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蝉和狐狸教学设计

2022-09-26

第一篇:53蝉和狐狸教学设计

蝉和狐狸的教学设计

12 伊索寓言

读书方法指导课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蝉和狐狸》,紧扣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感悟人物形象,并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从中获得启示和教益。

2.通过阅读《我读书,我快乐》学习读整本书的方法,读《伊索寓言集》,了解并总结伊索寓言的特点。

3.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积累寓言故事并能摘抄重点内容的习惯,从中获得更多的智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紧扣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感悟人物形象,并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从中获得启示和教益。

2.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积累寓言故事的习惯,从中获得更多的智慧。

难点:指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读《伊索寓言集》。

三、前置学习活动

学生:

1.运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自主预习《蝉和狐狸》,搜集有关伊索和《伊索寓言集》的资料。

2.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把自己的感受在课文上作批注。 教师: 1.教学课件。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

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知识回顾,引出学法。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狐狸和葡萄》和《牧童和狼》两篇伊索寓言故事,通过感悟人物形象,也明白了这两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谁来说一说这两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2.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学习《蝉和狐狸》。(齐读课题)

环节

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二)品读语言,感悟形象,理解寓意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指名)是啊,狐狸是一种非常会说谎的动物,这不,它又使出了同样的手法来骗人了。这回,他成功了吗?为什么没有成功呢? 出示自学指导1 请同学们找出描写狐狸和蝉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看看这篇文章中的狐狸和蝉有什么特点?蝉到底为什么没有受骗呢?并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1)学生自读感悟。

(2)小组交流自学成果,形成共识。

(3)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抓关键词、句谈体会,并相机指导朗读。

集体交流蝉的机警和狐狸的狡猾。学生谈到哪句,教师就指导学生把感受读出来。

2.学会对比思考,通过具体语言材料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讨论交流:这样的花言巧语,狐狸也曾对乌鸦说过,为什么《狐狸和乌鸦》里的乌鸦会受骗,而《蝉和狐狸》里的蝉却没有受骗?

(教师预设:“乌鸦”爱听奉承话,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抵不住诱惑,失去戒心。而“蝉”善于观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存有戒心,识破了狐狸花言巧语的险恶用心。) 3.联系实际,理解寓意。

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呢?以后遇到这样的人或事,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师相机板书:善于观察、保持清醒、存有戒心、警惕试探)

4.训练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假如乌鸦遇到了蝉,他们会说些什么呢?(预设:乌鸦老弟,你怎么会上狐狸的当呢?难怪人们都说菜鸟呢! 哎哟,蝉老弟,我的肉都被狐狸骗走了,以后你遇到它可要注意呀„„)

5.有感情朗读。

(1)同学们能够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感悟人物形象,能不能通过读来表现出他的语言、神态、动作呢?练读后,指名读。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篇寓言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 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次感受蝉的聪明吧。(齐读最后一句)

(3)你是一个聪明的人吗?你觉得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吸取哪些教训?

生活实例:闯红灯引发交通事故,考试不检查丢分,迷信手机中奖,电视上猜字谜等。 成语故事:拔苗助长、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 6.你知道相关的名言吗?交流。

PPT出示名言共勉。

(1) 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是教育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英)罗素

(2)善于吸取教训会使人一个人迅速成长起来。

环节

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三)总结深化学习方法

1. 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感悟人物形象,这是读一篇寓言故事的方法。那我们如何读整本《伊索寓言集》呢?

2.请同学们阅读课本67页《我读书,我快乐》的内容总结方法。 3.教师总结:

(1)查看《伊索寓言集》目录。

(2)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人物形象,联系实际理解寓意。

(3)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如果是自己的书,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4)借来的书: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作记录,也可自抽读书卡片,抄写点明故事寓言的语句。

(四)课后作业:阅读《伊索寓言集》

1.伊索寓言版本较多,选择合适自己的一本进行阅读,要持之以恒,读完整本书。

伊索寓言中反映的生活经验非常丰富多彩。运用所学的阅读《伊索寓言集》的方法认真阅读《伊索寓言集》,并思考:(1)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寓言故事? 2.这篇寓言展示了什么道理?(3)文中的人物有什么特点?是通过哪些语言、动作或神态体现人物特点的?

六、板书设计

《狐狸和蝉》

语言、动作、神态

(聪明机智)的蝉 (贪婪狡诈)的狐狸

枣庄市台儿庄区张山子镇大单庄小学

杨传萍

第二篇:12伊索寓言《蝉和狐狸》教学设计

12 伊索寓言

《蝉和狐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能从中受到教益。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上台背诵上节课学过的两则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

2、《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同学们还记得吗?谁能讲一讲。(学生复述)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爱听奉承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

4、狐狸是十分狡猾的,今天,狡猾的狐狸又使出了它的老办法——说奉承话来欺骗别人(蝉),不过这回蝉可没有上当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板书课题:蝉和狐狸。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指名朗读课文,请大家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狐狸设下圈套想吃蝉,被蝉识破了。)

三、精读课文,分析形象

1、用最精辟、最简练的四字词语来填空:

(贪婪狡诈、愚蠢凶狠)的狐狸 (聪明机智)的蝉

2、分析狐狸形象,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一只蝉在大树上唱歌,狐狸想吃蝉,便设下了一个圈套。 他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道:“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

A:(贪婪狡诈)的狐狸

(1)设下圈套(板书) ,文中“圈套”指的是什么?(本文指将蝉从大树上骗下来,然后吃掉它。)

(2)它怎样骗蝉的?找出句子读,画出骗术高明的词语。

(3)在炎热的夏天中,你们觉得蝉声如何?(难听,叫人觉得烦躁)看出狐狸虚伪的夸奖

(4)狐狸真的在赞叹蝉声吗?哪个词语一针见血的说出了“不”(故

意赞叹——板书)它真正目的何在?(骗蝉下来好吃掉它)

B:(愚蠢凶狠的)狐狸

“狐狸以为是蝉,就猛的扑了过去。” 理解:

“猛扑”体会出什么了吗?

a﹑迫不及待;b﹑愚蠢——门缝里看人,以为蝉上当了,中了它的圈套,明明是树叶,它却看不清楚,猛扑说明它是愚蠢的,机关算尽,说了半天好话,只抓到一片树叶,可笑至极。

3.分析蝉的形象,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聪明机智)的蝉 (1)“蝉察觉其中有诈,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 a.扔树叶之前,蝉想过什么?

①它狐狸很狡猾,很多人都被骗过,连虎大王都被它玩过一把,我该小心才是。②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可不能被花言巧语所迷惑,成为被人耻笑的“乌鸦接班人”。

b.想像一下,如果这是一只虚荣心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喜欢奉承话的蝉,结果会是怎样?(往下爬,成为狐狸美餐。)

c.会观察,会分析。(看到狐狸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就对它怀有戒心)

这真是一只充满智慧的蝉,它用自己的聪明,使狡猾贪婪的狐狸原形毕露,狼狈不堪。

四、形象对比,体悟寓意:

1.分角色读课文,带着感情去读。 2.齐读课文寓意句子,板书寓意。 善于吸取教训会使人一个人迅速成长起来。

五、板书:

(聪明机智)的蝉和(贪婪狡诈)的狐狸 (愚蠢凶狠)

察觉有诈 设下圈套 怀有戒心 故意赞叹 扔叶试路 猛扑中计

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六、作业:背诵、复述这则寓言。

第三篇:蝉和狐狸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寓言《蝉和狐狸》

3.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形象,感悟寓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前面的两个小寓言,它们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请同学来回忆一下。

2.嗯,同学们说得非常棒,复习工作做得非常细致。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下面一个小故事。

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问问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得《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请一位同学来讲讲这个故事。

3.《狐狸和乌鸦》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呀?

(爱听奉承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

4.我们都知道狐狸是十分狡猾的,今天,我们的大忽悠狐狸又使出了它的老办法——说奉承话来欺骗别人,那这次有没有上当呢?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走入第三个小故事——蝉和狐狸。 (板书:蝉和狐狸)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主人公是谁?讲课什么故事? (狐狸用骗乌鸦的方法骗蝉,但是蝉没有上当。) 2.弄清情节:设置骗局——巧妙设计——揭示缘由

三、精析课文

1.分析狐狸形象,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用精辟的四字词语形容狐狸 A (贪婪狡诈)的狐狸

(1)设下圈套

“圈套”指什么?使人上当受骗的计策,阴谋诡计,坏主意,本文指将蝉从大树上骗下来,然后吃掉。 (2)它怎样骗蝉的?找出狐狸骗术高明的词语,想象一下狐狸赞美蝉时神态是怎样的? a“您”——尊重蝉

“多么美妙”、“真是天才歌唱家”——能用上的好词都用上了 b想象神态(满脸堆笑、虚情假意)

c试着练一练,男女生比赛读,看谁能读出狐狸的狡猾劲。

(3)每当炎炎夏日,我们都听过蝉的叫声,同学们,你们觉得蝉的声音如何啊? (难听,叫人觉得烦躁)

(4)那狐狸真的是在赞叹蝉声吗?哪些词一针见血的说出了“不是”?(故意 赞叹) 那它的目的何在?(吃蝉)

(5)学到这里,面对这只贪婪狡猾的狐狸,同学们有没有想到些成语或歇后语呢? (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 (居心叵测、口蜜腹剑) B(愚蠢凶狠)的狐狸

(1)树叶扔了下去,狐狸以为是蝉,以为蝉上当了,就飞下来了,可以看出它的愚蠢。 (2)“猛扑”体会出什么了吗? a迫不及待 b扑——速度快 c像饿极了的疯狗

d若真是蝉就真的成了每餐了

e愚蠢——它以为是蝉,“猛扑”说明它的愚蠢,机关算尽,说了半天好话,只抓到一片树叶。

2.分析蝉的形象 用精辟的四字词语形容蝉 A(聪明机智)的蝉 (1)察觉——思维缜密 (2)“扔”——试探,警惕性高

(3)蝉说的话,以及“掺杂”、“怀有戒心”体会到蝉因为同伴的受害对狐狸早有警惕。 (4)除了这些,哪些地方也体现了蝉的机智?

——还体现在对待狐狸的态度上,面对用心险恶,要吃掉自己的狐狸,在生死一线之间,也不失温文尔雅之态,“朋友”委婉巧妙,彬彬有礼,但外表下包藏着锋芒。

B想象一下,如果这是一只虚荣心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喜欢听奉承话的蝉,可能会怎样想,怎样做? 想: ①人家赞美我,我不下去,那多不给人家的面子啊!

②很少有人说我歌声美妙,没有人夸我是“天才的歌唱家”,今天难得狐狸夸我。 ③狐狸说了那么多的好话,给它看看又何妨。 做:昂起头,挺起胸,慢慢往下爬。 C这只蝉在扔树叶之前,会想些什么?

①狐狸很狡猾,很多人被它骗过,老虎大王都被它耍过一次,我要小心。

②“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不能被花言巧语所迷惑,成为被人耻笑的“乌鸦接班人”。

③万一狐狸改邪归正,不理它不是不礼貌吗?

④我不妨“扔叶试路”,看看狐狸是不是真的赞美我的。 D蝉看到狐狸迫不及待地凶神恶煞样,又怎样想? ①好险啊,幸亏我考虑周到。 ②果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四、感知寓意

1.分角色朗读课文 (男生——狐狸,女生——蝉,老师——旁白)

2.在你听过的故事或生活中有没有一个人的错误或失败给我们提供教训的呢? (故事:拔苗助长、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守株待兔„„) (生活实例:闯红灯引发交通事故、迷信手机中奖等) 3.你知道哪些相关的名言呢?

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是教育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英)罗素

善于吸取教训会使人迅速成长起来。

五、总结: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虽然很小,但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就像机器猫的任意门,让我们了解到许多做人的道理;也有人说寓言像一座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也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寓言这座桥上走来走去,既可以看见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也可以发现生活的意义。课后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伊索寓言》。

六、作业设计

1.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2.搜集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读一读。

七、板书设计

狐狸

设置骗局

巧作试探

扔叶试路

猛扑中计

第四篇:蝉和狐狸 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蝉和狐狸》(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寓言的寓意,并从中获益 3. 学生能够感受到寓言的魅力,爱上寓言故事,爱上阅读

二、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寓言的寓意,并从中获益

三、 教学方法

比较阅读法 情境教学法 合作学习法 教师示范法

四、 教学准备

课堂所需剪贴画(背景、大树、狐狸、蝉、音符、树叶)

头饰(狐狸,蝉,乌鸦)

五、

(一)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激发兴趣(计划用时5分钟)

1. 同学们,我们上两节课学了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今天呢我们将要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是什么呀?(《蝉和狐狸》)

2. 对,是《蝉和狐狸》。上课之前,同学们想想我们之前有没有学过或者你们听说过的,关于狐狸的寓言故事啊?

(《乌鸦和狐狸》、《狐假虎威》、《狐狸和葡萄》) 3. 在我们之前学过的寓言故事中,狐狸是什么样的形象呢(你对狐狸有什么看法呢)?(老师指名回答);{狡猾、贪婪、有小聪明} 4. 那和狐狸打交道( 来往)的乌鸦、老虎啊,结果怎么样呢?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都被狐狸骗了,乌鸦和老虎都丢掉了他们的食物)

第 1 页 共 4 页 (爱听奉承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

5. 今天狐狸又故技重施,用它的好听话来欺骗别人,我们的主人公之一 蝉 有没有上当受骗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 整体感知,解决问题(计划用时8分钟) 1. 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4分钟)

a, 同学们,先大声朗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b, 教师指名读生字词;后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 字(戒、粪)

词(圈套、美妙、歌喉、掺杂、粪便、戒心)

2. 复述课文,理解大意(6分钟)

a, 同学们,现在再默读课文,然后告诉老师这篇课文讲的是怎样一个故事,好不好?

b, 学生先小组讨论,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可以据情况提示学生:地点、时间、人物、事件(干什么)、过程以及事情的结果。 c, 教师复述课文,并用剪贴画表现课文内容

(这则寓言故事,把我们带到了一根大树下,{出示大树}一只狐狸站在大树下,{出示狐狸},故事就发生在这,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蝉和狐狸{出示蝉}。夏日的一天,蝉正在树上大声的欢唱{出示音乐符}{提问:同学们,夏天天气很热,人也很烦躁,这个时候蝉大声的叫,一般,大家会不会喜欢蝉的叫声啊?},可是狐狸却赞叹蝉的歌声非常美妙!为什么呢?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写板书:

狐狸

怀有戒心

设下圈套

察觉有诈

故意赞叹

树叶试探

猛地扑去

揭示原由

原形毕露

(三) 精读寓言,理解寓意(计划用时22分钟)

1. 同学们读了这篇寓言,你对哪一个寓言人物印象更为深刻,是主人公狐狸还是蝉呢?说说你的理由。(6分钟)

第 2 页 共 4 页 a, 狐狸:

狡猾、贪婪、居心叵测、口蜜腹剑

体现在:设下圈套——故意赞美——猛地扑了过去

提问1:小朋友,有哪些词能够表现狐狸的狡猾、贪婪呢,找找课文中哪些词表现了狐狸在说奉承话?

(提示学生重点注意课文中的“故意”、四个“您”、“猛地”、“扑了过去”) 提问2::把“故意”、“猛地”去掉,将“您”改为“你”,我们再来读一读

二三两节,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啊?

(前后对比阅读,请学生说出其中的不同,哪一个更好些?) b, 蝉:机智、聪明、善于思考与观察、能从别人的灾难里吸取教训

蝉的机智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察觉有诈——怀有戒心——试探——避免上当)

2. 同学们,了解了蝉的机智和狐狸的奸诈贪婪,让我们带着感情再来读一读,好不好?要读出狐狸的狡猾、谄媚的语气和蝉冷静的语气!(6分钟) a, 学生教师齐读旁白,教师扮演狐狸,学生扮演蝉。(提示学生重读词语“故意”、“赞叹”、“您”、“猛地扑了过去”)

3. 分角色表演(1组)(两个学生阅读蝉和狐狸的部分,而学生们阅读旁白)

小朋友们,学习了这篇寓言,小朋友想不想扮演一下狐狸和蝉呢? (动作指导:站在树的对面,扔树叶,猛地扑了过去 语调指导:狐狸的谄媚,蝉的冷静,自信) 故事表演拓展(1组)。

课文表演同上,“听了蝉的话,狐狸灰溜溜的走了。这时那只上了狐狸当的乌鸦飞了过来,它会对蝉说什么呢?我们来继续演一演”

4. 同学们,比较一下《乌鸦与狐狸》和《蝉和狐狸》,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乌鸦会上狐狸的当而蝉却能避免上当呢?(4分钟)

蝉:善于思考、观察,能从他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能够战胜别人的花言巧语。

乌鸦:爱听别人的奉承,不能抵抗住别人的花言巧语

点明寓意:一个聪明的人,总是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齐读)

第 3 页 共 4 页 5.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很多人的失败、灾难可以给我们带来思考、教训,大家来说一说。(4分钟)

(同样的错误不要犯两遍,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拔苗助长,牧童和狼,滥竽充数,拔苗助长,亡羊补牢,手机诈骗)

(四) 推荐书籍,拓展延伸(计划用时8分钟)

1. 小朋友们真聪明,小朋友啊不仅要牢记这个道理,还能将它付诸实践,好不好?在现实的生活中,要善于思考与观察,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2. 这几天我们学了三个寓言故事,他们分别是?

《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

3. 同学们,你比较一下,寓言故事和我们平时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呢?

(寓言简短,寓意深刻。多采用童话、故事表现,生动有趣,发人深省)

4.那同学们喜不喜欢寓言故事啊?在这呢,老师呢给你们推荐一本书《伊索寓言集》。在这本书里啊,全部都是有趣的寓言故事,同学们可以挑选一些感兴趣的仔细看一看,然后向班里给其他同学推荐推荐。好的,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小朋友们再见!

第 4 页 共 4 页

第五篇:蝉和狐狸教案

《蝉和狐狸》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寓言《蝉和狐狸》。

3、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形象,感悟寓意。 教学重点:

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从中获得启示和教益。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赏析理解《蝉和狐狸》中的蝉为何能识破狐狸的骗局,避免上当。 教学准备:

《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前面的两个小寓言,它们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请同学来回忆一下。(指名学生回答)

2、嗯,同学们说得非常棒,复习工作做得非常细致。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下面一个小故事。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问问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得《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请一位同学来讲讲这个故事。

3、《狐狸和乌鸦》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呀?(爱听奉承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

4、我们都知道狐狸是十分狡猾的,今天,狐狸又使出了它的老办法——说奉承话来欺骗别人,可是这次狐狸的计策却失败了,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 们一起走入第三个小故事——蝉和狐狸。(板书:蝉和狐狸)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将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查字典或使用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

2、思考:本文的主要角色是谁?讲了什么故事?寓意是什么?

三、精析课文

1、分析狐狸形象,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用精辟的四字词语形容狐狸。 A(贪婪狡诈)的狐狸

(1)设下圈套

“圈套”指什么?(使人上当受骗的计策,阴谋诡计,坏主意,本文指将蝉 从大树上骗下来,然后吃掉。)

(2)它怎样骗蝉的?找出狐狸骗术高明的词语,想象一下狐狸赞美蝉时神态 是怎样的?

a“您”——尊重蝉

“多么美妙”、“真是天才歌唱家”——能用上的好词都用上了 b想象神态(满脸堆笑、虚情假意)

c试着练一练,男女生比赛读,看谁能读出狐狸的狡猾劲。

(3)每当炎炎夏日,我们都听过蝉的叫声,同学们,你们觉得蝉的声音如何 啊?(难听,叫人觉得烦躁)

(4)那狐狸真的是在赞叹蝉声吗?哪些词一针见血的说出了“不是”?

(故意 赞叹)那它的目的何在?(吃蝉)

(5)学到这里,面对这只贪婪狡猾的狐狸,同学们有没有想到些成语或歇后 语呢?

(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居心叵测、口蜜腹剑) B(愚蠢凶狠)的狐狸

(1)树叶扔了下去,狐狸以为是蝉,以为蝉上当了,就飞下来了,可以看 出它的愚蠢。

(2)“猛扑”体会出什么了吗? a迫不及待 b扑——速度快 c像饿极了的疯狗

d若真是蝉就真的成了每餐了

e愚蠢——它以为是蝉,“猛扑”说明它的愚蠢,机关算尽,说了半天好话, 只抓到一片树叶

2、分析蝉的形象,用精辟的四字词语形容蝉。 A(聪明机智)的蝉 (1)察觉——思维缜密

(2)“扔”——试探,警惕性高

(3)蝉说的话,以及“掺杂”、“怀有戒心”体会到蝉因为同伴的受害对狐狸

早有警惕。

(4)除了这些,哪些地方也体现了蝉的机智?

(还体现在对待狐狸的态度上,面对用心险恶,要吃掉自己的狐狸,在生死一线之间,也不失温文尔雅之态,“朋友”委婉巧妙,彬彬有礼,但外表下包藏着锋芒。)

B想象一下,如果这是一只虚荣心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喜欢听奉承话的蝉,可能会怎样想,怎样做?

想:(1)人家赞美我,我不下去,那多不给人家的面子啊!

(2)很少有人说我歌声美妙,没有人夸我是“天才的歌唱家”,今天难得狐狸夸我。

(3)狐狸说了那么多的好话,给它看看又何妨。 做:昂起头,挺起胸,慢慢往下爬。 C这只蝉在扔树叶之前,会想些什么?

(1)狐狸很狡猾,很多人被它骗过,老虎大王都被它耍过一次,我要小心。

(2)“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不能被花言巧语所迷惑,成为被人耻笑的“乌鸦接班人”。

(3)万一狐狸改邪归正,不理它不是不礼貌吗?

(4)我不妨“扔叶试路”,看看狐狸是不是真的赞美我的。

D蝉看到狐狸迫不及待地凶神恶煞样,又怎样想?

(1)好险啊,幸亏我考虑周到。

(2)果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四、感知寓意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在你听过的故事或生活中有没有一个人的错误或失败给我们提供教训的呢?

(故事:拔苗助长、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守株待兔……)

(生活实例:闯红灯引发交通事故、迷信手机中奖等)

3、你知道哪些相关的名言呢? 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是教育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英)罗素

善于吸取教训会使人迅速成长起来

五、作业设计

1、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2、搜集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读一读。

六、板书设计

狐狸:设下圈套 赞美歌声,为了吃蝉 狡猾、奸诈

蝉: 识破诡计 察觉有诈,进行试探 聪明、警醒

七、教学反思

《蝉和狐狸》是《伊索寓言》中的一则,主要是讲了狐狸花言巧语想把蝉从树上骗下来吃掉,但聪明的蝉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没有上狐狸的当。这个故事生动有趣、跌宕起伏,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和思考,积极吸取教训,不犯同样的错误。在这堂课上,我与学生一直处于“对话”的状态,与同学们一起朗读体会狐狸的狡诈,想象蝉的内心活动,我觉得只有在师生的有效互动中,真正的民主课堂才能建立,也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能畅所欲言。

当然,在某些环节的处理上,我认为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在讲课时,感情的投入与感染能力还有待加强;故事寓意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有效联系上引导的还不够多,不够深。对此,我也将继续努力,不断学习、提升。

上一篇:包装班长岗位职责下一篇:第26个教师节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