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抑郁对孩子的影响

2024-05-07

母亲抑郁对孩子的影响(精选四篇)

母亲抑郁对孩子的影响 篇1

生命伊始之时, 孩子如何形成自我的概念, 如何分辨是我的和不是我的, 这些都是人格中最基本的命题。

相比于其他动物的幼仔, 孩子出生的时候显得极其的无力。此时, 孩子的身体和神经系统都不完善, 因此还不能具备对自己的整体感知能力, 常常将自己和环境混在一起。孩子在8个月的时候出现了认人, 认生, 表示这个时候孩子已经能够将母亲和其他人做出区分。拉康认为, 在大约6-8个月中的某一个神秘时刻, 婴儿会进入镜子阶段, 在镜子阶段中的那一时刻, 婴儿在镜中看到自己。他看到自己的影像, 然后回头看其他真实的人, 通常是母亲, 然后再去审视镜中自己的影像。从这个神秘的时刻起, 婴儿开始把自己作为一个整体来想象, 同时, 把他人 (包括母亲) 也作为一个整体存在来感知。即, 婴儿在镜子阶段同时认出了母亲和自己。

温尼科特认为孩子自我的形成, 心理碎片的整合和母亲对孩子细心的照料有关。温尼科特将母亲对孩子的这种无微不至的照顾称之为扶持 (holding) 。扶持包括整天整体常规的照顾, 特别是对婴儿的身体扶持, 是表达爱的一种方式。扶持可以促进整合, 她把婴儿成为一个单元或单元本身, 一个生活在它整个身体中的全人。可以看出在温尼科特看来母亲的绝对的好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霍大同教授同意拉康所认为的在镜子阶段之前, 孩子只能知觉到局部并不能形成整体的自我。但不同的是, 拉康认为是镜像将分散的肢体统合起来的。在霍大同教授看来, 拉康所说的镜像可能对自我的形成中并不是那么的不可或缺。镜子这个光学仪器并不是从来就有的, 它也仅仅只有几百年的历史。不能说人类直到有了一面镜子才形成了自我的完整性。霍大同进一步指出孩子形成自我认识后, 这种对自我的认识促使人类想要了解自己才会去制造镜子这个光学仪器来映照自己。通过镜像, 人类从外部看到整体的自己于是更加确认自我的完整性, 并通过镜像加强了自我整体性的认识。拉康一直强调在自我的形成中视觉所起的关键作用, 但是我们除了视觉还有听觉, 嗅觉, 触觉。霍教授认为孩子对母亲的质感是孩子获得自己整体感的主要来源。婴儿从子宫羊水的环境到空气的环境, 佛洛依德认为是一种收缩, 得到痛觉。剪断脐带, 孩子找到两种环境的一致性 (听到母亲的心跳, 呼吸) 同时获得了对母亲的触觉。孩子对母亲的质感 (燥热—冰凉, 柔软—坚硬, 细腻—粗糙) 是因为母亲对孩子的态度的不同而不同。孩子对母亲质感的体会是孩子获得自己整体感的主要来源, 孩子体会到母亲怎样的质感也代表着长大后孩子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和态度。

二、完整的人格结构

温尼科特特别强调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足够好的母亲。这个好母亲应该根据孩子所处的特殊阶段作出积极地调适, 一边充分满足孩子。于此相反, 拉康则提出母亲必须足够坏, 以挫伤孩子才能迫使孩子进入符号界。霍大同教授对此有更加合理的解释:为了使孩子形成完整、稳定的结构, 孩子必须既知觉到一个好母亲, 同时还应改知觉到一个坏母亲, 以使两者制衡。一味的单纯强调好母亲或者坏母亲都不利于孩子形成更能适应环境的结构。我们的人格结构不是具象之间的组合, 而是理想像之间的组合, 理想像组织了具体像。在想象像中, 通过正具象构造完美的正理想象, 即将好妈妈理想化为一个十全十美的好妈妈—圣母。通过负具象构造极坏的负理想象, 即将坏妈妈理想化为一个十恶不赦的恶毒的母亲—巫婆。极化的好妈妈构成主体理想像的上阈限, 极化的坏妈妈构成下阈限。上、下阈限之间必须要有一定的距离, 越宽的想象域范围才能够纳入更多的具体像。在温尼科特强调的足够好的母亲中, 母具象的上阈限很高, 下阈限也很高, 包含的范围就很狭窄。同样, 在拉康所指出的足够坏的母亲具象里, 因为上阈限和下阈限都很低所以其中包含的范围也很狭窄。在这两种情况之下, 由具象所构成的理想像的阈限也就相应的变得很狭窄。

当理想域狭窄并集中于圣母一段, 如果在生活中出现一个错误的具象时 (即在狭窄具象母之外的母亲的具象) , 那么这个错具象无法被纳入到里想象中被排斥到其他结构中去, 要么进入到了理想像之中但是却因此其而破坏了原有的结构。反之, 当理想像集中于坏母亲一段, 则会出现太多的坏母亲理想像而无法组织成为结构。由此看来要想有一个健康, 包含广泛的理想像结构, 就必须要有一个相对较宽广的理想像的范围。即母亲既要足够的好, 也要有挫伤孩子的时候, 让由具象所极化的理想像之间相互制衡 (极好的圣母—极坏的巫婆) 以去极化。如果去掉制衡, 则是一种妄想, 造成结构的破坏乃至崩溃。

三、母—子人格结构传递

人格结构传递的工作是一个无意识水平的工作。孩子在形成想象我的轮廓之前, 会有一个认同, 将母亲的部分特征转换为自己的特征。孩子和母亲需要一个周期的吐纳关系。母亲在场太多则孩子总是面对的是外部信息的输入, 没有时间和空间去处理太多的外部信息, 因此是杂乱没有秩序的, 这就会造成结构的不稳定。而要是母亲太不在场, 则就会造成没有足够的信息进入, 孩子同样无法形成稳定的结构。

孩子从一个循名不责实的状态向一个循名责实状态转变, 从生下来就不知道“娃娃”, 事前不能预想, 时候也不能判断。但是母亲则相反, 因为她是知道“妈妈”后才做妈妈的。“妈妈”可能是她自己的妈妈, 也可能是广义的母亲或者母亲的榜样。母亲与女儿的人格结构传递时最基本的传递, 因为母亲过去就是孩子。在临床上, 如果对童年肯定, 接受自己母亲给予的东西则接受翻转, 这时候是一种人格的顺向传递, 是较良好的状态。如果对童年否认则拒绝翻转, 这时候母亲不在母亲位置上, 作为母亲不认同自己, 或者自己的母亲, 不喜欢看到那些传递到自己孩子身上的自己母亲的特征, 造成对立的人格翻转。母亲不在母亲位置上还有一种情况, 母亲在青春期没有完成人格的反转, 仍然处在孩子的位置上。比如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中, 年轻的父母没有完成人格的反转, 虽然在生物上处于母亲的位置, 但是符号母亲不在场, 还处在孩子的位置上。现代女性所面对的工作的位置和母亲的位置的冲突, 以及女人的位置和母亲位置的冲突都在某种程度上造成母亲不在母亲位置上。

纵向的母到子的人格结构的传递是无意识过程。先是母亲纵向的体系:母亲—女儿—母亲—女儿为基础, 其次才是一个父亲的纵向的链条:父亲—女儿。以纵向的无意识传递为基础, 人格的传递还是会受到横向的一时的修改和调节。例如母亲从其他母亲, 或者社会的新闻传媒中学到什么是好母亲, 怎样做好母亲, 从而修改, 调节了原有的纵向的人格传递。当代社会, 各种信息扑面而来, 这种信息的过度膨胀, 可能会给纵向的人格传递造成破坏。

摘要:本为在讨论拉康和温尼科特关于母子关系理论的基础上, 阐述了中国精神分析家霍大同教授对于中国母子人格结构传递的理论, 进而理解母子互动中孩子人格的建立。

关键词:人格传递,镜像阶段

参考文献

[1]马元龙.雅克拉康, 语言维度的精神分析[M].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6.

母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事例 篇2

岳母刺字姚太夫人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母亲。

毛泽东的母亲很和蔼,对他人有同情心、乐于助人,这一定程度上造就毛泽东对人民大众的关怀之心。

朱德的母亲对朱德的影响历代文化名人,大都有一定的家学渊源。朱德在他的著名散文《回忆我的母亲》中,深情地回忆了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具体而深刻地描述了母亲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以及对自己成长为一位坚强的革命战士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现代文学巨匠茅盾曾无比自豪地宣称:“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的母亲。” 茅盾虚岁5岁那年,父母就商量给儿子启蒙。茅盾母亲施教。每当母亲讲述历史故事或中国古典小说时,茅盾都听得津津有味。这些早期的熏陶,对茅盾形象思维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新学”中的资产阶级科学民主思想和母亲开明、通达、关心国家大事的思想也深深浸润着茅盾幼小的心灵。

茅盾7岁那年,一些受维新运动影响的青年人创办了一所按新式教学方式教学的“立志小学”。母亲便送茅盾进新式学校读书于是,茅盾母亲顶着来自家庭的压力,毅然把茅盾送到湖州去念中学,中学毕业后,又让茅盾去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深造,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茅盾母亲在儿子成年后也没放松对他们的关心、教育。茅盾母亲自己也是每日读书看报,善于接受新事物。因此,她对子女的教育也是严而有格,严而有度,并善于理解子女的思想和行为。其中有两件事很能说明问题。

一是对茅盾婚姻的态度。二是对茅盾弟弟泽民人生道路选择上的理解。

一个多么通达事理的母亲,一个多么伟大而坚毅的女性。茅盾兄弟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茅盾能够成为一代文化伟人,与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她不但是茅盾兄弟的严师慈母,也是我们家长的榜样。

爱因斯坦就是一位从“笨瓜”到科学巨人的典型。爱因斯坦幼年时是出了名的“弱者儿”,3岁还不会说话!读书时是不爱玩耍的讨厌的学生。6岁时,被老师叫到名字,竟呆若木鸡,引来一片轻蔑的笑声:“差劲的笨瓜”。”考大学时,语文和生物竟然不及格,不得不补习一年。看来爱因斯坦日后成为科学奇才,绝不是靠早慧,而靠着一颗勤奋好学,勇于独立思考,不断探索的心!

赋予小爱因斯坦这颗“心”的人,显然不是学校教师,而是他的母亲。从小这位“笨瓜”的父母就从没有放弃过他,妈妈宝丽妮不以儿子笨为耻,总想方设法发现孩子身上常人所看不到的东西,父母俩一有空就带“小笨瓜”去郊游,开发他的心灵,父亲经常送他小礼物,他8岁生日,父亲给了他一个罗盘,“小笨瓜”出人意料地从罗盘及指针中间提出了二、三十个问题,就是这个小小罗盘在他心里埋上了日后发芽成才的科学的种子。是父母造就了一代伟人。

伟大发明家爱迪生背后也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小时候,爱迪生被老师认为是“捣蛋鬼”、“糊涂虫”,而被赶出学校,名人的母亲敢于接受孩子的与众不同。爱迪生上小学时,老师把他的母亲南希叫到学校,“我看这孩子实在太笨,留在学校里只会妨害到别的学生,还是别上学了吧。”了解儿子的南希生气得说:“我认为阿尔(爱迪生的呢称)比同龄的从多数孩子聪明,我会教我的阿尔,他再也不会来到这里。”回家后母亲对爱迪生说:“学校里当你是低能儿,无法教育,我就要家里好好教育你,阿尔,我今天要和你立一个誓,母亲已立了决心,无论如何要使你成为世界第一等人物,你能不能发这个誓呢?”爱迪生回答说:“母亲,我愿意发这个誓,我定要做番大事业,使现在说我是低能儿的先生听了后悔。”正是在母亲的教导下,在学校呆了3个月的爱迪生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

拿破仑.波拿巴曾经说:“一个孩子行为举止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他的母亲。”他把自己生活中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在家庭中母亲对自己意志、力量、自制等方面的磨练。

英国著名畅销书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在他畅销百年不衰的《品格的力量》一书中,这样精辟地论述母亲对于孩子成长的至关重要:“把孩子托交给一个愚昧无知的女性去抚养,他日后就会毫无教养,无可救药。假如一位母亲好逸恶劳,心术不正,行为放荡,在家庭中吹毛求疵,性情暴躁,极不安分,那么,家庭就会成为充满不幸的人间地狱——人人唯恐避之不及,更谈不上一往情深地迷恋。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不幸,会让他们具有道德缺陷和在道德方面发育不良——这不仅会给他们本人带来灾难,而且也会给社会中的其他人带来不幸。”可见,母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多么巨大,是多么不可替代。

名人的母亲敢于突破想像。林肯的母亲曾搬走石头小林肯通过这件事认识到:“有些事人们之所以不去做,只是因为他们认为不可能,而许多不可能,存在于人们的想像中。”当林肯竞选议员失败,母亲鼓励他说:“记住孩子,只要一颗心在,没有办不成的事,想想在西雅图的日子。”林肯当选总统后说:“我的一切都属于我天使般的母亲。”林肯之母莎腊:总统背后的伟大女性

她有一颗宽厚仁慈的爱心,正是这样一份爱滋润了林肯的一生。若没有林肯的母亲,大概难有后来的林肯总统,难怪当时一位政坛人士说:“主宰美国命运的,不是在台面上的国家总统,而是他背后的那位伟大的母亲。”

名人的母亲乐观果敢。艾豪森威尔前往西点军校之前,母亲对他说:“发牌的是上帝,不管什么样的牌你都必须拿着,你能做的就是尽你的全力打好你手里的牌,求得最好的效果,人生同样如此。”母亲的话影响艾森豪威尔一生,从此,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尽自己所能做好每一件事,而他也终于一步一步从一个无名小卒成长为中校、盟军统帅,直到成为美国第34任总统。

比尔盖茨读大三时,想从哈佛大学退学,父母开始时反对,但看到儿子的决心后,母亲玛丽同意他退学。当IBM公司决定和才起步的微软签约前,IBM的新任总裁是比尔母亲的朋友,他找到玛丽,“你儿子只上了两年大学,能干什么呢?”玛丽笑笑说:“这一次我以自己的成就和人格为我的爱子作最好的担保。”比尔终于为IBM研制出第一代PC机,微软DOS也因之成为行业的唯一标准。胡适之母冯顺弟,冯顺弟尽管农村出身,不会识文断字,但对惟一的儿子胡适悉心教育,一心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乡贤。读书!

胡适3岁前,母亲即让他认方块字。母亲望其读书心切,为了儿子能读多点书,不惜金钱多少。

这一切胡适都看在眼里,他的身上留有卑贱低微的母亲的品格的烙印。胡适后来也坦承,他日后好脾气的养成,和他这段日子的冷眼旁观很有关系。

少年的乡村生活,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深刻、无以替代的影响。胡适在上庄读到13岁时离开母亲赴上海求学。冯顺弟对胡适既是慈母兼严父,又是“恩 师”兼“严师”。她从不溺爱独子。

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胡适叫醒,真用舌头舔他的眼翳。

冯顺弟这种既严厉又保护其自尊心的教育方式,使胡适从小就懂得正经做人,爱惜名誉,这为他日后的不断上进奠定了基础。

胡适13岁时,冯顺弟毅然将他送往上海求学。深明事理的母亲送儿子上路时没有在儿子和众人面前掉一滴泪。

在美留学七年间,胡适与母亲只能保持书信来往。他母亲在病重时也不让人告诉儿子,以免他中断学业。

写下《先母行述》:“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勤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 胡适成为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并荣获三十五项美国博士桂冠。

贤母使子贤。--韩婴

蔡元培之母:执子之手,育子成人在我国近代,蔡元培之母周氏,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母亲就是为我们的一生写下开始的人,她给予我们的是静静流淌在血液里、深深蕴含在心底的生命烙印。蔡元培先生的一生无疑是辉煌的,他崇高的品质堪为世人的楷模。在他的一生中,母亲曾给予了他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勤劳、坚韧、节俭的生活态度,以及最有效利用时间的生活方式。克林顿之母:永远不要放弃

“母亲教我永远不要放弃,永远不要 屈服,永远不要停止微笑。”克林顿评价母亲对他一生的重大影响时说道,“她在三个方面给我树立了好榜样。首先,她总是不停地在外面辛勤工作;第二,在我成 长中,我们家庭经历了许多逆境,但她都应付得很好,表现得很坚强;第三,我认为,她给我一个十分痛苦的开头,这对于我参加公众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你必须能够处理大量的紧急情况——遭受失败,安排明天,重新奋斗!” 杰克·韦尔奇之母格蕾丝:培养自信

是自信,让他从一个 口吃的自卑孩子,成为全球第一CEO。“母亲给我的最伟大的一件礼物就是自信心。”——从韦尔奇的感慨中,足见母亲对他的影响之大。索菲娅之母维兰妮:一切奉献给孩子

索菲娅·罗兰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影星,是因为她背后有一位无私奉献的母亲,是母亲给了她最深刻的教育。默多克之母伊丽莎白:高责任,高要求

而是用爱铸就默多克的灵魂。这也正是她对孩子高度负责的集中体现。亨利·基辛格之母葆拉:始终保持平常心

。无论是亨利·基辛格在学校成绩不佳时,还 是在学术界成名之后,她始终保持着一颗难能可贵的平常心,以“管家”自居。她的教诲最终影响亨利·基辛格成为了一名大开大阖的政治家和洞悉世界的外交大 师。伊雷娜之母居里夫人:学会独立

居里夫人曾先后两次荣获诺贝尔奖,而她的长女伊雷娜及其丈夫在她逝世后的第二年,也荣膺诺贝尔化学奖。伊雷娜说:“这是妈妈培育与熏陶的结果。”居里夫人 正值中年时被车祸夺去了心爱的丈夫,但她表现出百折不挠、无所畏惧的精神,并且用这无比宝贵的精神乳汁精心哺育着她两个年幼的女儿,培养了又一位诺贝尔奖 获得者。卡耐基之母伊丽莎白:不灭的信念

卡耐基由一个贫民之子,成为20世纪的人生导师和富翁,邓肯之母:艺术精神之培植

野口英世之母:为孩子擎起一片蓝天

“人家越是瞧不起你,你越是要在学业上争口气。”日本细菌学创始人野口英世,幼时不慎被沸水严重烫伤,造成左手残疾,成为同学嘲笑、戏弄的对象。但他在母 亲的悉心照料、耐心引导下,忍辱负重,勤奋好学,最终成为人们敬仰的生物学家。母亲去世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一生做得最好的事,就是没有让野口英世因为 手的残疾,而使心灵受到伤害。”

弗洛伊德之母阿米莉:给孩子无限的爱 达尔文之母苏珊娜:慧眼识才

“生物学之父”达尔文的母亲,一位杰出的知识女性,正是及时捕捉到了孩子的英才灵气,悉心教育,促其成才的。雨果之母:支持孩子的选择

贝多芬之母:上帝一定会眷顾你

霍英东之母:在磨难中,也要挺起脊梁

“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厄运。”霍英东在母亲的激励下,无畏地向生活的磨难进行了挑战。正如他所说:“凄风苦雨时,我依然保持昂扬的姿态,从未向任何境遇低下过高贵的头颅。”这是霍英东一生成功的最大资本!钱学森之母章兰娟:一颗慧心化甘霖

钱学森的母亲章兰娟是一位德行兼备,具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女性,她以身作则、用心教养,培养钱学森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当钱学森忆起这些令人难忘的往事时,总是激动地说:“母亲的慈爱之心给了我深远的和连绵不断的影响。”

老舍之母:做孩子“真正的老师”

现代著名作家老舍曾深情地回忆道:“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用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老舍把这称作母亲给他的“生命教育”。齐白石之母:做人要有尊严

母亲产后抑郁孩子脑子会变笨吗 篇3

我姐姐怀孕后情绪一直波动很大,产后出现了明显的抑郁症状,其宝宝也日夜哭闹不停。近日我听一位学医的朋友说,母亲产后患有抑郁症,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并会使宝宝的脑子变笨。请问真是如此吗?

答:

最近的医学研究表明: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的健康,还会严重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并导致宝宝变笨。

宝宝在出生后的2~3年里,是心理行为及智能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产妇受到抑郁情绪的影响,泌乳功能下降,母乳喂养难以坚持,这就容易使宝宝的体重和身高受到影响。有抑郁情绪的产妇对抚育宝宝大多缺乏兴趣,说话较少,且对宝宝表现出无反应或反应迟钝的消极情绪。这会致使宝宝爱哭闹,使产妇更加心烦意乱,加重抑郁焦虑情绪,对宝宝越发疏远,不愿意与宝宝有肌肤接触,进而导致宝宝神经系统缺乏刺激,神经心理发育受到抑制。由于缺乏语言交流和亲情交融,导致宝宝的语言能力降低、活动水平降低、运动能力差、心理消极、对外部的环境和人表现出退缩及不能适应,对母亲说话的响应能力降低,获取外部知识的能力缺乏,最终影响宝宝的情绪、智力发育和心理行为发展。

母亲参加体育活动对孩子的影响 篇4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该文主要运用访谈法就母亲参加体育活动对孩子有什么影响这一问题,对30人进行了访谈,访谈对象要求本人(被访谈母亲)或母亲(被访谈孩子)是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母亲和孩子各15人,其中孩子又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各5人。此外,还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对相关内容进行查阅。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 . 1 母亲对孩子的特殊影响力

母亲与孩子之间有着强烈的感知,每一个孩子与母亲都是心灵相通的,母亲总能准确的知道孩子的需要并给与适当的帮助,而孩子对母亲的言行举止有着敏锐的洞察力。生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母子感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灵感应。目前医学界认为,母子感通大约在出生前三个月就已形成。在母子精神交流频繁时期,即出生后数日内,特别是出生后的数小时内最终建立。[2]科学证明,这种始建于胎儿晚期的母子感通,并不是自发产生的。在感通上,母亲处于主动地位,只有母亲爱抚胎儿、理解胎儿,才能不使胎儿产生精神上的障碍,帮助胎儿建立最初的安全感跟信任感。母子感通是维护孩子与世界联系的一条精神脐带。它是摇篮里建立起来的感应频道,是子女成长的心理支撑,是人生依赖的感情基础,是和谐人际关系建立的根本。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母亲的含义是影响!”母亲不仅是孩子教育的启蒙者,更是孩子人生道路的领路人,母亲的言行举止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人从小到大,只要母亲伴随着他的成长里程,母亲的一切,包括母亲的形象、母亲的做人原则、母亲的思想等等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孩子长大后身上会有母亲的一些特质。教育家、社会心理学家,中国第一个母亲研究所创办人王东华先生在他的杰作《发现母亲》中这样阐述:在孩子的成长上,母亲的作用要在90%以上,一个瞽母胜过一打特级教师。女人的名字叫母亲,母亲的手是摇摇篮的手,推动世界的手是推动摇篮的手。[3]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母亲在孩子成长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2 . 2 孩子视角下母亲参加体育活动对自己的影响

2.2.1 母亲参加体育活动对小学生的影响

通过访谈发现,有2名小学生认为妈妈参加体育活动对自己没有影响,一人认为作业太多,没有跟妈妈一起运动过,没有影响,另一人不知道有什么影响。而有3名小学生认为妈妈参加体育活动对自己有积极的影响,他们认为,妈妈参加体育活动为自己树立了一个生活上的好榜样,一位学生说,妈妈参加体育运动就很少打麻将了,不会再输那么多钱;还有同学说妈妈转呼啦圈时自己也跟着转,可以带着自己锻炼身体,培养兴趣,还能学到一些运动技能,感到很开心。通过对小学生的调查可以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妈妈参加体育活动对孩子影响的认识停留在一些直观的表象上面,而对于一些深层次的像意志品质、性格等方面的影响,他们有时不会很准确的感受到,即使有深层次的影响他们自己可能浑然不知也无法表达这种影响,但是他们知道妈妈参加体育活动对他们来说是好事,他们很开心。

2.2.2 母亲参加体育活动对初中生的影响

对初中生的访谈中,只有一人认为妈妈参加体育活动对自己没有影响,妈妈经常与其他大人一起运动,并且运动中习惯与大人们进行社交,孩子在运动水平上跟妈妈相差甚远,在运动中的沟通中孩子没有参与的机会。有4名初中生认为妈妈参加体育活动对自己有积极的影响,并且他们都是与母亲一起运动,提高了运动兴趣,锻炼了身体,受到妈妈的夸奖和鼓励,很开心,增强了自信心,能够大胆挑战,有自豪感,并且运动中更加愿意与人交流,性格越来越开朗,整个人都觉得活泼热情有活力。这一阶段的孩子处于叛逆期,身心都非常敏感,妈妈更应该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我认为妈妈与孩子一起运动的过程中,妈妈对孩子应该有一个带动、鼓励和引导的作用,这样子双方在运动中都会感受到成功和喜悦,妈妈看到孩子的进步会很开心,并且会有通过体育来教育孩子的成就感。孩子都需要妈妈的关心和陪伴,这一时期与孩子一起运动可以增进双方的感情,减轻孩子的叛逆心理,为孩子塑造一个健康向上的身心。

2.2.3 母亲参加体育活动对高中生的影响

高中生普遍认为妈妈参加体育运动对自己有着积极的影响。他们认为,与妈妈一起运动缓解了学习压力,放松了身心,锻炼了身体,并且有了跟妈妈相处的时间,加强了沟通,拉近了关系。有的高中生以前不喜欢运动的,在妈妈的带动下开始锻炼身体,并且养成了锻炼身体的好习惯。高中生面临着高考,学习压力更大,此时的他们更需要通过体育活动来放松身心。很多高中生在运动的过程中增加了跟母亲的交流沟通,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的任何事,身负压力的他们有了倾诉的对象和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的人,更加有利于他们缓解压力。运动过后神清气爽,他们的头脑更加灵活,思维更加清晰,有利于他们提高成绩。可见妈妈参加体育运动对高中生来说作用非常大,不管是妈妈与孩子一起运动还是单独运动,对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都有帮助。

2 . 3 母亲视角下自己参加体育活动对孩子的影响

对15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母亲进行访谈发现,母亲参加体育活动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为孩子树立榜样,使孩子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了锻炼意识,养成了锻炼习惯。他们认为身教重于言传,自己参加体育活动,为孩子树立了榜样,孩子耳濡目染,也会喜欢体育活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体现。体育运动可以使人精神焕发、心情愉悦、乐观开朗、善于交际,有这样阳光向上的妈妈,孩子自然会受到妈妈的影响,向妈妈学习,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体育运动对人有很大的吸引力,人们很享受那种运动过后的轻松愉悦,一旦接触便会爱上它,从此养成习惯,并且这种意识也会潜藏在脑海里,使体育运动成为生活必需的一个部分,进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不断的保持身体健康。有妈妈说,这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其次,妈妈参加体育活动对孩子影响比较大的是培养孩子优良的意志品质、培养了共同的兴趣、增进了双方感情。在运动的过程中,孩子不免会叫苦叫累,或者遇到一些运动技能方面的困难,这时就需要妈妈的支持与鼓励,在妈妈的帮助下孩子渡过难关,便会心情愉悦、信心大增,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懂得了坚持、培养了毅力,在以后的生活中便会不畏困难勇往直前,是孩子更加坚强自信。妈妈与孩子进行同样的运动项目,可以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从而增加了一个沟通话题,一起运动也增加了母亲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使彼此更加贴近。孩子与母亲一起做同样的事情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幸福的。

最后,仍然有妈妈认为自己参加体育活动丝毫影响不了孩子。即使是妈妈带着孩子一起运动,结果也是妈妈运动,孩子休息,导致妈妈都快放弃运动了,有人认为这种影响与遗传有关,如果孩子天生有运动细胞,那么自己就会主动接触,如果天生没有的话,即使母亲在后天通过自己的努力爱上体育活动,对孩子的影响也会很小。但是我认为,体育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可以通过后天习得的,孩子不喜欢的原因,仍然在于母亲,可能是母亲的引导方式不对,也可能是母亲其他方面没有做好,是孩子对母亲失去了崇拜感等等,原因有很多,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孩子不好应从父母身上找原因。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母亲参加体育活动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影响是不同的。对小学生来说,妈妈是一个模范和榜样,他们会将妈妈的行为看在眼里并加以学习;对初中生而言,妈妈参加体育活动更有利于他们塑造良好的身心,顺利的度过生长发育的敏感期;而对高中生来说便是增加沟通、缓解压力和提高成绩。

(2)母亲采用正确的方式带动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对母亲和孩子都有促进作用。不仅孩子需要母亲的赞美、支持与鼓励,母亲也需要孩子的赞美、鼓励与监督,孩子会因自己的努力而骄傲,母亲也会因自己优秀的教育结果而感到欣慰,这种状态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使母亲与孩子更加热爱运动并且享受运动带给他们的喜悦。

(3)母亲参加体育活动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健康生活的榜样。这种健康生活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开朗的性格。母亲喜欢体育活动孩子也会喜欢,母亲身上积极阳光的东西孩子也都会学习,有这样的妈妈孩子很幸福。

(4)母亲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孩子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母亲锻炼带动孩子也一起锻炼,当锻炼成为一种习惯,锻炼意识也就自然存在,终身锻炼,终身健康,这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5)母亲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锻炼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孩子在母亲的鼓励下不畏困难,坚持到底,挑战自我,增强了自信,意志力更加坚强。

(6)母亲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拉近亲子关系,提升孩子幸福指数。在运动中妈妈与孩子相互交流,亲密接触,彼此更加了解,孩子更能感受到妈妈的爱,跟妈妈一起运动孩子更加开心幸福。

3.2 建议

(1)母亲应重视自己对孩子的重要影响,并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了解不同阶段孩子的身心特点,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进行体育活动,并在活动中对孩子进行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2)希望学校和社区为亲子活动创造条件,多多举办有关亲子活动的专题讲座,提供知识和技术指导,并定期开展相应的活动。

(3)希望体育工作者做好宣传和指导工作,让人们在思想上加深对母亲参加体育活动对孩子重要作用的认识,使人们科学的进行体育活动。

(4)希望社会加强对亲子活动的科学研究,设计并推广易于开展、趣味丰富并且有良好教育意义的活动让母亲和孩子参加。

摘要: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母亲参加体育活动对孩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查阅了母亲对孩子特殊影响力的相关内容,对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母亲和孩子进行了访谈,并分别从孩子的视角和母亲的视角对访谈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研究结果如下:母亲参加体育活动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影响是不同的;母亲采用正确的方式带动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对母亲和孩子都有促进作用;母亲参加体育活动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健康生活的榜样,有利于孩子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有利于锻炼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利于拉近亲子关系,提升孩子幸福指数。

上一篇:学习高等数学的感受下一篇:时间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