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结果

2024-05-05

政策结果(精选七篇)

政策结果 篇1

笔者认为, 我国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生并非偶然, 而是有着深厚的经济、政治、思想根源。

1它是落后、封闭的封建自然经济产物。

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制度, 不需要广泛的对外贸易。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田赋及盐税, 海关收入所占比例始终很低, 即使在四关通商时期, 据乾隆十六年的统计, 海关收入在财政收入的比例中不足2.5%, 无怪清帝称海关税“实属无关毫末”[1]认为对外经济联系可有可无。

2它是封建政府自卫的简单手段

西方资本主义东侵, 进行海盗式掠夺和殖民贸易, 危及东方国家的主权, 封建统治阶级采取的最简单的防卫方法就是闭关锁国政策。不仅中国, 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政府也曾采取过类似的政策。当然, 这种落后的办法不可能从根本上起到自卫的作用, 最终会被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攻破。

3它是保守落后、妄自尊大的封建蒙昧主义思想的产物

清政府对世界上发生的新事物愚昧无知, 又傲慢自大;在对外关系上以天朝大国自居, 把其他国家视为“夷狄蛮貊”, 外国使者来华被认为是“输诚向化”、“万方来朝”, 对外国要求来中国通商则看作是向中国“臣服”、“朝贡”。既然如此, 清政府就不可能去认真研究那些被称作“夷狄”的东方侵略者, 也不屑于向其他国家 (包括侵略者) 学习先进的东西。

4防范中国人民与外界往来, 以维护封建统治

自给自足、闭关自守是封建国家的一般特征。而清政府实行严格的闭关还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清朝是满洲贵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王朝, 在阶级压迫的同时, 实行少数统治民族占对有人口多数的汉族及其他民族的民族压迫。清朝贵族获得全中国统治权力的历史和人民反抗民族压迫的现实, 使他们特别惧怕“外夷”与“内匪”的结合。清初的“禁海”主要针对东南沿海的抗清起义。在镇压了郑氏反清政权以后, 清政府仍然对中国商民甚至中国官吏与“外夷”的往来十分戒备, 对出海贸易商民和华侨严密监视, 横加迫害。

闭关锁国政策作为一种消极的防御手段, 起了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但是这种作用十分有限。在对外贸易方面, 它限制了正常的中外通商, 助长了走私贸易的猖獗;在抵制外来侵略方面, 它最终未能防止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 而由于作茧自缚, 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闭关锁国政策对外是失败的政策, 对内更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首先, 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明朝初年, 中国郑和七次下西洋, 航海技术相当先进;明朝中叶, 我国也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与西欧相比, 并不十分落后。但是, 对于开展海外贸易, 开辟海外市场, 西欧先进国家采取了鼓励的政策, 而明、清两朝却闭关自守, 迫害出海商民和华侨, 从而使中国缺乏国外市场, 东南沿海地区的工商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 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其结果只能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殖民势力对中国的入侵。

其次, 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资本主义的浪潮, 把整个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认识世界, 对于民族生存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但是,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人了解世界、走向世界的进程, 助长了愚昧和狂妄自大的心理。葡萄牙人十六世纪末来到中国, 中国称之为“佛郎机” (音译) 。明、清两朝的官僚与它多次打过交道, 它租借了澳门, 却长期不知道这“佛郎机”在哪里。《明史罍外国传》竟然写道“佛郎机, 近满剌加 (马六甲) ”;明朝和清初, 中国土人还把西班牙、法国都称为“佛郎机”。荷兰人、英国人相继来华, 明、清土人长期将二者混称为“红土蕃”。至于西方传教士介绍的世界地理知识, 除徐光启、李之藻一些明朝开明人士之外, 大多数士大夫只当是海外奇闻。清乾隆年间编修《清朝文献通考》对于世界五大洲之说, 根本不信, 认为不过是沿袭中国世代邹衍“九大洲”的神话。清嘉庆皇帝与担任过粤督的孙玉庭的一段对话, 很能说明当时最高统治者对世界、对西方侵略者的无知。嘉庆帝问:“英国是否富强?”孙答:“彼国于西洋诸国, 故强。但强由于富, 而富则由于中国。”嘉庆帝追问其故, 孙解释:“彼国贸易到广东, 其货物易换茶叶回国, 时转卖于附近西洋各小国, 故富, 因而能强;西洋诸国之需茶叶亦犹北边外之需大黄, 我若禁茶出洋, 则彼穷且病, 又安能强?”[2]对英国及西方侵略者的这种认识, 在清朝官吏、士大夫中是极为普遍的;甚至林则徐在广州禁烟的初期也有类似的看法。对世界如此缺乏了解, 自然无法正确认识侵略者, 无法制定有效的抗敌方略。

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以后, 落后国家的社会改革无不以了解和学习西方为开端。俄国本来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封建国家, 十七世纪, 彼得大帝以船场学徒身份, 亲自到西欧学习造船技术, 游历列国, 考察了一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为俄国的兴盛和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前提。相比之下, 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却固步自封, 对世界潮流茫然无知, 津津乐道于“外国落后, 天朝完美”的欺人之谈。正如马克思所言:“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 不顾时势, 仍然安于现状, 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孤立无依, 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 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3]

十八世纪十九世纪初, 英国等西方侵略者通过外交途径没有打开中国门户, 正常贸易又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于是转为倾销鸦片的卑鄙手段打开中国市场。进入十九世纪以后, 英国鸦片大量违法输入中国, 给中国的经济、政治及社会生活造成日益严重的后果, 吸食鸦片严重摧残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社会生产力受到很大破坏, 中英贸易由于鸦片走私急增而变为入超;大量白银外流, 造成银贵钱贱,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危及着清政府的财政收入。英国利用罪恶的鸦片贸易挖空了中国闭关锁国政策的墙脚。当中国人民进行正义的禁烟斗争时, 它又以此为借口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摘要:长期以来, 国内史学界对我国清朝“闭关锁国”的话题争论不休, 莫衷一是。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史料发现, 救民族之危亡, 势必拒外寇于国门之外——古老而孱弱的农业文明, 逼得我们的祖先只能用独具“天朝”特色的政策来保卫自己的果实。因此, 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特殊的经济、政治、思想背景下,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就有了其必然的合理性。

关键词:经济制度,自卫防御,蒙昧思想,防范“匪”+“夷”

参考文献

[1]《清代外交史料》道光朝 (三) , 第19页。

[2]《孙玉庭自记年谱》、《廷厘堂集》附。

放管服清理结果政策解读 篇2

一、出台背景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涉及的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省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豫政„2017‟16号)精神和要求,为确保法制统一,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确保各项改革措施有效落实,市政府法制办组织了全市“放管服”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工作。

二、清理范围

本次专项清理是对2017年6月30日前全市各级行政机关、有关单位制定的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清理责任单位有:郑州市政府、11个县市区政府、6个开发区管委会、47个市直部门、23个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并延伸到全市各个乡镇、办事处等。

三、清理重点

一是与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职业资格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和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等改革决定不一致的有关规定,特别是与上述改革而修改的法律、行政法规不一致的有关规定;

二是严格对照省政府宣布失效(废止)、修订规范性文件,失效(废止)不符合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以及已被新规定涵盖或替代、调整对象已消失、工作任务已完成或运用期已过的规范性文件。

四、清理结果

(一)市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11月24日,经市政府第78次常务会议研究, 市政府决定宣布失效规范性文件198件,印发《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 “放管服” 改革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郑政文 „2017‟ 230号)向社会公布。

(二)其他行政机关规范性性文件清理结果。按照“谁起草、谁清理”的原则,各清理主体单位负责本单位的专项清理工作,县(市)区、开发区管委会、市直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共清理规范性文件2403件,宣布失效或废止规范性文件共计978件,市法制办负责督促指导各单位专项清理工作实施并受理审查各单位备案的清理结果文件,审查通过后在“郑州市规范性文件数据库”向社会公开。

中国城镇化的结果和政策干预 篇3

美国南加州大学Eric J. Heikkila教授的文章《关于中国城镇化的三个问题》试图回答以下问题:我们如何评估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结果、它的空间形态和特征是什么?我们应采用什么形式的计划或政策干预引导中国的城镇化?文章将经济学中的趋同性和混杂性假设的外延扩大来统摄研究中国城镇化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政策干预;此外,文章认为两者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结果—政策干预—结果的逻辑线路。因此,对这篇文章的解读和评介既具有理论上的求知意义,也富有实践上的指导作用。

一、中国城镇化的结果

(一)趋同性和混杂性

大体而言,关于中国城镇化的趋同性假说存在激烈的争论。有人找到证据支持趋同性假说,也有人找到其他证据反驳它。学者们的结论是,当前大体上是一个趋同的时代。而英国卡迪夫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学院中国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吴缚龙认为中国新兴的空间秩序是独特和与众不同的,过渡期的城市是新兴自由主义城市类型的独特变体。他和合作者主张中国城镇化过渡并不意味着趋同,认为理解中国城镇化的关键是关注“体制的渐变”。正是这些修复的互动效应导致中国独特的混杂性城镇化。

(二)地貌

中国城市地貌是独特的土地利用转换模式的结果。部分学者可能倾向于另一种观点,即不发达农村土地转化成发达城市的土地,事实上这往往是最终结果,但实现这种结果的过程更为复杂。

事实上土地转换过程是各不相同的。一个比较正式的序列是,农村土地被地方政府挪用,或被指定的官方城市使用。世界银行最近的一份研究发现,以这种方式征用的土地有40%是空置的。另一个普通的土地转换序列是,乡镇集体通过发展农村的土地回应市场机遇,正式被指定为城市土地也许是后来才实现的,这就是农村城镇化现象中的镇、村企业的扩展。

(三)效率

中国存在着明显的市场—行政双重土地分配机制。“许多地方干部经常在同一时间拥有两个不同的头衔:是官员,同时也是商人,如本地公司或企业集团的董事会主席。”地方政府官员和地方发展利益紧密相连,相互嵌入,提出了中国土地利用分配的效率问题。

双重土地分配制度,即部分通过市场,其余是在行政上分配。由于行政分配(不合理分配)的存在,中国的潜在效率额外增益获得更大。行政分配的不明确产权导致了一部分地方当局的寻租行为和租金耗散。

(四)公平

城镇化在收入和生活质量方面带来了多少公平的结果?道拉和克雷指出:“中国是一个重要的例子,在过去十年还有大量不平等在增加,整个国家20%最低收入者的上升速度远远落后于人均收入。”有学者使用泰尔熵度量发现,中国城乡差距占地区差距总额的一半左右,也有学者使用泰尔分解方法发现城乡差距有所扩大,但总体不平等现象归因于城乡二元化的份额有所减少。

(五)社会和文化

城镇化影响的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式是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冲击。毫无疑问,中国正在进行的转型在性质上是激进的,它贯穿了社会的特有根基。在一个极端,农村或农耕社会还容纳着大多数的中国人;而在另一个极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或富人,他们是在中国各大城市中心居住的具有全球意识和先进性文化的精英。中国的城镇化将直接影响到文化,而对全球化的一个常见的批评是它趋向于同质性,破坏了当地的文化和价值体系。

(六)可持续性

中国四倍于美国的人口规模,其经济全面转型的影响是巨大的。人均可再生水供应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在过去十五年期间,其石油进口量每年正以30%的惊人速度增长着。汽车所有者正以超过整体经济增长率的速度增加,而且没有结束的迹象。毫无疑问,中国对资源的需求已经产生庞大的全球影响。此外,中国的可持续性压力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人口总量,而非城乡共享。

二、中国城镇化的政策干预

(一)与城镇化结果有关的政策

相对于政策目的,城镇化是一种手段。整体而言,很难说当前城镇化进程是严重不当或错误的。相反,中国的城市具有明显的能量、活力和一般意义上的潜力。从宏观上来看,可能整个城镇化结果中最具挑战性的是可持续性,它不仅是物质资源维度的可持续性问题,关键还是是否能够在结构性改革进程中保持社会的连贯性问题。

(二)对城镇化政策干预的建议

中国的城镇化是一个基本的现象,它根植于并通过市场力量和政治制度间相互连接、相互作用来表达。从总体上看,下一步的干预措施应该集中于改变城市土地定价的扭曲行为方式,提供更明确的规范和更有效的财产权,或在分担城市的服务范围方面引入市场化的方法,还应仔细审定提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机制。更重要的是针对生活方式受城镇化实质性影响的利益相关者,建立起一种有效的反馈机制。

(三)对城镇化进行研究的反思

那么,怎样才能研究制定出指导中国城镇化的更好的政策?中国有660多个城市和2万个城镇,人口、产业结构、地理条件、机构设置和其他众多方面不尽相同的因素都会影响其发展轨迹。因此,需要进行系统研究,从中提炼出一些中心城市规划及发展原则,并思考如何将它运用到那些特定的地方。

三、文章的优点和不足

(一)对城镇化结果进行了系统的审视

文章从趋同性与混杂性、地貌、效率、公平、社会与文化、可持续性六个方面对城镇化的结果进行了多维度、系统化的审视。认为中国城镇化当前大体上是趋同的,同样存在混杂的特征;提出了中国土地的特殊利用模式和两种转换方式,这对于我们从资源使用和地理形态上理解城镇化结果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对城镇化政策进行了全面的考察

考察了城镇化结果之后,文章作者试图分析相关的政策干预以回应前者。结合中国城镇化现状,文章提出了建设性的政策意见:“改变城市土地定价的扭曲行为方式,提供更明确和更有效的财产权,在分担城市的服务范围方面引入市场化的方法;仔细审定提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机制,更重要的是针对国民的生活方式建立起一种有效的反馈机制。”这些分析与建议对我国宏观政策制定者、不同行政层级的政策落实者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意义。

(三)对城镇化问题进行了连贯的梳理

综观全文,文章作者的逻辑思路严谨,文章脉络清晰,对城镇化的结果和政策干预进行了连贯的梳理。整篇文章遵循“动因—结果—政策干预—动因和结果”的逻辑主线依次展开,为研究中国城镇化的三个问题建构起了科学、开放、动态的分析框架。抛开文章本身的内容来讲,理论框架的构建和研究范式的创新是最宝贵的。

与此同时,文章也存在一些不足。在对城镇化结果的审视方面存有观点模糊、似是而非之嫌,如在趋同性与混杂性、公平方面的分析只是列出了其他学者的观点,缺乏基于事实和研究的独立判断等。

【本文系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新时期我国农村综合改革研究”(12JZD023)的阶段性成果】

政策结果 篇4

教师政策是一国政府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与设计, 教师政策制定与实施状况直接影响教师队伍整体概况及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教师政策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工作效能的有力制度保障。[2]基于这一共识, 世界各国高度关注对教师政策效率的研究。大量研究表明, 教师效能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最重要的学校层面的因素。[3]但是关于教师政策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证据不够全面和有力。虽然各国迫切需要提高教师效能的政策咨询, 但是对于教师政策的评价研究证据仍参差不齐。如虽然大量研究试图明确教师最优入职标准, 但是研究发现, 教师申请者的外部特征如学历水平对教学工作效能的影响较小。[4]相反, 对教学效能影响较大的内部特征如从教意愿、个性特征等方面却难以科学评定。[5]基于此, 世界银行通过研究已有文献和分析世界各国教师政策, 建构了包括10个要素和8个目标的教师政策框架, 并分析了4种政策取向, 这对世界各国建立健全教师政策框架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世界银行提请各国关注5项教师政策

项目在深入研究已有文献基础上, 通过政策映射 (policy mapping) (1) 的方法, 提出教师政策框架的10个要素 (2) , (1) 教师职前培养政策:明确职前培养课程审批机构;选择入职教育途径;制定师范生选拔标准;规定师范生毕业学历层次;规定实践培养环节的时间和方式。 (2) 教师入职和留任资格政策:明确教师入职和留任资格条件管理机构;制定教师入职具体资格条件;规定教师留任资格条件。 (3) 教师招聘与就业政策:明确教师雇用和解雇的主体以及教师资源分配主体;制定专门措施激励在贫困地区学校任教、承担紧缺薄弱学科教学和担任领导职务的教师;规定教师入职和退休年龄;明确教师身份和职业稳定性。 (4) 教师工作量与专业自治权政策:规定预期工作时间;明确预期工作任务;赋予专业自治;改善学校工作条件。 (5) 教师专业发展政策:明确专业发展组织和经费投入主体;制定教师专业发展活动规则和要求;重视对新任教师的支持。 (6) 教师待遇和福利政策:明确教师工资分配权力主体;建立教师待遇水平标准;制定教师旷工处罚措施;明确教师工资财政支出。 (7) 教师退休制度与福利政策:明确教师退休福利权力主体;规定教师退休福利的范围和结构;明确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制定补贴和退休的财政规定。 (8) 教师监测和评价政策:明确评价周期;明确评价主体;建立评价标准;明确评价结果使用;明确评价信息收集途径。 (9) 教师代表和话语权政策:规定教师的劳动权利;明确教师集体谈判规定;界定集体谈判内容和谈判结果的意义;明确教师协会对教育政策的影响。 (10) 学校领导政策:明确校长选拔和任职要求;建立校长绩效考核机制;明确规定校长职责。[6]同时, 项目将每项政策 (一项政策对应多个具体内容, 如教师职前培养政策涉及职前培养项目审批机构、入职教育途径、入学标准、学历层次和实践经验培养5个政策杠杆) 对应一个问题设计调查问卷, 对各国教师政策制定者、执行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进行问卷调查, 每个问题有比较差、差、比较好、非常好四个等级选项 (1~4分) , 政策得分为相应问题得分的平均分。[7]根据调查结果, 世界银行提请各国进一步完善以下5项教师政策。

(一) 建立和完善教师留任资格

教师留任资格是决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因素,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实践性和时代性极强的职业, 教师必须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和理念、提高教学技能, 方能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从世界各国来看, 几乎所有国家对教师入职资格条件都有明确规定, 但是少有国家规定教师留任资格条件, 且留任资格条件参差不齐, 从没有任何规定必须参加专业发展活动、在外部教学绩效评价中获得满意的评定等。各国需根据本国教师队伍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从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角度来建立和完善该政策。

(二) 提高教师补偿待遇

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全民学习, 加强落后地区、弱势群体和薄弱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尤为重要。与罗尔斯的“差别对待原则”相同, 世界银行教师政策框架强调制定专门针对在贫困地区学校任教、承担紧缺薄弱学科教学和担任领导职务教师的激励措施。吸引优秀教师到落后地区, 包括农村地区或拥挤的城市地区贫民窟学校任教以及数学或科学教师短缺是许多国家面临的难题。这一领域政策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 对这些教师承担艰巨的任务或者放弃更好的工作待遇在多大程度上进行补偿。如果激励措施不到位, 即便教学效能低的教师也不愿意在最艰苦的地方教学, 从而进一步拉大教育不公。

(三) 保障教师专业自治

教师的专业性体现在专业意识、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品质。教师的任教学段、学校和学科各不相同, 且面对的学生千变万化, 为此, 教师必须拥有一定的专业自治权, 方能实现教与学的同进步、共发展。为此, 框架提出在合理规定工作时间和工作任务的基础上, 给予教师充分的专业自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工作时间要与工作任务相匹配, 另一方面工作任务又要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背景相匹配,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师有序、有效工作。在此基础上, 赋予教师充分的专业自治有利于提高教师创造性、创新性和主人翁意识, 从而激发更强的工作动机, 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更好地满足每个孩子的特定教育需求。这就要求一定的外部支持和资源保障, 保证教师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各国需明确授予教师哪些专业自治以及给予哪些配套来保证专业自治的实现。

(四) 重视教师代表和话语权

教育民主首先要体现在教育决策上, 作为教育活动的两大主体, 特别是作为引导性主体的教师, 必须保障其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框架强调充分发挥教师专业协会的作用。在有些国家, 教师专业协会对教师政策有极强的影响力。该政策须明确以下四个问题:一是教师的劳动权利, 教师能否集会、罢工等;二是教师集体谈判规定, 在什么情况下教师可以集体谈判, 全国范围内教师谈判影响力远远大于地方层面的教师谈判;三是集体谈判内容和谈判结果的意义, 集体谈判会影响教师工作条件;四是教师协会对教育政策的影响。研究表明, 教师协会不仅会影响教师工作条件, 而且会影响课程、义务教师年限、班额、学校财政和管理等方面的决策。各国需根据实际, 从以上四个方面完善政策来保障教师代表和话语权。

(五) 以强有力的学校领导支持教师发展

在校长职业化的大背景下, 校长的职业定位首先是教育领导者。框架将强有力的校长推动教师发展作为教师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就需明确:一是校长选拔和任职要求。各国一般要求校长拥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行政管理经验, 特别强调有一定的教学经验, 有利于校长成为课程领导者指导教师教学。二是建立校长绩效考核机制。通过评价和反馈机制帮助校长实现岗位目标, 奖励优秀校长和鉴别不适合该岗位的校长。三是明确规定校长职责。不同国家中校长的权力和职责有所不同, 哪些权力和责任有助于校长成为有效的领导。如校长聘用或解雇教师、制定教师评价标准和资源分配等权力, 将影响他们能否建设一支高效的教师队伍。

二、世界银行强调教师政策应实现8个目标

1.建立学生学业成绩标准, 制定明确的教师工作目标。不言而喻, 为教师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 有利于指导教师日常工作、整合有关资源以支持教师持续地改进教学实践。制定学生学业标准, 即明确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和能力, 以及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实现这些目标, 同时为教师朝着学生学业标准努力、不断改进教学行为提供有效指导。

2.加强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培养优秀的教师。教师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和课堂管理技能, 更重要的是将这些知识和能力付诸实践的能力。为此, 需要一方面确定教师最低学历标准, 如发达国家大多要求教师具备学士学位, 芬兰等国要求硕士学位, 另一方面应规定所有教师入职前必须具备一定的课堂教学经历。

3.提高教师待遇, 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如果教师入职条件不逊于其他受尊重的职业入职条件、工作待遇、工作条件、足够吸引人的职业发展机会, 则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从教。为此, 一是要提高职前培养和教学准入条件以吸引优秀人才从教;二是要给予富有竞争力的报酬。起点工资决定个体留任教师职业的稳定性, 有竞争力的起点工资, 并随着职业的发展而提高和绩效而变化, 将有效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三是要提供有吸引力的工作条件。高的师生比有利于增加课堂互动, 减少教师流失;四是要创造有吸引力的职业发展机会。

4.保障教师补偿待遇, 合理配置师资资源。合理分配教师资源, 让教师到更需要的地区和学校工作。一是激励教师到条件艰苦的学校任教, 二是激励紧缺薄弱学科教师, 提高他们的补偿待遇。

5.落实校长办学自主权, 以强有力的领导支持教师发展。强有力的校长对教师发展至关重要, 为此, 教育行政部门应重视培养校长, 造就一批高素质校长队伍。同时, 给予校长支持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决策权、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与教师绩效评价自主权。

6.分析学生学业成绩, 监测教师职业。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识别低效能的教师。为此, 首先, 保障学生成绩的可获得;其次, 建立充分的教师绩效评价机制;最后, 实施多元的教师绩效评价机制。

7.提供适合的专业发展活动, 支持教师成长。通过创设充分的专业发展机会、合适的专业发展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一是保障教师专业发展机会, 让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参加专业发展活动;二是提供目标明确和重点突出的专业发展活动, 使专业发展活动既符合教师口味, 又能激发教师进一步学习。

8.奖优惩劣, 激励教师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建立教师激励机制, 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一是将职业发展机会与教师绩效建立联系, 为教学成效突出的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二是建立教师问责机制, 解雇行为不当、虐待儿童、旷工和绩效低下的教师。

三、世界银行提出4种教师政策取向

该项目通过分析发现, 学生学业成绩高的国家均实现了以上8个政策目标, [8]但是每项政策在不同教育体制所处地位和呈现方式不同, 8个政策目标的组成形态也不同。具体而言, 共有4种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政策取向。

(一) 专业自主取向———芬兰

此类教育体制能有效吸引最优秀的人才接受教师教育, 并进行精细地培养。因此, 一旦从教, 教育体制准予他们充足的专业自由, 政策主要聚焦支持教师的工作, 而不是试图改变他们的工作以符合某个方向。

芬兰是这一取向的典型代表。[9]该取向教师政策的特征是:高标准的入职条件、严格的职前培养和充分的教学自由。一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要经过严格选拔。经过评价中学学习成绩和教学与课堂案例书面考试两轮选拔之后, 申请者方可被录取为师范生, 录取率仅为10%, 只有处于毕业班级前20%的学生有申请资格;二是对师范生进行精细化培养。除了对申请者进行严格的选拔外, 还对他们进行严格的培训。所有学生必须完成论文方可毕业, 包括集中临床实践部分, 每个学生都要在与所在大学合作的学校参加1年的教学实践;三是给予充分的教学自由。虽然教师入职条件非常高, 但是一旦入职, 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选择拥有很强的自主权, 只要在国家课程框架内, 教师可以自由设计学习材料和课堂教学。

(二) 责任共担取向———中国上海市

该政策取向认为出色的教学不是单个教师的责任, 而是整个教师队伍共同的责任。因此, 该取向的教师政策努力建立机制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 并鼓励教师让同伴对教学质量负责。中国上海市是典型代表之一。上海市政府设立专门的奖学金项目吸引最优秀的人才从教, 并建立强有力的机制使教师和校长到最需要的学校去, 要求优质学校支援薄弱学校等。与此同时, 政府创造条件发展专业共同体, 以支持教师改进教学、监测教学和学习, 激发教师更好地工作。建立机制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 鼓励同伴之间互相学习和问责。如教学研究小组是这种机制的主要组织形式, 将同一学科和层次的教师集合起来, 共同备课。

(三) 职业发展取向———加拿大安大略省

这类教育体制注重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提高教师的能力, 通过入职培训、专业发展和形成性评价, 确保聘任最好的教师为校长, 因此使他们成为有效的教学领导。

加拿大安大略省是此类教育体制的典型代表。加拿大安大略省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促进教师入职后职业持续发展:一是投入大量资金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领导发展和新教师入职教育。该省要求所有新教师参加新教师入职计划, 确保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并给予他们需要的外部支持;二是定期对教师进行绩效评价, 以了解他们的专业发展需求;三是建立机制确保每所学校都有一个合格的校长, 帮助教师适应和改进教学工作。

(四) 绩效管理取向———新加坡

这类体制的特征是对教师日常工作进行严格的控制, 出台详细的教师工作规定指南, 密切监测教师工作执行情况, 通过多种激励措施奖励教学出色的教师, 建立问责机制处理工作不努力和绩效低效的教师。

新加坡是这类体制的典型代表, 政府直接干预8个政策目标。全国只有一所教师职前教育机构, 因此, 有利于政府直接控制教师教育课程以及通过控制师范生录取来调整教师供给。该国教师教育录取竞争性非常强, 录取率仅为1/8, 毕业班前30%的学生才有申请资格。教师职业发展也受到严格管理, 一旦入职, 通过评价和监测, 根据教师特长和意愿, 教师通过不同渠道得以发展, 具体包括继续从事一线教学 (教学渠道) 、从事教育领导和管理工作, 如学科或年级带头人、学校领导和校长 (领导轨道) 以及转行从政 (高级专家渠道) 。

四、几点启示

(一) 构建纵横交叉、系统完整的国家教师政策框架体系, 突出吸引优秀人才从教

该框架分别阐述政策问题与政策目标, 有利于决策者根据本国教师政策框架体系现状进行调整和完善。从教师职业发展纵向来看, 涵盖了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条件和招聘、在职发展与评价以及退休待遇等各个阶段的政策, 体现了一体化教师教育的新理念, 将职前、入职、在职和退休整合起来, 明确教师发展不同阶段的任务和重点。从10个政策要素来看, 特别提出师范生入学标准、加强教师职前培养和在职专业发展, 给予教师专业自治权、教师代表和话语权、教师工资标准和教师退休待遇等方面的政策, 从入口把关、提高专业地位、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等多方面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具体包括:一是提高学生入学标准, 像芬兰等国只有学习成绩位于班级前30%的学生才有资格申请教师教育, 确保最优秀的学生进入教师教育专业。二是加强教师职前培养, 特别是提出同步模型 (个体在申请教育课程时即决定从教, 因此, 同步学习专业知识和教育学技能) 、分步模型 (个体在申请教育课程时无需确定是否从教, 首先学习专业知识, 从而获得某个专业或学科的大学学历, 之后选择是否从教和学习教学知识) 和选择性模型 (吸引教师教育专业之外的有才能的个体从教) 3种教师职前培养模式, 突出从教意愿和实践经验。三是提高教师工资和退休待遇, 从提高教育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例和教师工资支出占教育支出的比例的角度来提高教师工资标准, 提高教师经济地位。四是给予教师专业自治权, 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政策支持, 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五是从加强教师专业协会的力量, 规定教师的集会、罢工等劳动权利, 并通过集体谈判等方式对教育决策和实践产生影响, 以此来提高教师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二) 提出教师政策目标和配套政策杠杆, 聚焦提高教师教学效能

政策体系完备固然重要, 但明确的政策目标和可操作的政策杠杆更重要。一是准备好。国家要通过系统的培养造就优质的教师, 提高学历标准和实践培养, 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准备良好的师资;二是用得来。通过严格的入学和入职条件、有竞争力的报酬、舒适的工作条件和有吸引力的职业发展机会四个政策杠杆来实现吸引优秀人才从教。三是教得好。定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数据监测教师教学效能, 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师教学。四是发展快。一方面从待遇等方面激励教师积极工作, 另一方面大力支持教师开展专业发展活动, 增强自身专业化水平, 注重从外部强化和内部驱动相结合提高教师教学效能。在这几方面, 我国教师政策均需要加强、调整和完善。特别是教师职前培养的实践环节仍然是制约我国教师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 导致新教师入职后还需经过学校的全面培养后方可有效进行班级管理、备课、讲课等。

(三) 呈现教师政策框架体系组织形态和取向, 彰显国家文化传统特色

虽然该项目提出了教师政策的10个要素和8个目标, 但是该项目并不是强迫所有国家的教师政策体系是完全一致的。目标基本一致, 但是每项具体政策的内容及其在整个政策框架体系中的地位在不同国家应该有所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权组织方式不同, 政策是当政者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由此出现了以上四种政策取向。各个国家可以根据本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对照四种政策取向, 进一步明确本国教师政策的取向, 完善相关政策制度。

由此, 世界银行教师政策分析框架从政策是什么, 政策导向哪里以及如何导向目标三个方面呈现了教师政策框架体系, 有利于各国对照比较, 明确本国教师政策框架是否健全完备、每项政策是否可行、政策目标是否明确、本国教师政策的总体取向如何、是否需要作出调整等, 对于世界各国教师政策框架体系建立健全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但是, 我们也发现, 该政策分析框架仅是对静态政策的分析, 即从政策要素、政策目标和政策取向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众所周知, 政策的效能才是政策的生命, 本分析框架未从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动态过程对一国教师政策进行分析, 因此, 存在较大的改进和完善空间。一是该分析框架仅仅是对政策设计的分析, 而由于具体条件所限或政策执行者的理解不到位等原因, 导致政策实际执行通常与预期设计有所不同。二是政策研究应该具有一定的历史性, 该研究未基于历史的变化分析和分析政策的长期变化以及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政策框架状况。三是任何一项政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该政策框架没有考虑教师政策与其他教育政策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其他政策的变化是否会改变特定时期教师政策的形态及效能等。

参考文献

[1]闫温乐.“全民学习”愿景下的教育资助—《世界银行2020教育战略》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 2011, (10) :34~38.

[2]刘福才, 刘复兴.教师教育政策顶层设计之省思[J].济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3) :86~90.

[3]Hanushek, E.A., &S.G.Rivkin.Generalizations about Using Value-Added Measures of Teacher Qualit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0, 100 (2) :267~271.

[4]Goldhaber, D.The Mystery of Good Teaching:Surveying the Evidence on Student Achievement and Teachers Characteristics.Education Next, 2002, 2 (1) :50~55.

[5]Alfonso, M., Santiago, A., &Bassi, M.An Alternative Pathway into Teaching:Placing Top University Graduates in Vulnerable Schools in Chile.Wastington, DC: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 2010.

[6]Emiliana Vegas., Alejandro J.Ganimian, Lisa Kaufman How Can We Classify Education Systems According to Their Performance on Core Teacher Policy Goals?[EB/OL]http://wbgfiles.worldbank.org/documents/hdn/ed/saber/supporting_doc/Background/TCH/How_Can_We_Classify_Education.pdf.2012-02-01/2013-08-10.

[7][9]The World Bank (2012) .What Matters Most in Teacher Policies?-A Framework for Building a More Effective Teaching Profession[EB/OL].http://siteresources.worldbank.org/EDUCATION/Resources/278200-1290520949227/SABERTeachers-Framework-Updated_June14.2012.pdf.2012-06-14/2012-10-15.

政策结果 篇5

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跟踪审计结果

(2016年5月17日公告)

在2016年第一季度的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中,审计署重点组织对829个单位、1796个项目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并关注了以往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总的看,相关部门和地方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和存量盘活力度,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但一些单位和项目还有部分财政资金长期趴在账上,未能发挥资金效益。对1至2月份审计发现的影响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方面的78个问题、156.03亿元资金,审计部门出具了整改建议函督促整改,截至一季度末,已整改74个问题、统筹盘活资金155.28亿元,尚未整改到位和3月份审计发现未及时统筹使用资金97.08亿元,审计部门正督促加快整改。

一、有关部门和地区采取的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的主要措施

从审计情况看,有关部门和地区认真落实国务院有关要求,进一步优化财政资金配置,盘活存量资金,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及时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改进专项资金管理。主要是减少了专项资金种类,改进了专项资金拨付方式。其中,北京市、吉林省分别将79项、159项对区县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整合压缩为54项、70项;甘肃省整合各类财政扶贫资金408亿元,直接切块下达到县,由各县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扶贫工作实际需要安排使用。

(二)强化重点资金统筹。主要是根据实际情况,对科技、农业、节能环保等领域性质相近的专项资金进行统筹使用。其中,科技部、农业部加大对本部门管理专项资金的整合力度,统筹使用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湖南、黑龙江、山东、陕西、广西、内蒙古、重庆、贵州、青海等省区对65项中央和地方涉农专项资金进行优化组合,统筹使用共计553.46亿元;云南省统筹使用环境保护领域5个专项资金3.12亿元。

(三)重点保障发展急需和民生支出。盘活后的存量资金,主要用于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民生相关支出。其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天津、河北、福建等省市盘活历年结存财政资金3.25亿元,分别用于高层次中青年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棚户区改造、卫生领域急需项目等。

同时,各部门、地区通过重新安排项目、收回结存资金等方式,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74个,统筹盘活财政资金155.28亿元。

二、财政资金统筹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审计情况看,一些现行部门规章制度已不适应当前实际情况,尚未及时清理修订,使部分专项资金未能及时统筹或统筹后仍未及时使用,一些单位和项目还有部分财政资金长期趴在账上,未能发挥资金效益。

(一)有94.28亿元专项资金未及时安排使用发挥效益。一是部分项目实施过程发生调整变化或进展缓慢,但资金未按规定统筹使用,具体包括财政扶贫资金、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项目资金和一些地方投资项目2013年以前结转结余资金等,涉及88.82亿元;二是项目不具备实施条件或者已经完成,但资金未按规定统筹使用,具体包括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中央补助资金、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中央专项资金、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资金等,涉及3.66亿元;三是1.8亿元环保电价款未及时安排使用。

(二)有1.41亿元专项资金统筹后仍未及时使用。一是对已按规定上缴统筹的存量资金又按原用途申请继续使用,但有152.55万元仍未及时形成支出;二是资金统筹后,仍有1.4亿元未及时形成支出。

(三)财政资金统筹不到位,造成资金短缺和资金闲置并存。主要是未能有效统筹使用各类农村住房搬迁专项资金,造成一方面1.39亿元财政资金结存,另一方面一些项目因自筹资金不足而建设进展缓慢。

附件1.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的有关情况

2.有关部门和地区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采取的具体措施

3.审计发现财政资金闲置问题的具体情况

附件1

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的有关情况

一、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及时下拨财政存量资金

(一)2015年8月,审计指出截至2014年末车辆购置税补助公路、水路建设项目资金累计结转结余达640亿元的问题后,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采取多项措施,推动各地化解存量资金。截至2016年3月末,结转结余的车辆购置税存量资金已完成支付573.3亿元,占结转结余资金总量的89.57%。

(二)2016年2月,审计指出吉林省珲春市2886.78万元保障性安居工程上级补助专项资金在财政部门结转2年以上未统筹使用问题后,珲春市积极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截至2016年3月末,已将上述资金拨付至建设单位用于项目建设。

二、统筹回收闲置资金,及时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一)2015年12月,审计指出安徽省合肥市本级人防易地建设费结存6.58亿元问题后,合肥市财政局于2016年2月25日将6.58亿元专户存储的资金全额缴入国库统筹使用。

(二)2016年2月,审计指出山西省财政厅对历年已安排给财政厅机关的补助经费9729.13万元未进行统筹安排和使用,导致资金长期闲置问题后,山西省财政厅积极整改,截至2016年3月末,除继续用于实物库等项目建设的资金外,其余3412.45万元已交回省级财政。

(三)2016年2月,审计指出辽宁省本溪市明山区财政局农业综合开发报账资金专户有217.24万元长期闲置,未按规定盘活问题后,明山区人民政府及时整改,当月将闲置的资金收回国库,并下拨用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支出。

附件2

有关部门和地区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采取的具体措施

一、改进专项资金管理

(一)2015年,北京市按照“增一般、减专项、提绩效”的思路,进一步清理整合专项转移支付项目。一是对政策目标接近、资金投入方向类同、资金管理方式相近的项目进行合并;二是取消因政策到期、调整等不再继续实施的项目;三是对属于区县事权可由各区统筹安排的项目调入一般性转移支付。通过上述措施,市级财政对区县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由79项压缩至54项。

(二)2015年9月,吉林省出台《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和完善省对市县转移支付制度的意见》等文件,推进省对市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统筹使用,并结合2016年省级财政预算编制,在严格规定列支级次、合理划分转移支付类型的基础上,对资金类同项目、政策到期项目、不再实施的项目分别进行整合、撤销,将省对市县专项转移支付由2015年的159项压缩至2016年的70项,压缩比例达56%。

(三)2015年,甘肃省出台《2015年全省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资金整合方案》等文件,统筹整合农村饮水安全、交通支持、生态保护等财政扶贫资金440亿元,按照“管总量不管结构、管任务不管项目、管监督不管实施”的原则,将其中408亿元直接切块下达到县,增强了县级安排项目资金的自主性和整体性。

二、强化重点资金统筹

(一)2015年,科技部会同财政部将“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资金,以及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的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和有关部门管理的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资金等整合归并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集中用于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主要领域的重大、核心、关键科技问题,并组织产、学、研优势力量协同攻关。截至2016年3月,已启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42个。

(二)2015年2月,财政部、农业部按照国务院部署启动试点改革,将良种补贴、种粮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统筹用于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涉及转移支付资金1446亿元。

(三)2014年以来,云南省将原七彩云南保护专项资金、生态建设专项资金等5项资金整合为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通过竞争立项方式,集中统筹使用3.12亿元,用于地市地表水水质监测站建设等项目。

(四)2013年以来,湖南省长沙县整合使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资金、乡镇集镇污水处理资金等5类涉农资金1.19亿元,用于73个村和11个社区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五)2014年至2015年,黑龙江省整合农业高产创建补助资金、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经费等专项资金5.61亿元,集中用于支持育秧大棚建设和水稻催芽车间项目,预计每年可新增水稻大棚育苗插秧面积200余万亩,出芽率提高15%至20%。

(六)2014年,山东省启动实施涉水涉地资金整合试点,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等4项性质相同专项资金22.32亿元整合统筹使用,集中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并按整体规划布局安排使用。

(七)2011年至2015年,陕西省级财政整合统筹使用扶贫资金等7项专项资金共计93.2亿元,用于陕南地区避灾移民搬迁项目中32.4万户移民搬迁安置建房等工作。

(八)2014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整合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农村危房改造、校舍维修与改造、农村公路建设、扶贫资金等各类涉农涉牧专项资金267.1亿元,集中用于危房改造、农村饮水安全等民生工程。

(九)2013年以来,重庆市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整合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专项资金45.1亿元,集中用于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截至2015年末,累计搬迁安置54.2万人。

(十)2014年以来,为建成500万亩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将中央和自治区分散在国土资源、农业、水利等部门的土地整治、水利建设、甘蔗良种补贴等专项资金进行统筹,以“自治区双高基地建设补助资金”下达,并根据建设任务需求,由负责实施的县财政部门适当调剂,2014年至2015年已统筹下达建设资金40.16亿元。

(十一)2015年,贵州省湄潭县整合统筹中央财政安排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千亿斤粮食生产等8项涉农资金5839万元用于发展茶产业项目,新建标准化茶园2万亩,建设服务体系和物联网信息采集点,着力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

(十二)2015年,青海省出台政策,将中央财政支农资金、省级财政支农资金、省际对口援助资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专项贷款等全部纳入省级支农资金盘子,集中整合使用支农专项资金78.2亿元,实行“多个渠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推动解决支农资金重复投入、分散使用等问题。

三、重点保障急需领域和民生支出

(一)2015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针对“政府特殊津贴”项目结转资金较大的实际情况,积极与财政部沟通,将“政府特殊津贴”项目历年累计结转资金1.2亿元调整用于“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项目经费,截至2015年12月已支出5700万元。

(二)2015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统筹使用“主席基金”等 2003至2014累计结转资金1877万元,用于“基层公共医疗设施建设、使用和管理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和“虚拟现实科技馆研发”等项目。

(三)2015年,天津市全面梳理教育相关专项资金结余结转情况,统筹整合学生资助、千人计划等24项教育专项资金1.23亿元,以一般转移支付方式拨付各区县,用于重点支持区县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提升等。

(四)2015年,河北省石家庄市盘活统筹2013城镇化建设引导项目结余资金1581.30万元,用于5个区县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和节能炉具推广项目,以促进改造提升农村面貌、建设美丽乡村和缓解大气污染。

(五)2015年,福建省卫生计生委对系统内财政存量资金开展4轮盘活清理工作,针对省级医学科研项目支出受科研进度影响、结存较大的情况,对所属14家医院在保障科研项目正常开展的基础上统筹资金4777.46万元,用于本急需的医疗设备购置等项目。附件3

审计发现财政资金闲置问题的具体情况

一、有94.28亿元专项资金未及时安排使用发挥效益

(一)深圳市“市投区建”项目财政资金结存88.74亿元未使用。深圳市“市投区建”项目由市政府负责投资、区政府组织实施,资金由深圳市财政委员会通过财政专户核拨至各区财政局财政专户,由各区财政局支付至项目单位。截至2016年3月末,由于部分区未落实财政资金统筹盘活的要求,相关财政专户中2013年及以前形成的“市投区建”项目结存资金88.74亿元未使用。

(二)山东省曹县结存省级财政扶贫资金351.6万元。2013年,山东省曹县计划开展芦笋种植等20个重点贫困村扶贫开发项目,获省级财政补贴600万元。截至2016年3月末,因项目变更建设内容及进展缓慢等,上述资金中有351.6万元未支出,结存在乡镇财政账户。

(三)甘肃省靖远县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污水管网工程项目专项资金结存525万元。2013年7月,中央财政拨付甘肃省靖远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资金750万元,项目计划于2014年建设完成。截至2016年3月末,该项目处于停工状态,除预付施工单位工程款225万元外,其余中央专项资金525万元尚未使用,结存在靖远县财政局专户。

(四)江西省南昌市本级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结存5769万元。财政部、民政部《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社〔2011〕6号)规定,该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解决遭受自然灾害地区的农村居民无力克服的衣、食、住、医等临时困难等,资金专款专用。因南昌市近年无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加之南昌市每年仍新增安排该专项资金,导致资金滚存结余逐年增加。截至2016年3月末,南昌市本级安排的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结存9969万元未统筹使用,其中2013年及以前结存5769万元。

(五)贵州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中央补助专项经费结存733.9万元。2013年11月,贵州省财政厅收到财政部下达的2013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中央补助专项经费2400万元。截至2016年3月末,上述中央资金仍结存733.9万元未安排使用。

(六)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结存790.49万元。财政部、农业部《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农〔2005〕11号)规定,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必须专款专用。截至2016年3月末,中江县2013年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已支付完毕,结余的790.49万元未使用。

(七)湖南省岳阳市一人民医院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中央预算内投资结存1700万元。2013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岳阳市一人民医院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1700万元,建设工期为2013年至2014年。截至2016年3月末,该项目因调整建设方案、迁址后建设用地未落实无法开工建设,1700万元中央资金结存在岳阳市一人民医院未使用。

(八)辽宁省瓦房店市复州河桥项目财政建设资金结存260万元。2013年12月,辽宁省瓦房店市财政局收到大河沿村复州河桥项目投资资金26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34万元,省本级投资26万元,项目建设工期为2013年至2014年。截至2016年3月末,该项目尚未开工建设,上述260万元资金尚结存在瓦房店市财政局未支出。

(九)海南省农垦总局财政结余结转资金2.66亿元。截至2016年3月末,海南省农垦总局2013年及以前形成的财政结转结余资金2.66亿元,其中项目完工结算后结余资金2303.97万元,正在推进中或已完工待结算项目资金24 182.84万元,尚未实施的项目资金158.34万元。

(十)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中央补助资金结存720万元。按照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发的《2013年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实施指导意见》(农办财〔2013〕54号),中央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资金用于补助种植面积在3000亩以上的集中连片苜蓿种植项目。2014年和2015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财政局收到中央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资金720万元,但该地区无符合条件项目,截至2016年3月末,上述资金仍结存在石家庄市财政局。

(十一)河南省燃煤发电机组停运环保设施环保电价款 17 995.93万元统筹后尚未使用。2012年至2015年,河南省财政厅收到燃煤机组停运环保设施形成的环保电价款 24 820.93万元。除2014年安排6825万元用于产业集聚区用电增量奖励外,截至2016年3月末,其余17 995.93万元一直未安排使用。

二、1.41亿元专项资金统筹后仍未及时使用

(一)广东省体育局申请将已统筹的省体育局组织培训工作经费继续用于原项目,仍有152.55万元结存未使用。2015年3月,广东省体育局组织培训工作经费190.69万元因结转超过2年被省财政厅依规收回;7月,省体育局再次重新申报该项目并获批,计划按原用途继续用于一个周期为4年(2012年至2015年)的运动员、教练员及系统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省财政厅要求上述资金须在2015年末前全部安排使用,但截至2016年3月末,该项目仍未开展,省财政厅再次收回38.14万元,其余152.55万元仍结存在省体育局未使用。

(二)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中央环保专项资金调整项目建设内容后,仍有829万元闲置未使用。2011年7月,财政部和环境保护部下达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竹屿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中央补助资金5000万元。2013年环境保护部指出其以完工项目申报专项资金后,2014年平潭综合实验区在整改时,将闲置超过2年的专项资金调整用于新立项的“三十六脚湖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截至2016年3月末,因调整后的项目前期调研不充分、概算不合理,上述资金中仍有829万元资金闲置未用。

(三)宁夏回族自治区金太阳示范工程中央补助资金1.32亿元统筹后仍未支出。2013年,自治区财政厅收到2012年金太阳示范工程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32亿元,用于吴忠金积工业园区20兆瓦屋顶光伏发电等2个项目建设。2015年9月,因项目一直未建设,吴忠市人民政府将1.32亿元计划统筹用于城市供水水质提标改造等工程。截至2016年3月末,1.32亿元资金仍结存在吴忠市财政局账户上未使用。

三、财政资金统筹不到位,资金短缺和资金闲置并存

政策结果 篇6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美国的中期选举, 一般来说是有规律可循的。即总统所在党在国会一般会丢失席位, 且丧失众议院的控制权。在总统的第一任期尤其如此。事实上, 自1860年以来美国的历次中期选举, 除了1934年、1998年、2002年这三个例外, 现任总统所在的政党在中期选举中一概丢失席位。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时期, 总统所属政党在第一次中期选举中丢失席位的平均值大约为2 6席。98年虽然民主党在众议院的席位有所增加, 但国会仍由共和党控制;2002年的例外处在911事件刚刚发生的特殊环境之下, 选民的注意力毫无疑问地放在了国家安全, 而非有不景气的经济、较高的失业率和正在缩水的股票价格, 布什政府幸运地摆脱了这些对一般选举都会产生较大影响的指责。

导致中期选举执政党往往失去众议院有以下原因:

1、美国政治向来存在着“分裂投票”的规律。

选民为了平衡总统执政权力, 通常会把选票送个另外一个政党, 所以总统所属的政党在首次中期选举时往往会败北。

2、新总统对于当年竞选总统时的宣言和承诺没有兑现, 选民出于对此的不满而选择执政党的反对党。

无论是在大选中还是在中期选举中, 美国的选民越来越有这种倾向, 即投票给执政党的反对党是因为对执政党政绩的惩罚, 而非是因为完全支持该党的信任和政策。由于政党的发展和实际情况的需要, 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在越来越多问题上的态度正在趋于一致。比方说对华政策, 利用对华施压推卸责任、争取民意, 在汇率、新能源领域对华强硬都是两党的共识。又由于实用主义的影响, 两党在意识形态上和针对人群上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小。美国近年来屡次出现的一个政党的传统地区选择了另一个政党的事情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新近崛起的茶党, 也证明了人们对于两党的不满。

二、奥巴马剩余任期对华政策分析

奥巴马剩余任期对华政策更为强硬的因素

影响。中国政策一直是美国选举的重要议题。共和党旗帜鲜明地树立了对华强硬的姿态。奥巴马在2009年与中国过于密切的关系受到指责, 中期选举时其访华期间让步过多使得他为国民诟病。重新掌握众议院的共和党同样会在对华关系上做文章。随着2012年的大选即将到来, 面对力量明显增强的共和党, 双方为了谋求党派利益, 力量角逐可能会波及对华关系。而奥巴马在发展对华关系时也不得不考虑国会的态度, 这反过来也会影响到其对华政策的制定。

2、美国自身经济问题。

美国经济衰败, 失业率升高, 深陷几场战争的困境。同时中国被看做异端意识形态发展大国, “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对美顺差问题被大量炒作, 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中美贸易顺差居高不下, 美国不景气的经济状况和居高不下的失业率被归因于此。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 都会在贸易摩擦和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有比较强硬的政策。奥巴马为了获取连任, 对此一定会有比较大的压力。

3、未来中美关系趋势并不乐观。

中国汇率继续紧盯美元, 仍然有对华贸易巨大逆差引发矛盾的可能性。中国在短期内应该不会改变其汇率政策和贸易政策。对美国相对较大的顺差应该会维持一段时间。美国仍然可能将这些作为攻击中国的理由。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与美国在产业链上的重叠可能会更多, 所以摩擦也可能会更为严重。目前, 中国政策正在取消外资的“超国民待遇”, 并且鼓励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走出去”, 美国媒体对中国海外投资浪潮的炒作可能会更加激化矛盾。

在东亚问题的大背景下, 中美关系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在东亚合作随着日趋增长的共同经济利益不断加深的情况下, 美国为了巩固其与日本、韩国的盟国地位, 制约中国发展, 也需要利用东亚的种种事端。如果朝鲜核威胁、朝鲜领导人更迭问题继续紧迫, 美国与日韩关系不断加强, 联合军演可能会持续发生, 美中之间关系应该受到较大影响。

中国国内内部不满的呼声越来越高。高房价高医疗高教育费, 大学生就业等问题严重, 通货膨胀加速, 也需要对外的强硬来转移民众的不满情绪。中国国内政治也日渐复杂, 网民的意见已经成了政府不能忽视的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民众高涨的爱国主义情绪使得政府很难进行让步。

掌管国会的共和党可能带来的问题。共和党人更侧重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和美国在华企业权益等方面, 因此在这些方面对华施加的压力会增大。共和党人更注重国家安全, 讲求实力原则, 因此会在对华防范问题上立场更为强硬。台湾与共和党的联系比起民主党来说更为密切, 一些保守的共和党人士有着强烈的反共情绪。未来不排除一些共和党议员在台湾问题上做出一些举动, 干扰两岸关系和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

但是中美关系应该不会闹僵, 美国对华政策不会有太大变化。

首先, 中美之间有较多的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

中美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对中国来讲是不可缺少的大市场。中美间经济关系, 仅仅就中国持有的巨额美国国债来讲, 就有非常大的关联性。货币战争、贸易战争打响的可能性不大。中国每年出借巨款给美国, 来维持美国不健康的财政和消费方式;美国则不断印钱赚铸币税, 将产业外包出去, 自己通过金融运作享受轻松得来的收获。这样中美间的经济关系就形成了如上的一种不健康的循环运转。中国与美国的货币之争, 不会有谁胜谁负, 只会有鱼死网破。

美国对中国的汇率政策的强硬态度, 有可能像之前的中国威胁论一样, 是一种舆论政策。美国清楚人民币不可能在短期内大幅度升值。美国是给中国制造一个舆论威胁, 让世界更多的国家和人们认为中国“可怕”“邪恶”, 进而加入到美国的阵营中, 从而进一步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循环过程。另外, 就是给自己的选举造势和转移选民的注意力。美国人对人民币的汇率政策一定是长期而且有规划性的, 短期内货币战争的爆发, 对于两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来说, 都是非常不谨慎的。

同时, 两个国家之间有着在较为牢固的合作基础。一个较为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是中美两国都需要的。美国需要从金融危机的泥潭走出, 几场战争下来美国应该无力再去应对一场大战。与中国更好地发展贸易关系, 对美国走出金融危机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中国做为发展中国家, 更加渴望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

其次, 共和党掌控的众议院对中国并不一定是坏事。

相比于民主党人, 共和党和大工商阶层联系密切, 因此偏重支持自由贸易, 保护主义倾向没有民主党人那么突出。所以在对华贸易上的摩擦可能会有所减少。如今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上升, 两国关系也应该会向稳定的方向发展, 少数国会议员的干扰应该不会改变中美关系的大局。

一个共和党控制的国会对奥巴马的影响可能会主要集中在财政和税收, 而非对外政策上。奥巴马在余下任期中有刻不容缓的经济任务, 其经济政策将受到更大的牵制。两党在如何减少赤字和减税政策的适应对象上的分歧也是矛盾的焦点。共和党也并没有拿到三分之二多数的可以否决总统的席位。对待外交政策领域, 共和党的影响力应该不会驾驭于总统之上。

最后, 由于选举压力, 美国政策有一个先硬后软的过程。

由于竞选的需要, 总统候选人在竞选期间为了迎合选民的兴趣和取向, 发表的一些言论往往是具有理想主义色彩或是在现实中并不适用。中期选举之后, 选战的压力释放掉了, 议员们对中美关系的关注力度也不会像以前那么大了。典型的例子如克林顿在上台前曾发表言论称要对巴格达到北京的“独裁者”进行有力的打击。但其上台后面对一个日渐强大的中国和中国在世界上越来越重要的经济政治地位, 不得不调整了对华政策。

鉴于一个分裂的国会和未来可能问题多多的国际社会, 奥巴马在其剩余任期中受到多种制约, 中美之间的摩擦将不可避免;但另一方面, 中美之间关系密切, 美对华政策应该不会有较大变化。无论对哪一方面, 我们都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刘丽云、张惟英、李庆四著:《美国政治经济与外交概论》,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2]、谢韬:《如何看待美国国会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9年第1期。

[3]、丁孝文:《中美关系中的美国国会因素》, 《国际问题研究》, 2003年第5期。

[4]、任晓:《2002年美国中期选举分析》, 《美国问题研究》, 2004年01期。

[5]、方晓光:《选民的造反——试析1994年美国中期选举》, 《美国研究》, 1995年01期。

[6]、金灿荣:《美中期选举影响几何》, 《时事报告 (大学生版) 》, 2006年03期。

[7]、牛长振:《2006年美国中期选举分析》,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5月。

[8]、赵可金:《美国中期选举挑战中美关系》, 《世界知识》, 2010年07期。

[9]、施鲁佳:《意料之中与意料之外——中期选举与美国政局》, 《瞭望新闻周刊》, 1998年第46期。

[10]、任晓:《2002年美国中期选举分析》, 《美国问题研究》, 2004年01期, 第319页。

[11]、金灿荣:《美中期选举影响几何》, 《时事报告 (大学生版) 》, 2006年03期, 第49页。

政策结果 篇7

通过在具有代表性铁路线的京九线上的T168次列车对乘客进行访问调研,获得大众对现如今铁路建设,尤其是特殊时期如春运时火车运行方面的看法,包括购票、安检、乘车、环境、实名制的实行等的体验和态度,以此得到一手资料进行研究,反映春运的现象,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结合以上信息提出我们的建议和意见。希望借此能反映真实的民生经济现状,从而真正为铁道部等相关部门制定出合理地火车票价格提供依据和参考。

通过对T168次南昌—北京西列车上的乘客采取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和重点乘客单独访谈的方法,以及小组成员乘车的亲身经历,我们了解到绝大多数的乘客认为在春运期间乘坐火车遇到了以下三方面问题,相信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改善能够使我们的出行旅途更加舒适和谐。

一、关于车票的分析

(一)购买车票方式以窗口售票为主

在购买车票方式的选择中,虽然较之以往只能通过窗口在售票点或火车站购买之外,还可以通过电话订票、网络订票等方式。但在我们调研过程中,选择窗口售票的占62%,电话订票和网络订票所占比例接近,分别为15%和19%,如图1。

可见,窗口售票仍然是大众之选。在调查大家关于国家新推出的网络购票方式的看法中,绝大多数(63%)人认为这种方式很好,多了一种购票方式,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网上购票很麻烦,上网不大方便,担心网购不安全会泄露信息等。

(二)车票价格多数人认为偏高

那么,在乘客看来,车票价格是否合理,乘客是否愿意提高价格以改善列车环境呢?在我们的实践成员进行访谈过程中,七成人认为票价过高,转车的票价花费比较多。在问卷调查中,66%的人不同意通过提高票价以改善春运环境,有的乘客认为票价已经不低,环境不与票价相当;16%的人同意,可接受幅度1%、2%、5%不等;17%的人持中立态度,认为无所谓,都可以接受。

(三)实名制购票很有必要

在对于问题“请问你对于购买火车票实行实名制是什么看法”的有效答案中,70%乘客选择了“很有必要”,24%乘客选择“无所谓,都可以接受”,6%乘客选择“没有必要”,如图2。

在对于实行验证进站是否必要的调查中,74%乘客认为很有必要,为了确保安全,15%位乘客认为无所谓,11%位乘客认为没有必要。通过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大家对于实行实名制购票以及验证进站主要是持支持的态度,一方面是为了购票安全,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防止票贩子贩票现象。在调查对于票贩子存在现象持何种看法的过程中,68%的人选择“应该严厉打击”,28%的人选择“更应侧重解决票难买的问题”,5%的人选择“有存在的必要,因为一票难求”。

二、关于列车环境的分析

(一)火车的晚点现象

调查报告分析结果(如图3)显示火车晚点现象是乘客乘坐火车过程中的主要困扰,在我们调查的111份有效问卷中有30%的乘客反映了这一现象。通过资料查询我们了解到列车晚点的原因主要有三类:一是自然灾害;二是列车故障;三是人为干预。这些事件的发生概率都不大,但是为什么列车晚点现象会这么的普遍呢?能否通过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改善列车晚点的现象,这个问题是广大乘客们所期盼和关心的。

(二)火车上过度拥挤

“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在40天左右的时间里,有3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因此春运期间火车上拥挤程度难以想象,一定要亲身经历过才能体会。在调查问卷中有55%的乘客认为火车上的人太多已经给他们造成了困扰。以我们乘坐的T168次南昌—北京西的列车为例,我们是2月19号的火车,已经处于春运结束之后,但是车上拥挤的程度相比于春运高峰时期并未有所缓解。由此可见,过度拥挤给旅客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三)旅客行李的数量大大超过车厢本身的容纳量

列车上的行李可以放置在行李架上或者是座位的下方,放在行李架上的行李应横放,且行李体积的1/3不能超过行李架。但是由于车厢内乘客的行李过多,往往造成行李放置空间不足,很多行李架上的行李没有按照规定放置,在火车前进的过程中,存在火车由于颠簸导致行李掉下危害到乘客人身安全的隐患。

(四)车厢的环境卫生

车厢内的环境脏乱、车厢厕所卫生差、车厢内水箱供水不足、车厢内乘客吸烟对其他乘客造成困扰等问题都是乘客们在乘坐火车的过程中所反映的。当然,车厢内的环境卫生的维持除了靠乘务员的清理,最主要的还是靠乘客们的自觉维护。另外,也有部分乘客反映有的乘务员的态度不好;火车上的商品价格偏高,种类少;餐饮盒饭不好吃;对于车厢上的一些产品推销,商品质量等的困扰。

三、关于乘车人群的分析

通过从列车上收集的问卷分析显示,春运乘客的年龄层次多为20-40岁的年轻人,约占77%。高龄乘客虽然是占少数,但其特殊性值得我们关注;从乘客的职业上分析,虽然涉及各行各业的乘客都有,包括国家机关干部、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业职工、个体经营、军人等等,但主要还是以学生、农民工人为主;出行目的则主要是返回上班、学习或者是找工作。

因此,对于学生、农民工人、还有老弱病残这些特殊群体在春运中的乘车情况应该采取适合的方法进行特殊照顾,这将在下文阐述建议中会具体提到。

四、意见和建议

我们根据此次春运实践调研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些问题的解决措施,希望对于关乎亿万人民流动的春运问题的改善有所帮助。

(一)在社会进行电话、网络订票的宣传和操作普及

这主要是针对电话订票和网络订票的方式才开始实施的具体情况,这样的方式对于知识水平不太高的农民工群体购票还是存在很大的障碍,大部分人还是传统的方式来购票,而且存在半夜排队等票的现象。因此铁道部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可以采取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利用中央电视台在新闻播报的一些黄金时段进行广而告之,并且可以在各大火车站的醒目位置 (如购票窗口,进站口等) 张贴大字标识的购票须知,以及在这些地区和各个列车上甚至是公交车地铁上进行广播播报,通过这种密集式的宣传攻略,不仅使得更多人尤其是那些不怎么接触网络的人群了解购票的多渠道,更重要的是减轻传统购票系统的压力。

(二)应增强购票网站的运营能力和系统的安全性,尤其是分化铁道部的订票系统

一方面要增强铁道部本身的网站承载量和安全性等软件方面的技术水准,更为关键的解决措施则改变铁道部的垄断售票现状。如果打破现状,分化订票的网站,情况就会好很多。我们认为可以针对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列车级别开通不同的网站,铁道部可以作为监管部门,利用自由竞争的方式进行招标,将不同方向的火车票预订工作分配给其他运营能力强的网站来执行。

(三)继续实施完善实名制政策

实名制的实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我们所调研的对象中,95%的乘客都认为实行实名制很有必要,不仅打击了黄牛党,也方便了网络和电话订票。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反映实名制的实行在春运期间比较规范,但是平时就比较松散。铁道部很有必要继续推行改善这项政策,并将及时发现的问题解决处理。尤其是管理各级铁路局要做到上行下效,长期坚持政策的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保证政策的高效性和人性化。

(四)对于特殊群体,例如老弱病残、学生等的乘车安全问题应当重视

铁道部要进一步改善车票的发售张数和针对不同距离的站坐票分配,以及针对老人学生等特殊群体的座位的特殊需求。具体就是要减少列车上长途距离的站票发售,很多乘客都提出比较赞成接受短途卖站票的做法。而目前的情况是很多车厢的长距离站票比坐票还多,车厢很拥挤。还有很多老人在买票的时候总是很难买到下铺,老人家都得硬着身子骨儿往上铺爬,或者让别人抬上去,很麻烦。铁道部在实行实名制的时候应该考虑老年人的情况,向他们发售下铺或者坐票,或者根据以往的比例提前为老年人预留一部分车票。学生票实行半价的政策应该得到全面的贯彻。学生凭学生证在车站间中转的时候可以由上一个发售半价票的车站出具半价证明或者完善学生证上的优惠磁条管理,保障学生们的权益。而在采访的过程中,遇到的很多学生反映他们在一些中转站都得买全价票,即使是北京这样的大站也不例外。政策的推行中还是会有一些小漏洞,需要不断地完善。

(五)改善列车的空气质量和整体的服务环境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据我们调查,99%的乘客都反映列车的环境太差,不仅空气污浊,室内温度的调控也很混乱,一些卧铺乘客反映车厢晚间开排风扇,白天暖和的时候又开暖气,让人很不舒服。另外,还有一些乘客反映希望对于列车上的食物又贵又差,部分乘务员的态度不好,热水供应不足,列车晚点频繁浪费时间等问题能够尽快得到改善。但是我们知道这些改善和提升的工作也不仅仅是今年一年的事情,这些问题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了,却是着力解决的步伐和力度太微小。我们认为铁道部真正需要转变的是自己的位置和心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若是坐在铁路垄断老大哥的位置上光说不练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坚持改革的思路,不断解决铁路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样不仅是对于春运,而且整个火车的运营环境和水平都会有一个质的变革。我们共同期待着这样的局面能够早些到来。

以上就是我们实践调研团针对此次春运调研提出的问题解决建议,希望能够给其他的研究和铁路改革出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韩保花.构建和谐铁路春运的理性思考[J].中国铁路, 2008 (2) .

[2]李晓梦, 刘文宇.对铁路春运供需矛盾问题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 2010 (19) .

[3]朱怡蓝.对于“火车票实名制”的政策分析[J].改革与开发, 2011 (11) .

[4]订票网站瘫痪, 折射铁路打破垄断步伐需加快[EB/OL].http://news.jinghua.cn/351/c/201201/12/n3601098.shtml, 2012-01-12.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政策结果】相关文章:

结果与任务结果思维08-15

结果05-22

结果公开05-30

结果展示05-04

综述结果05-22

风险结果05-23

结果证明范文05-16

专一结果作文04-22

评比结果范文04-28

评议结果通报04-28

上一篇:趣味发声练习下一篇:脑梗死预后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