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中班主任制度改革的思考

2022-09-11

1 高中班主任制度的理论阐释

1.1 班主任制度的历史演进

1942年, 绥德专署教育科的《小学训导纲要》中第一次提出“班主任”概念。1979年, 教育部颁发《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要求》, 明确规定了班主任制度。1995年, 《中学德育大纲》指出班主任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2004年, 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进一步明确规定:“完善学校的班主任制度, 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 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

1.2 现代班主任的作用

深入高中班主任管理实践, 不难得出, 班主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领导者。肩负着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健康成长, 在班级各项活动顺利开展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中, 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二是引导者。对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负有主要责任, 在学生的学习、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中起引导作用, 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自觉和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三是协调者。负责学校、家庭、班级、任课老师等方面的交流和沟通, 积聚各方有利因素, 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总之, 现代班主任, 对于启迪学生心智、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培养学生成为有益于国家、人民的人, 负有重大责任。

2 当前高中班主任制度改革面临的困境

2.1 制度设计不合理

目前, 高中班主任制度安排不是十分科学合理, 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班主任工作规定不明确, 任务大而笼统, 使得班主任疲于应付, 工作重点不突出, 效果不明显。二是多头领导之困, 总务处、教务处、办公室等部门都可以向班主任下命令, 削弱了班主任工作的独立性, 降低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三是班级管理只是班主任的事情, 任课老师的任务就是上好课, 其在学生管理方面处于被动地位, 这无疑是极大的教育资源浪费。

2.2 评价机制不健全

当前高中班主任评价机制尚不能完全体现客观、公正, 存着不少问题。一是不重视过程的评价, 侧重于学期和学年结束时对其笼统评价, 把学生是否“犯错误”当作班主任考核的依据, 造成班主任工作重点的转移。二是过度重视学生分数, 形成了“学生分数高, 就是班主任水平高”的错误认识, 以致班主任忽视学生全面发展, 片面追求学生分数的提升。三是校长评价制度不完善, 部分校长工作任务繁重, 不能深入实际了解班主任的真实水平, 往往从一些片段或汇报来评价班主任管理工作, 这极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挫伤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2.3 培训制度不完善

目前, 高中班主任培训制度不健全, 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一是培训机会较少。不少学校“重使用轻培养”, 很少举办班主任管理培训班。现有的班主任培训班, 针对性不强, 实用性不高, 以至于很多班主任老师工作中仍感到力不从心。二是培训内容和形式跟不上时代发展。现有的培训, 只注重理论宣讲, 缺乏实际经验讲授, 大部分班主任提不起兴趣, 学习积极性不高, 使其在培训后怎样具体开展工作仍存在困惑。三是培训方式呆板单一。高中班主任成员的年龄、知识、社会和素质结构有很大不同, 现在举办的培训班多侧重于通识教育, 不能满足各个层次班主任的需求, 使得培训不能产生实际效果。

3 进一步完善高中班主任制度的路径选择

3.1 完善班主任制度设计

完善高中班主任制度制度安排, 是保障班主任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一是建立科学的选配班主任机制。打破校长一人选派的旧体制, 完善师生评选班主任制度, 实行班主任见习期制度, 健全班主任退出机制, 选配一批高素质、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当班主任。二是逐步完善班主任激励制度。明确和细化班主任管理任务、岗位职责, 完善班主任职级评定制度, 探索建立班主任参与教学管理有效路径。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建立合理物质激励机制。三是加快“班级导师制”建设。把育人融入教书过程中, 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探索任课老师参与班级管理有效路径, 实现教育资源合理、有效配置。

3.2 健全班主任评估机制

构建科学、合理班主任评估机制, 对强化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有重大现实意义。一是侧重管理方法和工作效能。打破偏重工作量的评估机制, 引导班主任学习和掌握先进班级管理方法,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创新工作思路。二是健全任课老师和学生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定期对班级管理情况展开问卷调查, 完善问卷形式和内容, 侧重对学生凝聚力和素质以及日常规范的考察, 引导任课老师和学生对班级管理建言献策, 激发其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潜能。三是促进互评和自评有结合, 更加注重班主任自我评价, 建立民主、协商、共建的评价制度。

3.3 创新班主任培训制度

加强高中班主任专业技能培训, 有利于提升班主任管理素养, 有利于提升班主任班级管理效果。一是完善制度保障, 把培训与工资、晋升挂钩, 促进培训与班主任职业发展、学校发展有机结合, 持续、经常举办班主任培训班, 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培训。二是着力加强校本培训, 注重提升班主任育人理念、敬业精神、道德品质、专业知识和技能等综合素质, 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促进管理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紧密结合。三是建立多层次培训模式, 把班主任分为新、老班主任, 新班主任侧重于实践经验和工作能力的培训, 加强对管理细节的培训, 如培养和使用班干部、班主任计划和总结、家访和开家长会等;老班主任侧重于对工作方法的创新培训, 加强德育科研相关培训, 如科学管理方法、提升工作效能、总结工作经验等。

摘要:新世纪以来, 我国高中班主任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班主任综合素质显著提升。但是, 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也给高中班主任制度带来了严峻挑战, 如制度设计不合理、评价机制不健全、培训制度不完善等。因此, 必须完善班主任制度设计, 健全班主任评估机制, 创新班主任培训制度, 实现高中教育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制度

参考文献

[1] 杨楚洵.浅谈高中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和途径[J].中国-东盟博览, 2012, (11) .

[2] 李之.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工作的优化策略[J].科技风, 2012, (23) .

上一篇:浅谈纪检监察工作向项目一线延伸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下一篇: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企业内控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