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24-05-06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精选8篇)

篇1: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刘春莲

(四川省宜宾县凉风学校)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对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创新思维是创新的前提,是站在不同视角、不同立场下产生的用非常规思路去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将创新思维运用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对学生的智力开发有很大的好处,对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物理成绩也是大有裨益的。对初中物理课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篇2: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即使长相一样,构成这两个人的细胞也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个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一样,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有的学生个性比较矜持,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当这样的学生想要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积极鼓励,教师的`鼓励对这样的学生来说意味着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学生在实施自己想法的时候,会更有积极性和动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好处。也有的学生个性比较偏激,在处理问题时难免会极端,教师千万不可盲目制止,要在尊重其个性的基础上正确引导,这样学生的思考积极性才不会受到打压,才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迸发出更多的想法,而好的想法正是创新的第一步。

二、改变以往的教学和实验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传统的教学和实验过程中仍然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没有直接参与到讲课和实验中去,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受到打击,学习效率自然也得不到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进行主体角色的互换,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给学生既定的知识,要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将课堂变为“探索式课堂”而不是传统的“传授式课堂”。学生在自我探索中得到的知识印象会更深刻,而且在主动探索中能够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层认识,并能将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研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异同时,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他们符号、连接方式、量程、大小格各代表什么,内阻怎样。要通过学生拿到电流表和电压表,通过亲自观察、实验来得到这些具体的各项内容,对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三、树立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好学生不一定所有问题都会,但是好学生一定问题有很多。这就说明,一个好学生要有问题意识。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有很大帮助,只要有问题,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想法;只有将问题解决掉,知识才能变成自己的。当一个学生的知识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质的改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要尽量多地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亲自做实验,学生将物理知识和物理实验同时进行学习,可以找到自己更多的问题,并及时能够解决出现的问题。创新的关键就是要用已知解决未知,用“有”创造出“无”,而所谓“已知”和“有”,就需要在学生解决问题中得到。

四、在课后作业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后作业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的有力途径之一。教师要抓好学生的这一学习过程,安排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题型。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认为搞“题海战术”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提高,也许某种情况下看来是正确的,但是培养出来的只是分数高而能力低的学生,这样的学生迟早会被淘汰。而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题不在多而在精”,教师在课后作业的安排设计过程中,要适当减少数量,注重提高质量,例如一道物理题让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解决,一种题多种方法即为学生自己的创新。在为学生批阅课后作业的时候,也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行启发,找到问题的源头,让学生真正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或者教师试图让学生之间交换作业检查,不同的学生面对同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不相同的,学生之间交换作业检查,既可以查找出错误,又可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需要我们长期探索的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切实为学生着想,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便投入更加高涨的热情在物理学习上,只有学生愿意主动去学习,便已经取得了一半的成功。我们在教学中也要大胆尝试,不断发现并改正自己在教学方面的错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进行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成伟,于志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物理教学探讨,(15)。

[2]陈安俊。物理学科创新思维素质的培养[J]。物理教学探讨,2005(11)。

篇3: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吸取新课程理念精华,改变观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的同时,很多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方法应运而生。作为一线物理教师,想对学习进行素质教育,首先就得改变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吸取大量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果教师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把学生当成一个填充知识的容器,学生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知识,不但学习过程枯燥无味,就连思维模式也受到了限制,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应给予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要尊重学生,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启发学生,让学生敢于质疑,在质疑中构建知识。要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滑轮”一节的教学中,笔者就改变了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而是采取情境导入,以模拟万里长城的建设为背景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接着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了解滑轮类简单机械的作用。然后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个实验,用不同的方法连接滑轮组,并直观地感受滑轮组省力的原理。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利用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设计实验的时候,很多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结合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物理知识跟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材中也有大量的实验内容,以往教师都把实验教学当成一种负担,实验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课前准备,而且对学生的“分数”提高不大。所以很多教师都忽视这一块。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性得到发挥。例如,在“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的教学中,为了证明常见物质的体积与温度的关系,学生创新性地设计了一个能说明气体体积与温度关系的实验。取塑料饮料瓶、三只可弯曲的吸管、水槽、烧杯、肥皂水、橡皮泥、红墨水等器材,将三只吸管彼此相接,然后将吸管的一端放入饮料瓶中,瓶口用橡皮泥密封,在烧杯中注入适量的肥皂水,并用红墨水染色,将饮料瓶放入水槽中,弯曲吸管的另一端放入肥皂水中,向饮料瓶壁浇热水,能看到在肥皂水中的吸管吹出了气泡,向饮料瓶浇冷水,能看到染色的水沿吸管上升。通过这个创新实验的设计,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了气体体积与温度的关系,即气体的热胀冷缩。在整个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和步骤,科学地证明了这个问题,创新能力也得到较大提高。

三、从学生实际生活着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进物理,这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物理这门学科看似深不可测,其实物理规律也是从生活中总结、归纳、推理而得出的。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可以作为物理课堂教学的延伸,也可以作为物理课堂教学的素材。物理教学联系实际生活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物理就在生活中。

例如,在“内能、热传递”的教学中,笔者就设计了从实际生活入手的导入方法。首先创设问题情境:运动着的汽车是有动能的,那么请同学们思考,汽车的动能从哪儿来呢?然后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提出问题:踢足球的时候,足球在运动的时候也有动能,请问足球的动能是从哪儿来的呢?拉弹簧的时候,弹簧缩回去的时候也应该是具有动能的,那这个的动能从哪儿来的呢?通过对这三个问题进行分析,学生们很快得出结论,理解内能与机械能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个案例培养了学生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探索物理道理的意识。

篇4: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运用先进的理念武装自己

在物理教学中,要实现创新教育,首先是教师教育理念的改变。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在,教师应该更新观念,铸造学生优秀的品格,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己勇敢地担当学生创新学习的示范者、组织者和鼓励者。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是训练和灌输知识的工具,是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帮手。教师不能只是追求升学率,也要关注智商高的学生和创造力强的学生。创造力强的学生往往不符合传统的兴趣爱好,他们常常探究那些不符合教学常规的知识领域,增加教师的教学负担。但是教师不能束缚这些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时刻重视学生物理思想和概念规律认识上的创新,引导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开展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每个学生都喜欢做实验,新教材中有大量的实验。现代化建设为物理实验设置了许多新的实验设备,为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提供了保证。

1.开展实验教学,提升学生识别和应用实验仪器的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完成物理实验,铸造学生最基本的能力。

2.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高低,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中小到照明电路的安装,各种物体质量的测量,大到交通运输和生产劳动都需要这些方面的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4.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整理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精讲多练,向课堂要效益,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有所收获

1.充分备课

教师要重视备教材,熟悉每一节物理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材中运用什么例子来突破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中运用什么问题引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是这一节知识的运用等。

教师还要认真备学生,熟悉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分析学生哪些内容自己可以看懂,哪些有困难,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例题进行巩固和延伸,让学生有收获。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教师将课前的5分钟时间用来创造物理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中间25分钟时间进行学习,后15分钟进行练习反馈,实现教师和学生的沟通,解决学习的困惑,争取课堂上的内容课堂上实现消化,课堂内容堂堂清。

3.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要精心选择

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都是教学内容的展现和巩固,教师要提高教学的效果,精心选择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让基础薄弱的学生有信心完成家庭作业,基础好的学生也有挑战性,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1.重视物理学史的教育,增长学生的创新的意识

创新意识是学生愿意发现问题,积极去探求的心理趋势,是创新的源泉。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渗透物理史的教学,结合教学的内容,适当向学生介绍物理学史的故事,例如,介绍瓦特通过水沸腾对壶盖的振动现象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等,让学生受到好的物理教育,感受到物理科学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创造力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科学发现的经过就是创新的过程,这样,可以全面激发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时代性,重视学习物理教学内容,研究最新的物理成就,介绍物理学科的动向。教师要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科学技术信息,重视科学进步和科技发展的信息的搜集和学习,给学生创新的使命感,帮助学生建立发展变化的客观物质世界的观点,引导学生探索新的知识,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意识,让学生意识到创新是没有止境的。

2.重视启发学生,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地反映,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能产生出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成果。

教师要重视启发的形式和方法。教师要运用直观启发的办法,加强示范的效应,重视引入学生物理抢答的环节,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重视设置疑问的启发的方法,挖掘疑难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运用启发比较的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运用多种多样的启发方式,在训练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3.铸造学生创新的人格

学生创新的人格主要体现在良好的思维品质、独立的个性特点、怀疑的精神、创新的意识、不迷信权威的意识、优秀的意志品质、旺盛的求知欲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师要铸造学生创新的人格,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讲解当代物理学家钱学森为了伟大的祖国而奋发拼搏的故事,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物理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知识、技能等解决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物理的能力。希望初中物理教师通过创造性的物理教学活动,培育出更多创新能力强的人才。

篇5: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课堂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营造创造性思维的氛围,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为心理动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物理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关键、保障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在中小学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创新教育成功的关键。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物理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作如下思考:

一、物理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一)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

(三)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 2 兴趣来维持。那么,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是什么呢?

(一)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物理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物理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三)利用生产、生活中依据物理定律发明的工具,激发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生产、生活用具,有的是依据物理中的重要理论产生、发明的。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联系到物理课堂教学中,通过物理走向生活、生活走向物理,产生共鸣,驱使学生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四)利用物理中的历史人物、典故、物理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物理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物理学家的故事,象物理理论所经历的沧桑,物理学家成长的事迹,物理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物理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物理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三、教师的鼓励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保障

3(一)学生早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出示结论,而是重在帮助弄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承认并且改正错误,与文过饰非相比在对待错误的态度上,这个不正是一种创新态度吗?作为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从客观上保护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教学中常见的插嘴,可理解为学生的不遵守纪律,也可以理解为学生思维快的表现,这就要看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再作结论。

(二)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学生时期自我评价能力较低,常常默认教师的评价,而且常以教师的评价衡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同时,又常从成人的表情或语言判断对其的评价,带有一定片面性。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比如:教学中宜常使用表扬的语气词,如:很好!太棒了!不错有进步等等表示你的关注和赞许。

(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而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审视整个世界,每一个成才的人,必须保持这颗好奇的童心,教师对教学中学生好奇的表现应给予肯定。比如:对于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精神,应加以爱护和培养。

物理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 4 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字数:3024)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卢明德 编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第一版)

2、《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课堂教学行动策略》(关文信 编著,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年5月第一版)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李瑾瑜等主编:《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5、袁振国 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6、张天宝 著《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篇6: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在初中教育中,语文占有了越来越大的比例,这促使更多教育工作者开始对初中语文教育投入较多的关注力度。初中语文是三个主要课程之一,与学生日后的发展息息相关,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对教师、学生以及家长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措施

引言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创新水平培养是教育的关键内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具备教育的新理念,进而应用针对性教学方法培养学生。[1]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教师需要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直接关系到学生潜能的发挥。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兴趣培养来激发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这可以为后续的创新能力培养打好基础。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教育中安排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比如在讲解云彩相关的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学过的课文和自己的真实生活经验来进行探讨,如何通过各种现象来判断天气的阴晴雨雪?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可以放开探讨,并且积极地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各种光彩现象、云的变化和形态等等,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和积极性的发展。[2]

二、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把控课堂,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当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充当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再以小组为单位对课文进行探讨,最终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来发言,由学生完成课文的讲解。教师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只是组织和解答学生们最终解决不了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三、创新教学理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在以往的教育中,教师往往只是讲述者,而学生是单纯的倾听者。教师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应对考试的技巧,而不是让学生真正的提升语文素养和能力,学生掌握的知识都是考试限定范围内的,这在较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不利于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发展。想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需要转变教育思路,并且善于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积极学习并且把相关方法应用在实践中。与此同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的课外自学,这样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效率,让学生可以在自主探究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其他才能。比如在讲解桃花源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激发学生的视觉神经和听觉系统,让学生发展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兴趣,在实际的演示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我们生活的城市照片,让学生感受城市生活和世外桃源的差别,并且探讨世外桃源生活和城市生活的优缺点,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纯净和高尚

四、注重联想与想象,提升学生作文创新思维

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推动了课程教学标准的创新,在此基础上,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使其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实现德育、美育以及人文教育有效渗透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时,须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使学生在联想与想象中写“自由文”“放胆文”,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提升作文的写作新意,强化学生作文写作水平。例如,就传统题材“龟兔赛跑”而言,在以往作文写作的思维定式中,多侧重于“乌龟精神”的赞扬以及“兔子骄傲自大”的批评。但是也有的学生跳出思维定式,认为兔子与乌龟赛跑是基于不公平、不公正角度下开展的活动,是对兔子积极性的压制。这种突破习惯性的思维束缚、具有创意的观点,为学生作文写作带来了新的活动,实现了学生对内心真实想法的抒发,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3]

五、创新自主学习的评价机制,给学生更多发挥的空间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的评价采取的是终结性评价,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整体评价,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这种评价无法实现理想的效果。自然而然,终结性评价应用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学习效率受到严重影响。面对此种情况,教师应当创新自主学习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中充分地展示自己,让学生逐渐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有效地结合起来,在以往终结性评价基础上融入过程性评价,评价机制合理了,学生才能获取更多的学习动力,从而将精力更好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感受到自主学习乐趣的同时,提高学习的效率,实现语文教学的创新。比如,在学习到《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时,传统自主学习过程中,通常都是以预习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引导学生根据文后提出的问题阅读,然后依据学生对文后所提问题的回答情况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判定。因此,教师应当转变这种评价机制,除了让学生带着文后的问题进行预习之外,还应当结合有关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利用联系的观点进行自主预习,并且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对问题展开探讨,学生在探讨过程中的表现应当纳入到评价机制当中,使得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评价变得更加科学、合理。[4]

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永远是最基础、最为重要的课堂。教师在持续的教学探索和实践中,需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新能力的重要性,并且持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通过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学生才能发展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且实现创造能力的发展。如此一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可以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学生可以获得比较全面的进步。

参考文献

篇7: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作为二十一世纪的生物教师,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把创新教育放在首要位置。无论是从培养新世纪建设人才还是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等方面,都需要生物教师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此,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我在七年级所任教的班级中,安排七(一)班作为实验班,七(四)班作为对比班。对比班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正常教学,实验班进行生物创新实验教学。实验时间为9月至6月,在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中统计教改结果。在这一年中,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转变教育观念,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消除学生对创新的心理障碍。

谈起创新,学生往往有一种神秘感和可望而不可及的惧怕心理,认为那是科学家的事,自己无能去创新。我告诉学生,人人都有创新的潜力,只要根据自己已学的知识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或做法,就是创新。在授课中我列举了许多事例给学生以榜样示范。如17世纪的解剖学家为分离人的颅骨,向颅骨腔装满干燥的种子,然而让种子吸水膨胀,巧妙地将颅骨分离。这种简易的做法,在当时就是一种创新。通过这些具体实例,学生明白了什么是创新,从而激起学生的创新欲望。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可能提出解决问题的重大方法。但只要教师在传授知识时,精心设置教学情境,展现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进行深层次的思维,就能促使学生在领悟知识的同时,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可能这种见解对整个人类来说不是第一次,但对初中学生来说却是全新的,教师应对学生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强化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二、以科学精神和科研成果激发创造动机 。

采用黑板报、墙报、观看录像、观看多媒课件等形式,向学生介绍生物科学史上有创新精神的科学家,如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遗传规律的发现者孟德尔等,他们那种大胆假设、严格求证的探索精神,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另外利用课外兴趣小组等形式及时向学生介绍最新生物科技动态和成果,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技术、转基因作物,以及目前市场上推出的生物保健品,以科研成果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三、让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

对于刚接触生物知识的初中学生来说,千奇百怪的生物一定会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若转化为求知欲,则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要做前人和别人没有想、没有做或不敢想、不敢做的事情。并对学生的好奇心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促进其探索精神和行为的发展。同时我也竭力为学生创设产生好奇心、求知欲的情境。如用生物标本吸引学生;用生物实验激发学生;以生物史实来开拓学生的视野等。对于一些淘气、顽皮、不受约束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所作所为常不合情理,超越常规;平时好提“怪问题”,爱出“鬼主意”;对事物常常持有怀疑态度。其实,就在他们的“点子”和“问题”中,很可能孕育着创造的因素;在他们的怀疑态度中,也可能引出新的发现。

四、创设疑境、疑点,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

生物教学中的满堂灌是束缚学生思维的桎梏。我在教学实践中,广泛联系实际和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学习。如讲述“蜜蜂”这节内容时,我向学生提问:“蜂王产出未受精的卵,为什么能发育成新的个体――雄蜂?雄蜂跟蜂王交尾后为何不久便死亡?”又如,讲述线形动物时,向学生提出:“蛔虫寄生在小肠内为何不被人体的消化液消化?它的体表和其他的动物相比有何特点?”再如“对于雌雄同花的植物能进行自花传粉,而对于雌雄同体的动物为什么不能自体受精呢?”让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和比较,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学生课堂上提出“苍蝇喜欢往肮脏的地方钻,但它为什么不生病?”“蜘蛛在捕捉昆虫时,为什么不被自己所吐出的蛛丝粘住?”“在菌类中有的霉菌对人类有益,可提取抗菌素,酿酒制酱,制作食品,可这种霉菌人是否能直接吃下去呢?”“植物在光下通过叶绿体自己制造有机物,能否将植物的叶绿体转移到人体内?那时人只要喝点水,晒晒太阳,就可以维持自己的生命。”……对于学生的大胆提问和猜想,我从不嘲笑,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去想、去讲、去做。营造一个激发学生思维活动、培养知识探究的良好气氛。

五、利用生物实验,诱发创造兴趣 。

实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摇篮。实验中,我力求在可能的条件下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观察、动手操作、分析思考等机会。对实验内容,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如本实验为何要采用这种方法?能否采用其他方法来完成?实验材料是否可以替代等等。同时还进一步鼓励学生设计出相关的实验来进行探索、尝试、验证。如讲述植物感应性知识时,我做了一个演示实验,观察含羞草受到碰撞后叶片的变化。实验中小叶的闭合现象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家都想试一试。于是我让他们在我演示的基础上,设计出多种方法来测定含羞草对刺激产生的反应。学生讨论很热烈,他们提出了多种设想:用光照、声音、温度等刺激方法,然后通过实验得出“植物具有感应性”的结论。又如,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为了使实验观察明显,常常在载玻片上加上碘酒溶液,我趁机启发学生是否可以用其他有颜色的溶液来代替。有的同学发现用蓝墨水来替代,显微镜视野中色彩柔和,赏心悦目,使实验得到了同样的效果,学生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主动参与了探究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生物实验提倡创新才是教学的真正要求。我将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相结合,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按课文要求只需要发给学生鳞茎,但实验时我不仅发给学生洋葱鳞茎,还发给他们多种植物叶片,如菠菜叶、蚕豆叶等,让学生通过实验自行选择最易作临时装片又能观察清晰的材料。实验结果证明,洋葱鳞茎表皮较薄,最易制成装片且观察清晰。通过实验,学生制作临时装片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还获得了启发:实验不只是验证,还可以进行一些改进甚至创新。通过探索活动,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经过两学期的创新教学实验,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学生创新能力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七年级实验班学生的论文、实验、考试成绩总分明显高于对比班。

通过一年来的教改实验,我把对比班和实验班的情况进行了综合的考核,把两个班学生的.论文、实验、考试等综合成绩进行了统计,结果对比班的总分为4462.12,实验班的学生的总分为4954.52。从上面的分数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这就充分说明创新教育效果明显好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2、实验班大部分学生能写出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小论文,有的在各种刊物上发表。如学生能根据“顶端优势”的原理,对黄瓜等植物进行打顶试验,使产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生根据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由上向下运输这一原理,对桃树、{树做了环剥试验,也同样得到了增产的效果。学生看到高大树木上的叶片被害虫吃光,由于树木高大,难以撒药治疗,他们就根据植物对水分的运输由下向上的原理来进行撒药治虫。做法是:将树木的根部挖几个洞,倒入一些农药,这样农药能随导管中的水分运输到树木的顶部,让害虫吃了含有农药的叶片而死亡,从而解决了高大树木治虫难的问题。

3、实验班学生还利用兴趣小组活动和课余时间,对本地区的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另外也做了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学生的实验有:“生态平衡球”“花卉嫁接”“植物向光性的测定”“动物条件反射的建立”等。还有部分学生对本地区的“野菜资源”进行调查,了解本地区各种野菜的学名和别名,隶属科、目,以及生长环境和经济价值等。

以上是我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初步探索。实践证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设想和发表见解。同时,教师要有新的学生观、人才观,要有大胆创新的精神,并不断探索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世纪优秀学生。 愿专家和同仁多提宝贵意见,共同把初中生物教学和教研再上一个台阶。

作者简介:

篇8: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良好氛围,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任何学科的教学, 要想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 都离不开好的课堂环境, 对于内容比较抽象、枯燥的物理课来说, 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尤显重要。在物理教学中, 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 可以起到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而教师就应该创设一个宽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情景,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求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 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服务者, 而不是主宰者。教师要宽容待人, 让学生能平等地参与教学, 使学生能克服心理问题, 大胆地质疑问题。其次, 在教学中, 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 不要以成人的思维和成熟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世界。教师要多用启发式教学, 引导学生求异质疑, 激励学生多提问题, 鼓励他们以研究者和创造者的姿态去独立思考。此外, 在营造课堂轻松和谐的氛围时, 我们还须正确处理好恬静与活跃、热烈与凝重、宽松与严谨的关系, 使课堂气氛的动与静、热与冷、宽与严和谐统一起来, 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 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

二、通过提问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现在教学中要求师生互动, 这种互动不仅仅是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 而是一种新的提问教学。在物理教学中, 我们将提问教学可以分为以下三种:1.联系实际罗列式提问。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列举身边的生活实际事物来讲解教学中的物理现象和原理;2.启发式提问教学。生活中很多原理都来源于物理学,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合理运用生活实际情况来启发和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回答问题。学生对生活比较熟悉, 这样运用生活常识和物理学相联系的提问, 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活动性的作业, 安排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 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3.从争论中启发思考提问教学。初中生正处于思想活跃的时期, 遇到问题都比较积极、活跃, 爱争论, 遇到问题会争出一个结论,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争论提出问题并得出结论, 这样的提问和结果的方式, 会让学生加深记忆力, 其理解方式也比较容易简单。提问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也是没有定性的, 只要教师合理、正确地运用, 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就会加强, 创新意识的空间也就有所拓展。

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在多媒体已经是教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工具, 我们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堂上, 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 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较理想, 尤其是实验教学, 学生的实验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践证明,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能鞭策我们教师去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 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 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利用时间,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多媒体的到来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给学生以想象空间的依据, 更大范畴地给学生提供了创新思维的空间。多媒体给学生的启示是:一切皆有可能, 只要你敢想。因此, 教师不妨运用多媒体和物理教学相结合, 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重视实验教学评价中的创新意识

学生动手完成试验后, 教师应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为制订下一个目标做准备。若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 形成了相应的技能技巧, 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 学生掌握了什么, 超越了什么?谁做得最好?由教师和学生总结经验, 从而形成再创新能力。在过去的教学中, 往往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 而在创新教育教学过程中, 实验教学的评价不仅仅应该看到学生在操作实验中的熟练程度、准确程度, 还应该重视学生在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在实际操作时就更应该注意渗透这种意识, 及时对学生的创新表现作出表扬。以上是笔者对创新教育在物理实验中的实践应用的一些体验。总体来看, 创新教育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会给物理教学带来极大方便, 也会使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创新, 提高素质, 这样才能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打好根基。

五、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课外活动既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补充, 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外实践活动以课堂教学为基础, 与课堂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又不完全受教学大纲的限制, 它的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灵活多样。小发明、小创造的制作,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工具、用具、实验器材等进行认真观察、分析, 找出其不足之处, 大胆创新, 进行小发明、小创造。教师应多加鼓励、指导, 抓住契机,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此外, 课外科技活动还能丰富学生精神生活, 扩大他们的视野, 陶冶学生的情操, 是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 它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 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及良好的情绪和环境。学生在这种活动中, 可以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 独立地、自主地发展。通过物理课外实践活动, 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动脑和自我发展的机会, 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素养, 不断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还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技能。

总之, 物理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进行思考, 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物理教师要努力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去保持创新教育的广阔天地, 培植学生进行学习研究的热情和提供学生发展个性的土壤。在教学实践中, 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勇于革新, 把学习与创造、模仿与创新、理性与幻想有机地结合起来, 就一定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并培养出适合现代教育要求的创新人才。

摘要:我国在现阶段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改革, 目的就是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因此在新课程物理教学中, 必须大力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一篇:我心目中的那位好老师作文下一篇:赏识教育论文:浅谈赏识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