实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学生在行为上表现出来违反道德和纪律的现象,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由于心理素质不高或心理失衡、心理障碍引起,并不是思想道德问题,不从心理教育的角度着手,而仅从道德教育的角度出发,不仅难以解决,有时还适得其反。因此,我们要把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确实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制订“德化八中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积极稳妥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校从1999年就开始制订实施“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就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任务、各年级主要内容和主要途径等做了明确阐述和具体要求,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规定了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如下:

高一:学习心理适应教育,情感教育,挫折心理教育人际交往心理教育。 高二:学习心理知识教育,异性交往心理教育,情感教育,挫折心理教育,自我心理障碍的排除。

高三:学习心理知识教育,挫折心理教育,异性交往心理教育,职业选择心理教育,应试心理指导。

2、多方齐努力,共同打开沟通的天空。

(1)在1999年4月12日,我校经过长期酝酿的“心理咨询室”正式面向学生成立,与此同时,心理咨询信箱(心灵导航信箱)、心理咨询热线(心灵导航热线)、“朝晖”播音室的“心灵细语”节目、学校宣传栏的“心灵之窗”板报和“心理健康文摘报”也开始运作,这标志着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拉开序幕。“心理咨询室”的每天定时开放、心理老师的热情辅导使学生有了倾诉内心苦闷、化解困惑的最佳去处,被学生亲切地称为“我的朋友,我的家”。由于“心理咨询室”的特殊性,它具有一定的“隐秘性”,要让学生信得过、放心;但同时它又是“开放性”的,要求与班主任联手共同辅导学生,要求与家长联手共同帮助孩子,这“两性”使“心理咨询室”不但能够引进来,而且还能走出去,真正成为学生、家长和老师的纽带。

(2)为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我校政教处的组织下,还定期组织班主任培训和家长学校活动,利用座谈、讲座、阅读等形式向班主任及学生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帮助他们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寻取正确的方法教育学生,要求班主任在抓好班风建设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使学校与家庭共同去理解和引导学生,以培养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我校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广泛普及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为全校师生营造了一个随时随地可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大环境,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逐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如:

“心理健康文摘报”、校“朝晖”广播室的“心灵细语”节目和学校宣传栏“心灵之窗”板报,定期介绍心理卫生常识,解答学生的心理疑问,普及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注重宣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是不可忽视的。比如: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将心理咨询中的典型案例反馈出来,扩大引导效果;临近考试期间为学生介绍如何沉着应考,减轻考试焦虑;讲解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与策略,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等。

(4)关注个别差异,通过信箱、热线电话、面谈等形式,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消除心理情绪和心理障碍;同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学习困扰、考试焦虑、人际关系困扰和青春期心理困扰等专题团体咨询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因此,我校充分发挥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这个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做到:①教学中注意学生的心理调节,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必免由可缺乏自信心而产生重度焦虑。②使教法与学法改革同步进行,不断改进教法,指导学法,避免因学习不得法,影响学习成绩而产生学习心理障。③在提问、测验或处理突发事件等过程中要正确合理的分析、评价、避免因此处理不当引起的师生关系紧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因热爱教师迁移到热爱其所教的学科。 这样使得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也促进了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

4、指导家长,优化家庭心理健康。

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系统讲解心理卫生常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增强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家长的心理素质,以家长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品质去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指导家长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学生处于轻松、和谐、愉快的家庭环境中,有利于心理健康正常发展。

5、注重实践,以活动为主。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教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为此,我们注重实践,给予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如:每学期开展一次心理专场活动,为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运动会、演讲比赛、郊游、文艺表演、歌咏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从而把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真正落到实处。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效应。

通过三年多的努力,我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令人欣喜的初步成效,在改进德育工作中取得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我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正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中所指出的:“要积极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和指导,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

1、充实和完善了德育的目标、内容与功能。

我校在实践中强调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德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仅丰

富了德育的内容,而且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抑止应试教育产生的弊病,克服传统教育中违反教育规律的作法,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通过广播、板报、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积极、主动、建设性地为学生建构健康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免疫力”;同时,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改变传统“你讲我听”的说教方式,使德育内容更贴近生活,效果更为突出。

2、优化了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1)提高了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增进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及家庭关系。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能够正确地去面对“我是谁”、“如何做人”等问题,认真审视自己与他人的长短,能通过适当的方式调整心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自我与他人。同时,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这一系统工程有教师、家长的配合参与,使教师更了解自己的学生,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而且懂得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教育学生、辅导孩子面对生活,从而增进了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子女的关系。

(2)增强了学生战胜困难、排除困惑的能力。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生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能够愉快地接纳自己,有效地调节自己,树立起信心,锻炼了意志,增强了战胜困难、排除困惑的能力。如:学习心理辅导使学生能理性地分析自己学习的能力,针对个性特点调整学习方法,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一位接受咨询的高一同学,沉默、自卑、高度焦虑,有交往方面的心理障碍,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中找回了自己,通过几次咨询,他终于敢面对同学,较轻松地与他人交往了。

(3)“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

“心理咨询室”自成立以来深受学生的欢迎,“成了他们渲泄情绪、重识自我、解除困惑、寻求心理平衡的好去处,被学生亲切地称为“我的朋友,我的家”。由于直接贴近学生,便能够最快最易地发现他们的一些不良心理因素,把问题处理在萌芽时期,同时也成为连接学生、老师与家长的一个纽带,成为学生不可缺少的“贴心人”。一位高三的女学生由于与家长少沟通而产生矛盾,当不愿回家时找到了“心理咨询室”,将烦恼与困惑交给了心理辅导老师,最后带着轻松与理解踏上了回家的路。

四、探索中的几点思考。

1、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

教育本身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对这一群体实施教育指导,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使学生以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心,获得健康心理知识。这就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要以“活动”教育为主,避免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注重调动学习的参与性,以积极健康的情感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的人格形成和自律意识的确立。

2、学科教学渗透心理教育是主渠道

健康心理的形成,单纯依靠几次有限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或几次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学科教学中,用心理教育中的一切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通过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形成,获得学习的成功,使“教”与“学”和谐互动,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除学科知识教学以外的心理教育和辅导,这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3、提高师资队伍的心理教育素质

目前我校有在校学生1500多名,虽然已有四位兼职心理辅导老师参加了两次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举办的“全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培训班”的学习,但却仍然不能适应学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还应加强专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队伍的培养,加紧师资培训,提高教学及实际心理辅导水平。

德化第八中学

2004年3月1日

上一篇:如何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下一篇:如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