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妇产科

2024-05-13

基层医疗妇产科(精选八篇)

基层医疗妇产科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4年6月收治患者254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年龄在22~65岁, 平均年龄为36岁。实验组与对照组中患者的病情、年龄等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以上患者均为自愿加入。

1.2 方法

首先患者在入院时做好登记, 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都记录好。在实验组患者出院后采用医疗管理措施, 对照组则不采用。对疾病严重的患者、和异位妊娠或者胎位不正的患者高度重视。两个月后, 对以上患者的康复情况、精神状态、病情反复情况进行调查, 随访分为几个时期, 出院后5~7天让患者前来复诊, 出院后20~25天电话随访, 出院后的45~50天再次电话随访。电话随访的主要内容有, 患者的饮食情况, 休息情况, 恢复效果, 有无病情复发等方面。对特殊病例长时间跟踪随访。

1.3 统计学方法

将得到的结果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完全康复的有96例, 占总人数的75.59%;病情反复的有12例, 占总人数的9.4%;其余患者恢复情况一般。对照组患者完全康复的有85例, 占总人数的66.92%;病情反复的有21例, 占总人数的16.53%;其余患者恢复情况一般。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比较高, 患者精神状态也较好。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一般, 患者精神状态一般。实验组产后出院的患者对婴儿护理效果和自身护理疗效十分显著, 而对照组的护理疗效一般。

3 讨论

医疗管理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到底如何, 我们通过实验分析, 得出一些结果。 (1) 患者的健康意识有所提升, 同时对婴儿护理知识有所了解。大多数患者出院后能根据医生交代的复诊时间前来医院复诊, 提高了对健康的认识, 患者根据医护人员的指导对新生儿进行正确护理和喂养。由于初次妊娠产妇对婴儿护理十分生疏, 这就需要医护人员知道母亲怎样科学有效的护理婴儿, 防止因为母亲护理问题出现新生儿疾病。母亲自我护理也需要医护人员进行指导, 使产后恢复更加科学和健康[2]。 (2) 医患关系十分融洽患者出院后接到医院的随访电话十分高兴, 认为自己被医生重视, 以及对医生的信任增加, 通过复查面对面交流, 对健康生活更加重视。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出院后期护理工作进行的更加顺利, 母亲和婴儿健康有了保障。后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咨询医生, 了解问题的严重程度。医患之间交流增加, 二者的关系更加和谐。 (3) 树立了医院的良好形象患者治愈出院后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 不仅感谢医护人员, 对医院好感也会增加。病情复发的患者在下一次治疗时还会选取同一家医院, 在医院保胎的孕妇生产时也会选择同一医院。不仅如此, 她们还会向她们的亲人朋友推荐我们医院, 这无形中宣传了医院, 树立了良好的医院形象同时也提高医院效益。 (4) 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水平和自身素质经过对患者随访, 增加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3]。患者在出院后的任何问题都会觉得与医护人员有关, 同时医护人员也觉得是自己的责任。为了患者出院后康复效果好, 医护人员在治疗时就会十分认真全方面考虑治疗, 这有助于医护人员水平的提高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 (5) 促进医院的进步与发展, 医疗管理在以上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使医院良好形象树立起来, 医护人员的水平提升, 医院的医患纠纷减少, 这些都会促进医院进一步发展, 医院发展后开展的医疗管理工作会更多, 二者形成良性循环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4]。

医疗管理也存在不足之处: (1) 医护人员不足, 医院的医护人员有限, 他们既要对医院内的患者进行治疗。还要定期随访出院患者, 这给医护人员带来很大的工作压力, 为了减少医护人员工作压力, 医院投入更多人力和财力很有必要, 使更多患者在出院后仍然可以得到关心和帮助[5]。 (2) 随访工作大多数是由护理人员来做。护理人员在平时治疗中起辅助作用, 根据医生下的医嘱对症下药。在随访过程中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护理人员并不能给出准确的解决方法。这样一来随访的目地只造成了一半。为了解决该问题, 还应该多投入人力, 使更多的医生可以参加到随访工作。给予患者更多帮助。

通过对医疗管理的研究, 我们知道医疗管理在临床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患者和医护人员来说都有积极的影响, 同时对医院来说也是一项不可估量的有意义的管理。为了促进我国医疗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缓解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 医疗管理制度的推广很有必要。同时医疗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必须要将之完善, 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探究医疗管理在基层妇产科的应用。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妇产科患者为254例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在入院时做好登记, 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都记录好。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患者出院后, 对实验组采用医疗管理, 而对照组则不采用。然后观察患者康复效果。结果 采用医疗管理的实验组患者, 康复情况非常好, 精神状态不错, 疾病复发率低。对照组患者康复情况一般, 精神状态一般, 疾病复发率较高。结论 医疗管理在基层妇产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医疗管理,妇产,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明.吴渊文.曾诚.后医疗管理信息反馈渠道对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作用与意义.[J].管理观察2012, (36) :70-71.

[2]张湘星.试析医院信息化建设对医疗管理水平的提升.[J].无线互联科技.2013, (3) :100-102.

[3]曾化松.裴立坤.论中西方激励机制的差异比较和在医疗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7, (18) :37-38.

[4]李东伟.怎样提高公费医疗管理人员的凝聚力.[J].科技与企业2014, (20) :1-7.

妇产科医疗质量管理方案 篇2

一、目的

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发展。

二、目标:

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设施规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

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使我科医疗质量达到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水平。

三、健全质量管理及考核组织,成立科内质量管理组织。

科室设立质控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护等人组成。负责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护理等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章。对科室的医疗质量全面管理。定期逐一检查登记和考核上报。

四、健全规章制度:

1、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常规。

2、重点对以下关键性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 ⑴病历书写制度及规范

⑵危急重症抢救制度及首诊责任制 ⑶三级医师负责制及查房制度 ⑷术前讨论及手术审批制度 ⑸医嘱制度 ⑹会诊制度 ⑺值班及交班制度

⑻危重、疑难病例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⑼医疗缺陷登记及过失(纠纷)报告制度 ⑽传染病登记及报告制度 ⑾业务学习制度 ⑿查对制度等度。

3、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传染病管理,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五、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质量意识。

1、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按照《医师法》规定的范围执业。

2、新进人员岗前教育,必须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及医疗质量管理等内容的学习。

3、不定期举行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内容。

4、对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进行个别强化教育。

5、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定期组织本科的人员学习卫生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医院有关规定。

6、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对医务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强化培训,达到人人参与,人人过关。要把“三基”、“三严”的作用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质量管理的始终。医护人员人人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和常用急诊急救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

六、建立完整的医疗质量管理监测体系。

1、分级管理及考核:

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要定期和不定期组织科室交叉检查、考核。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工作进行自查、总结、上报。

2、职能部门及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质控小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措施及评价方法。要建立健全各种医疗质量记录及登记。对各种质量指标做好登记、收集、统计,定期分析评价。

3、建立质量管理效果评价机制。

(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向临床医技等科室下发医疗质量管理评价表,进行交叉评价,经职能部门汇总分析,在临床、医技等科室主任联系会上通报。

(2).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应定期召开全体会议,评价质量管理措施及效果分析,讨论存在的问题,交流质量管理经验,讨论、制定整改计划及措施。

基层医疗妇产科 篇3

1 产科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分析

1.1 医务人员因素

1.1.1 服务态度与沟通

有调查表明, 当前80.0%的医疗纠纷不是由于医疗技术引起的, 其中有49.5%是因为服务不佳造成的[2]。由于基层医院低年资医务人员多, 流动性大, 医疗队伍不稳定, 致使有的医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有时解释不够, 难以满足孕产妇的要求, 而产生医患矛盾。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直接影响孕产妇接受治疗的整个过程, 如果医务人员不采取主动服务, 或接待不热情, 态度冷漠、生硬, 解释不认真, 宣教不到位, 则易引发医患纠纷。

1.1.2 业务技术水平

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学历层次较低, 外出进修学习机会少, 部分医务人员缺乏刻苦学习及钻研精神, 业务技术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对产程的变化缺乏应有的观察和处理能力。因而对高危孕产妇, 综合处理能力差, 对疾病也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 对病情变化不能正确评估, 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预后缺乏预见性, 估计不足。因而向患者及家属交代不明, 当发生意外或病情急剧变化时, 孕产妇及家属不理解, 则易引发医疗纠纷。

1.1.3 法律意识及医疗文件书写

有研究表明, 医务人员缺乏法律意识是目前医疗纠纷明显增多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有些医务人员法律意识不强, 随意谈论孕产妇的隐私、病情、治疗, 检查操作时不注意孕产妇及家属的回避, 一旦病情发生变化, 易误认为是医疗造成而引发不必要的纠纷。医疗文件书写不规范, 记录中存在涂改、代签名、前后不一致、医护记录不吻合等现象, 当发生医疗纠纷时, 作为重要举证材料的医疗文件记录, 在法律面前举证失利。

1.2 孕产妇因素

由于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在就医过程中对医院整体服务、技术水平和医护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孕产妇及家属对产科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 对医务人员期望值过高, 认为进了医院就是进了保险箱, 认为只要付了钱, 就应将病治好。而在当前中国, 导致产科发生纠纷的主要原因是产妇出现分娩并发症或新生儿出现病理变化。产妇分娩往往被社会乐观地看成是一个简单的生理过程, 要求分娩中母婴绝对安全, 民众没有看到分娩这一过程所隐含的瞬息万千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一旦出现异常和意外, 就认为是医疗差错或医疗事故, 无理取闹, 纠缠不休。

1.3 管理因素

1.3.1 规章制度执行不严

在医疗纠纷事件中, 许多与各环节规章制度不落实有关。如接生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造成交叉感染或接生缝合后未进行肛门检查导致缝线穿过直肠等。

1.3.2 医务人员配置不足

医务人员短缺导致工作压力加大, 有些医务人员身兼数职, 有时检查、治疗、护理均由1人操作, 群众信任度不高;有时还需要儿科、内科、麻醉科各科医生的配合处理等, 常处于被动状态, 而易出现各种纠纷。

1.4 社会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些新闻媒体在利益驱动下急于抢新闻, 为了制造轰动效应, 对发生的医疗护理纠纷不做仔细调查便大肆炒作, 在未弄清楚真伪的情况下使报道失真并导致负面效应, 舆论导向使患者及家属对医院产生偏见[3]。

2 防范对策

2.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强化产科质量管理工作, 狠抓薄弱环节。

实践证明, 狠抓薄弱环节是预防和有效控制医疗纠纷的一个重要措施[4]。 (1) 增加人员配置, 科学合理排班; (2) 加强出血患者、急危重症患者、有严重内外科合并症和并发症孕产妇的管理; (3) 加强重点时间段管理, 节假日、双休日、非正常工作时间以及围手术期的管理; (4) 相关职能科室不定期组织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消除隐患。

2.2 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学习, 强化医疗安全防范意识。

作为医务工作者, 只有学法、懂法、知法、用法才能确保医疗安全。医疗安全是当前医务工作的核心, 增强法律观念是当前医疗环境的需要, 医务人员必须熟悉并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做到依法执业, 遵章行医。在医疗活动中, 严格执行各项操作常规, 要注重证据意识, 认真书写病历, 该做的检查要做, 各种谈话记录内容要及时、具体、准确, 在保护患者合法权益的同时, 也要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最大限度地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2.3 强化继续教育, 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基础理论知识薄弱、业务生疏、技术不过关是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 鼓励医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制定医务人员定期考核制度, 包括理论考试、技术操作考核, 同时注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的学习, 引导医务人员学法、知法、守法, 依法规范医疗行为。

2.4 加强有效沟通, 和谐医患关系

加强医患沟通是减少医疗纠纷、缓解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 同时也是提高医疗质量、提高医院声誉的需要[5]。为适应新形势和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 加强对医务人员沟通能力、沟通艺术的培训, 在为孕产妇服务过程中使用婉转修饰的语言, 耐心解释、交流、沟通, 增加彼此相互理解, 切实把服务工作做细、做准、做精, 确保医疗服务安全, 从根本上减少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

2.5 在全社会呼吁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 和谐医患关系

医务人员应主动与孕产妇之间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 在诊疗过程中有责任向患者或家属说明医疗行业的高风险性, 尊重患者的知情权, 使其对即将产生的医疗结果做到心中有数, 适当降低孕产妇的期望值, 使其客观看待医疗结果。要正确对待孕产妇的不良情绪,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 医务人员都要冷静, 以礼相待, 避免与孕产妇或家属发生正面冲突, 对孕产妇的投诉应认真查明原因, 给予耐心解释。同时加强产科医学领域知识的科普宣传, 让全民了解分娩的高风险性, 帮助民众端正就医观, 矫正过高的医疗期望值, 增加医务人员和孕产妇相互间的认知、认同和理解[6]。

参考文献

[1]祝美洲, 刘美娜.履行告知义务减少产科医疗纠纷[J].实用全科医学, 2007, 4 (5) :331.

[2]刘虹.医疗纠纷困扰医院[J].健康报, 2002, 11 (1) :22.

[3]王辉, 高燕.新时期影响和谐护患关系构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 (11) :76-78.

[4]刘何根.新形势下医院应对医疗纠纷的策略[J].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 2006, 3 (下半月刊) :56.

[5]赵阳.加强医患沟通减少医疗纠纷[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5, 6:373.

妇产科医疗纠纷原因及对策 篇4

1.1 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

有入院时没有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和查体, 认真分析检查和化验结果, 治疗或手术过程中造成产妇并发症所引起的医疗纠纷;有未对患者进行认真检查, 致使胎儿估重不准确, 结果巨大儿头盆不称, 造成肩难产引起新生儿肱骨骨折或臂丛神经损伤的医疗纠纷;有因催产素使用过程中未仔细观察宫缩情况引起强直性子宫收缩、急产而发生软产道撕裂, 新生儿颅内出血或引起子宫破裂, 产妇及胎儿双亡的医疗纠纷;有未仔细检查软产道和缝合软产道引起产后大出血的医疗纠纷;有因没有仔细观察产后阴道流血量导致产妇大出血以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肾衰竭甚至死亡的医疗纠纷;有会阴缝合后未清点手术器械造成缝合针等留在体内多年的医疗纠纷;有在医疗单位产程观察不仔细致胎儿分娩在待产区等处, 甚至造成新生儿颅内出血或肱骨骨折的医疗纠纷;有因产后未仔细检查新生儿发育情况以致未及时发现产伤锁骨骨折导致锁骨骨折畸形愈合的医疗纠纷;有护士巡诊、查房不落实、用药不当等工作中的疏忽造成产妇或胎儿延误诊治的医疗纠纷等。

这些纠纷的发生均是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或缺乏责任心所引起的, 如果能够尽职尽责其中大多数医疗纠纷是可以避免的。

1.2 违反医疗操作规程、规章制度或医疗水平不过硬

有剖宫产手术麻醉效果不理想, 后加局麻下行横切口取出胎儿结果导致胎儿分娩困难, 又试图改变切口方式以致分娩时间过长最后导致新生儿出生后重度窒息、颅内出血引起脑损伤综合征的医疗纠纷;有子宫切除手术时不慎将输尿管缝扎, 造成输尿管下段堵塞、肾积水、膀胱阴道瘘所引起的医疗纠纷;有处理肩难产不当结果造成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肱骨骨折的医疗纠纷;有初产妇吸引器助产不行会阴侧切, 结果导致会阴撕裂的医疗纠纷;有违规使用催产素导致软产道损伤、子宫破裂、产后大出血者甚至胎儿或产妇死亡的医疗纠纷。

这些纠纷都是个别医护人员不认真执行医疗单位的规章制度, 甚至违反医疗操纵规程, 以至在疾病诊断、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产生医疗差错而导致的医疗纠纷。也有因医疗水平不过硬, 对妇产科并发症处理不熟练导致因并发症引起死亡或留下后遗症的医疗纠纷。虽然以上这些情况常发生于基层卫生院, 但在大量聘用临时医生的状况下, 目前县级、市级甚至省级医疗单位上述情况也并不鲜见。

1.3 应对措施处置不当

有产后大出血在转院过程中舍近求远, 延误抢救时机, 最后导致患者死亡的医疗纠纷;有产时大出血造成失血性休克未及时采取措施, 造成未及时输血和转院致产妇失血性休克而死亡的医疗纠纷;有过分考虑患者经济原因, 该做的检查不做, 该做的治疗不到位或转院不及时而延误患者治疗的医疗纠纷。

1.4 医疗单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

盲目追求经济效益, 医护人员明知本医疗单位医疗条件不够, 却强行开展技术能力以外的工作。有明知产妇第一胎有剖宫产史瘢痕子宫, 不具备手术分娩条件却盲目收留其到院待产以致子宫自发性破裂, 致使胎儿死亡的医疗纠纷;不具备输血条件却开展剖宫产术, 产妇大出血时输血跟不上, 又不及时转院导致产妇失血性休克死亡的医疗纠纷;有明知为巨大胎儿、头盆不称从阴道分娩危险性大, 却勉强从阴道分娩导致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医疗纠纷, 有对新的设备和手术技术还不够熟悉与掌握的情况下, 仓促上阵造成医疗事故而引发的医疗纠纷。这些情况都是少数医疗单位与医护人员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造成的恶果。

1.5 医护人员不注意谈话技巧和方法

有产妇入院时第二产程停滞、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而剖宫产手术已来不及需行阴道助产, 但因助产前未充分告之家属说明风险, 结果导致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而引起的医疗纠纷;有新生儿随母出院未告之新生儿养育的各种注意事项, 致使新生儿锁骨骨折未及时发现而引发的医疗纠纷;有在引产后未常规清宫, 医师回复含糊致使产妇因胎盘残留大出血导致子宫切除引发的医疗纠纷;有患者住院引产或分娩不遵守病历书写规范及时书写病历以致各种检查、治疗、处理等无据可查, 所引发的医疗纠纷;也有医护人员之间存在有意抬高自己而贬低他人, 在言谈方面有意无意的进行诱导引发的一些医疗纠纷。

这些均是未充分履行告知义务或与患者及家属谈话不注意技巧和方法引起的, 大多数也是可以避免的情况。

1.6 患者及家属自身因素

在许多医疗纠纷中, 患者及其家属因素同样是不可忽视的, 有时甚至成为主要原因而应负主要责任。有因经济状况原因明知自己是高危产妇却选择没有手术或输血条件的医疗单位分娩导致子宫破裂、胎死宫内或产后输血不及时致产妇失血性休克而死亡的医疗纠纷;有拒做必要检查以致影响正确诊断和耽误治疗的医疗纠纷;有向医师隐瞒病史、病情导致医疗人员诊断及决策失误的医疗纠纷;有重男轻女思想作怪, 产妇产后大出血需要切除子宫时还要求保留子宫而引起产妇大出血死亡的医疗纠纷;还有医学知识缺乏, 如产前不做任何医学检查, 产时不及时入院致巨大儿入院时宫口开大转诊有风险的情况下, 医疗单位行阴道分娩导致胎儿肱骨骨折臂丛神经损伤的医疗纠纷;同时也的确存在少数患者为了获得赔偿无理取闹, 甚至动用媒体恶意炒作的医疗纠纷。

2 妇产科医疗纠纷防范对策

2.1 增强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

医疗单位要组织医护人员与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经常进行学习和培训, 提高其依法执业、依法行医的自觉性, 要制定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的预案, 并能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2 规范医疗行为, 完善医疗文书

进行在职教育和各项诊疗、护理的常规培训, 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与工作水平。医疗单位相关机构要落实医疗质量和安全的监管工作, 落实各项质量与安全规章制度, 各级医护人员要按规范认真做好各项检查、诊疗、护理工作, 认真书写和妥善保管各种医疗文书, 注意行医安全。

2.3 对医疗纠纷进行早期有效干预

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 由于妇产科的高技术性和高风险性, 决定了医疗纠纷不可避免。一般医疗纠纷处理的途径包括:医患双方协商解决, 申请医学会裁定解决,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三种。医疗单位和医护人员要善于及时发现和积极处理医患纠纷, 凡发现医患纠纷要及时组织人员及时分析, 明确是否属于医疗事故以及责任大小, 能够在医疗单位解决的应及时协商解决, 以减少医患双方的损害扩大;不属医疗事故的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如解释工作做不通或协调不成功, 在协调的同时要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保护好医护人员的安全和医疗单位财产的完整。必须经过医学会鉴定解决的, 也应尽量避免事态扩大, 造成对医疗单位与患者均不利的局面发生。

其实由于多种因素, 任何医疗单位和医护人员出现差错都在所难免。作为同行业的从业人员, 要用我们掌握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护理知识多做解释与说明工作, 即使是其他医疗单位发生了医疗事故, 也应该实事求是而不应该妄加评论引起事态的复杂与扩大。

3 结束语

妇产科医疗纠纷的发生原因是多面性的、复杂性的。作为医疗单位和医护人员要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不断加强医德修养, 增强法律保护意识, 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社会群体也要多加强卫生保健意识, 多多了解和理解医护人员, 尊重和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疾病的诊治, 只要医患护几方共同努力, 医疗纠纷发生率必将大大降低。共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摘要:妇产科医疗纠纷以其引起的原因复杂, 涉及对象与单位众多等因素在医疗纠纷中更显其特殊性。笔者将自己在实际工作和各种文献资料中所能接触到的妇产科医疗纠纷进行归纳总结, 对妇产科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及对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

关键词:妇产科,医疗纠纷,防范对策

参考文献

[1]王文, 邓泽虎, 李才勇等.妇产科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与处理[J].西部医学, 2007, (11) .

[2]陆萍.妇产科医疗纠纷的易发性及其对策[J].上海预防医学, 2005, (12) .

[3]陈惠萍、左娅佳等.妇产科医疗纠纷成因分析及管理对策[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6, (5) .

基层医疗妇产科 篇5

关键词:医疗纠纷,妇产科,医患矛盾

近年来, 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直线上升, 其影响面也日益广泛。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对全国326所医院的最新调查显示, 医患纠纷高发的科室分别是儿科、外科、妇产科, 其中妇产科居第3位。尤其是产科医患纠纷在国内各医院均居首位。妇产科医生, 特别是产科医生必须深入剖析产生医疗纠纷的各类因素, 如诊疗技术的复杂性、诊疗过程的高风险性、诊疗操作的滞后性等, 并在工作中合理规避医疗风险。

一、产生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

(一) 财政投入不足, 医院运行市场化, 医疗服务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我国医疗体系中, 公立非赢利性医疗机构是其中的主要支柱, 而国家财政供给不足及地方配套财政补给缺口较大, 医院要维持正常运转, 必然会出现市场化转变。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医疗需求日益膨胀, 而医疗资源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 出现过度集中趋势, 大量的优势资源, 包括资金、设备、人员都集中在个别大型综合医院, 中小城市医疗资源和医疗水平远远落后, 不能满足患者基本的医疗需求, 医疗服务供需矛盾日显突出。大医院由于资源集中, 病人大量涌入, 导致人满为患, 医院超负荷运载, 医务人员由于病人数量较多, 导致出现“一号难求”的“看病难”的局面, 而且大型综合医院看病其基本检查费用、药品价格、住院费用明显高于下级医院, 这样也就出现了“看病贵”的现象。而中小医院要面对生存压力, 要争抢病源, 有时候还采取一些非正当的欺诈手段, 这样也损害了患者的利益。

(二) 医护人员法律意识薄弱与患者维权意识增强。产科护理人员由于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工作, 导致其对患者权利关注不够, 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而医疗卫生立法的相对滞后又使得医院对于医护人员法制观念的教育不足;另一方面,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对于法制的认识日渐深刻, 对于法制的需求日益增加, 对于自身在医疗活动中所具有的权利日渐清晰, 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 一旦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或者服务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便会拿起法律武器, 从而引发医疗纠纷。

(三) 医患沟通不足。产科工作较复杂, 对象较特殊, 如焦虑的孕妇、虚弱的产妇和娇嫩的新生儿。如果医护人员缺乏相应的沟通技巧, 不注意谈话的方式和语气, 态度冷漠, 不热情, 用词不当, 语速过快, 吐词不清, 缺少责任心, 对患者关心不够, 很容易使患者感到烦躁、焦虑、无助、恐惧, 因而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感到不满意, 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进而引发医疗纠纷。

(四) 专业技术经验不足、操作不当。妇产科工作的专业性强、技术性要求高。整个产程及产后的病情变化、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医护人员而言, 必须整体把握, 细致观察, 同时要有预见性, 以免延误病情, 错过最佳处理时机, 而有些医护人员专业知识不扎实和临床经验欠缺, 这也是一些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原因。

(五) 医疗制度建立不完善和执行不规范。由医疗事故的概念可发现构成医疗事故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行为的违法违规性”, 从而认识到建立健全的制度, 落实相应的规章制度、诊疗规范的重要性。引起医疗纠纷的直接原因就是不严格执行医疗规章制度, 违反各项操作规范, 最终造成过失性医疗行为, 如未严格执行核对制度, 输错了液体、抱错了婴儿;未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导致病情延误;医疗文书记录不全面, 不及时, 不准确, 随意涂改等。

(六) 医疗技术局限性与患者的期望之间的矛盾。医学技术不同于其他学科, 服务对象是人。而医学的发展与社会的前进、科技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密切相关。人类对许多疾病的研究、诊断、治疗都在探索阶段, 而每一个人又存在个体差异, 同一个疾病在不同人身上的表现是不尽相同的, 治疗的方式、效果也是不可完全预知的。而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期望等同于其他类服务, 认为看病就一定能诊断, 治病就一定能治愈, 到医院就一定要好转, 达不到理想效果就归咎于医院和医务人员, 就要医院和医务人员负责。往往医患双方对于结果的认知差异是导致医疗纠纷的重要“点火器”。

二、合理规避医疗风险, 防范医疗纠纷

(一) 强化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2002年4月1日起实施举证责任倒置对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要举证来以示“清白”, 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要在日常的医护工作中做细心人, 有心人。要注重病历的书写规范, 遵守医疗操作规范, 严格执行诊疗章程, 尊重病人知情同意权, 对死亡患者应及时申请病理解剖, 对有可能或已经发生医疗纠纷的患者曾使用的液体、药物、器具等应及时封存等。通过这些合理措施在法律层面规避医疗风险。同时要明白医疗纠纷发生后的相应处理途径, 熟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医疗纠纷, 保护自己。

(二) 加强专业技术培训,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如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科内定时考核;专业技术讲座;科内疑难病案讨论;外出学术会议等。医护人员通过不断学习, 具有较好医疗技术水平, 能对病情进行正确分析, 正确处理, 能及时处理难产等问题, 能及时抢救新生儿及孕产妇, 能正确判断并处理产科常见疾病的合并症和并发症。在医疗文书记录方面, 要谨慎细微, 要遵规守纪, 记录要正确、及时、全面、客观, 数字单位要精准, 对医患沟通有分歧的诊疗内容及出现的突发情况, 要及时、详实、准确记录。

(三) 灌输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一切为了病人, 为了一切病人, 为了病人的一切”, 这句话体现了从医者的神圣职责, 也体现了医疗活动都要以患者为中心这一理念。和谐的医患关系, 要求医护人员要对患者一视同仁, 要尊重患者, 用言语沟通患者的心灵, 倾听他们的倾诉, 了解他们的需求, 用服务让患者对康复充满信心, 对生命充满安全感。提高自身修养, 掌握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的技巧, 主动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在临产过程中对孕妇多进行一些鼓励性和安慰性的交流与沟通。研究表明, 75.34%的产妇希望在分娩中得到帮助。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营造一个温馨的分娩环境、温柔的鼓励有利于分娩。

(四)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一是做分娩记录、婴儿记录时, 一定要细心、准确记录产妇的姓名, 婴儿的性别、身高、体重, 留足印及手印, 仔细检查婴儿各器官有无畸形, 发现畸形应及时告诉产妇或家属。产妇处理完后给产妇确认婴儿。二是规范医疗文件书写记录。病历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 是医务人员通过医疗活动中获得的有关资料, 并进行归纳、分析、整理, 形成医疗活动行为的记录。病历直接产生于临床一线的医疗活动之中, 所有记录必须具有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病历所表现出来的证据属性是对医患双方权利义务发生影响的基础。妇产科医生在从事医疗活动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产程记录、分娩记录、手术记录等医疗文书的记录。三是各项护理操作前中后都应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如有疑问, 应重新与病历查对清楚, 并将执行时间签名、记录留底。四是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和实施签字手续。要书写必要的知情同意书, 知情同意书内容清楚, 病人或家属及医生签名清楚。

三、结语

总之, 不断提高医护人员对于医疗安全的认识, 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业务学习, 提高医疗水平, 同时加强医院全面质量管理, 严格落实各项医疗法规和制度, 规范医疗行为, 强化医护人员的社会责任心和服务意识, 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防患于未然, 从根本上解决医疗纠纷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陆萍.妇产科医疗纠纷的易发性及其对策[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增刊) , 2005

[2]王艳华.妇产科领域医疗纠纷的防范[J].中国病案, 2007

[3]聂晓瑛, 鲍国春, 姜宏.医疗纠纷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 2009

[4]林丽芳.产妇临产期常见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J].河北医学, 2004

基层医疗妇产科 篇6

1 基层医院妇产科夜间急诊容易发生医患纠纷的原因

1.1 基层医院妇产科夜间急诊患者方面的原因

1.1.1 首诊患者比例大

患者首次发现身体不适, 往往判断不了病情的轻重, 夜间一般都会选择就近的医院就诊, 基层医院接近病源的作用在夜间显更为重要。据我院2009年的数据统计显示, 白天首诊的患者中本地户口所占比例不到5%, 而夜间急诊的本地首诊患者则达到30%, 说明即使经济条件优越的患者, 夜间也相对容易选择基层医院。

首诊患者对于疾病转归往往缺少心理准备, 一旦发现异位妊娠或者意外流产, 心理上首先处于抗拒状态, 不愿意倾听医生的解释。笔者晚班就遇到过一位未婚患者异位妊娠需要手术, 家属无法接受异位妊娠的事实, 不愿意签字手术的情况。

1.1.2 患者经济条件差

选择基层医院就医, 除了因为基层医院方便之外, 不少患者是因为经济条件差。经济条件差的患者往往日常不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 一旦发病病情比较复杂, 特别是产科患者伴有阴道炎症的情况比较多见。在没有条件做全面检查的情况下, 医生不做治疗容易让患者投诉漠视患者, 做了治疗又容易让患者反告治疗引起继发感染。

1.1.3 患者素质相对低下

基层百姓大部分接受的文化教育少,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有人会使用非常规方法, 稍有不慎就容易产生医患纠纷。我们曾经遇到过1例夜间急诊患者, 因为异位妊娠进行了一侧附件切除, 手术非常顺利。患者出院后家属向医院索赔, 理由是医生没有告知手术的后果, 致使患者以后怀孕的几率降低了, 医院检查发现出院病历中已经签字的术前告知单不翼而飞。

1.2 基层医院妇产科晚班自身的原因

1.2.1 夜间工作忙碌

因为基层医院的人力资源有限, 急诊科一般不会配置专门的妇产科医生, 夜间女性患者就诊都需要到妇产科住院部首诊。我院的妇产科夜班基本上都没有睡觉的可能, 夜间持续的工作容易造成注意力分散, 导致工作失误风险增加, 是基层医院妇产科晚班自身的弱点。

1.2.2 夜间辅助检查力量薄弱

基层医院部分医技科室无法安排晚间值班, 夜间急诊患者往往无法进行足够的辅助检查。妇产科疾病的确诊对于辅助检查的依赖性比较大, 特别是B超检查。考虑到B超医生在家待班, 到现场并完成检查的时间比较长, 妇产科医生希望尽可能减少麻烦B超医生, 结果必然是诊疗的风险加大。

1.2.3 缺少上级医师技术力量支持

与大医院不同的是, 基层医院往往缺少足够的三级医师人才梯队, 夜间值班的医生遇到困难只有自己设法解决。在没有人提出不同意见的情况下, 决策稍有偏差, 造成的后果就无法挽回。

2 基层医院妇产科夜间急诊医疗纠纷的防范

2.1 实行夜间急诊规范化管理

规范化管理包括制度化、标准化和效率化三个部分[3]。制度化要求有完善的制度并能够坚决执行。标准化要求诊疗的过程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 比如参照卫生部规范的临床路径。效率化要求在符合制度和流程的前提下达到最高的效率。很多医生对夜间急诊处理的认识上有个误区, 认为坚守制度和标准往往会以牺牲效率为代价, 经验丰富的医生不应该受制度和标准约束。法律是无情的, 一旦发生医患纠纷, 如果没有依照规定的制度和标准诊疗, 医院将会处于被动局面, 这类教训时有报道。

2.2 掌握夜间急诊医患沟通技巧

由于患者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变化, 夜间到医院就诊的患者情况越来越复杂, 有些是娱乐到深夜突然想起到医院看病, 有些是白天不愿意出门晚上来看病。晚班本身非常辛苦的妇产科医生, 面对非正常就医情况逐渐增多的情况, 需要对非正常就医患者的心理有充分的认识, 掌握有针对性的沟通技巧。不管环境如何变化, 大部分妇产科纠纷都是通过医院的努力可以解决的[3]。

2.3 加强医护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患者在医院的诊疗过程离不开护士们的工作, 妇产科表现尤为突出。助产士对于产程的仔细观察和妥善处理, 对于减轻妇产科晚班医生的工作负荷非常重要。夜间急诊患者由病房护士先接待, 测量好体温、血压并进行适当的心理安抚, 医生接诊过程将会变得更加顺利。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上, 加强医护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非常重要。

2.4 加强与上级医院的紧密联系

由于基层医院往往缺少上级医师技术力量的支持, 当遇到诊疗困难的时候, 上级医院的支持就显得非常重要。患者往往有这种观念, 有了大医院医生的会诊, 或者转诊到大医院就诊, 即使同样的诊疗也就不再有怨恨情绪, 医患纠纷滋生的条件也就尽可能地减少了。

2.5 增强恰当的自我保护意识

医疗纠纷的不断增加, 不是患者变得刁钻了, 而是公民法律意识增强的必然结果。为了适应形势变化, 妇产科医生也一定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要有今天诊疗中的每一句话也许可能成为明日呈堂证供的思想准备。心细才能胆大, 为了能够依靠自身力量解决基层医院夜间急诊的所有问题, 医生需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

基层医院妇产科工作有很多困难, 很多医院都反映不愿意发展妇产科, 原因是纠纷太多。我院妇产科在2008年前, 也曾经频发医患纠纷, 尤其是夜间急诊引起的纠纷防不胜防。但是经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 我们也认识到了其中的一些规律, 在进行相应的防范工作之后, 2009年情况明显好转, 2010年没有再发生重大医患纠纷。本文对这些年的思索和体会进行探讨, 希望引起同行对同类问题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陈艳春.产科医疗纠纷的发生与防范[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1) :109.

[2]石一复.重视妇产科医疗安全妥善处理医疗纠纷[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5, 21 (8) :705.

基层医疗妇产科 篇7

1 选取资料

本文选取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的50例妇产科孕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产妇的年龄在24~4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9.8±2.2岁,50例产妇中初产妇为31例,剩余19例为经产妇。50例产妇的体温、血压以及血糖等全部处于正常水平,符合研究标准,详细了解产妇在住院期间内的护理工作。对于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加以总结。

2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妇产科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常常由于自身经验不足或业务水平不高引起非常严重的失误,出现一些突发情况,护理人员没有及时准确的处理,使产妇的未得到有效的护理,从而造成医疗纠纷。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实施,对于常规巡视,护理人员不够重视,对于产妇孕情的变化,护理人员没有及时发现,造成产妇延误护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部分护理人员法制观念的淡薄,在护理工作中对于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没有引起重视,在实施手术前,未按规定对产妇进行告知和解释的工作,例如在产妇分娩前,需要对新生儿安全养护进行讲解,但是护理人员却没有向产妇讲解,另外护理人员在与产妇交流的时候,方式没有掌握好,引起纠纷等[2]。妇产科产妇一般心理压力相对较大,情绪不平稳,需要护理人员时刻注意产妇的情绪改变,但是很多护理人员察觉不到产妇情绪的变化,往往疏忽而未引起重视,长此以往使产妇或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对护理人员也不够信任,不能够配合护理工作的进展,当护理人员发生一些小失误的时候,产妇就容易小题大做,引起护患纠纷,倘若护理人员没有马上解决,使产妇出现更深的误会,矛盾就会出现升级[3]。一些产妇和家属缺少对于分娩知识的了解,倘若在分娩中发生问题,就将所有责任推到医院,从而引起医疗纠纷。由于产妇不能完全信任护理人员,对于护理的依从性相对较差,产妇不能依照护理人员的要求配合工作,甚至会出现隐瞒和谎报现象,护理人员对此如果不注意,就会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

3 妇产科护理中安全管理的措施

由于妇产科的特殊性,对于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也更高,护理人员只有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和素养,才可以更好的完成护理工作,使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由于现在护理学越来越专业,护理工作已经不仅是以往的常规护理,还需要对产妇进行身体、精神、心理等方面进行护理,所以就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更加全面的知识,使护理内容更加丰富和全面[4]。护理人员需要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及能力的同时提高法律意识,懂得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益。针对刚上岗的护理人员,为其进行法制知识讲解,组织考核,定期请专业的法律人士为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学习并运用有效的法律手段,能够使护理人员的自身权益得到保障,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将每一步操作实施程序化、规范化以及法制化。由于产妇缺少对于分娩知识的了解,使其对于分娩抱有猜疑及担心,护理人员在此时需要与产妇建立良好的沟通,为产妇存在的疑虑进行耐心的解答,向产妇讲解分娩知识,使产妇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绪面对分娩[5]。

4 总结

基层医院妇产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实施护理工作中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应该得到重视,护理工作的安全管理不但会关乎到产妇及新生儿的身体健康,还会对医院形象造成影响,要从各个方面对护理水平以及安全管理进行改善和提高,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本文从产妇、护理人员以及产妇家属等多方面进行阐述,研究分析了目前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产妇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通过实施合理的管理,与产妇建立良好的沟通,提高对产妇的心理护理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业务水平及能力等方式,能够使医院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安全以及质量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桃春,贺艳霞.基层医院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3):219-220.

[2]Kelly ET,Arispe I,Holmes J.Beyond the initial indicators:lesson from the OECD Health Care Quality Indicators project and the US National Healthcare Quality Report.Int J Qual Health Care.2009,12(02):211-213.

[3]PAUL M.ARNOW,PATRICIA A.ALLYN,E.MARK NICHOLS,DIANNE L.HILL,MARIE PEZZLO,ROBERT H.BARTLETT.Control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a Burn Unit:Role of Nurse Staffing[J].The Journal of Trauma:Injury,Infection,and Critical Care.2010,11(06):173-175.

[4]杜萍,房立琴,任惠斌,杨萍,段淑红.妇产科术后病人未早期活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09,7(08):1203-1204.

基层医疗妇产科 篇8

1 医疗纠纷和事故产生原因的分析

(1) 护理实习生的违规操作, 由于护理实习生对法律知识普遍欠缺, 对临床常见的潜在性法律问题认识不足, 缺乏对自身法律身份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认识。擅自执行医嘱或在实际经验缺乏的情况下进行各种治疗性操作, 护理实习生因专科知识相对缺乏, 经验不足, 对疾病风险、变化及应急措施不能很好预见, 把握不好“度”, 加之实习生技术操作水平相对较低或不熟练, 给病人增加了痛苦, 为纠纷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2)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观念转变缓慢, 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和应急措施, 在护理过程中忽视危机因素和潜在的隐患, 忽略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患者权益尊重, 引发护患之间冲突和纠纷的现象时有发生。

(3) 执行护理制度和操作常规不严。在护理诊疗过程中, 有些护理人员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执行医嘱不严谨, 药品管理混乱, 违反护理操作常规和不严于职守, 观察病情不周到、不细致, 不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而延误抢救时机等而引发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

(4) 专业技术素质及其影响。许多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源于护理技术上的分歧, 或者说是病人及其家属认为的护理治疗技术上的失误。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技术素质, 从而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减少护理纠纷的产生。同时, 更要重视的是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影响。

2 临床护理开腹手术探索

开腹手术目前仍然为妇产科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 为了最大程度地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降低手术的风险, 避免医疗纠纷, 对腹部切口进行有效的护理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我院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 患者切口良好, 均痊愈出院, 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2.1 饮食护理

对于实施腹部切口手术的患者, 良好的饮食调节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对于需要择期手术的患者, 更应根据患者具体的身体情况, 采取相应的措施, 按照适宜能量、低脂肪、低膳食纤维、少量多餐的原则, 加强术前营养及支持治疗。对营养不良消瘦的患者, 应增加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 以提高血浆蛋白水平, 保证机体有充足的营养, 促进伤口愈合, 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对于患糖尿病的患者, 需通过饮食控制和药物调整来控制血糖, 待血糖稳定后再行手术;对于贫血的患者, 应给予输血或药物补充铁剂, 积极纠正贫血;对消化道吸收功能较差、体质消瘦的患者, 应注意通过营养补充改善一般状况后再行手术。

2.2 术前指导

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和手术的必要性, 叮嘱患者各种手术注意事项, 建议患者在术前2周内戒烟, 掌握好手术时机, 术前及时做好各种检查, 皮肤要保持清洁, 备皮时间不超过术前24h, 及早手术可有效地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指导患者学会有效咳嗽向患者讲述咳嗽的重要作用及咳嗽时如何保护好伤口。

2.3 心理护理

耐心倾听患者的疑虑, 给予细致的解答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的情绪, 努力为患者创造心理安定的住院环境, 让患者了解医院的技术水平、医疗设施, 以耐心、热情、和蔼、关心、同情的态度, 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 熟练清湛的操作技术, 取得了患者的信任, 以信赖的良好医患关系, 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 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手术, 防治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等一系列问题出现。

2.4 术中护理

术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视具体情况可选用横切口及减张缝合, 关腹时应保证满意的麻醉、动作轻柔避免腹壁组织的撕裂, 选择适当的缝合材料, 彻底止血, 逐层确切缝合, 做好切口的保护, 预防感染。手术时注意用盐水纱布保护脂肪层, 拉钩动作要轻柔, 避免使用暴力和反复移动拉钩, 尽量减少对组织的压榨伤。关腹时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及用纱布擦拭, 清除游离脂肪, 若有出血则严密止血, 避免皮下积血。缝合脂肪层时应对合良好, 不留死腔。打结动作要轻柔, 减少脂肪组织割伤, 打结松紧以切口对拢为原则, 过松皮下容易积液, 过紧影响血运行, 对高危切口术后用红外线照射, 密切观察, 及时处理, 以免延缓切口愈合。

2.5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人员要每日观察患者的腹部切口情况, 根据药敏试验, 选择敏感抗菌药物, 慎用广谱抗生素减少切口感染;同时注意切口处有无渗液渗血, 切口张力是否增加, 特别对肥胖、营养不良的患者更要细致观察;平时卧位床头抬高15~30°, 双膝下垫小软枕, 放松腹部肌肉;而咳嗽时应采用平卧, 陪护双手轻压腹部两侧, 减轻切口张力适当补充水、电解质、维生素、必要时补充血浆、蛋白行胃肠外营养。对于肥胖患者, 术后以红外线照射切口, 保持切口干燥, 预防切口脂肪液化;一旦发现切口脂肪液化, 切口裂开等情况, 及时通知医生, 对症处理。

2.6 腹部切口液化护理

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并发症过去时有发生, 它与手术性质、病情程度、术者的技术、医疗条件等都有关。但随着近年来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预防措施的重视与完善, 严重的腹部切口并发症已很少见。但脂肪液化、感染、裂开等仍偶有有发生。其中,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妇产科腹部切口液化与肥胖、贫血、术后咳嗽、糖尿病、妊高征水肿、滞产、缝合技术、术前未使用抗生素密切相关。处理的早晚与切口的愈合关系密切, 因为液化的脂肪堆积在切口内不易局限, 可向周围脂肪组织扩散, 加速液化。渗液少者可每日挤压切口1~2次, 每次尽量将液化脂肪挤净, 然后于切口覆盖无菌纱布, 用频谱仪照射30min, 1d2次。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和病人的情况护理。

2.7 复健教育

术后为防止患者放松对腹部切口的关注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教育, 讲解床上大小便、科学起坐的重要意义, 以免引起腹部切口张力增强, 有碍切口愈合, 指导患者合理使用腹带, 及时查看腹带松紧度, 及时固定腹带。指导患者进行术后早期活动, 促进胃肠功能与体力恢复, 防止肠粘连, 还可以采用热敷穴位等措施, 促进患者术后尽早排气、排便;观察并记录大小便情况, 注意保持大小便通畅, 术后避免过早剧烈活动, 但也要合理复健活动, 执行护理操作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以取得患者合作, 防止因操作时患者体位变动使腹内压增高引起切口裂开。

2.8 避免其他并发症

其他并发症是近2年引起很多外科或妇产科护理关注的问题, 当手术成功之后, 大多数的病人和家属都会很放松, 但是, 这个时候对于医护人员来说, 是最重要的护理环节。因为在手术后的深静脉血栓引起的肺栓塞情况下也会猝不及防地夺去病人的生命。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大多数发生在下肢, 其中最常发生在各种外科手术后, 经腹的妇产科手术血栓形成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有关, 加上手术后下肢不能活动, 血流缓慢, 以及大量止血药物的应用, 进一步促进了静脉血栓的形成。因此, 手术后止血药物应用时间不宜过长, 鼓励患者应尽可能早下床活动, 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对下肢活动受限的病人, 应进行局部肌肉按摩, 以加速血液流动, 减少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后, 下肢会突然肿胀, 局部感到疼痛, 行走时加剧, 偶有患者可能会发生肺梗死, 导致猝死。这是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和优秀护理人员注意到的问题, 在全国很多著名医院都新近开设了血管外科。一部分血栓患者就是因为手术衍生的问题。

通过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活动,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促进了切口愈合, 减轻了患者的切口疼痛, 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妇产科手术的护理实践让我体会到医疗事故减少的关键在于在护理质量和护理技术方面常抓不懈, 从基础质量到最终质量, 从关键部门到薄弱环节, 从基本功训练到重点人才的培养, 从新技术应用到新设备的引进, 从质量考核到制度落实等, 都有强有力的质量管理机制。将质量检查考核结果作为评优晋升的重要指标, 加强质量控制, 立足目标, 着眼环节, 逐级考核, 层层把关。优秀的护理人员一定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病人生命高于一切的责任意识。在优秀的护理人的心中, 责任重于泰山, 患者生命健康高于一切。

摘要: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 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临床实践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突与困惑。由于妇产科服务对象都是女性, 并且在护理中存在较多的不安全隐患。现就妇产科护理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探讨解决的方法和科学的护理方式。

关键词:产科护理,医疗事故,不安全隐患,开腹手术

参考文献

[1]徐又佳, 包士尧.医疗法学在医务人员再教育中的地位[J].中国医院管理, 1997, 17 (10) :50.

[2]许晓斌, 赵晓勤.运用法律武器正确处理一起医疗纠纷的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 1999, 19 (5) :280.

[3]苏明宝, 王一平, 王旭飞.切口脂肪液化20例体会[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9, 19:144.

[4]苏应宽, 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45~56.

[5]纪伟光, 吴达志, 王旭.高频电刀对腹部切口愈合影响实验和临床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 2002, 17:1199~1202.

上一篇:景观建筑与景观融合下一篇:《明湖居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