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消极影响及对策研究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随着网络时代经济全球化发展,世界呈现出政治多极化、思想文化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泛娱乐化”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夹杂在其它社会思潮中不断传播,充斥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一定的冲击。深入研究“泛娱乐化”思潮的消极影响及对策,是高校办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题中之意。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概括,在学习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立目标、提出问题,整理思路,从学科发展、教学提升等方面确立本主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要理论为指导,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运用文献研究、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比较研究等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践,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基本思路,对本主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首先,通过对“泛娱乐化”思潮的发展过程、表现特征的分析认识,揭示其本质。“泛娱乐化”思潮随着电视媒体时代的来临孕育产生,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后真相时代的到来愈演愈烈,成为西方社会传播其文化思想、价值观念的一种社会思潮。以“娱乐至上”为价值目标,影响着包括青年学生在内的广大社会成员。究其本质,“泛娱乐化”实则是资本逐利的工具、盲目娱乐的思想潮流、更是西方社会消解社会主义国家主流价值观的一种手段。其次,分析“泛娱乐化”社会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良影响。“泛娱乐化”思潮通过电视媒体、网络技术,夹杂于其他思想文化之中。以网络舆论的形式在广大民众中进行传播,必然影响着作为网民主要群体的青年大学生,也影响着受众面广、目标要求高、更新程度快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影响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对象。“泛娱乐化”以其政治态度的“非政治化”、道德追求的“去崇高化”、价值观念的“虚无化”、审美取向的“低俗化”,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价值选择、审美追求。第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除了具有明确的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等特征外,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它与社会生活、国家发展、学生的人生成长及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泛娱乐化”社会思潮以其“娱乐至上”的价值目标追求,混杂于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各种社会思潮之中,以网络舆论的形式推行其价值观念、文化思想,影响着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科学性的传播;第三、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教学效果的评价等产生极大的冲击和影响,消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效果。再次,解析“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政课造成消极影响的原因。第一,网络技术的崛起、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消费文化的刺激,对传播主流文化价值观的难度增加;第二,高校思政课传统教学与新兴媒体融合创新的过程中,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与思政课教学强调的“寓教于乐”混淆不清;第三,“五唯标准”转向“以生评教”的评价机制中,学生评教尺度的标准不一;第四、受青年学生的猎奇心理,精神压力,从众心理的影响,欠缺抵制“泛娱乐化”思潮的能力,是“泛娱乐化”思潮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成效的主要原因。最后,探索高校思政课抵制“泛娱乐化”思潮的对策。第一,“办好思想政治理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提升教师的亲和力、引领力和人格魅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克服思政课娱乐化倾向;第二,一个人的精神上“缺钙”,就容易精神空虚甚至陷入精神荒漠,既不能感受精神生活的丰满充实,更不可能承担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突出主流价值观的核心地位,以理想信念补大学生精神之钙,以中国优秀文化育大学生之德、以社会主义法律规大学生之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力,防范娱乐化在大学生思想中进行价值越位。第三,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通过加强新媒体与思政课的有效融合,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化教学实践活动,构建新媒体时代师生互动新平台,创新高校思政课线上交流形式,打造网络育人空间,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培养社会主义时代新人。

关键词:“泛娱乐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消极影响;对策

学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泛娱乐化”概述

第一节 “泛娱乐化”的表征

一、“娱乐至上”为目标

二、网络舆论传播方式

三、与其他错误思潮杂乱交织

第二节 “泛娱乐化”的发展过程

一、电视媒体孕育“泛娱乐化”萌芽

二、科技发展助推“泛娱乐化”发展

三、后真相时代“泛娱乐化”盛行

第三节 “泛娱乐化”的本质

一、资本逐利的工具

二、盲目娱乐的思想潮流

三、消解主流价值观的手段

第二章 “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政课的消极影响

第一节 “泛娱乐化”对思政课教学对象的消极影响

一、“泛娱乐化”使教学对象政治态度倾向戏谑

二、“泛娱乐化”使教学对象价值取向呈现庸俗

三、“泛娱乐化”使教学对象道德取向趋于虚无

四、“泛娱乐化”使教学对象审美取向逐渐低俗

第二节 “泛娱乐化”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消极影响

一、“泛娱乐化”淡化高校思政课的神圣感

二、“泛娱乐化”冲击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三、“泛娱乐化”弱化高校思政课吸引力

第三节 “泛娱乐化”对思政课教学手段的消极影响

一、使用娱乐案例弱化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

二、依赖媒体技术削减思政课教学的整体性

三、滥用共情效应消解思政课的科学性

第三章 “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政课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

第一节 社会文化因素

一、网络技术增加“泛娱乐化”传播形式

二、全球化浪潮削弱主流文化影响力

三、消费文化刺激受众享乐欲望

第二节 教学改革因素

一、“泛娱乐化”混淆寓教于乐

二、五唯评价向“以生评教”转换

三、传统教学与新型媒体创新融合

第三节 学生心理因素

一、“泛娱乐化”满足学生猎奇心理

二、“泛娱乐化”缓解学生精神压力

三、从众心理助推“泛娱乐化”扩散传播

第四章 高校思政课抵制“泛娱乐化”的策略

第一节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克服教学娱乐化倾向

一、提升思政课教师亲和力

二、提升思政课教师引领力

三、提升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

第二节 突出主流价值观核心地位,避免娱乐化价值越位

一、以理想信念补精神之钙

二、以文化人培育价值共识

三、以法制人规范网络道德行为

第三节 提升大学生精神境界,增强防范“泛娱乐化”能力

一、提升学生对“泛娱乐化”辨识能力

二、加强学生对“泛娱乐化”防御能力

三、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力

第四节 加强媒体与思政课的有效融合,营造网络育人空间

一、构建新媒体时代师生互动新平台

二、充分运用大数据优化教学活动

三、营造教学经验线上共享新氛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我国劳资关系劳动法规论文提纲下一篇: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