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亲对孩子的叮嘱

2023-05-04

第一篇:一位母亲对孩子的叮嘱

一位伟大的母亲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一位伟大的母亲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家长们应该读这篇文章

在孩子遭受不负责任的教师和现时只注重应试教育的摧残时,家长博大的、朴实的、撼人心灵的爱拯救了孩子,值得所有家长一读,现推荐如下: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座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 “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大学。他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是家长就应该读这篇文章

第二篇:一位母亲写给高考前孩子的一段话

在竞争日益激烈,诱惑日趋纷繁的社会里,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自己应该争取的,这样的人,才能于动荡之时站稳脚跟,才能于洪流之中逆流而上。淡泊名利并非易事,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人生的目标的人,才能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真正拥有理想和目标的人,不会被暂时的困难挡住了脚步,不会为各种诱惑冲昏了头脑。人生的目标,就仿佛大海航行中海平线上为你指路的灯塔,使你不会迷失自己,指引你前行的方向;就仿佛行走于沙漠中,那极目远眺所看到的一抹抹绿色,给了你前进的勇气和生存下去的希望。人生需要有目标,有了清晰的目标,有了明确的理想和追求,人生才会绽放其真正的美丽。这种美丽,不会如雾里看花,而是真正能够让你感受到花的美丽和芬芳。(这段话是我的儿子邻近高考前的前几个月,我写给他的,供即将参加高考或中考的同学参考和回味!)

第三篇:一位母亲在孩子同学自杀后的感悟

成都实外15岁学生跳楼自杀后,一家长写了这篇文章,看得出来,这是一位曾经当过老师的妈妈,感触不可为不深。在不能改变现行教育大环境的情况下,惟有改变自己。

女儿学校的一个女孩跳楼自杀了。那天下午,我是从几个朋友处陆续得到消息的。我打开实外家长**,想获知更详细的消息,看到的还是满眼分数、成绩,月考的名次,要不要补课,对门学校最厉害的学霸是谁,她是不是已经被清华点招了,直升的比例是多少,等等。其间有人提到了这个消息,只是有人附和了一句:那我要对我儿进行魔鬼教育,地狱式训练,增加他的挫折承受力。然后,继续着成绩的探讨。我默默地关掉了QQ,比一个生命的消逝更令人悲哀的是,她就这么,轻飘飘过去。

后来得到更详细的消息:女孩15岁,初三,资阳人,一对双胞胎姐妹,考取了这所理想中的学校,在校外租房居住,由奶奶照顾。那天中午,当着奶奶和妹妹的面,女孩从17楼跳了下去。可以想象,一个原本圆满幸福的家庭,从此将堕入怎样的深渊。

跳楼的原因,据说有二,一是月考失利,二是上课玩手机被老师发现批评,没收了手机,中午吃饭时好象被奶奶说了什么,然后崩溃失控。

我不想说女孩心理脆弱。我想做家长和做老师的都应该反思,孩子为什么会脆弱?在哪种情况下,人才会脆弱崩溃到敢从17楼跳下去。

只有人生的无趣、无望,极度刻板和枯燥的生活,以及不被理解,不被关心,找不到任何爱,想不到任何退路,才会如此决绝地告别人生,哪怕是在别人眼中极度辉煌的人生。

在我的青春时期,有好几次想要自杀。那个时候,我年轻,看不到峰回路转,只知道山穷水尽。如果没有几个好朋友的及时开导和拼力相助,我真的觉得,路已经走不下去。他们是我一生都要感激的恩人。一旦发现我情绪不对,他们逼着我去爬山,走最陡的荆棘丛生从没人踩过的路上去,然后看到群山连绵巍峨雄壮,云雾在山间奔涌如万马奔腾,那无限风光涤荡我胸中悲伤,也让我觉得人生还有可留恋之处。一个男孩总是在我的笔记本上悄悄抄写各种励志名言,让我温暖和感动。我搬过无数次家,那些笔记本,我始终珍藏着。

那个时候,我们的生态环境比现在好。我们还有时间去交朋友、去爬山,还有人,能互相关心对方的情绪,给予支撑。这个跳楼的女孩,她有什么?

孩子上学才一月,我已经无比深刻地感受到我们的“教育”的残酷。没有喘息时间的课表,没有丝毫放松的学习要求,无限度拔高的课程难度,如山的作业,频繁的考试和排名……他们除了上课就是吃饭睡觉,如同机器,缺乏和朋友师长的沟通,缺乏心灵安慰。在学习之外,找不到生活乐趣。所有这些,以一个孩子稚嫩的肩膀和心灵,本就承受艰难,如果再加上一点点意外,引发崩溃是必然的。

我知道我们的教育体制,积重难返,我们的老师,压力山大,来自分数和排名的压力让他们难以松懈,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至少应该随时换位思考,与孩子“同情”,体谅他们的心境与困难,在鼓励他们奋进的同时也告诉他们,路不仅仅只有一条,如果你太累了,可以歇一歇。如果你这条路走不通,换个思路另走一条。

一定要关注孩子的情绪胜过关心他的成绩。那么,即使他的成绩达不到你的要求,他至少爱你,至少不会走绝路。对老师也是如此,如果你用题海战术困住孩子,让他们提高了成绩,他们不会感激你,而你在他很累时说一句“辛苦了,歇一下吧”,他会永远记住你。

我当过老师。这么多年来,我自己讲过的课,我都忘记了,但惟有一节课,我印象深刻。那是冬天,刚下过雪。教室里阴冷无比,孩子们都缩着脖子,不停地搓手跺脚,悄悄往窗外张望。而窗外,银妆素裹,非常漂亮。我想了想,放下课本:今天我们上山玩雪好不好?哇!教室里发出巨大的欢呼。我立马让他们消声,并制定“战术”,三五成群悄悄地梭出教室,不让校方发现我们班的异常。然后到后山某处会合,打雪仗,下课铃响之前悄悄梭回来。孩子们那个兴奋啊,在山上撒着欢地玩,在雪地里打滚、团雪球、打雪仗。回来之后,好多孩子写出了非常让我意外的文章。平时上课,我也很少给他们练习题做,节约大量的时间为他们讲故事,讲诗词。我还记得我讲诗时很多外班的孩子过来在窗外“巴到听”,我们班一霸道孩子站起来挡到窗户大声说:这是我们老师讲的,你们不许听!就像一个家里有好吃的孩子幸福地护住自己的饭碗。我一边做这些筛边打网的事,一边告诉他们要努力,不然成绩不好老师要遭下课,你们就没这好日子过啦。结果我教的这个“差班”,语文成绩倒一直在第一名。客观来讲,那时候我年轻没经验,自己读的书也少阅历也少,讲课其实真的很差,但我凭爱心和直觉做事,而且一直能跟学生“共情”,体会他们的心情和需要,他们就完全被激发出主观能动性,学习效果比正襟危坐反复鼓捣那点书本知识好得多。我离开学校的时候,一个从没关注过的小男生悄悄送给我一个笔记本,上面写着一句话:老师,谢谢你让我爱上了语文课。那句话让我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是真正有价值的,你能激发孩子对一件事情的兴趣,比你让他做多少题都有价值。你天天逼他学习啊学习啊,给很多题让他做,他一转身,只会糊弄和诅咒你,那你的工作,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很多老师觉得,我是被逼的,家长们也觉得,我是被逼的,所有人都骂教育制度,但所有人又都不肯从自己做起推动一点制度的改革,那我们除了骂一骂,还能做什么呢?都在这里推动和纵容着体制的作恶,那只有眼睁睁看着一个二个孩子跳楼崩溃。

说实话,我对大环境也无能为力,但我至少会想尽办法为孩子减压,给她一些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给她一种在任何情况下都免于崩溃的力量,让她觉得,世上的路有千万条,她在每件事情上都有很多选择。让她知道,这世上没有真正的绝境,珍惜自己,活着,才能感受更多生活的美好。逍逍的英语老师经常说她,最大的优点就是脸皮厚,骂不怕。有的孩子一骂就哭,她是随便骂也不怕。她也不怕被拒绝,所以有勇气去尝试去挑战很多东西。这种强大的背后,就在于她知道自己有支撑,有退路。

而如何让孩子留恋生命,我觉得唯一的法子就是让他们感觉生活的美好。很多家长老师都堕入一个误区,就是孩子应该把百分百的精力放在学习上,不应该浪费时间。而我始终告诉孩子一点,只需要花百分之七十的精力在学习上,其他的时间,要拿来享受生活,看书、看电影看演出、做运动、交朋友。耍好了才有精力去学习,而哪种生活都是学习,不是在书桌前正襟危坐苦读才是学习。单就学习每一种功课而言,我们可以给自己定一个跳一一跳够得着的标准,但不必要去追求每一科的最顶点或和最牛的人比拼智力。世界上活得最开心的,并不是站在每个学科最顶端那个人。水满则盈、月满最亏,绷得最直的那根橡皮筋最脆弱,什么事情,都要留有余地才好。

经常我们会说:孩子太脆弱,是缺少挫折教育。什么是挫折教育,很多人认为让他们吃苦就是挫折教育,比如非常沉重的学习任务,让他扛下来,比如打骂和羞辱,让他麻木起来……其实真正的挫折教育,是在他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给他勇气,教他方法,陪他跨过一道道沟坎,而不是挖个坑让他掉下去,再让他自己爬起来,他爬不出来就叫脆弱。

顺便说说,逍逍班上那天也发布了各种考试排名,丫头掉出前二十名。她说:某某同学的存在就是为了鄙视我们的智商,科科第一啊!而我回她:一个大花园里有各种各样的鲜花,你不一定是最大最艳的那朵,但你是朵小清新,你有你的价值,也必然有人会发现你的价值。最不济,妈妈还爱呢!

这是我的真实想法,也希望所有的爸爸妈妈,平和心态,珍惜自己孩子的那缕香。最真诚的告诫还是:关注孩子的情绪,超过关注他的成绩。

“老师我做不到,跳楼时我好几次都缩回来了。”10月30日,四川成都师范附属小学五年级某班的10岁男孩军军(化名),在语文课本上留下这句遗言后,从30层高的楼上跳下。事发前,语文老师曾因军军不遵守会场纪律批评了他,下午放学后,班主任陈老师就把这几个孩子叫到办公室,对其进行教育并要求回家书面反思,尔后将孩子们送至楼梯口,军军和几位同学一起离校,军军的爸爸李先生哭泣,自己家在5楼,军军却乘坐电梯直接上到30楼。 “老师已经承认了,说写1000字的检查,”李先生说,还有一个未能证实的说法是,老师曾说了“写不到1000字就去跳楼”。学校校长告诉他们,如果学校有责任一定会承担,并让他们随时和学校去沟通。事发前陈老师到底说了什么,警方正在作调查。成都小学生军军因受老师批评跳楼自杀的消息已过去10多天,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个母亲,确实感到锥心的痛。10岁,花一般的年纪,还来不及看这世上更多的繁华美景,体味世上更多的人情冷暖,纵身一跳,生命嘎然而止,留给家人的何等的悲痛,又留给全社会多少深层的思考……当真是老师的批评导致军军走上了绝路?深究其原因,恐怕没那么简单,老师的批评甚至是“写不到1000字就去跳楼”(如果老师真讲了)这句只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仅仅10岁的孩子感到无路可退,走上绝路?让人失望的教育环境虽然近年来,国家教委、社会各界已经开始关注为学生减负的问题,但我国的教育制度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校、老师、家长乃至社会最关注的还是上名校、考高分、竞赛拿奖等等。应试教育的目标功利化、行为短期化、手段粗暴化使学生身上课业负担沉重、对老师教学进行残忍的分数捆绑,让学校不得不采取的机械的、教条的教育模式,这一切隐形和潜性地对学生的心理、精神进行持续的摧残和扭曲。心理建设的忽视,挫折教育的缺失有句俗语:“先成人后成材”。但恶劣的教育大环境,学校、老师、家长功利的教育理念,使得各个层次、各个群体极度关注成绩、学业,而忽视了学生的品格的塑造、心理的建设。几乎所有的人都产生了一个错觉,只要能考高分,能上名校,竞赛能拿奖的娃娃一切OK,哪里会关注娃娃是否心理健康,是否在超负荷运转,是否已失去了童真……成绩、成绩、还是成绩,填满了学校、老师、家长的整个思维,关心成绩远远大过于关心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学生的情绪长期处于一种高压状态下,得不到渲泄,也难怪稍微考差一次或受一次比较严厉的批评这类似的小“曲折”就会最终承受不了,选择绝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众多亲戚朋友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家长都是好吃好喝,好言好语伺候着,在家长的保护下没经过风雨,没受过挫折,学校、家长更是没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没教会他们战胜挫折本领和扭转局面的能力,所以遭遇一点挫折,如一次没考好的成绩、一次批评责骂、一次同学间的小纷争都可能成为他们走上绝路的诱因。前文自杀的军军爸爸李先生痛心的说:这个孩子还比较优秀,之前在班里很少受到批评。要是之前经常被批评,那就好了,可能就能承受了。”在当今残酷的社会竞争中,要长大成人、成才,不经历各种的压力、磨难、挫折怎能成大器,在不能改变的大环境下,学校、家长是不是应该对孩子展开更多的挫折教育,给予孩子适当的磨难,在他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给他勇气,教他方法,陪他跨过一个个难关,让他更快的成人?错误的育儿理念最常见到的场景:家长说:“这次考试成绩不错,你想要什么奖励”,或是“你要不认真学习、认真练琴,妈妈就不喜欢你了”,我们中国的家长可能觉得这样的话对孩子说出来太正常,因为当我们这一代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的家长就是这么对我们讲的,所以我们会沿用这个教育理念。但亲爱的家长们,你们有没有想想我们这种如果你**,我就爱你(不爱你)的育儿模式给孩子多大的不安全感。孩子如有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便会想:遭了,妈妈会不喜欢我了,不会给我买我喜欢吃的巧克力了!调了点小皮,家长一批评,孩子便会惶恐:惹妈妈不高兴了,她不会爱我了!曾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介绍《美国的孩子为什么那么自信》,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源于家长无条件的爱,不会因为孩子愚笨、成绩不好、长相不漂亮、调皮捣蛋而不爱孩子。爱你,仅仅是因为你是我的孩子,就这么简单!在孩子未成年之前,家、父母永远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不管在外面遭遇了什么挫折,遭受了多大的失败,我的父母家人是肯定我的。如果家长都能做到这一点,让孩子在挫折面前有勇气扭转局面,在绝境面前有路可退,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强大的内心世界,哪怕他成绩只有60分,但他做人一定是90分。网上还流行转载一个当过老师又同时一个初中学生妈妈写的一篇文章,她认为:让孩子珍爱生命、留恋生命,唯一的法子就是让他们感觉生活的美好,生命中充满着爱。她的女儿考试掉出前二十名,报怨说:某某同学的存在就是为了鄙视我们的智商,科科第一啊!这位妈妈回:“一个大花园里有各种各样的鲜花,你不一定是最大最艳的那朵,但你是朵小清新,你有你的价值,也必然有人会发现你的价值。最不济,妈妈还爱呢!”多么温情的话语,无条件对孩子的爱,才是孩子最强大的动力。或许之前分析的恶劣教育环境,发的那么多关于教育制度的牢骚都是我们作为家长无法改变的,但有一点我们起码可以做到: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多过关注孩子的成绩。让孩子首先成为身心健康的人!

第四篇:陈永贵临终遗言 叮嘱孩子别当官

毛泽东71岁生日请陈永贵吃饭 坐席排列有玄机毛泽东71岁生日请陈永贵吃饭 坐席排列有玄机毛泽东71岁生日请陈永贵吃饭 坐席排列有玄机

陈永贵临终遗言 叮嘱孩子别当官陈永贵下台 两组内参全面否定大寨

陈永贵退休扫楼梯 自家成老乡进京落脚点

陈永贵退休一月工资150元 家庭经济拮据

陈永贵71岁患癌去世 大寨人跪迎骨灰

改变“农民总理”陈永贵命运的三个人

核心提示:上世纪60、70年代,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带领大寨村创造了闻名全国的粮食创收奇迹,他也一度升至副总理的职位。但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他和“大寨精神”却遭受了铺天盖地的批斗,陈永贵最终因患肺癌医治无效去世。这个曾经大字不识的农民是如何创造大寨奇迹的?他的人生又有哪些奇迹般的经历?

文章目录:

陈永贵孤儿出身 在大寨成立老少组进行生产

1915年陈永贵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是这个家中第一个男孩,但家里实在太穷了,陈永贵的姐姐、妹妹、弟弟,甚至还有母亲被父亲先后卖掉,这样他们就能有个吃饭的地方。6岁那年,父亲也在绝望中上吊自杀,大寨的稳周老人收留了陈永贵,认他为养子。后来稳周老人去世后,陈永贵却没有继承干娘的遗产,而是还给了老太太的娘家人。这个举动让原先属于外来人口的他在大寨稳稳地站住了脚。这些人际关系的早期经验也将对陈永贵的未来发生重大影响。他明白,想在这样一个大姓家族里立足,必须先学会吃亏,一直追随陈永贵的农民贾承玉这样说。 陈永贵任大寨村党支书 带头响应征粮号召

宋玉林(陈永贵遗孀):老陈他当时说说卖粮,说动员社员大家多卖点粮食,遭灾地方也多,这农民是真正的救星,什么离了农民,打不下粮食,农民吃什么,不管部队、农民、吃不上粮不行,咱们要多卖。可是他省吃俭用,可舍不得吃,他买的红薯片片装作瓮里,不敢让社员见了,端上那好饭出去了,给人员社员显摆呀,你看我吃上的全是这,出去了他还假装说了,其实他在家里吃的饭可苦了。 陈永贵提出10年造地规划 立志将荒地变良田

陶鲁笳(时任山西省委第一书记):从1953年,陈永贵当了大队支部书记以后,大寨的生产一年比一年好,因为大寨是个穷地方,过去最好的年景,亩产粮食也就是个170来斤,陈永贵当了支部书记以后,亩产就700多斤了,那不得了,700多斤。

陈永贵鼓励妇女下地劳作 成立“铁姑娘队”

郭凤莲(原大寨公社党支部书记):铁姑娘队在地里劳动,陈永贵同志经常劝,不要劳动过度,要关心姑娘们的身体,尤其是那些到了寒冬腊月的时候,经常穿布鞋,也没有穿过棉鞋,穿了布底鞋,到有雪的坑里面去搬石头,陈永贵同志批评了队长,不要那些姑娘们去干重活,你们上男同志去干,怎么老让姑娘们去干,当时我们姑娘也不怕苦,但陈永贵同志是处于一种爱惜,让姑娘们干得轻一点,但是姑娘们不愿意干,没有什么轻活,都是重活,我们就应该这样干。有些时候到了深更半夜了,也不是深更半夜,天黑了,路也看不见了,经常劝,姑娘们,你们早点走,天明了,咱们多干一会儿都有了,你们走啊,我们也不走,劝说也不走,说一定要跟你们一块走。

中国开展“大跃进” 大寨粮食产量从不虚报

宋立英:咱们在五十年代吧,在1958年大跃进那会儿,咱们的粮食一亩达到了500来斤,这还给国家还有大的贡献,给国家卖了粮食,自己还够吃。人口少的越分的多,单身汉更得给的多一点,孩子那会儿不是说360嘛,那要是有小孩子跨着大人,这360也都够吃了,那会大寨没有虚报过,那会儿不是浮夸风嘛,可大寨没有。那会儿有农业纲要,四百斤的纲要,五百斤过黄河,八百斤过长江,在六十年代农业学大寨,那会儿咱们就达到了八百斤。 大寨遭暴雨洪水袭击 陈永贵创灾后生产奇迹

那时陈永贵向国家提出,遭灾之后的大寨不要国家的救济款,不要救济粮,不要救济物资,同时向国家卖粮不少,社员的口粮不少,集体的库存不少,这就是后来闻名全国的大寨三不要,三不少。

解密:改变大寨陈永贵命运的三个人

1964年3月28日,毛泽东乘专列来到河北,停在邯郸火车站,在火车上召见河北省委书记刘子厚,还有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在其后的几个小时里,陈永贵的命运被这辆专列上的三个人彻底地改变了。

陈永贵给毛泽东写信 请求不要批斗农村干部

在数以万计的朝圣者眼里,陈永贵显得极其神圣,他也出来接见群众,也向人群招收致意,每逢此时,人群中就爆发出向陈永贵同志学习,向陈永贵同志致敬的欢呼声。尽管陈永贵空前的显赫,尽管他在红卫兵们的欢呼声中照招着手,很和气地笑着,他心里却乱的不知如何是好,对红卫兵的行为也颇不以为然。许多他熟识的大队书记已被打倒,带着高帽子游街游田,站在板凳上挨饿,这么下来谁来当干部,谁来组织学大寨,谁来组织生产,他请一位记者代笔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出了对农村开展文革的五条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不要批斗农村干部,信发出后久久没有回音。等待中的陈永贵忐忑不安。

周恩来在京接见陈永贵 要求大寨成立红卫兵组织

郭凤莲:见了周总理以后,周总理说永贵同志,大寨有没有成立红卫兵啊,后来陈永贵说没有成立红卫兵队,后来总理说,还是要成立红卫兵组织,成立起红卫兵组织就可以对那些“四旧”,这些东西可以跟它斗争陈永贵从北京回来以后,我记得在一次会议上,陈永贵传达过总理对他讲话的这个精神,大体内容。后来在陈永贵同志的领导下、建议下,就创立了大寨太行红卫兵队。

陈永贵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 请求多下去跑跑

1975年1月13日,十年没有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终于开幕了,大会任命周恩来继续担任国务院总理,而陈永贵也被任命为新一届的国务院副总理,排名第七,在王震之前。不过陈永贵知道,自己是凭着大寨和昔阳这块基地上来的,失去了这块基地他就成了无本之木。1975年5月初,陈永贵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请求批准他经常下去跑跑,中央批准了他的请求。

大寨精神成批判对象 陈永贵辞去副总理一职

陶鲁笳:他就跟小平同志哭诉了,说有人说我是“四人帮”的人。小平同志说,永贵不是四人帮的人。他(陈永贵)才给我们讲,小平同志讲了,陈永贵不是四人帮的人,他(陈永贵)说,我死也瞑目了,有这句话,有邓小平这句话,我死也瞑目了。

陈永贵患肺癌去世 大寨人跪在路边迎接骨灰

郭凤莲:凌晨5点动身,从北京动身把骨灰带回来,送回来,在半路上,可能司机也累了,那个车还打了个弯,打了弯。我们到离昔阳和阳泉交界处那个地方,去把老陈的骨灰接回来,是我们班子的人去接,原来班子里头的人,去接回老陈的骨灰。在昔阳城回到大寨,回了大寨进这个村口的时候,就是现在旅行社的那个前面,那一片全部跪的是人,那个人黑压压的一片,都跪下来了,我感到不仅仅是大寨人,大寨人是跪到前面去了,当时村里头的人,不认识的生面孔太多了,从大寨的村口一直跪到前面一大片,跪下来,迎接老陈的骨灰回来。当然大寨人的话,就跟我们的话一样,就是说,陈永贵同志走的时候,是一个健健康康的人,但是到陈永贵同志走了几年回来,是骨灰回来了,没有见到他的人,人们心里头特别难受,特别痛苦。

凤凰卫视2010年9月11日《我的中国心》,以下为文字实录:

曾子墨: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山西,走出了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农民。他就是当年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老一辈人对陈永贵非常熟悉,我们听到了各种各样关于他的说法。有人说他大字不识,有人说他大智若愚,还有人他非常有政治头脑。这位官至国务院副总理的普通农民已经逝去了将近二十年,我们再一次发掘那些历史的斑驳,试图寻找一个真实的陈永贵。 陈永贵孤儿出身 在大寨成立老少组进行生产

解说:1915年陈永贵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是这个家中第一个男孩,但家里实在太穷了,陈永贵的姐姐、妹妹、弟弟,甚至还有母亲被父亲先后卖掉,这样他们就能有个吃饭的地方。6岁那年,父亲也在绝望中上吊自杀,大寨的稳周老人收留了陈永贵,认他为养子。后来稳周老人去世后,陈永贵却没有继承干娘的遗产,而是还给了老太太的娘家人。这个举动让原先属于外来人口的他在大寨稳稳地站住了脚。这些人际关系的早期经验也将对陈永贵的未来发生重大影响。他明白,想在这样一个大姓家族里立足,必须先学会吃亏,一直追随陈永贵的农民贾承玉这样说。

贾承玉(原大寨老少组成员):老陈那时候他是扛长工来的,他可不是这个村的,不是大寨村的。他是灵西那边的,叫石山,搬过来的,扛长工就在这落的户。

解说:抗战胜利后,陈永贵就参加了山西土改,分得土地、房屋和一些浮财。孤儿出身的他最懂得集体的重要,因此很快就参加了贾进才的互助组,在这里他表现得非常优秀,并且在1948年的时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贾进才是当时的村支书,也是陈永贵的伯乐,他发现这个年轻人既能干,又很有头脑,跟别的农民不太一样。

宋立英(原大寨党支部副书记):他不是给人家当长工,开山打石头,然后呢,陈永贵也是一个有干才的人,他(贾进才)就看中他了,培养他入了党,入了党以后就是跟他(贾进才)在一起工作,他是1948年入党的,陈永贵。 解说:以贾进才为首的互助组组员们都是些人强马壮的农民共15户,在大寨历史上被称为好汉组,平时组员们各干各的营生,遇到春耕之类的活,好汉们你帮我一天,我帮你一天,互助互利,谁也不吃亏。但很快陈永贵发现,村里很多人因为不是壮劳力,没有机会加入到这个组织,与贾进才沟通后,他决定退出好汉组,成立互助组,也叫老少组。专门吸纳村里的老幼病残,这也让陈永贵越来越得人心。 贾承玉:大寨那会是六十来户,不上一百口人,我那会儿是那个老少组,为什么说它是老少组呢,好汉组是一半,老少组是一半,老的老是小的小,那会儿是,他(陈永贵)是互助组的老少组的组长,他说了一句什么话,老的是有经验,小的能长大,只要听党话,这路子走不岔。

解说:在这个老少组里,最初只有9户人家,其中有4位是年过半百的老汉,6位是8至14岁的娃娃,真正的强劳力只有陈永贵一个,但是这些人真的如同一个家庭一样,出力大小与获得多少并不很计较,老少组的弱劳力们才格外团结,格外珍惜这个组,各个奋力争先,闹得红红火火。 贾承玉:好汉组初期一块干了干,干了两天就又散了,实际上那是个形式,老少组是死命地一直干,巩固下来了。 陈永贵任大寨村党支书 带头响应征粮号召

解说:当年秋,老少组平均亩产高达150斤,比好汉组多了30斤,随后就有好汉组里的人倒戈加入了老少组,到1949年,老少组又创了平均亩产169斤的新纪录,当年冬,老少组便扩展到了49户,占了全村户数的70%。陈永贵出名后,这件事曾被拔到路线高度,成了陈永贵路线觉悟高的证据。关于陈永贵的真实动机,当年的铁姑娘队队长郭凤莲曾经说过,陈永贵同志是外姓人,外村人,能在大寨落下来,是这些人带大的,老少组里就有一家是带大他的,他要报答大寨人的心思。从此,陈永贵在大寨的声望越来越高。 1952年,贾进才坚持让贤,推荐陈永贵当党支部书记,上级同意了这个要求,从此陈永贵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大寨村党支书生涯,他面对的第一道题是贯彻中央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当时国家从农民手中征购粮食的价格比市场价低得多,绝大多数农民不愿意向国家卖粮,更不赞成统购政策。在陈永贵看来,国家的号召从来都是头等大事,不过陈永贵还是动了一些脑筋来征粮,陈永贵的妻子也有回忆。 宋玉林(陈永贵遗孀):老陈他当时说说卖粮,说动员社员大家多卖点粮食,遭灾地方也多,这农民是真正的救星,什么离了农民,打不下粮食,农民吃什么,不管部队、农民、吃不上粮不行,咱们要多卖。可是他省吃俭用,可舍不得吃,他买的红薯片片装作瓮里,不敢让社员见了,端上那好饭出去了,给人员社员显摆呀,你看我吃上的全是这,出去了他还假装说了,其实他在家里吃的饭可苦了。

解说:这一年陈永贵自己带头卖粮3500斤,而全村的任务是42000斤,限半个月交到县里入库,在陈永贵的领导下,大寨村不但按时完成了任务,而且还超额了3000斤。然而,同时由于他征购征得太彻底了,次年青黄不接的季节,单干户和互助组里就有些人家断顿,揭不开锅了。陈永贵当着村支书,不能不管,便号召农业社里的社员们借出点余粮来,社员们不承认有余粮,陈永贵便带着人挨家翻箱倒柜地搜,翻出了一批余粮,解决了社外农户的断粮问题。 陈永贵提出10年造地规划 立志将荒地变良田

解放初期的大寨,700多亩土地被沟梁分割成4800多片,仅有的耕地不但面积小,无法牛耕,而且这里十年九旱,好年景的无霜期也仅有5个多月。为了解决粮食问题,陈永贵大胆地提出十年造地规划,其中最难的是治理狼窝掌。 宋立英:他那会儿就是非治理这道沟,底下的沟才能保住,狼窝掌出来就是麻黄沟,麻黄沟出来就是老坟沟,这条(狼窝掌)沟是最深,水是最大,非治理住不可。

解说:狼窝掌长不到两公里,宽不足15米,但从高处到沟底的落差有200米,因此地势险要,还曾有野狼出没,这个地方无雨则旱,有雨成灾,下一点雨儿就会引发山洪,60公斤重的大石头,也能被洪水冲走,因此在大寨的历史上,从未有人想过要把这块荒地变成良田。

宋立英:那会儿有是那样嘛,那会说弄也弄不住,一次弄垮了,两次也弄垮了,这道沟就修不成,怎么就能修成了,也是群众都是一看这儿弄起垮了,弄起垮了,也是觉得劳民伤财,咋也弄不住,你就能弄了这水了。

解说:三战狼窝掌的最终结果是30亩梯田建成,然而却有一名社员因公殉职,他就是陈永贵当年老少组的组员赵大和。作为赵大和的妻子,郭巧妮讲述了当时的一些细节。 郭巧妮(赵大和遗孀):早晨上去劳动,刨土去了,刨土人很多,大概是那冻块,腊月的冻块,冻块大,土下来了,刨土块那个人也没说,,一下把他给弄下来了,土块滚下来,倒下了,倒下来没有死,后来住了七天医院,后来他就去世了,住医院大队给支了(钱),永贵在那会儿,人家给出的,七天医院,后来死了以后,那会儿也不时兴用(棺)材,就是拿个板板埋了。

解说:尽管付出了血的代价,可三战狼窝掌也有了丰厚的回报,那就是新造出的30亩梯田,亩产居然高达200公斤,大寨的造田运动以及快速增长的粮食产量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首先是昔阳县委发现,觉得大寨是个农业生产先进典型,然后报道晋中地委,晋中地委发现以后,派人去调查,觉得大寨很好,尤其是发现陈永贵这个支部书记确实很能干,所以晋中地委就写了一个学习支部书记陈永贵的通知发给全地委,并且给省委也发了。省委看到后,号召全省的农村支部书记学习陈永贵。

陶鲁笳(时任山西省委第一书记):从1953年,陈永贵当了大队支部书记以后,大寨的生产一年比一年好,因为大寨是个穷地方,过去最好的年景,亩产粮食也就是个170来斤,陈永贵当了支部书记以后,亩产就700多斤了,那不得了,700多斤。

解说:陈永贵的三战狼窝掌使得大寨的粮食产量彻底打了翻身仗,更让人想不到的是,陈永贵还带出了一支新的队伍,那就是后来文明全国的铁姑娘战斗队。 陈永贵鼓励妇女下地劳作 成立“铁姑娘队”

解说:其实早在互助组时代,陈永贵就已打破了晋中农村延续了几千年的妇女不下地的习惯,他鼓励农村妇女下地劳作,而正是这种劳作极大的提高了农村妇女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

宋立英:都是铁姑娘嘛,有两个战斗队嘛,男的,女的,这伙女孩子才是铁妮妮,后来这些铁妮妮说那也不好听,干脆给他们起上了铁姑娘,铁姑娘队。

解说:更值得一提的是,陈永贵对这些参加劳动的农村妇女非常爱护,并没有加重她们的劳动量,这当然赢得了姑娘们的尊重,而这也加大了陈永贵的凝聚力。

郭凤莲(原大寨公社党支部书记):铁姑娘队在地里劳动,陈永贵同志经常劝,不要劳动过度,要关心姑娘们的身体,尤其是那些到了寒冬腊月的时候,经常穿布鞋,也没有穿过棉鞋,穿了布底鞋,到有雪的坑里面去搬石头,陈永贵同志批评了队长,不要那些姑娘们去干重活,你们上男同志去干,怎么老让姑娘们去干,当时我们姑娘也不怕苦,但陈永贵同志是处于一种爱惜,让姑娘们干得轻一点,但是姑娘们不愿意干,没有什么轻活,都是重活,我们就应该这样干。有些时候到了深更半夜了,也不是深更半夜,天黑了,路也看不见了,经常劝,姑娘们,你们早点走,天明了,咱们多干一会儿都有了,你们走啊,我们也不走,劝说也不走,说一定要跟你们一块走。

中国开展“大跃进” 大寨粮食产量从不虚报

解说:1958年8月,陈永贵在武家坪组织了大会,上千位农民参加,会场上锣鼓喧天,昔阳县红旗人民公社宣告成立了,两个月后,陈永贵又在大寨办了三个公共食堂,一度还实行部分供给制,吃饭不要钱,吃粮不定量,此时在中国的其他地方,大跃进正进行得轰轰烈烈。

宋立英:咱们在五十年代吧,在1958年大跃进那会儿,咱们的粮食一亩达到了500来斤,这还给国家还有大的贡献,给国家卖了粮食,自己还够吃。人口少的越分的多,单身汉更得给的多一点,孩子那会儿不是说360嘛,那要是有小孩子跨着大人,这360也都够吃了,那会大寨没有虚报过,那会儿不是浮夸风嘛,可大寨没有。那会儿有农业纲要,四百斤的纲要,五百斤过黄河,八百斤过长江,在六十年代农业学大寨,那会儿咱们就达到了八百斤。 大寨遭暴雨洪水袭击 陈永贵创灾后生产奇迹

解说:六十年代难忘的头三年,大多数农民忍饥挨饿,根本谈不上向国家交售公粮,但大寨的粮食却大幅增产,他们添置了拖拉机和脱谷机,始终组两缴纳公粮,就在1963年8月,陈永贵正在县里开会的时候,一场巨大的灾难却不期而至,这场灾难几乎毁掉了陈永贵辛苦近十年的成果。 宋立英:1963年8月过中秋节,地里的活不是也都没有了,请咱们社员们那会儿下县城赶庙会,可是咱这里是十年九干旱,这八月好下雨,一会儿就阴了天,咱不是高兴吗,看见老天呀,阴了,给咱下点雨吧,2号下的,2号下雨了,高兴得,赶不成庙会,老天爷也给下点儿雨吧,咱今年也有一个好收成。这不是2号下的,3号连晚上带白天,越下越大,越下越大,整整下了七天七夜暴雨,下的3号、4号的时候,都塌开家了。

解说:下了整整七天七夜的暴雨,冲垮了大寨村60%的房屋,和一大半的梯田,全村300多口人,被迫挤在了村口的大柳树下,此时,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尽快见到正在县城开会的陈永贵。陈永贵回来了,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震动了所有人,即使是当年的省委书记提到这件事情,也是非常激动。 陶鲁笳:陈永贵不能开会了,他马上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回到村里边去了,回到村里边,村里边的人抱住陈永贵就哭,痛哭流涕。他说永贵啊,你看这么大的灾,我们可怎么活啊,好多人就哭起来了。陈永贵问说,冲走人没有,大水,大家说没有,没有冲走一个人,冲走牲口没有,大家说没有,一头牲口也没有冲走,没有冲走人,没有冲走牲口,你们哭什么,毛主席讲过,人是最可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人间的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陈永贵:家塌了,我们可以盖,地冲了,我们能修,庄稼倒了,我们一根一根地扶起来,我们只要有人在,什么事情也能办,有我们的一把镢头两只手,一条扁担两窝头,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个穷山恶水,一定能够战胜这个自然灾害。 解说:后来的事实证明大寨人的确没有被打倒,而且尽管面对如此大的灾害,陈永贵还是拒绝了上级所有的援助,完全靠大寨人自己恢复生产,命运在这个时候又一次成全了陈永贵,在当年,他率领大寨人又创造出了一个看起来不可思议的粮食产量。

陶鲁笳:除了冲走的地以外,剩下来的耕地,那年亩产还700多斤,那了不起啊。所以他这个消息传来以后,在全省,我们开全省的劳动模范会,就请陈永贵来报告他抗灾的经验,陈永贵的讲话全场都轰动了,不相信这家伙,那么大的灾,亩产还700多斤剩下来,毛主席号召四五八,黄河以北亩产400斤就不得了了,达到了毛主席的号召,他亩产700多斤,遭了那么多灾,有人在会上听了以后,就给我报告,说是今天这个会听了陈永贵的讲话,大家都非常感动,我又没去参加,我说好嘛,那请陈永贵到省委常委来讲一讲。 解说:那时陈永贵向国家提出,遭灾之后的大寨不要国家的救济款,不要救济粮,不要救济物资,同时向国家卖粮不少,社员的口粮不少,集体的库存不少,这就是后来闻名全国的大寨三不要,三不少。

1964年1月,陈永贵奉召到国务院汇报,陈永贵的汇报十分生动,又非常合乎当时的时代精神,因此得到中央肯定。 解密:改变大寨陈永贵命运的三个人

曾子墨:1964年1月19日,陈永贵头上裹着白毛巾,走上了人民大会堂的讲台,在半个月以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了专题连续广播《学大寨赶大寨》,还播送了陈永贵激动人心的报告。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了以《大寨之路》为题的长篇通讯。通讯一发表就立刻了引起了轰动。

解说:1964年3月28日,毛泽东乘专列来到河北,停在邯郸火车站,在火车上召见河北省委书记刘子厚,还有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在其后的几个小时里,陈永贵的命运被这辆专列上的三个人彻底地改变了。

陶鲁笳:陈永贵这个人不是一般的农民,我跟毛主席汇报就是这样讲的,我说我做一辈子农村工作,我所到碰到的农民,没有一个能够抵得上陈永贵,陈永贵是最杰出的农民,他这个人记忆力特别强。因为他经常传达毛主席的讲话,所有毛主席讲话,传达了他都能记得非常清楚,而且还能够用得非常好,这个人的思想,所以我说他不是一般农民所能达到的,思想境界很高。所以我敢给毛主席讲,我坦诚地说,他是一个杰出的农民,毛主席听得非常有兴趣,一直听我讲。讲到最后,说你带了陈永贵的文件没有,我说有,我把我准备好的文件给他。

解说:随后国务院山西省和华北局立刻组织干部派了工作组来查大寨的实际情况,工作组来大寨调查了有三个月。 陶鲁笳:他那个地块有几千块地,都是山区坡地,一个地一个地查,查到最后的结论亩产809斤,这个没有假,三级干部查,查了三个月,你说这还有假吗?人口这个数量也是没有假,亩数没有假,产量没有假。所以这样子,农业学大寨这个口号就肯定下来了,经过这么一个曲折,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过程。

解说:1964年12月26日,毛泽东在生日这一天举办了一个私人宴会,出席的人有钱学森、王进喜等,唯一的农民就是陈永贵。

陶鲁笳:毛主席问他,你多大年纪,他说我今年五十,你识字不识字,我四十二岁扫盲,五十岁,今年五十岁,四十二岁扫盲,今年五十岁,八年,他已经能够看报纸了,能够看文件,这个人是个非常聪明的一个人。对于毛主席的话记得特别地清楚,刚才我讲的那个,毛主席讲,人是最可宝贵的嘛,只要有了人,一切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他就用得非常自然恰当,像这类的很多很多。 陈永贵给毛泽东写信 请求不要批斗农村干部

曾子墨: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在政治上一贯敏锐的陈永贵很快找对了方向,1967年2月11日,也就是正月初三的晚上,陈永贵主持召开了昔阳县无产阶级革命派夺权大会,很快陈永贵带头造反夺权的消息就传向了全国,从此他又走了一个新的风口浪尖。

解说: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天安门接见百万红卫兵,之后全国性的大串联立即形成高潮,大寨这个80多户的小山村似乎代表了未来的理想世界,因而成了一块圣地,十几万朝圣者如潮水一般涌来,一时道路拥塞,衣食无着,又赶上寒冬将至,当地政府不得不频频向中央告急,中央军委命令部队连夜赶制大饼,并调动直升飞机向大寨和井冈山空运大饼、衣服和毯子。

宋立英:特别多,这一天还有上万人呢,看着哄哄哄都是人,那会儿参观的旅客也是很辛苦,你来参观来,那么多的人,也吃不上饭,自己带干粮呀,供点水呀,这里从昔阳到平定、阳泉,这样才有的人能吃上饭,还有近处的都回了,远处的就回不去了,直接给住夜吃饭。

解说:在数以万计的朝圣者眼里,陈永贵显得极其神圣,他也出来接见群众,也向人群招收致意,每逢此时,人群中就爆发出向陈永贵同志学习,向陈永贵同志致敬的欢呼声。尽管陈永贵空前的显赫,尽管他在红卫兵们的欢呼声中照招着手,很和气地笑着,他心里却乱的不知如何是好,对红卫兵的行为也颇不以为然。

许多他熟识的大队书记已被打倒,带着高帽子游街游田,站在板凳上挨饿,这么下来谁来当干部,谁来组织学大寨,谁来组织生产,他请一位记者代笔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出了对农村开展文革的五条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不要批斗农村干部,信发出后久久没有回音。等待中的陈永贵忐忑不安。

郭凤莲:经常电话就叫走陈永贵了,叫走了,一般陈永贵同志是独来独往,不带任何人,作为我们大寨人来讲,对陈永贵比较担心,因为当时武斗现象比较多一些,害怕在武斗场面,害怕陈永贵同志有什么不可预料的事情,所以我们就比较担心。

周恩来在京接见陈永贵 要求大寨成立红卫兵组织 解说:1966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在农村开展文化大革命的通知,主要在城市里搞的运动,从此正式进入农村,两天后,陈永贵终于坐不住了,他跟勉强支撑着的县委请了假,带上一筐大寨产的苹果到了首都。

郭凤莲:见了周总理以后,周总理说永贵同志,大寨有没有成立红卫兵啊,后来陈永贵说没有成立红卫兵队,后来总理说,还是要成立红卫兵组织,成立起红卫兵组织就可以对那些“四旧”,这些东西可以跟它斗争陈永贵从北京回来以后,我记得在一次会议上,陈永贵传达过总理对他讲话的这个精神,大体内容。后来在陈永贵同志的领导下、建议下,就创立了大寨太行红卫兵队。

解说:陈永贵这次见到周恩来还解决了他一直想解决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建一个化肥厂,当时周恩来表示,你现在回去就可以办,国家支持你,陈永贵高兴坏了,后来他说,最大收获就是得到了一座化肥厂。

在之后的文化大革命中,陈永贵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派夺权大会,在1967年2月到3月的短短一个多月,从一位劳模一跃成为山西省第三号领导人物。

陈永贵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 请求多下去跑跑

曾子墨:1967年5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了夺了一身权的陈永贵,毛泽东见了陈永贵很高兴地伸出手去,握着陈永贵的手说,永贵好,永贵好,陈永贵回答说大寨人问你老人家身体好,然后两个人还在一起照了相。陈永贵接受毛泽东赏识的就是这种一致性,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在革命队伍的最前端。

解说:1975年1月13日,十年没有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终于开幕了,大会任命周恩来继续担任国务院总理,而陈永贵也被任命为新一届的国务院副总理,排名第七,在王震之前。不过陈永贵知道,自己是凭着大寨和昔阳这块基地上来的,失去了这块基地他就成了无本之木。1975年5月初,陈永贵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请求批准他经常下去跑跑,中央批准了他的请求。

宋立英:跟主席提出了三三制,三分之一在大寨,三分之一在北京,三分之一全国各地视察。那会儿他也经常回来。 解说:这个时候陈永贵又回到了大寨,他似乎找到了那份久违了的平静,面对以前朝夕相伴的父老乡亲,他比以前随和了许多,街坊邻居有个什么难题,只要他能办到,一定尽心尽力。

解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了按劳分配的物资利益原则,批评农村中普遍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还宣布今后不准把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市贸易当成资本主义来批,对陈永贵来说,这一切都像是针对他来的。

郭凤莲:他爱人说他老了,她说我给你炒点白面油茶,就是拿油炒上白面,然后给他煮上几个花生豆,打上个鸡蛋,让他吃一点,补养补养身体,因为他的工作量太大了。 宋玉林:拿起电话来,别人跟他报点什么,说点什么,他说我知道了,性急,很性急,知道了,别人还没说完话,他就把电话扣了。

大寨精神成批判对象 陈永贵辞去副总理一职

解说:1979年3月19日,《山西日报》刊登的一组文章,内容是谈学习大寨的经验教训,其中一篇的标题是《吃亏就在一个“左”字上——神池县部分农业劳动模范谈农业学大寨中的经验教训》,其他几篇的标题也瞄准了人人皆知的大寨经验。就在《山西日报》发表这些文章的那一天,陈永贵也正在主持中共昔阳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午8点半,陈永贵拿着稿子走上讲台,面对1100多名代表发表讲话,陈永贵例行公事地念着稿子,祝贺大会胜利召开,然后就停了下来,接着他摘下帽子,注视着会场,提议为已经逝世的伟大导师和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敬爱的周恩来同志、朱德同志,以及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全体默哀。此时毛泽东已经去世两年半,周恩来去世已经超过三年,代表们不禁一愣,但立刻又明白了,代表们迅速站起,低下了头。当代表们默哀完毕,抬头看时,陈永贵的脸上已经老泪纵横了。陈永贵仍然不拿稿子,声调沉痛地继续说到,我再提议,为悼念我县建党以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献出生命的共产党员,为悼念我县从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献出生命的共产党员静默致哀。代表们再次低下了头,陈永贵自此再也没有回过他的大寨。

郭凤莲:从我们内心来说,不是光陈永贵同志一个人有压力,包括我们都有压力,我们处的环境都一样,不仅是陈永贵处于一种冷落的环境,包括我也是处于一种冷落环境,陈永贵同志调到北京来,当时我也到了榆次,我也调走了,也调离开大寨了,心情是一样的,不仅陈永贵同志有压力,包括我们来说,我感到我们跟着陈永贵在大寨给大寨群众干了几十年,好像犯了什么错误似的,把我们放到另一个比较僻静的地方。

解说:1980年8月30日,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接受了陈永贵辞去国务院副总理的请求,一个月以后,由《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些记者,联合组成了调查组开赴山西,在大寨和昔阳等地采访40多天,写出两组内参,十年来无人敢撼动的大寨和大寨精神昔阳和陈永贵提拔起来的昔阳干部都被批判。一开始,陈永贵还叫上秘书去找更高的中央领导人谈话,然而反映大寨和昔阳的内参还是铺天盖地而来,陈永贵整天愁眉苦脸,吃不下,睡不着,好端端的昔阳和大寨,怎么一下子就一无是处了,他想不通。

陶鲁笳:他就跟小平同志哭诉了,说有人说我是“四人帮”的人。小平同志说,永贵不是四人帮的人。他(陈永贵)才给我们讲,小平同志讲了,陈永贵不是四人帮的人,他(陈永贵)说,我死也瞑目了,有这句话,有邓小平这句话,我死也瞑目了。

解说:1980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转发了山西省委写的关于全省农业学大寨经验教训的初步总结,并加了很长的一段批语,这相当于是对大寨盖棺定论的文件。中国中央的批语写道,文化大革命以来,在大寨和昔阳推行极左路线,以及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主要应由陈永贵同志负责,同时否定了靠行政手段和政治压力推广经验的办法,提高了群众自愿和重视经济利益的原则,也正是从那以后,笼罩在大寨上面的光环彻底消失了。

陈明亮(陈永贵幼子):一个月150块钱的工资,家里当时养活四口人,我小时候能感觉到说家里经济还是不宽裕的,因为从他每个月给零花钱你能知道,夏天热的时候,我呀,或者家里还有小孙子,爸爸有时候说买冰棍,不买雪糕,5分钱的冰棍可以,一毛钱的雪糕不给买。

郭凤莲:陈永贵当时的生活比较艰苦,说实在话,我们感到也非常不是个滋味,陈永贵当副总理以后,当政治局委员,都是在大寨村领的粮食,在大寨村我们分多少,陈永贵也分多少,并没有给陈永贵一斤一两多分过,那么陈永贵爱人把这些粮食送到粮站换成粮票,换成山西粮票,然后陈永贵带去以后,让工作人员再变换成北京粮票,陈永贵才能领粮吃饭,所以经常在家里拿一些玉米面、小米来凑合生活,否则的话,陈永贵就不够吃,就是这么个情况。

陈永贵患肺癌去世 大寨人跪在路边迎接骨灰

解说:1985年8月12日,陈永贵住进北京医院,他得知自己得的是肺癌,并不再吃药,因为他觉得,那是给国家浪费钱,临终前5天,中共中央办公厅专门把大寨的新老干部接到北京,最后见陈永贵一面。

郭凤莲:陈永贵提出了几个人,说让郭凤莲、宋立英、梁便良,还有谁,反正是6个人,提了6个人,说让他们来看看我,因为我活着的时候,他们跟我干了这么长时间,干了几十年,我临死之前我要见见他们,到了北京以后,下了车,就直接奔到了陈永贵住的北京医院,到了病房,到了病房以后,看了老陈,一看那个样子,跟他在大寨活着的时候,从根本上来说变化了,身体瘦得皮包骨,还有给他化疗画的红线,在那身上,老陈就说你们来了,他眼泪也没有了,他就没有力气,好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解说:1986年3月26日,陈永贵在北京逝世,终年71岁,尽管陈永贵没有了却生前回大寨看一看的愿望,但是当他的骨灰运回大寨时,大寨人却给了他足够的尊敬。

郭凤莲:凌晨5点动身,从北京动身把骨灰带回来,送回来,在半路上,可能司机也累了,那个车还打了个弯,打了弯。我们到离昔阳和阳泉交界处那个地方,去把老陈的骨灰接回来,是我们班子的人去接,原来班子里头的人,去接回老陈的骨灰。在昔阳城回到大寨,回了大寨进这个村口的时候,就是现在旅行社的那个前面,那一片全部跪的是人,那个人黑压压的一片,都跪下来了,我感到不仅仅是大寨人,大寨人是跪到前面去了,当时村里头的人,不认识的生面孔太多了,从大寨的村口一直跪到前面一大片,跪下来,迎接老陈的骨灰回来。当然大寨人的话,就跟我们的话一样,就是说,陈永贵同志走的时候,是一个健健康康的人,但是到陈永贵同志走了几年回来,是骨灰回来了,没有见到他的人,人们心里头特别难受,特别痛苦。

曾子墨:陈永贵去世的当天晚上,新华社发布了消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原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北京东郊农场顾问陈永贵同志因患肺癌医治无效,于1986年3月26日2时35分在北京去世,终年71岁。

第五篇:一位母亲的感悟

杨柳新绿,万物复苏的季节迎来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乍暖还寒的天气总是让人莫名地困惑与无助。孩子放学后给我的感恩信如一股暖流沁入心脾,让我感受着作为母亲的幸福。

寂静的夜晚,读着孩子的感恩信,那稚嫩的笔迹、朴实的言语让我思绪万千,辗转难眠。怀胎十月经历的担惊害怕,惟愿孩子聪明康健;产床上第一次相见,惟愿孩子幸福快乐!《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写到:“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幸福”。天底下的每个孩子都能让母亲感受着与龙应台一样作为母亲的幸福。

我的一位老师告诉我,生命的意义是基因和文化的传承。孩子遗传了父母的基因,一天天成长。我常想孩子看到的是怎样的色彩,倾听的是怎样的声音,感知的是怎样的世界。

孩子两三岁的时候,我给他讲成语故事,希望他能从“守株待兔”中明白成功的道路上不能企图不劳而获;从“刻舟求剑”中懂得做事不能固执不知变通;从“亡羊补牢”中领悟未雨绸缪,早作准备的重要;从“愚公移山”中学会坚持不懈的品质。四五岁的时候,我给他读一些名人的励志故事,希望他能从别人的故事中汲取智慧,规范人生。上小学后,他自己能看书了,于是我鼓励他自己多看书,并给他推荐优秀的书籍。虽然我不知道他从《中华上下五千年》历朝各代的兴衰与更替之间懂得了什么,也不知道《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海伦对他的人生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但我总在不经意间感受到孩子的纯真善良,感恩进取以及不服输的优良品质。“人之初,性本善”如此真实地体现在孩子们的言行中。

孩子更喜欢自然科学类书籍和电视节目。从《地球脉动》中了解极地、海洋、沙漠、草原、丛林„„,从《探索·发现》中了解人文历史与自然地理。他曾经读一篇文章,意思说小溪欢唱着汇入小河,小河奔流着形成大河,大河咆哮着流入大海,是谓海纳百川。读后他问我:“很久以后,大海里的水岂不是要满吗?”于是,我指着他刚洗完澡浴室墙砖上挂着的水珠,告诉他空气中是含有水蒸汽的,大海里的水在吸收太阳能量后会把水变成气态,以保持平衡。我喜欢他这样的问题,并享受着这样的交流。

一直以为所有的事情,无论好坏,都不该对孩子有所保留。让孩子从真相中辩是非、明事理,他们才能知进退、懂取舍。但是最近我却犹豫该不该给孩子看柴静拍的纪录片《苍穹之下》。黑色的烟囱、冒着滚滚浓烟的汽车、灰色的天空以及污染的土壤„„我不知道看后会在他幼小心灵里留下怎样的印象,同时也害怕面对无法回答他可能提到问题的尴尬。面对着一帮雾霾天剧烈咳嗽,久治不愈,带着口罩的孩子,作为母亲的我深感愧疚。自己儿时记忆的夜空总是群星璀璨;稻田里的蛙鸣、古进边打着灯笼的萤火虫伴我入梦;记忆中的空气总散发着青草与泥土味道。而长大了的我们却因害怕孩子剧烈运动吸入更多的粉尘而将他们禁锢在房间里,剥脱了他们呼吸新鲜空气的权利。作为母亲的我陷入深深的自责!

孩子,我是应该告诉你这是国家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可避免的阵痛,还是应该告诉你这是一群贪婪的人类无视大自然的发展规律,亦或是部分人昧着良心、无视法律而偷排污染物?此刻你在书本上读到的“道法自然”与“人性本善”竟显得如此苍白。

尽管如此,我仍然要告诉你:一切都会过去,正如我们曾一同经历困苦与疾病。我们需要宽容对待罪恶,需要勇气面对挑战,需要时间解决问题。我们只有乐观向上、百折不挠、锐意进取,才能传承几千年的中国文化。这正是母亲带你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

文/三年级四班 家长 张涵彬妈妈 图/ 李茜

上一篇:银行安全保卫工作回顾下一篇:业务员个人工作总结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