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管理实习论文

2022-05-14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食品质量管理实习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通过简要介绍顶岗实习的重要作用、主要目的、安全规范,特别阐述了食品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安全隐患,并据此从学生、家长、学校、企业4个层面分析了协同安全管理的思路,旨在为食品专业类学生的顶岗实习安全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第一篇:食品质量管理实习论文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改革初探

毕业实习是大学本科教育中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毕业前为使学生适应就业而进行的一次实训演练,是培养应用性人才必要的基础训练和从业、创业的重要适应阶段。[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随着食品行业的发展,食品工业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2]笔者多年来一直参与指导学生毕业实习的工作,本文以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实习为例,对当前毕业实习教学的状况进行认真调查分析,探索出一种适合新时期的实习模式,提高实习教学质量。

一、本科毕业实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海南大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目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理论教学已全部完成,毕业设计及论文开始之前(即第7学期)进行。毕业实习的时间较长,一般为4周以上。食品专业毕业实习现在已转变为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实习结束后回校做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对食品专业而言,这种组织方式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和学生对毕业实习认识不足

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认为毕业实习是依附于理论教学的,因此忽视实践教学。而大学生是毕业实习的主体, 只有充分认识毕业实习的重要性、树立吃苦耐劳的思想,与人为善并积极沟通,才能取得优良的实习效果。

(二)由于地域和行业的限制,联系实习单位难度大

虽然海南省内有一些知名食品企业,但能提供的实习岗位并不多。如果安排岛外实习,将由于实习成本的增加而给校方和学生带来负担,此外,企业更注重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对接纳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尤其在食品行业,生产技术保密之处较多,厂方因此有所顾虑。许多大中型食品企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较高,从原料投入到出产品很少手工操作,实习效果也受到影响。

(三)实习周期较短且实习经费不足,难以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

按照海南大学的毕业实习大纲要求,实习时间一般为4周以上,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学生要熟悉相关生产工艺、设备以及管理方法都比较困难,更谈不上亲自操作了。联系单位时,对方也因为实习时间太短大都不愿意安排。此外,教育经费中用于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人均不足300元,仅够支付必要的毕业设计部分费用。实习过程中交通、住宿、管理等费用的逐步增加,使学校在安排实习时往往就近安排,或者减少外出实习时间, 对生产实习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实习效果无法保证。

(四)毕业实习管理低效, 对学生实习情况监管不力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海大食品学院的学生人数由一个年级两个班扩大到三个班甚至五个班。由于学生多,指导教师不足,不宜集中安排实习,只能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这样加大了管理难度,使教师难以对学生的实习工作进行全面监管和系统跟踪。

(五)实习基地建设落后,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毕业实习的要求

由于院校合并,新的海南大学刚成立不久,食品学院从儋州院区搬迁到海口院区,原有的果酒酿造教学实习基地因此无法充分利用。学院重新建设校内实习基地和中试中心,由于刚刚运行,相关设备相对落后,尚不能满足食品专业全部主干课程的实习需要,更谈不上有效缓解校外实习难的问题。

二、提高毕业实习质量的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毕业实习动员工作,提高统一认识和重视程度

海大毕业实习动员的工作安排在第6学期放暑假之前,让学生详细了解实习的目的、内容、要求、实习的安排、考核的办法以及有关注意事项,给每位学生发放毕业实习指导书,不定期地邀请外单位来校作实习培训讲座和交流活动,让学生提前进入毕业实习准备阶段。从思想上提高其对毕业实习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进一步树立热爱专业、爱岗敬业、服务生产和社会的大局意识。

(二)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建立长期稳固的实习单位联系

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其建立要从食品专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并以现代化加工技术及发展趋势为导向。应制订实习基地开放时间表, 配备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专门指导。利用科研经费和“211”建设项目经费搭建起基地的硬件平台,为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良好条件。

目前,食品学院多方面多渠道地联系具有带教能力的单位或企业,已经与几十家企业建立长期的实习合作关系,并聘请其中的高级技术人员为校外导师,并根据互惠互利的原则与之签订协议,部分企业成为我院的挂牌实习基地或协议实习基地。学院将实习基地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常抓不懈,每年都要走访老基地,开拓新基地。实习基地的建设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增加实践性实验内容,让单一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变得丰富充实。

(三)转变毕业实习模式,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实习效率

建议转变传统的毕业实习模式,调动学生的实习主动性,以学生自己联系为主,学院推荐为辅,将集中实习改为分散实习,以减轻目前实习的压力。学院组织教师对实习单位进行严格把关,对于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而不能保证实习质量或者相关资质不合格的单位不予安排实习。

转变传统的毕业实习指导方式。原来的“1+1”方式(即一位系主任和一位实习负责人全面负责毕业实习工作)已不能适应扩招后毕业实习的管理需求。目前实行在校指导老师与企业导师结合指导的方式较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在校由老师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指导,进入实习单位后,企业导师负责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指导,毕业实习鉴定表由企业导师写意见。毕业实习可与毕业论文或设计相关联,对实习中发现厂方存在的技术性问题,可提出并开展研究和探讨,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收集资料,为论文或设计做好充分准备。 [3]

此外,如果将实习时间安排在第6学期暑假之前或第8学期中期进行,可与毕业生考研和择业的关键期相错开,并能让学生弹性选择实习时间,方便学生在第7学期集中精力准备研究生、英语四六级和公务员等考试。实习周数可延长到8周以上,令毕业实习单位能合理地安排工作,让学生充分系统地进行社会实践,同时也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察。

(四)规范实习管理制度,严格考核实习质量,监控实习全程

严格的管理和考核制度是提高学生实习质量和效果的保障。[4]学校或院系必须制订相关实习制度,成立实习工作指导小组,对毕业实习加强监督和指导。指导小组按照学院指定的实习计划样表,撰写实习计划,系部审核通过后提交至教务处报批。对实习计划和方案仔细审查,不定期巡视实习实施过程, 在保证毕业实习效果的同时, 增强教师与生产企业的紧密联系并不断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

建议摒弃由教师单方面评定学生实习成绩的考核办法,采取单位考核与学校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实习单位考核应按要求填写毕业生实习鉴定表,从实习态度、完成任务、业务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与同事相处及遵守纪律情况这六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对其总体表现做出客观评定。学生实习期间必须实事求是地完成实习报告、实习日记和工作记录本,指导教师根据实习报告,结合学生表现、毕业生实习鉴定表等对每位同学进行成绩评定。

三、结论与讨论

通过毕业实习,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实习结束后,应该组织学生对毕业实习过程中实习单位生产及技术状况、个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所存在问题等开展全方位的总结,为大学生早日步入社会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董克权,陈英俊,钱灿荣.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7,(2):119-122.

[2] 蒋益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农机化研究,2003,(3):245-246.

[3] 余龙翔.毕业实习改革初探[J].湖南大学邵阳分校学报,1991,4(1):68-69.

[4] 张秀玲,张伟等.浅析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毕业生产实习的实践及改革措施[J].黑龙江农业,2002,(3):44.

[责任编辑:刘凤华]

作者:李国胜

第二篇:食品专业构建“四位一体”的顶岗实习安全管理模式初探

摘要:通过简要介绍顶岗实习的重要作用、主要目的、安全规范,特别阐述了食品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安全隐患,并据此从学生、家长、学校、企业4个层面分析了协同安全管理的思路,旨在为食品专业类学生的顶岗实习安全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食品专业;四位一体;顶岗实习;安全管理

Key words:food specialty;four in one;post practice;safety managemen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要求,“坚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和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同园区联结。大力发展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技工教育。”据此,“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未来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而“顶岗实习”是工学结合的具体有效形式之一,是职业教育必须具备的教学环节,对学生获取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融入企业文化至关重要。

1 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

1.1 顶岗实习的含义

顶岗实习,是指在基本上完成校内理论教学任务和学过大部分基础知识后,到专业(或专业大类)对口的实训实习现场直接参与生产实训的过程,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技术和技能,以完成一定的生产性任务,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学习企业管理经验,养成正确劳动态度、提升个人职业素养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

1.2 实习达到的目的

在校内外教师的指导下,尤其是在企业(工厂、公司、事业单位等)能工巧匠的指导下,通过完成若干具体岗位任务,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动脑能力,向企业师傅学习高超技术、技能,适应企业的文化氛围、制度约束和工作成绩考核等,不怕吃苦、培养严谨工作作风、提高职业道德,适应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成为真正高素质的技术技能性应用人才,大胆自信地接受用人单位的选拔[1]。

1.3 食品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达标要求

1.3.1 知识目标

熟悉所从事的食品类工作岗位的业务范围,知晓今后的主要就业方向和应该掌握的食品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食品营养、食品卫生检验、食品安全质量管理等相关工作。熟悉所从事工作岗位的相关技术资料、安全操作规程、岗位标准及考核办法。熟悉所从事工作岗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食品领域相关人文知識及发展前景等。

1.3.2 能力目标

在确保实习安全的前提下,能按照操作规程和岗位标准及考核办法,熟练完成岗位工作,不断提高技能水平;能将食品分析、食品安全检测等报告以规范的专业术语、图表图示、逻辑流程图和文字等表达出来。

1.3.3 素质目标

具有食品专业特有的安全意识、安全文化、安全素养、在产品的生产、贮藏、销售、食用等过程中既能彰显中国传统的美食文化,又能融入安全文化,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此外,还应具有团队意识,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操守及健全的体魄。

2 顶岗实习安全规范

2.1 教学任务的规范要求

学院和专业教研室根据食品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规律,结合食品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制定培养方案,按照人才培养计划安排学生到岗实习,将学生顶岗实习作为必修的教学环节,学生实习合格才能获得学分。实习前,先要确保学生实习时有实质的实习任务,最好是食品生产性任务,并与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毕业求职有机结合,在半年到1年的顶岗实习期限内,学生既能掌握食品安全生产规程,又能掌握最新的生产技术,最终圆满毕业。

2.2 法律法规的严格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第37条的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的组织、公民个人,应当加强职业教育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接纳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和教师实习。”该条款,从法律层面上规定了企业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顶岗实习条件和安全健康的实习环境的法律义务。

2.3 食品专业特殊的安全规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要生产出安全、营养、健康的食品,安全规范的操作是前提。针对食品专业安全规范,一要要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重要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二要熟悉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熟悉每种添加的安全使用剂量,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操作;三要高度重视化学品的规范使用,在食品的分析检测、微生物指标测定等实习项目中都涉及使用很多化学药品,必须严格依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范使用;四要规范操作食品生产设备。在生产和实训过程中,需要经常操作滚揉机、封口机、蒸煮机、斩拌机、切割机、烤箱等有一定危险性的设备,在使用前,务必要熟悉设备说明书上的安全操作流程,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引起的安全事故。

3 构建“四位一体的”的安全管理模式

顶岗实习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家长、学生、学校、企业都高度关注的问题,如何在大数据背景下,将四方共同的安全诉求有机统一,构建起“四位一体”安全管理模式极具现实指导意义,经走访调研学生家长、实习企业并与学生座谈,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构建。

3.1 学生家长侧重学生实习的身心健康

从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家长关注的是学生本人在实习期间的身心健康。经常督促学生注意身体,合理饮食,加强锻炼,保持健康状态。通过电话、网络等家长还会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在愉悦地工作,与同事关系是否融洽,是否压抑、郁闷等。通过家长的关心、调节能在一定程度使学生保持较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实习工作。

3.2 学校侧重学生实习前的安全教育和基本技能 培训

学校通过主题班会、教研室会议、专业学生大会等方式,给学生讲清楚实习期间,如交通安全、设备操作安全、化学品安全等各类可能的安全隐患。通过在校期间的认知实习、课程实训、综合实训等方式,让学生能熟悉并掌握食品专业领域常用设备操作、化学分析流程、产品生产安全规范,通过这些基本技能和安全流程的训练,为学生进入下一阶段的实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学院还为学生购买实习保险,从经济上分担风险。

3.3 企业探索“三级”安全教育和管理

为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在企业实训期间的安全管控,经与企业反复商议,对新到岗的实习生实行厂级、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厂级安全管控主要是从食品生产的性质及其主要工艺流程、食品生产安全纪律、典型食品安全事故的警示教育等方面入手;车间安全管控主要是从食品安全生产的一般情况及其注意事项入手;班组安全教育主要从食品生产的具体环节、安全生产责任担当、安全操作规程和其他有关安全知识和各种安全防护、保险装置的作用入手,让学生熟悉并知晓容易发生工伤事故的工作地点和操作步骤。

3.4 基于“四位一体”安全管理的网络协同管理 平台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大数据云平台推陈出新的今天,必须充分运用好网上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可以让家长、学校(班主任、辅导员、专业教师)、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全过程进行动态跟踪、指导、管理,对实习期间的各项数据进行收集、统计与分析等,为学院的教学、学生的自我诊断、企业的效益提升、家长对学生的关注等提供全面有效的数据支撑[2]。

此外,在实习期间,校内专业指导教师通过顶岗实习系统能及时查询到学生每天在食品企业的表现情况,对不规范的操作适时督促指导,也可与企业人员就实习任务的安排、学生操作表现等进行及时交流。学生本人可以随时查看到学院教师对自己的安全提醒,企业指导师傅对自己操作规程的指导,相同实习项目组员之间的相互评论等。

實习基地就业工作时间以6~12个月,12~18个月,18~24个月为标准,有针对性地选取双汇集团、今麦郎(哈尔滨)分公司、五丰集团(杭州)分公司、双汇品集团(双城)分公司的近4年的学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2015年各专业实习总人数162人、实习点就业总人数53人,就业率32.7%;2016年各专业实习总人数142人,实习点就业人数95人,就业率66.9%;2017年各专业实习人数243人,实习点就业人数166人,就业率68.3%;2018年各专业实习人数221人,实习点就业人数182人,就业率82.4%。以上数据可以说明,2015年食品工程系实习指导思想是以生产实习为主;2016年在改革调整中,对学生实习前进行了少部分针对性实训、就业指导;2017年加强了部分针对性实训,对实习地点提前考察,实习地有实习指导教师带队,同时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地停留7~15 d;2018年全面改革,以实习向就业岗位转化为指导思想,对教学及实习进行了全面的、有针对性的调整。同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能力发挥也逐步取得显著成绩。以今麦郎(哈尔滨)分公司为例:2017年至今在今麦郎(哈尔滨)分公司工作的毕业生人数达31人,其中已有1人晋升为品管科长、8人晋升为生产班组长、2人晋升为维修组长。另外,通过该分公司对学校学生的口碑相传,使其他分公司也对学生表现出了兴趣。2009年,今麦郎(哈尔滨)分公司主动联系接收了食品机械专业学生5人,食品加工专业学生5人,今麦郎(哈尔滨)分公司接收了食品机械专业学生2人,同时今麦郎饮品(郑州)分公司、今麦郎饮品(桐庐)分公司也要求和学校建立联合实习基地。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拟建立起以学生安全规范操作为目的,以现代化大数据为网络管理平台,构建起家长、学生、学校和企业四方动态协作的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陈红梅,张滨. 高职食品类专业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J]. 职业技术教育,2015(20):50-53.

马林. 顶岗实习的困惑与管理路径分析[J]. 职教论坛,2013(8):7-8. ◇

作者:王瑞军 黄娜 胡丽娜 郭卓群 李天文

第三篇:农业院校食品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问题及思考

摘要 分析当前农业高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并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结合当前学校食品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实践,提出建立校企合作共赢机制、发挥实习基地多样化平台作用以及加强管理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业院校;食品专业;校外实习

Key words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ood specialty; Offcampus practice

校外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大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载体。当前我国高校,尤其是农业类院校在校外实习教学基地建设方面出现实习基地数量偏少、基地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基地管理模式不完善等诸多问题[1-2]。这与新时期我国高校响应“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号召,和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目标是不协调的,这一问题已引起各农业高校的普遍关注。笔者对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进行初步分析,并就农业院校食品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实践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

1 农业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校外实习基地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平台,由于农业院校与实习企业在追求目标、合作理念及运行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进而会导致校企双方出现诸多合作困境。

1.1 高校实习管理层面的问题

1.1.1 教育观念与管理模式还需进一步更新。

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也是校企科研合作的重要载体,但有部分教师对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和合作意识没有深刻的认识,导致在基地建设问题上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够。由于缺乏激励机制,导致教师带学生校外实习的意愿不强[3]。此外,班级学生大多分散到各实习点,不同实习单位在企业规模和配套条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导致学生攀比心理和现象严重,影响实习情绪。

1.1.2 实习经费投入与管理制度有待改进。

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教学实习经费和实习基地建设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制约基地的建设,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此外,由于农业院校食品专业学生校外实习的特殊性,大多实习基地远离市区,交通不便。按照现有的财务报销制度,交通及相关费用存在报销难、没有票据等实际问题。

1.1.3 高校依托实习基地服务社会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依托高校的人才和技术优勢,立足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服务社会和企业是高校的责任,然而目前高校的人才技术优势发挥不够,仅仅是单方面地希望实习企业为高校服务,这也是影响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应充分利用实习基地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积极探讨实践基地平台管理模式创新。

1.2 合作企业实施层面的问题

1.2.1 受实习人数及条件等因素所限,企业接收实习有困难。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增长,企业接待高校学生校外实习的人数也有所增加。当前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在接纳校外实习的过程中,要提供场地、设备以及后勤等必备条件,增加人力、物力的支出和生产成本,而且大量未经过培训的学生进入企业后,在管理和安全方面也面临很大的风险[4]。受企业在接收与管理高校学生实习人数和提供条件所限,部分企业在接收大学生实习方面面临一定的困难。

1.2.2 缺乏有效合作共赢机制,导致企业接收实习意愿不高。

农业院校部分合作企业接纳学生实习实训的意愿和积极性不高,担心大学生的实习实训活动可能会影响企业正常生产活动。同时,企业还担心学生在企业实习中接触新产品和重要技术,造成商业泄密。此外,校企双方缺乏合作共赢机制,人才模式也有待改进与提高,企业接收大学生实习过程中,难以在技术合作及人才储备等方面有所收益。因此当学校期望与相关企业建立实习基地时,往往有部分企业积极性不高,接收学生实习的意愿偏低。

2 农业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对策

2.1 依托实习基地构建校企合作共赢机制

2.1.1 利用实习基地构建校企技术服务与成果转化科研平台。

以实习基地为服务平台,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和技术优势,积极开展科研合作,帮助合作企业提高经济效益。高校可以利用实习基地为企业提供和开发相应的技术,提升企业科技水平。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食品专业科研人员与实习基地,如砀山熙可食品、淮南益益乳业以及安徽中青检测等公司合作,在新产品开发及人才招聘等方面开展有效合作,提高公司科技含量,充实企业人才队伍。高校为合作企业做出贡献,企业也积极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教学实习、后勤服务等方面提供便利与帮助。此外,依托实习基地平台,高校还能为合作企业提供储备人才。学生通过校外实习途径更好地了解企业,为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机会。实习企业也可以通过实习更好地选拔与储备优秀人才。以安徽中青检测公司为例,近年来安徽农业大学食品专业学生通过校外实习机会,多人被实习单位选中成为公司职员,有的甚至已成为公司的业务骨干,为校企双方长期而稳定的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这种合作共赢模式,高校与实习基地的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形成稳固的科研合作体系。

2.1.2 实习企业应为高校实践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保障服务。

实习企业的技术员工是高校校外师资的有益补充。大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教育、培养及管理离不开实习基地的大力支持。实习企业技术人员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对学生的培养上,既能传授理论知识,又能手把手地培养实践操作技能,这种优势是高校缺少的。此外,实习单位提供便利的生活、实习条件等后勤保障,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校的实习成本,缓解高校因实习经费不足以及相关实习费用无票据导致的报账难等问题。

2.2 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多样化平台作用

2.2.1 實习基地应承担科研和技能培训及创业孵化等多功能。

实习基地在满足高校基本的教学实习和技能实训需求外,还应承载科研项目实施和产品、工艺研发能力孵化功能。通过校企双方有效合作,基地发展成为教师的科研基地和学生的培训基地,甚至成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孵化基地,进而有助于实现校企之间的互利双赢局面。

2.2.2 构建高校校外实习基地库,满足多样化实习需求。

应依托省内外合作企业构建高校校外实习基地库。依据不同专业类型和不同实习要求选择实习基地[5],并依据校外实习条件和企业经营状况建立有效退出机制。针对安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需要深入企业实习、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需求,依据企业规模、交通食宿等条件,筛选合适的实习企业。若企业的自动化程度高,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动手实践能力难以有效实施;若企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学生动手实践获得良好锻炼,而科技含量又不够,达不到效果。此外,罐头类食品企业的实习还受到原料加工季节的限制,要求安排合适的实习时间。因此,选择实习企业时,应对实习企业进行实习时间、容纳量、基础条件等方面的评估,以利于校外实践教学的良好开展与有效实施。

2.3 改革校外实习管理模式,加强校企双方管理机制创新

2.3.1 构建校企联动的合作管理模式。

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学院非常重视校外实习,专门针对学生召开实习动员会和指导教师培训会,强调实习任务及相关注意事项,并提前与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沟通对接,确保实习的有效實施。由专业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大学生实习内容的全面开展以及学生管理和组织协调等相关方面的工作。带队实习指导教师大多与实习企业有科技项目合作,熟悉企业生产实际,便于与合作企业沟通协调,并具有较强的科研业务能力,能够胜任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践教学指导工作。

2.3.2 采用集中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实施方式。

按照农业院校食品专业实习教学方案以及各实习基地对实习时间需求的不一致性,建议采用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6]。依据企业实习基地的实际生产情况,由指导教师安排实习内容。预先征求学生意见,并结合个人兴趣方向和实习单位的实习内容,分批分类选择实习单位,再由实习单位与指导教师共同实施实习任务,并对实习过程进行监督与考核。

2.3.3 完善实习管理制度,严格实习成绩考评。

学校针对校外实习应有明确的实习大纲和实习计划。高校还应建立实习工作评价标准和检查方案,加强实习质量监管。学生实习过程主要由企业人员指导为主,同时配备高校指导教师加强联系,共同开展实习考核。实习结束后,学生应按照实习质量标准内容撰写实习报告,专任教师撰写实习总结,完成实习质量评估。学生考核由校外实习指导教师与专任教师根据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业务能力、完成实习任务情况等,对每位学生进行双边考核,综合评定实习成绩。此外,学院应组织带队指导教师召开实习交流会,分析各实习点的情况及出现的问题,以利于为后续实习提供成功经验和改进依据。

3 结语

针对农业高校食品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特点,需要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双赢的管理与有效运行机制,并基于高校的人才培养实习模式以及依托相关食品企业的良好合作平台,及时淘汰不满足实习条件的基地,不断充实与提高基地人才培养与实习教学质量。总之,安徽农业大学食品专业通过校企联合建设高质量的校外实习基地,整合优势资源构建了适宜地方高校食品专业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境,激发了学校食品专业大学生的实践实习兴趣,也培养了大学生的多元化思维与动手能力,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参考文献

[1] 张国辉.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5(3):77-80.

[2] 王杜春,马海鹍,李晴.校企共建本科教学校外实习基地的思考: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J].商业经济,2013(5):124-126,129.

[3] 艾训儒.新时期高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问题及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2,30(1):17-19.

[4] 彭勤革,孙春,张瑶,等.地方本科高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中的问题探讨[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31(2):116-118.

[5] 王劲松,陈清婵,王学民.“校企共赢”食品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探讨:以湖北金龙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8):7920-7922.

[6] 蔡敬民,董强,余国江.高等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新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9(2):77-78.

作者:梁进 王乃富

上一篇: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论文下一篇:数据分析课程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