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提问再探

2024-05-21

有效课堂提问再探(精选七篇)

有效课堂提问再探 篇1

一、高中英语课堂评价的现状

1. 英语教师课堂评价方法单一陈旧

许多高中英语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英语课堂上沿用落后的教学方法,只关心学生的英语成绩,忽视对学生的英语技巧培养;只关心课堂教学效果的达成,忽视对学生主动性的激励;只关心优等生的培养,忽视差等生的提高。这些教师在进行英语课堂评价的时候往往缺乏鲜明的特点,有时只是一带而过,根本起不到课堂评价应有的作用。英语课堂评价可以分为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英语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微观评价。每个高中生在英语课堂中的表现不同,但是英语教师只给出了宏观的评价,如“Good”或者“You are right”,缺乏对学生的具体评价,评价方法单一,评价的效果也不明显。

2. 片面理解课堂评价,激励无效果

有些高中英语教师对于课堂评价存在片面理解的现象,错误地认为课堂评价就是批评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或者错误地认为课堂评价就是在课堂的任何时候都可以应用,种种错误观念导致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受到影响,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英语教师采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不及时地接受新思想和新理念,使课堂评价失去作用,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少高中英语教师对课堂评价存在困惑,不知道在什么场合、什么时段进行有效的评价,当评价不当时会使高中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厌烦感,阻碍学生潜力的发挥。

3. 只关注评价,忽视高中生的情感

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一些公开课教学时,为了让英语课堂氛围达到最佳状态,会过度关注课堂评价的形式,而忽视课堂评价的目的。只是让英语课堂活跃起来,而没有考虑到高中生真实的感受。甚至在一些英语公开课上,一节课下来教师忙忙碌碌,学生也跟着特别紧张,课堂氛围虽然活跃,但是学生却没有学到任何知识,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目光,会在评价以后颁发一些小奖品,失去了英语课堂评价的真实意义。真正有效的高中英语课堂评价应该是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可是英语教师在课堂评价时忽视了对高中生情感变化的关注,使师生关系也缺乏平等、和谐。

二、提高英语课堂评价有效性的策略

1. 评价方法要具备全面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高中英语课堂评价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要注重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建立英语课堂评价体系,评价要全面,在课堂评价时兼顾到所有学生,让每一名高中生都可以在英语课堂上有所收获。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课堂评价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争取让高中生在得到教师有效的评价以后有更多的进步。比如针对英语成绩较好的高中生,教师在课堂评价的时候要多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在英语学习上多进行知识拓展和延伸,使学生英语水平不断提升。对于英语成绩不太好的高中生,在课堂评价时要多鼓励学生扎实英语基础,多做英语练习和训练,从基础上有新的突破。还可以用一些描述性的语言进行评价,比如Yourrcomposition is very interesting,I like it.

2. 合理进行分层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分层评价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经常用到的评价策略之一,在教学评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分层后,英语水平相同的高中生会在一起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互相帮助,也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比如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将班级中的高中生按实际水平分为A、B、C、D四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争取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的空间。新课标要求高中英语教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所以在进行课堂评价的时候,英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教学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在班级中还可以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让高层次的学生帮助低层次的学生,最终实现全体学生英语水平的整体提高。

3. 评价要注重人性化,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高中英语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关注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提升,关注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养成。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堂评价都必须注重人性化,尊重高中生的个性,让其感受到英语课堂的真实与高效。其实,情感评价是课堂评价中经常采用的方法,英语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评价语言要发自内心,用自己的真情感动学生。课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高中英语教师要通过评价锻炼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可以发挥自己的潜力。英语教师也可以用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许的动作或者一个和蔼的微笑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前进目标。

4. 课堂评价要简练自然,促进高效英语课堂的形成

课堂评价必须避免繁琐模糊,要给高中生简单直接的评价,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促进高效英语课堂的形成。当教师在评价时长篇大论,学生可能会感到厌烦,评价也不会起到激励作用。当教师在评价时故弄玄虚,学生可能会有抵触情绪,失去对英语课堂的向往和期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应该以鼓励为主,即使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也要让学生感受到英语教师的关爱,不要直接否定学生的表现和能力,那样会使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教师要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身上,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英语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畅游的乐园。课堂评价要注重方法,要有实质性的作用,这样才能在师生的配合中触发课堂教学的新面貌,展现出高中英语课堂的高效和专业。

5. 评价必须从实际出发,摒弃形式主义做法

良好的英语课堂氛围需要教师用心去营造,评价学生的表现和能力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教学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明灯。高中英语教师要把评价融入个人的教学风格当中,运用自己独特的魅力去感化学生,激励学生,让课堂效果达到最佳,这才是课堂评价的最佳境界。英语课堂评价最避讳的就是形式主义,要彻底改变形式主义对教学的影响,鼓励学生多动手勤动脑,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课堂评价还要注重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关系,以正面引导为主,减少高中生英语成绩的两极分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快乐生活。

综上所述,高中英语课堂评价要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学习兴趣,都能够得到进步和发展。英语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多一些实事求是,少一些独断专行;多一些沟通,少一些武断;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感性。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我深知自己教学责任的重大,我会积极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深化教学观念,给高中生营造适合学习的课堂氛围,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合理运用课堂评价手段,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喜爱程度,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让课堂评价真正发挥作用。

摘要:课堂评价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运用评价会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挖掘出高中生潜在的能力,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本文在分析当前高中英语课堂评价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几点策略,以期真正提高英语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加强课堂有效提问 篇2

加强课堂有效提问,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摘 要:好的课堂提问具有增进师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等教育功能。但目前我们农村学校的许多教师对有效提问的认识不足,理解不深,存在着提问肤浅,形式单调,联系不紧密,要求不明确等等弊端,造成师生一问一答,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厌学严重,抑制了学生思维发展,这与开发学生智能的素质教育远远不能适应。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剖析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提高提问的技巧策略,以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提问策略技巧

一、当前课堂提问的误区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合理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沟通师生的情感交流,调节课堂气氛。课堂提问还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习状况,有效改进教学的基本手段。“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由于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策略,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误区:

1、课堂提问目的不明确,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

2、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提问偏题遥远,脱离学生的“思维发展区”,启而不发。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启而不发。

3、提问表达不明,零碎不系统,缺乏层次。

4、提问无目的性,随心所欲,淡化了正常教学。

5、提问后没有停顿或先点名后提问,学生无时间思考。

6、提问面向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冷场”。

二、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技巧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对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合理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沟通师生相互了解的主要桥梁。掌握一定的提问技巧与策略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1、把握好 “两度”

1)频度。一讲到底被认为是“填鸭式”教学,是不可取的。而频繁的提问却往往借着“讨论式”的幌子而被人们容忍。事实上,提问过多不仅烦琐费时,而且会导致学生随大流,增大回答问题的盲目性,使课堂教学的重点不能突出,难点得不到解决,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教师的提问次数应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2)坡度。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要求教师在筹划课堂提问时必须抓住教材的整体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使提出的问题按知识点的难易级差递升,体现一定的坡度和有序性。例如对如下问题:提问“一元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有什么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求最大值,最小值?”这样的问题可以从直观例子入手,分层次问。如可先问:“如何快速作出函数y=2x,y=2(x-1)及y=2(x-1)-1的图象?”再问:“这些函数的最小值分别是多少?”及“若各小题中二次项系数分别是-2时,结果又如何呢?”等。这样的提问,学生思维指向层层推进,就便于问题的解决。为了使问题呈现一定的坡度,要求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诊断,了解学生的相关知识储备,以使问题能和学生独特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而在把一个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各小问题的坡度,要让学生感受到这样分解的理由,并能自然地把各个阶段的解决策略串联起来而得到原问题的解决,否则就是教师把知识“嚼碎”“喂”给学生,对提高学生的认知是没有帮助的。

2、提高提问技巧。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选择恰当时机,采用适当的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提高课堂发问的艺术性,以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思维。具体而言,有以下四个方面:

1)提问要及时。问题设计得好,还要注意提问的的时机,若时机掌握得不好,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教师设置的提问需问在学生有疑处,有疑问才会有争论,有争论才能辨别是非,也才能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真理的兴趣,特别是经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之间的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会有一种“洞然若开”,“豁然开朗”之感。不仅使学生心理上、精神上得到满足,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学生之疑一般有两种层次:一是自学已有疑,疑而不解。二是自知无疑却有疑。对学生自知有疑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把疑问讲出来,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然后教师把对此问题的多种疑问一一列出,逐步解决。

2)提问要适当。教师设置的问题难度要适中,既不能设置太容易,学生不用过多思考动脑就能回答出来,也不能设置太难,使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让学生“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这就是说:要让学生经过思考、努力、交流合作基本上可以把问题解决。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问题解决,更激发了他们探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特别是对一些比较差的学生,更应该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再逐步培养他们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就会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不仅能够解决疑难问题,而且会变成一个优秀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答不出,这是常有的事。原因往往是难度过大,这时,教师应想方设法“化难为易”,以避免陷入“启而不发”的境地。

3)、提问要精炼。要减少重述,一些教师在等候学生回答时,多次重述问题,其本意要么怕学生没有听清楚问题,要么想通过重述引起学生注意,但实际效果适得其反。过多的重述容易使学生不认真听讲,产生期待教师再说一遍的不良习惯,还可能干扰学生正在进行的思维活动。因此,候答时,教师一般不宜重述问题,确有必要的,重述的次数应尽量减少,22

2同时在重述之前要通过各种方法予以明确提醒。提问等待时间是指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教师提问后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是教师课堂提问的重要策略之一。调查研究发现,许多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所留的思考时间往往不足一秒,一秒之后若该生回答不了,教师就自己回答,或让其他学生回答,或将问题重新组织后再次提问。由于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卡壳,回答的难度也会加大,他们往往因组织不好回答而放弃机会,甚至简单的问题也会发生“舌尖反应”——形成的想法到了嘴边又忘得无影无踪。老师把问题说出之后,如把等待时间延长至3—5秒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全班学生思考一番,然后再指名回答,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和参与人数都会相应提高。

4)、提问态度要自然。

教师向学生发问时,态度要安详而自然,要有耐心,要表示相信学生能够回答,这样学生就愿意回答。教师发问的态度若含有考问,或严肃的表情,学生就不能安静的思考,因而不能畅所欲言。

3、提问要做到面向全班,因人而异,正确评价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面向全体,因人而异: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比较专业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对学生的正确回答或接近正确的回答,要予以肯定并进行表扬,对于不完整或错误的回答,也要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出积极因素,要树立学生的信心,作出正确的评价。这样,每一个问题对于回答的学生来说都属于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苹果,而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提问并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对偶尔回答不好的学生,除充分肯定其可取之处外,要注意在较短时间内再给他一次答问成功的机会。实践证明,这样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破除中差等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提问中的评价,首先要肯定学生回答得“对不对”,通常教师要描述一下完整的答案,不能用学生回答代替教师应做的工作,其次要评“好不好”,通常教师要做出标准的示范。最后应以赞赏和鼓励为主。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就让“坐下”并立即转入另一项活动;有的甚至不“请”其坐,使学生处于尴尬境地,坐立不安,学生回答得到底对不对,好不好,只有教师自己知道。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问手段本身,能鼓励和督促学生对课程进行及时的消化,认真复习。提问的效果则又优化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回答正确的,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就得到了肯定和强化,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抓住时机,步步紧逼,穷追不舍教师采取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使学生触类旁通,将问题推向深入。回答错误的,就要及时调整改变有欠缺的认知结构。

三、反思

1、有效提问必须充分备教材和备学生。有效提问要求教师课堂提问的指向必须清楚,明确。教师有效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更要注意提问的问题具有启发性,严密的逻辑性,还要新颖,适应学生的初中阶段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适应学生认识水平。这样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提问前,要做好充分淮备,从形式到内容,从时间到人选,都要心中有数。切不可有口无心,随意而问,只把提问流于形式,把课堂当作过场。严格地说,提问是一门艺术,是一项技能。什么时候发问?(问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够”的火候时);怎样发问?(设问、自问、反问交错进行);问谁?(优、中、差面面俱到);学生答错或回答离题太远如何往回引导等等,都需要精心策划,认真考虑。

2、有效提问必须关注细节。很少人会想到:真正有效的提问,原来只是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的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关键的策略是,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

3、有效提问有利于教师成长。在新课程如火如荼开展的大环境下,在教学方面,由于以前缺少经验,一些教学活动往往只是流于形式。特别是刚接触新教材时,一遇到“合作学习”就组织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其实,不少问题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或者要求同桌之间讨论即可。我通过有效提问的实践,逐渐能够有意识地根据教学目的找相匹配的形式,真正优化课堂教学;在听课学习的过程中,也开始注意授课教师的提问结构,关注他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的提问技巧,并扬长避短,为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累经验。

作为数学教师,光靠埋头做题,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不能把自己定位成“教书匠”,要以学者的姿态面对教学,密切关注新课程的动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做到厚积薄发,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必须积极地致力于教科研,以一种进取的心态来参与课题研究,并深化对教学理论知识,尤其是与课题研究联系比较密切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的思考和研究,形成研究成果,指导工作实践。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阶段《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陈京山《数学教学中提问的误区与对策》

3、沈松乾《课堂提问的到位》

高中英语课堂评价的有效性再探 篇3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课堂评价 策略

高中英语新课标指出:高中英语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评价,时刻关注课堂评价对高中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反馈作用,要真正发挥英语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评价后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高中英语的指导思想和教学观念都在发生着转变。在高中英语课堂上,要想真正发挥课堂评价的作用,需要英语教师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给高中生创造更加宽松的学习环境,注重学生的行为表现、情绪变化和思维状态,与学生进行深度沟通,形成平等、尊重、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如何提升高中英语课堂评价的有效性成为高中英语教师需要探讨的新课题。本文将通过分析高中英语课堂评价的现状,总结提高课堂评价效果的策略。

一、高中英语课堂评价的现状

1.英语教师课堂评价方法单一陈旧

许多高中英语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英语课堂上沿用落后的教学方法,只关心学生的英语成绩,忽视对学生的英语技巧培养;只关心课堂教学效果的达成,忽视对学生主动性的激励;只关心优等生的培养,忽视差等生的提高。这些教师在进行英语课堂评价的时候往往缺乏鲜明的特点,有时只是一带而过,根本起不到课堂评价应有的作用。英语课堂评价可以分为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英语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的微观评价。每个高中生在英语课堂中的表现不同,但是英语教师只给出了宏观的评价,如“Good”或者“You are right”,缺乏对学生的具体评价,评价方法单一,评价的效果也不明显。

2.片面理解课堂评价,激励无效果

有些高中英语教师对于课堂评价存在片面理解的现象,错误地认为课堂评价就是批评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或者错误地认为课堂评价就是在课堂的任何时候都可以应用,种种错误观念导致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受到影响,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英语教师采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不及时地接受新思想和新理念,使课堂评价失去作用,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少高中英语教师对课堂评价存在困惑,不知道在什么场合、什么时段进行有效的评价,当评价不当时会使高中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厌烦感,阻碍学生潜力的发挥。

3.只关注评价,忽视高中生的情感

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一些公开课教学时,为了让英语课堂氛围达到最佳状态,会过度关注课堂评价的形式,而忽视课堂评价的目的。只是让英语课堂活跃起来,而没有考虑到高中生真实的感受。甚至在一些英语公开课上,一节课下来教师忙忙碌碌,学生也跟着特别紧张,课堂氛围虽然活跃,但是学生却没有学到任何知识,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目光,会在评价以后颁发一些小奖品,失去了英语课堂评价的真实意义。真正有效的高中英语课堂评价应该是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可是英语教师在课堂评价时忽视了对高中生情感变化的关注,使师生关系也缺乏平等、和谐。

二、提高英语课堂评价有效性的策略

1.评价方法要具备全面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高中英语课堂评价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要注重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建立英语课堂评价体系,评价要全面,在课堂评价时兼顾到所有学生,让每一名高中生都可以在英语课堂上有所收获。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课堂评价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争取让高中生在得到教师有效的评价以后有更多的进步。比如针对英语成绩较好的高中生,教师在课堂评价的时候要多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在英语学习上多进行知识拓展和延伸,使学生英语水平不断提升。对于英语成绩不太好的高中生,在课堂评价时要多鼓励学生扎实英语基础,多做英语练习和训练,从基础上有新的突破。还可以用一些描述性的语言进行评价,比如Your composition is very interesting,I like it.

2.合理进行分层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分层评价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经常用到的评价策略之一,在教学评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分层后,英语水平相同的高中生会在一起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互相帮助,也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比如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将班级中的高中生按实际水平分为A、B、C、D四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争取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的空间。新课标要求高中英语教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所以在进行课堂评价的时候,英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教学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在班级中还可以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让高层次的学生帮助低层次的学生,最终实现全体学生英语水平的整体提高。

3.评价要注重人性化,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高中英语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关注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提升,关注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养成。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堂评价都必须注重人性化,尊重高中生的个性,让其感受到英语课堂的真实与高效。其实,情感评价是课堂评价中经常采用的方法,英语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评价语言要发自内心,用自己的真情感动学生。课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高中英语教师要通过评价锻炼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可以发挥自己的潜力。英语教师也可以用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许的动作或者一个和蔼的微笑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前进目标。

4.课堂评价要简练自然,促进高效英语课堂的形成

课堂评价必须避免繁琐模糊,要给高中生简单直接的评价,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促进高效英语课堂的形成。当教师在评价时长篇大论,学生可能会感到厌烦,评价也不会起到激励作用。当教师在评价时故弄玄虚,学生可能会有抵触情绪,失去对英语课堂的向往和期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应该以鼓励为主,即使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也要让学生感受到英语教师的关爱,不要直接否定学生的表现和能力,那样会使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教师要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身上,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英语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畅游的乐园。课堂评价要注重方法,要有实质性的作用,这样才能在师生的配合中触发课堂教学的新面貌,展现出高中英语课堂的高效和专业。

5.评价必须从实际出发,摒弃形式主义做法

良好的英语课堂氛围需要教师用心去营造,评价学生的表现和能力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教学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明灯。高中英语教师要把评价融入个人的教学风格当中,运用自己独特的魅力去感化学生,激励学生,让课堂效果达到最佳,这才是课堂评价的最佳境界。英语课堂评价最避讳的就是形式主义,要彻底改变形式主义对教学的影响,鼓励学生多动手勤动脑,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课堂评价还要注重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关系,以正面引导为主,减少高中生英语成绩的两极分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快乐生活。

综上所述,高中英语课堂评价要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学习兴趣,都能够得到进步和发展。英语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多一些实事求是,少一些独断专行;多一些沟通,少一些武断;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感性。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我深知自己教学责任的重大,我会积极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深化教学观念,给高中生营造适合学习的课堂氛围,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合理运用课堂评价手段,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喜爱程度,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让课堂评价真正发挥作用。

有效课堂提问再探 篇4

一、明知顾问, 虚有其表。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师指着书本提问: What’s this? 或者拿着一个颜色鲜明的物品询问: Whatcolor is it?。也经常看到许多老师在课前热身时习惯性地提问: “Doyou like singing?”学生为了迎合老师不假思索地回答“Yes! ”类似这些问题缺乏信息沟通, 只是通过直观的手法呈现语言的形式和意义, 停留在“鹦鹉学舌”的水平, 缺乏动脑, 有口无心, 无法获得真正的提高和锻炼。

二、问题指向不明, 追问低效。有的老师抛出的问题含糊不清或支离破碎, 指向不够明确, 学生往往听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老师为了课能顺利进行下去连忙补充追问: Yes or no? 学生一听马上恍然大悟, 忙不迭地点头: Yes! 乍一看学生似乎都顿悟了, 实际上学生的迷茫与不解都被表面上热热闹闹的“Yes or no? ok? Un-derstand? 等低效追问给掩盖住了。

三、提问面不广, 忽略群体参与。许多公开课上老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 担心出错, 将问题交给反应更快, 更能领会教师意图的学生, 一节课下来, 有的学生被提问的次数多达六七次, 而有部分学生始终被老师忽略, 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长此以往, 这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将大打折扣, 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同时教师也无法真正检测出学生的掌握情况, 容易埋下教学隐患。

四、教师满堂问, 缺乏学生自主提问。

许多教师觉得小学生水平有限。完全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有难度, 不敢放手让学生尝试, 久而久之, 学生容易形成依赖性,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这些问题的存在, 造成英语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 这就需要我们从“有效提问”着手, 进行研究探讨。那么到底什么才算是有效性提问呢? 笔者认为, 有效的提问必须能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 并且这种思考能带动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 使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发挥最大的作用, 更有效的培养学生, 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 一) 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众所周知, 问题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课堂上, 老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提问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使他们的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途径来创设问题情境, 巧设疑问,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当然, 这里所说的问题情境必须是要有真实交际意义的,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真正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内驱力。例如教授orange等这类水果单词时, 如果直接出示橙子的图片提问: “What’s this?”, 很显然, 这样的提问属于明知顾问, 故意装傻, 但是如果只出示图片的一小部分, 让学生猜猜看:guess, what’s this?”这样的提问就显得真实而有意义, 既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贮备, 发散学生的思维。又比如在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Unit4 < Bobby’s house> 这一课的故事中, Bobby看到好朋友Ken和Ann之后, 他们之间进行了如下对话:

Bobby:Welcome to my house.Come in, please.

Ann&Ken:Thank you.Bobby.

授课教师先呈现一幅没有对话的图片,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并回答问题: 当Bobby看到来访的朋友时, 他会说什么?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 有的说: Hello, Ann! Hello, Ken! 有的说: Goodmorning, Ann and Ken! 还有的说: Nice to meet you! 在此基础上, 授课教师再对学生引导: great! But Bobby says…像这样的问题情境才是具有真实交际意义的, 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 二) 明确问题指向, 高效追问。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 要注意问题的陈述应该明确、规范、具体, 必须一语中的, 切忌让学生听得云里雾里, 甚至让学生费尽心思地猜测老师的提问目的。学生只有接收到具体可理解的提问的信息后, 才能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 从而做出正确的回答。有这么一个案例: 授课师在课堂中出示了一幅图片 ( 图中画着几个高矮不一的孩子在排队做操) , 接着教师就提问: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hind the boy…费了老半天学生始终没能说老师想要的答案: The girlis taller than the boy. 课后老师还一个劲儿地埋怨学生启而不发, 事实上老师的问题本身就不够明确, 范围偏广, 学生难以抓住问题实质, 不妨让学生用英语描述一下图中人物, 再进一步追问: Can yousay something about their height? 这样学生才不会摸不着头脑。当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无法一下子给出答案, 高效的追问能让英语课堂充满思辨和灵动, 带领学生进入到一个更高的思维境界。曾经看过龚海平老师关于rooster的案例教学, 他巧妙地将否定隐藏于追问中:

T: Do you know rooster? ( 教师模仿公鸡叫声)

S:Hen.

T:A hen?Listen, do you know chick?

T:Yes.

T:Who is the chick’s mother?

S:Hen.

T: Right. The chick’ s mother is a hen. The chick’ s father is arooster, Do you know rooster now?

S: Yes.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 学生显然不了解rooster这个单词的含义, 误认为rooster是母鸡的意思, 然而龚老师并不急着公布正确答案, 而是追问学生chick是什么意思, 在确认学生明白chick的意思后进一步追问chick’s mother是什么, 再由mother引出chick’s father, 学生在老师巧妙地追问下自然而然地理解了rooster的含义。由此可见, 清晰的问题指向, 高效地追问能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 让我们的英语课堂更加灵动高效。

( 三) 面向全体, 因材施问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堂提问, 不能只关注优等生, 而是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能力。因此, 教师要了解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思维特点, 然后根据这些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 因材施问。有专家指出, 课堂提问要让优等生“吃得好”, 中等生“吃得饱”, 困难生“吃得了”。对于后进生而言, 他们渴望进步, 渴望得到师长的肯定, 对于这部分的学生, 提问应以鼓励为主, 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习自信心。比如描述图片的时候, 尽量提一些较基本较容易回答的问题: Who are they? /What color is it? 只要他们能了解图中的各项基本信息即可。对于中等生而言, 不妨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桃子, 在各项基本信息的基础上, 说说人物间发生了什么事:What happened? 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 不妨设计一些较有挑战性的问题, 适当拓展, 比如: Can you describe the picture? 让优生充分发挥优势, 发挥辐射示范作用, 享受成功的喜悦。总之, 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 让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靠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

( 四) 授之以渔, 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学生的提问是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学习能力。学生不是单向地接受知识, 更多地是运用知识, 掌握知识。因此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要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首先要让学生感觉有话可说, 有内容可问, 即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为切入点, 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起学生的共鸣, 让学生产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欲望。教师只有围绕这些话题合理设计提问, 才能激活学生自主参与提问的意识, 激发学生主动发问的积极性。例如, 一位教师在授课 <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s > 时, 设计了主题式提问这一环节。教师首先用课件呈现了weekend一词, 并设定了大约5分钟的时间。在这五分钟内, 学生以weekend为话题, 向班内任何一位同学自由提问。学生对周末这一话题非常熟悉, 因此很快 就互相发 问, 如: Do you like weekends? /How do youspend your weekends? / 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last weekends? / Doyou have a lot of homework to do at the weekends? / …学生之间你问我答, 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课堂也因此成为生生互动的课堂。显然, 在这一语言交际活动中, 由于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话题, 学生会感觉有话可说, 表达起来也更加顺畅。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妨通过有效引导学生提问, 促使他们积极思考、自由讨论、发现并提出问题, 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激发学生求知欲和自信心, 从而提高我们的英语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 乐学始于善诱。教师的课堂提问是既是一门科学, 又是一种教学艺术, 作为一线教师, 我们只有不断实践与摸索, 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才能最大优化课堂提问功能,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摘要:课堂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重视课堂提问, 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办法。本文结合小学英语课堂现状, 依据新课程理念, 从创设问题情境、明确问题指向、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等方面就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问题情境,因材施问,自主提问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外语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09.

[2]李萍“英语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学英语 (教师版) 》2003年第8期

“有效”——历史课堂提问的原则 篇5

博罗县龙溪第二中学叶新星

摘要:课堂提问是促进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理解与运用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无效”的课堂提问,让学生死记硬套,学习知识的表面;而“有效”的课堂提问在于能启发学生把新旧知识相互作用,产生有机联系的知识结构,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通过师生的互动、共同的发展,使学生经过自己独立思考,能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达到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提问、启发、参与、坡度、效率.

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中,课堂提问既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去探索知识的动力。历史课堂教学中,每节课教师都要向学生进行多次提问,但是在这些提问中,有许多的提问是多余的——“无效”的。本人就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无效”课堂提问的四种现象

1、课堂提问的表面化

有些教师上课时只是问“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类似的问题,学生也就简单的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等,课堂氛围貌似热闹非凡,实则提问的质量低下,学生也只能是简单附和,并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提问失去了其根本的意义,达不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

2、课堂提问要求过高

例如,初一教材讲《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时提问: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学生答:学而优则仕。教师问:到隋唐以后,古代读书人想实现这个目的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的?有些学生答:科举考试。教师又问: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什么,其文体形式又是什么?科举考试的实行有何影响?很多学生就无从回答.于是教师讲授了一大堆有关科举考试的问题和知识,讲得津津有味,眉飞色舞,殊不知许多初一学生却因为不能理解这些问题而开小差。在这种老师的观念里,认为问得越深、越细、越透,学生就能理解得越好。事实上这样做是“无效”的,容易造成学生疲乏,激发不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不能实现师生互动,教学效率低。

3、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思想观念。但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开始注重“启发式提问”教学。于是“满堂灌”便成了“满堂问”,以为这就是“主体”、“主导” 的统一,这实在是一种误解.因为这样的教学中,教师抛出自己所“精心设计” 的一个个问题,常常成为学生的思 1

想圈套,而学生则成为教师思想的俘虏!学生没有一点个人的见解,要按照老师的思路回答才是正确的。

4、提问对象的片面性

有些教师提问只盯住几个尖子生,不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答对了就理所当然,答错了就嘲讽、挖苦。每节课只让几个尖子生回答,这些教师的理由是差生基础差,脑子笨,答不下去,浪费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时间久了,未被提问的学生就会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把自己看成是学习的局外人、旁观者,这样实际上是让学生机械的接受他人现成的思维成果,与教师的满堂灌无实质性差异。

因此,课堂提问要达到大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其主体能动性作用,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多注意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二、设计“有效”课堂提问的原则

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达到启发学生智能培养的目的,本人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问题难易要适中,体现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思考、质疑能力,因此教学中涉及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问题,力求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好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也就是说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

那么,如何把握住问题的难易程度呢?一方面,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教师要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好的提问正是紧扣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提出的,它绝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以领会知识和运用知识培养情感为前提的,具有一定的梯度。另一方面,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实际能力,从而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来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例如:在学习《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一课时,通过联系前面所学知识提出:秦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这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些问题的提出符合了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同时也需要他们的归纳、分析和联系现实的能力,因此这个看似“难”的问题却激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反映积极,气氛活跃.通过此问题的讨论、分析,学生更加理解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皇权制度。这样的提问深度恰到好处,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识,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产生有机联系的知识结构。

2、问题数量要恰当,体现知识系统性和科学性原则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师生互动、共同发展,通过质疑、探究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但并不是意味着问题越多越好,就越能体现新课程理念,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做到数量恰当。一方面要考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消化;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有参与的机会。在把握住问题的数量多少后,还应考虑到

问题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提出的问题不是各个孤立的,彼此之间应该显示一定难易深浅的梯度和内在联系,具有连贯性。设计好问题的难易层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全面的理解知识。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要科学合理,题意明白准确。首先,问题中概念的含义要明确,问题范围要大小适中。一个问题已经提出,就限定了其答题范围,若范围不适中,指向不明确,就会使人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回答才好。其次,问题中的概念应是不相容的关系,否则也使人无法找到答案。再次,还要注意课堂提问的用语一定要准确、恰当,能真正表达应该表达的意思,这些都是遵循科学性原则所应注意的。

3.问题要面向全体,体现学生的参与性原则

《新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要求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考虑:

ⅰ.问题要有坡度,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提问时可以在问题的难易程度上做文章,提出的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设计阶梯式的问题,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思考,激励他们探究的欲望。如教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秦帝国的兴亡》一课时,可设计四个阶梯式问题:(1)灭六国,统一中国的王朝是什么?(2)秦统一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作用?(3)如何评价秦始皇?(4)轰轰烈烈的秦王朝仅仅过了15年就很快灭亡了,这是什么原因?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ⅱ.变一人提问为人人参与提问。教师提问、学生作答是课堂提问的一贯模式,学生没有学会“问”,而是只学会“答”,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问”的权利和能力,陷入被动状态。只有当问题从学生心中自发冒出来时,才能真正实现提问的目的。在七年级上册《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课中,学完“春秋形势图”后展示“战国形势图”问学生,你们观察、讨论后发现这两幅图有哪些疑问?让学生人人参与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主动质疑、释疑中积极动脑,踊跃发言,开拓学生的思维。

4、创设问题情景,体现历史再现的原则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社会又很宽泛,带有高度的哲理性,要想让课堂生动,学生有趣,教师就得联系现实,创设情景,是历史再现,学以致用。在《中华大地的原古人类》一课中,我让学生看书,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谈谈“假如你穿越时空,成为原始人,向我们谈谈你一天的生活情况?”

有效课堂提问再探 篇6

一、要抓住提问的契机, 提升提问的时效性

孔子曰:不愤不悱, 不启不发。意思是: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 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的时候, 此时, 学生注意力集中, 思维活跃, 对教师的提问能入耳入脑。最佳提问时机, 既需要教师敏于捕捉、准于把握, 也需要教师巧于引发、善于创设。

我们在备课时, 大都对课堂的提问作了精心设计, 甚至连让那个同学回答、学生回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有所准备, 但课堂教学是个师生双方交互式的动态过程, 因而在问答过程中出现一些老师在备课时没想到的事情也是常见现象, 这就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灵活设计出一些提问, 以调整和改善教学活动。在教学“年、月、日”时, 一上课我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王叔叔今年30多岁了, 可过的生日和他八岁的儿子一样多, 你说他现在有几岁呢?”全班同学一下子就议论开了, 在学生急于想知道王叔叔为什么还没有过第八个生日的原因时, 我向学生出示课题:“年、月、日”, 并说:“今天我们学会这些知识后你就会明白了。”学生很快就对学习这部分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见, 若能在恰当的时机和火候提问, 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它能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思维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等。

二、精心酝酿提问内容, 注重提问的关键性

学生的思维发生阻碍的地方, 往往是教学重难点所在之处。我们首先要找出教材的关键问题, 也就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重点处提问, 重点就会突破, 在教材的难点处提问, 难点就会突破。例如在圆面积计算教学中, 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整节课的教学难点, 理解由圆转化的近似长方形与圆的各部分间的关系则是教学关键所在。教学中, 通过拼割法将圆转化为近似长方形后, 我做了如下的设计:请大家仔细观察, 由圆分割拼成的近似长方形与原来的圆有哪些联系呢?弄清两个图形的内在联系, 也就解决了教学中的关键问题。这个问题给学生留了较广的思维空间, 能促使学生抓住本质, 寻找共同点。学生可以说的内容很多, 学习好的学生可以有条理地罗列两个图形的联系, 中等生可能说的稍欠条理, 而学困生也能说出一点或两点来。总之, 人人有言可发, 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

三、尊重学生差异, 合理安排提问对象

有问必有答, 我们提出问题必要有学生回答。不同的答问对象又会产生不同的答问效果。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全面了解各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个别差异, 对全班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问题和每个学生的实际, 合理选择答问对象, 安排答问顺序。在教学中, 我们不要先提名再提问, 或按一定次序轮流发问, 比如按座位号或按点名册上的学号, 这样会使其他学生产生“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的心理;不要形成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问答场面或总叫成绩好的学生回答, 这样会使其他学生产生消极情绪;也不要总叫“差生”回答, 这样会花去很多时间, 也会使教学节奏松弛。我们提问要面向全体, 一般情况我们可以先叫中等学生回答, 并提醒全班学生尤其是“差生”要认真听, 等中等生答的八九不离十或答的差不多了, 可以让好的学生补充回答, 也可以试着叫“差生”, 让他们逐步提高。我们应设计好不同层次的问题, 把提问的机会要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学生, 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注重课堂提问的巧妙性

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时, 我们要善于激疑促思, 或于“无疑”处设疑, 或在内容深处、关键处、结合部设疑, 使课堂教学时有波澜。如, 我上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这节课时间过半时, 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并能运用这个公式求一般三角形面积。正当学生充满成功的喜悦时, 我抛出了一道“奇特”的题目:计算右图三角形的面积。并有意采用竞赛的形式把课堂气氛搞得很热烈, 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抢着回答。结果, 几乎全班学生的答案都是4×6&#247;2=12 (平方米) 。正当学生又一次为自己的“胜利”而感到喜悦时, 我诙谐地说:“你们都上当啦!”一语出口, 犹如在已有涟漪的湖中投入一块巨石, 学生情绪为之亢奋。这时我才在学生思维异常活跃的情况下揭示其中的奥秘, 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有效课堂关键在于有效提问 篇7

提问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一节课由若干问题组成, 问题解决了, 阅读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因此, 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那么, 如何才能使课堂教学提问变得有效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 提出有效问题

运用问题教学法, 一般而言, 要求问题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 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 使学生在似懂非懂的状态中形成认知冲突, 这样, 学生才会因气氛和谐、问题难易适中而乐于交流对话。此外, 找准话题在文中的生发点, 也是十分重要的。根据这两点, 我们可从多个角度切入, 提出较好的问题了。下面以《雷雨》为例来探讨切入的角度。

1.利用文章空白之处发问, 切入话题

文章空白包括语义、句法、意境等方面的空白, 这些空白是展开对话的关键之处。《雷雨》中有多处空白可供提问。如, “你是萍, ……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鲁侍萍为什么面对亲儿子会说出这样的话?她想认儿子吗?她为什么不认?……类似的问题能触动学生思维, 使想象在瞬间迸发出火花。

2.在文中矛盾之处提问, 切入话题

具体来说, 人物的思想性格、情感品质、功过得失以及命运, 因人性的复杂性以及环境的错综性, 往往是矛盾集中之处。《雷雨》中有多处心理情感的矛盾点, 可供展开话题。如, 三十年后, 在周公馆再次邂逅周朴园时, 鲁侍萍到底想不想告诉周朴园她的真实身份?她到底想不想认眼前的人?她对周朴园还有没有感情?是怎样的感情?……类似这样的问题都可以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参与对话交流的热情。这样的问题既磨砺了学生的思维, 又能从一点切入串起对内容的整体理解。

3.从内容不凡之处提问, 切入话题

所谓“不凡”是指文中那些与阅读者主体经验不一样的地方, 即“陌生化”。它既打破了阅读者的经验习惯, 又能吸引读者, 唤醒主体的审美兴趣。如鲁侍萍本是来周公馆领女儿四凤回家的, 不想却引来三十年前的一段往事, 两代人三十年前的恩怨情仇很偶然地纠缠在一起, 并浓缩于一个夏日的午后爆发, 灾难、打击再次落在这个可怜的母亲身上。因此, 对鲁侍萍不平凡遭遇的思索, 是最能提示主题, 又最能感染学生的情感, 引发学生的思考, 因此对其命运的原因和寓意加以探究, 正是课文解读的关键所在。

二、所提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 切合学生实际, 紧扣教材训练要点及文章精彩之处

如《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中,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合”一语是理解的难点, 也是体悟朦胧诗特点的重要语句之一。教者若泛泛地讲朦胧诗的特点或诗句的理解要领可能效果不好, 但若就此诗句提问:“这两句话矛盾吗?从字面看两句分别是什么意思?如果进一步深入还可作何理解?”就可能激起学生探究与思考的欲望, 进而引发对看似矛盾的诗句的仔细品味。这种提问不仅引导学生关注此诗, 加深对诗的印象, 还在于可让学生从对诗的实际探求过程中悟到读诗的要领, 跨进诗的大门, 形成感悟诗的能力。同样, 教学《荷花淀》时, 如果问:“水生嫂的性格怎样?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你认为哪些环境描写特别精彩?”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时, 若问:“别里科夫的哪些言行特别有趣?他的‘怪’表现在哪些地方?”这些都较好地切中文章关键处, 引导学生直接把目光投向文章深层内涵, 从而很快突破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设计问题要全面了解学生, 深入钻研教材, 找准突破口, 帮助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冲突

当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时, 就意味着他们已开始进入思维状态, 此时引导他们对课文重点、难点进行理解, 自然就会水到渠成。例如, 教学《祝福》时, 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祥林嫂在儿子阿毛被狼吃了以后, 反复讲一句‘我真傻’, 她这里所谓的‘傻’指的是什么?其实, 她的‘傻’还有更为深刻的内涵, 你能找到吗?”第一问比较简单, 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快地发现指的是“祥林嫂不知道春天过了还会有狼”, 所以这一问只是引子。第二问有一定的挑战性, 教师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挖掘祥林嫂在认识命运上的“傻”, 从而找到人物悲剧形成的社会根源。她没有想到, 婆婆会把她抢回去卖给贺老六;没有想到, 捐了门槛还是不能得到劳动的权利……社会这条“狼”把她拖到死亡的泥潭里, 她却全然不知。

四、设计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 对于理解或鉴赏性材料的提问, 要尽可能突破标准答案的窠臼, 让答案具有多维性, 力争引起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精神。如教学《失街亭》时, 若问“为什么说街亭失守是马谡的过错”就显得机械、刻板, 僵化了学生思维。若改问“街亭失守是谁的过错”, 学生灵感的火花就可能被点燃, 见解就可能丰富多样, 这就有利于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培养学生辩证客观思考问题的良好思维品质。又如教学《篱笆那边》这首诗时, 如果在学生自读全诗后提出问题:“爬围墙弄脏围裙, 可能吗?弄脏了围裙上帝骂, 可能吗?”启发学生从对比中认识到“弄脏围裙上帝骂是不可能的”, 然后提出:“由此可见, 上帝骂‘我’不是实写, 那么, 应该怎样理解这‘不实’的写法?”这就把极为广阔的思考天地展示给学生, 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极为有益。

五、设计问题要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

教师提问既要考虑到学生认识的最近发展区, 又要把握“跳一跳, 够得着”的原则, 防止出现因提问简单而使学生没有兴趣或因提问过难而使学生丧失信心的现象, 满足学生学习的心理需要。例如, 一位教师在教学《警察和赞美诗》时, 设计一个故事式的导语:一天深夜, 在小巷的尽头, 两个人走了个对面。其中一个人问另一个人:“这儿有警察吗?”另一个人回答:“没有。”“那么, 能不能在附近很快找到一个?”“恐怕不可能。”“那好吧, 把你的手表和钱包给我。”故事讲完, 教师再及时追问:“这个故事的结尾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出人意料。”“它反映了坏人什么样的心理?”学生回答:“害怕警察。”“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写到了警察, 结尾也出人意料, 但主人公苏比不但不害怕警察, 反而还要当着警察的面做坏事, 这是为什么呢?”这位教师的提问让学生进一步转向对小说艺术手法的鉴赏, 并且和课文有机地联系起来。又如教学《失街亭》时, 有个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诸葛亮为什么挥泪斩马谡?”这个问题就未免过于简单, 因为它根本不富于启发性。如果换一种方式如向学生提出“街亭失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街亭对蜀军有怎样的重要性, 何以知之”之类的问题, 那么学生的反应或许会大不一样。这些问题非经过阅读思考不能答出, 但通读全文整体思考之后, 大部分学生都能比较好地回答。这样的启发提问对培养学生形成研读文本的习惯, 形成分析、归纳、提取文章信息等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六、有效提问还要注意技巧

提问的技巧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充分重视对学生回答后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应坚持激励性和客观性统一的原则。教师对答案往往倾向于给予肯定、赞美及欣赏, 这无疑是对的, 因为教师的及时肯定、积极鼓励, 会使学生产生愉悦感、自豪感、成就感等各种积极的心理体验。但是, 也不能因此在具体评价时, 失去评判的严肃认真性和客观公正性。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真正让课堂中的每一次提问都化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二是要学会等待。一个问题提出后, 最好留出适当的等待时间, 因为学生需要搜寻信息、归纳整理信息。学生回答后, 不要马上指定别的学生来回答, 而应该等待一段时间, 保持倾听的耐心, 然后再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 或者再提另外的问题, 从而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详细说明, 补充或修改自己的回答, 使回答更加完善, 以此来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满足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三是要打破固定的、僵化的问答模式。可以不断变换方法, 采取多种提问手段, 让所有学生都产生期盼心理, 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答问时, 可采取口头回答与书面作答互补的形式。答问, 不仅要动心、动嘴, 还要动手、动笔, 通过具体的文字组织, 看学生对问题领悟的深浅。如果对问题的解答只停留在口头表达的层面, 而不落实到文字表达的层面, 那么大部分学生就有可能得不到思维锻炼的机会, 毕竟课堂上口头发言的机会常常受到限制。而诉诸书面表达, 则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公平的思维锻炼的机会。

上一篇:生产伦理下一篇:嘉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