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钻井作业现场习惯性违章行为分析及防范措施

2022-09-11

石油钻井工程本身就是个复杂的人-机-环境系统, 生产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通过近两年对石油钻井行业发生的重大事故分析表明, 由于人的失误导致的事故占60%~80%, 人的可靠性是石油钻井安全作业所关注的现实问题, 研究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原因很有必要, 进而针对性的提出控制措施, 规范人的行为, 遏制事故发生。

一、违章行为产生的心理因素

1. 侥幸心理。

是指行为者明知故犯, 认为“事故不可能就刚好发生在我身上, 即使违规也不会造成伤害, ”, 长此以往, 这类违章行为就演变成为一种“工作经验”, 从而恶性循环, 影响其他新人员。

2. 取巧心理。

是指行为者嫌麻烦、图省事, 往往出现不按作业程序, 擅自省略程序环节, 如在登高作业时总认为不是很高, 而且时间很短, 系安全带等很麻烦。

3. 逐利心理。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 将操作程序或规章制度抛在脑后, 盲目加快作业进度, 我曾经见到某钻井队为了加快钻井速度, 节约成本, 就改变泥浆性能采用清水钻进, 虽未发生事故, 但该行为严重违反规程、标准, 存在重大事故隐患。

4. 帮忙心理。

指行为者出于好心主动帮助其他同事, 进行非自己岗位职责的工作, 例如开关推不到位、某设备配件更换不下来等现象, 操作者常常请同事帮忙, 帮忙者往往障于情面或表现欲望, 就有可能在不了解设备状况或失去监护的情况下, 盲目帮忙去操作, 此行为极容易造成事故。表现较为突出的是新来人员或实习人员, 为了给领导和其他人员留下好印象而“任劳任怨”, 不了解现场实际, 不懂得自我防护便动手作业, 此类事件在现场较为普遍。

5. 好奇心理。

是指行为者因对新鲜事物的好奇而乱摸乱动, 造成设备故障或人员伤害。尤其是:井队新员工、实习生对一些设备、工艺不了解, 好奇心强, 往往在没人监管的情况下查看, 甚至动手, 曾经有单位发生过新人员乱动设备引起事故案例。

二、环境因素对习惯性违章的影响

1. 设备陈旧, 作业条件落后。

现场使用的有些设备陈旧及使用的工具落后, 设备设计理念陈旧, 不符合安全、高效、方便、宜人的设计要求, 是引发人员违章操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 有些企业未配备足够的、机械化器具代替人工, 在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工作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安全风险。

2. 作业环境不适。

作业环境不适也是引发违章的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工作现场脏乱差, 噪音、高温、潮湿等因素使作业人员难以忍受, 导致员工心情烦躁不佳。同样作业场地受限, 导致无法按规程作业以及人员站位等带来风险, 引发事故。

3. 生产管理缺陷。

生产管理缺陷是产生违章的因素之一, 系统安全理论特别强调“管理”的作用, 认为产生事故的间接原因是管理不到位, 具体表现为:

(1) 安全管理缺陷。由于管理制度、直线责任、属地责任未落实等导致员工在作业时无章可依, 或者设备更新、技术改进而仍使用原有作业程序导致事故发生。

(2) 生产管理不当。一方面, 生产组织缺陷, 如:施工方案存在缺陷;风险识别不全;人员技能达不到要求;设备性能达不到要求;自然环境达不到要求。过程监控缺陷:、未落实带班制度;未落实检查制度;设备有缺陷未及时修理;许可签字未对措施落实进行核实;未对相关作业进行验收。

三、习惯性违章行为在现场的典型表现及分析

经过在钻井现场的日常检查及观察发现, 习惯性违章行为主要表现有:

(1) 进入作业场所未按规定正确穿戴劳动保护品。

(2) 攀爬、登高作业未采取防护措施或上下台阶不扶扶手。

(3) 选用工具不当, 随意放置和丢弃工具, 忽视工具维护保养。

(4) 使用完风动绞车时不能马上断掉气源。

(5) 驾驶时不系安全带或接打手机, 超速等。

(6) 封闭或阻塞安全通道。

(7) 进入有限空间或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空间作业前未按规定进行检测。

这些情况在国内、国外钻井现场普遍存在。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

(1) 安全意识还未深入人心, 侥幸、无所谓心理较为严重;

(2) 岗位责任不落实, 存在“能拖就拖、任务留给下一班”心理。

(3) 人员操作规程、熟练程度欠缺;

(4) 管理方培训不够或培训效果差;

(5) 监督、处罚环节薄弱, 往往碍于人情世故, 只是现场纠正而并无其他处罚措施, 从而导致违章继续成为习惯。

四、杜绝习惯性违章行为的防范措施

1. 规范设备操作、工艺流程标准化, 努力提高作业人员操作技能。

人员的操作技能是保证行为安全的前提, 操作规范化、标准化也就避免了违章行为的出现。这就要求企业首先要建立全面的、系统的设备设施操作标准以及工艺技术标准等, 避免员工在作业时无章可循, 凭经验作业, 规范人的正确行为, 也就减少了习惯性的违章行为的发生。

2. 注重风险识别及安全防护技能的培养

人不是生来就能认识风险, 控制风险, 特别是随着科技进步、工艺提升, 以往的工作思路及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化的工艺安全要求, 对人的风险识别能力及安全防护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企业及时对员工进行风险提示, 逐步培养员工自我识别风险能力。同时企业也要配备足够的安全防护设施并培训员工正确应用, 进而提升防护技能, 以人的行为安全控制风险, 避免风险, 从而避免事故发生。

3. 加强现场安全监督力量。

目前我们的安全管理水平还处在“要我安全”阶段, 强化生产一线的安全监督工作也是各个公司采取的主要手段, 是阻止习惯性违章行为发生的一道重要防线。培养、配备专业的懂安全管理、有现场工作经验的专职监督人员十分必要, 负责现场安全监督工作, 使企业制度、规范得到很好落实。

另一方面, 监管分离或分而不离的监管模式给安全监督工作扣上了隐形紧箍咒, 同采用异体监督模式的公司比较, 其劣势较为明显, 安全成果亦大打折扣。积极探索、实行监管分离管理模式, 避免分而不离或分而不全离的弊端, 真正发挥监督效力。

4. 重视正面引导, 培育员工安全行为养成

根据人的“看别人的问题容易, 发现自己的问题难”的心理因素, 积极开展安全观察与沟通活动, 引导员工辨别自身违章行为, 积极发现周围人员的违章行为, 通过开展STOP卡评优, 安全明星评选, 安全绩效考核等方式正面激励员工珍惜生命、重视安全, 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 灌输“我的安全我负责, 你的安全我有责“的理念, 营造人人讲安全的氛围。机关部门人员巡井检查, 根据直线责任展开多角度、有针对性的安全观察与沟通活动, 通过有感领导的落实, 引导帮促机组提升安全观察与沟通的数量和质量, 培育员工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

5. 做好安全经验分享, 用实实在在的血的教训提高思想认识。

习惯性违章根本上是自身麻痹、不在乎心理所致。开展安全经验分享, 特别是分享本行业, 本公司或员工自己经历和身边发生的典型事例, 其教育意义更大, 让员工明白事故不是故事, 举一反三, 自我反省, 剖析自己是否也存在相同的或类似的违章行为, 在血的教训面前警示自我, 进而提高意识, 规范行为, 消除事故潜在隐患。

6. 采取多项举措, 培育特色安全文化

安全生产一二年靠运气, 三五年靠管理, 长治久安靠文化, 只有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 才能确保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通过各种形式建设安全文化, 实现安全管理与文化的有效融合, 利用人的情感因素, 将个人安全与家庭幸福相结合, 通过家人留言等形式使员工深刻体会到自己的身体健康直接影响到整个家庭的幸福和睦。安全文化建设也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最终落点。

总结

尽管随着各级管理层对安全要求的日益提高, 人们对自身安全的逐步重视, 现场安全工作有了显著提高, 但人的不安全行为仍然存在, 习惯性违章根深蒂固, 杜绝习惯性违章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 这是一项“持久战”, 只有正确的分析出违章行为产生的各种原因, 对症下药, 才能从源头上得到治理, 逐步完成“要我安全”阶段, 进而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最终实现“我要安全”。

摘要:石油钻井作业是一个复杂、高危的行业, 在生产过程中,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两个直接原因。大量事故教训及统计分析认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占主要因素, 而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人的心理、工作环境等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习惯性违章行为产生原因分析, 结合工作中发现的几大习惯性违章行为具体表现, 针对性的提出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措施。

关键词:安全,心理因素,环境因素,违章行为,控制措施

上一篇:基于PSoC的远程心电监护系统设计下一篇: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