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身边的首因效应

2022-08-22

第一篇:浅谈身边的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之体会

读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其中的每一个效应,都给我很多的启发。现就其中的《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一节,来谈谈我粗浅的体会。

当我们接触到新的人和物,或到了新的环境,我们可能会自然不自然的对周围的人、物和环境,作出初步的评价。而且这种初步的印象在一定时间或者是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改变。甚至会影响到今后我们与这些人的交往和合作关系。这就是这本书上说的首因效应。

以前的时候,有个同事曾说过,开学之初的每一次分班,都会给相当一部分学生以新生的机会。他们或者借助于老师的改变,而一改自己拖沓懒散的恶习,成为积极上进、知事明理的好学生;或者遇到了投缘的同学知己,给了自己莫大的帮助,从而脱胎换骨、改头换面,变得善解人意、人缘倍增。

作为老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往往也会根据学生的第一表现来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甚至戴着这样的有色眼镜对待他们,左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了学生的一生和前途,看来我们得小心一些了。尤其是看了《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中的《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一节,今后我们得摘掉这样的有色眼镜,既要看学生的第一表现,也要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点进步来评价他们,从正面以积极的心态和语言来教育学生,以造就他们每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

如果一旦有的学生坠入生活和学习的低谷,我们也可以根据《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中的近因效应的理论来教育他们。因为无论是成绩的提升还是人际关系的改善,都是与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分不开的。我们完全可以用自己的每天进步一点点,积少成多,来改善自己的学习状况人际交往,提高学习成绩。因为老师和同学们除了注意自己的第一印象,还特别关注周围人的近来的表现。

在批评教育学生时,除了苦口婆心的对学生讲理(也就是给他一巴掌)之外,别忘了最后再给他一个甜枣,设身处地的说,这是为了他好,否则我也不会这么批评教育你。再结合学生的近来的一丁点在别人看来也许是微不足道的进步,予以表扬并提出希望。使他忘掉之前的一巴掌之痛,已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当然《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这一章给人的启发还远远不止这些,也恳求大家原谅我这些粗浅的认识。

第二篇:管理心理学分析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范文模版)

管理心理学解读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摘要: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均是生活中常见的心理效应,它们在很多人际交往领域均有体现。如何在生活、管理中运用好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值得我们思索。

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之——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叫做社会知觉,它是指各种社会信息所形成的知觉,社会知觉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心理活动。在社会知觉的概念中,印象形成有几大效应,其中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对工作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虽然是两个心理学术语,但其实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如先入为主、以貌取人的现象就体现了首因效应,而与好朋友因小事闹别扭则体现了近因效应。下面就分别介绍一下这两种心理效应及其运用,再简单地做一下对比分析。

(一)首因效应

① 首因效应的概念

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它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它是由第一印象(首次印象)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倾向,许多人习惯称之为“第一感”。 ② 案例引入理解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新闻系的毕业生正急于寻找工作。一天,他到某报社对总编说:“你们需要一个编辑吗?”“不需要!”“那么记者呢?”“不需要!”“那么排字工人、校对呢?”“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也没有了。”“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说着他从公文包中拿出一块精致的小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佣”。总编看了看牌子,微笑着点了点头,说:“如果你愿意,可以到我们广告部工作。”这个大学生通过自己制作的牌子表达了自己的机智和乐观,给总编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引起其极大的兴趣,从而为自己赢得了一份满意的工作。这种“第一印象”的微妙作用,就是首因效应。 同样,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

这些都是首因效应在生活中的具体写照,可以说它我们思维的一种自然而然的倾向性。

③ 首因效应的理论解释

首因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在一定条件下,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即使人们同样重视了后面的信息,也会认为后面的信息是非本质的、偶然的,人们习惯于按照前面的信息解释后面的信息,即使后面的信息与前面的信息不一致,也会屈从于前面的信息,以形成整体一致的印象。

对于这种因信息输入的顺序而产生的效应的现象,理论上种种不同的原因解释。一种解释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所形成的最初印象,构成脑中的核心知识或记忆图式。后输入的其他信息只是被整合到这个记忆图式中去,即这是一种同化模式,后续的信息被同化到了由最先输入的信息所形成的记忆结构中,因此,后续的新的信息也就具有了先前信息的属性痕迹。另一种解释是以注意机制原理为基础的,该解释为,最先接受的信息则易受忽视,信息加工粗略。总的说来,大脑处理信息的特点是形成首因效应的内在原因。

④ 如何把握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的产生与个体的社会经历、社交经验的丰富程度有关。如果个体的社会经历丰富、社会阅历深厚、社会知识充实,则会将首因效应的作用控制在最低限度;另外,通过学习,在理智的层面上认识首因效应,明确首因效应获得的评价,一般都只是在依据对象的一些表面的非本质的特征基础上而做出的评价,这种评价应当在以后的进一步交往认知中不断地予以修正完善,也就是说,第一印象并不是无法改变,并不是难以改变的。就如我们听多了不要以貌取人后,当评价陌生人时就会提示自己不要以貌取人,自主控制首因效应的强度。 ⑤ 首因效应的运用

既然首因效应对我们的认识有很大的作用,如何将其更好地运用于生活及企业管理等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影响较大,在日常交往过程中,

1 尤其是与别人的初次交往时,一定要注意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第一印象主要是依靠性别、年龄、体态、姿势、谈吐、面部表情、衣着打扮等,判断一个人的内在素养和个性特征。

因此,在交友、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展示给人一种极好的形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这在社交活动中只是一种暂时的行为,更深层次的交往还需要您的硬件完备。这就需要你加强在谈吐、举止、修养、礼节等各方面的素质,不然则会导致另外一种效应的负面影响,那就是近因效应。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注重仪表,至少让人看起来干净整洁。整洁容易留下严谨、自爱、有修养的第一印象,尽管这种印象并不总是准确。人们交往种所谓“先敬罗衣后敬人”就是这个原因。美国总统林肯也曾因为外表的偏见拒绝了朋友推荐的一位才识过人的阁员。当朋友愤怒的责怪林肯以貌取人,说任何人都无法为自己的天生外貌负责时,林肯说:“一个人过了40岁,就应该为自己的外貌负责。”虽然林肯以貌取人虽值得商榷,我们却不能忽视第一印象的巨大影响作用,无论外在和内在,我们应该格外注重。其次,要注意言谈举止,让自己显得落落大方,倘若还能做到言辞幽默,侃侃而谈,举止优雅,可谓是锦上添花,一定会在对方心里得个高分。并且这一印象会长时间地左右对方未来对自己的判断。

在管理中我们也可以运用首因效应。比如老板给一个新员工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如果老板在一开始能够对新员工多一些理解与帮助,让新员工感到温暖,那么要留住员工的心也就容易很多,通俗地讲就是“胡萝卜政策”。反之,如果要给员工留下严肃谨慎的印象,那么一开始对工作的要求也就不能马虎。

(二)近因效应

① 近因效应的概念与解释

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前后信息间隔时间越长,近因效应越明显。原因在于前面的信息在记忆中逐渐模糊,从而使近期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更为突出。

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系列材料后进行回忆时,对该系列中的最后几个项目的回忆与对它们的识记相距时间最短,因而是从短时记忆中提取的。这种观点用改变识记与回忆之间间隔时间的方法进行实验可以得到证明。延缓回忆对首因效应没有影响,但却消除了近因效应,这说明短时记忆的提取促成了近因效应。在人的知觉中,如果前后两次

2 得到信息不同,但中间有无关工作把它们分隔开,那么后面的信息在形成总印象中起作用更大。

② 近因效应的体现

近因效应多体现在我们在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因此,也称为“新颖效应”。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这也是一种近因效应的表现。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这两种现象很常见。例如两个学生本来相处得很好,甲对乙堪称关怀备至,可是却因最近一次“得罪”了乙,就遭到乙的痛恨,这就属于近因效应的作用。在经常接触、长期共事的人之间,彼此之间往往都将对方的最后一次印象作为认识与评价的依据。并常常使彼此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发生质和量的变化。现实生活中的友谊破裂、夫妻反目、朋友绝交等,都与近因效应有关。 ③ 近因效应的影响

近因效应使我们仅仅根据人的一时一事去评价一个人或人际关系,割裂了历史与现实、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妨碍我们客观地、历史地看待人和客观事实,常常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冲突,影响了我们对人和事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和判断,对我们的实际工作和生活有着较大的影响。

受近因效应的影响,有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往往改变原有看法,作出错误判断,如有的企业组织一直软弱瘫痪,最近因某职工见义勇为受到媒体和上级的表扬,就被认为一贯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用近期一时一事来肯定或否定一个企业的全面工作,很容易片面、失误。

朋友之间的负性近因效应,大多产生于交往中遇到与愿望相违背,愿望不遂,或感到自己受屈、善意被误解时,其情绪多为激情状态。在激情状态下,人们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和对周围事物的理解能力,都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容易说出错话,做出错事,产生不良后果。 ④ 近因效应的把握

如前所述,在人际交往中,近因效应在印象的形成中对人际知觉的准确性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为在交往过程中最后接受到的信息往往会更改或是覆盖之前既有的信息,进而影响着对他人印象的形成。所以,一个人给他人以好的印象并不难,难的是维护自

3 己在他人心目中已经形成的好的印象。这就需要自己不断地努力,不做有损自己既有好的形象的事,以使自己给他人的近因效应与既往保持一致,或是更好。

但是,近因效应也不是不能改变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当近因效应形成后,如若进行延缓回忆,并在延缓期间加入干扰性的作业以防止复述,这种已经形成的近因效应便会减弱甚至消失。这就告诉我们当个体发生了错误,给他人以坏的近因效应后,只要我们处理的得当就有可能挽回印象的损失。

所谓的处理得当,首先要充分暴露事实真相,以消除他人各种可能的疑惑,这样才能达到延缓他人对你有过的错误的回忆;其次是要坦诚面对他人,在尽可能解疑释惑的同时,让自己在各方面做的比过去更好,而不总是纠缠在原有的问题之中,以实现减少他人对你曾经的错误的再复述;最后,所谓的处理得当还要求有坚持的恒心,绝不是通过你一两次的短暂的努力就可以迅速消除他人已经形成的近因效应。应该通过自己更进一步的努力表现,在他人的心目中形成新的近因效应,你与他人的交往才有可能走向和谐。

⑤ 近因效应的运用

近因效应虽然有很多负面影响,但我们同样可以将其运用于生活中,谋取更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记忆的内容既有直观形象的,更有逻辑抽象的;既有生动丰富的,也有单调枯燥的。在同一个系列内,作了即时回忆后,系列尾部的内容通常都会有较中部明显的记忆效率,这对我们的学习将会有很大帮助。

而在人际交往中,既然近因效应在印象形成中占很大比重,就要在同事、朋友、同学等熟人间尽量不要把话说死把事做绝,时不时留下一点好印象。凡事在先,须加忍让,防止激化。待心平气和时,彼此再理论,明辨是非,以改变改善原来的印象,让近因效应成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三)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的对比分析

近因效应是存在的,首因效应也是存在的,那么,怎么样去解释这种“矛盾”的现象呢?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依附于人的主体价值选择和价值评价。在主体价值系统作用下形成的印象,被赋予了某种意义,被称为加重印象。一般而言,认知结构简单的人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认知结构复杂的人更容易出现首因效应。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对陌生人的知觉,第一印象有更大的作用,因此不熟悉或少见的人之间容易出现首因效应;而对于熟悉的人,就是在彼此已经相当熟悉时期,对他们

4 的新异表现容易产生近因效应。

心理学家曾作过一项实验,这项实验分两段进行:第一段,向四组大学生介绍一个陌生人。对第一组说,这是一个外倾型的人;对第二组说,这个人是内倾型的;在第三组,先讲述这个人的外倾特征,后讲述他的内倾特征;在第四组,先讲述这个人的内倾特征,后讲述他的外倾特征。然后,让这四个组学生分别想象出对这个陌生人的印象。第一组和第二组学生得到的印象是显然易见的。在第三和第四组中,关于这个陌生人的印象完全符合提供信息的顺序,总是先提供的信息占优势。也就是说,第三组学生普遍把陌生人想象为外倾型,第四组普通把他想象为内倾型。第二段,给另外两级学生按上述第三和第四组同样的顺序描述一个人,所不同的是在先描述他的内倾或外倾特征之后,中间插做其他事情,如让学生作一些不太复杂的数学习题,然后再描述相反的性格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最后描述的特征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外,我们从概念中也可看出,首因效应是不可避免而且持续时间很长的,而近因效应针对的并非是开始部分,而是末尾部分对中间部分的优势。二者并不矛盾,只是体现的时间和强度不一样。

应该明确的是,不论是首因效应还是近因效应,都是短期效应,据此决策都有一定的片面性。既然如此,只要善加应用,规避它们的负面影响、充分利用它们的心理学价值,就会很好的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继而取得工作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第三篇:巧妙利用“首因效应”,实现班级管理工作“开门红”

广西桂林市第八中学

肖满涛

2004年2月

【摘

要】

班级管理工作既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巧妙利用“首因效应”,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是实现班级管理工作“开门红”的有效良策。紧跟着留下多次好印象,稳固树立班主任老师威信,全面实现班级管理丰收。

【关键词】

班级管理,首因效应,应用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层组织。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组织者,领导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学校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和能力的培养,主要都是通过班主任精心组织和安排下在班级中进行的。班主任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以及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的实施。班主任工作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祖国所需建设人才的健康成长。班主任工作意义重大,任务繁重。它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我们在从事班级管理工作的实际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现象,其中心理效应在教育中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如果我们深入了解这些效应的特征及其作用,便可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因此,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应充分地利用和发挥各种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克服和避免其消极影响和作用,从而提高学校班级管理工作效益和质量。本文主要谈谈利用“首因效应”,实现班级管理工作“开门红”的作法和体会。旨在给同行,尤其是给新班主任,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去年秋,我接任了一个高一新生班的班主任。虽然我有过多年从事班级管理工作的经验,但因为每一个班级都是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对象不同,其心理和生理特征都有所不同,他们学习的基础和能力都不一样。而且,我还是第一次尝试高中班的班主任工作。更有甚者,这一届学生生源较差。其原因是,我校去年的中、高考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恰巧我市高中招生实行改革:由考生和家长自由择校。这样,我们学校也就没有了“名气效应”优势。不少即使来到了我校就读的学生,还多少存在几分遗憾,有的甚至还感到失望。对此,我早有思想准备。但是,这无疑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尤其是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因此,我不敢掉以轻心。记得和学生第一次见面是在军事夏令营活动的第一天,当时,我虽然面带笑容主动积极地向这些素不相识的学生打招呼,可其中许多人反应冷淡,给人留下的是一种失去信心和懒散的印象,顿时我感觉到,要管理好这样的班级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啊!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于是,我决心抓好军事夏令营活动,使自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迈好班级管理第一步。

军事队列训练开始前,我面向全班同学发表了富有激情的演说,并确立了班级的行动指南(俗称“班训”):我们是高2003届6班的主人,并以此为终身荣耀!在演说中我谈到:“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地考入了一个校园宽广优美,拥有39年办学历史和经验,曾载誉过辉煌的学校,我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欢迎!并预祝大家在这里健康成长,靠勤奋和智慧去实现我们更高的梦想!我有缘作为你们的班主任,感到非常高兴。我愿做大家的老师,更愿做你们的知心朋友,为大家引路、排忧、解难!我们虽然分在普通班,但是,我们在各方面完全可以和重点班做得一样好,甚至可以做得比他们更好„„。”通过鼓励和激发,同学们的士气骤然高涨。接着,我们一起确定了这次军训的共同奋斗目标:力争军事比武和内务比赛中获年级优胜奖。然后,我请教官提出了军训期间的相关要求和注意事项。有了班级的行动指南和奋斗目标,大家就可以齐心协力,为之而努力拼搏了。

军事队列训练开始了,我看到同学们都能按照教官的要求认真地训练,心里感到非常高兴。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第一天会操后,我班的表现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在随后的几天训练过程中,我和教官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耐心指导、给予鼓励的原则,功夫不负有心人,军训成效显著。在最后的军事会操和军事内务比赛中,均获年级第二名,实现了预期目标。

在军事夏令营活动中取得的成功,大大地鼓舞了同学们的斗志,我本人在同学们中产生了很好的第一印象,为下一步的班级管理工作铺平了道路。随后,我又不失时机地鼓励同学们戒骄戒躁,继续团结拼搏。一学期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在学校第33届田径运动会上我班团体总分获年级第二名;在学校迎评估检查板报比赛中获优胜板报奖;在2004年元旦文艺汇演中我班全班大合唱和七人现代舞参加演出并获二等奖;全期有五次(十周)获得学校“五项达标创优流动红旗”;在期末全市教学质量检测会考中,我班有一名同学各科总分获年级第5名,另有10位同学进入年级前100名。

可见,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特别是对于班主任老师面对新的班级群体来说,第一印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由初次见面时所形成的对于一个人或群体的印象,在教育心理学中被称为“首因效应”。我正是因为熟知这种首因效应对班级管理的巨大作用,所以,一开始我就十分注意自己给学生留下难忘的第一印象,实现了班级管理工作的开门红。

教育心理学中也特别强调:“教师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威信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善于进行第一印象的管理,注意自己与学生第一次交往中的形象塑造,力求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那么,作为班主任,主要需注意做好哪些方面的最初印象管理呢?

第一,见好第一次面。班主任与学生进行第一次见面或谈话时,要事先做好充分准备。老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道德情操的使者”,因此,第一次见面时,从穿着到言谈举止,都应做学生的表率。谈吐当中既显示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语言表达的才华,又要贴近学生生活,始终表现出对学生的理解、关爱和鼓励,力求一开始就留给学生“是他们的良师益友”的印象。

第二,上好第一堂课。教师给学生上的第一堂课,在学生的记忆中往往是非常深刻的。课上得成功与否,将关系到教师威信的建立。因此,第一堂课,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但备好教材,还须在课堂语言,表情,教法,学生的学法指导等方面做好准备,要力求给学生留下“你是一位治学严谨,知识渊博,热心教学,工作认真,教学能力强的优秀教师”这样一个良好的印象。作为班主任老师,他(她)一旦被学生认为是一位优秀的任课教师,其日后的班级管理工作就会得心应手。

第三,改好第一次作业。作业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认真批改,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绩效强化”的作用。学生对教师的第一次作业批改,往往极为重视,印象也十分深刻。因此,班主任在批改学生第一次作业时,应特别仔细,做到严格要求,决不马虎从事,一开始就留给学生“要求严格,工作一丝不苟”的印象。

第四,组织好第一次升国旗活动。国旗是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升国旗”是一项非常严肃的活动,旨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故班主任一定要重视此项活动的开展。学生对在第一次活动中的表现所产生的深刻印象,有可能迁移到以后的行为表现之中,并逐步形成习惯。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抓好学生的第一次升旗,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给学生“纪律严明”的印象。

第五,做好第一次课间操。学生在课间操上的表现,足以看出这个班级的精神风貌。因此,作为一名有经验的班主任老师,一定会认真抓好课间操。给学生留下“人人认真出操,个个为班级添辉,打造优良班风”的深刻印象。

第六,开好第一次班会。班会,尤其是主题班会,是对学生进行理想和前途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习惯养成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好途径。第一次班会留给学生的印象尤为深刻,班主任一定要结合实际,精心组织和安排好,使之生动活泼,达到教育目的。班主任老师应力求表现出自身良好的政治素质,较高的思想理论水平,较强的组织管理才能和科学的工作方法,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也为今后的班会起到示范作用。

第七,组建好第一届班委会。班干部是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培养和使用好班干部,不仅是搞好班级工作的重要一环,而且是培养和锻炼人才的重要手段。班委会的组建培养使用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班风的形成。因此,有经验的班主任一定会慎重组建好第一届班委会。选拔班干部的方式多种多样,应根据班级实情,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采取“民主推荐,竞争上岗,全面考核,注重培养,量化管理”的模式组建好第一届班委会,给学生留下“班主任做事公道,眼里人人平等”的好印象。这样有利于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让大家都来关心班级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班级管理工作有了广阔的前景。

第八,搞好第一次大扫除。大扫除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因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的差异,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有所不同,少数学生不爱劳动,喜欢占小便宜。因此,作为班主任,一定要精心组织好第一次大扫除,给同学留下“爱劳动,讲卫生,能吃苦,组织安排能力强”的良好印象。让学生产生“不能偷懒,不去偷懒”的观念。

第九,抓好第一次考试。素质教育并不排斥考试,因为考试本身需要能力,当然,考试需要科学化,不能为考试而考试,尤其不能单凭考试成绩去评价学生,甚至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考试作为检测素质教育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必不可少。同时,通过考试培养学生诚信的品质,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因此,班主任老师要认真组织好班上的每一次考试,尤其是第一次考试。考前对同学们宣讲考试的意义和作用,并制订考场规则,考试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情况,监控学生行为,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教育。好的考风有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总之,通过抓好第一次考试,给学生留下“学习需要严谨,做人务须诚实守信”的深刻印象。

第十,处理好第一次意外事件。班主任老师在处理班上第一件意外事件时,要注意慎重,面对意外的情况,要快速作出反应,及时果断采取恰当的措施,表现出高度的教育机智和睿智,力求给学生“沉着冷静,稳重灵活,善于机智处事,值得大家信赖”的印象。

其实,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许多其它的第一次 只要大家用心留意,灵活机智地采取合理科学的应对策略,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美好印象,从而构筑起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和威信。当然,在学生面前获得良好的第一印象,并不是纯粹的教育方法和策略问题,更不是假惺惺的临时伪装,而是班主任平时积累和养成的思想,作风,知识,文化,才能等的集中体现。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因此,我们在获得了美好的第一印象,放好了“第一把火”,实现了班级管理工作“开门红”之后,还应紧跟着留下第二,第三„„等更多次数的美好印象,并辅以“学生日常行为考核”,“学生学习行为规范管理”等手段,使班级管理既严格,又具活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地信任班主任,班主任的威信才得以巩固,首因效应在班级管理中才真正起到开路先锋的作用,为班级管理带来“美丽的彩虹”和“蔚蓝的天空”,并最终获得班级管理工作的全面丰收!

主要参考书目 任顺元:《奇妙的教育心理效应》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0年

(本人联系电话<宅>:0773--3617079)

第四篇:如何利用首因效应上好第一节英语课

摘要: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首因效应所形成的第一印象常常影响着我们对他人以后的评价和看法。它的效应作用很强,持续的时间也很长。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地将首因效应和各种独特的教学法相结合,上好第一堂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好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首因效应、交互式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逆向思维

临床心理学家、Straight Talking一书的作者Linda Blair在书中这样写到:“当我们首次遇见一个人时,在7秒钟之内我们便已对他/她做出了评价。这不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因此我们甚至感觉不到我们曾这么做过。”其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一旦形成,要改变它就不那么容易,既使后来的印象与最初的印象有差距,很多时候我们会自然地服从于最初的印象。在心理学中这种“第一印象”被称为“首因效应”。首因,是指首次认知客体而在脑中留下的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1。首因效应对人的印象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初次印象是长期交往的基础,是取信于人的出发点。首因效应所形成的第一印象常常影响着我们对他人以后的评价和看法。它的效应作用很强,持续的时间也很长。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著名的实验。

1968年,社会心理学家琼斯等人做了一个关于首因效应的实验。他们让同一组被试者考察两个“学生”作业的情况,这两个“学生”解答同样的三十道难度相等的数学题。这两个学生是由实验者事先控制好的,要求他们都答对其中一 1 章志光:《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 半的数学题,但一个“学生”被要求多半答对三十道题中的前半部分题目,另一个则被要求多半答对后半部分的题目。作业完成后,实验者要求被试者对这两个“学生”做出评价:一是比较这两个“学生”哪个聪明一些,二是估计这两个“学生”谁的正确率高。实验结果是:

一、多数的被试者都认为在作业开始时就能正确作答的“学生”聪明些,而在作业的后半部分才能正确作答的“学生”不太聪明。

二、被试者认为前一个“学生”正确答题数平均为20.6题,后一个则为12.5题。而实际上,两个“学生”都答对了15题。2这个实验说明:先出现的线索或资料在产生第一印象中的作用,即作业的前半部分对的“学生”就被认为聪明,就被判断为答对的题数多。可见,人们通常比较重视前面的信息,并以此对别人下判断,而在第一印象形成后,对后来的信息就不重视了。

首因效应有如此大的作用,我们就不禁会问:首因效应如何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如何才能在学生心中建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呢?答案是:做好全面准备,上好第一节课!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英语教学,谈谈应该怎样上好第一节课。

一、穿着得体,教态大方。

我认为,可从两方面去打造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一方面是外在要素,另一方面是内在要素。穿着和教态就属于外在要素。即使是在日常的与人交往当中,我们也应该注意穿着得体,更别说教师在课堂上的穿着了。教师在穿着方面应该做到:衣冠整洁、朴素大方、端庄文雅。这既能体现出教师彬彬有礼、自尊自重的精神面貌,也符合教师职业的社会要求。衣着邋遢、不修边幅的教师难以取得学生的好感和尊重,而穿着奇装异服的教师,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老师的打扮评头论足。

教态方面,教师走进课堂时,应用稳健、镇定、自信、速度适中的步伐。表情和蔼可亲,精神饱满,举手投足间都要体现出对学生真切的关心。多和学生进行眼神交流、学会微笑、点头赞许,使用自然的肢体语言。此外,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来传授知识,因此,教师的语言在外部因素中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它直接反映着教师的文化素质和教学艺术水平等3。教师的语言应该发音清晰准确、语言通俗易懂、抑扬顿挫、有声有色,风趣幽默,避免使用枯燥、低沉、平铺直叙的语气授课。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在比较容易 23 时蓉华:《社会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7月。

邱春光、吴婷、丁伟:《大学英语教师:让学生对你“一见钟情”》 集中的状态之下,并充分融入欢快的课堂气氛。

二、采用独特的教学方式,展现别具一格的人格魅力。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生动地将学习比喻成吃饭,吃饭要有食欲才能吸收,就像学习要有兴趣才能接受一样。教师应该像大厨师一样,在初次见面时用心准备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大餐,才能抓住学生的胃,从而俘获学生的心。

一般来说,很多老师,特别是英语老师,在第一节课上都是让学生轮流做英文的自我介绍。以平均每个班50人计算,假设每个同学做自我介绍的时间为2分钟,总计就是100分钟,而两节课加起来一共只有90分钟。可见,时间是不足的。而且,这样的课堂形式比较单一和枯燥,无法使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集中。这个时候,我们需要采用交互式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是20实际7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法4。它以语言功能为纲,着重培养交际能力,特别适用于英语教学。交互式教学重视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在英语教学环节中主要体现为pair work, group discussion, debate等形式。比如,我们可以改进自我介绍的环节。pair work的形式:两个同学一组,向对方介绍自己,然后在由对方把自己介绍给大家。这样既使学生间有了互动,还能使每个同学认真地聆听他人的自我介绍,再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使语言训练得到更好的发挥。Group discussion:5或6个人一组,通过各自的自我介绍,找到大家身上的共同点或不同点,再由小组中的一到两名同学向全班汇报。这些方式中,老师都应该走到同学们中间去,聆听和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必过多地纠正学生的发音或语法错误,鼓励学生多听多讲。

自我介绍的方式固然是可取的,但我认为,第一节课的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这种传统的形式。我们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法。任务是一种引导学习者进行信息加工的动力,所布置的任务要有可行性、操作性和一定程度的预见性5。2001年7月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目的做了如下的强调:“从学生的学习爱好、生活经验和认知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怎么做到这一点呢?下面,我以亲身经历作为例子来进行阐述。一般在新生上课前,很多老师通 45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

裴娣娜:《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过和学生的接触就可以大概了解某个班学生的整体情况。总体来看,很多大学生在文明礼仪方面表现较差,特别是三本院校的学生。为了教会学生使用文明用语、培养谦和有礼的作风,我在给某一届学生上第一节英语课的时候并没有直接讲课,而是设计了一个名为“夺宝奇兵”的校园大搜索游戏。游戏把学生分成5人一组,每组同学都会领到一张用英语写着线索的流程单。比如其中一组的题目是这样的:第一步,到图书馆查找某本书,书里藏有一个谜语,揭示了下一步要去外语系找负责教务的老师领取下一个线索。在游戏之前,教务老师已经接受了一个任务:如果学生没有使用英语、没有使用文明用语一律不揭示下一关的任务。接下来去学校各处查找以下地点和物品的英文翻译:自动取款机、灭火器、紧急避难处、团委、宿管中心、院长办公室。最后,到食堂一楼蓝色椅子下寻找一张明信片,明信片上写着一句老师给学生的赠言,将其翻译为中文。每个组的任务都是不同的,同学们只能靠小组合作的力量来解决所有的问题。在闯关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熟悉了校园环境、学会了使用文明用语、掌握了图书馆的使用方法、了解了各个重要部门的所在及其中英文的表达,感受到了来自任课老师的祝福和期待、还认识了以后将要接触到的老师、甚至是院长„„更重要的是,学生被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所吸引、鼓舞,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对我这位初次见面的老师也产生了强烈的好感,认为我是一个“有创新意识的”、“和蔼可亲的”、“很有趣的”英语老师,大大拉近了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给他们留下了很好的第一印象。在此后的教学之中,我和这些同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一直在进步。

三、逆向思维、出其不意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6。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 6 http://baike.baidu.com/view/1111.htm,百度百科,逆向思维。 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

比如:《新概念大学英语一》中有一篇讲第一印象的文章,我把这篇文章挑选为给学生上的第一节课的内容,但是,我并没有如前文所说的穿着得体、和蔼可亲,相反,我穿着随意、上课迟到、语气低沉、态度懒散。一进教室,我不和学生打招呼,也不进行眼神交流,直接面无表情地翻开课本说:“翻到36页,我们上第四单元的课文。”然后就自顾自地开始用平淡乏味的语气念课文。这样一来,整个教室的气氛瞬间降到冰点,没有人敢说话,只是机械地翻开课本,脸上露出各种表情:失望、鄙视、不屑、厌烦„„达到了我想要的效果之后,我啪地一声合上课本,笑盈盈地问大家:你们对我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呢?你们喜欢我吗?你们觉得我是个怎样的人?学生这才恍然大悟,大家开始欢笑,甚至有人鼓掌说:“老师你演得太好了!”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利用学生对我的期待和我故意演出来的“现实情况”之间的巨大反差,我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次打好了基础。

以上都是我对如何利用首因效应上好第一节英语课的一些观点。如果每个老师都能仔细琢磨自己的第一节课应该怎样上,那我们还会有更多好的经验和方法。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该抓住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规律,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磨练自己,到达更高的教学水平。

第五篇:政公教育专家辅导:2014年江西公务员面试赢在“首因效应”

在社会学中有这样一个定义,叫做首因效应。它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在真正的面试考场上,影响考生成绩最大的因素其实就是首因效应,也就是所谓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的组成要素有哪些?究竟如何才能给考官一个最好的印象,让考官对你另眼相看?政公教育专家指出考生需要从服装、配饰、行走、礼仪四方面来把我自己。

一、服装。

公务员面试的衣装不求高端大气上档次,而求匹配气质有设计。匹配自己选报的岗位,匹配自己的气质内涵,同时还要有一些自己别致用心的设计,向考官传递一种信息——你是个注意细节,极其细致的人。比如报考乡镇公务员的考生,可以穿着较为低调颜色(深蓝色)的西装或者带有一定条纹格子的西装。这样给人的感觉就是接地气、不刻板、有条理。如果人人都穿着黑西装、白衬衫,不仅仅不利于你的突出,反而让你自己没有亮点可言。

二、配饰。

考场上不允许佩戴太多配饰,尤其是男生。但是适当佩戴得体的配饰有助于展现气质,增强气场。男生一定要佩戴一块手表,这块手表不是身份的象征,而是时间概念的象征,也是凸显品味的标志。手表不能太昂贵,但是一定要大气。不能佩戴运动表、潜水表,而要佩戴商务表,表链最好是金属的,传递给考官一种质感。

三、行走。

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行走不可避免要给考官留下第一印象。走的干练,落落大方,就可以给考官好印象;走的畏缩,左顾右盼,没有气势,就会给考官很差的印象。走路一定要注意抬头挺胸、下巴微颔、双臂自然摆动,不要机械,而要自然,仿佛是走在一个舞台上,把气质和风度展现给台下所有的观众。

四、礼仪。

礼仪主要表现在鞠躬和问好上。这是首因效应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好的衣装和配饰可以是因为贫穷,没有好的走姿可以是因为天生残疾。但是没有礼貌就是没有教养,缺乏教养的人不可能适合做一个好的人民公仆。微笑朗声问好,欠身鞠躬行礼,自我简介、大方答谢,都是体现礼仪的地方。

这些首因效应把握好之后,接下来的答题都是在给你的面试成绩进行一个简单的加减计算。考官对你的第一印象很好,但是你之后的答题很差,考官也会给你减去分数;你的第一印象不佳,但是答题不错,你的分数又会有所提升。所以考生一定要记住,咬定青山不放松,不到最后一秒绝不气馁。最后政公教育专家提醒考生:面试——赢在“首因效应”,输在“一言一行”!

上一篇:区文广新局工作总结下一篇:浅谈网络招聘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