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

2024-05-08

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精选十篇)

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 篇1

一如何理解大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 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 在特定的环境中, 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 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 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用这种思维和行为进行的实践就是创新实践。对于大学生来说要从以下两方面理解创新实践的含义。从广义层面来说, 就是从国家角度来说。国家要具备创新力, 其培养的人一定得具有创新力, 一部分人的创新实践超越前人, 这样的群体不断壮大, 国家的创新能力也就不断增强。这是国家推进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目的。从狭义层面来说, 就是从个人角度来说。通过个人采取多种途径, 采用相应方法和手段, 经过不断努力, 超越自己以往的成就, 如果个人在多方面都在不断超越自己, 这就是创新。学生只要理解和掌握创新的意义, 就会加深活动的参与度, 学生参与度越加深就越能体现活动的价值, 学生融进创新实践自觉性就会越好。

二如何融进创新实践活动中

大学生融进创新实践活动中, 如何做到不走过场, 让学生在实践中自觉参与, 自觉实践, 明确自己需要提高什么、提高多少, 自己到底有没有创新。要实现这些需要从学校和大学生自身两方面来共同努力。

1. 学校为学生提供平台

第一, 学校要有大学生创新实践完整的活动方案, 让方案统领整个活动。有了方案就是明确创新实践的具体计划, 或者说具体活动就有了规划。这样, 开展此项活动就不会有随意性, 让活动更具有针对性。

第二, 学校要为此设专门课程, 并需要制定此课程的课程标准。就像学生学习专业课程一样, 创新实践应该包括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 即必修公共实践课程、必选专业实践课程、选修实践课程三个类别分别设课, 形成规范化的实践课程体系。在各实践课程专业培养方案中, 必修实践课和必选实践课要明确列出, 对于选修实践课程由导师根据研究方向自行确定。另外根据不同的专业类型和层次, 要求学生主讲或参加一定学分的学术讲座, 尤其是参加综合实践课程的系列研究。

第三, 学校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要有评价标准, 就像专业课程一样。结合学校特点和专业课程特点对创新实践课程要有明确的评价标准, 包括:教师应该指导什么, 指导到什么程度;学生应该实践什么, 实践到什么程度等等。

第四, 学校需要认真组织和动员, 开课前就像学校开学典礼一样, 形式是行动重视的开始。既然是活动课程, 就要按照课程设置的要求, 不能走过场, 不能丢掉某些环节, 因为, 培养人的问题一定是需要一个严谨的过程的。学习习惯的确立是由课程来牵动的, 课程设置就不能稀里糊涂。

第五, 学校要提供给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选题范围, 帮助学生进行团队组合, 设有实践活动团队导师。课程设置要有严格的程序, 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也不能想怎么搞就怎么搞, 至少要结合学校的办学特点, 结合专业的特点, 结合专业课程培养的目标, 结合国家对大学生培养成长的要求。

第六, 学校对学生创新实践进行评价、评比、总结。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要注重过程评价, 不然就失去其应有意义;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要及时进行评比总结, 要有表扬、有激励、有导向性的正向声音和活动, 不断激发学生内驱力, 让学生对创新实践更具自觉性。

2. 学生需要做到的方面

第一, 明确学校的要求。将要求作为实践学习的依据, 时时记住要求, 才能更好地进行实践活动, 才能保证活动方向不偏。

第二, 制定个人实践规划。明确个人参与创新实践的意义、内容、过程和目的。规划的制定, 对自己实践学习具有稳定的指导作用。

第三, 明确创新实践评价标准。根据评价标准, 学生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才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 既锻炼了实践能力, 又培养自己在创新实践中活动的自觉性。同时这份创新实践活动作为自己在大学成长的一部分, 为未来个人职业发展培养良好的实践能力。

第四, 学会评价自己。学会评价自己才能不断激励自己, 才能更好地修正自己前进的方向, 才能具有发扬优点改进不足的能力。

第五, 明确创新实践的意义。在创新实践中培养自己良好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以及适应社会、融入不同环境、团结协作、共担共享等能力。大学阶段作为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驿站, 这种能力形成以后, 对其未来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 篇2

陈征 王玉凤 蔡天芳 赵红娥 赵雁 薛菊梅

(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 北京 100044)

摘要:本文立足北京交通大学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多年来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经验和体会,结合与国内许多兄弟院校交流所了解到的情况,对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概念、国内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学物理;物理实验中心;创新实践;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的世纪,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具有开拓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越来越被全社会所认识。

高等院校是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如何行之有效的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研究和探索的重中之重。而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无疑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随着国家级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计划的实施,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在全国高校中轰轰烈烈的展开。

本文根据北京交通大学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多年来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经验和体会,结合与国内许多兄弟院校交流所了解到的情况,对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概念、国内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创新实践活动的含义

2.1 创新实践活动的含义

我们常常提起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究竟什么是创新,什么又是实践呢?这是一个首先需要被明确的问题,只有明确了创新和实践的概念,才能界定什么样的活动是创新实践活动,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2.1.1 创新

“创新”概念从技术、知识、制度、管理、文化等不同角度出发,会得到不同的界定。而

创新实践活动中所述的“创新”,从活动论角度看,应当指创造、发现和更新活动[参考文献]。所谓创造,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把不存在的东西创造出来,如一个新的概念,新的思路,新的方法等;所谓发现,是对已经存在但暂时没有人们认识的事物的揭示,如科学上的发现等(创造和发现往往又被成为原创性的创新);所谓更新,则是将现有的东西进行改良、重新组合,从而发挥更好的效能或产生新的功能,如技术革新等。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创新并不仅仅包括发现和创造,更新也是创新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科学技术水平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原创性的创新产生难度越来越大,不但需要深厚的知识和能力储备,有时甚至需要一定的机遇。而这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要求无疑过高,如果片面强调原创,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也容易使学生脱离实际,闭门造车,建造空中楼阁。而使学生在了解生产生活实际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或组合创新活动,站在巨人的肩上前行,则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可操作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了解生产生活实际。因此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固然鼓励发现和创造,但更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学习加改良式的更新型创新活动。

2.1.2 实践

实践是主观之于客观的过程,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对于大学生而言,实践就是参与实际工作的过程。是大学生学习科学工作方法、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团队精神的重要手段。

针对教学培养中大学生的实践活动,我们将其分为以下两种:

①基础性实践活动

主要指学习基础知识、科学研究思想和方法,锻炼动手能力等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基础性实践活动了解研究方法,掌握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从事创新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②创新性实践活动

指在具备了基本能力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方案,并将其实现的实践活动。我们通常所说的创新实践活动一定意义上指的就是创新性的实践活动。

2.1.3 创新实践活动

创新实践活动包括“创新”和“实践”两层含义,它既可以理解为创新性的实践活动,也可以理解为创新活动与实践活动。无论是前者或是后者,创新实践活动是创新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统一体,“创新”必须通过“实践”实现,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产生“创新”。3 国内高校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现状

3.1 组织形式

目前国内高校开展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形式多样化,从组织形式上看,一般分为两大类:①由学校或院系建立创新实践基地,为本校或本院系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提供平台; ②另一类是以教师带领创新小组,以项目为单位开展活动。

多数学校采取的是以上两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

2.2 选题来源

目前国内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选题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教师指定题目

选题由教师决定,给同学提出问题,指出目标,由学生实现。这种形式的选题通常是教师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和科研课题提出,水平一般较高,方向比较明确,项目成功率高。对于参与的本专业同学提前参加科研活动,接触本专业前沿领域等有很大好处。

②学生自主选题

由学生自主选题,一般由学生从观察和思考身边生活出发,选择题目,这些题目一般比较贴近生活。通过学生自主选题,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格和创新精神,在我校开展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这些年中,涌现了一些具有独立创新精神的尖子。

③各类竞赛命题

主要来源于如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学科实验竞赛等竞赛命题,由竞赛组委会专家组出题。这些命题题目质量较高,可实现性好,但这些竞赛往往集中在电子设计、自动控制、计算机等少数专业领域,近年来虽然也出现了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学科竞赛,但涉及专业领域仍然有限。

3.3存在的问题

3.3.1 学生自主选题范围较窄,水平偏低

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在校大学生的知识面被严重禁锢与课本,课外知识和生活经验比较匮乏,接触面窄,造成选题范围大量集中在少数领域。并且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研究方法训练,对所提问题的调研不充分,使得大部分提出的问题水平、可实现性、成功率等偏低。如在我校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十年中,学生自主选题时如“自动黑板擦”、“防盗报警器”等题目反复被同学们注意,但由于调研不足,对技术进展、市场现状等缺乏了解,始终未能形成较高水平的项目。

3.3.2 部分教师指定题目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教师选定题目的局限在与,同学没有接触选题这一重要过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锻炼,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限制了学生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建立。

而部分教师更是简单地将自己研究的方向或科研课题作为创新题目,指定方案由学生实施。学生对题目的背景、意义、发展动态、应用前景等一知半解,甚至有些学生对所做的实验内容、原理、所用的技术方案都不清楚,仅仅是按照教师指定的方案按图索骥。这样的活动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学生的见识,但远远不能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3.3.3 经费困难

经费问题是制约创新实践活动开展得重要原因。目前虽然从国家到地方各级乃至很多高校都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对立项项目有了一定的经费支持。但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特点是广种薄收,只有大量学生参与,大量规模、水平有限的小项目开展作为基础,才能涌现出部分具有已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同学和少量的高水平大规模的项目。没有扎实的基础,仅支持少量项目,由于项目选拔机制和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获得支持的项目没能开花结果,而未获支持的项目也无法开展,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涌现。

我们认为对高水平项目的大力资助是必要的,但更应设立创新实践基础性专项经费,对大量规模、水平有限的小项目进行广泛支持,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培养基本技能。这一方面可以扩大受益面,大面积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为创新性人才和高质量项目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此基础上涌现出的高质量项目再经过各级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计划的进一步支持,发现优秀人才和产生高水平成果的机会将大大提高。

3.3.4 指导力量薄弱

指导力量薄弱是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开展得又一瓶颈。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需要大量热情和耐心,需要耗费大量精力。而近年来高校对教师考核标准日益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繁忙,由于不被列入工作量考核范围,一些教师对指导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尤其是小项目的指导提不起兴趣,仅关注能够获得认可的列入国家级、省市级创新实践计划的项目,这大大限制了大面积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因此应该把指导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纳入教师的考评体系,并制定激励政策,尤其需要鼓励教师指导一般项目、小项目,只有大量小项目健康开展,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在校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也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涌现出更多真正高质量项目和高水平人才。

3.3.5 管理模式不适应

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一定意义上讲属于学术活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它需要学生的持之以恒,教师的耐心指导以及相关软硬件多方面的支持。但很多学校将其纳入一般学生工作的管理范畴,把创新实践活动简单理解为办讲座,办展览,搞比赛。诚然这些活动有利于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创新实践绝不仅是几个讲座、几次展览或是几次比赛,他是一个长期的育人的过程,应是教学培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结语

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 篇3

關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室;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中国学生的理论能力强而动手实践能力差早已不争的事实。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对学生现有知识结构的一个重要补充,在活动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一、营造实践的氛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不仅仅是使一节课的教学过程更加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创设实践的氛围。当我们将学生带到既没有讲台,也没有黑板,但却摆放着许多工具、材料以及学生作品的综合实践活动室时,学生各自朝着自己的工具和材料所存放的位置走去,拿出工具、材料或是前几节课还没有完成的作品,分散到包括劳技教室在内的各个空闲的场所继续开始自己的设计、制作和研究,在活动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将能有效地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每一个问题和困难的解决,都是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检验和训练。在不断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二、树立“与众不同就是创新”的观念

在综合实践活动室里开展的动手实践做什么?怎么做?这是每一个参加活动的学生十分关心的问题。在他们参加活动之前,不少学生认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也许和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课一样,老师早已为他们准备好了一切。然而,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第一步,就是要打破老师叫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的习惯,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与众不同就是创新”的观念,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他们可以先看看展台上摆放的作品,了解其他同学做了什么,然后再思考自己实践的课题。值得再次提出的是,学生在确定自己的实践课题的过程中,不是看到别人在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做什么,而是既然别人已经在做什么,自己就尽可能不做什么,这就是“与众不同就是创新”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而这种应用对学生创新观念的形成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显著

效果。

三、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以“实践学习”为主要特征。但在大多数学生自主选题、自主探究缺乏经验的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老师策划一个集新颖性、趣味性和挑战性于一身的活动方案至关重要,这种做法能确保学生在参加活动时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如2006年举办的“今天小制作,明天大手笔——生态城市的构建”主题活动以及2012年第九届福建国际英语科普夏令营活动中策划的“趣味科学比赛——马过竹桥”活动方案,都是集新颖性、趣味性和挑战性于一身的主题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我的“生态城市的构建”主题实践活动方案在福建省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该活动由学校统一提供规格一致的基本建桥材料和基本工具,要求学生以制造小组为单位,自行构思设计一座竹桥,并根据评选规则评出一、二、三等级、最佳外观设计奖和最佳承重设计奖。最后,7班2组设计的竹桥“蓝海焰影”以火焰的跃动造型为主题,体现了超凡的气息和青春的朝气,得到评委的一致青睐,以外观积分排名第一的成绩拿下了“最佳外观设计奖”;2班2组的“何桥”借鉴了赵州桥和埃菲尔铁塔的一些设计原理和理念,以每公斤建桥材料承重44.375公斤的承重系数跃居承重排名榜首,夺得了“最佳承重设计奖”;2班1组的“奈桥”以外观和承重积分总分排名第一的成绩摘得了本次比赛一等奖的桂冠,霸王桥和鹊桥同获二等奖,何桥、宏桥、凤凰涅槃桥并列三等奖。“马过竹桥”活动也取得空前的成功,得到省科协国际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四、策划开放性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自主性与开放性”是综合实践活动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与主题实践活动有所不同的是,开放性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更加强调学生选题的开放性。在上述“生态城市的构建”和“马过竹桥”的主题活动中,虽然各班级小组构建的“生态城市”和“竹桥”形态各异、色彩斑斓,不同的造型结构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成分,但它们都不能脱离活动主题的束缚。对于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来说,我们应该策划更加开放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以便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到活动中来,如笔者策划的“我动手、我制作,这是我的代表作”活动,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而这些课题既可以是科技制作类,也可以是科学探究,还可以是动漫设计、科学DV创作甚至是一幅书画作品。由于每个学生完成的都是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代表作,从而使活动的成果更是丰富多彩,质量大幅度得以提高,优秀成果层出不穷。

五、展示交流,引导学生更上一层楼

“综合实践活动”真正体现了活动的目标性、整合性、实践性、预成与生成相结合、自主性与开放性和兴趣性6项基本原则。参

加“活动”的同学,从看别人做些什么,到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从自己曾经做了什么,现在又能做些什么,他们创新思维的大脑在不停地运转,在宽松的环境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显著增强,交流和探讨的能力显著提高,创新实践的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以上活动组织形式,充分利用了学校的教育资源、学生的智慧资源以及以学生所在的家庭为中心的社会资源,学校不需要多少经费的投

入,活动就能很快地组织开展起来。学生作品的科技含金量也许不高,但活动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从身边开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道溶.综合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顾建军,张建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4]张建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实践与研究[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大学生创新活动实践与探讨 篇4

根据《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若干意见》, 上海市教委自2007年起开始实施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此项计划旨在通过部分优秀学生开展科研、实验发明等创新活动, 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倡导以本科生为主体的创新实验改革和科学研究, 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其创新实践能力。此项计划主要面向综合性高校以及有较强行业背景和特色的本科高校。我校作为一所有自身特色的高校, 是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实施者之一。本文主要对实施此项活动的过程进行阐述, 并对创新活动的若干注意点进行说明。

二、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实施过程

大学生创新活动分为活动宣传、选定题目、方案选定、项目实施、结题答辩等步骤。从项目的启动到结题, 每个过程明确指出指导教师和学生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这才能达到创新活动的预期效果。

1. 活动宣传。

为了吸引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活动, 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这一活动的宣传, 强调大学生创新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对教研室教师来说, 在进行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 寻找适合开展大学生创新活动的人选, 并在踊跃报名的学生中, 根据他们的平时表现择优选择。

2. 选定题目。

选题要科学合理, 做到思路新颖, 目标明确, 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对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他们一般只学过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 在选择创新活动题目时, 应优先考虑自己有兴趣并适合开展的项目。如果受所学课程的限制, 学生没有明确的兴趣方向, 指导教师要根据他们所学的课程提供一些合适的项目。选定题目时, 要注意是否有充足的活动经费, 题目难度如何, 在规定时间内是否能完成。为了确保学生对所申请项目有明确的认识, 学校要求指导教师和学生要进行开题答辩。答辩方式以学生做PPT的形式, 向专家组陈述申请理由、立项背景、实施方案、实施计划、预期成果, 并回答专家组的提问。

3. 方案选定。

当选定好要开展的活动题目后, 这时可以不急于让学生着手实验, 要引导他们走向科研的第一步, 即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查阅有关资料。在阅读他人文章时, 要对所做项目有更深入的了解, 开拓视野, 并对文章基本格式也有个初步了解, 这一步骤是学生开始科研活动的关键一步。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学生要选定题目方案。一般来说, 查阅资料和选定方案的时间不宜超过两个月。

4. 项目实施。

在学生选定方案后, 应着手购买器材, 进入实质性的项目开展阶段。这时, 虽然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但指导教师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教师要在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 对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给予及时指导。在涉及硬件支出的项目中, 学生可能不太了解器材等的价格, 因此, 教师要对项目所需费用做到心中有数, 控制经费的使用。由于学生在大二、大三年级比较忙, 要修读很多课程, 有时要完成课程设计。为了不拖延创新活动进度, 顺利完成项目, 教师必须把握好进度, 基本上一周指导教师要和学生至少见一次面, 了解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进度。学生也要在活动中将自己的成果加以总结, 编写论文并发表。项目实施阶段的时间基本上为10个月。

5. 项目结题。

项目开展过程中, 学生会积累很多专业方面的知识, 也会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他们会把这些问题和解决办法记入月记中, 在结题准备阶段进行整理, 编写一份总结报告。在与学校签订的创新活动合同中, 学生的成果一般是制作装置、发表论文、申请专利或软件登记。在结题前, 学生需要准备好这些结题必备的东西。结题答辩由学校组织, 学生要回答专家的提问, 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三、大学生创新活动的若干注意点

经过几年的大学生创新活动实践, 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也总结了一些经验, 认为把握好以下方面, 可以使大学生创新活动得到更好的效果。

1. 项目的持续性。

大学生创新活动分校、市、国家级, 通常从低到高择优选拔, 每次升级的经费也有所增加。因此, 指导教师应注意所选题目要有一定的延续性, 使学生可以在活动升级后仍可对项目进行深入研究。而且, 由于大学生创新活动经费有限 (几千至一万元不等) , 因此, 指导教师应注意尽量利用各企业提供的免费资源和实验室的现有资源, 在必购设备和材料时也要注意循序渐进, 注意设备的重复使用率。例如, 在指导关于PLC系统设计这一创新活动时, 我校使用了北京昆仑公司免费提供的运行30分钟的组态软件MCGS。虽然这个软件的运行时间有限, 但足可以使学生了解组态软件在PLC中的强大作用。在指导关于虚拟仪器Lab VIEW在测量中的应用创新活动时, 我校选用现在非常流行且性能极好的虚拟仪器Lab VIEW。为了使学生既能长期使用这个软件, 又能对测量系统有个完整的认识, 我校先是购买了传感器以及NI公司为学生提供的价值几千元的USB6009硬件, 该设备可以与免费使用所配软件Lab VIEW相配合, 就会使学生对测量系统有所了解。后续活动中, 我校陆续添置微动测量台架来提供标准的位移量, 购买NI公司的信号调理电路和数据采集卡。这既不会造成设备的浪费, 也能让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位移测量系统。

2. 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新活动要求学生个人或团队要在指导教师的辅导下, 自主组织实施, 独立撰写总结报告。这些环节中, 项目实施是最费时间也最繁重的一个过程。学生在大二、大三年级时, 其功课比较重, 且掌握的专业知识不多, 有些指导教师开始会替代学生进行部分实验, 这就会违背要求参与计划的学生自主实施和完成创新活动的原则, 也会使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事实上, 大学生创新活动不仅仅是要求一个结果 (论文发表或装置设计完成) , 更重要的是这一创新性实验和科研活动的实施过程。项目实施过程中, 学生不断分析技术路线并进行优化, 会让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3. 注意引导学生树立系统观。

项目实施过程要求学生的认识有从整体到局部, 再从局部到整体的过程。例如, 对于测量系统, 学生往往只偏重于信号调理、信号采集这些环节的功能, 但对传感器指标的认识不够, 不了解各个测量环节对测量系统的精度影响及整个测量系统所能达到的精度。也就是说, 学生对系统没有认识。指导教师要针对这种情况, 在学生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多加提问和指导, 使他们确实深入认识测量环节的原理和精度, 对测量系统的各项主要指标有深入的理解。

4. 鼓励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学校要采取各项措施来鼓励参加活动的学生, 例如, 参加大学生创新活动并完成合同指标结题的学生可以获得两个创新学分 (我校规定每个同学在校期间必须得到两个创新学分, 才能拿到学位证书) , 或者是在市级项目中选拔出优秀项目成为国家级创新项目, 给予一定经费资助, 这些措施都会有力地提高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项目实施过程中, 指导教师要引导遇到问题的学生找到解决办法, 对他们取得的进展给予肯定, 提高其进行活动的积极性。为了方便学生进行实验, 我校创新实验室基本上允许参加活动的学生可以随时进入, 焊接设备、示波器、信号分析仪等实验设备一应俱全, 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氛围。

四、结语

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的实施, 可以带动广大学生在本科生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 一定程度也会改变目前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 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对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形成创新氛围、建设创新文化、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也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事实证明, 大学生创新活动是教育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之一, 对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金刚.试论指导教师在大学生创新活动中的作用[J].高等农业教育, 2008, 5 (5) :41-43.

[2]涂艳蓉, 丁晓旭.指导教师如何有效参与大学生创新活动[J].高教育研究, 2013, 350 (1) :209.

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 篇5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骨干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与企业实践活动总结

一、活动基本情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教育的任务,它在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薄弱环节,过于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传承,忽视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既是解决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自身存在问题的内在要求,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变化的迫切需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的文件精神,提升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更好地服务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校教师教育发展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分中心结合学校的中心工作与部门工作的特点,认真开展了以“提升教师创新创业能力,服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主题的思政课骨干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与企业实践活动,并于2016年5月27—28日,学院思政课骨干教师一行15人在院长、书记带领下赴柳州市、桂林市兴安县参观考察了柳州大学生创业园鹿山基地、上海交通大学—柳州国家高新区联合汽车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广西机器人众创空间等地的创新创业工作情况,学习借鉴典型地区在创新创业工作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考察回校后及时总结成果,并向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作了汇报。

二、活动实施过程回顾

(一)成立领导小组,拟定分中心活动方案。研究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骨干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与企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 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任组长,学院副院长、党总支副书记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负责活动日常管理,为深入开展思政课骨干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与企业实践活动提供了组织保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提升教师创新创业能力,服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工作中的各种事项,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若干问题,检查落实工作进展情况,统筹部署相关工作。

(二)分赴柳州市、桂林市兴安县考察,学习借鉴创新创业成功经验。

1.2016年5月27日上午考察团成员冒雨参观考察了柳州大学生创业园鹿山基地,详细了解基地规划、建设、发展有关情况后,对基地强化创新创业模式研究,以人为本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感触颇深。

2.2016年5月27日上午考察团一行来到汽车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参观,该实验室是上海交通大学与柳州国家高新区联合共建的创新技术实验室,目前该实验室获得很多发明技术专利,设计生产的五菱、宝骏汽车销量稳居全国汽车销量前列。考察团成员对企业创新引领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3.2016年5月27日上午考察团参观了广西机器人众创空间。老师们与“创客”们亲切交谈,倾听他们的创新创业故事,并体验他们的创意产品。

4.5月28日上午考察团在桂林市兴安县产业园区了解民营企业家的创业心路历程。考察团就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寻找创业项目、如何管理企业、如何拓展市场、抵御风险等创业事项与民营企业家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三)总结考察成果,向分中心全体教师汇报。考察结束后,考察团进行了及时的总结,分别对两地的考察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总结,撰写了考察经验报告并向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反馈。在此基础上,活动领导小组还把考察过程写成新闻稿展示在网站上。

三、活动的成效

在整个活动期间,冯霞院长、吴勇书记要求教师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实际,认真思考如何在思政课教学中帮助青年大学生开拓眼界,培养创新思维,掌握创业知识,提升创新技能,挖掘创业潜能,进而实现创新创业梦想,在推动广西财经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中贡献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聪明才智。通过本次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本形成了这样的共识。

(一)加强学习夯实创新创业理论基础,是思政课教师服务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教师创新创业理论的学习是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阶梯,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更是创业意识培养的沃土。创新思维训练是在创新理论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发展为根本,以理论和社会实践问题为中心开展的教与学的活动。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现状和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教学的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根据青年大学生充满热情和好奇,对时代热点问题和现实矛盾感兴趣的特点设置教学内容,以此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训练。

(二)激发兴趣,是思政课服务创新创业教育的功能之一。浓厚的兴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是学生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创新创业兴趣的培养。教师要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即按照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水平进行教学,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向充分反映思想理论课的博大精深,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三)善于运用体验性和研究性教学,是思政课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一招。体验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对学生的感性认 识学习有帮助,在发展学生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方面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而巧妙的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思维之中,以“置疑——研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教学导入,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求知欲,达到思维活动的高潮。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 篇6

关键词:思政学生;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创新

1.党的群众路线及教育实践活动

党的群众路线是从马克思的群众路线的观念中引发出来的,这一路线从根本上上回答了历史的主人以及创造历史的又是谁,群众路线的首次提出是周恩来总理在描述红军和群众的关系时提出了的,探讨革命的事情是由红军自己去干,还是由红军和群众去干,从而提出了群众路线。群众路线发展为成熟的理论体系最后是由毛泽东思想提出来的,并成为其思想体系的一部分内容。建国以来,群众路线也得到了长足的坚持和发展,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当前的社会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之间的矛盾,要真正解决这一矛盾就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江泽明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明确提出了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也就是始终要保证群众的利益。胡锦涛同志在提出的科学发展中“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为了人民,发展也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的成果一定是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習近平总是总书记在十八大的上也明确提出党的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为民务实清廉”,并根据实际情况切实的进行展开,并明确了这次群众路线的重要性,要始终记住跟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最大的政治优势。

2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2.1对群众路线的实践活动的认识不够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党员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党员在参加群众路线实践活动时也有一定的被动性,并没有从自身出发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从而导致了认识不够,学习氛围不足的的问题。为此,首先要让党员在思想上重视群众路线实践活动,让大家从根本上认识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社会发展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并且加大对群众路线的教育实践活动的培训,并让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群众录像实践活动中,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2.2宗旨和服务意识欠缺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党员在宗旨观念以及服务意识上还很欠缺,只有很少部分的党员能够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去真心实意的为其谋利益,大部分党员在观念上认为跟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并不会重要的问题。为此就要加强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党员要设身处地的从人民群众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要诚心诚意的为人民群众谋幸福,并不断的在实践中创新群众路线的教育途径。

3.思政学生对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创新研究

3.1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思政学生在学习群众路线时最为重要的是不断提升在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的心创新能力,在新的时期对群众路线的提出也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内涵,这样要求学生在学习除了要对理论进行深刻的认识有自己的见解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树立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意识、这就要求学生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首先要跟同学搞好关心,只有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做起并做好才能往更广的方面进行推广实施,学生要在教室、宿舍、班级都做好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要积极的帮助身边弱小的同学,不断的增强学生对群众路线的认识并身体力行的去践行群众路线。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多的是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做起,真正践行群众路线。

3.2开展群众路线的主题活动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余,可以以某一节日、某一活动为主题让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路线主题活动,以多种形式例如读书交流会、相关知识竞赛、讨论会、报告会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群众路线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对群众路线有进一步的深刻的认识,也通过这一形式,让学生树立群众路线的宗旨意识。学生在参与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的同时,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群众路线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谈论,增加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气氛中,习得更多的群众路线的知识。

3.3让学生参与社团工作

思政学生在学习群众路线时,可以更多的参与到社团工作中,在社团中有一定的职务负责一定的工作,让思政学生在帮助其他学生的过程中体验联系群众的真正含义。让学生参与社团工作,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工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以及工作热情,另一方面可以跟同学密切交流,同时在跟同学交流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同学的监督,做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

3.4进行各种实践活动

思政学生在学习群众路线时要积极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大范围的联系群众,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可以采用社会调研、发宣传单、进入社区、生产实践等,通过这些活动都可以增加学生跟人民群众接触的机会,也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锻炼自己,在实践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其对群众路线的理解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在此过程中,也增强了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为人民服务的能力,这正是群众路线的本质所在。

参考文献:

[1]马颖. 新时期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问题与对策[J]. 皖西学院学报,2015,03:28-33.

[2]林雅峥,刘婷婷.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背景下的高校学生党员作用发挥问题研究[J]. 科技经济市场,2015,07:190.

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 篇7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生党员,实践活动创新

独立学院与普通本科院校有一定的差别,是普通各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的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机构,同样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独立学院的地位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是独立学院人才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为国家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记录的优秀党员,不断丰富党的队伍,为党的事业建设注入更多新鲜血液,是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始终坚持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广西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党员队伍不断壮大,为了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效率,广西独立学院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力求构建一个完善的大学生党员实践平台,促进基层党的建设与完善。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现状分析

独立学院大学生党员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不断丰富我国基层党员队伍,为党的事业注入更多新鲜力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党员队伍不断扩大,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从当前广西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党员教育情况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意识不强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在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形势下,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较大,而大学生党员在政治观念、价值观方面也受到了较大冲击,但是由于创新意识不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得大学生党员也缺乏足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基层党建工作效率不高

独立学院大学生党务工作通常是由党总支书记、团支书以及学生辅导员共同承担,由于日常工作较为繁琐,所以能够为学生党员教育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十分有限,虽然有学生干部配合开展相应工作,但是由于学生干部对党务工作管理流程和内容并不熟悉,所以导致基层党建工作的效率较为低下,无法为独立学院大学生党员的健康发展提供足够的保障。

3、大学生党员教育形式陈旧

独立学院在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形式方面相对较为陈旧,大多停留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阶段,没有为大学生党员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空间和平台,而且教育的内容缺乏时代性,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无法发挥理论教育的作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党员实践活动创新机制的特征

独立学院大学生党员实践活动平台的建设可以为实践活动创新机制提供基础和依据,也可以为大学生党员实践活动的创新提供足够的空间和载体,所以在进行实践活动创新机制的建设过程中,要遵循以下两个基本的特点:

1、主体性

大学生党员实践活动创新机制的建设应当尊重大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并且发挥主体的作用,促进大学生党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一方面,要加强大学生党员坚定的共产主义事业信仰,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素质,使他们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没那个中形成先进的政治素养、严格的组织纪律和明确的努力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大学生党员的在党的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增强大学生党员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本领,引导大学生党员认真学习党章,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具体内容和规范要求,并且指导他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守党的章程规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2、实践性

实践性是大学生实践活动创新机制的根本要求。大学生党员的年龄一般较小,他们受教育的程度有限,所以在思想上很容易产生困惑或者是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价值观发生偏差,对于正确和错误的思想辨识能力不强,因而会对谈们的实践活动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加之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的能力不强,因此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创新机制的完善,引导大学生党员更加深入的了解党的章程,认知到共产主义事业与中国国情的密切关系,并且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活动,才能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实践能力,促进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健康发展。

三、独立学院大学生党员实践活动创新机制的构建

独立学院大学生党员实践活动创新机制,需要明确校园和社会两个出发点,分别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构建适合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活动模式,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效率。

1、立足校园

首先,在独立学院建立可以为大学生党员提供学习和实践的俱乐部,为大学生党员提供相应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基地,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实践能力。大学生党员服务俱乐部的宗旨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服务,树立为社会奉献的精神,以此为依据开设一些宣传活动、社会服务活动和志愿者活动,为大学生党员创造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其次,形成科学的大学生党员示范机制,包括思想示范、学风示范、道德示范和纪律示范,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头作用,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带领大学生党员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规章制度,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和实践意识,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综合能力,并且引领大学生党务工作的有效开展,将大学生党员的培训与学习工作渗透到学校基层党建工作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效率。最后,建立大学生党员成长专题网络培训机制,运用互联网的作用完成课堂教学与党务工作的衔接,同时设立相应的理论板块和实践板块,大学生党员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学习和操作,并且针对实践结果进行评价,获得教师的指导和答疑,促进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

2、面向社会

首先,为大学生党员创造校外实践活动基地,通过独立学院党组织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密切连接,形成社会时间活动基地,可以为大学生党员服务社会、施展才华提供相应的平台。为了保证大学生党员实践活动基地的有效运转,需要独立学院与社会组织之间进行有效的协调与合作,明确正确的方针和路线,为大学生党员创造一个良好的时间环境。其次,为大学生党员提供更多可以挂职锻炼的岗位,推荐大学生党员参与到社会日常工作中,进入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中,体验社会生活,对于大学生党员积累实践经验十分重要。最后,利用创业活动激发大学生党员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实践活动创新机制的建设在于通过充分的实践准备、明确的实践目标定位于正确的实践途径促进其价值的发挥,因此认为创业活动室增强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价值的有效途径。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党员需要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积极加入到创业实践活动中,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协调各种社会力量,使他们快速适应社会发展形势。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是独立学院党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通过有效的创新机平台构建,可以形成长效的实践活动创新机制,为大学生党员的实践活动和实践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和管理机制,保证大学生党员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促进大学生党员队伍的不断发展,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效率。

参考文献

[1]殷进平,肖波.创新实践平台,造就高素质的大学生党员[J].孝感学院学报,2013(04).

[2]尹吴,金钢,石德兴.大学生党员在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作用[J].高等建筑教育,2014(03).

[3]张健,解广夫.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视野下的大学生党员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05).

[4]林伟雄.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14(12).

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 篇8

当今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将课程功能的转变作为首要目标, 力争使新一代的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品质。创新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潜质, 开发这种潜质应当是教育本身须担负的功能。因此在实施新课标中, 要逐步消除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种种弊端, 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通过开展课堂语文实践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活动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从而为培养创新能力做准备。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更重要的是可以进一步突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加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激发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 活化课堂所学知识, 在活动中全面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 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同学们也对活动课“情由独钟”。

语文活动的形式可不拘一格, 但都应考虑其活泼、轻松、有趣, 有好效果。趣味性是语文活动的一个显著特性, 教材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爱好, 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也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此, 我用大语文教学, 指导语文课外活动, 充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 创设情境, 激发求知欲, 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 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把教育的根本立足点由知识传授转移到开发潜能上来。一个人的个性与创造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营造一种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 乃是培养创造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从初一入校起, 三年内, 学校相继开展了“自我介绍”、“海阔天空”、“开心一刻”、“我喜爱的一句格言”、“假如我是板报主编”、“日记大家听”、“佳作赏析”、“跟踪广告”等活动。如“跟踪广告”这个活动, 主要针对广告中成语替换、改造的现象, 引导学生借成语为辐射点, 了解相关史实、寓言、传说故事等, 扩大学生语文视野, 防止了在成语使用中因被改造造成的混乱, 如“咳”不容缓、“闲”妻良母、默默无“蚊”、“痣”在必得等, 通过这个活动, 挖掘广告潜在的文化因素, 积累了语文知识, 汲取生活“活水”, 活跃了思维, 激发了学习热情。由于活动内容新颖、形式活泼, 又是独立自主地开展, 它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活动中, 学生不是旁观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 从而培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通过开展课外语文实践活动, 挖掘有效的课外学习资源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开放的环境, 因此我们要变小课堂为大课堂, 要让学生在大课堂中充分施展自己的创新才能。利用各种机会让学生去了解家乡, 领略大千世界, 在实践中增长见识, 增长才干, 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旅行、游览等活动中, 学生能广泛地与大自然接触, 尽情地欣赏祖国壮丽的河山, 接受自然美的陶冶和滋养, 增强爱国主义的精神。学校以每学期一次的春游或秋游活动为契机, 使之和语文学习结合起来。如秋游宝泉山, 教师让学生写一篇游览宝泉山的游记, 既是一次游记写作的训练, 又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家乡, 激发了广大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再如春游延津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的时候, 教师要求每一位学生写一篇小论文, 主题是“我对进一步保护和开发延津湿地保护区的旅游资源的意见和建议”, 广大学生在文章中畅所欲言, 以小主人翁的热情纷纷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关心国际时事, 关注社会热点, 也是语文老师应尽的义务。平时, 教师要让学生注意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电视节目, 要求他们记录下节目的主要内容, 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以上活动, 学生不仅了解到了国内外的重大时事, 而且接收了大量的信息。

三、通过开展多种丰富的语文活动,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这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有意识地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 他们才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满足自己参加兴趣活动的愿望。也只有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他们才能进入充分的自由创造的境界。在自己组织的活动中, 他们感到一种摆脱功利的自由愉悦, 满足了自由表达的欲望和自我实现的喜悦。教师可以当参谋, 出主意, 只要不是原则问题, 都不要去直接介入。让学生在大语文的世界里自由翱翔, 真正体味语文的无限趣味。

知识丰富、视野开阔是创造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吸收和运用最新信息, 扩大教育阵地。提供技能训练的机会, 让参加者都能从中锻炼技能、技巧, 使学生“手脑并用”, 心灵手巧。开展模拟活动, 让学生产生一种亲身从事改造世界的实感, 体验和确认自身的创造力。譬如, 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在所教的两个班做了一些改革, 在原有课堂模式基础上, 模仿电视综艺性文艺节目的形式, 增加了语文兴趣活动课, 语文兴趣活动课采用下午两节连上的语文课, 每三周进行一次, 将学生分成6—7人一个创作表演小组, 每小组一次出一个节目采取小组内自编自导自演的形式, 内容有课本剧、小品、相声、改词歌曲、诗歌朗诵等, 每次活动由男女两名学生主持, 这样每次活动就成了一场小型文艺联欢会, 学生的创作表演能力, 团队协作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得到语文能力的锻炼, 艺术的陶冶。

某同学曾在《“诗海遨游”———古典诗歌背诵比赛》一文中这样描述比赛时“群情激昂”的场面:

……当老师出完题时, 有的蹙眉沉思, 思绪在诗海遨游;有的奋袖出臂, 跃跃欲试, 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请说出‘商女不知亡国恨’的后半句……”话音未落, 一双双手臂已像高楼林立。就这样, 有的惟恐老师忽略了自己, 忘情地违规离座站起;有的为老师没叫自己而愤愤不平;有的沉默后又意气风发, 大有重出江湖横扫天下之豪气。尤其打擂时, 挑战者和擂主针锋相对, 互不示弱。挑战者一方是挖空心思极力设障, 心里曰:非把你逼上梁山不可。而擂主则是信心百倍, 一脸的轻松。大有“普天之下舍我其谁”之势。比赛结束后, 胜利者兴高采烈, 毕竟“宝剑锋从磨砺出”;失败者暗下决心, 期待下次华山论剑时报仇雪恨, 扬眉吐气。总之, 这次比赛让大家深深领略到古典诗词丰富的内涵诱人的魅力。更激发大家热爱古代文化, 背诵古典诗词的兴趣。

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空前高涨, 在征文、影评、演讲、辩论、读书活动、诗歌朗诵等比赛中也频频获奖。

四、通过多种读写活动,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阅读优秀的文艺作品, 可以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培养创造性思维。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是向学生推荐读物。读物除了思想性艺术性的要求外, 还必须考虑它对学生有多大的潜在意义和实际意义, 这不是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口味, 而是尊重他们的审美需求, 否则, 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就会对读物产生抵触情绪, 当然也就达不到阅读的目的了。所以, 在平时, 特别是在寒假和暑假, 笔者都会向学生开具一张“推荐书目”, 有的还要求学生写出读书笔记。这种做法, 很受学生的欢迎。二是组织一些集体活动, 为学生课外阅读创造条件, 并给予鞭策。再如组织学生适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了解社会, 并学习运用语文能力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像开展社会规范用字调查等活动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都有一定的帮助。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还通过撰写书评、影评, 出版墙报、板报, 自编小报, 开设“时文选读”等语文活动, 促使学生关注当今改革、开放、竞争的社会现实, 让学生感受时代气息, 缩短教材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开阔学生的视野, 了解当今社会最新的科技信息, 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营造一种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的氛围。三是开展每周一次“日记大家听”活动。日记是学生心灵的展示, 品格的显现, 喜怒哀乐的披露, 学生大作在这里找到第一批读者和听众, 有发自内心的呼唤, 有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 如《书本的妙用》、《表妹的星期天》、《今天俺当家儿》、《一堂妙趣横生的社会实践课》等佳作, 均博得同学们经久的掌声, 后经推荐, 被《青少年日记》、《新乡日报》等报刊刊登。这些活动的开展,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学生们在实践中才智得到了发挥, 就会有快乐的情绪体验。这对热爱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反馈。

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 篇9

1 实施方法

1.1 思想重视,做好宣传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没有强制性,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自由参加。为此,有些学生在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只要课程学好了,考试得高分就行;有些学生存在畏难情绪,除了学习还要从事科学研究,进行科技创新,时间紧,很辛苦,不愿意参加;还有些学生存在畏惧心理,对何谓创新、如何创新心中没底,感到困难重重,无从下手[2]。针对这种现象,我们积极配合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如课堂、课外活动、网络教学平台等)做好引导和宣传工作,解读学校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制定的支持和保障政策,介绍科技创新活动在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培养、自我完善中承担的功能和所起的作用[3],让广大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活动,在行动上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宣传和引导,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1.2 指导选题,明确方向

选题是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首要问题和出发点。提出一个恰当而富有创意的课题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合适的课题可以形成合适的问题空间,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探索[4]。对于大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大学生而言,独立选题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在指导学生选题时,坚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在大专业范围内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确定题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产生了好奇心,感兴趣了,才会启动思维,苦思冥想;只有对一个问题感兴趣了,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第二,在人员组织上,尽可能让每一个课题组内既有高年级学生,又有低年级学生。通过这种形式的组合,学生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最终形成良性循环。第三,向学生介绍可提供的实验条件,包括实验场所,仪器设备,以及可能的额外经费帮助。第四,指导学生填写项目申请书,力争获得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基金的资助。

1.3 建设创新性实验训练基地

根据学校总体部署,由学校、药学院两级部门出资,在药学院建立了一个集科研、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科技示范和教学于一体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训练基地,对全校本科生开放。创新性实验训练基地既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平台,也是大学生开展创新活动的场所,还是院校服务社会的窗口。通过创新性实验训练基地的运行,可以探索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科技创新提供实验空间和技术平台,促进以学员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员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1.4 求真务实,注重实效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和求真务实道德观的养成。鼓励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不要畏惧,要迎难而上,敢于挑战和批判权威,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自己解决团队分工中的各种矛盾,实验研究和理论学习之间的矛盾等。不要强迫学生接受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只与学生开展讨论,不包办代替。对于实验数据、实验成果的发表严格把关,决不允许造数据、拼结果。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不是凭空想象,需要通过有效的实验方法和扎实的实验操作去发现、去探索、去检验新的创新线索。为此,在课题研究的各个具体环节上都对学生提出了严格要求。要求他们仔细推敲实验方案,认真操作实验步骤和观察实验现象,不放过任何异常现象,正确做好实验记录,对取得的数据多分析、勤思考,遇到困难不是依赖教师给出答案,而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抓住问题本质所在,独立自主去解决问题。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必要时可以撰写研究论文或申请专利。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低碳观念和环保意识的培养。要求学生控制试剂的用量,尽量减少废气的产生,及时回收或处理废水和废渣。让学生认识到环保既是一种优良品质,也是一种社会责任,使环保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2 实施效果

近3年来,带领学生共获得了5项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基金”资助。通过课题研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潜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此期间,学生共发表论文15篇,申请专利11项(其中已授权4项),获得2009年“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学组工作研讨会暨首届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金奖1项、银奖1项,获得“2010首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三等奖和优胜奖各1人次。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因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学习,让学生在与课外环境的互动中获取直接经验而彰显出特有的育人功能。在这种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受益者。

科技创新活动促进了指导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作为一种教学活动的新形式,与现有的学科教学相比,在活动空间、时间安排、研究内容及科学评价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真正成为学习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和促进者[5]。只有这样,才能指导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际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首先是培养教师创新能力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将在大学生创新活动中共同成长。

科技创新活动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活动的开展弥补了单一学科课程的许多不足,使学生在与课外环境的互动中避免了理论脱离实践的局限性,有利于增进学生对课外环境的了解,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于此同时,学生将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带进课堂,促进了理论课的学习,激发了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学生反映,参与这种面向课题或问题的项目研究,不仅学到了课本以外的知识,了解该学术领域的最新动态,而且激发了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了创新性思维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3 实施体会

3.1 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保障

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贯穿到整个大学学习过程,特别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和养成,并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能力训练。为此,学校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制定了相关政策,设立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基金,建立了相关制度,出台了相关的激励机制(如计算创新学分,与评奖挂钩),定期举办大学生论文报告会等。科室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放实验室,搭建科技创新活动平台。免费提供现有大型仪器的使用,召开课题动员会、开题报告会、实验研究总结会,关心实验研究进展,配备相应技术人员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正是由于领导重视和支持,为学生解决了许多后顾之忧,使大学生能够在课余静心地投入研究,从而保证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

3.2 知难而进勇于创新是关键

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尚存在如下一些问题。①现行的创新活动政策、形式和实施方式客观上造成学生参加创新活动的比例不高,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获得基金资助并参加创新实验活动。学生参与面不够导致难以形成校园课外科技创新氛围,不利于大范围内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②学生课堂学习任务重,加上还要参加其他类型的活动,能够用于科技创新实验的时间较少,而且时间不能固定和集中。③虽然各级部门对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非常重视,但用于支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经费是有限的,使得对某些课题研究难以深入。面对这些困难,我们不能退却。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排除不利因素,知难而进,勇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科技创新活动的目的。

实践表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有着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它为学生提供了除课堂之外的实践机会,使其既能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创新性思维,还能提高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把握机会改变环境的能力。随着科技创新活动不断向前推进,大学生将会取得更大的收获。

摘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在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收获。

关键词:科技创新活动,创新能力,思考,实践

参考文献

[1]李红艳.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若干问题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0(3):18-19.

[2]张玉平,吴益峰.开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新局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9):108-110.

[3]胡庆武.大学生创新活动目标导向的探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5):33-36.

[4]王锦化.实验创新活动中高师本科生选题刍议[J].化学教育,2006(5):34-36.

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 篇10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设置,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 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 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新课程形态, 它既适应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 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设置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 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结构上的重大突破.它表明, 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 而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那种把课堂看成是唯一受教育的场所, 把书本看成是唯一的知识来源, 把教师看成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和权威的观念已经过时, 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重视生活中、工作中和实践中的学习.

一、以探究为中心, 使学习主体实现主动发展

长期以来, 我们习惯于认为学生的任务是在教师帮助下学习和掌握书本知识, 认识活动的目的主要是掌握而不是发现“真理”;如果教学中有一些探索发现的活动, 那也不过是在教师指导下经历一下类似科学家那样的发现真理的认识过程, 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体验、了解这种过程.这样一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在我国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中严重轻视实践、发现、探究等活动, 最终难以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活动教学认为就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言,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种认知意义上的“重演”, 是带有创新、发现性质的学习.活动教学强调探究, 强调学生的活动, 借助活动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 这在客观上保证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只有在活动中, 学生才自始至终是自觉主动的行为者, 而不是教师的追随者, 才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究、操作、体验活动, 学习才具有了主动探索的意义.因此, 活动教学重视实践、探索、发现在教学认识活动中的地位, 认为要使学生实现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 就必须置学生于自主探究、发现的活动中, 强调以外部的实际操作和内部的思维操作相结合、相作用的实践, 来实现认识的深化, 从而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而不是机械接受和背记知识结论.活动在形式上保证了人人参与的可能.

二、以现实生活为依托, 注意“生活的回归”

实际上, 学生乃至成人都是从他们的环境、家庭和社会中, 直接地、现成地吸取经验, 学生的生活经历自然成了教育的背景, 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 学生的生活本身和学生的经验是我们实施教育的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

一方面, 我们要关注学习内容与学习者个体生活经验的联系, 考虑如何将新问题的学习同学生的生活与经验关联起来, 如何在学生的主体学习过程中更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求和经验储备, 得到学生经验的支持, 调动起他们已有的经验, 只有这样, 才能使抽象的知识活化而整合到学生的经验之中另一方面, 我们要关注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如果不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合, 就没有现实的感觉, 学生也就缺乏学习的动机.我们要随时准备将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及时纳入课程和课堂中, 注意“生活的回归”, 从生活中来, 再到生活中去, 使知识不再是零散的、孤立的与生活隔离的东西, 而是使学生能自己意识到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知识、蕴含知识.要让生活走进课堂, 将课堂引向生活, 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学习的课堂.

三、以体验为基础, 强调理性认识与非理性认识相统一

现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表现为一种唯认知、唯理性教育, 而失缺了非理性的情意活动, 只强调对记忆、思维、认知等的训练和培养, 轻情意发展和人格熏陶, 忽视对于人的心灵的育化和情感的关怀, 学生自身的希望、意愿、情感和态度常为教育者所忽视.因而, 培养出来的人是失缺人文精神的不完整的人.

活动教学认为, 教学过程应该是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的相互交织, 重视知识学习与情感培养的相互融合.教育不仅应关照生活在现实和未来中的人为求得生存发展而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而且更应关注活动过程本身对于学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价值, 关心学生在情感、价值、意志等方面的体验.不同的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 会带给学生不同的内心体验.

四、以活动为根本, 注重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统一

传统教学注重分析、演示、讲解方式, 轻视实践、发现、探究等活动, 忽视学生感性经验、直接经验的积累, 从而容易缺少抽象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础, 导致学生理解的歧义和不求甚解.学生只有借助机械背诵和表层理解来“掌握”知识, 不理解事物形成的过程, 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 很难达成对知识的有意义建构和理解, 更不利于其从事创造性的探究活动

活动教学认为, 人的认识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 只有经历必要的感性阶段, 积累相应的直接经验, 才能促成学生有效的思考, 使知识的掌握富于意义.因此, 在活动教学过程中, 一方面, 要求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对客体进行观察、操作, 在操作中进行探索, 充分积累直接经验, 丰富感性认识.另一方面,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借助语言和词汇, 及时进行抽象、概括、综合, 达到抽象的理解, 实现由感性向抽象思维的转化, 不仅要发现知识的由来, 更要发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 实现认识的深化或发展.

上一篇:美国农业机械化研究下一篇:高原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