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规划理论与建设技术探析

2022-09-10

引言:

在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我国城市吸纳的生产力与资源规模不断增加, 但这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例如城市中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等等, 都对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 因此围绕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1 生态城市概述

关于生态城市, 这一概念源自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研究, 其中对新城市的概念与发展模式进行了阐述, 是基于生态学原理, 对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进行的综合性研究, 强调人类居住环境的和谐性、经济性、高效性以及生态性特点。由此不难发现,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注重人、城市以及自然的有机结合, 使三者互惠共存得以实现, 换言之, 生态城市就是生态健康的城市。

2 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

上世纪90年代, 联合国针对“人与生物圈计划”的研究报告对生态规划的原则进行了描述, 具体涉及到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即生态保护战略、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居民生活标准、文化历史保护以及城市与自然的融合。就整体而言, 这五项原则将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概括, 然而如果将我国现实国情结合到一起, 那么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具体阐述如下。

2.1 合理控制城市人口

生态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城市人口承载量的控制。所谓的城市人口承载量, 就是指基于居民生活生活质量与生态运行水平的保障的城市人口容量的最大限度。在对城市人口容量进行确定时, 除了要对人口规模的合理性予以关注, 同时也要对未来人口增长的规律与趋势进行研究, 而人口规模最佳状态即二者的交叉点。在区域与部门经济发展与协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 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以及不同城区之间人口的流动性特点越来越显著。鉴于此, 在对城市人口容量加以确定时, 除了要对静态人口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 同时也要对周期性的人口流动与分布特点进行研究。

2.2 提升城市规划的合理性

在城市规划管理中, 必须对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等多方面效益予以综合考虑, 不仅需要对生态系统的稳定予以维护, 同时也要为经济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提供可靠支持。为了使城市重要功能区域的布局与结构的稳定性得到有效维持, 就必须以城市的实际承载能力以及经济水平, 对城市空间布局与规模进行合理调整与优化。基于对经济政策制定与城市规划, 应最大限度避免采用经济短期增长模式, 控制城区开发的不合理性, 使资源过度消耗得以规避, 如此才能够减小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此外, 对于城市废气物, 还应坚持循环利用的模式与原则, 尽可能控制其向乡村的流转, 使城市对乡村的“生态剥削”得以避免, 促使区域发展区域均衡。就城市规划而言, 在具体工作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在规划城市新城区的过程中, 必须坚持城市的生态化发展原则, 对于老城区的治理则需提高综合水平, 将城市文化特点彰显出来, 在二者的有机结合之下, 才能够有效整合生态资源。在城市规划实践中, 还需要对城市内部不同区域的经济水平差异的缩小予以考虑, 对城乡经济结构进行优化与调整, 使城乡复合生态系统得以建设, 基于乡村的衬托, 在其经济增长的驱动之下使城市得以发展。

2.3 优化产业结构

城市的功能与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产业结构, 城市的基本发展方向、空间分布等也与产业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使城市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 就必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各方面内容进行优化, 例如物质、资源、信息输出与输入关系等等, 如此才能够为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协调性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4 充分发挥资源价值

在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中, 必须提高资源利用率, 将其价值与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并对资源的循环利用模式进行研究与创新。应围绕物资、能量、信息流通网络建设, 提高其高效性, 使“闭路再循环”的物流模式得以建立, 将“废物”的价值发挥出来, 尽可能控制“废物”的产生。

3 生态城市规划的建设技术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 例如生态建设、生态恢复、此外还包括生活方式、政策法规以及价值观念等等。鉴于此, 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必须对多种方法与技术加以利用, 例如经济、法律、行政等等。而坚持生态规律则是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关键, 必须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予以正确处理。为了实现这一点, 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对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技术加以充分利用。

3.1 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强化公众生态意识

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 离不开社会公众的认可与支持。为此, 必须做好宣传工作, 使生态意识与生态价值观念得到普及, 让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有所认识, 实现领导决策层观念的积极转变, 使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得以形成。如此才能够让社会公众群体更加积极的参与到的生态城市的建设当中。

3.2 加强生态立法

在生态城市规划中, 必须对法规综合体系进行建设与完善, 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制度支持, 改善生态城市建设的实施效果。在生态城市规划与管理的执法过程中, 必须强化力度, 对环境污染加以严格控制, 对污染源治理予以高度重视, 使环境质量得到逐步改善。

3.3 完善生态城市规划政策

在生态城市规划中, 为了有效实施发展战略, 就必须对综合决策、管理机构进行监理, 如此才能够对生态城市规划发展提供有效监督, 提高其协调性与组织性。作为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与目标, 生态城市规划必须结合各城市生态环境实情, 对相关战略、目标与程序进行合理制定, 对并对优先发展领域加以确定, 并在鼓励政策的支持下, 使生态城市建设进度得以加快。

3.4 加强生态技术运用与开发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离不开高层次、高水平的生态技术的支持。为此, 在生态技术运用与开发中, 作为政府部门应加强技术投入, 对生态技术、工艺进行创新与研究, 同时也要结合城市实际发展状况, 对相关技术进行合理选择, 使生态产业得以推动, 为控制生态城市发展中的能耗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将资源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为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 现代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是一项复杂、庞大的工程。在具体实践中, 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基于对生态学原理的研究, 合理运用并开发出先进的技术手段, 提高生态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协调性与可行性, 以此推动我国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

摘要:本文对生态城市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阐述, 并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理论原则, 最后围绕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 对其建设技术与措施进行分析与研究, 希望能够从理论层面上为我国城市经济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一点支持与帮助。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建设

参考文献

[1] 于军伟.试论生态城市规划的理论及建设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6, (11) :1443-1443.

[2] 张泉, 叶兴平.城市生态规划研究动态与展望[J].城市规划, 2009, (7) :51-58.D

[3] 王昱.浅谈基于低碳、生态导向的城市规划[J].建材与装饰, 2013, (27) :12-13.

上一篇:油气集输系统的节能潜力探析下一篇:如何预防氯气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