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讨

2022-10-1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已经明确提出要在2020年建设创新型国家, 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 都离不开具有创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目前, 国内大学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普遍相对较弱, 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思维方式限于固定的模式中, 给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带来隐患。怎样利用有限的资源培养出更多创新实践型高素质的人才成为各高校管理者面临的重大问题。笔者认为应积极提供各种各样的渠道和载体, 尝试组建以“兴趣小组—开放性实验室—企业实训基地”的重要阵地和载体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定能在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1 传统培养模式及现状

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 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渐过渡为“大众教育”, 各种资源出现严重不足。培养的人才和实际需求脱节, 尤其是传统IT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形式、内容等严重滞后于高速发展的IT产业, 部分教师的知识结构非常陈旧, 授课内容空洞化, 专业缺乏特色, 培养出来学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 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有强烈的学习欲望, 通过座谈发现90%的同学学习很盲目,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听完课后, 就是上网、看小说、打游戏, 缺少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 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到快考试了才捡起课本, 匆匆复习迎考;像全国“挑战杯”、“中星杯”等科技竞赛, 部分学生不积极主动参与, 也不了解各种竞赛, 学校缺乏正确的舆论引导和理论宣传;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 需要“全面发展, 学有所长”的复合型人才, 可部分学生只注重理论课学习, 不注重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2 创新实践模式的改革措施

针对目前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出现的问题, 按照大学生成长阶段, 结合所学专业基础课及其专业课的理论学习, 通过“兴趣小组—开放性实验室—企业实训基地”为重要载体, 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资源优势, 激发学生的自学潜能和创新意识。

2.1 兴趣小组

刚经过高考的激战, 还沉浸在金榜题名的喜悦之中, 离开家长的看护、缺少了老师的严加管教, 如不正确引导, 往往会出现沉溺于网络游戏蹉跎度日、导致中学阶段优异生到大学第一年就挂科的可悲情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最大的动能。鉴于此, 大一阶段组建兴趣小组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学生业余时间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 大家一块思考、收集资料、做实验, 掌握一些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提高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形成一种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氛围。

2.2 开放性实验室

传统的高校实验教学体系下, 学生无法适应新世纪创造性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十几年高校改革的探索实践, 各高校已对实验室如何培养创新型、高素质、综合人才形成了基本共识, 要使高校实验室真正成为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基地, 必须对现有的实验室进行改革, 构建开放性实验室。实验室开放的主要内容有:

2.2.1 教学项目, 时间开放型

实验室在满足师生的日常教学计划之外, 还在业余时间进行统一的对外开放, 允许缺课或未能按时完成实验的同学进入实验室进行基础性实验的操作, 提高基本实验技能的操作能力。

2.2.2 科技活动, 学生参与型

根据教师科研项目或各类学科竞赛活动, 增设科研性、创新性实验, 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 为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优秀学生提供实践、锻炼和提高的机会。

2.2.3 自主实验, 自选课题型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自己联系相应的实验室, 自行选择科研课题, 独立或与团队合作进行课题的方案设计、试验装置安装与调试, 得出实验结果, 完成课题研究并撰写实验报告或实验论文。

通过开放性实验室的应用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研动机,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同时可以使实验室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2.3 企业实训基地

借助企业的生产和项目环境对学生进行实训, 是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训让学生获得接触企业实际项目的机会, 在真实环境下进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和锻炼, 而学生也能够获得真实项目环境下的“参与感”, 了解到先进的技术又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 然后安排结合专业的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 把毕业设计、毕业实习跟企业实训、专业学习结合起来, 将企业实训的课题跟学校所开专业课程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实践性创新, 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动手能力。这样就能把开放性实验室与教学应用结合起来, 实现资源共享, 发挥实验室的优势, 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 实现资源的共享, 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 改革措施实施后的效果与思考

实践表明:开展以“兴趣小组—开放性实验室—企业实训”为重要载体的创新实践培养模式, 明确了学生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 对巩固加深理解课堂知识, 拓宽学生的视野, 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 加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等方面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此培养模式还需进一步完善,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低年级个别外请的专题讲座因为内容过多过深, 影响了同学们对讲座内容的吸收;好多实验由于经费、器材和实验场所的限制难以正常进行;学生预约实验后违约现象严重, 降低了实验资源利用效率;应克服学生实训是“企业从学校获得廉价劳动力, 学校获取免费资源”的表面层次上, 更深层次地使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过程, 推动创新实践人才的培养。

4 结语

总而言之, “一个人的潜力只要认真去挖掘是无限的”, 只要充分利用大学生的特点和勇于挑战的精神, 以“兴趣小组—开放性实验室—企业实训”为阵地和载体, 培养和训练他们的思维方式、创新精神和个性品质, 激励他们自觉地主动探索未知领域, 挖掘潜在的能力, 就能培养和造就出高素质创新实践型人才, 适应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提高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摘要:面对高校扩招后学生增加、教学资源不足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积极开辟新的有效途径, 利用学生第二课堂组建以“兴趣小组—开放性实验室—企业实训基地”为阵地和载体的大学四年不断线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出积极而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实践,培养

参考文献

[1]  张吉国, 等.开放性实验室:21世纪高校实验室改革的趋势[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 2006, 3, 13 (1) .

[2]  侯肖霞, 郭增欣.论高职实践性教学中实训基地建设[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4, 18 (2) .

[3]  熊晓君.实施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教学[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5 (9) .

[4]  郭广生.对高水平研究性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10) .

[5]  杨邦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讨[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06, 4 (2) .

上一篇:激活学生学习英语的“三步曲”下一篇:金双歧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80例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