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讲话范文

2022-06-09

第一篇:放管服改革讲话范文

社会救助放管服改革会讲话

根据省、市关于推进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工作要求,我们今天召开这次会议,安排部署全县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工作的重要意义

社会救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履行脱贫攻坚中“兜底保障一批”职责的主要手段,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事关困难群众冷暖和社会公平正义。

深入推进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是提升民生服务保障水平,编密织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安全网的重要举措,在新时期具有重要意义。将社会救助审批权下放到乡镇,优化简化了审核审批流程,压缩了办理时限,能够有效提高社会救助的效率和实效。

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要充分认识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政治性、严肃性和重要性,切实落实好社会救助领域各项工作任务,让社会救助更加贴近群众,更加高效便捷,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在基本民生保障中的兜底作用。

二、细化工作措施,全力保障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工作有序进行

一要健全工作机制。对经济状况核对符合相关规定的,乡镇(街道、开发区)干部要进行入户调查,调查结果符合申请条件的,报分管领导审批。乡镇(街道、开发区)要全面建立社会救助“一窗受理、协同办理”综合服务工作平台,负责分类纳入各类社会救助事项,以及救助事项的政策宣传、申请受理、入户调查、审核确认、公开公示、动态管理等工作。

村(居)设立社会救助工作站,负责社会救助政策宣传、业务咨询、信息统计、帮办代办、调查评议等工作,及时发现辖区内各类困难群众和在保对象家庭状况变化,做到早发现、早上报、早救助、早调整。切实做到县级放得下、乡镇接得住,把好事办好,提高群众满意度,该救助的一户不漏,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二要优化简化流程。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要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做好社会救助审批权下放的各项承接工作。在申请人提出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申请时,经申请人授权后,先行开展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经核对符合相关规定的,按程序开展审核审批工作。不符合相关规定的,严格按照要求及时向申请人出具书面告知书。

取消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审核阶段公示和评议2个环节,审批结果由乡镇(街道、开发区)直接在申请人所在自然村进行公示。将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支出型临时救助审核审批时限压缩到10个工作日内。急难型临时救助要在24小时内先行救助,提高救助时效。

三要与扶贫有效衔接。一要托清托明辖区内建档立卡脱贫享受政策人口中未纳入低保或特困人员供养的困难对象人口底数,组织专门工作力量,集中逐一开展入户调查,对符合低保或特困救助供养条件的,及时按程序纳入保障范围。

二要及时发现因患重大疾病、意外事故、重度残疾等造成基本生活困难的群众和家庭,综合运用各项救助政策资源,符合低保条件的及时纳入低保,对暂时陷入生活困境而又不符合低保或特困供养条件的,要及时足额给予临时救助,符合医疗救助、教育救助、慈善救助等政策的要指导和帮助申请办理,坚决杜绝因病因残致贫返贫现象,真正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四要加强培训宣传。县民政局要定期组织对乡镇民政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有针对性的讲解政策、梳理思路、解决在审核审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乡镇(街道、开发区)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专题培训班,重点加强村“两委”班子成员和社会救助协理员业务能力建设,切实提高社会救助政策执行力。

要广泛宣传社会救助政策,通过张贴社会救助政策明白纸、发放社会救助宣传手册等多种方式,将政策送到群众身边,提高群众对社会救助政策知晓度,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落实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保障措施

一要强化人员选配。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要充实加强民政办服务力量,配齐配强3-5人有爱心、有公心、有责任心的专职社会救助工作人员,5万人以下的不得少于3人,原则上辖区人口每多2万人要增加1名专职工作人员,充分满足工作需要。工作人员数量不足或是不能适应当前信息化、高效化工作要求的,分管负责同志要第一时间向主要领导汇报,该调整的要坚决调整,该充实的要及时充实,确保在审批权下放前调整充实到位,保障工作有序开展。

二要强化公开公示。要落实好低保、特困救助供养长期公示制度,及时通过zf网站、微信公众号、社会救助公示栏等多种渠道公开最新社会救助领域相关政策性文件、低保发放公示名单、特困供养人员名单、监督举报方式等,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确保公开公正、阳光透明。

三要强化工作保障。要对办公场所进行规范化建设,配备电脑、打印机、复印机、多拍仪、读卡器、照相机等必要设备,设备陈旧的要及时更新,以满足日常办公、入户调查及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乡镇(街道、开发区)要根据村居人口数量、工作量、走村入户等实际需要,合理安排民政工作经费。

四要强化工作监管。县民政局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重点检查社会救助规范化运行情况,确保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执行准确性,坚持做到不重、不漏、全覆盖,坚决杜绝虚假瞒报、应付拖沓现象的发生,严禁出现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全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第二篇:加强市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放管服改革讲话

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市场主体数量呈现“井喷式”的增长态势。就***来说,当前市场主体总量已达X万户(企业X万户,个体工商户X万户),其中,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就净增市场主体X.X万户,占总量的X.X%。在“放开”的同时,如何“管好”,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各级政府和部门迫切需要重点加以研究和解决的课题。今天,我们召集市各有关部门,围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这个主题进行交流和座谈,我个人认为非常必要,也十分重要。会前,参加了市工商局X年企业“双随机”抽查工作启动仪式,对实施“双随机”抽查监管新模式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刚才,市各有关部门和基层市场监管局介绍了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方面所做的工作,谈到了一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提出了一些工作设想,讲得都比较客观实在。在当前形势下,做好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对任何一个部门来说,包打天下不可能,关门自守也行不通,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是常态,开放合作、协同共治是主流。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抓好事中事后监管与事前审批的衔接

事前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都是市场监管体系的组成部分,既相对独立又紧密相联,事前审批的限制条件需要事中事后监管来维护,而事中事后监管的实际效果也取决于事前审批的质量。特别是在我市行政审批局成立后,将逐步实现一个机构管审批、一枚印章发证照,在“审管分离”的改革新模式下,“谁审批、谁监管”将逐步向“谁主管、谁监管”侧重,为此,抓好事中事后监管与事前审批的有效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旦企业出现违法或失信行为,是审批的问题还是日常监管的问题X公众应向哪个部门投诉X如果处理不好,这些都容易产生职责推诿的现象。在“宽进严管”的前提下,我们需要切实改变过去对审批与监管的传统观念,构建新型的“大监管”格局,做到事前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有机结合。这里有两方面的工作需要强调一下:

一方面,要抓好市场监管信息平台的高效运行。在通过监管平台落实好“双告知”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加快“双反馈”机制的建立,通过审批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对许可审批情况及时反馈,加强对“有照无证”的源头把控,对不具备条件不能取得行政许可的“先照后证”市场主体,第一时间掌握情况,作出应对,及时通知市场主体依法办理变更或注销登记。这项工作,请市行政审批局会同市工商局加快研究推动。

另一方面,要抓紧制定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工作制度。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施后,“重审批”的观念已发生明显转变,但由于监管职能的强弱、监管队伍的多少、监管任务的轻重各有不同,导致一些部门“事前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脱节,“重监管”的意识尚未有效确立。近期,请市编办牵头对全市审批监管部门是否制定了“先照后证”改革后续监管办法做一次摸底调查,对尚未制定的部门要督促其抓紧制定工作意见,明确监管主体,细化职责分工,完善监管依据,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防止出现监管真空。

此外,关于实行外商投资企业商事登记“一表登记、单一窗口”的问题,请市工商局和商务局进一步加强工作对接和对上协调,争取政策支持。同时,国务院前天新公布了《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明确了部门监管职责。对无照经营的,由工商部门予以处罚;对无证经营的,由相关部门予以查处;对既无证也无照经营的,依照无证经营的规定予以查处。这里,我也希望各有关部门,加大证照协同监管的力度,加快转变监管观念,明确各自监管职责,加快构建权责明确、透明高效的证照管理新机制。

二、加强信用监管与失信惩戒的互补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也是实现事中事后有效监管的前提条件。信用监管的核心在于提高市场主体的诚信意识,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营造自觉守信的社会大环境。“宽进严管”之后,市场准入门槛大幅度降低,对市场主体微观活动的干预大幅度减少,更多的市场主体有机会公平参与竞争,但也可能导致市场主体“带病”入市,不正当竞争行为相应增多。如果对失信者缺乏相应的惩戒措施,失信收益大于失信成本,相反,守信者却因经营成本过高而遭受经济损失,那么,就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对信用监管造成极大的阻碍。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加快建立起科学高效的监管体系。

一是以“年报+信息公示”加强信用监管。全面落实《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及相关配套规章,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建立信息公示共享机制,督促市场主体完善年报信息,即时公布企业信用信息、违法经营行为等情况,为社会提供客观真实信息,倒逼市场主体珍惜信誉、严格自律。

二是以“双随机+专项检查”强化日常监管。逐步推进“双随机”抽查机制向跨部门、跨区域延伸。切实发挥随机抽查在重点监管、分类监管中的作用,实行“双随机”与“专项抽查”相结合的办法,提升日常市场监管的效率。这方面,相城区市场监管局全面整合市场监管条线抽查事项,实现对同一市场主体多个检查事项一次完成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下一步,请市工商局会同市质监局、食药监局,在相城市场监管局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探索完善三部门业务整合联合抽查工作,尽快形成全市统一的市场监管“双随机”抽查模式。

三是以“约谈+信用示范”提高守信意识。一方面,要前移监管关口,针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开展市场主体约谈工作,警示不规范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督促经营者提高诚信经营意识。另一方面,要把企业品牌建设、“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培育工作等作为推动信用体系建设的抓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督促经营者提高诚信经营意识,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制的市场环境。

四是以“共享+联合惩戒”提升信用价值。要加快实现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构建多元支撑的企业信用体系,促进市场监管职能的良性互补。下一步,请市工商局牵头,会同涉及市场监管的相关部门,结合国家及省要求,建立实施***市级层面失信企业联合惩戒制度,通过部门共享企业信用信息,加大对失信企业的信用约束力度,提升守信企业的信用价值。

三、加快实现协同监管与大数据技术的支撑

实现事中事后监管职能需要不同层级政府和不同条线职能部门的纵横联动,形成监管合力。跨部门协同监管的基础在于打破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分割,消除不同部门数据库之间的“障碍”。当前,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事中事后协同监管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整合各类监管资源,实施联合监管,通过跨时间、跨空间的信息共享节约行政成本,提高监管效率。

一是要大力推进涉企信息归集工作。要按照省政府涉企信息归集公示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快制定市级层面的实施意见。以“一网归集、双向服务”为目标,将各部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抽查检查等涉企信用信息汇集,形成涉企信用信息的跨部门、跨区域、跨领域的全面覆盖、物理集中、及时归集。这项工作,请市工商局负责牵头实施。刚才,蒋局长汇报中提到的利用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资源和共享机制,采用技术手段归集涉企信息的建议,请市经信委与市工商局加强协调对接。

二是要率先建立“三合一”常态化数据共享机制。市工商局、质监局、食药监局要建立“三合一”常态化数据共享机制,开放数据端口,对接市场监管综合平台,打通业务系统,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和无障碍数据交换。市工商局要发挥牵头作用,确保及时、完整、准确地向质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推送信息。质监局、食药监局要畅通数据传输通道,及时向平台提供有关信息。

三是要以大数据运用为导向,实施精准高效的执法监管。要加强对市场主体数据资源的分析利用,特别是对风险相对较高、违法行为相对频发、监管资源相对薄弱的重点领域,掌握情况,看准问题,瞄准关键,重拳整治,提高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

四、加快推动事中事后监管要求与基层履职能力的匹配

适应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新要求,需要切实解决好在责任意识、知识结构、专业能力等方面存在不匹配的问题。

一是要强化市场监管中的法治意识。市工商局、质监局、食药监局要在进一步清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的基础上,指导和帮助基层进一步清理执法依据,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二是要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基层市场监管局是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的主力军,要着力充实一线监管力量,在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等方面都要优先向基层倾斜,夯实基层监管工作的基础。

三是要加强对基层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市工商局、质监局、食药监局要通过业务学习、交流研讨、案例分析等,组织开展各类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提高现有基层监管队伍的责任意识、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以尽快适应事中事后监管的要求。

四是要切实发挥好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请工商局主动对接市编办,将市场监管信息平台运行和失信企业部门联合惩戒两项工作的落实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内容,推动市、县两级政府部门加大工作支持和实施力度,为基层市场监管工作履职到位提供保障。

第三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市场监管放管服改革讲话

今天,我们召集市各有关部门,围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这个主题进行交流和座谈,我个人认为非常必要,也十分重要。

会前,参加了市工商局X年企业“双随机”抽查工作启动仪式,对实施“双随机”抽查监管新模式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刚才,市各有关部门和基层市场监管局介绍了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方面所做的工作,谈到了一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提出了一些工作设想,讲得都比较客观实在。

在当前形势下,做好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对任何一个部门来说,包打天下不可能,关门自守也行不通,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是常态,开放合作、协同共治是主流。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加强信用监管与失信惩戒的互补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也是实现事中事后有效监管的前提条件。信用监管的核心在于提高市场主体的诚信意识,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营造自觉守信的社会大环境。

“宽进严管”之后,市场准入门槛大幅度降低,对市场主体微观活动的干预大幅度减少,更多的市场主体有机会公平参与竞争,但也可能导致市场主体“带病”入市,不正当竞争行为相应增多。

如果对失信者缺乏相应的惩戒措施,失信收益大于失信成本,相反,守信者却因经营成本过高而遭受经济损失,那么,就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对信用监管造成极大的阻碍。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加快建立起科学高效的监管体系。

一是以“双随机+专项检查”强化日常监管。逐步推进“双随机”抽查机制向跨部门、跨区域延伸。切实发挥随机抽查在重点监管、分类监管中的作用,实行“双随机”与“专项抽查”相结合的办法,提升日常市场监管的效率。这方面,相城区市场监管局全面整合市场监管条线抽查事项,实现对同一市场主体多个检查事项一次完成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下一步,请市工商局会同市质监局、食药监局,在相城市场监管局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探索完善三部门业务整合联合抽查工作,尽快形成全市统一的市场监管“双随机”抽查模式。

二是以“年报+信息公示”加强信用监管。全面落实《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及相关配套规章,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建立信息公示共享机制,督促市场主体完善年报信息,即时公布企业信用信息、违法经营行为等情况,为社会提供客观真实信息,倒逼市场主体珍惜信誉、严格自律。

三是以“共享+联合惩戒”提升信用价值。要加快实现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构建多元支撑的企业信用体系,促进市场监管职能的良性互补。下一步,请市工商局牵头,会同涉及市场监管的相关部门,结合国家及省要求,建立实施***市级层面失信企业联合惩戒制度,通过部门共享企业信用信息,加大对失信企业的信用约束力度,提升守信企业的信用价值。

四是以“约谈+信用示范”提高守信意识。一方面,要前移监管关口,针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开展市场主体约谈工作,警示不规范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督促经营者提高诚信经营意识。另一方面,要把企业品牌建设、“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培育工作等作为推动信用体系建设的抓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督促经营者提高诚信经营意识,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制的市场环境。

二、抓好事中事后监管与事前审批的衔接

事前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都是市场监管体系的组成部分,既相对独立又紧密相联,事前审批的限制条件需要事中事后监管来维护,而事中事后监管的实际效果也取决于事前审批的质量。

特别是在我市行政审批局成立后,将逐步实现一个机构管审批、一枚印章发证照,在“审管分离”的改革新模式下,“谁审批、谁监管”将逐步向“谁主管、谁监管”侧重,为此,抓好事中事后监管与事前审批的有效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旦企业出现违法或失信行为,是审批的问题还是日常监管的问题X公众应向哪个部门投诉X如果处理不好,这些都容易产生职责推诿的现象。在“宽进严管”的前提下,我们需要切实改变过去对审批与监管的传统观念,构建新型的“大监管”格局,做到事前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有机结合。这里有两方面的工作需要强调一下:

一方面,要抓紧制定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工作制度。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施后,“重审批”的观念已发生明显转变,但由于监管职能的强弱、监管队伍的多少、监管任务的轻重各有不同,导致一些部门“事前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脱节,“重监管”的意识尚未有效确立。近期,请市编办牵头对全市审批监管部门是否制定了“先照后证”改革后续监管办法做一次摸底调查,对尚未制定的部门要督促其抓紧制定工作意见,明确监管主体,细化职责分工,完善监管依据,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防止出现监管真空。

一方面,要抓好市场监管信息平台的高效运行。在通过监管平台落实好“双告知”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加快“双反馈”机制的建立,通过审批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对许可审批情况及时反馈,加强对“有照无证”的源头把控,对不具备条件不能取得行政许可的“先照后证”市场主体,第一时间掌握情况,作出应对,及时通知市场主体依法办理变更或注销登记。这项工作,请市行政审批局会同市工商局加快研究推动。

此外,关于实行外商投资企业商事登记“一表登记、单一窗口”的问题,请市工商局和商务局进一步加强工作对接和对上协调,争取政策支持。同时,国务院前天新公布了《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明确了部门监管职责。

对无照经营的,由工商部门予以处罚;对无证经营的,由相关部门予以查处;对既无证也无照经营的,依照无证经营的规定予以查处。

这里,我也希望各有关部门,加大证照协同监管的力度,加快转变监管观念,明确各自监管职责,加快构建权责明确、透明高效的证照管理新机制。

三、加快推动事中事后监管要求与基层履职能力的匹配

适应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新要求,需要切实解决好在责任意识、知识结构、专业能力等方面存在不匹配的问题。

一是要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基层市场监管局是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的主力军,要着力充实一线监管力量,在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等方面都要优先向基层倾斜,夯实基层监管工作的基础。

二是要强化市场监管中的法治意识。市工商局、质监局、食药监局要在进一步清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的基础上,指导和帮助基层进一步清理执法依据,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三是要切实发挥好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请工商局主动对接市编办,将市场监管信息平台运行和失信企业部门联合惩戒两项工作的落实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内容,推动市、县两级政府部门加大工作支持和实施力度,为基层市场监管工作履职到位提供保障。

四是要加强对基层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市工商局、质监局、食药监局要通过业务学习、交流研讨、案例分析等,组织开展各类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提高现有基层监管队伍的责任意识、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以尽快适应事中事后监管的要求。

四、加快实现协同监管与大数据技术的支撑

实现事中事后监管职能需要不同层级政府和不同条线职能部门的纵横联动,形成监管合力。跨部门协同监管的基础在于打破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分割,消除不同部门数据库之间的“障碍”。

当前,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事中事后协同监管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整合各类监管资源,实施联合监管,通过跨时间、跨空间的信息共享节约行政成本,提高监管效率。

一是要率先建立“三合一”常态化数据共享机制。市工商局、质监局、食药监局要建立“三合一”常态化数据共享机制,开放数据端口,对接市场监管综合平台,打通业务系统,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和无障碍数据交换。市工商局要发挥牵头作用,确保及时、完整、准确地向质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推送信息。质监局、食药监局要畅通数据传输通道,及时向平台提供有关信息。

二是要大力推进涉企信息归集工作。要按照省政府涉企信息归集公示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快制定市级层面的实施意见。以“一网归集、双向服务”为目标,将各部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抽查检查等涉企信用信息汇集,形成涉企信用信息的跨部门、跨区域、跨领域的全面覆盖、物理集中、及时归集。这项工作,请市工商局负责牵头实施。刚才,蒋局长汇报中提到的利用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资源和共享机制,采用技术手段归集涉企信息的建议,请市经信委与市工商局加强协调对接。

三是要以大数据运用为导向,实施精准高效的执法监管。要加强对市场主体数据资源的分析利用,特别是对风险相对较高、违法行为相对频发、监管资源相对薄弱的重点领域,掌握情况,看准问题,瞄准关键,重拳整治,提高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

第四篇: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__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总结去年以来的工作,对下一阶段工作任务进行安排部署。刚才,市投资促进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和水城县政府负责同志分别作了发言,尤其是市投资促进局的发言很好,问题找得准、工作抓得实,对如何解决问题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下来后,各县市区、六盘水高新区和市县两级部门要按照中央、省的要求,扎实抓好今天会议精神落实,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取得新成绩、优化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为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奠定良好基础、营造良好环境。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进一步增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将其作为深化改革的“先手棋”、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和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李克强总理强调,“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复杂严峻,加快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尤为重要和紧迫。”近年来,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务服务更加便捷、规范、高效。

一是政府治理效能明显提升。我们在接好、管好中央和省下放审批事项的同时,持之以恒减权、放权、赋权,政府管理“重审批、轻服务”“重事前、轻事后”的局面得到明显改观。制定《六盘水市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动态管理工作制度》,及时对部门权责清单进行动态调整,目前市级34家部门权责事项共3562项,其中行政许可190项,基本形成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依法保障的政府职能体系。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全覆盖、常态化。依托“一云一网一平台”,运用大数据提升政府数字化治理水平,市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2019年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第三方评估我市排全省第二位,其中水城县在全省县区排名中位列第一。

二是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我们深入贯彻“全省通办、一次办成”改革部署,市县两级大厅全部设置通办窗口,全省通办的671个事项实现政务服务大厅办理全覆盖,并在全省率先推进“全省通办”向乡镇延伸。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分类受理,今年市级“一窗”受理事项占进驻事项的88.5%,提前完成省下达的目标要求。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政务服务标准化全覆盖,2019年市级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考核综合得分排全省第一、连续六年保持全省首位。

三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我们全面落实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成本等政策措施,扎实开展产业大招商、政府系统深化落实年、效能提升年等行动,办理事项审批时间大幅压缩,特别是企业开办时间已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申请要件齐全最快可1小时办结。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从2013年的443项减至42项,2019年以来为企业减税61.45亿元、降费3126万元,企业生产性成本进一步降低。在2019年全省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中,我市综合排名第二位,其中盘州市在全省县区排名中位列第一。

四是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我们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催生发展动力,市场主体持续快速增长。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21.65万户、注册资本4261.57亿元,较去年同比分别增长10.24%和19.23%,为稳住就业和经济基本盘提供了坚实基础。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市场主体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我们坚持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为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举措,全面推行“网上办、邮寄办、预约办”、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等措施,出台支持工业企业、限额以上商贸单位等平稳健康发展的一揽子政策,千方百计助企纾困,为促进经济迅速企稳回升创造了条件。

虽然全市“放管服”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中央和省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企业的期盼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在全省电视电话会议上,谌贻琴省长对全省“放管服”改革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盘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放”的效率不高、程序繁杂,有的“审批加码”,在全国统一的材料标准上随意增加证明材料;

有的“承诺打折”,一些审批事项承诺了时限,但实际无法完成;

有的“各自为政”,一些涉及多部门的审批事项未实行并联审批,企业和群众来回跑、多头跑。二是“管”的精准度不高,有的多头监管,一些领域交叉检查、重复检查,企业不堪其扰;

有的放而脱管,跨层级、跨部门联合抽查没跟上,出现监管“真空”。三是“服”的效能有待提升,“信息孤岛”“信息烟囱”仍然存在,数据联通不到位;

全省通办事项占比还比较低,通办覆盖不到位;

一些审批事项标准化程度低,一次办成不到位,等等。从日常掌握和督查的情况看,这些问题在我市都不同程度存在,有的还比较突出。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推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新突破

李克强总理强调,“综合多年来的经验,要想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必须并重实施好宏观政策和深化‘放管服’改革,二者互补互促、相得益彰,既助企纾困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今年以来,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经济持续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实施了一系列财税、金融、社保等惠企利民政策,力度非常大、含金量非常高。推动这些政策全面落地见效,必须通过“放管服”改革的办法,创新实施方式,最大限度消除堵点、缩短时滞,不断提高政策落地的实效性和精准性,让群众和市场主体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在直面问题、破解难题中,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向纵深推进。

第一,“放”的力度要更大,进一步放出活力和动力。近年来,市级累计承接中央和省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173项、取消112项、下放75项,虽然目前市级政府部门行使的行政审批事项基本都是国家法律、法规设定的,但仍然存在限制多、门槛高、审批繁等突出问题,影响了企业创新创业创造。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谌贻琴省长关于“确保我省始终是省级行政权力事项全国最少的省份之一、审批办理时间成为全国最短的省份之一”的要求,对全市现有的审批、各种具有审批性质的管理措施,进行系统梳理并形成清单,分类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是重复审批要再清理。在一些领域,针对一个事项还存在多个审批甚至是重复审批,导致部门责任不清、落实不力,出现谁都能审批、谁都不负责任的情况。要在今年7月、10月开展清理的基础上,对多部门重复审批、变相审批和不必要审批等进行再排查、再清理,能整合的整合,该取消的取消,坚决取消没有法定依据的审批事项和“红头文件”,坚决杜绝以目录管理、登记注册、年检年报、指定认证等形式变相实施审批和许可。要坚持“谁审批谁负责”,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落实审批监管责任,绝不能“一批了之”、只要权力不负责任。今年9月,国务院决定取消29项、下放4项行政许可事项,其中涉及市级及以下的分别有5项和1项。省里也将围绕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程度,严格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开展投资审批合法性审查,年内还要再取消下放一批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迅速跟进落实,加强与上级部门的业务对接,积极争取更大力度的业务指导,确保接得住、管得好。二是审批时限要再压缩。要通过推进审批流程再造,推动各部门串联审批变为多部门并联审批、条块分割变为整体联动,再压缩企业登记等一批重点事项的审批时间,让审批服务更加精简快速、便捷高效。要深化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力争明年将企业设立登记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

通过打造电子税务局、实施“财税一体化”改革,优化税务注销服务,明年将一般纳税人注销压缩至8个工作日以内、小规模及其他纳税人注销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虽然我市已基本完成今年压缩项目审批时限的要求,但根据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9月份通报,我市已接入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部门数量占比、审批数据正确率等指标较低,与其他市州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要认真履行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市各有关部门和县市区要抓紧接入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推动部门之间加快互联互通,确保在限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项目审批。三是涉企证照要再精简。明年上半年,国家将在全国范围内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谌贻琴省长在全省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这项工作,不一定要等全国的方案,对不涉及法律、行政法规修订就能够改革的事项,可以在高新区、经开区和一些条件成熟的地区先行探索、积累经验”。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是克服“准入不准营”,使企业更加便捷设立、更快投入运营的重要举措。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向上对接、超前谋划部署,六盘水高新区和各经济开发区要用足用好创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重大政策机遇,积极探索创新,通过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方式,加快推行“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力争尽快实现“全覆盖”。四是审批方式要再优化。对一些专业性很强的项目和新兴产业项目,由于一些工作人员很难在技术细节上把关,可能把审批时间拖得很长。对于此类情况,要广泛推行承诺制,强化企业诚信意识,实现政府定标准、企业或个人作承诺、过程强监管、失信严惩戒。要切实破除信贷、上市、招投标方面的隐形障碍,严格落实市场准入、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经营行业规范、资质标准等领域有关政策和相关规定,全面落实“非禁即入”,让各类市场主体、社会资本公平参与,依法平等进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第二,“管”的效果要更好,进一步管出公平和秩序。减政不可减责,放权不是放任。只有监管公平公正,公正管理、规范管理,才能实现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要坚持放管结合、并重推进,把主要精力用在事中事后监管上,着力构建“事前管标准、事中管达标、事后管信用”的监管体系,实现从“严进宽管”向“宽进严管”的转变。一要突出重点从严监管。对疫苗、药品、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行业领域,要采取最严格的监管措施,把好每一道关口,对违法违规行为实行惩罚性赔偿和巨额罚款,强化震慑作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今年6月,省里下发了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计划任务清单,梳理出448个监管事项,明确了监管对象、监管措施、处置方式、监管主体等内容。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日常调度,各监管牵头部门要严格按照清单履行监管职责,规范监管行为,确保监管到位。二要大力推进综合监管。继续推行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方式,加大监管覆盖面和精准度,形成常态化的公平公正监管机制,实现进一次门、查多样事,切实解决监管真空、多头监管等困扰市场主体的问题,提升监管效能。三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随着平台经济、电商微商、线上教育等新生事物、新兴产业迅速发展,一大批新型市场主体不断兴起,市场模式的创新远远快于政府监管体系的改革,传统监管办法很难适应发展需要。要在坚守质量和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建立完善具有弹性的包容审慎监管制度,严禁简单封杀或者放任自流,对看得准有发展前景的要引导健康规范发展,对一时看不准的要预留一定的观察期,出现问题要及时引导和处置。四要强化信用监管和智慧监管。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对企业失信行为进行联合惩戒,让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处处受限。要依托国家“互联网+监管”“信用中国(贵州)”“企业信用信息公示(贵州)”等系统,加强监管信息归集共享,将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等信息,以及司法判决、违法失信、抽查抽检等信息关联整合,打造以网管网、线上线下一体的监管体系。

第三,“服”的质量要更高,进一步服出效率和便利。李克强总理指出,“各级政府要增强服务意识,推进政务公开,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办事效率,审批和监管也要体现服务理念。”虽然我市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考核连续六年排全省第一,但其他市(州)得分与我们差距并不大,咬得很紧,稍有松懈就有可能被反超。攻城拔寨难,持盈保泰更难。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贵,为贵人服务”的理念,学习借鉴大连等地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方面的先进服务管理经验,以企业和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创新服务方式,真正服出便利、服出实惠,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一方面,要着力提升“线上”服务能力。推动政务服务网上办理,是全面推行“不见面”办事的重要途径,不仅能打破时间和地域限制,也可以大幅降低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要依托全省“一云一网一平台”,进一步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在线政务服务。除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的事项外,原则上都要做到网上全程可办。要扎实推进“跨省通办”“全省通办、一次办成”等改革举措落地见效,积极探索“政务服务+银行”“政务服务+广电”等模式,为乡村群众提供触手可及的政务服务,有效解决企业、群众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堵点难点问题。去年11月开通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以来,共受理超过14万件群众咨询和投诉等问题,但有的部门相互推诿扯皮、办件质量不高、按期办结率低。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群众热线事项办理,年底前完成12345热线平台建设和热线整合任务,建成热线系统平台和话务中心,建立健全受理、转办、回访等闭环运行流程,形成一一对应的责任体系,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另一方面,要着力提升“线下”服务水平。按照省的要求,今年我市共梳理制定101个“集成套餐”,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发现还存在套餐项目不精准、提交材料过多等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抓紧细化优化“集成套餐”,减少办事环节和所需证明材料,提供高效的一网式集成套餐服务。要充分发挥政务大厅等“一站式”服务功能,加快实现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最多跑一次。目前,全市乡镇政务服务场所已基本建成,但服务不集中、事项不标准,企业和群众办事还存在“多头跑”的问题。各县市区要大力推动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完善设施、配齐人员、强化管理,进一步提升乡镇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和水平,防止成为“样子货”“空架子”。要加快梳理公布公共服务事项清单,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增加服务供给、提高供给质量,切实提供公平可及的基本民生保障服务。在推进政务信息化过程中,必须兼顾好老年人、视障听障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采取必要的线下补充手段,有针对性地提供人工指导和服务。

李克强总理强调,“‘放管服’改革是在开放环境中推进的。营商环境竞争力就是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我们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破除不合理的体制机制障碍,真心实意为企业发展解决难题,营商环境发生很大变化,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刚才市投资促进局汇报的情况看,形势并不乐观,一些工作还有待提升,痛点堵点问题仍然存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们要把内优环境和外引企业紧密结合起来,对标国际国内最优标准,深入查找差距、加快补齐短板,更大力度和更高水平吸引投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__提出,“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支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企业是“用脚投票”,哪个地方营商环境好,产业就转移到那个地方。我们只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才能在新一轮产业转移大潮中抢占先机、加快发展。一要坚持问题导向抓整改。根据《2019年贵州省市(州)营商环境评估报告》,市投资促进局分类梳理出64个问题,目前还有不少问题未整改完成。今年8月,市纪委市监委、市投资促进局联合开展全市营商环境大检查,在政务服务效能、工作作风、要素保障等七个方面,查出超承诺时限办理、办事低效、服务不优等方面的问题。各地各部门要把问题整改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亲自协调,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促提升,坚决按时高质量整改到位,以问题的整改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二要紧盯短板指标抓提升。今年10月,市投资促进局邀请第三方机构在我市开展营商环境调研,在抽样环节、填写问卷、佐证材料等方面发现不少突出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市政府办公室已下发通知,各地各部门要逐一对照、举一反三,建立工作台账,抓紧整改销号。本全省第三方营商环境评估工作已经启动,即将开展的现场核验和企业访谈两个环节直接影响评估结果,非常关键、非常重要,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扎实做好档案材料、印证资料准备,认真组织企业参与访谈,确保今年营商环境评估排名实现保位、力争进位。下来后,请何枢副市长抓紧调度,对存在的问题抓紧研究解决。营商环境事关六盘水形象、事关长远发展,谁拖了全市的后腿,最后必须得有一个说法。三要围绕惠企政策抓落实。要深入实施服务民营企业“六大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社保费减免、降低电价等政策措施,继续用好“民营企业直通车”、营商环境热线、政府服务热线等,着力帮助企业办实事、解难题。政府拖欠工程项目账款是企业反映较多的问题,目前全市2020年无分歧账款还有部分未清欠。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想方设法解决好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问题,确保11月15日前无分歧欠款全部清零,同时防止发生新的拖欠。

三、压实责任、狠抓落实,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强保障

深化“放管服”改革是刀刃向内的革命,面对新的困难挑战,我们仍然要靠改革破难题、促发展,靠优化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力度,最大限度释放政策效应,取得更多企业和群众满意的改革效果。

一要强化责任担当。切实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牢固树立抓“放管服”改革就是抓营商环境、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从全局利益出发,勇于打破部门利益,推动各项任务落细落小、落地落实。市“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作为这项工作的领导机构,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集成创新,督促指导各地各部门落实改革措施。协调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分阶段细化重点工作和目标任务,推动各项改革协调配套、整体推进。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分管领导要抓具体、抓深入,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扎实抓好问题整改,确保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二要切实提升效能。今年是全省政府系统效能提升年,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效能建设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营商环境“问题大整改、作风大转变”专项行动,全面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坚决完成“三个明显提升、一个圆满完成”的工作目标,即政府工作效率明显提升、质量明显提升、能力明显提升,圆满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放管服”改革涉及的部门负责同志,要以普通企业或群众的身份,到本部门本系统审批事项中亲身体验,找一找为企业、为群众服务还存在哪些“中梗阻”问题,发现问题既要就事论事、督促整改,也要举一反三,推动制度化整改落实。要树立诚信政府形象,坚决兑现合理合法合规的政策和招商引资承诺,既要避免在招商引资时乱承诺,也要坚决杜绝“新官不理旧账”。要牢固树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坚持原则、热情服务,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

三要强化督查问责。加强督导检查和考核奖惩,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和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等方式,围绕“企业和群众办事是否便捷、是否满意”开展真督实查,及时督促整改,对严重损害营商环境和企业群众利益的,要公开曝光、严肃问责。要以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作为评判标准,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完善“好差评”制度,倒逼各地各部门深化改革、改进服务。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以及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强化纪律震慑,真正形成“营商环境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事关改革发展全局和人民福祉,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计。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把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进行到底,为确保高质量、打好收官战,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更大贡献!

第五篇:上半年全市“办事不求人”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推进会讲话

同志们:

刚才,市政府办公室通报了上半年全市推进“办事不求人”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情况,点出了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的措施,各县区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市税务局、市市场监管局、X县等X个部门和县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办事不求人”作了汇报交流,汇报的很全面、很扎实、很有效,数字也很振奋人心,发言结合实际,点出的问题比较准,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一些指导性建议。几个部门的发言,会后要印发,相关县区和部门参照落实。下面,我再讲三方面的意见。

一、我市“放管服”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这个必须充分肯定,一是市县乡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各项政策、目标、任务、措施落得比较到位、落得比较实,规定动作扎实有效,创新动作各有亮点。二是各部门推进“放管服”改革中,一方面结合实际,放的到位,管的有效,服务的比较贴心;另一方面从上到下有效承接了中央、省、市的核心措施,在降低企业准入门槛、行政审批、便利企业和群众办事、投资项目审批、减费降税、“一网一门一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社会满意度逐步提高。三是2019年我们结合X实际,创新提出并加快推进“办事不求人”机制,初步实现了知晓政策不求人、限时办结不求人、窗口办事不求人、网上办事不求人、帮办代办不求人、公正监管不求人、维护权益不求人,为群众办事上提供了捷径、提供了帮助,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办事不求人”成为X“放管服”改革的标志性工程。

二、推进“放管服”改革存在一些短板问题

虽然我们取得了很多成效,为我们巩固脱贫成果、建设小康X,特别是即将为编制和实施的“十四五”规划、推进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民生工程的落实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我们在推进“放管服”改革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办事不求人”和“不来即享”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群众受益面也不广泛。一是对已经成为全省亮点的“办事不求人”的核心措施理解的不深、不全,对办事不求人的内容掌握不够、落实不力,市直部门不同步、县直部门不领会、乡镇部门不清楚。群众的知晓率低,群众不知道那些事项可以通过“办事不求人”办理,不知道找那些部门可以达到“办事不求人”。二是对“不来即享”改革措施理解不全面、推广不宽、落实不够。三是对“办事不求人”的事项公布不全、公示不宽、公开透明度不高,有一些事项表面网上办、实际找不到。X个市直部门梳理的X项个事项,确定为第一批“秒批”“不见面审批”事项的X项,能够实现全程网办的事项仅X项,只占X%。四是“放管服”改革宣传不够、引导不精、重点不突出,网上有信息、群众不知道成为在基层落实的断层。五是工程领域“不见面招投标”“一网通办”“双随机一公开”等改革措施推进缓慢,已成为X“放管服”改革的瓶颈问题。

三、抓好“放管服”任务的有效落实

(一)做实“放”字,应放尽放,“放”出活力和动力。一是从上到下、齐心协力,对照“办事不求人”,把“放”什么、“放”到什么地方能让群众看得见、能让办事人摸得着,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抓好落实。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成立专班、靠实专责,协同办理事项全部上网、全部进窗。县级政务大厅和乡镇窗口办事事项要一眼能看到,网上一键能查的着。二是“办事不求人”相关单位要各尽其责,市县乡各级层层监督上网、层层帮助上网、层层协调上网,做到相互培训、相互协同,让办事的人从乡上的窗口和网上能找到、从县上能查对实据、市上能找得着,真正实现“一网上线、一口交办”,从根本上基础上保证“办事不求人”和“不来即享”有基础性的支撑和落实。三是市大数据局、县大数据中心、乡镇大数据窗口要发挥好现代信息的作用,充分利用5G技术,指导县乡尽快把“办事不求人”的门类、归类、类别统一模式、统一格式,做到公示于民、公开于民、展现于民、指导为民。四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市直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加快推进“不见面审批”、“不见面招投标、不见面开评标”、“不来即享”和“网上办事”,为企业提供“点对点”“一站式”服务。要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优惠政策,为招商引资项目审批开辟“绿色通道”,靠实工作责任,跟踪督促落实,切实提高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率。五是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企业开办时间要压减至3天以内,落实好“证照分离”,重点做好“照后减证”等工作。六是继续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改革,特别是工程项目审批涉及的审批部门多、环节多,审批周期长、程序繁琐、办理时限要压缩到X个工作日内,各县区各部门要进一步优化办理流程,切实精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和环节。要推行“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容缺受理”、“区域评估”、联合审批、多图联审机制,大力提高审批效率,加快项目落地。

(二)做严“管”字,放管结合,“管”出公平和秩序。落实好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 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创新公平公正的监管方式,严格规范行政执法。一要靠实监管责任。彻底扭转“以批代管”的错误思想,进一步明确“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谁行权,谁担责”的原则,防止监管“缺位”和管理“真空”。加强监管不光是市场监管部门一家的事,无论是综合部门还是业务部门,都负有监管责任,都要履职尽责,做到依法依规监管。二要创新监管方式。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完善细化监管制度,优化抽查方式,统一规范标准,规范市场执法行为,做到全程留痕,增强执法和监管工作透明度。要提升监管精准化水平,对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人员密集场所、网络空间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要做好全方位的监管,建立监管长效机制。三要加强综合监管。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以法律法规把“管”字做到实、做到严。继续深入推进市场监管、城市管理、交通运输、农牧林水、资源环境、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综合执法改革,全面推行跨部门“随机联查”,实现从职能部门“单打独斗”转变为综合监管。同时,要做好企业自律监管、社会舆论监管等。

(三)做真“服”字,优化服务,“服”出便捷和高效。当前,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地方发展的竞争力,已经从过去拼土地、拼资源、拼政策、拼要素升级为拼综合政策环境,我市作为资源优势不突出的欠发达地区,更要下大力气树立“不来即享”理念,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服务企业、群众办事,让群众少走路、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和群众更有获得感。 一要继续推行“不来即享”。各涉及部门要认真研究,优先推动高频事项“网上办、指尖办”,实现“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加快推进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和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推动政务服务“一次登录、全网通办”。开展“智能秒批”,推进高频申请材料共享应用。要积极搭建“阳关招标采购平台”,加快“不见面”开评标,尽快建立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协议,实现评标专家、信息和场地资源共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程电子化。二要提升服务水平。要提升X原创的“办事不求人”的品牌效应,把这张名片用我们的实际服务行动来维护好、落实好。要深入落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把优惠政策第一时间通过服务平台和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推送到企业主,实现迅速可办、即时可享。要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进一步抓好政务服务的流程、方式等改革。三要改进服务方式。市级相关部门对重点投资项目已经在开展帮办代办服务,市县区一些政务大厅也有帮办代办服务,但还没有普及。市县区政务大厅和单设大厅要尽快成立帮办代办队伍,乡镇设立在窗口设立代办、帮办或导办人员,帮助群众办事。四要推进限时办结。进一步健全完善限时办结机制,加快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着力在“企业开办、建设项目报建、不动产登记、用水报装、用电报装、用气报装、获得信贷、纳税服务”等方面实现限时办结。

最后,就推动“放管服”改革各项任务落实,再提三点要求。一是各行业部门要组成工作组对本行业本系统落实“放管服”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一次深入督查指导,协调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市政府督查室要把“放管服”改革、特别是“办事不求人”和“不来即享”作为平时考核和暗访督查的基础性工作,推动工作落实。三是各部门各行业要大力宣传,专题宣传“办事不求人”,做到家喻户晓,提高“办事不求人”的知晓率、认知率、使用率。

同志们,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办事不求人”,势必会伤害一些人的利益,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省市的部署要求,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攻坚克难的决心,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为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X做出自己的贡献。

上一篇:二年级生字上册范文下一篇:党支部工作要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