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流产的病因分析

2024-05-12

习惯性流产的病因分析(精选五篇)

习惯性流产的病因分析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来吉林省白城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习惯性流产的患者, 均连续发生过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自然流产, 年龄22~36岁, 病程1~2年。

1.2 病因诊断方法

病史询问:患者夫妇的年龄、职业、居住环境、健康状况及遗传病史等;患者的月经史, 特别是既往每次流产的状况 (有无诱因、发生时间、组织物排除情况及诊治经过等) 。体格检查:除夫妇双方进行必要的全身检查外, 重点进行盆腔检查, 以明确盆腔及生殖器官有无异常。辅助检查:染色体检查;生殖激素测定主要了解黄体功能状况;超声检查了解卵巢及子宫的发育及子宫内膜的厚度;免疫功能检查包括抗精子抗体、抗卵巢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绒促抗体;优生系列检查了解有无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体等感染。若需要, 再选择相关检查。

2 结果

13例患者中, 染色体异常1例, 黄体功能不全3例, 子宫发育不良1例, 子宫内膜发育不良1例, 免疫抗体阳性3例, 优生系列异常2例, 居住环境不良1例, 宫颈病变1例。在13例反复流产的患者中, 除宫颈病变1例为晚期流产外, 其余12例均为早期流产。

3 讨论

习惯性流产的病因复杂。

3.1 染色体异常

(1) 胚胎染色体异常:胚胎染色体异常占自然流产原因的46%~54%。临床观察表明, 胚胎染色体异常出现的频率越高, 流产发生越早。统计表明, 53%的早期流产、36%的晚期流产与此有关。染色体异常包括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前者包括染色体三体、X单体和常染色体单体等, 后者指染色体或染色单体经过断裂-重换或互换机理可产生染色体畸变及染色单体畸变, 染色体型畸变有缺失、重复、倒位、互换 (易位) , 染色单体畸变仅涉及染色单体, 类型与染色体畸变相似, 但更为复杂。近年来的研动物究表明, 有一些单基因突变可以直接导致胚胎死亡, 有人将其统称为致死基因。 (2) 夫妇双方染色体异常:国内外研究表明, 习惯性流产者夫妇双方染色体异常发生率约为3.2%, 其中常见的是染色体相互互换 (2%) , 其次是罗伯逊互换 (0.6%) 。若着床前配子在女性生殖道时间存留较长, 配子老化后, 流产的机会随之增加。

3.2 女方生殖系统道解剖结构异常

(1) 子宫畸形:单角子宫、对称性双角子宫、双子宫、纵隔子宫等可影响子宫血供和宫腔内环境, 引起流产的发生。 (2) Asherman综合征:人工流产后宫颈或宫腔粘连称为Asherman综合征, 是由于刮宫时损伤宫颈管黏膜或子宫内膜基底层, 肌层, 局部创面形成而致粘连。多次人工流产, 术后感染及术后卵巢功能低下易引起。此时可影响胚胎种植, 出现习惯性流产。 (3) 宫颈功能不全:是导致晚期习惯性流产的主要原因, 表现为宫颈管过短, 宫颈内口较为松弛。 (4) 其他:子宫肿瘤可影响子宫内环境和胚胎发育, 导致习惯性流产。

3.3 母体内分泌失调

(1) 黄体功能不全:若子宫内膜活检与月经时间相差2d以上, 或黄体中期孕酮峰值低于28.62nmol/L, 即可诊断为黄体功能不全。临床研究表明, 23%~60%的习惯性流产是由黄体功能不全引起的。其主要原因在于使孕酮分泌不足, 妊娠蜕膜反应不良, 从而影响孕卵着床和发育, 导致流产的发生。 (2) 多囊卵巢综合征:在习惯性流产中, 58%是由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的, 而且其中56%患者的LH处于呈高分泌状态。研究表明, 多囊卵巢综合征引起习惯性流产的原因是LH浓度过高, 导致过早完成卵细胞第二次减数分裂, 印母细胞过早成熟, 因而影响受精和着床过程, 形成习惯性流产。 (3) 高催乳素血症:血液中催乳素水平过高, 可直接抑制黄体颗粒细胞增生和其功能的发挥。当催乳素处于正常值上限时, 则可表现为黄体功能不全, 由于以上所述原因致使流产发生。 (4) 糖尿病:研究表明, 妊娠3周内, 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 流产的发生率与非糖尿病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血糖控制不良者流产发生率可高达15%~30%。同时, 研究也表明妊娠3周内血糖过高可能是胚胎畸形的危险因素之一。 (5) 甲状腺功能异常:对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与流产的关系, 研究结果不一致。研究表明, 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并有甲状腺功能异常者, 可见流产发生率显著升高的现象。但也有研究表明, 在习惯性流产的发生群体中, 甲状腺自身抗体与流产发生率之间无相关性。所以, 应注意此方面的观察和研究。

3.4 生殖道感染

导致习惯性流产的病原微生物往往在生殖道存留的时间较长, 但很少产生相应感染的临床表现, 但却能直接或间接导致胚胎死亡。垂直感染一般发生在妊娠的前12周, 可导致流产的病原体包括细菌、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及人免疫缺陷病毒以及沙眼衣原体、人型以及解脲支原体、弓形虫等。

3.5 自身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性习惯性流产主要与抗磷脂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干燥综合征及其相关的抗心磷脂抗体、抗核抗体、抗可抽提的核抗原抗体有关。对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来说, 由于反复发作的血液高凝状态、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 导致反复发生流产或死胎。

3.6 原因不明 (同种免疫因素)

当排除上述因素引起的习惯性流产, 临床上称为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一般认为与同种免疫有关, 因此, 又被称为同种免疫性习惯性流产。一般认为, 封闭抗体缺乏是习惯性流产的主要病因。妊娠时, 母体可产生致敏T细胞, 它能破坏胚胎细胞, 但致敏T细胞的杀伤功能可被封闭抗体所抑制。然而习惯性流产患者体内由于缺乏这种抗体, 存在未被抑制的细胞毒细胞, 这些细胞直接作用于胚胎, 或通过释放炎性介质间接损害胎儿或胎盘, 从而导致了流产。

总之, 习惯性流产与遗传、内分泌、免疫、感染、生殖道本身异常及全身状态等许多因素有关, 对于反复流产的患者首先要查明病因, 才能够有效治疗。

习惯性流产病因分析 篇2

关键词:习惯性流产,病因,发病率,遗传

习惯性流产 (habitual abortion) 是指连续3次及3次以上发生自然流产者, 而近年来常以复发性流产 (recurrent abortion) 取代习惯性流产一词[1], 该疾病属于不育症范畴, 是妇产科常见疾病之一。习惯性流产机制复杂, 发病原因较多, 且治疗困难, 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都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她们一方面要忍受着身体上的痛苦, 另方面还要面临可能不育的威胁, 长期的压力对患者的健康造成重大影响。因此, 正确掌握习惯性流产的发病机制和流产原因, 进而探寻有效的防治方法, 是降低习惯性流产发病率, 减少育龄女性痛苦的重要措施, 对于该病以及相关疾病整体诊疗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现对本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172例习惯性流产患者的病因进行回顾分析, 并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在本院进行诊疗的172例习惯性流产患者, 年龄24~39岁, 平均 (30.5±1.5) 岁;妊娠自然流产次数3~8次, 其中自然流产3次76例, 自然流产4次52例, 自然流产5次23次, 自然流产6次12例, 自然流产7次7例, 自然流产8次2例;所有患者流产时间均为妊娠10~12周。172例患者均符合习惯性流产的诊断标准, 明确诊断。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1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统计分析习惯性流产患者的病因。172例患者诊疗过程中曾根据各自病史及相关临床症状分别进行必要的检查, 包括遗传检查 (染色体核型检查、核型分析) , 内分泌检查 (基础体温测定、雌激素和孕激素以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测定、血清泌乳素的测定、子宫内膜活检) , 免疫学检查 (抗磷脂抗体的测定、抗精子抗体的测定、血型及抭血型抗体测定) , 内生殖器畸形检查 (超声检查、子宫输卵管造影、宫颈扩张器检查) , 此外, 还对患者进行细菌、病毒学检查, 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因素。

2 结果

经过统计分析, 本组172例习惯性流产患者的发病原因包括:遗传因素59例 (占34.30%) , 免疫因素37例 (占21.51%) , 内分泌因素36例 (占20.93%) , 感染21例 (占12.21%) , 子宫因素11例 (占6.34%) , 不明原因8例 (占4.65%) 。发病原因中最主要的为遗传因素, 免疫因素次之。此外, 内分泌异常亦是引发习惯性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中免疫因素包括抗磷脂抗体综合征2例, 非特异性结缔组织病2例, 抗精子抗体5例, RH血型抗原系统1例, ABO抗原不相容27例;内分泌因素包括黄体功能不全17例, 多囊卵巢综合征8例, 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 甲状腺疾病7例;感染因素包括支原体感染5例, 细菌感染8例, 病毒感染8例;子宫因素包括子宫肌瘤2例, 子宫发育异常9例;本组遗传因素所致的流产患者均为染色体异常。

3 讨论

妊娠是母体孕育胎儿的过程, 是生命的开始, 是女性人生之中的特殊时期。此期间, 女性生理方面会发生巨大变化, 而情绪、心理因素在周围环境以及妊娠进展的影响下也会不断发生变化, 很多女性常因各种不同原因的作用而导致自然流产, 更有一部分患者存在反复自然流产的情况, 承受着习惯性流产带来的伤害。针对目前习惯性流产发病率日益增高的现状, 探讨分析其发病原因, 从而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 对于降低习惯性流产发病率、提高女性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造成习惯性流产的原因有很多, 早期以胚胎染色体异常, 免疫功能异常, 内分泌改变为主要原因, 而对于晚期妊娠习惯性流产患者而言, 子宫发育不良或畸形以及妇科疾病 (如子宫肌瘤) 常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1]。除此之外, 仍存在少部分患者流产原因不明, 临床称其为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

习惯性流产病因的检查主要应从遗传、感染、解剖、内分泌和自身免疫检查几方面入手。遗传学方面, 可采用核型分析, 确定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 部分患者因染色体异常, 造成精子或卵子存在某种缺陷, 致使胚胎发育异常, 常于妊娠早期即终止发育, 从而发生流产。本组研究中, 有59例患者存在染色体异常, 占习惯性流产患者总数的34.30%, 发病率位居第一, 且有研究显示, 染色体异常所致的习惯性流产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再次妊娠成功率低[2], 产前遗传学咨询和诊断也仅能作为优生优育的辅助措施, 而并不能纠正其不良的预后, 是造成习惯性流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免疫因素方面, 免疫功能异常主要包括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和非特异性结缔组织病[3];此外, ABO抗原不相容也是导致习惯性流产发生的常见因素[4]。本组37例患者因免疫因素引发流产, 占习惯性流产患者总数的21.51%。内分泌因素导致的流产被认为是预后最好, 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的, 其治疗后妊娠成功率可达90%以上[2]。内分泌检查主要包括血清卵泡刺激素 (FSH) 、催乳激素 (PRL) 和黄体生成激素 (LH) 等, 判断是否存在黄体期功能缺陷 (LPD) 导致习惯性流产;此外, 也需作促甲状腺激素 (TSH) 的检查, 以分析患者是否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而影响胚胎生长发育导致流产。本组因内分泌因素流产者36例, 占20.93%。感染, 也是造成习惯性流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妇科或全身性疾病均有可能致使细菌、病毒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引发流产, 如流感、肺炎、子宫内膜炎等均可成为自然流产的诱发因素, 而巨细胞病毒感染、弓形虫感染、支原体感染也是患者因感染而引发流产的常见原因[5]。生殖器官的发育异常也可造成习惯性流产, 尽管该因素常至胚胎发育晚期才引起流产, 但也可能于妊娠早期造成流产, 本组患者均为10~12周发生流产, 但仍有9例是因为子宫发育不良或畸形导致流产。

除常见原因以外, 还有很多因素可以造成习惯性流产的发生, 如环境中的不良因素、不良心理因素、过重的体力劳动、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等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胎儿孕育的整个过程, 甚至还有部分习惯性流产患者无法明确病因。发病机制之复杂, 诱发原因之多, 无疑给习惯性流产患者的早期防治及后续治疗带来了巨大障碍, 因此, 临床医生应对习惯性流产的病因予以足够的重视, 不断探索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进一步明确各种诱发因素对机体作用的机制, 从而寻求更为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措施, 进而降低习惯性流产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85-86.

[2]李萍, 彭倩, 张元珍, 等.反复自然流产的病因学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0, 16 (7) :419-421.

[3]李长彬, 刘莹, 屠强, 等.流产患者抗心磷脂抗体和抗核抗体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9, 17 (12) :55.

[4]周毅, 周敏.反复性自发流产与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3, 19 (2) :84.

对稽留流产的病因分析探讨 篇3

1 临床资料

自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本院住院的稽留流产患者共552例。选择340例作为分析对象, 这些病例均进行了妇科检查, B超检查[1]确诊为稽留流产, 同时行夫妇染色体检查, 核型分析无异常, 内分泌检查无异常, 排除器质性疾病, 年龄22~38岁、平均 (24.5±3.7) 岁, 孕周8~20周, 流产次数0~4次。人工流产组176例, 年龄20~42岁、平均 (25±4.1) 岁, 孕周6~11周, 人工流产次数1~5次, 无稽留流产史, 2组年龄、孕周、流产次数无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2 实验方法

(1) 标本采集:稽留流产组340例, 来源宫颈分泌物220例, 窥阴器扩张阴道后, 先用棉拭子将宫颈口处的分泌物拭净, 弃之。再用一根棉拭子插入宫颈内1.5~2cm, 旋转棉拭子30s以上, 放入4个无菌试管内分别进行CT和UU的荧光定量PCR和细胞培养的监测。来源绒毛和蜕膜的妊娠产物120例, 稽留流产患者流产后取少许妊娠产物放入4个无菌试管内分别进行CT、UU的PCR和细胞培养的检测。人工流产组176例, 来源宫颈分泌物112例, 来源绒毛和蜕膜的妊娠产物64例, 同法采集标本。

(2) 试剂与设备:荧光定量PCR方法采用美国PE公司Gene Amp5700 Sequence Detection system检测CT、UU基因拷贝数。细胞培养法:CT采用新传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CHLAMYGEN衣原体快速检测试剂盒的方法。UU采用新世纪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支原体培养、计数、鉴定、药敏一体化试剂盒的方法。

(3) 结果判定:荧光定量PCR定量范围0~1010m L基因拷贝数 (CP) , 细胞培养以阳性和阴性判定结果。

(4) 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全部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性数据采用χ2检验, 定量数据采用t检验。

3 结果 (表1、2)

从表1中可见采用培养法, 稽留流产与CT、UU及CT+UU感染有关 (P<0.05) , 采用PCR法与CT+UU有关 (P<0.05) , 与单纯CT及UU感染无关 (P>0.05) 。

从表2中可见采用培养法, 稽留流产与CT、UU感染有关 (P<0.05) , 与CT+UU混合感染无关。但差异接近显著性水平 (P=0.053) 。采用PCR法与CT+UU有关 (P<0.05) 与单纯CT、UU感染无关 (P>0.05) 。

4 讨论

4.1 孕妇沙眼衣原体 (CT) 感染对胚胎的影响

CT是一种特殊的寄生微生物, 具有DNA、RNA和完整的细胞膜, 它抑制细胞内的溶酶体, 从而避免了本身的被破坏, 以致能稳定的寄生于宿主细胞内, 发病缓慢, 当机体抵抗力下降, CT不侵入鳞状上皮而偏向于柱状上皮, 最常潜伏在宫颈管的上皮内, 可引起宫颈炎、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2]。宫颈管内感染CT约有30%~40%延伸至子宫内膜, 同时孕期增多的激素可使CT的毒性增加, 损害发育中的胚胎[2]。本研究中表明稽留流产孕妇不论宫颈分泌物或妊娠产物, 采用培养法CT阳性率均高于人工流产的孕妇 (P<0.05) 、采用PCR法与CT+UU混合感染有关 (P<0.05) 。

4.2 孕妇解脲支原体 (UU) 感染对胚胎的影响

UU是一种条件致病微生物。主要寄生于泌尿生殖道黏膜, 一定易感条件下才会发生感染。当达到一定值或混合其它微生物感染时可导致子宫内膜炎, 急性输卵管炎。这种慢性的、潜在性的感染对子宫内膜可产生有害的炎性反应, 可损害生长中的胚胎或干扰胚胎的植入, 也可能干扰母体免疫系统保护胚胎的调节机制而导致早期流产[3]。本资料显示稽留流产孕妇宫颈分泌物或妊娠产物采用培养法UU阳性率均高于人工流产的孕妇 (P<0.05) , 采用PCR法与CT+UU混合感染有关 (P<0.05) 。

4.3 孕妇沙眼衣原体 (CT) 和解脲支原体 (UU) 感染与稽留流产的关系

稽留流产指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宫腔内尚未自然排出者。胚胎死亡停止发育, 病因十分复杂, 除染色体异常, 母体内分泌失调, 解剖因素、免疫因素、环境因素等原因外, 感染所致的流产, 愈来愈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3]。而CT、UU是目前国际上最为关注的与稽留结局有关的病原体。漆洪波报告[4]潜伏在细胞内的CT感染活化可上行感染侵犯胎膜引起绒毛膜羊膜炎, 孕妇生殖道CT感染容易合并UU感染, 后者感染侵犯宫腔后, 引起炎症反应, 对子宫内膜有直接的毒性作用, 损害胎儿的生长, 引起胚胎发育停止而流产。CT、UU感染与流产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看法不一, Kundsin等提出生殖道CT、UU感染可使妊娠过程恶化, 认为与流产有关。他们发现自然流产患者的胎膜组织中CT、UU检出率高于人工流产的孕妇。也有人认为下生殖道CT、UU感染与流产无关。但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两者关系密切。本资料表明不论采用哪种检测方法, 不论来源哪种组织标本, CT+UU混合感染与稽留流产关系密切,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其中稽留流产妊娠产物采用培养法 (P=0.053) 接近显著水平, 不排除病例较少的原因。

4.4 CT、UU混合感染对胚胎毒性增加, 可作为稽留流产的病因之一, 单纯CT、UU感染可作为诱因之一

正如杨慧霞报道的生殖道仅有支原体寄生并不引起不良的妊娠结局。妊娠期支原体阳性者应检测其它细菌、衣原体等, 如不伴有其它微生物感染, 则对妊娠结局无影响。

4.5 建议孕前孕期常规筛查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 尤其对于不明原因流产的患者, 需进行多指标综合分析才能确定病因

为排除CT、UU感染因素, 作者认为准备结婚的夫妇应进行婚前检查, 准备怀孕的妇女常规妇科检查, CT、UU常规筛查, 以便及时发现, 及早治疗无症状的携带者, 降低稽留流产结局的发生率。

摘要:目的 探讨孕妇沙眼衣原体 (CT) 和解脲支原体 (UU) 感染与稽留流产的关系及其发病机制, 并试图寻找预防和降低稽留流产发生的方法和途径。方法 分别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PCR) 的方法和细胞培养的方法对稽留流产患者340例和人工流产的孕妇176例的宫颈分泌物和妊娠产物同时进行了CT、UU的检测, 并进行与稽留流产的相关分析。结果 稽留流产组和人工流产组比较, 宫颈分泌物标本:采用培养法, 稽留流产与CT、UU感染及CT+UU混合感染有关 (P<0.05) 。采用PCR法, 稽留流产组与CT+UU混合感染有关 (P<0.05) , 与单纯CT及UU感染无关 (P>0.05) ;妊娠产物标本:采用培养法, 稽留流产与CT、UU感染有关 (P<0.05) , 与CT+UU混合感染无关, 但差异接近显著性水平 (P=0.053) 。采用PCR法, 稽留流产与CT+UU混合感染有关 (P<0.05) , 与单独CT、UU感染无关 (P>0.05) 。结论 孕妇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稽留流产有着密切关系。

关键词:稽留流产,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

参考文献

[1]吴钟瑜.实用妇产科超声诊断学[M].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2000:100~103.

[2]Sweet RL, Gibbs R S.In factions Disease of the Female Genital Tract[M].4thed.Baltmiore:Lippincott Williams&Wilkins, 2004:67.

[3]Mallard K.Development of real-time PCR for the differential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U reap lasmaurealyticum and U reaplasm a parvum[J].J M icrobiol Methods, 2008, 11 (8) :13~15.

习惯性流产的病因分析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湖州市双林人民医院妇产科80例人流术后继发不孕症患者为观察对象, 均符合继发性不孕的诊断标准, 并否认有不洁性生活史;排除男方因素所致不孕;经询问排除人流手术前输卵管狭窄、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年龄21~41岁, 平均 (31.6±3.6) 岁;不孕时间2~1 0年, 平均 (6.2±2.4) 年;人流次数1~3次;负压吸引流产46例 (57.5%) , 钳刮流产34例 (42.5%) 。

1.2不孕因素诊断方法

8 0例患者入院就诊后, 由专业妇科医生询问病史、生育史和月经等相关情况;患者接受常规妇科检查, 包括白带检查、支原体检测、衣原体检测等判断生殖器官有无炎症;生殖器官无炎症者检测排卵情况、常规子宫输卵管造影判断是否为输卵管疾病导致的人流术后继发性不孕;月经不调者同时进行内分泌检查, 判断有无子宫内膜异位症;不明原因可借助腹腔镜、宫腔镜或者诊断性刮宫术, 了解宫腔有无粘连、病变, 输卵管是否畅通, 以便对人流术后继发性不孕进行明确诊断。

1.3 治疗方法

继发性不孕症患者经详细检查确诊病因后采取对症治疗。输卵管狭窄、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者采取宫腔镜、腹腔镜下输卵管整形术治疗;月经异常者选择人工周期疗法治疗。

1.4 观察指标

随访18个月, 观察患者治疗后的再次妊娠情况, 分析年龄、不孕时间、人流次数、人流方式与预后的关系。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孕原因

输卵管狭窄46例 (57.5%) , 盆腔粘连19例 (23.8%) , 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 (16.3%) , 月经不调2例 (2.5%) 。

2.2 预后

对症治疗后再次妊娠率6 1.3% (4 9/80) , 从预后结果分析看, 年龄越高、不孕时间越长、人流次数越多, 再次妊娠率越低, 负压吸引流产和钳刮流产再次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1。

3 讨论

近些年人流术后继发不孕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已经成为较难解决的社会问题。相关报道[2]指出多数不孕症女性情绪低落, 承受着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社会压力, 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本文结果发现输卵管狭窄是导致术后继发性不孕的主要原因, 该因素占57.5%。输卵管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结合的场所, 该生殖系统一旦出现异常可能影响精子同卵细胞的结合, 人流手术操作时可能损伤子宫、宫颈等组织, 生殖系统防御力降低[3], 致病菌乘虚而入, 引发输卵管感染, 进一步发生出血粘连、输卵管变窄, 其正常摄取精子的功能受到影响, 受精卵最终无法着床, 导致不孕。另外, 本文资料提示, 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月经不调等人流术后并发症均会导致不孕。不孕症的病因复杂, 个性化治疗方案是提高再次妊娠率的关键[4]。本文80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61.3%可再次妊娠, 输卵管因素所致继发性不孕症治疗主要选择宫腔镜、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整形术。此外, 传统输卵管通液费用相对较少, 重复性高, 一般可作为基层医院的治疗方案, 而人工周期疗法通过模拟经期卵巢分泌情况, 使用雌、孕激素进行序贯治疗, 从而帮助月经失调所致继发性不孕症患者恢复正常经期, 以达到再次妊娠的可能。

人流术后继发不孕再次妊娠的相关因素较多[5], 本文结果显示, 年龄、不孕时间、人流次数对治疗后再次妊娠可能存在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加, 尤其是30岁以后女性生殖能力呈下降趋势, 对症治疗消除病因后35岁及以上患者的再次妊娠率也相对较低。不孕时间同样影响预后, 继发不孕时间越长, 生殖系统功能恢复越困难, 这点和年龄有着密切关联。人流次数越多, 生殖系统损伤可能性越大, 病原菌侵染的可能性越高[6], 这就告诫患者注意避孕措施, 减少不必要的人流。笔者认为, 人流手术还需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如术前详细检查、术中严格规范操作、加强患者对人流的认识等。人流手术同输卵管、盆腔粘连、宫腔炎间虽然无直接关联, 但该类手术会直接损伤生殖系统, 人流术前务必要治愈阴道炎、盆腔炎, 以预防病原菌对术后生殖系统的侵染。

综上所述, 输卵管狭窄是人流术后继发不孕症的主要原因, 针对病因选择治疗方案是提高再次妊娠率的关键, 年龄、不孕时间和人流次数是影响预后重要因素, 值得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1]陶宝玲.人工流产后继发不孕的临床诊治及预后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16) :120.

[2]黄燕涛, 吴新花, 张立红.人工流产引起继发性不孕症的原因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 2008, 15 (10) :25.

[3]徐小娜.人工流产后继发不孕症的原因及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22) :150.

[4]毕芳芳, 杨清, 李景溪, 等.继发性不孕症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妊娠结局分析[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13, 40 (2) :167.

[5]伍形杰.人工流产后继发不孕症的原因及治疗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23 (3) :1151.

习惯性流产的病因分析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科学实验研究过程中普遍应用的随机抽样分组方法, 抽取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 (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 来我院就诊78例患有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 将其分为两组。A组研究对象的年龄主要分布在22~37岁, 平均年龄25.7岁;该组研究对线的病程最长者9年, 病程最短者1年, 平均病程3.3年;既往妊娠时间最长者24周, 时间最短者5周, 平均时间12.2周;B组研究对象的年龄主要分布在21~38岁, 平均年龄25.2岁;该组研究对线的病程最长者8年, 病程最短者2年, 平均病程3.8年;既往妊娠时间最长者25周, 时间最短者6周, 平均时间11.7周。所抽取的研究对象的自然资料, 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可以在分析研究过程中进行比较。

1.2 方法

将78例研究对象的资料, 经过进一步整理后分为A、B两组, 平均每组39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采用斯利安 (口服, 每次0.4mg, 每天一次) 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流产症状的控制效果、治疗过程种药物导致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3 疗效评价

成功:患者治疗后已经成功怀孕, 且持续时间在半年以上。失败:患者治疗后已经成功怀孕, 但怀孕的时间不足半年。

1.4 数据处理

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得到相关数据, 均采用常用的SPSS14.0数据处理系统予以处理, 当P<0.05时, 可以认为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经过临床对比实验研究后证明, B组患者治疗后的流产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 且差异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5) ;该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 且差异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斯利安是叶酸制剂的一种, 该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预防神经管先天性畸形的发生。妇女体内叶酸的缺乏会导致其出现神经管畸形症状。而导致妇女出现习惯性流产的原因较多, 其中主要以妇女体质欠佳、患有贫血、胎儿的发育不良等因素最为常见。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的B族维生素, 是一种人体所必需的营养剂, 对机体内红细胞的生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可以使人体对各种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得到显著提高。叶酸主要参与人体许多重要物质的合成和代谢过程, 如遗传物质DNA与RNA, 质蛋白的合成过程, 尤其对于一些增殖速度较快的细胞更新、组织和个体的生化代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妇女在怀孕期间由于胚胎发生分化、胎盘形成并随即发育、体内的血容量显著增加、子宫和乳房的明显发育, 导致孕妇机体对叶酸的需求量明显增加, 而尿中叶酸的排泄量也明显增加。多种原因的共同作用导致孕妇体内的叶酸严重缺乏, 对红细胞发育和成熟造成一定的影响, 导致出现巨幼细胞性贫血症状, 可导致出现胎盘早剥及妊娠期高血压等病症, 势必会对胎儿的发育造成影响, 严重者会导致流产[2]。采用叶酸对习惯性流产进行治疗就是基于这一理论。

总而言之, 运用口服斯利安的方法对患有习惯性流产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可以使患者在服药一段时间后成功怀孕并分娩, 并能够有效保证孕妇及胎儿的安全, 不会导致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任平, 章晓梅, 严新民, 等.淋巴细胞培养后免疫治疗原发性习惯性流产的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9, 11 (13) :284-285.

上一篇:水田平地搅浆机下一篇:历史新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