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的结果

2024-05-13

如果的结果(共9篇)

篇1:如果的结果

如果的结果初中作文700字

明天就是参赛日期了,去,还是不去?我揣着演讲通知书,在家里跟没头苍蝇似地走来走去,脑子里如塞满了浆糊般混乱不堪,思绪怎么闯,都闯不出一条路,脑容量明显超标,只好出去走走,清清脑子。

如果我去,万一到时太紧张,哆哆嗦嗦地上场,弄不好,一个大跟头可全栽了。这几天全副心思地对付这演讲稿,饭桌上洒下的汤里留有几句滚瓜烂熟的演讲词,沙发边也有我慷慨激昂的话语,甚至与周公下棋时,嘴里也在不断地念叨。这勤奋怎一个“苦”字了得。如果明天一枪不中,那这几日的废寝忘食不全瞎忙活了?可不去,怎对得起我那日渐消瘦的脸庞啊!

决心似乎有点眉目了,微风抚面,确是清爽了许多。可是转念一想,如果我的演讲内容不够精彩,或者压根儿就是太平庸,在其他选手面前相形见绌。到时,听别人博论宏辩,文采飞扬,看自己干巴巴一片,苦涩涩一篇,天上地下,何以攀比?那时,面红耳赤,不得见人是在所难免,恐怕不单是挖个地洞钻进去就能了事儿的。

一夜的辗转反侧,犹豫不决。第二天,黑着眼圈,鼓起百倍的.勇气,终于站到演讲台上,按住狂跳不已的心,极力拴住我那颗信马由缰的思绪,背着我的演讲词。可是脑瓜里却又不断地穿插着我的“如果”:如果我的演讲不合评为口味,纵然我慷慨陈词,也只得个名落孙山,且不说自己心里如何失落悲伤,单在朋友面前,十天之内定然抬不起头来,几日的劳苦功绩全无,如何对得起自己!如果同学们知道此事,“不自量力”、“白日梦”会接踵而来,到压得我举步惟艰之时,再后悔不该参赛为时晚矣。如果……

当我垂头丧气地走下演讲台时,透过评委诧异的目光,猛然恍悟心不在焉只想如果的结果。我这才明白:如果多了,结果也就没了。有时候,有些事情少些如果,结果或许会更好!

篇2:如果的结果

站在山顶和山脚下的人,虽然地位不同,但在对方眼里,同样的渺小。口不饶人心地善,心不饶人嘴上甜。心善之人敢直言,嘴甜之人藏迷奸。宁交一帮抬杠的鬼,不结一群嘴甜的贼。每个人都喜欢简单的人,简单的事,不喜欢勾心斗角,不喜欢被算计,不喜欢假假的友情。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每一次日出,一直陪你到人生落幕。在总有一天到来之前,你的每一天就是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人生,有许多事情无法言说。有些快乐,别人未必能理解;有些悲伤,别人未必能感受。有些累,累在身上,累在心上;有些泪,挂在脸上,伤在心上;有些痛,无伤无痕,痛在心中。人最怕:深交后的陌生;认真后的痛苦;信任后的利用;温柔后的冷漠;爱有天意,是否会眷顾自己;心有灵犀,为何总让人无语。有声的,亦累;有形的,也苦;有伤的,还痛。原来,看不见的伤痕最疼,流不出的眼泪最冷。

当你对自己微笑时,世上没烦事能纠缠你;当你对自己诚意时,世上没人能欺骗你。活在别人的掌声中,最易迷失自己;处在别人的关爱中,最易弱化自己。敢于面对困境的人,生命因此坚强。要感谢给你提意见的人,他使你成熟;要感谢给你造困境的人,他使你坚强。!

再好的东西,也有失去的一天,再美的事物,也有淡忘的一天。如果不能拥有就放手,如果舍不得就痛苦,该珍惜就珍惜,该放弃就放弃,走得轻松,活得才顺心。别问谁的行为伤了你,谁的感情苦了你。生活就是这样,有人痛疼,有人笑,有人哭泣,有人叫。伤了揉一揉,苦了忍一忍,谁的人生都有伤,哪种生活没有苦。有些总是难免的,有些总是难躲的,人生并不怕伤过痛过,也不怕苦过哭过,关键是面对痛疼,你想不想,能不能站起来。

生活已经摊开在你面前,是屈服地背道而行,还是坦然地积极行事,生活会告诉你不同的答案。生命,有长短;生活,有苦乐;人生,有起落。学会挥袖从容,暖笑无殇。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乐观,不是没烦恼,而是懂得知足;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看开,想通,就是完美。

人和人相处,都要以一个平常的心态来对待,要时刻想到,这个世界上离了自己照常运行,谁离了我都能活;反过来,自己离了别人就难以生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内容,面对的是我所有的朋友,与他们相处,我很开心。所以我们要想快乐生活,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就应该与人和睦相处,多一点宽容,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关怀。家庭是这样,邻里是这样。

篇3:如果的结果

《中国教师》:初中化学是学生在初三时才开始学的, 也就一个学年的学习内容, 却令许多初中生头疼不已。化学有这么难学吗?林老师, 您认为学生学习化学困难的原因可能有哪些?教师该如何帮助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

林卫民:化学学习的困难,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一般学科学习的共同问题, 也有化学学习的特殊原因。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化学知识不仅是抽象设定的, 还常常是借助化学事实建构的种种描述。学习化学既要体系性认知“书本已明确表达的知识”, 还要重视针对具体实验现象能够应用书本知识的技能;解释化学实验现象不只是需要零散知识的积累, 还要学会用种种基础性技能深刻理解知识, 并能对已知知识进行系统化和转换。

基于不是百分之百正确和稳定的化学实验基础之上习得的化学知识, 有时具有不确定性、暂时性, 需要不断修正, 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具有一种开放和批判的意识, 掌握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方法。初中学生习惯于信奉“知识真理”, 其学力主要基于“读、写、算”的基本技能而形成, 养成了在确定性、逻辑合理性基础上的认知程式, 这就需要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程式能够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对于没有建立事实与表达、现象与抽象关联的学生来说, 只能用生硬的记忆去弥补学习化学的知识的不足, 其难度常常不是在化学知识本身, 而是在于“基础学力”或“学力类型”的不适应。学习化学除了一般“学科型学力”外还需要“实践型学力”支撑, 如果不通过学力发展去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 只是试图从知识到知识去提高学业水平, 教师和学生都会走入某种魔圈而不能自拔。

《中国教师》:其实生活中我们天天在与化学打交道。2011年版的课标中, 还专有“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主题内容。教学与生活相联系, 这也是化学教育一直倡导的。现在化学教师在这方面做得如何, 尚需哪些改进呢?

林卫民:引领学生掌握知识, 自古以来都与学校、教学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化学教学的主流任务是传播化学知识。正如杜威所说, 如果学校中抛弃了知识教学, 那么“唯一的结果只能是普遍的愚蠢”。

倡导教学与生活相联系, 不是将生活中复杂的科学原理甚至综合性研究直接地、强制地、机械地植入学科知识教学中, 而是置于影响教学活动的背景之中。

生活中的化学物质和有关化学的现象能否作为教学资源引入课堂, 要视其是否对化学知识的传播有利, 哪些是为了引发学生兴趣的, 哪些是为了应用知识的, 哪些是为了激发学生更深入去探究的, 应当加以厘清, 以便在确保学生“投射到现实的化学知识学习”的前提下, 将学生带到现实世界。否则, 就会将简单的问题或已经完美抽象的知识搞得“乱作一团”而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时, 要强调的是化学教学应该更有“化学学科的味道”而不是更有“现实生活的味道”。

总之, 联系生活也要讲课程规则、课堂教学规则, 一切以遵循教学原则和有效教学为前提, 化学教学联系了生活并不一定就代表正确和真理, 更不能以政治要求压迫本该追求的更加科学的课堂教学。对此, 教师在理念上有些混乱, 客观上也产生了一些简单、生硬甚至粗暴的所谓“联系生活”的教学行为。

《中国教师》:2011年版课标继续提出科学探究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经过前10年的科学探究的教学实践, 现在化学教师对科学探究理念的理解以及实际教学情况如何呢?接下去要进一步落实科学探究的理念和目标, 教师需要做哪些方面的改进?

林卫民:去年, 我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教学就是为了让学习发生》的文章, 认为“促进学生学习是教师授课的唯一合适的目的, 若学生的学习没有发生, 教师做得再多也是白忙乎”。让学习发生有很多办法, 但离不开一条根本法则, 就是学生的亲历亲为。广义上讲只要学生在亲历亲为的学习行动中赢得学业增长的效果, 必然带有探究的成分。

当然, 科学探究式教学与启发式、问题解决式教学中的探究标准是不同的。“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 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我认为, 科学探究的核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与平常教学中将知识传播作为主流任务是有差异的。也就是说, 获得什么知识, 甚至获得的知识是不是缜密的、科学的, 并不是最重要, 只要在探究的理路上是符合逻辑的, 结论有一定的合理性, 就应该给予肯定。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促进者和合作者, 学生是具有创造能力的学习的主体, 学习过程是一个建构的、社会化的综合体验过程, 学习评价是开放、多元的反馈过程。

作为广义的探究, 在所有内容的教学过程中都应该有所体现。作为完整的科学探究, 只适合某些教学内容。教师无法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的课堂教学都打造成完整的科学探究。为了进一步落实科学探究的理念和目标, 教师应当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探究式教学, 并使内容传授的完整性、准确性与探究过程的科学性、规范化要求达成一致;二是选择在研究性学习或其他社会实验活动中, 着重于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发课程资源、开放教学活动。

这里, 我想到了杜威的一段话:“地图不能代替实际的旅行。一门科学或学术的一个分支, 一门学科的有逻辑、有系统的材料, 终究不能代替个人具有的经验。”在推崇探究、合作的同时, 不能极端声讨讲授、传递知识, 不能因为探究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的重要性, 而忘却“坚实、敏感、确切的知识”。

《中国教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初中化学也非常重视化学实验的教学, 2011年版课标还专门规定了教学必须完成的学生实验内容。目前教师在实验教学方面还存在什么问题, 如何改进?

林卫民:对于化学实验, 不管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从化学学科特点来分析, 观察实验、做实验、分析实验现象、作出假设、作进一步的实验验证、甄别假设是否成立、从实验推断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这是化学知识体系形成的全摄过程。教师“独白式”地讲知识、讲实验、讲结论, 这不是化学教学。看到化学老师以语文老师上语文课那样的姿态来上化学课, 会令化学工作者感到别扭和痛苦。

从化学学科教学知识来分析, 将化学教材的内容描述引向学生的化学学习活动, 需要教学情境支撑, 情境是建立在事件的基础上,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有效的“事件发生器”。以教材内容“立点”, 以实验设计“立意”, 以对实验现象的判断“立行”, 进而组构成系列的“教学事件”, 将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内在情趣投影于实验, 吸引学生在化学实验的感召下开展学习化学知识的活动, 促成化学教材呈现的知识与学生“打成一片”, 通过学生个体或合作团队的共同努力, 使隐含的知识显露出来, 逐步分析出整体面貌, 这应该是化学学科教学知识的基本内涵所在。

剔除了化学实验的化学课堂教学, 改用计算机或图示来做虚拟化学实验的教学, 其实都不是真实的化学学科课堂。

教师不做化学实验或不重视化学实验,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 实验过程引发课堂纪律的混乱, 实验现象不按事先预设而出现的尴尬, 实验失败可能导致对教师权威的伤害, 实验的安全风险, 等等。但是, 丰富、生动的化学课堂教学情境是离不开化学实验这一基础的, 甚至离不开实验引发的错误和混乱。当化学教学产生足够的问题、困惑、混乱和可能性时, 教师可以借机审视学生的思考轨迹, 优雅地针对实验现象开展对话, 创生真实的化学教学话语, 机智地引导学生从迷惑到豁然开朗, 自然地牵引课堂秩序从混乱到有序, 从中唤起化学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 并将化学教学活动引向深入。实验引发的错误更是一种教学资源。错误是一次创新, 错误是一次发展, 漠视错误的真实存在或试图杜绝一切错误而回避丰富的化学实验现象的课堂教学, 尽管教师对化学知识的讲解多么富有艺术表演力, 师生的互动、有问有答节奏感多么的完美, 但总是缺乏激情, 无法摆脱远离化学的苍白。利用化学实验提供学生出错的机会并将其纳入教学事件的预设中, 保持适度的开放性, 这其实是化学学科教学的魅力所在。

《中国教师》:2011年版的课标在评价建议部分提出多元的评价方式, 并提供了具体案例, 对一线的教学评价将大有帮助。但是, 由于化学是一门中考科目, 教师和学生往往只关注纸笔测验而忽略活动表现、学习档案等评价方式。具体教学实践中, 初中化学教学评价, 尤其是中考, 该如何发挥好“指挥棒”的作用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而不只是考出好成绩呢?

林卫民:评价总是与功利连接在一起, 如果将发展, 当然包括学业的发展作为最大的功利, 评价就会受到欢迎。与其他学科一样, 化学学科学习的评价目的在于促进学习、改进教学, 不只是停留在学业成果或学习能力的测定、判断与价值分析中, 而是从量化或质性的角度把握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状态, 从而相应地调节化学教学行为。这种行为的调整是为了“支援学习”, 从而获得更多的教育成果, 包括学业进步、中考成绩的提高。要知道只是从分数到分数无法获得准确的关于学习状态的信息, 难以从中把握和判断现状, 更谈不上运用准确的判断结果来“支援学习”;只有从分数信息以及分数之外的关联信息中去找原因, 才能作出有效、正确的价值判断。

这里的关键是化学教师要学会化学学习评价的策略和操作办法, 以及如何利用学习评价结果来“支援学习”。例如, 档案袋评价, 是从学生制作的作品、实验记录、作业及眉批、测验成绩及分析、学习笔记、照片、叙事等汇集中, 掌握达成度和发展的信息, 使学生本人、教师从中获取改进课程学习和课程教学的价值。与测验的分数相比, 档案袋评价属于从质性的角度判断学生是否理解了知识、是否发生了有效的学习、是否能够熟练运用习得的化学知识与技能, 这是一种“真实性的评价”, 在评价结果的对话中, 学生自身的能力和学习的自觉性将迅速提高, 比起简单的为了分数而拼命、盲目地做题目, 有效、多元、科学的全面评价更能支援学生获取中考的高分, 全面发展、追求卓越与学业进步、中考取胜没有任何冲突。

《中国教师》:基于2011年版课标的要求, 初中化学教师该如何发展自身的专业水平?在教师培训方面您有何建议?

林卫民:中学没有抽象的教师, 只有具体的学科教师。有什么事比做教育更难?不仅要直面孩子的当下, 更重要的是着眼于孩子的未来。现实性和未来可能性之间无法度量、无法控制, 教育的很多努力其实总是处在不确定之中。作为校长, 真的没有必要对教师提太多抽象的关于社会责任的要求, 过于沉重的教育责任是具体的学科教师无力承担的。如果化学教师能熟练掌握化学学科知识和化学学科教学知识, 把常态的事做正确, 就很不错了。

初中化学教师如何发展自己?一是掌握核心知识。面对课程改革后“散文式”的化学教材, 对于化学教师特别是新教师, “教什么”成了一个问题。因为中学化学学科不等于整个化学科学, 让教师自己去选择教学资源不是什么样的教师都能做到的, 还是先从知道“教什么”做起吧。二是掌握基本教学知识。关于“如何教”有一些基本规则, 更有很多缄默的知识, 在基本教学知识没有熟练掌握、大量的缄默知识没有显性化之前, 不要急于为了成为教育家而大谈特谈教育理念。教育需要“教育家”, 也需要“教书匠”, 每个教师都成“家”了, 会让人恐惧。其实, 每天琢磨一件件小事并将其做正确 (使学生向好或更好迈进) , 这是“匠”的日常工作, 并非具备“家”的宏大理念才有资格做这些事。好好做“匠”, 自然成“家”。

教师培训的重点内容是实践性知识, 教师的专业能力最直接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主要依靠教学实践性知识, 教学实践性知识是在实践中建构, 又是关于实践, 还是指向实践的。任何大学都无法达到使初会教师完全掌握完美的实践性知识的水平, 这还得靠学校在教师培训机制方面的建构与完善。实践性知识包括普适性教育教学方法和学科教学法两个方面, 普适性的教育教学实践性知识可以通过校本化的集训方式进行培训, 学科教学的实践性知识通常是靠教研组内教师协同研修去获得共同发展, 核心任务是使每个成员的缄默知识显性化。教师培训涉及的另一个方面, 就是时间管理, 包括约束时间与自由时间, 约束时间由学校统一安排, 自由时间通过学习任务个别化来进行控制。只有加强知识管理和时间管理, 校本化的教师教育活动才能取得成效。

《中国教师》:怎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落实2011年版课标的宗旨和目标, 是广大化学教师要努力与奋斗的。对此, 您还有哪些建议与要求寄语他们?

林卫民:2011版课标的宗旨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一切“为了学生成长”。从化学学科特点来看, 主旨是科学素养的提高。2011版课程目标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描述, 这是“学生成长”的具体方面。总之, 化学教学的成效, 是用“学生成长”来衡量的。什么是学生成长?这是复杂的命题,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成长首先表现在亲历亲为的学习知识行为并在学业上有进步, 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 谈不上过程方法论上的提高, 更谈不上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篇4:《如果》里的家教

如果所有人都失去理智,咒骂你,

你仍能保持头脑清醒;

如果所有人都怀疑你,

你仍能坚信自己,让所有的怀疑动摇;

如果你要等待,不要因此厌烦,

为人所骗,不要因此骗人,

为人所恨,不要因此抱恨,

不要太乐观,不要自以为是;

如果你是个追梦人—— 不要被梦主宰;

如果你是个爱思考的人—— 不要以思想者自居;

如果你遇到骄傲和挫折

把两者当骗子看待;

如果你能忍受,你曾讲过的事实

被恶棍扭曲,用于蒙骗傻子;

或者,看着你用毕生去看护的东西被破坏,

俯下身去,用破旧的工具把它修补;

如果在你赢得无数桂冠之后,

然后孤注一掷再搏一次,

失败过后,东山再起,

不要抱怨你的失败;

如果你能迫使自己,

在别人走后,长久坚守阵地,

在你心中已空荡荡无一物,

只有意志告诉你“坚持!”;

如果你与人交谈,能保持风度,

伴王同行,能保持距离;

如果仇敌和好友都不害你;

如果所有人都指望你,却无人全心全意;

如果你花六十秒进行短程跑,

填满那不可饶恕的一分钟——

你就可以拥有一个世界,

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你的,

更重要的是,孩子,你是个顶天立地的人。

点评:这首诗是吉卜林送给儿子的12岁生日礼物,他通过这样一种形式以教育儿子要学会与人交往,要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坚强的意志和优秀的思想品德。

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孩子成才的关键。因为,它会让孩子懂得如何独立思考,如何在挫折与失败面前东山再起,如何在成绩与荣誉面前“孤注一掷再搏一次”。世界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遇事儿爱寻根问底,老师对其非常讨厌。幸亏母亲给予了他肯定和鼓励,使其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最终成为世界大发明家。相反,如果忽略了孩子的思维品质的教育,虽然付出很多,结果,培养出来的孩子要么是书呆子,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么成了笼中的金丝鸟,离开了家长的怀抱,就会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一蹶不振,甚至悲愤地死去。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有才有德是上品,没才有德是中品,没才没德是劣品,有才没德是毒品。美國一位名叫哈里斯摩尔的少年,天资聪慧。一次,家中的东西被盗。于是,哈里斯摩尔便开始偷别人的东西,并且没有一次被抓。母亲为此沾沾自喜。13岁那年,从没有接触过飞机的哈里斯摩尔竟然先后成功地偷走了三架私人飞机,被美国警方通缉。其实,如果他的母亲能像吉卜林那样教育孩子,让孩子“为人所骗/不要因此骗人/为人所恨/不要因此抱恨”,那么,哈里斯摩尔也许会成为发明家,或者飞行家。

篇5:可惜没有如果,只剩结果

后悔没有早点明白你的心思

后悔没有对你说出我很想你

后悔在吵架时吼出了伤你的言语

假如当初勇敢一点

假如曾经努力一点

也许现在就不会有后悔的可能

可是,谁又能保证今天发生的一切

篇6:《没有如果,只有结果》读后感

《没有如果,只有结果》读后感

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这是这本书的书名,发人深省.“如果”、“结果”、“后果”这三个“果”各意味着什么? 全书共有八章,每一章都引人深思.令我印象颇深的是第四章:不为失败找理由.松下幸之助说:“偶尔犯了错误无可厚非,但从处理错误的态度上,我们可以看清楚一个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成功者从来不为自己找借口、找理由,因为他们善于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失败者则总是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理由来搪塞失败的原因.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承认错误,不改正错误.做人应该实事求是,纸包不住火,错误一旦犯下,它必定是存在的,不应该奢求用一些虚无缥缈的借口掩盖错误的存在,这是一种掩耳盗铃的行为,我们应该正视错误,改正错误,不推卸责任,勇于承担后果.在人生中不需要借口,再好的借口也无法挽回曾经犯下的错误.借口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没有任何借口能阻碍你走向成功,如果有的话,那仅仅是因为你发奋得不够!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要“吃一堑长一智”,三思而后行,甚至预防再度“跌倒”.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勇往直前,认真汲取教训,总结经验,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继续走自己的路.事情不会改变,人生不能重来.如果是虚幻的,结果是注定的,后果是自找的.人生没有如果,忘记失去的,珍惜拥有的,不要为了苛求结果而酝酿出无数个虚无缥缈的如果.把握现在,朝着梦想,奋斗!

篇7:如果的结果

一个开15万大众的人,他房贷80万,他的生活水深火热!

一个骑1500块电动车的,他存款10万!生活安逸却又迷茫!

三人路上相遇,骑电动车的羡慕开大众的,开大众的羡慕开奔驰的,开奔驰的羡慕骑电动车的.!

这就是现实的社会,每个人都成了金钱与命运的奴隶!

猫喜欢吃鱼,可猫不会游泳。

鱼喜欢吃蚯蚓,可鱼又不能上岸。上帝给了你很多诱惑,却不让你轻易得到。

但是,总不能流血就喊痛,怕黑就开灯,想念就联系。

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

篇8:如果他是我的孩子

回顾走过的岁月, 我经常感受和体验到一些难以忘却、具有深刻印象的事情。这些小插曲有时令我振奋、令我激动;有时令我感慨、令我惊诧。而这么多大大小小的教育教学故事中, 有一句话却让我刻骨铭心, 它让我自责, 让我久久不安, 也鞭策着我以后的教学工作。

案例回顾:

几年前, 在一次学校的师德交流活动上, 教师们一一列举了自己的典型做法, 一件件感人事例令我敬佩。其中, 一位男教师也讲述了他自己的故事——“如果他是我的孩子”。他非常坦诚地讲出了大家十分忌讳的“打学生事件”。

故事是这样的:教学中, 经常有个别学生会扰乱正常的课堂秩序, 他在反复批评、大声训斥后, 如果仍然没有效果, 就通常会采取一些最直接的办法, 即给学生一巴掌或踢学生一脚……然而, 当他自己的孩子出生后, 他倾注所有, 给予了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 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一天天茁壮成长。一天, 当看到曾经让他“心烦”、“头痛”或被反复“敲打”的学生时, 他忽然想到“如果他是我的孩子?”这片刻的思考令他心里发憷, 当上爸爸的他深刻地体会到:无知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 每件事情都需要教授, 这个教授过程是一个需要反复进行的过程。从最简单的一声“妈妈、爸爸”, 从简单的一个手势, 从会翘起大拇指表示“真棒”, 从迈开脚步走出的第一步……都是那么得不易。他为自己曾经的冲动感到后悔——这些“捣蛋鬼”不也是爸爸、妈妈的“娇宝宝”吗?孩子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犯错、一次次改错中成长的呀……

交流活动结束后, “如果他是我的孩子”这句话还萦绕在我的耳边, 让我内心一直难以平静。对于当时初为人师的我而言, 他的发言令我为之一震, 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他所讲述的某些“教育动作”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也时常“演练”。我静下心来, 思考自己短短两年的教育工作时, 不禁也为自己年轻气盛的行为感到后悔, 仅仅为了维护自己那特有的“师道尊严”而“粗鲁一脚”是多么的不应该。学生可能会暂时屈服于你的“威严”, 但内心可能是“对你的恨, 对你的敌对, 甚至是无所谓的态度”。后来, 在我的教学中出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你为什么爬云梯?”我压着心头的不满看着眼前这个长得黑黑的孩子小智。我刚才宣布解散队伍分组玩游戏时, 刚刚告诫他们不能爬云梯, 要注意安全, 这不, 刚过一会儿, 就有小朋友来告状说小智爬云梯。

“我……我找不到小朋友了。”

“找不到小朋友就可以爬云梯?”对他的回答我好气又好笑。

“我看不到他们, 我就爬到云梯上想看看他们在哪里。”

原来如此, 孩子的一个想法竟是如此的简单, 我不禁在心里开始微笑, 也为刚才没有马上发脾气而感到庆幸。孩子们许多调皮的做法, 很多时候往往源于一个淳朴的理由, 我们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指责, 打掉的往往不是孩子的缺点, 而是孩子对我们的信任。

想到这儿, 我微笑地看着他问道:“站在云梯上, 你害怕吗?”孩子惊恐未定地站着, 我接着说:“是啊, 站在云梯上多危险啊, 万一从上面摔下来那可不得了。”孩子点点头。“去吧!”看着孩子快乐而去的身影, 我的心也为这件小事而明朗起来。

案例分析与思考:

就这个小故事来分析, 教师刚说完不让爬云梯, 学生就公然违反, 这岂不是在向教师挑战?刚开始, 笔者就是这样理解他们的。当发现学生公然不听笔者话时, 第一个反应就是“不满”, 笔者总认为, 学生“顶风作案”, 明摆着就是和教师作对, 自然而然地就把学生放在了“敌对”的立场。

智慧的教师不应该“制造敌人”, 而应该聪明地用“化敌为友”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这样不加分析地贸然站到学生的对立面去, 如果遇到什么事情都是如此“导向”, 最后学生可能就索性真的和教师对立起来了, 真的变成成心捣乱了。

笔者认为, 遇到上述同类案例的情况, 教师要能压住自己的不满, 而且要能成功地把这种不满迅速转化为“探究”, 如上述案例中的询问学生“为什么爬云梯”。这是一个看起来很平常, 却很了不起的转折。很多教师遇到问题, 只会以自我为中心去想事情, 说的话全都是他自己的感觉, 立足点从来不会变一变。在遇到问题时, 都没有想着去实现这种转化, 就简单地、不加思考地沿着“不满”向前进, 变成了“发泄”, 甚至点燃了“战火”。

其实, 很多学生违反纪律, 本来主观上并没有和教师作对的意思, 他们的心思并不在教师身上, 是教师自觉主动地把矛头引向了自己。对此, 笔者要强调的是, 教师不但要从自己的角度看世界, 而且要学会从学生、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也只有能多角度地看问题, 才是拥有了智慧。

仍就上面的案例来看, 既然学生并不是想与教师作对, 既然他爬云梯只是因为一个淳朴的理由而忘记了纪律, 那么, 学生需要的就不仅仅是简单的批评和纪律的重申, 而是教师要想办法让他下次遇到同类事情的时候“不这样做”, 这比让学生“承认错误”要重要得多。当然, 最后的处理效果也一定比大声的训诉、粗鲁的一脚好很多。实际上,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往往放下“师道尊严”后, 对于以往发生的“顶牛”、“越轨”的问题, 教师就会发现, 如果是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给予学生小小的提示, 课堂上就会增添很多和谐的味道。

篇9:如果不停的打嗝……

美国少女患不停打嗝怪病

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名15岁女孩患上不停打嗝的怪病。这位名为珍妮弗·米的女孩从1月23日开始打嗝。当时她正在学校上课,突然莫名其妙地打起来,怎么也停不下来。在近4个星期的时间里,她平均每分钟打嗝次数近50此。只有当她睡着时,打嗝才会停止。

医生对她进行了血液测试、CT扫描以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都没有找到病因,药物治疗也没有取得效果。珍妮弗·米的家人还采用了惊吓疗法和其民间土方,如让她憋气、在舌头下面放糖、喝醋、向纸袋吹气后再吸气,但都毫无用处。

切下他的半个胃也没能阻止打嗝

山东的石先生今年40岁,不停打嗝的症状是2003年5份出现的,随后又出现了恶心、呕吐,病情最严重的时候,觉非常饿,却不敢吃东西,因为吃过饭之后会立即吐出来,一点水也会立即吐出来。生病前,石先生体重150斤;生病年后,体重仅剩下110斤。

两年前,石先生接受手术切下半个胃却没能减轻症状,到省城求医。医生诊断为“顽固性呃逆”,病根在颈部的星状经节,而不是胃。随后,医务人员在其星状神经节部位进行物注射治疗,他的症状得以消除。

七旬老人不堪打嗝折磨欲自杀

患病的老人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几年前生了一场大病。谁知病好后,却留下不停打嗝的毛病,经常连打几天几夜。几乎无法呼吸。站、坐、卧都打嗝不停。老人不堪折磨甚至几次试图自杀。

患者来到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康复科。被诊断为“顽固性呃逆”。经过3个多月的针灸、中医治疗及情绪疏导。老人的打嗝终于停止。体内通气顺畅。

无论是成人还是小孩,都会打嗝。一般情况下,打嗝是一过性的,是胃里的气体从嘴里出来并且发出一种特殊的声音,过一会儿,打嗝会自动(或者经过简单处理后)停止。

但上面提到的三个例子就不是一过性打嗝了。他们连续不断地打嗝,非常难受,痛苦不堪。如果连续不断地打嗝,轻则会影响人的生活、睡眠、工作和学习;重则造成血压升高,加重原有的心、肺等疾病,甚至引起消化道出血。长时间持续打嗝有可能会得肝区或脾区综合征。因为胃里的气体太多,进入了肝区和脾区,而这里正是肠道拐弯的地方,气体易聚集。这时,患者常会感到两侧肋部胀痛。病情危重的人出现连续、顽固的打嗝。严重的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人为什么会打饱嗝呢?

气体是从胃里跑出来的,原因也要从胃、胃的大门——贲门,以及进食的过程中寻找。

贲门位于食管与胃的交界处,就好像是胃的一扇门。正常情况下,食物经过食道、胃,进入小肠内进行消化吸收。当吞咽食物时,贲门就自动打开,让食物顺利通过;当进食任务完成后,贲门马上关闭,防止胃里的东西倒流。吃饭时会同时吃进一些空气,少量空气会随食物进入肠道,在肠道里也会产生一些气体,最后通过放屁排出体外。如果有大量的空气聚集在胃里面,不断膨胀,人会很不舒服,只有及时排出,才能解除上腹部的饱胀感。多余的气上升,排出体外,就是打饱嗝。饭后打一两个嗝,可以帮助排出胃内多余的气体,让人感到舒服,对人体有益而无害。

由于各种原因会导致人的贲门出现松弛,就是该开门时它不开,而该关门时,它又关不严。有些人有这样的经历,当一下子吃进一些比较干的食物,例如干馒头、蛋糕、面包或白薯时,会突然被食物噎住,胸口(实际是食管)发堵,拍打胸口也无济于事,甚至被噎得喘不上气来。这时候如果能喝进一小口水或流食,会明显感觉堵在胸口的东西忽然没有了,人马上就感觉舒服了。实际上是有水开路、刺激,打开了贲门,堵在狭窄食管里的食物一下子通过贲门进入了胃这个大口袋里,“解放”了食管,胸口自然就舒坦了。贲门该开时不开,固然不好,该关时不关,同样不行。一个人吃得过饱时,也就是贲门这扇门该关但关不严时,除了可能会胃液倒流,吐酸水外,还会导致胃中的气体通过这扇门漏出,通过嘴跑到外面来,也就是打嗝。中医认为打嗝是“肝胃不合”,多见于消化不良。有胃病的人或胃里有不消化食物积存容易积存气体,打嗝的气味就会很臭。

下面的情况容易引起打嗝

不良饮食习惯:吃东西时无意问把空气吞进肚里;吃饭时速度过快;边吃饭边说说笑笑;边走路边吃东西;在寒冷的冬天,才从外面进入温暖的屋内就急忙吃饭;有风的天气在室外吃饭,也很容易把空气一起吞进去;吃得过饱,胃里塞满了食物等。

我们在朱时茂和陈佩斯表演的小品《吃面》中,就可以看到最常见的打嗝原因。导演要求陈佩斯表演一个人物,一面吃面条,一面说一句台词。但是陈佩斯总是只顾吃面,忘记说台词。只好一遍又一遍地用筷子从一个大桶向碗里盛面、狼吞虎咽地吃面,不一会儿就吃了许多面条。吃得又快又太多了,都蹲不下去了,以至要求站着表演,于是不断地打饱嗝,而台词还是没说好,令观众捧腹大笑。

一次喝下太多的碳酸饮料:香槟酒或者可口可乐的罐里的压缩气体会随液体一道被迅速喝进胃里,但立刻会以同样的力量从胃里冒出来。因为胃无法一下子容纳太多的气体,也只能通过打嗝,把气排出来。

吃热食、饮热饮:在喝热汤、热咖啡或热茶等热饮料时,蒸气会随食物一起被吸入胃内。还有,为了让热的饮食尽快冷却,人们往往会不断向它吹气,而要想吹出一口气,势必要先吸入一大口气,这样也会把大量空气吸入体内,引起打嗝。所以说“心急吃不得热豆腐”。事实上每打一次嗝,都会下意识地快速咽下一口气,而咽下的这口气比打嗝打出来的气体更多,结果只能是胃肠里的气体越来越多,气越多,打嗝越多。

精神过于紧张当一个人处于精神压力大或焦虑不安的状态时,身体对氧气的需求就会增加。结果,就会机械地用嘴吸进很多空气,也容易引起打嗝。平时我们会看见两个人吵架时,都不会平心静气,而多是情绪激动,声嘶力竭,面红耳赤,呼吸急促,气喘吁吁,吸进去的气肯定多。所以有些人吵完架就会打嗝,有些人吵完架该吃饭时,吃不了饭,口口声声说:“气都气饱了”。实际是胃里吸入了太多的空气,胃有饱胀感,所以吃不下饭。

预防打嗝小贴士

饮食——避免进食油腻及刺激性食物,不宜一次多吃莜面、高粱面、玉米、鸡蛋、糯米面等难以消化的东西;避免暴饮暴食及睡前过量进食;消化不好的人可采取少食多餐的方法;保证足够的用餐时间,不要急于离开饭桌;吃饭时,最好安静地吃,不要说话太多,既有利于消化,也可以预防打嗝;不要过多进食太热或碳酸饮品。

不在婴儿过度饥饿或哭得很凶时喂奶,是避免孩子打嗝的措施之一。小婴儿的胃小,容积很有限,吃完奶很容易由于打嗝而漾奶。有经验的妈妈总是在喂完奶后,把孩子直立抱起,让孩子伏在妈妈肩上,轻轻地拍其后背,帮助孩子打个嗝,会很舒服,也不会漾奶。

生活——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

情绪——保持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心境。焦虑或抑郁

的心理状态可能引起内分泌的改变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使得胃肠的运动与功能减弱。甚至可能停止,从而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如果出现烧心、泛酸水、腹胀、肠鸣等消化不良情况,可以吃一些如吗丁啉之类促进胃动力的药物。

实用止嗝妙招

挠痒法:婴儿打嗝时,将婴儿抱起来,轻轻地拍其背,然后喂点热水就可以了;也可以在婴儿的嘴边、耳边或足底等部位用手轻轻地挠痒。因为嘴边、脚底的神经比较敏感,挠痒刺激这些部位可以使神经放松,或者等到婴儿发出哭声,终止膈肌的收缩,打嗝便会自然消失。

转移注意力法:对于成年人来说,转移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及不良刺激是个好办法。民间就有“在打嗝人的背后突然大喝一声,或猛击后背一下”的方法治打嗝。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方法只适合身体健康的年轻人,不适合老年人和有心脑血管病或体弱的病人。

憋气法:先深吸一口气(就像测试肺活量那样深吸气),然后尽最大能力憋住,尽量憋长一些时间,实在坚持不住时,慢慢呼出,反复进行几次。

喝水法:喝一大口水,最好是喝稍热的开水,分多次咽下。

咽部刺激法:洗干净手,将食指插入口内,轻轻刺激咽部,导致恶心即可。这样做的原理是刺激这里的神经,可阻滞迷走神经传入的兴奋,因而使打嗝停止。

按压法:打嗝时可用拇指按压中指第二个关节处约10秒钟,或在憋住气的同时按压睛明穴,对治打嗝也很有帮助。

嚼服生姜法:生姜是一味中药,有温中止呕降逆的作用。

问:顽固性呃逆是怎么回事?

与一过性打嗝不同的是,顽固性呃逆以打嗝发作频繁、症状典型、持续时间长、常规治疗无效为主要特点。这种打嗝可由多种因素引起。由于膈肌受到刺激后,出现膈肌痉挛,导致打嗝。膈肌每痉挛一次,就打一次嗝。

问:膈肌痉挛与打嗝是什么关系?

我们都知道一个最普通的现象:左手上有一只蚊子叮咬,引起皮肤发痒,右手马上就会知道,并且立刻去拍打左手上的蚊子,并且挠一挠发痒部位,问题就解决了。右手发生这个动作,其奥妙就在于中枢神经的“领导”、支配作用。人体上每根神经都有两条通路,一条负责把身体发生的情况上传到大脑;一条负责把大脑的指令下达到特定的组织器官,从而配合完成人的各利活动。在上述这个例子中就包括了上传和下达的过程:左手神经的感觉纤维(传入纤维)首先把左手忽然被蚊子叮咬发痒的情况报告给大脑,大脑马上通过神经的运动纤维(传出纤维)指挥、通知右手去帮助左手拍打蚊子,并且挠一挠左手的痒。如果手不小心碰到烫手的炉子上,手马上就会缩回来。虽然这个举动只是一两秒钟的功夫,但也是完成了一次神经反射的过程。

膈肌和身体的其他组织、器官一样,也分布有神经和血管供应。膈肌痉挛也是一种神经反射动作,当引起打嗝的诱因刺激传导给大脑以后,大脑就会发出指令,使膈肌不自主地做间歇性和痉挛性收缩运动。膈肌的这个运动就使外界空气被突然快速吸入呼吸道内,而正当需要吸气时,舌咽骨突然将声门关闭,两条声带中的裂隙骤然收窄,这样人就会发出一种间断而短促的声音,这就是打嗝。

问:膈肌起什么作用呢?

在胸腔和腹腔之间,有一个像帽子似的厚厚的肌肉膜,这块向上拱起的肌肉称为膈肌。成人膈肌面积约为270平方厘米。它既是胸腔的底,也是腹腔的顶部,将胸腔和腹腔分隔开。膈肌由外周的肌肉部分和中心腱组成。有主动脉、下腔静脉、食管、交感和迷走神经等穿过膈肌。肺被封装在胸腔里。胸腔就像一个上有顶、下有座的笼子,肋骨构成四周的屏障,“笼子”的底座就是膈肌。人的心脏就在膈肌上方。四川有一个小女孩先天缺失膈肌,所以她的心就从应该住的“房间”——胸腔“掉”下去了,掉在腹腔里。由于没有膈肌的托扶和胸腔的保护,心脏在腹腔内常常受到挤压,不能正常工作,随着年龄的长大,越来越危及她的生命。后来医生为她做了一个手术,造了一个膈肌,托住了心脏,心脏回归了胸腔,使她恢复了健康。

膈肌不仅是分隔胸、腹腔的器官,它还是非常重要的呼吸肌。它担负着肺全部通气量的60%。人在甲静呼吸时,膈肌上下运动的幅度约为1~2cm,深呼吸时升降幅度可达4~6cm。它下降1cm,肺容积可增加约250~300ml。因此,当膈肌发生痉挛或其它病变时,可影响肺的通气功能并引起呼吸困难。此外,膈肌下有胃肠和肝脏等脏器,膈肌发生病变可涉及到这些器官并引起消化道症状。膈肌受位于第3~5颈椎膈神经的支配。膈中央部的病变可表现为下部胸痛和肩痛。

临床上可以发现,有些病人在接受上腹部手术后,旧病治好了,但又添了新病——不停地打嗝,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上腹部手术的部位邻近胸腔、膈肌,全麻以及手术创伤刺激、神经反射和炎症反应等都会对膈肌、胸腔、肺部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引起不同程度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膈肌运动是维持正常胸腔压力和肺部膨胀所必需的。上腹部手术时,横膈向头的方向移位,可使胸腔容量减少。全身麻醉下的胸廓、肋骨架内径的缩小,以及中心血容量的增高,都可使胸腔容最缩小,导致胸肺顺应性降低。这种影响虽然会随手术的完成、麻醉的消退而解除,但呼吸功能却需要在术后比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另外,术后腹腔的膈下积液、膈下感染、胃肠胀气、胃潴留、胃扩张,使腹内压增高,膈肌上升,都可能会引起膈肌痉挛,出现打嗝。一股情况下,随着术后伤口愈合、身体的恢复,打嗝就会慢慢停止。

人的呼吸方式有两种,一是胸式呼吸,一是腹式呼吸。胸式呼吸是靠肋间肌的收缩运动使胸腔扩大或缩小进行的呼吸过程。在吸气时,膈肌被向下拉,形成水平状,同时肋骨、肌肉收缩,肺张开被提升,胸腔变得更宽、更深,空气的容量增大;呼气时,膈肌恢复原样。而腹式呼吸则是靠膈肌的收缩使胸腔底部下降,扩人胸腔的容积而完成呼吸进程的。可见无论是哪种呼吸方式都离不开膈肌的运动。

问:哪些因素会刺激膈肌导致痉挛?

A颅脑病变影响到呼吸中枢、脑干迷走神经和颈髓。例如,脑部存在的炎症、损伤、肿瘤、脑血管病等刺激都可以引起呃逆。这些顽固性呃逆提示预后不良,晚期病变常可危及生命。

B迷走神经、膈神经受到刺激。胃肠、腹膜、胸膜、膈肌等发生病变(如幽门梗阻、肠梗阻、慢性胃炎、反流性食道炎等)时,均可反射性引起顽固性呃逆。有些病人在接受治疗其他疾病的手术中被损伤了迷走神经、膈神经,也会在术后发生持续性打嗝。一些患者由于胃部疾病导致胃酸少,食物残留过多,也会引起打嗝。这些患者要尽量想办法治疗胃病,减少打嗝次数。因为打嗝的同时会使一些胃酸和胆汁返流进入食道,从而刺激食道黏膜。长此以往,长期的食管慢性炎症还有可能导致食道癌。这就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精神紧张。如癔病发作时,吞入大量气体,发出的打嗝声响很大。湖北有位女工学历不高、没有技术专长,在工厂改革时担心被裁员,精神压力很大。就是因为内心紧张、焦虑、“心

病”加重,最后导致“躯体化障碍”——具体表现为频繁打嗝。这位女工反复就医,做了多项检查,却查不出病因。越查不出病因,心理压力越大,打嗝也更加难以控制。由于巨大精神压力转化为躯体化障碍的患者在临床上也很常见。心病去除了打嗝也就控制了。

D体内水、电解质失衡。如尿毒症,钠、钙降低,碳与氧结合力下降,也会引起打嗝。

问:持续打嗝是疾病的信号吗?

如果经常打嗝同时又伴有其他症状,就需要格外小心了。经常打嗝,并伴有周期性的饥饿痛、夜间痛,则很可能意味着消化道有溃疡或肝胆出了问题。如果有食欲减退、消瘦、贫血等症状,且超过一个月,切不可掉以轻心。它预示着体内有出现肿瘤病变的可能性。有一位50多岁的女士,平时身体健康,几个月前出现打嗝症状,全身没有其它不舒服。后来打嗝逐渐频繁,并感觉全身不舒服。起初医院诊断为胃炎,服药后症状并未减轻,反而在吃饭时经常出现噎食症状,最后在一家人医院胃镜检查诊断为“食管癌”。手术中发现食道癌已经侵犯到食管肌层,医生切除了肿瘤,清扫了淋巴结,手术获得成功。术后病人没有再出现打嗝。这例打嗝的病因就是肿瘤在作怪。

如果伴随打嗝,胃里发出咕噜咕噜声,并且发出异味,那就需要去医院请医生鉴别诊断。如果异味是酸味,表明胃酸过强;如果是苦味,表明胆汁剧增;如果是腐烂的臭鸡蛋味,则和硫化氢有关,食物糊状物长时间滞留在胃里形成硫化氧。一般来说,这样带有气味的嗝或者是持续不断的嗝,与胃病、肠病、肝病、胆囊或其他疾病有关。

顽固性呃逆须治疗

若通过自我调整无法缓解打嗝时,到医院作一些相关胃肠检查是非常必要的。胃镜检查是上消化道器质性病变的主要检测方法之一,可以检测食管、胃肠道是否有糜烂、溃疡、炎症或肿瘤等。器质性病变表现为急慢性食道炎、胃炎、胃溃疡、消化性溃疡等病症,通过病理检测可以诊断是否有肿瘤。如果排除了器质性病变,还可以作一些动力功能方面的检盘。如可以测量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括约肌控制着胃肠道的内压,括约肌压力减低,贲门松弛,胃肠道内的气体就容易上行。测定胃内pH值可以了解胃内酸碱度,如果酸碱度不平衡就会引起消化不良等疾病。胃电图检查了解胃的功能,功能低下,胃蠕动减缓,就会引起消化不良。一旦确诊,就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既然引起打嗝的原因不同,那么治疗打嗝,首先要进行病因治疗,其次才是对症治疗。病因治疗,就是治疗引起打嗝的原发病,如切除肿瘤,去除病灶,控制感染,去除腹部胀气,纠正水电失衡,颈交感神经封闭法等。总之,去除病因,即可治愈打嗝。但是如果是重大疾病晚期,治疗效果一般不会好。

对于那些由于巨大精神压力转化为躯体化障碍的患者,可以请医生进行心理治疗,或找亲人、朋友倾诉,让他们帮助化解自己的心结,这是缓解由于心理疾病发展为躯体化障碍的一条正确途径。必要时这类患者也可使用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

上一篇:再见母校作文300字下一篇:税务局人员入党申请书