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多吃什么

2022-08-12

第一篇:高血压患者多吃什么

高血压患者应该做什么样的身体检查

对于高血压的患者来说,按照规定时间做身体检查是对身体的负责。因为高血压会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所以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检查项目会比较多。天津河东体检医院的专家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高血压患者应该做什么样的身体检查。

高血压的病人应该随时注意身体的血压变化,因为血压数值直接反应着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但是这并不表明如果血压数值的是正常的,身体就完全没有问题。测量血压只是为了知道自己的身体情况,并且能够掌握自己吃药的计量控制,看药效是不是有效。血压不用去医院检查,为了方便可以自己准备一个血压计,每天自己在家中进行检查,这样比较方便。

除了血压检查是日常检查之外,还需要去医院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查。高血压患者要注意检查眼底。眼底变化也是高血压变化的一种并发症之一。因为眼底的血管比较敏感,而且很细小,一些血压的波动就会导致眼底血管硬化或者是血管破裂。

还有就是肾功能检查。对于高血压的病人来说,长期的高血压就会导致肾脏出现损坏的情况。还有就是血液和尿液的检查,看一下身体是不是有高血脂高血粘度的情况发生。高血脂结合高血压会导致心肌梗塞或者是脑中风,通过血液检查都可以检查出来,一旦发现自己有高血脂或者是高血粘度的疾病,就要马上进行治疗。高血压的病人去医院还需要做一下心电图,心电图可以检查心脏的功能。

第二篇:年轻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指导

饮食控制可防治高血压 ........................................................................................................... 1 常用的降压药 ........................................................................................................................... 2 关于服高血压药物的几点注意: ........................................................................................... 4

高血压年轻化已是不争的事实,肥胖、饮食不规律、经常熬夜加班、精神压力大等都是高血压的诱发因素。有研究表明,血压每上升20毫米汞柱,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就增加一倍。但是,许多年轻人对高血压仍然没有防治的概念,完全没有意识到如果血压长期偏高,血管硬化程度加深,对身体各个机能的危害是巨大的。

对于出现高血压的年轻人,有的可能是假性高血压,一般要反复测量血压3次以上,才能确定是不是患了高血压。其次,也要持续观察,排除是否继发性高血压,这是一种由某些明确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包括肾性高血压、药物性高血压,分泌性高血压等。所以,对于年轻高血压患者而言,要先在医生的指导下确定是哪一种高血压,由医生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饮食控制可防治高血压

对于轻度或早期高血压患者,防治可以先从饮食开始,因为单纯的饮食控制也有可能让血压恢复正常。

1、饮食宜清淡,尽量少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食用低胆固醇食物,如牛奶、鱼类、豆制品等。

2、高血压患者需减少钠盐摄入,每日最好控制在6克以内。另外,一些看不到的“盐”也要少吃,譬如咸菜、酱菜、咸蛋等腌制食品及富含钠盐罐头食品的摄入量要严格控制。

3、适当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尤其是深色蔬菜富含钾、钙、抗氧化维生素以及食物纤维,对血压或心血管病均有保护作用。

4、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切忌暴饮暴食,每餐都七八分饱就可以了。

但是当饮食控制后仍然达不到正常血压水平时,就应及时请医生制定药物降压的治疗方案了。然而,部分年轻人却坚持不吃药。理由是,吃上降压药就离不开了,而且“是药三分毒”,不吃为好。其实,一旦确诊了高血压病,如果是低危者,一般可先行非药物疗法数月;如果血压不降,或降压不明显,就应该用药。中危以上患者者,应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及时选用降压药物,因为长期高血压会损害心脑肾功能。

常用的降压药

包括二氧吡啶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βB)五类及SPC,均可用于高血压的初始治疗和维持治疗。

1、CCB: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或斑块、稳定型心绞痛、脑卒中后以及周围血管病的患者。常用的长效CCB有:硝苯地平控释片、硝苯地平缓释片Ⅲ、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非洛地平、拉西地平。

2、ACEI:适用于伴有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需除外严重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伴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的预防、肥胖以及脑卒中的患者。贝那普利、福辛普利、培哚普利、雷米普利和咪达普利等都是长效的。卡托普利为短效ACEI。ACEI的禁忌症:妊娠,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大约有10%的患者可能在服用ACEI后会出现无痰的干咳或者咽痒。

3、ARB:这类药物的作用以及适宜人群大致同ACEI类药物,尤用于不能耐受ACEI引起的干咳者。常用的药物: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以及奥美沙坦。ARB的不良反应较轻,很少咳嗽,禁忌证与ACEI相似。

4、利尿药:适用于摄盐较多、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有心力衰竭和下肢水肿的患者,也是顽固性高血压的基础药物之一。常用药物:吲达帕胺、氢氯噻嗪和呋噻米等。

5、βB:主要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氧耗量来达到降压及心脏保护作用。适合于中青年、心率偏快的患者,对伴有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更为适用。常用药物:长效药物有比索洛尔、美托洛尔、卡维地洛、阿罗洛尔以及阿替洛尔等。

这五大类常用的降压药,各有特色。看哪种药既能够有效降压,又能兼顾到患者靶器官的治疗和保护,就是最适合的药物。

优先推荐的两种药物联合方案:CCB和ACEI或ARB;ACEI或ARB和利尿剂;CCB和βB;CCB和利尿剂。优先推荐的3种药物联合方案:CCB、ACEI或ARB和利尿剂。

当服药后许多人会担心降压药物会有很大副作用而不敢用药。药有作用就有副作用,临床用药就是充分发挥其作用,尽量避免其毒副作用。绝大部分降压药都是经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的,但这并不表示对肝肾功能都有损害。各种药物对人体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由于每个病人的反应性不同,不良反应的表现也各有不同。实际上,国际通用的降压药物在上市前均已经过很多检验,仅有很小一部分人服用降压药物会有不良反应。多数不良反应都是已知的,因此用药后要做相应的监测,如果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停药后绝大部分都是可以逆转的。两害相权取其轻,相比高血压致残、致死的严重后果而言,服用降压药物利大于弊。 关于服高血压药物的几点注意:

1、有高血压患者认为,如果没有任何症状,就不需要吃药。其实,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是需要终生服药的,只是在不同时段用药剂量或品种会发生改变,例如在炎热夏天,有一小部分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可以短期停用降压药物。

目前的医学进展只能使高血压得到控制,但大部分是无法治愈的。因此有时候即使感觉不到症状,也不代表你痊愈了。很多患者在没有感觉到不适症状时,就会停止服用降压药,实际上这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造成血压的反弹,在反弹过程中,心脑肾等靶器官会不知不觉地受害。从病理学方面讲,无症状高血压长期不服药,可使病情加重,又可诱发心脑血管疾患。因此,如果患者血压降到正常范围后控制稳定,一般医师会建议酌情减小药量,时刻观察血压变化。

2、高血压患者服降压药物时,应先从小剂量开始,尤其是老年人更应该注意。一般服药2 ~ 4周后,如果血压还是很高或下降不明显,可以考虑联合其他种类药物。对于超过六成的病人来说,需同时服用2种~ 3 种降压药才能使血压降到理想水平。血压降到理想水平并维持数月后,一般医师会酌情减去药物剂量或品种,直到用“最小剂量”的降压药维持血压在理想水平。这个“最小剂量”就叫维持量。维持量要坚持长期服用,不可随意停用,否则血压又会升高,前功尽弃。

3、一部分高血压患者认为,降压药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这种想法非常危险。血压控制得越早,越能预防心、脑、肾受到伤害,其远期的预后就越好。如果等到这些脏器出现了并发症,就已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4、有些人用药一段时间,血压控制改善,隔了一段时间血压又开始波动,就认为是耐药引起。其实不然,高血压不存在抗药性,换药其实没有必要。降压药不像抗生素类药,长期服用发生耐药性的可能性较小。有些病人开始服用药物有效,过一段时间后血压控制不如以前了,多数是由于年龄增长、病情变化或者发生了其他情况,这时候应该请医生根据个体情况,添加或更换降压药物,或者寻找潜在的继发性高血压的因素。

5、很多高血压患者认为,降压药宜从便宜的开始用起,待便宜的不起效了再选择贵药。其实,这也是误识。高血压用药是根据病人血压的水平、危险程度及合并其他疾病与否来选择合适的药物。血压控制达标与否是评价治疗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据。

如果病人高血压处于一级水平医生可能只用一类降压药;如果血压控制不佳,医生可能会联合使用两三类药。常用的高血压药物就是上面提及的五大类药物,每一类药物中有不同的品种,临床医师会根据患者情况,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上的规定选择某一类药的某一品种,与药物是否昂贵或便宜无关。

所以,年轻的高血压患者们只有控制好血压,减少靶器官的损害才是首要目标。

作者:

大楼医务室 仲祎璐

第三篇:一位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查房

2016年6月5日的下午,内科组织了一次全院性的护理查房,首先由护士长发言:各位领导、护士长、全科室护士姐妹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参加内科组织的护理业务查房,今天我们选择的是一例高血压III极高危、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老年男性患者。高血压III极高危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疾病 ,希望通过这次查房,使我们共同提高该病例医学相关知识,共同探讨对该病例护理措施、护理诊断、护理要点、护理评价及健康教育 。今天我们使用的查房体系,由主管护师. 护师和护士组成,希望大家多多指导,多提宝贵意见。 下面由责任护士崔敏汇报简要病史。

 简要病史:患者程桂芳,男,90岁,入院前31年,患者常在情绪过激后出现头昏、头疼,并感心慌、胸闷,到医院就治,确诊为“高血压”,给予输液及服用降压药物后缓解。以后患者常在情绪过激后诱发上述症状,服药后逐渐缓解;曾经住院治疗。患者因“反复头昏、头痛31年,加重2天”于8:35分收入我科,来时体温36.7℃,脉搏74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92/94mmHg,入院诊断为高血压III极高危,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慢性阻塞性肺气肿遵医嘱给予内科二级护理, 低盐低脂饮食,吸氧并给予降压镇静等对症治疗,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患者住院期间收缩压波动在120~138mmHg之间,舒张压波动在70~80mmHg之间。患者压疮评分13分,采取预防压疮的措施并填写难免压疮防治监控记录表。坠床评分70分,进行动态评估和干预,填写动态评估及干预记录表。

 既往史:有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腔隙性脑梗塞、脑萎缩、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高脂血症、前列腺增生症,6年前做“膀胱造漏术”,1年前患者做“右股骨头置换术”。 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 实验室检查:血液分析示:BNP(脑利纳肽前体)3862pg/ml(正常值为<300pg/ml),超声检查:双侧颈总动脉硬化。  接下来由责任护士做查体(汇报):

 1.检查患者一般情况:患者精神差,营养中等,慢性病容,表情淡漠,被动体位,语言欠流利。

2.口腔黏膜完好无破损,骨突处及骶尾部皮肤完好无破损,膀胱造漏口皮肤无红肿,无感染。

汇报完毕由护理责任组长龚侨英提出该患者相关护理问题及措施:  护理诊断: 头晕、头痛:与血压升高有关

 预期目标:患者头晕、头痛减轻,无恶心、呕吐。  护理措施:

1.嘱家属抬高床头改变体位时动作应缓慢

2.定时测量血压,有特殊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并详细记录。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嘱家属不要随意的改变用药量,以防低血压反应,观察药物的副作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可有头痛、面红、心动过速等副作用)

3.保持病房安静,尽量减少探视,保证充足睡眠,护理操作应相对集中,防止过度干扰,加重病人的不适感。

4.密切观察患者头痛、眼花、视力模糊有无加重。  护理评价:患者头晕头痛情况减轻。

 护理诊断:有受伤的危险:与头晕、视力模糊有关。  预期目标:患者住院期间无受伤事件发生。

 护理措施:

1.床头挂“预防跌倒”与“预防坠床”的警示标识。

2.病床高度要适中,床两边加床栏。

3.告知家属变化体位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突然改变体位而引起血压的变化。

4.教会家属一旦出现不适症状,运用呼叫器告诉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措施。

5.患者一旦发生不慎坠床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并查看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

6.加强巡视,及时准确记录,认真做好交接班。  护理评价:患者住院期间无受伤事件发生。

 护理诊断:气体交换受损:与气道阻塞分泌物过多,呼吸肌疲劳,肺组织功能下降有关。

 预期目标:患者呼吸道通畅,能有效咳痰护理措施: 1.给予舒适体位,如抬高床头半坐位、高枕卧位。

2.遵医嘱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3L/min,并保持输氧装置通畅。 3.密切观察病人呼吸困难情况,绝对卧床休息,做好生活护理。  护理评价:能有效的咳嗽、咯痰,呼吸道通畅。

 护理诊断:清理呼吸道失效: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粘稠、无力咳嗽有关。

 预期目标:患者能有效咳痰。  护理措施:

1.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保持在50%-70%。避免烟尘及尘土的刺激。

2.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3.指导并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咯痰,观察痰液的颜色、量、性质、气味,必要时吸痰。

4.痰液粘稠者使用雾化吸入,稀释呼吸道分泌物,缺氧明显者给予吸氧,鼓励患者多饮水,维持足够的液体入量。  护理评价:患者呼吸道通畅,痰液易咯出。

 护理诊断:便秘:与长期卧床、疲乏、活动无耐力有关。  预期目标:患者在24小时内排便  护理措施:

1.指导家属合理饮食,多食粗纤维食物,如:韭菜、香蕉、芹菜,青菜等。

2.指导患者家属给予腹部环形按摩促进肠蠕动。 3.必要时遵医嘱用药促进排便。  护理评价:患者已解大便

 护理诊断:下肢静脉血栓:与长期卧床有关。  预期目标:患者无静脉血栓发生  护理措施:

1.勤按摩下肢肌肉,从下到上。(包括膝、踝、髋部) 2.定时更换体位,每2小时1次。

3.指导家属膝、踝及趾关节的伸屈活动,举腿活动。

4.注意观察双下肢有无色泽的改变、水肿、浅静脉怒张和肌肉有无深压痛。

 护理评价:患者未发生静脉血栓。

 护理诊断:皮肤完整性受损:与长期卧床有关。  预期目标:患者皮肤无破损。  护理措施:

1.每日评估受压部位皮肤情况。

2.根据患者病情定时翻身,动作宜轻柔,保持皮肤完整,避免拖、拉、推的动作。

3.局部按摩:对于受压的骨突部位,在翻身时给予一定的按摩,尤其是发现受压皮肤出现硬结时,应给予50%酒精局部按摩,用手的大小鱼际肌按摩,不要和按摩处皮肤产生摩擦力,剪切力,每个部位按摩3-5分钟。

4.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防止皮肤受到分泌物的刺激,床铺要经常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被服污染要及时更换。 5.加强营养,鼓励病人多进食,以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增加身体抵抗力。 6.每班交接皮肤情况

 护理评价:患者皮肤完整无破损。 

护理诊断:感染:与其抵抗力降低有关  预期目标: 患者无感染发生。  护理措施:

1.做好基础护理。

2.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发生口腔炎和口腔真菌感染。 3.做好会阴部的清洁,防止泌尿系感染。

4.做好膀胱造漏口的护理,定期更换尿管及集尿袋,消毒切口每日两次,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及分泌物,防止感染。 2.避免食用产气的食物,以免腹部胀气使膈肌上抬而影响肺部换气功能。

3.多食高膳食、高纤维的蔬菜、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4.遵医嘱给予静脉补充营养。  护理评价:患者进食量增加。

 护理诊断:潜在并发症:肺性脑病、呼吸衰竭、心力衰竭。  预期目标:患者呼吸困难胸闷气紧减轻,无意识障碍出现。  护理措施:

1.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引起肺性脑病、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的重要因素以及诱因。

2.嘱病人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各种呼吸道感染; 3.选择清淡饮食,控制盐的摄入量。

4.严密的观察呼吸有无增快或减弱,观察心慌气紧胸闷等情况有无加重。

5.严密的观察患者有无意识障碍、嗜睡状态以及幻觉妄想等症状出现。

6.使用床拦防止坠床,专人护理。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及血压,掌握患者的阳性体征,遵医嘱持续低流量、低浓度吸氧并应用呼吸兴奋剂。

 护理评价:患者无呼吸增快、意识障碍、嗜睡等症状出现,心慌胸闷气紧情况减轻。

 护理诊断:潜在的并发症: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  预期目标: 无血压危象及高血压脑病的发生护理措施:

1.告知家属遵医嘱服药及对于预防发生受伤危险与高血压急症的重要意义。

2.定期监测血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血压急剧升高、剧烈头痛、呕吐、视力模糊、神志改变,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及详细记录。

3.一旦发生高血压急症,协助医生做相应处理,每班做好交接。  护理评价:无受伤,无出现高血压危象护理诊断:知识缺乏:与不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有关。

 预期目标:家属能在两日内掌握责任护士的指导方法。  护理措施:

1.向家属解释引起高血压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原因、社会因素及讲解高血压对身体的危害,以引起家属的高度重视,坚持长期的饮食、药物治疗,将高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以减少对靶器官的进一步损害。

2.用药指导:告诉家属药物名称、剂量、用 法、作用及副作用,坚持服药治疗,指导家属服药剂量必须按医嘱执行,不可随意增减。

3.指导家属如何使用便器,练习床上大便并能熟练掌握。  护理评价:家属已能了解相关疾病知识,能依照我们的用药指导与生活指导配合治疗。

 护士长总结: 通过这次查房,使我们对这一疾病有更多的认识,把这些知识一定要运用到临床工作中,以达到查房的目的。  护理部主任总结:通过这次查房大家都是进行了一个充分的准备,针对患者的护理措施要落实到位,通过这次查房让我们更深入的学习了高血压、慢性踹息型支气管炎、慢性肺气肿的相关知识,为今后护理此类患者做好理论基础,我们应掌握什么是高血压,明确该病人安置膀胱造漏管的原因,做好膀胱造漏口的护理,此病人有再次发生脑梗和脑出血的危险,我们应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

第四篇: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培训讲稿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二、服务内容

(一)筛查

1、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

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诊断为高血压。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3、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义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二)随访评估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急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需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

20 × 20 = 400

1

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

(1)对血压控(收缩压<140mmHg且舒张压<90mmHg)、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

(2)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及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须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周内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4)对所有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四)健康体检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进行一次交全面的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

20 × 20 = 400

2

结合。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进行粗侧判断。具体内容参照《城乡居民规范健康档案管理服务》健康体检表。

四、服务要求

(一)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由医生负责,应与门诊服务相结合,对未能按照管理要求接受随访的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联系,保证管理的连续性。

(二)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

(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可通过本地区社区卫生诊断和门诊服务等途径筛查和发现高血压患者。有条件的地区,对人员进行规范培训后,可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管理。

(四)发挥中医药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治并发症的特色和作用,积极应用中康管理服务。

(五)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患者和居民愿意接受服务。

(六)每次提供服务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患者的健康档案。

五、考核指标

(一)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率=年内已管理高血压人数/年内辖区内高血压患者总人说数×100%。

注:辖区内高血压患病总人数估算:辖区常住成年人口总数×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通过当地流行病学调查、社区卫生诊断获得或是选用

20 × 20 = 400

3

本省(区、市)或全国近期高血压患病率指标)。

(二)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高血压患者管理的人数/年内管理高血压患者人数×100%。

(三)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最近一次随访血压达标人数/已管理高血压人数×100%。

六、附件

高血压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

高血压防治干预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导致高血压患病率明显上升,且具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同时,我国社区高血压防治还处于较低水平,因多数患者对于高血压的基本知识掌握太少,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疗率低,有病不愿服药、不难受不服药、不按病情服药的特点。成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重点。

一、开展社区三级预防措施

(一)一级预防即消除高血压病的病因或易患因素

有前瞻性对照研究证明:健康生活方式能使高血压病发病率下降。健康生活方式获得离不开健康教育,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基础和前提是健康教育。因而健康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生活模式,正确的健康生活模式,有利于病人提高服药依从性。健康教育形式可以多样,可以通过书面指导、个别咨询、团体授课、张贴科普宣传画、出黑板报等形式,使患者了解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危险因素、预后和

20 × 20 = 400

4

随访的重要性,并建立正确的健康生活方式理念。

(二)二级预防即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二级预防的措施多样,大致有以下:要求对于35岁以上的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应该首诊测血压,可以早期发现高血压病患者;基层卫生机构建立高血压病慢病档案,确定专人负责预防、随访跟踪服务,对于早期发现的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压。这种在基层卫生机构中固定专人和以患者为中心的良好医患关系,能提高了病人治疗的依从性。

(三)三级预防即减少病残或死亡,促使其恢复自理能力

三级预防是以临床治疗为主,针对高血压患者采取住院和门诊相结合,以避免延误治疗。基层卫生机构的医生治疗时要详细告知病人所用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消除其对不良反应的顾虑。只有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才能促使病情康复,降低并发症和致死率。

二、指导生活方式的改变

(一)合理膳食限制食盐摄入

WHO推荐一般成人一天摄入盐5g~6g,因而要减少膳食的盐的摄入。并且高脂血症的患者过多摄入脂肪也是高血压病的一个危险因素。要严格控制饮食,选择低胆固醇食物,多吃蔬菜、豆制品、鸡肉、海蜇和鱼类等,尤其应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要限制食用动物脂肪、蛋类、内脏等。膳食要合理,品种多样,以谷类为主,增加新鲜蔬菜、牛奶、水果等。

20 × 20 = 400 5

(二)限制体重

除了宣教教育肥胖的危害外,还应指导病人如何减少腹部脂肪,安排适度增加有氧活动量,肥胖者要多参与运动,逐步减轻体重,要注意应保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若饮食中缺乏蛋白质,可引起营养不良,

抵抗力下降等。

(三)加强适度的体育锻炼

建议患者每天坚持从事一些户外活动,并持之以恒。适度运动能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尤其是久坐的劳动者每天早晚可以跑步或快走,

逐步地增加运动量。

(四)避免过度紧张

患者生活要有安排,有规律,以保持正常的神经活动。过度兴奋、过度紧张、剧烈的情绪波动都不利于高血压病的防治,会加重病情变

化。

(五)限制饮酒,提倡戒烟

生化研究显示,长期饮酒者其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高,易引起高脂血症,应戒酒,偶尔饮少量的酒关系不大。但吸烟已肯定成为冠心病的诱发因素之一,应当戒烟。告知病人吸烟对心血管系统的毒害作用,

对已吸烟者劝其戒烟。 健康教育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民。

二、服务内容

(一)健康教育内容 1.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

20 × 20 = 400

6

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2.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农民工等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3.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控烟、限酒、控制药物依赖、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

4.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布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

5.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计划生育、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

6.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

7.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二)服务形式及要求 1.提供健康教育资料 (1)发放印刷资料

印刷资料包括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手册等。放臵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候诊区、诊室、咨询台等处。每个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并及时更新补充,保障使用。

(2)播放音像资料

音像资料包括录像带、VCD、DVD等视听传播资料,机构正常应诊的时间内,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候诊区、观察室、健教室等场所或宣传活动现场播放。每个机构每年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

2.设臵健康教育宣传栏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宣传栏不少于2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宣传栏不少于1个,每个宣传栏的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宣传栏一般设臵在机构的户外、健康教育室、候诊室、输液室或收费大厅的明显位臵,宣传栏中心位臵距地面1.5~1.6米高。每个机构每2个月最少更换1次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

3.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利用各种健康主题日或针对辖区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并发放宣传资料。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至少开展9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4.举办健康知识讲座

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引导居民学习、掌握健康知识及必要的

20 × 20 = 400

7

健康技能,促进辖区内居民的身心健康。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两个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

5.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务人员在提供门诊医疗、上门访视等医疗卫生服务时,要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的教育。

预防接种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

二、服务内容

(一)预防接种管理

1.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

2.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手机短信、网络、广播通知等适宜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在边远山区、海岛、牧区等交通不便的地区,可采取入户巡回的方式进行预防接种。

3.每半年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进行1次核查和整理。

(二)预防接种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在部分省份对重点人群接种出血热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高危人群实施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应急接种。根据传染病控制需要,开展乙肝、麻疹、脊灰等疫苗强化免疫、群体性接种工作和应急接种工作。

1.接种前的工作。接种工作人员在对儿童接种前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卡、薄)或电子档案,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及接种记录,确定本次受种对象、接种疫苗的品种。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可采用书面或(和)口头告知的形式,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的情况。

2.接种时的工作。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操作时再次查验核对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凭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品种,核对无误后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的接种月(年)龄、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安全注射等要求予以接种。

3.接种后的工作。告知儿童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应在留观室观察30分钟。接种后及时在预防接种证、卡(簿)上记录,与儿童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有条件的地区录入计

20 × 20 = 400

8

算机并进行网络报告。

(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

如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人员应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处理和报告。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居住的0~6岁儿童。

二、服务内容

(一)新生儿家庭访视

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同时进行产后访视。了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情况,在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地区了解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等。观察家居环境,重点询问和观察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情况、口腔发育等。为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出生时体重、身长,进行体格检查,同时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指导。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剂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告知家长到具备筛查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补筛。对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

(二)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

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对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体格检查和发育评估。

(三)婴幼儿健康管理

满月后的随访服务均应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偏远地区可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时间分别在

3、

6、

8、

12、

18、

24、30、36月龄时,共8次。有条件的地区,建议结合儿

20 × 20 = 400

9

童预防接种时间增加随访次数。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做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在婴幼儿6~

8、

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在

6、

12、

24、36月龄时使用听性行为观察法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若无,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

(四)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为4~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散居儿童的健康管理服务应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集体儿童可在托幼机构进行。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膳食、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血常规检测和视力筛查,进行合理膳食、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若无,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

(五)健康问题处理

对健康管理中发现的有营养不良、贫血、单纯性肥胖等情况的儿童应当分析其原因,给出指导或转诊的建议。对口腔发育异常(唇腭裂、高鄂弓、诞生牙)、龋齿、视力低常或听力异常儿童应及时转诊。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3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

二、服务内容

(一)筛查

对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二)随访评估

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4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

(1)测量空腹血糖和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血糖≥16.7mmol/L或血糖≤3.9mmol/L;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有意识或行为改变、呼气有烂苹果样丙酮味、心悸、出汗、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多饮、多尿、腹痛、有深大呼吸、皮肤潮红;持续性心动过速(心率超过100次/分钟);体温超过39摄氏度或有其他的突发异常情况,如视力突然骤降、妊娠期及哺乳期血糖高于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

20 × 20 = 400 10

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查足背动脉搏动。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吸烟、饮酒、运动、主食摄入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

(1)对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

(2)对第一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情况进行指导,必要时增加现有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糖药物,2周内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4)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四)健康体检 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体检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粗测判断。具体内容参照《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重性精神疾病是指临床表现有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且患者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二、服务内容

20 × 20 = 400 11

(一)患者信息管理

在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管理时,需由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一般居民健康档案,并按照要求填写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二)随访评估

对应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知力等;询问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其中,危险性评估分为6级(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5级:持管制性危险武器的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

(三)分类干预

根据患者的危险性分级、精神症状是否消失、自知力是否完全恢复,工作、社会功能是否恢复,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1.病情不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病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有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必要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协助送院治疗。对于未住院的患者,在精神专科医师、居委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

2.病情基本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必要时与患者原主管医生取得联系,或在精神专科医师指导下治疗,经初步处理后观察2周,若情况趋于稳定,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若初步处理无效,则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3.病情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0级,且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无其他异常,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

4.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

20 × 20 = 400 12

支持和帮助。

(四)健康体检

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征得监护人与患者本人同意后,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压、含白细胞分类)、转氨酶、血糖、心电图。 20 × 20 = 400 体重、血常规(

第五篇:精神分裂症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对精神分裂症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方法将40例精神分裂症伴高血压患者逐一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测量血 压和体重,并根据各个患者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运动锻炼、健 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计划。结果通过3个月的临床护理干预,40例精神分 裂症伴高血压患者中,有37例血压恢复正常,有效率92.5%。结论综合 临床护理对控制精神分裂症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精神症状有益,并 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高血压 护理 生活质量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且常缓慢 起病,可以引起感知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精神活动障碍 及精神活动本身的不协调,并与周围环境脱离。许多精神分裂症患者 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且病程多迁[1]延,呈反复加重或 恶化,并可导致精神残疾。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的原因和长 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而导致其活动减少、生活无规律、肥胖及意志要 求减退等,伴发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增高。高血压是当今严重危害人 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常可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并发症,是 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1临床资料

本组40例精神分裂症伴高血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7~65岁,平 均(40.6±13.5)岁。病程6~22年,平均(13.6±7.17)年。入院时检查 无其它器质性疾病,精神分裂症符合CCMD—3的诊断标准;高血压诊断 标准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WHO/ZSH)治疗指南 中有关高血压的诊[2]断标准。

2分析

2.1否认心理

这些患者长期住院,精神病病程呈慢性迁延,一般缺乏自知力,谈 及当初入院时的情节耿耿于怀,否认自己患病。

2.2缺乏自我保健意识

对高血压的危害认识不足,对治疗采取“无所谓”态度,即使有时 自觉不适,也不主动叙述,导致血压持续升高。

2.3不良生活方式

如过量吸烟。

2.4精神过度紧张

高血压病是多基因、多环境因素影响的疾病,与不健康的生活方 式或不利的物理环境及社会环境相关。它的发生可以说是身心系统不 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有时偶而一句话、一个小小的动作就可能引 起患者的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从而导致血压升高。

2.5肥胖是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之一,研究病例中有85%的患者因 少动、贪食以及抗精神病药物而引起肥胖。

2.6个性特点

精神分裂症患者大都具有一些特征性的人格,他们对事物非常敏 感,对于惊吓反应过度,性情急躁,多疑、好生气,激动时情绪难以平静 ,而紧张情绪对血压影响很大。

3护理对策

3.1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

包括物质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给患者带来生理上的舒适感,包括 病房及周围环境的安静、安全、整洁、舒适,精湛的医疗护理技术等; 通过工作人员特别是护士的语言及非语言信息,为患者创造心理上的 安全感、信任感和愉快感等精神环境。

3.2稳定患者的情绪

根据各个患者的病情特点,采用不同的接触方式,从患者的角度去 理解患者的心理,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尊重患者的权利,使其获 得被尊重、被接纳和安全感,逐渐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护理工作的 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防止有冲动伤人或情绪不稳者对高血压患者的 不良影响。

3.3严密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情况,让患者了解自己的血压有无异常,引导 患者配合治疗。注意倾听患者的不适主诉,积极防治药物副反应,避免 产生惧药心理。通过观察患者在各种治疗中及日常活动中的表情、言 语、行为动作,了解掌握其疾病情况、心理状态和对治疗所持的态度 等。针对不同情况做好支持、鼓励、暗示、疏导等心理护理。

3.4加强健康宣传教育

使健康教育贯穿于患者住院的全过程。了解每个患者疾病知识缺 乏的程度及现存的护理问题,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及护理措施,用通俗、 明了的语言讲解高血压病的知识。使患者对高血压病有一个正确认识 ,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纠正其种种不良的心态和错误的认识,引 导其积极配合治疗,避免血压波动过大。

3.5指导患者建立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忌烟酒,并适当参加一些工娱活动,合理安 排作息时间,做到劳逸结合。

3.6加强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进食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的清淡食品,多吃新鲜蔬 菜、水果,多饮水,避免暴饮暴食。对于肥胖者要控制饮食量,忌贪食, 并增加运动量,控制体重。

4结果

通过临床护理干预3个月后,40例精神分裂症伴高血压患者中,有3 7例血压恢复正常,有效率92.5%。

5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身心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 归及防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比健康人更内向 ,且情绪不稳[3][4]定;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偏执等;心理生理学 研究也提示,精神紧张、植物神经活动及条件作用均可引起高血压。 心理不平衡可促成心血管疾病,而心血管疾病本身又可进一步造成心 理紧张失衡。护理应从高血压患者的社会环境、躯体状况、心理因素 等方面同时着手。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心理疏导、放 松疗法、倾听音乐、兴趣培养、[5]催眠暗示等心理治疗,降压效果明 显。指导患者加强自我修养,保持乐观情绪,学会对自己健康有益的保 健方法,消除心理紧张刺激,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达到治疗和预防 高血压的目的。也有利于减缓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衰退,促进康复。

精神分裂症与高血压均为慢性病,护士必须了解精神分裂症和高 血压的诊断标准及治疗目标,这样有利于指导患者更合理用药及对患 者进行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从而提高精神分裂症伴高血压患者的生 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彦方,李舜伟.脑部疾病诊断治疗学,第1版.北京:中国协和医 科大学出版社,2003,1137. 2 刘国仗,陈孟勤.我国高血压病研究的主要成就.中华心血管病 杂志,1999,27(4):250. 3 张慧,林少平.高血压病人心理状况观察及治疗方法探讨.中国 医师杂志,1999,1(5):25. 4 卢宁.几种心身疾病患者心理状况与个性特征.中国心理卫生杂 志,1995,9(2):60-63. 5 李玉翠,马淑丽,郎雪飞.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心身护理探讨. 山西护理杂志,1998,12(4):153-154.

上一篇:告学学生家长通知书下一篇:供销社主任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