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制度论文

2022-04-16

摘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内控管理,对于优化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体系,促进基层医疗机构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内控管理,首先论述了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内控管理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当前基层医疗机构在内控管理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而详细论述了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内控管理的可行措施。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制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制度论文 篇1:

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制度相关问题探讨

【摘 要】基层医疗机构会计管理制度是基层医疗机构在经营过程中的核心管理制度,随着我国医疗市场的逐渐完善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求,基层医疗机构已成为我国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体系的中坚力量。本文从基层医疗机构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出发,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会计管理制度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为完基层医疗机构会计管理改革与创新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会计管理;改革

一、基层医疗机构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1.基层医疗机构材料成本的核算存在问题

在实施498种药品零差率销售以后,以前按药品综合加成率和药品销差价计算的方法计算药品成本已经不能满足药品成本零差率核算的要求。同时,在其他医疗耗材的核算上,我国尚未制定统一的核算标准,各机构核算的口径常常差异较大。

2.会计管理法律观念淡薄

从我国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调查报告中可以发现,当前许多基层医疗机构在管理过程中往往没有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而是以自己内部的一些条例代替实施,特别是在会计管理方面,制度的制定者往往具有非常大的财务管理决定权,会计人员只是财务管理计划的实施者,几乎没有自由权进行财务管理方面的操作。再加上我国基层医疗会计管理在法律法规方面存在着一些漏洞,使得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成为制约基层医疗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尤其是在成本预算管理、财务约束和成本控制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措施亟待完善。同时,由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特殊性,财务以及会计管理往往落后于对医疗技术的重视程度,医疗卫生财务状况的约束、控制和管理往往缺乏一定的标准。例如:许多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往往将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相关法律实施的标准随意化,相关财务项目的设置与审核不能形成良好的管理控制机制。

3.会计机构不够健全

当前在我国基层医疗机构中存在着一种很普遍的现象,那就是许多基层医疗机构在会计管理模式上仍然遵循以往传统的模式,或者是在改革过程中受到资金或者是人员的影响而半途而废。这就导致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出现了很大的漏洞,一些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不足,从而对基层医疗机构的长期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二、我国基层医疗机构会计管理制度完善的对策建议

1.设置会计科目要规范

对于会计制度规定好了的科目不得擅自变更,但对于往来款项及项目资金等应分别不同情况按单位、个人或项目名称等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在预算执行中出现亏损的,应全面分析,查清原因。属自身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的亏损,应通过堵塞漏洞,增收节支,内部挖潜的办法予以消化,若由财政补偿不到位致使,应在下一年度预算时由财政部门通过增加财政补助的办法予以弥补。

2.加大会计制度管理执法力度

(1)完善财务会计的管理制度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制度体系的水平,就必须对财务会计工作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作为财会人员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以此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对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例如:不同的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在管理能力、财务状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而有效实施国家规定的财务制度和会计体系必须充分考虑这种差异,所以相关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细则既要符合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发展又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对财务执行的实施体系进行合理科学的划分,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高效科学的会计模式和管理方法,保证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制度和法律的有效实施。

(2)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管

随着国家在法律法规方面越来越完善,会计监督管理机制得到了良好的落实,一些基层医疗机构中会计管理工作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对于基层医疗机构良性发展是极为有利的。当前我国在会计领域的基本法律法规不但包括了基本的《会计法》,还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证管理办法》等作为会计从业人员的行为标准和规范,提高了我国会计管理工作的水平,为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长期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3.提升会计人员素质,完善财务管理机制

财务管理和监督是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会计管理机制的重要一方面,这种机制的突出特点就是不同审计程序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不同的财务岗位和财务部门能够相互制约和相互约束。完善财务管理机制首先要科学规范的设置和核算会计科目,例如:对于会计管理细则中已经规定的会计科目必须完整实施,会计核算要对不同部门、不同人员和不同项目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核算,对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发现的漏洞要及时进行消除。其次,财务监督体系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例如:基层医疗机构可以通过财务项目公开、财务管理公开以及财务执行公开等措施有效防止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不法行为,加强财务管理实施的外部监督。最后,要对财务管理工作提高重视程度,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会计管理和执行的业务水平,增强财务执法的纪律意识,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绩考核,通过设置完整的人才激励和制度约束机制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高光银,倪世树.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会计制度的几点建议[J].中国卫生经济,2012,11:77-79.

[2]胡丽艳.浅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14:61-63.

作者:俞新娟

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制度论文 篇2:

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

摘 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内控管理,对于优化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体系,促进基层医疗机构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内控管理,首先论述了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内控管理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当前基层医疗机构在内控管理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而详细论述了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内控管理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内控;监督评价;有效性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下,社会资本不断进入医疗卫生体系,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当前医疗卫生行业领域内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形势背景下,更加要求基层医疗机构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该不断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设,依靠完善的内控工作流程,突出有效防范基層医疗机构的风险问题,优化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工作流程,增强内部监督工作力度,确保基层医疗机构自身管理的规范和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内控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第一,有助于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战略发展的顺利实现。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中,建立完善有效的内控管理体系,其基础是基于基层医疗机构的战略发展导向,内控管理整体上也是基层医疗机构战略管控的重要内容,通过科学有效的内控体系,可以围绕着基层医疗机构的战略发展目标,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经营规划、组织架构、监督管理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的优化,进而推动基层医疗机构实现战略发展。

第二,有助于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建立系统科学、规范有效的内控体系,可以确保基层医疗机构对自身内部的各类经济业务活动等进行更加系统全面的掌握,也便于基层医疗机构强化内部信息的及时沟通,服务基层医疗机构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制定,因此在基层医疗机构内部建立规范的内控体系,有利于基层医疗机构增强对内部的管控能力,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经营管理工作效率。

第三,有助于规避基层医疗机构经营管理中的风险问题。基层医疗机构作为一种相对较为特殊的机构组织,在风险要素方面相对来说更加复杂,尤其是在当前医患矛盾纠纷频发、医疗行业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基层医疗机构内部经营管理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隐患。通过完善内控管理,可以健全和规范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体系,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及时完善风险预案的制定,进而规避风险问题的发生。

二、基层医疗机构在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管理的意识较为薄弱

当前有的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层在基层医疗机构自身的经营管理方面缺乏内控意识,特别是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层主要是从医疗业务部门成长,重视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业务管理,而对基层医疗机构内部的经营管理不够重视,基层医疗机构的内控环境基础较为薄弱,基层医疗机构管理组织框架不够科学,决策体系以及议事机制不够完善,影响了内控管理的有效开展实施。

(二)风险评估和防范控制机制不完善

风险评估作为基层医疗机构内控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内控管理的重要因素。但是当前有的基层医疗机构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以及管理机制,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医疗、技术、财务、经营以及服务风险等,还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清单,对于基层医疗机构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潜在风险,无法进行系统的预警防范控制,容易在基层医疗机构经营管理中出现风险问题。

(三)内控活动控制力度不足

由于当前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在内控管理体系中,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评价体系,对于基层医疗机构内控活动的开展实施缺乏有效的评估分析,因而导致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内控活动执行力度不足,有的基层医疗机构预算管控不力,基层医疗机构内部经济业务活动开展与预算计划之间出现了严重的脱节;有的基层医疗机构收支业务管理不规范,收支业务程序存在较多的薄弱环节,经常存在着入账不及时以及资金滞留等一系列的问题,收支管理与预算管理也未能有效结合,存在着超预算开支的现象。有的基层医疗机构采购管理与资产管理不够规范,存在着医疗设备以及药品采购不规范,以及固定资产闲置浪费等问题。

三、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做好基层医疗机构单位层面内控管理体系的构建

确保内控体系的有序开展实施,还应该在单位层面做好内控体系的构建,重点应该突出以下几方面:加强关键岗位的控制管理,重点结合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活动特点以工作实际需要等来合理的设定关键岗位,确保关键岗位人员可以有效熟悉业务流程。加强会计系统的控制管理,遵循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落实会计岗位管理责任,在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推进财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强化会计系统的管控。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控制管理,建立更加系统完善的基层医疗机构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对基层医疗机构内部的各类信息数据等进行整合,提高信息的分析应用效率。

(二)做好基层医疗机构业务层面内控管理体系的构建

对于基层医疗机构业务层面内控体系的构建,重点应该突出以下几方面:强化对基层医疗机构预算业务的控制管理,优化基层医疗机构的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下达、预算执行分析、预算反馈调整等环节,提高基层医疗机构预算的执行力度,确保基层医疗机构预算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强化对基层医疗机构收支业务的控制管理,对于收入控制重点是建立健全收入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退费管理制度,强化收入的归口管理;对于支出管理,将各项支出严格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的支出采取归口管理,强化对用款计划的核准以及核算分析,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支出。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的采购业务控制,通过基层医疗机构的采购实施,应该严格执行各种采购申请,按照采购计划实行采购,规范基层医疗机构的采购程序,强化采购验收管理,确保采购的规范科学。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的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对于存货应该强化存货成本的控制,寻找存货收益和存货成本之间的平衡点,确保存货数量的科学合理;对于固定资产应该强化对固定资产采购的论证分析,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置应该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对于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在合同前期应该做好论证分析,严格按照合同条款做好合同执行以及后续管理。同时,在基层医疗机构内控活动的执行过程中,还应该全面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内部的信息沟通,充分依托管理信息系统,强化对基层医疗机构各类业务活动数据信息的整合分析,服务内控管理以及决策管理,促进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内控活动执行效率,确保基层医疗机构内控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建立科学高效的基层医疗机构风险评估控制机制

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的风险评估管理,首先应该建立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的风险识别机制,对于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在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等,建立风险事件库,对潜在的风险进行系统的评估分析,并按照風险发生概率及其危害等进行排序,对于风险的分析,可以采取风险直觉、行业标准分析、数据分析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模式。其次,应该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等,建立完善风险应对预案,尤其是对基层医疗机构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医疗风险问题、服务风险问题、市场风险问题以及医患关系风险问题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防范控制风险问题的发生。

(四)健全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监督评价机制

有效增强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促进内控效果的改进优化,还应该做好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重点对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执行、调整、优化等一系列的过程,对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准确性以及真实性和完整性等进行评价分析。同时,还应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监督力度,强化内部审计体系的建设以及内部审计的作用发挥,全面的选择确立内部审计工作事项,增强基层医疗机构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以及权威性,通过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实施,及时发现在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改进优化基层医疗机构的内控体系,并积极配合接受第三方审计机构等外部监督,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四、结语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管理的效果,增强运转的规范性,建立系统科学的内部控制机制以及风险评估机制,突出关键内控活动的优化,健全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进一步增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为基层医疗机构在当前体制下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淑琴,梁金凤,于丽平, 等.建立精细化合同管理模式推动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内控建设[J].卫生经济研究,2017,(8):65-68.

[2]徐斌斌.浅析县级公立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创新[J].时代金融(下旬),2017,(4):262,268.

[3]王元东.新医改背景下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内控现状及解决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17,(17):233,235.

[4]沈丙杰.新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制度促进内控建设的完善对策初探[J].经贸实践,2017,(16):269.

作者:程立国

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制度论文 篇3:

试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济流入情况

摘 要:随着基层医疗机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补助经费的稳步增涨等医药体制改革措施的推行,基层医疗机构职能发生了重要转变,其经济流入渠道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文章通过对江苏省东台市基层医疗机构近几年来经济流入情况的基本数据进行采集,对基层医疗机构经济流入情况结构性的变化以及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 经济情况 探讨

一、江苏省东台市基层医疗机构主要经济流入的情况

1.基本药物制度综合补助。笔者所在的江苏省东台市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全面覆盖中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已近5年,财政部门对基层卫生机构药差等综合补助制度已日趋成熟。根据各机构中的对人员经费等经常性收支差额结合“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的原则进行核定,并按期预拨,年底或年后由财政及主管部门共同组织考核,按照“绩效考核”的原则确定年度补助额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零药差”医疗服务,“以药养医”现象根本消失,实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回归公益性。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人口和提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数量、质量和单位综合服务成本,在全面考核评价的基础上,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核定补助经费,只要按质按量完成指定的公共卫生项目便可顺利取得相应的财政补助。基层医疗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使公共卫生服务成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任务之一。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专职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人员已达职工总数的1/3,在服务过程中,一些任务集中、工作量大时,医疗人员增援补充也已惯例化,近几年实际完成的公卫工作量已占总工作量的1/2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基本完成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标任务,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也成为基层医疗机构不可或缺的主要经济流入项目之一,医防并重的业务开展模式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已经形成。

3.债务化解等政策性补助。2012年对基层医疗单位中的基建设备投资等原因形成的债务进行一次性整体剥离,此次补助实质上是财政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历史陈账进行了补偿,切实减轻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行负担,确保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日常运转,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运转提供了保障。

4.作为第三方付费的医保基金。根据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服务量等因素分别采用按服务项目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按病种付费、按总额预付、门诊账户制度、限额报销制度等结算办法给予补偿。一般诊疗费等政策性补偿制度的建立加大了医保基金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付额度。实际医疗保障覆盖后,客观上减轻了群众看病贵问题,同时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医疗服务的经济流入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全市各基层医疗机构鲜有欠费现象发生(不考虑“三无”病人)。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医疗业务量的稳步增涨,近几年来,在基层医疗从业人员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医疗业务量平均增涨率仍达7%。

5.医疗风险基金及医疗责任商业保险补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在经常性支出中按医疗收入的1%列支医疗风险费,建立风险基金,专项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购买医疗责任商业保险及医疗事故、纠纷赔偿,有效转移、减少医疗责任风险负担。

6.基建、设备财务投入机制正在形成。各级财政、主管部门采取扶持、标准化建设补助、重大项目补助等形式立体式、多渠道逐步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基建及设备投入,有力保障了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发展之需。

二、多渠道经济流入现状对基层医疗单位的积极影响

1.政府财政基本药物制度、公共卫生项目补助机制的建立,医疗保障为主体的第三方支付方式的形成,医保基金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给予合理补偿,彻底打破了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收入的单一的经济流入模式,多渠道经济流入保障机制逐步形成。

2.“一般诊疗费”等收费项目的确定,理顺了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不能充分反映医务人员服务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的问题,并由医保基金承担80%,减轻患方的负担,增加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收入,转变了过去着重于供方的投入机制,进一步扩大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济流入渠道,并增强了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有利于调动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3.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变职能,适当定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担负着在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等责任。实现了趋利性的医疗服务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职能转变。

(1)切实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生存问题初步解决后,一些“小马拉大车”似的大型手术、疑难重症救治、大处方、不合理检查等趋利性动机已不复存在,转而开展基本医疗,解决群众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并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增强医疗服务手段、延伸医疗服务内容,根据自身实际和业务发展需要,稳妥地开展基本医疗服务,最大限度地保障医疗安全,取得合理的业务收入。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开展,促进了基层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从事公共卫生服务成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任务之一,由于财政按服务项目及工作质量进行补助,防保工作经费有了保障,工作有了积极性。只要按质按量完成指定的公共卫生项目便可顺利取得相应的财政补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新配备人力、物力,加强防保工作,切实做好公共卫生服务。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专职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人员已达职工总数的1/3;在服务过程中,当一些任务集中、工作量大时,医疗人员增援补充也已惯例化;当前实际完成的公卫工作量已占总工作量的1/2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基本完成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标任务,自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开展形成了医防并重的运转现状。

(3)积极开展多样性的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随着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各级政府、部门组织的惠民体检、专项检查、特种病例筛查、特定人群优抚医疗等多种形式惠民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也逐渐增多,多数任务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近年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这部分的工作约占总工作量的10%。

三、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济流入情况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财政补助投入仍然不足,阻碍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壮大。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以及死亡率的降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障制度的促进,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急速增加,医疗设施的更新、医疗环境的改善,医疗服务能力的提高已迫在眉睫。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等投入、更新改造能力受限,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会计制度执行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再提取修购基金,而财政补偿机制尚有待完善,房屋、设备更新、补充投入机制并未形成,其更新、补充难以及时进行,一些不得不进行的投入也影响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济业务正常的运行。

在基层医疗机构中,虽然基建投入逐年增加,但如果考虑消费物价指数上涨因素,基建投入并没有增加。近几年基建的投入远远满足不了基层医疗单位的需求。我市到目前为止,仍有很多基层医疗机构的房屋破败,设备陈旧,无法满足医疗服务需求,影响了其职能的发挥。

投入水平不足引发人才流失。医疗技术人才的培养决定了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发展的命脉。由于历史条件以及人才培养和人员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影响,我市的基层医疗服务人才每年有超2%的成熟人才流失,影响了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且对人才的引进也起到了一定的阻碍和制约作用。

2.医疗保障补偿结算方式对医院医疗导向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医疗保险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现象仍然存在,职工医疗保险中,个人账户的制度必然导致个人账户资金的大量积淀,浪费同时并存,相对应的却是医保统筹基金严重不足。我市统筹基金的超支风险伴随着制度的建立始终存在,实践中统筹基金超支风险的问题并没有突出显现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实行了风险转嫁,采取总额预算支付方式,将超支的基金转嫁给了各级医疗单位。近三年来,我市在总额预算支付方式下,各基层医疗机构均出现了超预算额度现象,无一幸免,不足现象,严重的超出率达65%。医保基金总体平衡的表现是以医疗机构的重大损失为代价的。

3.基层医疗机构扩大业务的能力受限。编制不足,人员流失,中医药业务萎缩,转诊制度缺失等基层医疗机构扩大业务能力不足的自身原因,同时在总额预算支付的医保支付方式下,医疗机构业务的增涨,不能增加医保统筹基金的流入,但业务支出确是真实地增加,也就是说,业务增量越大,医保超预算额度越严重,收支倒挂现象越明显,在生存压力下,基层医疗机构不得不背道而驰,控制业务总量。

四、针对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建议

1.根据“合理、必需、节约”的原则加大对基层医疗单位的财政投入,特别是基建、设备、人员等专项资金的投入。对各基层医疗单位从地理、功能等布局上对医疗卫生资源进行整合,合理规划,对闲置的仪器设备进行统筹调配,避免重复浪费。对已投入的资金定期考核和绩效评价,以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对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收入全额上缴专户、支出核定下拨、收支计划控制、集中核算与考核管理的模式。这样一来可以正确使用财政补助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提高数据质量;二来有利于卫生主管部门对医疗卫生资源的整合、统筹和调配;最后有利于基层医疗单位的负责人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医疗单位的管理,围绕以如何提升服务水平,改善医疗服务环境为中心,多展思路,多出谋划策,不再为了资金的运转而去追求医院效益的最大化,从而增加患者的负担。

3.进一步完善居民基本(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结算方式。首先,本着“重监督、多补偿”的原则,加强保险基金平时的不定期监督,对于同一病种不同病情的患者区别对待,增强基金结算的灵活性、多样性。居民基本(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加强对医疗服务费用支出的审核,对符合规定的医疗保险费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足额结算、拨付,不得无故延迟或少拨。对不符合规定的医疗保险费用不予结算。

4.建立“三无”病人专项医疗求助基金。“三无”患者主要是无钱、无家属、无证件人员,许多“三无”患者是没有法定监护人和经济来源的精神病人和流浪乞讨人员。多年来,我市多家基层医疗单位本着人道主义和救死扶伤的精神收治了一些“三无”患者,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但这些病人欠下的大量医疗费,也让资金并不宽裕的基层医疗单位雪上加霜。为了进一步体现基层医疗单位的公益性,应设立“三无”患者专项医疗救助基金,由相关部门进行管理,政府财政在测算各医院往年“三无”患者欠费情况的基础上,每年注入一定基金,以用于对社会“三无”病人的救治。

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强自身建设,增加话语权。基层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医保等制度,合理用药,自主地节约医保基金。同时提供医疗服务中准确的收入、支出构成及收支情况以及医疗服务的合理性等指标,清晰反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状况,保证其医保基金请求权的合理性。通过提供真实可信的资料等详实数据,为相关部门制定医保政策提供帮助和依据,以便在医保定点协议内容、支付方式改革中,为基层医疗机构争取有利的条款,有益的支付环境,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再成为合理医疗费用的当然承担方。

随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等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我们坚信,只要紧紧围绕医改目标,在党和政府医改方针的指引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勤奋努力,主动转变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和建设一定会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的新局面,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参考文献:

[1] 宗禾.推进综合改革,实施多渠道补偿.中国财经报,2010.12.16

[2] 卢惠华.浅议医改、新财务会计等制度的实施对乡镇卫生院经济运行的影响.经济师,2012(3)

(作者单位:成芳,东台市第四人民医院;卢惠华,东台市东台镇海丰卫生院;何永东,东台市许河镇卫生院 江苏东台 224200)

(责编:若佳)

作者:成芳 卢惠华 何永东

上一篇:器乐选修课与音乐教育论文下一篇:志愿服务融入思想道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